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8 18:14:28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財務分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作為產業推向市場,高校的財務工作正逐步從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轉變。高校各類經濟決策行為將更加依賴于財務分析得出的結果,財務部門作為學校經濟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將更加突出。為此,高校的財務分析尤為重要,而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使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與價值性大打折扣。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高校需要進一步改進財務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財務分析評價體系,將客觀的會計數據轉化為決策支持信息,提高會計數據的使用價值。從而提高高校的財務分析水平。
一、高校財務分析的含義和內容
高校財務分析是指高校的財務人員以事業計劃、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資料為依據,采用專門方法,對高校一定時期內的財務狀況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研究,并對財務管理的經驗進行總結和評價。是學校管理層了解、評價現狀,預測未來的重要依據。其目的是為優化、強化管理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服務。通過財務分析,可以發現學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并提出改進措施。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高校財務分析是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財務分析可以幫助財政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把握學校的財務狀況和發展趨勢,了解宏觀信息和財務風險,為科學經濟決策提供依據。
二、當前高校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
財務分析在財務管理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校對財務分析普遍都不太重視。有些學校甚至還根本談不上有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主要由以下幾點:
1、對財務分析的作用認識不足,領導重視不夠。目前,不少學校領導認為財務分析是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報送的,是上級主管單位了解和檢查其財務狀況的一個重要依據,不是高校管理所必須的。因此,對財務分析有兩種態度:要么不重視,要么管之過嚴,只做表面文章。
2、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加上財務報告體系不完善,高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等“量”上分析,而對影響收入孌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內、外因素)、支出結構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學等“質”上進行分析很少。
3、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健全,缺乏行業標準?,F行高校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中只列舉的財務分析指標內容不全面,沒有籌資分析、投資分析和反映凈資產構成的指標;不進行教育成本核算,反映經營成果分析的指標不準確,還缺乏反映社會效益的量化指標;不提供現金流量表,缺乏以現金進行財務分析的財務指標,難以反映當前和未來償債能力和現金支付能力。
4、重視事后分析,忽視事前分析。長期以來,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會計報表的事后分析。而對于事前分析幾乎沒有做。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所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傳統的事后分析已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分析能為高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信息,才能使高校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收入與生均成本,招生率與就業率等諸多指標的預測已成為必然。
5、財務分析人員素質不高。財務分析人員除具備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外,還必須掌握應用數學、概率論、統計、投入產出理論等相關知識,同時還要熟悉本單位的情況。高校一方面沒有專職的財務分析人員,另一方面,財務分析人員的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平時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記賬、算賬、報賬上,很少對學校的經濟活動進行分析,作財務分析只是表面化地反映情況,缺少對學校全局的認識和分析,財務分析質量不高。
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存在上述幾個問題,已經影響了財務分析的結果,也制約了高校財務分析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高校財會工作者在未來的財務管理中,一定要適應時展的特點,打破傳統會計觀念的束縛和傳統的會計模式的思維定式,進行會計創新,借鑒企業財務分析的經驗,構建高校財務分析體系,尋求和總結財務分析中的方式和方法。
三、高校如何做好財務分析
(一)做好財務分析必須堅持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進行財務分析時一定要從學校財務活動的客觀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能主觀臆斷,用來分析的資料要客觀、真實可靠。
2、時效性原則。高校的財務分析一般都在期末進行,但是,財務分析的結果對學校改善財務管理,提高辦學效益具有指導作用,時效性極為重要。如果財務分析滯后,失誤已成事實,浪費無法彌補。因此,財務分析要抓住時機,努力使失誤、浪費消滅在發生之前,使正在發生的偏差得以糾正。
3、效益性原則。講求經濟效益是一切經濟建設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財務管理的根本目的。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是效益,高校財務分析的指導思想應以效益為中心,全面強化財務管理,提高當家理財的水平,最大限度地開源節流,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可比性原則。在對學校財務狀況中各數字進行分析研究時,必須注意財務分析指標的可比性和會計核算范圍、會計政策等的前后一致性,不要對個別數字作孤立地分析,必須注重事物之間的聯系,并將整體財務狀況聯系起來考慮;必須全面地看問題,一分為二,不要片面看問題;必須發展地看問題,要注重過去、現在、未來的關系,這樣才能避免各種可能出現的片面性,從而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
(三)選擇適合高校的財務分析方法
為了正確評價學校的財務狀況,財務人員應盡可能收集有關詳細資料,在多種分析方法的前提下,確定適當的分析方法。目前高校財務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各有所長,財務分析人員必須根據分析要求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再運用財務管理手段進行控制和調整,提高資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資金投入獲取最佳的效益。下面筆者著重介紹比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1、比較分析法是將兩個或多個相關可比數據進行對比,從客觀聯系中認識財務工作的狀況,以揭示差異和矛盾。(1)它可以用現在的指標與前期指標,甚至前幾期指標進行縱向對比,來揭示學校各項業務的完成情況,從中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為下一期的計劃提供客觀依據。也可以用當前本校的財務指標與其他高校同一指標進行橫向對比,來分析學校在高校系統中的地位,找出自已的成績和差距。(2)在進行對比時可以用絕對數進行對比,也可以用相對數進行對比。
2、因素分析法是將有關的財務指標與影響財務狀況的各種因素有序地組合在一起,綜合分析學校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分析方法。財務分析一定要深刻領會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背景,切實揭示業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財務人員在做財務分析時,不是財務數據上的簡單拼湊和加工,每一個財務數據背后都寓示著非常生動的金額增減、費用發生、負債償還等。財務人員通過對業務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備對財務數據敏感性的職業判斷,同時不應參考財務管理、金額、法律、市場信息及有關資料,使財務分析資料更加真實、完整。來剖析學校當前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產生的原因,為領導者作出決策和控制提供有力依據。
除上述兩種方法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選用動態分析法、綜合分析法、專題分析法等,把幾種財務分析方法相互結合在一起綜合運用,將財務活動的各項指標與其相關的因素相互聯系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克服片面性,形成對財務活動與財務狀況全面的認識和了解,這樣更有利于清晰地反映數據的變化情況;在財務活動分析中,還要注重全面分析與重點分析的結合,在對學校全部經濟活動進行整體分析研究時,還要對那些影響學校財務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有的放矢,從而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以便制定有效措施。
