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2 08:39:42
序論:在您撰寫哲學思維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疾病譜的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在外感類傳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今天,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又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用西醫線性思維還原論方法物質檢查和單靶點治療手段進行防治,不僅臨床防治乏術且費用高昂,當現代西醫學認識達到細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決內傷類自身損傷性醫學難題,也在向系統醫學、整體醫學回歸。中醫學是用象思維構建的且誕生于生產力極其落后的遠古農耕時代,從理論到臨床均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筆者根據二十多年對中西醫診療體系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哲學基礎、科研路徑、價值取向、認知方法和防治手段的系統研究,結合我國國情民情、現時代復雜性內傷類疑難重癥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術和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特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本文謹從1、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概念詮釋2、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時代背景與內涵闡述3、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4、結論等層面展開闡述。
主題詞: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方法學研究;
中醫藥學是用象思維科學構建的,其指導哲學是實象論;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問,哲學的意義再于指導實踐;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象”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象思維是東方思維的典型代表,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面對同一個研究對象,中西醫學分別形成了不同的理論體系,在科學家看來,“方法掌握著研究的命運”[1] ,中醫學是沿著唯象的、整體的、直觀的、定性的、醫哲交融的形象思維路徑進行研究的醫學理論[2],是唯物立象盡意求道思維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國象數文化的智慧結晶,是整體觀、運動觀、屬性觀和辯證觀的集中體現。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中醫學文化特質、思維特征、哲學特性、學術特色、診療特點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感知它博大與至簡的學科魅力[3],在實象論哲學象思維科學指導下和筆者撰著的《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大膽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1、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概念詮釋 中醫、哲學與思維都是獨立的學科,都有各自的研究范圍和相應的概念體系,現在把哲學與思維同中醫一起組成一個集合概念是因為自然科學研究離不開哲學指導,離不開科學的思維方法,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質、思維特征、哲學特性、學術特色、診療特點,可以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進行概括。
1、 1、 中醫藥學的概念與內涵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醫哲學思維智慧,首先要弄清楚中醫的概念和內涵。中醫即中國傳統醫學,是相對于西醫而言的。是在實象論哲學思想指導下用象思維方法來研究人體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防治和養生長壽治未病的一門學科,以形下之器為體,以形上之道為用,是東方以時間文化為邏輯開端所形成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象思維科學的典型代表,是在中國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指導下誕生形成和發展起來學科;具有文化哲學、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多重屬性,具有天人合一整體觀和辨證論治運動觀兩大特點,具有道法自然、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具有綠色天然、節能低碳、生態環保、承載文化等多維功能,具有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司外揣內的方法論、大道至簡的四診技術、就地取材的治療手段、見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調陰陽的養生智慧和簡便廉驗的價值追求[3];中醫對世界的認識也屬于一種建構,但這種建構是用“象”完成的,中醫的“象”是對世界本質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構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構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綜合本質特性,因此,在描述復雜系統的規律和指導對復雜事物的應用方面常常顯示出更好的效果。對中醫“象”的深入研究將是中醫理論取得突破的一個關鍵[4],更是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智慧源泉。
1、2、哲學概念及其中醫哲學內涵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人類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識的一種理論形態。適用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一切領域及其一切科學。哲學是改造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強大的思想武器,哲學的精髓、意義和作用在于指導實踐;哲學是具體科學的燈塔,哲學的成功無不以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基礎,而自然科學的創新發展又必須用哲學引領方向,因為哲學可以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方法論。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作為重點研究對象以發現各種自然規定和自然規律作為己任的社會實踐活動;而哲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世界(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及人與世界的關系,揭示最一般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規律。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只有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動中迷失方向,醫學家們才不會被醫學的功利性所左右,使價值觀直指醫學的目的、意義和根本任務,從而研究出時代需要和人類需求的、大道至簡、簡便驗廉的低成本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來服務人類貢獻社會;中醫學是用古代的氣、陰陽、五行等哲學概念來解釋和說明生命、健康與疾病問題。是以整體觀念為主導思想,以臟腑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為基礎,以辯證論治為診療特點的醫學理論體系,屬智慧醫學是中國創造。構建實象論是中醫哲學的本質特征,低成本醫學智慧是實象論哲學的價值追求,象思維是產生實象論哲學的理論基礎,是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科學路徑,是創造出低成本最優化綠色節能環保高效普適符合衛生經濟發展要求的全新醫學范式的智慧源泉[3]。中醫哲學思維智慧可以突破狹隘的思維疆域進入無限的宇宙,直面永恒的生命本質,通過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的超驗反思涌動和領悟實現了人的靈魂和肉體(形神)的統一,創造出了生命科學研究的完美境界并充分展示了低成本醫學智慧特色與魅力[5]。
1、3、思維概念及其中醫思維內涵 思維是人類大腦能動地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性的一種概括的、間接的反映過程。中醫學是唯物立象盡意求道思維模式的科研成果,是中國象數文化的智慧結晶,是整體觀、運動觀、屬性觀和辯證觀的集中體現。恩格斯曾經說
過:“不管自然科學家們采取什么樣的態度,他們總是在哲學的支配之下?!薄耙驗樗麄冸x開了思維便不能前進一步,要思維就必須有思維規定,”《自然辯證法》。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中醫學是形象思維的結果,屬象思維科學體系。一、用“象”建構的中醫理論更能容納、解釋和說明生命健康與疾病的相關問題。二、實象論哲學思維造就了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兩大獨特學科特點。三、用實象論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能反映復雜性疾病問題的本質與規律。四、用實象論哲學方法解決預防保健養生治未病方面的問題無可替代。五、實象論哲學指導下的象思維科學體系及其診療技術具有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的學科價值觀。中醫學在實象論哲學思維指導下,把人放在自然社會這個整體大環境中進行研究,并站在哲學的高度,從物質能量信息,現象狀態本質以及形態結構功能等高層級多維度入手,對生命、健康與疾病的運動變化規律從自然、社會、人文等宏觀整體上進行把握,用哲學的抽象思維和理論概括的方法成功孕育了中醫藥科學體系,為護佑中華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突出貢獻,經兩千多年的時間歷史與實踐檢驗而歷久彌新,在中醫發展史上所取得的醫學成就更令世界矚目[3]。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中醫藥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認知模式充滿著對生命科學的理性思考和研究智慧,中醫哲學突出了對生命科學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和否定之否定三大客觀規律的概括和總結,中醫思維即形象思維,屬象思維科學范疇,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形神一體、以人為本、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節能環保、綠色天然的發展理念和學科價值觀,走的是低成本醫學研究路徑,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為指導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歷史的必然。
