時間:2022-11-11 17:22:30
序論:在您撰寫陶瓷藝術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從以上可以看出,現代陶瓷雕塑創作,不外乎解決傳承與發展、傳統與現代,抽象與具象的關系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處理好陶瓷雕塑藝術設計問題。提起景德鎮的藝術設計,大多會認為是陶瓷產品的設計包裝,抑或是日用陶瓷產品的普通設計,而鮮有人把它與陶瓷雕塑掛鉤。陶瓷雕塑藝術設計是陶瓷雕塑藝術創作的重要途徑,雕塑是以造型藝術展現藝術美,同時兼容色彩學、材料學、建筑學、美術學諸多學科要求,陶瓷雕塑還兼具了陶瓷學與陶瓷文化學科等。它的材質從軟到硬,由冷到熱,從平面到立體,從形體到意像,它實現了陶瓷從泥到火的涅磐。陶瓷雕塑設計通過形體造型的構思、變化,通過雕塑題材的涉及與使用升華,將美術中繪畫拓展延伸、將建筑中力學平衡,實現了人類造物的夢想。陶瓷雕塑藝術設計具有極大的構思空間,它可立據傳統雕塑模式,借鑒石雕、牙雕、木雕等技法精華,同時摒棄其不足,陶瓷雕塑可以在其燒制時修改完善,同時它豐富的可塑性,為藝術家提供了極大的創作思維空間、制作施展空間,在藝術技巧上、個人品味上,也為雕塑家布設了重重障礙,提出了諸多的挑戰。
當今景德鎮陶瓷雕塑無外乎兩種模式,一種是走中國傳統的路子,另一種是走西方的雕塑路子。傳統陶瓷雕塑在景德鎮具有深厚的根基,在國內外有著深遠的影響,景德鎮許多優秀的瓷雕藝術家繼承發揚景德鎮優秀的傳統雕塑文化,將傳統瓷雕賦予新的藝術生命力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另一批藝術家則大量借鑒吸收國際上新的雕塑創作手法,有些甚至拋棄傳統雕塑造型模式,以新的類似中國畫表意手法,創作出一批抽象、前衛的瓷雕藝術作品,這些藝術家有中年的,但更多的是年輕藝術家,他們觀念更新,思想更激進。后一批藝術家作品更強調新穎或直白說逆古、叛逆,這些雕塑作品強調裝飾性與造型的抽象以追求其表意性?,F在風起云涌的現代陶藝如陶藝墻,其實根本還是陶瓷雕塑浮雕、堆雕、雕刻等技法的表現,但這種司空見慣的雕塑手法被冠以時尚的詞匯“現代陶藝”,景德鎮現在已有許多著名的陶瓷雕塑家,在繼續探討瓷雕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研究陶瓷繪畫,并且還有一些著名的陶瓷繪畫家又是陶瓷著名雕塑家的現象。景德鎮陶瓷雕塑藝術設計與審美新要求,又造就了一批將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陶瓷雕塑家,景德鎮由于以上雕塑家的與時俱進,使得瓷都景德鎮雕塑藝術異彩紛呈?,F代陶藝的呼喚,很多原來從事陶瓷產品設計的陶藝家也通過作品走向陶瓷雕塑,現在很多城市陶藝雕塑造型,其實有不少不擅雕塑的陶瓷設計人員參與進來。這充分說明陶瓷雕塑在走向大眾的同時更是走向不少藝術家的內心。
二、景德鎮現代陶瓷藝術的文化特色
景德鎮的現代陶藝人,正在把瓷與五千年中國文化結合成現代陶瓷文化,如筆者瓷繪的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作品以242幅全過程講述《紅樓夢》的故事情節,人物多達3800多人次。歷經5年之久,采用明末清初宮廷重彩渲染,每件所繪物體,反復加色,6次燒制成品。為烘托出陶瓷特色和質感,運用了古彩、粉彩、新彩、墨彩描金等多種用彩技術相互結合,穿插使用。其程序是:1.破土、壓坯、吹釉、高溫燒瓷坯;2.定稿、構線、第二次燒制;3.粉彩打底、渲染底色、補線、三次燒制;4.全面渲染、粉彩點苔、四次燒制;5.整理補色,第五次燒制;6.墨彩描金、補色、六次燒制;7.瑪瑙筆刮金。其程序禁然,工藝復雜,燒制中風險性不言而喻,其中表現內容涉及服飾學、建筑學、園林學、民俗學、禮儀學等多種美學問題。構圖繼承傳統,采用散點透視,打破時間定律,將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故事情節,巧妙地組合在同一幅畫面上。創作者精確地把數以千計,不同身份、性別、年齡、形體、性格、容貌的人物在瓷板上刻畫得惟妙惟肖,把不同場合人物的各異表情、姿態體現得生動、細微、貼切;將寧榮二府中的亭閣樓榭、山水拱橋、古樹名剎、奇花異草繪制得生動而逼真,蔥郁而鮮活,完整地再現了《紅樓夢》的主要故事情節,使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為世界嘆服,豐富地展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人文長卷,使《紅樓夢》這一不朽的中國古典名著得以在瓷板畫這一全新的藝術形式傳世,為景德鎮現代陶瓷藝術的發展另開渠道。
三、景德鎮現代陶瓷藝術百花齊放
景德鎮現代陶瓷藝術如雨后春筍,百花齊放、種類繁多。如釉上裝飾有古彩、粉彩、墨彩、新彩、廣彩、電光彩、刷花、貼花、噴花、戳印花、描金、腐蝕金等。此外,還有圓雕、堆雕、捏雕、鏤雕等技法;各種顏色釉更是五顏六色,僅一個瓷廠就能生產100多種色彩繽紛的釉彩,其中青花釉里紅更是托出景德鎮藝術陶瓷的特色。又如鮮紅、桃紅、翠綠、瑪瑙紅等高溫釉和金星綠等低溫釉都已超過歷史水平。目前,景德鎮已建成一個擁有陶瓷原料、機構、生產、教育、科研、機構等比較完整的陶瓷工業基地,發展前景可想而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如著名書畫家張玉東先生還被邀請到景德鎮在陶瓷上作畫。張先生深厚的書法、國畫功底,及其在青花上表現得如魚得水的精湛技藝,使南北文化在陶瓷上得到了完美的融會貫通。
四、結論
景德鎮陶瓷雕塑是景德鎮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市場經濟的沖擊及國際金融影響下,陶瓷雕塑藝術收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大多數雕塑藝術家仍然繼續思考、創作,他們在藝術造型、表現內涵等表現社會意義上,均有一定進步。景德鎮陶瓷藝術的教學也不斷吸收國際新觀點新思想,廣開講學交流??偠灾?,景德鎮陶瓷雕塑界要樹立信心,堅持傳統瓷雕與現代結合,立足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優秀的瓷雕傳統,不斷鉆研瓷雕技法,景德鎮陶瓷雕塑的春天又將燦爛展現在我們眼前。
