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2 03:12:50
序論:在您撰寫治理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文化素質教育強調教育的文化性,其實質就是強調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育人”。所謂“育人”,就是對人進行教化、教育,必須在充分尊重人的內在因素,調動人的內在主動性、創造性的基礎上進行教育。因而,育人之根本就是“以人為本”,真正關注學生的成才需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應該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具體而言:第一,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既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教育的過程,也是受教育者根據自身內在的需求,通過自己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去接受教育的過程。兩者必須同時兼顧,因而,教師在備課時除了“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即充分把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以及專業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興趣喜好。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能真正解決學生在成長成才中的困惑,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道德素質,使其成為優秀的職業勞動人才。第二,要更新傳統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要充分尊重人的權利和尊嚴,不能把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對立起來,不能只強調社會價值,卻忽視了個人價值的存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要把握好兩者的平衡關系,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號,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使教育既能夠滿足社會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個人的需要。
二、借鑒文化素質教育之豐富內涵,拓寬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視野
(一)增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人文內涵
思想政治理論課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等人文文化因素,要增加課程的人文內涵,首先就要充分拓展課程所包含的人文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滲透。在課程的每一個專題中都可以恰如其分地滲透人文科學知識,既可以讓課程體現人文性,又豐富了課程的內容,為學生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思想政治理論課要著重培育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忠貞的愛國熱情、高尚的道德情操、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核心內涵,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引導學生自覺地追求生命中的真、善、美。
(二)拓展實踐教學活動的人文意蘊
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也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大特色和重要任務。這些實踐項目多以演講、辯論以及表演的方式進行,要完成這些項目,學生就必須學習和運用歷史、文學、音樂等文化知識,還要掌握演講、辯論等技巧,可以說這既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對學生進行文化素質教育的良好契機。
三、借鑒文化素質教育之多元教學法
1929年《行知書信》中提到:社會的范圍很不一定,大而言之就是天下;小一點就是國家;再小就是一省,一縣,一村;再小就是我們自己的家庭。大凡服務社會,要“遠處著眼,近處著手”。這很適合對職業班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因為這些學生原來文化課學習成績差,總是背上落后的包袱,老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甚至自暴自棄,所以在開學的第一天教師就可以告訴他們自己也是社會的一份子,他們未來的職業工作同樣是為社會服務,很有意義,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他們并不比同齡人差,只要努力學習技術將來定會取得成功。同時教師應該對他們實際情況作詳細的分析,對他們的教育作好長遠的規劃,定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明確目標,使學生有的放矢地一步一步走向勝利的彼岸。例如我烹飪職高班在校期間就制定了循序漸進的計劃,高一著重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高二注重各項烹飪技能的提高,高三重視社會實踐經驗的積累,通過這三個階段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增強了自信,順利踏上了社會,憑自己的一技之長和良好的素質找到了較好的工作,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
職業班學生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他們最需調整的是心態。常常聽到一些教師在抱怨這批孩子真難教育,你對他們一般說服教育吧不管用,你對他們嚴厲訓斥吧結果卻換來學生的沉默寡言和強烈對抗。要知道這些學生原來由于學習成績差或行為規范差等原因而經常成為受評的對象,所以他們的心理狀態常常既壓抑又敏感。對此類問題陶行知在1932年《齋夫自由談》中提出了中肯的建議:訓育上的第二個不幸的事體就是擔任訓育人員的消極作用。他們慣用種種方法去找學生錯處。學生是犯過的,他們是記過的,他們和學生是兩個階級,在兩個世界里活著,他們對于學生的問題困難漠不關心。我們希望今后辦訓育的人要打破偵探的技術,丟開判官的面具。他們應該與學生共生活,共甘苦,做他們的朋友,幫助學生在積極活動上行走。對此我深有感觸,我班學生張某在原來的學校號稱“小霸王”,剛進我校時依然我行我素,不時有欺負同學的事情發生,我對他教育了幾次效果不明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特別喜歡足球,于是有空經常和他聊一聊球賽、球隊和球星,慢慢地他對我產生了信任感,不知不覺中我把話題轉向他的行為習慣上,出奇順利地讓他認識了錯誤。臨近畢業時很多老教師感慨地說:“這些淘氣的學生比剛入校時懂事多了,也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了,關鍵是他們在這里感受到了教師朋友般的關心和平等的對待,這在以前的學校里是無法想象的??!”是的,這種友情方式的教育對心靈脆弱的職業學生來說真可謂雪中送炭。
