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8 07:14:28
序論:在您撰寫控制工程碩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工程碩士 學位論文 質量控制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16-02
一、引言
工程碩士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目標主要是為工礦企業和工程建設部門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高層次技術和管理人才。近年來,隨著專業學位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如何保證和提高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成為我們必須探討和解決的問題。學位論文的寫作是研究生學習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它既能反映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程度,又能反映學生獨立從事工程技術研究及工程問題解決的能力,是一個系統的知識積累、整理和運用的過程,也是一個綜合能力培養和訓練的過程,是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最終體現。因此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與保障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其離不開對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研究。
二、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質量
近年來,隨著工程領域多種專業學位的設立,工程碩士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工程碩士的生源出現不穩定現象,由此也引發了其質量問題。其一,學校在生源選擇上有極大的限制性,受制于企業需求。一方面,有條件、有課題且愿意選派員工參加工程碩士學習的單位較少,另一方面,部分單位也希望與影響力大、知名度高的學校聯合,這些都造成學校生源的短缺。其二,生源的缺乏給培養學校一定的壓力,導致培養單位招生資格審查不嚴,所招收學員的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且工程實踐經驗也不足,另一方面,錄取的學生中還有一部分不是來自工礦企業、工程建設部門。生源質量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從而也影響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質量。
(二)培養環節
1.培養目標與標準不清晰
學者曲艷華、孫中偉(2009)分析了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因素,其一即目標定位和質量標準把握不清。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與工學碩士學位屬于同一層次,旨在培養具有高級管理水平且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但由于種種因素,部分高校教育工作者對工程碩士有一定程度的輕視,培養機構對工程碩士的目標定位和質量標準把握不清。
2.培養模式單一
學者趙軍、唐祖愛(2009)在其關于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中,指出了培養模式相對單一的問題。我國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可簡單表達為:對完成課程學習、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的工程碩士,符合授予學位條件者,經校學位評定機構審核批準授予工程碩士學位。我國工程碩士教育的生源構成相對復雜,要滿足不同背景行業、企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其單一的培養模式是很難有助于其可持續發展的。
3.培養教材與課程設置不合理
學者夏天娟、杜朝輝、吳世華、謝詠絮(2008)基于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指出,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因素之一為課程設置不理想、教學缺乏實踐性及課程教材實用性欠缺。
工程碩士一般采取“進校不離崗”的學習形式,且其具有工程實踐的背景,因此,工程碩士培養教材的選擇、課程的設置及教學等都要體現其獨特的特點。然而,在教學實踐中,不少學校因為針對工程特點的專業教材的缺乏,而沿用工學碩士的教材,這勢必會影響工程碩士教育的質量。另一方面,學校對工程碩士課程的設置缺乏相應的應用性、實踐性,學生很難從這樣的課程結構設置中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除此之外,課程的教學也大多只是老師進行滿堂灌,學生積極性的缺乏也降低了教學的質量。
三、控制與保障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對策
(一)優化生源把好入學質量關
生源的質量是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首要條件,所以,優化生源質量是控制與保障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基礎。關于如何做好這一點,可從兩個方面來著手:一是加大專業的宣傳力度;二是嚴格錄取資格的審查。
對于工程碩士教育的重要性,還缺乏廣泛、深入的宣傳,很多人對此并不了解。為此,我們應通過宣傳使企業了解到工程碩士教育是培養在職人員的一個好的途徑。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深入企業了解其需求,引進企業與學校進行合作。另一方面,通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手段,面向全社會的在職工程技術人員,宣傳學校、專業的優勢,宣傳已取得的成績。
對于資格審查方面,只有獲得學士學位、有三年以上工程實踐經驗才予以報名,嚴格控制那些所學專業不對口,不是來自工礦企業,或者沒有學士學位的人員。要嚴格報考條件,招收那些符合報考條件的工程技術骨干;要嚴格專業綜合入學考試;要加強面試和錄取工作。此外,在嚴格錄取標準的同時,對于一些工程經驗豐富的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干,應該專門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錄取政策并將其制度化。同時要加強校際合作,建立生源調劑機制。
(二)完善培養環節加強培養過程管理
1.明確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
姚美琴(2004)提出對工程碩士的培養要達到三點要求:掌握堅實的理論知識及解決工程問題的方法;掌握基本的信息交流和處理手段;掌握經濟、管理等方面的相應知識。在培養過程中,必須按照上述目標進行培養。曲艷華、孫中偉(2009)提出學校要從根本上對工程碩士教育進行規范化定位,明確培養目標。
有了明確的目標定位,就要據此培養目標選擇教材、設置課程。要多開一些與工程實踐相關的課程,在教學方法上采用案例教學、模擬等,采用研討式、參與式、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發揮其積極性。要建設貼近企業實際需要和發展的特色教材體系,除了從國外引進合適的外文教材,還可以自編出理論聯系實際的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加方法應用部分的內容,適當降低理論證明部分的比重,增加對學科前沿、可持續發展等方向的培訓,與企業的技術創新和改造相適應。
2.加強校企合作及師資建設
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是要迎合企業需求,因此,加強校企合作就顯得尤為必要。關于校企密切合作,可以借鑒美國科學基金會(NSF)創立工程研究中心的模式,由政府、大學和企業聯合建立工程碩士合作培養基地。關于校企合作,曲艷華、孫中偉(2009)提出要實現企業“訂單式”培養,在培養的全過程中,密切聯系企業需求,且有效利用企業資源。
教師的水平對學生的培養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程碩士的授課教師不僅要具有基本的課堂教學能力,還應該有一些工程實踐的經驗。對于師資建設,曾興雯、史耀媛(2003)指出要加強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培訓,有計劃地選派青年教師到有關企業去鍛煉,支持教師到國內外參加有關課程的培訓和研討,提高理論和教學水平。此外,應聘請相關行業內優秀的企業家、高級技術人員、高層管理人員參與學校的工程碩士教學和管理。
(三)加強論文過程管理
1.規范論文寫作要求
論文寫作規范是論文寫作的基礎,因此,在論文寫作之前一定要確保工程碩士學員們了解其基本規范與要求。學??梢詫㈤_題報告及論文規范要求在網上公布,使學生更方便地了解其內容。要正確把握對學位論文的要求,避免用學術性學位論文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
2.注重選題,加強選題環節的管理
論文的選題直接決定了論文的質量,必須額外重視。工程碩士論文選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論文選題要突出實踐性,研究結果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要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企業可以先將本單位科研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匯總起來,建立課題庫,工程碩士學員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挑選題目,這也是解決選題難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選題工作不僅包括確定研究課題,還應該有詳細的開題報告。選題開題報告要對課題的背景、研究意義、方法、已有條件、預期結果等進行分析論述,且應在開題報告會上通過答辯和評議。
[ 參 考 文 獻 ]
[1] 李杰,李鎮,薛偉.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8(2):104-106.
