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2:08:47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金融學是一門具有特殊地位的學科,具有極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開放,中國金融業不但面臨著外資金融企業在國內的強大競爭壓力,還必須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顯然,當前形勢下國家必須加大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來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不僅要懂現代金融實務,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慣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資管理和金融企業管理,能夠進行金融創新產品設計,通曉英語、計算機、法律、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金融網絡化與工程化的發展,給新世紀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我國的金融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金融產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基礎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既反映了這樣的認識,也是當前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礙。而現代金融學教育的開展還面臨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高校培養的大多數金融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最終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業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的高校迫切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學教育模式,在和國際接軌的同時改革金融學教學方法,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和創造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學教育體系。
一、國外金融學教育的特點
盡管西方各國不同高校的金融學本科教程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亦有共同點,例如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既包括通識教育的知識,也包括專業理論基礎),同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面向實際工作的能力,強調本人學識和能力的增加與對經濟和社會做貢獻兩者的結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學教育特別強調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不少西方國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上各種組織不同層次的需要”或“能夠在爭取良好的職位時有足夠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的目標提出來,這其實真正體現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實質目的。而反觀我國高校的金融學教育,正是由于這個目標不夠明確,才會過多的給學生灌輸一些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無用的知識,而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
多數西方國家的大學都認同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因此,它們的教學計劃都十分注重通識教育,即培養學生廣泛的文化意識,這當然也會反映在金融學這樣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中。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會要求金融系學生在頭連年里學夠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甚至還需要學習文學、寫作、數學、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課程部分和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由經濟學類、金融類、會計類、管理類及市場營銷類等課程組成,其金融學專業課程包括金融會計、公司金融、投資學、衍生證券
和金融中介機構等。這樣的教育模式強調基礎和能力的培養,輔以良好的教學,就能把學生培養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與國內金融學教育的一個很大不同在于,國外大學的金融學專業都是以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投資和公司財務為主,而不是以宏觀金融,即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為主的。
國外高等學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大體上都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一般均有十分嚴密的前導課程安排,以保證學生在修學高級課程之前已經掌握充分的理論基礎和前導知識。比如,在學習金融經濟學課程前,一般都要求學生修完微
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習公司理財課程之前,學生一般都要將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等課程修學完畢;學習金融工程之前,必須學完投資學等,這既能保證每門課的授課質量和教學要求的嚴格貫徹,又能指導學生在種類繁多的課程中進行選擇。(2)專業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多采。國外高校在金融學課程的設置上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專業必修課一般只有3到4門。盡管課程的命名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貨幣經濟學,金融市場,公司金融,投資學和期貨期權這幾個方面。而專業選修課可以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學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長設置。這些課程有的緊密聯系實際,有的緊緊扣住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有的課程國際化色彩濃厚,都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為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益。(3)國外高校金融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的內容,一般都會涉及該課程應該涵蓋的金融學理論和知識點,這一點對于保證金融學本科生完整的知識結構至關重要。但是與每一門專業課程所具備的廣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關理論的深度則是參差不齊的,有的課程緊緊圍繞現代金融學前沿理論,例如資產定價理論。而一般的課程,由于其出發點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這些課程往往重介紹輕分析、重實踐少理論,例如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等。(4)在國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學專業課程中,都十分強調實踐環節。最為簡單的就是強調通過課程作業,包括作文、小課題、案例分析等,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還會安排金融和統計軟件的學習和練習,案例研究,學生講述,乃至社會調查等。比之課堂講授,這些方式的優點都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差距是明顯的,課程體系不合理,教材陳舊,教學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對金融學這個學科的內容和辦學目標的認識問題。
二、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國加入WTO意味著我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將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我國的宏觀金融監管也必須走向國際化,融入國際金融協調、監管過程中。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門順應時代的呼喚,培養出既熟悉本國金融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金融規則和慣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國際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說勢在必行,根據以上分析,這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首先,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在對照國外教學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上實現突破,才能保證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成功。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觀念上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在培養目標上要實現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需要的金融學通才為目標的轉變。
其次,全面與國際接軌,以現代金融學為核心規劃金融學教育體系。徹底轉變我國金融學科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主的教學思路,突出微觀金融學為主的辦學方向,強化微觀金融類課程建設。根據金融學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特點,在注重金融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識結構體系的同時,建立起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僅是學到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未來個人發展和工作打下厚實的基礎。
第三,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面對金融全球化、網絡化、技術化的趨勢,金融學本科教學必須做到與法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融合。這既是金融學科發展所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調節市場運行和交易行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就是法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背景下,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對培養金融人才尤為重要。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缺乏較高深的數理知識,不僅很難登其堂奧,更不用說去設計和開發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傳統方式進行的融資和支付業務,為電子化、信息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現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學科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更是跟隨金融學科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識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種學習能力。我們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階段解決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使學生文理交叉,理工結合,知識結構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們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四,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紤]到金融學科更具有實證和實用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一般的理論解釋,而應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判斷。對于像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保險學等宏觀類課程,可在著重講授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課題討論、撰寫小論文和學術報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像公司融資、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投資理論等微觀類課程,應突出其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點,可通過案例教學、聘請業務人員授課、模擬實驗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質量的金融學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保證。由于現代金融學的引進是很晚的事情,國內高校金融專業的師資隊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從事金融學教學的教師,需要對各種金融經濟理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社會對各類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正是通過教師與社會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各種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才能得以醞釀并付諸實施。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需要從海外引進人才,更應該立足于師資的培訓,以及通過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亦春蔣峰,中外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比較及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聰,提高金融學科教學水平的思考,暨南學報,2001年6月,pp91-95.