【參考文獻】
[1]嚴維明.景德鎮粉彩瓷藝的歷史與現狀,景德鎮陶瓷.2008(4
一、陶瓷藝術中的形式美
以陶瓷藝術為主的設計,促成了傳統設計藝術美學的萌芽與發展,與此同時,傳統設計藝術的萌芽與發展,又推動了以設計藝術的發展。其實,簡單的陶瓷造型設計更具有審美性,因為它的造型體感是明確的,它以抽象的概括性使其體現出外在線條美感,設計出使人驚嘆的作品。陶瓷產品的畫面裝飾是優秀陶瓷作品的精髓,沒有好的陶瓷造型就無從談裝飾。陶瓷造型有的簡潔流暢,有的靈動怪異。要想設計出唯美的作品,就要求造型和裝飾協調統一,不僅突出形態的內在美,還可以通過活靈活現的裝飾,為陶瓷產品整體的視覺效果帶來錦上添花的美感。陶瓷產品不僅有廣泛的實用價值,而且還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和材質美感。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陶瓷產品憑借其豐富的藝術形式和獨特的造型語言,在設計師的靈動思維中,賦予其藝術生命力,使其具有自己的屬性和特征。
二、陶瓷藝術中的工藝美
陶瓷產品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加工制作的過程中,它所體現出來的工藝性、畫面的裝飾性以及陶瓷本身的材料特征都是其他藝術品無法相比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的陶瓷藝術創作已有了時代性的飛躍,它不僅吸取了歷史傳承下來的文化底蘊,還與現代化藝術潮流緊密結合,不斷地拓展創作的范疇,展現出藝術的多樣性。把新的生產觀念與新材料相融合,從而突出了陶瓷藝術文化中的感染力,增加了藝術作品中多元化的因素,在不斷創新與發展的過程中,使人們更加認可陶瓷藝術,也為今后發展陶瓷行業的道路增添動力。對于陶瓷藝術的創作而言,最體現其功底的便是設計者通過對陶瓷材料的認知,從而融入自己獨特的審美見解進行加工創作。黑格爾說:“每一個藝術家都要用一種材料來進行工作,而能駕馭材料的,正是天才所特有的本領”,低級的材質在真正的藝術家手里表現出高級的藝術效果,主要是“因材施藝,匠心獨具”。因此,只有做到真正地對陶瓷材料、特性熟知,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陶瓷作品?,F代陶瓷設計的理念是實用性與審美性兼備,也就是以“人”為中心。把人的需求放到第一位上,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理性設計,不再刻意的追求高超的技藝,而是在具有一定審美情趣的基礎上考慮實用性的因素。設計就是為了產品而設計的,陶瓷的材質十分特殊,一定不能單獨地只注重裝飾,再復雜多變的裝飾,也有其不方便的清潔因素。所以,一定要結合產品自身的特點進行設計研究。其次要做到思想觀念上的突破。不要總停留在傳統思想中所認可的藝術與技術相分離的觀念之中,不能局限于所謂純藝術與實用藝術的界限中。要把設計師內在的藝術素養運用到陶瓷作品的創作中來,把設計師的思維融入到產品的結構形態之中,激發設計師的創作情趣,并與設計師的藝術構思產生一種共鳴。在這個相互協調的過程中,使得作品被人們接受,創造出一定的社會價值。
三、結語
關鍵詞:設計思維、陶瓷設計、思維方式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有了基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設計是人類為了實現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一項創造活動,是人類改造客觀世界,使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活動。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其根本意義在于人類的生活是人對物的認識而改變物的性質,通過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為人所用,設計的目的就是創造有思想的生命。人類自出于自身生活之需求開始造物以來,就從未停止過從事創造性的設計活動。設計的過程是思維、創意的過程。從古到今,設計思維的不斷擴展,為人類積淀了巨大的創造力;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促使產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這就決定了將來的產品不僅僅以質量優勢占領市場,更重要的是以有獨特的創意設計去占領市場。要適應這種市場的變化,設計創新就有賴于思維方式和觀念的變革。而設計思維方式和觀念的變革就是把舊觀念的模式打散、分析、重組,創造一種新的更趨于合理的方式。
一、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活動是一個不可見的腦力勞動過程,但透過造物的種種表象特征,可充分展現出現代設計思維的內在規律和特點。所謂思維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是從社會實踐中產生的。思維的萌生是人的自覺意識的開端,思維的形成是人的精神的豐滿。設計思維作為設計的一個過程,它是在對特定信息、概念、內容、含義、情感思想等的理解分析的基礎上的構思和對視覺形象、表現方式的尋找。設計的思維最終主導設計文化的完成。
