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06:49:49
序論:在您撰寫邏輯學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第一,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行動導向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順應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第二,提高學生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平常的課堂中營造出一種工作的氛圍,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的能力,增強了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第三,維持院校的可持續發展。行動導向法在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為院校贏得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成績和社會聲譽,有利于維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設科學的教材
《網絡互連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一種,知識具有更新快的特點,所以在實際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時候,首先要保證教材的更新?!毒W絡互連技術》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網絡互連為主,但是目前國內許多單位的網絡建設采用的是華為等設備,所以《網絡互連技術》在教材中不僅要設置思科組網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要設置一些華為組網技術的實際案例,以增強教材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二)建立真實的實驗平臺
傳統的《網絡互連技術》的教學模式就是課堂教學,對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學生沒有辦法親自體會,也就難以理解,同時這種傳統的課堂枯燥乏味,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網絡互連技術》學習中相關的實驗室進行重新的規劃,建設一個以真實的網絡運行模式為基礎的真實的實驗平臺,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生編入不同的功能區,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網絡問題的能力[3]。
(三)完善課堂教學過程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某一個任務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保證在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網絡互連技術》的課堂教學可以遵循這樣的過程:任務展示、完成任務演示、布置學生的實踐任務、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測試和驗收、總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以真實的網絡工程為背景,建立課堂教學的實訓環境,讓學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務需要掌握的知識,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演示到實際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實現了課堂目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建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理論知識的測評,也要有實際能力的測評;二是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三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也要注重別人對學生的評價。
三、結語
本文針對目前高中學生天真爛漫,思維活躍,思想激進,追求時尚的特點。根據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以及廣大學生愛好上網這一特點,提出充分發揮網絡的正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班級輿論。提出了“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家長參與,網絡紐帶,焦點主題,展開討論”的做法。并作了一些初步嘗試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
[關鍵詞]
網絡 班級輿論 正導向作用 論壇 留言板
一.提出問題
1.中學生中上網人數的比重不斷上升,隨著電腦網絡技術的發展,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以來,關于互聯網對青少年影響的報道很多,一時間人們談網絡色變,許多家長根本不讓學生上網。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科技是把雙刃劍,對于網絡,我們應發揮其正導向作用,盡量克服其負面的影響。而不能一葉障目,因噎廢食。我們認為可以疏導為主,運用互聯網這一手段來為教育服務。
2.優秀班集體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確的班級輿論。青年學生接受事物的能力強,模仿能力強,思維活躍,追求時尚。我現在帶的文科班學生更是思想激進、天真浪漫,還有少數同學盲目追星。如何讓學生更健康的成長呢,在自我教育中成長,方為上策。而正確的班級輿論對于學生的自我教育是非常關鍵的。讓班級輿論制約不規范的行為,有時比教師的苦口婆心更為有效,讓班級輿論弘揚正氣比教師的簡單表揚更具影響力。
正確班級輿論的形成,運用互聯網技術將如虎添翼。因為網絡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二.網絡教育具有的特點
公平性。在網絡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大家都是可以平等交流的。這也正是網絡的迷人之處。在互聯網上,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親師之間平等交流,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開放性?;ヂ摼W上是開放的,因此網絡使得利用時空范圍大大拓展。
共享性,網絡教育資源是可以共享。在網絡上,同學們的精彩論點大家可以共同分享,智慧的火花會在交流中得以碰撞。
即時性。反映快。這使得網絡成為影響人們生活最大的媒體之一。
三.班級輿論對于班級建設的意義
(一)班級輿論與班風建設意義重大。如果班風不好,歪風邪氣上升,學習氣氛不濃,班級里沒有正確的輿論,也會對好學生造成壓力,使一些意志薄弱者隨波逐流。所以,教師要十分重視良好班集體的建設,致力于班級優良班風和正確輿論形成。形成正確的強勢輿論。正確的班級輿論對于違背紀律、不良道德行為有巨大的約束力。有道貌岸然是眾怒難犯。人們都怕輿論壓力,這種懼怕感是一股自我教育力量。所以教師不但要致力正確的班風建設,還要善于運用輿論力量的威懾作用。
四. 網絡形式
(一)網站形式。首先確定網站主題,如召開班會討論主題:首先確立,家園的名稱:“奮發向上高一(七)”。
(二)網上論壇。選定話題,正確引導,家長交流參與討論,老師與學生和父母心連心,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什么奇跡不能創造。
(三)留言板??梢酝ㄟ^校友錄等的留言板。充分發揮留言板的作用。
五.操作步驟
1.提出論題。一個好的論題,對于正確班級輿論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抓住時機,針對同學們關注關心的問題,確立主題。
如確立為文科班后,同學們念念不舍,確定了另一個話題,“永遠的高一(七)”,大家還在網上相約,相互鼓勵,不斷進取。高二(文)科班,我又建了一個新的網站定為,走向成熟高二(七)?,F也交由學生輪流主持。同學們也沒有因制作這些耽擱時間而影響成績,相反,會激勵他們進一步奮發向上。高三已經來臨,時間緊,同學們一致確立班級主頁的主題為“追星趕月高三(七)”。
2.發動組織。利用班會等作好動員工作,尤其希望代表正確輿論的一方作出自己好發言。
3.學生輿論。學生的參與程度是成功關鍵,只有學生的充分參與,讓學生感到以理服人,讓整個班級形成正確的輿論。針對文科班有部分學生追求打扮,追求時尚,我提出讓同學們討論,什么是中學生所需追求的時尚。讓學生、家長、教師都參加,以理服人,形成共識:青年學生應拒絕成人化的時尚。
4.家長支持。只有爭取家長的支持,讓學校與家庭形成合力,讓學生在更為理想的環境中成長。家長都是關心自己的孩子。
5.教師總結。每一活動最好都要有教師總結。只要認真總結,讓每一活動都既開花又結果。教師通過參與學生的討論,在思索的海洋上領航,使學生沿著正確的航向,順利地駛向理想的彼岸。
六.注意的問題
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家長參加,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為紐帶,以焦點為論題,展開討論。防止“德西效應”出現。
The Evolution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Bertrand Russell’s Manuscripts and Notes for the 2nd Edition
2011,407pp
Hardback
ISBN9781107003279
B. Linsky著
本書是對哲學家、邏輯學家、數學家、歷史學家、社會評論家勃蘭特·羅素(1872-1970)關于《數學原理》第2版的手稿和筆記的整理和解讀。
1910年羅素的《數學原理》第1版出版,該書促使了數理邏輯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從而推動了信息科學的進步。它成為現代分析哲學的模型,至今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1925-1927年間,A. N.懷特黑德(Whitehead)和羅素出版了該書的第2版。第2版分為三卷,由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包含了第1版的內容,同時增加了由羅素獨立撰寫的新導論、三個附錄(附錄A,B和C)和一個定義列表。雖然新增的這些內容只有短短66頁的篇幅,但是它卻完全改變了《數學原理》的體系結構,有些地方甚至需要深層次地重新思考邏輯的本質。在20世紀60年代后期,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的勃蘭特·羅素檔案館得到了羅素的論文,信件及藏書。這些檔案里面包含了羅素在1925年向第2版新增的新導論和三個附錄的手稿,還有關于《命題和功能的層次結構》一文的手稿,該文是最后修改《數學原理》第2版的主要內容。這些文檔展示出羅素非凡的洞察力,如附錄B中羅素嘗試求解有問題的理論“歸納法”。
本書共8章:1.導論;2.關于第2版的寫作;3.第1版的邏輯;4.記號和邏輯;5.新版本的改進;6.在附錄B中的歸納法和類型;7.第2版收到的評價;8.羅素寫給卡爾納普(Carnap)的定義列表。
本書作者B. Linsky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哲學系教授,研究有關形而上學的哲學邏輯領域,出版專著4部,40余篇。2003年開始訪問羅素檔案館,研究羅素手稿和書信,編輯整理羅素關于《數學原理》第2版的筆記和手稿,并寫出一系列的研究論文。
本書適合于研究哲學、邏輯學、邏輯數學等相關領域的人員閱讀。
陳濤,
博士生
(中國傳媒大學理學院)
關鍵詞:邏輯思維;素質教育;邏輯教學
一、 我國邏輯教學的現狀
邏輯學的發展是科學技術進步發達的一個必要條件,邏輯思維傳統的缺乏是造成中國古代沒有科學和近代科學的重要原因。而西方的傳統卻是重理性和邏輯思維。邏輯學的昌盛是科學事業發展和發達的一個必要條件,我國在邏輯學研究和應用方面一直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這是我國近代科學落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重大根源之一。
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更有一些人認為邏輯沒能有什么實用價值,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邏輯學的作用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邏輯學不可能像經濟學那樣,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也不可能像數理化那樣直接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邏輯學的普及力度較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并列為七大基礎學科的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邏輯,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六門學科在小學或中學就已經開始學習,在幼兒園中甚至已經開始接觸些簡單的數學知識了,而邏輯學也是一門基礎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和人們的思維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在中國邏輯學課程在大學才開始開設,其中只有部分文科院校的部分專業開設邏輯課程,有少數的一些院校把邏輯學作為公共選修課,但是課時極少。有相當一部分人,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不知道邏輯學為何物?不知道邏輯學是研究什么的學問?所以,邏輯學在許多人的認識中認為是“神秘”的。我國的教育體制不重視邏輯學教育,邏輯學課程沒有占據它應有的位置,沒有把訓練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忽略了邏輯在現實社會中的價值與作用。