1.金融學科本身需要雙語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
金融學科與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關,金融學專業的教學應該是活生生的、充滿各種色彩的教學活動,金融學科適用案例教學。其一,國內金融學專業教材多為引進內容或者其理論流派、脈絡及淵源多為外文闡述,雙語教學有助于教師原汁原味地講解本學科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從本源理解本學科的內容;其二,金融實踐的發展日新月異,創新性金融產品和金融理論往往用英文闡述,甚至有些創新性金融工具直接以英文或者英文縮寫進行交流,例如CDO(債務擔保證券)、CDS(信用違約掉期)等,雙語教學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緊跟金融發展態勢、掌握前沿知識;其三,在經濟全球化、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提高國際眼光、增加交流能力、樹立跨文化合作意識。
2.案例教學是實現雙語教學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金融學專業雙語教學過程中課堂講授某一金融理論與實務問題時的輔助手段,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一,案例教學創造了語言習得環境和問題展示環境,通過案例教學法能增加其對實際情境的感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案例教學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更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其三,案例教學加深學生對專業金融英語資料的深層次理解,引入案例教學學生不僅在雙語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和識記專業英語的中文含義,而且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探究和分析相關的金融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案例教學定位、方法與模式
1.案例教學的目標定位。
將案例教學引入雙語教學的基本目的是為了改善單純知識描述、規范分析或演繹推理的枯燥過程,強化雙語教學的情境性,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性和互動性。因此,案例教學不是原有雙語教學任務的大量增加而是使雙語教學更加生動、便于理解的教學方法,是提高雙語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是雙語教學的有效補充。在課時分配方面,不應大量增加案例教學的課時,從而導致原本緊張的雙語教學無法完成教學任務,而應該根據整個課程的設計、理論的特點以及案例內容的多少、深淺科學、合理地進行課時分配。
2.案例教學的引入方式與教學設計。
第一,在雙語教學和案例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必要的。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基礎上,教師選擇合適的章節進行案例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雙語案例,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允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甚至準備雙語案例。第二,在案例討論環節充分發揮師生間的互動作用。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在提出討論的主題和注意事項后,應該選擇多種討論方式,既可以選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詢問型也可以選擇教學對學生的問題引入型;既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辯論型也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扮演型。另外,為了避免英語水平差異性對學生案例教學參與的影響,可以采取小組討論與發言,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廣泛交流。第三,利用案例反思緩解對案例討論成果的鞏固。一方面,教師在案例總結時進一步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課下思考和討論,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思考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對本次案例教學進行反思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存在缺陷?如何進一步完善?教師應該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并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改進。
3.教學案例的選擇和設計。
豐富的案例資源是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在案例選擇和設計過程中,應該堅持針對性、問題性、適合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原則。案例的針對性是指教學案例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某一金融理論而配置的,案例應該能夠包含大量的相關理論的信息[4];案例的問題性是指案例應當包含能夠引起學生探求動機的疑問性內容,從問題的發展到問題的解決能夠引起學生的情趣;案例的適合性是指案例不僅能夠與理論相契合也能反應金融發展最新動態,不僅能結合中國國情也能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理解能力;案例的規范性是指案例應當具備完備的情節,如果是故事型案例那么人物、時間、地點、案情起因、發展、結果都應當是案例的必備要素,如果是材料型案例應當具備人物及沖突的觀點等要素[5];案例的系統性是指案例應該根據金融學課程各部分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將不同的案例結合在一起。
三、結語
對于整個英語課程的學習,一般要求學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礎英語課程,而在大三再開始學習專業英語和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寄希望予學生可以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中學好單詞和語法,再應用到專業英語的學習中,把專業英語和雙語教學相結合,學科間相互滲透。下面從各個方面闡述金融類專業英語與其他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
