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18:01:00
序論:在您撰寫聲樂學習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情緒化情感調控歌唱心態
情緒是在感情這個基本態度之上,隨心理內外條件而隨時發展變化的表象,是人格的基礎和重要保障。通俗地講,情緒化是指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非大喜則大悲,容易因小事而大發脾氣。不過,情緒化也極容易讓人因喜樂而手舞足蹈。快樂時的天真爛漫,固然讓人感染了喜悅,滿心歡喜;但憤怒時的火暴脾氣,卻也令人避之不及。情緒化的人不是不愿控制他們無端的情緒,而是根本難以控制,他們往往身不由己。
在眾多的聲樂學習者中,就有一些易受到情緒化影響的人們。如果說情緒化之中的細膩敏感可以幫助歌唱者更好地處理歌曲的感情,那么同樣,無端的情緒變化則會使歌唱者本人都始料未及。對于聲樂這樣一個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取得進步的學習過程來說,情緒化的負面影響較大。情緒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礎之上的一種主觀心理活動。歌唱者的情緒——喜、怒、哀、樂等,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其發聲和演唱。因此,我們可以說聲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受著“情緒”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響或支配。①
從心理學的概念來看,人的氣質可分為多血質、膽汁質、黏液質與抑郁質四種類型。一般來說,多血質與膽汁質屬于外向型,黏液質與抑郁質屬于內向型。②情緒化的人群一般都分布在前兩個類型里。就積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性情開朗活潑、喜活動、愛交際,對聲樂老師提出的要求敢于大膽去做,能夠較快地取得進步;就消極的方面來說,情緒化人群容易急功近利,產生一些違背學習規律的想法,在達不到這種超階段的成績時又會滑向極端,以致喪失學習聲樂的信心,導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盡棄??鬃釉凇墩撜Z》中提出了“過猶不及”,說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標準,做事達不到或超過這個標準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對于情緒化的人們來講,這個字眼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天生的熱情與沖勁使得他們在聲樂學習的起始階段有著超出常人的刻苦精神,無論是課堂布置的必背歌曲,還是老師隨口說的每天跑步一個小時,他們都會嚴格地執行。在聲樂學習的初期,情緒化人群中的絕大部分都認為自己可以成為歌唱家,這明顯違背了聲樂學習的科學規律,即:“過”。接下來的結果就是,聲樂學習進程中螺旋型的進步幅度不能滿足其高標準的要求,挫敗感油然而生,內心的多愁善感會催化這種負面情緒使之變質為自卑等多種消極情緒,即:“不及”。
那么這種特殊現象之本質究竟是怎樣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情緒化在聲樂學習中有一定的積極影響。歌劇藝術片《江姐》中江姐的飾演者楊維忠曾經說過:“神韻和味道是學不來的,就像有的花朵天生就開著與眾不同的顏色。”這說的就是,每一個歌唱者擁有著獨特的內在而能夠表現出各式各樣不同的音樂形象。應該說,具有鮮明個性的聲樂學習者,是能夠唱出與眾不同的風格的,并且他們對老師所列舉的那些抽象的言語比較敏感,比如:“天靈蓋好像打開了,與天空連接在一起”“腳下仿佛是萬丈深淵,氣息不斷地往下沉”等。這其中包含的心理、生理感覺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悟性。那么什么是“悟性”呢?在聲樂課堂上,“悟性”就是調動自己的思維,迅速做到教師所描繪的那種感覺。情緒化的人多數都有這份悟性,因為敏感的天性和細膩的感情,使得他們心中往往積累著豐富的情感沉淀,這些情感沉淀來自其自身對周遭生活的體驗,那些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景物或事件的細節,對有著敏感性格的人來說,會引起清明透徹的心靈感觸,他們會將這些事物自然、習慣地印在腦海中。正所謂“生活是藝術的源泉”,這些從生活中親身體會到的情緒和情感經過日積月累和潛意識的加工,便成就了豐厚的情感沉淀,易情緒化的人群仿佛擁有一個機能的“情感庫”,無論老師要求什么樣的感覺,只要在“情感庫”中,從這些豐富多彩的積累中調出來就可以盡情地二次體驗了。
就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從純生理的神經系統的“S-R”模式(刺激與反應模式)到有經驗的介入的“S-O-R”模式,是學界所認可的轉變。研究人類,需要后一個模式“O”涉及的“經驗”,這不僅包括個人的遺傳經驗,而且包括實踐經驗。對刺激的反應通過經驗“O”的介入而產生,然而經驗的不同,意味著反應的差異,它的有效性受到實踐的證明和支持。這時,刺激源是主體自身的體驗及周圍的生活,中介“O”是主體的審美體驗,反應“R”是主體的審美感受。審美體驗和影響審美的所有經驗作為中介一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個理論就可以解釋聲樂作品《鐵蹄下的歌女》的最后一部分,“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愿意讓鄉土淪喪……”不同人的演唱體現著不同的藝術感受。鑒于這些積極的影響,筆者建議,所有的聲樂學習者都應該懷著敏銳的心來感受和發現生活,將值得留念的細節印入腦海,以便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與審美體驗,為建立健全“情感庫”打下良好的基礎。楊維忠教授曾經說過:“花是通靈性的,它不會忘記吹過它耳邊的每一縷風,灑在它身上的每一滴水,以及和它說話的每一個手勢和眼神?!弊屛覀兿襁@花兒一樣,擁有一顆細膩而美好的心靈。
情緒化在聲樂學習中也會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
第一,最大的弊端就是滲入性格的“情緒化”,最明顯的表象就是不穩定性,其中許多聲樂學習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心情煩躁或焦慮等過激情緒成為主要情緒時,聲樂學習者往往會出現喉嚨發緊、軟腭僵硬等情況;而當自卑、空虛、失望等一些頹廢情緒出現時,則會出現發聲管道擴張不夠,音高偏低等現象。情緒化的聲樂學習者如果不注意調控自己的情緒,絕大部分都容易出現這兩種極端情況。如此頻繁地出現極端情緒,會嚴重阻礙聲樂訓練,更會對學習者的信心產生打擊。
