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0 16:32:49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創新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創新差異化營銷創新
根據約瑟夫·熊彼特的解釋,創新是企業家實行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結合,包括創制新產品或賦予產品新質、采用新的生產方法、開拓新的市場、獲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全新供給源及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等五種情況。營銷創新就是按照不同差異化導向選擇營銷維度進行有效差異化。不同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具體選擇不同的差異化導向以及營銷維度并進行有效差異化。
一、營銷創新導向
企業制定經營策略必須考慮三個重點:企業自身、消費者及競爭者。這三個策略有機體都各有其利益與目標,企業應采取各方面的努力,使得企業與競爭者有所差異,而能運用企業實力去使得顧客的需求得到更佳的滿足。由于營銷創新是由于競爭的需要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引起的,所以創新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尋求與自身和競爭者的差異化,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營銷創新總有一個參照的對象。營銷是否創新的參照物那就是消費者需求、企業自身、競爭者。因此營銷創新必須以此為導向尋求和創造差異化進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1.生產導向
(1)生產導向的營銷差異化條件。在產品供不應求或經濟短缺情況下企業多奉行這種創新導向,如名牌學校教育、名牌醫院醫療條件、設備和醫術的提供等供不應求或者壟斷或實質上具有壟斷性質的行業就是如此。價值創新也是生產導向下的營銷創新的最高級形式,創造行業標準。在價值創新戰略邏輯的指導下,企業并不是以戰勝于對手為最終目的,而是通過重新定義產品和服務,發掘現有產業的利基市場,全力為買方和企業自身創造價值飛躍,從而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價值,并由此開創新的無人爭搶的市場空間。在超競爭環境中,企業決不能滿足、停留于原有的資源、能力和競爭優勢之上,必須不斷尋找、發展新的競爭優勢源。海爾集團已將企業間的技術水平競爭、專利競爭轉向標準的競爭就是價值創新的體現。
(2)適合自身條件的適度差異化。從什么地方創新及創新程度,都要與自己的企業規模、資產實力、技術實力、人才素質等相吻合一致。營銷創新與營銷創新風險、營銷創新成本與收益的聯系應密切關注。由于機會對每個企業的條件不同,在利用機會時所擁有的相對優勢、能夠取得的差別利益也就有大有小。所以在實施營銷創新時,必須注意揚長避短。只有與自己資源相匹配的機會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不要盲目地不講條件地過于激昂去做幅度過大的創新。強調創新的適度性,主要是指策略上,應該找強大的競爭對手的薄弱環節去創新;要用緊跟優秀對手、最后在市場上快速超越的方式;也意味著在一定的時期,要甘當老二。在一定的時候,適度創新也意味著我們必須集中資源去創新,而不是四面開花去創新。尤其是我國的中小企業,必須采取適度創新策略。
(3)超越企業自我的差異化。其營銷創新就是尋找和創造不同于自身以前的營銷觀念、制度、策略。也就是營銷的自我超越。每一種方式、方法、策略對消費者所起作用都有一個邊際效用遞減的時候。消費者面對一個企業、一個企業的產品的接受度會逐漸弱化,企業必須相對于自我不斷創新。在經營手段、方式、方法上有所變化和創新,這樣的企業才能持久為消費者接受。
2.消費者導向
(1)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差異化。消費者需求內容的不斷變化并成梯級增加:產品實體、產品質量、外觀包裝、服務、品牌(文化)、情感體驗、與產品相關的所有活動是否承擔社會責任、關系等??傮w上消費者需求趨勢呈現出不斷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復雜化的特征。因此,企業應抓住消費者的現實需求不斷創新。要注意的是以消費者需求而不是需要為中心進行營銷創新。如美國依星公司的失敗就是以消費者需要為中心,而不是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營銷創新。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營銷創新還表現在,企業不僅要關注本行業的動向,還要關注其他行業乃至整個時代的變化,結合時尚、新技術、現有影響的事件進行營銷創新。
(2)是否差異化以消費者評判為標準。營銷創新的評判標準應以消費者為標準。由于營銷的中心結構是營銷者和消費者的二位互換,即是否被認為創新的東西可能有賴于誰是觀察者。只有從消費者角度看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營銷創新。有的產品在營銷者看來是老的,但在消費者心目中可能是新的、奇異的或不熟悉的。有時營銷者認為是創新,而消費者不一定認可。因此營銷創新只能以消費者的觀點為準來判斷是否真的是營銷創新,不能以營銷者自己的觀點來作為創新的標準。
(3)差異化創新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和使消費者滿意。營銷創新的目的是為企業帶來更多利潤,要帶來利潤只有通過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并使消費者滿意。不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和不能使消費者滿意的營銷創新都不是成功的創新。當市場由于競爭的存在而不再處于壟斷狀態時,消費者不僅開始產生欲望和需求,同時還會有預期。消費者需要和預期是動態的而且是時時變化著的。消費者不僅預期水平日益增長,而且他們現在“有權利”來實現這種預期。消費者行為方式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根據需求購買,經過根據欲望購買的過渡階段,最終實現了根據預期購買。只有顧客實際所得超越顧客期望的情況,消費者才會滿意。
3.競爭導向
(1)競爭導向的創新時機。營銷創新時機是指企業在什么時候創新及在什么時候向市場推出自己的創新成果。寶潔已經開發出第三代產品,但只推出第一代產品;如果競爭者已推出與它相同的產品時,馬上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營銷創新是為了獲取相對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世界著名管理專家詹姆斯·莫爾斯說得好,“可持續競爭的惟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面對一項機會,不在乎自己是否有能力利用它,而要明確“我們在這些方面是否比對手更強”。只有在這些方面擁有更多的相對優勢時,企業才有可能從創新中獲取更多的差別利益。
(2)基于競爭者的營銷創新。在完全競爭或近似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結構的條件下,市場上存在所謂“一物一價”法則。在這種市場結構中,每個企業面臨的銷售概率,都是大致相同的。誰都沒有相對的競爭優勢,也無法獲取差別利益。企業或許能夠生存,但是缺少發展的主動權。改變這種狀態的有效戰略是創新。依據市場結構理論,產品差別是形成某種市場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企業在市場上的主動性,取決于它使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相區別的成功度。企業對與競爭者品牌存在差別的產品,擁有絕對的壟斷權。這種壟斷權可以成為企業獲取差別利益的來源,并構成其他企業進入市場及銷售產品的障礙?;诟偁幷卟町惢臓I銷創新改變了原來的市場結構,使之由完全競爭進入了壟斷競爭,建立相對的競爭優勢,并可獲取創新帶來的差別利益。由于利益的驅動,競爭者會模仿自己。總有一天,競爭者通過模仿會打破自己創新建立的壟斷局面。當所有生產者的“產出”再度趨于一致時,新的“完全競爭”又會形成。所以要想長期把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企業惟有堅持不斷創新。因此與競爭對手形成有效的差異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是營銷創新的主要內容。
企業要進行營銷創新首先是選擇營銷創新導向。在產品供不應求或經濟短缺的情況下,以及不滿足和停留于原有的資源、能力和競爭優勢,潛心創造行業標準的企業,營銷創新多采用生產導向。不過,營銷創新的生產導向容易犯閉門造車的錯誤。只要行業有競爭存在,并對自己的生存、發展有影響,企業就必須以競爭為導向進行營銷創新,創造出與競爭者不同的差異化。這類企業會把大量時間與精力用在對各相關市場上的競爭者進行全面的跟蹤,依照競爭對手的情報信息來確定自己的行動方向,注意自己的弱點和競爭者的劣勢。但如果過分強調以競爭者為中心,必然會忽視更為重要的顧客。同時它要由競爭者行動與反應所支配其行動,所以難以按預先確定的方向行動,更多的是跟著競爭者打轉轉,因而很難取得滿意的營銷效果。對于營銷創新的消費者需求導向,這是任何企業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守的。這類企業的創新會更多地注意市場情報與信息資料,在多數情況下能夠更好地識別新的機會和確定具有長遠意義的策略行動方針。企業通過觀察顧客需要的變動,在財力和目標許可的情況下,決定何種顧客和何種新需要才是最為重要的服務對象,但忽略競爭因素也會導致失敗。選擇哪個營銷創新導向,以及營銷創新導向的依賴程度都由市場結構決定。因此在更多的時候,營銷創新導向要在生產、競爭、消費者需求三維導向之間協調平衡。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要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適時調整營銷導向。
