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1 23:00:47
序論:在您撰寫常規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介紹了養殖奶牛應注意的一些常規管理措施,以期引導農戶加以改進,以提高科學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收益。
近年來,大通縣奶牛養殖發展勢頭良好,據統計,2006年全縣共飼養各類良雜奶牛3.20萬頭,其中生產奶牛1.96萬頭,日產鮮奶達1912t,年增加收入約3438.5萬元,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農戶在養殖奶牛過程中,對品種、疫病防治以及棚舍方面比較重視,舍得投入,但常常忽視一般日常管理,如:過早配種(1周歲左右)、掠奪式擠奶、飼料單一、長期拴養、忽視奶牛運動和調教以及平時不注意定期消毒、發病亂用藥物等,給奶牛的生長發育和正常泌乳埋下了隱患。因此,要從飼養管理的細節方面引導農戶加以改進,以提高科學養殖水平,增加養殖收益。
1日常飼養管理
(1)根據當地牛病的流行特點,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有計劃地對牛群進行藥物預防和免疫接種,防止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特別是冬春季奶牛體表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蟲的侵害,奶牛吃了一個夏秋的青飼料,也容易使腸道感染各類寄生蟲。因此,在冬初要對奶牛進行1次徹底的驅蟲防病工作。平時對牛群勤觀察,發現奶牛、子宮疾患要及時進行診治。
(2)做到六凈,即圈舍凈、用具凈、飼料凈、飲水凈、空氣凈、牛體凈。對牛圈、牛舍勤清掃,定期用10%新鮮石灰水或者3%漂白粉等消毒殺菌;對飼草、用具等應勤放在陽光下曝曬;對工作服、醫療器具勤煮沸消毒。冬季奶牛食枯草較多,而枯草在收貯時易混入雜物,傷害奶牛的腸胃。因此,在飼喂前應仔細檢查飼草,剔除雜物。還要特別注意奶牛周圍環境的衛生情況,每日最好刷拭牛體1~2次,既能除去污物,保持體表清潔,又可促進血液循環,又便于對奶牛的調教。方法為由前至后,由上到下。在奶牛的睡床上要經常放些干草使奶牛夜晚睡得舒適,創造一個良好的衛生環境。
(3)奶牛生長到18個月齡達到體成熟,方可進行初配;牛犢出生后,應及時哺乳初乳,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4)長期拴養的奶牛,要堅持必要的運動,每天2次,可在舍外和舍內運動場進行,每次0.5~1h。要注意護蹄,運動場應平整,無磚頭石子,保持蹄的清潔,每6個月定期修護蹄1次。
(5)奶牛日糧中的青飼料種類不得少于2種,精飼料成分不得少于3種。目前許多奶牛飼養戶對精、粗飼料的調配達不到種類要求,滿足不了奶牛生長發育和哺育犢牛、泌乳的需要,致使奶牛生長發育受阻,泌乳量減少。
(6)飼喂要定時定量,每天飼喂3次為宜,少給勤添,飼喂順序大多采用先精后粗,喂量要根據體重而定,要防止因飼料突然改變而引起消化道疾病。
2冬季飼養管理
(1)進入冬季的奶牛,由于外界環境的改變,必定導致體能的消耗。用來補充其能量的飼料主要是玉米,在蛋白飼料不變的前提下,要增加玉米20%~50%。每天給高產奶牛供給的精料應達到6~8kg,給一般產奶奶牛供給精料量每天不少于3.2kg。
(2)冬季應給奶牛多喂青貯、微貯等一些飼料,從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類綠色飼料。實踐表明,冬季飼喂青貯或微貯飼料的奶牛產量比不喂青貯或微貯飼料的奶牛多近1倍??梢娙绻窘o奶牛飼喂足夠的飼料可以增加其產奶量。
(3)由于冬季奶牛飼草料成分單一,每天在其飼料中必須配入5~15g的鈣和磷。為防止奶牛鹽中毒或由于食鹽過多而帶來其他不良病癥,在給奶牛補鹽時應盡量攪拌均勻,有條件的農戶可購置鹽磚和鹽槽讓奶牛自由舔食為宜。
(4)冬季給奶牛供水不足會直接導致奶牛產奶量下降,引發其他功能紊亂。奶牛忌飲冰碴水,因為冰碴水容易引發消化不良,從而誘發消化道疾病,嚴重影響其產奶量。在給奶牛飲水時最好將水加熱到10~30℃。另外,奶牛需要全天供水,而不應按頓供水。
(5)注意保溫通風。許多飼養戶冬季只有雪天才將牛趕進房舍內,平時都將奶牛散放在露天場內。在這種情況下,會隨著氣溫的下降造成奶牛體能消耗,嚴重影響產奶量。進入冬季后,當夜晚氣溫降到-15℃以下時,應將奶牛趕入圈舍過夜,以防因凍傷或使體能消耗過多而影響其產奶量。冬季牛舍內溫度一般保持在10~25℃為宜,牛舍濕度不宜過高,其相對濕度不宜超過60%,否則會使奶牛受到水分過多的外界刺激,導致其產奶量下降,嚴重者會患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病癥。另外,許多飼養戶用塑料大棚做成的簡易牛舍往往忽略通風設施,這樣易使奶?;冀臧_,造成奶牛產奶量下降。
參考文獻
[1]畢永勝,馬娟,李海芳.夏季奶牛飼養管理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2):283,269.
