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9 11:09:13
序論:在您撰寫中藥學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在這種教學理念下,雖然看似教師將一切重點都給學生做了深入的講解,但是由于忽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主體性,使得學生存在亦步亦趨的現象,缺乏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認識,更別說自我創新與研究了,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健康成長。基于這種現狀,在當前素質教育體系與現代化職業教育理念的啟發下,我國職業院校中藥學教學思想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這要求有關教職工作者要不斷強化自身教學觀念與教學思想,從深層次去認識中藥學,并在課程內容設置上將重點放在實踐上。以這一要求為基礎,在教學中營造出一個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并且將整個教學工作重點放在機械記憶及學生自主合作能力上,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啟發學生自我探索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是學生主動掌握各種中藥學相關知識,并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要突出學科重點中醫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系統性的教學,它在教學中包含了中藥材理論與臨床知識,是中醫藥學類專業的必修課程,因此它在課程設計中必須要突出中藥這一典型的特征,并且要在講述各種中醫相關知識的同時重點設計一些臨床診療知識,讓學生在理解、認識中藥中掌握一定診療技術。突出專業重點中藥學作為中職院校醫藥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它在教學中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特征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減刪除。例如我們在中醫專業的教學工作中,主要教學目的在于培養一大批中醫醫師,學生在畢業之后的工作場所主要是以中醫院以及其他的一些醫療機構為主的,這個時候中藥的診治基礎就顯得十分中藥,因此在教學中整個工作重點應當放在中藥的藥理、藥效,以便更好地為臨床服務。中藥專業主要培養的是中藥師,教學內容應側重在藥物的來源、產地、采制等。而中醫護理專業主要培養的是護士,教學內容應詳于中藥的用量用法、配伍禁忌,藥物不良反應及防范措施等。第三,要避免內容重復。《中藥學》中有很多重復的內容,如祛風濕藥能祛除風濕、解除痹痛,治療痹證。這一功用涉及諸多藥物,逐一講授難免引發學生的厭學。這就要求我們講到具體藥物時,重在同中求異,突出個性。通過優化避免內容的大量重復,體現中職中藥教學的特色。
三、以學生職業能力發展為目標改進中藥學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的課堂導入都十分重要。每講一類有機化合物時,我們會深入搜尋與此類有機化合物密切相關的中藥成分,構建一個良好的導入。如講解“烷烴”一章,我們會問學生“中藥的蠟丸是什么成分?”、“從中藥中分離化合物的時候常用的溶劑石油醚是什么化合物呢?”我們告知,蠟燭與凡士林一樣都是烷烴化合物。又如講到醇酚類化合物時,我們會問學生熟悉的醇、酚有哪些,中藥中有哪些含有醇、酚結構等,同學們會搶著答道“白酒”、“假酒”、“木糖醇”、“茶多酚”等,以及虎杖和葡萄中的白藜蘆醇、橙花香精中橙花醇、薰衣草花醇、百里草中的百里酚(麝香草酚)、薄荷腦、冰片等。對于“果酸是什么呢?”我們會告知,原來它們就是含有醇(酚)的羧酸化合物,如釀制葡萄糖酒生成的酒石酸、酸味飲料中的檸檬酸等。因勢利導使學生提前對中藥有效成分產生興趣,從而更急切地理解這一類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在講胺類化合物時,我們會給學生講中藥中重要的成分——生物堿,如罌粟中的罌粟堿、煙草中的煙堿、黃連中的鹽酸小檗堿、鴉片中的嗎啡堿、麻黃中的麻黃堿等,順便把廣泛流傳的“麻黃的故事”提出來,通過講述徒弟錯用麻黃根、莖的事情,告訴學生麻黃“發汗用莖,止痛(汗)用根”的事實,使其體會更深刻、記憶更牢固而準確,同時還可闡述的危害,告誡學生遠離。
2用現代研究成果激發學習興趣
青蒿素具有萜類化合物結構,而中藥含萜類化合物的種類有很多,如抗腫瘤的紫杉醇、愈創木薁、滿山紅中的杜鵑酮、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杜仲中的杜仲膠、大黃中的大黃素等。但是,要提取分離天然活性化合物,就必須先掌握這些化合物的結構和對酸、堿、熱的穩定性,以及它的酸性或堿性或極性、溶解性等理化性質,才能采取相應的分離措施,最后進行分離純化。沒有扎實的有機化學知識,如何能做到這些呢?再如中藥炮制,為什么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烈性或不良反應呢?為什么不同的藥材要用不同炮制方法?這些都與藥材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的性質有關,只有了解藥材的成分,才可以更深入理解藥材炮制手段的不同與功效的變化關聯。