[2] 李振坤,林穗.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工作探微[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5,(5):341-342.
關鍵詞: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項目生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12-0274-02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既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知識積累、整理、運用的過程。按照現代項目管理關于項目定義和典型特征的描述[1],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具有典型的項目特征。這是因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是為實現工程碩士培養目標,在一定時間、人員和資源限制條件下的一次性、獨特性的工作。因此,可以把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作為一個項目,運用現代項目管理理論和方法進行研究,以期能對改進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進而對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提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一、學位論文生命周期階段劃分
根據項目生命周期理論,項目作為一種創造獨特產品與服務的一次性活動是有始有終的,項目從開始到終結的整個過程構成了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2]按照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和交付的成果、以及同一個階段包含相近的工作或活動的原則,結合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過程的分析,可以將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生命周期分為計劃與啟動、選題與開題、研究與寫作、評閱與答辯、結束與收尾五個階段。圖1給出了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生命周期各階段劃分及各階段任務與成果。
1.計劃與啟動階段。這一階段一般在工程碩士主要理論課學習結束的時候開始,主要任務是制定學位論文工作計劃和啟動學位論文工作。具體工作包括:①制定學位論文工作計劃,向學員和導師宣布論文工作工作計劃、安排與要求。②安排教師向學員介紹論文寫作的要求、論文寫作與研究的方法、時間安排等。③安排學員和教師進行雙向選擇,并確定導師選擇的結果。④對導師進行崗前培訓,明確導師責任;⑤明確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學位論文管理制度等。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是論文工作計劃表、導師選擇結果表、學位論文評價文件、學位論文管理文件等。
2.選題與開題階段。完成計劃與啟動階段的各項工作之后,即可進入選題和開題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學位論文的選題與開題。具體工作包括:①論文選題。學員和導師在互動、溝通的基礎上,先確定一個大致研究領域,結合后續資料收集和文獻綜述,最終確定論文選題。②收集資料。根據確定的研究領域,收集資料,通過文獻綜述進一步明確論文的選題,并為論文的研究尋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為撰寫開題報告打好基礎。③撰寫開題報告。在確定選題和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撰寫開題報告;④進行開題評議。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通過開題評議后的開題報告。
3.研究與寫作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通過評議后,即可進入寫作階段。寫作階段也可以視為項目的執行階段。此階段的主要工作是:①學員按開題報告確定的內容、進度、質量等展開論文研究,指導教師指導學員按計劃完成學位論文工作。②完成中期檢查。通過中期檢查,使導師了解論文進展、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③導師審核論文,提出修改意見,學員根據導師意見修改論文、完成論文初稿。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提交供檢測和評閱的學位論文。
4.評閱與答辯。此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①。對申請參加答辯的論文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對重復率超標的論文,不允許參加答辯。②論文評閱。評閱人對論文進行認真評閱并寫出評審意見,學科綜合審理評閱人的評價意見后做出是否同意參加答辯的決定。③論文答辯。學科組織論文答辯,就學位論文是否達到碩士學位論文水平、是否同意授予碩士學位進行表決。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答辯通過后的論文及答辯決議。
5.收尾與結束。此階段是學位論文自答辯到學位論文全部工作結束階段。這一階段的工作包括學位的修改定稿、學位論文相關資料的整理與提交、學位論文工作的總結與獎懲等。這一階段的可交付成果就是各種歸檔資料。
二、各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點和措施
1.計劃與啟動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點是:①選派有豐富論文指導經驗的教師向學員系統介紹論文寫作的要求、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時間安排等,使學員在論文開始之初能了解學位論文的要求、寫作方法、質量、時間等具體要求,以便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少走歪路;②對指導教師尤其是新任指導教師崗前培訓,讓導師了解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指導的要求,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學位論文管理制度等。③促進導師和學員間的雙向溝通和雙向選擇,使導師的研究方向能和學員的論文選題方向一致,促進師生優勢互補。
2.選題與開題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點是:①建立導師和學員的溝通、互動渠道,確保選題符合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選題的要求。②向學員開放實驗室和機房,為學員收集資料、撰寫論文提供保障。③建立論文選題預審制度,要求學員在開題評議一個月前把論文選題提交學科,由學科組織預審,以保證選題符合工程碩士選題要求,避免開題評議時因選題不符合要求而重新選題、開題。④把好開題評議關,對不符合要求的開題報告限期整改,整改達不到要求的,責令其重新開題。
3.研究與寫作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點是:①建立論文日常檢查制度。要求導師定時或不定時檢查學位論文進展情況及時予以指導。②強化論文的中期檢查制度。一般在開題和答辯中間進行中期檢查。通過中期檢查,使導師了解論文進展、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指導。③導師把好論文審核關。學員自主撰寫完成學位論文之后,先將論文提交指導教師初審,學員根據導師意見修改論文、完成論文初稿。
4.評閱與答辯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的重點是:①把好關。要求對所有學員論文安排進行學術不端行為檢測,對重合率超過一定百分比的不允許參加本次答辯。②建立論文形式審核制度。組織專門人員對論文的形式進行審核,并將審核意見及時反饋給學員進行修改,以保證論文符合論文規范的要求。③把好論文盲評、評閱關。學校應選擇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教育經驗豐富的學校或企業導師對申請答辯學員的論文進行盲評或評閱。有條件的學校應該對全部提交答辯的論文進行盲評。對盲評或評閱不通過的學員不允許參加論文答辯。④把好論文答辯關。嚴格按照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的要求組織論文答辯。
5.收尾與結束階段質量控制與保障重點是:①完善論文及相關資料保管制度。②建立學位論文總結評價制度。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多數院校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學位論文及相關資料保管制度,但多數院校尚未建立論文總結評價制度。從項目管理的角度看,建立學位論文總結評價制度是完全必要的。通過學位論文總結和評價,總結本屆學位論文工作中的經驗、教訓,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有利于學位論文工作知識的積累和學位論文工作的持續改進。
通過以上各階段的保障制度和各階段工作的有效控制,不僅可以保證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也可以促進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的持續改進。
參考文獻:
[1]戚安邦,張聯營.項目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4,39-41.
[2]PMI.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M].盧有杰,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88.
