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3 12:44:31
序論:在您撰寫結構工程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二、施工過程中留槎處置不當的原因分析
1、砌筑工人長期不按照規范規定操作施工,習慣于錯誤的留槎操作方法,圖方便、省事。
2、施工管理人員對正確留槎的重視程度不夠,認為不會對結構安全造成影響,管理過程沒有嚴格要求。
3、混淆“L”形轉角、“T”形、“十”字形連接處有構造柱和沒有構造柱處理的區別。
4、管理人員不能正確處理進度和質量的關系,或者是沒有合理安排,規定正確的接茬處理方法。
5、施工安排不當,不能同時縱、橫墻砌筑。
6、不論使用“內砌法”或者是“外砌法”做砌體施工,留斜槎操作工作量大,操作不方便。
以上操作和管理的原因,使留槎處置不當成為砌筑施工長期得不到解決的“質量通病”之一。
三、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
1、必須加強對操作工人的工藝、工法知識的學習,強化規范標準的教育培訓。操作工人的技能學習應有地方政府勞務輸出培訓部門負責,或者由勞務資質企業委托培訓,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頒發操作者從業資格證書;由用人勞務資質企業負責對工人規范標準的培訓和項目施工技術質量的管理,從源頭抓住質量意識和知識培訓關。
2、勞務承包方(勞務資質企業)必須根據施工項目總承包管理者的要求,按照《施工組織設計》或《項目管理規劃》規定,編制班組向操作工人的技術交底,讓工人明白規范標準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過程監督,記錄施工部位,并組織班組內部自檢,施行用質量評定工程量完成情況,與工資收益掛鉤,強制性推行質量控制,革除操作“陋習”,監督留槎部位的處理。
3、總承包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班組的技術交底,正確處理進度與質量的關系,合理安排施工工藝和工法,保證適當地、持續進展;必須結合計劃安排,有目的地解決不同階段施工過程“質量通病”的防治。
4、經常組織開展群眾性技術“比武”或“比賽”活動,組織工法質量管理現場會,針對留槎施工中存在的現象,結合操作實踐,正確解讀留槎處置方法,指出不合理留槎施工存在的問題,并結合以往工程竣工后出現的質量問題教訓,講解因果關系,幫助提高對接茬質量的認識,并適時地、強制性按照規范標準規定,推行留斜槎施工。
5、對于因客觀條件限制留斜槎卻有困難的,可以按照管理程序,經技術負責人同意,制定保證質量措施后,留直(陽)槎施工,決不能因怕麻煩、圖省事,沒有原則的將留斜槎改為留直(陽)槎,并保證按照規定加設錨拉鋼筋。注意,不論任何種情況,都不準留陰槎。
6、由于留直(陽)槎的后續施工是塞填砌筑,為保證連接處砌體施工質量,必須保證:
(1)陽直槎的皮數桿控制應與后砌墻體的皮數桿控制必須建立在同一控制“50”線上,避免出現后砌砌體施工后出現的水平灰縫不平整,導致搭接不好,局部集中應力造成的破壞,搭接長度不夠在極限使用狀態下的破壞。
(2)后塞砌筑施工時,要把接茬處的浮漿處理干凈,用水濕潤;砌筑施工時,要按照已設皮數桿的要求,保證砂漿飽滿,嵌磚平實;保證灰縫均勻密實。
(3)保證按照規范要求,合理放置拉結鋼筋,并保證鋼筋的數量、直徑、長度滿足設計規定。。
7、滿足《抗震設計規范》要求,根據設計抗震烈度等級要求,必要時,可與設計院聯系以增加抗震構造柱的數量處理。
1條文編寫原則
鑒于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編寫原則是“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兩本標準在有關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條文內容上的一些重復.對此,在編寫時考慮了以下原則:1)標準不同適用范圍原則:在編制《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過程中,在“過程控制”的相應條文編寫時,只針對為實現施工質量合格驗收的某些重要施工環節作出基本要求;而對于《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范》,則對施工全過程的質量控制作出較具體的規定.2)條文細化原則:由于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遵循“驗評分離、強化驗收、完善手段、過程控制”的編制原則,因此,與之配套使用的《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范》的個別條文內容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規范GB50203中的“過程控制”的相應條文.對此,在編寫《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范》條文時,著重對砌體結構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操作技術要求進行細化,作出詳細規定,以區別于規范GB50203針對施工過程控制的原則要求.3)標準完整性原則:對《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過程控制”涉及的部分內容,在施工規范中不需要再細化時,考慮到其內容的重要性和標準編寫的完整性,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兩本規范間的協調一致,對GB50203的相關條文進行了引用.
2關于濕拌砂漿、干混砂漿及專用砂漿使用時間的規定
砌體施工中的砂漿使用時間是特指砂漿的可操作時間,即砂漿從加水拌合后到仍能施工而不影響其性能的最長時間間隔,而非等同于砂漿的凝結時間.濕拌砂漿是由專業生產廠將加水拌合后的砂漿運到施工現場的成品砂漿.由于砌體施工速度較慢,為使砂漿在一定時間內能保持其可操作性,生產廠一般通過摻加不同種類添加劑及控制添加劑用量等方法調節砂漿的凝結時間,實際上也是調整了砂漿保持可操作性的使用時間,且通過試驗保證所提供的砂漿在可操作時間內不會影響砂漿性能.因此對濕拌砂漿的使用時間應按廠房提供的說明確定.干混砂漿是專業廠家生產的除拌合水外的砂漿粉狀混合物,在加水拌合后即可使用的砂漿.為了解干混砌筑砂漿使用時間與強度的關系,規范編制組對西安市3個不同生產廠家的干混砌筑砂漿進行了試驗分析.試驗所采用砂漿類型均為DMM5,分別放置0、2、4、6、8h后,適量加水使得砂漿稠度保持在約70mm,通過制作砂漿試塊對其強度進行試驗,結果表明,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砂漿強度有所降低,其中不同廠家的砂漿在0~8h強度損失最小約12%,最大超過30%,因此,施工過程中對干混砂漿的使用時間應按廠方提供的說明書確定.專用砂漿中的外加劑種類、用量存在差異,其凝結時間也不同,因此,其使用時間應以廠方提供的說明書為準.
3關于現場攪拌砂漿使用時間3h、2h的規定
砌筑砂漿采用現場拌制時,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砂漿的流動性降低,砂漿稠度變小,砂漿操作性變差,這時如果再加水拌合(重塑)后使用,會影響砂漿的強度.原國家標準《磚石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203-83編制組曾進行了M5和M5水泥石灰砂漿、M5水泥粘土砂漿、M5微沫砂漿拌合后停放時間對強度影響的試驗,試驗砂漿的稠度為80mm左右,氣溫為20~30℃(室內實驗室氣溫).在試驗過程中,砂漿稠度隨停放時間的延續而減小,為模擬施工狀態,對稠度減小的砂漿再加水拌合,使砂漿稠度與初拌時基本相同.試驗結果表明:在一般氣候狀況下,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在3h和4h使用完,砂漿強度降低一般不超過20%,雖然對砌體強度有所影響,但降低幅度在10%以內,又因大部分砂漿在之前使用完畢,故對整個砌體的影響僅局限于很小的范圍.另外,砌體強度除與砌筑砂漿相關外,還與瓦工的操作方法及精心施工程度密切相關,在施工中加強現場質量控制和監督檢查,完全可以保證砌體的砌筑質量.當氣溫較高時,水泥凝結加速,砂漿拌制后的使用時間應予縮短.同時,近年來設計中對砌筑砂漿強度普遍提高,水泥用量增加,因此對現場拌制的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統一按水泥砂漿的使用時間進行了規定,即“現場攪拌的砂漿應隨拌隨用,拌制的砂漿應在3h內使用完畢,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30℃時,應在2h內使用完畢.”該規定不僅對施工質量有利,同時便于現場施工時的控制和管理.