職業班學生不僅需要心靈的關懷,而且需要行為的感召。這些學生是未來的廚師,掌握扎實的烹飪技術是當務之急,但是他們平時是家中的寶貝,別說燒菜做飯了,就連碗也很少洗,那應該如何教育他們呢?陶行知早在75年前創立的生活教育理論正好談到了這點,其方法論就是“教學做合一”?!敖虒W做合一”十分重視“做”在教學中的作用,認為“要想教得好,學得好,就須做得好”;“要在做上教,做上學”。陶行知甚至把是否重視“做”作為衡量教育是否真實的標準。他明確指出:“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乃是實學”。烹飪本身的實踐性就很強,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所以與其說教不如在操作過程中啟發、引導和教育他們更為有效。職業班學生不但學習能力較差而且非智力因素方面的能力也不強,怕苦畏難的現象明顯。如學生首先要練習的是站的功夫,通常一站就是半天,開始有一部分同學堅持不了了,有的東倒西歪,有的甚至蹲在地上,作為班主任的我故意站在大家都看得見的位置,足足半天就這樣和同學們一起聽師傅講課,放學后才找這些同學談,未來做廚師可能站的時間要更長,現在正是打基礎的時候,老師雖然不當廚師,但是愿意和你們比誰能堅持到底。沒過多久情況有了改進,當個別同學有點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他們就會看看我,想想我說過的話,然后自己給自己鼓勁并堅持下去。刀功對親手來說又是一道難過的關,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切傷手,鮮血直流,所以其中幾個學生望而怯步,甚至想要放棄學習。我于是加入到他們一小組中去,照著師傅的要求由我先切,讓他們在邊上看,然后再強調一下要點,輪到他們去切,偶而我也會切到手,簡單處理過后繼續操刀操,而且提醒同學要注意剛才老師為什么會切到手,從中吸取教訓結果每人都克服了原來害怕的心理,即使有時切到手了,也不會象以前那樣驚惶失措了。于是這批孩子在實踐中接受了教育,教師同樣在實踐中達到了目的。經過師生三年的共同努力,全體學生均通過烹飪三級考試,其中60%的學生還獲得了烹飪二級證書,具備了一技之長,能為社會服務和發揮自身的價值了。
歷史學科教育具有很很重要的德育作用。因為歷史長河涵蓋了很多不同的社會現象,這些都是極好的教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政治和階級觀點教育;還有仁人志士的英勇事跡都可以用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關于思想教育,歷史教育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全部歷史課程中都滲透了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進行歷史學習,將有助于加強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理解,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還有助于學生對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方法的運用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二、歷史教育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作用
在人文素質教育中,歷史教育所承擔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獨特的,人文素質教育是歷史教育的本質。也就是說,相對于哲學提供的是具有價值理性的思維邏輯,而文學提供的是具有價值理性的情感體驗。而作為人類以往實踐的集體記憶的歷史,它為人們提供價值理性累積經驗就更加全面和綜合。在歷史上發生過由于價值理性缺失而造成的失衡,這里主要是指社會發展的失衡,人們由此產生了極為深刻的教訓。學習這樣的歷史也讓我們明白了“以史為鑒”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歷史教育也可以稱之為一種人文素養教育,其具有綜合性。學史有助于明智,歷史是有生命的,其具有的現代價值就是能夠讓人們站在更高的起點,繼往開來,高瞻遠矚,更好地迎接新時代的到來。
三、歷史意識的培養,有助于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等多方面素質的提高
“思想政治素質包括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和政治意識。”[2]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和傳統。歷史教育中關于本國史的教育,可以借助對本民族形成和發展歷程的學習來促使學生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形成和進一步強化,有助于促使其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增強,從而增強其對于國家和民族利益的責任心。歷史學科到了十九世紀才開始在學校課程中被重視起來,而其中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響應那時興起的民族主義號召??梢娨粐臍v史也就體現了一國國民的意志。通過歷史教學便能促使學生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的形成,使其成為“國民理想”的擁護者。就道德意識的培養而言,歷史一直以來都被用作道德教育的手段。孔子的《春秋》體現了對歷史的道德作用的最大限度地發揮。杜威認為歷史學科作為促進人的道德品性形成的學科來說,無疑使最優良的。他始終相信人類社會的道德規范是有歷史可以追溯的,很多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中都涵蓋了類似的典范,同時得出了歷史是永恒的道德遺產的結論,并且是具有建設性的。歷史學科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其獨特之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豐富的內容。歷史教科書中蘊含了豐富的材料,尤其是歷史人物的道德形象,關于其品格高貴、情操高尚、意志堅強等方面的素材都是可以拿來借鑒,從而幫助學生獲得美好、高尚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是較強的感染力。歷史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的道德形象是生動具體的,道德精神更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這樣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同時也更容易引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
四、結束語
