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01:32:36
序論:在您撰寫科普館建設工作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繼續圍繞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最大限度減輕地震災害損失為根本宗旨,以基礎建設為主要抓手,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理念,以緊緊圍繞全縣“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目標,按照“全面防御,社會參與、共同抵御”的三大要求,采取多種形式,切實做好防震減災科學管理、科普宣傳,為提高全縣綜合防御地震災害能力貢獻力量。
二、工作內容與措施
1、思想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單位主要負責人對防震減災工作的組織領導,抓住有利時機,加大對單位員工防震減災知識的宣傳力度,做到思想重視、組織落實、責任明確、措施到位。
2、強化部門協作,實現信息互補。加強與縣地震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積極配合縣地震部門做好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和緊急救援等相關工作,形成防震減災的工作合力,努力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補。
3、健全規章制度,強化基礎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協助指導鄉鎮(街道)、有關部門、大型企業和中小學校做好應急預案的制(修)訂工作。積極創造條件,配合相關部門組建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社區志愿者隊伍,參與組織開展學校、社區居民應急避險疏散演練,做到群測群防,形成較為完備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
第一條為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加強科普陣地建設,推動科普事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和《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市科普基地是指面向公眾,主要從事科普活動、科學和技術知識傳播、科普創作、科普培訓、展品研發等工作的機構或組織。它是開展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科普活動的有效平臺,對全市科普工作具有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第三條市科技局作為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科普聯席會議有關成員單位負責我市市級科普基地的認定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科普基地的申報
第四條下列四類場所可申報市級科普基地:
(一)場館類,是指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活動的場館。包括各類科技、文化、教育場館。
(二)非場館類,是指依托各類社會機構的特色資源建立的科普基地。
1、具有科普展教功能的自然、歷史、旅游等社會公共場地。包括各類自然、歷史文化景區;各類動物、植物觀賞園區。
2、將科技資源向公眾開放的場地、設施。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型企業;工業、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示范基地等。
3、以各類科技教育培訓機構為依托,面向青少年,開展科技教育培訓活動的科普場所。包括各類大中小學、青少年科技中心等。
(三)傳播媒體類,是指具有全市覆蓋能力,以電子媒介、印刷媒介等為載體,專門進行科普宣傳的機構。包括各類傳播媒體、出版機構。
(四)研發創作類,是指專門從事科普產品(展品、教具)研發設計、科普作品創作、科普創意策劃的組織或機構。包括創意類企業等。
第五條申報市級科普基地的單位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在全市同行業中具有先進的科普展示水平、科學技術知識傳播能力、科普創作能力、展品研發能力,并具有較強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
(二)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和組織能力,制定了年度科普工作計劃和科普工作規劃,擁有穩定的科普工作隊伍。
(三)具備相應的開展科普工作的資源、設施、場所、經費等條件。
(四)具備參與開展重大科普活動的能力,每年至少組織或參與兩次以上有一定影響的科普活動。
第六條申報單位根據不同類別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場館類
1、場館建筑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展廳面積占場館建筑面積50%以上,配備專職講解或指導人員。
2、科技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具備常年開放條件的機構,每年向公眾開放的天數不少于200天,對青少年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時間每年不少于20天(含法定節假日),科技活動周期間,對公眾實行優惠或免費開放。
(二)非場館類
1、有專設科普展區,展示面積不少于100平方米,或具備專有科普傳播方式。
2、動物園、植物園等具備常年開放條件的機構,每年向公眾開放的天數不少于200天,其他將科技資源定期或不定期向公眾開放的機構,每年開放天數不少于20天,以上機構應公布開放的具體日期和活動內容。
3、教育培訓機構應經政府部門批準,具有開展科普培訓的專兼職師資力量及教材,有計劃地開展科普培訓。
(三)傳播媒體類
1、具有政府部門批準的傳媒資質。
2、擁有專門從事科普內容策劃、制作、編輯等業務人員。
3、具有一定數量的廣播、電視等科普節目或科普出版物。
(四)研發創作類
1、有明確的科普產品研發創作方向和年度工作計劃,具備固定的場所、儀器設備及其他必需的研發創作條件。
2、有專職研發創作人員和必要的研發創作經費投入。
第三章科普基地的認定
第七條市級科普基地的組織認定工作由市科技局牽頭實施。市直各部門負責直屬單位的推薦申報工作,各縣(市、區)科技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推薦申報工作,中央和省在邢單位可直接申報。
第八條市科技局牽頭組織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有關單位,組成我市市級科普基地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申報單位進行評審。評審方式為評議和現場考察。評選結果向社會公示,公示沒有異議的予以確認。
第九條被認定的市級科普基地,報請市政府授予“市科普基地”稱號,并頒發牌匾和證書。
第十條申報單位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市市級科普基地認定申請表》;
(二)單位有關資質證明。
(三)場地設施、儀器設備等有關證明。
(四)人員資質、學歷等證明。
(五)近兩年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或從事科普工作情況總結。
(六)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和科普工作年度計劃。
第四章科普基地的管理
第十一條各相關單位要加強對所轄市級科普基地建設的業務指導,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積極引導其更好地發揮示范輻射作用。
第十二條科普基地要注重更新科普設施,豐富科普活動內容和工作手段,充分發揮科普功能。每年向市科普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科普工作計劃及工作總結(市科技局)。
