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5 11:30:36
序論:在您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0)24-0170-01
2009年1月6日教育部教職成〔2009〕3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印發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等七門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大綱的通知》明確: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原則上自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實施。屆時,2000年實施的大綱停止使用。
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與2000年實施的大綱有明顯的區別,尤其突出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首次在中等職業語文教學中提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教學內容。新大綱的出臺,引發新一輪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改的熱潮。
在實際的操作中,一線教師往往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到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二者的概念及內涵搞不清,甚至混淆。有的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混為一談,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綜合實踐活動;有的認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截然不同。對于這些觀點筆者不敢茍同。此文就以此二者關系進行簡要闡述。
一、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產生的背景不同
2001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被納入新課程方案,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探討?!痘A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課程結構的調整提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弊?001年《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頒布以來,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的必修課程逐漸納入各中小學的課程結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一種獨立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并且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即是繼承了新課改生成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某些功能和印跡而形成的學科綜合實踐活動。也就是把綜合實踐活動融入到了語文這一單獨的學科之中,成為語文教學內容的一個部分而不再是一門單獨的課程。因此我們可以明確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之一,這是二者最本質的區別。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新課程改革的亮點更是難點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同時也被教育界認為是一個難點。自2001年課改以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盡管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是遇到的困難依然很多:沒有課程標準和教材,硬件設施跟不上,教師能力有限,家長和社會不支持,上級領導不重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以來始終沒有明確課程的性質和地位,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要實現的目標,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何評價等重要有如課程標準之類的指導文件,更沒有教材可以使用,學校和老師就只能去探索實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中信息技術教育就要求學校架設校園網絡,要有公共計算機房,教室擁有多媒體,而這些在一些經濟條件欠發達地區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教師水平的高低,素質的優劣直接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成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需要組建一支專職的教師隊伍,作為原先均是學科專業教師,面對綜合實踐活動知識范圍的廣度,很多老師均發現現有的知識根本無法勝任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任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范圍是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小學沒有升學的壓力,基本上可以在高年級中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而初中面臨中考的壓力,有些家長甚至學生怕影響中考分數反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學校領導也因為抓升學率并不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雖初見成效,但是接下來任重道遠。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課改以來一直未納入語文課程標準中,《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一個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概念。很長時間以來許多教育工作者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綜合性學習等同起來。
語文綜合性學習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顯示語文綜合性,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體現全新語文課程形態等方面是一致性的,但是它們在產生背景,意域指向和具體表現形式等方面是有差異的。在一般情況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又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集中體現,是語文綜合性學習得以落實的最好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學習過程中的實踐性。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直接面向就業,需要學生在學校就充分的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鑒于此,2009年新頒布的中等職業語文教學大綱就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納入了教學內容之中。這使得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綱可循,由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針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真正實施開展遇到的阻力也相對較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直接借鑒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多年來的經驗,從專門的綜合性課程轉為語文課的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許多學校缺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專門教師的矛盾,也大大推進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內容和形式的異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涉及的內容領域很多,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因為缺乏課程指導性文件,這些內容如何體現在課程中,各個學校的理解不同,學校硬件設施及師資力量的不同,實施的過程也有差異:有的學校是只開設其中的信息教育技術或勞動與技術教育,有的學校四部分整合在一起。