4施工質量控制等級施工前的評審及施工中的檢查規定
砌體的施工主要由手工操作完成,質量受到許多人為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為保證砌體工程的施工質量,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已參照有關國際標準,按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水平、砂漿強度試驗及攪拌、砌筑工人技術熟練程度等因素對施工質量控制等級進行了分級規定.為了保證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等級滿足設計要求,在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規范》中,一方面要求施工前對承建工程的施工隊伍進行施工質量控制等級審查、認定,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對現場質量管理、砂漿與混凝土強度、砂漿拌合、砌筑工人技術等級等四要素要求適時檢查監管.當發現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的有關要素變化將引起施工質量控制等級下降時,應立即停工整頓,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回復到要求狀態,再進行正常施工.為便于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的審查、認定和檢查,規范附錄中提供了相應的表格.
5塊材澆水濕潤程度
改用相對含水率的規定試驗研究和工程實踐證明,砌體施工時砌塊的濕潤程度對砌體的施工質量影響較大:例如采用干磚砌筑不僅不利于砂漿強度的正常增長,大大降低砌體的抗壓和抗剪強度,影響砌體的整體性,而且砌筑困難;相反,采用吸水飽和的磚砌筑時,會使剛砌的砌體穩定性差,且易出現墻體平面外彎曲、砂漿易流淌、灰縫厚度不均、砌體抗剪強度降低.關于磚含水率對砌體抗壓強度的影響,湖南大學曾通過試驗研究得出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即砌體的抗壓強度隨磚含水率的增加而提高,反之亦然.根據砌體抗壓強度影響系數公式得到,含水率為零的燒結粘土磚的砌體抗壓強度僅為含水率為15%磚的砌體抗壓強度的77%.關于磚含水率對砌體抗剪強度的影響,國內外許多學者都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試驗資料較多,但結論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認為,各國(地)磚的性質不同,是試驗結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磚砌體抗剪強度隨著磚的濕潤程度增加而提高,但是如果磚澆得過濕,磚表面的水膜將影響磚和砂漿間的粘結,對抗剪強度不利.美國Robert等在專著中指出:磚的初始吸水速率是影響砌體抗剪強度的重要因素,并指出,初始吸水速率大的磚,必須在使用前預濕水,使其達到較佳范圍時方能砌筑.前蘇聯學者認為,粘土磚的含水率對砌體粘結強度的影響還與砂漿的種類及砂漿稠度有關,磚含水率在一定范圍時,砌體的抗剪強度得以提高.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等單位通過試驗獲取的數據和收集的國內諸多學者研究成果撰寫的研究論文指出,非燒結磚的上墻含水率對砌體抗剪強度影響,存在著最佳相對含水率,其范圍是43%~55%,并從試檢結果看出,蒸壓粉煤灰磚在絕干狀態和吸水飽和狀態時,抗剪強度均大大降低,約為最佳相對含水率的30%~40%.由于各類砌筑用塊材的吸水特性,如吸水率大小、吸水和失水速度快慢等的差異(有時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例如從資料收集中得到,我國各地生產的燒結普通粘土磚的吸水率變化范圍為13.2%~21.4%),以及環境溫度、濕度的不同,塊材砌筑時適宜的含水率也應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在砌筑前對塊材預濕的程度采用含水率控制是不適宜的.為了便于在施工中對適宜含水率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控制,塊體砌筑時的適宜含水率宜采用相對含水率規定.根據國內外學者的試驗研究成果和施工實踐經驗,以及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相關規定,本次規范制定中,按照塊體吸水、失水速度快慢,對燒結類、非燒結類塊體的預濕程度采用相對含水率控制,并對適宜相對含水率范圍分別作出了規定.
6后置拉結筋的施工質量檢查的規定
近年來,對填充墻與承重墻、柱、梁、板之間的拉結鋼筋,施工中常采用后植筋,這種施工方法雖然方便,但常常因錨固膠或灌漿料質量問題,鉆孔、清孔、注膠或灌漿操作不規范,使鋼筋錨固不牢,導致作用在植筋上的拉力不能有效通過化學粘結劑向混凝土中傳遞,起不到應有的拉結作用.因此,在本次規范制定中編制組從確保工程質量考慮,增加了后置拉結筋施工工序規定及對后置拉結鋼筋進行現場非破壞性檢驗的規定.為了保證抽樣檢測結果具有代表性,對填充墻與承重墻、柱、梁、板之間的拉結鋼筋現場實體檢測的抽檢數量,參照了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檢測技術標準》GB/T50344對建筑結構抽樣檢測的最小樣本容量規定,即實際檢測時抽檢的樣本容量不應少于最小樣本容量的限定量.檢驗結果應符合設計及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的有關規定.
二關于節能減排政策的貫徹
為了貫徹節能減排的方針政策,《規范》在編制中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體現:1)在材料方面,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材料(如燒結類空心磚和空心砌塊、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及人工砂、山砂、海砂等)和工廠化預拌砂漿在砌體結構工程中的應用,并在《規范》中對新型材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作出了相應的規定.2)《規范》中專門納入了環保章節,特別對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3)對復合夾心墻的施工要求作出了相應規定,有利于砌體房屋在節能減排領域的推廣應用.
三標準的先進性
1)預拌砂漿、專用砂漿以及新型塊材的推廣應用,不僅符合節能環保、發展綠色建筑的理念,也有利于建筑施工技術的工業化發展.2)針對不同種類塊材吸水率差別較大的狀況,對塊材澆筑前澆水濕潤程度要求采用了相對含水率的控制方法.3)強化施工前及施工過程中對砌體施工質量控制等級的認定及檢查、整改,并編制了專用表格.4)對夾心復合墻的砌筑技術要求提出了規定.5)按照經修訂的現行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11中填充墻連接方式的要求,對填充墻與主體結構之間的連接進行了規定,并提出了填充墻砌體后置拉結鋼筋的植筋工藝及實體檢測要求.6)注重環保和安全施工.
四結語
武飛(1987-),男,漢族,河北省泊頭市人
摘要:鋼結構以質量輕、抗震性能好、強度高、塑性韌性好,施工速度快等優點在工業廠房、高層住宅、豪華寫字樓等項目廣泛應用,鋼結構的設計、制作、安裝存在的現實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否則將給工程質量留下隱患,現結合自己的經驗,對鋼結構工程的實際情況和現行有關規范進行討論,并提出相應的預防措施。 關鍵詞: 鋼結構 施工 通病 預防措施
一、鋼結構工程設計過程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
(一)設計圖紙中經常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1、設計圖紙應用規范不齊全、不正確。如有的設計說明使用了過時的、已經廢止的標準;有的材料牌號、等級不全、高強螺栓、普通螺栓和焊接連接點的標記不明確或未顯示。對各類高強螺栓、普通螺栓、栓釘、拉鉚釘及其墊圈的規格、型號、性能沒有具體標明,而這些均已列入了鋼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并作為強制性條文要求,如果設計圖紙未加說明,施工和驗收就缺乏依據,造成盲目施工和無法驗收的后果。