3通過實驗促進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消化
中藥專業的后續專業課程操作性和應用性比較強,不論是中藥炮制,還是中藥化學的成分分離、中藥藥理、中藥制劑等都需要有機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作為支撐。因此,需要不斷尋求和改進適合學生特點的實驗教學方式,最大限度調動學習興趣,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如學習水蒸氣蒸餾操作時,我們會介紹該方法在中藥很多成分的分離提取中都會用到。如丹皮酚,一種白色結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腫瘤、抗氧化等多種作用,其化學結構是酚酮化合物,利用其物理化學性質特點,用水蒸氣蒸餾能減少化合物的分解,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又如甘草是常用中藥,通過指導學生實驗,以熱水為溶劑,使用溶劑提取法制備甘草酸單鉀鹽,在有趣的操作中幫助學生掌握了分離和提取中藥化學產物的原理,同時掌握回流操作裝置、索氏提取裝置的應用等,這些都是中藥成分分離提取不可或缺的重要實驗技術。
4引入“基于問題學習”教學模式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已成為國際醫學院校一致公認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發展學生綜合思考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我們將PBL教學法引入有機化學的教學探索中,給學生提出問題: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保健作用正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壓力造成很多人處于亞健康狀態,如大蒜中辛辣刺激成分大蒜素就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等保健作用,但對熱和堿不穩定,該采用何種方式把它分離出來得到高純度的大蒜素呢?對此,學生帶著疑問去查找大蒜素的結構,了解其理化性質,設計相應的分離手段和提純方法,最后付諸實踐,檢驗設計的合理性。這樣不但加深了對有機化學知識的理解,更加強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要。另外,我們還安排了如穿心蓮內酯的提取、丹皮酚的提取和化學合成設計、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桂皮中的香料桂皮醛的提取及化學合成等,大大提高了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5小結
1授課專家的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影響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是能否取得專家們的支持和配合,積極主動參與授課活動。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學院邀請的專家主要包括國內外企業專家、藥品食品檢驗所專家以及國內外大學相關領域的教授等。尤其是與學校感情深厚并且聯系緊密的校友,以及曾經在學校工作過的專家學者,是寶貴而豐富的校外專家資源。以沈陽藥科大學為例,建校近八十年來已培養了六萬余名高級藥學、制藥人才,他們遍布海內外,其中有很多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企業家和優秀領導者。在與這些校友的交流過程中,筆者體會到他們非常愿意站在母校的講臺上,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和對專業發展的認識,只是苦于沒有合適的機會。這正與筆者的想法不謀而合,是取得良好授課效果的保證。例如,在《中藥制劑分析》課程中,學院邀請到了來學校進行學術交流的校友————日本某制藥株式會社研究所負責人(藥學博士)為本科生介紹日本漢方制劑的現狀和進展。該博士對中藥制劑質量控制以及新藥研發有豐富的經驗和獨到見解,特別是非常愿意與母校學生們分享,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心血進行準備,課件圖文并茂,以便師生能夠真實體會國際知名企業生產和質量管理的實景。在課堂上,他花了較多的時間介紹日本漢方制劑生產研發的先進理念,進而自然導出與《中藥制劑分析》課程緊密相關的前沿知識和技術。學生對于國外專家授課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到提問環節時,爭相發言,課后還積極主動與之交流。教學過程中,本來顯得枯燥的課堂專業學習變得非常有活力,展現出本科學生內在的強烈求知欲,同時,這也揭示專家授課模式不失為一個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改革形式。
2學生互動參與的熱情