認真研讀《基礎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不難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這四個部分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因此不可能以融合的方式進行操作,但是單獨分開開設就不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了。因此在操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理解信息技術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上只能作為工具或者技術手段來使用,而研究性學習只能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方式,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指明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場所,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由于語文課程的本體屬性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作為母語課程的語文學科在整個過程中就起到了工具的作用。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所以其活動也就限制在了語文的范圍之內。語文本身就是綜合性比較強的一個學科,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是口語和書面語的綜合,其中口語包括“聽”和“說”,“聽”是聆聽他人的口語表達,“說”是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也就是語文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書面語包括“讀”和“寫”,“讀”是對文本的理解過程,“寫”是對文本理解基礎上的再創造。
在形式上,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都包括確立主題 ,制定方案,實踐體驗,交流評價四個部分。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和引導,活動中主題的選擇,方案的制定,實踐體驗均以學生為主體,交流評價的主體堅持多元性的原則,在評價的標準上堅持成長性評價,強化自我參照。
由此可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與其他學科并列的課程,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題傾向于語文學科的時候我們可以理解為在內容上綜合實踐活動即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形態;教學內容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中小學課程結構進行調整,提出“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2009年,《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首次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列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內容之一。準確理解和把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在內涵與外延方面的異同,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中等職業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
一、產生背景的比較
綜合實踐活動是課程結構體系改革的必然要求。傳統的分科課程體系強調學科本位,忽視了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割裂了人與自然及社會的緊密聯系,漠視學生個體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的健全發展,不利于學生獨立人格、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形成。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設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讓教育回歸生活,力圖讓學生從完整的、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一次對語文課程的性質進行了界定,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是一門多方位、多層面、多角度、立體式的綜合性學科,在培養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和極為重要的作用。2001年7月教育部公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2003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試驗)》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均突出強調語文課程內容向綜合化和生活化拓展,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長期以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處于一種封閉的狀態,耗時低效、學用脫節、缺乏職業教育特色、承擔不了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基本素養和綜合職業能力方面的重任,且在現實中有被邊緣化的趨向。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也呼喚著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與之相適應,積極開展語文課程改革工作。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亟需縮小課堂與生活的距離,聯系學生生活,增進課程內容與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學生成長的聯系,加強語文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學習實踐活動和職業實踐活動,溝通專業與職業,面向職業世界,豐富語文學習的內容,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和路徑。為此,2009年1月《大綱》首次提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概念。
二、性質的比較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此,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它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1],與各分科課程共同構成了基礎教育完整的課程體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一,和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共同構成了語文課程的三大教學內容板塊,它雖然繼承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某些功能和印跡,但它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形態,這是兩者最本質的區別。
教育部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闡述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和理念,規定了課程的目標、內容領域、實施原則、評價理念和評價方式以及課程的管理。該課程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3課時。但沒有規定具體的教學內容,也沒有編寫具體的教材,活動由各地、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開發和設計。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因為是語文課程教學內容之一,它貫穿于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始終,《大綱》對基礎模塊和職業模塊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課時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占基礎模塊和職業模塊總學時的16.7%。拓展模塊因為屬于選修模塊,《大綱》沒有規定該模塊的學課時,也就沒有規定其語文實踐活動的課時。所以,根據《大綱》編寫的教材均設置了具體的活動,并要求在教學中組織實施。
三、特點的比較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具有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但兩者最本質的特點是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范疇內的一種情境活動,活動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因此,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最本質的特點是語文性,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目標的確立和內容的選擇都應聚焦于培養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綜合實踐活動最本質的特點是整體性,學生面對的是由人、自然、社會構成的完整的生活世界,立足于學生個性和人格健全發展。