二、營銷創新維度
在確定了營銷創新導向之后,其次就是選擇營銷創新維度。營銷創新維度選擇是指對組織差異化、制度差異化、觀念差異化、策略差異化及各差異化維度下具體子項目的選擇。
1.營銷組織的差異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銷組織創新呈現出聯合化、扁平化和虛擬化的發展趨勢。
2.營銷制度差異化
傳統上的營銷制度經過六種變化形態,即一般意義上的營銷作為企業活動中的“平等”“重要”“主要”的職能部門,發展到“綜合型”“定位型”的職能部門。
3.營銷觀念差異化
所謂觀念創新就是企業適應新的營銷環境的客觀變化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或看法。由于它是企業開展營銷活動的指導思想,或者說它支配著企業市場營銷活動,所以,它是企業營銷創新的靈魂。觀念創新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內容:觀念創新的首要問題是樹立正確的市場意識,其次樹立正確質量意識,再次是增強競爭意識,最后是強化合作意識。
4.市場差異化
市場是指企業的服務對象,即目標顧客。它表現為一定地理范圍內的某些類型的潛在消費者或用戶的集合。據此,市場創新有兩種思路:重新選擇銷售區域,或重新選擇購買群體。市場創新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細分。
5.策略差異化
創新策略已由傳統的4P發展為6P、10P、4C、4R。不僅如此,在每一個策略下面各子策略也要不斷創新。不僅有單項策略創新,還要不同策略的綜合創新。所以企業要用發展的眼光來運用策略和進行策略創新。
三、營銷創新的原則
營銷創新的表現是全方位的、多維度的。但是營銷創新也不是天馬行空、為所欲為。它必須在了解市場的需求與變化后,基于自身的核心能力,考慮到自己與競爭對手的差距,而后自發地從組織內部啟動一場徹底的變革。因此,營銷創新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營銷創新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價值。不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和不能使消費者滿意的營銷創新都不是成功的創新。
營銷創新必須有助于競爭。競爭是市場經濟中任何企業不可避免的,因此營銷創新必須有利于競爭,甚至超越競爭。
營銷創新對企業必須是有效的。企業不能為了營銷創新而創新,每一項創新行為必須能夠為企業現在或將來帶來一定的利潤。否則不如不創新。
營銷創新必須是持久的。激烈的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市場形勢迫使每一家渴望生存發展的企業必須不停息地去努力創新。營銷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參考文獻:
[1](美)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商務印書館1990年版,第150頁
[2]陳錦華:關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若干問題[J].冶金管理,2006.4
[3](美)雷內克利?!だ聿閯P文:贏家[M].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299~230頁
王朋舉等分析了創新補貼與創新失敗補償的關系。發現創新補貼和創新失敗補償既有內在聯系,又有一定區別,創新失敗補償因為其兼顧過去和未來而更具有科學性。根據創新補貼與創新失敗補償的內在聯系,圍繞政府補償企業科技創新失敗項目的特點,提取制約政府補償企業科技創新失敗項目的影響因素。為了研究制約政府補償企業科技創新失敗項目的影響因素及其內在的相互關系,在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采用小樣本問卷調查、調研訪談的方式,邀請20位研究或從事創新管理工作的專業人士,就政府補償企業科技創新失敗項目影響因素的內容進行深入探討。20位專家人士包括政府科技部門管理者、科技創新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科技創新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
二、影響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
解釋結構模型(ISM)是將復雜系統問題模型化的有效方法,借助人們的經驗知識以及數學模型的幫助,將復雜系統分解為多級層次結構,有助于認識和分析多要素的復雜問題。基于解釋結構模型結果,將眾多制約政府補償科技創新失敗項目的影響因素進行層次化分類,進一步對模型的結構加以分析說明。
第一,影響政府對企業科技創新失敗項目實施補償的最基本因素(第五層級),是企業自身的本質屬性,具體表現為企業所在地區和企業所有制。其原因在于,企業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水平有著直接影響,而地方政府的財政狀況,又是支撐科技創新失敗補償實施的根本,為其提供直接的資金來源。此外,根據國家發展戰略,不同地區在相關補償政策建立實施時,存在著一定的地區傾斜,不同地區存在著顯著差異。在企業所有制方面,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的特點,往往國有制企業在技術研發、稀缺資源控制方面存在較大優勢,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在科技創新失敗后有能力進行再創新。
第二,第四層級因素包括企業規模和市場競爭程度,并且企業規模因素受企業所有制因素影響,反映了我國國有制企業較其他企業規模普遍較大的特點。由于大型企業在財力、人力等方面的優勢,一般在科技創新投入方面會高于規模小的企業,表現出高于中小型企業的創新能力。而市場競爭程度受到企業所在地區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經濟活躍,市場競爭程度必然比其他地區激烈,這就要求政府在實施科技創新失敗補償時,要考慮到市場競爭環境的公平性。
第三,企業創新能力與研發強度是第三層級中唯一的表現因素,并且受企業規模因素和市場競爭程度因素直接影響,表明大型企業在創新能力和企業的研發強度方面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并且市場競爭程度較高會激發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從而利用技術優勢獲得經濟利潤。因此,企業的創新能力和研發強度是第四層級和第五層級因素的集中體現。
第四,創新能力強的企業較之于創新能力弱的企業,創新風險程度較低,進而創新融資方面更有優勢,容易整合社會資源,投入到創新活動中。同樣的,雖然創新固有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容易導致創新失敗,但創新能力強的企業遭受失敗損失要低于創新能力相對弱的企業,而政府更愿意對創新失敗損失小的企業進行補償,因為此類企業在再創新時會更易取得成功。
第五,政府補償預算、補償方式的選擇及企業再創新意愿,是影響政府補償科技創新失敗項目的直接因素。企業融資約束和失敗損失會嚴重影響再創新的積極性及意愿,而政府也會根據其考慮合適的補償預算及方式。政府補償財政預算多,補償政策才能順利實施;可選擇的補償方式有資金補償、政策補償、聲譽補償等,相對于資金補償,政策補償、聲譽補償會更容易實施。而再創新意愿強的企業,政府會傾向于對其進行失敗補償,鼓勵其再創新,因此補償會更容易實施。
三、結論
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約束和電子商務日益繁榮的大環境,企業借助電子商務手段催生出來的各種商業模式創新就成為市場競爭的熱點。因此,企業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順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大趨勢,以推動企業模式創新,培養持續競爭優勢。
(一)技術進步加快新興行業的產生
在電子商務時代,由于技術的高速發展與進步,加快了很多新興行業的產生和發展,尤其是虛擬經濟與虛擬社會的產生?;ヂ摼W中流行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對傳統的商業模式起著直接的影響,如傳統的信件交流就被電子郵件逐步取代,傳統的電信產業也存在被即時通訊工具取代的可能、網絡傳播逐漸取代平面傳媒而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力和傳播面。這些都將直接導致傳統商業模式被改變甚至被取代。面對這種現實情況,商業企業要想保持以往的競爭優勢,必須順應時展,積極調整企業的經營戰略。
(二)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步驟是:搜集商品信息選購商品商品運送。其購買成本不僅包括商品本身的零售價格,還包括運輸費和交易的時間、精力成本。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只包括商品費用(電子商務大都提供送貨業務,減少了運輸成本)、上網的費用及時間、精力等,這就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并且,電子商務時代的重要特征是電子通訊,這使得整個世界在網絡環境中成為一個地球村,人與人的信息交流不再是遠隔千山萬水,而是在瞬間就能實現信息的傳遞,這就使得讓顧客能及時掌握著不同區域之間的價格優勢,從而增強了顧客的議價能力。最后的結果是商業經營者的利潤空間下降。對于這種情況,企業只有不斷在產品的差異性上下功夫,從不同程度和層次上刺激個性化的需求模式,才能擴展盈利的空間和渠道。