第十三條符合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市級科普基地,可依照《科普稅收優惠政策實施辦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第十四條市級科普基地建設采取隸屬單位自建為主的方式,實行“競爭入選、定期評估、達標認定、不合格淘汰”的動態管理模式。市科技局牽頭每兩年對市科普基地的運行情況和科普活動開展情況進行一次評估。對不合格的取消市級科普基地資格。
第十五條對新認定的市級科普基地,市科技局將優先給予科普專項經費支持,并擇優推薦申報省級、國家級科普基地。
第十六條市級科普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市科普基地”稱號,并收回證書和牌匾,該單位3年內不得重新申報:
(一)有違法違紀行為的;
(二)有宣傳、封建迷信以及反科學、偽科學活動的;
(三)有損害公眾利益行為,經指出仍不整改的;
(四)已不具備科普基地基本條件的;
第五章附則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本市區域內市科普基地的申報、推薦、評審、命名。
第三條科普基地是開展社會性、群眾性、經常性科普活動的有效平臺,是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重要載體,是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市科普基地由市科委命名。
市科普基地分為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培訓基地、科普傳媒基地和科普研發基地四類申報。
第四條在本市區域內登記或注冊的任何組織均可申報市科普基地。
第五條市科普基地命名條件:
(一)科普教育基地是指為社會組織或公眾個人提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開展科普活動的機構??破战逃貞邆湟韵聴l件:
1.具有固定的科普活動場所及相應的設施和器材,并能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
2.組織參加各類大型科普活動;
3.科技館、博物館等具備常年開放條件的機構,每年向公眾開放的天數不少于250天;其他具備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展示、示范功能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實驗室、觀測臺(站)、高新技術企業等機構,每年向公眾開放的天數不少于20天。以上機構應公布開放的具體日期及活動內容;
4.具有科普活動策劃能力,并能利用多種手段和載體開展科普教育活動,有專人講解或指導。
(二)科普培訓基地是指專門針對*地區科普管理人員、科普業務人員、科普志愿人員開展科普培訓的機構??破张嘤柣貞邆湟韵聴l件:
1.經政府部門批準的教育或培訓機構;
2.具有五名以上開展科普培訓的教師;
3.從事過科普培訓,并取得一定成效;
4.有針對科普培訓的教學大綱、教材及課程計劃。
(三)科普傳媒基地是指以電子媒介、印刷媒介等為載體,專門進行科普宣傳的機構??破諅髅交貞邆湟韵聴l件:
1.具有政府部門批準的傳媒資質;
2.擁有專門從事科普內容策劃、制作、編輯等業務人員;
3.具有一定數量的廣播、電視等科普節目或科普出版物。
(四)科普研發基地是指專門從事用于科普活動的設備、作品、教具等科普產品研究開發的機構??破昭邪l基地應具備以下條件:
1.有明確的科普產品研究開發方向和年度研究開發計劃,有固定的場所、儀器設備及其它必需的科研條件;
2.研究開發人員總數8人以上,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應不低于60%;
3.每年投入的科普產品研究開發經費應達到50萬元以上。
第六條市科普基地由所在區縣科委組織推薦。
申報單位應于每年9月底前向所在區縣科委提交以下材料:
(一)《*市科普基地申報書》;
(二)單位相關資質證明;
(三)場地和儀器設備等有關證明;
(四)人員資質、學歷等證明復印件;
(五)科普工作管理制度和科普工作年度計劃;
(六)開展各類科普活動或從事科普工作的相關材料。
第七條區縣科委根據申報單位的情況,提出客觀、公正的推薦意見,并于10月中旬前將申報材料及推薦意見報市科委。
第八條市科委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單位進行評審,評審結果由市科委主任辦公會審定。
評審采用會議和現場考察相結合的方式。每個基地的評審專家為5-7人。
第九條市科委于每年年底前將命名的市科普基地名單通過媒體予以公布,并向申報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
第十條市科委對經命名的市科普基地申報的科普項目予以優先支持,同時擇優向國家有關部門推薦申報國家級科普基地。
市科委每年定期組織各基地科普工作人員的培訓與交流活動。
第十一條市科普基地每年應向市科委報送科普工作計劃和工作總結。
市科委每兩年對市科普基地進行綜合考核,對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第十二條市科普基地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取消市科普基地命名,并收回證書和牌匾:
(一)一年內未能開展科普活動或連續兩年未向市科委提交工作計劃和總結的;
第一條為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及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科學技術普及(以下簡稱科普),是指用公眾易于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宣傳科學技術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
第三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及其他組織和公民從事科普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科普工作是公益事業,是科學技術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教興省的一項戰略任務。
科普工作的對象是全體公民,重點是青少年、農民和工人。
第五條科普工作應當堅持科學態度,反對迷信和反科學、偽科學行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科普為名傳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方式、進行其他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不得將違背科學原則和科學精神的主張和觀點,作為科普知識傳播和推廣。
第二章組織和管理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將科普工作作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科普事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和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作為創建文明單位的考核內容。
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由政府主管領導負責,科學技術行政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團體參加的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第八條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負責協調本地區的科普工作,履行下列職責:
(一)審議科普工作總體規劃;
(二)研究確定科普事業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審議科普工作年度工作要點;
(四)促進各部門及全社會支持并參與科普工作;
(五)協調本地區和部門間的科普工作;
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縣級以上科學技術行政部門。
第九條縣級以上科學技術行政部門是科普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科普工作總體規劃,實行政策引導,進行監督檢查,并組織實施本條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并實施本部門的科普工作計劃,并根據各自的職責,做好相關的科普工作。