(四)做好財務分析必須建立科學的分析體系
財務分析是在財務報表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的需要,做出若干方面的分析。一般有決算分析、階段性分析和專項分析等。要做好以上各項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的財務分析體系。它包括分析的內容。如:效益的分析;償債能力的分析;收支結構的分析;發展能力的分析等。筆者認為高校的財務分析應建立以下幾個方面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1、預算執行情況。包括實際收入、實際支出與預算(計劃)差異,收入預算完成率、支出預算完成率,利用這些指標分析預算收支的實際完成情況、實際與預算產生的差異以及原因。
2、收入、支出情況。包括年末總收入與總支出之比、人員支出、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重、生均事業支出、教職工人均事業支出、現金流入流出比等,利用這些指標分析收入、支出構成和變化情況及原因,分析單位組織收入的能力、支出結構合理性等。
3、資產使用情況。包括各類資產比重、設備利用率、投資收益率、生均教學儀器設備、生均校舍面積、生均圖書資料等,分析單位的資產構成的合理性和資產的利用情況,考核是否合理配置資源,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4、償債能力。包括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現金負債比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現金到期負債比率,通過這些指標來分析負債水平是否符合有關規定、負債水平是否合理、負債構成和負債規模是否適度以及負債風險承受能力等。
5、趨勢分析及發展能力。包括近幾年各類資產增長率、收入增長率、支出增長率、生均事業支出增長率等,根據發展情況進行趨勢分析,預測發展前景。
財務分析指標的設置應具有科學性、可比性、可行性,符合單位特性。當上述指標不能完全準確地反映經營成果和面臨的財務風險時,財務人員應選用、設計能反映本單位財務狀況和實際的指標體系,以客觀反映財務的真實狀況。另外還要注重分析指標的綜合運用,將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橫向指標與縱向指標、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相結合,進行綜合分析,發揮財務分析的總體功能效應。
(五)做好財務分析領導重視是關鍵
財務管理工作滲透到了學校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學校的各個職能部門。財務部門要做好財務分析,還需要各職能部門的支持和配合,有很多會計資料還需要相關職能部門提供。因此,各級領導必須提高認識,從思想上重視這項工作,把財務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這樣,有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財務人員才會無顧忌、有信心,這是做好財務分析的組織保證。
(六)做好財務分析,要有高素質的、業務能力強的財務人員
從事財務工作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品質,特別是財務分析工作,專業技術性強,涉及的知識面廣。除具備財務核算和財務管理會計理論知識外,還必須掌握應用數學、概率論、統計、投入產出理論等。同時還要熟悉本單位的情況。因此,必須提高財務人員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構,通過多種途徑,實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以適應財務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為學校的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領導當好參謀、把好關。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改革正在進行,因此,認清高校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對于加強財務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風險,實現高校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校;財務分析;誤區;對策
高校財務分析是對高校一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成果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評價后得到的對高?;顒雍褪聵I狀況的性認識。它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作為產業推向市場,面對市場經濟高風險的機遇與挑戰,高校的財務工作正逐步從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轉變,它要求工作要提供準確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以便高校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抓住機遇,避開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可持續順利發展。而我國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使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與價值性大打折扣,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就必須認清這幾大誤區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
一、現行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
1.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主要表現在:(1)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長期以來一直僅僅以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由于財務報表是會計的產物,會計有特定的假設前提,并要執行統一的規范,我們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報表數據,不能認為報表揭示了高校的全部實際情況,因此,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不能僅靠會計報表所反映的信息進行“量”上的分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取證分析。(2)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多少,收入預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支出經費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總體“量”上的財務分析,而對學校收入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支出結構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等“質”上進行的財務分析很少。
2.重視“內部”分析,忽視“外部”分析。主要表現在:(1)重視高校內部財務指標、財務行為和財務管理狀況等內部影響因素分析,忽視外部同行業競爭形勢、政策、市場狀況、國家財經法規及財務管理體制等的外部因素分析。(2)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運用內部的會計報表、預算方案及相關資料對本高校內的收支基本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進行分析,而很少與同行業其他高校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不便于了解自己在同類高校中所處的位置。
3.重視事后分析,忽視事前分析。長期以來,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一直比較薄弱,即使分析也著重于會計報表(主要是年終決算)作事后的分析,這種分析只能過去,探測未來,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即使發現也只能后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高校所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傳統的事后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高校的財務分析能為高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信息,才能使高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收入與生均成本,招生率與就業率等許多潛在指標信息的預測已成為必然。
4.重視確定性影響因素分析,忽視風險性影響因素分析。高校的日常財務分析通常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及預算執行情況等具有確定性性質的因素進行分析,而對高校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等具有不確定性質的風險因素則很少進行分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等學校在這種大市場環境中當然也不例外,特別近幾年,高校大規模的擴招辦學及基建投資,負債數額巨增,使高校具備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客觀條件,因此,高校不應僅停留在一些確定性因素分析上,而應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宏觀財務管理,防止重大決策失誤,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5.重視現象分析,忽視實質分析。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停留在月、季、年報表上的分析,只停留在預算完成程度和預算效果的考核方面,而對一些實質性問題,如財產物資管理、資金管理及費用開支范圍標準等實質方面的分析卻流于形式,這樣就難以找出資金流失漏洞,難以及時發現財務活動中的違法亂紀現象和問題。