(三)加快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周期
電子商務時代,供求關系依然存在,“有求有供、有供有求”才是一條良好運行的商業鏈條。因此,在上文的論述中,消費者購買成本的降低必然促進企業為了保持盈利水平而開發新的產品,更加注重產品的差異化生產。
與此同時,由于互聯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日益重要,同時也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習慣。網絡提供的方便性和隨意性,使得消費者深陷其中,特別是都市的上班族們,無論是理財,還是購物休閑,都會借助互聯網,即時通訊軟件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看電影可以通過互聯網在電腦前實現,而不用去電影院了,這些也使得企業必須持續不斷提供獨特的服務,以保證企業的正常發展。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從不同的方向影響和改變著傳統商業模式的競爭結構。對于這種改變和沖擊,我國企業必須適時調整戰略方向,及時創新商業模式才能使企業在電子商務時代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思路(一)樹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是商業模式創新的主體,商業模式決定企業成敗。盡管已經確認了在電子商務時代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作用,仍需進一步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引導企業由漸進式的產品創新擴展到突破式的商業模式創新。另外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要注重企業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發展,據統計,美國企業40%的創新是技術創新,60%的創新是商業模式創新。現階段我國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借助信息化技術,從而提升傳統產業,開發新市場。因此,新商業模式并不排斥傳統產業,正是傳統產業通過信息化技術能夠開發出新的市場空間,再造新優勢。
(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創新
積極引導企業注重新技術的市場開發,通過互聯網把有限市場變成無限市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創新傳統的商業模式才能進一步的解放生產力。長期以來,我國的科研成果難以在市場獲得成功,然而沒有市場的技術等于一紙空文。商業模式創新有賴于新技術的推陳出新,但它比技術創新更為現實。注重科技與市場的結合,關鍵在于創新商業模式,讓市場接受技術研發成果,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商品化。
(三)完善政府服務
除了企業自身的主觀能動作用之外,各地政府部門應該健全審批辦理協調機制,推行行政審批代辦制。政府對商業模式創新要積極培育、用心呵護,并且要善于通過孵化器來培育新商業模式,合理規劃,引導投資資金。對于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可設立相應的評比稱謂,同時享受相應優惠政策,以充分享受政策扶持。并且,政府部門也應該加強政務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將政府的公共服務產品外包給企業,這樣一方面推進了政府服務機制的改革,另外又為新商業模式提供發展空間。
(四)重新定義顧客價值
過去的創新主要集中體現在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領域,而在今天,商業模式的創新比技術創新更重要,商業模式之爭已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關鍵。新的商業模式可以通過細分市場重組流通渠道,以新技術為手段創造新的市場,把人們潛在的需求轉化為現實的需求。寶潔公司創造性地改變產品服務的路徑,將薇姿護膚品的銷售渠道只限于藥店,從而取得成功;蘋果公司通過重新定義顧客價值,成功開發iPod產品并使企業重新煥發活力;五糧液通過與金六福的品牌聯盟進行市場運作,則是改變了其收入的模式。
(五)堅持人才創業的理念
人才集聚是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成功的商業模式往往不可復制。而人才才是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商業模式創新依靠人才的好的商業創意。很多企業都認為現在最稀缺、最寶貴的是“懂技術、懂管理、懂市場”的“三懂人才”?,F在,大多數成長型企業都在培養和收集有實踐經歷的人才,以適應商業模式創新的需要。
創新商業模式只是一種發展手段,電子商務中的互聯網也只是一個途徑,因此互聯網不可能顛覆傳統渠道。然而,創新的目的在于發掘新的市場需求,同時建立新的競爭優勢,但是創新不是萬能藥,也并非任何企業都要打著創新的旗號對自己原有的模式全盤否認。電子商務時代,企業只有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才能培養持續競爭優勢,獲得成功。
總之,對商業模式分析的價值在于讓企業集中考慮構成商務活動中各方面的元素如何有效組織在一起,結合公司戰略,使企業區別于競爭對手。電子商務所具有的高效與優勢,使任何想繼續生存下去的企業都將從市場地點向市場空間過渡,企業在向電子商務遷移過程中,或通過新渠道提供現有的產品與服務,或捕獲企業現有能力與Internet結合創造新的產品與服務,企業都需將注意力集中于確定客戶所需的產品與服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與Internet結合,把核心業務流程變成難以模仿的核心能力,為客戶提供超值服務,成功的商業模式不是一擲而就的,來源于不斷實踐與用戶的反饋。
本文通過對商業模式及其組成要素的分析,幫助企業在電子商務模式的設計過程中,結合所處的商業環境,應用新技術促進管理模式的變革,探索適合自身特點及所處環境的電子商務模式,同時注意商業模式的專利保護;電子商務模式不是靜態的,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競爭對手的模仿或模式創新使商業模式的競爭優勢難于長時間保持,無論多么合適的電子商務模式都會隨著客戶需求、市場狀況和競爭威脅的變化而失去存在性,創新是永恒的主題。
一、從溫氏集團發展歷程分析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涵義及其意義
溫氏集團從集資創辦到實行股份制經營,從企業創辦之初提出了“科技興場”的經營理念到與農業大學實行長久的技術創新聯合,我們可以看到:農業龍頭企業依據了政府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來從事農產品加工,整個經營過程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為農民提供了服務,成為帶動農戶發展商品生產的市場主體。溫氏集團在推動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層次和增強農業市場競爭力中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溫氏集團技術創新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標,研究、開發或引進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通過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市場創新,不斷改進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質量,研究開發新的產品、提供新的服務占據市場,并實現市場價值的一系列技術經濟活動。從溫氏集團迅速發展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發:技術創新是企業經營者對生產要素、生產條件、生產組織進行重新組合,以適應效率更高,效能更好的新的生產體系,從而獲得更大利潤的過程,它包括創新或引進新的技術或工藝,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與組織形式。是一種能夠把握市場和技術機會,正確作出產品和工藝的創新決策,并順利實施,最終成功占領市場的能力。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依靠科技進步帶動經濟增長,是當今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經之路。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有利于企業加強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產業化,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形成個性化的市場競爭優勢;有利于農業參與國際、國內的分工合作,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有利于農業龍頭企業走勞動密集型與科技密集型相結合的路子,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實現經濟與科技的有效結合;有利于企業形成自己的知識產權,依靠有市場和高質量的產品求發展,以形成一個良性的發展機制。培育一批帶動農戶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這是推動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科技進步的關鍵環節。