校外專家能夠結合自己實際工作經驗,拋開教科書和考試的束縛,制定出實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課主題,這是受學生歡迎的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學生反映,對所授內容背景缺乏基本了解,影響他們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使專家和學生對教學效果感到困惑。這提示任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引導學生閱讀相關領域文獻和會議摘要,擴大其知識面,及時了解相關學科動態。為了進一步增強授課效果,任課教師還要提前向學生介紹專家背景和主要成就,對專題核心內容和基本案例分析的充分鋪墊,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交流與討論的熱情。例如,筆者曾經邀請某藥檢所專家為本科生介紹中藥制劑標準的現狀和進展。教師課前向學生們詳細介紹了該在中藥材品種整理和中藥制劑標準提高方面的貢獻,以及曾在學校老師授課的經歷,拉近了學生和專家的距離感。課堂上,該專家結合實際案例,對主要偽品的辨識及新的鑒定技術進行介紹,內容貼近實際,且與最新理論和技術融會貫通,集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學生們紛紛踴躍參與課堂討論,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外請專家參與教學活動一般安排在高年級階段進行。這時學生們對專業課程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把握,互動效果會更好,學生收獲都會更大一些,正所謂“知識不是被動接受,而是認知主體主動構建的”。在實際情況中,由于授課內容都是學生未曾親身經歷,所以討論主題面臨復雜環境和困難,只有學生的參與熱情比較高,通過積極討論,才能從不同的視角理解,這種積極思考是令人受益良多的,也是對單純從教師角度提出分析的非常有益的補充。
3營造良好的授課環境
近年來學院每學期開展1-2次專家授課活動,每次時間在2-4小時左右,授課模式和時間受多方面因素限制。首先,現有課程體系、理論教學學時以及考試制度等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專家授課這種開放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阻礙較大,不利于專家授課計劃和時間的安排與落實。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學改革實踐中,充分認識多元化和開放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管理體系,為專家授課等新的教學模式營造出良好的環境。其次,目前的教學條件還有待改善,主要表現在:①在多元化、開放式教學環節上投入不夠,沒有建立校外專家授課的邀請制度,教學設施不配套、甚至相對落后。目前邀請到的專家都是出于對學校深厚的感情而甘于奉獻,然而,由于需要前期教學準備以及路途奔波,他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寶貴的時間,甚至耽誤了自身的事務工作。因此,學校有必要建立相應的保障和獎勵機制,以鼓勵更多的校外專家投入到教學中來。②任課教師應當在不同教學時期,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地依據學生的綜合能力安排授課。為了取得比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任課教師需要在課前與外請專家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尤其需要向專家介紹主講課程和教學改革的重點,鼓勵專家自由選擇教學方式,不必拘泥于學科知識的傳授,客觀上為校外專家創造輕松教學氛圍和條件。③任課教師應當加強學術交流,利用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和考察的機會,掌握學科發展動態,擴大交往,爭取建立穩定的高水平授課專家團隊,提升課程的整體學術水平。
二、實踐效果分析
通過近年來對中藥學專業課程的專家授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專家授課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與討論的平臺
本科生都還沒有參加工作,普遍缺乏在專業領域的實踐經歷,渴望與業內專家及成功人士進行交流與討論,每次專家授課的通告發出,都能吸引眾多研究生、低年級學生以及外專業同學踴躍參加,教室爆滿,就是很好的例證。專家授課搭建了一座學習專業知識的平臺,增進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開闊中藥學專業方面的視野。此外,任課教師的積極配合對其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作用非常大,能夠幫助任課教師更好地明確專業培養要求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關系、教學內容與研發和生產實際應用的關系,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進一步完善專業課的特色和整體建設。
2實用性和多元化的授課主題
