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0 13:25:49
序論:在您撰寫重修學習計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 重修 重修質量 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c)-0212-03
我校自2006年實行學年學分制,對考試課程不及格的學生給與一次補考機會,補考仍不及格的課程須通過重修方能獲得該課程學分。除了課程不及格的學生申請重修外,也有部分學生為了提高學分績點,對于已及格的課程申請提分重修。由于學校的學位授予對學分績點有一定的要求,這部分重修的學生占了一定的比例,使得每個學期均有一定數量的學生申請重修。重修已成為常規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由于重修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同時受到它所具有的分散性、零散性和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又導致重修管理往往成為教學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如何加強對重修的針對性管理,保障重修質量,從而提升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已受到越來越多高校的重視和關注。
1 重修現狀
1.1 重修總體情況
在對2010、2011、2012三學年申請重修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校重修學生總比例比較高(占學生總數5%左右),每學年重修學生的絕對數量近千人,學生來源涉及到全校所有專業,重修課程涉及到全校70%以上的課程,因而重修教學管理涉及到教務處及全校所有的二級學院,重修管理已成為常規教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1.2 重修年級分布
在對2010、2011、2012三學年申請重修學生的年級分布進行統計的數據顯示如下特點:(1)二、三年級的重修比例遠遠高于一、四年級;(2)二年級的重修比例高于三年級;(3)2012學年一年級學生的重修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兩學年相應年級學生的重修比例。
1.3 重修課程類型
在對2010、2011、2012三學年申請重修學生的文理科分布以及申請重修的重修課程考核方式進行統計數據顯示:理工科學生重修比例是文科學生2倍以上;重修課程主要集中在考試課程(占83%以上),而且從2010學年到2012學年考查課程的重修比例在明顯下降。
2 重修原因分析
2.1 學生對大學學習目標性不強
由1.2可見,一年級學生剛進校,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較為重視,態度認真,對自己成績滿意度較高,重修比例低;二年級第一學期很可能是學生學習態度的轉折點,開始慢慢自我放松,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下降,另一方面,課程難度加大,若再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導致重修比例大幅上升。
由于高中教育更多強調的是考大學這個目標,至于考上大學后該如何發展高中教育無暇顧及,很多學生升入大學后認為已實現了人生重要目標,如果再缺乏及時的指導和引導,學習目的性普遍不強,再加上大學管理的特殊性,學生自加大,空余時間增多而約束監控減少,更容易自我放松與懈怠,這是造成重修的重要原因之一。
2.2 大學課堂教學缺乏吸引力
隨著高等教育從傳統的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發生了根本轉變,在研究或采用某種課程體系時,必須從建立本校的特色出發。然而時隔50多年,前蘇聯大學的課程體系一直在包括地方本科院校在內的大部分高校,沿襲到現在,它是以培養專門化人才為目的,以專業知識為主線而構成的課程體系[1],相應的教學內容的選取更多的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強調“學科性”,而忽視了生源結構的變化及地方本科院校的學校辦學定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很多課程是“為知識而傳授”,而非面向應用所設,難以體現應用型本科的“應用取向”,在學生求職過程中,所設課程的顯性作用很難體現,給學生造成一種“學了沒用”的錯覺,很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受多種因素影響,高校教師參與教改的熱情不高,課堂教學仍沿襲多年的“傳授―接受”的傳統模式。教師單項灌輸多,照本宣科多,學生互動少,查閱參考書少。教學中如果教師對他施教對象缺乏了解和研究,缺乏學生的互動和響應,只憑一廂情愿的傳授,必然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更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3 教學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
對于2012級之前的學生,重修管理可以用“三無”來概括:一無次數限制,在培養方案規定的修業年限內,可以無限次申請重修,也可以說是“重修機會無限”,學生不會珍惜;二無收費要求,學生重修無須繳納任何費用,產生的所有教學、管理工作量由學校全額承擔,學生缺乏責任意識;三無紀律約束,學生申請重修主動性普遍不高,重修變成了“請客吃飯”,有的即使申請了,曠課的、甚至曠考的現象時有發生,教學管理制度中對重修缺乏有效的懲戒性措施,學生不予重視。目前的學籍管理制度和學分制實施辦法對重修亦沒有任何約束,重修課程的成績和績點據實記載,甚至可以不反映重修的痕跡,也造成了學生對重修的不在乎心里。
3 重修管理現狀
3.1 目前重修形式
目前重修方式有三種:跟班重修、自學重修和編班重修。
跟班重修:按規定申請辦理有關手續后,跟班聽課,并參加期末考核,考試不合格者可于下學期初參加補考。自學重修:因課表時間沖突等客觀原因不能跟班重修的學生,可申請自學重修,經學院審核通過后,辦理有關手續,不跟班聽課,只隨班參加課程考試。編班重修:同一門課程申請重修人數達到20人以上,單獨開設重修班。
3.2 目前重修管理中存在的困難
3.2.1 選課難度大
由于目前尚未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可用于自主選課的時間段很少,要想達到教師、課程、時間三者完全不沖突很難,所以很難實現真正跟班重修,一部分無法跟班的學生只有選擇自學重修,而對于大部分重修學生的自學能力欠佳,自學重修過關率很低,導致有一部分學生有的課程甚至從大一重修到大四,學習負擔加重。從有利于管理來說,編班重修目前是最理想方式,但仍存在如下困難:一是,教師資源有限,編班重修必然帶來教師教學工作量的加大;二是,很大一部分重修課程學生數只有幾個,編班成本太高;三是,從以往編班重修來看,教師往往會從心理上對這部分學生降低要求,有失考核成績的公平公正,同時滋長重修學生的惰性和僥幸心理,不利于良好學風的養成。目前我校的重修方式是三者并存,而三者均存在需進一步完善的地方。
3.2.2 管理復雜化
一個學生的重修包括了教務員老師查詢、統計、通知、學生申請、網上選課指導、匯總、考試組織、成績錄入與管理等若干環節,哪一環節疏忽了都有可能影響到重修甚至正常畢業。這其中較為復雜的環節要數通知報名、網上選課與考試組織了,重修課程大多是學生陳年老賬,這部分學生學習自主性普遍不強,而現有教務管理系統又缺乏對重修的提醒功能,所以學生重修的辦理絕大部分依賴教務員老師的提醒和組織,平增了教務員許多工作量,另外,在每學期末的考試安排時,有的課程甚至會涉及到大一到大四年級學生,涉及兩個年級以上學生的考試課程亦較為普遍,在時間安排上很容易造成沖突,重修帶來的新問題、新情況給常規教學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3.2.3 質量難以得到有效監控
從學生層面,自身不重視,有一大部分尤其是低年級重修生抱著碰碰運氣思想,能過則過,不能過還有下次機會;從教師層面,一部分責任心不強的教師往往會把重修學生視為“編外人員”而疏于管理,學生更覺得有機可趁;從學校層面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重修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對承擔重修教學任務的教師的激勵機制,和對重修教學質量的有效監控機制,重修教學常常游離于常規教學監控之外。
4 加強重修管理的思考
4.1 加強思想教育,注重專業引導,增強大學學習的目的性
全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抓住入學教育等關鍵時期,加強對學生的專業引導、學習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剛進校就能明確四年每一年要做什么,引導學生思考該怎么做,四年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確定階段目標與長遠目標,制定詳細學習計劃與職業規劃,增強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和學習目的性。
4.2 更新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與教學內容的選取應緊緊圍繞地方本科院?!皯眯汀比瞬排囵B目標定位,課程體系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以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并重為主線而構成,專業課程的設置要突出“應用性、實用性”,兼顧“學科化、體系化”;迫切需要轉型教學模式,變知識灌輸為教學科研相結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研究”,變灌輸知識的講授為培養學生能力的講授[2],只有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才是有效教學,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4.3 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約束機制,引導學生慎重對待重修