設計思維,有別于純藝術思維,它不只是一般藝術所具有的形象思維,而且還有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基礎,形象思維是表現。設計思維中的邏輯思維,屬于理性認識,是根據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整理、評估、決策的過程,以及以功能為要求的材料性能、技術特點、價值因素為條件,也就是保留在大腦皮層上的外界事物的印象。形象思維的特點是大腦完整地知覺現實,不把現實分割成部分,是把表象重新進行組織安排,進行加工、整理,創造出新的形象來,形象思維著重表現在感性的形象推敲;是設計的思維突破口,是在邏輯的基礎上總結合理的感性思維方向,通過形象的藝術思維賦予產品以靈魂。如何在設計過程中激發和發現設計者的思維靈感并運用于創作中,這一點尤為重要。
二、藝術設計實踐中設計思維方式的運用
1、想象與聯想設計思維與陶瓷設計
想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主要運用形象思維,是通過人類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泉”。聯想,是創造力的源泉,聯想是由于某人、某事物或概念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事物或概念。因此,聯想是創意的關鍵,也是形成設計思維的基礎。
作為圖形設計思維的訓練首先要從想象和聯想的訓練入手,針對創作中的主題、類型、手法、思想內涵、色彩表現、形式美感和表達等方面,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其藝術創作的想象能力。例如,在陶瓷設計中,一件瓷瓶的風景圖案設計,設計者除要多看、多研究前人的成功之作外,還要了解它是怎樣用有限的釉色,組成有云海山石、花木人物、亭臺樓閣等景致的。設計者要掌握所設計的畫面的立體造型和尺寸等生產工藝的科學要求。此外,成品的質感、色彩、風格都必須先在設計者的想象之中形成,這種想象包涵了設計者對作品科學性的運用和藝術審美的主觀意識。總之,要采用不同的藝術思維方法和思維方式,要有不同的想象天地和局限。
聯想有根據事物的外部構造、形狀或某種狀態與另一事物的類同、近似而引發的相似聯想。也有依據一個事物與另一個事物有密切的臨近關系和必然的組合關系而引發的相關聯想式。比如以自然界中的一片樹葉為例,通過觀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聯想,創作出眾多別具特色的藝術造型。由梧桐葉產生形的聯想,如手、花、金魚尾巴、鵝掌、小鳥等;由葉的質感產生意的聯想,如飄逸、輕柔、旋轉、甜美、潤澤和生命等。藝術創作中的聯想結果能夠產生一種特殊的心理感受。
在藝術設計實踐中我們常??梢詫⒖此坪翢o聯系的概念,把它有機聯系起來,用語言、畫筆進行最佳表現。這樣的訓練能夠培養我們藝術設計實踐中廣泛聯想的能力,使藝術思維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反向思維的設計理念與陶瓷設計
隨著現代陶瓷藝術設計的發展,許多已有的設計思路已被人們熟悉和運用。在慣性思維的方法上,這些陶瓷設計思路往往束縛了設計者思維的創新和突破,人們得到的都是盡人皆知的事物的特點。模仿容易,而創新難。因此,突破許多固有的觀念、已有的設計思路,是設計者思維創新的關鍵,從而進發出新的設計思路。
反向思維的設計正是認識上的突破和跳躍,它有明顯的反傳統性,往往指向與傳統截然相反的方向。例如;本世紀初功能主義的口號是“形式服從功能”,與古典主義的“形式至上”是針鋒相對、截然相反的。同時,反向思維的設計又有獨特的新穎性。在司空見慣的大量傳統陶瓷設計面前,反向思維運用,往往能設計出令人驚奇的、意想不到的作品來,起到耳目一新、引人矚目的效果。
呂金泉教授的《日用陶瓷逆向思維設計淺探》中他認為:“造型是由線型和各部分的體量構成的,通常它們之間講對比求協調,而在逆向思維設計時,可以有意夸張某一部位或減弱某一部位,通過線形或體量的處理使造型突破常規而產生新意?!北热缭诓杈咴O計中,通常其中茶壺的把手設計,一般是作為手握性、實用性設計,但如果拋開慣常設計思維,將把手與壺身對比,進行單獨夸張、衍升等設計改造后,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德國設計師瑪特歐設計的《幻想一一黑和白小型咖啡具》正是運用了這一反向思維的設計理念,改變了壺把和壺嘴的對應關系,將壺嘴縮小,在視覺上把嘴和壺體視為一體,從而將把手和壺體作為兩大對應關系來處理。因此這套咖啡具獲得了1988年日本設計年獎,也正是這一設計的成功所在。
3、擬物象形的設計思維理念與陶瓷設計
眾所周知,陶瓷藝術的誕生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陶瓷的出現尚有八九千年的歷史,但其起源可以溯源至更早的階段,即在我國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陶瓷就已見雛形。六千多年前,在仰韶文化時期的陶器上發現了一些簡單文字;四千多年前,在龍山文化時期的陶器上發現了由多偏旁構成的會意字。這些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學、考古學、陶瓷學和文學提供了重要資料。之后,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更是令人嘆服。兵馬俑再現了戰國與秦代的軍事狀況;唐三彩俑再現了絲綢之路上的盛大場景;現代瓷雕“林則徐”再現了清末的激烈對峙。這一切充分說明我國的陶瓷藝術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緊密相連。而我國文學的發展與陶瓷的發展如出一轍,緊緊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早在文字發明之前,上古文學就已見雛形,當時的文學以口口相傳為主,有與大自然勇敢抗爭的神話,有表達愿望,希望風調雨順的祈禱詞,還有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古詩歌。