二、溫氏集團發展過程中反映我國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狀況
在溫氏集團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偟膩碚f發展態勢是好的,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農業龍頭企業規模擴張很快,但效益偏低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從1985年到1989年的短短4年時間,勒竹畜牧聯營公司的產量和產值都增長了600%左右,年平均增長率60%以上。溫氏集團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從整個肉雞生產過程來看,肉雞育種、飼料營養、疾病防治這些關鍵環節都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由于肉雞生產的特殊性決定了與公司簽訂合同的普通農戶經營規模不可能太大,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技術風險。而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國家作出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后,全國農村經濟發展上開始著力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起步雖然較遲,但擴張勢頭強勁。銷售收入和利稅呈遞增態勢,農業龍頭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涌現出一大批重點骨干農業龍頭企業(如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歐詩漫集團公司),從而有效地拓展農產品的加工領域,提升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經營水平,但從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分析,中小型企業銷售利稅率和凈資產利潤率以及經濟效益水平明顯低于獨立核算的中小型企業。企業技術創新源于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又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不高,較大程度地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創新勢頭強勁,但能力不強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效果。溫氏集團盡管處于成長階段,但企業經營者著眼于長遠,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視技術創新為企業的生命和發展的原動力,并在技術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上世紀90年代初,勒竹雞場就與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系簽訂長期技術合作協議。無獨有偶,湖州榮凱生化有限公司1999年與農業部茶葉研究所開放實驗室建立技術合作關系,從茶葉中提取天然抗氧化劑——茶多酚,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等行業,公司生產的產品80%銷往美國、瑞士、日本。67名企業職工中擁有技術人員12人,占18%。總資產1030萬元的小企業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750萬元,創利稅166萬元,人均創利稅2.48萬元。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加大對油脂加工的科技攻關,生產工藝采用計算機程序控制,減少了煤耗,僅此一項降低了生產成本20%。長興艾格生物有限公司開發出從雞蛋中提取球蛋白,成為省級高新技術企業,但從總體上看,溫氏集團與其他農業龍頭企業同樣在技術創新上受到了外部環境和經濟實力的影響尚處于相對弱勢階段。一方面科技型企業家匱乏,捕捉技術信息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企業的職工隊伍沒有經過嚴格的大工業熏陶,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職工隊伍素質較低。據不完全統計:農業龍頭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還不到7%,銷售收入在1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技術人員只有163名,平均每個企業還不到2人。農業龍頭企業科技人員不足,從總體上削弱了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
三是農業龍頭企業創新欲求強烈,但資本不足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進展。溫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先進科技的支持。作為集團創始人的溫北英先生1986年就提出了科技興場,一方面自己努力鉆研,總結出養雞36條,另一方面積極尋找科技合作對象。但溫氏集團當時尚處于原始資本積累階段,技術創新不只是單純的技術概念,是經濟與技術統一的,而且往往取決于一個企業的經濟實力。由于受客觀經濟實力的限制,溫氏集團引進、吸收、消化、開發新技術的困難較大,特別是金融體制改革以來,銀行按商業銀行模式運作,企業貸款難度增加,資金籌集的困難,影響了企業技術創新的信心和能力。企業技術創新由于本身經濟實力的不足和固有的弱質性,這就決定了農業技術創新不可能完全市場化,必須依靠政府予以扶持或補貼。從溫氏集團技術創新上分析,盡管與前幾年相比,政府對企業的技術創新建立了一個相對寬松的外部環境,普遍重視營造一個良好的政策氛圍,但政府引導和扶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資金相對較少,據有關資料分析及測算,農業發達國家投入農業研究、開發的經費一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以上,而我國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2%,盡管絕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具有強烈的科技創新欲求,但苦于經費上的尷尬,只能將創新項目一拖再拖,嚴重影響到技術創新的進度。
三、農業技術創新體系與溫氏集團技術創新機制不適應的原因分析
農業技術創新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為傳統農業技術進步與促進農業的發展起著支撐作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與都市農業的發展已不相適應。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溫氏集團在開展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不得不全面依靠自主的方式來完成,這樣就直接導致了企業技術創新上獲益期長,從這上面可以看出我國農業技術創新體系與溫氏集團技術創新機制不適應的原因主要表現在:
一是研究開發主體布局不合理?,F有的農業技術創新科研所職責不明確、重點不突出,研究內容時有交叉和低水平的重復;研究內容與生產實際時有脫節,不能滿足現代高科技農業發展之需要;與上游研發機構和下游推廣機構聯系不緊密,成果轉化效率不高,在農業中的顯示度不高;研究機構與業務管理和技術推廣部門職責不清,協作機制不健全,所站、所處、處站之間“爭飯”的現象也普遍存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是基層技術推廣體系力量薄弱,難以承擔新技術普及推廣及農民技術培訓等職能。表現為,一是鄉鎮農技部門人員少,結構不合理,隊伍不穩定,兼職化現象嚴重;二是縣(區)以下推廣部門缺乏基本的實驗基地,推廣手段落后;三是缺乏知識更新,知識老化,對現代效益農業知識知之甚少。推廣部門與企業、協作組織的研發推廣缺乏必要的聯系。
三是民間技術力量薄弱。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協作組織重生產流通,對農村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視度不夠,責任心不強,內部技術力量薄弱,對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缺乏持續的技術支撐。
四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創新的動力不足。研究推廣體制不順,大多為行政的附屬,行政化傾向嚴重,外部市場機制尚未建立,內部分配、人員考核、人事等機制不活,競爭的氛圍不足。
五是技術需求不旺。由于生產規模小,盡管農業企業具備科技創新的強烈欲求,但作為生產主體的農民處于傳統生產習慣的影響,缺乏技術投人熱情,同時由于農民自身科學文化素質低,接受能力弱,農業生產比較效益低,抗風險能力弱,導致生產者的技術需求不旺。
六是投入渠道單一,投入不足。目前農業技術創新以單純的政府投入為主,尚未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其投入少,難以滿足農村企業尤其是農村龍頭企業對于科技創新的需要。
七是宏觀上市政府至今尚未制訂農業技術發展規劃,對技術創新的目標,激勵機制等缺乏政策引導,導致研究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一定程度上造成技術資源的浪費。