各種不同的社會科學,其本身都具備一定的科學的范式發展模式,范式的發展和轉化通常也是科學不斷成熟的過程。對于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新范式的發展,應該對過去的范式進行批判繼承,進行適度的揚棄,促進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成果的誕生。不過,中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新范式以及新形態并不能夠被預先描摹,其必然是根據時代的發展進行發展和轉化,所以,對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范式研究主要是對其發展的趨向進行描摹和思考。
(一)對現實問題的關注與思考思想政治理論研究的范式,應該是對現實問題進行關注和挖掘,從而對現實的問題提出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方法論,而不是單純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而發展。社會的現實問題實際上是社會的標志,只有對現實的問題進行關注和回應,才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對現實問題的關注以及回應,對于思想政治學科的知識框架的構建也尤為重要,特別是對于一些具備前提性的問題,要能夠形成一系列的研究和針對性的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新范式發展,應該如同馬克思提出來的,一個時代的關鍵問題,并不是為了提出答案,而是為了提出一些問題,并且這些問題是能夠根據時代的共同命運提出來的。因此,思想政治理論的研究,應該對于一些具備格局性的大問題、對現實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問題進行關注,同時也應該對于一些老的問題進行關注。問題是研究和探索的動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不僅僅誕生于時代,也孕育于過去時代的理論成果。所以思想政治理論是一個革命的過程,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研究視野,從各種土壤養分當中逐漸成長起來。
(二)對各學科知識、思維的吸收與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種跨學科的社會科學,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在探索新范式時,需要進一步在更高的層次上吸收各種不同的學科知識,特別是集合了不同的學科知識之后,能夠更好地促進不同學科的學術思維的碰撞,從而在更深入的層次之中進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富有層次的學科,如果單純采用數量極少的學術知識進行研究,其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本身也是起到阻礙的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對于不同的學科知識進行吸收之外,更對于不同學科本身的思維模式的吸納以及弘揚。思想政治教育在過去的理論范式當中還是存在思維模式系統性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注釋和整合有關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但是并沒有形成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思維模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發展,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發展,更是學術思維模式的成長,這樣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學術研究模式和探索問題的方法,對于社會的意識形態的把握和分析,以及對于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也是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三)學科支撐與關鍵研究點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應該是以中國當前的發展問題作為研究的關鍵點和學科支撐。因為當前中國的改革開發已經進入了深水區,只有配合當前中國的發展實際提出一些新的問題和研究成果,才能夠發揮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學科價值。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備時代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各種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互相之間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上層建筑的構筑和發展方面,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這一點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發展過程當中的理論研究落腳點,更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學科支撐。
二、結束語
1.教授內容宜全,涵蓋中西禮儀的方方面面英語新課程標準如是說: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等。因此利用預制語塊對初一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就是要利用話語功能培養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口語交際規則大多從打招呼開始,以告別而結束,會話保持就是開啟會話、提出話題、維持交談、結束交談等。例如在學習七下Unit4Don’teatinclass時,(1)打招呼:Excuseme,hey,hi,hello,howareyou,what’sup,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2)開啟會話:Thisisagreatschool,buttherearealotofrules.(3)提出話題:Whataresomeoftherules?ALICE:Well,don’tbelateforclass.Thisisveryimportant.JOHN:OK,sowemustbeontime.(4)改變話題:Bytheway,canyou...?/what.../Do...?ALICE:No,wecan’t.Wehaveto...(5)結束交談:Imustbegoing,Well,it’sgettinglate.Imustbeoffnow.Nicetomeetyou.(5)告別:Goodbye,Seeyoulater,Solong,Nicemeetingyou.Bye-bye.在交際過程中,交際雙方要根據不同的禮儀交際需要,受話和發話來回輪替涵蓋中西禮儀的方方面面,受話者的反應要取決于發話者的言語行為,從而表現出互動性。
