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04:39:01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經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對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傳統的開采方式,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并造成資源高度浪費,也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嚴重制約著我國煤炭企業的發展。這幾年來,我國煤炭企業將循環經濟背景下的經濟管理研究都集中在發展途徑和效果測評等方面。筆者將從企業經營戰略、核算形式、科技體系和制度體制,這幾方面對我國煤炭企業在循環經濟背景下的經濟管理方式進行探討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對于能源也提出了更好的需求量,煤炭企業作為我國能源產業的重要企業代表,傳統的高開采、高成本、低利用發展方式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極大污染并造成資源高度浪費,也無法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這嚴重制約著我國煤炭企業的發展。
通過對產品機構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不但能夠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還能實現低耗費、高產出、低排放的可持續發展目的。循環經濟發展方式是煤礦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循環經濟發展能夠有效提升煤炭企業經濟發展質量,對于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也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我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社會、經濟、環境三者和諧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一、循環經濟的內涵
循環經濟的本質就是封閉循環內進行物資流動,主要是指資源循環和經濟循環兩者之間的平衡發展,其主要以資源化、再利用、減量化作為基本發展原則,將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再利用作為發展目標,并在生態環境內進行物質和能量的流動循環。循環經濟發展在充分開采利用資源的同時,還將生態環境因素考慮在內,有效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在提倡物質與資源適度消耗的同時,充分考慮到二次利用并樹立循環生產理念。
二、煤炭企業的經營戰略
1.開發潔凈煤技術
加快對低排放、低耗能高新技術與服務產業的開發進程,通過使用先進的高新技術來改變傳統模式的煤炭產業,淘汰落后工藝、技術以及工作器械,進而將煤炭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利用可循環經濟理論引導煤炭企業進行產業轉型、區域發展以及工業區改革,使得煤炭區域產業的發展更加科學合理。煤礦企業按照循環經濟的指導模式進行規劃、改造,充分利用煤炭產業內生態效應,以與煤炭相關的資源為中心進行產業發展,進而形成可循環使用能源的產業鏈,不斷推動煤炭企業的持續化、集團化發展。
2.拓展煤炭產業鏈
由于產業鏈是產業集聚化的具體表現,因此煤炭企業需要將區域化發展作為基礎,不斷拓展煤炭企業產業鏈。集聚化是目前區域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現象,主要是指在產業集聚內部,下游企業通過回收利用上游企業遺留的廢氣資源進行回收再利用,使得經濟系統內的資源、能源等物質能夠得到最大化利用,有效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從而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因此,要想拓展煤炭行業產業鏈,就需要以煤炭資源洗選作為基礎,以煤炭的資源優化作為最終目的并圍繞煤炭資源潔凈燃燒的原則,對煤炭行業產業鏈進行嚴格控制,不斷推動產業鏈發展,進而促使煤炭資源的高效、少污染利用。
3.落實環保職責
基于循環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需要真正將環保職責落到實處,堅守自身環保職能,并不斷采用高效經濟的措施進行環境保護。企業可以通過創建一個責任機制,將城市按照區域進行劃分,并將各個區域的環保職責落到具體崗位上,使得每個層次都能夠真正承擔起環保職責。此外,煤炭企業應當向當地礦區支付一定的環境補償費用,建立相應資源開發與環境補償機制,同時完善相應的環境保護政策,在開發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規章與原則。企業在現有煤炭企業環保政策的基礎上,需要對煤炭資源開發所需耗費的環保費用以及生態治理費用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價格和市場調控使得煤炭資源達到最優化配置。
4.制定循環經濟法律法規
煤炭企業可以通過制定相關的可循環經濟政策來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主要可以利用煤炭資源產業標準,通過對重點資環能耗進行節約設計以及煤炭的循環再利用來不斷促進煤炭企業可循環經濟發展。同時加強煤炭企業的環保監管與檢查力度,不斷使循環經濟進入法制化發展。此外,煤炭企業還可利用相關改革措施,建立一些有利于推動企業循環發展的機制或是環保機制,從而使得企業能夠自覺形成循環經濟、環境保護意識。
三、煤炭企業的核算形式
1.建立綠色會計制度
綠色會計就是指將相關法律法規作為參照標準,并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將生態環境與會計這兩項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會計方式。綠色會計通過對資源消耗、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三方面之間的聯系進行根系,對煤炭企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會計模式下的處理,有效為企業內管理人員進行重要覺得提供可靠的環境理論依據。綠色會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炭企業循環經濟下發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促使煤炭企業實行綠色管理的重要舉措。
2.構建綠色審計機制
傳統會計處理方式下,核算很容易出現不真實的情況,由于資源、環境的等方面并沒有歸入核算范圍內,因此很容易造成虛假會計信息。綠色審計就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而形成的一種高效環保手段,其必須遵守公正性、真實性與合法性。煤炭企業實行綠色審計機制,主要就是內部審計按照環保資料及其經濟行為進行監管與檢查,并提出一些意見或建議,以對煤炭企業的真實性與合法性進行檢查。通過實行綠色審計制度,能夠使煤炭企業準確判斷循環經濟投入,并實時掌握市場中出現的新機遇。
四、煤炭企業的科技體系
循環經濟的科技體系主要是要發展生態環境友好型科技,因此煤炭企業想要發展循環經濟,就需要以環境學理論為指導和基本原則引導煤礦產業的不斷發展,著力構建一個低排放、高效能的科技體系。這種科技體系主要包括煤炭開采和加工這兩個過程中的清潔問題,煤炭企業應當大力加強清潔型產品的研發,盡量保證煤炭開采、加工過程中能夠實現少污染甚至無污染。
五、煤炭企業的制度體制
1.制定循環經濟規劃制度
