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5 09:21:11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戰略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區域經濟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同時受到內部與外部因素影響所形成的經濟綜合體。而由于受到區域和范圍的限制與影響,區域經濟往往要同時考慮到自然條件(如水分、光照、土地、地質、災害、熱量等)、社會條件(戰爭、政策等)、人文條件(宗教、習俗、傳統節日等)、技術與人力條件(人力資源、高新技術發展)等的影響。當然,在最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區域經濟往往還需要考慮到生態環境等的影響。由此可見,區域經濟并不如它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簡單易懂。與此同時,區域經濟由于其變化多樣且變化快速,企業的經營者常常需要花眾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及時的把握區域經濟的發展動向,而且,想要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區域經濟的影響不可忽視。所以,無論是國外的企業想要進軍國內的市場,還是中國本土企業想要在國外占有一席之地,最基本的區域經濟調查是不可省略的。再次以潞安礦業集團公司為例,在該集團建立之初,集團只是一個以煤礦為主要發展項目的企業。然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之下,其受到當地的區域經濟和我國“對環境一再重視”政策的影響下,企業及時的改變了自身的經營方針,把單純以煤礦為主導的企業發展格局,轉變成了以重點發展煤、油、硅、化、電等五大主導產業,同時進軍裝備制造、建筑建材、煤層氣、物流貿易、金融服務五大輔助產業的多樣化產業格局。與此同時,為了響應國家對環境保護的號召,潞安礦業集團投巨資引進國外既環保又高效的設備,力圖成為一個綠色環保企業。假如企業并沒有及時的發現煤礦行業的經濟走向,也沒有重視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政策,那么潞安礦業集團的發展勢必不會如現如今般這么讓所有煤礦行業所傾羨。
二、區域經濟和企業戰略的關系
通過上文對區域經濟和企業戰略的分別分析,可以明顯發現區域經濟和企業戰略之間存在的是一種相輔相成、共生相生的關系。在一本經濟學書上曾經指出,區域經濟是企業進行個性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而想要走區域戰略發展的道路,“企業個性發展”是必然的選擇。而不注重區域經濟,也不根據區域經濟調整企業經濟戰略,不走“企業個性發展”道路的企業必定會被淘汰在經濟發展進步的洪流之中。山西的煤礦行業就是這個事情最好的證明例子。在我國經濟制度尚未健全的時期,山西的煤礦行業曾經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現象。由于山西擁有極為豐富的煤礦資源,所以在我國初期,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紛紛加入“采煤大隊”的行列之中。一時間,山西的煤礦行業的發展大跨步的前進,與此同時,山西煤礦行業的秩序也發生了混亂,但耐人尋味的是,在如此混亂的秩序下,許多人在這混亂的環境中大賺了一筆。然而,這樣的“好情形”并沒有持續多久,制度的混亂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許多人在不規范的煤礦企業中丟去了性命,沒有再次加工與清潔的煤礦給我國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山西民眾由于煤礦的過量開采與燃燒,紛紛得上了難以醫治的病痛。于是,國家開始改革,山西甚至全國的煤礦行業管理辦法紛紛出臺,煤礦行業的區域經濟戰略發生了重大的改變。有全局意識的人察覺到了這類變化,紛紛加大資金的投入,進行企業的改革升級,希望更上國家煤礦行業的發展。部分心存僥幸的人不愿意花費資金在這看似“沒有利益”的改革上面,所以在不久之后,這類企業便被無情的淘汰。由此可見,區域經濟對企業戰略的制定的影響是巨大的。企業應該及時察覺到區域經濟政策的變化,在區域經濟變化之前,就應該加大這方面的投資,科學的預測將未來可能存在的情況,盡企業最大的可能性,使企業走在經濟政策變化之前。因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比競爭者更有優勢,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后續的較量中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三、企業戰略的制定
戰略制定需要具有前瞻性。俗話常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企業想要有更好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勢必需要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因為經濟的發展同樣也遵循“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旁人還未發現商機之時,明智的預測并判斷市場未來而發展,在做出決定之時,果斷的加大投資,努力拓寬企業的發展道路,在企業資金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企業做到全方位發展,開創多條企業收入項目渠道。而也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夠不斷的壯大。這里同樣在列舉潞安礦業集團的例子。在這個煤礦方面發展勢頭良好時,企業并沒有滿足現狀,而是在其他行業,如物流貿易、金融服務、建筑建材等方面加大了投資,同時在煤礦這個老本行上,潞安礦業集團企業一邊努力的向國外學習先進技術,一邊提高企業自身的科創水平。而也正是這一系列的舉動,潞安礦業集團企業的效益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十二五”末,企業的資產總額一度達到了2500億元,實現營業收入2000億元,建成“雙兩千億企業”。企業也從傳統的煤礦企業,發展成了一個具有國際競爭能力能源企業,該企業更是成為中國一個有實力進入全球500強企業的一員。
四、結束語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與存在的問題,結合鹽城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潛力,提出了包括沿海錯位開發戰略、區域關聯發展戰略、“第四產業”發展戰略和大市區、小城鎮發展戰略在內的戰略體系,并對相應的方案措施進行了深入探討。
沿海開發是江蘇省“十一五”生產力布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區域上看,鹽城、連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區地處我國南北交匯樞紐地帶,是江蘇省最具發展潛力的區域,但目前我國沿海經濟發展還處于“低谷”區。近期,《江蘇省沿海開發總體規劃》的制定為鹽城等蘇北地區的沿海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充分利用鹽城的沿海優勢,以系統的思維確定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體系,這是鹽城的重要發展機遇,對促進整個蘇北沿海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意義。
一、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
1、經濟快速發展,但與蘇南的差距仍較大
“十五”期間,鹽城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目前擁有悅達集團、森達集團等銷售超億元的企業1102家。2005年,鹽城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4.90億元,同比增長14.3%;農民人均純收入4893元,同比增長10.8%;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0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達264億元,增長39.8%,增幅列全省第一。但由于歷史、區位、政策等多種原因,鹽城的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與省內蘇南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表現為經濟總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以2005年為例,鹽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2585元,而蘇州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6766元,是鹽城平均水平的5.3倍。
2、縣域經濟增勢強勁,但縣域間發展不平衡
根據縣域經濟發展狀況,可將鹽城所轄9個縣(市、區)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東臺、大豐、亭湖、鹽都)已達到或超過蘇中地區的平均水平,其中東臺市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已達167.31億元,在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中位居第57位;第二板塊(射陽、建湖、阜寧)經濟快速增長,后發優勢逐步顯現;第三板塊(濱海、響水)近年來各項經濟指標增幅均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但與第一板塊相比仍屬貧困地區,其中響水縣2005年地區生產總值僅為46.4億元,濱海、響水兩縣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低于蘇北地區的平均水平。
3、產業結構逐步優化,但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產業趨同化明顯
“十五”期間,鹽城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形成了農業結構協調、工業結構改善、服務業升級加快的格局。全市三大產業結構由2000年31.5︰38.6︰29.9調整為2005年的22.3︰45.6︰32.1,基本形成“二三一”產業格局。但從鹽城工業產業的總體情況看,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傳統產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處于主導地位,附加值不高的紡織、化工、機械和食品四大產業占產業總產值的70%左右;二是產業趨同現象較為突出,區域經濟特色產業尚未形成;三是大型工業企業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例不足10%,企業有數量而無規模,產業集中度低,創新能力不足。
