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3 18:53:30
序論:在您撰寫兩型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實驗指導思想
(一)小平同志“三個面向”的指示
小平同志在l984年“三個面向”的指示,是以人為本的。“異步推進教學法”總的指導思想。呂叔湘把“三個面向”解釋為“第一個‘面向現代化’,簡單點說就是高效率,而要取得高效率,勢必要高速度;第二個‘面向世界’,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語言文字要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第三個‘面向未來’,就是要更進一步現代化,更進一步國際化,而不是相反。語文教學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就必須堅決廢除傳統落后的語文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全面開展“聽、說、讀、寫”各層次的訓練;以人為本,著眼于每一個學生,著眼于每個學生的現實目標和長遠目標,使學生適應未來的挑戰,努力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型有用人才。我們在“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實驗中,按“三個面對”的指導,著重進行了“全面高效”的研究。
(二)三老的語文教育思想
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是本實驗追求的目標。本實驗中的“四階六步”就是按葉老這個思想來設計的。特別是“四階”中的“引讀感知,啟讀生疑,研讀演練,遷移運用”是熔“聽、說、讀、寫”于一爐,把學生學習語文的四個“認知階段”整合起來,使學生遵循認知規律,異步推進,提高閱讀效率,豐富寫作技能,而施教過程中的“先死后活”“先扶后放”,最終的目的,就是要使學生能逐步做到“不待老師講,自能讀書;不待老教師,自能作文”。
呂叔湘先生早在20年前就指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低,問_很多,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可以說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睆堉竟壬苍f“多年來,語文教學的效率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這種現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蹦敲?,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呂叔湘先生指出:“是不是應該研究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用較少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成績?”張老也指出:“能用盡可能經濟的語言材料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達到盡可能高的準確性和可理解性,收到盡可能強的表達效果。”根據呂老和張老的語文教育思想,我們進行了高效低耗的研究,而要達到“高效’’,勢必要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那些只著眼于少數尖子生的“鯉魚跳龍門”,不僅“高效”成了一句空話,也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如何“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呢?一是要看眼于全體學生,讓他們都有所發展,二是要優化教學過程,貼近認知規律,而這兩點,正是“異步推進教學法”的精魂之所在?!爱惒酵七M教學法”中的“異步分層”,正是以人為本,著眼于全體學生,分類指導,分層發展,異
步推進;而具體操作過程中的“四階六步”正是貼近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
(三)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基本原理首先運用控制論的反饋原理,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有效調控,使教學程更富有科學性,把控制論引進課堂,具體表現為定向控制、定度控制、定量控制、定序控制。通過定向控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多元化的組合式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使教學過程系統化、具體化。錢夢龍說:“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目標是把教學過程變成可操縱的‘把手’”,就是這個道理。定度控制,就是根據量力性原則,對教學對象作實事求是分析,設定不同層次學生異步推進的“障礙”,但這種定度要有分寸,要接近“最近發展區”,這并,既講適應,又叫發展,才適合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素質教育的目標;“異步推進教學法”中的定量控制要放在三個方面:課對量的控制,課堂教學容量的控制和訓練量的控制。信息社會,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追求大容量,但應有度,尤其是訓練的量不易把握,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說:“一些學生的智力活動的一個弱點是活動
無規則,不能把訓練內容與時間聯系起來,猶如轉數失控的車床,忽緊忽慢,大腦處于消極的抑制狀態?!币虼?,他提出:“要想發展學生智力,需把單位訓練內容與單位時間聯系起來。”并且卓有成效.由此可見,定量控制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最后,通過定序控制,使進入課堂教學的信息在程序上進行科學組合,優化學生思維流程,向45分鐘要效率。
“異步推進教學法”中的“四階六步”及其變式,無一不是系統反饋的過程,通過師生互動,及時搜集反饋信息,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調控,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并最終形成質疑、解疑,再質疑,再解疑的異步推進的過程。