6.重視舊體制分析模式,忽視新體制分析模式。主要表現在:(1)分析手段上:目前不少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要靠繁瑣的手工抄、寫、算來完成財務分析工作,這種“手工作坊”式的分析手段遠遠滯后于高?;⑿畔⒒瘜ω攧展ぷ鞯囊?,因此,高校的財務分析應采用現代化的財務信息處理設備與軟件,以高質量地完成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2)分析規范上:許多高校仍然停留在記帳、算帳、報帳上,對財務分析工作愿意做時就做,最多也就是年終一次財務工作總結報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制度與流程,面對新形勢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規章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定時定期規范地完成財務分析工作。(3)分析資料來源上: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大部分是以已發生過的數字為基礎進行期初與期末、預算與執行、縱向或橫向的比較,而對一些前瞻性、不確定性以及潛在性的信息資料來源則很少分析。(4)分析的主體上:我國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側重于以高校自我分析為中心的單一主體的財務分析,而隨著高?;I資渠道的多元化,資金的來源途徑越來越寬,因此,新形勢下的高校財務分析主體應包括校外的投資者、債權人、銀行家、捐贈者等在內的多重主體。(5)分析的與范圍上: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方法仍然主要是以比較分析法為主要分析方法,并且主要以學校整體的大收大支為分析的主要對象,而對可解決比較分析法許多弱點的趨勢分析法、動態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則基本不用,另外,對高校許多專項資金來源及許多特殊性項目支出很少單列進行財務分析。
二、改變高校財務誤區的對策
1.健全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我國《高等學校制度》只列舉了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生均支出增減率、經費自給率等部分財務指標,而對一些反映財務分析質量的重要指標如融資分析、投資分析、成本投資的成本效益分析、資產使用情況、趨勢分析及能力分析等則沒有列舉,使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給財務分析工作的全面展開帶來一定的制約性。
2.完善高校財務報表體系
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大部分來自于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情況表、資金運用情況表、資金籌集情況表等,而這些報表并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對財務分析工作的需要,在進行預算執行情況、成本效益及績效情況分析時就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獲取原始資料,故應完善我國高校目前的會計報表體系,增加如學生教育成本分析表、各職能部門業績評價表、各部門資源使用效益分析表、年度預算表、年度預算收入支出執行情況表等報表,為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提供更廣闊的數據來源空間。
3.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
近幾年來,高校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市場環境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校在這種大環境下,當然也不例外,高校的事業在發展的同時,銀行貸款的數額也在日益加大,導致高校發展面臨財務風險,財務危機也時有發生。因此,應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出發,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高校宏觀財務管理,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4.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
財務分析人員的能力、經驗及知識水平決定高校財務分析工作質量的高低,特別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新,財務分析的、手段、范圍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因此,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分不同業務,不同崗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實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以適應財務分析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改革正在進行,因此,認清高校財務分析工作存在誤區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對于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避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
[1]陳東平,王德春。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概論[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8.
[2]江雪梅。高校財務分析的探討[J].經濟師,2004,(8)。
關鍵詞:財務分析;存在問題;改革措施
一、引言
財務分析課程是針對高校財會類專業本科生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是一門集理論、實踐與技能于一身的綜合性學科。隨著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的理財意識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人在理財活動中開始重視并學習財務分析這一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開設財務分析課的現狀而言,無論是課程內容設置,還是教學與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問題,難以滿足人們想要“理好財”的這一目標。因此,作為在高校多年從事財務分析教學的一線教師,本文將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就財務分析教學現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深入而詳細的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夠為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鑒和指導。
二、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內容體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財務分析課程內容體系的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不同院校的內容體系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且很多情況下其課程內容體系較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體系有以下兩大類:一類是以張先治和陳友邦教授的財務分析為代表的內容體系,該體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組成,分別是財務分析概論、財務報告分析、財務效率分析和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具體來看,財務分析概論的內容又包括財務分析理論(財務分析是什么)、財務分析信息基礎(分析什么)與財務分析程序與方法(怎樣分析);財務報告分析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四大報表,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進行逐一單個分析;財務效率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財務綜合分析與評價,其內容主要包括綜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與業績評價、趨勢與預測分析以及價值評估;另一類是以張新民和錢愛民教授的財務報表分析為代表的內容體系,該內容體系由財務報表分析概論(理論框架結構)、分析基礎、項目質量分析(資產、資本、利潤、現金流項目的質量)、合并報表分析以及綜合分析方法等組成。以上兩大類課程內容體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雖然這兩大類課程內容體系各有特點且不盡相同,但是它們卻有著共同的不足:第一,過分強調對報表的分析,忽視報表附注以及對數據質量的分析;第二,過分關注財務信息,忽視非財務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導致目前高校財務分析課程內容體系的不完善,使財務分析成為一種重形式、輕實質的“數字游戲”課程。
(二)教學方法單一,案例教學形同虛設
財務分析作為一門集理論、實踐和技能于一身的綜合性課程,其課堂教學必須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就目前而言,國內許多高校在講述該門課程時仍是采用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是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參與財務分析的積極性不高,學習的財務分析知識很難運用于實踐。并且很多高校在講述財務分析的具體計算方法時,往往忽略對于相關財務軟件(Excel、STATA等)以及財務函數應用的講解,導致學生針對大數據進行財務分析時感到無從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講授財務分析課程時引入案例教學,但是選取的案例大多過于陳舊,不具有代表性,學生雖然成立了研討小組,但是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時,小組成員中往往出現“搭便車”的現象,最終還是未能達到案例教學的目的,導致案例教學形同虛設。
