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07:12:43
序論:在您撰寫傳播學專業畢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畢業論文是實現本科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實踐環節,它既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也是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過程,同時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檢驗。為了進一步做好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加強畢業論文管理,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章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和時間安排
第二條本科生畢業論文工作實行學院教務處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兩級管理的制度。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分管教學工作的領導負責本二級單位各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計劃的審定、開題指導、時間安排、指導教師的配備、中期檢查、評閱教師的安排,成績考核、答辯、推薦優秀論文等工作。
第三條各教學單位應在第7學期結束前1個月,將畢業生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姓名、指導范圍、指導學生數張榜公布,可以由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也可以由教研室根據學生所報的論文選題,統一安排指導老師,確定指導關系,并指導學生借閱參考書目。
第四條指導教師應在第8學期第3周前向學生下達的畢業論文任務書,任務書包括就選題的意義、創新性和可行性進行論證,并對研究的內容及要求提出建議,安排學生的寫作進度,提供主要參考文獻。
第五條學生應根據指導教師所下任務,在導師的指導下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并于第8學期第3周前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確定論文撰寫提綱。
第六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辦公室負責學生畢業論文工作的后勤保障、成績登記及存檔工作。畢業班學生畢業論文成績不及格者作結業論處,在結業一年之后、四年之內回校申請,補寫畢業論文,成績及格者可申請換發畢業證書。
第七條為確保畢業論文的順利組織,確保學生具有畢業論文撰寫能力,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最遲應在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相應的寫作課程,同時根據各專業教學大綱的要求,對照本專業現行課程體系,增開大綱中明確規定、目前尚未開設的課程。
第八條學院教務處負責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進度檢查、質量抽查、優秀畢業論文評選和匯編等工作。學校其它各有關單位、部門對畢業論文工作也應積極支持、主動配合。
第九條各二級學院可在第8學期為學生安排2至3周時間專門撰寫畢業論
文,畢業論文工作須在6月初全部結束。
第十條各二級學院應在第8學期結束前,將優秀畢業論文(占各專業畢業生總數的5%)光盤交教務處,以便編輯出版《優秀畢業論文集》。
第三章畢業論文的選題
第十一條畢業論文課題的選擇,必須符合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與所授學位一致;選題要有新意,并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自選題目,但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提倡有一定開拓性,鼓勵有學術價值的題目。
第十二條選題要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實際水平,選題不宜過于寬泛,應是學生在短期內經過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對獨立地做出階段性成果的課題。
第十三條外文翻譯不作為畢業論文的選題對象。
第十四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可以自行確定選題范圍,公布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與興趣選定,課題也可由學生自己提出。應鼓勵和支持少數優秀學生選做創新性強或與學校的科研項目緊密結合的課題。
第十五條畢業論文一般為一人一題。如課題需要有兩人或以上合作完成,須由指導教師提出,經院(系)領導批準,但每個學生必須獨立承擔合作論文相關部分的撰寫工作。
第四章畢業論文的指導
第十六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
第十七條畢業論文指導教師的職責如下:
1.根據自身的教學與科研實際,結合學生的專業、專業方向和學習興趣下達畢業論文任務書,指導學生選題,向學生講清課題的意義,提出明確要求。
2.向學生介紹相關參考書目,進行文獻檢索指導;審閱學生的社會調查計劃和實驗設計方案;指導學生書寫開題報告、擬訂并審查論文寫作提綱及論文設計工作日程安排。
3.對學生撰寫論文進行指導,一般不少于4次,并要有指導記錄,每次指導的具體情況須及時記錄在“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相應欄目,并由指導教師和學生簽字;在指導過程中重視教書育人,注重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熏陶和教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
4.對所指導的論文提出評閱意見,寫出評語初稿,給出評定分數,推薦優秀論文。
第十八條每名教師同時指導的本科生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0篇。
第十九條如確有需要,經所在教學系(二級學院)負責人審核批準,學生到校外科研單位做畢業論文,可聘請該單位相當于講師以上職稱的科技人員進行指導,教研室應派專人聯系,定期了解情況。
第五章畢業論文的開題、撰寫、評閱和答辯
第二十條畢業論文的開題
1.學生必須首先進行畢業論文開題,方能進入論文的正式撰寫階段。
2.論文開題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一般由指導教師把關。
3.學生在開題報告中應闡明選題的原因、該選題的意義、題目來源、相關資料的收集情況及論文提綱。
4.題目來源包括學生自選題目和教學系(二級學院)備選題目兩種。
5.學生須向指導教師遞交書面的開題報告,經導師同意后將開題報告填寫在《四川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第3頁。
第二十一條畢業論文的格式
1.第一頁為論文封面,采用學院統一的封面格式,內容包括畢業論文題目(中外文)、系別、專業、年級、學生姓名、指導教師及畢業論文結稿日期。
2.第二頁為論文題目頁,包括論文題目、論文摘要(200宇左右)和關鍵詞(3—5個)。
3.第三頁為論文目錄頁。