其次,運用信息論的有序原理使課堂結構實現開放,走向有序.在“異步推進教學法”中,我們堅持開放式教學,廣采博納,兼收并蓄,不斷吸收占今中外精華,同時把課堂信息傳播渠道化為網絡式的信息系統。使知識的獲得從低級到高級,由感•陛到理性,逐層發展,異步推進,強化學習和記憶的過程,從而走向有序,并最終使學生成為全面加特長的人才。
最后,我們還運用系統化的整體原理,使課堂教學結構發揮更大的作用,使課堂結構整體優化,熔“聽、說、讀、寫”于一爐。此外,我們還實現民主化管理,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學什么、學多少、怎么學,既有教師的主張,也有學生建議。充分發揚民主,努力發揮異步分層小組的優勢,結合班集體的凝聚力,發揮整體優化的最大功效。
二實驗目標
本實驗的根本目標是“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保槐緦嶒炞钪匾男问健靶〗M討論”,重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和共同提高中,實現性格互補,人格融合,意在發展學生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本實驗最重要的內容是作文教學,目的是使學生閱讀與寫作,兩手都硬起來,以閱讀促進寫作,以寫作帶動閱讀;本實驗不僅注重眼前目標,而且注重長遠目標,大力提倡“創新是靈魂”,不僅針對學生,也針對老師,尤重學生創新思想的培養,為學生的將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提供品質保證。
三實驗方法
為了保證實驗的信度和效度,教師首先要把無關變量控制小程度。我的實驗班和對照班,老師相同、學生數相同、學生成績大體相同(我校按學生成績好、中、差搭配分班)、男女例相同、生源均來自農村,除授課的形式外(對照班按傳統教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輔導、作業、平時訓練及考試均相同。一樣的教學條件下,我開始了實驗的具體操作:(1)首先與學生商討“異步推進教學法”,讓學生了解這種教法,喜歡這種教讓這種教法深入人心。(2)面向全體學生,摸底鋪排,在充解和掌握學生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動態分層分為A(低層)(中層).c層(高層)三層,也可發動學生用自我鑒定式來分層,同時,要讓學生展望自己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異步推進達到的新層次,樹立異步推進的目標。(3)教師對分層的學
合理搭配,構成小組內各層次的有機組合,為小組討論作準備。(4)在“指導預習”中,教師告訴學生預習方法,鼓勵學生填寫“質疑卡”。在充分參考不同學生的質疑,即完全了解學情的一半,結合課文的重、難點,設定“異步推進”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爭取有的放矢。
“中學異步推進教學法”的基本模式為“四階六步”。“六步”的操作步驟:(1)指導預習;(2)同步教學;(3)分組討論;(4)異步訓練;(5)課堂小結;(6)課外練習。這六步又大概歸為四個階段,即“引讀感知階段(一步);啟讀生疑(二步);研讀演練階段(三、四、五步);運用遷移階段(六步。這“四階六步”操作體系充分展示了“異步”的規律性,使學生主體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耙x感知階段”再次預習課文,著眼點有二:一是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學情。,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教學的有機組件,推動課堂教學進程;“啟讀生疑階段”,教師要想“方”設“法”實現教學目標中思維趨勢、思想情感的控制。當學生的思維不是處于積極狀態時,數師要創設情境,使之興奮,特別要通過教學內容的情感基調來控制學生的情感,把學生導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中,通過學生進入情境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感情基調,并與之產生共鳴,從而有效地完成語文教學所肩負的“文”“道”兩方面的任務。促進學生智力因索和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在此過程中,要啟發學生從整體上感悟課丈,并通
教育投入不變或減少、教育產出量卻在增大,則教育效率就高;教育投入多而產出少,則教育效率就低,教育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以最小消耗獲得最大社會效率[4],追求優質教育是教育主體的普遍目標,農村家長因為城鄉二元社會結構造成其社會身份地位低,更渴望其子女能與城市孩子一樣享受優質教育,從而實現向上流動,徹底改變其數代人相對卑賤的社會地位。但農村家長因為工作環境和家庭經濟基礎所限,大部分家長希望孩子就近上學,以減少家庭教育開支,保障孩子安全。對于農村孩子而言,他們也期望就近享受優質教育。就近入學可以體驗到受教育的方便舒適和快捷,獲取知識、追求更好則是人之本性。農村學生因地緣身份地位所限更渴望獲得平等享受優質教育的權利,并希望通過優質教育獲得更高、更快和更好發展,以改變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公正平等和公正平等發展是現代公共制度價值取向和理性方式,社會契約的根本目的是平等分享社會資源、確保成員共同發展,而平等享受優質教育是受教育者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陜西靖邊縣寧條梁鎮西塘村小學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得較好,但學生照舊流失到附近學校硬件設施不好的張伙場小學。張伙場小學地理位置偏僻,校舍也一般,由于其教學質量好而學生趨之若鶩,吸引了周邊、山西等省份的大批學生[5]。
在一個充滿競爭意味的社會,在一個教學質量不高的農村學校接受教育,極易出現學業和升學失敗的現象。在城鄉二元社會體制下,農村孩子升學和學業失敗更容易歸結為主流社會的排斥,由此導致情緒不良的人格特征。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門應平等分配公共教育資源,提高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基層學校教育質量,可能是減少對社會處境不利群體和社會邊緣群體的傷害,促使這類人群獲得積極健康發展的有效方式。謀取教育效率是農村經濟社會及其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政府部門發展農村教育的初始動力與目標[6]。農村地區因為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落后、人才匱乏,更需要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實現與城市地區的平衡發展。政府行政部門也期望盡可能發揮農村教育投資的規模效應和社會效率,以有限財政投入獲取最大教育效益和最快發展。在教育財力不足情況下,他們更期望以較低投入獲得較高的教育效率,以呈現自己執政的公正與平等。影響教育效率的直接因素是教師、學生、教育場地及設施的數量和質量。如果教師、教育場地及設施數量多而學生數量少,則教育效率就低;如果教師、教育場地設施數量少而學生數量多,教育效率則相應高。沒有一定數量的場地設施和學生,就形成不了規模效應,也就不能取得基本教育效率?;A教育階段,衡量教育效率高低的標準是單位時間產出的人才數量。因此,發展農村教育需要蓄積學生數量,保證班級基本人數,提高學生輸出量。