(三)課程考核不合理大部分高校財務分析課程的考核
方式就是“期末閉卷考試+平時成績”,其中平時成績所占比例最多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試成績所占總成績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閉卷考試而言,其試卷的題型主要包括單選、多選、判斷、簡答和計算分析題,只是對一些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考核,很難從實質上考察學生將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時成績考核主要考察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就課堂表現而言,一般學生能夠直接回答問題的機會并不多,所以通過課堂表現來獲得較高的平時成績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財務分析的作業往往是讓學生組成研討小組對某個案例進行財務分析,而最終小組的成績只占到總成績的10%左右,導致學生花費較大的精力撰寫的分析報告與獲得的實際分數不匹配,導致整個研討小組進行案例分析時的積極性不高,分析出來的研究報告質量較差,存在應付平時作業的問題,未能達到真正考核學生運用財務分析理論解決實務問題能力的目標。
(四)教材內容滯后,更新不及時
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編制的財務分析教材及配套資料內容嚴重滯后,對財務分析的前沿理論的發展缺乏了解,難以及時進行修訂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學效果;同時,財務分析教材所選用的案例略顯陳舊,與授課當前的市場環境相脫節,造成學生雖學卻難以致用。舉例來講,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經濟的高速發展,資本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電商企業,而國內的教材并沒有及時跟進對電商企業應該如何進行財務分析進行講解,所舉的案例仍然是實體企業,由于這兩類企業無論是經營業務還是財務狀況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學生在實踐中對電商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結論很可能與真實情況“南轅北轍”。
三、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課程內容體系
本文將基于哈佛大學提出的財務分析理論框架來完善該課程的內容體系,具體而言,財務分析的理論框架要素包括戰略分析、會計分析(四大報表分析)、財務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實務界已將戰略分析納入到財務分析的內容體系之中。而在設置財務分析課程的內容體系時,只將會計分析、財務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納入到財務分析的內容體系中,同時考慮到戰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內容較為復雜和豐富,所以將戰略分析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在財務分析課程之前開設。在具體的講授過程中,將會計分析作為授課的重點,分配較多的課時,在重點講授四大報表中各個構成項目的解讀與質量分析的同時,也要向學生著重講授財務報表附注中的相關重要信息,使學生在解讀和分析過程中能夠有效識別企業提供的財務數據的質量(真實性和可靠性)。財務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針對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等指標的計算與分析,考慮到該部分內容相對簡單,并且在財務管理課程中已經學習過相關指標的計算,因此對于該部分內容所分配的課時應該適當減少,授課的重點放在對于各個指標以及指標之間關系的深層次分析,同時分配一定的課時向學生們講授一些非財務信息對于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性,從而豐富和完善財務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內容借鑒張先治教授的財務分析綜合分析部分,具體包括綜合評價、預測和企業價值評估等。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案例教學貫穿始終
在設置高校財務分析課程的教學方法時,應采用“教師講授+案例分析+學生小組討論”的教學模式。教師講授主要是指向學生講解財務分析的基本理論以及分析方法的運用,同時包括相關財務軟件和財務函數的應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選取一些經典案例和新近發生的“熱點”案例,教師通過深入的分析和講解,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為了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小組,要求每一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家上市公司,對其進行財務分析,并且根據課程進度,分配一定的課時,讓每個小組在課下對自己感興趣的上市公司進行財務分析得出研究結論以PPT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特別要強調的是,在展示環節中每個小組的發言人數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匯報,同時當某一小組展示研究成果時,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對其分析進行點評,主講教師主要是對整個展示過程嚴格把控時間,并最終對每個小組的分析進行總結性點評并給予排名。這樣做可以極大的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期末時要求每組同學針對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終的財務分析報告,并要求詳細注明小組成員的項目分工,從而對于小組個別成員“搭便車”的行為進行有效杜絕。
(三)課程考核多元化
鑒于財務分析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專業課,其課程考核方式就不能過于片面,應該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體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閉卷考試的成績占總成績的50%,學習小組分析報告占總成績的4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10%。這種考核模式能夠較為全面地考核學生將學到的財務分析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具體而言,期末閉卷考試的題型除了單選、多選和判斷之外,應該加入案例分析題,即給出一個企業的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讓學生對其進行財務分析,并且將案例分析題的分值比例設定為占卷面成績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學生的靈活分析能力。學習小組分析報告的評分標準主要包括:報告格式的規范程度、分析內容的合理性、論述觀點的充分性、小組分工及參與程度等,并且每個方面均賦予一定的權重,保證評分的客觀公正性。之所以將小組分析報告的成績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財務分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達到財務分析課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及時更新教材內容對于學校自編的教材體系不能一成不變,在吸收國內外先進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應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的變化,及時更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財務分析學科體系。教材所選取的案例應該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實際案例或者是具有熱點效應的案例,通俗地講,教材中選取的案例要“接地氣”,所以這也要求學校自編的教材要及時更新,從而有助于學生學以致用。
四、結束語
本文結合自身在高校從事財務分析課程教學的一些工作經驗,對目前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在內容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選取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而詳細的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夠為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鑒和指導,從而更好地達到財務分析課程人才培養的目標。
作者:周雪峰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會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4.
2.張新民,錢愛民.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張先治.財務分析教學資源系統建設的嘗試[J].中國大學教育,2007,(6):47-51.
4.王麗艷.財務分析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討[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12):153-154.
[關鍵詞]高校;財務分析;誤區;對策