煤炭企業,尤其是大型煤炭企業,應當組織專業人員進行循環經濟發展設計,將循環經濟發展融入到整個企業各項發展戰略中去,使其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準則。同時使用全面系統的工程理論及方法進行循環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的發展,進而持續推動企業循環經濟發展。
2.構建循環經濟教育培訓制度
我國煤炭企業所有先要加強循環經濟發展的宣傳力度,著力提升企業內部員工推動循環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發展的積極主動性。此外,企業還需將十二五煤炭產業發展作為企業發展方向,并將循環經濟發展作為策略,同時結合企業內部綜合發展需求,有效不斷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3.建立質量、環境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IS09000和環境管理體系IS014000這兩項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方式。通過在企業內部貫徹這些管理體系來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并減少環境污染。IS09000是國際通用的管理體系,已經得到全世界的認可。IS09000和IS014000不僅能夠不斷促使煤炭企業的管理方式與國際接軌,還能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廢棄資源,并有效提高環保力度,促使煤炭企業能夠更進一步實現循環經濟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煤炭企業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就應當盡量維持與保護生態環境,有計劃的逐步處理好現有環境問題,并最大化的恢復礦區原本的生態環境?;谘h經濟背景下,煤炭企業能夠從經營戰略、核算方式、科技體系和制度體制這幾個方面來不斷促使企業經濟管理方式創新,以此來實現節約型綠色礦區。
煤炭企業經濟論文范文二:煤炭企業經濟發展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市場競爭環境日益復雜的今天,煤炭企業要想在競爭中保持較強的長期優勢,就應該注重分析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找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謀求企業的長遠發展?;诖耍疚氖紫冉榻B了當前形勢下,煤炭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后針對相關方面提出了煤炭企業長遠發展應采取的策略。
【關鍵詞】煤炭企業 經濟發展 策略
作為我國主要能源的煤炭業,在較長時間內仍然會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產業。未來幾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煤炭產品仍將保持強勁的需求態勢.煤炭市場依舊看好。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煤炭企業的發展大多不盡如人意,往往存在著經濟結構轉型不暢、環境污染嚴重等種種問題。為加快煤炭企業的發展,必須從戰略高度出發,深入研究煤炭企業發展的新路子,提高煤炭企業的產品質量和社會效益。
一、當前制約煤炭企業發展的因素
(一)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
煤炭企業遠離城市,屬于特殊行業,開采條件難,技術含量低,這就要求國家對煤炭行業給予一定的支持。但是當前,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和經濟政策對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支持不夠。盡管我國已經進入了市場經濟,但還不完善,對于電力、鐵路、電信行業還是壟斷經營,價格也由國家統一制定。煤炭作為基礎產業,主要面對的是電力用戶、鐵路運輸等壟斷行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極不公平的地位,加之行業自身比較分散,很難形成聯合競爭優勢。
(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影響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于調整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煤炭企業長期來形成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產出、低附加值、低效益的發展模式已很難適應當前低碳經濟發展的要求。在我國大力提倡發展低碳經濟的環境下,煤炭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轉變原先那種粗放型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向集約型、可持續增長轉變。
(三)科技含量低、設備設施簡陋制約煤炭企業經濟發展
當前,在很多煤礦,尤其是小煤礦中,技術裝備總體水平低、機械化、半機械化和手工作業并存,綜合開發利用技術落后。同時,那些科技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清潔能源產品和技術基本停留在初級階段。對于型煤、洗煤等煤炭深度加工轉化和資源綜合利用方面,絕大多數企業還沒有達到規模.抗市場風險能力較差。
(四)生存環境、價格下滑以及資金回轉困難問題都制約了煤炭企業的發展
由于歷史原因,煤炭企業的生存環境逐漸惡化。一方面,煤炭企業冗員和離退休人員負擔沉重,同時,還有大量下崗職工等待再就業,繼續精簡人員已經相當困難;另一方面,同大多數非國有企業相比,企業冗員和離退休人員仍然是導致煤炭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最后,企業辦社會現象依然嚴重,許多事情地方政府沒有能力接管,企業辦社會的職能不但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而且極大地分散了企業的精力,使企業產生眾多的富余人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此外,近幾年,煤炭產量增速下降的同時,煤炭的價格也有所下滑。煤炭價格持續下降,對煤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同時,很多煤炭企業資金回轉困難,大幅度的資金不能及時收回,資金周轉不暢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企業發展,影響設備的更新等。
二、促進煤炭企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注重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產品為龍頭,以技術開發應用為手段,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重視市場機會與技術機會的結合,通過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帶動整個企業或整個行業上一個新的臺階。煤炭作為一次性能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更應依靠科技創新,合理開發煤炭資源。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推廣應用先進的綜合機械化掘進技術和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加強煤塵、瓦斯的防治技術研究,加快對潔凈煤技術和煤炭液化,氣化的研究和應用工作,實施煤電一體化、煤化一體化,延長企業的價值鏈的可持續發展。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的基礎上,提高競爭能力,實現資源性企業。