二、 邏輯學素質教育的基石
1. 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的素質教育在教育改革深化的理論研究以及克服“應試教育”傾向的實踐中逐漸形成完善,越來越強調把創新教育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它要求智育工作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而如何培養提高學生的素質,實現由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向具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智能型人才轉變成為問題的焦點之一。
2. 邏輯學無可替代的作用
而邏輯學作為一門關于思維的科學,恰恰是上述目標的實現的關鍵。邏輯思維能力是人才素質最重要、最基礎的素質之一。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邏輯學列為與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相齊的七大基礎學科,足見邏輯學在各門學科中的重要地位。邏輯學是研究思維形式及其基本規律的一門工具性的科學,它的自身具有全人類性。邏輯科學是一門具有綜合性的科學,既有人文社會科學特色更有自然科學屬性。在我國大學教育中,廣泛進行現當代邏輯科學的素質教育,不但有助于推進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而且是加速培養21世紀創新人才的重要舉措,也無可置疑是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舉措。
人們思維(要有邏輯性)就得準確地使用概念,恰當地進行判斷,有效地進行推理,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過程中,加強邏輯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國高等院校文科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尤其在法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漢語言文學等專業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地位。在本科教育中,形式邏輯是各院校普遍開設的課程,也有一些院校開設有辯證邏輯 、數理邏輯課程。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包括提高學生的組織管理、預見決策、高效思維、應變等能力,而這些能力均受制于邏輯思維素質,有的本身甚至就是邏輯思維素質的具體表現。素質教育不應該只是培養一些只會死記硬背的工具,而是具有較高創造性思維的人。當前,我國大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尤其是綜合推理和復雜推理的能力很低。要使大學生思維達到理性、嚴密、系統的自覺水平和具有較高的創造性,就必須接受系統的邏輯教育。因而正確認識邏輯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成為理論和實踐的迫切要求。
三、 實踐中的邏輯教學與人才培養
1. 提倡和加強邏輯應用研究
眾所周之,邏輯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有較強應用性的工具學科。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邏輯學就與理性、語言、思想有著越來越緊密的聯系;在現代社會,邏輯學又與科學、民主、法制等觀念有著內在的相關性。邏輯學發展至今,已是一門紛繁而系統的科學體系,尤其是現代邏輯,它已是與現代數學相通相融的一門精確性科學,不僅與數學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符號數學、邏輯代數等多門數學分支,且與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系統科學等結合起來,本世紀以來,邏輯學發展的第一個趨勢就是它在各個領域的高度滲透,與各門學科高度結合,涌現出大量的分支。我國為了適應國際競爭與國際發展的大環境,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要實現“科教興國”,必須大力發展科學與技術,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這兩個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邏輯學的發展與研究。因為無論任何一門具體科學都是由一系列的概念、判斷和推理構成的理論系統??茖W要向前發展,其理論系統就要修改或重新建構,這些就會必然有邏輯學的應用大學教育旨在培養創造型人才,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而這些都是以邏輯思維素質為基礎的。
2.在邏輯教學中實現人才培養的途徑
(1)加強邏輯基礎知識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現當代邏輯學已是高度抽象化和科學化的形式理論體系,通過邏輯學的學習,可以訓練、培養人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人們思維水平。如命題演算不僅僅是一些理論性很強的邏輯公理化系統,而且也是具有廣泛應用性的形式化系統,通過對命題演算的學習和運用,不僅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而且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形式化(機械化)地思考問題,獲取新知、獲得邏輯思維能力的增長。思維效率也就是思維速度,即在單位時間內,人的思維所能得出的正確思維成份或有效思想數量和質量。邏輯學要求人思維時必須遵守一定的思維規律和規則,這些規律和規則是人們長期思維活動中約定俗成的,是人類思維的客觀規律和規則。運用一系列邏輯方法,有利于人們減少思維的彎路、避免誤入歧途;同時,由于推理形式和證明形式的發明和應用,就使得有可能發揮推理和邏輯證明的效能,為取得人所必須的知識提供簡捷的手段,由此,通過學習邏輯學并運用之,可以大大提高人的思維效率。
(2)結合素質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邏輯素質作為重中之重。傳統教育是培養知識型人才,素質教育是為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智能型人才。在知識型教育模式向智能型教育模式的轉換中,邏輯的地位愈加凸現,因為智能型教育模式主要在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語言表達、預見決策、高效思維等能力,而這一切都是以邏輯思維素質為基石的。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應當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而不是把專業知識,始終放在首位?!本哂兄袊厣纳鐣髁x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創建與發展,為我們展示了無限發展的前景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各學科飛速發展,越來越高精尖化,這意味著各門學科的抽象化程度愈來愈高、邏輯性越來越強,許多學科向形式系統化、公理化方向發展,符號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學科之中,甚至深人生活的各個角落。學科系統化、生活符號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如果主體邏輯思維素質不高,就難以駕馭這些符號,難與這些符號系統交流。良好的邏輯思維素質是學業和事業成功的保障。同時,社會的發展就意味著機遇的尋找和選擇。一些企業之所以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其中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管理者缺乏辯證的判斷推理能力,不能及時地識別機會、捕捉機會、主動地創造機會,只認識表面現象,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因而也就不能做出科學的決策,以至于失去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機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已成為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實現以集約型為主的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有鑒于此,在專為培養優秀的現代企業管理而設立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入學考試中,就有邏輯這一學科。所以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在社會實踐中采取什么思維方式,能達到什么水平,將直接影響到他們管理活動理論水平,并進而影響到管理的實踐效應。
作者單位:遵義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
參考文獻:
[1]I?M?鮑亨斯基.邏輯、方法論和科學(陳波譯)[J].自然科學哲學問題,1988, 2:67-68.
[2]對邏輯的思考――邏輯哲學導論[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57-158.
[3]金岳霖.金岳霖學術論文選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353-354.
[4]邱仁宗.當代思維研究新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245-246.
[5]中國邏輯學會. 邏輯研究文集[M]. 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511-512.
[6]宋文淦. 符號邏輯基礎[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20-23.
[關鍵詞]邏輯教學邏輯教學改革形式邏輯非形式邏輯
近些年來,高校的邏輯教學工作者被兩種現象困擾著:一種是校園內邏輯教學的景氣指數每況愈下、風雨飄搖;另一種是校園外各種升學、招聘、入職的邏輯輔導班比比皆是,紅紅火火。這一冷一熱,折射出什么?熱,說明社會對邏輯是迫切需要的;冷,說明邏輯教學難如人意,亟需改革。本文擬就高校邏輯教學面臨的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及出路做一些探討,以期引起重視并企盼有所改觀。
一、高校邏輯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邏輯教學的整體狀況令人堪憂: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教學點甚少。雖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邏輯學與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并列為七大基礎學科,然而在我國學科目錄分類中,邏輯學卻為哲學類中的二級學科。由于沒有獨立的學科地位,在本科階段,全國高校僅有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設有邏輯學專業;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也廖寥無幾,邏輯專業的畢業生遠遠不能滿足其教學與研究的需要。
2.課程地位處境尷尬,遭遇不同程度的邊緣化。在高校,除哲學專業外,邏輯自然不是專業課,但也不是和語文、英語一樣的基礎課,(雖然其形式上也被歸為基礎課)專業課受專業培養的制約地位牢固;基礎課受社會作用及普遍共識也不能隨意變動,而邏輯課呢?兩頭不沾,屬于夾層地帶可有可無、可多可少被隨意處置的課程。進人90年代后,普通高等學校在課程體系改革中有一批原來邏輯學作為必修課開設的院、系、專業或者取消課程,或者將其改為選修課,并且普遍壓縮了課時,就連有些全國重點大學的哲學系,也將邏輯列為選修課。高校尚且如此,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邏輯專業偃旗息鼓、幾近消失也就不難理解。種種不爭的事實說明我國邏輯學教學處境堪憂,大有被逐出高校課堂之勢。
3.教學研究的陣地不斷萎縮。原來全國唯一的一份邏輯刊物《邏輯與語言學習》于1995年???。沒有專門的刊物,邏輯研究在夾縫中生存。1996年,復印報刊資料《邏輯》由月刊改為雙月刊,頁數整整減少50%。2009年,又改為季刊,進一步的萎縮。那么,再往后呢,又將如何?