強化理論是美國的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斯金納、赫西、布蘭查德等人提出的的一種理論。他認為人或動物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會采取一定的行為作用于環境。當這種行為的后果對他有利時,這種行為就會在以后重復出現;不利時,這種行為就會減弱或消失。人們可以用這種正強化或負強化的辦法來影響行為的后果,從而修正其行為,這就是強化理論,也叫做行為修正理論。根據強化的性質和目的可把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在管理上,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組織上需要的行為,從而加強這種行為;負強化就是懲罰那些與組織不相容的行為,從而削弱這種行為。正強化的方法包括獎金、對成績的認可、表揚、改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提升、安排擔任挑戰性的工作、給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負強化的方法包括批評、處分、降級等,有時不給予獎勵或少給獎勵也是一種負強化。
強化理論一經產生,就被廣泛運用于管理領域,其中也包括學校管理。也有許多關于強化理論的著作和文章,這些文章的觀點大多是闡明其理論價值。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學校學生常規管理中的一個案例來闡述如何通過強化理論的運用解決學校管理中“理”的缺失的問題。
二、對學校教學常規管理操作性的思考
1.教學常規管理重在落實。
有一句名言: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怎樣才能落實?第一要實實在在地抓細節,如培優補差的落實,教師應該做到“四補、四落實”。四補:補知識、補方法、補態度、補信心;四落實:落實人頭、落實時間、落實內容、落實地點。以落實時間為例,經常有老師抱怨:現在學生、老師這么忙,那里還有專門的時間來補?其實晚自習,我們有些老師從頭到尾,一講到低,是不是可以拿一定的時間來培優補差?有些老師好象大學教授一樣,上課前匆忙趕到,下課后迅速離開,學生要請教老師問題,縱里尋他千百度,還是找不到。這些老師連起碼的輔導時間都沒有保證,更談不上和學生的交流。很多學校都安排了自習課,這本是培優補差的好時間,但有的老師卻僅僅是充當了警察而已,只維持了紀律,沒有針對性地主動輔導,更有甚者,坐在講臺上看報紙,無視學生。
2.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課堂是落實教學常規的主陣地,是提高教學效應的主渠道,是教師展示教學能力的舞臺。學校落實教學常規管理,就必須要深入課堂,只有在課堂中才能發現更多的問題。有的老師很敬業,從不遲到、不早退、不耽誤,但教學效果就是不好,敬業不精業。有的老師課備得很好,但上課卻可以發水,備課好不等于上課好,所以教學常規管理中的課堂教學常規管理尤其重要。我們提倡成立教學質量監控小組,實行推門聽課,聽隨堂課。聽課后,一并檢查教案和作業批改情況,并及時地、當面地給教師反饋。有的學校建有電子監控室,各教室一覽無遺,如果我們利用電子監控室來聽課,本可以更輕松、更方便。但是我們提倡聽課者仍然堅持到課堂里聽課,這樣能讓老師多看到學校干部的工作,又能給教師適度的工作緊張感。
3.要講實效,不能搞形式。
現在提倡教學反思,要求教案必須要有教學后記,這些都非常好。問題是怎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后記?有的老師在教案后記欄里寫道:學生興趣不高;學生反映很好等等,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反思。真正的反思應該是針對學生在學習中新生成的問題來反思我們在備課中預設的內容和方法,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在教案中做出補充、修改和增刪。所以我們在檢查教案的時候,不只是看教學后記欄里有沒有后記,而是看怎樣的后記。其實后記并不一定非要記在后記欄里,記在教案之中更好,針對具體的問題做出了具體的修改的后記更好。
1.1護理方法
1.1.1循證護理方法
實施循證護理的內容包括:①在醫院外科的住院病房中成立專門的循證小組,小組成員的工作是首先找到患者存在的各種問題和并發癥情況。②循證小組成員通過查閱患者病情的相關臨床病例和參考文獻,針對患者問題找到解決的方法。③對患者的病情要進行密切的觀察其變化,并且在對其護理時要采取無菌操作,嚴格執行醫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在患者的飲食方面要指導患者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④在患者的心理指導方面,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緒。最后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控,如果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
1.1.2常規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的內容包括:①給予患者常規查房以及輸液護理。②對入院后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況進行干預,然后根據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③在護理時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給患者實時的關心,讓患者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溫暖,使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