1. 引言
軟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立,是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我國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專業碩士學位之一。隨著數量的不斷擴大, 軟件工程碩士生的培養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如導師難以對每一個碩士生進行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著不同的理論及實踐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難以提高,因此, 確保軟件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對培養質量進行審視,并采取切實措施,保障培養質量。
2. 預審制度的必要性
碩士學位論文是綜合衡量軟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它體現了研究生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科學方法、解決行業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進展的創新能力。在數量不斷擴大、培養質量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科學公正地評價軟件工程碩士學位申請者的學位論文, 是保證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2.1目前軟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主要存在如下的問題:
論文缺乏自己的實際創新點和具體工作。部分論文停留在對以往研究內容的重組或綜述的水平,缺乏對自己實際工作的闡述和驗本文由收集整理證,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不夠。論文寫作缺乏整體性思路,很多學生論文撰寫結構欠合理,對本領域內的工程和學術動態了解不全面,缺乏實用價值和社會效益。論文格式不夠規范。主要表現在各級標題字號、錯別字、參考文獻引用格式不夠規范、圖標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2.2目前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制度存在以下問題:
2.2.1校內外評閱制度難以切實起到監控作用:以往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實行的是校內外專家的實名評閱制度,校內、校外兩位專家評審意見中有一人沒有通過的,就不能直接進入答辯階段;如果兩位專家評審意見都是可以通過的,就可以直接進入答辯階段。評閱制度是對論文質量的一種監控方式,是對碩士生是否達到培養要求及質量的檢驗,但目前現實情況是對評審專家沒有一套嚴格、完整的遴選機制,往往評審專家都是圈內熟人, 甚至是碩士生指導老師的好友、課題合作人等,他們事先知道論文作者和導師是誰, 礙于情面,論文一般均可順利通過評審。即使覺得論文不符合評審要求的,也不會直接給出不同意進行答辯的意見結論。
2.2.2“雙盲”抽檢制度不能全覆蓋所有碩士學位論文:碩士學位論文“雙盲”抽檢制度(即評審專家不知道被評人、被評人也不知道評審專家),在多年實踐中的確是提高學位論文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實現并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實行的是抽檢機制,并不全部覆蓋所有的學生,抽中參加雙盲審的學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學生和導師在得知未抽中參加“雙盲”后,往往對論文的重視程度不足。
2.2.3碩士學位論文答辯流于形式:學位論文答辯成員組成盡管回避了導師,聘請了一些校外企業專家,但由于答辯專家通常是由導師聘請,會導致答辯專家們答辯時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專家堅持原則認真負責的, 但在投票時少數比率起不了作用, 結果常常是評審結論與實際水準不符, 答辯流于形式。目前碩士學位論文一旦進入答辯程序,就很少有不通過的,使得論文答辯本應該具有的權威性大有所失。
2.2.4無法確保論文修改質量:答辯專家即使指出論文中有些較大的缺陷和問題,需要進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辯已經完畢,并且決議通過答辯,在申請學位之前,學生就沒有動力也不會去花時間對要求修改的論文內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辯專家組也很難在答辯之后繼續跟蹤確保對原答辯論文進行修改質量的監控。
目前學位論文評審方式與答辯方式不足以及時發現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問題,而學位論文作為全面衡量軟件工程碩士生培養質量的主要指標,因在各環節上予以嚴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給予切實的保證。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辯之前建立一套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以確保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
轉貼于
3. 我們的預審制度和執行效果
預審,就是在碩士學位論文成型之后論文正式評閱之前進行的一項審查過程,采用匿名方式請專家對論文進行評審、以決定是否可否進入答辯階段的一項論文評審制度。對于達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繼續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請。設立預審制度的目的是想通過匿名評審專家組對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內容和形式上的審查,發現問題,查找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并決定可否提交正式評閱并進入答辯流程,以保證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的較高質量。這是對以往論文答辯制度的一種修正、補充。它把對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監控重心提前到評閱前,使得學生擁有充足的時間修改論文,并采用匿名審核,力爭做到公平公正。對保證論文質量有較大的作用。
3.1預審制度的主要內容
預審由碩士學位候選人提出書面申請, 經導師同意并簽署書面意見后,于每學期開學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學院軟件工程碩士教學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管理中心)提交完備的申請材料。申請材料包括學位論文一式2份以及已發表的符合學校有關規定要求的論文復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審查相關培養環節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條件者進人預審程序。管理中心根據論文研究內容,選擇2名以上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組成預審小組進行匿名預審。導師不得作為本論文預審組成員。論文預審的主要內容是審查論文選題、分析框架結構、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資料文獻數據和寫作規范、基本結論,并進行原創性審查,看是否存在抄襲、剽竊等問題。預審組在規定時間內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嚴格把關論文質量,對預審中提出的問題要求進行書面記錄并填寫《軟件學院--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預審意見表》反饋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時反饋預審結論至相關導師告知答辯申請人。碩士生根據預審小組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認真修改論文。
預審結論分為以下幾種:
(1)可以參加答辯:認為論文達到了碩士學位論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參加答辯;
(2)修改后再審:認為論文及課題工作接近碩士學位水平。但論文需要修改,并給出具體修改意見。學生需根據預審意見認真進行修改,修改后的論文經導師審查確認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請原預審專家組審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參加答辯,否則就不能參加本次答辯,需整改后下一學期再重新申請。逾期未提交修改論文的,視為自動放棄本次答辯申請;
(3)不通過:認為未達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要求,不能參加本次答辯。導師應指導答辯申請人完善課題工作,修改論文,下一學期再申請參加論文預審和答辯。
(4)涉嫌抄襲:發現論文涉嫌抄襲、并經查實的,則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內不得再申請答辯。如果以后再次發現抄襲,則直接取消答辯資格和申請學位的資格。
3.2預審制度實施效果
預審制度實施以來,迄今已經完成了對1367位碩士學位論文申請者的審查, 其中通過預審的629人、推遲答辯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襲27人,共授予學位1143人。從總體上看,預審制度真正起到了對論文質量的監控、提高作用。由于論文預審不是最終性的,且匿名進行評審,排除了論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預審專家組本著對學生負責任、幫助提高論文質量的態度對碩士學位論文提出問題和修改建議,有助于碩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對論文進行有效改進,起到了協助其導師把住質量關的作用。論文預審不僅對當事人有很大的幫助, 并且對其他準備提交論文的學生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導師們也更加重視論文的質量和指導。
4. 預審制度實施的總結和思考
預審制度最主要的優勢是對碩士學位申請人的論文質量進行事前監控,在正式答辯前,學位申請人能夠在導師指導下根據預審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和完善。預審未通過的論文不許提交答辯,這在制度上將那些質量差的論文隔離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碩士生出口的質量。
在看到預審制度效果的同時,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預審的功能, 必須同時嚴格碩士生的開題工作,只有抓牢抓實開題工作,才能在論文工作的源頭保障論文的質量;同時引起導師及其論文作者對論文質量的重視,導師是保障論文質量的關鍵因素,只有導師和論文作者共同重視,才能保障培養的質量。為了更好的完善論文預審制度,我們覺得今后還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1)落實論文預審的后續檢查機制,預審結束后, 學位申請人應該嚴格按照專家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仔細地修改論文。在評閱和正式答辯階段, 評閱專家及答辯專家除了對論文的主要工作給予評價外, 也要評判碩士生的學位論文是否按預審意見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續的檢查機制落實不徹底, 預審專家所提的修改意見得不到嚴格貫徹, 預審也難免會流于形式。
(2)預審過程中,為了避免論文預審的偏頗,盡量做到同一位導師所指導的學生論文分送到不同的預審組,以盡量提高論文預審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進一步細化預審復議環節的工作,對導師、學生提出的論文預審復議要求交由學科專業委員會復議,并指導導師、學生對論后續的修改。
1工程碩士信息資源的需求特點