4.教學隊伍逐漸縮小。由于課程不受重視及論文難以發表,在目前高校普遍以量化標準為主的學術評價體系中,課時不夠影響收人,不夠影響晉升,這些都勢必挫傷邏輯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難以吸引青年才俊加入其中,人才流失及新鮮血液的匱乏,邏輯教學隊伍的萎縮也就在所難免。
二、高校邏輯教學困境的深層原因
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了這種困境呢?前輩和時賢的分析往往將其歸結為:或是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或是社會對邏輯科學的輕視等等,在我看來,這種試圖從外部尋找突破口的努力無疑是倒果為因,不得要領的。惟有從邏輯課自身出發對其所見與所蔽進行深刻的反思才有出路。在邏輯課涉及的內容、方法、手段、師資等諸多因素中,課程體系、內容設置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門學科的興衰主要取決于其學科體系及內容設置能否滿足社會對它的某種需要,而邏輯教學的困境恰恰是因為現行邏輯教材的體系、內容設置無法滿足人的日常思維及素質教育的需要造成的,我們應該對此有清醒的認識。
回顧我國的邏輯教學,上世紀80年代,一度曾非常的繁榮。1978年以來,在“邏輯現代化”的旗幟下,開始了對普通邏輯教學改革的多元化探索,形成了四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及改革模式:用現代邏輯取代傳統邏輯(取代論);吸收現代邏輯成果改造傳統邏輯(融合論);形式邏輯和非形式邏輯并駕齊驅(并舉論);用辯證邏輯統一傳統邏輯與現代邏輯(統一論)。幾十年來,這些聲音此消彼長,此沉彼浮,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過,但是,就全國范圍內的教材出版與邏輯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取代論”、“統一論”、“并存論“的觀點都不占優,而傳統邏輯和數理邏輯相“融合”的教科書成為普遍實行的范式形態,以推理為中心,“蘊涵”、“真值函項”和“有效性”為核心概念的形式邏輯教學內容體系基本確立。然而,現在看來,這樣的教材體系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缺憾也是顯而易見的,其主要問題是形式的角度的局限性、有效性的適用范圍有限及語用因素的缺失,而這些問題都觸及了這個體系的基本原則及核心概念。下面,我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1.“形式”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處,也有問題?!靶问健薄靶问交笔乾F行邏輯教材基本特征,傳統邏輯摒棄概念、判斷和推理的內容而對它們的形式做孤立的、平行的研究,以期達到概念明確,判斷恰當和推理具有邏輯性的理論目標。數理邏輯是傳統邏輯的現代化,它采用人工語言和形式化的方法來刻畫、研究命題和推理,使我們能夠從整體上把握它們的性質與特征,它所具有的嚴格性、精密型、系統性以及形式系統所具有的強大的表達能力和精美的研究方法都是無與倫比的,它在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研究方面所展現出來強大威力也是舉世矚目。然而,有所得必有所失,邏輯擺脫內容有其所得,使其成為一門具有工具性質的形式科學,但由此產生的問題也使它飽受詬病:其一,數理邏輯所采用的人工語言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圍。普通高校開設邏輯課主要是服務于日常思維和交際,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日常分析與表達能力。而日常思維采用的是自然語言,它在豐富性、靈活性及實用性等方面的優勢都是人工語言無法企及的。顯然,用人工語言分析日常思維是勉為其難的。其二,數理邏輯采用形式化、系統化的方法,萊布尼茨的理想是把思維轉化為計算,可是實際的情況是,當我們在計算的時候,是以機械的方式向前推進的,是不思考的;而當我們思考的時候,卻往往是不計算的。所以,它對日常思維的指導作用有限。其三,由于思維形式和內容相分離所產生的“蘊含怪論”使形式邏輯的根基與合理性備受質疑?!罢婷}被任何命題所蘊涵,假命題蘊涵任何命題”,這與我們的日常直覺相去甚遠,舉例來說,“雪是白的”是真命題,它可以被任何命題所蘊含,也就可以被“2+2=4”所蘊含,就是說,“如果2+2=4,那么雪是白的”是一個形式意義的真命題,但從內容上看卻是莫名其妙的。如果說這個例子只是廢話,那么從假命題“2+2=5”,即可以推出“雪是白的”,又可以推出“雪不是白的”這兩個互不相容的命題都為真,就不僅是廢話,而是難逃自相矛盾的嫌疑,形式正確性與內容的正確性不兼容、邏輯真與事實真不同步是一直困擾邏輯學科內在的主要矛盾。
2.“有效性”的概念太強,適用的范圍有限。與形式的角度相對應,現行邏輯教材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推理和論證的有效性,傳統邏輯主要是提供有效推理與無效推理的形式與規則,數理邏輯的主要任務是構造具有保真性的形式系統從事證明、推導等活動,這些都是圍繞著有效性這個軸心展開的,所謂有效就是推理形式100%正確,也就是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實例都不會出現真前提和假結論,換言之,它從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結論。而無效推理呢,則是推理形式100%的錯誤,即從真前提不必然推出真結論。在這里,我們看到,有效性概念刻畫的是一種極端的、理想的狀態,在日常推理和論證中,它可能發生的條件及適用性都是有限的。因為它預設了推理要滿足的兩個條件:一是前提是完全的、充分的、無一遺漏的;二是前提和結論的連接是必然的、唯一的、無歧義的??墒窃谌粘K季S中,這兩點都不易做到,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我們進行日常推理的前提經常是不完全、不充分、不到位的;由于事物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使得現有知識、現象的關聯常常呈現出多種的可能性,實際上,前提的不充分性及關聯的或然性是日常推理的常態。我們常常是有“選擇性地搜集相關的經驗證據,在不充分信息的基礎上作出嘗試性的判斷或抉擇,不斷根據環境反饋調整、修正自己的行為,……由此達到實踐的成功?!盵1](p11)由此看出,日常推理常常是一種學習、抉擇、反饋、調整、糾偏、補漏、完善的過程,一蹴而就的有效推理在有限的條件下才會發生,尤其是開拓創新,探索未知領域更是如此。另外,有效性這個概念太強,要么全部正確,要么全部錯誤,沒有伸縮、回旋的余地,它只能刻畫一部分日常推理和論證的特征,而不能刻畫全部日常思維的特征。因為在很多的情形下,日常思維無所謂有效,也無所謂無效,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一種狀態,例如,要論證“網癮不好”,我們會列舉證據:“網癮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網癮不利身體健康”,“網癮可能誘發青少年犯罪”,“網癮可能導致人格障礙”等等?!拔覀兒茈y說這個論證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顯然,這既不是一個有效的演繹推理,甚至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歸納或類比推理?!覀儧]有理由懷疑這個論證的結論是獲得了其前提的某種程度的支持的?!?/p>
從上邊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性是有條件限制并且也不是萬能的,因此,對于日常思維來說,運用多種邏輯工具來分析也許是必要的,因為“任何邏輯理論都難以避免它對思維和語言表達實際的片面性的割裂,它只能從某一個方面某一個角度總結出思維和語言表達的某些特征或規律,而不可能概括思維和語言表達的所有特征或規律,更不可能一覽無余地來規范和引導人們的所有思維和語言表達”。[3]“支持度”、“合理性”、“充分性”這些非形式邏輯的概念顯然能夠彌補有效性之外的真空,它們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才能提供對日常思維的完整分析。
3.語用因素的缺失使得形式邏輯的實際效用大打折扣。邏輯學家莫里斯認為,邏輯是通過語言來研究推理及論證的,而語言具有語形、語義、語用三個層面,語形涉及的是語言表達式之間的關系;語義涉及的是語言表達式及其所指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對語言表達式的解釋;而語用則涉及的是語言表達式及其使用者的關系,也就是處在一定語境中的人對語言符號的解釋。很顯然,這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傳統邏輯與數理邏輯對推理及論證的研究都停留在語形及語義的層面上,是抽象的、一般的,“有效性”、“形式化”都是如此。從時間緯度來看,語形和語義學歷史悠久,理論成熟。而語用學的研究起步較晚,研究不很充分,重視程度也不夠,但是它對邏輯學,尤其是邏輯的效用,恰恰尤為重要,語用學的重要性在于它引進了語言的使用者這個因素,也就是引進了人的因素。更多地關注人和人的體驗。與此同時,語用學關注包括語言使用者在內的所有的語境因素。而這些因素,恰恰是我們對語言作邏輯分析、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時必不可少的,離開這些因素,任何語句的意義都不可能是完全的,無論是對語句的理解還是所進行的推理都是如此,就拿“我是中國人”這句話最簡單的話來說,脫離了“我”這個人的具體情況及說這句話的時間,其真值如何確定?傳統邏輯與數理邏輯的最大問題是語用因素的缺失,即它把語言的使用者及使用環境都撇開,對推理和論證做抽象的、一般的、理想狀態的研究,就像實驗室里的理想氣體,T臺上的時裝一樣很難用于實際生活,在實踐上就成為實效性甚差的一門純理論學科。對此,有學者曾尖銳地指出:“現代邏輯不僅不研究推理的內容或題材方面,而且幾乎從不考慮推理的主體方面。它把推理和論證從實際所處的種種認知、心理和社會歷史的具體情境中抽象出來而給予一種理想化的研究,從而對理性作了非個體的、無時間性的和非情景化的理解”[4](p514)因此,對日常思維的分析與指導遠不像它聲稱的那樣大。這也是它遭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縱觀中國邏輯學界幾十年關于邏輯課改革的論戰與紛爭,大多是圍繞著要傳統還是要現代,傳統多一些還是現代多一些,都是在語形與語義的圈子駐足打轉,語用的因素鮮有提及,而這正是邏輯走出困境的關鍵所在!
