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8 21:51:24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教學質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字高校教材人才培養定位務實精神回訪機制
1高校教材使用現狀分析
1.1現狀透視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習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不僅內容相對較少,而且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國家教委可以組織全國的專家和學者統一編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也就相對少些。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許多學科還在發展和研究當中,同時還有許多新學科和知識在不斷產生,所以像中小學教育那樣統一編寫、使用教材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權威機構或權威學者編寫的教材,另一種則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
權威教材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差別。通常由國外引進的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外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另一方面,在引進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國際上相對權威和知名度較大的教材。而國內的權威教材則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緣故之外,國內的學術環境還經常要受到與學術研究無關的因素影響,這也使得權威教材的認定事實上常常不是將學術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依據。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則是良莠不齊。有許多教師本身就是該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研究成果寫入教材,這樣的教材不僅教師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與實踐聯系緊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評定職稱或其他一些非學術的原因編寫教材,編寫的過程通常是東拼西湊、四處節錄完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要不時指出其中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有些教材更讓學生根本無法學習。
總體而言,當前讓教師和學生滿意的教材并不多。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反映在大學里不過是學到了學習的方法、畢業后就把教材賣掉等現象也充分體現了當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1.2根源探索
筆者以為造成當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二是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三是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許多高校都已經開始考慮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但大多數高校都是一個定性的定位,即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滿足這樣需求的人才應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應該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體且需要定量回答的問題卻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確定一個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即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將直接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也就沒有有效、規范和明確的監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教材就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質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間。
(2)學術界的務實精神問題。我國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的問題應該是老生常談了,關于學者們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襲的報道是屢見不鮮。
并非中國的學術界不提倡不鼓勵務實精神,而是無需務實精神同樣可以在學術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認可和推崇。學者們相互抄襲的報道常常只能把學術界外攪得沸沸揚揚,但學術界內多半還是波瀾不驚,權威還是權威、教授還是教授。轉貼于如此,專心致力于研究的學者就少了許多,而投機取巧沽名釣譽者則是源源不斷。質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專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質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態度問題。近幾年來,高校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高校擴招后,而隨之帶來得問題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資金投入、人才爭奪、畢業生就業、教師待遇等較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而對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一個牽涉面廣、且需要長期努力的問題則關注相對較少。教材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也就幾乎沒人在意,這就導致了高校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亂無序的狀態。
2對高校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建議
筆者以為高校教材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當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提高高校教材的質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編寫和選用教材的根本依據。高校若能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則能夠比較好的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
首先,畢業生進入社會后一般還都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最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當前需求甚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畢業生工作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指出所學教材中內容與實踐脫節和錯誤的地方。因此,向畢業生了解的市場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觀和正確的,甚至比許多專家的研究更有價值。
其次,畢業生往往都對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都是愿意為母校服務的,向他們進行回訪和咨詢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向畢業生了解市場需求也是非常經濟有效的途徑。