使學生能夠主動關注專業領域的新近發展專業課設置一般正處在學生就業選擇的關鍵時期,也是大學生準備研究生考試的關鍵時期。學生對所學專業的發展動態缺乏了解,渴望創業奮斗,卻對發展方向感到困惑迷茫,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專家會給學生帶來一些新的理念,改變理念就有機會改變自己,激發靈感、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教學改革,學生對中藥學專業的認識有進一步增加,據統計,近年畢業生在中藥分析、炮制、鑒定方向的考研人數較以往有顯著提高;在求職方面,畢業生不再局限于醫藥代表、銷售等的行業,有大批畢業生轉向中藥QA/QC、生產或資源方向。
3正確的專業性引導
1.1學生專業背景分析,有助于教學目標的調整我校中藥學特色專業培養目標是以產、學、研緊密結合。以此為立足點,通過多方面分析學生畢業去向、行業知識需求及繼續教育需求等,構建適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設計。這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前提條件,同時也保證了教學內容與社會的需求狀況相適應。以藥理學課程為例,同樣的教學內容,面對的學生可能是來源于臨床或非臨床相關專業,他們的培養目標必然存在差異。因此,只有明確了學生專業背景,才能決定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故而中藥學專業藥理學教學設計的重點是如何加深學生對藥物的藥理作用的理解,激發學生對作用機制探討的興趣。
1.2學生情況分析,有利于教學策略的形成即使是同一個專業,但不同班級的學生特點也有差別,體現在學習基礎、對待這門課程的認識和學習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個性化教學的實施方案必須依賴于學情的正確把握,需體現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的理念。在課前準備階段,可通過微信、QQ等網絡或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等特點。根據此專業學科的學生特點,我們制定出個性化教學的策略。如某中藥學專業班級的學生總體特征體現在:藥理學相關的前修課程如生理、病理等基礎知識扎實;學習主動性較強,對識記內容掌握程度較其他專業強;但此班高考文科生比例較大,所以相關化學等理科知識較為薄弱,同時實驗動手主觀愿望和實踐操作存在距離。這些特點,均需制定相應的教學評價方案和教學策略。
2個性化激勵課堂策略的實施
2.1課前預習的獎勵激勵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大學生主動提出問題的能力正在逐步的退化;缺乏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提出問題。因為一個有質量的疑問,必須是建立在對這個部分知識點充分理解基礎上而產生的想象力。我們最理想的教學目標就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啟發學生的主動質疑能力。教師在藥理課前導讀環節,重點引導學生對相關前修課程,如生理和病理等基礎學科的回顧。在學習目標的帶領下,具有質疑個性的學生,可能在預習之后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對于這部分學生,為了保持其學習的積極狀態,教師應給予及時表揚和課堂成績的高分;同時教師和全班同學則一起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這個獎勵性策略環節的設計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充分復習與預習內容相關的問題,以利于后續的課堂教學。
2.2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以信任激勵豐富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不善于激發學生的情緒,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缺乏師生的情感交流;學生的參與教學意識不強烈,常常在課堂中不愿意動腦筋。這種枯燥呆板課堂氣氛難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教學中。解決這些問題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中。個性張揚的90后需要更多的參與,所以藥理學一些系統性較強的章節,教學設計以小組討論和“小教師”角色等形式,吸引學生指導性自學。例如教師在講授完傳出神經系統概論和M受體阻斷劑后,對于膽堿酯酶抑制劑章節,鼓勵學生自己上臺以自己的方式講解知識點。這種信任可以提供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當然,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組合小組時要吸納個性各異的同伴:對于擅于表達的學生,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能提高他們綜合素質;對于表演天賦佳的同學,通過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發揮其所長;而個性羞澀的學生則在整理PPT和問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些充分尊重大學生個性的教學設計,使每個學生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主動地學習。