由于以上創新體系上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農業技術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創新的意識不強,動力不足,創新人才奇缺,創新成果貯備不足。同時由于我國農業生產的分散性使得農業生產單位相對來說規模較小,一般都是以農戶為生產單位,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區域性,農業技術創新既受經濟規律支配,也受生物規律支配,這也是導致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順暢的主要因素。
四、溫氏集團成為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的實現途徑
技術創新是實現溫氏集團高質量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從實踐看,農溫氏集團技術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針對溫氏集團的成功運營模式分析,溫氏集團主要采用模仿創新、合作創新和自主創新等途徑實現技術創新。
一是模仿創新。模仿創新是指企業通過學習、模仿率先創新者的創新思路和創新行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引進購買和破譯其核心技術和技術秘密,并在此基礎上改進和完善,進一步開發。溫氏集團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大批量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創新鏈的中后期投入主要力量,生產出性能、質量、價格方面富有競爭力的產品,以此確立自己的競爭地位,獲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模仿創新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行為,是溫氏集團技術創新方式的有效選擇,但溫氏集團模仿創新不是在原有基礎上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改進新產品和新工藝,是技術嫁接與融合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末期,勒竹雞場引進當時國內黃雞最優良的品種882,通過引種接觸到系統的先進養雞技術,提高了種苗的生產技術,降低了生產成本。1991年,勒竹雞場又引進世界優秀品種AA雞,吸收到世界種雞飼養的新技術。這時,勒竹雞場也開始建立飼料分析室、疫病診斷實驗室等,科學配合飼料日糧,及時準確監測與診斷疾病。通過新技術的引進與吸收,勒竹雞場的領導者認識到技術在企業創造利潤中的重要作用,更加渴望應用新技術,使產品形成了特色化、規?;?、系列化生產,這就為我們在實現農業龍頭企業實現技術創新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
二是合作創新。合作創新是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一種重要方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之間的聯合創新行為。合作創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資源共享或優勢互補為前提,有明確的合作目標、合作期限和合作規則,合作各方在技術創新的全過程或某些環節共同投入,共同參與,共享成果,共擔風險。溫氏集團于1992年底,以10%的技術股力邀華南農業大學畜牧系加盟勒竹雞場,對企業作全面的技術支持。以華南農業大學加盟溫氏為標志,溫氏集團進入了技術發展階段。華南農業大學畜牧系以技術入股加盟廣東溫氏集團后,派出了多位技術人員進駐集團,對生產技術作了全面的改進,并且在技術研究方向上對集團進行引導與把握,對溫氏集團日后能躋身行業的前排起了關鍵作用。與此同時,溫氏集團開始向社會廣納人才,相繼有大批的大專生、本科生、研究生加盟集團,集團生產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一個技術指標都基本可控,技術努力方向基本明確,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合作創新很好地實現了優勢互補,極大彌補了科技創新中的不足,能夠使得企業實現科技創新的整個蛻變過程。
三是自主創新。自主創新是指企業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產生技術,攻破技術難關,并在此基礎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動創新的后續環節,完成技術的商品化,獲取商業利潤,達到預期目標的創新活動。具有技術突破的內生性、技術與市場方面的率先性、知識和能力支持的持久性等特點。自主創新的優點,在于技術開發方面有利于企業形成較強的技術壁壘,這種技術壁壘可通過專利保護的形式而加以鞏固,并從法律上確定自主創新的壟斷地位,形成企業自主的知識產權。加大科技投入,實現企業自主創新是提高農業龍頭企業技術開發能力、技術含量和整體競爭能力的保證。溫氏集團的技術隨著科研的大規模開展而進入良性的循環,集團建立了肉雞試驗場、肉豬試驗場、種雞試驗場等先進實驗設施也廣泛使用。集團每年從銷售值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科研基金用于研究開發,促使技術快速進步。集團每項關鍵技術都由碩士或博士把握,不但能很好地維持正常的生產,還可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開展前沿性的研究工作。他們了解國內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在合適的時候引進使用。因此,廣東溫氏集團各項技術指標均居全國前列,如4億只肉雞成活率達96.5%,100多萬頭豬料肉比達2.4:1等,這些指標都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成熟的技術保證了集團生產的連續穩定,總體生產成本為全國同行業最低,企業很具競爭力。
五、從溫氏集團技術創新過程中得到的啟示
從溫氏集團開展技術創新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農業龍頭企業要實現技術創新,不但要具備良好的外部環境,同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制度、人才隊伍建設、技術創新機制、技術聯合力度和產品技術含量也是關系到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由此,從溫氏集團的技術創新上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
一是加大政策措施扶持力度,為農業龍頭企業推進技術創新營造外部環境。各級政府要把大力發展農業龍頭企業作為推進我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效益農業發展水平乃至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樹立抓技術創新就是抓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切實加強領導。以技術創新為主線,加大組織措施和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組織科技力量,針對影響農產品加工產業化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開展立項論證和科技攻關,力爭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廣闊的農產品加工技術與新產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龍頭企業由于自身的特點和局限性,在市場競爭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特別的關注和必要的支持,用足用好各項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盡快形成符合實際和發展需要的政策支持體系,為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特別要從信貸、技術、信息和培訓等方面,扶持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的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實施扶優扶強戰略。有針對性地加大對這部分農業龍頭企業技改投入的力度,在企業技改投入上,可套用市政府扶持重點優勢工業企業技術開發和技術創新的有關政策,從技改貼息、科技創新補助、減免有關稅收等方面予以傾斜和扶持。以有效的制度和體制促進政府管理行為的規范,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加快發展營造高效有序的政策環境
二是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農業龍頭企業推進技術創新提供制度保障。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加快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尤其是規模型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權制度的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推進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的進程。根據《公司法》和農業龍頭企業的實際,在調整股權結構,建立出資人制度,落實資產保值增值責任制,完善科學的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活力等方面進行深化和完善,加快公司制改造的步伐。對上規模的農業龍頭企業要努力使其成為具有規范化的公司財產組織形式,要積極探索股份制改造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對產權關聯度強、產品協作關系緊密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企業之間相互換股、參股,將兩家或多家農業龍頭企業改造成為股份制企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優勢產品,從而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發展的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不斷提高。
