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00:04:24
序論:在您撰寫西方文化概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西方文化概論”在國內高校中大多被列為文科,尤其是歷史、中文、哲學等學科門類的必修或選修課程。這門課程內容龐雜,涉及從古代到近現代的西方文化,無論是授課還是聽課都有相當難度。為了避免通史性以及梳理性的授課思路,筆者選取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文化中具有顯著特色的部分作為代表來講解,通過以小見大的案例分析方式,加深學生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與把握?!拔鞣轿幕耪摗边@門課程作為選修課,根據課程學時的安排,共分為12個主題,分別是緒論、古希臘文化與神話故事、羅馬文化與羅馬道路、羅馬文化與羅馬法、希臘羅馬的婚姻與家庭、典雅愛情、黑死病的文化影響、美第奇家族與文藝復興運動、圖像與歷史、美國電影與美國文化、歐美國家的慈善事業與基督教文化、結語。在國內的很多高校中,這門課程的授課工作大多是由文學、哲學學科背景出身的教師來承擔。由于筆者是史學背景出身,同時授課對象是歷史學專業的本科學生,因此希望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突出史學色彩,通過相關文獻資料、論著及論文等史料的引入,在讓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發展的同時提高歷史學專業學生對史料的重視程度以及史料應用水平。同時,通過研讀這些材料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的發展狀況及特點。
一、課程中文獻資料的引入
文獻資料向來是史學研究中最為重要的史料來源之一。在“西方文化概論”課程中,大量引入當時人的著述及法典等文獻資料,可以令學生正確地把握西方文化的發展以及不同時期的特點等內容。尤其在了解西方古代及中世紀文化過程中,文獻資料的應用尤為重要。在進行“緒論”“古希臘文化與神話故事”專題的講解過程中,筆者嘗試引入希羅多德的《歷史》、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等文獻。在“緒論”中,引用了一段古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描述,“印度以東的全部地區是一片砂礫地帶;在我們多少確實知道的所有亞細亞民族當中,住在日出的方向,住在最東面的民族就是印度人,因為由印度再向東便是一片沙漠而荒漠無人了”[1]239。由此,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何為西方”。通過希羅多德的描述,讓學生了解到最早劃分出東方與西方的是其著作中所描繪的發生于公元前5世紀的希波戰爭。在“羅馬文化與羅馬道路”“羅馬文化與羅馬法”這兩大專題的授課過程中,筆者大量引入了《塞奧多西法典》《查士丁尼法典》的條文。在講授羅馬法之時,筆者引入了《塞奧多西法典》中兩段有關女性地位及財產的條文,“如果任何人與一個女孩訂立婚約并且未能在兩年內實現這一婚約的話,并且如果女孩在這一時間已經過去后改而嫁給其他人的話,不應由于加速她的婚姻而歸罪于她詐騙,并且也不能允許她的婚姻誓言歸于無效”[2]67?!叭绻粋€女兒從其家父處接受了一筆嫁資并隨后結婚的話,如果其家父未立遺囑而去世的話,如果她希望與其兄弟一同繼承的話,她應被要求將其嫁資與其家父的田產合并,然后她就能成為共同繼承人與其兄弟分割遺產?!保?]82通過這兩段法典條文的引入,讓學生了解到羅馬法對于女性權益較為保護,同時也較為強調對本家族遺產的保護。在“典雅愛情”“黑死病的文化影響”等專題的授課過程中,筆者則引入了但丁的《新生》、薄伽丘的《癡情的菲亞美達》《愛情十三問》《十日談》。筆者在講到文藝復興早期人文主義者的典雅愛情觀念的時候,引入了薄伽丘作品中的一段話:“夫人啊,您是我唯一的歡樂與幸福!如果說這話不中我的下懷,那我準是在說謊。如此自猜自想真令人心花怒放,我不由得從內心發出一聲甜美的:您是屬于我的。”[3]9這段話隱喻了作者第一次看到菲亞美達的情景。