當文字誕生并日漸成熟后,我國各代的文學作品更是精彩紛呈,全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比如《詩經》記載了周代的社會圖景;杜甫的詩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情況;岳飛的《滿江紅》表達了他抗金復國的宏偉壯志;明清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小說全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各方面情況。可以說,中國文學根植于中華民族文明。由此可見,我國的陶瓷藝術與文學藝術有著共同的藝術基礎,這就為文學與陶瓷有機結合提供了條件。其實,早在仰韶文化期間,文學與陶瓷藝術有機聯系的藝術現象就已見端倪,將兩者有機結合是人們生活的需要,也是表達與抒感的需要。我國祖先在仰韶文化陶器上雕刻圖騰紋飾,表達了對神秘自然界的崇拜與順從;描繪人面魚紋,記載了當時的生產情形。到了封建社會時期,元代青花瓷描繪“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等歷史故事;明末民窯青花瓷流行山水畫,再加上詩歌做點綴,使瓷器呈現獨特意境,令人賞心悅目,因此遠銷海外,蜚聲世界。這一切都說明文學事業的發展為陶瓷藝術的創新提供了良好素材。
二、修辭手法在陶瓷藝術中的體現
在文學界,學者將“修辭”定義為“具有說服力的高超藝術”,創作者圍繞特定的情境和主題,采用各種手段提高語言表達的效果,使他人更容易接受。文學領域使用修辭是為了呈現文字魅力,而陶瓷藝術應用修辭手法,旨在彰顯陶瓷的功能、造型、裝飾和色彩等要素。
(一)造型語言修辭
經過烈火錘煉后,陶瓷可以呈現出形式不一的藝術造型。這些造型具有抽象與具體之分,造型語言亦是如此。具象造型具有寫實性,可以直觀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特征。通過提煉、概括自然界或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能夠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藝術形式。而陶瓷作品的抽象造型更加大膽,看似不可捉摸,其實有跡可循,能給人以想象的空間,意味深遠。一般而言,陶瓷造型藝術可以在高矮、長短、大小等體量上進行變化,以此豐富作品內涵,再結合隱喻、夸張、比擬等修辭手法,使受眾產生認同感。當然,由于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不同的造型語言可以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比如曲線給人帶來柔和的感覺,直線給人帶來理性的感覺。
(二)裝飾語言修辭
陶瓷造型不可離開裝飾的作用,這樣才能實現進一步美化,使陶瓷作品的藝術內涵更加深刻。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制作工藝的蓬勃發展,裝飾的修辭手法遠遠比造型的修辭手法更加豐富、更加多元。不僅能在坯體上進行刻寫、堆雕和鏤空處理;也可以對釉本身進行裝飾處理;亦或是利用印花、噴花或刷花等處理手段,使陶瓷作品煥然一新。總之,陶瓷藝術的裝飾語言比較自由,題材更是別出心裁。歷史演義、神話故事、吉祥紋飾等都可以成為裝飾題材,不拘一格。在修辭語言上,可以采用比喻、夸張、借代等。比如將梅蘭竹菊比喻成四君子,用其裝飾陶瓷作品,來體現作品具有的君子風格與氣節。
(三)色彩語言修辭
陶瓷作品的色彩非常多樣,能給人帶來非一般的視覺享受。隨著科技發展,新的顏料色彩更是層出不窮,種類繁多。在設計陶瓷作品時,運用釉彩要結合人的身心特征,圍繞色彩的物質作用進行裝飾。為了凸顯陶瓷作品的意境,還要考慮色彩的象征性作用。誠然,利用色彩裝飾陶瓷作品時,不同的色彩會使作品內容、情調與意境都發生一定的變化,這是因為色彩具有象征。比如黃色象征皇家色彩,用以裝飾陶瓷作品,可以隱現出皇家之貴氣。
三、修辭手法在陶瓷藝術中的應用
毫無疑問,陶瓷設計語言與文學語言具有明顯的不同。用文學語言描述事物時,更加抽象,需要人們發揮想象力體會字里行間的描述,把握作者的內在情感。但是陶瓷藝術作品具有實體形態,可以給人們直觀的立體空間感受,傳達出作品的本質特征。然而,陶瓷藝術作品要令人印象深刻,意猶未盡,在設計時可以適當借鑒文學語言的修辭手法,或隱喻、或比擬、或夸張,以此進一步深化內涵、強化美感、提升視覺效果,使陶瓷作品成為當之無愧的藝術品。
(一)隱喻
在文學領域,隱喻是比喻修辭手法的重要一種。它一方面可以被視作一種單獨的語言修辭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成為認識事物的一種認知方法,以此使人們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這種修辭手法應用于陶瓷藝術設計中,可以通過內在功能和外在造型共同表達陶瓷作品的豐富內涵,呈現設計者的主觀意識與思想感情。設計者將作品與事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比如將形態與功能有機結合,使人們在體驗陶瓷作品時,形成對比心理,透過外在形態把握作品的內在表達。隱喻的常用手法是利用仿生進行設計,比如以自然動物為依托,將其寓意化,給人帶來一種似或不似的感覺,把握作品模糊而深邃的意涵。
(二)比擬
在漢語言應用過程中,依照想象,將人當做物來寫,或者將物當做人來寫,這種修辭手法就叫做“比擬”,其基本特征是將甲物當做乙物來寫。在陶瓷藝術設計過程時,通過使用合適的造型語言對藝術形態進行概括、提煉或簡化,隨后再利用抽象或者具象的表現形式將人的思想、形象、情緒和態度賦予給陶瓷作品,使其具備人性化色彩,這種設計手法可以使作品獨具魅力,引發人的共鳴。反之,通過陶瓷造型語言將人的思想、形象、情緒和態度予以“物化”,也可以實現擬仿之變。所以,在陶瓷作品設計中應用比擬修辭手法,是實現人化或物化的過程,這種變化可以是跳躍的、朦朧的,表現出來的形式可以是栩栩如生的,也可以是抽象神似的。總之,要引發人的情感共鳴方能獲得成功。