高校財務分析是對高校一時期內的財務狀況及財務成果進行系統剖析、比較和評價后得到的對高校經濟活動和事業發展狀況的規律性認識。它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高等教育作為產業推向市場,面對市場經濟高風險的機遇與挑戰,高校的財務工作正逐步從核算型向分析型、管理型轉變,它要求會計工作要提供準確的、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以便高校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抓住機遇,避開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可持續順利發展。而目前我國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使會計信息質量的真實性與價值性大打折扣,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就必須認清這幾大誤區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
一、現行高校財務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幾大誤區
1.重視“量”上分析,忽視“質”上分析。主要表現在:(1)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長期以來一直僅僅以會計報表所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由于財務報表是會計的產物,會計有特定的假設前提,并要執行統一的規范,我們只能在規定意義上使用報表數據,不能認為報表揭示了高校的全部實際情況,因此,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不能僅靠會計報表所反映的信息進行“量”上的分析,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際取證分析。(2)我國高校的財務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多少,收入預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支出經費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總體“量”上的財務分析,而對影響學校收入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支出結構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學等“質”上進行的財務分析很少。
2.重視“內部”分析,忽視“外部”分析。主要表現在:(1)重視高校內部財務指標、財務行為和財務管理狀況等內部影響因素分析,忽視外部同行業競爭形勢、金融政策、市場狀況、國家財經法規及財務管理體制等的外部因素分析。(2)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是運用內部的會計報表、預算方案及相關資料對本高校內的收支基本情況、預算執行情況等進行分析,而很少與同行業其他高校的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分析,從而不便于了解自己在同類高校中所處的位置。
3.重視事后分析,忽視事前分析。長期以來,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一直比較薄弱,即使分析也著重于會計報表(主要是年終決算)作事后的分析,這種分析只能總結過去,探測未來,對已經發生的問題即使發現也只能后悔。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漸深化,高校所面臨的競爭和風險日益加劇,傳統的事后分析已經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需要,它要求高校的財務分析能為高校的生存發展預先提供高質量的指標信息,才能使高校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市場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諸如生均收入與生均成本,招生率與就業率等許多潛在指標信息的預測已成為必然。
4.重視確定性影響因素分析,忽視風險性影響因素分析。高校的日常財務分析通常是對資金的收入、支出及預算執行情況等具有確定性性質的因素進行分析,而對高?;I資能力、償債能力等具有不確定性質的風險因素則很少進行分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等學校在這種大市場環境中當然也不例外,特別近幾年,高校大規模的擴招辦學及基建投資,負債數額巨增,使高校具備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客觀條件,因此,高校不應僅停留在一些確定性因素分析上,而應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宏觀財務管理,防止重大決策失誤,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5.重視現象分析,忽視實質分析。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只停留在月、季、年報表上的分析,只停留在預算完成程度和預算效果的考核方面,而對一些實質性問題,如財產物資管理、資金管理及費用開支范圍標準等實質方面的分析卻流于形式,這樣就難以找出資金流失漏洞,難以及時發現財務活動中的違法亂紀現象和問題。
6.重視舊體制分析模式,忽視新體制分析模式。主要表現在:(1)分析手段上:目前不少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要靠繁瑣的手工抄、寫、算來完成財務分析工作,這種“手工作坊”式的分析手段遠遠滯后于高?,F代化、信息化對財務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的財務分析應采用現代化的財務信息處理設備與軟件,以高質量地完成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2)分析規范上:許多高校仍然停留在記帳、算帳、報帳上,對財務分析工作愿意做時就做,最多也就是年終一次財務工作總結報告,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制度與流程,面對新形勢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制定一套完整的財務分析規章體系,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定時定期規范地完成財務分析工作。(3)分析資料來源上:目前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仍然大部分是以已發生過的數字為基礎進行期初與期末、預算與執行、縱向或橫向的比較,而對一些前瞻性、不確定性以及潛在性的信息資料來源則很少分析。(4)分析的主體上:我國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側重于以高校自我分析為中心的單一主體的財務分析,而隨著高?;I資渠道的多元化,資金的來源途徑越來越寬,因此,新形勢下的高校財務分析主體應包括校外的投資者、債權人、銀行家、捐贈者等在內的多重主體。(5)分析的方法與范圍上:許多高校的財務分析方法仍然主要是以比較分析法為主要分析方法,并且主要以學校整體的大收大支為分析的主要對象,而對可解決比較分析法許多弱點的趨勢分析法、動態分析法以及因素分析法則基本不用,另外,對高校許多專項資金來源及許多特殊性項目支出很少單列進行財務分析。
二、改變高校財務分析誤區的對策
1.健全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我國目前《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只列舉了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生均支出增減率、經費自給率等部分財務指標,而對一些反映財務分析質量的重要指標如融資分析、投資分析、教育成本投資的成本效益分析、資產使用情況、趨勢分析及發展能力分析等則沒有列舉,使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給財務分析工作的全面展開帶來一定的制約性。
2.完善高校財務報表體系
目前高校財務分析原始資料的取得大部分來自于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情況表、資金運用情況表、資金籌集情況表等,而這些報表并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對財務分析工作的需要,在進行預算執行情況、成本效益及績效情況分析時就無法從會計報表中獲取原始資料,故應完善我國高校目前的會計報表體系,增加如學生教育成本分析表、各職能部門業績評價表、各部門資源使用效益分析表、年度預算表、年度預算收入支出執行情況表等報表,為高校的財務分析工作提供更廣闊的數據來源空間。
3.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
近幾年來,高校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風險與收益同在,高校在這種大環境下,當然也不例外,高校的事業在發展的同時,銀行貸款的數額也在日益加大,導致高校發展面臨財務風險,財務危機也時有發生。因此,應建立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系統,從財務預警系統的角度出發,加強財務風險分析,強化高校宏觀財務管理,促進高校穩定健康向前發展。
4.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
財務分析人員的能力、經驗及知識水平決定高校財務分析工作質量的高低,特別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新時代,財務分析的方法、手段、范圍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變化,因此,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建立會計人員隊伍培訓機制,分不同業務,不同崗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途徑,實行多層次的培訓,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以適應財務分析工作不斷發展的需要。
目前,各高校財務管理改革正在進行,因此,認清高校財務分析工作存在誤區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對于加強高校財務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規避風險,實現高校事業的順利健康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東平,王德春。高等學校財務管理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8.