從《癡情的菲亞美達》的內容來看,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騎士”對于心愛的貴婦人的愛,一種平等的、女性稍占主導地位的,并且具備婚外戀性質的單戀,一種與中世紀騎士精神中的典雅愛情一脈相承的愛情觀。我們發現,但丁、薄伽丘等文學巨匠筆下的女神是理想女性的化身,也是激發詩意靈感的源泉,通過巨匠的名作化為不朽。引入這些相關的重要文獻資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為準確且深入地了解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西方文化所體現的特征,同時對于歷史學本科學生而言,有利于提高其運用史料的意識和能力。
二、課程中論著及論文的引入
對于很多古代、中世紀以及近現代的文獻資料,高校歷史學本科學生把握起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除了文獻的引入外,筆者還引用了大量的近現代國內外學者的對相關主題進行研究的成果,尤以論著和論文為主,將它們作為補充。如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布林頓的《西洋文化史》、麥克尼爾的《瘟疫與人》、朱偉奇的《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彭小瑜的《中古西歐騎士文學和教會法里的愛情婚姻觀》、李化成的《黑死病期間的英國社會初揭(1348—1350年)》等。以“典雅愛情”專題的講授為例,筆者引入了布林頓在其著作《西洋文化史》中關于典雅愛情的定義:“衰退中的騎士精神培養出‘羅曼蒂克的愛情’,對一個理想的女人所產生的愛,一種做不到、非塵世的和精神上的愛。這個理想的女人是可以使崇拜者高貴起來……騎士精神也將的沖動升華作精神上的愛慕?!保?]186并且分析了這一定義中的兩個重要詞語“衰退”“高貴”?!八ネ恕敝赋隽搜诺鋹矍槌霈F的時間,是在中世紀中后期;“使崇拜者高貴”是典雅愛情的作用。此外,筆者還引入了威爾•杜蘭的一段話:“有兩種影響力緩和騎士的野蠻作風———女人和基督教。女性的德行再度被發揚,以遏止英武男人好戰的血氣之勇?!保?]452同時,分析了威爾•杜蘭這段話所指出的貴婦人在騎士精神特征轉化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樣的引入和分析可以讓學生在上課之初就了解到中世紀存在于貴婦人和騎士之間這一神秘愛情的基本情況。在“黑死病的文化影響”中,在講述黑死病來源的不同說法時,筆者引用了麥克尼爾在《瘟疫與人》一書中的看法:“在1252年蒙古軍隊從遠征云南—緬甸的行動中撤回不久,鼠疫桿菌就侵入到蒙古的野生嚙齒動物群落,并逐漸轉化成地方病。隨后幾年,隨著受感染的老鼠、跳蚤和人無意識地把桿菌傳播到新的嚙齒群落,而向西沿著大草原擴張?!保?]97通過這樣的引入,讓學生體會到從古至今東方與西方的文化都有交集,無論是通過何種方式進行傳播和交流。通過引入相關學者的論著及論文作為補充,為學生提供更多不同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特點及內容的視角,同時,也使課程內容更加豐富生動。
三、小結
除文獻資料以及近現代學者的論著和論文外,在“西方文化概論”課程中,筆者還引入了部分考古證據、影像資料、印章等史料作為課程內容的重要支撐。在授課對象主要為歷史學本科學生的課程中,進行大量史料的引用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事實上,在這門課程結束之后,從學生所提交的讀書報告和小論文的情況看,這門課程所選擇的十二個專題不僅激起了很多學生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同時他們也努力在對相關史料的研讀與分析中,試圖就其中的某個感興趣的論題進行獨立的分析并撰寫論文。
參考文獻:
[1]希羅多德.歷史(上冊)[M].王以鑄,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2]ClydePharr.TheTheodosianCodeandNovelsandTheSirmondianConstitutions[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52.