1.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基礎英語教學之間的關系
基礎英語教學已然成為當今高校教育體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礎課,由于基礎英語的全國四、六級統考是目前所有大學課程中唯一一門全國統考課程,并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社會和用人單位已經根深蒂固得將其作為衡量大學生英語水平的尺度,大多數高校也將其與畢業證、學位證掛鉤,使得無論是領導、教師,還是學生都將精力傾注在基礎英語的學習上。再者,對于選擇繼續深造的學生而言,無論在考研、考博還是各類出國考試中,基礎英語課的地位都不容小覷。綜上所述,我國傳統的教育體制和考核標準決定了基礎英語的地位?;A英語課重視訓練學生在英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不可否認,經過基礎英語的學習,學生將會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大量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無疑會讓學生在金融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專業英語實際上是基礎英語在專業學科中的延生,沒有專業英語的應用,基礎英語也僅僅只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習。所以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專業英語和基礎英語相互關聯,相輔相成。
2.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金融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
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而言,用母語學好金融專業課是每個學生的本職工作。金融專業英語的教學要求學生不僅熟練掌握英語,還要懂得英語在專業課中的應用。學習好金融專業英語幫助學生高效閱讀國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類前沿知識,培養學生對金融專業的興趣,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3.金融專業英語教學和雙語教學之間的關系
金融類雙語教學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同時用英語和中文講授金融專業知識,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英語是教學工具,但并不是教學目的。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案中假定學生已經掌握了專業英語詞匯,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再強調專業英語詞匯,而著重在于訓練學生用英語學習專業課的能力。所以在學生學習金融雙語課之前,專業英語課的設立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在金融專業英語中熟練掌握英語專業詞匯,才有可能在金融雙語課中取得好成績。
二、金融類專業英語的課程特點
金融類專業英語作為一門課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難點,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語基礎課,一味的強調聽、說、讀、寫的純語言訓練。也不同于金融專業課,僅用母語去學習專業。專業英語在其語言結構和表達方法上有自己的獨特性。
1.專業性強金融類
專業英語涉及到的內容廣泛,專業性強,它不僅僅是一門簡單的英文課程,課程假定學習者已經熟練掌握了金融學科的各個知識點。在學習者對于母語類專業熟練掌握的基礎上,教授學習者用第二語言重新學習專業知識。這樣一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或者對于本來的專業知識掌握得不夠牢靠的學生來說,學習專業英語的難度增大。
2.與全球經濟金融聯系緊密
學生學習金融類專業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了解時事經濟金融動態,因此,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老師不僅要注重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學會使用專業英語,能夠閱讀英文專業文獻和熟練英文專業寫作。
三、關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一些建議
金融類專業英語對于金融專業的學生在升學、擇業、就業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決定了學生在金融專業方面以后的發展前景和專業高度。然而,由于我國現行的教育教學制度問題,專業英語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校、老師、學生的重視程度,專業英語教材的匱乏,教學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當,是造成教學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針對這幾個主要問題,筆者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提高金融類專業英語師資投入的金融類專業
英語教學對于老師素質要求極高,要求老師既要懂金融專業,又要熟練掌握英語。高??梢钥紤]多引進專業型復合教師人才,壯大學校的師資隊伍。另一方面,鼓勵學?,F有的專業課老師深造英語課程,采取獎勵制度,提高教師個人對于金融類專業英語教學的投入。例如,學校可以把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的課時量提高到1.5個工作量。
2.金融類專業英語教材的選擇教材
是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具體體現,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由于我國金融類專業英語課程尚屬于探索階段,優良的國內專業教材尚較為匱乏。在這樣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廣大高校可以大膽啟用國外原版教材、刊物、報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學習西方人的語言。由于學習專業英語的學生大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專業課和英語的基礎,所以在專業英語的學習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實際應用問題。