(二)加大對低碳技術的研發力度
為了能夠適應環境友好型社會對環境保護的要求,煤炭企業應當加大低碳技術研究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積極推進煤基多聯產。結合國家產業導向和企業結構調整實際,加強在礦井水、瓦斯、地熱等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力度,開發綠色生產、清潔生產等低碳經濟項目,搶占發展制高點,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促進企業發展方式轉變。
(三)制定有效市場策略,同時加大產業結構調整
隨著市場經濟情況的不斷變化,煤炭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煤炭生產企業要樹立正確的產銷觀念,結合市場需求制定生產方案,確保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類型符合市場要求,增強市場對企業生產的導向作用,以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一方面,企業要調整產業結構,做好煤炭市場的調研和分析工作,生產出多樣化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以保障產品的銷量,避免出現大量庫存積壓的狀況。另一方面,煤炭企業要轉變傳統的成本控制觀念,轉變管理模式,提高技術水平,進而實現戰略成本的管理。同時,煤炭企業還要制定靈活的價格機制,靈活調整煤炭產品的價格,提高煤炭企業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與煤炭用戶建立更加長期、穩定的關系。
(四)加強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的建設
由于我國煤炭企業長期形成了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的人才理念至今仍未徹底改變,人力資源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而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為主導的時代,企業的發展環境更趨復雜,企業間的競爭條件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力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已成為決定經濟發展、企業競勝的稀缺資源,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因此,煤炭企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結束語
在當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煤炭企業只有不斷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大設備技術的更新和人才的培養,才能在市場競爭中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汽車業 經濟
論文正文:
汽車業企業經濟
一、企業要有規模經濟效益
在企業的經濟效益中,企業的規模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企業的規模,一般是指企業生產力所包括的生產資料、人力、科學技術等諸因素在特定空間和范圍內的集中程度。企業的規模也可以直接用企業的生產規模(即通常所說的生產能力)來表示。任何一個企業,無論大小,總是在一定的規?;A上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問題在于,企業究竟應以怎樣的規模才能使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把適度、合理,能為企業帶來最佳經濟效益的規模稱為經濟規模,經濟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稱為規模經濟效益。
需要強調的是,適度、合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整個國民經濟體系中存在著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企業,它們之間情況不同,所要求的最佳經濟規模也有很大差別。因此,不能籠統地以某一行業的經濟規模去判斷其他行業的經濟規模。一般說,對于那些資源分散、能耗較低,屬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規模應以中小型為宜,如食品、服裝等行業。
這類企業所需投資較少,產品規格多,市場變化快,如以中小型企業為主,則便于發揮它們生產經營機動靈活,產品掉頭快等優勢,成為市場經濟海洋中的魚雷快艇而對于那些要求資源相對集中,能耗高,屬于技術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的產業,企業規模應以大型企業為宜,如汽車制造,冶金等行業。這類企業需要巨額投資,能耗高,對人員素質、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比較高,必須走集約化生產的路子,實行相對集中,形成合力,實現大批量生產,才能降低單位成本,實現最佳經濟效益。
二、制約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主要因素
首先,制約因素是市場需求,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產品只有在市場上銷售出去,才能真正獲得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應該是和企業的銷售量相聯系,而并非是與生產量相聯系。如果沒有市場需求,或產品不適銷對路,那么往往產出量越多,造成的浪費越大。所以,企業在確定生產規模時,首先必須考慮市場因素,企業的生產能力不能超出市場的需求量(包括潛在的需求量)。
從有關部門對我國汽車市場需求的分析來看,汽車市場似首還比較樂觀。據國家信息中心預測,未來十幾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在增長期內運行,汽車需求量將以年均9%的速度遞增。到2000年汽車當年需求量將達到250萬輛,甚至達到或超過300萬輛,屆時將排在世界第7位。2001年到2010年間,汽車需求將以年均8%的速度遞增,2010年當年,汽車需求量將達到550一o萬輛,屆時中國大陸的汽車需求將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需求國。廣大的汽車市場為汽車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其次,發展規模經濟,不等同于單純擴大生產規模。企業軼取最大經濟效益的規模,只能是最,經濟的規模,并非是無限大的規模。隨著產量的擴大,生產總成本和銷售收入將會出現非線性的變化,因此,在確定經濟規模時,就需要采用非線性分析模型來計算經濟規模。產量過小,達不到經濟規模,經濟效益不佳,但產量過大,超過一定的范圍,同樣難以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企業應在這個范圍內,尋求能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最佳生產規模。
再次,企業的生產規模還要受到原材料供應、資金來源、外部協作條件、運輸條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有時還可能受到工廠布局、產銷地運輸距離遠近等條件的限制。凡此種種,均需要汽車工業和其他行業的決策者在確定企業的經濟規模時認真考慮和分析。