[3]薄伽丘.癡情的菲亞美達[M].陳才宇,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
[4]趙林.神旨的召喚———西方文化的傳統與演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
[5]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信仰時代(第四卷)[M].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1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學生對西方歷史知識的掌握古今不均衡,高中世界歷史的學習內容主要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文化概論課不是歷史課,但是離不開歷史知識的基礎,學生對于西方古代史和中世紀的歷史知識存在著較大缺口,造成教學效率較低;
第二,從上古時期到當下,西方文化概論課程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長;“西”的概念指向多個民族國家,課程內容涉及的地域跨度大;“文化”既包括精神層面又包括物質層面,知識體系龐大,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造成了教學內容的取舍困難;
第三,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影響較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不強,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導致教學和學習效果均不理想。
2 教學目標的確定
對外漢語專業西方文化概論課的教學目標是立足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從事中外文化交流,培養學生運用西方文化知識與和中國文化進行對比,了解西方思維模式、文化特征與中國文化的不同,消除民族間的文化隔閡和差異,更好地進行漢語教學。
第一,全面掌握西方文化的知識體系,包括體制的演變、宗教、科技、教育、哲學和文學等各方面的發展和特點;
第二,在了解西方思維模式的基礎上,在從事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運用到漢語文化、漢語語言的教學中;
第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基礎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避免文化沖突,更好地傳播中國語言和傳統文化;
第四,掌握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思路,中西文化對比和交流的基本技能,提升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3 教學內容的選擇
目前,西方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總課時為36課時,如何在有限的課時內實現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
3.1 本體知識
搭建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西方文化概論的知識體系,包括:西方文化產生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西方文化發展歷史階段的分期與發展進程;西方的宗教信仰、社會生產與生活狀況、科學技術、教育、政治經濟與國家制度、文學藝術等相關方面的分析;通過對西方文化的系統學習和研究,揭示西方文化的本質特征和文化精神;強調以理性分析的方式來把握西方文化變化的規律,把握西方文化概論這一學科基本原理的分析闡釋方法。
3.2 能力
高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對能力培養極其重視,在西方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側重從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能力:第一,文化研究的能力,學生在對文化知識體系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文化現象的關注度和敏銳度,能夠從多個角度對文化現象進行剖析和探究,找尋其本質和規律。第二,文化教學的能力,語言教學即文化教學,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學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西方文化概論課程的學習,把握西方文化本質、西方思維特征的前提下,在今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恰當地進行文化導入、文化滲透和文化傳播。第三,跨文化交際能力,主要通過中西文化對比來實現,跨文化對比可以加深學生對中西兩種文化之間差異的理解,并激發他們去了解產生這一差異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原因,從而使他們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增強跨文化意識,便于中西交流和教學。
4 教學方式的改革
4.1 自主學習與教師講授相結合
西方文化概論的本體知識教學要突破以往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學生自主性的發揮往往只是通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單一方式來進行。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某些教學內容簡單、學生熟悉的章節可以安排學生自學,教師只是指出該部分的知識要點、重點和難點,課上課下給予學生答疑。另外,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比如提供學生武漢大學西方文化概論的精品課程網站;針對每個章節,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提供課前預習知識;根據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情況和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提供課下鞏固和拓展知識。