從質量與效率演進的歷程看,在古代農業生產方式落后,對勞動者文化素質要求不高,人的教育需求低迷的情況下,重復演繹著低質量、低效率的教育方式。近代農業技術化時期開始追尋教育質量與效率。由于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環境,所以,對低層次、簡單操作性人才數量需求劇增,催生了農村地區低層次、低效率的教育發展。而現代農業生產尋求的不僅是人才數量,還要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的數量。現代農村社會的人們在追尋教育數量的同時,也更加重視教育質量。統合質量、效率、數量是現代農村教育發展的合理性方式。統籌教育質量與效率是合乎農村地區各類學生發展目標,合乎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統一方式,也是合乎農村教育發展規律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歷史、地理,以及人們認識上的局限性,當前農村地區教育質量與效率存在明顯的不協調的問題。
從理論層面看,農村教育質量與效率失調問題表現在教育各要素的協調發展方面。但從實踐領域看,其主要表現在教師、學生、學校場地的質量數量以及三者之間的適應性上。在教育內容確定的情況下,優秀教師數量是形成農村教育質量的前提,也是形成農村教育效率的關鍵要素。沒有一定數額優秀師資力量作為保障,是不能促進學生更好發展的,也就沒有更好的教育質量。而沒有一流師資隊伍做基礎,也不會有高效率的教學,從而影響學生發展的速度和效率。但是,由于農村地區教學環境差,工作生活條件簡陋,教師津貼待遇與城鎮過于懸殊,教師組織中極少有人主動愿意向該地區流動,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對基層學校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持以維持與無奈的態度,導致越基層的學校其教師人數越缺,非專業性代課教師和老教師越多,結構性教師質量問題越嚴重。筆者在2010年對寧夏五所村級小學調查中發現,各學校70%以上教師年齡超過了40歲,部分行政村學校只有少數幾名數十年沒有更換過知識結構的老教師,而非專業性代課教師主要集中在鄉村。85%以上鄉村學校沒有一名專業化的英語教師,也沒有一名音、體、美教師。由于專任教師數量不足而又要教三、五門課程,無法精細備課的教師很多,這就大大提高了教師的使用效率,卻相應地影響了其教學質量。而越是鄉鎮級及以上學校教師數量越多,職稱、學歷水平高的教師越多,代課門類少而專業化高的教師越多,教學質量相應高,但其工作內容少、工作量小、使用效率低。
學生數量和質量是衡量教育質量與效率的核心。但由于農村地區師資數量質量差異明顯,由教師質量差距拉動的各學校學生質量數量差距隨之顯現。因政府部門沿襲了近代工業革命效率至上理念并積極推動了撤并學校運動,不同層級學校間學生數量質量出現了愈來愈明顯的差異性。1998~2003年五年間,陜西某地區鄉鎮學生增加30256人,增加率46.07%;農村學生減少139188人,減少率27.90%。1998~2008年十年間,該地區城鎮學生增加52104人,增加率79.33%;農村學生減少334399人,減少率67.02%[7]。部分行政村的優質生源逐漸流動到鄉鎮中心學校,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村優秀學生流動到城市學校,從而使部分鄉村學校變成了一二十個弱勢學生的學習陣地,部分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傾力投資建成的新學校變成了“空巢”學校。在國家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用有限的教育投入換來了教育零質量、零效率,鄉鎮學校卻變成了大班額教學。據了解,近年來西部農村地區鄉鎮中心學校平均班額都發展到了60人左右,有些學校班額甚至達到八九十人以上,而不少城鎮學校70%的學生都源于農村。按照國際班級規模指數發展趨勢,正常班級規模一般控制在30人左右。我國中小學班級人數長期執行的標準是45人左右[8]。班級規模低于標準指數將影響教育效率,高于標準數值則會影響教育質量。#p#分頁標題#e#
農村地區不同層級學校班額量的變化必然影響其效率變化,更影響其質量變化。農村基層學校因學生人數少、班額小有助于增加個別教學時間,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卻大大降低了其師生比和農村基層學校的教育投資效率。鄉鎮以上學校因學生人數多、班額擴大大大節約了師資力量、節約了教育成本,教育教學的經濟效率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卻無法保證教育教學質量上的相應提高。班額擴大以后,教師要用更多時間和精力維持教學秩序,用于具體內容和每個學生身上的教學時間相應減少。有關調研發現,班級規模增長與學生成績呈負相關[9],也有研究表明,撤點并校、擴大班額后,被動移動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校適應性明顯降低[10]。因此,學生數量非秩序性增多或減小不僅影響每個學校自身質量效率的協調發展,也推動了不同學校教育效率的失調發展。辦學條件和學?;A設施既是學校教育質量與效率形成的前提條件,也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而農村各級學校辦學條件、基礎設施本身存在數量質量、使用效率間的平衡問題,鄉鎮學校教學設施條件普遍好于村級學校。近年來一些由新農村建設建成的農村基層學校因撤并合校和學生離去,變成了空蕩蕩的校園和教室,教學設施、場地利用率和教育投資效率降低到了最低,而農村鄉鎮以上學校因學生不斷流入、人滿為患和場地設施過度使用,教育投資效率有了充分提高,但因為越來越無法保證每個人更好地享受教育資源,其教學質量下滑也是在所難免。一般而言,有多大場地就應當容納相應數量學生,有多少學生就應當按比例匹配教師,才能促成教育質量與效率的協調發展。但農村地區層次高、場地大的鄉鎮學校所容納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多,有些超越了其承受能力,造成其教育投資效率提高的同時質量也難免下降。層次低、場地小的村級學校因容留的學生越來越少,以至于遠遠達不到正常班級和教學規模,造成教育投資效率持續下滑。因此,協調同一學校和不同學校師生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師生數量與其場地設施硬件數量與質量的關系是發展農村教育的合理性方式。