3.教學形式的改革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會計學;金融學;課程設置;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F230-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高等院校都設置有會計學與金融學,往往這兩個學科被分類在不同的系部當中。例如,大部分院校把會計學分類到財會系中,而金融學歸類到經濟系當中,這樣的學科劃分較大程度上抑制了兩個學科的交叉學習。
一、會計與金融交叉學習的重要性
(一)金融學是對會計學理論與技術學習的重要補充
在現代信息社會,每個家庭以及個體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接受金融服務,例如開設銀行存款賬戶、刷卡消費、購買理財、基金、證券、股票等金融產品等等,尤其在做金融投資決策時,同是財務領域,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往往對金融領域的內容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做出一個完整的投資決策。但本質上,很多金融工具背后都離不開會計理論與技術的支持??傊瑥纳畹慕嵌纫约皩W科關系的角度,金融都是會計學非常重要的補充。
(二)學習金融知識是會計學學生適應競爭環境的必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和業務創新日益增多,例如各類金融衍生品的開發與應用,給人們提供了多樣的投資途徑。這些創新不僅對會計學的學生來說是個挑戰,對金融學學生來講也是需要扎實的金融學專業知識和創新能力的,而且這些創新更加證實了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在日益變幻和創新的社會環境下,僅擁有會計知識對學生而言只是掌握了一種會計技巧,但不足以應對變化發展的財務金融領域的工作要求,面對更加復雜和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會計學學生更應該主動豐富自己的金融知識。
(三)是高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復合型人才是指在具備本專業基本知識和能力之外,還具備其他學科較高相關技能的人才。例如,隨著網絡金融和會計電算化的發展,IT技術已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中,復合型人才在將在未來幾年內十分緊缺。因此對于高校來說,培養復合型人才,進行學科交叉學習必不可少。并且,從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金融及財務領域將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從國外引入高端人才,這會加劇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競爭程度,沒有復合技能的學生將很難脫穎而出。
二、當前課程設置的局限性
(一)高校及教師對學科設置的固化思維
當前許多高校在課程設置時往往缺少創新,排斥變革,習慣沿襲傳統的學科設置,使得教學模式固化,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全方位發展。其次,高校教師對于學科交叉學習不夠重視,很少在課堂上進行有意義的拓展,從而也導致學生對于跨學科的知識不夠重視。從學生調查問卷顯示:在經過專業方向選擇后,學生往往只對感興趣的課程認真學習,而對陌生和不感興趣的課程則消極對待。例如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方向的學生消極對待國際貿易、金融證券課程,選擇證券方向的學生又會消極對待會計課程等。這種情況造成培養復合型人才難上加難。
(二)課程設置與實際有脫節
在實際的社會實踐中,金融與財務會計往往是密不可分的,金融領域的人不懂會計,無法根據財務報表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而會計從業人員不懂金融,也無法適應日益創新的金融工具給會計人員做出籌資投資決策帶來的挑戰。而在大部分財經高校的課程設置中,會計學與金融學的學科交叉較少,基本上只學習了對方學科的基礎知識,而不能有效拓展,最終導致會計畢業生不懂金融,金融畢業生不懂會計,要在就業之后進行專業知識的惡補。相比較國外的教學,會計與金融都被合并為一個專業,即“Accounting and Finance”,要求學生進行全面學習財務與金融知識,這是非常值得國內各高校借鑒的。
(三)教學方式單一
我國高校對教學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學習理論知識,然后學習專業知識,較少涉及實驗課程。這使得很多學生對大量的授課式課程感到厭倦,無法調動其積極性。在很多高校中,并沒有根據各學科配置適當、適量的實驗課程,如沙盤模擬或應用各類實務軟件等。這更使得學生的學習與實際想脫離,學生無法通過單一的授課式教學培養興趣以及創新能力。反之,有些課程單獨設置某些實驗課,加大課時量,變成單獨的實訓課程,也會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因為文科類實驗課程固有的缺陷,學生的實驗結果很y用一個好的方式來評價,教學方式的創新也就無法實現。
三、構建交叉學習課程體系的建議
(一)提高高校以及高校教師對學科創新設置的重視
培養復合型、創新性人才是各大高校的責任所在,不能把這些號召僅當做口號,應當切實履行高校培養高精尖人才的責任,深入調研,創新課程設置,使得課程設置能夠結合社會實際,例如加強與財務和金融企業的合作,圍繞企業對人才需求的目標,設計出更加合理有效的課程體系。針對本文提出的會計與金融學科的交叉學習模式,國內高校應積極吸取國外教學經驗,例如實施選課制,使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和時間在各個學科之間學習深造。
(二)改進實驗教學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優勢,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財務與金融企業參觀或是組織部分學生進入企業實習,讓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有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是加強學科交叉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步驟,目的是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勵他們跨學科學習。具體的設計可以是“理論學習-實驗課程-企業實訓-假期實習”的方式。高校積極與財務金融企業聯系,設計出實訓課程內容。