2.理解記憶要深,聯系聽說讀寫背來鞏固表示客氣、詢問、請求、遵守、斷言、認同、反對等有關的預制語塊通常被用來描述會話功能。如表示客氣的語塊:thanks;表示詢問的語塊:AreyouX;表示遵守的語塊:ofcourse,sure,I’dbeglad/happyto;表示不贊同的語塊:Sorry,but,Idon’tagree等。初一的學生在交際中往往表現出無所適從,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造成交際受阻或中斷,因此學生必須聯系聽說讀寫來鞏固掌握這類會話的預制語塊。如教師在教給學生使用請求預制語塊:CouldIborrowyourpen?—Sure.時,可以采用交互法,模擬特定語境,采用一問一答式練習;邀請/接受:Wouldyouliketocometomyparty?—Yes,thanksalot.可以采取聽錄音后復述的形式鞏固;邀請/拒絕:Howaboutgoingtoamoviewithme?—I’dreallyliketobut...可以采取朗讀、分讀、對讀后表演的形式聯系;幫助/接受:CanIhelpyouwithyoursuitcase?—Yes,thankyouverymuch.可以通過自編自演一組對話來記憶。3.強調熟練運用,在模仿中感悟表達魅力利用預制語塊進行禮儀教學時,設計有效的、高效的、有意義的模仿學習活動會達到預設的學習目標。首先要設計具有明確意義的材料,如使學生掌握七上Unit7Howmucharethesesocks?的預制語塊,我們設計了口頭模仿材料Howmuchis...,Iwanttosee/buy...,...costsme/you/them...dollars/yuan.Whatsize...?I’lltake/buyit.使學生逐步形成對購物話題的交流能力。然后在學生理解掌握了模仿材料的意義之后提供示范帶動,要求學生不要刻意按照材料進行模仿,不要為了記憶而進行簡單重復。最后規范仿用,要通過有意模仿形成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在學生掌握了這些語塊后,可以訓練學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對飲食、服飾、文化用品等的個人好惡進行表達,力求做到真實的交流。如A:Howmuchisthebag,please?B:Seventyyuan.A:That’squitecheap.I’llhaveone,please.B:Whatcolordoyoulike?A:Green!B:Whataboutthisone?A:That’sverybeautiful.I’lltakeit.要求學生盡量用上述所有語塊,從而提高學生的連續表達能力。4.注意正確流利,強調具體情境的適度得體運用預制語塊能加快語言輸入的速度,但是要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口語形式,熟悉在實際場合的用法,了解英語禮儀的功能,從而自如地運用得體的語言進行交流,以達到最佳的效果。長期以來的英語教學由于不夠重視文化差異,導致內容或方式不夠得體,而且在交流時常常會造成語用錯誤。例如:JOHN:Yourshirtisverybeautiful.Mary:Where?Where(哪里哪里)?JOHN:Everywhere?。ǖ教幎计粒。┰偃纾篈:Whatanunusualnecklace!Itisreallybeautiful.(多別致的一條項鏈?。≌嫫?。)B:Oh,No.It’sonlyacheappresent.Youmayhaveit.(啊,不漂亮,它很便宜。送給你吧。)A:No.No.I’msorry.(不要,不要。對不起。)B:That’sallright.(沒關系。)不難看出這樣的話語會把別人弄得十分尷尬。這也反映了預知語塊在口語禮儀中的得體性與文化背景、民族傳統、社會環境的相互關系。學生要掌握各種話題的預制語塊應該什么時候說,怎樣說,對誰說,在什么場合說以及用何種方式說等,才能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有效的交流。
二、利用語塊進行口語教學的過程
一、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堅持的五個原則
(一)堅持全員性原則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的過程,觀察、實驗、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滲透在對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運用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客觀上知識的相似性及不同學生個人人為的同義性,造成混淆客觀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習慣展開想象或用靜態想象代替動態想象,常常以回憶代替想象,從而產生片面性的分析。導致錯誤;由于不能用發展的、開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維而以個人日常經驗和從日常概念出發,以想當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維,草率地得出結論,從而不能自覺地把握整體、深入本質,造成錯誤。還由于認知水平的差異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礙,妨礙學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規律,使一部分學生從心理上覺得物理難學。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偏愛性教育,加重培養,對“差生”歧視或根本放棄,這樣做只會使一部分學生在關愛下得到較好發展,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全面、科學地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不以“人人升學”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質為己任。
(二)堅持全面性原則
智育,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技能訓練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學成果,又在意識和實踐的領域以某種高于或異于智育的效果發揮著能動作用。應試教育重視的是智育,側重于物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測試,忽視了實踐,忽視了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發展及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關系,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判定教學的優劣,使得物理教育只側重于學科的專業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勞動技能等多種教育功能。
(三)堅持有效性原則