4.2 開展專題介紹和討論
西方文化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是遵循時間線索、分歷史階段來展開講授的,突出的是階段性特點,缺乏對宗教、科技、哲學等專門文化領域進行全面縱向的總結和歸納,缺乏對各文化領域的橫向對比;因此,教師可以開設西方宗教、西方科技、西方哲學、西方教育等多個專題,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各選一個專題進行研究,通過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撰寫報告,最后再全部展開討論。
4.3 強調中西文化對比
對外漢語專業學習西方文化的最終目的,在于“知己知彼”,通過“知彼”更好地“知己”,從而減少和消除對外漢語教學中由于文化差異引起的隔閡和沖突,更有利地推動對外漢語語言和文化教學。在西方文化概論的課程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將西方文化的知識點與相關的中國文化進行對比,鼓勵學生從中發現規律和特點。
5 課程測試
根據筆者的教學經驗,文化對比教學理論的使用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隨教學內容、學生反饋和教學方法的不同而適當調整。總的來說常用的有教師直接對比法、按教學反饋對比法和激發學生主動對比法三種。
1教師直接對比法
比如在講到古希臘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時,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一一介紹柏拉圖的生平、思想體系和對后世的影響就會顯得枯燥乏味。筆者在談論到這部分內容前會布置學生查詢和閱讀中國古代圣賢孔子的資料,在課堂上教師主要介紹柏拉圖,當遇到其經歷或者觀點上與孔子有契合處時會邀請學生講解有關孔子的相關內容。譬如筆者提到柏拉圖在早年時期曾旅行至埃及、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希望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最后苦于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開辦學校向青年們傳授他關于道德和政府的理論,他所創辦的“學園”成為西方最早的高等學府。這時學生已通過前期準備了解到孔子的經歷,他們能夠指出孔子在一生中花極大的一部分時間來周游列國,在從政失敗,沒能找到賞識他建議的君主后從事教育興辦私學,開創中國私學之首。學生們此時會驚異于東西方兩位先哲在經歷上驚人的相似,因此對了解柏拉圖思想表現出強烈的愿望,教師這時由淺入深,在學生建立了對柏拉圖初步了解后引入較為難理解的這位哲學家的思想體系,筆者從兩位先哲對人之本性的觀點開始,學生通過提前閱讀了解到孔子認為所有人本質上是善的,或者說經過教化后可以成為善的。筆者在此解釋柏拉圖與孔子思想的迥異,柏拉圖認為大多數人容易被暴君或貪欲欺騙,因此他們需要被控制,而掌握控制權的人,即“護衛者”能懂得普遍的真理[3]。孔子強調的是廣泛的人類行為,他的中心思想是“仁”,即各種美德,以及由此引出的一套修身達人的倫理觀念和道德教化的政治觀念[4]。而柏拉圖則強調受過精心教育的統治階層的行為。通過解釋在人性看法上的差異,教師進一步擴展到他們各自對理想政府和社會規范等方面觀點的不同,并和學生一起探討他們對中西方文化產生的廣泛深遠的影響。讓學生在課堂講解中扮演一定角色能夠加強他們對目標文化的興趣和理解力。課程中師生的積極互動改變了傳統文化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孤立學習的方式,將死板的教師“一言堂”變為輕松活潑的“中西文化歷史小型研討會”。
2按教學反饋對比法
除了邀請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進程中和教師一起通過中西方對比探討西方文化發展的特點外,教師還應該時刻密切關注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反饋。當學生表露出對某些歷史現象的發生表示不解時,教師應該認識到這樣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中西歷史發展上造成的文化差異構成了學生理解的障礙。筆者在開始講授古羅馬帝國時期時首先介紹古羅馬在進入帝國時期后從公元一世紀后期到西羅馬滅亡的三個多世紀內絕大多數皇是非正常死亡,這些貴為皇帝者的結局均十分悲慘,他們或被敵軍殺死,或被自己人殺死,抑或因絕望于別無選擇而自殺。學生對此表示非常驚訝和不解。這時教師應適時指出學生們之所以感到困惑是因為這一階段的羅馬皇帝與我國歷史上大多數皇帝的命運千差萬別,因此文化教學中初步的自身文化和目標文化的對比激發了學習者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進一步對比說明古羅馬帝王和中國皇帝主要的差別。首先,皇帝的出身和人選不同。羅馬帝國的元老院、禁衛軍和軍團互相傾軋、不擇手段的把代表自己利益的人推上皇位,內戰由此頻仍爆發,國無寧日。政局混亂導致皇位的風雨飄搖,帝王如同走馬燈似得更換。因此,對每一位羅馬帝王來說時刻都是危機四伏、性命攸關[5]。而中國從夏朝的禹開始實行王位世襲制到秦朝時確立了延續整個封建時代的帝王世襲制,這種世襲制通常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方式。雖然無法保障候選人有做明君的資質,但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皇位的平穩過渡和朝代的穩定[6]。因此與古羅馬歷史相比,因為爭權奪位導致皇帝的非正常死亡在中國歷史上是較少的。在解釋完皇帝來源不同后,教師可擴展到皇帝權力方面,可以選取有代表性的古羅馬皇帝和中國皇帝,比如把開創羅馬帝國時代的屋大維和確立封建帝制的秦始皇進行對比說明。通過教師及時的講解和闡釋引發學生對目標文化的反思,能夠提升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客觀分析能力。
3激發學生主動對比法
本信息化工程將信息劃分為4層:第1層為實時控制系統,第2層為非控制生產系統,第3層為生產管理系統,第4層為管理信息系統。遵循規范技術要求,各個系統的信息劃分為實時控制區、非控制生產區、生產管理區、管理信息區。結合本工程的信息控制管理分區情況,對本工程信息化網絡也進行了相應的劃分為三張相互隔離的網絡。