(三)加強高校教師素質的培養
課程設置的改革離不開教師的認同和應用,僅有創新的課程設置,沒有教師的努力,也是不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所以,高校應制定各類政策激勵教師主動學習跨專業知識,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興趣。高校也可以選送教師到財務與金融企業學習,以便積累實踐經驗,貫穿到課堂教學中去。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融金融學金融學教育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因此金融學是一門具有特殊地位的學科,具有極重要的社會經濟意義。隨著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全面開放,中國金融業不但面臨著外資金融企業在國內的強大競爭壓力,還必須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顯然,當前形勢下國家必須加大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金融人才的力度。未來的金融業從業人員不僅要懂現代金融實務,熟悉國際金融市場慣例,而且要懂得金融投資管理和金融企業管理,能夠進行金融創新產品設計,通曉英語、計算機、法律、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金融網絡化與工程化的發展,給新世紀的人才培養帶來了挑戰。我國的金融教育是一種建立在傳統金融產業,特別是傳統銀行業基礎上的金融教育,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修訂研究生學科專業目錄,將原目錄中的“貨幣銀行學”專業和“國際金融”專業合并為“金融學(含:保險學)”專業,既反映了這樣的認識,也是當前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最大障礙。而現代金融學教育的開展還面臨著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師資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導致了高校培養的大多數金融人才難以適應社會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最終必將影響我國金融業的業務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因此,我們的高校迫切需要學習國外先進的金融學教育模式,在和國際接軌的同時改革金融學教學方法,根據自身情況探索和創造出新的適合中國國情的金融學教育體系。
一、國外金融學教育的特點
盡管西方各國不同高校的金融學本科教程在培養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它們之間亦有共同點,例如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寬廣而扎實的理論基礎(既包括通識教育的知識,也包括專業理論基礎),同時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特別是面向實際工作的能力,強調本人學識和能力的增加與對經濟和社會做貢獻兩者的結合。西方高校的金融學教育特別強調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社會的需要相結合,不少西方國家的高校就直接以“所培養的學生滿足社會上各種組織不同層次的需要”或“能夠在爭取良好的職位時有足夠的競爭力”作為培養的目標提出來,這其實真正體現了高等本科教育的實質目的。而反觀我國高校的金融學教育,正是由于這個目標不夠明確,才會過多的給學生灌輸一些與社會的實際需要相脫節的無用的知識,而學生走上社會工作崗位以后也不能很好發揮作用,實現自我價值。
多數西方國家的大學都認同本科階段的教學應該是一種專業基礎教育,因此,它們的教學計劃都十分注重通識教育,即培養學生廣泛的文化意識,這當然也會反映在金融學這樣與社會經濟密切相關的學科中。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會要求金融系學生在頭連年里學夠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的基礎課程,甚至還需要學習文學、寫作、數學、生物和物理。然后才是是公共核心課程部分和金融學專業課程的學習,主要由經濟學類、金融類、會計類、管理類及市場營銷類等課程組成,其金融學專業課程包括金融會計、公司金融、投資學、衍生證券和金融中介機構等。這樣的教育模式強調基礎和能力的培養,輔以良好的教學,就能把學生培養成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與國內金融學教育的一個很大不同在于,國外大學的金融學專業都是以微觀金融,即金融市場、投資和公司財務為主,而不是以宏觀金融,即貨幣銀行和國際金融為主的。
國外高等學校金融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大體上都有以下幾個特點:(1)在進入專業課學習之前,一般均有十分嚴密的前導課程安排,以保證學生在修學高級課程之前已經掌握充分的理論基礎和前導知識。比如,在學習金融經濟學課程前,一般都要求學生修完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學習公司理財課程之前,學生一般都要將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等課程修學完畢;學習金融工程之前,必須學完投資學等,這既能保證每門課的授課質量和教學要求的嚴格貫徹,又能指導學生在種類繁多的課程中進行選擇。(2)專業課程設置十分豐富多采。國外高校在金融學課程的設置上一般分為兩個層次:專業必修課一般只有3到4門。盡管課程的命名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貨幣經濟學,金融市場,公司金融,投資學和期貨期權這幾個方面。而專業選修課可以根據客觀實際的需要和本校在金融學教學和科研等方面的特長設置。這些課程有的緊密聯系實際,有的緊緊扣住金融學前沿理論的進展,有的課程國際化色彩濃厚,都可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為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及專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非常有益。(3)國外高校金融學專業所開設的專業課的內容,一般都會涉及該課程應該涵蓋的金融學理論和知識點,這一點對于保證金融學本科生完整的知識結構至關重要。但是與每一門專業課程所具備的廣度相比,其所涉及的有關理論的深度則是參差不齊的,有的課程緊緊圍繞現代金融學前沿理論,例如資產定價理論。而一般的課程,由于其出發點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因此這些課程往往重介紹輕分析、重實踐少理論,例如固定收益證券,房地產金融等。(4)在國外高校所有的金融學專業課程中,都十分強調實踐環節。最為簡單的就是強調通過課程作業,包括作文、小課題、案例分析等,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還會安排金融和統計軟件的學習和練習,案例研究,學生講述,乃至社會調查等。比之課堂講授,這些方式的優點都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培養能力。與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差距是明顯的,課程體系不合理,教材陳舊,教學手段僵化,都是急需改進的地方,而其中的關鍵,就是對金融學這個學科的內容和辦學目標的認識問題。