第十條科學技術協會應當發揮科普工作的主要社會力量的作用,參與制定本地區科普工作的總體規劃和實施計劃,為政府科普工作決策提供建議。充分利用并發揮其科普網絡和組織優勢,加強對所屬團體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科普工作的組織管理與業務指導,鼓勵并支持科技人員進行科普研究和科普創作;組織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社會性的科普工作。
第三章青少年、農民和工人科普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應當發揮中小學校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將科普教育納入素質教育內容,并安排一定的教學時數,在校本教材和鄉土教材中適當增加科普內容。
第十二條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制定科普教育活動方案,組織學生參加科普興趣小組、科技創新大賽、具有科普內容的夏令營、冬令營和小發明、小創造等活動。
第十三條中小學校應當根據需要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基地。
具備開放條件的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應當定期向青少年免費開放。
第十四條中小學校應當設立專職或者兼職科普輔導教師,提供科普讀物,保證必要的講座時間,并定期組織培訓。
第十五條科技、教育、新聞出版等有關部門和科學技術協會應當有針對性地向青少年推薦科普課外讀物,組織有關專家編寫適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普課外讀物,并向青少年優惠提供。
圖書、電子、音像出版部門應當將青少年科普讀物納入出版計劃,保證每年制作和出版一定數量的符合青少年特點的科普圖書、電子和音像制品。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農業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單位,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制定并組織實施農村科普工作計劃。
社會各界應當采取多種形式,參與并支持農村科普工作。
第十七條每年的農歷正月十六為農民科技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在農民科技節期間,組織開展農民科技競賽、舉辦農業科技講座等活動。
第十八條鄉(鎮)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應當發揮鄉(鎮)科普組織的作用,根據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圍繞科學生產、文明生活,開展科普活動。
鄉(鎮)、村文化站(室)、廣播站應當宣傳科學、文明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應當利用自身優勢,為農民提供科技咨詢、技術推廣、技術指導等服務。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農業行政部門及科學技術協會應當組織農業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及其他涉農單位,開展面向農民的農業科技培訓,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務,并會同有關部門適時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技能培訓。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農業行政部門及科學技術協會應當定期組織鄉(鎮)農業技術干部培訓,扶持并發揮重點科技示范戶、種養殖大戶等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科技、衛生和農業等有關部門每年應當開展以文化、科技、衛生和農業等為主要內容的下鄉活動,并落實經費,制定獎勵、考評等相關制度。
文化、科技和農業等有關部門應當每年根據農民需要,組織捐贈科普圖書,放映科技電影,演出文藝節目,舉辦農村實用技術講座、咨詢、培訓等活動,并協助建設農村文化、科普圖書室。
醫療衛生單位應當每年組織醫務人員向農民開展醫療保健咨詢等服務,宣傳疾病防治、優生優育、健康保健等知識。
第二十二條科學技術協會應當協助政府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科普之冬活動,并組織有關單位開展科普大集和科普村鎮建設等活動。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工會和產業工會組織應當組織職工開展以提高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為重點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第二十四條各級工會組織應當利用現有的文化宮(館)、職工干部培訓學院(校)、技術交流館等場所開展職工技術創新、技能培訓、技術推廣等科普活動。
第二十五條企業應當結合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新技術和新工藝推廣應用,組織職工技能培訓,普及與生產經營、職業衛生、安全防護等有關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生產技能。
第二十六條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創辦行業博物館、科技館,建立科普組織,開展科普活動。
第四章社會責任
第二十七條普及科學技術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社會各界應當參與和支持,提倡公民參加科普活動。
鼓勵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興辦科普事業。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人事行政部門應當將科普教育納入國家工作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內容。
各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應當根據培訓對象的需要,開設現代科技基礎知識課程或者舉辦科技知識專題講座。
第二十九條各級領導干部應當每年參加一次以上的現代科技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科普學習講座。
第三十條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社會團體應當根據科普工作規劃和計劃,并結合職工、青少年和婦女的特點開展科普活動。
第三十一條廣播電臺、電視臺和綜合性互聯網站應當開辦固定科普宣傳欄目,制作科普節目,在科技活動周和重大科普活動期間應當免費播放科普公益性廣告。
綜合類和自然科學類報紙、期刊應當開設科普專欄、專版,宣傳科普知識。
影視生產、發行和放映單位應當制作、發行、放映科普影視作品。
第三十二條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應當組織科技工作者和教師、學生開展科普活動。
具備開放條件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應當向公眾開放具有科普功能的陳列室、生產車間、實驗基地、實驗室和其他場地、設施。
第三十三條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重大產業化項目,項目承擔單位或者項目負責人應當根據項目特點,開展相關科普宣傳。
鼓勵省科學技術獎的申報人提交相關的科普成果。
具備開放條件的省重大建設和技改項目完成后,應當提供向公眾開放、通俗易懂的科普宣傳模型和展示等。
第三十四條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氣象站、公園、醫院、商場、車站、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的經營管理單位,應當結合自身的業務和特點,面向公眾開展經常性的科普宣傳。
第三十五條大型洽談會、博覽會、重大體育賽事等大型活動的承辦單位,應當利用場館和設施設置相關的科普宣傳內容。