2.2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相對于教材,許多學者更熱衷于編寫專著和論文。因為,教材多是講述專業內相對成熟和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專著和論文多是闡述專業內比較前沿和先進的研究成果,它們更有利于肯定學者研究的價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其實是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高校教師一般都要承擔本專業的科研任務,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減小教學與專(行)業發展的脫節。教師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也要參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篩選精華、剔除糟粕。再者,教師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也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有可能產生更多質次的教材,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師的選擇越多、學生的參考書越多,教材市場的競爭就越激烈,編寫出優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選用教材的時候相關部門沒有過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教師和學生最終可以使用在競爭中取勝的優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優秀教材能夠脫穎而出。
現在有許多教材評比,但那些獲獎的教材也常常是錯誤百出、水平不高,總讓人懷疑評比的標準和評比的過程是否客觀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1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
我國高等教育通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教學規模和教學質量都有明顯的提高和改善。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經超過兩千萬,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其教學質量有下滑的趨勢,影響了高校發展的腳步。在如此的背景下,必須明確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因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1.1 教師
教學是實施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主要渠道。教學效果的好與壞直接決定著教育質量的高低,而教學效果的好壞又取決于講授質量,學習質量和管理質量。在教學過程過程,雖然老師和學生扮演的角色不一樣,但他們都是認識過程的主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利用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借助一定的環境,選擇有效的講授方法,向學生傳授人類幾千年來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引導學生學習,發展學生智能;學生則在教師正確積極的引導下,利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借助一定的學習條件和學習環境,選擇有效的學習方法,去獲取知識,掌握技能,發展認識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1.2 環境
教學環境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最容易被忽視,但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生知識的掌握,品德的養成,社會行為動機和適應能力的習慣,無不受教學環境的深刻影響。教學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物理環境,包括教室、室內光線、溫度、空氣、聲音、顏色、座位編排和班級規模等;二是心理環境,由課堂內部的心理因素構成的,主要包括課堂教學氣氛、課堂人際交往、師生關系、班風等。
1.3 課堂管理
課堂中的管理非常豐富,不僅涉及課堂的所有方面,而且貫穿課堂活動的始終,是影響課堂活動效率和質量的極其重要的因素,是保證課堂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和保障。課堂的管理主要包括學生、課堂氣氛、課程內容、教學環節的設置等,每一個管理部分都會影響教學的進程和質量。
2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對策
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界探討的話題,它是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途徑,關系到教學效果能否實現。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各地高校嘗試了多種教學方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復制性并不強。出現此種原因在于沒有深入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相關因素,未能從根本上制定解決方法。筆者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2.1 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機制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不僅能夠客觀的反應出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還能督促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于改善教學質量,因此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評價機制。所制定的評價機制,筆者認為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持續性和公平性。所制定的評價機制應站在長遠和現實的角度,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和意見,充分站在教師的角度,切實起到評價及督促的作用;二是激勵性。教學測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評價中所設立的獎勵和懲罰應合理,更多的應突出激勵,其評價內容不能單憑學生的成績,學生對教師的意義也應納入評價范圍。
2.2 增強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從教學目標達成性(學習收益)和時間規定性兩方面。如果把取得有效收益所消耗的時間稱為“有效教學時間”,把教師和學生投入在課堂中的時間總量稱為“實際教學時間”,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它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價值量度,只有這兩者融會貫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我們可以成立如“課堂會診”聽課小組,不定期的組織聽課活動,從而全面了解課堂中的真實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可取之處,以便教師揚長避短,督促其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可以在聽課前制定好《課堂教學評估量化表》,“會診”者根據量化表對上課老師進行客觀評價,并于當天與上課老師交流,告之去優劣處,以便于及時改正。
2.3 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目前,高校附近總是分布有許多不良的社會環境,如網吧、游戲廳等,給學生的成長帶來的巨大的傷害,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障礙。而學校的內部環境,包括學風、環境布置等也會影響學生的學校效率。對于學校,是社會文化的傳播中心,也是社會文明的傳播者。學校應該強烈阻擋社會的不良影響,從內部著手,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強學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同時,通過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比如設置文化長廊、文化交流角等,讓學生時刻感受良好文化氣息。此外,課堂環境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比如組織“優秀班級”評選活動,評選內容包括課堂氣氛、學習成績、班級文化等,將學生和老師均納入評審對象,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2.4 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水平
對于教學管理,學校領導對教學的管理只是局限于外部的、宏觀的、較為抽象的要求,而教師則通過課堂上與學生面對面的直接交往把管理體現得具體化、現實化。通過課堂管理這種直接交往,學生把個人的心理變化及理解反應信息反饋于教師,使教師能隨時調整“教”的活動;另一方面,教師也通過“管理”創造出各種有利條件,保證學生愉快主動地學習,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老師是教學管理的關鍵。比如目前課堂普遍存在玩手機、睡覺的現象,老師想杜絕這種現象,首先要根據學校的有關制度和規定提出明確而嚴格的紀律要求,其次老師必須為人師表、以身作則。
總之,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根基,是老師的職責,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客觀分析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授課方案,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陸玲珠.如何加強教學管理與研究[J].教書育人,2010(29):56~57.
