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18:41:18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健康教育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現在社會上對80后的大學生有一種流行的說法:草莓一族。具體而言,就是說外表光鮮,還疙疙瘩瘩的挺有個性,而內部卻蒼白綿軟,缺乏內涵,不堪壓力,稍有挫折,就會成為一團稀泥。這種狀態就對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邊面面對的是被冠之以“草莓族”稱號的大學生,另一邊面對的是巨大的學習壓力、人際壓力和就業形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覆蓋面廣,受眾學生人數多。因此,探討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的原則
(一)要立足于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立足于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調查研究表明:當代大學生面臨巨大的壓力從而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擾,如人際關系、學業問題、自我意識、情緒調控、親密關系、職業規劃等。因此,如何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設計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緩解他們在成長和成才過程中出現的困擾,提高自我認同感,曾強課程的實際效果。
(二)要立足于心理學理論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不能夠脫離心理學基礎、心理學理論的。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要貫穿心理學理論,讓學生在認知和理解層面上將知識系統化。通過學習心理學理論,掌握了解決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的基本方法,從而能夠把握自己的情緒,有效解決自己的問題。
(三)要立足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要始終貫穿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原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視頻、案例、討論等多種方法,讓學生把課堂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觀念,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同。
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一)案例教學法
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softeaching)是通過對一個案例(具體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特殊情景)進行討論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特點:1.現實性。案例是現實生活中具體問題的真實再現,貼近社會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替代性。案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但不是發生在學生中間,能夠通過討論案例來學生自身帶來啟示,是一種間接的、非創傷性的學習,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
在選擇案例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案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選擇案例時,一定要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以利于學生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討論。2.案例要貼近大學生實際。選擇的案例,要和大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關,能夠引發大學生強烈的興趣,從而開展深入的思考和探討。3.案例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的觀念是發散式的,靈活的,存在一些非主流的思想觀念。因此要及時對學生的觀念加以辨別和引導,避免案例帶給學生負面影響。
(二)心理測量教學
心理測量(psychometrics)是指依據一定的心理學理論,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給人的能力、人格及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為確定出一種數量化的價值。廣義的心理測量不僅包括以心理測驗為工具的測量,也包括用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心理物理法等方法進行的測量。在教學中常用的是心理量表和問卷,通過心理問卷和量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人格特征等方面。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專業的心理測驗或問卷的科學性強,具有可靠的信度和效度,能夠客觀真實的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自己。同時,心理測量也不能在教學中過多的使用,要配合課堂教學的內容使用,它是一個輔助教學的手段,因為測量內容一般是由題目組成的,過量的使用會導致課堂教學氣氛冷淡,教學效果下降,指導性不足。
(三)視頻教學
在教學資源中,有很多的視頻資料。視頻通常的解釋為“連續的圖像變化每秒超過24楨(frame)畫面以上時,根據視覺暫留原理,人眼無法辨別單幅的靜態畫面,看上去是平滑連續的視覺效果,這樣連續的畫面叫做視頻。”比如,現在的電視節目中有《心理訪談》、《社會廣角》等心理類節目,有《心靈捕手》、《雨人》等心理影片。這些視頻材料的內容豐富,表達信息全面,能夠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等特點。
選擇視頻材料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1.典型性原則。選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2.現實性原則。在選擇視頻材料時,要圍繞課程主旨和教學內容來選擇,使視頻材料為教學目的服務。3.引導性原則。視頻材料的使用一定要配合講解、討論等活動進行,要在課堂上充分挖掘材料的內涵以及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現實指導意義。
(四)課堂討論教學
課堂討論式教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小組或全班為單位,通過討論或辯論,發現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一種課堂形式。課堂討論式具有學生參與性強、互動性強等特點,易于為學生接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開展課堂討論,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在課堂討論式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問題:1.討論問題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教師選擇的討論內容應該是學生共同關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引起每一位同學的思考,才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2.教師要在討論中及時把握學生的討論導向。在討論中,既要讓大多數同學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同時又要化解因為觀點不同而導致的感情上的傷害,使討論存在觀點層面,能夠達成“”的共識,把課堂討論作為一個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的窗口,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宋健梅.“草莓族”耐挫力培養三部曲.教育科學論壇,2008,8.
[2]覃干超.加強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高教論壇,2008,4:95-96.
[3]李靜.心理學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4,4:19-24.
[4]周穎芳.案例教學在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培訓中的應用.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25(2):132-133.