二、國內金融學教育改革的思考
我國加入WTO意味著我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將在國際通行的游戲規則下,直接與國外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國際化的競爭,同時,我國的宏觀金融監管也必須走向國際化,融入國際金融協調、監管過程中。這就需要高等教育部門順應時代的呼喚,培養出既熟悉本國金融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又通曉國際金融規則和慣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和國際競爭、國際合作需要的金融人才。高校金融教育的改革可以說勢在必行,根據以上分析,這里提出以下幾點改進建議:
首先,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須在對照國外教學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在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培養目標上實現突破,才能保證金融學教學改革的成功。具體而言,就是在教育觀念上要實現以傳授知識為主到以能力培養為主的轉變,在培養目標上要實現以培養專門人才為目標到以培養綜合素質以及能夠適應社會各種需要的金融學通才為目標的轉變。
其次,全面與國際接軌,以現代金融學為核心規劃金融學教育體系。徹底轉變我國金融學科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主的教學思路,突出微觀金融學為主的辦學方向,強化微觀金融類課程建設。根據金融學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的特點,在注重金融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建立起全面的金融知識結構體系的同時,建立起通識教育的培養模式,讓學生不僅僅是學到多方面的知識,而且能培養出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未來個人發展和工作打下厚實的基礎。
第三,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面對金融全球化、網絡化、技術化的趨勢,金融學本科教學必須做到與法學、數學、外語、計算機等多門學科的交叉融合。這既是金融學科發展所需,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知識再生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調節市場運行和交易行為的最重要的制度基礎就是法律。因此,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背景下,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對培養金融人才尤為重要。金融活動通常以數理模型為基礎,缺乏較高深的數理知識,不僅很難登其堂奧,更不用說去設計和開發新型金融工具。金融的高科技化又使得傳統方式進行的融資和支付業務,為電子化、信息化、系統化、工程化的現代金融所取代,使金融學科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更是跟隨金融學科發展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性技能。知識再生能力指的是一種學習能力。我們不可能在本科教育階段解決學生未來發展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和技能,重要的是在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注重金融學課程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使學生文理交叉,理工結合,知識結構合理化,有利于提高他們走向社會后的再學習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
第四,革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紤]到金融學科更具有實證和實用的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滿足于一般的理論解釋,而應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認識和判斷。對于像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保險學等宏觀類課程,可在著重講授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的基礎上,通過組織課題討論、撰寫小論文和學術報告等形式,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對于像公司融資、金融機構經營與管理、投資理論等微觀類課程,應突出其應用性、操作性和前沿性等特點,可通過案例教學、聘請業務人員授課、模擬實驗等手段,增強學生對業務知識的感性認識、理解應用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最后,高質量的金融學教育需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作為保證。由于現代金融學的引進是很晚的事情,國內高校金融專業的師資隊伍不是很完整,水平更有待提高。從事金融學教學的教師,需要對各種金融經濟理論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社會對各類金融人才的需求狀況也有著深刻的理解。正是通過教師與社會及學生之間的直接交流,各種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才能得以醞釀并付諸實施。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需要從海外引進人才,更應該立足于師資的培訓,以及通過加大高水平的研究的支持力度促進師資隊伍的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張亦春蔣峰,中外金融學高等教育的比較及啟示,高等教育研究,2000/5,pp69-73.