三、發展規模提高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汽車工業散、亂、低、慢的局面十分嚴重。建國后的三十幾年中,我們對汽車工業投資太少,年產量平均只有十幾萬輛,當國內十幾家相對較大的汽車企業生產的汽車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時,于是出現了全面遍地開花、小規模生產的狀況,一時問幾乎每個省都在造汽車,有的省甚至號召每一個縣造汽車,群眾性的造車運動導致全國冒出了100多家整車制造廠,700多家改裝廠。
在一定的時期內,小規模生產的汽車仍有銷路,成本雖高也仍有一定的效益,所以,方使得各地一哄而上,樂此不疲。從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歷程來看,存在著美、日兩種發展模式,美國在本世紀20、30年代曾有過1,。00多家汽車公司,可以說比我們現在的分散狀況還要嚴重,他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完成了大魚吃小魚的過程,使汽車生產集中在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制造企業手里;日本在50年展汽車工業時就沒有重走歐美國家的老路,而是從一開始就進行政府干預,加大計劃性,從而少走了許多彎路;
韓國70年代上汽車工業時基本也是采用日本模式,韓國的汽車工業起步較晚,但今天其所以能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全國三大汽車公司具備了相當規模的生產能力。近些年來,隨著企業對高質量、低成本的刻意追求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當今世界幾乎所有的汽車強國都朝著擴大規模的方向邁出了新的步伐,從在一個國家內重組,走向在世界范圍內的重組。
按照國際上的經驗,卡車的經濟批量為年產10萬輛以上,轎車為年產25一30方輛以上。而我國截止1994年底,除一汽氣二汽的沖噸位卡車能算得上經濟批量生產外,其余還沒有一種車型達到經濟批量生產,也沒有一家汽車企業達到經濟規模所需要的水平。如此分散的局面,如何與發達國家大汽車公司抗衡?正如有關人士分析的那樣:我國汽車工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最大的劣勢并不在資金缺乏,技術裝備落后,而是在于我國汽車工業像一盤散沙,沒有形成可以克敵制勝的鐵拳頭。
而這樣的局面終將是難以持久的,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從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國內汽車廠家之間展開的競爭,已經威脅到一些小規模生產企業的生存。隨著我國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我國汽車工業終究會面臨著與世界工業強國交手的局面,到那時,我國這塊所謂世界上最后一塊汽車市場,就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所占領,我們恐怕將失去我們的民族汽車工業。因為,一盤散沙的汽車工業是沒有什么競爭力的,汽車工業只有達到經濟規模生產,才能實現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益。企業的生產規模與單位產品生產成本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
從會計的角度看,企業的產品成本按其與生產量的關系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指成本總額與生產量總數成正比例增減變動關系的成本,如原材料的耗用成本及直接人工費成本等。但是單位產品中的變動成本則是固定不變的。如天津生產的夏利轎車每輛車需配備一臺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成本為800。元,當轎車產量為2萬輛時,發動機總成本為1.6億元,當轎車產量為20萬輛時,發動機總成本則為16億元。固定成本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期間,一定生產規模范圍內,不受生產量增減變動影響而固定不變的成本,如折舊費等。但是單位產品中的固定成本則隨生產量的增減成反比例的變動。
例如一個轎車車型模具,大約需投資人民幣8億元,經濟使用壽命大約5年,如不考慮殘值因素,按經濟使用壽命計提折舊,則每年的折舊額約為1.6億元,如年產轎車2萬輛,則每輛車的折舊費成本為800。元,如年產轎車2。萬輛,則每輛車的折舊費成本僅為800元。因此,在一定的生產規模范圍內,生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就越低,經濟效益就越高.產品的競爭力就越強。
另外,汽車工業屬于高技術的產業,要求工藝、設備具備較高的水平和效率,而高效率的工藝、設備還必須同相應的生產規模相適應,如果生產規模不足,先進工藝、設備的優勢就難以發揮,大馬拉小車造成浪費,還會因開工不足而提高產品單位成本。如果采用相對落后的工藝和設備,又會造成產品質量差,生產效率低,缺乏競爭力。
因此,就汽車工業而言一,只有擴大生產規模才能達到規模經濟效益。1994年2月,國務院頒發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明確提出:國家鼓勵汽車工業企業通過資產合并、兼并和股份制等形式發展跨部門、跨地區的企業集團;國家將對具有獨立的產品、技術開發能力和一定生產規模及市場占有率的汽車、摩托車及其零部件生產企業或企業集團,重點予以支持,在本世紀內,支持2一3家汽車生產企業(企業集團)迅速成長為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型企業,生產規模向年產60萬輛推進;6一7家汽車生產企業(企業集團)成為國內的骨干企業,生產規模向年產30萬輛推進;初步確立少廠點、大批量生產體制和少數大型企業間有序競爭的市場結構,使同一類汽車產品產量居國內前三家企業的銷售量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0%以上;
與此同時,引導大型企業與骨干企業實行強強聯合,在2010年以前形成3一4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這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是鼓舞人心的??上驳氖?,它已經開始變為人們的行動。據報載:第一汽車制造廠七五期間就成功地有償兼并吉林、長春兩市地方四廠,建成了6萬輛輕型車基地,八五期間,一汽輕型車基地延伸到黑龍江、遼寧兩省,1995年2月,一汽又對金杯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收購股權的形式實現資產聯合,按高起點、專業化、大批量原則,進行生產要素優化組合和資源合理配置,在短短幾年尸寸間里輕型車已形成三大系列50多個品種,生產能力達到15萬輛。
天津于1982年組建汽車工業總公司,公司發展初期,就把發展思路定在大批量、專業化、集約化的軌道上,先后調整、重組了20多個工廠,公司目前正在實施一項中期發展計劃,目標是在1995年底基本實現年產15萬輛夏利牌轎車的生產能力;這一計劃完成后,1996年天津汽車工業總公司將具備年產24萬輛汽車的生產能力。上海將上海牌轎車生產廠并入大眾,集中力量生產桑塔納轎車,并提出到2000年,形成年產轎車50萬輛的目標。
這些無疑是可喜的,不過從我國現有的幾家較大規模的汽車企業來看,也還遠遠沒有達到可以和世界汽車工業發達國家抗衡的生產規模,還難以登上世界級汽車工業競爭的拳臺。
(一)提高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工業行業的迅速發展,市場對賣方越來越不利。工業企業要想謀求生存,必須順應市場發展趨勢,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管理水平,加強成本控制,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滿足質量要求的產品,以價格優勢贏得市場。工業產品生產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對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工業產品質量統計指標既要對產品本身質量的性能進行真實反映,還要對生產工作質量指標進行反應,嚴格按照質量標準評價產品的優劣。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監控與管理,不斷完善質量控制體制,減少資源浪費,降低生產成本,增強本產品在同類產品中的競爭力。由此可見,統計不僅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還有助于提高企業在消費者中的信譽,為企業贏得良好的口碑,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提高勞動生產率