2、設計總說明未寫明工程的安全等級和使用年限。工程的安全等級不同,對焊接等施工檢查要求也不同。安全等級為一級的,一、二級焊縫的焊接材料必須復試;安全等級為二級的,一級焊縫的焊接材料必須復試,二級焊縫的焊接材料就不一定需要復試。
3、鋼材的材質等級,高強度螺栓的摩試要求不明確。有的設計圖紙只寫Q235或Q345,不寫等級A或B,有的不提摩擦面試驗要求,也未明確不作摩試要求,施工單位無所適從。有的施工單位在采購材料后,再讓設計院認可,這是對工程質量采取隨意性的處理,極為不妥。
4、施工圖未注明焊接的坡口形式,焊縫間隙、鈍邊坡口角度、是否單面焊等。有的施工圖,對不同板厚的拼接焊未按規范要求開斜坡,局部應力線過分集中,違反國家技術規范,質量驗收往往通不過,又造成無法彌補的缺陷。
5、施工圖未注明除銹等級要求。對油漆(涂料)的品牌、材質、漆膜厚度也沒有要求,這樣,工程施工和驗收就沒有依據。
(二)設計階段預防措施
作為施工單位,取得施工圖以后,一定要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圖紙會審,看看應用規范有沒有問題;節點圖有沒有表述清楚;強制性條文所要求的內容在設計總說明中有沒有顯示,各種材料的規格、型號、性能、等級、施工的質量要求和工程的安全等級有沒有明確;節點設計是否合理;施工中有沒有不可逾越的難度等,都要向設計單位預先提出。設計圖紙的完善,是確保施工質量的前提條件。
二、鋼結構制作過程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
(一)鋼結構制作存在的問題
1、在切割、下料時,翼緣板尺寸寬窄不一,造成H型鋼與牛腿的尺寸不一致,與牛腿聯系的鋼梁上下翼緣板錯位約一個板厚;切割邊緣有較深的切痕,板邊有明顯的凹陷,或有較深的鋸齒印,切割粗糙度
超標,拼板邊緣切割不垂直度,拼接錯邊等超標。
2、在組裝時,焊接H鋼無組裝胎架,造成H型鋼高度尺寸有偏差,腹板偏中心;翼腹板對接后,焊縫未矯平,有明顯凹凸;輕鋼腹板不平整,組裝前未矯正。
3、在焊接方面,輕鋼焊接H型鋼翼板開料后再拼接,焊縫未安裝引熄弧板,造成焊縫不飽滿,邊緣有凹坑未熔合等,與母材不齊平;柱腳、牛腿的焊腳尺寸小于設計圖紙的規定,角焊縫塌邊現象嚴重,收弧處普遍低于母材,氣孔較多;使用CO2焊的焊縫成形差,寬窄不一致,高低不一致,忽大忽小;手工焊焊縫不直,寬窄不一,咬邊現象嚴重;焊渣飛濺未清除干凈。
4、在鉆孔方面,事前未很好會審圖紙,在該開單排孔的地方,開了雙排孔,結果未補孔就留存在構件上。如柱與牛腿連接處的H型鋼為雙排孔,而大梁與次梁相同規格的H型鋼為單排孔,但開孔時都開了雙排孔,安裝后影響了強度和外觀質量。
5、總裝過程中,鋼柱牛腿與H型鋼梁連接處上下錯位,左右錯位,未控制好尺寸。
6、除銹與油漆方面:除銹馬虎,未達到等級要求,油漆不久就出現返銹、剝落;漆膜厚度不均勻,陽面厚度普遍超厚,可達250μ m,但陰面往往在90μm左右(室內漆膜厚度規定為125μ m);油漆前雜質未清除干凈,污物多,高低不平,流掛現象較普遍。
7、在構件運輸和堆放過程中,無擱臵件墊平堆放,而是隨意卸車,雜亂堆放,甚至讓構件埋入泥堆水溝中,造成構件變形、碰傷和污染。
8、構件出廠時,鋼柱、鋼梁的中心線標記未標示,相當普遍,給安裝施工矯正檢測帶來困難。
9、翼腹板拼接長度不符合要求。如翼板拼接長度不應小于翼板寬度的2倍,翼緣板與腹板拼接焊縫應錯開200mm以上,腹板拼接長度不小于600mm。但實際往往未達到上述要求。
(二)制作階段的預防措施
板制H型鋼的尺寸要嚴格控制,最好相應從整根H型鋼截取,防止牛腿高差錯位。 嚴格工藝。H型鋼組裝時,應有組裝胎架。如系組立機組裝,也應隨時檢查調整。 鋼板應整張大板拼接,采用埋弧焊焊接改善焊縫質量,既省時又省料。 切割應提高操作技能和參數正確,防止割縫、啃邊、塌邊、熄火、粗糙度過大等。 除銹質量盡可能采用拋丸或沖砂處理樣板對比檢查,使油漆后粘合良好,粗糙度合適利于摩擦系數的保證。嚴控油漆厚度,不能忽厚忽薄,防止陰面構件小于標準的油漆厚度,油漆過厚超過125μm,會增加較大的費用,造成無謂浪費。 構件拼接時,排版要按規范要求,控制好拼接長度,防止過短拼接,盡量避免構件端面板的拼縫間隙。 拼制H型鋼,應注意矯正質量,控制角變形值和平整度。 構件油漆后應標注構件中心線標記,構件超過20噸應標注起重點標記。 構件在運輸與場地堆放時,應有擱臵件墊平堆放,防止構件變形,碰傷和污染。
三、鋼結構工程安裝過程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措施
(一)鋼結構安裝存在的問題
1、鋼柱安裝時違反操作規程,象蠟燭一樣一根根單插起來,當天又
無法形成穩固的框架單元,大風一來,造成倒塌。這樣的安全事故多次出現,應絕對避免。
2、單位無安裝工藝,安裝構件無順序。如有一展廳,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共4層。構件已全部安裝到頂,但主鋼柱仍沒有進行焊接固定,而邊上的輔助小鋼柱已全部焊完了。又如,鋼柱安裝完畢后,應盡快把鋼柱底部的墊塊墊平焊牢,然后用細石密實。但有的工地彩鋼板已開始安裝,柱腳卻沒有封閉。
3、錨固螺栓高低不一,柱腳平面事先未測,預埋時移位,形成柱偏位,應先測后埋。
4、安裝高強度螺栓,較多的出現以下一些問題:露牙不足,甚至低于螺母;螺栓未擰緊,扭剪型的未擰斷梅花頭,大六角的沒有初擰終擰標記;安裝時摩擦面的防護紙未撕掉;高強螺栓作臨時固定用,安裝后48小時內未漆封;未做扭矩與軸力復試,緊固力矩未按規定計算;摩擦系數試驗不到位,有的不做,有的只做一組。拉桿螺栓不擰緊,拉桿不直,腰園孔未用大墊圈,造成螺母與母材接觸面太小,極易穿孔。
5、現場焊縫普遍不到位。如剛性連接襯墊焊間隙太小,無法焊透,結果墊板手一拉就掉;襯墊板規格不符合要求,甚至用鋼筋代替;焊縫的成形不好,高低不平,寬窄不一,飛濺、焊瘤未清除,咬肉、氣孔較多;弧頭弧尾不加引熄弧板,出現凹陷等等。
6、圖紙會審不仔細,造成安裝質量缺陷。如設計圖紙未注明在吊車梁翼板上鉆孔,施工單位也未提出,結果在安裝軌道時采用焊接,
造成吊車梁下撓。違反強制性條文中有關吊車梁不允許下撓的規定。
7、圍護彩鋼板拼縫不密貼,收邊不良,“鼻孔”未封堵,影響對雨水的防滲漏和美觀。
(二)安裝階段的預防措施
安裝構件時應嚴格按安裝工藝順序進行,當天應形成穩固的框架單元,當不能形成時,應加纜風繩固定,防止出現倒坍事故。 鋼構件柱、梁安裝完畢后,應盡快調整鋼柱垂直度和高差墊片,然后封閉柱腳,并二次灌漿密實。 高強螺栓要把好扭矩系數和緊固軸力的復試,分別做好制作與安裝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數。安裝高強螺栓控制好施工扭矩,露牙長度2-3扣,不允許高強螺栓當作臨時固定螺栓使用,高強螺栓終擰必須在48小時內完成。 加強安裝現場焊接質量控制,盡可能選擇具有較高水平的焊工焊接,提高焊接質量。 鋼結構工程的質量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要從設計入手源頭控制,制作、安裝過程每一個環節重視質量,加強控制,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規程,堅持質量標準,嚴格管理,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努力克鋼結構工程存在的質量問題,將這一新型結構不斷創新、改善。
參考文獻
[1]李惠民.土木工程施工技術[M],中國計劃出版社,2002年
[2]張仁禮.建筑工程材料[M],中國礦業大學,2000年
????會議收到論文報告58篇并印發了文集,有140人參加會議,在第一天的大會和第二天的分組會上分別有17位和26位專家作了報告,另外還安排了半天時間進行自由發言和討論。會議氣氛熱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不同觀點之間也進行了較為充分的交流。
??鑒于這一會議的論壇性質,以下僅就會上提出的一些問題及建議作一歸納,提交與會專家考慮并審議。
??
??一、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
??結構安全性是結構防止破壞倒塌的能力,是結構工程最重要的質量指標。結構工程的安全性主要決定于結構的設計與施工水準,也與結構的正確使用(維護、檢測)有關,而這些又與土建工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規程、條例等)的合理設置及運用相關聯。
??
??1.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
??對結構工程的設計來說,結構的安全性主要體現在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與結構的耐久性等幾個方面。我國建筑物和橋梁等土建結構的設計規范在這些方面的安全設置水準,總體上要比國外同類規范低得多。
??