(一)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新課標體育要求突顯學生主體性、獨立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因而應貫行新課標要求,由傳統體育教學學生被動去學向新課標主動去學轉變,打破傳統教學中強制方式或說教方式讓學生養成自主鍛煉的習慣,以學生為主體,自主進行體育鍛煉。
(二)由“競技”向“健身”轉變
如今體育以由競技化面向全民化、全面化,體現出既重視健身,又重視通過體育鍛煉達到調節身心,培養學生尊師重道、嚴于律已、明禮守信的高尚道德情操。因而在體育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體育意志和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體育精神。
(三)由“共性”向“個性”轉變
以往的體育教學時不顧學生的潛能差異,簡單進行單向灌輸,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效果都很難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在新體育理念下,體育教學應研究學生個體潛能差異,保障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突出特長,因材施教。
二、學生體育行為習慣養成方法
綜上所述,在貫行現有課標理念下,體育教學應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有層次進行學生體育行為習慣的培養和訓練,才能符合課表要求和學生發展需要。
(一)培養學生進取意識行為習慣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身體素質訓練必不可少。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記住動作要領、了解動作過程、抓住動作關鍵為標準;必要時讓學生重復教師要求,以達到增強記憶的目的。在學生訓練時,要培養學生的進取意識,在運動階段,看誰掌握的好,動作質量更高,誰的技巧更成熟、動作更優美。在每一個過程中,找出最佳學生進行示范講解,要求學生之間進行互比,共同促進進步,這樣學生有了良好的進取意識,整個教學效果就會明顯上升,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既定目標。
(二)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按照自己對技術的掌握程序進行理解聯系,進而發揮他們的自主鍛煉意識。比如,學生掌握了籃球投籃的各種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對各種方法的理解進行練習,教師督促指導。同時在課中準備及整理部分,讓學生輪流帶領其余學生,盡量多給學生進行獨立鍛煉和提高的實踐和機會,要放得開手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自覺培養體育自主鍛煉的行為習慣。
(三)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行為習慣
材料與方法
1實驗魚
實驗用中華鱘、西伯利亞鱘幼魚均為2008年11月人工繁殖的20月齡幼魚,暫養于循環養殖系統的水缸(2000L)中。暫養期間,水溫和溶氧分別為(28±0.4)℃和(7.3±0.1)mg/L(均值±標準誤)。取12尾中華鱘(體長57.86cm±4.66cm)和11尾西伯利亞鱘(682cm±09cm)比較與游泳相關的側視形態。
2形態采集
自制與鱘魚體型契合的魚體固定支架將實驗魚固定,以使側面輪廓線位于同一平面,消除視角誤差。利用固定于正上方5m處的SonyH20數碼相機進行拍攝,拍攝背景為1m×1m藍色聚苯乙烯薄板。實驗過程中所有的實驗魚均用適量丁香油輕微麻醉,拍攝左側面。
3主成分分析
利用tpsDig2軟件數字化標定樣本上13個標記點(圖1)。連接代表性標記點,得到11條線段作為形態特征度量,包括頭長1,頭長2,頭高,體高1,體高2,體高3,尾柄高,尾柄長1,尾柄長2,背鰭前緣長,尾鰭上葉長。通過標記點坐標和比例尺計算出所有形態特征度量實際長度,通過采用Burnaby法標準化所有度量,以消除異速生長帶來的影響[13],對標準化的形態特征度量進行主成分分析,并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概括形態差異。通過11個形態特征度量在選取出的主成分中的載荷說明主成分代表的形態特征。用HotellingT2檢驗比較各主成分中兩種鱘魚之間的差異,P<0.05視為差異顯著,所有的統計分析均在SPSS15.0中進行。
4相對扭曲分析
利用tpsDig2軟件數字化標定樣本上26個標記點(圖2)。其中,輪廓上22個標記點(圖2中空心點)包含了12個結構標記點(2、3、7、9、10、14、15、17、18、20、21和22),8個曲線拐點和2個極端點(5和19)。因為鱘魚軀干較為修長柔軟,樣本在擺放拍攝時可能出現輕微的非自然彎曲,所以設置標記點23-26作為內部標記點(圖2中實心點)來擬合三次曲線矯正非自然因素導致的軀干彎曲,且在矯正后由tpsUtil軟件刪除以不影響后續計算[14]。一些標記點(4,5,6和19)在樣本間配對時的同源性較低,使用tpsUtil軟件將其設置為準標記點,它們能夠在平行于相鄰標記點之間的方向上滑動[15]。隨后通過廣義普魯克分析對齊標記點布局,以最小化所有樣本配對標記點間距離平方之和[16-17]。通過相對扭曲分析比較對齊后的所有樣本[18],相對扭曲(RW)將映射在薄板樣條上以可視化結果[19]。相對扭曲分析是整個形狀空間中樣本間所有形態變化(包括均質和非均質成分)的主成分分析。通過tpsRelw軟件輸出所有樣本的相對扭曲可視化結果,并用HotellingT2檢驗比較種間相對扭曲得分的差異,P<0.05視為差異顯著,所有的統計分析均在SPSS15.0中進行。
結果
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表明,11個主成分全面概括了中華鱘、西伯利亞鱘的側視形態差異(表1)。其中,前4個主成分(PC)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對方差的累計解釋率達到88.46%。11個形態特征度量在前4個主成分中較高的載荷(大于0.6)說明了各主成分所代表的形態特征并能概括所有樣本間側視形態特征度量的差異。PC1代表頭部大小、背鰭前基點之后的軀干高度、尾柄高度和長度、背鰭前緣長度以及尾鰭上葉長度。除尾鰭上葉長度與PC1得分成負相關外,其他的形態特征大小均與PC1成正相關;PC2和PC4代表體高;而PC3無明顯表征對象(表2)。中華鱘和西伯利亞鱘的前四個主成分得分間無顯著性差異,單指標分析說明,兩種鱘魚的PC1具有顯著性差異,而PC2(P=0.812)、PC3(P=0.481)和PC4(P=0.731)均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中華鱘頭長、頭高、背鰭前基點之后的軀干高度、尾柄長、背鰭前緣長度均顯著大于西伯利亞鱘,而尾鰭上葉顯著短于西伯利亞鱘。