(三)夸張
夸張是文學作品常用的修辭手法,是指圍繞特定目的,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對事物予以一定的擴大處理,使其超出事實范疇,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使用夸張修辭手法,可以將事物進行一定范圍的擴大或者縮小。在設計陶瓷作品時,要想對陶瓷形象進行合理的夸張處理,可以更加凸顯某些地方的特征,使人們更直截了當地把握作品的本質與內涵,這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給人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比起工業作品,陶瓷藝術作品應用夸張修辭手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得益于形態語言的日漸豐富,工藝技術的日漸成熟,陶瓷藝術作品可以突破一定界限自由發揮。設計者可以以造型、色彩和材質為依托,運用擴大、縮小等夸張類別,模糊陶瓷形象與原事物特征間的界限,并強化作品的主要特征,弱化次要特質,給人們帶來更強的觀感。
四、結語
文藝創造學是在創造學的基礎上,從文藝學、美學角度,將三者結合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在得到人們認可后,有關人員對文藝創造學進行進一步補充和說明,并研究出了藝術創造思維、藝術創造技法、藝術創造原理等組成內容。文藝創造學對我國藝術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并被廣泛應用到藝術創造設計中。但我國陶瓷藝術設計沒有對文藝創造學中的創造思維和創造技法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使得其應用起來不夠全面、系統,也沒有實現對文藝創造學的自覺應用。
二、藝術創造思維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一)發散、集中思維。
發散思維是指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聯想出的可能性。集中思維是指在集中搜集信息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發散思維聯想的可能進行選擇。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體現了設計思維中的聯想和想象。其中,發散思維可以表現在陶瓷吉祥物的設計上,設計師要根據吉祥物設計的理念和出發點,對吉祥物進行展開聯想的設計,從而實現最佳化的設計效果。集中思維在體現在對吉祥物設計的創意思維選擇進行具體落實,通過對比選擇出合適的設計方案,并以設計稿的形式體現。
(二)側向思維。
側向思維是指通過外部信息來對設計中產生的聯想進行解決和選取。比如在陶瓷的藝術設計中,一些人設計的陶壺形狀較為單調、乏味,不能滿足陶瓷設計的多樣化發展。因此,需要有關陶瓷藝術工作者利用自身的側向思維,通過對外部信息進行捕捉,從而獲得陶壺設計的啟示,實現對陶壺設計的多樣性選擇,豐富陶瓷設計的種類。
(三)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和人的感受、體驗相關聯的思維活動。陶瓷藝術設計中形象思維的使用是在自己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對物相的具體表現形式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創造出生動形象的陶瓷作品。如在陶瓷設計上,對于某一種具體的物相形式,每個人展現的呈現形式不同,并根據自己的形象思維創造出了形態不同的吉祥物。
三、陶瓷藝術設計中藝術創造技法的運用
(一)智力激勵法。
智力激勵法是一種集體性的發散思維,通過規模不到十人的思考,實現人們思想上的交流和互動,在這種互動下能夠引發創造性的陶瓷藝術設計思維,從而實現集體性的陶瓷設計創新。智力激勵法在陶瓷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大型陶瓷藝術設計方面,其需要廣納才智,在彼此交流的基礎上實現對設計問題的解決,并在交流中形成優良的團隊作風。
(二)類比法。
陶瓷藝術設計中類比法主要有:1.直接類比,從大自然的聯想中進行陶瓷藝術設計思維,也叫仿生類比。主要是在一定的設計手法和設計材料的基礎上對自然中某些物態特征進行模仿,并通過一定的藝術處理,在實際生活中展現自然韻味的陶瓷藝術。2.擬人類比,將物化中非人的陶瓷藝術設計進行擬人化的設計,從而提升陶瓷藝術設計的審美情趣。3.象征類比,主要是指用一些具相的事物表示某種思想或者觀念,比如陶瓷藝術設計中常用梅蘭竹菊來象征人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三)仿照法。
陶瓷藝術的設計首先從對事物的模仿開始,進而進入設計的獨創。對事物的仿照活動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對模仿的依賴階段,在模仿階段中實現對設計的創造;第二是在模仿之前進行創造,也叫后期的創造(獨創)。另外,陶瓷藝術創造者在對事物仿照的初始階段應積極的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四、結論
【關鍵詞】陶瓷 藝術設計 思維
我國在陶瓷藝術設計通過思維訓練與專業相結合,但在專業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在藝術本質方面需要創造并發揮個性,而并非一味模仿。設計則為在規定性內發覺問題,解決問題。藝術思維與設計思維構成完美結合,成為陶瓷藝術設計思維方法的方向。
一、設計思維