[2] 梁建卿,徐明,等.影響教學質量的原因分析及相應對策[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8(4):41~45.
目前,各高校紛紛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能否借鑒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界成功運用的經驗,將該標準移植到高教領域,建立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并持續改進,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值得探索。
1、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定義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從企業和顧客的關系出發,為企業提供一個建立和實施質量體系以具備滿足顧客需要能力的保證模式和管理指南。
2、我國高校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現狀
把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引入高校質量管理中,是一項創舉,也是一個新課題。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時?;潭认鄬?,大量傳統學校如何面對現代化進程轉變有待時日,教育產業化還處于爭論階段。高等學校的管理基本沿用傳統的目標式管理模式。該模式具有簡單、高效和最終控制的顯著特點,但對于高成本、不可逆性的生產過程的管理日益顯現出其不盡合理和難以監控的弊病。因此,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引入學校教育管理,并通過嚴謹的研究和實驗,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標準,再行推廣,對我國學校教育管理很有必要。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已引起我國高教界普遍關注,并得到少數高校的引用(目前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主要是民辦學校和海運類大專院校),如:
(1)浙江大學2000年12月的簡訊說:城市學院在為期兩個月的“教育質量雙月”活動后,提出了“參照ISO9000系列,完善教學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的措施。
(2)島海遠洋船員學院校園網于2002年5月24日報道:“學校在全國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起ISO9000保證體系,并通過挪威船級社的國際認證”。
3、我國高教界全面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在航海院校推行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但在我國教育領域全面開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還存在以下的問題:
(1)目前,我國教育領域市場化程度相對滯后,傳統學校面向現代化進行轉變還需要一個過程,教育產業化還處于爭論階段,面向國際發展的格局,教育界應拿出什么樣的舉措?這些都成為制約教育質量提高的因素。
(2)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針對教育領域的認證標準在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一些實施和正在實施這一標準的教育機構,都基本上沿用企業認證體系和指標,而針對教育管理的質量認證體系的相關研究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國內還是空白。對教育領域而言,其對象是人,如何來進行合理、公正、科學的量化評價,目前來看還有很大難度,而且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基本沿用于企業,其體系標準有很多指標就明顯不適合于培養人才的教育領域。
4、研究內容
面對國內教育領域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有必要采取這樣四個步驟:
第一,聯合國內權威教育行政、科研、學校、質量認證機構開展聯合攻關,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為參照,通過對企業質量認證體現進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并結合學校教育管理體制進行全面的研究。通過研究,制定出一套教育管理質量認證體系標準。
第二,利用教育行政以及科研機構的優勢,選擇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不同發展水平的學校作為實驗學校,開展教育質量認證體系標準實驗,并不斷跟蹤反饋,對標準體系進行修訂和完善。
第三,通過持續一定時間的實驗和總結,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公正并行之有效的、量化的學校教育質量認證體系,并在全國推廣。
第四,在教育領域建立教育質量認證最高機構,統一我國學校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工作。
5、在教育界推行ISO9000標準的長遠意義
學校作為特殊機構,在教育管理中引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標準的應用范圍已經由制造業擴展到政府行政管理機構、金融機構、房地產部門、航空以及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等39個行業,其中教育業排在第37個行業。因此在教育領域推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國際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
對我國而言,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后,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教育需求不斷增大,我國政府明確將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財政投入和多渠道辦教育的力度,使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步伐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方向發展,以進一步提高我國人民素質、培養大批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事業的人才。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學科門類基本齊全的教育體系,普九達標、高職中專還有高等教育都得到長足發展。