第二,情緒化的人們天生的沖動造成了輕易的急功近利心理,急于求成的他們誤認為只要刻苦努力,就可以在兩三個月中達到別人三五年的成就。其實“欲速則不達”,而聲樂學習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些操之過急的行為往往會造成一些不成功的經歷。累積形成認知偏差,使之自認為不需要繼續努力,反正以往的努力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這特定時期中的情緒化人群實際上比一般人渴求更多的成就潤澤,而他們自己卻往往出于回避挫折的動機否定自身潛意識中的成就渴求。藝術是時間的結晶,尤其是聲樂藝術更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打磨。歌唱藝術如同登山,登得越高越困難,凡有志獻身聲樂事業的青年,必須具備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巨大而持久的耐心,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又怎能堅持走過這漫長的通往成功的路途呢?
在音樂界,有關歌唱的心態問題已經被人們所重視。沈湘先生就要求學生在演唱時要保持穩定狀態,在動中求靜,無論音域、語言、情感上如何變化,心態總是那么平靜、松弛。喻宜宣教授在《幾年來音樂院校聲樂教學中的幾個問題》一文中,把重視學生歌唱心理的培養認為是聲樂教學的基礎訓練,她說:“從這幾年的經驗中,我們懂得了要在進行訓練以前就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到一個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靜,精神不集中、不充沛,那他就不可能發出好的聲音,就不會唱好歌曲。只有當他內心充滿歌唱的愿望時,只有當他具有堅定的學習信心時,才能做課堂上的作業。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的歌唱情緒,使學生從訓練之初就養成一種很好的精神狀態,非常自然地、熱誠地、聚精會神地、嚴格地來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合唱指揮家陳家海教授在排練合唱時也曾提及歌唱心態問題,他認為,歌唱者無論自己心情多么不好,在歌唱的那一刻也要努力做到“微笑”的心態,這是作為一個歌唱者始終應該做到的一件事。筆者自身也有深刻的體會,導師經常諄諄教導,要“不停地學,不停地悟,一生才會不斷在進步”。所以說,心態問題對于情緒化的聲樂學習者來說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大絆腳石,首先要把它克服掉。被譽為“世界男高音之王”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羅蒂,是經過了長期刻苦的學習、磨煉才成名的,他在回憶他學習聲樂的情況時說:“整整六個月的時間,每天都是做練聲和母音練習,這種練習使我下巴放松、增加音量,并能自然發出清晰的聲音。我就這么日復一日地練哪,練哪,沒有曲調,只有音節和練習曲。偌大的世界,對一個19歲的青年有何等的吸引力!而我,卻在一遍一遍地唱音階。沒完沒了地唱音階,沒完沒了地重復a、e、i、o、u!不少學聲樂的人為此感到苦悶,而我,不但不覺得枯燥,反而從中得到了樂趣,一邊學一邊欣賞著用新的發聲技巧唱出來的聲音?!雹蹖τ谏?,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一般原則,那就是不要過和不及,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中庸之道”,比如說,勇敢中唯有中庸才是美德,過分的勇敢是魯莽,而缺乏勇氣則是怯懦。聲樂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過分的努力是急功近利,而缺乏努力則是懈怠。
好的情緒、情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應合理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情緒情感的控制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對學生來說,應該體諒老師,應把這一任務重點交由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讓這與生俱來的性格得到理性的控制。筆者認為,聲樂情感教學應該從教學的主客體兩方面同時進行,并且重點在教學客體的自我醒悟與主動調節和改善上。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于聲樂學習中的情緒化調控,除了要重視歌唱技能技巧訓練外,還必須培養良好的心態。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即提升精神狀態。精神狀態提升的目的,是讓人的精神狀態與所處的現實境遇相適宜的前提下,向積極的方向發展。提升人的精神狀態并不否定人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是在遇到挫折時正常情緒的反饋。人不可能一直處于積極的精神狀態下,也不可能總處于消極的精神狀態,應將消極精神狀態的影響縮小到最小范圍,將消極的精神狀態的持續時間減到最低限度,應該盡快實現由消極精神狀態到積極精神狀態的飛躍。一個國家的興亡取決于整個國民的精神狀態,一個人生存質量的高低取決于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就個人而言,提升精神狀態,是開發精神動力資源的基本方式,這可以培養人的主體性健康人格,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④就聲樂學習而言,在情緒化泛濫的時候,提升精神狀態是抑制泛濫情緒的有效方法。鑒于提升精神狀態對聲樂學習的重要性,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閱讀大量的文學名著,從中汲取滋養,陶冶自己的性情;大量涉獵有關音樂的文獻,系統地研究歌唱之道,從音樂理論和技術上武裝和充實自己,讓自己站在理性的高度科學全面地認識歌唱;重視發聲練習,處理好技巧與情感的平衡,加強對歌唱原理的認識和把握,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有了像習慣一樣的科學的歌唱狀態做資本,就等于獲得了能夠長期學習聲樂的通行證。
總體來說,情緒化影響是聲樂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只有從理論高度上對其進行認識,從理性角度上對其剖析,才能把握聲樂學習和演唱時的心理狀態,培養出有利于歌唱的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保證聲樂教學、演唱的科學性,從而較快地培養出高水平的聲樂人才。
注釋:
①吳耘.歌唱心理在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作用.美與時代.2006(11).