1.2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2結果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在整體健康狀況、軀體功能等方面的指標均低于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者在情感、角色、認知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討論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對醫院的護理服務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在臨床的實踐中,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護理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護理效果。成熟的護理模式的形成,能夠從不同角度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幫助患者減輕痛苦,提高患者身體各項功能指標,盡早康復。循證護理指的是相關護理人員在護理活動中,謹慎的、科學合理的結合臨床經驗,并在聽取患者意向的基礎上,針對性的采取積極的護理決策的護理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的應用臨床經驗幫助患者康復,而且能夠盡可能的依照患者的意向進行。這種方法的運用是主要針對患者軀體進行護理,護理的效果上對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和軀體功能等方面的有著顯著的效果。從兩種護理方式的對比來看,兩組患者在情感、角色、認知以及社會功能方面的評分差異不大,但實施循證護理的觀察組患者在整體健康狀況以及軀體功能的評分上顯著高于實施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充分說明詢證護理對于基層醫院外科患者的康復更加有效,基層醫院外科臨床可加以推廣運用。
3總結
關鍵字:城市廣場;規劃;生活空間
一、城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呼喚城市廣場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城市、特別是內地的一些城市建筑物大都缺乏新意,沿街、沿巷砌得滿滿蕩蕩,給人以一種千城一面、單調沉悶的壓抑感。人在街上走,仿佛井中蛙,難怪有西方友人對中國遲遲不改幾千年沿襲下來的畫地為牢、自我封閉的建筑風格很不理解,并為之大發感慨。他認為建筑是人們賴以生活和工作的場所,對解放思想能起到目染耳濡的作用。可喜的是在廣州率先引進世界興起不久的新潮流、新模式——廣場建筑,以全方位開放的姿態來面對市場經濟新時代,為廣州邁向完全開放的國際化大都市譜就新篇章。這很值得各地城市學習和借鑒。
建筑添上“廣場”二字,意味著向傳統建筑的深層次挑戰。建筑設計專家如是直言:過去的建筑總是沿著建筑紅線、邊線壘墻造屋,自己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建筑是絕對主體,它給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線條、顏色,給人以一種無名的壓抑感。而廣場建筑向人們展示的則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條環境設計取代建筑設計的新路:在同一環境里,它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有亭臺樓閣、有主體廣場、有主次道路、有綠樹草坪、有噴泉水池,它們交相輝映,和諧雅觀,房屋在廣場建筑的總體環境中仍然是主角,但它僅僅為其一部分。廣場建筑在設計上,要求融古典建筑藝術與現代建筑手法為一體,融民族特色與異域風情于一爐,尤其是在外墻裝飾上,要采用多種裝飾材料和技術,如馬賽克或花崗巖飾面、玻璃幕墻、綠色生態墻相結合,打破現在流行的飾面材料單一、一統到底的建筑外觀,做到既莊重又典雅,與周圍的環境相協調、相得益彰。
巴黎人以巴黎為自豪,因為在這座國際化大都市中除監獄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開放式的設計,人們能夠充分共享陽光下的空間。勿容置疑,廣場建筑能在宏觀上引導城市建設,又能在微觀上調節人們的情趣。一位建筑設計專家頗為自信:廣場建筑將會風行一百年。
建筑水準的高低是城市現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標志,城市廣場是城市現代化的主要硬件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城市也聳立起一大批令人矚目的高層建筑。然而,這些建筑或因場地有限,或因資金不足,或因設計風格的不同,或多或少與完全意義上開放式的廣場建筑在觀念上有區別。相比之下,開放的建筑更顯得文明與進步。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城市寸土寸金,留那么多廣場豈不浪費?或云:建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建筑,有那么多資金和相應的技術嗎?其實,這些都不成問題。如廣場主體建筑向空中發展,地盤自然也就寬了;再如只要政府發揮好統籌協調職能,把眾多的建設單位、房地產公司和廣大市民手中的閑散資金融合起來,把國土規劃、設計、建筑力量綜合利用起來,就能刮起城市廣場建設的旋風。讓我們的生活空間亮麗起來,多一點綠樹紅花,多一點藍天白云。