實行學分制收費管理對學生重修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經省物價局、省教育廳批準,我校從2012級開始實行學分制收費管理,意味著重修由原先的免費變成為收費重修,使得2012學年一年級學生的重修比例遠遠低于其他兩學年一年級學生(見1.2)。另外,對重修嘗試著實行分類管理,對于課程不及格重修的,及時給與學業警告,加強與家長溝通,爭取家長督促,并在學生評優、評獎等方面給與一定限制;對于申請提分重修的應有一定的次數限制;同時加強對重修的管理力度,曠課、曠考的及時給與相應紀律處分直至取消重修資格。進一步完善學籍管理制度和學位授予細則,在學位授予審核時,不僅要看最終學分績點,也要能夠與學習過程相關聯,比如,不及格課程重修的門次規定最高限等,制度上加以約束,促使學生慎重對待課程的初次考試與重修。
4.4 改革管理模式,突出以人為本,提高重修效果
4.4.1 不斷完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
現有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已做到了能查成績、也能查課、選課,但這些功能都是相對獨立,功能之間相互關聯不夠。例如,學生補考后,自己查成績,發現不及格后,要自己想到應該重修才會去申請,報名重修時,要重新查看重修課上課安排,稍有疏忽,很容易就錯過了報名時間。如果把這種原先對學生思維上主動聯想的要求,轉化為系統的功能,也就是要求教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實現學生查看成績與重修提醒相關聯,重修提醒與修課安排相關聯,重修課安排與報名相關聯,這樣不僅有利于降低教務員老師工作量,還能大幅降低學生漏選、漏報,實現以信息化帶動管理自動化,通過流程再造向管理要效益[3]。
4.4.2 改革考試的組織形式
學生重修課程考試需跟班進行,帶來的困難是考試時間很容易與本年級正??荚嚢才畔鄾_突。以往處理辦法大多是讓這部分重修學生跟著下學期開學初的補考安排,可是這樣無形中使重修學生失去了一次補考機會。針對這種情況,改革考試的組織形式,采用相對靈活的考試方式,允許提前結束的課程提前安排結業考試;變各年級集中考試為分年級、分時間段安排考試;設立獨立的公共課程考試周等。
4.4.3 豐富重修方式
開辟網絡教學平臺,推進網絡化教學建設,為學生重修提供更多優質的課程資源和更為廣闊的選擇空間。網絡教學不受時間、地點和開課學期的限制,靈活性強,而且可實現與教師、與學生的同步與異步交流,學生可得到個性化學習指導和幫助,非常適合重修這個群體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重修質量。
4.4.5 加強重修的監控與管理
隨著學分制的推進,重修教學已成為正常教學的延伸與補充,重修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風與學風建設,因而重修教學的監控應作為常規教學監控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忽略,反而應給予特別的、富有針對性地關注。學校要制定相應的重修管理和監控條例,使之在教師選任、教師工作量認定、教學過程管理、課程考核、教務管理等方面有章可循,確保重修質量不低于正常修讀的質量。
5 結語
隨著高校學分制的進一步完善,重修制度作為其衍生的教育形式逐步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重視[4]。高校要從研究重修群體出發,客觀分析重修存在的原因,有針對性地給予引導和指導,盡可能減少課程不及格重修比例,鼓勵學有余力學生提分重修和超修,讓重修真正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潛能的一種重要手段和途徑。同時,高校要轉變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的重修管理模式,不斷完善重修制度,真正體現管理的“人本化、科學化和規范化”,促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道玉.論大學本科課程體系的改革[J].高教探索,2009(1):5-9.
[2] 袁祖望.論高校課程體系重構和教學模式轉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25(2):79-83.
關鍵詞 高等教育 教學管理 學分制 重修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and Thought on Retaken Teaching
under College Credit System
ZHU Haixia[1], CUI Yanjie[2], YIN Xudong[1]
([1]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2]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Jiangsu 215500)
Abstract On credit system mode, the traditional retaken manner constantly can not be normally implemented or the quality of retaken course teaching can not be assurances. The number of disqualified students and the retaken data of recent three semesters in a certain institute are inspected. After analysis on courses semester distribution, courses coding, and courses changing, the reason of the problems result from the traditional retaken manner is pointed. Finally, some ideas are proposed on retaken system, teaching plan and courses library.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credit system; retaken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隨著學分制教學模式的逐步實施,重修教學方式也在教學過程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學分制中的重修可大致定義為:當課程考核不通過,無法取得相應的學分時,重新修讀課程。①相比學年制模式而言,學分制的重修模式增加了每學期的教學任務和教務管理的工作量。同時在課程安排上,也增加了時間、地點、人員等資源沖突的概率。②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重修教學模式,不僅僅影響學生的畢業率,也無法保障重修教學質量。
1 數據分析
隨著學分制的實施,學生對課程的選擇多了許多的自主性和隨意性。按照完全學分制的要求,學生不再有學院和專業的限制,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長,自行規劃自己的學習過程。③沒有了學年制教學計劃的束縛,可以跨專業選課,最終修滿畢業需要的學分即可。但是,很多學生自主規劃的能力欠缺,對課程沒有做到先行了解,導致盲目選課。課程開出后就會出現興趣不大、課程太難、先修課程知識不足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直接導致課程重修人數的增加。
表1 某學院近三學期不及格人數
通過統計某學院近三學期的不及格數據看,每學期的不及格率都保持在20%左右。具體數據見表1。
每學期20%左右的學生不及格,這些課程即使參加下學期初的補考,通過率也是很低的。因為補考不計算平時成績,只計算卷面成績。參加補考的學生在期末計算平時成績的情況下總分不及格,即使這些學生利用假期自學了,僅靠卷面分也很難達到及格。另一方面,即使補考及格了,按照《學生手冊》規定,補考通過的成績一律按60分記入成績單。對于學位課程來說,60分無法滿足學位條件,這些課程還是要參加重修。所以,每學期的重修教學任務很重,涉及到的學生面很廣,重修在整個學分制教學模式中是一個重要環節。
2 現有重修方式
根據《重修管理辦法》規定,當學期開出的課程,學生都可以申請重修。目前的重修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四種:
2.1 跟班重修
跟班重修,是指學生在課程不沖突的情況下,選擇重修課程。④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重修,即參加重修課程的所有教學環節,完全當作全新的課程來處理,跟正常課程一樣記錄成績。
2.2 組班重修
組班重修,是指學生需要申請的課程跟自己本學期的課程上課沖突,則可以申請組班重修,申請組班重修的人數到達20人,則單獨組成重修班。組班重修,要求課程的課時數要盡可能地接近原課時數,對課程的要求等同正常課程。組班重修的上課時間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最大程度地避免了課程沖突。
2.3 插班重修
插班重修,是指無法達到組班重修要求20人的課程,將學生插入到某一教學班里面,該課程跟其他課程沖突無法參加重修課程,以自學為主,最后跟該教學班一起參加期末考核,成績以卷面成績記錄。
2.4 自學重修
自學重修,是指部分課程因培養計劃變更或者專業開設變更導致該課程將不再開設,同時也無法用其他課程替換,由學生提出申請,自行學習,最終單獨出卷安排考核。以上四種重修方式以互補的形式基本覆蓋了全部的重修學生。
3 原因分析
雖然,在重修方式的設置上,校方已經充分考慮了各類情況,并最大程度地保證學生可以參加重修,從而保證了基本的畢業率。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能真正參加課程全過程學習的學生很少。圖1中給出了2013-2014秋季學期某學院各重修方式的人數分布。
圖1 2013-2014秋季學期某學院各重修方式人數分布
從圖1中我們可以看出,只有47%的學生可以參加課程全過程重修,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還是以自學的方式進行重修,也就是學年制的重修方式,沒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重修。對于這一現象的存在,主要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3.1 各學期課程分布不合理
現有的教學計劃中,大部分的必修課程分布在一年級、二年級,每學年需要完成的必修課程學分在40分左右,課務量繁重,再加上必修課的要求嚴格,課程通過率相對較低。從圖2的分布情況來看,各專業的前兩年的任務比后兩年要重很多。即使后兩年還會加入選修課的學分,但是選修課的學分占總學分的比率在18%左右,而必修課的學分占總學分的比率在76%左右。所以,教學計劃在學分分布上存在不合理性,⑤會導致重修無法正常實施。