二、鹽城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與潛力
1、海洋和灘涂資源豐富
鹽城海岸線全長582公里,占江蘇省海岸線總長的56%,盛產魚、蝦、貝類等各種海產品。沿海灘涂總面積4550平方公里(含輻射沙洲),占全省沿海灘涂面積的75%,近期可供開發利用的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以10余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的射陽河口以南沿海地段已成為江蘇最大、最具潛力的土地后備資源。此外,鹽城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豐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氣蘊藏量達800億立方米,沿海和近海有約10萬平方公里的黃海儲油沉積盆地,居全國海洋油氣沉積盆地第2位,勘探開發前景廣闊。
2、農產品資源優勢突出
鹽城是江蘇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已建成8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1個優質油料基地縣和6個優質棉基地縣,糧棉油、桑果菜和禽蛋魚等主要農產品的種養規模和總量均位居全省首位,是輕工、紡織和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居全省之首,全市有4個縣列入省級農產品產地認證;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種植業產地212個,畜牧業產地87個。新建國家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5個,省級外向型農業生產基地6個。全市通過認定的有機食品基地2個,綠色食品基地6個,并有179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稱號。
3、生態旅游資源獨具特色
鹽城市域東部擁有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最大的海岸型濕地,并已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保護區內建有世界上第一個野生麋鹿保護區和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當前,大豐野生麋鹿保護區有麋鹿種群600多頭,其野生種群總量、繁殖率和存活率均居世界首位。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12種,國家二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7種,每年來此越冬的丹頂鶴達到1200多只,占世界野生種群的60%以上。市域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為典型的瀉湖型湖蕩濕地,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此外,鹽城海濱濕地還有長200公里、寬140公里近岸淺海區的輻射沙洲,面積10多萬畝的海濱林場和遼闊的海濱草原,形成了集藍天、大海、灘涂、森林、草原和珍稀動植物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鹽城濱海風光。
三、鹽城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方案體系
鹽城區域經濟發展已具備了良好的工業基礎,但總體經濟實力仍相對較弱,社會經濟發展在全省還處于較低水平。因此,鹽城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挖掘區域優勢與潛力,通過正確戰略體系的構建和實施,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1、沿海錯位開發戰略
一個經濟區域只能是在適當的產業或產業鏈條的適當位置形成相對競爭優勢,而不可能在每個產業領域都具有絕對競爭優勢。區域經濟個性越強,越有利于發揮集聚效應,越能促進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如前所述,江蘇“十一五”規劃綱要把沿海產業帶建設作為全省“十一五”發展的重大戰略之一,鹽城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突出臨海生態特色,實施沿海錯位開發戰略。
具體而言,除了繼續積極發展海洋漁業,提高名、特、優、新產品的比重之外,還應注重以下五個方面的發展。一是在現有1300平方公里可利用灘涂上發展沿海速生林帶,并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大力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商品用材林產業和優質高效經濟林產業,擴大沿海灘涂綜合林業產業規模。二是利用沿海發展畜牧業的獨特優勢,建成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食草動物產業帶。三是充分發揮沿海無公害、污染輕的特點,大力推行質量認證、環保認證和綠色食品認證,在現有農業標準化基地的基礎上,加快建成以鹽土農業為依托的綠色食品基地。四是圍繞特色資源,重點發展港口火電、葦漿、木漿、天然氣、石化等能源和原材料基礎工業,積極發展海洋醫藥、海洋化工等新興產業,建成結構合理、外向度高、特色明顯的臨海工業體系。五是充分發揮濱海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優勢,以建設沿海國家生態旅游區和中國東部沿海重要濕地生態文化旅游基地為目標,以丹頂鶴、麋鹿、中華鱘三種珍稀動物為品牌,形成特色鮮明、規模較大、吸引力強的沿海旅游帶。
2、區域關聯發展戰略
鹽城、南通和連云港位于我國沿海、沿江和隴海-蘭新鐵路沿線三大生產力布局主軸線的交匯區域,同時,鹽城又是“長三角”和“淮海”兩大經濟圈的交匯區,這為鹽城的區域關聯發展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眾所周知,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全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經濟實力最雄厚的區域;淮海經濟圈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邊緣,目前雖屬于沿海欠發達地區,但該區地處江淮平原,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勞動力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巨大。鹽城應積極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立足淮海,面向長三角”,努力成為“長三角”與“淮?!眱纱蠼洕ο嗷ゴ龠M的橋梁,通過促進經濟圈內各城市的共同發展帶動自身的跨越發展。在經濟區域之間的關聯發展中,要突出發展目標、經濟政策和經濟利益上的相互依賴及產業的前后關聯,在不影響其他區域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區域利益的帕累托改進。
3、“第四產業”發展戰略
江蘇省的南北差異梯度明顯,蘇南已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第二產業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而鹽城正處于工業化初中期,蘇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服裝、食品等行業必然會向鹽城等欠發達地區擴散。但為了實現生產力的跳躍式發展,鹽城在承接蘇南產業轉移的同時,還應大力發展有利于發揮后發優勢的信息產業。信息產業的后發優勢主要體現在沉淀成本小、技術調整快,易于進行產業規劃和布局,而且可以充分借鑒和利用他人的經驗和成熟的技術,實現超常規的發展。因此,對于正處于工業化途中的鹽城等蘇北城市而言,信息化是其社會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發展信息產業,當務之急是加快區域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和完善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系統,改善區域的信息化投資環境。
4、大市區、小城鎮發展戰略
長期以來,鹽城中心市區一直存在著“小馬拉大車”的局面。大市區戰略是在將亭湖和鹽都兩區納入中心市區范圍的基礎上,以市開發區、亭湖開發區和鹽都開發區作為提升中心城市競爭實力的重要載體,整合資源、科學規劃、錯位發展,通過“三駕馬車”的合力拉動市區經濟快速發展。在城市功能上,進一步明確鹽城作為“江蘇沿海中心城市、新興工業城市、海洋經濟服務基地”的城市區域定位,著力彰顯“水綠生態鹽城,東方濕地之都”的景觀特色和人文特色。與此同時,作為城市化基礎支撐和工業化重要載體的小城鎮的發展要提升到戰略高度,不斷完善現有城鎮各項設施的配套水平,強化小城鎮集聚產業的功能,增強小城鎮對農村人口的吸納能力。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于推進城鎮化和小城鎮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吸引各類生產要素和市場要素向小城鎮集中,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同時,必須自覺走上行政區域建設與區域經濟建設的有效結合之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的良性互動。
四、結語
鹽城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本著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找準特色的原則,通過實施正確的戰略組合,將潛在優勢盡快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逐步縮小與經濟發達地區的差距。本文所構建的戰略體系是基于鹽城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區域條件而提出的,但又立足于我國當前沿海開發和區域一體化的經濟背景,因此既有較強的針對性,又有適度的擴展性,對于蘇北以及其他沿海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鹽城統計局:鹽城統計快報[R].2006,1(22),45。
[2]江蘇省統計局:江蘇統計年鑒-2006(電子版)。
關鍵詞: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宏觀經濟