二、城市廣場定義及其分類
(一)城市廣場的定義
城市廣場通常是城市居民社會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城市客廳”的城市廣場上可進行集會、交通集散、居民游覽休息、商業服務及文化宣傳等,如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既有政治和歷史意義,又有豐富的藝術面貌,是全國人民向往的地方。上海市人民廣場是市民生活、節日集會和游覽觀光的地方。
1、古代城市廣場
“廣場”一詞源于古希臘,最初用于議政和市場,是人們進行戶外活動和社交的場所,其特點、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廣場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會、市場擴大到宗教、禮儀、紀念和娛樂等,廣場也開始固定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屬的外部場地。中世紀意大利的廣場功能和空間形態進一步拓展,城市廣場已成為城市的“心臟”,在高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區創造出具有視覺、空間和尺度連續性的公共空間,形成與城市整體互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廣場雛形。巴洛克時期,城市廣場空間最大程度上與城市道路聯成一體,廣場不再單獨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為整個道路網和城市動態空間序列的一部分。
由于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原因,我國古代城市缺乏西方集會、論壇式的廣場,而比較發達的是兼有交易、交往和交流活動的場所?!吨芏Y·考工記》記載:“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對市場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規模都作了規定,而且這種城市規劃思想一直影響著我國古代城市建設。唐長安是嚴格的里坊制,設有東市、西市。宋代打破里坊制,出現了“草市”、“墟”、“場”和集中著各種雜技、游藝、茶樓、酒館,附近還有妓院等。元、明、清則沿襲了前朝后市的格局,街道空間常常是城市生活的中心,“逛街”成為老百姓最為流行的休閑方式。
2、現代城市廣場
現代城市廣場不再僅僅是市政廣場,商業廣場成為城市的主要廣場,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間的開闊地等也具有廣場的性質。城市廣場作為開放空間,其作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今天,人們提及“城市廣場”,浮現于眼前的往往是大型城市公共中心廣場(以正方形為主)的形象。目前全國城市廣場建設的重點也主要集中在這類廣場,因為它們對于改善城市環境,提高生活質量起著立竿見影的效果??傊?,城市廣場具備開放空間的各種功能和意義,并有一定的規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城市中心人為設置以提供市民公共活動的一種開放空間是城市廣場的重要特征;圍繞一定主題配置的設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間圍合以及公共活動場地是構成城市廣場的三大要素。只具備特征而不具備要素的,如單純的綠地或空地,或只具備要素而不具備特征的如僅供某一商住區或建筑物使用,出于商業目的而冠名為“××廣場”,則不應納入城市廣場范疇。
因為城市廣場兼有集會、貿易、運動、交通、停車等功能,故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對廣場布局應作系統安排,而廣場的數量、面積大小、分布則取決于城市的性質、規模和廣場功能定位??梢?,城市廣場是指城市中供公眾活動的場所。
(二)城市廣場分類:
按照廣場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出的位置分類可分為集會游行廣場(其中包括市民廣場、紀念性廣場、生活廣場、文化廣場、游憩廣場)、交通廣場、商業廣場等。但這種分類是相對的,現實中每一類廣場都或多或少具備其他類型廣場的某些功能。
1、集會游行廣場
城市中的市中心廣場、區中心廣場上大多布置公共建筑,平時為城市交通服務,同時也供旅游及一般活動,需要時可進行集會游行。這類廣場有足夠的面積,并可合理的組織交通,與城市主干道相連,滿足人流集散需要。但一般不可通行貨運交通??稍趶V場的另一側布置輔助交通網,使之不影響集會游行等活動。例如北京天安門廣場、上海市人民廣場、昆明市中心廣場和前蘇聯莫斯科紅場等,均可供群眾集會游行和節日聯歡之用。這類廣場一般設置較少綠地,以免妨礙交通和破壞廣場的完整性。在主席臺、觀禮臺的周圍,可重點設計常綠樹。節日時,可點綴花卉。為了與廣場及周圍氣氛相協調,一般以規整形式為主,在廣場四周道路兩側可布置行道樹組織交通,保證廣場上的車輛和行人互不干擾、暢通無阻。廣場還應有足夠的停車面積和行人活動空間,其綠化特點是一般沿周邊種植,為了組織交通,可在廣場上設綠地種植草坪、花壇,裝飾廣場,形成交通島的作用,但行人一般不得入內。
2、交通廣場