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長期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物理學使用的、物理教學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物理學所培養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
2.樹立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信念和求實精神。
3.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別人合作的習慣。
4.重視培養意志力,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
(四)堅持差異性原則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由于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在掌握生活經驗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每個學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種的小樹,要給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生長的條件,幫助他們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趨勢發育成長。即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實施最優化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展。
(五)堅持主動性原則
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創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然興趣進一步升華,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自行發現規律、解決問題,堅定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念,使他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使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掘。
二、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四個具體的操作環節
(一)理論教學環節的把握:在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對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壓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這一本質。“勻速直線運動”、“光滑面”、點光源”這些理想化的過程和模型,就是對生活中復雜的現象和物體,采取條件單純化的近似處理后形成的。
2.在運用概念對事物、現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結論的思維過程中,可培養學生的判斷力。隨小車一同向前運動的物體,在小車突然停止時向前傾倒,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在這一過程的分析、判定中培養學生的判斷力。
3.在進行規律教學時,培養推理能力。如對串、并聯電路,以為基本依據,推導總電阻與分電阻關系的過程可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在進行抽象知識教學時,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對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模擬,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5.在理論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公式的分析中,讓學生懂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個量值統一決定的,再通過比較,從中“養學生“辯證思維。
(二)實驗教學環節的把握: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實現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培養能力、發展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節。
1.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觀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對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側重于實驗演示,而教師就要根據這一特點來合理地安排演示、講解與練習的順序,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和分析。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教師可首先安排學生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粗糙平面上運動的實驗,并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學生觀察同一小車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較光滑平面重復這一過程的實驗,并比較三者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引導學生設想若平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環扣一環地演示、提問、分析,最好得出結論的過程,可使學生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思路,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在嚴謹的分析推理中培養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
2.組織好學生實驗,培養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組實驗中,學生既是實驗的主體,又是觀察的主體。實驗前教師要安排并指導課前預習,實驗中可安排些與實驗有關的小競賽,以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實驗操作的興趣和技能,將學生從對觀察的興趣轉入對操作的興趣,進而體會物理中常遇到的邏輯關系,進入主動實驗者和研究者的狀態,在無意識中提高物理實驗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地從實地中發掘出素質教育的基本因素,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勇于探索、實是求是的科學品質。