??1.1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
????與結構構件安全水準關系最大的二個因素是:1)規范規定結構需要承受多大的荷載(荷載標準值),比如同樣是辦公樓,我國規范自1959年以來均規定樓板承受的活荷載是每平方米150公斤(現已確定在新的規范里將改回到200公斤),而美、英則為240和250公斤;2)規范規定的荷載分項系數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的大小,前者是計算確定荷載對結構構件的作用時,將荷載標準值加以放大的一個系數,后者是計算確定結構構件固有的承載能力時,將構件材料的強度標準值加以縮小的一個系數。這些用量值表示的系數體現了結構構件在給定標準荷載作用下的安全度,在安全系數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公路橋涵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安全系數,體現了安全儲備的需要;而在可靠度設計方法(如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稱為分項系數,體現了一定的名義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標。安全系數或分項系數越大,表明安全度越高。我國建筑結構設計規范規定活荷載與恒載(如結構自重)的分項系數分別為1.4和1.2,而美國則分別為1.7和1.4,英國1.6和1.4;這樣根據我國規范設計辦公樓時,所依據的樓層設計荷載(荷載標準值與荷載分項系數的乘積)值大約只有英美的52%(考慮人員和設施等活載)和85%(對結構自重等恒載),而設計時據以確定構件能夠承受荷載的能力(與材料強度分項系數有關)卻要比英美規范高出的10~15%,二者都使構件承載力的安全水準下降。日本與德國的設計規范在某些方面比英美還要保守些。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結構設計多根據發達國家的規范,就如我國解放前和建國初期的結構設計方法參照美國規范一樣。至于中國的香港和臺灣,至今仍分別以英國和參考美國規范為依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其他建筑物的活荷載標準值上,與國外的差別并沒有象辦公樓、公寓、宿舍中這樣大。不同材料、不同類型的結構在安全設置水準上與國際間的差距并不相同,比如鋼結構的差距可能相對小些。
????公路橋梁結構的情況也與房屋建筑結構類似,除車載標準外,荷載分項安全系數(我國規范對車載取1.4,比國際著名的美國AASHTO規范的1.75約低25%)與材料強度分項安全系數均規定較低。
????盡管我國設計規范所設定的安全貯備較低,但是某些工程的材料用量反而有高于國外同類工程的,這里的問題主要在于設計墨守陳規,在結構方案、材料選用、分析計算、結構構造上缺乏創新。
??
??1.2結構的整體牢固性
????除了結構構件要有足夠承載能力外,結構物還要有整體牢固性。結構的整體牢固性是結構出現某處的局部破壞不至于導致大范圍連續破壞倒塌的能力,或者說是結構不應出現與其原因不相稱的破壞后果。結構的整體牢固性主要依靠結構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來對付地震、爆炸等災害荷載或因人為差錯導致的災難后果,可以減輕災害損失。唐山地震造成的巨大傷亡與當地房屋結構缺乏整體牢固性有很大關系。2001年石家莊發生故意破壞的惡性爆炸事件,一棟住宅樓因土炸藥爆炸造成的墻體局部破壞,竟導致整棟樓的連續倒塌,也是房屋設計牢固性不足的表現。
??
??1.3結構的耐久安全性
????我國土建結構的設計與施工規范,重點放在各種荷載作用下的結構強度要求,而對環境因素作用(如干濕、凍融等大氣侵蝕以及工程周圍水、土中有害化學介質侵蝕)下的耐久性要求則相對考慮較少?;炷两Y構因鋼筋銹蝕或混凝土腐蝕導致的結構安全事故,其嚴重程度已遠過于因結構構件承載力安全水準設置偏低所帶來的危害,所以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格外重視。我國規范規定的與耐久性有關的一些要求,如保護鋼筋免遭銹蝕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和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都顯著低于國外規范。損害結構承載力的安全性只是耐久性不足的后果之一;提高結構構件承載能力的安全設置水準,在一些情況下也有利于結構的耐久性與結構使用壽命。
??
??2.調整結構安全設置水準的不同見解
????我國結構設計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較低,與我國建國后長期處于短缺經濟和計劃體制的歷史條件有關。但是,能夠對土建結構取用較低的安全水準并基本滿足了當時的生產與生活需求,而且業已歷經了較長時間的考驗,這是國內土建科技人員經過巨大努力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安全儲備較低,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相對不足。如果適當提高安全設置水準將有利于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和提高工程抗御災害的能力。國內發生的大量工程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管理上的腐敗和不善以及嚴重的人為錯誤所致?,F在提出要重新審視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主要是基于客觀形勢的變化,是由于我們現在從事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為今后的現代化奠定基礎,要滿足今后幾十年、上百年內人們生產生活水平發展的需要,有些土建結構如商品房屋則更要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具備商品屬性的需要。國內近幾年來已對建筑結構安全度的設置水準組織過幾次討論,在如何調整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意見分歧,這次科技論壇上同樣反映了這些不同的見解:
????1)認為我國現行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是足夠的,并已為長期實踐所證明,而國外就沒有這種經驗。我國取得的這一成功經驗決不能輕易丟掉,在安全度上不能跟著英美的高標準走;安全度高了是浪費,除個別需調整外,總體上不必變動。
????2)認為我國規范的安全度設置水準盡管不高,但在全面遵守標準規范有關規定,即在正常設計、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的“三正?!睏l件下,據此建成的上百億平米的建筑物絕大多數至今仍在安全使用,表明這些規范規定的水準仍然適用;但是理想的“三正?!焙茈y做到,同時為了縮小與先進國際標準的差距以及鑒于可持續發展和提高耐久性的需要,在物質供應條件業已改善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結構的安全設置水準應適當提高。這種提高只能適度,因為我國目前尚屬發展中國家。
????3)認為我國規范的安全設置水準應該大體與國際水準接近,需要大幅度提高。這是由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土建工程特別是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出現事故所造成的風險損失后果將愈益嚴重,而為了提高工程安全程度所需要的經費投入在整個工程(特別是建筑工程)造價中所占的比重現在已愈來愈低,材料供應也十分充裕。過去的低安全水準只是適應了以往短缺型計劃經濟年代的需要,但決不是沒有風險,如果規范的安全水準較高,曾經發生過的有些安全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而規范的這一缺陷在一定程度上為“三正常”的提法所掩蓋。在建的工程要為將來的現代化社會服務,安全性上一定要有高標準。低的安全質量標準在參與將來的國際競爭中也難以被承認,即使結構設計的安全設置水準能夠提高到與發達國家一樣,由于我們的施工質量總體較差,結構的安全性依然會有差距。
??
??3、結構設計規范的概率可靠度設計方法
????自1984年國家建委和國家建設部頒布了建筑結構設計統一標準以來,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規范已從80年代末期起拋棄了傳統的多安全系數設計方法,從而統一采用以概率理論為基礎的可靠度設計方法;其它的工程部門如公路、鐵路、港口、水利的結構設計規范也正在或計劃作這樣的轉變。我國規范的可靠度設計方法是參考國際上的相應標準ISO2394并經過國內科技人員努力后得以實施的。將可靠度設計方法用于結構設計規范,在國際學術界內通常被看成是一種發展趨勢,但在工程內界則存在不同看法。盡管有了ISO2394,國外卻鮮有重要或著名的結構設計規范已直接采用了可靠度設計方法,至今仍采用多安全系數設計方法或稱荷載抗力系數法。在我國,對于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的可靠度設計方法以及企圖將我國各個行業的各種結構設計規范都用可靠度方法統一起來的做法,雖然工程設計界頗有微詞,但學術界持贊成和肯定者是主流,不過仍不時有人對可靠度方法用于設計規范的適用性提出質疑。這次科技論壇上則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對規范可靠度方法的意見分歧。
????對我國規范的可靠度設計方法持肯定意見的專家認為這是重大的科技進步,可靠度方法對安全度的概率定義要比定值的安全系數更清晰、更科學、更合理,當然概率可靠度設計方法本身尚有不少缺陷,有待進一步修改完善。持相反意見的人則認為,結構設計規范所面向的是類型多樣的復雜群體,在安全度上需要考慮的不確定性與不確知性非常復雜,并不是“從統計數學觀點出發的概率定義”所能科學描述或處理;規范可靠度方法在我國十多年的實踐表明,它并沒有給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帶來明顯實效,反而造成了安全概念上的某些混亂;對工程技術人員來說,結構的安全度用可靠指標和虛假的失效概率表達后變得更加不可揣摩和模糊不清,不如安全系數那樣從安全儲備出發的度量方法更為直觀和便于處理具體工程的安全問題;現行設計規范中的可靠度方法很不成熟,存在不少根本缺陷;他們認為半概率的多安全系數方法更適用于規范,也不排斥可靠度分析的結果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在綜合判斷安全系數的合理取值時予以考慮。
??