一般是指環行交叉口和橋頭廣場。設在幾條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為組織交通用,也可裝飾街景。在種植設計上,必須服從交通安全的條件,絕對不可阻礙駕駛員的視線,所以多用矮生植物點綴中心島。例如廣州的海珠廣場。在這類廣場上可種花草、綠籬、低矮灌木或點綴一些常綠針葉林,要求樹形整齊,四季常青,在冬季也有較好的綠化效果;同時也可設置噴泉、雕塑等。交通廣場一般不允許入內,但也有起街心花園作用的形式。
3、商業廣場
當代交通擁擠,采取人車分流手段,以步行商業廣場和步行商業街的形式為多,及各種集市露天廣場形式。
城市廣場還可以按照廣場形態分為有規整形廣場、不規整形廣場及廣場群等,且現代城市廣場形態越來越走向復向化、立體化,包括下沉式廣場、空中平臺和步行街等等;按照廣場構成要素分析可分為建筑廣場、雕塑廣場、水上廣場、綠化廣場等;按照廣場的等級可分為市級中心廣場、區級中心廣場和地方性廣場(如居住街區廣場、重要地段公共建筑集散廣場和建筑物前廣場)等。
三、廣場的大小和周邊建筑的規劃設計比例
1、城市廣場的面積
城市廣場面積大小的確定,一般來說,城市大,城市中心廣場的面積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廣場也不宜規劃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廣場,以為城市廣場越大越好、越大越漂亮、越大越氣派,那是錯誤的。大廣場不僅在經濟上花費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時,廣場尺寸不宜人,也很難設計出好的藝術效果。城市廣場尺寸太大會缺乏活力和親和力。維特魯威說:“羅馬廣場的尺寸應適應聽眾需要,否則場地會不夠用,聽眾少的時候場地又會顯得太大。所以這樣來定廣場的寬度就可以了:把長度分成三份,兩分之長作為寬度。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長方形,排列方式也更適合與游覽觀賞的目的?!惫蚀私ㄗh:小城市中心廣場的面積一般在1~2公頃,大中城市中心廣場面積在3.0~4.0公頃,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廣場,面積大小取決于交通量的大小、車流運行規律和交通組織方式等;集會游行廣場,取決于集會時需要容納的最多人數;影劇院、體育館、展覽觀前的集散廣場,取決于在許可的集聚和疏散時間內能滿足人流與車流的組織與通過。此外,廣場面積和應滿足相應的附屬設施,如停車場、綠化種植、公用設施等。觀賞要求方面還應考慮人們在廣場上,對廣場上主體建筑有良好的視線、視距。在體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應地配置較大的廣場。
中外著名城市廣場面積比較
國別廣場名稱面積(公頃)
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39.6
大同紅旗廣場2.9
太原“五一”廣場6.3
天津海河廣場1.6
鄭州“二七”廣場4.0
龐貝城中心廣場0.39
佛羅倫薩長老會議廣場0.54
威尼斯圣馬可廣場1.28
巴黎協和廣場4.28
莫斯科紅場廣場5.0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政廣場0.60
意大利羅馬市政廣場0.40
美國紐約濟克非勒中心廣場0.60
2、城市廣場與周邊建筑。
廣場與周邊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說是沒有定式的。例如,天安門廣場的寬為500米,兩側的建筑,如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的特別又建立了紀念堂,豐富了廣場的內容,增加了廣場的層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曠。一般來說,廣場四周建筑物低,廣場顯得開闊、通透。廣場四周建筑物高,處于高寬比1:2左右時,廣場更顯得有內聚感。此外,廣場四周建筑物少,綠化多,廣場顯得廣闊、通透;廣場四周布滿,廣場顯得封閉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等,是舉世稱頌的佳例??偟膩碚f,大廣場中的組成要素應有較大的比例尺度,小廣場中的組成要素宜用較小的比例尺度。
四、城市廣場規劃設計的原則
城市廣場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具有多種功能的空間,是人們政治、文化活動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為集中的地方。城市廣場體系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開放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城市廣場體系空間結構;城市廣場功能布局;廣場的性質、規模、標準;各廣場與整個城市及周邊用地的空間組織、功能珩接和交通聯系。城市廣場規劃設計除應符合國家有關規范的要求外,一般還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一個聚居地是否適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間和當時的城市肌理是否與其居民的行為習慣相符,即是否與市民在行為空間和行為軌跡中活動和形式相符。個人對“適宜”的感覺就是“好用”,即是一種用起來得心應手、充分而適意。城市廣場的使用應充分體現對“人”的關懷,古典的廣場一般沒有綠地,以硬地或建筑為主;現代廣場則出現大片的綠地,并通過巧妙的設施配置和交通,豎向組織,實現廣場的“可達性”和“可留性”,強化廣場作為公眾中心“場所”精神。現代廣場的規劃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其使用進一步貼近人的生活。