此外,雖然兩者都具有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但兩者的具體表現也是不同的。
如在實踐性方面,兩者都是一種活動學習的方式,都以學生的自主實踐為主要方法,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與體驗、感受與領悟。但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踐,是學習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基本關系的實踐,是探究、思考、理解生活世界的實踐,意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實踐,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實踐,是在活動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實踐,意在發展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在自主性方面,兩者都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活動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都只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管理者;學生都可以自己制定活動的實施計劃、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與形式。但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是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方式及指導教師,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活動目標、內容是由教材提供或指向的,學生雖然也可以重新設計活動,但不能偏離教材設定的活動目標,在內容上也只是在教材提供的活動內容框架下,結合地方和自己的實際進行適當調整、增刪和改進。
四、理念的比較
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理念都強調活動的實踐性和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都強調拓寬學習的空間;都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都強調合作學習,在與他人、自然以及社會的相互交往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和有效的建構。
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2],著力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為基礎,將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置于核心地位,強調在活動中學習和提高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雖然它也注重和強調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但這些只是引發、維持、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條件。
綜合實踐活動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在參與社會生活的實踐中,認識與體驗自我、自然、社會之間的內在聯系,謀求自我、自然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其核心價值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等。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也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也引領參與社會生活實踐,但是,它是為了促進語文學習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其核心的價值在于提高日常生活和職業崗位需要的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都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綜合實踐活動意在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根本變革學習方式和生存方式。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為了優化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滿足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此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過程、活動評價等方面,也都既有著許多共性之處,也有著各自的特點和要求,本文不再一一闡述。
參考文獻:
[1]張華等著:《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一、真實的課題,讓研究主題從隨意走向規范
不少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活動的課題隨意性很大,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缺乏系統性,有的研究主題是信手拈來,有的是直接拿來,有的是迎合時尚。二是缺乏序列性,內容單一,同一主題多次反復。三是缺乏自主性,表現在研究問題全是老師預設,距學生生活遙遠,學生不感興趣。
要改變以上現象,必須規范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項目課題。學校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統籌規劃本校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主題。
各年級既相互獨立又形成序列,做到全校一盤棋。學期初,學校教導處要召集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進行集體備課,拿出學校的整體活動方案,避免各自為政。如運城市人民路小學圍繞主題“家鄉文化知多少”建構的主題框架就是很好的范例:
(二)學校要有機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注重開發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盡管各校也編制了一些活動資料包,但是由于理念上的差異,水平參差不一,難以統一實施。各校在實踐過程中可探索一些好的做法,比如浙江余姚實驗小學將學校的傳統活動進行提煉,形成校本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方案。
二、真實的活動,讓活動過程從盲目走向系統
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在于實踐。但是由于課程自身的開放性和實踐性,完整的活動過程在教學研究中難以展示,造成一些教師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一: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上好開題課。
誤區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上好課表中安排的每一節課。
要走出這些認識上的誤區,必須加強課程研究的系統性。
目前各地的教學研討多集中于開題指導課,因為這是“展示教師”的最有利的課型,卻不是這門學科最核心的展示,所以造成一些教師認識上的不足,過程性的指導膚淺,或者隨意盲目。所以在開展教學研究時要根據本課程的特點,進行“長線”的全程展示,讓教師們對課程的完整實施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三、真實的成果,讓實踐成果從虛假走向真實
有些教師為了應付檢查,準備了“豐碩”的活動成果,但成果形式單一,主要是手抄報、資料集;內容單一,主要是網絡下載的文本;來源不清,有些是老師和家長代勞。其實,只要真實的開展活動,就一定會留下精彩的活動成果。這里的成果可以是有形的,如文章資料、圖片資料、調查問卷等;也可以是無形的,比如活動的感受體驗、觀念的改變、勇氣的增加等情感方面的收獲。教師在結題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認真梳理,對于有形的資料要做歸檔整理,以資料匯編、圖片展覽、結題報告等形式展示;對于無形的收獲,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活動反思,提高他們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以“我是打假小衛士”為題,讓學生走進商場調查走訪,識別假貨。既提高了認識,提升了能力,又為后續活動的開展,積累了很好的經驗。