二、推廣前景分析
1、各高校在推廣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1)高校的質量觀和目標觀追求與其他作業有較大的差異。衡量一個高校是否是著名的,是否是高質量的,主要看其科研經費的多少;重大課題、基金項目的多少;有多少人獲獎以及獎勵等級的高低;發表多少篇論文、有多少論文被SCI、EI、ISTO檢索;有多少知名教授、培養多少知名人等等,這些質量指標是判斷高校質量水平的依據,與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目標的相對短期性(一般目標實施期為三年)有較大沖突。
(2)高校的管理者對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缺乏全面的了解。高校系統沒有對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引起足夠的重視,無論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門,還是高校本身很少組織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普及教育工作,只對ISO9000這一術語熟悉,但其對內涵不甚了解。
(3)管理機制相對滯后。無論是政府管理體制,還是高校內部管理體制,計劃經濟的管理色彩要濃于其他行業,所以“無管理者推動”這一動力;高校招生的市場化剛開始,普通教育大眾化轉移也剛剛開始,大學教育還停留在賣方市場,辦學的市場化意識不濃,所以還沒到“市場推動”的地步。
(4)學生屬性。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被廣泛的用于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制造業的對象是產品,產品不具有思維,是被動的;服務業的對象顧客,顧客是具有主動性;而教學對象是學生,學生既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即產品,又是具有思維能力的人,所以,學生具有產品和顧客兩重性。而學校既不是單純的“制造業”,也不是單純的“服務業”,它也具有“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雙重性質。高校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時比其他行業要復雜。
(5)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度是質量管理中最新的主題,也是ISO9000標準的核心內容之一。高校如何實施顧客滿意度,有下列因素值得思考:高校的顧客有三大群體,一是在校學生,二是學生家長,三是用人單位。這三個群體對學校的要求和期望都不相同,所期望的滿意度指標及程度不一樣。同時存在下列不確定因素:一是畢業生不像工業產品,一用就知道好壞,畢業的學生是要經過一段時間后內才能展現出其質量水平;二是產品一般不具備流動性,誰買了,誰使用,若換了一家用人單位,不是租界就是作為二手貨轉買,此時,新的用戶單位對產品的期望值自然就會改變,而畢業生可以頻繁地更換工作崗位和單位,但對其的期望值不會改變;三是畢業生是人,人際關系會影響調查數據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高校的顧客滿意度工程比其他行業要充滿更多的復雜性和不準確性。
2、高校應用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特殊性
(1)要對學校產品進行準確定位。學校有沒有產品,學校的產品是什么?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產品,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將產品定義為“過程的結果”。學校雖然不是制造業,但它存在著活動和過程,這些活動和過程分別構成了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幾大類別,而這每一類別的活動和過程又都是有結果的,顯然學校是有產品的。但學校的產品不是學生或人才,因為學生或人才不是上述活動或過程的結果,人才不是學校這一單一組織培養出來的,還有家庭、社會和個人努力等因素。學?;顒雍瓦^程的結果是學校為學生提供在校學習、生活的各類服務。因此,學校的產品應該確定為教育服務。
(2)結合本學校的特點適時調整、剪裁和轉化。學校不同于企業,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行業特點,我們可以把學校的所有工作分為教育、教學、管理和服務等四大類別過程,并制定程序文件對這些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
3、高校中推廣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
(1)高校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必要性。新世紀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要求。隨著我加入WTO,許多國外的教育機構將涌入我國的教育市場,這勢必加大了教育市場的競爭,教育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我國高校的生存和發展。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但從運行情況來看,普遍在客觀性、合理性、科學性等方面不盡如人意,在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上也缺乏監督和審核。因此,我國高校與國際市場接軌,以SO9000國際標準為依據,建立先進科學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校建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可行性。我國在產業劃分中,把教育服務作為服務產業劃入新興第三產業的范疇,使高等教育的屬性有了更明確的定位。從這個定位來看,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所用的“服務”就包括高等教育服務,所適用的“各種類型組織”就包括從事高等教育服務的高等院校。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介紹2000版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結構和內容有12個特點,“標準”中的這些特點與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結構和內容十分相似,是彌補現行教學質量管理各種缺陷的有力保證。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法