1)實時控制專網:包括工程安全監測系統和調度監控系統。實時控制專網結構主要是基于TCP/IP的生產控制類數據業務,數據流基本恒定,速率要求不高,業務實時性較強,其中遙控遙調更與安全直接相關,可靠性要求較高;對安全性有較特殊要求,不僅要求可靠,原始數據還要求保密。從應用范圍來看,屬于較特殊的一類窄帶業務。本工程控制專網的站點有:調度中心、頭水電站樞管理站、9座泵站、13座調節閥室(分水口)、36座檢修閥室以及3處隧洞安全監測站點。
2)非控制生產和生產管理網絡(業務內網):主要是工程所涉及到的日常辦公所需系統,包括行政管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設備管理系統等。非控制生產區的所涉系統速率要求較高,業務實時性不強但突發性很強,且要求有較高的安全保密性。本工程非控制生產區的站點有:調度中心、頭水電站樞管理站、9座泵站、天脊分水口調節閥室、潞城分水口調節閥室、漳澤分水口調節閥室、店上調節閥室、小山頭調節閥室、翟店分水口調節閥、集店調節閥室(共兩座)、上莊調節閥室及天河調節閥室。生產管理區定義為應用網。要求有較高的實時性高,對安全可靠性無特殊要求。本工程安全Ⅲ區的站點有:調度中心、9座泵站、13個調節閥室(分水口)、36座檢修閥室。
3)管理信息網絡(業務外網):主要是各級管理人員訪問Internet,查詢、有關工程信息,同外部進行交流溝通的主要渠道。
2通信方式
目前,現代通信網的三大支柱是光纖通信、衛星通信和無線電通信。對于三種通信方式針對本工程做以下比較。
1)衛星通信。相比地面通信,衛星通信具有通信距離遠,通信費用與通信距離無關,不受地理位置偏僻、人煙稀少和高山沙漠等惡劣環境影響,覆蓋面積大,能進行多址通信,廣播分發,通信線路穩定可靠,通信質量高,組網靈活簡單,適應性強,機動性好等特點。
2)無線移動通信。利用公用移動通信網絡無需自建,只要申請為用戶即可;GPRS通信網絡覆蓋面廣,擴容無限制,接入地點無限制,具有極強的可擴充性;按照用戶接收和發送數據包的數量來收取費用,費用低廉;傳輸容量大,理論最高數據速率可達170kb/s,完全能滿足監控數據傳輸速率的需求;良好的實時響應與處理能力,與短消息服務比較,由于GPRS具有實時在線特性,系統無時延,可以很好地滿足系統對數據采集和傳輸實時性的要求;安裝在室內,沒有引雷部件,不需要作防雷處理。缺點是網絡覆蓋可能存在信號盲區。
3)光纖通信。光纖通信本身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a)頻帶寬,通信容量大。b)損耗低,中繼距離長。c)抗電磁干擾。d)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雖然,光纖通信具有初期投資較高的缺點,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及全線自動化的任務的特點,本工程推薦選擇光纖通訊系統。
3網絡結構
1)網絡結構的選擇本工程網絡結構主要采用星形,樹狀結構進行比較。樹形網絡是由多個層次的星型結構縱向連接而成,樹的每個節點都是計算機或轉接設備。與星型網絡相比,樹形網絡總長度短,成本較低,節點易于擴充,但是樹形網絡復雜,與節點相連的鏈路有故障時,對整個網絡的影響較大。針對本工程輸水線路特點及全線信息化的要求,通過沿供水線路敷設的光纖連接的方式,形成大環網帶小環網的樹狀網絡結構。合理選擇關鍵線路上的主通信匯集站點,并與調度中心組成工程通信主干網。各個主站點分別與所轄分支站點構成小環網。這樣小環網發生故障時,不影響主環網的正常運行。
2)網絡結構設計根據本工程的輸水線路特點、調度要求及三類網絡環境的劃分情況,擬建立2條主干通信線路形成大環網,以主干線路的主要站點為匯集點的9個小環網。主干通信線路1:頭水電站樞紐管理站北耽車泵站辛安泵站莊頭泵站韓家園泵站北甘泉泵站潞城分水閥室官莊泵站店上調節閥室。主干通信線路2:官莊泵站漳澤調節閥室長治市漳河管理局。9條小環網根據主干通信線路9個主要站點分為樞紐支線;總線1#、2#支線;平順支線;長治支線;黎城支線;店上支線及屯留1#、2#支線。
4備用通信
本工程監控體系覆蓋范圍廣,監控對象種類多,傳輸數據對通信要求各不相同,對通信網絡有極高的可靠性要求,同時還需要兼有經濟性,這些特點決定了本工程監控系統的通信網絡不能采用單一的通信方式,需設備用通道。備用通信在工程的典型站點租用公網專用通道與調度中心之間通信,作為數據傳輸的通道。工程站點有:頭水電站樞紐管理站、北耽車泵站、辛安泵站、莊頭泵站、韓家園泵站、北甘泉泵站、潞城分水閥室、店上調節閥室、漳澤調節閥室、官莊泵站、長治市漳河管理局。
5通訊傳輸方式
1)“三網合一”。方式采用三網合一光纖以太網交換機接入設備,以光纖傳輸技術進行高速數據交換,實現數據、視頻、語音等業務的靈活接入,通過一對光纖完成整個工程信息化的傳輸。
2)“三網分離”方式。采用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組成通信系統的內網部分。交換機提供多個以太網接口,用于傳輸內網的調度監測系統和安全監測的內容。各個站點視頻監控系統采用視頻服務器的方式接入站點工業以太網交換機中,由調度中心統一解碼管理。電話調度系統在調度中心通信機房設置一套駐地話音網關設備,該設備與調度中心的程控調度交換機相連;在各個控制站點設置接入語音網關及普通電話機,語音網關直接接入站點的100M工業網絡交換機。根據工程特點,本工程網絡傳輸采用“三網合一”的方式,在2個大環網及9條小環網中各采用一對光纖,共計22芯,另考慮10%的備用,故采用24芯光纖。
6結論
我國股票交易印花稅最初是由證券交易所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開征的,證券交易印花稅的課征始于1990年,因其承擔了對調控證券交易的多項功能,所以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經歷了多次調整。隨著90年代初滬市和深市證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證券市場日益活躍起來。證券市場上的經濟活動必然產生經濟利益,而經濟利益必然包含有一定量的稅收。其時我國稅收立法滯后,沒有任何一個現存的稅收能夠覆蓋這項稅源,鑒于印花稅于1998年恢復征收,90年代初成為一個日益成熟的稅種,國家稅務總局授權上海、深圳二市對股權轉讓書據征收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最先于1990年7月1日在深圳證券市場課征,當時深圳市政府參照香港證券市場,頒布了《關于對股權轉讓和個人持有股票收益征稅的規定》,此時試行的是“對賣方征收0.6%”,從而達到約束股票轉讓的行為,目的是為穩定初建的股票市場及適度調節資本利得;到當年的11月23日證券交易印花稅即改為”對買賣雙方各征0.6%”;然而不久,由于投資者對股票投資的認識不足,市場一度低迷,于是從1991年10月開始,深圳證券交易所將證券交易印花稅調低至“對雙方各征0.3%”,降幅達50%。上海在深圳試征證券交易印花稅取得經驗的基礎上,于1991年10月對交易雙方開征了此稅,稅率也為0.3%。1992年6月12日,國家稅務總局和國家體改委聯合下發《關于股份制試點企業有關稅收問題的暫行規定》,明確規定了股份制試點企業向社會發行的股票,因購買、繼承、贈與所書立的股權轉讓書據,均依書立時成交金額,由立據雙方當事人分別按0.3%的稅率繳納印花稅。1994年,我國開始進行稅制改革,提出了將證券市場上的印花稅改造成證券交易稅獨立征收的設想,并規定買賣雙方各征0.3%,最高可上浮1%,同時規定在證券交易稅未出臺之前,仍按原辦法征收印花稅,鑒于當時條件不夠成熟,《工商稅制改革方案》做出“緩一步出臺”的決定。其后,我國股票交易印花稅水平幾經變更。隨著證券市場的日益發展,證券稅制需要進一步深化和完善,證券交易稅的正式實施顯得越來越迫切。