本次統計限于河北聯合大學2009—2011年畢業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雖然不夠全面,但由于學校工程碩士招生時間短,人數比較少,故本次統計基本上可以反映學校工程碩士文獻需求和特點。在學位論文中,引文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作者對文獻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過對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碩士對文獻的歸納能力和創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資源的特點和需求,為圖書館的服務工作提供量化依據。
1.1信息資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數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碩士生對相關學科文獻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見表1)。從表1可見,在統計的60篇碩士學位論文中,共引文獻3029篇,平均引文量為54.83篇,引文篇數最多的達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見工程碩士從選題、調研到寫作的每一環節都要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對文獻資料的需求量比較大。
1.1.2引文語種分析———引用文獻的語種不均衡通過對引文語種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碩士撰寫論文時利用國內外文獻的情況,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時,對圖書館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語種文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表2可見,學校工程碩士學位論文引文語種最多的是中文文獻,均占總引文的60%以上,而對英文文獻的引用率只有將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獻類型分析———引用文獻類型不均衡在所統計的60篇論文中,引文文獻包括期刊、圖書、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專利等(見表3)。結果表明,論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獻來自于期刊,其次為圖書,而其他類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對較小??梢?,工程碩士由于“進校不離崗”,不能像在校生那樣有時間、有能力系統地利用書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內容新穎等特點,自然成為他們的首選。而且,工程碩士論文準備時間有限,寫作過程求快,這也導致他們更多地依賴期刊。同時,隨著圖書館學位、會議論文數據庫的日益完善,查閱起來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為工程碩士獲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過對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碩士利用文獻的時間范圍情況,作為測評論文新穎性的標志之一。在所統計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獻最早發表于1947年,最近的為2011年發表的文獻,時間跨度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總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這20年的文獻信息工作,對圖書館來說有重要意義。
1.2信息資源需求的應用性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以職業為背景,他們要真正成為企、事業單位合格的專家型人才,就必須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這一特點決定了工程碩士生的學習、科研始終要與工作實際相聯系,所學知識必須強調應用性[4]。從學位論文來看,其選題大多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著力解決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如《南洺河鐵礦河灘下采礦工藝設計》、《唐鋼潔凈鋼生產工藝研究》、《唐山不銹鋼板坯質量控制研究》等論文的選題都具有很強的應用性。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應注重這方面書籍的采訪與流通,保證工程碩士的實際應用需要。
1.3工程碩士檢索文獻信息資源的能力相對欠缺
工程碩士大多來自生產第一線,他們平時進修學習機會較少,其專業知識結構開始老化,科研能力弱化。雖然“進校不離崗”,但工程碩士仍期待自己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在理論水平、專業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有全面的提高。所以,他們普遍表現出求知欲強,需求信息量大而又對信息資源的檢索能力相對欠缺的特點。目前,不少高校圖書館針對工程碩士的文獻信息服務還是空白,他們的信息需求得不到保障,各類數據庫資源也不能被工程碩士有效利用。故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應重視并加強對他們的服務,以助其寫出高質量的學位論文,將科研更好、更快的轉化為生產力,為生產和建設服務。
2對高校圖書館做好工程碩士信息資源服務的建議與策略
2.1針對工程碩士文獻信息資源需求的不均衡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針對學位論文引文的語種可見,中文和英文是工程碩士引用文獻的主要語種,英文是其檢索國外情報資料的主要語種,圖書館應保證英文重要期刊的連續性。(2)針對工程碩士需求文獻類型的不均衡,圖書館應重點做好期刊、圖書等文獻采訪和流通工作,同時還應兼顧其他類型文獻的發展,最大限度滿足讀者的需求。(3)對引文年代分布分析表明,圖書館應加快文獻購置速度及上架速度,還要做好文獻尤其是外文文獻的保存和服務工作,以滿足讀者的信息資源需求。
2.2針對工程碩士文獻信息需求的實用性特點,搞好特色讀者服務
學校作為以理工類專業為主的高等院校,所招收的工程碩士也多為工科專業,如機械工程、冶金工程、控制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礦業工程等,其目的是為企、事業單位培養高級技術型人才,學位論文實行學校與企業指導教師聯合指導,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踐和具有工程背景。所以,高校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學科館員的作用,加強與工程碩士和學院、企事業單位的聯系,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必要時可征求學生與導師的建議,望其推薦書目,以期調整館藏結構,增加工程碩士所需的各類實用型館藏,為教學和科研發揮積極作用。同時,還可以把工程碩士的歷屆碩士論文、研究論文、學術會議、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先進生產工藝的研究成果、最新出版的各類實用型文獻等制成網頁,鏈接在圖書館主頁上,為工程碩士提供方便、充實的服務。
由于發展時間不長,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還屬于我國研究生教育中的一種比較新的類型,這幾年國家對其大力發展,招生數量逐年大幅增加,在如火如荼的發展形勢下,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和自身的發展等原因,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適應當前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地方。培養質量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中心,也是其健康發展的生命線,如何將沒有或缺少工程經驗的生源培養成為應用型的研究生是擺在培養工作中的最主要的問題。
1當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目前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效果與預期存在一定的差距,從筆者調研結果來看,主要歸納為:①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專業學位特色不夠;②教學內容缺乏工程實踐知識,應用性、跨學科性、前沿性明顯不足;③校內導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缺乏工程實踐背景,調查發現,近40%的教師沒有實踐經驗,近半數的教師實踐時間少于5年。④缺乏完善的學位論文標準,論文內容缺少實踐性和應用性。⑤專業實踐質量難得到保證,產學研結合培養研究生規模不大,合作效益不夠明顯。
筆者調查顯示,在影響全日制專業學位教育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中,認為是實踐環節的占到了39.4%。從企業對工程碩士畢業生認可度的調查來看,企業認為工程碩士畢業生基礎知識掌握的尚可,而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方面存在較大欠缺,等等,這些問題和不足都是在工程碩士教育教學中逐步顯露出來的,伴隨著對工程碩士教育規律的逐步認識,有必要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實施深層次的系統改革,對這些問題和不足需要盡快加以厘清和解決。
2以工程應用能力為主導,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結構體系
2.1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構建工程碩士合理的知識結構,首先要結合工程碩士的素質要求、思維特點,建立適合他們的課程體系。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因生源中沒有實踐經驗的應屆本科生較多,因此在課程設置中,應強調專業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應針對工程特點和企業需求按領域設置,由過去的以“學科為中心”轉變為“以工程為導向”,突出“厚基礎理論,博前沿知識,重實際應用”的特點,把培養目標牽引和適應企業需求作為工程碩士課程計劃應堅持的基本原則,課程設置既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又以符合企業需求為第一標準。
2.2突破學科界限拓寬專業口徑全日制工程碩士領域的課程應按一級學科甚至跨一級學科來設置,以體現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和綜合的特點。設置寬口徑課程,不是簡單地進行學科專業的“拼盤”,而是以某一專業為主,向鄰近學科、專業拓寬,并按主體專業授予學位。拓寬培養口徑的核心問題是依據學科、專業的內在聯系,堅持以綜合為主的原則,重新組織課程體系,著眼于為學生構建“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的知識結構。根據相應職業崗位對人才規格和口徑的要求,不僅要掌握本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要掌握跨學科領域的相關知識,強調復合性、應用性、創新性。
2.3構建“模塊式”課程結構體系為了防止全日制工程碩士生成為學術型研究生的“翻版”,應圍繞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性、實踐性,將行業組織、培養單位和個人職業發展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把“模塊式”課程體系作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課程設置的主要方式,構建具體職業要求所需的知識系統。要根據工程問題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分模塊化開展教學,可將全部課程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實踐模塊,而把實踐模塊作為其中的建設重點。采用模塊化課程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模塊化課程體系通過整合不同學科課程來實現對學員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全面培養。其次可以靈活的增減設置課程,根據實際需要來不斷的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技能。