第三十六條居民委員會應當利用所在地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資源,定期向居民開辦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婚育知識、公共安全、節約等貼近百姓生活的科普講座,并設置固定科普畫廊、科普宣傳板,開展創建科普文明社區活動。
第三十七條鼓勵大學生、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各種科普志愿活動。
第三十八條每年五月的第三周為全省科技活動周。社會各界應當根據全省科技活動周的主題開展科普活動。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三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逐步增加對科普經費的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安排一定的科普經費。
提倡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安排一定的經費用于開展科普活動。
科普經費和社會組織、個人資助科普事業的財產,必須用于科普事業,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四十條省級人民政府、設區的市及有條件的縣(市)人民政府應當將科普場館、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并加強對現有科普場館、設施的利用、維修和改造。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利用現有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設施和場所,做好科普工作。
第四十一條利用政府投資建設或者享受政策優惠的博物館、科技館、青年宮、少年宮(中心)、文化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場館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對青少年、六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及殘疾人應當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科技活動周期間及重大科普宣傳日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經費困難的,同級財政應當予以補貼,使其正常運行。
第四十二條鼓勵和支持省外、境外博物館、科技館到我省布展、巡展;向青少年、六十周歲以上老年人及殘疾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第四十三條獲得縣級以上科普獎項或者具有科普創作成果的,在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中,同等條件下予以優先。
第四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科普組織和科普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科普組織,提高科普工作者待遇,改善科普工作者條件,依法維護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權益,鼓勵科普組織和科普工作者自主開展科普活動,依法興辦科普事業。
第四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科學技術協會和有關單位應當對在科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履行法定職責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改正。
第四十七條以科普為名傳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方式、進行其他有損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擾亂社會秩序或者騙取財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教育;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條例規定,克扣、截留、挪用科普財政經費或者貪污、挪用捐贈款物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歸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擅自將政府投資建設的科普場所改為他用妨礙開展科普活動的,由上級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國家工作人員在科普工作中,、、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鍵詞]重慶自然博物館;老館的歷史;新館的創新;陳列展示
[中圖分類號]G265[文獻標識碼]A
重慶自然博物館有著悠久的辦展歷史,其前身中國西部科學院和中國西部博物館,都把創設博物館、舉辦陳列展覽作為傳播科學、普及知識、服務民眾作為己任。經過80余年的歷史進程,重慶自然博物館即將建成新館,新館的建設,應秉承傳統,努力創新,新館的陳列展示,應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重慶自然博物館老館的歷史
1.1中國西部科學院附設的公共博物館
中國西部科學院,是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1930年在中國西部創建的中國第一所民辦科學院。設有理化、地質、生物、農林4個研究所以及博物館、圖書館和兼善學校等。
隨著20世紀30年代中國出現的博物館發展的第一個高峰,1930年,中國西部科學院附設公共博物館在四川巴縣北碚成立。中國西部科學院下設的博物館是在峽區博物館的基礎上創辦的。
1930年3月由北碚峽防局撥款籌建峽區博物館,利用火焰山東岳廟舊有殿宇略加改建而成。陳列各方征集物品,分動物、植物、風物、衛生、煤炭等陳列室對外展出。同年10月,中國西部科學院成立后不久,峽區博物館由撥交科學院辦理。
中國西部科學院附設公共博物館成立以后,設有4個陳列室,1個動物園,1個剝制部。陳列主要分為風俗、工業、礦產等幾大類,并飼養有生活動物。博物館一開始就是一種館園結合的模式。
博物館在藏品收藏上頗下工夫。其主要來源,一為野外采集,二為社會捐贈。
大規模的采集在籌設博物館之初就有幾次。從1928年至1930年,盧作孚派少年義勇隊隨同入川的中國科學社、中央研究院以及德國專家傅德利等中外科學家到川西等地進行自然科學調查采集,帶回大批動植物及風物標本。
社會捐贈每年都有。盧作孚在計劃成立科學院之初,早就有動機,從各方募集捐款,多方設法采集標本,催促建筑博物館。
征集標本的范圍也不僅限于本地、本區域,還擴大到境外。在中國西部科學院1933年將來的工作計劃中,擬征集全川煤礦,設一煤層標本陳列室,并收集各處社會自然各種標本分別開室陳列;擬花費一萬元購置世界各國動、植、礦物標本。
博物館注重專家學者辦館,將“敦聘博物館學專家”列入工作計劃大綱。博物館主任黃子裳修業巴黎大學。
中國西部科學院附設的公共博物館,作為社會公共事業的一部分,力求“造成功一種社會的環境,以促使人們的行動發生變化”(盧作孚)。的確如此,在上個世紀20年代,北碚以及中國西部封閉落后,經濟欠發達、文化未建設、科學不普及,博物館的建立,開創了以科學啟民智、用知識促發展的新局面。
1.2中國西部博物館
中國西部博物館創建于1943年,是中國人自己創立的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其科學性在多方面得以體現。
科學的宗旨:在籌備委員會時期命名為“中國西部科學博物館”,后更名為“北碚科學博物館”,最后定名“中國西部博物館”。其宗旨一直未變,推廣科學教育,提倡專門科學研究。
科學的內容:陳列分工礦、農林、生物、地質、醫藥衛生及地理(原稱氣象地理)六館,涵蓋科學的許多方面。
科學的人才:在其籌建和設計過程中,有一大批抗戰內遷重慶北碚的科研機構和國內頂級科學家傾力協助,其規模與起點堪稱國內一流。博物館所從事的是面向大眾的科普活動,精英從事科普,既可保證科普質量又能產生巨大影響,極有利于科普事業的高端發展。
科學的精神:其創建“鑒于科學教育之亟待普及,學術研究尤待發揚”,以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把宣傳科學、提倡科學作為基本任務,在戰火紛飛的抗戰時期艱苦創立、頑強發展。
2重慶自然博物館新館的創新
縱觀重慶自然博物館的歷史,科學發展的脈絡十分清晰。新時期的重慶自然博物館,應傳承歷史、創新未來。
