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20:10:55
序論:在您撰寫生活與數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教學導入階段的生活化教學究其本質而言,小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早期,感性思維比較強,而且小學生普遍不具備很強的理性思維,面對這種特殊的規律,廣大數學教師務必清楚地認識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教學導入階段的重點內容,只有在此階段將生活相關內容滲透進去,才能夠利于小學生改變學習的動機,并主動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分類法這一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舉一些事例來加以論證,盡量找尋一些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內容,將數學的思想完全滲透到現實生活當中。
2.教學的內容當中應該完全地滲入生活化當中要想讓學生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并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最為便捷的途徑就是依據學生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創設小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相應的生活情境。也只有這樣,小學生才能比較自然地融入教學氛圍當中,從而產生對學習的欲望。教師可以通過畫圖和學生圖片喚起學生的興趣,運用簡單數學模型,便能將這些枯燥的數字比較恰當準確地包含進去。一旦生活和數學結合在一起,學生再算起來就比較容易接受,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進而降低了教師教學的難度。
3.課后布置作業的生活化要求長期以來,課后作業的布置是任何一門課程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知識回顧的最佳途徑。數學課堂結束之后,教師如果每天都要求學生去做一些枯燥的純數字的習題,小學生必然會覺得枯燥,也不能按時、準確、高質量地完成作業。針對這一現象,教師應當盡量將作業的布置和設計滲透進生活化內容,讓學生在數學作業的完成過程中,同樣感知到數學與生活的處處聯系。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記錄家里在買菜或者去超市購物時候的付賬明細,借此讓學生在生活中鍛煉口算能力,也溫習課堂知識,還培養起小學生生活化的數學思想。
二、結語
一些數學教師對課堂教學生活化存在理解誤區,無法恰當處理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一些教師雖然嘗試采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但最終目的不是學以致用,而是考試和分數,忽視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無法體會到數學知識應用的重要性,這與素質教育的精神是不一樣的。一些數學教師課堂教學只限于教室和書本,內容以書本、教材為準,片面強調灌輸和訓練,過分強調數學知識的完整性與系統性,忽略了學生的生命情感需求和自由活動,忽略了學生本身的年齡特點,也就疏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一些教師對課堂教學生活化重視不夠,缺乏生活的敏感。教師沒有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沒有把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結合起來教學。許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理解困難,說明老師沒有把抽象的問題生活化,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2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提升策略
數學課堂教學應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走進社會?!叭罩屏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內容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充分溝通生活中數學與教科書上數學的聯系,使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融為一體。因此,數學教師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數學教師要樹立生活化課堂教學的觀念。理念是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背后的指導思想,教師要將課堂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主體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課堂教學要求轉化為學生主體的內在需要,使之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而獲得活力性知識。我們的教學是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設法解決。教師要由應試教育下的“由知識到學生”轉變為素質教育下的“由學生到知識”的觀念,用發展的、開放的、互動的生活化的教學觀對待教學工作。在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廣大數學教師對教學生活化觀念普遍認同,認為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教學生活化對于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生活技能具有重要價值。學習的終極價值在于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和生產實際問題,進而去探索未知世界。數學教師要開發利用整合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周遭的環境時刻作用于學生的心理世界,學生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典型例證,現實的生活環境與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教材是完成教學任務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但在實際工作中又不能依賴教材,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局限,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生活實際,選擇和調整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更富時代氣息。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變,增加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刪除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的教學內容。由于學生熟悉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能夠運用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加速新知識的獲得,能夠更透徹理解和把握新知識,能夠由感性到理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認識,從而使學生建構新的數學知識體系。數學教師要創設高效的、多層次的數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確保情境服務于課堂教學的基本價值。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越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情境,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就越強。教學要用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教師既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又要嫻熟課程內容,把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充滿生活情趣的氛圍中進行知識探究。我們要選擇學生熟悉的、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感知數學問題源于生活,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師創設生活化情景要注意,應依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提出學生自己既熟悉、常見,同時又新奇、有挑戰的問題。在學習中,教師要在學生不能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時,給予引導和鼓勵,增加生活化的練習習題。學生的作業要有個性化、活動化、生活化,應由統一、專制走向自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獨立完成走向協同合作,由題海走向求精、求活。