工業生產要靠企業內部職工的共同勞動。企業可以通過對員工數量、可承受的工作強度及部門構成等情況的掌握,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減少人力資源浪費,充分挖掘員工的勞動潛力。企業還可以對員工的勞動時間工作情況進行統計,反應員工對時間的利用率和合理分配能力,對于未能充分利用勞動時間的,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這種不良現象。堅守在企業生產一線的工人是產品生產的直接勞動者,他們的勞動時間利用效率,對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效益有直接的影響。企業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時間打卡制度,避免工人遲到早退,縮短有效工作時間;還要制定合理的病假、事假等休假制度,避免在相同時間過多人請假,影響產品生產的正常進行。制定嚴格的考核表,將工人出勤情況與其工資直接掛鉤,使每一位員工都能夠自覺遵守企業內部制度,提高工人的工作熱情,提高他們工作的熟練程度,進而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三)監督企業經營活動
企業管理是對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各個環節的有效管理,工業統計在上述各個環節中都有體現,能夠為加強企業管理提供需要的數據信息。部門領導可以根據考核計劃與原定任務,對經營活動的合理性做出評價,對于工作中出現的不合理現象,及時提醒并督促相關工作人員改正。工業統計所獲得的數據信息能夠直觀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進度和運行狀況,實現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監督,便于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在關鍵時刻做出相對正確的決策。
二、如何加強工業統計工作
首先,提高工業統計所得數據質量。數據質量,是反應企業經濟運行狀態和趨勢的重要依據。提高數據質量,一方面要加強對所得數據的審核,另一方面要把握各個數據指標之間的關系,確保工業統計數據的真實有效。其次,要完善工業統計機制:提高工業統計全過程的規范化程度,確保數據質量;加強對員工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加大工業統計法制宣傳力度,針對當前企業經濟管理中工業統計現有問題,加大宣傳,提高企業內部員工的法律意識,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三、結束語
1.1經濟管理思想的轉變
經濟管理思想是企業進行經濟管理活動的靈魂和宗旨,不同的經濟管理思想指導下的企業經濟管理活動完全不同。在企業依靠國家財政運行的時期,經濟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用好國家的每一分錢,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因此大多數企業的資金和資源應用是按照國家固定撥款劃分的。如今,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大小企業都必須將經營戰略從面對區域市場、面對國內市場轉到面對國家市場、面對世界市場上來,經濟文化的交流使企業經營管理思想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另外,在現代企業的運營過程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需要對自己負責,其經濟管理的思想也從“用好每一分錢”轉變為“高效利用每一分錢去創造更多的價值”。
1.2經濟管理職能的轉變
經濟管理職能即經濟管理活動所能發揮的實際作用,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職能從表面上來看是保證企業的日常運營,而實際上,經濟管理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走向。除了對組織中與經濟直接掛鉤的財政事務進行管理之外,經濟管理還必須協調組織中所有和經濟活動有關的部門,如人力資源部門和辦公室檔案部門等。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以及世界經濟管理思想的傳播使我國企業在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對一切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企業行為進行管理,因此,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的職能已經超出了從經濟角度保證組織日常運營的范圍,成為組織管理中的重要部分,甚至對組織的整體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新時期我國企業經濟管理中常見的問題
2.1經濟管理制度不健全
經濟管理制度指的是根據國家經濟管理法律和法規制定的符合本單位狀況的一系列規章、條文和行為方法,經濟管理制度的建立為經濟管理活動提供了藍圖,然而,落后和不健全的經濟管理制度也是企業經濟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企業經濟管理長期處于國家監理的狀況,或者個人管控的狀態,企業員工對經濟管理并不十分重視,工作散漫、缺乏目標、制度細節缺乏、獎懲不嚴,使經濟管理制度淪為一紙空文。而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企業經濟管理制度有必要進行完善,以滿足市場發展對企業的要求。
2.2經濟管理不能有效應對企業的潛在風險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有責任通過經濟活動謀取利益,而在自主盈利的同時,企業所面臨的運營風險也是一樣的,即經濟行為的失敗導致虧損或資源減少、組織凝聚力低導致員工離職而帶走大量的知識資本,使企業人力資本減少等。因此,大多數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不僅包括愈加嚴峻的市場局面以及實力強大的國內外同行企業競爭對手,甚至還包括因企業自身組織不穩定造成的風險。然而,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經濟管理還只對“錢”進行管理而不對與錢有關的事務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使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十分嚴重,企業經濟管理活動對企業風險規避的幫助比較小。
2.3經濟管理方法落后導致資源分配不周
經濟管理方法指的是在經濟管理活動中所應用的各種手段,包括如何判定組織的未來發展目標所需要的資金和資源、估計組織中各部門的價值等。而在企業日常運營當中,企業資源的利用是直接影響企業利益達成的因素,因此,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是經濟管理中重要的行為。而我國大多數企業經常用的管理方法是按照國家補助撥款進行分配或者按照企業各部門的上報需要進行分配,并不是對各部門的實際價值進行分配,資源分配不周直接導致了經濟活動效果不佳,這是企業在未來經濟管理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3加強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途徑