2、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時代背景與內涵闡述
2、1、提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概念詮釋 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特撰著了《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書中系統闡述了科學假說、理論框架、認知模式、概念體系、病因特點、病機特性、辨證模型和治療方藥。從20__年開始,求證《陰陽證治學》創新著作的理論與臨床研究性論文陸續發表并應邀參加每年一屆的國際絡病學大會,與國內外同行一起研討疑難病對策,為建立低成本醫學范式做了大量的理論準備。低成本醫學范式即用最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獲得更高的健康維護效率與效益的思維與行為模式。最大的健康問題用最少的錢解決,小病不花錢,大病少花錢,花同樣的錢能顯著提高療效并解決一體多病,一次性投入多維獲效,寓防于治,治調防養,少用治病,多用養生,在治病的同時更贏得健康長壽。
2、2、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時代背景 近百年來由于西學東漸,西醫學的構成論和致病學醫學范式成為了醫學界的主流醫學模式,他的單靶點對抗性的診療手段,在外感病盛行的時代可謂大顯身手一枝獨秀,然而在復雜性內傷類疾病成為了人類健康主要威脅的今天,則明顯暴露出西醫學診療思維的局限,加之利益博弈、過度市場化和過度追求醫學功利,使得衛生事業的福利性和公益性逐漸淡化,天價醫藥費屢見報端,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重要民生問題,加之以藥養醫引發過度醫療,不僅造成醫源性疾病更使醫藥資源浪費驚人,環境污染嚴重,性價比嚴重失衡,公民的健康維護成本過高,遠遠超出了收入增長水平和支付預期,世界醫學科技的飛速發展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萍歼M步本來應該使就醫成本大幅度削減,然而實踐證明:西醫學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屬高成本醫學,對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顯現其局限性。隨著醫學模式轉變、疾病譜變化、社會老齡化、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等衛生主題轉換,對那些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的集中涌現,特別是面對那些病因不明、靶點不清、多因素致病、多系統發病、多病位損傷和一體多病的復雜性內傷類患者更顯力不從心,而中醫用象思維構建的天人合一、醫藥合一、形神統一、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醫學體系處理此類問題卻得心應手優勢凸顯效驗全面價格低廉,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努力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與發展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3、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的內涵闡述 認識世界是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v觀2千多年的中醫學發展史,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疾病譜的變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截止到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現代醫學的成熟與發展,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外感類傷寒與溫病等傳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隨著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人類社會的經濟變革和物質生活的空前豐富,使傷于七情、飲食居處和陰陽喜怒等內傷類疾病成為了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來臨,面對老年病、生活方式病、富貴病、代謝綜合征、骨骼退行性病變及心腦血管病等復雜性內傷類疾病的集中涌現,用西醫的線性思維、還原論方法、物質檢查和單靶點治療手段進行防治,不僅臨床乏術且防治費用高昂。當西醫學認識達到細胞水平,基因水平的今天,仍不能解決內傷類復雜性醫學難題,也在向整體醫學、系統醫學回歸。筆者根據二十多年的中西醫內傷病理論與臨床研究,結合現時代內傷類疑難重癥及慢性病、老年病防治乏術和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問題,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2、3、1、中醫學的認識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可能 《現代醫學概論》指出:“以還原論為基礎的現代醫學科學不能適應人體和疾病的復雜系統,生命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涌現,不僅生命體本身病理過程復雜,而且心理、社會、環境等因素都會影響病理過程,在保障全民健康中過于偏重單一病種的診治和局部醫療技術的發展而忽略了生命整體,過分依賴儀器設備、藥物和手術,而忽視了病人的主訴和醫生的智慧,醫療技術發展失控,醫療費用大幅度提高并浪費驚人,且好多疾病由于理論滯后臨床乏術而進行著無效醫療,超過了社會經濟和個人收入的承受能力加重社會不公。治療學的第一原則是自然痊愈力的利用”。人是以物質為基礎的精神本體。人體作為整體存在的復雜開放巨系統,面對復雜性內傷病防治,理應遵從整體性、動態性、交叉性、非線性、最優化原則,從中醫的象思維科學入手,從《內經》的四時五臟陰陽整體觀切入,發揮中醫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中醫學思維模型優勢,彰顯中醫藥學理論智慧。中醫學以氣一元論整體觀和陰陽互化辯證觀為認知途徑,從宇宙生成學和疾病發生學角度切入,把人體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用中藥之偏性調整人體之偏頗大道至簡,所用方法與藥物醫藥合一就地取材節能環保自然天成,中醫學的認識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可能。
2、3、2、中醫學的方法論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提供了保障 方法是科學的靈魂。是人們為了達到一定目的所選取的手段途徑或活動方式。方法論則是對方法的理論研究和哲學反思,關注的是從抽象層面來把握方法的性質發展規律及其價值。方法與方法論包括哲學觀念、人文思想、科學理論、診療行為、人際交往技藝以及科學實驗的設計與具體操作等不同層面,是客觀存在著的,活生生的,無處不在發揮其作用。中醫學用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司外踹內的方法論和象思維科學研究路徑,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健康與疾病內在運動規律、形態結構功能生理病理轉化規律和物質能量信息變化規律的基礎上,用哲學的反思和思維的抽象,將人放在自然社會環境等大背景下整體考慮,源于客觀實在又高于客觀實在,注重發揮醫學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對人體自然愈病力的利用,努力調動生命自身自適應、自組織、自調節、自修復、自穩態、自愈病的生物學機能,最終達到陰陽平衡而愈病療疾治未病并贏得健康長壽,方法科學至簡。
2、3、 3、中醫學的價值觀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指引了方向 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取向、價值追求,凝結為一定的價值目標;另一方面表現為價值尺度和準則,成為人們判斷價值事物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評價標準。中醫學具有厚古薄今、重道輕器、重神輕形、以人為本、物以天成等價值追求和大醫精誠、求真崇善尚美達圣的精神道德追求。無形的精神本體一直據于世界文明毋庸置疑的高度和中心地位,醫學是人學,因有其精神本體而免遭失落,因有其形而上而達到應有的高度。中醫學以其大道無形,以象會意、用象釋道、道器合一的認識路徑和思維高度,通過中醫哲學的超驗思維、經驗反思、創新涌動、意象感悟和主客一體、體用合一特點及其探索性、多維性、中介性、開放性、批判性和可接受性思維特征為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指引了方向。