2.3針對學生從網絡獲取知識的特點,以解惑激勵鞏固教學內容不可否認,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與網絡密不可分。我們課堂外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和網絡平臺,將課堂教學向網絡拓展。利用網絡的無所不在將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例如有班級的一個學生偶然在網絡論壇上發現有人直播服用安定(地西泮)自殺,這個現象引起同學們的強烈關注。教師立即將鎮靜催眠藥這個章節調至此時講授,全班在“死”或“不死”的激烈討論中,完成了對不同鎮靜催眠藥安全范圍和搶救措施的學習。平時此部分的教學設計是利用微信或QQ群等網絡交流工具,教師不時在上面設定問題,征求答案。只要學生能對提出的問題給出有效的解答,老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在網絡或課堂上給予肯定。這樣,將枯燥的藥理理論知識和真實問題的情境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了課堂教學內容。
2.4針對學生樂于表現自我個性的特點,在階段性教學中活用情境激勵我們傳統的課程評價往往是一張試卷定終身。這種導向就使一部分學生過于追逐一時的分數而忽略了知識的學習,重視課堂的“背”忽略了實驗中的“做”;其后果就是考試過后就忘記了教學內容,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特點。所以我們教學評價環節應該重視階段性教學評價結果。這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是,當結束一個階段教學活動時,采用班級內的藥理學相關知識競賽等方式,使此部分教學的內容得到提煉與總結。如講授完化療藥物后,教師以“抗生素給人類的帶來了什么”為題組織全班的現場辯論。學生在雙方辯論中,通過思維的碰撞更加容易形成自己的觀點,摸索新的思路。在實驗教學階段結束后,以實驗技能大賽的形式鍛煉學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研潛能和熱情。
3個性化激勵策略在藥理課堂教學的效果
教學過程中應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盡如人意,而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筆者認為有機整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
1.1傳統講授法發蒙解惑傳統講授法具有較好的教學可控性,課堂傳授信息量大,系統性強等特點,有其他教學法無法替代的優勢。學生在臨床中藥學開課時,對許多中醫術語尚不熟悉,專業背景較為薄弱,對中醫理論和臨床之間的聯系尚處于蒙昧狀態,因此對于臨床中藥學的教學過程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充分利用其多年積累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較為直接地傳遞給學生;同時學生作為獲得教學效果的主體,對傳統教學法的接受度較高,而且能在較短時間內接受教師的專業熏陶,達到中醫專業的啟蒙效果。
1.2多媒體教學和飲片辨識教學法激發興趣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把教學內容制作成課件,恰當地融合文字、圖像、動畫及聲音等相關素材,給學生以形象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助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將多媒體課程的靈活性、交互性、全方位性等優勢體現到教學過程中。在對一系列藥物有理論上的認識前提上,配合飲片實物教學,認藥的同時,提示藥物形、質、色、味特點與其功效主治之間的聯系。有研究亦指出學生普遍對中藥實訓教學反饋情況良好,滿意度較高。
1.3PBL病例教學法踐行真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其主張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置于問題中去,培養其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理念。在醫學教育中,PBL病例教學可以圍繞具體病例的診治等問題,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引導下,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完成完整的臨床實踐過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一種有效途徑。PBL病例教學法與臨床中藥學的學科特點相契合,是符合教學需要、優化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方法之一。
2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1.1教學設計