②普通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意)盛廉·賴特編,黎汝譯.當代歌王帕瓦羅蒂.中國文聯出版社.
④申來津,張燕.精神狀態的提升:以管理方格為分析工具.2006(01).
參考文獻:
[1]石惟正.聲樂學基礎.人民音樂出版社.
[2]鄒本初.歌唱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3]杰羅姆·漢涅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藝術.中國青年出版社.
[4]宋瑾.什么“音樂”的“美學”.舞臺藝術.2002(01).
內容提要:聲樂技術是人們在長期的歌唱實踐中逐步積累、提煉形成的;不同時期不同的條件支持下對聲音的要求和觀點有著不同的看法和理解,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但無論在任何時候,聲樂學習者都必須清楚: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自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理念,只有如此,聲樂學習才會在短時間內得到大的提高,本文將根據聲樂學習特點提出一些建議以共大家參考。
關鍵詞: 潛意識、 步驟、系統、心理 、悟性
聲樂學習是漫長而又艱苦的過程,人體作為一件“變化無常的樂器”是要經過自身的調節、構建,并不斷優化、組合,使其達到歌唱的必備條件。學習者通過發聲訓練使身體自身能發出悅耳的聲響,并符合人們的審美要求。由于人的聲音彈性很大,每一個人條件不同,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這就要求如何去選擇學習的途徑。有的學習者盲目尋找一些聲樂專著自習,也有的跟上錄音模仿。另外,也有通過向專業老師請教的,聲樂學習無目的、無步驟的、無系統的學習所導致的是無果而終。為了避免學習者少走彎路不陷入誤區。 以下筆者將和聲樂學習者一起探討一下聲樂學習中的一些思想理念。
首先,聲樂學習者自身必須真正喜歡聲樂,并有著強烈的求知欲。一個聲樂學習者,必然是對聲樂發生濃厚興趣的人,如果要是被迫的學習,那必然會導致學習進度的遲緩或者學無所成。聲樂學習具有三重性,它是心理、生理、物理狀態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互協調的具體體現。如果學習者從心理上有抵觸情緒或者有心不在焉的學習態度,會直接引起生理變化,這就使在構成物理狀態時受到很大干擾、破壞,導致發聲器官不能進行正常工作,使學習處于不自覺和無序狀態而影響和降低學習效率。值得強調的是學習者必須有主觀上學習的欲望,才能很好地完成聲樂學習的整個過程。
第二、聲樂教師的指導是學習最重要的因素。就象一個患者不能依靠讀某些醫學著作醫好自己的疾病。聲樂學習也是如此,即使你曾讀過許多理論書,曾親自實踐,甚至有時理論一大套,其結果一張嘴發聲,卻讓人啼笑皆非。因為他說的和做的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樣的學習十有八九會誤入歧途,甚者會毀壞自己的聲帶,喪失歌唱能力。大量事實證明,聲樂學習必須有專業老師現場授課、指導。對學習者的聲音把握、方法以及學習思路等都會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所以學生選擇指導教師也非常關鍵。(不過在一般情況下,進行過系統專業學習的人都有能力勝任。但也不可排除。)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和其綜合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學習一段過程后學生會體驗到教師的教學能力。不過在聲樂學習中,教師只能掌握大的方向,在許多時候還需靠學生的悟性。很多學生在練習時,沒有遵照老師的教導,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不能按照教師意圖進行學習,還有急于求成的錯誤心理也會導致整個錯誤行動發生。
第三、樹立持續性、思想性、開放性的學習思維模式。聲樂學習需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去獲得,如果沒耐心、恒心、毅力、決心;如果不能吃苦、刻苦、勤奮、虛心;如果只是安于現狀、不敢打破傳統、吸收引進外來先進方法、注入新鮮思想;不能努力加強各個領域的學習和鍛煉。(包括道德、文化知識、體育、美育、哲學、國情等。)就不能夠完成學預期學習目標。所以學習者只有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因素,努力發揮自身潛力才能夠達到目的。
第四,要信任教師,虛心請教,認真細心,善于動腦 。
“教”與“學”是兩個互為依存而又密不可分的個體,如果有一方的砝碼傾斜都將給教學帶來嚴重后果。作為學生一方,老師既然是你選定的,你就應該相信他,要虛心、認真。并且要深刻地領悟教師的意圖及講解的重點和反復強調的內容。特別是提出的相關的見解、要求,必須去嚴格執行。這樣雙方才能夠配合默契,使教有所得,學有所獲,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用于實踐。掌握技藝,初見成效。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必須全身貫注、集中力量、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做好每一個動作、發好每一聲、唱準每一音符,只有這樣才能夠很好地完成各個階段的學習任務,使自己的技術迅速提高起來。(其它諸如身體因素等原因除外)在和老師學習期間,在征得同意后,在適當的時間,學習者應根據需要,閱讀一些相關的聲樂理論書籍。為什么要按照教師的意圖去閱讀聲樂理論呢?這樣可以避免實踐與理論相脫節,造成思想紊亂、概念混淆,導致錯誤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沒有章法。聲樂學習和其它學科不同的是:它具有抽象性,純理論的東西并不能完全去指導實踐,它必須從教師敏銳的聽覺中去分析、判斷聲音的正誤,外加視覺對歌者細心的觀察,看他身體的動作是否符合發聲要求。有時由于學習者的程度達不到,而看一些不適宜的理論會造成概念上的混亂。所以書本知識在一段時間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有時會使之誤入歧途