2、3、4、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我國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本質要求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國家做出的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衛生行業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要組成力量,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實現好行業功能,是體現衛生行業先進性解放和發展醫學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是衛生戰線干部職工實現人生與社會價值必須思考和回答的課題;戰略影響格局。從國家戰略高度行業客觀現實和衛生發展需要出發,筆者在系統研究中西醫診療體系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哲學基礎、科學路徑、價值取向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民情提出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與發展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2、3、5、用《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 筆者在《陰陽證治學》一書中系統闡述了陰陽證治的學科概念、內涵與外延,提出了“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失衡、疾病叢生、陰陽可調、疾病可治、調平陰陽、長壽健康”的科學假說、“一元兩極三維全息實象中醫理論思維模型”理論框架和“一元兩極三維四時五臟生命功能律動體”生命運動規律概括;系統闡述了人體生命陰陽“和合生命,失和生病”重要學術概念;發現了‘陰陽失衡——內傷病屬性病機’和‘陰陽證治---調和治平’科學規律;概括出了復雜性內傷類難愈性疾病“久、慢、雜、難、纏”的發病特點;提出了“陰陽—體病因機脈證治藥”創新辯證模型和“整合效應--陰陽承制調平”防治原則,總結出了“屬性方藥--治調防養”多維獲效的用藥規律,創制了‘全息實象診療法’和‘屬性方藥調治法’系統建立了陰陽證治體系并創立了河北博雅中醫--陰陽證治學科遠程診療網,通過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息實象診療技術系統實現復雜性疑難重癥的網上異地診療并向全球開放,通過中醫藥創新技術與互聯網整合實現了無障礙跨時空隨時隨地異地診療夢想,既節約并充分利用國家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又使患者省心省事省力省錢。其價值目標是:追求低成本高療效愈病同時更贏得健康長壽;《陰陽證治學》充分體現了中醫學實象、全息、多維、內求、整體、系統、辯證、恒動的理論特點和“簡便廉驗”的學科特色,對探討陰陽證治屬性組方的效應規律和防治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和老年病及提高臨床療效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只有用科學思維和正確思想為指導并大膽實踐,才能更快的走向真理;只有思維創新才可能有學術創新,所謂創新就是超越原來的規則?!蛾庩栕C治學》是在傳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為適應時展而創立的診療與防治內傷病的低成本臨床新范式,是適應疾病譜變化,醫學模式轉變,疾病防治重心前移,社會老齡化,生活方式病大量涌現的現實需要的創新理論,是應對社會經濟發展,生活方式改變后所出現的內傷類代謝性疾病、富貴病、難治性疑難重癥及老年病創新的防治方法和診療技術。符合中醫學自身運動特點和醫學發展規律,符合生物醫學特征與美學要求,符合國家倡導的自然、綠色、節能、環保政策要求,符合衛生經濟發展要求與醫學發展方式轉變。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人體自身的完整性,充分調動人體自身生物學機能和自然愈病力的利用,綠色低碳環保高效節能。
2、4、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
何為哲學思維智慧?哲學思維智慧其實就是理性思考的方式,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征的思維方法。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性、辯證性、批判性、超經驗性和實踐第一性等特征;哲學思維的意義在于教導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哲學和世界,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中醫學是象思維科學的結晶,《黃帝內經》是象思維運用于醫學理論研究的典型代表,從理論方法到技術手段都是以象思維方式建構的,用象思維方法創立適合時展與社會要求的低成本醫學范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更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醫學難題的有效途徑,《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醫學是什么?是研究人類生命過程以及同疾病作斗爭的科學體系,屬自然科學范疇。醫學首先是人學。醫學行為就是人與人之間打交道及其人際關系與交往的過程。人是萬物之靈,是有思想有文化的高級動物,所以醫學是科學的更是人文的。醫學人文指關于醫學的文化現象?;颊咝枰t學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美國特魯多語),所以醫學應該為可為之事。唯科學技術至上有時往往讓普通百姓病未治愈卻因高昂的診療費用讓家庭生存出現危機。范式的概念和理論是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提出并在《科學革命的結構》(1962)中系統闡述的。庫恩將其概括為三種類型或三個方面: 一是作為一種信念、一種形而上學思辨, 它是哲學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為一種科學習慣、一種學術傳統、一個具體的科學成就,它是社會學范式;三是作為一種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個解疑難的方法、一個用來類比的圖象, 它是人工范式或構造范式。.范式概念是庫恩范式理論的核心,而范式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理論體系。庫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種公認的模型或模式。”在庫恩看來,范式是一種對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基本承諾,是科學家集團所共同接受的一組假說、理論、準則和方法的總和,這些東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學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點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內具有公認性;(2)范式是一個由基本定律、理論、應用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等構成的一個整體,它的存在給科學家提供了一個研究綱領;(3)范式還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梢钥闯?,在庫恩的范式論里,范式歸根到底是一種理論體系,范式的突破導致科學革命,從而使科學獲得一個全新的面貌。如果非要簡單概括的話,它的內涵有兩層意思:一是科學共同體的共同承諾集合;二是科學共同體共有的范例。再進一步,一、可以簡化為一種約定,二、就是范例。學術范式不是別的,就是看待研究對象的方式和視角,它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對象、把對象看成什么、在對象中看到什么、忽視什么。范式是從事某一科學的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從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共同的基本理論、觀念和方法;共同的信念;某種自然觀(包括形而上學假定)。范式的基本原則可以在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個層次表現出來,分別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實性問題、知者與被知者之間的關系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論體系問題。這些理論和原則對特定的科學家共同擔起規范的作用,協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們的行為方式(百度文庫)。
3、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投入、高消耗與低產出、低效率的情況也顯現出來。在市場經濟建設過程中,我國政府面臨著服務社會的目標與資源供給有限兩者之間的突出矛盾,自身存在著合理利用多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 益的需求,市場經濟的進—步完善和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我國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要求,這必然引起醫學體系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時空進入21世紀,面對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老年病集中涌現和多系統發病、多病位損傷、一體多病的現實問題使西醫診療陷入了窘境,醫藥費用的飛漲并未與解決醫學問題同步,更多內傷病患者因不能達到消費預期而在遺憾和無奈中煎熬帶病生存。而用象思維建構的中醫藥學可以充分的給與解釋和說明。正如張維波教授所說:“中醫的“象”是對世界本質特征的抽提,用“象”建構的世界比西方用要素建構的世界更能反映世界的綜合本質特性,因此,在描述復雜系統的規律和指導對復雜事物的應用方面常常顯示出更好的效果”[4]。筆者用《陰陽證治學》中醫藥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所建立的低成本醫學范式,在積極應對復雜性內傷類疑難病、慢性病、老年病、癌癥與婦科雜癥等疾病方面,可有效降低衛生經濟運作成本并明顯提高臨床療效,且節約資源,節能環保,屬中醫象思維科學創新成果,是研究復雜性內傷病共性發病規律、病治異同規律、屬性方藥效應規律和保健養生規律等理論及其臨床應用的學科。用《陰陽證治學》創新理論方法與技術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是時代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4、結論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是哲學成長的沃土,哲學是思維的搖籃,思維是客觀現實的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事物間規律性的聯系,包括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中醫學是用象思維構建的,屬象思維科學體系。象思維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對東方思維方式的概括,中醫藥學誕生于兩千多年前生產力極其落后的我國遠古農耕時代,中國古人在尊重客觀事實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當時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極其有限的條件下,集中文化思維哲學醫學智慧和其他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以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為指導,以象思維科學為研究路徑,以思維模型為研究方法,以人--自然—社會—環境—七情為醫學模式,道器合一且精于氣化而略于形質,通過觀察演繹推理與綜合而創立的中醫藥理論體系。以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四外踹內的方法論、四診合參的診療技術、就地取材的防治手段、簡便廉驗的價值觀、見微知著的治未病策略、平調陰陽的養生智慧和低成本健康維護理念,經兩千多年的歷史時間與實踐檢驗而歷久彌新,在人類醫學史上豎起了一座豐碑。用中國傳統文化的廣泛滲透力、象思維科學影響力、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感召力、中醫藥學自身特色與魅力和解決復雜性醫學難題的超凡能力,借鑒和利用天人合一、道器合一、主客合一、體用合一、形神合一、醫藥合一、以人為本、大道至簡、簡便廉驗、節能環保、綠色天然的認識論方法論和價值觀,結合現代醫學認識和其它自然科學發展成果,為推動節約型社會發展降低人類健康維護成本,用中醫哲學思維智慧系統構建低成本醫學范式理性維護人類健康。