[5]牟書,曾美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視頻案例的設計.中國電化教育,2008,7:67-6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從補救性為主轉變為發展性為主,應站在激發大學生的心理潛能的高度上,提高心理素質,預防心理疾病,維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把重點放在面對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時關注有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的學生的心理治療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要解決“個性化”問題,也要解決學生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發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確立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全體學生的需要為服務宗旨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努力探索發展性心理教育模式,發展性教育并不排斥矯正性的服務,而是把矯正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組成部分。也就是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是以大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為主、治療為輔的發展性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發展模式。同時應加強開展大學生積極心理的教育,充分開發大學生的潛能。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包括積極情緒體驗、積極人格和積極社會環境。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開發大學生的積極心理能量應該成為重中之重。
二、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正式納入到高校整體教育體系中,使之成為高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實現的重要途徑。為了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切實了解大學生的內在需要,以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中心,建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此應著重以下幾點:
(一)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根據大學生在校發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介紹大學生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并以此為突破口培養他們的心理自我調適能力,例如:新生入學時期的焦慮、煩躁、彷徨、失落心理;在校中期可能產生的挫折心理;畢業前期的憂慮、不安心理等等。第二,教學課程設置的適應性。根據各個院校的特點,課程設置應突出“特色”,即與教育類型相一致,與大學生心理內容相一致,這樣有利于大學生從理論到實踐優化心理素質。第三,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注重課堂教學與課后指導的結合,團體輔導與個別咨詢的結合,教師教授與學生自學討論的結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吸引學生興趣。
(二)通過各科教學滲透心理素質教育
無論是其它學科本身還是其它學科的教學過程,都蘊涵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所以應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其它學科教育中去,與其它學科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以人為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學科滲透是指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幫助大學生提高認知、情感和行為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教師在德育教學中,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從而指導心理發展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強化理論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等。學科滲透是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由此可以營造師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有利于學習效率的提高。
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后延伸低效或無效的表現
1.認識存在偏差,缺乏課后延伸意識
首先,有些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教育價值缺乏科學的認識,缺乏對心理素質形成規律和特點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對課后延伸重要性的認識。比如有相當部分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最大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緩解壓力,以輕松愉快的心態應對學習。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應異于其它課程,不需要也不能布置課后延伸作業,以免給學生增加負擔。第二,部分學校和教師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開設作為學校的點綴和擺設,既不重視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更忽略了課后延伸這一教學必備環節。在這些錯誤的認識下,教師缺乏課后延伸意識,課后延伸變的可有可無,致使學生缺乏學以致用的實踐和訓練機會,學生個別心理問題難以及時獲得矯正,課堂教學成效大打折扣。
2.課后延伸重預設,輕生成尤其是非預設生成
有效的預設可事先預見與提出學生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錯誤的解決對策,有效地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但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有時再好的預設也不可能窮盡課堂上可能產生的問題和情況,出現非預設生成即課堂上偶發事件。及時捕捉和善于利用非預設生成的教育資源,可使課堂教學和課后延伸煥發新的生命活力,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但是,有相當部分心理教師只按照教學預設實施課堂教學與課后延伸,忽視了一些非預設生成的問題,比如隱性的心理傷害,比如集體輔導無暇顧及的個別心理問題等,課后延伸的實效性因此大打折扣。
3.課后延伸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強