數學作業設計應伸向學生生活的每個角落,可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及其他各學科的學習結合起來。數學教師要探索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靈活多樣的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強化思維和實踐能力,養成探索和創新精神。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性的作業,如“商場打折促銷活動”、“如何購門票”、“租車方案”等等,讓學生合作完成。教師要鼓勵學生用寫數學周記、數學故事、數學論文的方式來交流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研究沒有解決的問題。數學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數學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作為教學手段,能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縮短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既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如果教師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數學教學規律,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課件加以合理運用,便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如學習“梯形面積”后,要求求出圓木的根數,利用公式可以很快算出,很多同學不理解這樣做的原因。但如果利用多媒體就簡單多了,可以通過動態的演示過程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引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之體會到數學的生活應用價值。
摘要:數學源于生活,數學植根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也是哲學的一門衍生物。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數學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產生的蹤跡。
關鍵詞:數學;生活;哲學
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素材來源于生活。
數學是研究現實生活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
——恩格斯
在學習生活中,不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不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小青年來到賣螃蟹的李大爺跟前問:"螃蟹多少錢一斤?"李大爺說:"30元一斤。"甲青年說:"我喜歡吃身子,只有一半應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說:"我喜歡吃爪子,也應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爺就把螃蟹分下來賣給了他們,回家的路上,李大爺仔細一算才發覺上了當,請你們用數學知識來解釋一下李大爺為什么上當了?被這一情境引發了好奇心,由好奇引發需要,因需要而進行了積極思考,這樣,既培養了動手能力、預算能力、社會能力,又十分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的數學知識。體會到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并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學習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公園只售兩種門票:個人票每張5元,10人一張的團體票每張30元,購買5張以上團體票者可優惠10/100。我們有37人去公園游玩,按以上規定買票,你認為怎樣買最合算?這樣的題目可能會想出多種方法:
方法 1:按每張5元購買,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買3張團體票,再買7張個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買4張團體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時請3位其他游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團體票,然后讓他們各自出3元錢,我們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請13位其他游客參與我們來一起買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這樣我們合算,他們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見,如果我們能在教學中高度重視數學知識的生活化,那么,一定會使數學更貼近生活。同時也會越來越讓人感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會變得有活力,學生才會更有興致地喜歡數學,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鞏固數學甚至發展數學。
一、把數學帶進生活,理論聯系實際。
不管數學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總有一天會應用在這實際世界上。 ——羅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個人拉起手來長度大約是10米?操場上走一走,10米大約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誰?比你矮的人是誰?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誰?他們分別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數學實在是太豐富了,生活是數學的歸宿,也就是數學必須服務于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后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生活是數學的大課堂,回歸生活學數學既是讓數學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又讓我們積極主動地學到了富有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但需要注意的是,回歸生活學數學絕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數學,而應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的作用,并重在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惟有這樣,才能將數學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的學習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從而使自身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二、數學與哲學的關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華羅庚
就像物理學,邏輯學,天體學,心理學等一樣數學是哲學中所誕生的一門學科。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數形合的數本源論建立起了以數學方式的哲學思考為核心的理論體系,認為數學是一切的本源及結構方式。在這個基礎上文藝復興后機械論者們和精細科學支持者們逐步建立了近代數學體系。今天,數學在向一切學科滲透,它的研究對象是一切抽象結構——所有可能的關系與形式。
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是望遠鏡。當旅行者到達一個地方時,他不再用望遠鏡觀察這個地方了,而是把它用于觀察前方。數學則相反,它是最容易進入成熟的科學,獲得了足夠豐富事實的科學,能夠提出規律性的假設的科學。它好像是顯微鏡,只有把對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經過處理,才能用顯微鏡觀察它。哲學從一門學科退出,意味著這門學科的誕生。數學滲入一門學科,甚至控制一門學科,意味著這門學科達到成熟的階段。哲學的地盤縮小,數學的領域擴大,這是科學發展的結果,是人類智慧的勝利。
哲學在任何具體學科領域都無法與該學科一爭高下,但是它可以從事任何具體學科無法完成的工作,它為學科的誕生準備條件。數學在任何具體學科領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是它離開具體學科之后無法作出貢獻。它必須利用具體學科為它創造條件。
模糊的哲學與精確的數學——人類的望遠鏡與顯微鏡。
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激發、促進、鼓舞并驅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內涵。 ——克萊因《西方文化中的數學》
參考文獻:
關于生活的數學小論文“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睌祵W,經常從人們身邊走過,生活中人們都離不開它,它為人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的班級中經常要使用到數學,例如算單元平均分、統計校園電費……等等數不勝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購物,買過年吃的糖。超市里糖的花樣可多了,有脆皮糖15.80元一斤,牛皮糖10.50元一斤,牛奶糖8.00元一斤,酥酥糖23.9元一斤,巧克力糖21.9元一斤……但主要分為散稱和包裝。爸爸媽媽問我:“兒子,你希望買什么糖呢?”我望著玲瑯滿目的“糖果世界”,不知如何抉擇是好,但我自幼喜好巧克力,所以我就選了巧克力糖。這時媽媽又給我出題了,他說:“那兒子,你說我們是買散稱的呢,還是買包裝的呢?”這我就摸不著頭腦了,立即心算起來:散稱的巧克力糖21.9元一斤,包裝的則58.9一盒。散稱的巧克力糖一包才10克,包裝的巧克力糖一盒就有1000克呢!不過,單單看重量還不能決出勝負,就讓我仔細算算——其實算這個并不難,直接用1000克=1千克 1千克=2斤 58.9÷2=29.45(元) 29.45元21.9元 所以散稱比包裝更劃算!我高興的把我得出的結果告訴媽媽,媽媽高興的點了點頭,夸我愛動腦筋,因此我也就成為了媽媽的小會計。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數學題。我們常做的應用題,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編而成的題目。這不,我又在做數學題時發現了一道趣題:
大河上有一座東西向橫跨江面的橋,人通過需要五分鐘。橋中間有一個 亭子。亭子里有一個看守者,他每隔三分鐘出來一次??吹接腥送ㄟ^,就叫 他回去,不準通過。有一個從東向西過橋的聰明人,想了一個巧妙的辦法, 終于通過了大橋。
我初看這道題,一點頭緒也沒有,難不成坐船過去?這是不可能的。難道走了一會往回走?唉,這好像行得通……
心理學研究表明,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存在著數學問題。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來教學,利用環境來教學,把生活中的生動事例和數學課堂教學與活動課程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組織教學,使學生自覺地進入問題情境,自覺地思考問題,主動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例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直角坐標系時這樣引入新課,老師直接問生學生誰能介紹一下自己家的具置,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都認為這題很容易。有一生說我家在營字村,老師又問營字村在哪?你家在營字村的具體方位說的清楚一點。學生不知所云。老師說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所要解決的問題。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了。學生急切的想要知道這是怎么回事,一個初中生怎么會連自己的家的地理位置都說不清了呢。老師順利進入研究新知結段,新知內容結束后,老師又回到課前的問題,問學生這回你知道怎樣來介紹你家的具置了嗎?這樣,通過再現生活場景,使學生真正理解了直角坐標系的生活意義。
二、生活數學提高應用能力
同志說過:人類認識事物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更為重要,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讓學生在現實問題中看到數學問題,得到數學知識后再應用于新的現實,從而使數學成為一種“本領”這是我們進行數學教學要實現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又如學生在學習“統計”一課后,就能試著舉例說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統計知識,如統計跳繩比賽成績、訂做校服統計、身高統計等。在這一基礎上,我試著讓學生為班級開展智力競賽購買獎品制訂采購方案,獎品要符合價錢均等、迎合大多數同學的需要等條件。同學們通過了解情況,收集數據,再加以整理和統計等一系列活動,獲得了一個可行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我告訴學生在生產、生活實際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統計知識,且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實踐作業,到馬路上去統計一下你家所在地一小時內的車流量。告訴學生一定要注意安全。學生回來告訴我的不僅僅是車流量的事,還有汽車尾氣等環保問題習后,已經開始把數學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了,并能學以致用。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具有指導意義。
三、生活數學培養綜合素質
理想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創設生活情境,給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不僅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且要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獲得極大提高,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獲得提高。
如我們學校在去年給操場鋪磚地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題,讓學生到實地測量一下,我們的學校要買多少磚。(場地中有小路、花壇等)。學生經過實踐發現,首先要對場地進行測量,包括小路、花壇的相關數據,再對測得的數據進行估算大約需要多少磚,最后要動腦筋思考,如何把磚進行分割,來鋪設不規則的地方,并且要做到不浪費。
在經歷了發現、討論、實踐、交流的活動過程后,一方面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在生活中有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和結果往往具有多樣性,但其中必有一種是較符合生活常理的,我們在解決問題、安排和籌劃工作、生產和生活時,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比較,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由此才能獲得最理想的效果。這樣,在培養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同時,亦使他們的生活經驗獲得豐富和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意識和一定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新時代人才素質的要求之一,更為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生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間,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接觸著豐富而真實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與生活體驗。而數學學科本身與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是一門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學科。如果只是單純地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教學枯燥無味,容易陷入機械灌輸的誤區。而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豐富的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更能還原數學教學生動活潑的畫面,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與形象性,拉近學生與數學教材的距離,從而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思數學,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更加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我事先安排學生利用木條來制作平行四邊形、長方形與三角形,然后讓學生來拉動這些圖形,這樣學生通過親自操作可以發現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形狀不穩定,極易變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強的穩定性。由此來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如此熟悉的場景更能喚起學生相關的生活體驗,使得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片斷不斷地浮現于學生的腦海里,從而真正將枯燥的數學學習與豐富的學生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思數學。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設有效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做數學