3加大工程素養培育力度,努力搞好“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3.1大力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工程背景和素養是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踐教育水平的關鍵因素。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教育質量必須要針對性的加強“教師-工程師”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要堅持校內選拔、兼職選聘、人才引進相結合的原則,突出工作背景、項目研究背景,高標準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一方面可以選拔校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程實踐經驗的優秀教師進行授課,另一方面,應主動與企業建立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從實踐工作部門引進一些高水平專家、聘請兼職教授等方式,形成一支相對穩定的工程碩士教育師資隊伍。此外,還應積極探索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制度,改變以往按照教學課時數、論文數、得到的科研經費數、獲得獎項數等的教師考核模式,在指導教師應聘過程中注重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實施競聘上崗、定期評估制,綜合專家評估組、學生、院系、教學點的意見,給與綜合評價,提高全日制工程碩士指導老師的準入門檻。
3.2構建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培養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和分析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這正是長期在高校里從事教學與科研的教師所缺乏的,所以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非常重要。建立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通過新教師崗前培訓、在崗教師繼續教育等師資培訓渠道不斷提高其工程素養;二是針對工程碩士教師的實際狀況,每年有計劃的選拔一批年輕教師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工程實踐,通過科研合作了解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等,從而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工程教育水平和應用技術能力;三是在產學研聯合培養機制的建立和運行過程中努力提高教學師資和導師的參與度,通過這些措施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師資隊伍工程素養培育機制[1]。
3.3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培養方式優長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一大特色,在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雙方導師在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指導上的特長,落實好專兼職導師的崗位責任,做到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校內專職導師除了要具備較高學術水平,還要具有豐富的實際工程經驗,工程碩士在校內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理論上的問題可以請教校內導師加以解決。校外兼職導師一般是長年工作在工程一線具有豐富工程實踐和工程管理經驗的工程科技人員、企業高管、技術精英,如果在遇到工程實踐上的問題,可以向校外兼職導師請教研討,幫助解決。通過這種雙方導師制的培養方式,共同保障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2]。如我校近幾年就根據合作培養協議,聘任了145名工程碩士校外兼職導師,他們在我校工程碩士培養中的工程實踐指導、論文環節、課題具體實施過程中把好技術質量關等方面都發揮著重大作用。
4創新工程實踐培養環節,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
4.1制定明確的專業實踐目標和規劃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大多是應屆本科畢業生,欠缺對企業運作方式的了解和工程實踐鍛煉,因此專業實踐的根本目標就是通過深入企業開展專業實踐,加深對企業文化的體驗,增強對工程的感性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實踐前制訂專業實踐計劃;實踐過程中深入企業,體驗企業的文化和運作方式,同時解決主題明確且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實踐結束后再企業實地考評,并進行總結。專業實踐一般與論文撰寫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切實結合企業需要,應用專業理論、先進方法和新技術,逐步深入地去真正解決企業面臨的技術難題。學生通過這樣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由淺入深的系統培養,提高了認識和動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4]。
4.2建立常態化產學研聯合培養基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常態化的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可彌補培養脫離工程實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問題,可有效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和學科建設水平。對于進一步促進學科融合,實現資源整合,打造實訓平臺,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的深層次融合也對促進企業技術進步、提高市場競爭力起到重要作用。同時,也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結合專業學科背景,選擇就業發揮更大作用?;氐慕ㄔO應以企業為主導,讓學生在企業中將所學直接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生產實踐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建立反饋機制,學校根據反饋調整教學,從而將教學機制和創新實踐機制有機連接起來,并形成良性互動。
4.3我校在產學研聯合方面的實踐探索我校在市教委專項資金支持下,圍繞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控制工程四個主干學科的相關領域分別與北京市相應知名企業和研究單位建立了穩定的密切合作關系,形成了一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完善配套實驗條件的、內容和任務密切關聯、相互支撐、總體目標相統一的集成化產學研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學校和企業通過合作承擔的科研項目共同培養研究生,雙方一方面共同申請國家、省部和北京市縱向科研項目,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技術需求合作橫向課題立項研究。工程碩士的論文課題則主要來源于這些共同承擔的科研項目。我?;亟ㄔO成果表明,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對提高研究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巨大的積極作用,也為企業技術攻關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例如:我校與北京賽科希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和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雙方共同建立了“非牛頓流體流變學特性測試系統研究及應用”科研平臺,通過對該平臺的應用開發,完成了19類產品研發和生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該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9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5雙導師分工合作共同指導,實現學位論文關鍵環節有效控制
5.1選題應有工程背景和實用價值首先可結合實習單位或預就業單位,本著來源于生產實際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原則進行選題,論文應能應用學科前沿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去解決企業在工程技術中的急需難題;應結合企業單位的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生產關鍵,或開發出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特別注重研究成果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突出論文選題的應用性、現實性和經濟性;論文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專題研究、案例編制、工程設計、調研報告等。選題時除了研究生必須撰寫文獻綜述及選題報告外,應由學校和企業共同組成工作評議小組對選題是否科學,有無研究前景,依據是否充分,研究方法、工藝流程是否合理進行審議,然后就開課是否通過給出結論性意見[5],這都對提高學位論文選題質量起著非常重要作用。
5.2雙導師密切配合做好論文指導在論文指導方面,為保證學位論文的質量,要充分發揮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實行密切配合的雙導師制的指導優勢,加強校內外導師的合作。學校導師主要從專業理論的高度提升論文的水平,并且按照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來進行要求;企業導師主要負責幫助和引導工程碩士的學位論文與企業的生產、工程實際密切結合起來,把好應用關[5]。這種基于校企聯合的相輔相成、互相取長補短的雙導師制的確對工程碩士做出較高質量和較高水平的學位論文大有裨益。
5.3建立科學的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質量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評價體系,而不能照搬學術型碩士論文的評價標準。論文質量應以“研究項目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研究成果的先進性,獨立的研究開發能力”,“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來評價,同時重視應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的綜合。校內評價應與企業、社會等外部評價有機結合,以起到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的有效監控和督促作用,通過建立這樣的論文質量評估反饋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和諧的可持續性發展。
綜上所述,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是一種特殊的學位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環節、論文撰寫等方面充分體現出工程碩士教育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陸媛,羅瓊.淺議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機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3):46-47.