三、高校邏輯教學改革的思路與對策
鑒于以上的分析,普通高校的邏輯教學應如何改革?內容應如何設置?學者們各抒己見,都有一定的道理,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思考,我認為,目前教材體系與人的日常思維有一定的距離,但不至摒棄,加以改造仍可重振雄風;上世紀60—70年端于北美,并風靡全球的非形式邏輯以不同于形式邏輯的角度貼近生活,貼近日常思維,可與形式邏輯形成互補,也應在大學課堂有一席之地。概言之,形式邏輯與非形式邏輯各有千秋,且不可歸約,應同時開設為好。下面,說一下具體理由和主張。
1.開設非形式邏輯。這基于以下的理由:
(1)它的內容上看,非形式邏輯是基于對現代邏輯工作方式的反思及和對西方國家改革高等教育,提升國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回應的結果。非形式邏輯主要是以論證為中心,“試圖分析:日常語言的特征、論證與語言的關系;預設、假定以及隱含前提等對論證的影響;如何識別一個論證的好壞;評估論證的強度,以及怎樣建構有說服力的論證;非形式謬誤產生的原因,它的表現形式等等”[5](p35)??梢钥闯觯c形式邏輯以形式化和有效性為中心不同,非形式邏輯以證明力和說服力為理論目標,注重邏輯的應用性,貼近現實生活,與現實生活用一種不同于形式邏輯視角的結合了起來,兩者形成互補,拓展了邏輯學的新領域。
(2)從國外邏輯課程的設置來看,上世紀初,國外邏輯教學基本以形式化邏輯為主。進入60年代以后,非形式邏輯嶄露頭角并逐漸形成一股強勁潮流。目前,歐美國家開設的邏輯課程主要有三種,一是完全形式化方法解決推理問題的符號邏輯,如蘇佩斯的《邏輯導論》;二是“融合型”的帶有導論性質基礎邏輯,僅有部分的形式分析方法,如柯比的《邏輯導論》;三是著眼于日常生活,偏重謬誤與論辯分析的非形式邏輯,如奧爾特的《非形式邏輯:可能世界與想象》等??梢钥闯?,多元化與應用性是當代世界邏輯發展的潮流,我們也應該順應。
(3)從我國近年邏輯教學的實踐來看,2003年末,中國邏輯學會形式邏輯委員會將學術年會的主題確定為“非形式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此后“引發了邏輯學教學改革的批判性思維轉向”。[6](p116)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都在這方面進行了可貴的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延安大學等高校先后開設了各具特色的“非形式邏輯”、“批判性思維”課程或專題研究。而有關這方面研究的論文、論著也紛紛涌現,已形成一個新的熱點,這些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勢。
(4)從我國近年社會實踐的需要來看,近些年來,國內升學、招聘、入職考核紛紛借鑒國外GRE、LSAT、MBA、GMAT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試的先進經驗,先是MBA考試中嘗試進行“批判性思維”和“非形式邏輯”內容的考核,緊接著MPA、公務員考試也相繼引人這種考核。社會的需要給這門課的發展提供了內在的原動力,高校的教育應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迎來轉機。
2.改造現有的邏輯教材體系,融入語用邏輯的內容,建立一個語形、語義、語用相統一的新邏輯教材體系,使之真正為日常思維,日常交際提供分析工具。前已述及,影響形式邏輯效用的最大問題是語用因素的缺失,國內現有的邏輯教程,無論是傳統型的,現代型的還是融合型的共同問題,就是在其體系中,鮮有語用因素介入,缺少人,交際語境與交際規則,因而使這些理論在進入日常分析和日常交際時就缺少必要的環節而陷入困頓。因而,當務之急就是要改革現有的形式邏輯體系,把語形、語義、語用三者統一起來。在這方面,有一個先行者,就是我國已故著名的邏輯學家周禮全先生,有一個很好的范例,就是他在1994年出版的《邏輯——正確思維和成功交際的理論》一書,“提出了一個以意義、語境、隱涵、預設等范疇為骨干的自然語言邏輯體系,描述了一種成功交際的理論”,[7]并力圖把這一理論組成一個科學概念的范疇體系,他的這一思想不僅在中國獨樹一幟,而且在世界范圍內也富有創見。這本書的最大特點,就是一改以語形、語義為中心構建邏輯體系的慣例,而是以語形、語義、語用三者的統一為基礎,以語用、交際為中心構造體系。全書共有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緒論,他提出了創新理論四層次意義理論。他將語言形式分為抽象語句、語句、話語和交際語境中的話語四個層次,從而也區分出對應的四個意義層次:命題、命題態度、意謂和意思。周先生認為,在四層次的意義中,“只有意思才是語言交際中具體的、完全的和真實的意義。其他的意義,都只是語言交際中抽象的和部分的意義,都只是意思的構成因素”。[8](p22)而我們現在邏輯教材所涉及的語言意義,大都是周先生所說的第一層次和第二層次的意義,都只是語言表達式的部分意義,是不完全的。這本書的第二部分,介紹了現行的各種邏輯理論,先生認為,命題羅輯和謂詞邏輯屬于形式語形學和形式語義學,而其中的道義邏輯、認知邏輯、命令句邏輯和疑問句邏輯則已經涉及了言語行為和交際活動,屬于形式語用學的范圍。這本書的第三部分是語境、言語行為、隱涵、預設和修辭等一般交際活動的理論,屬于描述語用學的范圍。這本書第四部分是談話、講演和辯論幾種特殊形態的交際活動理論,屬于應用語用學的范圍。綜上所述,這本書的大部分內容或主要內容是屬于語用學的范圍。按周先生的話說,“本書的重點是成功交際的理論”,[9](p27)它對我們日常思維、交流的指導意義是現行的邏輯教材無法比擬的,因而,國內的邏輯教材應該效法這個范例來校準我們的方向,畢竟,我們已經走了這么長時間的彎路。
作者:薛夢霞
參考文獻:
[1]陳波.從人工智能看當代邏輯學的發展[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0,(2).
[2]阮松.西方的非形式邏輯運動與我國邏輯學的走向[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6).
[3]王健平.不能缺少人文邏輯[N].浙江日報, 2004-10-18 (9).
[4]晉榮東.30年來中國邏輯的成就、問題與出路[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當代中國:道路經驗前瞻: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江濱.從邏輯學的工具性看邏輯學的走向與發展[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2).
作為大學邏輯學教師,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從事邏輯學的教學,并且以科學研究來促進邏輯學的教學改革,提高邏輯學的教學質量,提升邏輯學的教學水平。20多年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高等學校中邏輯教學現代化的步子越來越大,步伐越來越快,邏輯教材的建設成就斐然,邏輯教學的改革成果豐碩。其中,王路著的《邏輯基礎》[1]和宋文堅主編的《新邏輯教程》[2]和《邏輯學》[3]、中國人民大學邏輯教研室編寫的《邏輯學》[4]、中山大學邏輯教研室編寫的《邏輯學》[5]以及梁慶寅主編的《傳統和現代邏輯概論》[6],何向東主編的《邏輯學教程》[7],黃華新、胡龍彪編著的《邏輯學教程》[8]以及其它許多教材,在邏輯教學內容和體系的改革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宋文堅教授在《邏輯學的傳入和研究》中認為:這些教材“總的特點是:教學體系的框架是按邏輯演算的講述體系構建起來的;以講經典邏輯為主,較全面完整地介紹了兩個演算,或公理系統,或自然演算,介紹了它們的元邏輯問題,注重闡釋現代邏輯的各個基本概念,力圖讓學生學習邏輯學的新觀念?!@些書一般都保留了傳統形式邏輯的某些有實際應用的內容,如直言命題的推理,對當關系等”[9]。
在邏輯教學初步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在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教材中,我們到底有哪些成功經驗值得總結和推廣,有哪些問題需要反思和改進?這就是本文中討論的主題。
1堅定不移地走邏輯教學現代化之路
在20世紀70年代末期,針對我國邏輯教學和研究水平遠遠落后于國際水平的實際狀況,特別是我國大學邏輯教學中所用的邏輯教材內容比較貧乏、陳舊的狀況所提出的“形式邏輯要現代化”的口號,主張邏輯教學和研究要現代化,要大量吸收數理邏輯的成果,編寫現代化的邏輯教科書。然而,對于這個反映時代要求的口號,邏輯學界不少人并不是完全贊同的。在什么是邏輯教學和研究現代化,如何實現邏輯教學和研究現代化等等問題上,邏輯學界曾經展開了3次較大的爭論。在許多次邏輯學討論會上,雙方展開激烈爭辯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令人難以忘懷。
經過多次激烈的爭論,在邏輯教學是否應當現代化的問題上,邏輯學界基本取得了共識,這就是在中國的高等教育中,邏輯教學也要與國際接軌,堅定不移地走邏輯教學現代化之路。上述這些教材,就是中國的邏輯教學與國際初步接軌的一批成果中的典型代表。由于使用了這些教材,在中國的邏輯教學中,特別是大多數高校哲學系的邏輯教學中,現代邏輯已經成為學生的必修課,也已經和正在成為許多高校非哲學專業的文科學生的公共基礎課或者公共選修課?,F代邏輯正在大踏步地走進我國高等學校課堂,逐漸成為邏輯教學的主流。因此,張家龍先生認為我國的邏輯教學已經初步實現了現代化,這是一個不容爭辯的事實。
正是基于我國的邏輯教學已經初步實現了現代化這一基本事實,張家龍會長發出了這樣的號召:“我們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們要繼續前進,在21世紀經過幾十年奮斗,中國邏輯學者完全有能力全面實現我國邏輯教學與研究的現代化、與國際邏輯教學和研究水平全面接軌?!?/p>
2樹立正確的邏輯教學觀,促進邏輯教學的改革
王路教授在《邏輯基礎》一書的“序”中談到學習邏輯可以有許多目的。他把這些目的大體上分為3類:一類是通過學習邏輯,掌握一些專門的技術和方法,從而使我們能夠應用這些技術和方法解決一些具體的問題;另一類是是通過學習邏輯,培養一種邏輯的眼界和意識,從而使這種邏輯的眼界和意識成為我們知識結構中的構成要素,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起作用;第三類則是通過有關的邏輯知識樹立邏輯的觀念?!熬瓦@三個目的而言,最重要的是邏輯的觀念。因為邏輯的技術方法,邏輯的眼界和意識都是圍繞邏輯的觀念展開的。”[1]
那么,在邏輯教學,特別是現代邏輯教學中,我們應當用什么樣的邏輯的觀念去指導邏輯學的教學改革呢?