[2]江雪梅。高校財務分析的探討[J].經濟師,2004,(8)。
優化高校資源配置。高校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將各種不同的高校資源,通過內部化來節約交易成本,優化配置資產結構,從而發揮規模經營效益。如何發揮這一效益,需要借助于各種管理機制與手段,其中財務預算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財務預算能將高校資源加以整合優化,使資源浪費最小化而利用效率最大化。
支持高校戰略管理。高校管理最為核心的是財務戰略管理,它是對高校未來走向進行規劃,具有前瞻性和綜合性特征。財務預算本質上是對未來的一種管理,它通過規劃未來的發展指導現在的實踐,因而具有戰略性,對高校戰略起著全方位的支持作用。
協調高校經營管理。在高校經營管理過程中,高校各個部門之間及各部門與高校整體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聯系,這些聯系往往又直接或間接決定著高校整體利益與各部門及教工個人的局部利益,這就要求為了完成高校整體目標和任務,各部門必須緊密配合,相互協調,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共同完成各自的任務,繼而完成高校的總體目標。正是從這一層面來看,財務預算是一種制度化的程序,它通過制度的運行來代替管理,是一種制度管理。
調動全員參與管理。財務預算不是單一部門或單一個人的管理行為,財務預算過程涉及方方面面,涉及高校的各個部門及所有員工,那種將財務預算視為部門管理或權威管理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管理的對象是人,但管理的主體同樣是人,如何調動全方位的積極性,不是憑一句口號,而是必須付諸實施。財務預算通過設置各項定量指標,使教工的需要與高校的目標聯系起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將高校管理作為人人自發的一種管理。
考核高校部門業績。財務預算為考核各部門及教工工作業績提供了依據。高校各職能部門都根據預算的要求,有目的、有步驟的安排日常工作,組織教學科研活動,通過實際成果與預算目標對比,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促使各部門及教工對差異及時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完成任務。
加強高校財務控制。財務預算是一種控制機制,它將預算主體和預算單位的行為調和到“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層面上,預算作為一根“標桿”,使得預算執行主體都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么,如何努力去完成預算,預算完成與否如何與其自身績效掛鉤等等,從而起到一種自我約束與自我激勵相對等的作用。同時,對于財務預算主體,也有了明確的依據來考核執行主體,從而控制高校管理的運行過程,并保證結果的實現。
高校財務預算的方法
高校財務預算采用的方法是零基預算,所謂零基預算是指高校在編制預計支出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會計期間發生的費用項目和費用數額,而是以所有的預算支出均為零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逐項審議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及開支標準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的一種方法。
零基預算的主要特點??梢源龠M高校合理有效地進行資源分配,將有限的資金充分利用;可以充分發揮各級管理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各預算管理部門精打細算,量力而行,合理使用資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果;由于這種方法一切從零開始,對費用一視同仁,有利于高校面向未來發展考慮預算問題;這種方法一切從零出發,預算時需要完成大量的基礎工作,勢必帶來極大的工作量,而且也需要比較長的編制時間。
零基預算的編制程序。高校內部各有關部門根據高校的總體目標,對每一項業務說明其性質、目的,以零為基礎,詳細提出各項業務所需要的開支或費用;組成預算委員會,該預算委員會對各部門提出的預算方案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劃分不可避免項目和可避免項目、不可延緩項目和可延緩項目,確定各項目的輕重緩急和開支標準;結合可動用的資金來源分配資金,落實預算。
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在立足現在,面向未來,創新思維,實施零基預算編制時:第一,高校黨委和行政應初步確定預算年度的人員編制和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第二,高校各部門根據學校預算年度的人員編制和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提出預算期內各項費用的內容、理由及其開支標準。第三,高校財務處按預算項目,匯總各部門上報的各項費用支出。第四,預算委員會根據高校的總體目標,審查每項費用對實現總體目標的意義和效果,并在“費用—績效”分析的基礎上,將各項費用按優先次序劃分為A、B、C三類,即:必保、需要、更好。第五,預算委員會審定資金來源與可能,按照已認定的各項費用優先次序來安排資金。對赤字項目則建立滾動項目庫,按重要性排序,視財力按順序分步專項落實。第六,編制出高校年度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報表,實現收支平衡。
高校財務預算的執行
加強預算執行的控制。財務部門、審計部門和各預算單位要強化預算全過程管理,切實保證預算的約束力和嚴肅性。一是管理的重心要落在預算的執行上。嚴格預算管理的經濟責任制,各預算單位經費使用必須按預算規定的項目執行,不得突破預算額度;財務部門應實時監控各單位預算執行,以規范和監督校內各種經濟活動有序進行,對預算執行情況年終由財務處匯總分析做出評價,對重大經費項目由審計部門參與考核,并對其合理性和效益性做出評價。二是強化管理,特別要強化內部審計監督。財務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財務收支檢查和專項檢查工作;審計、紀檢、監察部門應建立起對財務部門、財務人員和全體教職工的內部綜合監督機制,加強內部審計,強化審計責任意識。
建立考核和獎懲機制。建立考核和獎懲機制是嚴格執行預算的有效手段,高校每年應根據預算收支的項目、部門、重要性制訂與預算執行相配套的考核和獎懲辦法,實施每月考核、年終獎懲制度。對超預算收入和節約預算支出給予表彰獎勵;對未完成預算收入和超預算支出給予批評懲處;對未完成預算支出項目應視未完成工作任務給予通報;同時將考核和獎懲的結果與行政考核、部門評優、下年度預算掛鉤。通過考核與獎懲的結合,維護高校預算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充分調動內部各方面預算管理的積極性,更好地做好高校預算管理工作。
暢通信息傳遞與反饋。建立一套上下互動、層層暢通的預算執行信息傳遞與反饋系統是預算執行管理的有效手段。高校應結合學校實際建立財務預算信息管理系統,利用計算機網絡下達部門預算、部門用款申請預算、核準報銷減少預算,實時監控部門的預算計劃及執行情況。通過網絡信息傳遞與反饋,一是可以提高機關作風和辦事效率,二是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可以杜絕超計劃或無計劃用款現象,四是領導、財務部門和各預算單位能夠隨時掌握分析學校、部門的財務情況。這樣高校的預算計劃和執行,可以及時預警、禁止和總結,可以實施陽光操作與績效分析,從而更好地做好高校財務預算的執行。
高校財務預算的績效分析
本文借鑒企業財務分析方法,結合高校實際,從高校財務預算的目的出發,有針對性地對高校財務預算的績效分析作如下探討。
(一)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
對高校財務預算進行績效分析,首先應研究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研究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不同于企業。企業以經濟效益為目標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建立了一套以變現能力比率、資產管理比率、負債比率和盈利能力比率為主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高等學校以教學、科研為目標,追求高校多維度效益,很難建立完整、系統的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但是,高校必須實施財務預算管理,而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目的十分明確,因此,根據高校財務預算的目的建立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是最直接和簡便的。分析高校財務預算的目的
,可建立如下高校財務預算績效分析體系,
(二)財務預算績效分析指標的計算
根據績效分析的六大類十五項指標體系,各項分析指標可用以下方法計算。
1.資源利用率。高校資源利用率主要包括兩類資源利用率。一是教學資源利用率,根據高校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師資數量、實驗設施等硬件條件,計算出在校學生規模,根據在校生規??梢杂嬎愠鰬蓄A算收入,將應有預算收入和實際預算收入比較,就是教學資源利用率。
教學資源利用率=實際預算收入÷應有預算收入×100%
二是科研資源利用率,根據高校師資和設備能力可預測出科研服務收入,將實際科研服務收入與預算收入比較,就是科研資源利用率。
科研資源利用率=決算科研收入÷預算科研收入×100%