有些教師設計的課后延伸目的不明確,隨意性強,為設計而設計;活動的組織缺乏目的性和計劃性,活動的時間難以保障,活動既被動又低效,課后延伸的目的難以實現。
4.課后延伸目標過高,難于操作
課后延伸的目標過高,嚴重脫離學生的年齡、認知和能力水平等實際情況,活動難度過大缺乏可行性,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低,活動設計流于形式。例如上《走進教師》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教師的苦與樂,有個教師設計“我來當一日教師”的活動。這樣的課后延伸活動顯然對于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都有局限性的學生來說,缺乏可行性,更談不上有效的實施。
5.缺乏有效的檢查與反饋評價機制
有些教師僅僅將課后延伸當做教學的一個環節而已,對于活動的結果既疏于檢查,也缺乏恰當的反饋評價機制。結果,學生在活動中的收獲如何,有什么樣的感受,教師一無所知,更談不上激勵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6.宣傳與溝通意識差,課后延伸活動缺乏系統性協作
有些心理教師單純地把課后延伸理解為學生單方的課外活動而已,忽視了學校、家庭、社會的協作與支持。實際上一個缺乏各方共同協作的課后延伸是孤掌難鳴,難以取得成效。
二、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后延伸實效性對策
1.澄清認識,轉變觀念
思想迎領人的行為,錯誤的認識和觀念必然帶來行為的隨意性,致使在實踐中對課后延伸缺乏有效的設計、指導、檢查與激勵,學生的有效活動也無從談起。課后延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加強對教師的教育與培訓。通過學習,幫助教師糾正錯誤認識,樹立教育新觀念。教師要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開設的重要意義,要明白課后延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和必備環節,是課堂教學在課外的延伸,它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用充足的時間進行反復的實踐、訓練、體驗和感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行為習慣。在這里,課后延伸不僅不是學生的負擔,反而是學生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態去學習的催化劑。
2.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目標是每一次課后延伸活動的導向與靈魂,也是課后延伸具體所要達到的結果。為達到良好的課后延伸效果,首先,課后延伸目標要明確。要明白課后延伸總體目標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是為了強化、鞏固與應用課上所學的知識、技能、方法,促使學生心理和行為的改善;另外,要明確每一項具體延伸活動的目的要包括每一次課后延伸活動的具體目的、具體任務、具體要求、具體的活動方法以及具體的活動計劃與方案等。第二,課后延伸的目標要有針對性。要具體分析學情,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課后延伸的目標。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認知狀況、能力水平、心理需求、年齡心理特征等來確定活動的內容與活動方式,確?;顒有问蕉鄻有?,活動內容的挑戰性、趣味性、實用性和生活化特點。第三,活動目標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課后延伸活動目標應克服“假、大、空”的弊病,要將抽象的、泛泛而談的高遠目標,具體細化為可以訓練、培養、實踐和評定的目標。
3.內容的確定應立足課堂教學預設,同時要善于發現和利用非預設生成
課后延伸活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從活動的設計至實施都必須以教學內容為導向。面對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課后延伸內容的確定不僅要立足于教學預設,還要善于選擇非預設生成的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尤其是那些在課堂上,受時空、學生認知水平以及課程性質特點限制的非預設生成的資源作為課后延伸的內容?;蛘呖茖W設計相應的實踐、訓練活動,或者及時跟進個別輔導,使課內輔導及時延伸到課后,課堂內外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增強課后延伸的實效性。比如在上《將友誼進行到底》一課時,面對“校園里幾個男女同學勾肩搭背地說笑著,他們認為這是思想開放的表現”。這樣簡單的判斷題,教學預設是:所有人都持否定態度。但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有一個班級有些同學卻持肯定態度,而且平時也有這樣的行為。面對這個非預設生成的教育資源,鑒于學生生活經驗的缺乏、知識儲備的不足,我將這一問題設為課后延伸作業。要求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課后通過查閱資料、采訪家長、寫感受(“假如我的媽媽(或爸爸)經常與幾個男性(或者女性)朋友勾肩搭背地說笑著,我是什么感受?”)等途徑,引導學生寫出辯論稿,進行辯論。結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4.建立與完善及時檢查與反饋評價機制
及時檢查與反饋評價,可以讓教師及時獲得學生課后延伸活動的情況,又能讓教師及時將自己對學生活動成效的態度反饋給學生。這樣,教師既可以對學生的活動過程進行檢查與監督,保證活動的質量,又可以及時鼓勵、肯定學生,使學生以更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去完成課后延伸活動。檢查與反饋評價的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前十分鐘的表演、演說、辯論、成果展示,也可以是書面的心得感悟與體會,還可以是心理小報的比賽、校園心理劇的編演等;可以是自評、小組評議和教師評價相互結合,也可以是學校的評價與家長的評價、社會評價相結合。
5.加強宣傳與溝通,發揮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協同作用。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課堂教學一樣,課后延伸活動要取得成效,離不開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配合,尤其是有些課外延伸活動需要在家里和社區完成,獲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告家長書等方式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引導家長主動配合孩子開展活動;同時加強與社區的聯系與協作,爭取社區對學生課后延伸活動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構建一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協作的社會支持系統,增強課后延伸的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適應能力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生活節奏加快,社會競爭激烈,這使得人們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從而影響到心理健康。這種狀況也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發展,嚴重影響了中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的形成,因而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實踐證明,利用學科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行之有效、工效持久的好方法。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筆者認為,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方法