圖2 某學院四年必修學分分布情況
3.2 課程編碼不規范
課程編碼作為教務系統中區分課程的唯一編碼,其規范性非常重要。因存在不同的編碼規范和體系,導致系統中的同名課程存在不同的編號。⑥在教務系統中申請重修時,系統自動根據課程編碼匹配可以申請的重修課程,學生會因為課程編碼不一導致無法選擇重修。
3.3 課程變動問題
不同年級的教學計劃不同,導致部分課程在低年級不再開設,如果有學生需要重修,就無法跟班。專業必修課程因為一般都是學位課程,或者是專業基礎課程,變動較少。專業選修課程會根據就業市場的需求每年做出一定的調整,被淘汰的課程就無法重修。
因課程編碼不規范和課程變動問題導致的無法重修的課程占了每學期重修課程的很大比例,以2013-2014春季學期某學院的重修數據為例,可以正常報名的為154人,無法正常報名需要手工辨別的為118人,占總人數的43%。因此,這兩個原因便成了重修無法正常進行的主要原因。
4 幾點建議
4.1 制定合理的重修制度
4.1.1 不及格的必修課程直接參加下一年級的班級學習(跟班學習)
從現有的教學計劃中可以看出,必修課主要由通識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必修課程組成。通識教育類課程一般沒有專業性,大多是英語、數學以及兩課類的課程,多年來基本沒有變化;學科基礎課程大多數專業核心課程,更改的可能性也很?。粚I必修課程是專業技術的基礎課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類課程會有小部分變動。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必修課的總體課程變動很少,很少出現不及格后課程不再開出的問題。所以,可以要求學生必修課程不及格,需在課程再次開出的時候參加選課,全程參加學習。如果當學期正常的課程比較多,像大一、大二年級的學生,可以指導優先修讀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可以適當少量選擇。
4.1.2 不及格的選修課程不要求重修
選修課程本身就是學生選讀的課程,只要滿足畢業要求的學分即可。這部分課程一般是技術性的課程,隨著技術的日新月異,這部分課程的變化很大。大多數情況會造成需要重修,但是課程不再開設,導致無法參加重修。對于選修課程,學生可以再次選讀同門課程,前提是該課程再次開出了,或者選讀其他的課程,這些都應該由學生自行規劃,或者學業導師指導下選擇,不應該形成對學生的硬性規定。
4.2 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既然實施了學分制的教學模式,那么教學計劃的制定也應該符合學分制的要求。學分制的主導思想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主規劃學習計劃。學分制教學計劃應該減少對學生選課的約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提高選修課的學分比例,增加課程庫中選修課的課程數量。同時減少各學期所修學分的限制,讓學生可以自行規劃自己每學期需要完成的學分,甚至學分制允許學生在修完所要求的畢業學分后,提前申請畢業。選修課比例的提高,就意味著必修課的比例降低,參照上面的重修制度,就會大大降低重修的總數。
4.3 建立合理的課程庫
現有的課程庫中存在課程名稱和課程編碼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情況,對學生的重修選課造成了很大影響。高校應該建立合理的、編碼方式統一的課程庫。制定統一的課程編碼和課程名稱命名的規則,并嚴格按照該規則來實施,逐步優化課程庫中的數據。
5 結語
無論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上,還是教學過程的實施上,學分制與學年制的教學模式都存在很大差別。在實施學分制教學模式的同時,應該制定相對應的重修方式,充分體現學分制思想,并讓重修教學能夠常態化地實施。高校推行了學分制,就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保障體系,改變原來學年制教育思想。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式,并尋求最適合高校自身的,最有利于學生的學分制教學模式。
注釋
①②鞠宏軍,王長利.大學生重修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2(19).
③ 吳春胤,孫凌潔,劉繼紅.淺談高校完全學分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2).
④ 王金蘭,劉培生,李宇輝.高校重修制度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7).
摘 要:本文通過對學院近三年護生的學習適應性的調查,分析了學生學習適應性下降的原因,提出適應性教育與重修制度改革等措施,使新的教育方式在新常態下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 :護理新生 適應性教育 重修制度
近年來,筆者所在學院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但護生的學習適應性卻在下降,考試不及格率有所上升,反映出護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筆者從目前護生學習成績的現狀出發,探討了在新常態下的護理教育中,如何提高護生對新環境的適應性,并改進重修制度。
一、研究基礎
筆者對學院2012、2013、2014級護理新生第一學年的成績進行了研究,分析結果如下。
新生入學后,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在成績上表現尤為明顯,期中、期末考試不及格率有所上升;近三年,護生補考通過率有所下降;布置作業完成質量不高。課后練習操作時間少,操作熟練度下降且主觀能動性不強。
二、學習適應性下降的原因
1.新環境對學習習慣的沖擊
幾乎所有護生都有智能手機,甚至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這對護生的誘惑力很大。越來越多的護生在上課時看手機、發微信,分散了注意力,影響學習。
2.不適應新的學習理念
高職院校提倡引導型教育,重在培養護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壓力應對能力相對較弱,大學學習具有專業性,需要護生自立和自覺。大學教學節奏快,學習環境相對寬松,新生脫離了家長和教師的約束,其原有的學習適應性問題,例如,學習自主性差、依賴性強等就會暴露出來。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習行為, 就會給學習帶來更多的問題,進而影響身心健康。一些護生學習紀律比較松散,容易脫離學習環境,導致護生對專業知識接受較慢。
3.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模式
現代教育強調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學學習更具有探索性、自主性,而護生對這方面的不適應表現為學習積極性不高。護理內容大部分需要背誦與熟記,護理操作更需要強化訓練,這與學生之前的學習方式不同,學生不能適應新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成績下滑,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4.專業適應性不夠
大部分護生入學前并不了解護理專業,報考護理專業主要是為了畢業后容易找到工作,護生對護理專業認識不足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目前,社會對護理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很大,學生就業率一直較高,護理職業穩定,就業機會多、前景較好,但學生缺乏要求進步的主動性和決心,對自己的期望不高。
5.學院重修制度的影響
學院重修制度建設進展緩慢,面對不及格率的上升,學院希望降低考試難度,以提高合格率,以免再次重修人數過多,影響教學秩序和就業率,并將重修成績滿額計入成績單,這導致了一些護生對重修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另外,重修學費低,且重修往往比原課程更容易通過,導致有的護生不努力學習而主動重修。
三、學習適應性教育與重修制度改革
1.“重實踐,輕測驗”教育模式是大勢所趨
以興趣為主導,以實踐為抓手,提高護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小組學習、案例分析、護生講堂等方式,讓護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而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與引導者。從早期實踐來看,案例分析形式的課堂明顯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院積極開展護理技能比賽,增加護生技能訓練的機會,選拔優秀護生參加省級、國家級的護理技能大賽,全面培養護生的綜合素質。
2.跟上互聯網發展趨勢,建設新媒體課堂
(1)以網絡為平臺搭建學習小組,讓護生有交流的途徑。每組配備指導老師,負責解答學生在網絡上提交的問題。
(2)充分利用網絡化教學,上傳教學課件與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預習、復習。
(3)使用手機軟件發送行業信息、就業指導以及學習要求與作業,提升學習效率。
3.介紹專業特性,使學生迅速適應新環境
幫助學生了解學習計劃,了解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外請優秀護理畢業生、護理專家來學院講學;召開座談會,了解學生的心理;積極聯絡家長,學校和家長共同幫助學生適應新生活。
4.重修制度建設迫在眉睫
在制度上讓學生感受到較高的重修成本,以恒定的學習要求考核學習質量;加強重修的嚴肅性;適當提高重修費用,并將部分費用納入獎學金,激勵護生主動學習。
總之,應分析護生學習適應性下降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努力培養合格的護理人才。
參考文獻:
[1]房超,方曉義,李輝等.大學生應對類型與學校適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9(23).