參考文獻
[1]、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39.
[2]、張宗明:中醫方法論的一個研究框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__年第3期
[3]左占國實象論哲學思維智慧的結晶---經絡學說//吳以領《絡病學基礎與臨床研究(10)》【m】中華中藥學會絡病分會出版社、2014:2:158--163。
【論文摘要】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深奧的哲學,我們應該仔細地探索哲學與美的關系,以便為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哲學是理論形態的人存在的自我認識,哲學是人類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明澈而寧靜的認識,哲學思維具有極致性,是最深沉的思維。
當今的時代是一個技術無所不能的時代,人們在物質層面上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滿足,但并沒有相應的精神上同樣程度的自由感和滿足感。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更應該仔細地探索哲學與美的關系,以便為人類“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深奧的哲學,只有哲學和美學兼容的思維才能破譯它。
一、哲學是理論形態的人的自我認識
人類在自我對象化的過程中,主要形成了三種把握世界的理論思維方式,即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在內的科學思維方式,包含倫理思維在內的宗教思維方式以及哲學思維方式。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哲學作為世界觀的理論體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邏輯形式進行理論加工而建立起來的知識體系,包括概念的處理、原理的論證、方法論的講解等。
哲學從主客體的關系中把握對象,哲學不是片斷地研究主體與客體的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哲學要解決的矛盾是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因而它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這個根本特點,決定著哲學能從主客觀的關系中思考和把握對象。
人類正是通過這種把自身與現實世界區別開來的方式,在一定距離之外來批判地面對現實世界。哲學這種把自己與現實世界區別開來的方式,使自己與現實世界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正是這種距離,使人們在看現實世界的時候,覺得它充滿了誘惑,你永遠有所得,也永遠無所得,引導你不斷地追求,不斷地入夢,不斷地前行,不斷地開拓道路,不斷地在探索中升華自己。距離產生美,人與世界的距離帶給人們對世界感受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距離為人們的自由探索提供了再創造的空間,思索常駐,生命永駐。在這種距離中,我們學會了創造,領悟到尋找精神家園的惆悵和歡愉。
哲學給予人生的是一個整體的世界并對這個整體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作出恰切的分析,凡此種種,使我們看到了宇宙人生中的渾然天成、融洽無間。雜合中的統一,展示了宇宙在對立統一中的和諧,無論是深沉敏銳的概念分析還是痛快淋漓的哲理闡述,以及蘊藏無限機趣的邏輯推理,都給人以暢達、撫慰的美感。它告訴人們:你們可以安身立命,斡運大化,進而生生不息了。
二、哲學是人類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
哲學是人類最高形式的智力探索,是由一個個“?”號組成的,什么時候哲學沒有問題,哲學也就終止了生命。問題永存,哲學永存?!盀槭裁础笔钦軐W生存的方式,也是人類智能發展的惟一方式。
哲學不是一種完成態的靜觀知識,它是一個不斷躍進和提升智能的動態過程,是一種“愛智能”的運動。愛智能,是所有哲學的共同家園。“哲學的真諦是尋求真理,而不是真理,”哲學永遠在路上。
探索中,激情為沉重的思緒所代替,跌倒了,爬起來,人性的沖動在痛苦的重壓下變得更為迫切,對問題情境的破解使人生披上了悲壯而又愴然的色彩。這種悲壯美是貫穿人生始終的永恒過程。對事物的哲學探索之所以美好,還因為這是一個發現的過程。
發現是指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別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任何一個發現,即使是天才的發現,如果把發現之前的各種推理、假設都記錄下來,那么,廢料和各種各樣的愚蠢荒謬的推斷數量之多會使我們大吃一驚?!倍l現的魅力也正在這里。當我們用嚴謹的思維、刻苦的冥想對這些“廢料”、“推斷”進行篩選,當我們在這里傾注了自己全部的熱情,“皓首窮經”、“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為自己的發現而驚喜。
三、哲學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明澈而寧靜的認識
關于哲學,哲學家們說法各異,但無論如何,哲學總是與人類對于自身的根本困境、對于生存意義的深刻思考密切相關。哲學的內容實質上是人的生存,它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當哲學思維把人類自身的認識作為對象,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再認識的時候,這個過程就是哲學反思,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從更純化的形態上對主客體的關系的再思考,將自己獲得的關于對象的認識升華到抽象的理論形態,進而形成思維中的純觀念體系。哲學思維以認識本身為對象所形成的理論中,包括了認識論。這說明,哲學不僅要思考外在的東西,也要思考內在的東西,還要思考內在東西與外在東西的關系。超級秘書網
四、哲學思維具有極致性,是最深沉的思維
(一)確立科學的論文寫作理念
馬哲認為,矛盾既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源泉,也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動力。這就啟示人們,論文寫作作為一個針對社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或問題而試圖對其給出科學認識或合理解決問題的活動,無疑須將“及時發現問題、深刻揭示問題和完美解決問題”視為寫作者應該確立的寫作理念。該理念表明,論文寫作既要正視和分析問題,更應探索問題的妥善解決方式,因為任何不能在及時發現和揭示問題的基礎上去完美解決問題的論文寫作,即使它創造性地揭示了問題的本質及規律,但如果此寫作活動只是片面地追求合規律性的科技價值而不追求合目的性的人文價值,該寫作活動就會因背離了“在發現和解決問題中促進人類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這一寫作的真實追求,而難以成為人們普遍認可和欣賞的高質量論文。
(二)提供必要的論文寫作方法
論文寫作方法是為完成論文寫作目標所采用的方式或程序。在論文寫作中,盡管寫作者會采用一些具體的寫作方法譬如分析與綜合、想象等,但由于一些作者受形而上學思維的影響,這些方法在寫作中的運用往往呈現出單一化或固定化的傾向。而馬哲思維強調用整體、聯系、系統和變化發展的視野來對待寫作,可以為寫作者提供必要的寫作方法。
(三)指明具體的論文寫作路徑
首先,馬哲的唯實思維和辯證思維為論文寫作指明了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實事求是,也指明了寫作的根本方法——辯證思維方法。唯實思維提醒人們,論文寫作只有在尊重論文創作基本條件的基礎上,才能得以順利展開。辯證思維則告訴人們,論文寫作只有運用辯證思維,突破單一性,實現多樣性,突破孤立性,實現整體性,才能達到寫作目的。其次,馬哲的實踐思維為人們標識出了一條“在寫作實踐與寫作計劃辯證關系的展開中完成寫作”的路徑。論文寫作是一個“寫作實踐—寫作計劃—寫作實踐”多次反復的過程,人們只有沿著這一寫作路徑,才能逐漸接近寫作目標。
(四)激發積極的論文寫作精神
首先,馬哲的實踐思維和唯實思維,能夠讓論文寫作者在尊重實踐的基礎上擁有求真務實、實事求是的寫作精神,使寫作者避免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和臆想之中。其次,馬哲的矛盾思維能讓論文寫作者在承認、分析和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擁有尋根究底、勇對困難的開拓精神,使寫作者能夠把那些人們不大追究的問題作為“問題”進行大膽的懷疑和追問,為設計新的寫作方案找到突破口。最后,馬哲的批判思維和反思思維能讓寫作者擁有對其寫作的前提、基礎、方法、過程或結論等進行批判和反思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寫作者以獨立思考取代人云亦云、以自主建構取代依葫蘆畫瓢所必需的。
(五)促成有獨創的論文寫作成果
馬哲本質上是一種創新哲學,其思維特征與致力于形成獨創性學術理論成果的論文寫作,在尊重實踐、注重批判及反思等方面是一致的,這使得馬哲思維一旦融入論文寫作中,就會讓寫作者在立足實踐的同時,一方面能夠展現自覺進取的意識和追求卓越的價值取向,將自己置于寫作主體的地位,另一方面能夠以實事求是、批判反思的態度去盡力發揮其作為寫作主體的創新能動性,使論文寫作目標由可能變為現實。這對于提升論文寫作者的能動性并促其形成富有獨創性的論文成果,無疑具有現實的積極影響。
大學生論文寫作中的哲學思維缺失狀況分析
為了解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的馬哲思維運用狀況,筆者經過對湖南理工學院365名大學生的論文分析及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存在“馬哲思維貧困”的現象,馬哲思維的缺失狀況令人擔憂。
(一)大學生論文寫作中馬哲思維的缺失種類較多、缺失程度較大
實踐思維、唯實思維、辯證思維、批判思維和反思思維是五種常見的馬哲思維。為測定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運用這五種思維的程度,筆者將它們被運用的程度設定為四個可參考的項,即“運用很充分”“運用比較充分”“運用不大充分”“運用毫不充分”,并分別記4、3、2、1分。按照這種方法對大學生論文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這五種馬哲思維在論文中運用程度的平均數值分別為2.89、2.90、3.08、1.10、1.00,其均值大多處于1分至3分之間。這說明大學生論文寫作中馬哲思維的缺失種類較多,而且馬哲思維的運用程度都欠充分。
(二)大學生論文寫作中馬哲思維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缺少有效的馬哲思維教育