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對土地、住房商品化開始實施試點改革,30年多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開創了良好的發展前景,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該階段,城市房地產業發展速度不斷提升,在國民經濟增長中占據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已經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已經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但近年來,房價波動極大,房地產市場供需矛盾極為突出,社會人居住房不合理分配現象極為嚴重,甚至出現開發房地產嚴重破壞資源環境的情況。以我國房地產業總體發展情況分析,一度出現房地產業過熱現象,如2007年我國房價連續5年上漲情況結束,開始產生下跌情況,特別是部分經濟發展良好的地區跌幅已達到一半以上,交易量萎縮現象極為嚴重。為避免房地產經濟泡沫破裂,建設和諧社會,保持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國家對房地產等過熱行業進行了宏觀經濟調控。筆者通過定性結合定量等方式,按照“宏觀—中觀—微觀—預測—戰略推導”為線路,進行和諧城市構建及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房地產經濟的概況
房地產經濟是指以房地產為主體,圍繞房地產生產、分配、交換與消費產生的人和人間的經濟關系,是房地產經濟關系有機結合房地產生產力的重要方式。房地產生產、流通與消費過程中出現的所有經濟活動與其條件都被成為房地產經濟。其中房地產直接生產過程為房地產生產,房地產再生產與其實現過程為房地產流通,房地產生產目的的實現與部分直接生產過程在消費環節的延伸為房地產消費。在整個房地產經濟活動中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運行機制與經濟體制條件。從微觀經濟、中觀經濟、宏觀經濟三個層面對房地產經濟進行考察。微觀層次是指將房地產企業作為經濟單位,其產生的一切經濟行為與對房地產開發經營項目的運行。中觀經濟是指房地產部門經濟、區域經濟。作為產業經濟的重要類型,房地產部門經濟在與其他經濟具備相同屬性的同時,還存在諸多特殊性及規律;各個省、市與區房地產經濟被稱為房地產區域經濟,也可被叫做區域產業結構的一個部門。宏觀層次是指整個國民經濟為主體進行考察,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對象,房地產經濟更是宏觀經濟的主要構成成分。
二、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內涵及現狀
“既要滿足當代人對房地產的種種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為后代人的生產生活創造必要的空間發展條件”為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在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應對其可持久性加以重視,站在統籌關系角度分析,做好城鄉規劃、能源節約等工作,實現房地產建筑規劃形態、住宅功能、環境效益、人文特色的可持續發展。
(一)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內涵
李曉云認為,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滿足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需求,必須與所在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并在房地產經濟發展做好各方協調關系,如人口、環境與資源利用等,并始終堅守資源集約、經濟效率提升等原則,實現房地產合理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的目標。其內涵包括以下幾點。1.房地產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是經濟發展基本條件。在房地產經濟可持續中應對環境承受能力進行充分考慮;同時,房地產經濟發展可為環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能夠符合環境對其發展的需求。2.房地產經濟自身發展。房地產自身發展是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基本條件,如房地產自身發展不足,將嚴重影響其可持續發展的進度?;诖耍谝欢l件下,房地產經濟必須滿足自身發展要求。3.房地產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屬于互動性,經濟發展對社會發展起到嚴重影響,社會發展也就對經濟發展產生直接決定作用。作為現代經濟的主要表現形式,房地產經濟因與社會具有互動關系,在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將與社會協調發展。
(二)房地產經濟發展現狀
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房地產投資增速呈現出下降趨勢,由2013年20%下降為2014年10.5%,為加大調整力度,提高房地產經濟發展水平。本文以房地產圖1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表2015年1到2月份開發投資進行探究,8786億元為該時間段開發投資總額,和2014年相比,投資增速只下降了0.1%,其中住宅投資總額為5922億元,占總投資額67.4%,增長率為9.15,回落點為0.1%,如圖1所示。整體分析,我國房地產市場現狀為供過于求,為改變該現狀,要求相關部門、企業必須對房地產投資問題加以重視,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為實現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措施分析
(一)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作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點,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產業鏈的重要內容,對國民經濟推動轉變為全面基礎,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調整產業提供有利條件,并將服務提供給人們生活與有關產業發展。1.經濟發展中確定房地產業重要增長點產業地位,為調整其他產業提供可靠保證;2.社會經濟數據統計和房地產數據統計的完善,各個區域數據統計工作的加強及經濟數據的及時公布。通過房地產數據信息制度的建立,可將土地出讓總量等行業有關數據及時公布,能夠將房地產經濟發展中真實、透明與全面原則充分體現出來;3.數據分析能力提高。利用行業發展預測模型的合理構建及有關產業政策制定,可對土地供給總量、商品房供給總量加以控制,確保供求調節的平衡性;4.房地產業預警系統、危機干預機制的建立,為房地產經濟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引導的房地產市場控制措施
房地產市場發展速度的不斷提升,導致大量貸款、投資人員無法正確感知風險,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出臺后,房地產市場價格產生了極大的波動,投資者此時才意識到房地產投資風險并對其進行重新審視。為避免銀行流動性危機的出現,降低國家經濟影響,必須有效控制房地產施工,規范市場行為,降低投機行為對市場的影響,建立有序的市場環境。在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為構建良好的發展市場,必須加強政府宣傳,正確引導購房者;并對銀行信貸加以嚴格控制,防止商品房價格背離價值現象的出現,對房地產過熱現象加以控制。
(三)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戰略措施
在經濟核心圈位置實施大規模土地開發計劃,以政府提供限價土地、大型房地產企業提供開發資金的聯合開發房地產項目方式,在確保開發商獲取相應利益后應對商品房價格加以限制,并利用限價出售土地的回款對項目區域政府配套設施加大建設力度,如公交體系的完善、學校醫院的興建等,以此達到居民居住環境改善的目的。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戰略措施
集中統一土地管理與城市規劃實施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與社會經濟發展具體情況相符,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方向相符。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斷深化的基礎上,必須以土地保護為中心,建立土地開發與經營制度,對現有土地開發投資去向合理規劃,對農用土地、城市待開發土地資源加以重點保護,通過相應法律措施對土地地權關系加以處理,如占有權、使用權等。土地供應市場的統一建立,應具有公正、公平、公開等特點,通過土地整治,與土地收益管理水平的提升,可實現房地產經濟健康、穩定的快速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分析、研究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礎上,可對市場主體行為選擇進行有效約束,實現市場經濟的有序性,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提供可靠依據。在充分發揮房地產經濟功能的同時,應了解與掌握房地產經濟的概念、并對其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采取科學有效的發展戰略措施,實現住宅標準化,降低投資成本,為房地產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依據與強大支撐。
作者:張艷艷 單位:河南省省直機關房地產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劉靜巖,韓文秀.房地產投資對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2).
[2]侯姝羽.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要點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
[3]孔行,黃玲,于渤.區域房地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長期動態協調關系研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9(3).