3.1以新時代背景建立健全經濟管理制度
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建設是企業經濟管理活動發展的根本,是企業經濟管理活動能否成為企業管理中樞的標志。要建立健全企業的經濟管理制度,就必須尊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新的時代背景,市場經濟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金融發展是企業在市場競爭過程中必須考慮的環境因素,因此,經濟管理制度的建立也必須與這些環境因素相符合。要使企業能夠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中取得經濟上的進步,就需要對組織中負責盈利的部門建立嚴格的經濟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基本的經濟管理思想的建立、經濟管理方法的選用、經濟行為中的獎懲制度、對經濟活動的監督和反饋等。經濟管理思想的建立以企業管理者自身職業素質的發展為基礎,因此建議企業管理者應多參加關系進修班、多去先進企業學習管理經驗,逐漸培養自身的先進管理意識;經濟管理方法的選擇是與經濟管理思想的建立一脈相承的,企業應根據自身經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經濟管理方法,以實現對企業經濟的彈性管理;將經濟管理的責任擴大并劃分到企業每個員工的頭上,是建立經濟行為的獎懲制度、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反饋的有效方式,使企業每名員工都意識到自己對企業經濟管理的責任,則經濟管理制度的推行就會更加有效。具體要建立怎樣的經濟管理制度,需要以企業實際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的為標準,但是,對經濟管理制度進行標準化并提高管理制度的執行力是每個企業都必須做到的。
3.2創新財務核算方法以規避風險
要想使我國企業經濟管理活動能夠有效應對企業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就必須從經濟管理活動的方法入手進行改革。現代經濟管理活動在進行過程中雖然調用了企業一切與經濟利益達成相關的部門和資源,但與企業資金利用直接相關的財務核算始終是經濟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因此,要想增強企業經濟管理工作對風險規避的作用,也必須從最基本的財務核算改革入手。企業財務核算是對企業資產進行的清算以及對企業盈利進行的核算,通過財務核算,企業管理者可以得到關于企業經濟的基本狀況,并能夠使用財務核算的方法進行企業經濟管理活動。在市場經濟運營初期,我國企業所使用的財務核算方法大多數為傳統的成本核算法,即財務核算只重視對可見資本和直接利潤的核算,以企業生產的成本和直接的盈利作為計算企業效益的最主要并且是唯一的因素。而在新時期背景下,重視對知識資本核算是必要的,這就意味著企業在進行財務核算的時候必須考慮到企業中不可見資源和價值的投入及產出,如員工作為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價值以及企業文化、企業社會影響力作為能夠影響到企業利潤達成的產出。將這些作為財務核算內容,就是將企業要面對的風險以及可能獲得的隱形價值都納入到經濟管理活動中,因此,企業可以創新財務核算方法,針對可能的風險漏洞制訂專門的經濟控制計劃。例如,針對員工建立工資信用管理制度以管理由于員工流動帶來的經濟風險,在財務工作中將員工流動損失與員工工資信用結合在一起進行核算,這樣就能夠發現員工流動和員工工資對單位經濟效益的影響,進而從人力資源管理和單位文化建設的角度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來規避可能由于員工流動或者員工績效不足帶來的經濟風險。
3.3從效益最大化角度重新分配資源
改革經濟管理方法是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發展必須并且是最重要的手段,經濟管理方法的應用直接影響到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力。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說,經濟管理方法中的一個重要缺失是對企業資源分配的不均衡,而不均衡的資源分配又影響了企業經濟管理方法的使用。因此,企業經濟管理方法要想得到改善,就需要從重新分配資源的角度入手去考慮能夠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那些因素。在新時期背景下,企業在進行資源分配時應考慮的最根本問題是如何為組織盈利,而不是按照組織中各部門的申報去按要求審批,因此,從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重新分配資源是必要的。為了確定組織中所有的資源能夠帶來怎樣的經濟收入,企業首先要對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完全的估算和統計,其次,要采取相關的措施對無人使用的各種資產進行合理利用,或者對經濟效益低的資產進行合理配置,使其提高效率。此外,要對資產進行全面的核實、清算,使企業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更加合理,管理制度更為合理。嚴格控制使用企業資產進行生產活動的各項手續,按期核對檢查,賬目記錄工作要細致規范,嚴格按照經濟管理制度進行各項工作。企業資產置換手續要嚴格按照規定辦理,做好管理權變更工作。對于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情況,在資產置換時應給予充分的考慮。
4結語
在不同環境下,同一個測量設備會有差異化的測量值產生。另外,因為對管理測量設備過分重視,沒有對測量點的監控和平衡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企業在結算過程中,就會有較大的差異存在于數據中。
二、借助計量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策略
一是對計量管理制度進行構建和完善: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對計量管理制度進行構建和完善,如計量數據檔案管理制度、各層計量員的崗位責任制以及計量工作制度等等,只有構建了完善的計量制度,方可以提高計量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制度的確立,也可以將企業內部計量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給充分激發出來,通過計量工作,可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二是要大力培訓計量管理人員,促使計量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得到提升:要對計量管理人員大力培訓,促使企業內部計量管理人員對國家計量方面的相關法律制度進行熟悉和掌握,對行業內的工作方法進行熟練掌握,對計量管理工作經驗進行總結。同時,通過大力培訓,可以深入研究計量測試技術,促使計量工作的技術含量得到提升,對測量設備的發展方向進行跟蹤和了解,更好的應用新測試技術,促使測量人員的業務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提高計量管理工作的質量。如今,計量工作量越來越大,那么就需要對測量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探索和應用,以便促使計量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得到降低,測量精確度得到有效提高。