筆者在問卷調查中給每一個影響馬哲思維教育的因素子項列出了四個可選答的項“很認可”“比較認可”“有點認可”“不認可”,并分別記4、3、2、1分。調查結果顯示,影響馬哲思維有效教育的因素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體現為:(1)教師因素,包括馬哲思維教育內容缺乏,馬哲思維教育方法不當,馬哲思維教育與論文寫作教育脫節等,影響均值為3.54分;(2)學生因素,包括學習馬哲思維無興趣,不用心把握馬哲思維,不主動在論文寫作中運用馬哲思維等,影響均值為3.52分;(3)學校因素,如不重視馬哲思維教育在論文寫作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影響均值為3.39分。如果各因素分值在3分以上的為影響大,4分以上的為影響很大,那么可以看出,這三大影響因素的均值都處于影響大和影響很大之間,說明教師、學生、學校都是影響馬哲思維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這就告訴我們,如果馬哲教師只是一味強化其教育的德育功能而疏忽其論文寫作的教育功能,或者大學生學習馬哲思維態度不積極,或者高校不善于處理馬哲思維教育與論文寫作教育之間的關系,那么都將極大削弱馬哲思維教育培養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功效。
以提升大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為導向的培養對策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培養大學生的馬哲思維以提升其論文寫作能力,對于高校來說,已迫在眉睫。恩格斯曾經告誡人們:“哲學思維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而為了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盵2]465問題是,我們在加強馬哲思維教學的同時,切忌泛泛而談,而須在培養內容和培養方法上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
(一)有針對性地安排馬哲思維培養內容
這主要是針對一些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存在的諸如自以為是、探究問題能力不足、滿足于即時求解等問題,借助相關的馬哲思維教學,讓大學生把握論文寫作的技巧。其一,學會對論文寫作的正本清源。馬哲的唯實思維和實踐思維主張人的思維必須與客觀實際保持一致,并且強調實踐是認識產生和發展的唯一活水源頭,為人們寫作論文給出了“本”“源”問題上的答案。所以,在馬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揭示唯實思維和實踐思維的科學性、客觀基礎和必要性,引導大學生在論文寫作中尊重客觀實際和實踐,自覺摒棄神秘主義、先驗主義和經驗主義,以確保自己的寫作活動能夠立于可靠之本、始于本來之源。其二,擅長對論文寫作對象的窮根究底,即將寫作對象所涉及的問題及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或第一原因發掘出來,以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為此,教師可以運用馬哲的辯證思維,如整體思維、聯系思維和矛盾思維啟發學生。其三,在論文寫作中展示具體理性。為了幫助大學生揭示論文寫作對象的本質和規律,教師應特別向大學生闡明馬哲在揭示自然界、人的認識、人類社會的本質和規律時是如何運用“從抽象到具體”這一辯證邏輯思維的,使大學生面對論文寫作對象時能夠從對該對象的感性認識出發,經抽象思維,形成對其某一特性的簡單理性認識,再通過拓展和深化,達到對該對象諸多特性乃至本質或規律的復雜理性認識。實踐證明,大學生只有經常接受辯證邏輯思維的訓練,其在論文寫作中才能不為細枝末節所惑,而在反復的思維訓練中求解出寫作對象的本質與規律。其四,精于對論文參考文獻的理性批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育學生敢于對參考文獻予以理性的質疑和評判,既善于發現其不足,又要確保其合理性,使大學生自覺擺脫落后觀念的束縛,培養其運用參考文獻的能力。而為了培養大學生的這一能力,教師有必要向他們闡釋馬哲是如何運用實踐的武器對唯心主義、舊唯物主義等哲學思想進行深刻批判的,使他們在領悟馬哲的卓越批判能力之后,也能精于對參考文獻的理性批判。其五,反思。對基于批判他人文獻而形成的論文,作者要進行合規律與合目的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以進一步完善論文思想。
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追求終極的存在。本體作為自在的、至上的、終極的客體,始終處于天然的,絕對的支配地位。本體論以探求世間萬物的最高本體、第一原因、終極存在為根本目的。柏拉圖的“共相”(Uniber-sal)、“本體”(Noumenow)、“理念”(Ideas),亞里士多德的“實體”(Substance)、“存在”(Being)等一系列本體論概念都反映了人們絕不滿足于對現實可感世界的探索,而是要超越物理世界,超越現實世界,探求終極存在,努力尋求對世界的終極解釋。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具有預定性。本體論屬于一種極限研究,它預設了一個最高的存在,這種終極存在高高在上,它是世界的本原,派生了現實的感性世界。在早期的希臘哲學中,哲學家們將自然作為研究的對象,探求宇宙萬物到底從哪開始,而把某種有形體的東西,如水、火、氣等作為萬物的始點,宇宙的本原。自然中的一切事物,軟的、硬的、熱的、冷的都是通過轉化,從一個本原派生出來的。在傳統本體論哲學中,本體被當做最先存在的東西,找到了它,便找到了世間萬物的根據,便可推斷出世界的現在和未來。
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是一種還原論的思維方式。本體世界是這樣一個世界: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構成,最初都從其產生,最后又都復歸于它。在古希臘哲學中,柏拉圖首次將整個世界劃分為對立統一的兩個世界,可感世界和可知世界,在可感世界中,最偉大的是太陽,可知世界中,最崇高的是善,要用理智來把握。這種熱衷于對原始發展的初始狀況的探究,不是立足于現在,審視過去,展望未來,而是從過去線性的推演現在和未來,這是一種簡化世界的思維方式。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都企圖為現存世界的運動尋找合理的詮釋與答案,本體論與辯證法始終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希臘哲學家在探尋世界本原的過程中,大都包含了對世界萬物生成運動變化的追問??死绽卣J為萬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一團永恒的活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燒、熄滅,而火的運動是由火的內在性“邏各斯”(logos)支配的。恩培多克勒認為有形體元素在數量上是四種,即水、火、土、氣,它們都是永恒的,他們自身無分離組合的能力,愛與恨使它們混合、斗爭,發生多寡的變化,是它們運動的真正原因。所以本體論哲學始終都承認現存世界是運動變化的,并努力從運動變化的事物中去尋找運動變化的本原,并以找到這一本原作為自己的使命。
本體論哲學思維方式經歷了從感性具體思維層面到理性抽象的概念和邏輯水平的上升的過程。阿那克薩戈拉的本體論思想是種子說,他認為種子本身不生不滅,可結合分散,集合分散的外在力量是“努斯”(nous),也就是后來的“思想”(mind)。思想與感覺是對立的,我們的感覺是軟弱無力的,因而我們不能感覺真理,思想更重要,獨立的精神力量促進事物結合。種子說的貢獻就在于將物質本體論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此外,泰勒斯認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是本原,赫拉克利特認為火是本原,恩培多克勒認為愛與恨驅動“四根”結合分散,構成萬物……從希臘早期的哲學家的研究看,他們都把探尋萬物的本原作為本體論或哲學研究的任務,這些哲學家已經注意到本體論的任務不是要研究現象世界,是要探求現象背后的根源或本原,但是他們對于本原的探求是處于感性具體階段的,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現象與本體的區別,沒有從現象世界進一步深入到本體世界去探求世界的本來面目。從畢達哥拉斯哲學,特別是巴門尼德哲學開始,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逐漸變得理性抽象了。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萬物都是數”。數不僅被看做萬物的本原,而且被看做萬物的原型、世界的本體。巴門尼德則提出了比數更為抽象的存在作為世界的本體。他注意到,事物是形形的,而存在則是唯一的,宇宙萬物以及它們的屬性、動作等,無一不是存在。變化萬千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世界,只有這唯一的、不變不動的存在才是真實的世界,才是萬物的本原。巴門尼德認為,各種特殊性都由某一門具體的科學來研究,只有存在才是哲學應該研究的對象。后來到了亞里士多德那里,這種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被表述為“作為存在的存在”,并被明確作為第一哲學(本體論)的研究對象。
本體論的哲學思維方式在嚴格意義上說,經歷了由宇宙論向本體論的轉變。宇宙論探尋的是萬物的本原問題,尋找的是時間上在先的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古希臘的宇宙論總體上乃是對宇宙萬物的起源、生滅、構成、規律等的一種探究。而本體論探求的是萬物的原則和本質問題。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等人,他們在經驗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自然界萬物本原的問題,也就是關于構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以及萬物的生成變化和動力問題,他們的哲學因此被稱為自然哲學,也叫宇宙論。到了柏拉圖那個時代,哲學家們已經不再局限于對于萬物本原的追問,而是轉向了對世界本體的探尋,和對本體世界的邏輯構造的探尋。可以說在古希臘哲學中,前智者學派的古希臘哲學根本上乃是一種宇宙論探討,而不是本體論探討;亞里士多德之后的晚期希臘哲學也少有本體論的探究;只有在以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鼎盛時期的希臘哲學中,才有較為嚴格意義上的本體論理論。
作者:田志 單位:遼寧大學
關鍵詞:聲樂辯證法整體與局部對立統一一分為二
近幾年來,筆者仔細研讀了不少聲樂教學的學術文章,從中認識到,一些聲樂教育家,之所以能取得好的聲樂教學效果,“點石成金”,讓學生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走向輝煌,是由于其教學中正確的理論思維與聲樂教學實踐緊密地相結合,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教學中具有辯證法的哲學思維?,F筆者結合一些聲樂教學實際狀況,對以下幾方面加以認識。
一、把握個體與整體的關系