在《邏輯的觀念》一書以及一系列的論文中,通過對歷史上亞里士多德邏輯和現代邏輯的詳盡考察,王路教授認為,從邏輯的內在機制看,邏輯是研究必然性推理即研究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必然地得出”的關系的:“從亞里士多德到現代邏輯,始終貫穿了一條基本的精神,這就是‘必然地得出’?!盵10]王路詳盡地討論了亞里士多德和現代邏輯對于“什么是必然地得出”和“如何才能必然地得出”的問題的解答,樹立了一種邏輯的觀念,一種對邏輯科學或者邏輯學科的內在機制和根本性質的觀念。并且,他反復強調現代邏輯通過構造形式語言和邏輯演算,得到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方法,以保證我們可以達到“必然地得出”。李小五教授在《什么是邏輯》中指出:“邏輯就是對形式正確的推理關系進行可靠且完全刻畫的形式推演系統。”[11]并且,他給邏輯下了這么一個形式定義:“我們稱L是一個C--邏輯當且僅當L是一個三元組<Form(L),|=C,├L>使得下面的(1)~(5)成立:(1)Form(L)是語言的公式類:(2)|=C是語義推論關系;(3)├L是語法推論關系;(4)(可靠性)├LΑ|=C;(5)(完全性)|=CΑ├L?!盵11]王路和李小五對邏輯(嚴格地說是演繹邏輯)這門學科或者科學的觀念雖然引起了中國邏輯學界一些人的質疑或批評,甚至被扣上“小邏輯觀”的帽子。①然而,我認為,這些觀念從不同的方面抓住了邏輯這門學科的本質。王路用“必然性”來概括邏輯推理的性質無疑是正確的,李小五從形式語言的語法和語義方面對“必然性”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展開。在我參與編著的《邏輯學教程》[7]中,我認為,邏輯這門學科或科學,特別是其最成熟的一階邏輯,是研究關于某些邏輯詞,例如聯結詞和量詞的推理和論文論證中的推出關系或者推理的形式規律即邏輯規律的。從本源上講,所謂規律,就是事物之間內在的、穩定的、必然的關系。推出關系或者邏輯規律就是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的內在的、穩定的、必然的聯系。對于一定范圍內的邏輯規律,我們可以在形式語言L中通過定義有前提的形式推演,從形式語言L的句法(語法)方面來刻畫這種推出關系(├L),還可以從形式語言L的語義(解釋)方面刻畫它(|=C),并且證明語法推出關系和語義推出關系的重合性,從而以一系列可操作的規則來保證前提和結論之間的這種推出關系的,保證“必然地得出”。以推理的規則來定義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語法推出關系,以模型中的指派和賦值來確立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語義推出關系,并且討論系統的完全性和可靠性,以明確邏輯的出發點是語義推出關系,邏輯的表現形態是語法推出關系,這就非常自然地刻畫了邏輯是研究有效推理的規則的這個思想。而邏輯是研究有效推理的規則的這個根本觀念,確實是國際上許多邏輯學家的共識。②
3構造簡明易學的邏輯教學系統,普及現代邏輯的基本知識
中國邏輯學會副會長馬欽榮教授認為:“有一種現象值得深思,邏輯學界對于傳統邏輯的教學議論很多,否定的也不少,但傳統邏輯作為課程卻大行其道;對現代邏輯贊揚的人多,但開課的學校不多。這里有隊伍的問題,也有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的問題。我們需要有可教可學、有特色、上水平的現代邏輯教材和一批勝任的教師,這是應當引起重視并扎扎實實去做的工作?!盵14]。馬欽榮教授在這里所談到的這種現象后面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建設現代邏輯的教學隊伍?特別是怎么建設可教可學、有特色、上水平的現代邏輯教材?這些問題,的確是事關邏輯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問題。
1999年6月,在紀念《普通邏輯》出版20周年座談會上,對于怎樣進一步改革我國高校的邏輯教學和邏輯教材,蘇天輔先生提出了“普通邏輯數理邏輯化”和“數理邏輯普通邏輯化”2條指導性意見[15]。根據我的理解,所謂“普通邏輯數理邏輯化”,是指在高校講授的邏輯基礎知識的導論課程即“普通邏輯”中以數理邏輯為主要內容,走邏輯教學現代化之路;而“數理邏輯普通邏輯化”,是指必須將數理邏輯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主要是一階邏輯的基本內容,按照教學規律,特別是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述出來,使之符合導論課的性質和要求。因此,數理邏輯普通邏輯化就是建設教師好教、學生易學的邏輯教材的原則和方法。
那么,怎么才能建設好教易學的現代邏輯教材,實現“普通邏輯數理邏輯化”和“數理邏輯普通邏輯化”,在中國的高校中普及和推廣現代邏輯呢?這是每一個關心中國邏輯教學現代化的人不得不認真思考的問題。結合20多年中國邏輯教學現代化的歷程,并且對邏輯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客觀的、深入的分析和評價,我們不難找出正確的答案。
在研究各種邏輯詞的推理規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例如,可以通過公理方法從一個公理(或者公理模式)集合和一個推理規則集合來建立邏輯演算;還可以運用自然推理方法從一個推理規則集合出發來構造邏輯的形式系統,把關于某些邏輯詞的推出關系納入這個系統;還可以通過表列(語義圖)方法運用一個規則集合來逐個構造某個公式或公式集的反駁,以研究這個公式或公式集是否存在推出關系;還可以通過范式方法來研究一個公式或公式集合的各種性質,特別是該公式或該公式集合的所有邏輯后承,等等。
從理論上講,在邏輯系統中,例如在命題邏輯中,對于包括否定詞、合取詞、析取詞、蘊涵詞和等值詞為研究對象的一個形式語言中,這些研究方法得到的推出關系的集合可以是相同的或者等價的。但是,在建立關于某些邏輯詞的全體推出關系形成的集合的推演過程中,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相當不同的特點,例如,推演的出發點不同,推演的復雜程度不同,特別在是否有明確的推演目標,是否有明確的推演步驟等方面,這些方法是大異其趣的。
就邏輯學的研究方式而言,運用公理方法構建邏輯的形式系統,研究一類類的邏輯詞的推理規律,是從現代邏輯創立以來直到今天最常見的研究方式。在歷史上,一階邏輯的形式系統最早是由弗雷格用公理方法建立起來的。其后,羅素、希爾伯特以及海廷所構造的邏輯主義、形式主義和直覺主義的邏輯系統都是公理系統。邏輯的公理系統無疑具有種種優點,特別是在研究某些邏輯詞特有的推出規律時,公理系統是十分嚴謹的,而且在討論系統的元邏輯性質方面,公理系統更表現出了種種優點。至今,盡管已經發展出了其它構建邏輯系統的方式,然而,公理方法仍然是人們構建種種邏輯的形式系統時最常用的方法,公理系統對邏輯研究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認的。
但是,在邏輯教學中,我們是不是一定要采用公理方法來構建邏輯的教學系統呢?用公理方法構建的邏輯系統,對于文科學生是否是好教易學的教學系統呢?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公理系統的特征出發進行分析。從公理系統推演出定理的復雜程度和推演的目標、推演技巧方面來看,要求沒有受到公理方法訓練的學生,尤其是文科學生以邏輯的公理系統為學習對象,是有相當的難度的。邏輯的公理系統是以推導邏輯定理為己任的。由于公理(或公理模式)和/或推導規則的數目不同,從公理推出定理的技術復雜程度也是不相同的。雖然可以采用演繹定理等方式來簡化邏輯定理的推演,但是,從技術上講,公理系統的推演還是比較復雜的。就推演目標而言,從公理推出定理的過程往往是探索性的、試錯性的,我們往往沒有能行的方式進行定理的推演,特別是用代入規則推演時這個問題就更為突出;就邏輯的核心任務———對推出關系的刻畫而言,公理和定理是以邏輯定理或者邏輯真這種不自然的方式刻畫前提和結論之間的推出關系的。因此,以公理方法構建的邏輯系統被稱為“不自然的邏輯”。①
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的高校中普及和推廣現代邏輯時,一些教材,特別是翻譯過來的教材采用公理系統作為邏輯學的教學系統。由于對公理系統復雜的邏輯定理的推演過程產生了畏難情緒,許多人對現代邏輯的教學和研究不是采取積極探索而是采取了消極后退的方針,并且產生了對現代邏輯的種種誤解和非難,特別是認為現代邏輯不適合中國國情、對人們的思維實踐沒有什么作用等等。這些誤解和非難,就其實質來講,是不正確的。但是,就教學對象講,在以大學文科學生,特別是非哲學專業的大學一年級本科生為教學對象時,以公理系統作為基礎構建的教學系統似乎并不是最好的選擇,這就是馬欽榮教授談到的“邏輯學界對于傳統邏輯的教學議論很多,否定的也不少,但傳統邏輯作為課程卻大行其道;對現代邏輯贊揚的人多,但開課的學校不多”這種現象的深層次的原因。
作為邏輯學的教學系統中,在一階邏輯,特別是其基礎的命題邏輯部分,當然還可以采用范式方法或者表列(語義圖)方法判定任一公式A是不是某個有窮公式集的重言后承或者某個公式是否常真式等。然而,以范式方法求取一個公式集合的所有的結論時,常常要使用交換律、分配律、吸收律、冪等律、歸約律等邏輯規律進行等值替換,推演過程并不直觀、明顯。表列(語義圖)方法是按一組可行的規則構造一個樹形圖,以判定某個公式是不是某個有窮公式集的重言后承或者某個公式是不是重言式。跟公理方法和范式方法相比,表列方法無疑具有推演目標明確、推演方法機械和推演步驟簡潔、比真值表快速有效等等優點??墒牵趯嶋H思維中,人們一般不會通過劃真值表、求取范式、構造反駁等等方法來判定前提和結論之間是否有邏輯推論關系的。因此,我們可以在理論研究或者在有邏輯知識的人們中間以這些方法討論推理的規律,但是,我們不能指望以這些方法來指導人們在日常實際思維中進行具體的推理和論證。