現代教育教學觀指出,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確的價值觀作為課堂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應做到:
(一)樹立正確人才觀。社會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只要在某一領域有所創新,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都是人才。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長,都有缺點、優點,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是一個優秀的學生。
(二)樹立現代學生觀。學生是有尊嚴、有潛力的人,決不是會作簡單工作的機器,他們的心理正處于不斷發展、逐漸成熟期,他們需要鼓勵、理解和支持。我們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把學生當作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不僅要以自己的智慧來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還要用自己的感情和人格塑造學生的健康的情感和人格。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良好的心理環境是融洽的、和諧的、活躍的,其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將產生深遠影響。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思想政治課進行心理教育的關鍵。
(一)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環境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人格魅力來自于高尚的道德休養,來自于深厚的知識積累,來自于優良的性格品質。積極進取,笑口常開,會給學生帶來積極的情緒體驗,產生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二)營造融洽的師生情感氛圍?!敖逃娜繆W秘就在于愛護兒童?!苯逃菒鄣氖聵I,愛的靈魂。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與語氣要和藹親切,要用“請回答”、“請坐”、“好”、“很好”等禮貌用語和激勵性的評價。激勵的話語能拉進師生情感上的距離,增加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
三、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的許多顯性和隱形的心理健康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資源。在學習初中政治“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時,可以利用《憲法》的規定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權力觀,正確認識“公民的權利和義務關系”,培養正確行使權力,自覺履行義務的公民意識,從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意識,學會與他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和諧的人際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學習“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時,可以通過對我國當前嚴峻的資源和環境形勢的了解,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愛護環境的意識。
四、培養學生較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當今社會被稱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其基本特征是變化快,發展快。這就要求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必須跟上這一時代步伐,否則,就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須大力加強對中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培養和訓練的方法,可以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在教學中,要教育學生懂得:社會總是在變革中前進的,人也是在不斷適應的過程中成熟起來的。其次,要教育學生在生活中努力使自己的要求與社會實際相結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與社會環境相協調,使自己的各種行為與社會的共同規范相一致。學會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雖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任務,但其他學科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需要每位教師都應該成為學生的心理醫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五、創造樂學環境,促使學生保持最佳心理狀態
【關鍵詞】云時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大學生
云時代就是云計算的時代。云時代的帶來,不僅給人們的思維習慣帶來了沖擊,也造成了人際價值的變遷,給自我價值認同帶來了新的危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一門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課程,要時刻關注這些變化,并結合社會特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的教學改革。
一、云時代的基本特征
1.信息交流的即時互動性。隨著云科技的快速發展,我們無論身處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利用互聯網或是智能手機上的通訊軟件工具將信息出去,其他人借助網絡就能夠立即共享這些信息,并進行即時反饋,從而實現雙方的交流互動。在云時代網絡中,多元化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而微博、微信等通訊軟件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媒介,實現信息傳播的雙方互動,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單個用戶的信息傳播能力,使得普通的社會個體成為云時代傳播環境中不容忽視的主體。2.個人思想的獨立化、個性化。傳統時代的媒體信息傳播的特征主要是精英化和格式化,而云時代的傳播過程中,則體現出草根化、碎片化等特征。傳播媒體進行信息傳播的門檻較高,需要具有較高水平的文字表達能力、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且創作過程往往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在云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互聯網軟件的不斷發展,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并在不違規的前提下,在網絡上表達個性化的思想,發表個性化的信息,從而實現了人和媒體之間的高度結合。3.社會群體的關系化。在云時代的傳播環境中,社會個體通過信息傳遞進行人際交往的需求會被進一步強化。人們在互聯網媒介上發表言論,不僅僅是個人思想的自我表露,更是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回應和認可。持有相同觀念的人形成一個相互的關系網,以圈子或是群體的方式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流。隨著交流的深入,這種關系逐漸由網上發展到網下。