??二、土建結構工程的耐久性
??
????土建結構工程的耐久性與工程的使用壽命相聯系,是使用期內結構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這一正常功能包括結構的安全性和結構的適用性,而且更多地體現在適用性上。
??
??1、土建結構工程的耐久性現狀
????大多數土建結構由混凝土建造?;炷两Y構的耐久性是當前困擾土建基礎設施工程的世界性問題,并非我國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和廣大設計與施工部門的足夠重視。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以為混凝土應是非常耐久的材料。直到70年代末期,發達國家才逐漸發現原先建成的基礎設施工程在一些環境下出現過早損壞。美國許多城市的混凝土基礎設施工程和港口工程建成后不到二、三十年甚至在更短的時期內就出現劣化;據1998年美國土木工程學會的一份材料估計,他們需要有1.3萬億美元來處理美國國內基礎設施工程存在的問題,僅修理與更換公路橋梁的混凝土橋面板一項就需800億美無,而現在聯邦政府每年為此的撥款只有50~60億美元。另有資料指出,美國因除冰鹽引起鋼筋銹蝕需限載通行的公路橋梁已占這一環境下橋梁的1/4。發達國家為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投入了大量科研經費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如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公路橋梁為對付除冰鹽侵蝕及凍融損害,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從50年代的2.5cm逐漸增加到4cm、6cm直到80年代后的7cm,而混凝土強度的最低等級也從50年代的C25增到后來的C40,橋面板混凝土從不要求外加引氣劑、不設防水層到必須引氣以及需要設置高級防水膠膜并引入環氧涂膜鋼筋。而我國遭受鹽凍侵蝕地區的公路橋梁在耐久性設計方面至今仍無明確要求,對混凝土保護層和強度的要求僅為2.5cm與C25,與上面提到的加拿大50年代水準一致。國內按這種標準設計的一座大橋,建成后僅8年,由于鹽凍侵蝕,現已不得不部分拆除重建。
????我國建設部于80年代的一項調查表明,國內大多數工業建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處于嚴酷環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壽命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環境相對較好,一般可維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陽臺、雨罩等露天構件的使用壽命通常僅有30~40年。橋梁、港工等基礎設施工程的耐久性問題更為嚴重,由于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過薄且密實性差,許多工程建成后幾年就出現鋼筋銹蝕、混凝土開裂。海港碼頭一般使用十年左右就因混凝土順筋開裂和剝落,需要大修。京津地區的城市立交橋由于冬天灑除冰鹽及冰凍作用,使用十幾年后就出現問題,有的不得不限載、大修或拆除。鹽凍也對混凝土路面造成傷害,東北地區一條高等級公路只經過一個冬天就大面積剝蝕。我國鐵路隧道用低強度的C15混凝土作襯砌材料,密實度和抗滲性差,不耐地下水與機車廢氣侵蝕,開裂與滲漏嚴重;對幾個路局所轄的隧道進行抽樣調查表明,漏水的占50.4%,其中1/3滲漏嚴重,并導致鋼軌等配件銹蝕以及電力牽引地段漏電,影響正常運行,而1999年頒布的鐵路隧道設計規范仍未能對隧道的耐久性問題采取適當的對策,如適當提高混凝土的最低強度等級和在混凝土中摻入化學纖維等。
????耐久性問題的嚴重性和迫切性在于我們許多正在建設的工程仍未吸取國際和國內的大量慘痛教訓,還沿著老路重蹈覆轍。一些北方城市新建成的立交橋和高速公路橋,仍沒有在材料性能和結構構造等方面采取必要的防治凍融和鹽害的綜合措施。甚至大型工程如2000年投入運行的珠海蓮花跨海大橋,其主體結構在浪濺區仍采用不耐海水干濕交替侵蝕的C30混凝土與3~4cm厚的保護層厚度。
????有專家估計,我國“大干”基礎設施工程建設的還可延續20年,由于忽視耐久性,迎接我們的還會有“大修”20年的,這個可能不用很久就將到來,其耗費將倍增于當初這些工程施工建設時的投資。
????使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問題進一步加劇的原因有:
????1)由于混凝土的質量檢驗習慣上以單一的強度指標作為衡量標準,導致水泥工業對水泥強度的不適當追求,使水泥細度增加,早強的礦物成份比例提高,這些都不利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我國對水泥質量的檢驗在強度上只要求不低于規定的最低許可值,而國外則同時還要求不高于規定的最高值,如果強度超過了也被認為不合格,這種要求還有利于水泥產品質量的均勻性。
????2)工程施工單位不適當地加快施工進度,尤其是政府行政領導對工程進度的不適當干預?;炷恋哪途眯再|量尤其需要有足夠的施工養護期加以保證,早產有損生命健康的概念同樣適用于混凝土。國內媒體上大加宣傳的所謂幾個月就修成一條大路、建成一座大橋、或蓋成一幢高樓的工程以及搶工獻禮工程,很可能就是今后注定要花掉更多資金進行大修的短命工程。提前完成合同規定施工期的在國外要被罰款,因為意味著工程質量有遭到損害的可能。
????3)環境的不斷惡化,如廢氣、酸雨,我國的酸雨面積已超過國土的30%。
????當前迫切需要進行的工作是盡快編制橋梁、隧道、港工等基礎設施工程耐久性設計的技術條例,修訂補充現行規范中對結構耐久性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各種基礎設施工程的設計工作壽命,在重要工程的設計文件中必須有使用壽命的要求和論證。當前在建的眾多工程在耐久性上之所以仍然沿著重蹈覆轍的道路走,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工程設計施工技術人員在耐久性上沒有可資遵循的新依據。更為嚴重的是現行規范中的有些條文,本身就對耐久性有害。為了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混凝土中合理使用粉煤灰、礦渣等礦物摻合料是重要的技術手段,國外有的規范甚至規定在橋梁等混凝土結構中必須加入粉煤灰等摻合料,而我國的鐵路混凝土橋隧施工規范仍在明文禁止使用。此外,工程技術界還存在長期形成的一些過時的看法,對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造成阻力。例如,顧慮會影響混凝土強度而不愿使用引氣劑,而引氣本應作為改善混凝土耐久性和工作性的常規手段;又如,希望加大水泥用量來保證混凝土強度,而盡可能低的水泥用量本應是提高混凝土抗裂和耐久性能的重要途徑。
????在修訂規范的耐久性要求上,交通部于2001年頒布的港工混凝土結構防腐蝕技術規范已為其它土建工程行業起到較好的示范作用。我們一方面要參照國內外已有的資料和經驗,盡快編寫出相應的設計施工技術文件以應急需,另一方面則要安排系統的研究項目,加大耐久性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是當前國際上結構工程學科最為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之一,而我國在這一方面相當落后?;炷恋哪途眯匝芯侩x不開原材料和環境等特定條件,需要考慮本國的特點,是不能完全依賴國外研究成果的。
????重視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生產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均需大量消耗國土資源并破壞植被與河床,水泥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已占人類活動排放總量的1/5~1/6,而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已居世界第二。我國現在每年生產5億多噸水泥,與之相伴的是年耗20多億方的砂石,長此以往實難以為繼。延長結構使用壽命意味著節約材料,而耐久的混凝土一般又應是水泥用量較低和礦物摻合料(工業廢料)用量較高的混凝土,所以耐久的混凝土正適應環境保護的需要。國際上對橋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設計工作壽命多為100年,有的如英國為120年??紤]到耐久性不足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國際上近年來有要求將這些工程的最低工作壽命進一步延長的趨勢,如提出城市環境中的橋梁至少應有150年。
??