[2]祁保華(導師:余達淮).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D].河海大學碩士論文,2005(12):24-25.
[3]王鈺,康妮,劉慧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5-6.
[4]虞翔.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階段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1(5):200-201.
[5]李成峰.全日制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33(3):336-337.
【關鍵詞】全日制工程碩士 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10-0045-03
一、引 言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是我國專業學位中涉及專業最多、招生規模最大的一種學位類型。西安理工大學是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有著多年的工程碩士培養經驗。前有工程碩士、會計碩士、工商管理碩士三個專業學位授予點,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涵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電氣工程、水利工程、控制工程等17個工程領域。學校長期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特別是為國家裝備制造業、水利水電行業培養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行業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過去,專業學位教育以在職人員不脫產攻讀為主。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專業學位教育僅培養在職人員,滿足他們在職提高、在崗學習的需要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培養應屆本科畢業生,滿足他們適應社會發展、提高專業水平、增強就業競爭力的需要。根據教育部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的各項指導意見并結合我校的辦學特色和經驗,從2009年開始我校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培養模式進行了多層次的研討和深入的思考。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學習期限短、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等影響培養質量的不利因素,在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建立了完善的質量監督保證體系,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的制定細則
培養方案的設置應能體現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不僅要符合專業學位培養的實際,還要符合高層次人才的培養規律,特別是要體現專業性、實踐性和應用性。[1]我校根據教育部文件的指導精神并結合多年來在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制定了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方案,該方案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研究方向、培養方式與學習年限、設置課程與學分要求、必修環節要求、學位論文要求、論文答辯與學位授予等各個環節均做出了明確規定。
1.培養目標和定位
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定位有其自身的特色,因為它的生源特點和培養模式既不同于全日制學術型研究生,也不同于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部在2009年[1]號文中明確指出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職業)領域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2]根據這一定位并結合我校的辦學特色,我校的培養目標確定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要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要掌握解決工程、管理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獨立擔負工程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時要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在研究方向設置上,我校規定要科學、規范、寬窄適度,相對穩定,數量一般不超過6個。所設方向應屬于本學科領域,且密切結合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需要,并能體現我校的辦學優勢和特色。
2.培養方式及學習年限
過去工程碩士多是在職培養,學生主要是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有的是學校組織短期的培訓班,學生在學校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學習;或者學校在校外教學點組織學生學習。全日制工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一樣采取的都是學生在校全日制學習的培養方式,由學校集中進行管理。因此根據教育部的指導文件,我校規定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方式為導師負責制,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進行,三部分內容可以相互交叉。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行學分制,學習年限一般為兩年。課程學習要求在校內完成,原則上要求在0.75學年內修完全部課程學分;專業實踐時間不少于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專業實踐時間不得少于一年,可采用集中實踐和分段實踐相結合、課程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學位論文工作要結合工程實際,論文工作的有效時間不得少于一年。
3.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課程設置是保證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基礎。課程學習是獲取專業知識的主要途徑,課程的設置要在學生已有的基礎背景上,既要考慮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又要考慮相關領域的實際需求,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注重理論性與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課程設置可以按照職業需求自成體系,同時授課內容還要不斷加入該專業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先進經驗,使之更能滿足相關行業的實際需求和發展。
我校全日制工程碩士的課程設置參照了學術型碩士的設置框架,分為學位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在課程總學分要求不變的基礎上,壓縮了理論課的學分,增加了實踐環節的學分。課程按一級學科設置,要求總學分不低于30學分,學位課不低于17學分,實踐環節5學分。每門課一般為1~3學分,每學分對應16學時。每一級學科專業基礎課原則上不超過8門,專業選修課原則上不超過12門。
在授課方式上,要求學位課一般采用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選修課可與專業實踐相結合。選修課采用教師講授為主、教師輔導研究生進行研討或實踐為輔的方法進行學習。由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的課程要突出應用性,因此可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并具有較好理論水平的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承擔部分課程。
專業實踐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核心,它貫穿課程教學和論文工作兩個環節。我校的專業實踐要求在校外實習基地完成,實習、實踐形式可做多種安排,每個學科要制定出專業實踐指導方案(大綱),供學生選擇。學生撰寫實習、實踐報告,考核合格,獲得相應學分。實踐教學可按下列方式實施:①具有特定主題的系列實驗課或以實驗為主的專題課;②與學科應用技術相關的硬件、軟件設計或機構設計;③在本學科實踐教學基地或與企業聯合建立的實踐基地進行工程設計、項目研究等方面的實踐教學。
4.論文要求及學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碩士論文的特點不同于學術型學位論文,它主要側重于對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實踐能力、設計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因此論文可以是研究生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并具有一定難度的專題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或實際管理課題,也可以是高質量的調查報告、企業診斷報告或高水平的案例分析報告。重點培養的是學生獨立擔負專門技術、管理工作的能力,為將來能夠從事技術應用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校學位論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審核:①學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論文是否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展;③論文中工藝、技術和設計的先進性和可行性;④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學位論文階段可以根據導師的課題情況,在校或者企事業單位或學生擬就業的企業中完成。應聘請本領域或相近領域具有應用研究經驗的專家進行評閱,答辯委員會中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或應用研究部門的同行專家。
學生滿足相應的學分要求、完成實踐環節和學位論文撰寫且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后,經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可以授予相應學科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三、質量監督保障機制
為了確保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我校在招生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導師遴選、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均做了大量工作。
1.生源組織與選拔