2.戰略目標實現率。戰略目標實現率從財務角度可理解為重點收入項目和重點支出項目實現率兩類。
重點收入項目實現率=重點收入項目實現額÷重點收入項目預算額×100%
重點支出項目實現率=重點支出項目支出額÷重點支出項目預算額×100%
3.部門貢獻率。部門貢獻率是指部門實現預算收入的比率,另外根據部門貢獻率還可以計算部門貢獻差異率。
部門貢獻率=部門實際預算收入÷部門預計預算收入×100%
部門貢獻差異率=甲部門貢獻率-乙部門貢獻率
4.全員勞動產酬率。全員勞動產酬率包括預計勞動生產率、實際勞動生產率和勞動報酬率三個指標。
預計勞動生產率=應有預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職工人數
實際勞動生產率=實際預算收入÷全校平均教職工人數
勞動報酬率=實際人員經費支出÷全校平均教職工人數
5.部門投入產出率。部門投入產出率是指按部門人員編制或學生數核定的預算支出與實際支出、完成事業的比率,包括部門預算使用率、事業完成率和部門投入產出率三個指標。
部門預算使用率=部門實際使用預算÷部門預算支出×100%
部門事業完成率=完成事業項目數÷核定事業項目數
部門投入產出率=部門事業完成率÷部門預算使用率
6.財務預算執行率。財務預算執行率包括預算收入執行率、預算支出執行率和生均培養成本率。
預算收入執行率=實際預算收入÷預計預算收入×100%
預算支出執行率=實際預算支出÷預計預算支出×100%
生均培養成本率=實際預算支出÷全校平均學生人數
(三)財務預算績效分析指標的評價
某高校某年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財務預算決算資料如表3所示。
關鍵字:財務預算措施高校財務預算
高校雖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但是擔當財務核算和管理任務的學校財務部門及其他行政部門,在觀念上長期存在重核算、輕預算管理的現象,隨著高校招生規模日益擴大,教學、科研業務不斷增多,資金流動更加頻繁,高校一方面要從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增加收入,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另一方面,教育經費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合理、節約地使用有限的資金,把資金切實用到實處,才能充分發揮其效益,達到低成本、高效益的辦學目的,增收節支是一個系統的財務管理的問題,它需要學校財務部門、學校有關領導和二層機構領導以及各個執行部門的共同努力,而高校財務預算貫穿著這個系統財務管理運作的始終,占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僅就預算管理的操作,與大家探討一下高校預算管理中的有關問題。
一、高校財務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預算缺乏統一性和目標性。
由于校內各部門存在相對利益差別,各部門發展目標不一致,對整個學校當年發展規劃和目標很難達到一致共識,導致各部門爭經費現象嚴重,經費支出效益不高,經費緊張和亂花錢現象并存,資金體外循環嚴重,不具備高校預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徑預算的特征,既無法反映預算資金全貌,也不利于考核預算資金執行情況,從而不利于總體目標的實現。
1.2預算缺乏全面性、科學性。
首先,高校財務預算一般只是財務收支預算,其主要任務是保證學校年度內的正常運行,而忽視了資金預算,即:一年中不同時間段資金需要量與供給量的預算,籌資需要和籌資能力的預測。往往是資金用到那算到那,導致財務上經常被逼著付款,以致學校發展規劃與學校的資金供求計劃脫節,從而不利于學校規劃的實施。其次,在財務預算的編制過程中,因循守舊,方法單一,以歷史的情況作為評判現在和未來的依據,預算僅憑上年的實際數加預計的增加數來確定,沒有按照學校當年事業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的有關標準和定額編制。從而使預算和實際數發生很大差異,使預算失去了嚴肅性和有效性,達不到原有的目的。再次,預算編制缺少彈性,往往是編制一年執行一年,一成不變,而且對極細微的支出作了繁瑣規定,使各職能部門缺乏應有的自主性,進而影響到校內各部門的效率。
1.3預算控制不力。
在高校預算管理中,缺乏完整的預算控制機制,難以令預算管理部門對由于預
算執行過程受到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的變化進行及時反應。一些高校尚未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有的雖然有了預算管理制度卻有章不循,隨意更改,預算形同虛設。事前,由于編制時間及指標下達的滯后,根本不可能進行事前的控制;事中,沒有制定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得無章可循,預算調整過繁;事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不夠詳實,缺少剛性考核依據和考評措施,很難調動員工對預算管理的積
極性。而且通常預算指標的下達在預算年度的5、6月份,而這時已有12的經濟業務成為過去,無法進行事前事中控制,成為一種事后預算,失去了預算編制的作用。高校的預算是反映學校年度內所要完成的事業計劃和工作內容,同時也反映學校的事業發展規模和目標。所以,如果預算編制的時間滯后,必然會使學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目標的實現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二、加強高校財務預算的措施
隨著高校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預算管理已成為高校財務管理的
核心。加強高校預算管理,是為了最大可能地節約資金,科學地細化預算編制,
以依法理財、科學理財為核心,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2.1轉變觀念,走出高校預算管理的誤區;
高校預算管理的作用如前所述,但是要使其真正發揮功能,離不開高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個部門的積極參與。為此。必須在高校內部管理中突出預算管理基本知識的普及,在高校新的運行機制中與預算執行結果掛起鉤來,從而轉變認為高校預算管理就是預算的編制,只是財會部門的專項工作,不緊密結合高校事業的發展計劃,不與激勵約束機制掛鉤的錯誤觀念。
按照舊的財務管理模式,高校是全額預算管理的事業單位,其資金來源主要靠財政撥款,預算按上級批準的計劃編制,開支要與所列項目一一對應,預算內和預算外嚴格分開,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沒有對口的錢,該辦的事也無法辦,即使別的項目有結余款也不得自主調劑使用。搞預算只是賬上來,賬上去的一種消極應付局面。隨著市場經濟的拓展和高等學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推進,高校財務改革也在不斷深化。在預算管理方面,重新定義了高校預算的概念及內涵,制訂了統一的預算編制原則和方法,把學校的全部收支均作為預算統一管理的對象,完全打破了原有的管理模式。按照新的預算管理要求,學校預算一經核定,必須自求平衡,不允許搞赤字預算,撥款不足的矛盾必須通過自籌教育資金予以彌補,這就形成了高校教育經費來源,除政府撥款外,還必須依靠高校多渠道籌集資金的新格局。這與過去相比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如果財務人員的認識還停留在“收入等于撥款、平衡依靠財政、開支不問效益”的消極被動狀態下,勢必貽誤工作。因此,財會人員要加強學習,轉變認識,不斷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地把預算工作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盡快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競爭與改革的步伐。
2.2是選擇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打破傳統的單位之間預算支出不均和預算基數只增不減的問題,現實的預算分配方法有待于改進。鑒于高校經費支出的特殊性,筆者認為高校預算宜采用以零基預算為主,滾動預算為輔的預算編制新方法。
2.3是強化預算分析,積極監控預算的執行
預算分析是預算管理的后期工作,是對預算的實施過程進行總結與評價,包括支出與預算的比較、相關因素的分析、評析的文字說明和合理的建議等。年終決算報告出來后,財務部門應對各大項目的經費支出與預算相比較,看哪些項目節支了,哪些項目超支了,然后運用相關分析法進行因素分析,說明哪些屬于合理超預算支出,哪些屬于非合理超預算支出,對非合理超支應有具體的措施和方法。詳細的文字說明是對預算管理的概括評價,并最終提出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合理化建議。預算分析可以發現預算管理中的可行之處和存在的不足,取長補短,使財務管理工作進入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同時,要規范預算管理,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學校要根據上級的有關規定,結合自己的實際,制定出適合本學校財務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如審批權限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收費管理、電話費管理、水電費管理、招待費管理、差旅費管理、醫療費管理等,建立健全內部牽制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使大家做到有章可循,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
參考文獻:
[2]李春英.重視財務分析,加強高等學校財務管理[J].山東經濟,2003.