2相對扭曲分析
相對扭曲分析表明,前三個相對扭曲共解釋了731%的種間形態差異。中華鱘和西伯利亞鱘在前三個相對扭曲中具有顯著差異(HotellingT2檢驗,F3,19=119.830,P<0.001),其中單指標分析說明兩種鱘魚僅在RW1上具有顯著差異(P<0.001;圖4),而在RW2(P=0.409)和RW3(P=0.891)中均無顯著差異。RW1中最小值樣本(西伯利亞鱘)和最大值樣本(中華鱘)在薄板樣條上的映射(圖5)表明中華鱘的吻厚、吻長、頭高、頭長、軀干后半段高、背鰭前緣長顯著大于西伯利亞鱘,而尾柄長和尾鰭上下葉長顯著小于西伯利亞鱘。
討論
1形態測量方法比較
國內外學者都曾采用桁架網絡法分析硬骨魚的形態差異及其物種有效性,并指出Hubbs&La-gler[20]所提出的類似于本研究中的形態測量方法存在形態特征度量分布不均、同源性不高等缺陷[21-23]。本研究中標記點的選擇盡量滿足了同源性要求,僅設置了體高這一唯一無同源性度量。雖然桁架網絡法克服了諸多傳統形態測量中的缺陷,但是并不適用于鱘魚的形態研究。因為鱘魚的體長較長,軀干腹背向剛性差,所以如果采用桁架網絡法一些跨度過大的度量會因為軀干的彎曲而出現較大誤差。所以迄今為止對鱘魚形態的多元分析都未采用該方法[9,24]。魚類形態學家也曾同時使用傳統多元分析法(或桁架網絡法)和幾何形態測量法[25-27]。本實驗中相對扭曲分析作為應用最為廣泛的幾何形態測量法,不僅能夠可視化分析結果,而且在數據獲取、分析效力及拓展應用上都比傳統多元分析法具有更多優勢。幾何形態測量保存和分析了樣本形狀的幾何信息。標記點2-D或3-D坐標作為形態數據的獲取途徑可以記錄標記點間的幾何關系,同樣也可計算出距離。樣本幾何信息參與計算甚至有助于判斷因一些人為因素導致的軀干彎曲[26]。本實驗中內部標記點擬合的函數有效的避免了這些因素對分析的影響。在獲取數據時,幾何方法僅需要魚類樣本在麻醉時拍攝的圖像即可?;瑒訙蕵擞淈c的使用有效地解決了缺少同源標記時對鱘魚輪廓分析的困難。幾何方法無需預先設定測量變量,而多元分析法中為了體現最佳統計效力或使形態分析結果更好地配合其他應用,往往需要先確定需要測量的度量。幾何方法可通過全面覆蓋樣本的標記點布局直接說明形狀的最大變化方向,指出結果描述中應強調的變化。這不僅能引導將來研究中對變量的選擇,也更有利于魚類形態相關的探索性研究。比如探索與棲息地、攝食方式相關的形態特征來解釋魚類的適應輻射與多樣性[28-30],以及探索與游泳行為相關的形態特征來解釋魚類在形態功能上的進化。
【關鍵詞】教學氛圍 學習需求 機制 民主 以生為本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雖已不再全是“滿堂灌”“滿堂問”,但很多學生在課堂中正襟危坐依然,小心翼翼地舉手發言依然,教師的“講”仍然是課堂的絕對主流,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學生學習的天性沒有得到真正的尊重和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流于形式,“上語文課真累”“上語文課最乏味”的聲音在課后仍時??梢月犚姟N覀兊恼Z文課堂為什么輕松不起來?我們的學生為什么不是愉快地學習著?很顯然,問題的責任在于教師,問題的解決也在于我們語文教師,在于教師轉變觀念,改變做法。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也根據筆者教學生涯中的一些教訓,具體歸納如下:
一、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形成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堅實基礎
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語文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有關自我、人生、理想、社會、自然等課文占了教材的大多數,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處理教材,巧妙地通過一些教學環節或方式方法盡量做到課文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情趣,讓學生學得更有實效、更輕松,我們要恰到好處地重組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比如報刊雜志上的時文,很容易與學生的思想情感產生共鳴,如果拿來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便會十分樂學。比如把地方性的語文信息資料或具有地域特點的自然資料帶到課堂上來,大家一起交流并研討,學生便會興致勃勃。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語文課堂還可以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圖書館、紀念館、展覽館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
這樣的語文課堂里,教學內容已完全生活化,學生的學習有了與他們個體相聯系的意義,也即他們的需求得到尊重和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就會樂此不疲,孜孜不倦,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二、課堂氛圍真正的民主化,是形成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最有力的保障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薄捌降取奔疵裰鳎n堂民主,自由寬松,學生敢想敢說,輕松愉快的感覺才會產生,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生態才能形成。但事情往往是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在“師道尊嚴”等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中國,課堂氛圍想真正的民主化,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教室里,講臺前的教師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講臺下的學生則還是習慣于專心聽,認真記,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有時課堂活躍起來了,有些學生便會“渾水摸魚”,因為他們還不習慣這種“放松”,以為這種“放松”便是等于可以放下學習。此時,教師自然又會“嚴肅”起來,于是課堂氛圍的民主化只成了空洞的口號。