設計思維作為無法預見的腦力勞動,透過造物的不同表象性,有效展現出當前設計思維的內在規律及特征。思維是以概念、表象為基礎,進行分析、判斷、推理、綜合的過程,在社會實踐中產生。思維的產生作為人自覺意識的開端,思維的構成不斷豐富人的精神。設計思維身為設計的過程,其對特定信息、概念、內涵、情感等理解分析,尋求構思及對視覺形象的展現方式,設計思維對設計文化起到主導作用。
設計思維與純粹藝術思維不同,其不僅為一般藝術所具備的形象思維,并且還存在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為根本,形象思維為表現。設計思維中的邏輯思維作為理性意識,是通過信息材料進行分析、評估、整理、判斷的過程,乃至以功能為需求的材料性能、價值因素、技術特征,以保障在大腦皮層中的外界事物印象。形象思維的特征則為大腦完全知曉現實,不將現實分化成部分,而將表象再次進行編排,通過加工和整理,打造出全新的形象。形象思維重點體現出感性的形象思維,作為設計思維的突破口,在邏輯基礎上尋求合理的感性思維,透過形象藝術思維給予陶瓷生命。
二、陶瓷藝術設計思維的方式
陶瓷藝術設計思維在方式上分為形象思維及邏輯思維。陶瓷藝術在認識方面采用形象思維,陶瓷科學的認識主要通過邏輯思維。陶瓷藝術設計在藝術中不僅是科學的一種,也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一種。陶瓷設計作為人造物藝術,其藝術與技術、再現與表現、實用與審美相互間尤為獨特,陶瓷設計具有顯著的藝術性,卻與實用性無法分離。所以,在陶瓷藝術設計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均十分重要。
(一)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本質特征為思維活動始終融合具體生動的形象。對于設計而言,陶瓷設計創作方式無法脫離形象思維。最初產生的陶瓷性,只能通過或依照自然界原本的功能及形態進行,模仿原本運用的果殼進行加工,制成容器。缽的造型則為通過模仿果實外形進行分割而變為不同造型。因此,陶瓷設計造型在初級階段,主要使用模仿方式完成,并且在此后的不同階段均有所存在。
(二)邏輯思維
邏輯包含了思想、理性、原則、規律等方面,變成思維的規律性以及有關思維的邏輯乃至客觀事物的規律性。透過線、面、體進行分析,線條的變換能夠通過比率判斷。對于陶瓷設計而言,不同要素的形式美成為邏輯思維的集中表現。比如在原始社會,陶器的出現成為最初的造型設計。通過生活所需,對造型形體逐步認識,打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較多造型體。雖然并未脫離原本的特征,但實則成為創造的探索。比如在唐代,龍耳壺作為唐朝雞首壺的演變,雞首壺是以六朝時代特色結合的款式。其以盤口壺為基礎,肩的一側設置雞首,另一側設置把手,上端接盤口。早期僅為一種裝飾,到了東漢,雞首拉長,并將雞首變成牛首、馬首。
三、現代科學技術傳達新的設計思維方法
(一)陶瓷生產方式的轉變,令設計思維方式隨之轉變
在陶瓷發展歷程中,陶瓷生產方法需依照以下幾點因素進行:
源于當下生活條件及生活方式;不可脫離當下科學技術能力及生產水平;人們的文化藝術修養及審美愛好。陶瓷生產方法則通過這幾點進行改進和發展。由于社會生產的不斷提高,使得陶瓷生產隨之加大,由于可續技術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意識的轉變,令人們對陶瓷生產技術的掌控能力隨之提升,設計經驗不斷進行累積,因此,在所有歷史階段均打造出十分優秀的陶瓷藝術作品。為了符合當前陶瓷生產方法轉變的需求,必須令設計思維方法實現現代化??茖W技術的發展急需變革設計的思維方法,設計思維方法的先進性可以帶動科學技術的成效。我國曾經在全球科學技術中屬于最為先進的國家,且陶瓷生產也居于世界領先位置。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卻嚴重落后于西方國家,這一曾尤為令人自豪的傳統設計思維則體現出局限性,對我國近代、現代陶瓷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阻礙。當期陶瓷科學技術所需的設計思維方法的現代化,也蘊藏著全新的現代化設計思維方法。
(二)陶瓷科學技術對設計思維方法的影響
由于陶瓷產品在設計構成中相互融合,有效結合,所以,不論哪方面的轉變,均會加快設計與生產產生變化。陶瓷藝術設計將生活需求作為條件,將科學技術與文化藝術相融合。為了令設計可以實現有效創造,設計過程中應當通過使用者的身份考量對于陶瓷產品方面的問題。設計師通過生產者的立場,對制作方法及工藝流程進行考量。設計者處于欣賞者的立場,體會造型的外觀藝術效果。所以,陶瓷產品在設計中并非只是美術設計,還對陶瓷產品的功能、美觀、工藝等方面進行有效結合。功能效用在設計中居于主導位置。物質技術能夠有效保障設計意圖的完成,形式美感是為了令陶瓷外觀形式更為完善。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陶瓷產品時,必須將藝術與科學相結合,令生活、藝術、科技相結合。這也是陶瓷產品設計最顯著的特征,設計師必須依照這一特征設計陶瓷產品。
四、結束語
由于科技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令陶瓷藝術設計進入了全新的時期?,F代陶瓷藝術設計展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越發符合百姓生活,設計出更加貼切現代所需的陶瓷??墒窃谔沾伤囆g設計中,并不應當只起到賞心悅目及生活點綴的作用,還需要對生命傳達出應有的內涵,激發人們在生活及工作中付出更多努力。因此,現代陶瓷藝術設計需要秉承傳統設計中的精華,學習西方現代文化,并且以民族文化為根基,令其以全新的方式吸引人們的目光,有效展現出自由個性及材質的自然性質。
參考文獻:
[1]熊威,黃德晶.對中國傳統首飾裝飾元素在現代首飾設計中的運用思考[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下)[C].2010.