第五,要實踐結合理論,善于篩選、分析、歸納、總結。學習者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徹底搞清教師的一招一式。把他所使用的特定語言、術語,他使用的手式、比喻、示范動作牢記于心,并加以條理歸類,慢慢消化。另外學習者還應注意的是:平時就要養成治學嚴謹的態度,從點滴做起。因為有許多東西是從少、從小積累起來的。也只有把別人的拿來加以整理、規劃、條理,再精心加工、設計、排列、組合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能真正居為己有。這一些需經歷一個紛繁復雜的過程。沒有毅力的人是不能夠真正完成。不過,聲樂學習并不可怕,它的學習并不像其它學科那樣看上去枯燥,只要你投入進去后,并不感到乏味,而是一種享受和樂趣。學習者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者無論要達到什么程度,我們都應選擇最快的速度和方法去提高自己。上面提到的雖不是直接學習聲樂的方法,但它是通向方法的最好、最快捷、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和途徑,希望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第六,要廣泛地去聆聽一些音響資料,辨別聲音的好壞,建立自己正確的、富有個性的聲音色彩。在聲樂學習之前我們其實就已經無意識的接觸過許多的聲音,包闊中國的、外國的、現代的、古典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的、宗教的不同風格的、各個聲部、各種性格的,(包括戲劇在內的聲音)根據自己的情況范圍、數量等不盡相同,但總而言之, 我們已經有了足夠的聲音體驗,也有了足夠的審美體驗。并且能夠知道哪位歌唱家、哪位歌星唱的什么味道或者有時還能聽到其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習聲樂的熱情是從最初的、最基本的審美觀念開始的,有了這些后,自己從開始哼唱、模仿、直到學唱,已經經歷了一個潛意識的過程,那么當你真正開始從事聲樂學習時,已經進入有意識的聲音嘗試過程中。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聽”必須轉化成深層次的聽,在聽的過程中要對聲音做具體分析,研究它的看不到、摸不見的發聲技巧,以及包括一些歌唱家所存在的發聲問題,我們應逐步建立起正確聲音的思維模式,在多聽中培養出具有藝術審美的聽覺系統。只有這樣才能有力的配合教師構造出一個優質品牌的樂器,在聲樂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教學“事故”,有可能是學生的、也有可能是教師的問題,但是學習者如果是一個癡迷于聲樂事業的人,他一定能夠通過各種途徑最終做出一個正確選擇和判斷,也一定能夠把握好自己的舉止行為,真正處理好教與學、客觀與主觀、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當前聲樂事業還處于一種探索、創研時期,從技術、技巧方面也存在著眾說紛紜的爭議,不同流派、學派、風格的共存與交融又足已使我們認識到,聲樂的發展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而發展的。在浩瀚的聲樂之林,人們對聲音的審美觀念也在根據時代的變化、要求發生著相應的變化。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去挖掘、發現、以求盡可能地提高自己的水平,獲得更多的知識資源。
【關鍵詞】模仿情緒識記文化素養
聲樂訓練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的問題很多,而且這些問題自身又有相互關聯之處,它們往往產生綜合的作用力, 對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因此, 聲樂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 需要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加以克服。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對聲樂有如下幾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一、從模仿中學習掌握技巧
1、我們必須認識到:“模仿本身就是實踐、再實踐,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聲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睂W習過程中,我們跟著老師的示范與磁帶、光碟中的聲音模仿唱,照著做。在這一階段中,我們應盡量“依樣畫葫蘆”,就像初學寫毛筆字的人“描紅” 一樣,標準是模仿得越像越好。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我們就會對歌唱的器官、氣息、位置、共鳴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體會,從而較自如地配合,較靈活地運用;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理性的認識,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思考和反復地練習,掌握好歌唱中控制運用各器官的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第一步。
2、從模仿中找準自我后,根據自身的條件、基礎、藝術水準找準模仿對象, 就可以去選擇適合自己模仿的磁帶、光碟。在模仿學習中,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學習,通過演唱者與老師、與范本(磁帶、光碟)的不斷磨合、不斷領悟與消化,通過循序漸進、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們的發聲器官就能憑借聽覺的音響信號作出快速的反應,從而由心理聽覺來指揮生理的條件反射,下意識地調節好發聲狀態, 逐漸形成好的歌唱習慣,這是第二步。