[4]王勉,唐嘯峰.我國房地產投資波動與經濟周期的相關性[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
[5]張霞偉,丁姝.城鎮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對可支配支出的短期影響研究分析———基于省際面板數據誤差修正模型[J].品牌:下半月,2015(8).
[6]張紅,李洋,張志峰.中國城市軟實力對住房價格的影響—————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數據模型[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4(3).
關鍵詞:循環經濟企業經營綠色環保
一、循環經濟對企業的新要求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發展循環經濟成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協調統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徑和實現方式。循環經濟對發達國家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企業在本國政府的政策導向和扶植下,將發展循環經濟納入其長期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綠色生產與管理,不僅為國家宏觀循環經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時也大大增加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一直在進行著發展循環經濟的艱難探索,經過一定時期的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在政策管理、企業實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較低,發展循環經濟也凸現出很多問題。應當指出的是,我國國內循環經濟理論研究的實踐,依然集中在大循環和中循環(國家級、省級生態工業園的建設)這兩個層面上,對消循環(企業)層面循環經濟的獨立研究很少。另外,很多企業經營者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如何在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上知之甚少。認識的不足導致堅持經濟利益導向的企業環保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這對更廣泛的在企業內部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制約。還有,發展循環經濟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作基礎,包括循環經濟的理論研究;國外發展情況的研究;經濟政策法規的研究;污染治理技術、廢物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生態工業鏈接技術的研發。目前,中國企業對這些理論和技術的研發還處在初級階段,應當著力進行研究。
眾所周知,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中處于基礎地位,企業行為的轉變將有力的促進經濟循環的實現。企業是實行循環經濟的主體,無論是經濟的大循環,還是經濟的中循環,都是建立在經濟的小循環基礎之上的。因此,企業層次循環及理論與實踐是我國進行循環經濟建設的基礎,企業層次循環經濟的建設特別是企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僅從循環經濟微觀的角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戰略”進行探討,以就教于方家。
二、什么是循環經濟?
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把經濟活動和物組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和“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環利用模式。使得經濟系統順暢地并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實現自然與經濟協調發展,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這就是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在循環經濟中,企業將其經濟效益目標同生態效益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方面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另一方面在生產全過程中加強對污染的控制,降低廢棄物的產生,加強廢棄物的回收與利用,以實現廢棄物更為有效為目標。企業對其產品也不僅從經濟效益而且從環保角度出發,進行生產改造,實施清潔生產,將其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因此,通過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制定與實施,解決了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企業追求經濟效益而又無法提高環境效益這一難題,是一種具有可持續性的企業行為,是企業適應日益增長的環境壓力,提高自身競爭力與生存能力的必然選擇。
三、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
根據我國實際情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戰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清潔生產和全過程污染控制戰略。
清潔生產和全過程污染控制戰略是指在企業生產過程中實行清潔生產,充分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形成從生態設計——綠色制造——生態包裝——綠色運輸的全過程考慮,盡可能減少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并在企業本身實現資源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實現污染零排放,同時建立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進行環境監管。
在產品設計階段實施生態設計,要求企業盡可能根據產品生命周期分析、生態設計和環境標志產品要求,開發出低能耗、低(或無)污染、經久耐用、可維修、可再循環和能夠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
選用產品原材料時禁止使用某些危害或風險極大的污染物質,尋找相應的無害替代物,選用清潔能源和環保型原料,或是改變產品的生產原料,從源頭直接降低污染的潛在機會。另外還要減少原材料的消耗,盡量使用能夠回收再利用的材料,減少進入循環的物質量。
在生產過程中選用先進的技術工藝,配合生態設計,生產低能耗、低消耗、低(或無)污染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實現水、余能和原料的再循環利用、開發、回收本公司產品的新工藝,在企業內部實現物質的循環利用。
在產品包裝階段,實行生態包裝,包裝材料減量化,并充分回收利用,減少包裝廢物填埋與焚燒的數量。
在產品運輸階段,利用現代第三方物流業進行運輸,倡導綠色物流。
第二,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戰略。
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戰略包括三個階段,產品銷售、產品售后服務以及廢物產品回收階段。
將循環經濟理念延伸到生產過程之外,在產品銷售階段,提倡綠色銷售,宣傳綠色消費,開拓網絡經營模式,減少銷售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在產品服務階段及回收階段,通過提品保養維護、產品主要部件升級、產品零部件功能梯級使用等服務,一方面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降低資源的流動速度,從而達到物質的減量化要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廢舊產品的回收,實現產品的功能梯級利用。同時,這一戰略的實施還提高了服務質量,贏得了更多的客戶。
實踐證明,實施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戰略,加強企業服務終端的功能,將成為企業循環經濟的增長點。
第三,產業鏈拓展戰略。
產業鏈拓展戰略是為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中間物而提出的,這些中間物雖然不能利用于原有的生產系統,但卻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拓展產業鏈主要是在于考慮企業自身條件的基礎上,開發多產品聯系系統,改變原有的單一生產路線的做法,充分利用生產路線中的中間產物,利用其為原料開發新型生產工藝,生產新的產品,構建共生系統,在為企業解決廢棄物的同時,獲得新的經濟效益。
第四,廢棄物綜合利用戰略。
在充分考慮了減量化和再循環原則之后,再利用原則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最后一項重要原則。因此提出了廢棄物綜合利用戰略。這里所說的廢棄物綜合利用戰略,主要強調生產的最終廢棄物在企業生產系統以外的綜合利用。
廢棄物綜合利用方式在有很多種,在微觀(企業)層次上主要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將廢棄物用于企業的綠化建設,例如說可以將廢水用于澆灌企業的綠地,部分廢棄物可用作肥料,再減少廢棄物排放的同時,改變了企業的環境面貌。
二是將廢棄物用于農業畜牧業建設,尤其在一些食品行業,其廢棄物有些是很好的飼料,有些具有很好的肥力,可以用于養殖業或是種植業。
三是通過廢棄物交換或買賣,將廢棄物轉手給有需要的企業,既解決廢棄物的治理排放問題,又為企業創造了效益。
第五,企業加強循環經濟實踐戰略。
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企業來說,不僅意味著設施、設備等“硬件”的建設,還包括在企業文化等方面“軟件”的實踐。企業要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融入到企業文化中,通過員工集中培訓和其他方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樹立其環保理念,規范其在生產的各個環節中的行為,促進其在節約能源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同時,企業還需要加強與周邊和相關企業的信息交流以及發展生態經濟方面的合作。企業的循環經濟實踐可以在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展開,企業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問題,有重點、分階段的進行。
第六,企業加大循環經濟理論指導下生態建設和環保建設等方面的獎勵和懲罰力度。
在政策層面上,用更具實效的經濟獎勵以及其他刺激手段促進企業進行循環經濟的實踐,采用價格、稅收、信貸、征費等手段,建立生態恢復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補償機制,引導企業自覺自愿的發展循環經濟。與此同時,利用逐步提高各項排污費用及其他懲罰性措施,使企業不論在成本上還是在社會影響上,都會自覺自愿的選擇在環保方面進行投入。
第七,推廣發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生事物,采用試點的方式進行推廣是上佳的選擇,我國應深入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使更多地區、更多行業的企業走上發展循環經濟的康莊大道。另外,我國企業的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主要是進行各種資源的綜合利用,具體表現為很多地方建設了或者將原來的工業區改造成生態工業區,很多生態園區已經取得了較好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這項實踐應當在全國范圍內繼續推廣。
第八,加強國際合作,追蹤先進的前沿學科理論和工程技術的戰略。
企業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中,應當加大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國際知名企業、科研機構等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大力發展綠色貿易。借鑒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汲取其失敗的經驗教訓,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并展示我們的成果,彼此聯合、實現共贏。
四、結論
總的來說,以上的戰略都是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將廢棄物“變廢為寶”為主旨的。企業創建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首先是要從生產源頭開始,盡可能利用綠色原料,開發綠色生產工藝,在生產的全過程實施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其次是要對本企業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代謝分析,了解每段工序中各種廢棄物的產生情況和能量剩余情況,尋找這些廢棄物再循環、再利用的途徑;使其首先回用于生產過程,其次回用于企業內部,最后盡可能在區域范圍內得到再利用,爭取實現污染“零排放”。
要想真正實現循環經濟,還需要加強中循環和大循環這兩個層次的循環經濟建設,只有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在全社會的大力配合下,循環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左紅英.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下的企業競爭優勢研究.管理現代化,2005,(1).