三是加強企業人才引進培養,為農業龍頭企業推進技術創新提供人力支撐。技術創新是一項開創性工程,技術創新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人的因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能,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關鍵。加快人才培養的力度,把培養人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通過實施計算機應用能力和外語水平等級培訓考核,舉辦大量“專升本”、大專證書班和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以及選送到高等院校培養深造,促進管理人員提高學歷,提高素質。重視對企業技術骨干和員工的培訓,有條件的企業可與大專院校聯合開設職高班、??瓢嗟?,通過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術培訓,造就一代有文化、有知識、懂技術的新型產業工人,激發企業員工對技術創新的熱情。大力引進人才,建立集聚人才的機制和環境。簡化引進手續,加快職稱、社保、分配等制度的改革以形成有利于吸引和集聚人才的良好氛圍及政策環境;強化市場機制,主動出擊招攬人才,加快人才市場建設,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優化人才資源的配置,為農業龍頭企業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強農技隊伍建設,搞活農技推廣機制,推進農業科研體制改革。創新農技推廣組織形式,逐步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為發展效益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服務的農技推廣體系。農技推廣機構和農技人員要積極參與產業化經營,鼓勵他們與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鼓勵農業科研單位及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入股、技術轉讓等形式參與農業龍頭企業的經營,鼓勵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舉辦科技型農業龍頭企業、農業科研教育培訓機構和農業科技開發公司,促進農業科研與生產、科研與市場的直接結合,加快農業科技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四是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為農業龍頭企業推進技術創新提供運營平臺。當前,企業技術創新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圍,要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經濟發展總是以技術的發展為前提,一項成功的技術必然會導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市場結構的變化,同時又牽動著新一輪更高層次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從而推進經濟的快速增長。沒有技術創新,就不可能有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經濟增長點。任何一個企業要想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求得發展壯大,必須構筑自己的技術創新平臺,但從目前情況看,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技術開發中心推進技術創新,完全依靠自身實力還難以做到。比較現實有效的途徑是積極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姻”,大力開展產學研聯合,借助外力推進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參與市場競爭的實力。農業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找準定位。項目不在大小,關鍵在找準一個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最佳對接點,企業應該實事求是地把握適合自己的合作項目,做到合作一個,成功一個,生產一個,實現企業與科研院所的互利雙贏;二要提高合作水平。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聯合,須向縱深方向發展,不斷提高水平,鼓勵更多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以技術入股、科技成果折股的形式參與農業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實行技術和資本的有機結合,增強合作的原動力,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真正結成產學研各個環節的利益共同體;三要營造合作環境。政府要主動熱情服務,積極組織協調,為雙方排憂解難,創造一個寬松的合作環境,同時要結合我市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切實加大對產學研項目帶頭人的獎勵力度,充分調動經營者和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通過政策的鼓勵,逐步形成技術創新是硬本領,加快發展是硬道理的良好氛圍。
1.忽略創新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對人的精神支配力很大,對員工具有導向、約束、激勵等功能。所以,創新企業文化很重要,但目前多數管理者往往忽略了這一點。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如果改革違背了原有的理念,那么創新將很難順利進行。因此,企業文化的變革與管理創新息息相關,每一次的改革措施必須要以員工的心理承受力和適應性為基礎。
2.經濟利益比例失調滿足員工的經濟需求是保證企業順利發展的根本,管理創新的目的就是要創造更多的效益。也可以說,企業的管理創是重新規劃利益格局和分配利益關系的改革。在此過程中,經濟利益比例失調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創新后的制度威脅或損害到員工現有的利益,那么其會對變革產生抵觸情緒,導致管理創新難以開展。
二、新時期企業創新管理的核心及實施的具體對策
1.核心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主流,要求工作人員必須運用先進技術、設備來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在新時期,知識成為企業的重要資源,管理的意義在于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獲取、識別、分解、開發、使用、儲存和共享,并且運用智慧來提高市場競爭力。知識管理將成為推動新時期時代前進的動力。因此,提高知識的生產力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其特點是內容豐富、管理理念新穎,除傳統的企業技術創新、銷售外,還存在價值管理、數字化管理、速度管理、變革管理等新思想。
2.具體對策實施企業創新管理的具體措施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思維管理、制度管理、組織管理,其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必須做到面面俱到、缺一不可。
(1)思維管理的創新想要實現思維管理方面的創新,扭轉傳統管理觀念是關鍵,要求企業領導者必須廢除舊體制,在此基礎上形成先進的管理思維概念。在傳統的管理中,對上下級有明確的制度要求,員工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的局面,長此以往會積攢情緒上的壓力,導致工作的積極性下降。所以,領導要轉變自己的身份,樹立民主、平等的管理制度。
(2)制度管理的創新一個企業想要開展日常的運營工作,必須依靠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而目前大多數管理層并不能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因此,企業制度管理的創新應該從生產制度、分配制度、技術研發制度、經營管理制度等幾個方面同時開始。管理人員不僅要對上述制度進行明確的規范,同時還要研究分析出最佳的生產管理、技術研發、人力資源管理的監督體系,以此來促進企業在創新制度中提高自身生產效率。