二、印花稅的主要職能
證券交易稅的主要職能是調節市場交易,但是我國股票交易印花稅的作用漸漸異化,財政收入職能似乎體現得更為明顯。在早期的印花稅分成比例中,國家和地方各50%,1997年1月1日起國務院決定將證券交易印花稅分享比例調整為中央80%,地方20%;1998年6月對證券交易印花稅再次調整分享比例,改為中央88%、地方12%;從2000年10月1日起將分享比例由中央88%、地方12%,分三年調整到中央97%、地方3%,即:2000年中央91%、地方9%,2001年中央94%、地方6%,從2002年起中央97%、地方3%。我國的印花稅收入不斷增加,在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甚至在證券市場行情火爆的2000年上半年,股票交易印花稅收入竟占到上海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2000年全國印花稅達到了485.9億元,占當年稅收收入的比重達到3.83%,這恰是我國證券市場前5年證券交易印花稅總量的5倍。必須指出,一方面,我國股票交易印花稅的這種財政收入功能的發揮是以證券市場換手率過高為基礎的。目前我國股票的年換手率為300%左右,大大高于西方國家的成熟證券市場60%左右的水平。另一方面,印花稅稅率的下調,當然會影響到財政稅收,但是印花稅不會以稅率下調幅度同比例下降,稅率下降了,刺激了市場交易,印花稅會有所增加。同時,市場交易活躍了,券商的傭金收入會增加,券商所交的稅也會增加。因此,我們在分析是否應對印花稅進行改革時,應該先考慮它是發揮出了市場調節職能,而并非是否發揮出了財政收入的職能。
三、現行證券交易印花稅的隱憂
(一)征收印花稅依據不足
雖然目前的匯貼納稅方法不須粘貼印花,由稅務機關在憑證上加注完稅標記代替貼花,但應稅憑證是真實存在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電子計算機技術在證券交易過程中的普遍運用,證券交易早已實現了無紙化操作,所謂的股權轉讓書據只是電腦中的一筆記錄,證券交易時既無實物憑證,也無印花稅票,征收印花稅已經失去了本來的含義,證券交易印花稅實際上成了一種交易行為稅,與印花稅的本來含義不符,理論依據不充分,法律上不夠嚴謹。
(二)印花稅的征收對交易行為的規范作用不大,征收范圍狹窄
印花稅是對經濟活動和經濟交往中書立、領受的憑證收的一種稅,它的意義在于加強憑證管理,促進經濟行為規范化,了解其他稅種的稅源和繳納情況,加強監督控制,同時可以積累資金,增加財政收入。由此可見,印花稅的征收對交易行為的規范作用不大;證券市場的內涵遠遠大于股票市場,范圍狹窄的印花稅不利于對所有證券交易征稅,而稅基廣大的交易稅有助于保證各種類型的證券市場共同發展。
四、證券交易稅制改革的方向
(一)應有助于證券市場持續發展
第一、證券交易稅制的改革應有助于推動企業融資與體制改革。目前境內居民儲蓄率很高,企業間接融資的比重相當大,這對企業直接融資與銀行信用的發展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因此在證券交易稅制設計時,可以考慮引導企業通過證券市場來實現直接融資,并引導企業推動體制改單的進行。第二、證券交易稅制的改革應有助于減輕證券市場的非正常波動,尤其是抑制證券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目前固定劃一的印花稅不足以實現這一功能,要充分發揮交易稅制對投資行為的引導,有必要進行適度變革。第三、證券交易稅制的改革應有助于推動我國證券業整體素質的提高??傮w而言,我國證券業的基礎較薄弱,證券市場還是一個成長型的市場,券商數量多、規模小、實力弱的格局也還沒有根本打破,在證券市場對外開放日益逼近的環境下,整體實力趨弱的國內券商的成長會受到課征較高稅率的損害,這無疑會對我國證券業的整體實力增強、整體素質提高雪上加霜。第四、證券交易稅制的改革應有助于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當前,我國的證券交易稅率遠高于除了丹麥以外的其它國家,較高的稅率使得投資者的交易成本也相應較高,從而減少了對證券的投資。所以證券交易稅制改革方向總體上應以下調證券交易稅為主。
(二)以稅負公平為重要方向
實現稅負公平原則,需要建立完整、系統的證券交易稅制體系,既要能“拓展稅基”又能實現“差別稅率”。從“拓展稅基”的角度出發,證券交易稅種應不再實質性地限定在流通股的轉讓方面,對新股發行、法人股與國有股的轉讓、債券交易、投資基金的交易,以及其它非交易過戶均可適度課征印花稅或交易稅,這既可實現稅負公平,也可推動各種交易品種的均衡發展。目前固定劃一的證券交易印花稅不足以實現對證券投資收益的調節。因此,在稅收稽征手段許可的情況下,可以根據交易頻次、成交額度、投資收益等多個方面實現差別稅率,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并且不再出現虧損投資者與盈利投資者按同等稅率承擔稅負的狀況。關于這一點,可以通過在適當時機開征一些新的差別化的稅種(如資本利得稅等)來實現。
(三)保持證券交易稅制的政策穩定性
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證券市場,對稅負的承載能力存在差別;同時證券市場處于不同發展階段,所要求的證券交易稅制對證券市場發展的導向也存在差異,因此,實踐中不可能有一成不變的證券交易稅制。那么,如何保持證券交易稅制的穩定性就成為了新的課題。證券交易稅制的穩定性,不是拒絕證券交易稅制的變革,也不能表現為稅目、稅率等的固定不變,而是要體現在證券市場發展方向上的穩定性。
(四)證券交易稅的改革方向是寬稅基、低稅率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課改教學方略
一、轉變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學習方式,合作探究進課堂。