3.通過嘗試實驗,培養創造能力。實驗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預習實驗的目的、實驗所用的儀器、實驗的步驟及處理數據的方法。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尋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實驗,或用其它可替代的儀器改進實驗,并在學生已完成規定實驗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可能的條件幫助學生完成他們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規定實驗中或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中,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取得的數據會有與預想的或已知規律不符的情況,應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并認真從理論上探討實驗結論與規律不符的原因,以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發散思維。
(三)習題及測驗環節的把握:
1.課堂提問深淺要適中教學過程冉不開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才能把問題討論下去,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注重深淺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要使他們“跳一跳才夠得著”。教師的提問還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除了教師設置問題啟發學生之外,學生之間也可提問題進行互相啟發,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個體的思考壓力,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敢于發問、各于發問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練習要精確、得當。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搞“題海戰術”,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記憶一些習題的固定解法,對解題的必要知識及為什么這樣做不求甚解,達不到通過習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做習題時,要側重練習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物理知識建立準確的描述物理過程的模型,讓學生學會善于從習題敘述的句子中找出隱含的條件,然后搜尋解決該問題相關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確、科學、嚴謹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測驗要靈活物理測驗的試題要靈活多樣,并盡量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試題的立意、情境設計、問題設計等著重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及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要通過對實際物理事實、物理現象和物理圖象的分析和對動態變化的物理過程的分析中考察學生的思維水平,鑒別學生的科學素質水平。
下面談點自己所思考的幾個問題:
一、注重學校的忠誠管理
忠誠管理在學校這層面上的就是校長要引導教師、學生、社區、家長乃至教育行政部門認同自己、認同學校,更主要的是培養他們對學校的價值主張、辦學理念、教育目標、發展規劃的忠誠,使各方力量形成一股管理合力。從實踐中,我們不難體會到一所學校沒有忠誠的教師會就沒有忠誠的學生與家長,缺乏忠誠的學生與家長,學校也就無法留住忠誠的教師,而學校一旦失去教師、學生、家長的忠誠,學校就沒有基礎,就失去發展的后勁。所以學校的忠誠管理就是要從確保教師的忠誠出發,凝聚各種要素的忠誠力量,為學校管理服務,形成一種管理的良性循環,那么它的管理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
1、人力資本效應
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對每一所學校來說都是最主要的人力資本。如果骨干老師認同學校的核心價值理念,他們就會在教學過程中勤勤懇懇,不折不扣地執行并豐富學校辦學策略。因此,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引發他們的忠誠是至關重要的。學校如果形成了濃厚的忠誠氛圍,就會產生巨大的吸引作用,不但能保持并鞏固學校固有的人力資本,而且會吸引外面的優秀教師慕名而來。
2、學校形象與組織氛圍的效應
學校形象是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水平、辦學條件、校容、校貌在公眾心目中的綜合反映,它與學校的組織氛圍是密切相關的,有什么樣的學校組織氛圍,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學校形象。一所學校如果形成了濃厚的忠誠氛圍,就會有工作的動力,就會有“言傳身教”,就會帶出一支好的隊伍,帶出一個好的校風,就會在工作中有所創造、有所成就、不斷前進,那么它的形象也將是充滿活力而欣欣向榮。
3、教育教學質量效應
學校一旦獲得教師的忠誠,教師就會認同校長及其辦學思想,就會忠于學校的核心價值觀,這會大大激發每位教師的潛能與積極性,使教師工作目標與學校的愿景融為一體,每位教師自覺和不自覺地將自己當前的陣地視為拓展自己事業的陣地,視教學為自己的立身之本,他們會努力學習,千方百計地改正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這樣,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肯定會快速提高,學校的聲望也會隨之獲得提升,教師就會獲得一種成就感,會進一步強化他們對學校的忠誠態度。從而贏得廣大家長學生的信賴和忠誠,這樣就會達到學校、社會、家長教育合力、促進校內外的教育有教之功,提升學校的辦學的品質。
二、注重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的研究
1、更新教育觀念,探索創新管理
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主要是后天發展的結果,一些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甚至違背科學的教育觀念、方法,會嚴重限制和束縛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應不斷探索、不斷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作為校長,我們還要不斷幫助教師樹立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確立新穎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引導教師愛教、樂教、善教,不是消極被動地應付,而是按照目標主動地自己管理自己。