(3)組織管理的創新企業是組織的主體,管理人員是支配主體的領導者,需要對組織內部的全部資源進行合理規劃、配置,并運用先進的管理思維概念對其進行科學的管理。根據自身組織管理創新的需要,企業在打破傳統用工體制的基礎上要建立全新的用工制度、完善管理機制,并及時填補管理機制中缺少的組成部分。此外,在組織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領導者還必須重新制定人才管理、聘任及晉升制度,同時合理調整、解決人力資源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使人才利用達到最優化,讓員工可以在競爭中迅速提高能力。
三、總結
分類開展差異化績效培訓,進行理念滲透。改變對全員一概而論的績效培訓思路,分類開展差異化的績效培訓。對普通員工,培訓重點是績效管理對于企業業績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績效管理基礎理論,以及公司績效管理制度,通過理念滲透提高其認可度;對管理者,培訓重點是績效經理人的工作職責和管理技巧,改善其履職水平和專業能力;對專兼職績效員和績效內訓師,培訓重點是績效管理實務和典型案例,發揮其中堅力量的作用。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形成良好氛圍。加強企業文化與績效管理的一體化建設,使二者進一步整合,形成有績效特點的文化特質。一方面,讓企業文化從執行的層面上實現更深層次向員工思想滲透,把企業文化的核心理念與行為規范轉化為績效管理的一部分,通過績效管理體系的運行,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通過以績效為導向的企業文化的傳播和落地,在公司上下形成良好的績效氛圍??茖W設立績效目標,落實企業戰略??冃繕说脑O立必須源于企業戰略的層層分解,確保企業戰略的有效落實。部門負責人在與員工共同設定具體的績效目標時,要根據公司的年度經營目標,圍繞本部門的業務重點,制訂部門計劃。然后,根據員工的崗位職責,將部門計劃分解到具體責任人。只有這樣自上而下地傳遞績效壓力以及分解工作任務,企業的戰略目標才能真正落實。
2、模式創新策略
實施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全員績效管理模式。在“定員、定編、定崗”的基礎上,編制清晰的崗位工作標準,梳理核心業務流程,形成企業、部門、崗位三級關鍵指標庫體系,使績效管理成為落實企業戰略、提高組織績效、強化崗位責任的戰略性管理工具。拓展績效結果運用的廣度和深度,促進績效管理與薪酬分配、員工配置、能力評價、人才選拔、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源模塊的有機結合。打造“五環節、六體系”的戰略績效管理模式。建立戰略績效管理模式,以企業戰略為導向,把握“績效計劃與合約、績效實施與輔導、績效考核與評價、績效溝通與反饋、績效考評結果應用”五個環節,貫通戰略績效管理;著力建設“制度體系、組織體系、績效指標體系、考核評價體系、過程監控體系、結果運用體系”六個體系,推進戰略績效管理落地?!拔鍌€環節管理”與“六個體系建設”緊密結合,使戰略績效管理模式變為現實,確保戰略績效管理落到實處。探索與公司業務深度融合的精益績效管理模式。以“五位一體”(崗位、流程、標準、制度、績效)協同機制建設為契機,探索與業務深度融合的精益績效管理模式。融合優化公司全景級、區域級、流程級、環節級,監測類、考核類、對標類“四級三類”指標體系,構建基于業務流程的公司運營管控一體化指標池,確保指標與流程、崗位的緊密結合和無縫銜接,實現公司各項業務精益化管理,鞏固“三集五大”建設成果。
3、流程創新策略
明確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人員在績效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冃Ч芾硇枰鲗蛹壢藛T共同參與,人力資源部門的主要職責是組織和管理,是績效管理的設計者和維護者,是績效經理人和員工的業務指導和專業顧問;而具體的指標設計、目標制訂、評價考核、結果運用等工作則應由各級績效經理人和員工來完成,績效經理人是績效管理的主體,一般員工是實現績效目標的具體執行者。只有明確了不同部門、不同層次人員在績效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公司績效管理流程才能正常高效運轉。構建“三全四化”績效管理智能平臺。公司已自主研發“全員覆蓋、全過程監控、全業務融合和指標體系集成化、績效合約模板化、考核流程標準化、結果分析科學化”的績效管理智能平臺,建立公司統一績效指標庫,確保電子化績效合約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包含“計劃與合約、監控與輔導、考核與評價、溝通與改善”的全流程業務構建,達到流程的規范統一。智能平臺已上線運行1年,目前正在控股縣級供電企業推廣。
4、方法創新策略
關鍵詞:石油企業;管理創新;
中國企業管理受到諸多復雜因素的影響。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國企業管理。中國企業管理創新,就是要不斷讓科學管理的新觀念、新方法沖涮。中國企業管理者的小農意識,就是用市場經濟的規范取代計劃經濟的禁錮,就是要在民主、科學、創新的旗幟下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能,實施高效、科學、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識經濟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華,探索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管理模式,建設網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體制改革的繼續深化,石油企業正逐步推向市場,面臨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的發展趨勢。如何才能促進石油企業有效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等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其關鍵是需要研究企業管理創新。
一、中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
我國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現狀,目前石油企業管理創新活動主要是在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核算單位中開展。參與管理創新的人員主要是專職的管理人員,其他技術人員和基層操作人員很少,這反映了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狹窄,不利于管理創新的廣泛開展。當前石油企業鼓勵創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領域內開展創新活動,而管理制度創新較少。這就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從創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鑒其他相鄰領域知識和技能,獨創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國石油企業的管理創新活動主要局限于少數專職管理人員,缺乏群眾性;同時創新領域狹窄,創新手段有限,整體創新能力水平低下。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石油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石油企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很多企業經營觀念陳舊,企業的管理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存在一些問題:1、國家對企業的有效監督和發揮經營者的積極性沒有有效結合;2、已經進行公司化改造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還不規范;3、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勞動人事制度沒有建立健全;4、沒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5、企業管理組織機構沒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業管理如何轉變;7、重組改制后各個公司的關系如何處理。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企業管理創新來逐步解決。
企業管理創新活動雖受到外部環境影響,但筆者認為企業內部環境是制約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業的自身特點石油企業屬于礦藏采掘業,同其他工業企業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風險的特征。具體表現在:一是油氣資源深埋地下,勘探開發難度大、時間長、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產受自然規律的嚴重制約,企業生產的成本費用高;三是油氣企業工作場地大都在野外,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1]。石油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石油企業的管理創新約束條件要較普通工業企業要多,而且正是這些特點加大了管理創新的成本,從而使得石油企業很難在管理創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業創新本文來自中國美術高考站,免費文章請登陸cnmeishu.com查看激勵政策導向企業管理創新極易受到企業內部創新激勵政策導向影響。由于國內原油長期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為提高原油產量,石油企業對技術創新有很強的認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對管理創新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積極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業創新氛圍良好的創新意識,與擁有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密切相關。在一個好的氛圍下,人就思想活躍,新點子產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圍則可能導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業長期處在計劃經濟中,對市場反映遲鈍,缺乏市場壓力,難以形成企業創新的氛圍。