[2]孫玉梅,江華,馮志純等.高中生對護理專業的報考意向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教育,2010(7).
關鍵詞:學分制;成人高等教育;構想
收稿日期:2006―04―26
作者簡介:應永紅(1966-),男,漢族,浙江省富陽人,浙江林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多年。
一、學分制與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
所謂學分制是指以學生選課為基礎,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來衡量學生學業完成情況的教學管理制度,實行的是彈性學制。它真正作為一種管理制度于19世紀末首先在歐美一些國家得以實施,它所依據的思想基礎,是一種尊重個人發展的教育價值觀。它與學年制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是教學內容靈活性。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除必修課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和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課程安排。 二是實行彈性學制。它只強調學生畢業所需的最低學分,不規定嚴格的修學年限,學生可以自己安排個人的修學計劃,確定修學進程。就如“零存整取”的“學分銀行”,當學生修得的學分達到規定的最低要求時即可畢業。既允許學生提前畢業,也可以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三是管理的開放性。學分制淡化了學年制以固定的行政班級為單位的概念,不再有年級、班級之分,代替以組合的教學班甚至是學生個體。學生可以跨年級、專業聽課,只要在同一學期選擇相同的課程的條件下,學生才可能在同一教室上課。
由此可見,學分制其運行的方式完全符合教育規律及人全面發展規律,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符合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眾所周知,成人高等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和部分社會青年。學員之間首先在年齡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年齡小的不足二十歲,大的可到五、六十歲。因而,體現在知識素養、學習能力上存在著差異性。其次,成人學員不但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還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性,他們往往是帶著在工作中碰到的問題來參加學習。由于各人所處的行業不同、工作崗位不同,所以每個人學習的目的性、對知識的需求也不同。再次,成人學員由于還要擔負起工作、家庭的責任,學習時間得不到保障,工、學矛盾突出。部分學員由于受學習能力的限制、工學矛盾的影響,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廢,放棄學業,這是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函授教育學生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
正因為成人高等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必然具有開放性,業余性、個別性、自主性等特點。
二、學分制更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實際
學年制是成人教育傳統的管理模式,它便于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便于對教學環節的貫徹與落實,具有簡便易行的優點,但其步調一致、整齊劃一的特性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難以適應當今社會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強調個性發展是當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著名的報告《學會生存》指出:應培養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進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并把它作為當代教育的宗旨。學分制順應了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正視了培養對象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表現了相應的靈活性。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學分制,采用彈性學制,更符合成人教育的實際。首先學分制是建立在廣泛的選課制基礎上,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需求和特長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選擇課程、學習時間和進度。成人學員職業、年齡的差異性,反映在智力、需求、興趣愛好上有較大的差異,大家在學習上一起“同步走”,只會使一些人吃不飽,而使另一些人吃不了。學分制條件下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多選修一些課程,對基礎欠佳的學生可以從實際出發,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和發展方向。并且知識的更新和充實可以根據他們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狀況與選課結合起來。彈性的學分制完全摒棄了學年制固定學習年限的特性,允許學員分階段完成學業,大大緩解了工學矛盾。
學分制也有利于教學資源的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成人教育的招生數存在著不可預見性,大的專業班級可達上百人,小的可能只有十幾人,生源分布十分不平衡。按專業、按班上課,結果導致不合理的重復開課,浪費教學資源,并且出現大班教學效果差,小班課堂氛圍不好的尷尬情況。學分制打破了專業、年級的界限,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都可以在同一個教室上課,教學班人數在預定的基礎上通過選課自由組合而成。
三、成人高等教育實行學分制構想
普通高校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學分制管理在各高校中已取得了相當成熟的經驗,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處在高校這個大背景下,它依托普通高校這個母體的教學條件來辦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教育觀念的轉變、師資隊伍的培養、教學條件建設上都具備實行學分制管理所必需的基礎,可以直接拿來為我所用,但在管理方式上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因為成人教育畢竟具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定學分制管理方案及實行學分制的有關配套制度時要充分考慮成人教育的特點。
制定學分制教學計劃的指導思想應是既要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和專業方向,又能在學習上有較大的彈性和靈活性。同一科類專業實行按類培養的方式,構建公共基礎、學科基礎、專業三大課程平臺,每一個課程平臺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各課程平臺以課程群的形式進行優化組合,開出一定數量的選修課。三大課程平臺學分可按40%、25%、35%的比例分配。必修課是各專業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基本培養規格,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所必須修讀的課程和環節。其學分約占總學分的70%,以保證學生培養的基本規格和要求。選修課是各專業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及專業方向、知識結構需要為擴大學生知識面而開設的課程。根據選修課的內容性質可分為普及型、專業延伸型、邊緣交叉學科型三種類型,其學分約占總學分的30%。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拓寬視野、提高適應能力的需要。
課程學分根據每門課程在教學計劃中的授課時數和安排課外自習時間的多少來確定。以函授教育的??茷槔?總的學時數在1600―1800之間,可考慮6個授課時數加10個自習時數共16個時數計1學分,實踐教學與畢業環節以32學時計1學分,完成全部教學計劃大約100學分。在“拓寬專業口徑,實行大類培養”的方針下,經過1.5年的大類培養后實施專業分流。在修完最低學分要求的前提下,以基本學制為基礎,實行2―6年的彈性學制。
在選課安排上要科學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在保證必修課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選修課,每一學期都要開出足夠數量的高質量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對有嚴格先后修讀關系的課程,應先修完先修課程,才能選修后續課程。要充分考慮相同課程、同專業課程在上課時間上的交叉安排,以保證學生有更大的選擇性。使學生不僅可以選修讀的課程,還可以選上課時間、任課老師,以滿足成人學員個體性的需要。
為了與學分制相適應,建立新的學籍管理制度和收費制度。取消補考、留級、退學制度,實行重修制,重修不分次數,學生自主選擇重修時間,保證學籍管理簡化易行。對學費的收繳上,最終實行按學分收取學費的辦法。
四、成人高等教育實行學分制尚需解決的問題
實行學分制后,給學生增加了選課的自主性,同時也容易受個人興趣愛好和對專業知識了解局限性的影響,產生
盲目選課的現象,結果導致知識的斷層,破壞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知識面廣、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指導教師隊伍,以加強對學生選課的指導。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全面推行學分制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應加以解決。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實行學分制必須得到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在招生、畢業等環節上改變目前學年制的做法,給學校以更多的自,為成人高校推行學分制創造條件。其次,現行的師資隊伍人員結構、課程體系都是在學年制條件下形成的,尚不能充分滿足學分制的要求。一些學校難以開出足夠數量高質量的選修課程,學生選課余地不大,缺乏學分制的選課基礎。為此,學校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進修提高、引進高素質高水平教師等途徑,組建一支符合學分制要求的教師隊伍。同樣,實行學分制還必須具備較高的管理水平。培養一支既有強烈的服務意識、又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質管理隊伍,建立以計算機信息管理為主的新的教學管理方法,實現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總之,不同學校的成人教育在辦學條件上存在著差異,在學分制改革這個問題上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本校的實際制訂出適合本身特點的學分制實施方案。毋用置疑,在學分制實施過程中會面臨不少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心存疑慮,更不能退縮不前,因為學分制管理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業預警 學習效果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高校擴大招生,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下滑,出現部分大學生學業困難,無法正常完成學業,結業學生數量增加,每年因無法完成學業而被高校勸退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高職院校由于生源數量減少、生源性質多樣化,生源素質之間差異大,導致這一問題尤為嚴重。強化高等教育過程管理及學業預警機制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保障,也是高校學業管理的迫切需要。