目前,重慶自然博物館正面臨新館建設的重要時期,應在運行、管理、服務、辦展、科普活動等各方面提高創新能力,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科學構架、科學管理、可持續發展。
2.1組織形式上創新
從組織形式上創新,建立專家主導的科學決策領導機制。正確的決策是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科學決策強調遵循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決策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這就需要遵循科學規律,尊重專家意見,凡遇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事項,請專家提方案、拿意見,充分進行科學論證。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專家主導的領導決策機制,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建立起專家咨詢制,匯集各學科專家,把握政策方向、業界發展動態,提供領導決策信息的專業化、科學化,參與重大事項的決策,對主要業務進行指導,提高決策質量,實現正確規范的決策,促使本館業務朝著科學化的方向發展。
比如,對于陳列大綱,由專家進行編制、并提出建議,編制工作要把握好幾個關系,即: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的關系、展陳標本與展陳內容的關系、文本的邏輯結構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展陳理念與現實操作的關系。注重把知識文本轉化為展陳語言,在大綱編寫時突出重點、特點、亮點,突出公眾感興趣、易接受的內容,突出地域特色和生物多樣性,突出標本和通過輔助陳列手段表現的標本。
2.2工作方法上創新
在陳列大綱的編制上,可考慮采用委托制,委托設計方案,委托既可在本館、也可在館外進行。在前期準備階段,為充分論證,可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一旦達成共識,會在短時間內迅速決策下來。
在陳列實施階段,應充分介入基建工作的相關環節,施工方、業主方建立交流機制,相互溝通、充分理解、及時調整、共同建設,以達到建筑與陳列的契合。
2.3展陳觀念上創新
“以人為本”,適應觀眾需求。其一是對展覽本身的需求,展覽內容上要豐富、具有知識性、要時常更新,形式上要活潑、富于表現力、經常變換。其二是對展覽外的需求。博物館除了展示功能以外,還應注重配套設施的服務。在主要展覽區域外,可以設置培訓、娛樂、餐飲、休息的區域。
在培訓區,應把向少年兒童傳播科普知識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利用節假日和晚上的時間,開辦少兒科普培訓班,組織小學員撰寫科普文章,進行演講比賽等,集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休閑性于一體。
在餐飲區,要創辦有博物館文化、尤其是有自然館文化的特色餐飲。主要是在餐館的陳設布置上,比如把巖礦奇石、把奇花異草、把小橋流水等陳設在廳堂的周圍,形成視覺和味覺上的文化大餐。
2.4展陳主題上創新
體現“人與自然、天人合一”。不僅關注自然發展史,還要關注現代科學最新成果,不僅關注生態系統,還要關注環境污染。
新館陳列,室內展項上確定的幾個主題包括:序廳――人與自然奏鳴曲、地球奧秘(地球廳)、生命激流(進化廳)、恐龍世界(恐龍廳)、生物萬象(生物廳)、生態家園(環境廳)、西部富源(西部廳)、山水重慶(重慶廳),共8個部分,7大板塊。
室外展項,作為新館項目的特色之一,鼓勵設計者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條件,巧妙構思,營建多種可以觀賞、學習、體驗的自然空間。擬設①動物觀察區,在露天或建筑物的天井部分,設置一系列網罩,分別養殖蝴蝶和鳥等,構成“蝴蝶谷”、“鳥語林”等項目。②植物觀察區,設置專門區域,專家輔導,公眾參與,種植、認種瀕危植物、珍稀植物或重慶地區的主要觀賞植物。③恐龍生態園,配植裸子植物,陳設仿生機器恐龍和恐龍復原雕塑,模擬恐龍時代的生態環境,再現“失落的世界”。④名人雕像園,設立盧作孚以及與重慶自然博物館歷史相聯系的著名科學家雕塑,緬懷先輩功績,突出項目文化特色。⑤兒童樂園,設置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益智強體游戲項目,讓兒童在樂園中體驗、學習、發現自然。
2.4展陳形式上創新
展陳形式上要大膽創新,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直觀性、可視性和互動性。打破傳統展示以靜態陳列為主的被動局面,以標本為中心,進行博物館與觀眾的展示與欣賞、傳授與學習、觀看與動手的互動、參與、體驗型展陳方式,改變單一標本和展板的簡單陳列,采用高科技的融聲、光、電為一體的場景,烘托展覽氣氛,造成互動場面,形成形式上的創新。
3結束語
新館的建設正在緊張推進中,新館陳列,更多地關注環境狀況、社會發展和公眾需求,因地制宜地利用好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架起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重慶自然博物館通過建立創新機制,進行項目引領,促進我館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系,形成互相依存,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局面。重慶自然博物館必將在繼承科學的傳統中、通過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結出科學的豐碩成果。
參考文獻:
[1]中國西部科學院.中國西部科學院概況[M].北碚:中國西部科學院,1933:15.
四川省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吳凱與巴中市委書記李剛出席簽約儀式并講話。四川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劉進與巴中市副市長袁聞聰分別代表四川省科協與巴中市人民政府在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此次合作旨在加快巴中科普事業發展,推動科技興巴戰略,提高巴中民眾科學素質,促進巴中“兩化”互動、統籌城鄉、追趕跨越、加快發展。合作將按照四川省和巴中市發展的總體部署,本著“優勢互補、務實開拓、創新機制、共謀發展”的原則,切實加強巴中的科協組織網絡建設、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科普能力建設,推進巴中市公民科學素質達到全省的平均水平,著力提高為巴中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能力,共同推動巴中加快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北向東向開放高地、川陜渝重要的樞紐聯結地、西部綠色經濟示范區、全國扶貧開發示范區、川東北重要中心城市,努力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此次合作內容包括兩部分,就是明確四川省科協的責任重點和巴中市政府的責任重點。四川科協工作重點為:一是促進巴中著力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包括逐步配備科普大篷車,推動巴中建設科技館,支持巴中農村綜合科普示范區建設,支持創建全國科普示范縣(區)工作等。二是支持基層科普能力建設。指導巴中抓好社區科協、農技協的建設和發展,支持巴中建設農村綜合科普示范區。三是助推企業科技進步。支持開展“金橋工程”、“廠會協作”、科技咨詢等服務活動,支持加大高端人才引進,爭取在5年內幫助巴中建立1家院士工作站和4家各具特色的專家工作站。四是幫助巴中科技人才成長。強化對巴中各類科技學會專兼職工作人員和會員的培訓,支持巴中承辦重要的學術會議。五是探索基層科普工作的路子。省科協將通過與巴中市的合作,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創新科協工作模式和有效發揮專家人才的作用等方面進行試點,積極探索基層科普之路。