[3]賈慶印.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5.
【關鍵詞】財務分析高職特色
筆者擔任財務分析課程主講教師兩年,對此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以及相關方法論形成一定的看法,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色,特羅列以下幾點建議想法。
1概念前后應統一
高職院校學生多數對參考書籍的使用不夠積極,而僅僅限于使用課堂教材,那么在教材的使用和選擇過程中應注意前后概念的統一性,降低在教授過程中出現再次解釋不同稱謂下的同一概念的幾率,減少學生學習的難度。現特舉兩例進行分析。
首先是多數財務分析教材中談及的趨勢分析法,又稱比較分析法,該方法主要是將兩年數據進行比較,計算出差額,觀察絕對額的變動大小,以分析企業財務報表所反映的企業規模與盈利變化趨勢。有的教材在第一章講解了方法,在后面的章節才開始使用該方法,但在開始使用后卻出現了臨時變更名稱的做法,例如,將此法的稱謂改做了水平分析法,而并未多做解釋。筆者認為,這種改法雖然可成為老師授課之必解釋的內容,卻毫無必要因教材本身的前后不統一而浪費學生掌握方法內容的時間。尤其針對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他們所需要掌握的不是理論而是技術方法,更無必要在此問題上多做探討。若針對的是本科學生,那么可羅列大量的參考教材于其中,而高職院校學生則不然,應更注重其執業技術能力培養,避免使其落入純理論探討的誤區。其次,多數財務分析教材中將列為綜合分析法的必學內容,當然,筆者同樣承認其重要性。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公式,卻有待進一步地注意其本身的正確性,必須對公式進行剖析。
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又稱杜邦分析法,該法主要以權益凈利率為核心,通過計算企業三方面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各自的大小變化,分析企業三大專項能力各自對股東獲利情況的影響。其中主要涉及的公式是:
權益凈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該公式是由權益凈利率所發展而出,等號左邊代表股東獲利,右邊三個比率分別代表的是企業三項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筆者認為,在此理論公式的講解過程中應添加一句必須之說明性文字:考慮到杜邦財務分析法中所涉及到的項目出自不同報表,為使靜態指標與動態指標相統一,所有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均應先計算當年的平均余額,然后再代入計算公式。例如,權益乘數=資產÷所有者權益,在杜邦分析法中所涉及的權益乘數的計算公式就應當改為權益乘數=資產平均余額÷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這樣,權益凈利率=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的這個等式才能成立,否則,動態與靜態指標不相統一,該等式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運用上都無法成立,并且也會造成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的諸多不穩定想法。
鑒于以上兩點的歸納,筆者認為,在使用和選擇教材的過程中,首先應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論的統一性,方便學生的學習,針對不同學生,應采用不同的方法與教材。
2方法步驟不統一具體化
提到方法步驟不統一具體,其實是指的在分析報表層面的時候,多數教材并未給出具體的方法步驟。雖然大多數教材在第一章已提出了多種分析中所使用到的方法,但始終未能具體統一地使用。筆者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色,特提出以下想法。
對報表層面進行分析講解的時候,多數學生即使知道比較分析法等等方法,卻不知從何開始下手。筆者認為應為學生找到切入點,按步驟一步一步切入,然后再使用各種方法,這才是助其學習之上策。
例如,對資產負債表進行結構分析的時候,并不是一次性地將自身的分析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將分析步驟先進行講解,然后觀察資產負債表和已有分析內容是否按該步驟進行。筆者認為,該步驟的講解應歸納如下:
資產結構分析步驟:第一步———計算出各項目占總資產的百分比,并得出兩年結構變動差異。可相鄰幾項求和。第二步———分析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各自對資產結構造成了什么影響。第三步———分別分析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中各個項目對資產結構造成了什么影響。并針對每個項目的變化提出合理的評價和建議。
負債結構分析步驟:第一步———計算出各項目占總資本的百分比,并得出兩年結構變動差異??上噜弾醉椙蠛?。第二步———分析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各自對資本結構造成了什么影響。第三步———分別分析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中各個項目對資本結構造成了什么影響。并針對每個項目的變化提出合理的評價和建議。
有了這樣的分析步驟之后,按此分析步驟即可引導學生更輕易地學習到對報表層面的分析應從哪里入手,方法步驟也更加具體化。
3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色,財務分析課程教材在選擇和使用的過程中,至少應注意其概念使用的前后統一和方法步驟的具體化。如有必要,則可自行編寫教材,以提高授課效率,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分析技術方法而不是一團霧水。
參考文獻:
[1]謝志華,《財務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