一、高職院校學生學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原因。
當前社會處于轉型期,社會多元化價值理念導致大學生學習心態出現異化。部分學生認為大學期間更為重要的是學習社交技巧和實踐能力鍛煉,從而輕視專業知識學習,認為學習是混文憑,導致學習積極性下降。
(二)環境原因。
從嚴格管理的中學進入自主學習為主的高校,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高校學習和管理方式,缺少自我管理能力,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就會自我放松,甚至沉迷于電腦、手機、游戲。
(三)家庭原因。
通過對學業困難學生的調研,發現這部分學生家長缺少對學校相關政策規定的了解,對孩子在校情況不甚了解,與班主任、輔導員缺乏溝通,對孩子大學期間的學習狀況不關心,僅滿足于物質上的要求,缺少對孩子學習方面的指導。
(四)自身原因。
由于高校擴招,生源質量有所下降,一些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進入高校學習,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長遠規劃,沒有系統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加上自我管理能力差,出現學習困難,課程學習跟不上,使學生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造成課程無法通過。
二、高職院校學業預警的必要性
學業預警機制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對可能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的學生預先發出通報警示,并助其做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制訂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調整學習方法,保證其順利完成學業的制度。
(一)學業預警機制的建立對學生學習起到積極正面的引導作用,為學習過程管理提供有效載體,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舉措。
(二)近年來,高職院校學生課程不及格率、重修率不斷上升,每年畢業生中不能按時畢業的人數和比例不斷上升。對那些不及格課程較多的學生,有必要及時給予警示,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讓他們及時調整心態,糾正學習方法、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順利完成學業。
三、高職院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實施
針對上述情況,為了對學業有困難的學生及時預警,使其順利完成學業,以江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建立以下幾方面學業預警機制:
(一)進行入學預防教育。在新生入學時,對其進行學業預警方面的學習教育,并利用反面典型案例告誡學生,促進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辨是非,進行職業人生規劃,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在學習過程中主動自我反思與檢測。
(二)建立責權分清的學業預警機制,齊抓共管,全方位進行預警。
1.考勤預警
這些學業困難學生存在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學習方法不當、沉迷網絡、心理問題等,首先表現為上課缺勤嚴重。為此,我院由教務員定時統計任課教師記錄的考勤情況,對某門課程缺勤累積達到6學時的學生進行預警,避免學生因曠課次數過多而被取消考試資格。
2.成績預警
每學期結束,要求各班主任與任課教師對學生成績進行分析,對不及格成績達到3門以上的學生進行預警,并將成績單寄給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參與對學困生的學習督促。對不及格人數超過10人次的課程進行預警,要求該課程的任課教師詳細分析不及格學生的原因,并針對上述原因采取必要的改進措施。
3.學籍異動預警
每學期開學兩周后,由教務處學籍管理部門對全院學生進行學籍排查,對未請假、連續兩周未參加學校規定的教學活動的學生進行學籍清退處理。對在一學年內經過重修補考所獲學分未能達到應獲學分三分之一的學生進行留級試讀處理。
4.畢業預警
在學生學習年限屆滿半年前(即高職第五學期末),根據專業培養方案要求,審核學生學分獲取情況,對學生未修的課程和未通過的課程情況進行畢業預警。我院除了對專業課程進行審核外,還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英語應用能力、職業技能證書獲取情況、公共選修課等進行審核。通過統計每個學生的不及格課程門數、課程名稱、每門課程不及格人數、名單,對學生進行畢業前預警。
四、高職院校學業預警的成效
近幾年來,江陰職業技術學院通過學業預警,取得了以下幾方面成效:
(一)激發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熱情,近兩年來學生課程重修人數明顯下降,畢業率明顯上升。
通過對學業困難學生的預警,班主任、輔導員對其一一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轉變學習態度。通過對近三年畢業學生的成績分析,發現有了很大改觀,每學期期末不及格學生人數明顯減少,需要辦理重修手續的學生人數隨之減少,結業率相應降低,與2015年相比,2016年的畢業率上升了7.5%。
(二)增強了任課教師的責任意識,促進了“因材施教”教學方式的改革。
由于進行了學業預警,改變了過去任課教師只管傳授知識而忽視學生接受能力的現象,任課教師主動關心學業困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并對其進行學習方法和專業知識指導,耐心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方法,及時理解消化所學知識和技能。同時,對學業困難學生的預警和幫扶,激發了任課教師對“因材施教”教學方式改革的熱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任課教師采用符合高職學生學習特色的項目化課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設計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方式,采用任務驅動等多樣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
(三)搭建了家校互動、聯合監督管理學生的平臺。
學業預警的實施在學校、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溝通的橋梁,改變了過去家長對學生在校情況一無所知的現象,讓家長及時掌握孩子在校學習等情況,并參與到對學生的共同管理中,形成家校管理合力,同時減輕了學校管理學生的壓力。
(四)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使學校教學管理步入良性循環。
由于擴招和生源下降等原因,造成的學生不及格人數、重修人數、結業人數的增加,嚴重干擾了高職院校正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使本就繁重的教學管理工作雪上加霜,教學管理人員常常疲于應付。學業預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上述現象的發生,讓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回到正常的秩序,步入良性循環。
五、存在問題與進一步完善
(一)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使學業預警系統化、常態化。
目前,我校學業預警機制還處在人工預警階段,急需引入學業預警信息化管理,使學業預警系統化、常態化。教務系統可以定期根據學生的學分獲取情況自動判斷并生成學業預警通知單;學生可以隨時進入教務系統,通過“學業預警模塊”查詢個人的不及格課程、不及格課程學分數、不及格課程學分數占應修學分的比例;而院領導、教務員、班主任等可以查詢到受學業預警的學生名單和具體信息。同時,建立學業困難學生個人檔案,對學業預警通知單進行存檔,制訂相應的幫扶學生計劃,對實施過程、效果等進行記錄。
(二)及時預警,做好被預警學生的轉化工作。
在管理學生學習過程中,各院系相關領導和任課教師應重視和關注受預警學生的思想動態,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育。學校各部門應緊密配合,做好對預警學生的轉化工作,提高轉化率。
(三)實施分層教學,建立科學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目前,由于生源數量、素質下降和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帶來了高職院校生源的多樣性,呈現出同一專業普通高考生、對口單招生、中職注冊生、高職注冊生并存的現象。這幾類生源在基礎知識方面存在本質差異,而這種現象將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如果在這一基礎上按部就班地實施同一教學目標,不可避免地將產生新的學業困難學生。因此,根據學生類別和特點,對同一專業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已成為高職教育的一個新課題。同時,建立科學的課程成績評價體系,改變以前僅以期中、期末成績為課程考核成績的評價方式,在課程成績考核中加大平時成績和階段性測驗成績的權重,讓學生注重平時課程學習,避免課程結束才發現所學知識沒有掌握,造成學業困難。
六、結語
高職院校學業預警是一項長期工作,具有一定的連續性、復雜性,只有真正做到學業預警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常態化,才能促進高職院校學風建設,從而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學業水平。
參考文獻:
[1]藍維鼎.學籍管理視閾下高校學業預警機制的實施[J].韶關學院學報,2014(1).
[2]周鼎.建立健全督學預警機制全面提升高校學生學業管理水平[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
[3]申沛,周情操.學籍預警工作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09(2).
[4]周永.高校學業預警機制:意義、問題及對策[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3(1).