在廣東醫學院中藥學專業大三學生中,選擇2個班級開展雙語教學試驗,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中藥學漢英雙語教材(供來華留學生用)為主要參考教材,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滲透型及穿插型雙語教學模式進行課堂講授,注重與學生雙語互動交流。考慮學生接受程度,雙語授課內容控制在30%-40%,講義及PPT演示文稿主要采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在經過多章節的學習,熟悉了中藥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結構的基礎上,對止血藥、活血化瘀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安神藥、平肝熄風藥、開竅藥等章節進行雙語教學。
1.2教學評價
教學實踐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評估,采用匿名的方式對參與雙語教學的同學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涉及16個問題,包括:學生的英文水平,雙語教學的目的,對雙語教學的擔憂,制約雙語教學的因素,對雙語教學的滿意度等。調查結果顯示如下。
1.2.1雙語教學的開設時
70.3%的同學選擇在大一即開展雙語教學,而選擇在大二、大三開展雙語教學的學生則有26.6%,表明學生希望雙語教學能夠較早融入現有教學體系。1.2.2雙語教學的目的57.8%的同學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應該是盡量與國際接軌,逐漸向應用英語教學過渡,28.1%的同學則認為應該是摸索新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專業課的興趣,這一結果表明同學們總體上認同雙語教學的優勢,并對雙語教學持支持的態度。如圖1B中所示,在通過雙語教學同學們希望達到的目的的調查則顯示56.2%的同學希望學習本專業英語表達方式,21.9%的同學認為是熟悉專業詞匯和提高專業英語聽寫水平,這一結果表明大部分同學對雙語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不滿意于單純的專業詞匯的掌握,希望掌握專業英文的表達方式,這一方面順應素質教育的趨勢和要求,另一方面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3雙語教學的制約因素同學們對雙語教學的目的有清醒的認識,但是對雙語教學也表現出一定的擔憂,表現在74.6%的同學擔心會增加專業課程的學習難度(圖1C)。而圖1D所示,學生認為制約雙語教學的主要因素是專業詞匯和背景知識(55.6%)、學生聽力水平(33.3%)和教師口語(11.1%)。上述結果表明,如何處理好雙語教學內容的比例及雙語教學的方式將極大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接受程度。1.2.4雙語教學的內容在雙語教學內容選擇方面,53.1%的同學認為應該是相對重要性較低的章節,而34.4%同學認為應該是最重要的章節。對教師的講義的要求方面存在一定分歧,54.0%的同學希望全部內容都有中英文講義,而44.4%的同學則認為中文講解部分為中文講義、英文講解部分為英文講義。在授課重點內容方面,68.2%的同學認為應該中文講授為主、英文解釋為輔,認為英文講授為主、中文解釋為輔的同學則占17.5%。1.2.5雙語教學的學習及考試在課后復習中,62.9%的同學會同時復習中英文內容,以中文為主,同時也有24.2%的同學表示單純看中文書復習。在考試中英文試題與教學的關系方面,46.9%同學認為應該包括雙語教學時英文講授的內容,37.5%的同學認為應該是雙語教學的重點內容,只有15.6%的同學認為應該與雙語教學無關。
2、中藥學雙語教學的思考
2.1傳統中醫中藥術語的翻譯不規范在教學中,存在教材選擇的問題。
目前國內的中藥學雙語教材,對某些專業術語的翻譯存在較大差異,沒有統一規范。某些教材翻譯不夠準確,中國式英文不能反映英文思維和文化的特點。國內部分院校,已經開始接受國外留學生,教材質量的問題亟待解決。對此,需要相關中醫藥專家學者參與制定統一的專業術語翻譯標準以及參與教材的修訂和審閱。
2.2學生英文水平參差不齊學生英文水平差異較大,直接影響了雙語教學的效果。
具體教學中,英文基礎較好的同學,對課堂英文教學內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某些英文基礎相對薄弱的同學,比如英文沒有通過四級,這部分同學對英文教學具有抵觸情緒,課堂表現積極性不高。對此,在教學中,針對基礎較好的同學,開展第二課堂,提供課外延伸閱讀及自習內容;對基礎相對薄弱同學,在講授掌握的內容時采用中文精講,配以英文說明,采用循序漸進方式及鼓勵式的教學互動,以提高這部分同學的自信和積極性。2.3學生和教師的接受度不統一部分學生對英文教學存在排斥心理,甚至某些老師也認為中醫中藥是傳統文化,中醫中藥本身已經晦澀難懂,加入英文教學更增加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負擔。不可否認雙語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雙語教學不是語言課,不是為了替代正規的外語教學。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大幅增加,很多教師具有國外留學或交流訪問經驗,具備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條件。只要高校重視雙語教學,配合適當的政策引導和支持,相信雙語教學會得到廣大年輕教師的擁護和支持。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需要經常反思如何更好地實施雙語教學。中藥學雙語教學,首先要保證學生對教學基本內容的掌握,不能削弱或影響對專業基礎知識的講解和記憶,造成學生基本專業知識的欠缺,舍本逐末。