3、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最終出路在創新。所以我們在聲樂學習中要不斷提高我們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 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以創造精神去觀察分析每個作品,用創造的思維去表現處理每個作品。模仿學習要注重“神似”,在神似的基礎上,融入模仿者的個性、風格,新的觀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方法。這就是模仿學習的第三步, 也是最高境界———創新。
二、不斷強化心理訓練
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客觀條件,在訓練和演唱中,揚長避短。我們應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養和鍛煉,達到沉著而有自制力。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 克服情緒的干擾的能力,并能夠利用積極的情緒幫助自己演唱成功。
其次要端正演唱的態度,正確認識演唱的意義。歌曲是通過歌唱和音樂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健康優美的歌曲加上演員精湛的演藝技巧可以喚醒人們沉睡的思想意識,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
第三是平時要加強歌唱欲望的培養。歌唱者在歌唱前,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發聲器官上做好準備。要自我激發歌唱欲望并對歌唱情緒進行調整。那些成功的表演者都是在反復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 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消除心理障礙,實現自我調節。隨著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的不斷提高,表演者就會越來越對自己充滿信心。
第四要運用技巧調整情緒,避免緊張感。例如運用情感的轉移的方法來調整情緒狀態,使自己很快進入演唱的狀態,并符合歌曲要求的意境情緒等。
第五是舞臺經驗對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舞臺經驗是通過平時的參與、觀察、學習、總結和積累而取得的。所以,一個歌唱演員應該注重演唱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演唱中和觀眾溝通的技巧和經驗。
三、多種方法提高記憶力
1、理解記憶法: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歌詞與曲式結構, 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間怎樣相互聯系;然后要懂得歌詞的內在含義, 分析歌詞的意境,以及情感的產生與發展;最后能入境、入畫、把“我”投入到歌中去,物我交融。
2、多通道記憶法:人記憶外部信息的通道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 這種多覺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多通道記憶法可以動員多個身體部位協同合作,共同接受和處理外來信息。
3、情緒記憶法:在聲樂學習中,情緒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 用宣泄或補償的措施,把不良情緒排斥出去,同時采取相應的辦法使自己的情緒變得愉快、興奮起來。不僅在課堂上要這樣,課后自己練聲練唱都應如此。
4、聽視記憶法:我們除了通過視唱對聲音、旋律、歌詞記憶以外,最好是多聽歌唱家的錄音以及現場觀摩,還可以多看錄像、電視、MTV 等,以此強化記憶。
5、讀寫記憶法:識記旋律、歌詞、發聲方法及發聲要領等, 最好是邊讀、邊寫、邊記憶,借以提高記憶效率。在抄寫時要看、要讀,抄歌的過程既通過視覺記憶,又利用了唇、齒、舌的運動記憶, 還運用手指觸覺記憶。當嘴讀旋律或歌詞時,又增加了耳朵的聽覺記憶。
6、朗誦表演記憶法:在我們背記歌詞時,要一邊朗誦一邊表演。朗誦要通過眼看(視覺記憶)、嘴讀(運動覺記憶)、耳聽(聽覺記憶)、手勢動作(運動覺和方位覺記憶), 這樣各種感覺一齊參入記憶,使記憶效果絕佳。
7、形象記憶法:為了加深記憶,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物形象,也可化為物的想象,如小草 一片云 浪花等。對形象的記憶就是把歌曲中的形象化為活生生的你,歌曲就是你說的話,歌中的話就是你要表達的情感。
8、刺激記憶法:這種記憶方法是強化記憶,它包含著意志品質。如母音記不住,可以反反復復朗讀,甚至可以進行自我懲罰。心理學家指出,自我懲罰是記憶和改正錯誤的強硬手段。
四、全面加強文化素養
1、存在問題。對于很多演唱者而言,演唱沒有什么大問題,也不缺乏技巧, 但我們聽起來總覺得差那么一點, 顯得干巴巴的,沒有感染力。這種現象的產生,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達不到所需要的深度。然而,當一進入作品分析,對于聲樂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歷史知識或文學知識等, 我們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接觸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唱出感覺和味道,那只能是緣木求魚。