論文關鍵詞:學分制;教務管理;職能轉變
學分制從引入我國到歷經改革,對我國高等教育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學分制的推行對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給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工作帶來極大的挑戰,為應對這種改革帶來的挑戰,學校、院系教務管理都將要制訂相應的對策,配合學分制改革,將高等教育改革推入一個新的時期。
一、學分制的概念和發展
學分制是隨選修制的產生和發展而建立起來的,最早實行選課制的是德國,將這一制度得以改進和發展的是美國。我國學分制的發展應該從北京大學的選課制談起,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后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中就引進了選科制,修改了學習期限,對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學分制在經歷了民國時期的緩慢發展,建國后的幾次大的改革,在20世紀90年代達到了一個新的。歷經幾十年的發展和改進,中國高校學分制逐步形成氣候。
學分制是高等學校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它以學分為計算學生學習分量的單位。學分制在我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一是學年學分制,這是以學年為基礎,給每門課程規定相應的學分,不能提前畢業,也不能推遲畢業,這在本質上其實還是屬于學年制,現在很多高校也還是這種形式的學分制。二是完全學分制,就是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專業、選擇課程和教師,自己安排學習計劃,決定自己畢業時間,累計學分,不受修業期限的限制,只要修滿學分即可畢業,這在美國的高校比較普遍,國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一流大學也在逐步向這種學分制靠攏。三是彈性學分制,就是學制一般是四年,學習期限一般是3~6年,在這一期限內獲取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即可畢業,允許提前或滯后畢業。
北京工商大學(以下簡稱“我?!保┈F有的學分制其實還是屬于學年學分制,筆者所要談的是彈性學分制下的教學管理的具體措施。
二、彈性學分制下教務管理職能轉變
彈性學分制的實行,無論在人才培養目標、課程管理、考試手段、學籍管理上都會不同于現在的學年學分制,給教學管理帶來很大的變化。因此在具體實踐中必然會要進行一系列的改變,才能符合學分制發展的要求。
1.教學管理由行政管理向人性管理轉變(方式)
現有的教學管理更多的是院系執行學校的教育教學政策,按部就班完成教學的各個環節,行政管理方式顯得尤為明顯。學分制的推行,目的是要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自由選課制度,使得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學習設計,面對這種靈活的教育方式,教學管理方式將逐漸從單一的行政管理向以人為本的人性管理模式轉變。
2.教學管理由剛性管理向彈性管理轉變(制度)
學年學分制對學制的規定是硬性的,而彈性學分制下的學習期限具有靈活性,規定學生在完成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后即可畢業,使學生提前畢業成為可能。學生考試不及格后的重修制使得學生在畢業前還有機會為之前的學習失誤進行補救,尤其是對有學業警示的學生,只要能通過重修完成警示課程學習,達到合格就能繼續學習。這些管理都比之前的完全按教學計劃完成學業等規定都要顯得更具彈性。
3.教學管理由一致管理向個性管理轉變(目的)
學年學分制管理強調一致性和整體性,但學生個體是存在差異的,如果過分強調一致性就會與學生的多樣性和個性發展相悖,不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學分制尊重學生主體,突顯學生個性特征,自主選科、自主選課、自主選擇教師和上課時間,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好每一位學生大學四年的發展方向,形成一個個特征鮮明的具有個性的培養計劃,這些能充分展現學生的特異性,為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學生奠定基礎。
4.教學管理由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發展)
現有學年學分制相對穩定的教學組織和教學形式使得教學管理呈現一種較為靜態的常規管理。學分制需要大容量的課程設置,這樣才能滿足學生選課需要,課程設置需要教師開設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的課程,需要教師開設受學生歡迎的課程,這些在教學任務的設置上都是動態的。學生的課程成績也不只是由期末來定分數,學生可能有多次重修,對成績的記載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
三、彈性學分制下校院二級教務管理的具體實施
彈性學分制的推行給使得教務管理內容發生很大的變化,筆者從課程管理、考試管理、學籍管理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教務管理的具體做法。
1.課程管理系統化
課程管理包括教學計劃的管理,教學計劃如何實現合理的模塊分割,這需要進行專業的、系統的論證,本文僅從教務管理的角度談談課程管理的幾個重要問題,即選課和重修課程。
(1)選課管理。學分制改革,選課是核心。每學期都有上萬人次按照學校的總課程表進行選課,預選之后還有正選和改退選的問題。應該有一個適合學校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能完成排課、選課、成績錄入與查詢、網上評價、輔修等一系列的教學環節。這可以歸屬于負責全校選課的選課服務中心,它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學校教學資源的全部信息,學生可以完成自己的選課課表,教師可以及時拿到一份詳細的學生名單和上課課表。
安排好選課時間和程序。選課時間一般在期中之后就可以宣傳準備,為了保證學生都能順利選課,應該印發選課指南,包括選課辦法、選課程序、課程表等,可以培訓一批學生干部熟悉選課系統,然后在學生中進行宣講、引導,這會極大地減少教務人員去解答這方面問題的麻煩。
選課的相關規定:1)規定學期的選課量,學生每學期應該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學分數。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每學期可以超修一定學分,一般也不超過規定學分的10分;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允許緩修一定學分,但一學期總修學分不能低于14學分(注:按照我校大多數專業培養方案的總學分平均接近170個學分,然后分12個學期平均下來的數字)。2)有嚴格先修后續要求的課程,應按順序修讀,對于需要連續修讀才能完成的課程,如數學類、物理類、外語類等,應連續選課學習。3)新生入學后第一學期,考慮到對選修課程還不太了解和第一學期主要是基礎課程的緣故,一般按指導性教學計劃開課,由學校統一安排,自第二學期起,學生就可以上網選課了。4)選上的課程因上課時間局部沖突的,可由學生向院系提出申請免聽部分沖突課程,征得任課教師同意后并經院系同意批準后,可以免聽部分沖突課程,但不得減免專業必修課和實踐類課程。
選課程序:1)學生應通過校園網了解選課的相關規定,主動查詢每學期關于課程的開設情況,確定自己需要修讀的課程計劃。2)按時選課,選課一般分為預選、正選、補退選三個階段,每學期期中后可以讓學生根據學校的總課程表,在網上進行下學期課程的預選,期末就讓學生上網正式選定自己的課程,開課學期開學后前2周辦理少數學生的改退補選問題。
(2)重修課程管理。必修課考核不及格的學生需要重修。重修的學生需要參加正常選課,完成所有該課程的教學環節和考核,成績合格方可取得該課程的學分。
第一,重修的開班問題。公共類課程重修人數多需要新開課,新開班級。這在教學任務上就要求相關院系要有計劃預留出教師,學校在資源配置上如教室安排等方面要到位。重修人數較少的專業課達不到開班的情況,可以采取跟班聽課或個別輔導的情況處理。
第二,重修課程設置問題。學生重修一般是跟隨下一年級進行,但如果公共課程學生人數較多的話可以安排滾動開課,滿足學生的重修需要。
第三,重修次數問題。國內一些高校有不同的做法,有不限重修次數的,有僅僅允許重修兩次的。筆者認為既然是按學分、績點衡量學生學習優異程度,又實行重修繳費制度,可以允許學生多次重修。
2.考試管理規范化
學生應當參加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課程的考核,所有考核成績均要計入本人成績冊??荚嚳梢苑譃榭荚嚭涂疾?,必修課必須是考試,選修課可以選擇考試,也可以選擇考查。學分制實施后,要求考試管理更加規范、公正,應該做到教考分離,建立題庫。
(1)教考分離。學分制以獲取學分多少來衡量學生學習所達到的目標要求,以平均學分績點來衡量學習優異程度,那么考試的公平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國內不少人認為,要彰顯學分制的公平性就應該采取教考分離的形式,不由任課教師出題,統一建立題庫,用統一的標尺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
第一,題庫的建立。題庫要在學校統一的指導思想下,成立各專業專門的命題小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建立科學有實效的題庫。題庫的建設涉及到題量達到多少才合適的問題以及要考慮學科差異性的問題。題量不是越多越好,這得考慮學科差異,像數學的計算題、選擇題、填空題等出個四五十倍的題量不成問題,但有些學科的論述題、案例分析題要出50倍的題就不一定好出了,即使能湊成,但是不是符合考試大綱的需要,是否是要求學生掌握的重點內容就不一定能把握好。根據現有的經驗和有些高校的做法,應至少不能少于30倍的題量。
第二,題庫的管理方式。題庫建立后,可以由學校教務部門考試管理中心具體負責。考試管理中心負責與考試有關的日常工作,如試卷命題的形成、印刷、保管、保密等事項。
第三,題庫的更新。題庫建好之后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題庫的內容只是當前一些重點知識的概括,有些知識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更新,像金融學、會計中的一些數字,法律中的一些條款的解釋等等都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課程的考試大綱、課程重點也會有變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也會有差異,同一套題在5年前可能有80%的學生能合格,但5年后可能就只有60%甚至更低的合格率,當然,也有可能達到90%或以上的合格率。這就要求及時更新題庫的難易、題量,才能做到以人為本、以生為本。