巴中市政府工作重點為:一是加強對科協工作的領導。充實和完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領導小組,將科學素質綱要工作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內容,把科協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同部署、同落實。二是建立健全科協組織網絡。支持建設好縣(區)、鄉鎮(街道)、社區、企事業等基層科協組織,配齊配強各級科協領導班子,逐步改善科協工作條件等問題。三是切實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優先解決市科技館建設中的具體問題,支持城鎮、社區科普畫廊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支持農村科普“站、欄、員”建設,努力增強科普服務能力。四是全力做好保障工作。按照《科普法》及科普示范縣創建標準足額預算科普工作經費,并隨著財力增長逐年增加;切實解決好科協機構、編制等工作中的實際困難。設立巴中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勵,充分調動青少年科技創新熱情。
此次合作期限為五年,合作雙方還明確了合作機制。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四川省科協與巴中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推進領導小組,雙方分別確定一個牽頭責任部門,并將其主要負責人作為聯絡員,保持密切聯系與磋商,指導和協調合作工作有效開展。二是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制定年度工作計劃,確定合作重點等工作。三是密切信息溝通。通過不定期制發簡報、交流調研等多種形式,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信息通報交流渠道,促進不斷拓展雙方合作范圍、深化合作內容、提高合作層次,更好地服務巴中經濟社會發展。
吳凱表示,四川省科協將從四個方面與巴中市政府加強配合,務實推進戰略合作。一是緊密結合巴中產業發展實際,努力提供科技支持與科技服務。二是緊密結合服務巴中民生改善與社會和諧,全面推動科學技術的普及與推廣。三是緊密結合巴中科技發展的現狀,積極扶持巴中提升持續創新發展能力。四是緊密結合巴中科技人才需求實際,大力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
[關鍵詞] 基層科普 專項資金 管理實踐 成效
近年來,福建省越來越重視基層科普工作,不斷加大對基層科普服務能力建設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協年度部門預算中設立了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該專項資金從省級財政性資金中安排,專門用于獎補扶持基層開展科普相關工作,年度規模從2006年的100萬元發展至2011年的1420萬元。該專項資金管理遵循統籌兼顧、規范管理、??顚S煤涂冃гu價的原則,注重發揮引導和杠桿作用。
1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設立情況
2011年,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包含4個分專項:一是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從2006年起設立,每年安排100萬元,用于補助基層科普車(含科普大篷車)和科普專用設備的購置更新、科普網站建設等,提升市、縣(區)科協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從2007年起設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萬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萬元,用于獎勵和補助在農村基層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農村科普帶頭人開展基層科普相關工作,旨在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進科普惠農長效機制的建立,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三是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2007年由省級財政追加安排、從2008年起設立,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補助科普惠農宣傳欄、服務站建設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項目及獎補省科普先進縣(市)、鄉鎮,增強農村科普宣傳和培訓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是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從2010年起設立,每年安排500萬元,用于補助市、縣(區)科普場館布展設計、展品設備購置及配套設施建設,旨在貫徹落實《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科協等部門關于福建省科普場館平臺建設規劃(2010~2012年)的通知》,推動市、縣(區)科普場館建設,提升基層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過積極實踐探索和不斷揚棄創新,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科學化、規范化。2007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獎補資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我省農村科普“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的通知》,該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農服務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欄建設標準》、《福建省科普惠農宣傳員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福建省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工作的意見》。2011年,省科協、省財政廳聯合制定出臺《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在該辦法中,共設總則、目標與原則、申報與評選、組織實施、表彰獎勵、資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條,規定了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的用途、開支范圍、預算申報審批程序等,明確了專項資金由獲得獎補資金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所在的縣(市、區)科協、財政局共同負責管理,由縣(市、區)財政局統一撥付到縣(市、區)科協,實行報賬制管理,同時強調加強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檢查和監督。
2.2 規范項目申報評定程序
根據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所含各分專項的不同用途,在項目申報表中設置相關支出績效目標內容,組織基層規范申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申報范圍面向農村基層,符合《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所規定的推薦范圍和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均可申報。各縣(市、區)科協和財政部門負責組織本地符合條件的單位和個人填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項目預算表》等申報材料,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確定推薦單位和個人名單,經公示無異議后,將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設區市科協和財政部門組織相關部門和專家對各縣(市、區)推薦名單進行復核,提出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上報省科協和省財政廳。省科協和省財政廳根據各設區市的推薦名單和相關材料,深入調研,審查申報材料,組織專家評選出福建省的先進單位和個人,并在省級媒體公示7天,公示期滿無異議后予以表彰獎補。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申報范圍是縣(市、區)科協,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申報范圍是市、縣(區)科協,要申請上述專項資金補助,須向省科協提交申報材料。項目申報材料經審核、匯總后,提交專題會議研究評審。會上評定通過的補助項目及金額由省財政廳和省科協聯合下達到有關市、縣(區)科協和財政部門。