1依據與原則
1.1依據
根據陶瓷藝術設計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深入進行企業崗位調研,與企業專家一起,深入進行企業崗位調研,認真分析課程體系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企業專家共同繼續深化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教學為典型表現形式的課程改革,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突出崗位針對性和技術應用性的要求,逐步加強陶瓷裝飾相關課程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類課程的設置。樹立國際視野,開拓創新思想,將前沿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并融入課程體系當中,形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課程體系。
1.2原則
1)差異性與適應性原則。美國弗蘭克•H•T•羅德斯在《創造未來——美國大學的作用》一書中所說:“沒有任何一所大學的課程體系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在構建陶瓷藝術設計課程體系時就要考慮區域行業特征與其它陶瓷產區的不同,將這些差異性在課程體系中體現出來,并構建適應區域、學校、專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2)實踐性與拓展性原則。高職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而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目標指向更不只是學習系統的理論和專業知識,更強調專業領域的實踐應用性。但是,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因延續與承載歷史和文化更多,與繪畫、化學、機械等學科交叉更多,融合古今中外的設計思想與理念更多,因此,必然要求其課程體系構建的拓展性更強。
3)反思性與發展性原則。反思也是批判性回顧,任何課程體系的構建都不可能脫離歷史。相反,它是從歷史的課程體系中延伸、發展、改革出來的。正是由于不斷地發展和改革,才使得課程體系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因此,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在反思既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繼承、改革、甚至重構。
2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2.1課程體系構建的層面
課程架構是課程體系構建的首要問題,而課程設置是課程體系的第二層面,課程本身所包含的內容則屬于第三層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既需要根據人才素質所要求的知識、技能、能力結構來構建,也需要據此來選擇適應現代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置與內容,從而形成結構合理、體系優化和內容現代的基于職業教育的陶瓷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
2.2我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架構
我院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架構分為通識類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專業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選修課程五部分。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與定位,具體執行中要理清三個關系:一是,基礎與專業的關系。這里的基礎包括通視文化知識、陶瓷基礎理論知識及陶瓷基礎技術三個層次,它們在承擔為專業服務的同時,還支撐著學生綜合素質、個性發展和增強學生自我適應和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二是,一般專業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關系。一般專業課程是學生專業能力發展過程中的組成和過度,對專業核心課程起到輔助和推進作用,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進行專業教學的時候,不能因為核心課程的重要而忽略一般專業課程。核心課程一般在3~6門,但這些課程對學生最終的職業選擇也并非同等重要。三是,必修課與選修課的關系。陶瓷藝術設計專業在開設規定數量的必修課同時,也需要安排相適應的選修課程(包括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為不同個性特長、發展方向與發展層次的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從而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挖掘。
2.3課程設置
通識類課程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大學語文》《英語》《應用文寫作》《體育與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指導》等。將專業核心課程所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組建成造型基礎、色彩基礎、裝飾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包括:設計素描、設計色彩、設計構成、國畫裝飾技法訓練、圖案設計、圖像處理、設計概論等。根據職業崗位和專業技術要求,結合企業調研,本專業設置10門專業課程,將職業素養培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以全面的職業素養教育為核心與素質拓展為輔助進行專業課程設置,提高學生的創新性設計能力,滿足學生在專業發展方向上的多元選擇。分別為:⑴《中國陶瓷》,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宋元明清制瓷的輝煌歷史,重點介紹各類窯口以及景德鎮瓷器的發展演變過程。⑵《日用陶瓷造型設計》,主要講授日用陶瓷的分類及特點、日用陶瓷造型設計圖紙的繪制方法及設計中的若干問題。⑶《計算機輔助陶瓷設計photoshop》,主要講授該軟件在陶瓷裝飾設計中的應用技巧及圖像圖像處理技術。