試題庫的建設能很好地配合學分制的推行,確保教考分離,保證考試結果的真實性和公平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隨著試題庫建設的完善,它也將成為一種考查學分制教學效果的有效機制。 轉貼于
(2)補考與重考。實行學分制后是否還允許有補考,這主要是針對必修課,選修課的通行做法是可以重修,也可以另選其他課程。對這個問題,國內高校中有兩種做法:一種是還允許補考,主要考慮到兩個原因,一是部分學生的非人為因素,如考前生病或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耽誤了考試的;二是考慮到部分學生因考試狀態問題等一些潛在的干擾因素影響了考試成績的,一般允許在下一學期開學后安排時間補考。另一種是必修課考核不及格一律不補考,必須重修,參加重修后的考試,考試合格才能獲取學分;還有一種是第二種的延伸,就是一些非人為因素影響的學生可以不重修,直接跟隨重修的學生或是下一學期該課程的考試。
筆者認為,學分制推行后可以同時廢止補考,實行繳費重修制,給學生一定的經濟壓力,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奠定好的校風、學風。
3.學籍管理科學化
學籍管理工作是對學生從一入學到畢業整個大學四年學習情況的一個記載,學籍信息包括學生的入學注冊、成績記載、升(留)級、休、停、復、轉、退學、畢業資格審核等綜合信息。下面談談與學分制息息相關的學習期限、成績、轉專業、學業警示、畢業審核等問題。
(1)學制與學習期限?,F在的本科學制是4年制,學分制推行后學習期限可以設為3~6年。學分制實施后,學生提前完成本專業培養方案所規定的學分要求和其他畢業要求可以提前畢業,而有學生因為身體或經濟原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推遲完成學業要求,那也是允許的。延期畢業的期限,國內高校一般是延長兩年,美國一些大學往往不設期限,什么時候完成了培養方案要求的學分都可以畢業。我國的實際情況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高校的各種資源都是有限的,學生不能無限期占用公共教育資源,所以還是有一個期限要求,一般設兩年。等以后條件成熟了也可以不設期限,只要學生什么時候完成了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即可畢業。
(2)成績考核與記載。每學期所有開設的課程都需要進行考核,考核分為考試和考查兩種。一般必修課統一考試,選修課可以考查也可以考試??己顺煽冇浫氤煽儍?,并歸入本人檔案。成績一般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占30%~40%不等。成績多少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畢業和評優,在處理學生成績的時候一定要細致周到。
1)重修成績,學生第一次考核沒有通過后,參加該課程的重修,考核過了再錄入成績,這個成績按正??荚囋u閱試卷,登錄成績,核算學分績點。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為了提高學分績點參加重修的,成績錄入一律按重修成績記載,并以最高成績作為其成績單的最終成績。
2)學生所有參加考試的課程必須是通過網上正常選課的,否則其考試成績應視為無效,這主要是為了選課管理的規范化。選課后,不參加正??荚嚨膽獙⑵涑煽冇洖?分,參加學分績點核算,記入成績冊。平時成績占到了一定的比例,要求教師嚴格按照平時成績的規定評定學生成績,并在期末的時候對平時成績進行公示,以示公平。期末成績統一由任課教師通過教務管理系統錄入,要求在期末結束后兩周學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績,否則會影響學生的選課、重修等問題。一個班級可能會有很多門課程的成績需要錄入,教務管理人員需要督促教師將成績及時錄入,對學生提出疑問的成績盡快處理。
(3)轉專業。學分制實施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有個性自由的綜合素質人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選課自由、選科自由,這就談及到轉專業的問題。目前國內學生轉專業相對來說自由度還是不夠的,一般只對成績優秀的學生開放,并且是第一年之后辦理轉專業的手續。在美國,學生選專業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并且到了三年級還允許轉專業。
根據現在的整體情況,考慮到各專業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雖然不能像美國那樣開放轉專業的口子,但也應該對不適合某個專業學習的學生開放轉專業的途徑,讓其符合自己意愿去發展。例如,有些學生邏輯思維不太好,硬是要他學數學肯定有點勉為其難,這部分學生談不上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學習動力也沒有,要是考試不及格,還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其大學四年肯定就會荒廢。再如,外語專業有的學生口吃,其自身學習的基本條件都欠缺,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受到打擊挫折,不僅談不上對語言學習的興趣,還有可能造成學生一定的心理智障。面對這樣的情況,在為學生設置轉專業的條件時能否多元化?不只是面向優秀的學生開放,還應該面對不適合某些專業的學生,或是有一定比例地開放,讓確實有某些特長的學生去學他自己喜歡的專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會大大提高。
學分制實施后,轉專業的比例可能相對來說會有所提高,為了避免學生的盲目性,可以設置專業咨詢委員會、評審委員會對轉專業的學生進行評審,符合條件的滿足其轉專業的需要。在轉專業后的課程認定上需要建立一個替代關系,哪些課程是可以替代的,哪些課程還需要重新修讀,得有一個具體的原則。在轉專業的時候就把這些課程互換的問題解決好,省去畢業審核的復雜手續。
(4)學業警示。實行學分制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能力自由選擇修讀多少課程,但還是應該有個基本的規定,如果一學期低于14學分,就該給其學業警示。第一次學業警示后,學生可以繼續跟班試讀一年,如果在這一年里完成了計劃要求的學分,并且還取得了之前需要重修的學分,平均學分高于14學分的可以不試讀,繼續跟班學習。如果沒有達到這一要求的就必須退學。這就是按照學業警示—試讀—退學(續讀)的辦法處理,對學生起到一個鞭策作用。在學分制下,為防止學生放松學習,要實行淘汰制,寬進嚴出,把好質量關。
現在國內有些高校的做法更加人性化,就是學生已經達到了退學的條件,但還是給予學生申請自費試讀的機會,如果成績全部合格,則給予恢復學籍,跟下一年級重修之前不及格的課程,同時還修讀原年級的課程,成績合格者取消之前的警示,重回原年級學習,這是以人為本的一種柔性管理。
(5)畢業審核。在現有的學年學分制下,學生提前畢業基本上是沒有,但實行彈性學分制后,只要學生學分修滿了,達到培養方案的要求,那就可以根據學生畢業的各項要求,嚴格進行審核,對符合提前畢業的學生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申請,安排好畢業論文的開題、答辯工作,上報提前畢業申請,按照畢業的各項流程程序準予學生提前畢業,讓提前畢業成為可能。
關鍵詞:學分制 彈性學分制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105-02
在傳統學年制教學管理制度下,“學校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睂W生在大學期間“學什么”以及“怎么學”早就被提前計劃好了,學生只有被動接受,毫無自主性和選擇性可言。學分制教學管理制度是以學分為計量學生學習量的單位,以選課制為核心,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以選課為核心,克服了以學年制條件下課程設置僵死和修業年限單一的不足。彈性學分制是根據學生實際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在一定幅度內縮短或延長學生的在校學習年限,它是一種以完全學分制為基礎,集選課制、導師制、學分績點制三位一體的具有較大靈活性與自主性的教學管理制度。彈性學分制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自己規劃設計自己的學習,學生成為自己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教師、教材和課堂都要為學生個體的智能、興趣和特長服務。彈性學制是學習內容有一定選擇性,學習年限有一定伸縮性的學校教育制度。以“最低學分”作為學生是否能夠畢業的標準,而不是年限,只要學生能夠按要求完成規定學分,就可以提前畢業。彈性學分制是在學分制的基礎上演進而成的,它最大特點是學習時間的伸縮性、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其目的在于倡導個性發展,滿足人們對高等教育選擇的個性化、多樣化人才需求。在彈性學制中“彈性”二字是核心,體現了適應性要求,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增加了學生的選擇權和自由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實施彈性學分制是素質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擇的需要,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在高等教育領域里的具體實踐活動。
一、實行彈性學分制,加強選課制管理
選課制是彈性學分制的核心和基礎,是指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專業、課程、教師、授課時間、修讀方式且自主安排學習進程的一種教學制度。實行彈性學分制后,學校應當實行學科交叉和文理滲透,增加基礎知識,減少專業知識,降低必修課比例,擴大選修課比例,做到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之間的比例合理,兼顧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平衡。學校實行網上選課,必須開設出數量足夠、質量一流、覆蓋面寬的多種選修課,滿足學生選課的需要,網上選課使得選課實施與管理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在一定范圍之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跨年級、跨專業、跨校區進行選擇課程和任課教師,自主決定聽課方式和聽課時間。實行彈性學分制修業年限具有彈性,可長可短,打破了班級界限,行政班概念淡化,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和教師,同一課程可以選擇不同的授課教師,在同一教室上課的學生,可能來自不同的專業和學院。實行彈性學分制必須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愛好和特長得到更好發揮,促使學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合理分配時間、安排進程,進行有效的學習,促進知識完善和能力提高。選課制能夠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增強跨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人才的培養素質。