教學質量評價即對教學行為和結果的判斷與評定,是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高校教育中,由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學管理更具靈活性,因而教學質量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不僅有利于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同時還能讓教師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到自身的教學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優化改進,讓學生能夠在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增長技能。同時,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也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使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更加順利。
一、倡導多元化評價主體
在傳統的教學質量評價中,教師的教學成果評價一般是由教育工作管理者進行的。在這種評價主體較為單一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評價過程或結果不合理的現象。因此,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式進行創新,需要倡導多元化的評價主體,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這樣才能匯集各方面的意見,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例如,在學校教學工作告一段落后,首先,管理者可以對每位教師的出勤率、授課內容等進行統計和分析,然后再對教師做出綜合性評價;其次,學校也不能忽視學生對于教學質量的意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教師一樣是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因而會對教學工作有著更加直觀、全面的感受。因此,學校也應當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質量評價中來,可以采用問卷調查、隨機采訪或邀請訪談的方式,既要重視學生的觀點,也考慮學生的個體感受,促使教學評價向更加客觀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學校也可邀請教育專家、其他學校的教師對教學質量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教師吸收更多專業性的意見,同時也給予了教師與同行交流的機會,有利于促進教育工作的整體進步。
二、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在很多學校的教學評價中,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是兩種較為常見的評價方法,但是,大多數學校通常只會采用其中一種方式。定性評價即對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簡單的描述,以此來反應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這樣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評價結果可能會不夠準確;定量評價即通過數據來精確地反映教師的教學情況,但其過程較為復雜,而教學活動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其中有的指標可量化而有的指標不可量化,因此,單單采用其中一種方法就容易造成評價結果出現偏差。此時,學校在評價時需要將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這樣才能使教學評價工作既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又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作出盡量全面的評價。例如,有的教師在某一學期的授課量較少,其主要工作是學術方面的研究,此時就適合采用定性評價的方式對其教學質量進行評價;倘若有的教師某一學期的授課量較大,那么就可采用定量評價的方式,將其授課的數量以及其他相關情況整理成具體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從多個方面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全面、客觀、有效的評價。
三、積極引導教師進行自我評價
高校青年教師具有很強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而教學質量評價能夠讓教師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在專業能力、教學工作等多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優化改進,促使自己不斷進步。教學評價作為一種管理手段,要想得到教師的廣泛支持與參與,就應當讓教師相信教學評價能夠促進他們的發展,滿足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因此,教學評價工作也應當讓教師自己參與其中,鼓勵、引導高校教師進行自我評價,一方面有助于促使教學評價機制的完善,另一面也能幫助教師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進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例如,學??梢栽谠u價前先讓教師進行自我評估,再在此基礎上,結合其他評價主體的評價對教師進行綜合評估。這樣的評價方式不僅可以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同時也能讓教師有機會將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有助于教師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除此之外,學校在完成教學評價工作之后,應該給予教師更多學習與發展的平臺,讓其才華和潛能有機會展現、釋放,這樣才能使教學評價工作發揮最大的效用,教學評價工作才能更有意義。綜上所述,教學工作評價涉及到校園管理的多個方面,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在這項工作的改革創新中,需要教育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熱情,積極聽取多方意見,以科學的方式、
合理的決策推動教學評價工作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讓教師也能夠更加科學的教學、工作,促進個人的成長和學生的不斷發展,為高校未來的長遠發展提供更多動力。
參考文獻:
[1]陳艷格.試論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2(23):185-186.