20世紀30年代,自根芩和其他邏輯學家提出了完全以推理規則集合代替公理來建立邏輯的形式系統以來,構造自然推理系統或者自然演算成為構造邏輯演算的另一種選擇。跟用公理和定理表示前提和結論之間的推出關系或推理規律相比,以推理規則來表示前提和結論之間的推出關系或推理規律更接近人們的實際思維過程,因此,邏輯學家以不同的方式構建了許多自然推理系統,自然推理系統得到巨大的發展。在自然推理系統中,我們可以從證明論的角度,以推理規則從符號與符號的關系方面建立語法推論關系,而且,我們還可以從模型論的角度,根據指派、賦值討論公式和公式集的可滿足性、有效性,特別是前提集和結論的語義推論關系,并在討論語法推論關系和語義推論關系的基礎上研究系統的種種元邏輯性質如可靠性、完全性等等性質。而且,自然推理系統恢復了邏輯推論關系在邏輯學中的崇高地位,不再把邏輯真作為邏輯學的核心概念,而是把邏輯真看成前提為空的推論關系的一種特殊情況,一種不自然的邏輯推論關系。由于自然演算所具有的種種優點,在構造邏輯的教學系統時,采用這種方法所構造的邏輯系統是適合教學要求,符合教學規律的。
20世紀80年代初期,為了培養現代邏輯方面的教學和研究人員,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學開辦了數理邏輯學習班。在這個學習班上使用了美國著名邏輯學家蘇佩斯的《邏輯導論》[17]作為教材。該教材以自然推論方法來建立一階邏輯的知識系統,不但邏輯知識講述得非常清楚、明白,而且,還以許多事例來說明邏輯原理的廣泛應用,因此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教材。但是,該教材是以重言式作為命題邏輯的推出規則的,從證明論的角度講,以這種方式處理語法推論關系是不夠妥當的。而且,該教材沒有討論一階邏輯的元邏輯性質,這不能說不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問題。其后,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另一位美國著名邏輯學家科庇的教科書《符號邏輯》[18]。這本教材介紹了一階邏輯的自然演繹系統,也構建了一階邏輯的公理系統。在討論自然推理時,該書以真值表為基礎,引入了命題邏輯的若干推理規則,詳細研究了關于聯結詞的演繹方法,并且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量化理論、關系邏輯,以及命題邏輯和一階函項演算的公理系統以及它們的元邏輯性質,內容豐富,論述清晰。這2部國際一流的邏輯教材和其它翻譯出版的教材,對我國邏輯教材的改革,產生了深刻而且廣泛的影響。例如,從人大版的《邏輯學》和以及其它優秀教材如畢富生的《數理邏輯》[19]中,可以看得到這些國外教材的影響。
從傳統形式邏輯傳入我國開始,我國邏輯教材經歷了翻譯介紹、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當然,現代邏輯教材的發展也經歷了這個過程。上述以現代邏輯為主的教材中,許多教材已經發展到了結合中國大學生,特別是文科大學生的特點講述現代邏輯的知識,達到了自主創新的階段。其中,王路的《邏輯基礎》特別突出。在《邏輯基礎》中,王路以非形式的方法討論了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其論述之清楚、事例之生動、方法之詳盡、思路之清晰,在眾多邏輯教材中可謂獨樹一幟。即使是自學者,只要用心一些,也可以輕松地跟隨作者一起在一階邏輯形式證明的大海中遨游。邏輯教材,特別是符號邏輯教材能夠寫到這個地步,的確是非常難得的了。這本教材,是對邏輯教材創新發展的一個典范,值得所有在大學教授現代邏輯的教師學習和借鑒。
根據我們的教學經驗,在以大學文科學生為對象的邏輯教材中,以什么方式講述現代邏輯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什么樣的眼界和意識,特別是樹立什么樣的邏輯觀念,是關系到邏輯教學是否有成效的大問題,也是關系邏輯教學改革是否成功的大問題。王路的教材,雖然沒有構建一階邏輯的形式系統,更沒有討論系統的元邏輯性質,但是,他卻通過與人們直觀更為接近的方式,分析命題和推理的構成成分,運用有效推理的規則,去分析和解決人們實際思維中的關于聯結詞和量詞的推理和證明的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邏輯的意識和眼界,樹立正確的邏輯的觀念。因此,王路把邏輯理論和邏輯的應用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的邏輯的觀念作為邏輯教學的根本目的。邏輯的具體的推演技術和方法可以上升為學生自覺的習慣,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推演技術和方法所養成的邏輯的意識和眼界可以內化為學生的素質。學生有了這種素質,也就培養了邏輯精神。而有了邏輯精神,那么,在求知求真的過程中他們就會思索前提和結論、論據和論題之間的聯系是否是必然的,是否具有推出關系,是否符合邏輯規律,邏輯的觀念從而就根深蒂固地扎進學生的思想深處,成為他們的根深蒂固的思維習慣。
王路在《邏輯基礎》中提出了教材的2個使用目的:“一是搞好課堂教學,使之好教、好學、好用;二是便于自學,使之好讀、好理解、好掌握?!盵1]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落實這6個“好”,特別是不構建邏輯系統,只給出從前提推出結論的推理規則,讓學生通過運用推理規則去進行形式證明,從而極大地簡化了一階邏輯的復雜程度。這些措施,真正體現了“數理邏輯普通邏輯化”的原則和方法。筆者認為,王路在《邏輯基礎》中所做的有益的探索,就是試圖讓中國的邏輯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達到又一個新的境界的探索。
4培養邏輯精神,突出邏輯學的社會功能就其來源來說,邏輯學來源于哲學論證、法庭辯論、數學推理等等人類的實踐活動,是為人類求知求真的服務的工具。邏輯學,包括現代邏輯,也是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它也應當能夠指導人類的實踐活動,服務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更為重要的是,在邏輯學應用于人類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意識或者邏輯精神,樹立邏輯的觀念。
實踐性教學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實踐性教學是為鞏固、加深和擴展邏輯理論和邏輯應用的知識,通過各種方式使學生在思維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邏輯知識去分析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由學生自主進行。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邏輯學求知求真的精神實質,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科研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如下種種表現形式。
通過組織或參與組織學生運用講演會或論辯會的形式進行的教學活動。教師讓學生自主策劃講演或論辯的題目,設計邏輯框架,尋找論據對論題進行論證、反駁和辯護,對論證進行分析、評估,教師只在必要時加以指導。這種實踐性教學方式,非常有利于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把邏輯知識創造性地進行應用的能力,非常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素質,樹立邏輯的觀念,培養求知求真的邏輯精神。
進行案例教學,也是進行實踐性教學的有效方式。通過來自社會生活,主要是來自報刊雜志和互聯網上的實際事例中包含的邏輯問題的分析,可以使學生深刻體會邏輯學的作用,充分理解邏輯學的社會功能。
實踐性教學還可以采用讓學生探討在各門學科中是怎樣根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通過推理、論證把這些學科組織成為嚴密、系統的知識體系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交流如何運用所學到的關于概念、命題、推理和論證的知識,撰寫科研論文的體會和經驗的方式進行。
1. 國內邏輯學的傳入和現狀
早在1631年,李之藻、傅汛際翻譯了《名理探》,西方邏輯學開始傳入中國,后來逐步引起國內學界的重視。1978年,國內邏輯學研究步入了大發展時期,先后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邏輯研討會,并且在1979年8月成立了中國邏輯學會。目前中國邏輯學會下設辯證邏輯、法律邏輯、符號學、歸納邏輯、經濟邏輯、科學邏輯、現代邏輯、形式邏輯、因明、應用邏輯、語言邏輯和中國邏輯史共12個專業委員會,分別代表了不同的研究方向。2013年8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邏輯學會常務理事會上,邏輯學會名譽會長張家龍先生提出了中國邏輯學的發展要堅持三個結合,即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提高與普及相結合的發展目標。會議圍繞中國邏輯學會如何充分發揮為社會、為會員服務的功能以及邏輯如何應用等問題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會議決定,為了充分調動邏輯學者的科研積極性,設立中國邏輯學會學術研究項目,面向全國公開征集研究選題,集中評審后,依照國家社科基金模式,進行公開申請、評審;規范社會各類邏輯培訓,中國邏輯學會擬與相關社會力量合作,成立專門機構進行邏輯培訓資格認證;通過開設若千門規范的邏輯基礎課程,提髙培訓老師的邏輯素質,從而為提高全民族的邏輯素質服務;并就是否進行邏輯素質等級考試進行了討論。邏輯學會應積極推進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研究工作,推動籌備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學指導委員會下成立相關的分支指導委員會。本次會議,為中國邏輯學的發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為邏輯學教學改革定下了基調。