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一種心理感到很安全,思想很自由、很寬松的情況下,才會樂意進取樂意參與的。因此,為了徹底改變課堂教學的現存生態,我們教師必須改變自己陳舊的教學習慣,努力做到真正地自始至終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理解民主并習慣于民主。理解民主并習慣于民主實在是很重要,尤其是習慣于民主,需要教師做出不懈的努力。否則,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形成就成了一句空話。
三、以生為本徹底取代以師問本,是形成良好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關鍵
良好的教學氛圍的特征,是學生獲得盡可能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情感和認知統一的本能。學生的靈魂應該是被“喚醒”“激發”“升華”,而不是被“塑造”。但在實際教學中,以生為本總是不能徹底取代以師為本。“平等對話”,往往成了簡單的師問生答,學生總是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難道不仍然是以師為本?課堂教學的預設性太強,生成性不足,學生完全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哪里還會是以生為本?小組討論非常熱烈,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教師想的是再這樣下去,課堂會不會太亂,自己會不會駕馭不了,于是趕緊總結歸納,這分明是教師說了算。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學生基本上是在外力的幫助下勉強學習,語文課當然無趣!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學的本質是學,學習最終是學生自身之事。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并由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見解,教師作為“平等中的首席”只是耐心地傾聽并適時地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小組討論,教師要習慣于觀察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方式,從而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注意,這里并沒有否認教師的“主導”作用,上文提到的“引導”“傾聽”“參與”“觀察”“發現和鼓勵”等語都是在說一個“導”字。以生為本,并不是就否定了教師,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是緊緊相連的,兩者不可偏廢。
四、教學策略的靈活多變,是形成良好語文課堂教學氛圍的基本方法之一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漸漸深入,語文教師們的教學方法有了變化。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正在成為課堂上的主要學習方式。但新與舊是相對的,假如“新”在一段時間里一成不變,“新”馬上會向“舊”轉變,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為了讓語文課堂呈現良好的教學生態,語文教師應該選擇靈活而多變的教學策略。如朗讀課文,不但可以齊讀、小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還可以采用配樂朗讀法、朗讀復述法、朗讀篩選法、讀議結合法、語言比讀法等。如課文研討,可以是自讀點撥法、討論探究法、問題導讀法,也可以是時間體驗法、美點尋蹤法、比較法等。再比如,讓學生頗為頭疼的文言文學習,有些故事性較強的片段,可以讓學生改編成簡單的劇本,并做適當的表演。這樣創新的教學思路,不但內涵豐富,而且有強大的內驅力。
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父母是首要的責任人,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行為習慣跟父母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好的教材。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小抓起,從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哪怕是生活中的瑣事。比如說尊老愛幼。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善待老人。那么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受到教育。將來也會善待父母。相反,如果在孩子面前,對自己的老人呼來喝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又怎能成為尊老愛幼的人呢?另外,父母要有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果父母沒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習慣,工作消極敷衍,夜不歸宿,不以身作則,又怎能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呢?所以,對于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應放在首位。父母對于孩子的行為習慣要作以下要求:熱愛勞動,勞動是光榮的;搞好個人衛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外出之前先向父母長輩打招呼;對待他人要有禮貌;見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說話要文明;不說臟話;不打架;收看內容健康的電視節目,不上網吧、游戲機室等場所玩樂;不遲到早退;有事有病能請假;愛護公物;保護環境;不隨便丟棄垃圾;沒有征得主人的同意;不翻動別人的東西;更不能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借東西要及時歸還。