關鍵字高校教材人才培養定位務實精神回訪機制
1高校教材使用現狀分析
1.1現狀透視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習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不僅內容相對較少,而且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國家教委可以組織全國的專家和學者統一編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也就相對少些。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許多學科還在發展和研究當中,同時還有許多新學科和知識在不斷產生,所以像中小學教育那樣統一編寫、使用教材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權威機構或權威學者編寫的教材,另一種則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
權威教材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差別。通常由國外引進的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外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另一方面,在引進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國際上相對權威和知名度較大的教材。而國內的權威教材則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緣故之外,國內的學術環境還經常要受到與學術研究無關的因素影響,這也使得權威教材的認定事實上常常不是將學術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依據。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則是良莠不齊。有許多教師本身就是該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研究成果寫入教材,這樣的教材不僅教師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與實踐聯系緊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評定職稱或其他一些非學術的原因編寫教材,編寫的過程通常是東拼西湊、四處節錄完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要不時指出其中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有些教材更讓學生根本無法學習。
總體而言,當前讓教師和學生滿意的教材并不多。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反映在大學里不過是學到了學習的方法、畢業后就把教材賣掉等現象也充分體現了當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1.2根源探索
筆者以為造成當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二是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三是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許多高校都已經開始考慮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但大多數高校都是一個定性的定位,即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滿足這樣需求的人才應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應該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體且需要定量回答的問題卻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確定一個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即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將直接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也就沒有有效、規范和明確的監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教材就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質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間。
(2)學術界的務實精神問題。我國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的問題應該是老生常談了,關于學者們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襲的報道是屢見不鮮。
并非中國的學術界不提倡不鼓勵務實精神,而是無需務實精神同樣可以在學術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認可和推崇。學者們相互抄襲的報道常常只能把學術界外攪得沸沸揚揚,但學術界內多半還是波瀾不驚,權威還是權威、教授還是教授。如此,專心致力于研究的學者就少了許多,而投機取巧沽名釣譽者則是源源不斷。質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專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質次也就在情理之中。
(3)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態度問題。近幾年來,高校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高校擴招后,而隨之帶來得問題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資金投入、人才爭奪、畢業生就業、教師待遇等較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而對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一個牽涉面廣、且需要長期努力的問題則關注相對較少。教材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也就幾乎沒人在意,這就導致了高校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亂無序的狀態。
2對高校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建議
筆者以為高校教材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當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提高高校教材的質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編寫和選用教材的根本依據。高校若能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則能夠比較好的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
首先,畢業生進入社會后一般還都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最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當前需求甚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畢業生工作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指出所學教材中內容與實踐脫節和錯誤的地方。因此,向畢業生了解的市場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觀和正確的,甚至比許多專家的研究更有價值。
其次,畢業生往往都對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都是愿意為母校服務的,向他們進行回訪和咨詢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向畢業生了解市場需求也是非常經濟有效的途徑。
2.2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相對于教材,許多學者更熱衷于編寫專著和論文。因為,教材多是講述專業內相對成熟和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專著和論文多是闡述專業內比較前沿和先進的研究成果,它們更有利于肯定學者研究的價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其實是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高校教師一般都要承擔本專業的科研任務,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減小教學與專(行)業發展的脫節。教師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也要參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篩選精華、剔除糟粕。再者,教師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也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有可能產生更多質次的教材,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師的選擇越多、學生的參考書越多,教材市場的競爭就越激烈,編寫出優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選用教材的時候相關部門沒有過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教師和學生最終可以使用在競爭中取勝的優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優秀教材能夠脫穎而出。