>> 淺析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設計 淺析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淺析 淺析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 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實踐 淺析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策略 淺析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指導的原則 淺析初中物理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淺析綜合實踐活動與音樂教學的整合 淺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生本取向 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設計 淺析課堂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現狀與對策 淺析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現狀 淺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綜合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初探 綜合實踐活動與語文綜合實踐 淺析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辨析 綜合實踐活動微觀察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綜合實踐活動淺析 綜合實踐活動淺析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綜合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以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強調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其本質在于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開放式的綜合應用實踐活動中,通過切身的體驗親身的經歷,從而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綜合實踐能力培養
綜合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其本質在于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開放式的綜合應用實踐活動中,通過切身的體驗親身的經歷,從而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協調發展。
一、轉變觀念,嘗試創新教學模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教師的指導要貫穿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分發揮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綜合思維能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在動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各種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要把學生從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
新一輪課程改革它以學生的實踐和經驗為基礎,提倡親歷親為,強調通過經歷來獲得體驗,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整體認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社會責任等良好的情感和價值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別于學科課程,其明顯的特點就是開放型教學,即把學生從課堂引向廣闊的社會,從書本知識的學習引向社會實踐,極大地調動學習的自主性,以擴展他們的視野,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學習空間和思維天地,進而開發他們創新潛能,提高創新能力。
三、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入手
(一)交流表達能力
綜合活動要體現多樣性,要及時地把最新的信息傳播給學生。例如,教學《語文天地》這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查字典理解“冠軍”這個名詞,然后選定挑戰的對象、項目,準備所需的材料然后向冠軍進行挑戰。同學們挑戰的項目,有書法、繪畫、朗讀、演唱、講故事、舞蹈表演等,充分的表現了同學們的特長。我給予恰當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有成功感,體會到冠軍并不神秘,因為任何冠軍都只是在某一項或幾項能力上領先于別人,而且這種領先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只要你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你也能當冠軍。此次活動使他們的表達交流能力得到提升。
(二)動手操作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協調發展。例如,在教學《神奇的氣壓》一課時,我演示后讓學生親手做實驗,用漏斗吹乒乓球、讓大于長頸燒瓶口的鵪鶉蛋從長頸燒瓶口中進入,然后再給長頸燒瓶加熱,讓鵪鶉蛋從長頸燒瓶口中在慢慢的出來,這樣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此時學生不是講臺下被動的觀眾,而是活動的主人。一節課下來,學生既學懂了書本知識,又了解了空氣的神奇力量。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的綜合能力。
(三)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學生必須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設計活動過程,準備活動所需器材,實踐、操作過程,并記錄觀察現象、數據,完成實踐成果報告,得出活動結論。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一課時,我先提出問題:“圓周率3.14”是怎樣得來的?然后我組織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實際操作,在校園找“圓”,如自行車輪、摩托車輪、井蓋等,學生用圓周長除以圓直徑都得出了3.14、3.12、3.13……等數字。學生經過親手實踐后爭相競答。我此時不作任何表態,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嘗試,讓他們在不斷探索中找到答案。這樣學生學得主動、活潑、創造性思維十分活躍,探索精神在活動中得到培養。
(四)創造能力
實踐是創造發明成功的重要條件。創造能力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核心所在,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例如,在美術課上讓學生利用圖畫展現家鄉未來的變化時,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簡潔、鮮明、生動的圖案形象地表達主題,反映新農村建設及時代精神。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不僅要體現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而且要更突出地落實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
四、綜合實踐課應創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里立刻炸開了鍋?!拔易钕矚g的電視節目是〈〈走進科學〉〉!”我們一小組的一位同學說到,
“那里面可有趣拉!它告訴了我許多我不知道的奇怪事件,有些還十分嚇人,我一個人都不敢看!”我
也不例外,說到:“我喜歡看〈〈購物街〉〉,那里面的許多活動也很有趣,贏了還能拿大獎,特別是
什么“妙手推推推”和“卡片總動員”,看的我也想去試試了,捧個大獎回來?!眹\嘰喳喳的聲音響個
不停。終于,老師讓我們終止了討論,開始點名上來演講。一個個將的有頭有尾,有些人講了他們喜歡
的節目是恐怖片,于是他們便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聽得我們一些人心驚膽戰的,雞皮疙瘩都要出來了
,有些人聽得入迷了,都在張大了嘴巴,還有些人在一邊吃手指,一邊聽,津津有味的。老師還叫了幾
個人,講了有關于他們愛看的〈〈動物世界〉〉的節目演講,說了有關于斑馬一類的東西。最后有些人
為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驗目標,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指導,在區教研室的指導下,進一步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二、工作目標:
1、三—六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學期至少進行3個不同主題活動。其中至少有一個主題來自于“自行開發”。(與上學期的目標有所區別)
2、進行主題前,必須有相應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學期末必須整理出至少3個主題的活動成果。包括(學生成果樣品、整個活動過程記載)