三是對計量檢測體系進行構建,將更加準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數據給提供出來:企業在經營管理中,要想對精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數據進行獲取,就需要進行計量檢測體系的構建工作,同時,也可以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要科學管理計量工作,對計量器具進行正確的配備和使用。配備齊全計量器具之后,計量管理人員需要對計量測試設備以及計量器具的日常管理工作產生足夠的重視,對各類計量器具以及檢測設備定期經常的送檢以及正確的使用和保養,還需要保管好各計量器具的數據檔案等。要周期經常的檢定計量測試設備和在用計量器具,保證周期檢定合格率,要統一在用計量器具的量值,以便能夠準確傳遞。要想獲得準確可靠的計量檢測數據,就需要保證計量儀器是精準的,選取的測量方法是科學的,以便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才可以將更加可靠的信息提供給領導的各項決策。四是將計量數據的作用給充分發揮出來,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發展:要想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非常根本的一點就在于計量數據的管理。計量工作質量得到提高,可以促使企業產品質量得到保證,物資能源消耗得到降低,企業經營管理得到有效的改善。計量數據管理工作會對企業各個方面的工作產生直接影響。在企業經營的各個方面,如成本核算、經營管理以及貿易結算等等,都離不開可靠的計量統計數據。比如在生產和檢驗產品的過程中,通過科學準確的測量,可以促使產品質量得到保證,如果測量數據不夠精準,那么產品的質量就會受到影響,損害到產品的經濟效益;可以促使企業物資能源消耗得到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得到節約,避免一些不必要浪費的產生,對消耗定額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定,通過監測數據,來對正常工作起到有效的指導作用。部分工作因為需要直接接觸到消費者,那么在保證準確度的基礎上,還需要控制它的透明度。計量統計數據只有是準確和可靠的,方可以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才可以保證領導作出更加科學的決策。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在企業整個經營活動中,計量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要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就需要強化計量數據管理工作。
三、結語
1.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夠降低產品成本
控制產品設計理念成本、控制制造工藝成本、控制原材料采購成本都屬于產品投產前控制內容。產品投產前的成本控制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原因是這些成本耗費相對較多,如果能夠控制好這個階段的成本,那么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整個產品的成本。企業的產品投產前成本控制屬于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不僅能夠確定產品成本消耗的形態,而且能夠控制產品成本消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成本,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的產品制造過程也是產品成本控制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制造成本主要包括能源消耗費用、運輸費用、工人工資、輔料的消耗成本、機器設備維修成本、原材料費用、管理部門費用支出等。企業在制造過程中進行成本控制被稱之為事中控制,事中控制能否得當,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否得到提高[2]。
2.加速貸款的回收,節約費用支出
部分企業為了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紛紛采用一系列促銷手段,例如代銷或者賒銷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實行促銷時,企業資本中應收賬款的比例就會逐漸升高,不利于企業的資金流動,這種情況或多或少的阻礙了企業的健康長遠發展。為了迅速回收應收賬款,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使得資金能夠正常流動,更好的管理所有款項,企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第一是相關人員在進行清欠工作時,要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對于那些欠款額度相對較低的用戶,企業可以利用電話聯系,催促他們盡快交款。如果是針對那些重點欠款用戶,則企業應當找專人來進行清欠,專人在實施清欠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麻煩,可以將情況匯報給上級,然后等待上級的指示。第二,有些欠款用戶態度不好,對于拖欠的款項遲遲不愿歸還,對這些用戶,企業應當加大力度進行追繳,而且企業內部要采取合理的應對舉措。第三,企業要成立有關清欠工作的制度,對于那些回收款項較多的職員要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人才流失,調動職員積極性,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壞賬損失,加速現金的流動,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加強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1.強化管理者的財務管理意識
對于一個企業管理者來說,首先要有強烈的管理意識,能夠重視財務管理,將財務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建立并完善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等監督體系。同時,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有全局的觀念,這是時展的需要。當然,現代財務管理要以傳統財務管理為基礎,再此基礎上融入資本市場知識、最新的財務管理理論、財務管理知識等,使得傳統財務管理和現代財務管理融會貫通,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2.完善財務核算制度,加強財務控制
財務管理主要有兩個內容,分別是財務關系的處理和財務活動的組織,而財務活動主要有投資、籌集資金、資金運營、資產分配、收購、兼并等,也就是說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和財務管理活動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因此企業一定要意識到財務管理工作和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性,同時建立并完善財務決策機制,將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職責分工,明確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此外要加大力度監督企業的財務管理。如果監督部門監督力度不強,則企業需要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財務信息的可靠性,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收入,而且還有利于審計和監督企業的經營決策,促進企業能夠正常生產經營[3]。
3.大力培養財務管理團隊