現在有許多教材評比,但那些獲獎的教材也常常是錯誤百出、水平不高,總讓人懷疑評比的標準和評比的過程是否客觀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關鍵詞: 實踐教學 教學質量 本科類高校
1.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質量現狀
實踐教學是高校引導學生于在校期間獲取實踐能力和部分職業綜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在整個應用型本科教育教學體系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實踐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1]。
然而事實是許多高校畢業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而相關專業人才企業又非常缺乏,企業抱怨畢業生只知道書本上的東西,實際工作能力太差,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高校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我國傳統高校教育仍然習慣于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理論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聽,由學生參與的實踐教學大多不夠重視。目前,部分高校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實踐環節設置比例很低,一般只占到學分(學時)的10%~20%,而國外高校卻接近40%。忽視個性發展,輕實踐教學,在相當程度上嚴重影響實踐教學質量,對高校畢業生的培養帶來致命傷。
1.2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管理觀念落后。
高等學校傳統上的理論教學只看重考試結果,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合格率,忽視對實踐教學過程的質量監控。大多數高校學生發現只要實踐教學時出勤率合格,就可以過關。許多老師基于考核制度的不健全,常常對學生的實踐技能不加重視,對他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使得本科教學實踐環節不及格率遠低于理論教學環節。
1.3師資隊伍力量不足。
實踐教學雖然內容來源于理論,提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是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有很大不同。由于本科教育面向就業,需要實踐教學老師除有相當的理論基礎外,還必須擁有專業實踐的背景和經驗,尤其是工程類的實踐教學。許多學校由于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缺乏,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紙上談兵,甚至由理論教學老師來指導實踐教學,而我國高校許多理論教學老師都是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中間未曾經歷實際的應用型工作,他們的經歷和經驗都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4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薄弱。
當前,許多高校共同認識到實踐教學質量監控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實踐教學質量監控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實踐教學過程中失控現象時有發生。如只重視實踐過程進行之中的量少面窄的抽查,忽視事前和事后的嚴格監控;強調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的監控,忽視二級學院、系(教研室)的質量監控以及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對實踐教學質量的監控;作為“產品”又是服務對象的學生,對把控實踐教學質量的參與度極低,等等。實踐教學質量監控不到位,實踐教學質量必將不能得到保證。
2.高校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應注意的問題
2.1轉變觀念,從行動上注重實踐教學。
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能在口頭上,必須落到實處。本科類高校應該從當年精英教育的光環中走出,向著為社會培養實際操作性的知識性人才的目標發展。而實踐教學是大學生與今后實際工作結合得較緊的訓練環節,是寶貴的就業預演的機會,因此各高校應轉變觀念,在抓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抓好實踐教學。如學校與企業協商建立多類型的實習基地,引進實踐教學所需專項設備,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所占比重等,從行動上、從根本上重視實踐教學。
2.2加強實踐教學人員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素質是實現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一是有計劃地安排和鼓勵青年教師參加社會實踐,到廠礦企業、各種中介服務公司等承擔實際工作任務,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業務素質,增強實踐教學的指導性和針對性;二是在實踐教學的部分環節。可以從校外聘請有專業技能、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兼職指導教師,一方面加強和充實指導教師的力量,另一方面給高校教師提供向技術人員學習提高的機會。[2][3]
2.3注重實踐教學質量監控,建立健全日常實踐教學質量標準評價體系及信息反饋系統。
在學校層面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首先應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質量標準,這是實施實踐教學過程質量監控與測量的依據[4]。各院校應圍繞各自人才的培養目標,制定符合學校實際水平和教學特點的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在管理層面上嚴格實施校、院、系(室)三級質量監控管理,按照各自在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職責,制定實踐教學質量標準并組織承擔各種專項檢查等。在實踐教學準備(如實踐教學標準、實習計劃、實習指導書等質量標準)、實踐教學實施(如實踐教學紀律質量標準)、考試考核(如實踐教學的考核管理辦法、實踐教學的操作標準)等環節制定相關的質量標準,保證教學工作過程的監控與評估的順利展開。[4]
實踐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是教學質量的反饋過程,也是教學質量監視、測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各個院校的實踐教學質量信息的獲取是通過開展校內教學活動,從教務處、系、教研室、教師、學生中獲取,形成由教務處、二級學院、系(教研室)、教師、學生縱橫交叉的信息跟蹤、反饋網絡。另外更為重要的實踐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是學校、社會組成的實踐教學信息跟蹤、反饋系統。其建立的途徑為,一是通過畢業生結合自己工作實踐中對實踐教學提出自己的建議;二是通過本行業資深工程技術人員,結合其自身的工作經驗,對相關實踐教學提出建議。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教學方法更具科學性,拉近實踐教學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如此實踐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的建立,可達到實踐教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能力為本位,提高實踐教學的課程管理質量的目的。[5]
參考文獻:
[1]趙杰.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思考[J].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9).