2、強化過程管理,提高課堂生活質量
較高的教學質量是我們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所期待的,從某種意義上講“質量是學校的生命”,但高質量的獲得,關鍵在于教學的過程管理,在于教學進行時不斷反思和教學行為的調查。為此,作為校長,在學校教學質量管理過程中要尊重科學、遵循教育規律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趨向,及時掌握教學一線信息,對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調控,引導教師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高效的教學效果。要提高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必須關注單位時間內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求實求活,努力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形式,以立體式的現代教學形式出現在教學活動中,建立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相互質疑問題,教學相長平臺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3、接受社會評價,提高辦學活動
學校辦學在通過自我評價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評價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學校自身若能更好地引進社會對學校的評價,我想定能進一步激活學校的辦學活力。社會評價雖然不能決定學校的發展,但能喚醒正沉睡著的學校發展的內驅力,一旦這種內驅力被激活,學校會沿著自己所希望的道路更好地前行。那么社會力量又如何評價學校呢?這社會力量當然不是社會中的個人或幾個人,也不是社會中一般的群眾團體,而是一個能代表廣大師生意愿的有組織的群體,如家長委員會、社區等,讓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和效益、學校管理水平、學生的質量、師資力量、辦學聲譽等作出合理的評價,提出更好的辦學建議,供學校決策。我想,這樣可以更好地引進社會各界對學校的關心,參與教育評價工作,關心、支持學校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學校自身不斷拓寬辦學渠道,增強學校的開放程度,促進學校穩步健康地發展。
三、注重教育教學質量管理諸因素的和諧
1、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實現和諧統一
教師發展與學校發展是緊緊相連的,學校發展是教師發展的動力和保證,只有當學校發展時,才會有教師充分、主動地發展的空間,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主體,教師的發展會進一步推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校長應充分認識到兩者在互動中和諧統一的關系,應該創造條件,營造氛圍,使學校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成為教師觀念更新,素質優化、專業成長的過程。教師在充滿生機的校園里辛勤工作,不斷充實自我,發展自我,必定會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成果來推動學校不斷地發展。
2、教學競爭與協調――矛盾的統一
競爭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動力,合作是人際關系中的一種形式,也是個體與群體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目標而同心協力,產生一致行動的過程。就學校而言,校際之間、班際之間、學科與學科、同學科之間無不存在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但是競爭過趨激烈偏離目標,偏離軌道,就會產生負面效應,降低凝聚力,形成知識私有,各自為政,使整體合力削弱,產生1+1<2的效應,因此校長必須十分注重有效地調控,創設競爭氛圍,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使競爭成為學校發展的助動器,成為一種無形的激勵,將這對矛盾有機地分解并和諧地統一,使良好的競爭與合作在學校管理活動,教學活動中形成,從而達到學校系統管理中1+1>2的效應。
3、教學質量――教風、學風、校風共同推進的結果
一所學校的精神面貌無疑會影響學生人格品質的形成,優良的校風必然會使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我認為今天的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不是資源,而是教育者的理念,就教育教學質量管轄而言,我們必須狠抓教風、學風,建立良好的校風。因為有了好的教風,教師就會嚴格要求,關愛學生,自覺擔負起主體責任,就會去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精神氛圍,感染影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形成教風和學風的和諧統一,培植良好的校風,促進教學質量的快速提高。
四、注重學校內在素養培植的實效性
1、樹立現代“學校形象”意識
學校形象猶如一面鮮紅的戰旗,具有鮮明的指向性、感召力,它能促使師生員工對學校奮斗目標和辦學準則達成共識,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面對空前激烈的辦學競爭,現代教育發展對學校提出的更高要求,更使我覺得,學校形象是學校的生命之本,是學校的生命立足之點,作為校長應努力構建良好的學校形象,引導學校各種力量,自覺、主動、積極地把學校形象作為學校的生命來抓,象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學校形象。
2、增強“科教興?!币庾R
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都遇到過許多實踐問題和理論問題,為避免盲目性或少走彎路,我們必須加強教育研究和學科教研工作,實實在在地走科教興校之路,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科研成果的大小,教育科研的深度和廣度,也是衡量一所學校品位的重要標志。
學校要形成科研網絡,定期開展教科研培訓及實踐活動,以增強教師群體的科研意識,提高其科研能力。并積極開展教學與科研一體化改革,以科研促教改,積極探索科學的教育方法,讓教師把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疑難問題整理出來,形成專題,讓同學科教師共同研究,集各人智慧,形成共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教育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3、培養辦現代化學校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