以上內容實際上都是對孩子的常規教育了,但真正在家庭中做到的還是為數不多。學校里老師經常講,時常抓,常抓不懈,但總是事半功倍。效果不佳。因為孩子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塑造的。這些不光是口頭上的教條,更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從點滴養成教育做起:養成按時的學習和娛樂習慣,見到垃圾撿起來,愛護公物、下樓梯靠右走,坐車主動給老人讓座等等。別看這些都是些小事。往往就是質的飛躍的積累。這些小事是要從小做起,家長就責無旁貸了。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大部分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父母嬌慣孩子的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以至于孩子到了中學時,這樣不會做,那樣不能做,沒有半點生存的能力。我認為孩子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很必要的,“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生活小事做起。許多生活中的小事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和習慣,反之,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是從小事開始的。新生兒猶如一張白紙,就看家長、老師怎樣引導孩子用五彩的畫筆去描繪了他的人生。從小的教育就在潛移默化中形成,養成教育既有一定的繼承性。父母的習慣,往往也會延續在孩子的身上。誠然,孩子良好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學校教師的引導,老師對學生的教育一樣責無旁貸。在集體生活和學習中把學生的養成教育抓牢、抓實、抓嚴、抓細、抓早、抓好。(1)初一的學生進校后。我覺得軍訓是很有必要的。通過軍訓,讓學生養成遵守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的習慣。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只有通過行為訓練才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學生集體主義意識和服從指揮的責任。(2)抓好行為習慣。不只是進校的時候的事。要強調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切不可一曝十寒。可以通過國旗下的講話。班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行為教育。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利用一些實例通過影視的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學習習慣的養成
1.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
首先要讓孩子養成聽好課的習慣。認真聽課,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基礎環節?,F在,由于孩子的學習不好,許多家長讓孩子紛紛進補習班,請家教。事實上,所謂的補習班和家教,無非是花錢把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點又講一遍而已,這樣又費時,費財,費力,學生往往學成了夾生飯,學習效果也不明顯。這樣反而養成孩子上課不認真聽,依賴補課的習慣。所以,作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一方面要關注全體學生,另一方面又要關注個體。不吃夾生飯,
2.養成上課做筆記的習慣
學生在聽課時,認真做筆記,是保持注意力集中是最好的辦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必爛筆頭”。學生通過做筆記的意義,一可以讓學生記下課堂上老師教授的重點難點。二可以讓學生提高注意力,避免外界的干擾。三是記好筆記便于復習。四是通過記筆記可以更好的開拓思維能力,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思考,做好注解,提高分析能力。五是老師通過記筆記可以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對于厭學的學生,可以通過檢查筆記來督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養成自覺復習預習的習慣
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上攵?,復習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學生沒有復習的習慣。時間越長,忘記的就越多,所以我們老師感覺,學生學東西就像猴子扳包谷,搬一個掉一個,學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怎樣做好這個環節呢?在這個環節上,家長要把責任負起來,督促孩子復習,最好是每天給孩子的作業簽字,必要時和老師取得聯系,了解每天的作業情況。監督一段時間后,孩子就會養成自覺學習和復習的習慣。孩子的在家學習習慣和復習習慣養成了,家長也會一勞永逸的。
4.養成好學好問的學習習慣
“人非生而知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問是良好學習習慣之一。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因為學生有問題問,說明學生有求知欲望,或者已經思考過了。如果你耐心的給他講解,他會收獲匪淺。同時也養成了他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通過問。老師也知道了該學生的學習程度,為“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
三、教師的引領作用
教師在教學和管理中的引領作用,也是學生養成習慣的因素。一般來說,教師在學生教學管理中的引領作用主要通過科任老師和班主任來完成。