現代建構主義提出:知識并不是獨立于情境的符號,而是存在于具體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動中,人的學習應該在情境化的活動中進行。這是小學數學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避免枯燥而單純地進行知識的講解,而是要將知識寓于直觀而豐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將抽象深奧、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換為學生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現實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做數學。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時,我首先來向學生形象而直觀地展現現實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桌子、紅領巾、氣球、直尺等實物。從而改變枯燥而單一的知識講述,而是將這些抽象而枯燥的幾何圖形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結合起來,這樣更能讓學生從心理上減輕負擔,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將學生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時在利用多媒體強大的處理功能來將這些實物轉換成幾何圖形,并鼓勵學生大膽動手來繪制一些幾何圖形。這樣的教學將抽象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形象,同時又讓學生積極操作,實現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從而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一片和諧、融洽,教學氛圍異常活躍,激起了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學得快樂主動,學有興趣成效。
三、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
綜觀當前的小學數學教材,我們發現數學教材知識系統性強,教材所呈現的數學知識結構與學生的認知結構難以同步,這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低下的重點原因。要真正落實生活化有效教學,就不僅僅是要還原生活,重現生活畫面,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數學素材來讓學生更好地學,更為重要的是要回歸現實生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實際運用,讓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真正地達到學以致用。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用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產生活問題,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實現生活化教學。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這一內容后,我們可以讓學生來對自己的房間進行重新布置,來測量自己的房間墻面面積以計算所需要的涂料,測量地面的面積,從不同規格的磁磚中選取自己所喜愛的,來計算重新鋪地面所需磁磚的數量以及相關的費用。這樣的活動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讓學生有了更多運用的機會,讓學生將所學充分地運用于生活,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一)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
盧梭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他在教育界的代表作品當屬《愛彌兒》,在這本書里面盧梭闡述了教育要遵循自然規律,發展兒童的天性。在書里,盧梭提出“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它在繼續不斷地鍛煉孩子;它用各種各樣的考驗來磨礪他們的性情;它教他們從小就知道什么是煩惱和痛苦。通過這些考驗,孩子便獲得了力量;一到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的生命時,生命的本原就更堅實了?!北R梭遵循著自然主義的教育觀念,讓兒童的教育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的實際,而不是建立在單純的知識傳授,這樣的教育思想在當時是與時俱進的,甚至是超前的,他對教育的理解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讓兒童通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體驗,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這種教育方式既滿足了兒童的求知欲,又使兒童脫離了書本知識的枯燥無味的單純講解,讓兒童體會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這樣的教育融入了兒童的生活,貼近了他自己的生活世界。這種教育思維為現代美術與生活在教學中的運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并且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批判了傳統的學校教育,并就教育本質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杜威認為教育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本身不是枯燥無味的,教育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通過教育來重新塑造人,充實人的生活。教育與時代也是緊密相聯系的,應該隨著時代的變化調整教育的方式,使其更好的融入到生活當中?!敖逃焙汀吧睢钡年P系是密不可分的。
(三)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根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改造而來。他認為生活當中含有教育,過什么樣的生活就接受什么樣的教育,在生活中學習,使教育與生活聯系的更為緊密,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彼嘈派詈袑θ说慕逃饔谩?/p>
二、美術與生活結合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內容
聯系時代教材作為一線的美術教育老師的第一首資料是他們進行備課的主要來源,但是,我們的美術老師在運用教材進行備課時要考慮到所教的內容與時代的這種緊密結合性,而不是單純的教授美術課本上的知識,知識也是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我們的美術教師也應該在這種變化中把握適度原則來進行美術的教學。當我們的身邊發生了一些具有影響意義的事情,我們就可以選取其中的一部分內容與自己的美術教材相結合,這樣使美術教學更加的融入生活當中,學生在進行美術課程學習的時候自然會有興趣,因為所畫的內容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
(二)教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對于美術課程的評價方式往往是單一的,每堂課結束后只是由老師的點評來結束,在評價手段上學生的參與度是最低的。由于美術學科是一個開放性的學科,很難說哪一幅作品好過另外一張,也許它沒有很好的表現手段,但是卻具有很好的想象力,美術的這種開放性決定了我們課堂的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我們可以采取以教師點評為引導的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點評當中,可以說說喜歡哪幅作品,喜歡這幅作品的哪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小組互動的方式,大家來互相點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單一美術評價的階段。
(三)教學目標的開放性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既與教育目的、培養目標相聯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在我們的美術課堂中,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美術知識,但我們的課堂不能僅僅停留在這一階段,還需要教師在課堂的教學當中對美術與生活結合的一種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當中體會美術的樂趣,更好提高自己的審美意識。比如,我們學習了杯子的基本內容后,我們還要讓學生體會到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挑選一個和設計一個更美的杯子,把美的意識帶入到生活當中。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