在聲樂教學中,容易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其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整體和局部的問題。所謂整體,是指事物的各個部分的有機的統一;所謂部分是指構成整體的一個部分、一個方面或一個因素。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聲樂大師沈湘說,歌唱需要三個條件:頭(頭腦)、心(感情)、身(發聲器官——歌喉),三者的配合統一才能完成美的歌唱。這三者之間的配合統一,其實質就是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若單純強調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例如,我們經常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以情帶聲”,但是許多人對其理解比較簡單、籠統,流于表面,認為有了情就有了聲。聲樂是聲音的藝術,故“聲”是歌唱的基礎,“情”是建立在“聲”的基礎之上的。因為,一個演唱者即使充滿了激情,如果聲音技巧跟不上,也不是最好的演唱。為此,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嚴格、系統、正規的專業聲樂技巧的訓練,同時要培養學生感受、鑒別美好聲音的能力。如:歌唱的松弛美、連貫美、靈活美、圓潤美、穿透美等。在我們的聲樂課堂里,往往會停留在聲音的糾纏之中,沒認識到聲音應與藝術表現和審美需要有一個更高的審美角度,這個角度是:“演唱者把歌曲思想、情緒和情感注入到歌聲中去,那么歌聲就具有了美感?!睂⒏璩夹g與傳情達美恰當結合,這才是聲樂的真正意義。如唱親切的歌曲,運用氣息柔和流動的聲音;表現威武雄壯的歌曲,運用“堅”起來的挺拔的聲音;唱纏綿的愛情歌曲,運用柔和的半聲;唱歡快活潑的歌曲,聲音輕快飄逸而富有彈性。
由此可見,教學中應注意將發聲技術、歌唱心理、音樂美學以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意把握整體,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材施教,才能在聲樂教學中樹立整體觀念,防止片面性。
二、處理好事物對立統一的關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對立而統一,并且是在矛盾的運動中發展。聲樂也是如此。例如,歌唱中的聲音與呼吸是矛盾的問題?!皻狻焙汀奥暋笔腔ハ嘁来嬗只ハ嘀萍s的兩個方面。氣催聲響,聲靠氣傳,氣停聲止,無氣不發聲。若在發聲中單純追求喉嚨打開或過分強調呼吸的作用有可能導致聲門與呼吸失調,造成聲音病變,正確的方法應是注意喉嚨的打開與氣息的配合,即發音時喉頭打著哈欠向下嘆息擋氣,使氣息的壓力與喉頭相對抗而又保持平衡,才會發出較理想的聲音。再如聲音高位置的訓練,一些學生,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氣息和喉頭都上浮起來,發出尖、卡、虛、緊的聲音。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將“高位置”與“低控制”協調起來。這一高一低是一對矛盾,若在提示聲音的高位置同時又保持氣息下沉的低控制,歌唱狀態就會處于平衡,發出理想的聲音。其實,在聲音訓練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如:打開喉嚨與聲音的集中;笑肌上抬與下腭的放松;聲音與情感等,都不能孤立地強調哪一方面,這一系列的訓練,無不貫穿辯證統一的規律。用這一規律審視聲樂藝術,其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因此,聲樂教師既要有辯證的思維方法,也要引導學生有一對客觀的耳朵,辨聽自己發聲的對與錯,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三、運用科學發展觀掌握學科規律
初學聲樂的學生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沒有學發聲之前,能滿有信心地用大白嗓“喊”唱。然而,正式開始學發聲后,突然不會唱歌了,信心也陡然下降。一些學生還經常出現練聲或歌唱中的反復情況,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甚至喪失學習聲樂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聲樂教師應讓學生知道:學習聲樂有一個努力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正好是哲學上所說的,否定之否定,從不自然走向自然,從自由王國走向獨立王國,再從獨立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教授從他多年聲樂教學的體會中總結出:“歌唱嗓音的技能性發聲訓練要經歷自然階段,不自然階段,科學的自然階段?!边@段話實際揭示了聲樂學習中的否定之否定的哲理規律,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所謂自然階段,是指在沒有接受專業訓練之前,以個人對音樂的感覺和模仿進行自然的、無拘無束的歌唱。但進入學校后,教師要從理論與實踐上,指出學生歌唱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歌唱器官的運行機能,糾正學生原有歌唱中的一些錯誤方法,學生在這一階段就會有不適應的感覺,因此,歌唱中就會有許多不自然的情況。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切忌給學生唱力不勝任的歌曲。首先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中聲區的訓練,不要盲目擴音域。因為中聲區是連接高、低聲區的橋梁,學生在此基礎上練聲不會有音域負擔,容易體會到氣息的作用,喉嚨打開的感覺,管子通暢的妙處。但這一階段掌握的東西不是全面的。什么樣的聲音是對的,什么樣的聲音是錯的,學生心中是沒有底的。他們在發聲練習時感覺時好時壞,這種情況,實際是聲樂學習的一個必經的階段。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聲音訓練以及學習的積累,學生就會對歌唱發聲的重要性進一步認識,歌唱技巧會不斷提高。這時,教師應對學生所獲得的感性認識和積累進行概括、分析、比較,啟發學生不斷地修飾和調節自己的歌唱狀態,發出富有表情的聲音。要培養學生多思善學,在“悟”中找狀態,養成細心感受、體驗的良好習慣。這一階段,學生要切忌浮躁、驕傲和盲目自信,用各種方法進一步提高聲樂技巧。聲樂技術、技巧是為生動表現歌曲內涵、思想、風格服務的。為此,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注意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從多渠道、多角度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在演唱中把握歌曲的風格。如演唱江南民歌時應婉轉細膩含蓄;演唱西北部民歌應高亢、深沉而質樸;演唱蒙古族民歌應氣息寬廣;演唱新疆民歌應具有歡快嘹亮的聲音。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這樣才能聲情并茂地歌唱,這種聲音才能打動聽眾。
古人云:“工夫深處漸天然?!边@句話的意思是,在聲樂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演唱技術和一定的舞臺實踐經驗,有一定的藝術底蘊的沉淀時,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能得心應手地歌唱。在演唱中,感情流露自然,樸實大方,沒有矯揉造作,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
可見,聲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沒有任何投機取巧的做法。沒有堅韌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沒有虛心求教的精神,就不能完成由“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渡和轉化。
四、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辯證地看待問題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內部,都存在著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教師要想如實把握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就必須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聲樂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是,鞏固優點,發揮優點,克服缺點,改掉毛病。然而,一些教師經常用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不知所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何況歌唱藝術是無止境的。因此,教師對待學生正確的態度是,學生有優點應該馬上肯定,哪怕是一點進步都要鼓勵學生,同時,要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和毛病,把問題講得簡單、準確,講得風趣、幽默,這樣,學生就會對聲樂學習有信心。對學得好的學生,教師要啟示學生不能安于現狀,要虛心學習,找出自己的不足,盡量發揮自己的特色。這樣,學生才能客觀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聲樂。做教師的,要想有長足的進步,“源頭活水”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不僅要向前輩學習,向同行學習,還要善于向自己的學生學習,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通過教學,學生會反饋相關的信息,教師還可以從中驗證自己的教學。
綜上所述,辯證法是聯系與發展的學說,把握了聲樂教學中所蘊含的哲學思維,就把握了實質與核心,也就掌握了打開聲樂教學藝術大門的鑰匙。辯證法能讓聲樂教師在教學中把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處理對立統一的矛盾,在否定之否定中掌握學習規律,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客觀地認識問題,全面、能動地解決問題,從而進行卓有成效的聲樂教學。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睘榇?,我們應努力學習和掌握辯證思維的方法,激發在聲樂教學中的理論興趣,拓寬理論視野,撞擊理論思維,提升理論境界,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地提高聲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前,王次著《音樂美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2]鄒長海著《聲樂藝術心理學》[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年版。
[3]劉朗著《聲樂教學手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1.1發展歷程在歐洲,由于傳統的水利工程興建后,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明顯下降,人居環境質量有所惡化。至20世紀50年代,德國正式創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形成了河流治理的自然工程理論,隨后開展的一系列包括“鮭魚———2000計劃”在內的國際研究計劃[1],為生態治理提出了很多經驗技術。而在1990年,日本的建設省河川總局也向全國發出了《有關推進〈多自然型河流治理〉》的通知。這些研究計劃以及工程實踐積累了寶貴的工程經驗,使該學科有了質的飛躍。不僅恢復規模由山區的小型河流發展到了大型河流。而且恢復理念也從最初的單一的水質恢復發展到了以流域為尺度的整體生態恢復。