2.3 加強項目執行跟蹤監控
重視開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執行過程以及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跟蹤督促檢查調研,采集相關信息并加以匯總分析,及時掌握項目實施進程、資金支出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總結經驗,糾正偏差。2008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報送科普惠農興計劃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通知》,要求獲得2006年、2007年獎補資金的單位和個人填報《科普惠農興村計劃表彰對象情況填報表》并附上專項資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填報〈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執行情況表〉的通知》,對2007年、2008年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執行情況進行摸底調查。2011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開展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檢查調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獲得2010年專項補助資金的單位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及支出績效進行認真自查自評,填報《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表》并附上專項資金到位、支出、結余相關財務憑證復印件,同時省科協組織有關人員進行現場檢查調研。2012年,省科協印發《關于報送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的通知》,要求獲得2010年、2011年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且未正式上報項目總結報告的單位填報《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補助資金執行情況表》,同時組織有關人員到實地調研,現場檢查、核實所報項目支出績效運行信息。
2.4 開展項目支出績效評價
積極開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工作,認真分析研究評價結果所反映的問題,努力查找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制定改進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據財政部門的部署和要求,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被選定為2009年、2010年支出績效評價試點項目,按規定編報了績效評價試點工作方案,開展了試點項目事后評價,報送了自評材料。2012年,省科協印發《關于開展2011年度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通知》,選定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作為2011年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項目,開展項目事中評價,要求各有關縣(市、區)科協負責組織轄區內獲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獎補的單位和個人認真開展支出績效自評,報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基礎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財政支出績效評價自評表》和績效自評報告;在基層自評的基礎上,省科協撰寫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支出績效評價報告》,按時報送給財政部門。
3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實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實施以來成效顯著,2006年~2011年已累計組織實施1054個項目,共安排下達補助資金5490萬元。通過該專項資金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激勵基層開展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動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培養造就了一批新型農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學素養水平。
3.1 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縣(區)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共有28個,比2009年增加5個;建筑總面積67002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32513平方米,培訓活動室面積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擁有常設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參觀(培訓)人數達42.7萬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萬人次。此外,還有在建的市、縣(區)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10個。
3.2 科普宣傳欄、活動站和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設有了長足發展
至2011年底,市、縣(區)建成科普宣傳欄(畫廊)9376個,科普展示單元總長度71532米,分別比2008年增長43.5%、22.4%;建成科普活動站(室)7789個,建筑面積221672平方米,全年參加活動(培訓)111.9萬人次,分別比2008年增長54.1%、52.6%和68.9%;建立各類農村科普示范基地786個,比2005年增長40.2%。2012年1月,省科協主辦的“建設萬個科普惠農宣傳欄”項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工作計劃,省級財政安排補助資金937.2萬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農宣傳欄3124個。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國科協和財政部表彰,有131個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協和省財政廳表彰。
3.3 科普網站建設和科普車配置力度進一步加強
至2011年底,市、縣(區)科協建有科普網站71個,比2005年增加53個(增長近3倍);瀏覽人數328.7萬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萬人次(增長近5倍);配置汽車115輛,比2005年增加38輛。目前,全省各市、縣(區)科協基本上配齊了科普車,福州市、三明市、建陽市等還配置了科普大篷車,2011年科普大篷車下鄉205次。