??2.土建結構工程使用階段的正常檢測與維護
????結構耐久性和使用壽命的概念,與使用階段的檢測、維護和修理不能分割,對處于露天和惡劣環境下的基礎設施工程來說尤其如此。為了保證結構安全性和耐久性,一些工程在建成后的使用過程中,應該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我國有結構工程的設計規范與施工規范,但沒有如何使用的規范。有些工程倒塌事故,例如最近四川宜賓的南門大橋發生橋面坍落事故,就是因為橋面結構與主拱之間的吊桿在連接處發生銹蝕,如果有定期的檢測要求,這樣的事故很有可能避免。有些國家對于結構的損壞可能導致公眾安全的建筑物與橋、隧等公共工程,強制規定必須定期檢測;即使是建筑物的玻璃幕墻和外墻面磚等建筑部件,因其墜落后容易傷及公眾,也有強制定期檢測的要求。我國由于施工管理水平和事故操作人員的素質相對較差,質量控制與質量保證制度不夠健全,規范對結構安全與耐久性的設置水準又相對較低,已建的工程中往往存在較多隱患,所以更有必要從法制上確定土建工程的正常使用和定期檢測的要求。對于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質量,雖然政府已作出了設計與施工的責任單位和個人需對其“終身負責”的規定,但是這種要求執行起來缺乏可操作性。要將結構安全質量事故減少到最低程度,還應以預防為主,通過例行檢測及時發現問題。
????現在國內有大量土建工程因步入老化期需要診治,也有大量已建的違章工程需要評估,更有許多工程發生病害需要診斷和加固,各地已涌現了不少從事土建工程診斷、治理與加固的隊伍,并有蓬勃發展成為一種新興行業的趨勢。出現問題和病害以后再來治理固然重要,但是我們應該更加強調預防。對于在役土建工程的檢測和評估,要建立相應的法規和標準,要有從業人員的注冊和從業機構的資質認證制度,在管理體制上予以規范。
????從國家對公共工程建設的投資和對工程設計的要求來看,需要有工程整個使用期限即全壽命費用支出的論證。只注意工程項目建設的一次投資支出,很少考慮工程建成后需要正常維護與修理的長期費用,不但可能損害工程使用壽命和正常使用功能,而且經濟上算總賬會很不合算。在發達國家,由于新建工程少,用于維修的費用往往更為主要,英國1978年的土建維修費上升到1965年的3.7倍,1980年的維修費占當年土建費用總支出的2/3。我國雖是發展中國家,現在正大興土木,可是過去建成的大量工程已經或過早老化。國內40%公路橋梁的橋齡已大于25年,加上進入90年代以后交通量猛增,超載嚴重,以往的設計標準又低,路、橋的維修問題十分突出。由于養護維修費用得不到保證,造成工程安全隱患并在以后需要支出更多的大修費用。在土建工程的投資上,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已建工程維修的費用。
????為加速路橋等公共工程建設,國家現在鼓勵投資公司出資并給以一定期限如30年的經營收入作為補償。如果對重要土建工程有必須進行定期檢測與評估的法規,就能保證這些工程在一定期限后歸還國家管理和經營時的良好功能,對于設計工作壽命為100年的橋梁,至少還可正常使用70年,而不至于30年到期后國家接收的已是一個破舊的工程。
??
??三、技術規范的作用與管理
??
????這次科技論壇對于土建結構工程技術規范的定位、作用與管理也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們往往視技術規范為法,將規范的具體規定和要求等同于法律條文來對待。技術規范或規程,與各種技術條例、技術要求、工法、指南等技術文件一樣都是技術標準,本身不具有法律作用,只當工程各方(業主、設計、施工企業)認同作為設計與施工的依據并在契約的基礎上,才能作為法律仲裁的依據。將技術問題法制化并強制執行,不利于技術進步和創造性的發揮,反而容易成為推卸責任的借口。當然,政府部門從國家和公眾的整體利益出發,需要在安全、環保等重大原則上對土建工程的設計施工提出必須滿足的最低要求并制定相應的法規,但法規一般并不需要提供如何達到這些要求的具體技術途徑和方法,后者是技術標準的任務。政府也可以原則認可或批準某些重要的技術規范或其中某些內容使用。
????土建工程有著強烈的個性,需要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具體特點去解決設計與施工問題。所以規范作為技術標準宜強調其指導性而不是強制性。如果規范條文看作為一般意義上的法律條文,就有可能束縛設計施工人員的主動創造性并阻礙新技術的應用。。我國土建工程在結構設計上與國外相比的最大差距就在于方案與技術上的創新,這與以往過分強調規范的法律地位從而形成所謂“結構設計就是規范加計算”的傾向不無關聯。我國的技術規范在編寫風格上也有模仿法律的傾向,極少提及使用者需要注意規范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之處或允許并鼓勵使用者在某些問題上可以另辟蹊徑。如果在設計施工中要取代規范中已經落后過時甚至有害的技術規定,則無異于違法行為。相反,只要墨守規范,即使出了事故,就可不負法律責任。這樣就在客觀上降低了對工程技術人員的業務技能要求與職責要求,不利于提高我國建筑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素質以及參與今后的國際競爭。為了消除這些負面影響并杜絕鉆規范條文的空子進行偷工減料,應有必要建立這樣的共識并作出規定,即遵守了規范條文并不意味著就可免除法律責任。國外有些規范就是這樣規定的。
????企圖不斷加強技術規范的強制性來解決屢禁不止的工程事故,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F在,有關主管部門將建筑結構設計規范中的部分條文抽出來,明確列為強制性條文,同時規定各個設計單位完成的設計,須通過有關部門或其授權委任的其他企事業設計單位的審查,而審查的主要內容就在于對照規范強制性條文的要求,其任務已類似于執法;這種做法是否明智似可商榷。我國土建工程事故頻繁的原因,主要在于管理不善,特別是管理環節上的腐??;其次是施工操作人員素質低,又難以短期解決;過分強調規范的地位與作用,未能建立與規范配套的完整標準體系,比如缺乏指南、工法等更為詳盡具體的技術文件,可以用來指導和規范設計與施工的各個具體環節,也有一定的關系。從設計角度看,出現事故主要不是由于沒有按照規范強制性條文的規定,而是方案性的錯誤或忽略主要的設計條件;也有一些工程則因過去的設計標準過低,耐久性不足,在使用過程中又缺乏應有的例行檢測而導致失效。其實,要做到設計規范強制條文的要求最為容易,為此請專業人士審查似無必要。重要的工程設計應規定請專業單位全面審核,其要點也應在結構方案、構造方法與計算分析的原則上。從結構設計的國家規范中抽出的強制性條文不免支離破碎,個別條文的規定也不一定適合某些地區和某些工程的具體特點,反而造成麻煩。
????我國幅員廣闊,各地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技術力量懸殊,環境條件各異,客觀上要求規范能給設計人員更多靈活性,少一些強制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在規范的指導下,根據工程的特點和具體條件去解決問題??傊?,在規范標準上,要擺脫計劃經濟年代遺留下來的過分強求統一、較少考慮個性和缺乏實事求是靈活性的傾向。要提倡和鼓勵各省市編制地方性規范,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標準上,可有不同的設置水準。比如上海、北京、廣州這些大城市應該高些,在抗震防災要求上,更應區別對待。全國性的規范訂得愈詳細,其適用性可能變得愈差,造成的混亂也可能愈多;特別象巖土工程那樣的規范更是如此。
????技術標準中的強制性越多,也意味著政府有關部門在具體技術問題上需要承擔的責任越重,而這些本來不該是政府部門的職責。規范中的要求是最低要求,在安全設置水準上,政府需要干預的也應是保證公眾安全的最低要求。對于土建結構的抗震設計,政府有關部門至今仍規定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提高抗震的設防標準(建抗586號文件)。事實上,如將商品房的抗震設防烈度提高1度,抗震能力可提高約1倍,而增加的房屋造價相當有限,在眾多城市中可能僅及居民用于室內裝修費用的幾分之一。政府的這一規定無異于限制居民只能購置抗震安全質量標準最低的房屋,如果發生地震造成損害,有關部門如何解釋?