⑷《陶瓷產品裝飾設計與制作》,主要講授現代陶瓷產品的裝飾方法和特殊技巧、古典圖式的再運用學習、各類油料性及顏料的配制以及燒制的技巧。⑸《釉上彩繪畫》,主要講授傳統新、粉彩的繪畫與技巧,古典繪畫的學習,各類油料性及顏料的配制以及燒制的技巧。⑹《計算機輔助陶瓷設計Illustrator》,講授利用該矢量軟件徒手繪制輕工類產品的矢量紋樣及圖案等,運用在陶瓷花紙設計中,同時講授企業標志創意,高級排版,海報制作技巧實例及各種印刷品制作技巧。⑺《計算機輔助陶瓷設計CAD》,主要講授CAD基本繪圖與編輯命令,利用該軟件將設計草圖做成工作圖(三視圖)的方法程序。⑻《計算機輔助陶瓷設計3Dsmax》,主要講授陶瓷造型的三維建模、車削、渲染、材質賦予、貼圖使用和燈光創建以及動畫的基本制作。⑼《陶瓷工藝》,主要使學生明確陶瓷與藝術、工藝和科學之間的關系,掌握陶瓷在設備、制作工具、泥料、色料、坯體的干燥與收縮、作品的燒制方面的基本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制作陶瓷之前對陶瓷工藝流程有一個整體認知。⑽《現代陶藝》,主要講授公共現、當代陶瓷藝術在環境設施中的本土化形成與發展,東西方公共現、當代陶瓷藝術環境設施的差異以及類型與特征。根據本專業對職業能力的要求,經過企業專業論證,結合畢業生追蹤調查,將《陶瓷產品裝飾設計與制作》《釉上彩繪畫》《現代陶藝》《計算機輔助設計Illustrator》《計算機輔助陶瓷設計3Dsmax》等5門專業課程定位核心課程。在以企業需要為核心的基礎上,向滿足學生專長培養、個人職業發展和興趣愛好的方向上傾斜,使本專業的教育教學更加人性化。開設心理健康、中華傳統文化、美學欣賞等相關選修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重視心理素質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和中國傳統藝術修養教育,達到提升學生抵抗風險壓力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發展方向和道德準則,使學生具備發展的可持續性。
2.4理實一體的項目化課程內容
陶瓷藝術設計課程項目化的核心任務是要在設計基礎知識、陶瓷工藝基本知識與陶瓷產品設計任務之間建立聯系,以陶瓷設計與生產情境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來組織課程內容。強調引導本專業學生在完成典型產品設計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按照典型產品的生產要求形成一門綜合的項目課程。典型產品選取既要充分考慮其典型性,達到讓學生觸類旁通的目的,也要充分考慮唐山地區陶瓷產品的生產與需求現狀。如在《陶瓷產品裝飾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復制花鳥裝飾瓷盤,釉下瓷瓶裝飾,咖啡具(花紙)裝飾設計等幾個項目進行,在這些具體項目的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師生把操作經驗、操作訣竅都融入進去。在每一個具體項目中,務必讓學生認真觀察把握各個項目實施的細小環節,因為在陶瓷工藝領域,細節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職業能力的形成。在內容組織方面,打破傳統陶瓷造型與裝飾等的思維模式,圍繞職業能力的實現,以滿足理解工作過程為基本原則,將課程中有關的理論知識按照一定的規律分配滲透各項目中。要求每個項目的設置不宜過大,比如在進行《日用陶瓷造型》,先以“單一日用瓷器皿的設計及注漿成型”為項目著手,避免涉及到的理論知識太多,導致教學組織困難。同時我們注意到每個項目應該有其能力培養的側重點,并將最核心的專業技能,比如陶瓷釉上彩裝飾技法在不同的項目中多次出現,用以提升并鞏固職業能力。
3課程實施
3.1體現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依托唐山地區陶瓷產業優勢,緊密圍繞校企合作內涵,逐步深化“產學一體、內外交融”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產業升級需要以及行業企業對陶瓷藝術設計專業的用人需求,以培養適于行業企業需求的具有實際工作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標,充分發揮內實習工廠、校外引進企業和校外合作企業的資源優勢,在與校內外企業深度融合、緊密合作的基礎上,開展生產性與綜合性學習項目相結合的專業實踐教學。在踐行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優化課程體系,使之符合現代產業體系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3.2“1+1+0.5+0.5”的實施要點
在實施大類招生的前提下,我們將本專業分成四個學習階段,對應三個學年六個學期,形成“1+1+0.5+0.5”的教學實施模式。其中,第一個“1”代表第一年的大類基礎課學習,實踐課為走崗認識實習;第二個“1”代表專業基礎課階段,本階段安排陶瓷專業基礎課程,及少部分專業課程,實踐課對應貼崗實習;兩個“0.5”分別對應第5學期的專業核心課程學習,第6學期的綜合實踐學習,實踐課對應頂崗實習。第一、第二兩個學期,為走崗實習階段。學生在主要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和大類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還要在校內專業實習工廠熟悉生產環境,實行校內集中授課與走崗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學習。入學教育及專業基礎課程學習期間,由專任教師帶領,企業兼職教師參與教學,認識車間設備;認識原料、成型、注漿、磨具、裝飾、燒成、彩烤等工序的工藝及管理;了解陶瓷工藝流程,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認識,為專業學習奠定基礎。其中,公共基礎課程根據專業需要以必需、夠用為度,主要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信息技術基礎》《大學語文》《英語》《應用文寫作》等。大類專業基礎課程根據專業核心課程所共同需要的基礎知識技能而設定,開設《設計概論》《設計色彩》《圖案設計》《國畫裝飾技法訓練》《圖像處理》等課程。努力探索陶瓷藝術設計教學基于大類招生情況下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側重及教學方法,發揮專業工作室融興趣培養、知識傳授、項目開發、專業實踐于一體的獨特作用,為學生基礎技能培養創設靈活性、開放性的良好條件。開設藝術鑒賞、傳統文化、創新實踐相等關選修課程,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學者開展專業學術講座,拓寬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