2、產生的危害。音樂專業的學生文化知識普遍欠缺,這是我國多年實行應試教育的結果。這種功利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就是,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失落。因為傳統文化與人文精神不符合所謂效率的原則。沒有基本的文化常識,是愚昧和低素質的表現。但是有專業知識與技能,卻缺乏人文精神與文化修養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只以技術的眼光或者專業內的眼光評判事物,很容易走向另一種無知與偏執。
3、解決的辦法。我們在重視技能的同時,應提高一些文化修養,目的不是使個人增加一些風雅和談資,而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民族的素質。面對現實, 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除了對文化知識進行亡羊補牢, 加強讀書學習外,關鍵是每一個學習聲樂的人,都要樹立一種意識──文化素養是富含營養的土壤,要想讓自己的藝術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這土壤就必須更肥沃更厚實;同時也要明白“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必須開闊視野,兼收并蓄,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之樹長青。
參考文獻
[1]楊瑞慶《模仿是為了創新》(《湘江歌聲》2003 年第2 期)
一、學習聲樂的條件
1.對于聲樂的學習,首先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質,即準確的聽覺、鮮明的節奏感和較好的音樂感覺。也就是常說的音準、節奏、樂感。一個人的音樂素質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培養和影響。也可以說:“先天是基礎,后天是培養”。
2.具備一定得樂理知識,可以準確而熟練地識譜,相對唱準音和節奏,可以準確地理解作品,表現作品的情感色彩
3.大家普遍的認為,學習聲樂要有一副好嗓子,這種看法是相對正確的,但是也不排除有相對片面的一面。優美動聽的好嗓子是學習歌唱的一個很有利的一個條件,相對來說在學習上具有一定得優越性。但嗓音條件差點兒的學習者通過正確的發聲歌唱訓練,他們的歌唱音色也是能夠得到一些改善的。因此如果作為聲樂的愛好者來說,只要可以說話,那么每個人的發聲器官都是具有歌唱功能的,都是可以學習的。
二、學習聲樂的方法
1.教師的指導
歌唱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僅僅憑借一些聲樂理論和教學方面的文字資料去進行歌唱發聲的學習和訓練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學習歌唱必須是在聲樂指導下進行,特別是初學階段。
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和認識自身聲音的特點以及該解決的問題和毛病。在課下多思考,小聲練習體會,在沒有完全掌握歌唱方法之前不建議在課下大聲練習。
2.欣賞名家唱段
學生在課下可以欣賞一些優秀歌唱家的演唱,提高自身對演唱的鑒賞力和演唱素質,但是不建議去模仿難度較高的歌曲,因為這樣容易給自己添加一些不正確的演唱毛病,增加學習的難度。
3.課上做筆記
聲樂筆記是反映自己聲樂學習進程的鏡子,是聲樂理論、方法在自身歌唱實踐中的總結。筆記應記錄每個階段所采用的發聲練習,歌曲演唱方面,咬字、位置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問題出現處應做重點的標注提示。筆記是聲樂學習中的一個輔助學習工具??梢詼p少歌唱學習中“看不見,摸不著”的難度,把不無形的學習有形化,增強有形化聲音的記憶,提高每個階段的學習。
三、循序漸進的學習
關鍵詞:聲樂辯證法;整體與局部;對立統一
近幾年來,從不少聲樂學習的學術文章中,我從中認識到,一些聲樂學習者,之所以能取得好的聲樂學習效果,順利到達理想的彼岸,走向輝煌,是由于其學習中正確的理論思維與聲樂學習實踐緊密地相結合,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學習中具有辯證法的哲學思維。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我現結合一些聲樂教學實際狀況,對以下幾方面加以認識。
一、把握個體與整體的關系
在聲樂學習中,容易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其實,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整體和局部的問題。聲樂大師沈湘說,歌唱需要三個條件:頭(頭腦)、心(感情)、身(發聲器官——歌喉),三者的配合統一才能完成美的歌唱。這三者之間的配合統一,其實質就是整體與局部的辯證關系,若單純強調某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例如,我們學習聲樂過程中老師要求“以情帶聲”,但是許多人對其理解比較簡單、籠統,流于表面,認為有了情就有了聲。聲樂是聲音的藝術,故“聲”是歌唱的基礎,“情”是建立在“聲”的基礎之上的。為此,在聲樂學習中,我們必須堅持進行長期嚴格、系統、正規的專業聲樂技巧的訓練,同時要培養自己感受、鑒別美好聲音的能力。在我們的聲樂學習中,往往會停留在聲音的糾纏之中,沒認識到聲音應與藝術表現和審美需要有一個更高的審美角度,這個角度是:“演唱者把歌曲思想、情緒和情感注入到歌聲中去,那么歌聲就具有了美感。”將歌唱技術與傳情達美恰當結合,這才是聲樂的真正意義。
由此可見,我們在學習聲樂中應注意將發聲技術、歌唱心理、音樂美學以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有機結合起來。在聲樂學習中,我們還應注意把握整體,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自己碰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才能在聲樂學習中樹立整體觀念,防止片面性。