1.1油田企業經濟結構
經濟目標是企業發展的關鍵,只有保持經濟穩定運行,才能確保企業市場競爭力。通過企業經濟管理狀況好壞,能夠看到和把握企業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脈絡,企業經濟管理不僅是企業的組成部分,而且是企業的重要部分,相當于企業的心臟。油田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體系規劃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經濟管理體系完整性、統一性和連續性,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活動時,要合理調配經濟資源。油田企業最高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對企業內部宣傳有關政策法規、經濟法律以及相關經濟制度,通過制定具體經濟管理方針和經濟管理目標,來實施對企業的內部管理。對油田企業來說,企業的最高管理者不僅要保證企業內部經濟管理和文化相匹配,還要對經濟管理者實現有效承諾。企業管理者在管理經濟環節中,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把企業經濟利潤作為終極追求目標,確保企業良性發展。企業管理者需要普及有關經濟知識,定期或者不定期與企業內部人員進行思想交流、開展專業培訓。企業管理者還要明確規定相關工作部門職責和權限,通過權責劃分,實現工作流程順暢,通過企業內部溝通平臺的建立,實現人與人和諧交流與融通,確保企業經濟管理活動順利開展。
1.2企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油田企業由于是老國企,對新生事物缺乏快速接收消化能力,雄厚的資本使企業對資本管理沒有完整的體系,更缺乏現代企業應該具有的資金管理意識。油田企業缺少科學理論指導,沒有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合理的配置,在進行資金管理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對于一個發展良好的企業來說,企業社會籌資和用資要充分把握好現金流量,可是目前我國部分油田企業管理者卻極大的忽視了對現金流量的嚴格管理,因為沒有合理的規劃和使用,資金分配嚴重不合理,導致油田企業不斷在低水平運營,許多產品生產過剩,產量過高形成積壓,這種低水平的經濟活動,限制了油田企業發展,造成很多風險投資,有的已經到了負債運營的地步,大量的投資見不到回報。油田企業存在著資金鏈不合理情況,管理不到位,對企業各個生產、銷售、經營環節沒有有效銜接,許多油田企業抽出大量資金做油田長期投資,降低了流動資金使用效率,資金積壓和資金不足對油田企業財務造成巨大風險。
1.2.2雖然已經出臺了有關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管理的法律和法規,但是在油田企業內部,由于學習更新慢、消化速度不快,造成多數油田企業還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更沒有應用相關法律法規對企業管理進行有效規范,油田企業經濟管理問題較多,對資金內部控制也形同虛設。各個生產、銷售、經營環節脫節,生產的不管銷售的,銷售的不管經營的,各個部門之間沒有有機統一,生產部門只管具體生產,至于材料是否浪費、怎樣節約與其無關。內部企業財務部門只是對日常支出、入賬進行操作,對企業各項經濟費用使用、支付狀況沒有長期有效的監督,企業資金管理混亂造成大量資金浪費。
2加強油田企業資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強企業投資管理
投資是油田企業外部獲取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需要重視并加強企業資金投入管理運營,在投資前要進行充分的論證,了解并掌握資金使用時間、回報價值、投入風險等情況,同時要加強對市場和行業的調研,深入了解將要投資的項目是否可行,分析出可行的投資方式,只有充分保證投資安全,才能避免出現資金浪費和資金流失情況的發生。國有企業資產增值,是國企的一部分職責,如何合理理財、管理資金,是油田企業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要想讓國企增值就需要很好的運作,一般高投資、高風險的投資項目均具有較高利潤回報,對企業而言資金運作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油田企業經濟管理應該圍繞整體經濟效益提升為總目標,把各個環節有機聯結起來,加強管理,通過生產成本控制和原油產量控制,有效防止企業出現增產不增收現象。
2.2強化油田企業資金管理意識
企業的管理者一定要全面考慮企業資金使用和管理問題,樹立正確的資金管理意識,對資金流向負責、對企業發展負責。企業管理者要增強資金管理使用宣傳,在企業內部不斷開展資金使用和投資管理知識培訓和宣傳,提升企業內部成本控制意識,充分了解市場動態,把握良好發展機遇,出臺多項資金使用和投資方案,多角度比較,確定優質投資,按市場規律運作,不斷提高企業資金增加量,確保企業固定資產增值、流動資金充裕,達到投入支出合理周轉,使企業資金使用率進一步提高。
2.3抓住產品銷售和資金回收
市場變化是企業經營的晴雨表,當市場出現低谷時,就會造成企業產品銷售困境,直接導致資金回籠速度放慢,減少企業流動資金,占用生產資金,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壓力,很容易陷入財政危機。做為油田企業,面對的是特殊的市場需求,要在市場中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案,當市場發生變化時,企業就需要及時轉變經營觀念,通過向市場要效益,進一步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可以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責任考核制度和獎懲措施,確保企業良好運行,在制度刺激下,達到生產、銷售、經營相統一,為企業資金快速回收創造機遇。
3企業內部資源整合
3.1企業經營的關鍵路線
經濟管理學理論中明確了企業經營關鍵路線,什么是關鍵路線?指的就是每個企業在日常開展經濟活動時,自然形成的資金流動走向和經營主線。經營點在各個環節上,就形成了企業經營關鍵路線,這些關鍵環節關系到企業長久持續的發展。做為企業經營管理者要在實踐中探索,準確找到這些關鍵點,加大對點的控制,通過點控制,強化線控制,達到全面管理目標實現。企業可以對關鍵環節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的投入,只要點運行正常,就能保證企業正常發展。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回頭審視企業發展情形和狀態,及時準確發現問題,提出改善措施。企業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就是經濟管理不斷優化過程。
3.2關鍵環節的動態把握
企業需要始終堅持利潤最大化的原則,善于量化各種制約企業利潤的因素,及時發現企業經濟關鍵環節,針對性的進行改良,提升企業內部流程和運行質量。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目的是需求最大化的經濟效益,企業管理者需要從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出發,對企業經營狀況、成本控制、影響獲利因素進行全面分析,找出經營關鍵環節。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不好,主要就是自身經營管理制度存在問題,企業管理者就需要將管理重點放在企業內部生產控制上。如果產品種類較少,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企業就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市場開發上。如果是某一項成本提高導致企業獲利減少,就需要加強對這一成本的控制。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