[2]王聰,提高金融學科教學水平的思考,暨南學報,2001年6月,pp91-95.
我國高等學校的教育就是培養適合社會各行各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在培養金融人才的時候要考慮到現階段及將來一段時間內金融機構所需要人才的特點,因此來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等。在鹽城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與鹽城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共同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就是根據數十家金融機構對人才需要和招聘情況進行培訓的。
1.1對金融人才所需要的實踐特點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對金融人才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以下三方面的特點:金融(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市場開拓能力、人際溝通交流能力、金融投資分析能力等。除此之外,還要求金融從業人員必須具備貨幣銀行學、證劵投資學、保險學、微觀經濟學、市場營銷、管理心理和行為學等相關學科知識,還能夠有前瞻性,有決斷的投資膽識、良好的營銷心理素質、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
1.2金融機構招聘人才的新要求
隨著商業銀行的網絡化到來,一線銀行營業部出現了諸如“網絡導購員”、“電子銀行柜員”等新崗位,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的出現則要求銀行配備大量的“基層一線”話務員,技能訓練,如點鈔技能、客戶關系管理、理財咨詢等。一線的證券公司營業部招聘的工作崗位往往是證券經紀營銷崗位、客戶理財崗位、投資分析崗位。在實踐過程中工作崗位往往具有綜合性,對金融人才各方面都有嚴格的要求,主要是就需要營銷人員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和人際溝通交流能力,但是對在投資分析方面沒有太高的要求;但是對于客戶理財人員就需要具備人際溝通交流能力和投資分析能力;對證劵投資分析和投行業務人才就需要有很高的投資分析能力。金融專業要適應現代金融業務經營發展趨勢,更好地體現“產學研相結合”的需要。
2金融法學教學內容探討
2.1教學課程要有針對性
根據人才培養不同能力層次的要求,就需要我們對課程教學內容要重新組織安排,分基礎性的章節、專業性的章節和備選性的章節?;A性的章節強調通用知識和技能,比如金融法的基本要求和內容等。這就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夠熟悉內容,掌握基礎性知識。而專業性的章節需要按照實際操作崗位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要求進行編排,一般相對專業的知識需要學生必須熟練掌握,如中國人民銀行法律制度和業務、商業銀行法律制度和業務、政策性銀行法律制度和業務、證劵法律制度、保險法律制度、信托法律制度、金融擔保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和融資租賃法律制度等。在備選性的章節的課程教學中,只要求學生了解這些教學內容,如資本市場法律制度、貨幣管理和貨幣政策法律制度和金融監管法律制度等。
2.2合理調整金融法教學內容的權重比例關系
在指導教學的時候,我們需要本著基本原則進行,就是要把金融法學課程的教學內容的權重比例關系進行合理規劃。集體要求就是基礎性的章節原理和理論只需占到總課時的25%就可以,而作為備選性的章節教學內容,盡量采取引導自學的教學方式,應占到總課時的15%,而專業性的章節教學內容多而且重要,要增加各種實訓手段,應占到總教學課時的60%。
3金融法學合理教學方式探討
3.1可以采用多種實踐教學模式來進行有機組合
在金融法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改變以往單一的案例講解模式,可采用課程實訓和專業特點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實訓和專業特色實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程實訓包含在理論講解過程中,可采用金融案例教學和軟件模擬,通過案例評析,或進行操作軟件的階段性模擬,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概念、程序等常識性的知識,課程實訓目標比較單一,針對性強,在課程理論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學的效果能即時體現。專業特色實訓屬于社會實踐的一部分,是結合金融專業不同的崗位職責要求進行的訓練??砂凑战鹑诹鞒讨械牟煌瑣徫惶攸c,安排學生到相關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里進行實習,通過實踐與自已的職業能力掛鉤,既可以鞏固所學的金融法知識,也可以打通課程學習與實際操作的通道。
3.2深化案例教學,采用參與式模式教學
金融法學的案例編寫一定要真實可信,關注每個知識點的細節,講具體案例的同時也要生動,不能只是羅列一堆事例、數據。采用真實案例時,教師必須考慮到與所學的金融法知識相切合,這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地對待案例,認真地思考和分析這些事例和數據。采取參與式的案例教學是深化案例教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案例如果僅僅是由老師講評,學生在聽,沒有互動,則達不到培養大學生應用能力的目的??商岢珜W生來思考和分析,老師來做點評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生在案例分析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學生會自覺地思考、運用自己所學習的金融法理論知識和分析方法,并自覺關注金融法新的發展動向,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對金融法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應用能力、實踐與操作能力。