生源質量是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的基礎和前提。但目前由于社會對這一新生事物的認知度還較低,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生源質量整體不高。針對這一狀況,我校重點在復試上下功夫。堅持注重能力,把考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復試采取理論基礎考核與實踐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擇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及較高理論水平的教授來進行命題,主要考核考生對本領域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設計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從而將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的考生選。既保證了生源質量,也為今后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2.師資隊伍建設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瓶頸是缺乏具有相當工程背景的師資隊伍,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有針對性地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是保證和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3]為了確保優良的課程教學質量,我校要求各專業學院選擇實踐經驗豐富、責任心強、授課質量高的教師作為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授課教師。授課教師必須具有專業實踐經驗和高級專業技術職稱;除部分基礎課外,其他課程均由具有博士或碩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擔任。為了增強教師的工程實踐背景,提高教師的應用技術水平,我校同時還挑選一批綜合素質高、學習和實踐能力強、培養潛力大的中青年教師走進企業,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活動,通過與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將行業的新技術、新標準不斷引入相應學科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校聘請了一批在企事業單位中有著豐富工程經驗的高級工程師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的課程授課教師和學位論文指導教師,定期邀請他們來校為學生授課,同時負責學生在企業實踐鍛煉和完成論文研究期間的合作指導工作;并大力引進既有理論水平、又有實踐經驗的優秀專業人才從事專業學位教育,構建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從而最終形成本校授課教師、企業授課專家、校內指導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組成的多方位、高水平師資團隊。
3.校內外導師遴選與職責
導師在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是把握培養質量的主體。我校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很多研究生導師承擔著縱、橫向科研課題,具備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的良好條件。全日制工程碩士采用的是校企聯合的雙導師負責制,校內外導師的職責分工各有不同。校內導師為主導師,我校要求擔任全日制工程碩士導師的教師必須具有高級職稱,有豐富的教學、科研工作經驗且在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領域內有明確且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承擔著重要的科研任務;已取得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或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科研成果。具有完成研究生培養工作所需的研究經費。校外導師為副導師,應從與我校具有長期合作關系的工程實踐單位選聘,具有高級職稱并與我校相關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領域有科研合作經歷。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在研的科研項目和充足的科研經費,能提供全日制工程碩士在學期間的科研費用和學校規定的生活補助。研究生在進行畢業論文期間,能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工作、食宿條件和一定的科研補助。在校內有明確且較固定的合作導師。
校內導師的職責是參與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方案的制訂,負責擬定所指導學生的個人培養計劃,指導學生的課程學習,確定課題方向,組織并審查學生的論文選題報告,制定切實可行的論文工作計劃,指導科研論文工作,定期檢查,嚴格保證培養計劃的執行和完成。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在工程技術實踐與工程管理實踐活動中能力的培養,論文選題與學位論文部分的指導等。他們在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指導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建立校院二級管理體系
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全日制工程碩士各項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保證。我校全日制工程碩士實行校、院二級管理,具有系統性、針對性和專門化三個主要特征。
系統性是指有系統的管理思路與管理機構,建立了系統規范的管理網絡,并且貫穿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管理、招生、培養與學位授予等各個環節;針對性是指根據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的特殊規律,目的明確地、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與服務;專門化是指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管理由專門的機構與專職的人員負責,建立有專門的管理制度與程序。
校研究生學院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的招生、教學管理以及學位授予等環節的實施與質量監控。各專業學院具體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導師的配備、工程實踐以及學位論文答辯等工作。校研究生學院的培養辦公室負責全日制工程碩士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各項培養工作的具體實施。日常管理工作由各專業學院主管院長負責,重要的問題由各專業學院院長辦公會議研究確定,重大問題報研究生學院及主管校長批準。
學校設有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相關學院成立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督導組,協助相關部門對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過程各個環節的質量進行監督,實施全方位的過程管理和考核。
5.學位論文階段
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是關系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前者屬于共性要求,后者注重個性培養。在論文標準上,對于全日制工程碩士要有自己的規格、特點,不能照搬工學碩士的學位論文標準。[4]為了加強論文質量的考核和評價,我校全日制工程碩士的論文選題由同行專家組成開題評審小組從論文選題的意義、工作量、技術難度和實用性等方面進行把關,強調學位論文研究成果的實際工程價值,力爭解決企業存在的技術改造、產品提升等實際問題,從而保證選題的質量。在完成學位論文后,研究生學院對學位申請進行嚴格審核,對學位論文進行“雙盲”評審。在論文答辯階段,聘請2名本領域或相近領域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而且至少要有1名來自企業的同行專家擔任答辯委員會的成員。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由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和校學位評定委員會開會審議,通過后方能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
6.實習基地建設
工程實踐是重要的教學環節,充分、高質量的工程實踐是工程碩士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科學發展的生命線。如果工程實踐環節缺失,工程碩士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專業特色;如果工程實踐沒有有效落實,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就無法培養出高素質的工程人才。[5]由于我校多年來堅持“嚴謹的治學作風、嚴肅的教學態度、嚴格的培養管理”的優良傳統,培養了大批專業基礎扎實、應用能力突出的畢業生,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很多杰出的校友走上了領導崗位。學校通過校友辦公室與全國各地的校友密切聯系,通過校友的大力協助,學校與東方電氣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穩定的聯合培養合作關系,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多個方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建設實踐實習培養基地。企業在教學條件、教學設備、管理模式及部分專業課教師的選聘等方面提供幫助;學校則為企業提供參與項目合作,研發新技術、新產品、新管理模式的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了校企雙方各自在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優勢。
四、結束語
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出現改變了長期單一的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研究生綜合運用先進技術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實現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其內在的教育規律,不斷改進和完善各個培養環節,通過優化培養過程,創新培養方式和教學方法,為我國高層次創新型應用人才的培養探索新的培養模式,使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能夠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虞翔.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實踐階段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高職研究,2011(05):200~201
2 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教研[2009]1號
3 丁雪梅等.實施分類培養 構建應用型人才質量保證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1~4
關鍵詞: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跨專業研究生;特殊性;策略