2. 國內邏輯學的主要研究方向
數理邏輯——中國邏輯、印度邏輯和古希臘邏輯并稱為古代世界三大邏輯傳統,而以古希臘邏輯為先河的西方邏輯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西方,邏輯學與哲學并起,發源于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而以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成果最為杰出,他所創立的古典邏輯,經過后人的增補、發展,形成了傳統邏輯,至今仍為大學邏輯教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中世紀的邏輯學被當作神學的工具,而以西班牙邏輯學家彼得的《邏輯大全》流傳最廣、影響較大,成為13世紀至16世紀西歐各類學校廣泛采用的邏輯學課本。近代培根的歸納法對近代邏輯學和科學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后近代科學家笛卡爾、赫舍爾、惠威爾等分別對科學歸納邏輯進行了深人的探討。17世紀末,萊布尼茲初步奠定了現代形式邏輯即符號邏輯的基礎。19世紀英國著名的邏輯學家漢密爾頓創立了謂詞量化理論,極大地推動了符號邏輯的發展。德摩根提出了關系命題和關系推理,喬治布爾創立了邏輯代數,使邏輯代數臻于完善。20世紀初,德國著名的數學家、邏輯學家弗雷格構建了比較完全的邏輯演算系統,開創了公理系統的先河。后由羅素、希爾伯特和哥德爾等人所完善的一階邏輯,是當代邏輯大廈的基石。哥德爾的不完全性定理、塔斯基的邏輯語義學、圖靈的“圖靈機理論”,成為邏輯史上三項劃時代的重大成果。促使形式系統的方法成為現代邏輯研究的基本方法,而集合論、證明論、模型論、遞歸論成為現代邏輯的基本工具。形成了數理邏輯的研究方向。
邏輯哲學和哲學邏輯——邏輯哲學主要研究邏輯的哲學以及運用現代邏輯工具分析解決重大哲學問題。20世紀上半期,邏輯學作為哲學的二級學科,和哲學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作用,推動了哲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主要以英美哲學家奧斯汀、戴維森、格賴斯、克里普克、蒯因、羅素、塞爾、斯特勞森和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研究內容主要涉及真理和意義、言語行為理論、指稱與摹狀詞、名稱與指示詞、命題態度、可能世界與情境理論、隱喻、私人語言等領域。哲學邏輯主要分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其一是在經典邏輯的基礎上,引進具有哲學含義的邏輯算子而構建擴充邏輯系統,如模態邏輯、時態邏輯、道義邏輯和認知邏輯等;另一種是在某種哲學思考的背景下,對經典邏輯算子的變異解釋建構擇代邏輯系統,如多值邏輯、弗協調邏輯、模糊邏輯、直覺主義邏輯以及多值模態邏輯等。
歸納邏輯——歸納邏輯屬于非演繹邏輯,前期的研究主要包括回溯推理、穆勒五法的推廣、現代科學技術中的新歸納方法以及類比推理等。20世紀80年代后期,歸納邏輯更關注于專家系統、知識工程和智能計算機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對歸納邏輯面臨的哲學問題的研究。同時,對歸納邏輯的研究,更傾向于對概率邏輯的研究。
應用邏輯和邏輯應用——包括科學邏輯、語言邏輯、法律邏輯、決策邏輯和經濟邏輯等。科學邏輯是經驗自然科學的邏輯方法論,包括發現的邏輯、檢驗的邏輯以及發展的邏輯三個方面,主要對邏輯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論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機理進行探究。語言邏輯以自然語言為研究對象,同時以人工語言作為分析工具,主要研究語言的語形、語義和語用,以現代邏輯的成果為研究基礎。有的則從廣義量詞理論、蒙太古語法、范疇類型邏輯等方面進行研究??梢詷嬙煺Z言邏輯系統,研究通過演繹方式獲得概稱句的推理。而法律邏輯主要研究傳統邏輯在法律中的應用,研究法律推理或論語。經濟邏輯主要研究概率邏輯、博弈邏輯等和經濟相關的一些邏輯推理。決策邏輯則以哲學邏輯為工具,如認知邏輯,突出社會經濟活動中主體在互動交流中所涉及到推理模式。
辯證邏輯——關于辯證邏輯是不是邏輯,還存在有廣泛的爭論。辯證邏輯主要形成了三個不同的研究方向:范疇理論方向、形式化方向和科學方法論方向。
邏輯史研究——包括中國邏輯史、西方邏輯史以及因明。關于中國邏輯史的研究,現在很多以先秦邏輯學家的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尋求中國古代的一些邏輯思想,也有的將邏輯和文化相結合,研究不同民族的思維方式。西方邏輯史則以西方邏輯的發展史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西方邏輯史的發展過程和規律,以及不同時代的邏輯學家對邏輯所做的貢獻。因明主要有漢傳因明和藏傳因明,對因明進行搶救性的整理和研究。
二、國內邏輯學教學面臨的困境
目前雖然國內邏輯學的教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仍然面臨著令人堪憂的問題,究其原因如下。
首先,中國古代邏輯學的發展,遠不如古希臘邏輯發展得完備、系統化,也不如印度的因明發展得充分。中國邏輯學以諸子百家中的墨家邏輯學發展得相對比較完善外,儒家的名學和辯學中也有類似于邏輯的一些片段,而到了后期,儒道兩家成為中國學術的權威,而其它各家則漸趨衰落,從而形成了中國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思維傳統,即重感性而輕理性的思維范式。雖然后來西方邏輯傳入中國,但并未根本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理性思維并沒有真正融人到日常思維之中,因此,邏輯在中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其次,國內的邏輯學教材參差不齊,教學內容不夠完善,本科生的邏輯學教材大部分都大同小異,皆以西方亞里士多德的傳統邏輯為主要授課內容。研究生專用教材,各個高校選用的也各不相同,國內缺乏這方面的比較通用的一些教材。邏輯學專業比較強的一些高校,則大部分以國外的邏輯學教材為范本,這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對于本科生的教材而言,一旦引入現代邏輯,則學生又會反映難學,受國內實用主義風氣的影響,社會也需要大批的實用型人才,這些都影響到高校的教學和管理理念,迫于就業、分配的壓力而加大了應用學科、實用學科的發展,削弱了邏輯學這樣的基礎學科的教育,普遍認為學習邏輯學在服務地方經濟方面,顯得比較薄弱,學習邏輯學沒有什么用處。這種現象也引起了學者和國家教育部門的重視,正試圖編寫一些具有權威性的教材。
第三是我國邏輯學教師隊伍與國外相比,整體水平不高。就國內而言,設有邏輯學博士點的高校只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20個左右,而培養的邏輯學專業的教師,包括博士生,許多都改教其他課程,或者兼教一點邏輯,或者參加公務員考試而走上仕途,放棄了對邏輯學專業做進一步的研究的理想。同時,報考邏輯學專業的研究生的生源嚴重不足,無法培養足夠的專業教師隊伍從事邏輯學教學的需求。另外,即使是邏輯學專業的導師,許多對現代邏輯也不是很精通,培養出來的研究生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很多研究生無法教授現代邏輯課程,這都制約了邏輯學教學質量的提髙。同時由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理念不夠科學,這些也都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三、邏輯教學改革的策略
邏輯教學的改革必須針對邏輯學教學面臨的困境,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各髙校要重視邏輯學的基礎學科地位,關注邏輯學科的發展,搭建邏輯學的學科平臺,加強學術隊伍建設,轉變急功近利的觀念,打破思維定式。從邏輯學教學自身的特點,從邏輯學課程的開設方式和邏輯教學觀念的改革出發,轉變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提高邏輯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邏輯學課程內容的改革
關于高校邏輯學教學內容的走向問題,郭橋認為目前國內主要有以下3種觀點。其一用現代邏輯取代傳統邏輯。該觀點主要以王路為代表的學者’在高校應該教授現代邏輯,用其取代傳統邏輯。因此被稱為“取代論”者。其二堅持傳統邏輯不可廢止。以張盛彬、馬佩、郁慕鏞等為代表。主張中國高校,文科主要應該學習傳統邏輯,不應以數理邏輯內容完全取代大學文科邏輯教材中的傳統邏輯的內容,同時也應該在高校適當地講授非形式化的普通邏輯。其三堅持形式邏輯和非形式邏輯并舉,認為邏輯教學改革至少應該是形式化邏輯和論證邏輯并重,傳統邏輯的形式化不是邏輯現代化的唯一道路,數理邏輯也不是現代邏輯的全部。我們認為,髙校的邏輯學教學應該參照國外邏輯學的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科背景,開設不同的邏輯學課程,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和課時計劃。同時各個學校也要有自己的特色,根據本校的師資力量和學科特點進行取舍。