1.2存在的不足雖然生態水利工程學在近五十年來發展迅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經驗,但是該學科仍然存在不成熟的地方。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①人類社會是發展的,而人類對環境的要求也在隨之變化。并且,生態環境是人的主觀感受,雖然能將其數字化,但也是模糊的。此外,由于生態工程涉及涵蓋了多個學科,涉及范圍廣。所以,很難對河流及其工程進行客觀、綜合、準確地評估。②由于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氣候、生物種群以及人文環境,所以生態水利工程具有“多樣性”。它的建設不像傳統水利工程一樣,有全國統一的規范。再加上工程經驗的缺乏,所以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理論框架還需進一步完善。③工程目標不明確。河流生態被破壞,應該改善,但是究竟要改善到什么程度,目前尚沒有統一的定論。而這一定論的缺失,正是生態水利工程發展及推廣的最大障礙。
2從哲學角度分析生態水利工程
2.1生態水利工程與“天地人”三才哲學雖然不是工學,但卻是自然科學的前身,其本身也包含了自然科學。因此從哲學的角度出發來看待生態水利工程,雖不能解決實質性的問題,卻能在宏觀上得到重要的指導。生態水利工程與傳統工程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它自身是參與生態系統的循環的,是變化的,并且將會在環境中達到一種動態的穩定,這也就是“易”?!断缔o》道:“易之為書,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地道焉,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倍胧股鷳B水利工程,也應該兼得“三才”。
首先,“天道”可認為是自然運行的道理,也就是說應解決技術問題。而生態水利工程學是一個綜合性學科,一個工程的建設涵蓋了水利工程學、力學、水文、生物、環境、氣象、人文、自然演變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是建立在這些學科的發展上的。所以說,生態水利工程的評估方法、設計施工以及恢復目標也應該隨這些學科的發展而動態變化。而“地道”則可認為是其所屬的環境,也就是說生態水利工程應與其所在地的氣候、生物、環境相適宜。至于“人道”,則可認為生態水利工程應該符合當下社會對待自然的觀念,而這也是水利工程與生態之間的一個主要矛盾。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取決于一個社會的經濟、文明。經濟是實行生態水利工程的前提和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說,只有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社會才能有足夠的經濟力量來推進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而當生態水利工程發展到一定程度同樣會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至于文明,則是生態水利工程必不可少的生長環境。社會文明程度高了,生態水利工程才會被重視,得以發展。反之,即便有先進、成熟的生態工程也會被逐漸遺棄。
2.2生態水利工程與社會經濟、文明之間的矛盾生態水利工程與社會經濟、文明之間矛盾的焦點則是工程目標,因為工程的目標決定著工程的經濟投入以及建成后對社會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多表現在經濟和文明方面。所以一個合理的,符合當前技術、經濟、文明的目標能直接影響到生態水利工程未來的順利發展,甚至影響到它的存亡。而這也符合著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序言中的哲學命題:“凡是合乎理性的東西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東西都是合乎理性的?!碑斍皩W術界對于目標主要有著以下表述:①完全恢復(fullrestoration,Cairns,1991):“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完全恢復到干擾前的狀態”。②修復(rehabilitation):“環境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雹蹌撛?creation,NationalResearchCouncil,1992):“開發一個原來不存在的新的河流生態系統,形成新的河流地貌和河流生物群落”。④自然化(naturalization,RhoadsandHerricks,1990):“在承認人類對于水資源利用的必要性的同時,強調要保護自然環境質量,通過河流地貌及生態多樣性的恢復,達到建設一個具有河流地貌多樣性和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動態穩定的、可以自我調節的河流系統?!?/p>
顯然,這四種目標表示著四種不同的對待自然的態度,也代表著不同的歷史背景。一些學者對于“完全恢復”和“創造”提出了質疑:“完全恢復”太過于強調水利工程的缺點,沒有正視這些工程的防洪作用、經濟效益,以及在生態上的一些正面作用;另外,對于大多數河流來說,由于資料的缺乏,要弄清河流擾前的狀態是十分困難的。而“創造”則不符合當前的技術背景以及經濟條件,也就是不得“天時”。至于“修復”和“自然化”,從哲學上來看,是“合乎理性”的,也是當前歐洲和日本在河流恢復實踐上所傾向的。因為這樣的目標規劃,充分利用了生態系統自我設計、自我組織功能,所以只需要一些少量的、必要的人工輔助措施,而這也正好與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程度相協調。比如在日本進行多自然河流治理時,最主要的工程理念就是給“生物一個生長環境”,必要時再修建人工浮島,或種植柳樹等植物。
但是,這幾個目標都只注重于恢復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卻沒有特別重視人這一主要因素,也就是沒有完全把握“人道”。從生態水利工程的實踐上看,很多工程的建設僅僅局限于生態修復,但人與工程的互動性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比如在日本的多自然型河流治理中,工程多著眼于將河流恢復到自然狀態,卻沒有建設便于當地居民親近河流的設施。也就是說,在河流生態系統中,“人”這一因素被獨立出來了。人是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者,也是它的使用者,甚至有可能參與到這個工程所形成的生態系統中。自古以來,人類行為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例子就有很多,比如在南方水資源充足的地區,由農民開墾出了大量的水田。而這一淺水環境則使螺類,以及克氏螯蝦(俗稱小龍蝦)大量繁殖。此外,在一些山區廢棄的公路上,白天由于日照,路面溫度會高于土壤溫度,而這也吸引了很多冷血動物在上面曬太陽。因而,合理地考慮人類活動,讓人類參與到河流生態系統中,形成一種新的、非完全自然型的生態系統才是更實際的。
一、實踐是一種思維方式
“實踐唯物論”、“實踐本體論”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都是以實踐為核心范疇重新理解哲學的哲學理論,但在對實踐范疇的不同理解中卻蘊含著值得深入研究的學理上的區別。馬克思把人的存在方式理解為實踐,并以此為基礎來理解以往所有的哲學。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第一次提出了實踐的概念,實踐范疇的提出,標志著哲學天才世界觀的誕生。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公開以實踐作為“新唯物主義”的建構原則和全部哲學變革的出發點。他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納入到實踐的解釋框架中去理解,指出過去舊唯物主義的缺點在于:“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而唯心主義的缺點則是:“和唯物主義相反,唯心主義卻發展了能動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本身的。”_2J這段話充分表明了馬克思是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置于實踐這一全新的解釋原則之下,從實踐的觀點出發看待整個西方傳統哲學,去理解傳統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并且從這一角度闡明了自己的哲學與以往哲學的不同。
馬克思不僅從實踐觀點出發去看待整個哲學史,而且還進一步把所有的理論問題都歸結為實踐的問題。所以,馬克思認為,“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J緊接著,馬克思又進一步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_4J即便是觀念的東西,包括整個社會的精神生活,也要從物質實踐來予以說明。這樣,實踐范疇便成為哲學的核心范疇,不僅社會物質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且社會精神生活在本質上也是實踐的,所以,馬克思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樣,實踐不僅成為馬克思理解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而且也成為馬克思理解所有哲學問題的思維方式。與傳統哲學的思維方式相比,實踐觀點作為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哲學對待一切問題的思維邏輯。
從實踐的觀點出發去理解人的社會生活,并以人的實踐活動的觀點去批判“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方面去的神秘東西”,這是“實踐唯物論”、“實踐本體論”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這三種解釋模式的共同之處,但是,“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所理解的實踐和所強調的實踐,是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就是從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諸如實踐活動的客觀性、歷史性、能動性、目的性等出發去解釋各種哲學問題。這就是說,在“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這里,實踐是一個被描述的對象,是一個實體性的哲學范疇,尚未構成一種哲學意義的解釋原則或思維方式。因此,“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既試圖把實踐作為核心范疇而貫穿于各種哲學問題之中,又無法把實踐作為解釋原則而重新解釋全部哲學問題。與“實踐唯物論”和“實踐本體論”不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所理解的實踐和所強調的實踐,是馬克思所說的“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也是把實踐觀點作為一種思維方式來理解人、理解人與實踐的關系,從而理解和看待一切哲學問題。正因為是把實踐的哲學意義理解為“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所以,這里的實踐既不是一種“實體”范疇,也不是客體意義上的“關系”范疇,而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解釋原則。這種解釋原則,就是從“現實的個人”即“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出發,去理解和解釋全部哲學問題。因此,馬克思的實踐觀點是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是一種哲學解釋原則的創新,這才是實踐觀點的真實意蘊。