[2]周潔,王遠,陸根法,張蓓,宋莉娟.企業實施循環經濟的戰略探討.四川環境,2005,24(2).
戰爭是一種強弱沖突不平衡的結果,找準對方弱點開戰是戰爭的導火線。如:不能診斷中國特色經濟毛病,卻用外國經濟理論治理國內特色經濟;加入WTO,政府政策法規受制于國際,獨立性或者說中國特色越來越不能發揮能動性,又不適應不熟悉國際規則;其關鍵點在抄搬國外管理理論被動適用國際規則;其危險點在于短時間內大量變現庫存資源,國民財富以貨幣形式決堤般外流。
在這種背景下,國際對中國發動了經濟戰爭。首先是外資潛入中國投資、置業;第二鼓噪中國經濟形勢大好,以誤導中國變現寶藏資源來提高GDP,同時外資大量進入中國炒熱中國經濟;第三將股市、樓市等炒熱,借助中國國內資本推動股價樓價大幅走高,推高能源價格增加中國發展成本,進而帶動中國物價全面通脹;第四不斷施壓迫使人民幣升值,拉攏別國擠壓中國國際市場;第五是拋售股票、房地產等,套現走人;第六即下一步拋售人民幣使之貶值而讓美元升值。通過美元、人民幣反向升值貶值運行一個來回,則巨大的中國財富就會白送給美國等寄生國家。譬如近期,美國持續降息,使各國對美元匯率一直上升[1]。這使中國國內出口企業面臨困境,廣交會訂單縮減30%以上;同時,人民幣升值加快又使得熱錢大量進入中國,流動性過剩加劇,加大了通貨膨脹;再者,中國美元儲備居高不下快速增長也就是加速貶值,從而美國實現了奈賬;最后,美國次貸危機實際上是將國民不勞而獲的結果轉移到外國,尤其是美元儲備高的國家。
二、經濟戰爭的性質
美國等國家害怕中國經濟快速超越自己,又覺得軍事能力不夠,于是就專注經濟侵略,其性質為爭奪理論、文化、經管、技術等的控制權,以及陰流子(資金)[2]的控制權和市場控制權。
(一)精神戰:爭奪思想文化經管技術的控制權
中國搞特色社會主義,今天出現了所謂經濟過熱問題,卻又仿照資本主義經濟理論與方法不斷加息提高準備金率,在治理特色經濟時又不搞中國特色,當然調控無效。在沒有準備好自己的經濟理論和制度條件下加入WTO,不得不被動適用國際經濟法規準則,從而陷中國特色經濟于無能之中而不能自拔。如果不盡快清醒過來,建立自己的符合自然法則的經管理論和經濟制度,就會失去思想文化和經濟管理的控制權。
譬如,加息提高準備金率,一個處方一年就開了十幾次,還不見效就不應再模仿下去。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不完全由經濟因素引起,因而凱恩斯那一套純經濟金融手段解決不了現今中國的經濟問題。對于這種落后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必須加以創新,免得受制于人。
(二)貨幣戰:爭奪陰流子與財富的控制權
陰流子是集能力信譽和欲望需求一身的幣符抽象物,是量子經濟學基礎。
1.在物價、匯率、股市上動作,以無形之手掠奪他國財富搞垮他國經濟。通過陰流子手段控制資金會取得軍事戰爭掠奪實物財富的倍乘效果。
2.境外資金潛入中國加劇流動性過剩
這猶如暗渡陳倉,運兵中國作戰,是地道的貨幣戰。大量外資進出必將削弱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能力。
3.境外炒作資金的動機動向
國外游資不是來支援中國經濟建設的,是來逐利的,甚至是來掠奪中國財富,顛覆中國經濟的。據說通過上市國企,資產已外流2萬億元啊。
(三)市場戰:用貿易壁壘、世貿規則、拉幫結派控制市場份額等是經濟列強的慣用伎倆。應對辦法雖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條還是基于優質低價開拓市場占領市場。這就要求中國國民勤儉節約,增強國力。同時提高利用國際法的能力,保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四)公關戰:境外資金所有者和管理經營者抱團、滲透到中國重要的經濟組織中去、與政府共生與官員勾結、聘用學者發表影響政府決策的言論。
三、戰略原理
(一)遵循531理論與問題基礎論點發生對稱中和反應的原理[3]
經濟發展一般原理是問題基礎論點(主要包括經濟基本問題、三大要素二個根本點、總矛盾等)與531理論(主指計消市產模式、力-消-產順序周期律、陰流子手段等)發生對稱中和反應后釋放出能量驅動社會經濟發展。
(二)用計消市產模式[4]替代國際經濟理論擺脫其經濟法規的控制
資本主義經濟理論與管理方法是在經濟危機的教訓中發展起來的,產生得早思想落后,擺脫不了周期性經濟危機的命運,但往往通過輸出、轉移國內經濟災難到新興市場國家而短期避免危機。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和謹慎動機、投機動機等作用,凱恩斯有關國民收入用于投資和消費的矛盾論會使投資越來越多消費越來越少,人為降低生產服務消費率,是導致生產過剩進而內生經濟危機的一個機制。
我們應實行計消市產模式協調好GDP規模、質效和公平三者間關系。一是用計劃消費統籌協管有關安全穩定的經濟問題,在計劃消費制度下實施全社會共生存福利保障;以市場生產激勵競爭和規范企業經濟活動,讓市場與生產全面放開,采用超資本主義方式激勵機制。
(三)鼓勵升官發財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人文政治環境
解放思想認可升官發財的積極一面,鼓勵每一位士兵當將軍,使升官發財與法治行為結合實施。但同時必須建立多快好省建設TMS社會[5]的政績考核體系,其中生產服務消費率、零失業、CIP(投資置業系數)[6]等是重要經濟指標,而GDP、CPI等應改成參考指標。在當前,以科舉資格、競聘崗位、契約考核、法治行作前提的升官發財作激勵力,使官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消費服務而謀劃公共項目建設,以已有的公共規模消費帶動陰流子放量使用,通過放大陰流子流量擴大就業和個人收入,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經濟稍微泡沫式繁榮。
除上述創建特色自然理論、制度外,還應以靜制動應對經濟侵略,穩定經濟大局使物價、人民幣和股市等慢慢爬升,時間一長就會套住投機資金變其為投資。