3.4 農民科技培訓成效明顯
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普遍歡迎。通過近幾年的科技培訓,培養了一批觀念新、技能強、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增強了農民科技致富能力,促進了科技成果轉化和實用技術的推廣,推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加快了特色農業發展。2007年~2011年,全省農函大結業學員達16.8萬人次,年均結業學員3.36萬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縣(區)舉辦實用技術培訓共計18741次,培訓174.7萬人次,年均舉辦4685次、培訓43.7萬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學素養水平穩步提升
中國科協組織開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學素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福建省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達到4.4%,高出同期全國1.13個百分點,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學素養調查測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個百分點。
4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4.1 項目補助力度偏小,影響規模效應的發揮
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3.9萬元,基層科普設施與陣地建設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4.3萬元,農村科普和農民科技培訓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4.7萬元,項目補助力度偏小,規模效應不明顯。盡管科普場館建設專項資金安排的項目平均每個補助35.7萬元,而實際上新建一個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就需要數千萬元、上億元,若包括展教裝備費用,則所需建設資金規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館雖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設備,即使獲得專項資金補助,對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實完善難有較大改觀。
4.2預算績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樹立
預算績效管理是根據績效理念,由設定明確的支出績效目標,建立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績效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并把評價結果與預算編制緊密結合起來等環節組成的不斷循環的綜合過程。由于預算績效管理在全國整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地開展不平衡,一些基層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還不甚了解,對其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不足,未樹立績效理念,對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的產出和結果重視不夠,導致部分項目執行進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考核驗收工作比較薄弱,目前僅出臺《福建省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管理辦法》,尚未出臺統一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體系還沒有建立,績效指標的設定、評價標準的確定、評價方法的采用等仍處于初始探索中,績效評價定性指標的計分存在人為因素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礎性數據資料,績效評價結果運用亟待加強。
5 推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財政部印發《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強調各級預算單位要把推進預算績效管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福建省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工作必須適應新形勢下財政體制改革的新要求,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認識,樹立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認識推進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將績效理念融入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管理全過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財務部門、業務部門的骨干力量參與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發揮各業務部門的作用,形成分配資金運用績效、使用資金講究績效的機制。
5.2 加強學習培訓,提高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
預算績效管理是一項業務新、政策性強、技術含量高、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的綜合性工作,要加強對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增強其業務素質,盡快建立一支既懂項目管理、又掌握國家政策,既熟悉財政財務專業知識、又擅長信息處理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努力提高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積極實踐探索,構建科學規范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要積極探索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績效目標管理工作,事前科學設定績效目標,事中跟蹤監控績效目標實現進程,事后評價績效目標完成情況。通過深入研究,多方借鑒,設計完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逐步構建一套科學規范的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實效,充分發揮基層科普專項資金促進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的項目儲備庫建設,提高預算執行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重視探索建立基層科普專項資金項目管理信息系統,及時采集分析績效運行信息,監控確保績效目標的實現。通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實踐,促使基層科普專項資金績效目標實現程度最大化、預算資金使用效率實現最佳化。優化擴大基層科普專項資金規模,加大項目補助力度,集中財力解決主要問題,繼續重點支持科普場館建設,為基層開展經常性科普活動提供陣地保障。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統計年鑒-2012[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