????規范等技術標準的管理體制亟待改善。建國以來,由政府部門負責統管并指定有關企事業單位分別承擔每本規范編寫和修訂工作的做法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有些在經費和人力上得不到保證,平時基本上沒有專門人員去搜集了解規范使用中的問題并及時修改補充規范條文;面對新的結構型式、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藝,規范的過時條文不但成為推廣新技術的阻力,而且有被誤用或盲目套用而造成工程質量安全事故。
????發達國家有關土建結構工程的規范及與之配套的各類技術標準多由行業協會或專業學會編制及管理,規范的翻新周期短,不象我們要長達10年以上。我國的學會與協會重復設置,分工不明,并且至今還依附于某一政府部門,基本上只起到政府職能部門非官方代言人的作用,距離獨立和富有活力的健全機構還差的很遠,如何發揮這些機構在技術標準編寫和管理中的作用也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建議隨著改革的深入,整頓合并有關的學會、協會,加強其職能,并逐漸成為技術標準編制管理的主體。
??
??四、準備提交政府有關部門考慮的建議
??
????為了改善我國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這次論壇中提出了以下建議供政府有關部門考慮,:
??1、橋梁、隧道、道路、港口等基礎設施工程的混凝土結構耐久性,已是當前亟待采取措施應對的重大問題。否則,一些工程的正常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將得不到有效保證,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會蒙受巨大損失,并將給生產和公眾生活帶來長期困擾。
????建議國家建設部、交通部、鐵道部主管土建工程設計標準的部門,能對工程的耐久性要求作重點審查,明確土建工程的設計應有最低使用壽命的要求,重要工程的設計文件中應有正常使用壽命和耐久性設計的獨立章節與論證;
????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能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對混凝土工程耐久性的基礎理論研究給予重點支持;
????建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在近期內編訂有關法規標準給以立項資助;
????建議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建筑學部在其咨詢研究項目中,聯絡國內有關專家,促進土建結構耐久性設計指導性技術條例的編制。
??
??2、土建工程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應有定期的檢測和正常的維護修理加以保證。對于重要土建工程,我國尚無必須進行安全檢測的法規。在基礎設施工程的投資上有重新建、輕維修的傾向,不利于工程壽命和投資效益。
????建議對橋、隧等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建筑物,在其使用期內實施強制性的定期安全檢測。為此,需要制定法規,編制相應的技術標準;對于土建結構工程的檢測與評估,需要建立從業人員的注冊制度和從業機構的資質認證與監管體制。凡屬已建工程的安全診斷也可一并歸入這一行業。
??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在橋、隧、道路等土建基礎設施工程投資上,根據需要,加大工程維修費的比例。
??
??3、完善技術標準體系與管理體制,發揮學會、協會在技術標準編制、修訂和管理中的作用;逐步淡化技術規范條文的強制性質;鼓勵編制地方性規范(標準)和企業標準,適應不同地區在環境地質和經濟、技術水平上的差異,并鼓勵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1檢測技術
傳統的檢測手段(如人工目測)和無損檢測技術(如超聲波、聲發射、x-射線等)均是結構局部損傷的檢測方法,難以預測預報結構整體的性能退化,無法實現實時的健康監測和損傷診斷。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是:結構損傷的出現勢必導致結構性能參數(如剛度、頻率、阻尼或質量)的變化,如果這種變化能夠很好的被檢測和分類的話,就可以用來進行結構損傷診斷與健康監測,顯然。這是整體的檢測方法。
1.1整體結構監測
整體結構監測的主要內容包括沉降觀測,位移觀測、撓度觀測、裂縫觀測和振動觀測等。每一種建筑物的觀測內容,應根據建筑物的具體情況和實際要求綜合確定測量項目。健康監測方法與測量儀器的發展密切相關。目前,GPS定位技術已經在區域性變形觀測和大型工程變形監測中應用,并具有實時、連續、自動監測的優點,甚至與遠程數據傳輸相結合,實現監測與決策智能化。監測的準確性取決于監測方案的科學性、監測點布置的合理性及測量儀器的精確度。
結構監測的方法可分為四類:(1)空間域方法,(2)模態域方法,(3)時域方法,(4)頻域方法。其中空間域方法是根據質量、阻尼和剛度矩陣的改變來檢測和確定損傷位置I模態域方法根據自振頻率、模態阻尼比和模態振型的改變來檢測損傷;在時域方法中。系統參數通過在一定時間內采樣的數據來直接確定,精度較高,但很費時,在頻域方法中,模態參數如自振頻率、阻尼比和振型等是確定的,譜分析和頻率響應函數被廣泛應用。上述方法各有其優缺點。如頻域方法和模態域方法使用轉換的數據,數據轉換存在誤差和噪聲。在空間域方法中,質量和剛度矩陣的建模與修正還存在問題,并且難以精確。將兩三種方法結合起來檢測和評估結構的損傷具有很強的發展趨勢,比如將靜載測試和模態測試的數據結合起來診斷損傷,這樣可以克服各自方法的缺點并相互檢查。與損傷檢測的復雜性相適應。
1.2結構性能的檢測
結構性能的檢測是可靠性鑒定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內容一般有結構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結構的構造措施檢測、結構構件尺寸和鋼筋位置及直徑的檢測、結構及構件的開裂和變形情況檢測等。
1.2.1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強度及缺陷的檢測技術目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分為非破損檢測技術和局部破損檢測技術。由于非破損檢測技術具有適用性強、可連續大面積測試、不破壞結構且能獲得破壞試驗不能獲得的信息(如內部孔洞、疏松、不均勻性等)等特點,因此,一般情況下,均采用非破損檢測技術(但檢測結果的精確度較差)。到目前為止,關于混凝土強度的非破損檢測技術有回彈法、超聲法等,局部破損檢測技術有鉆芯法、拔出法和灌入法等,以及由上述基本方法組合而成的超聲回彈綜合法、鉆芯回彈綜合法等。混凝土強度的檢測技術已基本成熟,成熟的標志在于測試理論的完善和測試儀器性能。如;“回彈值——碳化深度——強度”關系,反映了回彈值與混凝土強度之間的基本規律?;貜?、超聲、鉆芯和拔出等較為成熟的混凝土強度和缺陷檢測方法已經有了全國性的檢測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技術規程。
混凝土構件鋼筋配置情況的檢測有破損和非破損兩類方法。破損方法是鑿去檢測部位的混凝土,直接量測鋼筋的數量、直徑及保護層厚度,然后與設計圖紙比較。這種方法對構件有損傷,應盡可能少用。非破損方法主要有電磁法、雷達法和超聲法,雷達法測試速度較快,電磁法相對較慢;對保護層厚度的測定用超聲法精度相對較高。上述幾種方法均不能準確測定出鋼筋直徑,也不能測定節點區的鋼筋和構件中剛進的連接情況。而這些檢測項目的結果客觀上又是結構鑒定與加固的依據。因此迫切需要開發研制測試精度高的檢測儀器。
1.2.2砌筑結構
砌筑結構檢驗測試技術起步比混凝土結構略晚一些,技術成熟程度比混凝土強度檢測技術略差,但該項技術的發展勢頭猛,在國內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可喜局面,目前,砌體結構材料強度的檢測技術正日益成熟。
砌筑強度檢測方法有現場檢測法和間接測試法,現場測試法有推剪法、單剪法、軸壓法、扁千斤頂和拔出法等五種檢測方法,需要從墻體上截取試件,比較困難,且試件稍經搬動,強度就會受到影響,故應用較少。間接測試法是通過檢測磚和砂漿的強度,然后依據現行規范直接確定砌體強度。磚的強度檢測通常可以從砌體上取樣按常規方法進行檢測,方法比較簡單。砂漿強度檢測方法有沖擊法、點荷法、回彈法、筒壓法、射釘法和剪切法等。
1.2.3鋼姑構
與混凝土結構和砌體結構相比,工程建設中鋼結構的數量相對較少,加之冶金、機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業部門對鋼材物理力學性能、內部缺陷,焊縫探傷等檢驗方法比較完普。因而其檢驗測試技術發展之路基本是借鑒學習國內其他行業的先進方法,如焊縫和鋼材的超聲波探傷方法、射線探傷方法、磁粉探傷方法和滲透探傷方法等。
結構鑒定與評估技術的發展與建筑市場和社會的需求有直接的關系,與國家的經濟狀況有密切的關系,同時又受到檢測技術發展的影響。結構的可靠性評級是根據檢測的結果進行評定,它是結構維修,加固的重要依據。根據《危險房屋鑒定標準》(JGJ125—99)(2004年版),房屋的綜合評定按三個層次進行;第一層次應為構件危險性鑒定,其等級評定分為危險構件(Td)和非危險構件(Fd)兩類;第二層次應為房屋組成部分(地基基礎、上部承重結構、圍護結構)危險性鑒定。其等級評定應分為a、b、c、d四等級;第三層次應為房屋危險性鑒定,其等級評定應分為A、B、C、D四等級。超級秘書網
建設工程質量的檢測與鑒定技術已超出了單純的結構安全的范疇,包括了結構的安金性、耐久性、適用性和抗災害能力以及工程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鑒定與分析等綜合問題。建設工程質量的檢測與鑒定為治理工程質量通病。如設計造成的多層磚房溫度裂縫問題,混凝土工程施工階段的開裂問題等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設計規范和施工驗收規范的修編提供了依據。
2結論
1.1地下室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建筑結構設計單位在設計建筑結構的時候,必須要加強對地基穩固度的重視程度。地基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地下室設計狀況的影響,所以說做好地下室的設計工作時非常重要的。從我國很多建筑結構設計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沒有嚴格要求地下室設計成效;在未詳細了解建筑物墻體厚度、混凝土強度、建筑材料性能的基礎上,就盲目地開展地下室設計工作,這直接影響到了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可靠性,對將來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而言,埋下了安全隱患。