四、戰術技巧
戰術技巧的總思路是,控制物價、匯率股市,掌控足夠的資源能源;鎖定境外游資使其進入時間拉長,當利潤略高于利率回報時,投機就變為投資。
(一)自主控制人民幣升值的步伐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帀升值是必然方向,同時國內勞動力價值也應升值。但這必須自己掌握控制權,做到人民幣平穩緩升,同步提高最低工資和總體工資水平。這樣做,就是不讓逐利外資大量涌入國內造成CPI連年高漲,不讓國民勞動力創造的利潤被外資洗走。
人民幣升值是經濟發展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必然,可順應國際要求因勢利導地繼續維護人民幣的穩定并減緩升值,但決不能讓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的逆轉出現。這樣,人民幣才能成功走向國際充貨行列而立于不敗之地。
(二)救市治市維護滬指在4000~8000點間運行(注:本文寫于奧運前,現已錯過時機,參數應修改為止跌而緩升)
股市是物質的,準確地說是陰流子運動場。股市的作用至少有三:一是通過融資形成全社會共有經濟,是全民共生存的高級基礎;二是通過投資者擇行業擇股票合理配置利用資源,提高資金、資源利用率,產生效率利潤;三是再分配功能,政府通過調控股市可調整貧富結構。奧運行情的出現意味著戰勝了國際敵對勢力,維護滬指在4000~8000點間小幅波動,不給外資下抄底上套現的機會,使其進退二難。股市是虛物質的而不是影子,是可以救起的?;诠墒腥蠊δ埽潜仨毦仁械?。目前救市是一場同外國顛覆中國經濟勢力的較量。就目前來說,空方近乎耗盡,沒多少可賣的籌碼了,中國有黨領導的十億人民,是任何力量都戰勝不了的,因此救市必成,如果政府想要有奧運行情就會有。調節印花稅是調節股市活躍度、表明政府態度的一種手段,不能說無用。但如政府調動社保、財政等儲備資金的少部分入市抄底,既能托市又能贏利。
(三)穩定樓價的重要性
樓價雖然超前上漲,但土地資源是無價之寶,從長遠來說樓價是無頂的,因此應長期穩定樓價,使其較長時間在現價水平上下波動,讓套現外資又回來投資,保衛金融系統性安全。
(四)調整物價結構控制通脹穩定物價
控制物價上漲的同時也不讓物價大幅滑落,但應集中精力調整物價結構以改善人民生活,按節能減排的策略補償環保綠化,尋找和開拓新能源,促進產、消平衡。
(五)將盲目的流動性過剩轉化為有計劃的社會基礎投資
隨著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減息,涌入中國市場逐利的外資越來越多,勢必加劇中國的通貨膨脹,因而應減緩人民幣升值停止加息轉而緩慢減息。為控制CPI,對流動性過剩做到收放自如,勢必提高準備金率。央行提高準備金率回籠的貨幣不能擱置倉庫,否則就是將人們的能力信譽束縛廢棄,就是打包欲望壓縮消費。因而,我們應將回籠的資金投資到社會公共設施和改善人民生活福利的基礎建設上;投放到自由民間資本不感興趣的利潤洼地,用于回補經濟過冷的行業;用以增強國家計劃消費和調控貧富差距的力量。這樣不僅不會收縮生產與消費,反而能收縮自由資本的盲目流動性并保持GDP規模朝著改善產業結構、人民生活的方向穩步增長。如此,國際眼紅中國經濟發展并企圖限制中國經濟超越他們的國家就會成徒然。
(六)劃分生產幣與消費幣
為保障生產為消費服務,使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合理匹配,應將國內貨幣劃分為生產金和消費金二種,并使消費金經消費市場后將消費信息載入生產市場。這樣做,就是要防止流動性資金,特別是境外炒作資金擾亂產、消結構,進而累積生產結構性過剩而消費結構性不足的經濟危機。
(七)基于抑制貧富差距疏通產-消通道[7]的思路
由于富人是少數,生活再奢侈,消費總量也有限;窮人雖多卻又消費不起,再多窮人的勤儉生活,消費總量也同樣有限。因此,消費規模落后生產規模,二者比例嚴重失衡,或消費不足或結構性失衡在現經濟政策下是必然的。在分工合作的社會關聯經濟條件下,勞動成果的儲備基本是富人權利,天天勞動仍衣食難保是窮人無法自控的事。當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時,分配不公就越加惡化,貧富差距就越大,消費結構與生產結構就越加不平衡,勞動者尤其失業者經濟自控力就越差。結果是,經濟越發展,分配越不公,需求者未掌握必要的生活資源,不需求者卻難以處理多余的生活資源,從而產-消通道不暢,經濟危機就越來越近。由此可知,貧富懸殊是問題的關鍵。只有基于財產所有權與使用權適當分離的原則建立公平分配機制,抑制貧富差距疏通產-消通道,才不會給敵方乘虛而入搞垮中國經濟的機會。
(八)不斷加工資降利潤,出口價不隨人民幣升值而變高
提高產品的人力成本降低產品利潤即加薪降利,不給游資獲取勞動人民血汗的空間。以按勞按需分配相結合原則提高低保、退休工資、勞動者工資以疏通產-消通道。產品按原美元估價換算成人民幣出口,出口產品價格不隨人民幣升值而升高,保持出口旺盛。
(九)圍追堵截境外炒作游資
誘入外資為經濟建設服務是對外開放的重要目的,但須以技術、行政手段監控游資動向,鎖定法治投機炒作顛覆我經濟的外資,盡可能掌握這些資金的監管權,使其轉而為中國經濟建設長期服務,在若干年后讓其取得合理回報退出。立法治理境內外利益攸關者抱團公關,不給其炒作獲取超企業平均利潤的差價機會;要以行政、法律手段限制資源無限變現、控制土地過快開發,不給游資通過市場掠奪天然資源、國家庫存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網.美不顧一切再次降息給中國設圈套破解難度大[EB]..
[2]金小明:論陰流子經濟學[J].遠東中文經貿評論(新加坡),2006(1):129~134.
[3][5]金小明.531系統理論[J].馬慶國.2005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發展報告[C].
[4][7]金小明.計消市產模式[J].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山東大學制度經濟學年會,2006年.