(一)科任老師的必須具有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科任老師的必須具有教學組織和管理能力。首先,任何一個老師必須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能做到對課堂管理的收放自如。走進課堂,安安靜靜,學生一言不發,“安靜得地上掉一根針都聽得見”,這樣的課堂成為老師的一言堂。又或者,老師在講臺上歇斯底里的講課,學生在下面各行其事,置若罔聞,嘰嘰咕咕;甚至你瘋我打,大聲喧嘩。這樣的課堂,又怎能教學?作為老師,在課堂上要有教學相長、師生互動的理念。教學不是老師一人的事,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通過學生的參與,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在保證紀律的前提下,讓學生有一個通過思維獲得知識的環境,而不是老師滿堂灌的死記硬背,還學生一個輕松愉快學習的一個課堂!其次、科任老師要時常和其他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經常交流,掌握學生的動態,因為一個班級的科任老師是一個整體,只有形成合力,學生才能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變化,學習概況,老師之間只有通過交流,才能了解。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避免學生的偏科現象。最后,科任任老師也要和學生培養感情,學生做對的;做得好的;要及時的表揚鼓勵,學生做錯了也要寬容,循循善導。讓學生知道錯了,錯在哪?有問題及時解決,而不是學生有問題就丟給班主人就完事了。
(二)班主任必須具有的引領作用:一般來說,班主任的引領作用,對學生在學校的影響是最大的,以至于對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要培養孩子良好養成教育,班主任的言行舉止舉足輕重。一個班級里,什么樣的學生都可能會遇到。作為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幾點:
1.班主任老師要正確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面對學生的不良習慣,班主任不要急于求成。急于求成,只會增加學生逆反心理的膨脹。反而加重教師與學生的矛盾。要學會慢慢疏導,淳淳誘導,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時間進行理智的思考,發現自己的錯誤。這樣有利于學生的教育,又有利于教師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質量;提高措施
教學過程是老師在課上傳授知識、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老師應該讓學生好學習、樂學習,而做到以上的前提是認真地研究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習規律。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雖然有著主導作用,但歸根到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論學生將來在哪個行業工作,語文都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學好語文是必須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也是必須的。
一、初中語文(人教版)的特點
人教版初中語文實驗教科書在2003年時已經在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上初審通過了,這幾年人教版初中語文在全國各地慢慢地進行了推廣及應用,有著較好的社會反映,并且也得到了師生的好評。該教科書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初中生的全面發展,而且其中教學的重點還放到了實踐教學上。該教科書很大部分突出了培養中學生實踐能力及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要使教材發揮出最大作用,教師在解決傳統教學中的問題的同時,也應該正確地在課堂上運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
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措施
1.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地將教材內的概念、知識、理論等枯燥單一地傳授給學生,學生不會對語文產生興趣,學習的效果自然就非常低。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老師講學生聽,這顯然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老師就要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生有著明顯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征,教師可以利用它,在教語文的過程中盡可能地把抽象化的原理、概念轉變成生動有趣的事例,結合生活中的問題激發學生用語文知識理解它們,可以利用各種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方法去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初中生的積極性會明顯提高。
比如,《雷電頌》一課,我在教學課后研討與練習時,把學習任務分為三個層次,分別交給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第一層次學生思考:舉例說說課文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第二層次學生思考:說說風、雷、電等形象象征了什么?抒情主人公通過呼喚風、雷、電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第三層次學生思考:與以前讀過的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相比,本文這種抒情方式有什么特點?組內三個層次的學生在各自學習的基礎上分別向同組成員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綜合他人的信息。通過分工匯報,既培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
2.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
傳統教學中,概念通常會被老師忽略,往往一帶而過,將語文的難點、重點都放在難題、解題上。這樣的教學方式就像那空中樓閣,沒有根基,總是會崩潰、坍塌。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重視基礎知識,不要僅僅注重怪題、難題、偏題的講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能減輕學生學習語文的負擔,使學生扎實地去學習基礎知識,還會更好地培養學生想象、推理的能力,使學生在學好語文基礎的同時有更多的時間去進行自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