1.2圖紙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建筑工程的施工步驟都是按照事先設計的施工圖紙展開的,所以對于整個施工環節來說,建筑施工設計圖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梢哉f圖紙設計工作的成效,會對整個直接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產生重大影響。然而,從我國建筑施工企業的施工現狀來看,很多施工團隊都忽視了設計圖紙工作的重要性,采取了不認真的態度對待施工圖紙設計工作,使得施工圖紙不夠嚴謹,缺乏學科、合理性。例如,在設計各層結構的具體施工圖的時候,使用了不標準的圖集,也沒有弄清楚各層梁、柱、墻的詳細構造。
1.3建筑選址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常說:“萬事開頭難。”如此可見,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開頭。這句話運用到建筑結構的設計工作中,也就意味著要做好最基本的結構設計工作。對于任何建筑施工項目而言,倘若選址存在不穩定狀況,那么再好的建筑結構也無法為整個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提供保障。當前,在建筑選址中存在的選址缺乏合理性、科學性等問題,直接影響到了建筑施工項目的安全系數,不利于提高建筑施工項目的質量。
2建筑結構設計對策
2.1優化建筑結構設建筑結構設計單位在優化設計高層建筑結構的時候,需要注意幾個問題:(1)設計工作要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服務;(2)要盡可能地控制好工程造價,將之設計在可接受范圍內。對此,需要建筑結構設計單位,在開展設計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投資商的經濟實力和實際的施工需求,權衡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與建筑施工企業投資回報之間關系。所以建筑結構設計單位,要借助“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強壓弱拉”的原則,對建筑結構進行優化設計,促使建筑結構設計單位制定的方案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2加強溝通與交流建筑結構設計師在開展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之前,應該要加強與承包商、投資商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并通過與他們之間展開的交談活動,了解到建筑工程的具體施工要求,同時充分了解本次到建筑工程的施工基調,對建筑工程的施工現場以及地質條件進行整體把握,明確建筑方每個部門需要注意和配合的地方,將建筑結構設計的基本方案確定下來。
2.3明確參數含義在建筑工程中的有些專業術語難以區分,對于建筑結構的設計師而言,在沒有明確參數定義的前提下,開展設計工作,必然會影響到設計質量。理論上而言,參數是沒有明確界限的,但是在具體建筑工程施工環節中,每個參數都需要界定實際有效意義,所以設計人員應該明確參數的含義,并在實際的設計工作過程中,對這些參數加以正確利用。
3結束語
標準體系即是指針對于特定標的,按照該標的間內在特有的屬性或特征,將其在一定的適用范圍內的標準或基于某些技術組合構成的有機整體。顧名思義,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的標準體系即是按照竹質結構工程材料自身的特點及屬性,將其在一定的適用范圍內的標準或基于一定技術,如建筑工程科學、林產化工科學、植物科學等領域內的標準或專用技術,組合而形成一個系統、全面、完整、科學的有機整體。因此,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的基本構成需包含兩個基本要素和一個連接點。兩個基本要素即是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和竹質結構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轉范圍內的標準或專業技術,一個連接點即是竹質結構工程材料被應用或流轉到的范圍,如建筑工程、林產化工、植物科學等領域內所處的生產加工、設計開發、檢驗檢疫等產業環節。如用于制造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的原材料竹,在采集過程中,需要利用植物科學領域和材料科學領域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術,則此過程的連接點即是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生產形成的整個產業鏈條中的原材料采集環節。
2我國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基本框架的構建
2.1基本框架的構建原則
任何框架體系的構建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構建標準和要求,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的標準體系的構建也不例外。文章根據1991年頒布實施的國家級標準———《標準體系表編制原則和要求》來進行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基本框架的構建。因此,就需要遵循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原則:一是遵循全面性原則。通過對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化的現狀進行充分研究基礎上,得出一個能夠使產品各產業環節均有標可依且有規可循的標準體系是我國構建竹質工程材料標準體系的努力方向。因此,構建竹質工程材料標準體系應本著產品所有環節能夠有標可依且有規可循的全面性原則。二是講究協調性原則。體系內上下層次、標準之間相互統一且體系之間能夠保持協調關系的體系即可稱之為是一套合理的標準體系。因此,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基本框架的構建不僅要注重體系內的統一,而且也應考慮與我國竹子技術標準體系間的銜接性。三是注重可操作性原則。可操作性即是衡量一套標準體系有效性的標準之一。如果建立的標準體系不具有可操作性,則毫無價值科研。四是致力于發展性原則。任何事物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發展著,才具有可持續性。因此,標準體系的構建不僅要考慮近期發展急需,同時也要注重長遠發展的需求,使所構建的標準體系能夠與時俱進,具有可持續性。
2.2基本框架的構建思路
如上所述,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和竹質結構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轉范圍內的標準或技術兩個基本要素和作為連接點的竹質結構工程材料被應用或流轉到諸如建筑工程、林產化工、植物科學等領域時所處的生產加工、設計開發、檢驗檢疫等產業環節。因此,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的基本框架的構建思路需要分別從兩個要素和一個連接點的劃分入手。針對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而言,綜合考慮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的用途和結構形式,按照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在所構建的標準體系中的功能劃分,將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分為結構工程竹產品、連接產品和連接主體框架的組件產品。其中,結構工程竹產品是指具有規定范圍內的承載能力的竹材及其相應的人造板制品,如竹膠合板、竹塑復合材料等。連接產品,顧名思義,即是能夠用作將竹結構連接起來的膠黏劑、構架連接件等產品。組件產品則是在將竹質工程材料或一些輔材料經過特殊設計而制造出來的產品。針對竹質結構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轉范圍內的標準或技術和標準體系的連接點,主要基于竹質結構工程材料從原材料竹到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成品形成的整個產業鏈條所經歷的階段或程序劃分。因為,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的最終形成過程首先從采集原材料竹開始,通過生產加工,形成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成品,產成品在最終運輸到施工工程之前,要經過檢驗檢疫和設計包裝。因此,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的形成一般要經過原材料的采收、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的生產、加工以及外觀和功能結構的設計與新產品的開發、設備質量控制、材料的檢驗檢疫等程序,所涉及到植物科學、建筑工程科學、材料科學等領域的標準或專業技術。3.3基本框架的內容綜上所述,文章將竹質結構工程材料標準體系基本框架的具體內容總結如下:竹質結構工程材料產品:結構工程竹產品、連接產品和連接主體框架的組件產品。竹質結構工程材料使用或流轉范圍內的標準或技術:植物科學、材料科學、建筑工程、林產化工及其他科學技術。連接點———竹質結構工程材料被應用或流轉到植物科學、材料科學、建筑工程、林產化工及其他科學領域時所處的原材料采收、外觀和功能結構的設計與新產品的開發、設備質量控制、材料的檢驗檢疫等產業環節。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