三、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途徑
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經濟的全球化和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給企業經營環境帶來了根本性變化。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不得不進行管理創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敗。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西方企業管理創新是一浪高過一浪,在管理的諸多領域中進行了大膽而又成功的創新。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國家的經營關系越來越重要,管理創新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根據我國石油企業的現狀和特點,我認為在石油企業管理中需要開展創新活動,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
1.組織機構的創新
組織機構是企業運行賴以支撐的架構,科學的機構設置是管理理論與規律的產物,也與企業實際管理的要求相關。目前石化集團正在進行的重組改制過程,實際上是企業制度創新的過程。在制度創新過程中,組織機構必須有相應的變革與創新,才能適應全新的委托關系、集權與分權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開展組織機構創新活動特別重要,否則企業制度創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技術創新是管理創新的主要形態,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源泉,它越來越成為決定企業管理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術創新不僅是技術問題,也是管理問題,因為技術創新從研究開發、形成產業化到市場推廣應用,在整個過程中蘊涵著一種新的管理機理和方法。石油企業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科技和追求整體效益的特點,經濟效益的提高依賴于技術創新。這種技術創新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以充分利用新工藝、新方法和高效益產出為歸宿,推動石油企業發展,從而促進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創新。
3.經營理念的創新
由于企業長期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其價值觀及行為存在一種慣性,這種慣性根植于人們的頭腦之中,常常會不自覺地在其行為中表現出來。石油企業的這種模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式及價值取向很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應該在經營理念上進行創新,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企業特性的經營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取向。
一些石油企業重組改制后,石油企業主業進入股份公司,成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為存續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稱。這是把原來的一個企業分為二個,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經濟上、行政上相互獨立,但在黨群組織上還是一個系統,這就要求企業必須進行管理體制創新,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體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創新
隨著以信息技術為首的高新技術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交易方式已經發生了一些根本的變革,企業物資、資金流動在不斷加速,企業原有游戲規則也隨之在不斷改變。石油企業只有適應這些變化,并根據這些變化尋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競爭中取勝。
6.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資金、技術、專利等企業生產經營要素都可以相互轉讓,唯獨只有人力資源不能自由轉讓,因為人力資本將取代金融資本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戰略資源[2]。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使得過去以財務管理為重心的管理體系必須進行改革,轉變為以人為本的管理體系。如何讓職工在工作中發揮聰明才智、調動積極性、不斷提高知識和技能,是企業的一項迫切任務。因此加強企業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活動不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業流程和信息技術運用創新
流程的改革與創新,源于西方企業對傳統分工條件下造成的生產經營與管理流程片斷化、無人負責整個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優化而使整個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認識。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斷創新,是因為現代信息技術、電腦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原有流程賴以存在的前提條件發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流程創新是石油企業管理創新的一個重要領域。
四、需要處理好的關系
1.企業管理創新和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關系
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是搞好各項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證,是前提條件,是企業進行各項重大決策的重要依據,是推行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條件。石油企業若想進一步創新、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必須處理好管理基礎工作與管理創新的關系原創文秘網站:文秘知音,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在保證基礎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的基礎上,充分搞好管理創新,探尋新的發展方法和手段,推動石油企業向前進步。
2.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的關系
引進國外先進管理技術和方法,對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縮小與發達國家企業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也是加強和改善我國企業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學習、引進、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和石油企業自身的特點,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石油企業管理模式和方法。
創新決不僅僅是知識的發現,更重要的是知識的運用。一個企業的競爭能力并不簡單地取決于其科技力量,在某種程度上更取決于企業的管理水平??梢哉f管理創新也能創造市場,也能彌補技術創新的不足。因此,石油企業在管理創新過程中,除了盡可能地運用技術創新的成果推動管理創新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管理創新來充分挖掘技術創新的潛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