二、云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心理訴求
1.獲得休閑消遣。云科技的快速發展及互聯網的出現,使得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時空上的限制,大學生借助智能手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隨時隨地從互聯網中獲取并傳播他們喜歡的信息、參與他們喜歡的娛樂。調查顯示,56.7%的大學生的日常休閑活動與互聯網有關,55.8%的大學生認為他們業余時間消遣的第一選擇是網絡休閑活動,43.1%的大學生認為網購的樂趣更勝于實體店購物。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名為“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的報告顯示,大學生群體對網絡娛樂類活動的使用率為88.04%。2.獲取對稱信息?;ヂ摼W世界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多元化信息資源。隨著移動新媒體的發展,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發現并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新事物,極大滿足的大學生對“信息對稱”的內在心理需求,同時也使得互聯網成為大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種工具和手段。根據CNNIC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大學生群體對互聯網搜索引擎的利用率達到98.10%。3.尋求認同歸屬。大學生自我意識不夠完善,容易出現任性、自負等行為,導致在現實世界中處處碰壁,從而產生嚴重的失落感。因此,大學生對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動機是最為強烈的,他們依賴互聯網的虛擬空間尋找心靈的“港灣”。CNNIC調查報告顯示,溝通交流類通訊軟件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應用率明顯高于網民的總體水平。4.渴望被關注認可。在云時代網絡中,大學生渴望被關注和認可的心理需求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得到了極大喚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前網絡亞文化中蘊含了對否定和質疑的調侃因素和娛樂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網民心理層面上無奈、消遣的一種宣泄方式,是大學生關注自身話語權、展現自我價值、尋求被他人認可的一種體現,
三、云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對大學生心理成長和發展的雙重影響
1.認知方面的影響。多元化的信息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大學生的認知范疇,另一方面受魚龍混雜信息的影響,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大學生認知上的偏差。云時代下的傳播方式為大學生獲取信息、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多種渠道,可以說或,云時代的信息傳播方式增強了大學生和社會之間的關聯性,促進了大學生向社會化發展的進程。但是,由于大學生在心理上尚處于不成熟狀態,又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面對如此龐雜的信息潮,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無法準備判斷虛擬互聯網中的匿名信息,導致大學生容易受到大量負面垃圾信息、網絡謠言及碎片化信息的誘導,嚴重影響他們的信息認知和價值觀的確立,做出一些違背社會公德良序的行為。2.情感方面的影響。多渠道的信息傳播平臺,一方面有助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由于過度沉迷計算機網絡或智能手機,容易造成大學生情感上的缺位。大學生心理上不成熟、社會性發展不平衡,情感尚波動性較大,具有較強的情感體驗需求。云時代網絡中形成的信息交流平臺成為大學生表達情感、交流思想、緩解心理壓力的主要途徑之一。但同時,一些學生長期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導致其在現實世界中的人際交往行為逐漸減少,人際交往能力逐漸減弱,容易出現孤僻、淡漠等心理異化現象,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在大學生中的發生率大大提高。3.意志方面的影響。一方面,云時代創造了一個開放性的互聯網空間,促進了大學生廣泛參與到社會生活中;但另一方面,復雜多變的互聯網環境容易使大學生走向極端。例如,自微博、微信朋友圈盛行以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借助這些載體發表自己對于某個社會熱點信息的見解,或是某個難點問題的訴求,鍛煉了大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彰顯了大學生獨立自主的人格。雖然很多大學生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思想水平,在對面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和立場;但是我們并不能否認,政府難以有效監管作用的互聯網上存在著億萬種聲音,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大學生在對待諸多社會問題時容易受到這些聲音的左右,嚴重者甚至會成為謠言制造者和傳播者。4.行為方面的影響。云時代帶來的虛擬化環境,一方面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自主成長,另一方面卻可能導致大學生道德失范及網絡犯罪行為的發生。大學生對于外界未知信息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云時代的虛擬空間有助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模式的形成,為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平臺。但是,過度依賴網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際能力。例如,受云時代的影響,計算機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的教學實踐中,很多學生也都習慣使用計算機,導致當前很多學生在書寫方面的能力正在逐漸弱化,經常出現“秀才提筆忘了字”的現象。加之互聯網并不受傳統社會的束縛,一些原本就缺乏自律精神的大學生在社會責任方面更加容易被淡化,導致會做出一些違道德的行為。
四、云時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宏觀策略