新課程理念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鉆研,鼓勵他們求異創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1、合作學習是化學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新課程的實施中更注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進步,在互動合作中獲取知識應成為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同學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教會把學生置于集體之中,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學會合作學習。
2、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自然科學,在教學中,提倡和鼓勵學生通過化學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要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參與實驗操作,努力發揮化學實驗在探究性學習中的作用,激勵學生改進實驗方案,參與設計。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節教學中,講述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這一性質時,先把鹽酸滴到紫色石蕊試液中,然后又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讓學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試液變紅的原因。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后,學生通過猜想與假設,收集資料,設計實驗,交流討論等環節,最終得出了科學結論。這樣就成功地把書上的演示實驗轉變成了探究性實驗,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發現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由被動接受式向互動探究式的轉變。
二、培養和強化興趣,激發求知欲。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于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于發展學生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習。
初中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感到有意思。教師在給學生開始上化學課時,以實驗首先展示化學的奧秘世界:(1)?把一張已用酚酞溶液寫好“化學”晾干的掛在黑板上,再用裝有3%的氫氨化鈉的小噴霧器噴射在白紙上,立即呈現“化學”二字。(2)?水中生火(將一小粒白磷投入盛裝沸水的燒杯中,用小氣筒通入空氣)。(3)?清水變牛奶,白酒變汽酒。等上述實驗使學生情緒高漲,渴望知道其中奧秘,此時教師因勢利導告訴學生,這些奇特現象的奧秘,將在初中化學中一一學習。這樣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三、貼近學生的生活,開發化學課程資源。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給教師的空間很大,要求我們不僅能使用教材還要能駕馭教材、補充教材,開發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與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為化學學習資源;只有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設計成富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熟悉的周圍事物中學習,理解知識,感受課堂知識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變“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為“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我們的教學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為什么”上,還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貼近學生的個體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改革化學評價方式的單一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傳統的西方文化教學注重教師“唱獨角戲”,忽視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的意義進行合作性構建的過程,而不是‘客觀知識’的傳遞過程”。[1]92-96建構主義還指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而成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學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2]因此在建構主義理論下,教師成了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知識的導航者,他只能作為指導者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和思考,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關鍵。在教學中,教師要弱化知識傳授者的權威性,學生應充分發揮認知主體作用,并結合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的信息進行認識和編碼,同時對原有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來獲得自己的理解和知識的建構。