3.3加強金融法學課程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的教學相銜接
學校和老師應該加強和實踐單位的聯系,實現校企聯合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由實踐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課程指導老師或者輔導員。教師在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過程時,還可以布置與課程相關的金融學研究課題,由輔導師和學生共同完成該課題的研究,這樣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也能參與到實踐中,能夠深入了解系統學習,能夠提高學生金融法學的專業水平。
4結語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發現,對雙語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雙語教學的涵義、性質、特征、模式等方面。例如,吳平(2007)對雙語教學的定義以及雙語教學與外語教學、專業外語教學的區別進行了歸納;曾永梅(2012)指出,在高等教育范圍內,雙語教學一般指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目前主要是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對于互動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教學方面。張素芳(2010)分析了案例教學法在雙語課教學中的特殊作用,指出案例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雙語教學過程缺乏互動的瓶頸問題,并提高了學生專業英語閱讀能力;湛軍(2012)等按照知識體系特點,根據MichaelH.Long的互動假說,對本科《組織行為學》的雙語案例式教學在理論設計、教學實踐以及效果測試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二、互動式教學的模式和方法
一般而言,提起“互動式教學”,人們的腦海中往往出現的是課上“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場景,其實,互動式教學可以延伸至課前、課上和課下多個方面,可以擴展到“案例分析”、“情景展示”等多種模式。
(一)課前互動式教學在雙語教學過程中,充分的課前準備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必要的。金融學的雙語課程一般較難,尤其是對于英語基礎水平較低的同學。良好的預習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重要方式。但是,通過對109名學生的隨機調查顯示,61%的學生上課前不預習。為什么學生不預習?原因可能是多方面,但學生們也提出了一個原因:不會預習。即使預習的學生其預習方式主要是查單詞、讀課文或者翻譯課文。為了改變上述情況,應該實施課前互動式教學。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在上課前通過公共郵箱、B2B教學平臺、微信群、QQ群等多種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討論,使學生對新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也為學生的課上發言做準備。
(二)課上互動式教學針對“你認為較好的課堂互動方式是什么”這一問題,回答發言的學生占70%,回答討論、案例、演講的學生占23%。有趣的是,針對“你喜歡上課發言嗎”這一問題,66%的學生選擇不喜歡,但是,如果提問方式轉變為“你愿意參與小組討論或者與小組成員一起發言嗎”,只有9%的學生回答不愿意。這說明小組討論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主動性的有效方式。案例教學與小組討論密切相關,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的基礎上,教師選擇合適的章節進行案例教學,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雙語案例,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也可以允許學生自行提出問題。在討論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意愿,選擇多種討論方式,既可以選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詢問型,也可以選擇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引入型;既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辯論型,也可以選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扮演型。另外,為了避免英語水平差異性對學生案例教學參與的影響,提倡采取小組討論與發言,并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廣泛交流。
(三)課后互動式教學課后的復習是鞏固和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手段。針對“你平時利用多少時間復習”這一問題,75%的同學利用小于30分鐘的時間進行復習。同時,95%的同學認為應該留作業,但是,在作業的次數和時間方面差異較大。批改作業是教師獲得反饋的傳統方式,通過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和總結,獲得關于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信息。但是,這種方式往往是單向的。課后互動式教學倡導的是雙向的教學方式。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或者通過電子平臺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課下思考、交流和討論;另一方面,學生通過電子平臺提出問題,學生之間交流,教師對答案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思考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