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內涵
“思維方式是人們思維活動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評價客觀對象的基本依據和模式”5J。所以,觀點僅僅屬于哲學理論的個別表現,思維方式才代表哲學家思想的精神實質。理解哲學的思想實質,關鍵就在于理解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內涵。任何一種哲學,都主要是因它的思維方式而與其他哲學相區別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哲學的精神實質,是否貫徹實踐觀點這種思維方式,是判定哲學與非哲學原則界限的基本依據。就哲學傳統而言,馬克思繼承的雖然是歷史上的唯物主義思想傳統,但是他的“新唯物主義”與傳統的唯物主義卻有著本質的區別,這個區別就在于馬克思提出的實踐觀點,而不在于他具有的辯證法思想,這是因為馬克思的辯證法思想也是以實踐觀點為理論基礎的。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最根本之處就在于對人的本質進行了重新理解,把實踐看作人的存在方式,從而實現了從抽象的、虛幻的人到具體的、現實的人的轉換。所以,哲學的出發點就“是一些現實的個人,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他們得到的現成的和由他們自己的活動創造出來的物質生活條件”6J。作為哲學出發點的“現實的個人”與西方傳統哲學的“主體”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傳統哲學的“主體”概念是以主客二分為前提的,而在馬克思的哲學中,實踐成為人的存在方式,人就不再是一個抽象的主體,而成為“現實的個人”,從而超越了主客二元對立,達到了主客同一。
近代西方哲學自笛卡爾以來,便形成了主體性哲學的傳統??档略谂械乜偨Y傳統主體概念的基礎上,正式確立了哲學的主體性原則,把主體概念改造、規定為先驗主體或主體性。所以,在康德哲學那里,主體就是邏輯主體,是絕對的、先驗的自我或意識,而不是一個實體性的存在者。但是,在康德哲學中,主體概念基本上僅僅是一個認識論的概念,而沒有進入存在論的領域。與康德關于主體的概念不同,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的序言中明確地提出了“實體在本質上即是主體”的思想_7J,并且進一步指出:“活的實體,只當它是建立自身的運動時,或者說,只當它是自身轉化與其自己之間的中介時,它才真正是個現實的存在,或換個說法也一樣,它這個存在才真正是主體。”8j在黑格爾的哲學中,主體已經不再是笛卡爾的“我思”,也不是康德的“先驗主體”,而是絕對的,“絕對即主體的概念”_9J。主體已經不僅僅是指認識論意義上的自我或意識,而且也是一種存在樣式,即一個在對抗過程中實現統一的自我發展過程,可見,黑格爾的主體概念已經真正地進入了存在論的領域。黑格爾堅決反對康德將現象與本體、主體與客體分裂的二元論,在絕對精神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黑格爾實現了主體與客體的統一,但是他卻將這個歷史過程視為精神自我實現的過程。所以,黑格爾的主體是一個最終超越歷史過程的主體,一個“純粹的概念神話”,黑格爾哲學是一種主體性哲學擴張的極致,是一種“理性的放蕩”。
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也曾多次使用主體概念,但是后來他更多使用的是“現實的個人”或者“勞動者”,尤其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他徹底地把“現實的個人”作為其理論的出發點,這樣,馬克思就從根本上超越了主體與客體的二元對立,實現了哲學思維方式的革新。這是因為“現實的個人”就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所以,馬克思說:“我們不是從人們所說的、所想象的、所設想的東西出發,也不是從只存在于口頭上所說的、思考出來的、想象出來的、設想出來的人出發,去理解真正的人。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Ll0l。“現實的個人”是對傳統主體概念的瓦解與顛覆,是主客同一體,這與海德格爾把人稱之為“此在”所具有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與傳統單純的、純粹的主體概念區別開來,無論是“現實的個人”還是“此在”,都超越了主客二元對立,是一種主客同一體,表達了人就在世界之中,人與世界共在的性質。哲學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真實內涵就是從“現實的個人”出發,“現實的個人”就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就是“他們的活動和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所以,“現實的個人”就是一個主客同一體。雖然黑格爾強烈反對康德現象與物自體、主體與客體分裂的二元對立,也在努力地解決兩者的二元分裂,并且在絕對精神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主客體的統一,但是主客體的統一也是以主客二元對立為前提的,如果沒有主客二元對立,又怎么會有二者的統一?馬克思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從“現實的個人”或“實踐活動”出發,而“現實的個人”表明了人與世界的不可分,兩者是同一的,我們不能把人僅僅當作一個純粹的主體去看待??梢?,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已經超越了主客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主客同一的思維模式。
三、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
“思維方式的變化是根本性的變化,每一種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的哲學——思維方式的出現,都具有某種解放思想的作用。”_l【J哲學的產生之所以能夠引起整個哲學理論觀點的革命性變革,從根本上說,就是因為思維方式發生了轉換。哲學立足于實踐的觀點去理解一切哲學問題,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就成為哲學看待一切問題的邏輯原則。所以,與傳統哲學相比,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是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的實質。傳統的哲學爭論集中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上,這被恩格斯稱之為“哲學的基本問題”。由于傳統哲學不了解能夠把思維和存在統一起來的現實中介,所以,近代以來唯物論與唯心論在此問題上爭論不休,陷入了一種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而馬克思提出的實踐觀點,正好解決了思維與存在的統一中介問題,由此也就超越了唯物論與唯心論的兩極對立,為哲學的發展開辟了全新的理論視域,并實現了哲學向生活世界的回歸。馬克思提出的實踐概念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它不僅解決了思維與存在統一的中介問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哲學看待問題的基本觀念,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哲學思維方式”。過去,人們看待哲學問題只是從或者物質或者精神的單一基礎出發,實踐作為人的目的性活動,它的含義則是雙重性的。而從物質和精神的統一關系出發,原來哲學中的許多理論觀念便都需要改變。所以,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的實質就是思維方式的轉換,更確切地說,就是馬克思實踐觀點的思維方式的確立。
由于傳統哲學以主客二元對立為前提,所以,傳統唯物論和唯心論執著于“本原”問題上的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也就造成了思維方式上的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互不相容。黑格爾認為,消解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的抽象對立,克服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互不相容,必須訴諸于把它們統一起來的中介環節——概念的世界。雖然黑格爾所找到的中介只是一個抽象的、邏輯的中介環節,并不是一個現實的基礎,但是黑格爾“本體中介化”的道路卻為問題的解決指明了方向,整個西方哲學的革命都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馬克思哲學當然也不例外。包括馬克思在內的整個西方哲學都試圖找到某種揚棄自然與精神、客觀與主觀抽象對立的中介環節,并以這個中介環節作為統一性原理實現一種哲學范式的轉換。現代西方哲學找到的中介是“語言”,馬克思找到的是“實踐”,馬克思不僅以實踐范疇去揚棄舊哲學中的自然本體與精神本體、客體性原則與主體性原則的抽象對立,而且也把實踐活動本身視為人與世界對立統一的根據,用實踐的觀點去解決全部哲學問題,這就是馬克思的“新唯物主義”。從對立的兩極出發,并以抽象的兩極對立關系為基礎而形成的舊唯物論和唯心論,被“本體中介化”的現代西方哲學所取代。“本體中介化”的現代哲學,站在歷史主義的立場,排斥絕對確定性的追求。傳統哲學從對立的兩極去思考自然界與精神的關系問題,其實質是把人的自然屬性和精神屬性抽象地對立起來,從人的兩極存在去尋求人類本質。包括馬克思在內的現代西方哲學從中介出發去思考自然界和精神的關系問題,其實質則是以人的歷史活動或生存活動為中介把人的感性存在和精神活動具體地統一起來,從人的社會存在去尋求人類的本質。
按其本性說,實踐既是造成人的本質雙重化的根源,又是造成世界雙重化矛盾性質的根源,但是,實踐同時又是解決人和世界雙重化矛盾,并且實現它們統一的基礎。在實踐活動中,既體現著自然物質的本原性作用,又體現著人及其精神的能動創造作用。所以,人的物質本質與精神本質統一為實踐,而自在的自然世界與自為的精神世界則統一為以人類實踐為基礎的“生活世界”。當馬克思把人的本質歸結為實踐,讓哲學回歸生活世界時,就可以大聲宣稱:“思辨終止的地方,即在現實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們的實踐活動和實際發展過程的真正實證的科學開始的地方。”lJ所以,“哲學再也不能被容納于傳統的唯物論與唯心論派別抽象對立的模式之中,哲學誕生的秘密、變革的實質,恰恰就在于對抽象的兩極對立模式的超越”LI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