4.第四頁起為論文正文。正文內容一般包括前言、論文主體、結論;正文后應附注釋(引語、必要的專用名等)和參考書目(一般應不少于4本),參考書目應詳細列明書名、作者、出版地點、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5.論文的具體撰寫與裝訂格式見《四川外語學院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和《四川外語學院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日語專業及新聞傳播學院學生分別遵照《東方語學院日語系關于畢業論文寫作的補充規定》和《新聞傳播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規范》執行)。
第二十二條畢業論文的撰寫要求
1.思想內容健康,觀點明確。一般按科研論文體例撰寫。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實際,也可有專題調查、讀書報告等體例。
2.論據充實,數據可靠,對所論述的問題有歸納總結,有分析批評,有個人觀點和見解。
3.行文條理清楚、重點突出,語言準確、簡練、流暢,字跡工整。
4.非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正文以6000字左右為宜;外語專業本科畢業生畢業論文須用外語撰寫,正文不少于4000單詞(日語為6000字左右)。
5.畢業論文一般要求用A4紙宋體(日語為“明朝體”,英語等外語用“Times New Roman”體)小四號字打印,標題用四號加粗,并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
匯總磁盤存入光盤,并將紙質材料裝訂成冊。
第二十三條畢業論文的評閱
1.評閱教師資格:畢業論文的評閱教師一般由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含副高)、有教學和科研工作經驗的教師或者講師(要求至少在公開刊物上發表過2篇論文)擔任,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統一安排,每篇論文至少要有1名評閱教師。
2.評閱標準:評閱教師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3.評閱時間:論文評閱應在畢業論文答辯前一周結束。
4.每名教師同時評閱的畢業論文數不得超過12篇。
第二十四條畢業論文的答辯
1.所有畢業論文必須參加畢業論文答辯。論文答辯由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自行組織,各教學系(二級學院)應提前兩周通知參加論文答辯的老師與學生。
2.論文答辯小組至少應由3位教師組成。每個學生的答辯時間不超過3 0分鐘。
3.答辯小組應在論文答辯結束以后對學生的畢業論文書寫評語,并給出論文答辯分數。
第六章畢業論文的成績評定
第二十五條畢業論文的成績由指導教師成績、評閱教師成績和論文答辯成績三部分組成,其中指導教師成績占總分的40%,評閱教師成績占20%,論文答辯成績占40%。
第二十六條各指導教師應按照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語和分數,把好畢業論文質量關。
第二十七條各教學系(二級學院)至少應組織1名教師對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評閱。評閱教師也應根據我院《本科畢業論文評分參考標準》寫出評閱意見和評閱得分。
第二十八條畢業論文評分統一采用百分制(百分制與等級制對應換算如下:90分以上為“優”;80-89分為“良”;70-79分為“中”;60-69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各單項小分以及論文的總成績填入《四川外語學院本科畢業論文工作情況記載表》的最后一頁。
1、馮廣超方飪純:《數字電視廣告》,2004年2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周鴻鐸:《傳媒產業資本運營》,2003年8月第一版,經濟管理出版社。
3、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實務》,2000年12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4、周鴻鐸:《電視節目營銷策略》,2000年10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5、曾華國:《媒體的擴張》,2004年1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6、米歇爾·森格特瑞:《大眾傳播研究:現代方法與應用》,2000年,華夏出版社。
7、陸地:《中國電視產業的危機與轉機》,2002年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周鴻鐸胡傳林刑建毅著:《傳媒經濟》,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9、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營銷學導論》(俞利軍譯),1998年第一版,華夏出版社。
10、趙曙光禹建強張小爭:《中國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2年n月第一版,新華出版社。
11、楊步國張金海著《整合一報業集團化背景下的報業廣告經營》,2005年l月第一版,武漢大學出版社。
12、朱海松:《麥肯的方法》,2002年4月第一版,廣東經濟出版社。
13、黃升民等著:《數字電視產業經營與商業模式》,2002年第一版,中國物價出版社。
14、高振強:《全球著名媒體經典案例剖析》,2003年l月第一版,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5、鐘海帆:《走進美國廣電傳媒》,2003年4月第一版,南方日報出版社。
16、曹璐胡正榮等著:《衛星電視傳播》,1997年4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17、喻國明:《解析傳媒變局》,2002年9月第一版,南方出版社。
18、郭慶光:《傳播學教程》,1999年n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張海鷹騰謙著:《網絡傳播概論》,2001年5月第一版,復旦大學出版社。
20、周偉:《媒體前沿報告—一個行業的變革全景和未來走向》,2002年3月第一版,光明日報出版社。
21、鄭保國:《論媒體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論文集)》,2003年9月第一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胡正榮主編:《中國傳播論壇2001一變動中的全球廣播電視》,2003年8月第一版,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23、歐陽國忠著:《中國媒體大轉折》,2003年8月第一版,團結出版社。