二、實行彈性學分制,改革學籍管理制度
規范嚴格的學籍管理是維護學校正常教學秩序、保障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基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切身利益以及學校教學秩序的穩定。實行彈性學分制適應了高等教育個性化的需要,但給學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籍管理從制度上、內容上、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上都需要創新。在靈活的選課制與彈性學制的運行模式下,學生可以縮短(或延長)修業年限,允許學生跨專業、跨校選修課程。但對教學管理人員來說,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化、個性化和具體化。學分統計、學分績點計算、畢業資格審核、學位授予、成績單制作等工作完成,其內容之繁多、涉及面之廣、工作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學籍管理的難度系數明顯加大。實行彈性學分制需要建立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收集信息,建立信息數據庫,由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管理者進行網上監控和具體操作,保證學籍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地運轉。實行彈性學分制是以取得最低必要學分作為畢業標準的,修業年限具有彈性,可長可短,只要修滿規定的學分,就可以畢業,沒有過于嚴格的修學年限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學習進程,安排學習計劃,允許學生轉專業,跨校選課,打破專業模塊之間、校區之間壁壘,設立學分相互確認制度,學生也可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申請調整專業或班級,選課、退課、免修、重修、追加創新學分。學生可以調整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中斷學習或繼續學習,允許學生延長學習年限(最長學制8年),所修學分累計達到所學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總學分時即取得畢業資格。彈性學制允許學習能力強的同學提前修習某些后續課程,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允許學習困難的學生推后或緩修某些課程,但修業時間不能超過最長年限。制定與之相應的成績管理、補考和重修管理制度,學生可根據自己情況申請辦理休學和停學手續,對考試不及格,未能取得學分的課程,由學校組織進行補考,補考仍不及格須進行課程的重修,課程重修可進行多次,但不能超過最長學習年限,取消了因課程考試不合格進行的降級處理。彈性學制使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為學生提供較為寬松的學習環境。
三、實行彈性學分制,運用綜合教務管理系統
隨著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教務管理任務繁多、涉及面廣、工作量大,教務管理工作的難度明顯加大,學生學籍、成績、選課、排課等教務管理工作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法難以完成。必須采用現代化的教務管理手段和方法,建立綜合教務管理系統。教務管理人員采用綜合教務管理系統進行教務管理,由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進行網上操作和監控,通過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將各類教務信息集成于教務管理信息平臺之中,實現高水平的信息資源共享和跨平臺的信息資源訪問,實現全校不同部門的信息資源的共享。綜合教務管理系統包括課程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注冊管理、成績管理、學籍管理、綜合審查、選課管理、排課管理、網上評教、師資管理等功能模塊,規定不同用戶在綜合教務管理系統上的授權模塊(如選課管理、排課管理、成績管理、學籍管理、畢業資格審核等)進行操作,未授權的功能模塊權限只能瀏覽,不能進行修改和刪除操作。學生可通過該系統進行選課,查詢課程信息、學籍信息和成績等,并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網上評價。教師通過該系統查詢教學任務安排、進行學生成績登錄和學生對自己的教學效果的評價等。使
用綜合教務管理系統為教務管理服務已成為提高教務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可以減少重復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大減少了手工操作的誤差和人為因素的干擾,體現教務管理過程的程序化和規范性,保證教務管理工作穩定有序的進行。
四、實行彈性學分制,提高教務管理人員素質
教務管理人員作為教務管理的直接實施主體,教務管理人員的素質高低和工作能力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好壞。高校的教務管理活動是一個有序、連續的過程,教務管理工作涉及面廣泛,千頭萬緒、內容復雜,教務管理人員必須深入鉆研業務,精通管理科學知識,熟練掌握教務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熟悉教務管理的內容、要求、流程,教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提高思想覺悟,增強服務意識,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加強教務管理業務知識和管理方法的學習與研究。尤其是實行彈性學分制后,教務管理呈現管理對象多樣化、管理內容復雜化、管理信息多元的特點,教務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些對教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務工作服務對象由群體轉向個體,學生學習的流動性增加了。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加強了,學生選課、教師授課時間安排、學生課程設置等都具有不確定性,打破了按專業組織教學班的管理模式,出現了大量跨教學班、跨專業、跨學院、甚至跨校區的混合教學班,大大增加了教學組織、課程安排和學籍管理難度,教務管理工作變得更加復雜、更加繁瑣。教學管理的靈活度增強,信息的處理成倍增長,要求教學管理人員熟悉新的管理制度,熟練地運用綜合教務管理系統,進行課程管理、教學計劃管理、成績管理、學籍管理、注冊管理、排課管理、選課管理、綜合審查等功能模塊。教務管理人員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具備強烈的責任感,愛崗敬業,在教與學之間的調度活動中,應始終樹立服務育人的理念,及時調整心態,細心、耐心地做好服務工作,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教務管理真正做到“以人為本”。高校應當定期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組織教務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學習,使教務管理人員熟悉教育政策和管理規定,掌握教務管理工作的專業技能和教務管理方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面提升教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務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及業務能力。
實施彈性學分制,能夠滿足高等學校人本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需要,但會帶來教學計劃管理、課程管理、學籍管理、成績管理、考試管理、教材管理和收費制度等的重大變革。實施彈性學分制,根據學生要求選擇課程和教師,這對于激勵老師的教學熱情,增加危機感、責任感,變壓力為動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將起到推動作用。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高、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效果好的教師的課程會贏得很多學生選修,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保證學校教學質量;實施彈性學分制,尊重了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得學生達到“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境界,既鼓勵學有余力的同學多學知識,也給暫時落后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最大限度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機會,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實施彈性學分制是素質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選擇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向寧.彈性學制:高等教育學分制改革的必然選擇[J].中國成人教育,2010(16)
2.周清明.彈性學分制背景下的因材施教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1)
3.田海霞.彈性學分制下普通高校教學管理的改革與完善[J].科技創新導報,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