二、處理好事物對立統一的關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對立而統一,并且是在矛盾的運動中發展。聲樂也是如此。例如,歌唱中的聲音與呼吸是矛盾的問題?!皻狻焙汀奥暋笔腔ハ嘁来嬗只ハ嘀萍s的兩個方面。氣催聲響,聲靠氣傳,氣停聲止,無氣不發聲。若在發聲中單純追求喉嚨打開或過分強調呼吸的作用有可能導致聲門與呼吸失調,造成聲音病變,正確的方法應是注意喉嚨的打開與氣息的配合,即發音時喉頭打著哈欠向下嘆息擋氣,使氣息的壓力與喉頭相對抗而又保持平衡,才會發出較理想的聲音。再如聲音高位置的訓練,一些同學,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氣息和喉頭都上浮起來,發出尖、卡、虛、緊的聲音。要解決這一問題,應將“高位置”與“低控制”協調起來。這一高一低是一對矛盾,若在提示聲音的高位置同時又保持氣息下沉的低控制,歌唱狀態就會處于平衡,發出理想的聲音。其實,在聲音學習中有很多類似的情況。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要有辯證的思維方法,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從而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問題。
一、聲樂學習過程中的“想”
所謂“想”,就是想我們上課時老師講的內容,如果說“聽”是籠統的接受,那么接下來的“想”就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濾過程。當然,想也不是漫無目的的想,聲樂學習中的“想”主要針對兩個方面,首先是要想教師的教學語言,聲樂課的教學語言與平常的教學語言存在一定的差距,它擁有自身獨特的表達方式、表述習慣、語言內涵和使用規范,是一種既區別于專門用作演唱表現的歌唱語言,又區別于專門用作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的聲樂理論語言的特殊聲樂語言表達形式,由于看不見發聲器官,只能通過老師生動形象的語言讓我們找準各個發生部位應有的感覺。例如聲樂教育家沈湘在給學生上課時,經常提醒學生用“后半扇唱”,用意是先用“后半扇兒”的感覺想著后脖梗.在后頸的位置找咽壁,好象這里有個“歌唱家的嘴”,從頭“張嘴”想著。“貼著咽鼻吸著唱”,這時小舌頭輕微松弛地上抬,喉結下沉,拉開咽腔的空間距離,喉嚨在“吸氣”的感覺中“打開了”,從而找到讓聲音貼著后巖壁走的感覺.那這就需要我們去認真理解老師的所要表達的意思,在腦海中產生“內聽覺”和“內視覺”去感受產生在咽壁和咽腔通道里明亮、純凈、松弛、柔和的共鳴泛音音色。在學習過程中,每節課都有新的知識,但只有用心感受老師的用意,舉一反三的練習,才能將老師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其次,要想老師的聲音,練就美妙動聽的音色是我們學習聲樂最終的目標,但這美妙動聽的音色并不是簡單的演唱就能得來的,而是演唱者生理發聲機能與復雜心理活動的結合體,當我們聽到聲樂教師或者是其他演唱者的好的聲音的時候,不要急著去模仿演唱,而是要去思考,思考他的聲音好在哪里,從哪里來,怎么來,他聲音背后各個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是怎樣的,通過對他的發聲各個器官運動的思考,把它轉化到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反復的思考體會再練習,才能讓我們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盡量少走彎路或者不走彎路。
二、聲樂學習過程中的“練”
在經歷了“聽”和“想”的過程之后,接下來就是練習了。聲樂藝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僅憑理論知識和文獻資料去學習是非常有局限性的,但美妙動人的歌聲的塑造并不是盲目的機械的重復獲得的,而是科學系統的方法加上練習者刻苦頑強的精神通過長期的訓練得來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巧在練聲過程中得到充分練習,從而為歌曲演唱更好的服務。每個人聲帶的先天情況不同,在后天練習中所產生的問題也就不同,所以練習的時候不要籠統的過次數、掐時間,而是要對癥下藥,哪個地方不足就強化哪個部分,對于優點鞏固加強,對于缺點各個擊破,才能使我們的練習更事半功倍。初學者在時間上不要貪多,以30到40分鐘一次為宜,等聲帶適應后逐次遞加至一到兩小時,時間不要求過長,堅持每天練習最重要。在沒有達到熟練的情況下,音量不要過大,小聲唱不失為一種很好的練習方式。在歌曲的選擇上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要貪大,聲樂是一個長期艱苦的練習過程,不同的學習階段適合的歌曲是不同的,在自己能力沒有到達的情況下選擇過大的歌曲,輕者影響演唱者的心態,產生氣餒的情緒,重則會導致聲帶撕裂,聲帶小結等不可挽回的損失。聲樂學習是一個艱苦長期的過程,“聽”“想”“練”是三個相互作用的環節,“練”是“聽”和“想”的實踐,反過來“聽”和“想”又為“練”提供了理論依據,使“練”更具時效性和準確性。做一個智慧的學習者,讓我們在聲樂學習的道路上走的更穩妥更久遠。
作者:康怡 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一、聲樂學習者應具備精確、純熟的聲樂技能技巧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唱歌是用不著去專門學習的,張口就來,模仿就行??勺詮某霈F了郭蘭英、王玉珍、王昆、郭頌、李谷一等老一輩歌唱家以后,這種模仿恐怕就只有極少數嗓音條件特別好的人才能做到了。尤其是當美聲唱法盛行后,聲樂技能技巧的專門學習就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其實我國傳統戲曲就很講究技能技巧,不是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之說嗎?由于聲樂學習通常是一對一的教學,而且歌唱狀態主要靠感覺去獲得,所以,在日常的聲樂學習中,學習者必須不斷地鞏固在聲樂課上獲得的正確的感覺體驗,否則一旦丟失了又得重下功夫。好的演唱必須具有張口就對、出口成珠的效果,而這種演唱效果必須有賴于日復一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練唱才能獲得。有了純熟的聲樂技能技巧,才使美好的歌唱具有重要的前提條件。
二、聲樂學習者應具備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