[2]顧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5(11).
[3]王祥薇,張紅飛.高職院校實訓教學質量的過程管理研究[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
高校的籃球教學受到我國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屢屢不被高校重視。在一些高校當中,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僅僅局限于對籃球比賽規則的簡單講解以及簡單訓練學生投籃。如此不正規的講課方式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籃球的積極性,也阻礙了籃球在高校當中的發展。筆者通過分析籃球在高校教學當中受阻的原因,簡單給出應對措施,為提高高?;@球的教學質量提供合理化的建議。
二、高?;@球教學受阻的原因
(一)學校對籃球的忽視
在學校看來,花費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學習籃球,不如將浪費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多學習一些文化知識,可以為應試做好必要準備。如此條件和觀念下的高校忽視了籃球教育,加之受到傳統教學觀念“應試觀念”的影響,忽視學生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沒有意識到籃球為學生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好處。
(二)教學過程不規范
因為一些教師的不專業,很多高校在籃球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是簡單地講解籃球比賽的規則,或者轉而訓練學生簡單運球,更有甚者,直接讓學生自己組織打籃球。如此一來,學生不知道籃球教學的重點是什么,該學到的籃球技巧學不到,大大削弱了對籃球的興趣,一些學生養成了無組織、無紀律的亂打一氣的習慣[1]。
三、提高高?;@球教學質量的相關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學校應該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認真了解學生真正想要學習的籃球知識,并著重對該方面進行教學和講解,如此,學生更愿意主動接納籃球知識。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多多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調查來的信息,多多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并通過個性化的籃球教學,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其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溫暖的學習環境。教師將教學融入地方文化,經常接受學生的反饋,做到逐步改進教學技巧,如此對提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二)加強教學管理和教學交流
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建立健全教學制度和教師隊伍,隨時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態度進行檢查和監督。學校對教學的嚴格管理可以規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標準,并使之在教學過程中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的教學知識進行教學,避免教學散漫和教學課堂的混亂。學校要制定不同級別的教學目標,在達到一個目標之后,以更高的要求去要求教學隊伍。除此之外,學校應該獎罰分明,對于個別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教學質量好的情況下給予特定的獎勵,這一舉措不僅可以對表現好的教師進行嘉獎,還可以鼓舞其他教師,對其進行激勵,使其在后期教學中更加積極主動[2]。
學校不僅要在自身教學中完善,還要不時引進其他學校的籃球技術,隨時與其他高校進行籃球交流,除了教師方面的交流,定時邀請專家進行講解,還要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不定時地舉行友誼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勝欲望,還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籃球興趣。擴大教學范圍可以使高?;@球教學發展更加迅速,提高籃球教學質量自然也不再是難題。
(三)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
高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培養其專業素質并對其進行定期培訓。高素質的教師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本要求,教師自身修養高,對學生的教學也就越加負責任,可以教授給學生的籃球知識也就越多。高校通過招聘、培養等多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以此來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另外,高校不僅僅要培養教師的專業技能,更要提升其道德修養。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高,其對學生的教學過程就更細心,對教學做的準備也就更加充分。教師通過細心的準備,學生在籃球教學中的安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教師自身盡心盡力,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更加直觀、全面地看待籃球運動,高?;@球的教學質量就在不知不覺當中得到提升。
(四)改進教學模式
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問題就是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阻礙,改進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變革。高校通過與其他高校的不斷交流,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教師不斷革新自身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不僅不再將籃球的教學內容局限于規則之上,還隨時彌補自身的教學空白;跟上網絡的大時代,探尋有趣的教學方式,不斷革新教學器材,對于籃球等教具進行定期更新,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校以及教師對籃球的重視。如此情況下的學生自然對籃球教學產生尊重的心理,能夠隨時端正其學習態度,從而提高教學質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