近年來,隨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戰略的出臺,各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視,促使各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和一線教師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并更新教學方法,以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對漢語言文學人才的需要。近期,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和課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呈現出三個明顯的走向:1.個案化和本土化的研究走向日益明顯,即對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的研究往往會以某一具體的高校作為研究對象,注重從宏觀理論闡釋向微觀個案轉移,并且針對高校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有側重地論述。廖斌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背景下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與指導——以武夷學院為中心的思考》中提出:“像武夷學院這樣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站位要實現‘差異化’發展?!盵2]這種立足本校的個案研究,在其他研究者中同樣存在,比如姚錦蓮的《面向新課改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課程改革之研究——以廣西某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為例》、馬兵《臺灣與大陸大學本科課程體系比較研究——以臺灣大學與山東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劉靜《寧夏高校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課程設置研究》等。2.重視漢語言文學教育與同類平行教育之間的互動關系,結合其他教育的特點反觀漢語言文學教育,發揮不同類別教育之間的良性互動和牽引效應。孟廣偉在《關于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聯性思考》中認為:“漢語言文學屬于語文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在傳統應試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校在語文教學中均忽視了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注,認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并非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無法實現語文教育與漢語言文學教育的交流與互通?!盵3]同類文章還有樂中?!稄幕A教育課程改革看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重構》、冉毅《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實施》、孟偉軍《關于語文教育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關聯性思考》等。3.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使課程建設符合市場需要。邵之茜《以就業為導向,深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培養出能夠滿足時代需求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這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的重要內容。”[4]意識到同類問題,以“應用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心的文章還有向彪《以市場為導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思考》、孫永蘭《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模式研究》等。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這所本科院校的新建專業,同樣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建國就設立的傳統專業,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對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來說,2013年9月才迎來這個專業的第一屆本科生。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經迎來兩個年級的在校生,對這個新建本科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也在摸索中前進。面對這一新建專業,本學院的任課教師既沒有直接的、一手的經驗可以借鑒,也不能對其他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的經驗照搬照抄,所以在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等教學計劃的制定上還存在各種問題;同時囿于專業人數少、年級少、學科底子薄等現狀,學院又無法將縱深層面的教學改革全面鋪展并進行下去。所以,對這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進行研究,不僅可以對本專業已有年級的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匯總和反思,更好地推進本專業后續年級專業教育的開展,而且還可以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同類性質的、新建本科院校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二、從學院實際出發,明確課程結構調整目標
為了實現《決定》提出的教育目標,建立健全課程銜接體系勢在必行。這種課程銜接需要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之間互相銜接,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從而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和學科課程的合理設置,并將職業道德教育和人文素養教育貫穿始終。山東青年政治學院作為全國唯一一所本科層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同時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而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2013年新建的專業,和這所新建本科院校都具有“年輕化”的特點,因此,漢語言專業的課程建設完全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借鑒?;诟鞣N現實問題的挑戰,要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育目的,勢必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教學方法進行有側重的調整,而這一調整要緊密圍繞以下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1.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使學生的知識素養與將來就業方向對接,培養學生能根據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找準自我定位,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2.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需要發揮一線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所積累的教學經驗都具有實際指導價值,這不僅有助于本專業的后續建設,也能提升本學院的整體教研水平。3.要建立健全一套具有特色、相對完善成熟、實效性強的課程體系,及時總結將已有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摸索出適合本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的教學道路,為本專業的后續教育提供可參照的范本,從而提升本專業的優勢品格。