好的演唱必須有扎實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作堅強的后盾。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曲式及作品分析、中外音樂史等等。任何一門基礎理論課程沒學好,演唱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樂理中基本的音值、節奏沒掌握好,就會使作品的演唱失去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速度與力度把握不準,可能就會完全改變原作的情緒和情感內涵。若不了解作品的出處、年代及風格,把嚴謹、典雅的古典風格唱成激情、浪漫的風格,就會貽笑大方。可以說,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知識是美好歌唱的一個重要保障。
三、聲樂學習者應具備廣博的綜合學科基礎知識
“聲樂是歌唱藝術的總稱,特指由人聲唱出的帶有語言的音樂。”①“歌詞與旋律的有機結合就構成聲樂作品。”②歌詞是語言藝術的表現對象,所以歌詞具有文學性?!案柙~的文學性要求,首先喚起的是概念,再由概念影響情感,最后在思維和聯想的參與下達到某種程度的完善?!雹鬯?,優秀的演唱者首先必須要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能準確地理解歌詞的內涵,才有可能塑造正確的音樂形象并唱出情感內涵;其次要有正確表達語言的能力,包括語音發音能力和朗誦技巧等等,才能做到字字珠璣,字正腔圓,以字帶情,以字帶聲。
歌唱藝術擅于塑造音樂形象,歌詞中經常描繪出各種優美的山水風光以及人們幸福生活的畫面。可以這樣說音樂是流動的繪畫,而繪畫是靜止的音樂。美術中的繪畫與音樂在意境乃至韻味上都有相通之處。音樂中和聲的變化好似繪畫中色彩的變化,中國畫中用墨的濃淡好似音樂中的力度和層次的變化,繪畫中的空白空間又恰似音樂中的休止符。對美術的了解和熟悉會增強學生演唱中的想象力,而對舞蹈、戲劇和電影藝術的了解和熟悉會大大提高并豐富演唱者的情感體驗以及演唱者在舞臺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形體動作和整體的風度氣質。在聲樂學習中,學習者應多接觸并學習與音樂相關的各種姊妹藝術,將各種姊妹藝術與音樂藝術逐漸融會貫通,就會大大提高綜合素質,這樣對音樂內涵的理解也會更加深透。四、聲樂學習者應具備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音樂與詩、詞所提供的藝術形式,都是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時間存在,即起始、、尾聲,在一定的時間過程中喚起欣賞者的審美期待和審美體驗?!雹芤魳方逃菍徝赖慕逃?,主要以審美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演唱者必須具備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現美的能力?!办`活、有創造性地表現美是聲樂藝術演唱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二度創造手段之一。這種靈活性與創造性表現在:在不損傷歌曲主干的基礎上,采用裝飾、填充、加花、補充和完善等靈活適宜的表現方法來豐富歌曲的情感內容?!雹萑粞莩呷狈γ赖母惺芘c捕捉的能力,就會導致對作品中的美與情感內涵在理解力和表現力上的貧乏,就更談不上靈活、有創造性地表現作品中的美了。
在聲樂學習過程中,一方面,學習者應多賞析各類音樂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種優秀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多觀摩大師們的音樂會,充分體驗蘊含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以及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由此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逐漸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境界;另一方面,學習者應加強對各種姊妹藝術的了解與學習,逐漸培養并提高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現美的能力。
五、聲樂學習者應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和頑強的思想品質
學藝要先學做人。試想,在生活中自私自利、狡黠奸詐、萎靡不振、孤芳自賞、行事乖謬的人怎樣去正確且有品味地表現音樂中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情感呢?所以一個優秀的演唱者必須是一個正直、誠懇、謙遜、執著的人。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歪,表現在音樂上同樣如此。在日常的聲樂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難,而頑強的意志“會產生排除障礙、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使人能自覺地同懶惰、膽怯、猶豫不決、意志消沉以及品德與性格上的缺點作斗爭。”⑥
縱觀整個音樂發展的歷史,任何一個真正有成就、被后世不斷傳頌和效仿的歌唱家都是具備了以上各方面的優秀素質(甚至更多),才能攀上歌唱藝術的高峰。聲樂學習者應該對聲樂的學習特點和過程有足夠的、正確的、清醒的認識,憑著對聲樂藝術的滿腔熱情,按照各方面的素質要求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地追求更美、更新、更高的藝術境界。
注釋:
①范曉峰著《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第1頁
②同上,第81頁
③同上,第89頁
④同上,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