任務型建構教學
任務型教學是以任務為中心,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教學法。其強調的是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主體,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有目的的教學。任務型教學法還強調,學生的習得和知識建構過程,提倡交流參與的學習方式。因此,任務型建構教學要求教師應當圍繞特定的教學內容和目的,設計出具體可操作的任務,學生則通過探究、交流、合作等學習方式主動建構知識。當前的西方文化課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少量的問題設計也流于形式并沒引發學生真正地思考,從而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開學初就布置每組學生的課堂展示任務,每組按班級實際人數比例進行分組,負責完成對每小節教學內容的介紹與評價。學生圍繞這一任務精讀課本上的內容,通過各種手段查閱相關資料與信息,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合作進行深入學習,并對相關內容進行有選擇的拓展,在自身已有的知識體系和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進行認知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和新的知識結構。當然,為了避免除了每節內容展示小組成員外的其他同學抱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提問、練習、討論、課后作業等檢測手段也不可或缺。另外,每次課堂展示任務完成后,教師應根據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做出積極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同時,教師還應對重難點以及學生遺漏或介紹有誤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補充和更正,對所學知識做出總結和歸納,并對重要內容做有價值的知識拓展和延伸。對于西方文化課程來說,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建構的主體。
互動式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將文字、圖片、動畫、視頻和音頻等媒體形式與計算機集成起來,并在這些媒體間建立邏輯鏈接,快捷、直觀地傳授生動、豐富的教學內容給學生。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還是改變不了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境地,“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仍然貫穿整個教學。從本質上講,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并沒能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樣的多媒體課堂不過是紙質課本的電子版演示而已。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其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即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以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指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啊榫场桥c學習內容相關的一切信息,其組織是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意義建構;‘協作’貫穿于學習過程的始終,是教師及學習同伴為了建構所學知識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過程;‘會話’是學習者與教師、學習同伴之間的交流,‘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終極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習者對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到深刻的理解,從而完善其已有的認知結構,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盵3]37-40而Malamah-Thomas指出,“互動就是指人/物之間通過行為互動,互相影響的過程。根據互動對象的不同,互動可以分為人機互動、人人互動,學習者與學習內容之間的互動”。[4]87-89而多媒體應用的各種特征十分適合實現建構主義學習環境。自然,互動式多媒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單一講授的教學模式,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讓學生在準備展示任務時,展示任務中及展示任務后真正充分實現了在教學過程中生生、師生和學生、教師與學習內容、多媒體設備間的協作、會話和互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且其還以良好的情境作為語境,以共享性、交互性和可理解性為保障,利用豐富的文本、圖片、視頻、音頻、影像等多媒體技術使課堂教學變得不再枯燥死板,這樣形象、生動和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多維度、多視角的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聯系,激活學生思維的各種邏輯鏈接,并且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還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加深了學習者的主體感受和主體意識,更好地建構了學習者自身的知識體系。
探索式啟發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