1.樹立適應云時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理念。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自我管理及應對自身心理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理念。因此,教師應全面了解和掌握云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心理狀況,樹立適應云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新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人格的教育,將促進大學生成長發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根本價值取向。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在“以生為本”理念的貫徹和踐行仍然遠遠不夠,導致教學在對云時代及學生的心理訴求方面存在認知上的偏差,進而影響到實際課程教學。因此,樹立適應云時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理念的首要任務是解決認知偏差,要重視學生的人格和尊嚴,滿足學生的主體意識。既不能對云時代在學生思想、行為中的影響視而不見,也不能片面的只見其害或只見其益。2.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當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模式構建取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醫學模式取向,主要是針對少數患有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從醫學角度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第二種是教育發展型模式取向,服務對象為所有學生。這種教育模式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潛能。第三種是教育綜合型模式取向,它強調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實現教育、醫學、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性發展。由于每個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面的師資力量不同,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是千差萬別。為了提高向心力健康教育課程的有效性,各高校應對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根據摸底的結果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隊伍建設機制。云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對教師隊伍提高了更高要求。就當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而言,并不能滿足云時代的新要求。因此,在樹立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模式的基礎上,健全教師隊伍建設機制是勢在必行的。當前我國各大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構建主要有醫學或心理學專業人士、心理教師或德育教師、班級輔導員三種模式。其中,專業心理醫師所占比例最小,德育教師和輔導員占比相對最大。但是,由于德育教師和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定位模糊,且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學和學生輔導工作存在質的區別,這兩種模式并不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為此,各大高校應借鑒國外高校的成功經驗和優秀模式,建立社會化、專業化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對云時代的認知水平,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隊伍的專業素養。
五、云時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微觀策略
1.加強對學生網絡人際經營的教育。云科技帶來的互聯網和智能手機,使得虛擬世界中的人際互動更加快速和便捷。現代網絡中的流行話題雖然更加容易獲得大家的認同,并通過形成群體關系建立社群影響力,但是這種關系的建立缺乏穩固的根基。當你不認同這個觀點或這種思想時,即可以隨時退出已經形成的關系網。云時代網絡中人際關系錯亂,在一些即時通訊軟件或涉及個人隱私的APP中,經常出現信息泄露造成的網絡安全隱患,學生內心的不安全感進一步被激發,也更加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各種誘惑。云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價值,加強對網絡人際經營方面的教育,使學生能夠在網絡中學會取舍,學會用人際智慧駕馭人際關系。2.引導學生加強對自我價值的認同。自我價值認同對于社會個體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力,卻也是每一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無法避免、無法輕視的突出問題。每一位個體的學生都是社會中的一員,要將自我價值認同擱置于社會關系之中,并從社會實踐和社會經驗中逐步獲取。在未進入到云時代之前,學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更容易形成穩定的自我價值認同。但是云時代帶來的網絡虛擬社會,打破了評價機制的時空限制,個體很容易從網絡上獲取來自各方的評價,導致學生個體自我價值認同呈現出多重化和多變化的特點,從而產生了缺乏穩定性和整體性、呈現多樣性和破碎性的自我。這是因為在認識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學生個體往往習慣于向外求索答案,但是外界所給出的答案卻又是不一樣的,導致學生個體出現迷茫和困惑,無法正確認知真正的自我,從而產生自我認同危機。云時代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引導學生加強對自我價值的認同,引導學生將向外求索轉變為向內傾聽,從而找到自我內在的價值。
六、結語
在云時代網絡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需要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建立完善心理教學工作者隊伍,加強對學生網絡人際經營及自我價值認同的教育和引導。只有這樣,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為學生心理成長和發展提供服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鄧如濤 單位: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羅盈安.云時代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6(10):64-65.
[2]梁芳美.云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亞太教育,2015(8):86-86.
[3]王美瑣.云計算和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研究[J].百色學院學報,2016,29(3):129-132.