據此,邏輯學的教學內容,也就是教材的設計至關重要。在本科教學階段,針對邏輯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教材內容比較抽象,邏輯學專業性比較強,教材不能切合各個高校學生的具體情況等,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革。所以要建立和完善邏輯學的課程體系,根據邏輯學的不同的研究方向和本高生的具體的學科背景,形成以傳統邏輯、現代邏輯、歸納邏輯、邏輯應用、批判性思維等課程體系,分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通識課等不同的類型,以適應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本科生的學習。改革邏輯學教學大綱、制作規范的邏輯學教案和課件,以校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課程為參照,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相結合。目前的傳統邏輯教材都大同小異,所以我國邏輯教學改革須借鑒國際邏輯教學改革的經驗,在教材設計方面,盡量參照西方的教材,針對不同教學對象,開設不同層次的教材。對于高校的本科生,特別是文科生,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如哲學、思政等專業可以經典邏輯為主要授課內容,適當增加邏輯哲學、現代邏輯、歸納邏輯的一些內容。中文、外語、廣電、新聞等語言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增設語言哲學、邏輯哲學、言語交際等方面的課程。法律、經管、社會學等專業的學生,可以增設現代邏輯,而仍以傳統邏輯為主要授課內容,同時增加法律邏輯、經濟邏輯、辯證邏輯、歸納邏輯、哲學邏輯中的道義邏輯(適用于法律邏輯專業的學生)和MBA考試相關的邏輯知識等內容。至于學時數的設計,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應該選擇36學時或者54學時,這樣才能使本科生沒有太大的學習壓力,同時又能受到邏輯學的訓練|51^2°。因此就需要對邏輯學這門學科有一個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制定較為統一的教材,同時各高校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教材。
對于研究生來說,則主要應以西方邏輯史為基礎知識,這里的西方邏輯史主要指國外純英文的西方邏輯史手冊為教授的主要內容,使研究生了解西方邏輯發展的歷史進程,邏輯學家們的邏輯理論和形成該理論的歷程。然后根據不同的師資力量和生源的學科背景,有選擇地開設四論(證明論、集合論、模型論和遞歸論)這樣的基礎理論,文科學生可以開設邏輯哲學、語言哲學、法律邏輯、經濟邏輯、歸納邏輯、中國邏輯史、因明等邏輯課程。有選擇地開設模態邏輯、人工智能、現代邏輯(數理邏輯、符號邏輯)、哲學邏輯。對于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則可以對上述邏輯根據愛好進行選擇。像阿姆斯特丹大學就具有很好的邏輯學教學傳統,開設邏輯、語言與計算相關的邏輯學課程,很值得我們借鑒學習。要求研究生的專業方向要和人學前的學科背景相關,專業方向分為“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信息和計算”以及“語言和認知”。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開設不同的課程。對于“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方向,要求掌握數學基礎知識,熟悉數學中的相關的基本概念,掌握拓撲學、代數學、集合論中的和邏輯相關的基本概念,學好四論。對于“信息和計算”方向的學生,要熟悉集合論、證明論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以及計算機專業中和邏輯相關的課程?!罢Z言和認知”方向的學生,除了熟悉四論中的一些基礎理論外,還要求掌握哲學和語言學中的基本理論。其課程設計也是根據不同的研究方向,開設不同的課程。對“數理邏輯和數學基礎”方向的學生,開設模態邏輯導論與公理集合論,遞歸論和模型論,以及集合論高等研究、構造主義、模態邏輯等。在“計算機和信息科學”方向,開設約束編程、自動化推理、對話系統、信息科學的博弈論、信息論、信息檢索、神經網絡和符號推理、語言和言語技術、語言學習、算法、復雜性和計算、概率系統、資料導向的分析及不確定性推理等。對于“語言和認知”方向的的學生,開設邏輯和認知、語義的結構和內涵語義、哲學與認知、理性、內涵和言語行為、意義指稱和模態等。同時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控制。這些經驗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同時各專業都應該開設批判性思維相關的邏輯課程,特別是針對即將畢業的大學本科生,因為他們面臨著就業、深造等多種選擇,這就需要參加各級各類能力考試,而邏輯學則為必考的內容之一,因此可以為學生解答GRE考試、GMAT考試、LSAT考試、MBA考試、MPA考試、GCT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試中的相關試題,為大學生的進一步深造(如考邏輯學研究生等)創造有利條件,同時也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機會,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2.邏輯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邏輯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關注國際國內邏輯學研究的前沿,不斷吸納新的知識,創新教學方法,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案例就是指在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設計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而案例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據教學目的的要求,組織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思考、分析和討論等活動。案例教學法,是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或者是歷史、寓言、小說等事例,和邏輯學相結合,以激發學生學習邏輯的興趣,指明其中蘊含的道理,給學生以啟發的教學模式。同時,課堂教學也要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愉快教學法、注重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等方法,激發學生對邏輯學這門學科的濃厚的興趣,領略邏輯的奧妙,從而更好地掌握邏輯基礎理論。要求學生多讀一些邏輯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特別是國外的一些邏輯學方面的基礎教材,培養理性思維能力。適當布置一些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選擇一個與本課程相關的主題作進一步研究,寫出具有創新性的小論文,讓學生沉浸到圖書資料的海洋之中,吸取豐富的營養,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營造良好的學習邏輯學的氛圍,舉辦各種側重點不同的學術講座和專題討論會,邀請邏輯學專業的導師或者學者做專題講座。定期組織學生組成專題小組,針對不同的專題進行討論,這樣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畢業論文的質量和創新點。對于研究生,還要鼓勵他們參加全國性、國際性的邏輯學術會議,多和邏輯大家進行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了解學術前沿。
3.邏輯學科研創新方面的改革
至于學習傳統邏輯能否培養出高層次的邏輯學科研人員,或者說培養出邏輯學家的問題,在學術界也進行了廣泛的爭論,有的學者認為,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有很多高校畢業生接受了邏輯學的基礎理論的學習,但真正成為知名的邏輯學家的,恐怕還沒有。但是,任何一個邏輯學家,必然懂得基礎的邏輯學知識,不能因為傳統邏輯培養不出現代邏輯學家就放棄學習傳統邏輯學。教育部、國家社科規劃辦每年都設有邏輯學科的課題項目,包括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這樣有利于邏輯學科的科研創新和原創性的成果的出現。同時積極創辦更多的邏輯學專業的期刊、雜志。目前除了中山大學的《邏輯學研究》外,還沒有其它專門的邏輯學刊物,希望以后能夠創辦更多的邏輯學專業的專門的學術期刊,以便可以有更多的學術成果的發表陣地。同時其它的核心期刊,也需要增加刊發邏輯學專業的一些欄目,使邏輯學專業的學者有更加廣泛地發表文章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