3、結語
中藥學教材中名稱相似的藥物較多,如二活(獨活、羌活),二地(生地、熟地),二苓(茯苓、豬苓),二術(白術、蒼術),二冬(麥冬、天冬),二芍(白芍、赤芍),二貝(川貝母、浙貝母),二枳(枳實、枳殼),二皮(陳皮、青皮)等,可對其功效進行比較學習。如獨活、羌活均能祛風濕解表,獨活偏治下半身風濕,羌活偏治上半身風濕;生地、熟地均可滋陰生津,生地偏于滋陰清熱涼血,熟地偏于滋陰補腎補血。該教學方法效果較好。
2藥源異同教學法
教材中具有同一植物來源、不同入藥部位的藥物很多。如姜、桑樹、橘果、茯苓、瓜萎、蓮、竹、紫蘇、烏頭等,其入藥部位不同,功效也有區別,可列表比較。另外,蠶砂與僵蠶,何首烏與夜交藤,冬瓜皮與冬瓜仁,側柏葉與柏子仁,槐花與槐角,仙鶴草與鶴草芽,車前草與車前子,蘆根與葦莖,枸杞與地骨皮,金銀花與忍冬藤,大青葉與板藍根,馬兜鈴與天仙藤、青木香,檳榔與大腹皮,肉桂與桂枝等也屬此類。教材中具同一藥名、不同來源的藥物也有很多,其功效各異。如,黃偏入肺疏風,白偏入肝明目;貝母,川貝母清肺潤肺化痰,浙貝母清肺化痰散結;防己,木防己偏祛風,漢防己偏利水;五加,南五加偏祛風,北五加偏利水,刺五加偏補益;牛膝,懷牛膝偏補肝腎,川牛膝偏活血利尿;旱蓮,墨旱蓮偏補肝腎,紅旱蓮偏涼血止血;紅花,紅花偏溫經活血,西紅花偏涼血活血透疹。
3類藥分組教學法
即先講授每一類藥的具體藥物,然后按功效特點分組,再將功效相近的2~3味藥物進行對比教學。以辛溫解表藥為例,此類藥共有15味,可按功效特點分為四大組。第一組,功偏散寒,有麻黃、桂枝、紫蘇、生姜、香薷、羌活、蒿本、蔥白;第二組,功偏祛風,有防風、荊芥、白芷;第三組,功偏通鼻竅,有辛夷、蒼耳子;第四組,功偏透疹,有胡荽、檉柳。教材第二章清熱藥中清熱解毒藥按所治病癥不同將藥物分為4類也屬此法[4]。
4臟腑系統(歸經)教學法
該教學法以中藥歸經理論為基礎,即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通過臟腑辨證用藥、臨床療效觀察總結出來的用藥理論,使學生理解藥物對人體各部位的病變有選擇性治療作用,而體表病變可通過經絡影響到內在臟腑,反之亦然。如用朱砂、遠志治療心悸失眠的心經病變,說明其歸心經;用桔梗、蘇子能治療喘咳胸悶的肺經病變,說明其歸肺經;而用白芍、鉤藤能治療脅痛抽搐,說明其歸肝經;能治療陽痿、遺精等腎系疾病的藥物歸入腎經,如仙茅、羊藿。另外,同歸一經的藥物其作用也各有不同。如人參黃芪、百合玉竹、黃芩石膏、干姜細辛、蘇子杏仁、五味烏梅、麻黃葶藶、車前石韋、厚樸桔梗等都入肺,但人參黃芪甘溫補肺氣,百合玉竹甘寒滋肺陰,黃芩石膏寒涼清肺熱,干姜細辛辛溫散肺寒,蘇子杏仁降肺氣,五味烏梅斂肺氣,麻黃葶藶宣肺利膀胱,車前石韋清肺利膀胱,厚樸桔梗降肺氣以通腑氣等。
5效近比較教學法
即將功效相近、主治相似的藥物予以比較,找出其異同。中藥學教材中功用類似的藥物特別多,該方法適宜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的功用比較學習。其優點是簡便易行,掌握準確、牢固,可為臨床合理用藥打下基礎。如三棱與莪術,乳香與沒藥,龍骨與牡蠣,附子與干姜,黃芩、黃連與黃柏,玉竹與黃精,龜板與鱉甲,肉蓯蓉與鎖陽,桃仁與紅花,荊芥與防風,麻黃與桂枝,金銀花與連翹等。
6功效推理教學法
即根據性味、顏色、質地等推導出藥物功效。從性味上,苦能燥濕,寒能清熱,故而苦寒藥多有清熱燥濕之效;再如辛味藥的麻黃、細辛一般都能治療肺部病變;麝香芳香開竅入心經,佩蘭芳香醒脾入脾經。從顏色上,色白入肺,色青入肝,可推出青黛、青箱子、茵陳、柴胡等能治療肝經疾病。從質地上,桑葉、蟬蛻質地疏松而輕,故有生浮疏散之功;赭石、朱砂質地細密重濁,故有沉降之性。
7取類比象教學法
即利用中藥的原植物和生藥的形態特征來比喻其性能功效,該教學法形象直觀,利于指導學生理解和學習。如人參,其形似人,而人以元氣為本,故人參大補元氣;鉤藤形似抽搐的四肢,善平肝息風;血竭色紫紅,能生肌止血、化瘀定痛,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梔子、連翹形圓中空有瓣似心臟而歸心清心;冬蟲夏草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幼蟲的菌座,因夏天在越冬蟄土的蟲體上生出子座形的草菌而得名,為平補肺腎、止血化痰,治諸癆虛損調補之要藥;沙苑子似腎形,因而補腎固精;橘核、荔枝核形似,因而治疝氣腫痛等。另外,中醫注重以臟治臟,如以肝治肝,以心治心,以皮治皮,以藤治藤、以核治核,此等藥例不勝枚舉。
8顧名思義教學法
即根據中藥藥名來分析其性能的教學方法。中藥來源廣泛,品種繁多,名稱各異。部分中藥系根據其突出功效而得名。如防風祛風熄風,防風邪侵襲;升麻升脾胃清陽,其力較柴胡為強;續斷續筋接骨,治筋傷骨折;番瀉葉通泄大便,清導實熱;木通苦寒通經,利尿清火;肉蓯蓉為肉質植物,藥性從容和緩,補而不峻;決明子長于清肝明目,為明目之佳品;益母草功擅活血調經,為婦科經產要藥;千年健能祛風濕,強筋骨,治風寒濕痹兼肝腎虧虛。名中寓以主要功用,言其名則知其用。
9炮制功效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