三、以目標要求為導向,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圍繞以上三個層面的目標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本專業要培養能在黨政機關、各類學校、新聞出版、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從事與漢語言文字運用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職專門人才,這些人才不僅要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要具有較高的文學分析鑒別能力和語言表達寫作的基本能力。圍繞這一能力培養目標,優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構成,以實現本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需要從三個維度入手:1.建構符合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的課程體系,明確實踐性課程的教學方向和內容,合理分配相應的學時和學分,保證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過程的延續性和完整性。目前,我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中國語言文學,核心課程有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和寫作等。除了理論知識課程之外,還包括秘書理論與實務、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新聞采編寫作等實踐性課程。學生有22周的實踐教學周,對應有22學分,其中畢業實習占有10學分,畢業論文占有6學分。學生的實踐活動有22個教學周,相當于一個學期的時間,那么在這段時間內除去理論教授和書面寫作的時間外,學生還有遠遠大于10周的實習時間。而在這一過程中,學院能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諸如文化研究中心、博物館、文化園等實習單位,相關教師能有組織地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這將使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一手認知和親身體驗,有助于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和帶動。2.要根據學院專業設置特色,注意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性質的構成比重,權衡并配置必修課和選修課所占的學時和學分比例。本專業的課程由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組成。按照培養方案的要求,專業選修課程設置需包括兩種課程結構體系,一種是專業限選課程+專業任選課程,另一種是專業方向模塊課程+專業任選課程,所以本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分漢語言文學和高級秘書兩個方向,分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兩種類型。既然專業選修課在開設時具有可操作性,那么學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開設相對自主的、有側重和針對性的選修課程。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可以沿著“辦公文秘”和“漢語言文學”兩個學科類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意向分別開設以上兩個方向的相關課程。這種課程設置具有“模塊式”教學分流的特點,既能滿足學生多方面的知識需求,同時尊重了學生各自興趣偏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同時具備多種“應用型”的知識和技能,這將為本專業學生就業選擇提供多種理論儲備,拓寬了學生就業視野和就職崗位的選擇空間。3.在教法上,打破傳統的教師教授為主的單一授課模式,采用啟發式代替注入式,由教給學生知識到教會學生學習,最終實現從教師點撥到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學習并研究的教學目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新建的本科專業,總共有4個學年,即8個學期,157個學習周。在這四學年中,本專業學生的活動類型分為五類:入學教育和軍訓、課堂教學、復習考試、專業實踐教學、畢業教育。在這些活動類型中,課堂教學占了120個教學周,即120/157的比重,這就是說學生有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是通過課堂教學中形式,這就是勢必要求教師不僅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先進成果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同時根據實際教學條件靈活使用多種教學方式:一方面,任課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制作好PPT的同時,熟練使用視頻、音頻、圖像等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室、錄播教室、多功能網絡教室等類型的教室資源;另一方面,因為本專業人數較少,所以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小班教學的方式,而這種教學方式需要發揮教師引導、點評和點撥的帶動作用,將傳統注入式教學方式轉變成引入式,切實發揮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動性。同時,注意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良效能,通過廣播、網絡、電視、錄像等方式傳播知識,激活學生的興奮點,并引導學生利用這些現代技術資源將所學知識通過多種媒介形式物化成具體作品,比如新聞稿、廣播劇、文化宣傳片、模擬授課視頻等,從而實現學生文字寫作、語言表達和事務處理等實際能力。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