心育的方法和技術可以為學科教學服務。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調查法、傾聽質詢技術、溝通方法、沙盤游戲治療方法、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等都可以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如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運用學習心理學理論和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在課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訓練和自我暗示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性條件情緒反射,在學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狀態中導入新課。在講授新知時,利用題型中心圖示理論,抓住知識間的上下位聯系,并遵循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認知發展規律,綜合實物、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進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調動,使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明顯的變化,英語課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進。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我會好好說》上,教師通過創設日常口語交際情境,采用校園心理劇表演這種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實現換位思考,并學會有效溝通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心理輔導方法和技術的運用,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心育課程內容的滲透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心育的課程內容包括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及環境適應等幾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學內容中,教學可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思考和尋找恰當的滲透點。筆者認為,文科類課程可側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可滲透個性品質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建立自信心、珍惜生命與熱愛生活、親子關系與感恩情懷、集體精神與團隊協作、社會環境適應、人生規劃與生涯指導等內容;理科類課程可以側重認知能力培養,可滲透學習動機與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習慣、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創造力和潛力開發、崇尚科學與嚴謹態度等內容;藝術與體育類課程一般注重審美和情操培養,可滲透情緒調節、陶冶情懷、意志力與耐挫力、合作與協助精神、團隊凝聚力、人際溝通交往等內容。例如,教學內容為創作美術作品《我的家》美術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創作繪畫作品的同時,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家庭觀念與感恩情懷,鼓勵學生邊創作邊回憶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瞬間。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自己做了什么,而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什么。學生在這種啟發下不斷回憶不斷提煉,繼而進入創作狀態中。創作完成后,學生們紛紛就作品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心育內容的滲透,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培養了學生感恩父母的情懷,教學效果顯著。
三、心育評價方式的滲透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評價學生不應該再是單純的“分數”。一味持久的“高壓”政策,只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快樂。心育評價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從多角度、全方面來綜合評價和衡量每一個學生。它既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又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心育評價方式均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在期末評價時應就學生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利用學生成長評價表格和學生心理成長檔案進行評價,還可以建立學生自我、同伴、教師、家長多元綜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使學生形成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增強學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結語
根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原則包括普及性原則、整體性原則、主客觀結合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1、普及性原則。
是指教學內容面向全體健康學生,而不僅僅面向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因此,教學效果的評價,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看是否有效的提升了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整體性原則。
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該把專家、教師本人、學生等評價主體的評價作為整體,而不是僅僅只考慮某一個主體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會是全面客觀而有效的;
3、主客觀結合原則。
對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即有主觀體驗的方法,也有客觀量化的方法,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做出有效的評價;
4、發展性原則。
該課程教學的最終任務是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對教學效果的評價還應該關注是否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
二、評價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是任課教師的成長。這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教師的成長為學生的成長奠定了基礎,學生的成長又反過來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1、學生的成長
學生在學習之后的成長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評價的主體部分,因此,對學生成長的評價在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評價學生有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能力。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實現,也包括對自身面臨壓力的認知,諸如就業壓力、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壓力之類。還包括面對這些壓力,是不是已經做好面對和承受的準備;其次,看學生是否掌握了管理情緒的方法。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是成熟的重要標志,大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為自己將來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第三,看學生是否認識到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有意愿為此改變,并且掌握了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技巧;第四,評價學生是否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大學是半個社會,只有適應了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才能為將來適應社會打下堅定的基礎;第五,評價學生是否樹立了正確的婚戀觀。學生能否正確的處理戀愛、學業、事業之間的關系,培養自己迎接和拒絕愛的能力,正確處理戀愛挫折。
2、教師的成長
通過課程的教學,教師本人也會獲得成長,這種成長也是教學效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首先是增強了自身的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教這門課程的教師心理素質如何,這會是學生關注的問題,因此,教師會努力增強自身的修養,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去吸引和感染學生;其次是增強了對這門課程的認同感。很多學生都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們迫切的需要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因此,這門課程中,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這會讓老師獲得對這門課程的認同感;第三是獲得了較強的職業認同感。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多,老師很受學生的歡迎,這極大的激發了老師的職業認同感。
三、評價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表現為教學過程的開放實踐性、教學效果的主觀體驗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選取就顯得尤為重要。
1、觀察法
教師本人、學生、同行甚至是家長,都能采用觀察法來進行評價。教師本人可以根據學生的參與度、課堂的活躍度等來進行觀察;學生、同行和家長可以根據老師的精神狀態、熟練程度、課堂氛圍、班級學風以及師生配合等方面來進行觀察。因此,通過觀察可以直觀的評價該門課程教學的效果。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一種采用比較廣泛的教學效果評價方法,操作簡單,容易量化,能夠獲得效果評價的第一手資料。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該課程的理解、感悟和啟發,也包括對思維和行為的影響等等。它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或者在教學結束后進行,這種方法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信息。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問卷的設計不夠科學,內容不夠客觀等,所以,單獨依靠問卷調查來評價課程教學效果,顯然是不夠的。
3、訪談法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來說,訪談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質化研究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它的評價主體一般是同行。但是,訪談法也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比如說評價主體的水平、風格等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4、心理測驗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心理測驗的結果來檢驗。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施之前和之后分別給學生進行測驗,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課程教育前后的變化內容與程度,檢驗和評判學生心理能力發展情況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關系。運用心理測驗法非常關鍵的一點是要選擇好適合的測驗量表,否則它的可信度和效度會大大降低。
5、情境檢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