[6]金小明.試建立樓價調控公式------投資置業系數CIP=(0,4)的發現[J].價值工程,2007(8)
1.1內容及特征
內容主要包括:競爭對手的財務狀況分析、非財務信息分析、以及競爭對手成本分析和策略分析。競爭對手會計雖然借鑒了競爭對手分析的方法,但將重點放在了競爭對手財務信息的分析上,再配合一定的非財務信息。從而確定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反映模式、優勢劣勢,最后提出在競爭中取勝的戰略應對措施,達到為戰略決策服務的目的。與傳統管理會計的一些方法相比較,其具有明顯的特征。一是外向性和抗爭性。競爭對手會計關注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重點搜集有關競爭對手的信息,分析其相對成本、價格和市場份額,通過對比進行本企業“價值鏈”的改進和完善,以保持并創造長期的競爭優勢。二是相關性和及時性。及時提供與競爭對手相關的戰略管理信息,企業可以適時調整戰略部署,以比較優勢增強應對能力,確立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地位。三是動態性。市場環境決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競爭對手也在不斷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企業只有以動制動,才能動中取勝。
1.2分析的方法
競爭對手會計的興趣點是競爭者的情況。市場結構中競爭含在計劃期內可獲得市場份額與定價的關鍵預測中。任何一個有關競爭對手會計的分析中,與絕對成本相比,相對成本和價格顯得尤為重要。針對競爭對手在同一時期內的相似變化,要調整確定自己的競爭對策。顯然應對不同原因的相同市場情況的競爭對策會有明顯的不同。但能否作出正確的對策取決于對競爭對手財務信息分析的質量,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價值鏈分析方法。
2.價值鏈分析構筑企業競爭優勢
2.1分析思路
價值鏈是企業創造價值并獲取利潤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戰略價值鏈分析是從戰略角度來分解和整合企業內外部價值鏈的活動,目的在于尋求戰略競爭的優勢。而這種優勢的構筑,不僅要清楚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哪些是增值作業、哪些是不增值作業,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降低不增值作業的成本。還要懂得上下游價值鏈之間的關系,使企業的有限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更要了解企業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以抓住戰略環節的脈絡制定相應對策;尤其是要分析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通過對比差異和對比優劣來選擇合適的競爭對策。決定企業競爭優勢高低的是它的戰略價值鏈為顧客創造價值的大小。
2.2戰略環節
根據邁克爾.波特教授的價值鏈理論,在一個企業眾多的價值鏈活動中,并不是每個環節都在創造價值,價值的創造實際上來自價值鏈某些特定的活動,這些活動構成了價值鏈的戰略環節。如商業銀行,它的價值鏈可分為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净顒影ㄇ芭_客戶服務、內部管理支持、后臺服務保障、客戶關系管理及營銷、增值服務等活動。輔助活動包括計劃財務管理、信息技術管理維護開發、行政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及網點建設、競爭情報與創新管理、風險管制等活動。對商業銀行價值鏈的細分,就是對商業銀行的產品和服務流程的內視過程;與競爭對手價值鏈及業務流程的對比分析過程,就是尋找差距強化戰略管理的過程。只有增強這種危機管理意識,才能推動本企業價值鏈的改進與完善。每個戰略環節創造的價值越多,對“利潤庫”的貢獻也就越大?!碍h節”決定“整體”。
2.3應用價值
改革以來,我們在體制上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所有制改革使我們的所有制形式和所有制結構有了重大變化。經過20年改革,我國形成了四種比較典型的所有制模式。第一種是以東北幾省為代表的國有經濟模式,國有經濟的地位還沒有動搖;第二種是以廣東的前期和上海的后期為代表的外資經濟模式;第三種是以江蘇為代表的集體經濟模式;第四種是以浙江為代表的混和經濟模式。這四種模式特征清楚,對比鮮明。其中對比最鮮明的是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和浙江的混合經濟模式。東北的國有經濟模式在我國歷史上作出過重要貢獻,但是改革開放后,由于國有企業的體制和機制弊端造成國有企業產權不明晰,歷史負擔沉重,所以東北地區近幾年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面臨著許多困難,存在許多問題,如生產效率低,下崗人員多。與此同時,浙江則不同,浙江發展很快,這與它的混合經濟模式有很大關系。以溫州為代表的混合經濟在20世紀80年代曾受到過激烈的抨擊,說它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私有經濟泛濫,二是商業道德淪喪,三是公益事業無人關心。20年后的今天,事實完全不是這樣了,溫州不但經濟發展水平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而且公益事業也取得長足進展,如大家集資修建公共設施,大家一致打假。從這些情況看來,國有企業多的地方,社會問題就多;相反,多種所有制經濟同時發展的地方,就比較穩定。所以,所有制結構不調整,一切無從談起。加快改革我國的所有制結構,調整國有經濟的戰略布局,收縮國有經濟戰線,既有利于堅持公有制,又有利于政府從面大線長的國有經濟困境中解脫出來,真正轉變職能。因此,中央下決心調整國有企業的戰略布局,讓國有資本從有些領域堅決退出來。
關于如何科學地進行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本文主要談以下四個問題:
(一)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標。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國有經濟應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國有經濟要控制的行業有: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骨干產業。我將其歸為兩類,一類是政府不投資,則沒有人愿意投資的行業;另一類是別人想投資但國家不讓投資的行業。除此兩類,其他行業都可以鼓勵非國有資本進入。換句話說,除此兩類,在其他行業國有資本都可以退出。應該強調的是,國有資本的退出只能是“適當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前一階段流行國有資本全部退出競爭領域的說法,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政府要通過國有資本在產權市場的自由流動來實現一些特殊目標,如產業結構的調整,社會保障資金的籌措,等等。另外,即使在以上所說的兩類行業中,國有資本也不一定要處于壟斷地位,引進非國有資本也是必要的。
(二)國有經濟要占優勢這個理論要發展。在我看來,國有經濟的調整不要有比重限制。以前我們的全民經濟比重很大,我們沒有發展起來,我們的社會主義還差點被搞垮了;現在我們的非公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我們的國有經濟減少了,我們的社會主義在前進。
(三)國有經濟調整的主體是各級政府。國有資產全民所有,到底由誰來代表?由國務院代表,但國務院是個很大的概念,也管不過來,還得由各級政府來代表。但是,各級政府不能隨意調整處置國有資產,必須公開、有償。
(四)國有資產的調整要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結合起來。有種說法是,借國有資產調整的機會建立經營者持大股。這要視實際情況而定。要使經營者持大股,就必須把握以下幾點:一是經營者的定位不一定是原有的經營者;二是不能一股獨大(當然賣給私有企業主就不要管一股獨大);三是持大股不是無償持股;四是持大股的經營者不能享有不同于職工的非市場優惠,要優惠就一定要有根有據。
總之,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將朝著兩方面的目標進行,一是大量的國有資本從漫無邊際的戰線和領域退出;二是形成國家控制、多元化的控股格局。
其中,對于壟斷性和公益性極強的行業要注意兩點。第一,國家控股就可以了;第二,個別壟斷的行業國家完全控制,那些帶有競爭色彩的還可以進行切割,可以放開。
二、關于國有企業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我們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搞得很早,但現在進展并不理想,搞起來的也不規范。有人前不久做過一個調查,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十分規范地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有企業,這也許有點片面。今后,我國的現代企業制度建設要在規范上做文章,主要是四個方面的規范:
(一)要建立規范的出資人制度。現在很多國有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沒有權,幾乎企業所有干部都由政府部門來任命,董事長不能制約總經理,總經理不能制約副總經理。建立規范的出資人制度,應把握三點:一要明晰企業內的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這個代表在一個企業一定要是自然人,而且必須通過招聘產生,必須賦予它相應的權力;二是出資人代表要按規范程序給予董事會行使國有資產投資人職能;三要建立嚴格、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使出資人代表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盡職盡責。
(二)要建立規范的產權組織形式。我們不能僅僅從政治意識形態角度考慮,要從經濟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資本主義最初的產權形態叫業主制,跟我們現在的雇主制差不多,一個人是老板,其他人是雇員,產權制度很清楚。但是這種業主制有個問題解決不了,就是資本有限,不能賺更多的錢,這樣就引入了股份制,擴大了資本。形象地說,如果業主制是一個人的資本主義,那么股份制就是幾個人的資本主義。到20世紀50年代末又有了發展,為了進一步放大資本,資本家把一部分股權以有償、優惠的形式給了勞動者,使股權進一步分散,又形成了所謂的“人民資本主義”。到后來,資本經營者覺得還不夠,要使企業獲得更大利潤,股權結構還應改善,讓有才華的專家學者進入董事會,成為非資產董事,即非資本董事決策企業事務。這說明資本主義的股權逐步向多元化發展。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我們的國企改革就是要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盡量形成多元化的產權結構。國企改制在產權組織形式方面應把握三個原則。一是盡量不搞獨資,如果必須搞獨資的話,也要搞多個國有部門的聯合獨資,以避免形成壟斷;二是嘗試國家控股的多種股權設置。絕對控股盡量少,要相對控股,特別是搞“黃金股”的控制形式。黃金股這個概念來自于英國,就是通過法律規定使企業中的極少量資本,擁有特殊的權利,在重大問題上可以一票否決。這種制度的好處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四兩撥千斤;船小好調頭。如果企業經營不下去了,我們就可以很容易的處置它,賣不出去就搭配著送出去。三要科學設置和有效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政府要給國有企業選派至少兩名獨立董事,以保持決策的科學性和公正性。但這方面產生了誤區。一些人認為,要激勵獨立董事,就得給獨立董事股權,因此,好多獨立董事在企業持有股份。這種董事就不能叫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不能在所在企業持股。那么,怎樣激勵獨立董事呢?現在正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有一種辦法是按上市公司的交易量提出一定比例的資金,設立獨立董事基金,獨立董事的薪金獎金從此基金中發放。這個錢還是出自這個企業。如果要搞獨立董事必須把握兩點,這個人一要獨立,二要“懂事”。
(三)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當前我國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十分混亂,傳統的東西和現代的東西混在一起,使法人治理結構很不規范。西方的法人治理有三層,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關系非常清楚。我國是八架馬車,老三會,新三會,再加一個經理班子,一個外部監事會,關系十分復雜和混亂。各方面的關系,特別是黨委和廠長的關系很難協調。有些企業即使建立了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各管理層也基本上由上級任命,各層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領導、制約,最終使企業無法有效運作。近幾年進行了一些探索,但還沒有一套合適的辦法。在目前的情況下,主要是理順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四者關系。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要體現中國特色,把黨管干部與市場機制有效結合起來。這又是一個新課題。不管誰管干部,優秀的管理者必須通過市場機制選出。這有兩方面好處:一是可以選到真正有才華的人;二是入選的人必須努力工作,否則有下崗的壓力。但是我們的國情是黨管干部,怎么把黨管干部與市場機制結合?我們經過研究已經提出了一個方案,就是先黨委提條件并公布,再由有關部門在社會上招聘,經過篩選,剩5個或3個人時,由黨委來確定。這個方案才開始試點。要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必須走出幾個誤區,一是走出國有企業的董事長或董事由國家部門指定的誤區,通過市場招聘產生董事長和董事;二是走出企業的資產出資人是一個機構、一個班子的誤區,變出資人為自然人;三是走出董事長比總經理大的誤區,兩者是不同責任的主體;四是走出照搬西方模式的誤區,要把西方的東西研究清楚,結合我國國情加以應用;五是走出副總經理由董事會決定的誤區,還總經理應有的權利。在建立國有企業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方面,任務非常重,如果把這些都搞好了,國有企業是有出路的。
(四)建立規范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第一,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必須與企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搞好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前提是經營管理者職業化和經營管理者的選擇市場化。只有職業化和市場化才能解決薪金的合理定價問題和“紅眼病”問題,才能使權力與責任對等。所以,激勵和約束機制的建立必須和企業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結合,使人才選拔市場化。第二,激勵與約束并舉,在激勵的基礎上,強化約束力,不能只講激勵,不講約束。給予激勵的同時,應規定工作的目標,如果達不到目標就得處罰。處罰的方式可以考慮以現有的資產進行賠償,由于非經營因素產生的,還要負法律責任;而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個企業家檔案,把企業搞壞的人,要逐出企業家行列,而不是換個企業或調到行政部門當官。我曾經對一些企業家說過,中國的企業家是辛苦的企業家,辛苦在于既要辦企業,還要辦社會,而且還不能自主辦;同時,中國的企業家也是最幸福的企業家,他把一個企業搞垮了不僅不去負責任,而且還可以去當官。這都是我們的體制的弊病,我們必須對此進行改革,使激勵和約束對等,尤其是道德約束、逐出和禁入制度非常重要。第三,激勵要考慮國情。一是形式上可以多樣化,如采取股權激勵,實行年薪制等等;二是差別不要過大,不要動輒就跟美國去比較,我們沒有美國的經濟實力,也還沒達到美國的發展水平,要著眼國情,跟自己的老百姓比。要體現差別,但不能分化得太厲害;三是應同時考慮對非經營管理者不同形式的激勵,對技術貢獻者,對特別的勞動奉獻者,也要進行激勵,因此,激勵不僅僅是對企業家,還包括企業的優秀員工。總之,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重要的不在于把財產分給個人,而在于通過財產關系和利益關系,建立一種激勵與約束機制,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一種責任機制,建立為企業發展竭盡全力的責任主體。這才是我們的關鍵。
三、關于建立國有資產管理運營體系的問題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個大問題,我們已進行了大量探索,但遺憾的是至今還沒有探索出一條既適合國情,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國有資產管理模式。國有資產運營體系改革的難點在于既要保持國家對資產的所有權,又要使國有資產的運營充滿活力。下一步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要朝下面四個方面努力。
(一)要解決目前國有資產多頭管理,又無人負責的狀況。目前國有資產多頭管理,財政部門管理,企業工委管理,還有其他部門的管理,非常多。多頭管理、集體管理卻無人負責,致使國有企業不同程度都存在經濟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除企業家個人道德素質原因外,主要還是體制問題。而且這些問題查起來非常困難,問題背后涉及到方方面面,盤根錯節。如果不從制度上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很難解決。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統一的管理機構,使責任和權利集中,避免多頭管理卻無人真正負責的現象。
(二)要授予各級政府國有資產處置職能,使各級政府對轄區的國有資產除特殊情況外有高度的處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