3、從完善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入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活動,打造一兩節精品課
4、進行1~2次專題學習,使認識并能駕馭本課程的兼職教師達到90%,教師參與課程率達到100%;加強課程組織與管理,使學生活動參與率100%,安全事故率為0。
5、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學科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請求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當中,作為輔導教師根據學生需要帶領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
三、工作重點:
1、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時間不被挪用
結合行政聽課制度,我校將采取隨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有上課前有本課的活動設計(教案),如果課時被挪用或無活動設計(教案)將在月獎中按規定扣出相應的部分,同時將影響教師期末綜合評分。
2、課程管理
本學期,本課程實施管理做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1)人員分工
三年級:1—2班班主任
四年級:1—2班班主任
五年級:1—2班班主任
六年級:1—2班班主任
(2)時間安排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周3課時,根據活動情況需要,可以實行“彈性課時制”。但必須同時通知教導處相關人員及教研組長。
(3)制度建設
為了有利于本課程的實施,我校本學期將有關制度做出以下修改:每位教師每學期聽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少于1節,組織學生進校圖書室或微機房查資料,每月不少于1次;期末檢查必須上交3個主題活動方案以及相關成果樣品。
3、課程實施
(1)大主題與小課題相結合
每學期每班實施至少3個主題活動,同時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和學校條件開發一些“短小平快”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同時結合本校拓展的“勞技制作”、“科技制作”課程開發一些相互促進的小課題。
(2)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能夠走出教室,走進社會進行體驗性的社會實踐活動。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以備課(主題活動設計)、聽課為抓手,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將是本學期我校課程實施的重點工作。
4、課程評價
(1)加強評價理念的再學習,進一步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教師、學生的日常評價與階段評價。
(2)注重學生評價工具的設計。
四、工作安排:
日期
主要工作
8月
1、制訂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
9月
1、重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準,制定計劃
2、各班完成第一個主題活動設計方案
3、隨機聽課
10月
1、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網上研討活動
2、討論主題:關于“課題活動”的開展事項
3、隨機聽課
11月
1、小結第一個主題活動的情況,編寫活動案例
2、線上集中:集體研課、備課
3、課題實施情況討論及問題
12月
1、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成果評比(六年級為主,其他年級稍后)
2、收集資料(案例、活動設計、反思等)
3、日常教學案例交流反思活動
1月
1、表彰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活動小組
2、收集本學期各班級所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及成果樣品,匯總
3、教研主題:階段性評價工具設計研討
【關鍵詞】 語文 綜合實踐 活動 步驟
語文新大綱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明確提出對不同模塊的要求。⑴基礎模塊的要求: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境。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職業理想和職業情感。⑵職業模塊的要求:從相關職業的實際需要出發,選取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模擬職業情境,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⑶拓展模塊的要求:針對社會生活和相關行業中的重要問題,發現和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開展綜合程度較高的語文實踐活動,培養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綜合性的語文實踐學習,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實踐中獲得新知,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教師根據學校、社會、職業和學生的學情(學生專業以及學生的語文水平)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條件地開展各類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一、教師課前精心引導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是建立在主體主動體驗訴求和具體行動基礎上的,教師積極引導,切不可“越俎代庖”,以免架空主體流于形式,走向無趣、無度乃至無效。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是語文老師按照教材的要求給學生布置題目,讓他們自由發揮討論就結束了,那樣進行的結果肯定是少數認真的同學得到了鍛煉,80%的甚至是90%的學生在走過場,這樣的實踐課自然就失去了應有的目的,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一些他們生活實際和能力范圍的題目,或者是感興趣的課題,讓所有學生參與進去,教師組織也相對容易,這樣開展的活動實踐課才有意義。
1、課題的選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不能完全按照課本上的要求進行,教師在確定課題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不是信手拈來,應該對所先課題進行評估,綜合考慮學生的閱歷、年齡、心理、條件等因素,選擇學生熟悉、真實的課程資源,同時要能體現綜合性活動的綜合性、實踐性、語文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實踐,注重讓學生在真實的的廣闊空間中學語文,課題要圍繞“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科技、文化”等內容展開,涵蓋變化中的整個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有一定提高的。
2、教師的引導。課題選好了,學生怎么入手這是關鍵的,其實這也就是任務的驅動。例如學過老舍《我的母親》,要求學生樹立愛的意識,探尋母愛無私,母愛無言,母愛是最偉大的愛。從一粒糖果,一杯清茶,一碗熱湯……等中感受母愛,說說對母愛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建議學生設計“母愛情深調查表”,每人設計一句最能表達對母愛理解的句子,每人說出母親做的記憶最深的一件事,還要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擬定的問題,對材料進行充實、調整、組合。交代選派代表發言等事項。
二、學生課后細心準備
課題選好了,接著是落實責任的問題,教師絕不能說你們回去落實,下次課上臺展示,那結果肯定不如意,我總認為中職生學習有三種狀態:⑴懶惰;⑵應付;⑶認真。其中懶惰型占80%,應付型占15%,剩下的只有5%的認真了。一個班就那么3~5人配合教師上綜合活動實踐課,那氣氛、那效果有嗎?所以教師一定得先分好組,選好小組長,明確小組長權力,各成員的責任,通力配合以達成目標完成。
1、分組問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團體行為,不能單干,因此實踐過程是要分組進行的,教師在小組成員搭配上要根據學生的性格、能力水平進行合理安排,實行優勢互補,既便利任務的完成,也便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同時要賦予小組長權力,要求做到小組合作愉快。
2、成員接受任務,完成既定目標。學生接到課題后,主要工作就是搜集資料,準備展示。還是以“說說對母愛的認識”為例,學生可以設計為:⑴母親的姓名是什么?誰給她起的名字?有什么意義?⑵媽媽出生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媽媽的屬相是什么?⑶媽媽上過幾年學?媽媽上學的表現(受過什么表揚)?⑷媽媽經常看什么書?媽媽會背哪些古詩詞?⑸媽媽有什么特長或者興趣愛好?⑹媽媽從事什么工作?獲得獎勵情況?⑺媽媽是如何分配她一天的時間的?⑻當你生病或遇到困難時,母親如何幫助你?⑼你媽媽在家中的表現?媽媽最愛嘮叨的一件事是什么?⑽母親最大的心愿等方面內容,據此做成問卷調查表,各成員帶著問題去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