作者簡介:陳玉華(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黃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講師。(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11YB378)、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時又高度綜合,是現代科學發展所呈現出的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因此在客觀上要求有更多數量和更高質量的具有開闊視野和廣博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階段培養復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視,跨專業報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廣泛的提倡。[1-4]據統計,近年來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考人數有將近50%的考生是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5]在研究生擴招之前,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中,相當大的比例是源于學生的興趣導向,或者是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需要不同知識結構和知識背景的生源。隨著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市場化,就業導向所導致的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比例越來越高,但這部分研究生在后續培養中的問題和矛盾也不斷凸現。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為例,對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培養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現狀
從現有文獻調研來看,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關注不夠,涉及該方面的文獻非常有限,大慶石油學院[6]對地質類跨專業研究生、浙江財經學院[7]對管理類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一些探索。大慶石油學院在分析地質類跨專業生源的研究生對碩士點建設利弊的基礎上,對跨專業地質類研究生的培養進行了探索與實踐,認為跨專業研究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需要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設計和實施,即從招生、入學前、授課階段、開題報告前及進入論文寫作階段等各個環節結合導師、授課教師及管理人員給予共同的特別關注,協同指導,才能在較短時間內克服跨專業研究生的不足,適應地質類研究生教學與培養方式,并發揚其跨專業的知識結構特色,成為高層次的復合型人才,真正成為合格的地質類碩士畢業生。[6]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對于跨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機制、模式及策略等問題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進行深入研究,對于跨學科、跨專業報考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的成長、成才還缺乏有益的指導。
二、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碩士點的方向之一,歷來就業前景較好、研究經費充裕、科研條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專業、跨方向報考的。以2009、2010級研究生為例,其本科專業有應用化學、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生物醫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工程、飛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鍛壓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鑄造方向)等。
1.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優勢
跨專業考生與本專業考生相比,有一些特點和優勢[6]:來自不同的專業背景,考慮問題的角度和思路頗有特色,對于圈內傳統觀點和學說敢于質疑,另辟蹊徑。通過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焊接學科研究生,本科所學專業為材料類專業的,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微觀組織結構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類專業的,在焊接設備、工裝夾具的設計方面和本專業學生相比有優勢,這些對本專業生源的研究生構成了激勵和促進。
2.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
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雖然有利于選拔更多的具有寬廣基礎知識的優秀生源入學,從源頭上為培養復合型、具有創新能力的焊接技術人才奠定了基礎,但也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和矛盾:
(1)在焊接學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困難。由于現有研究生的培養計劃是針對本科為焊接專業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現在面對的對象有一半左右是對焊接專業一無所知的跨專業研究生,因為統一授課對象的基礎不一樣,如果授課內容和難度以跨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那么本專業研究生會“吃不飽”,如果以本專業研究生為基礎來安排,跨專業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與本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相差太遠(不同的跨專業生源的基礎也還有明顯的差別),跨專業報考焊接學科的研究生對于焊接專業的一些基礎理論問題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續的課題研究中無法進行深入研究,碩士論文的質量也不高,在規定的時間內難以完成課題的開題報告,進而影響到整個培養環節的進行。另一方面,部分跨專業學生比較勤奮、努力,雖然能夠完成碩士論文、順利畢業,但碩士論文的撰寫中經常會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詞語,反映出其專業基礎不扎實,在畢業后的工作中也會出現對焊接專業的很多基本知識掌握程度不夠、內行人說外行話的情況。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認為:雖然讀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與焊接相關的課題,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畢業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的策略
針對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養對象的基礎相差越來越大這一現狀,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跨專業報考的研究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在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培養中引入了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認證的新模式。
“國際焊接工程師”是ISO1473l標準中所規定的最高層次的焊接技術人員和質量監督人員,是與焊接相關企業獲得國際產品質量認證的要素之一,獲得者可從事產品的結構設計、生產制造、質量保證、研究和開發等各個領域的焊接技術和相應的管理工作,在企業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培訓內容包括與焊接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既有材料、機械、力學、電子電工等焊接專業基礎知識,也有“焊接工藝及設備”、“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為”、“焊接結構與設計”、“焊接生產及應用”四門主干課程,還有國際(ISO)、歐洲(EN)、美國(ASME)、德國(DIN)標準與規程和國際先進的焊接技術、國內著名專家的科研與生產實踐經驗。
通過對近幾年跨專業、跨方向報考南昌航空大學焊接學科的研究生的本科專業、知識結構進行調研,與國際授權的機械工業哈爾濱焊接技術培訓中心進行研討,確定焊接學科研究生參加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條件和資格,結合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要求,對焊接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現有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和改革,將部分焊接本科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如“焊接理論基礎”、“弧焊電源”、“焊接結構”、“材料焊接性”等設置成研究生培養計劃的選修課程,供跨專業、跨方向學生選修,使其具備一定的焊接基礎理論,以滿足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的入學資格審查。通過中期考試后,對這些學生進行國際焊接工程師的培訓,并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的要求,將部分培訓內容和現有課程有機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按照“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體系,對參與培養的研究生進行40學時的焊接技能實訓,包括焊條電弧焊、氣焊、氣割、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和氬弧焊操作,提升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對焊接的感性認識。
四、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的實施效果
3年來,共有23名跨專業報告的研究生參與了該培養模式的試點,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吳某,本科所學專業為電子科學與技術,與焊接專業相差甚遠,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學校焊接專業的教師,能夠勝任焊接專業課程的教學;2012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龔某,本科所學專業為化學工程,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畢業后成為某公司焊接責任工程師,碩士論文被推薦為省級優秀碩士論文;2013年畢業的碩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學專業為機械設計及其自動化,通過該模式的培養順利畢業并拿到國際焊接工程師證書,并簽約某高鐵車廂生產企業。
五、結論
焊接學科跨專業研究生的專業基礎和本專業研究生不同,且各個個體之間的差別也較大,導致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在課程教學、課題研究和碩士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通過改革現有培養模式,在跨專業研究生的培養體系中引入國際焊接工程師培訓課程,夯實了跨專業研究生的焊接專業基礎知識,提高其焊接專業的技能,培養了焊接學科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和工程實踐能力,增強了研究生的就業優勢。
參考文獻:
[1]楊春艷,王晨.21世紀以來歐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趨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國際化培養: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舉措[J].中國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趙偉.基于大工程觀的工程研究生培養目標及相關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楊華.基于工科特點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穎,何振雄,等.我國高等工程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4):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