1、廣場要有足夠的鋪裝硬地供人活動,同時也應保證不少于廣場面積25%比例的綠化地,為人們遮擋夏天烈日,豐富景觀層次和色彩。
2、廣場中需有坐凳、飲水器、公廁、電話亭、小售貨亭等服務設施,而且還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噴泉等充實內容,使廣場更具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感染力。只有做到設計新穎、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功能齊全,才能充分滿足廣大市民大到高雅藝術欣賞、小到健身娛樂休閑的不同需要。
3、廣場交通流線組織要以城市規劃為依據,處理好與周邊的道路交通關系,保證行人安全。除交通廣場外,其他廣場一般限制機動車輛通行。
4、廣場的小品、綠化、物體等均應以“人”為中心,時時體現為“人”服務的宗旨,處處符合人體的尺度。如飛珠濺玉的瀑布、此起彼伏的噴泉、高低錯落的綠化,讓人呼吸到自然的氣息,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二)地方特色原則
城市廣場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會特色。
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有利于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濟南泉城廣場,代表的是齊魯文化,體現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廣東新會市岡州廣場營造的是僑鄉建筑文化的傳統特色。西安的鐘鼓樓廣場,注重把握歷史的文脈,整個廣場以連接鐘樓、鼓樓,襯托鐘鼓樓為基本使命,并把廣場與鐘樓、鼓樓有機結合起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征,盡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手法和建筑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三)效益兼顧原則
城市廣場的功能向綜合性和多樣性衍生,現代城市廣場綜合利用城市空間和綜合解決環境問題的意義日益顯現。因此,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不僅要有創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還應體現出“生命至上、生態為先”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廣場是城市中兩種最具價值的開放空間(即廣場與公園)之一。城市廣場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間和樞紐,是市民社會生活的中心,起著當地市民的“起居室”,外來旅游者“客廳”的作用。城市廣場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藝術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現代都市文明魅力的開放空間。城市對這種有高度開發價值的開放空間應予優先的開發權。
其次,城市廣場規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間形態、立體環境設施、園林綠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統珩接等方方面面。我們在進行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時刻牢記并處處體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并重的原則,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兼顧的原則,切不能有所偏廢。厚此薄彼,往往顧此失彼。如某市火車站廣場由于規劃不合理,結果造成交通擁擠、排水不暢,雨天泥水地,晴日灰滿天,環境污染嚴重,市民怨聲載道,游客望而卻步,極大的損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廣場規劃設計要克服幾個誤區:一是認為以土地作為城市道路、廣場建設的回報是一條捷徑。二是廣場越大越好。三是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重拆、建房、賣門面的利益;而政府則應著重考慮增加綠地、建設廣場和公園,改善旅游、購物、休閑和人居環境。
(四)突出主題原則
城市廣場無論大小如何,首先應明確其功能,確定其主題。這也可謂之“綱舉目張”。圍繞著主要功能,廣場的規劃設計就不會跑題,就會有“軌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內聚力與外引力。是交通廣場、商業廣場,還是融紀念性、標志性、群眾性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廣場,要有準確的定位。在城市廣場規劃設計中應力求突出城市廣場在塑造城市形象、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活動需要與改善城市環境(包括城市空間環境和城市生態環境)的三大功能。并體現時代特征為主旨,整體考慮廣場布局規劃。
特定的城市廣場的規劃設計都應精心創造實用而突出主題特色的城市廣場個體:一是要和諧處理城市廣場的規模尺度和空間形式,創造豐富的廣場空間意向。應根據市級、區級和社區級合理規劃,一般不宜過大,且應分散設置,以取得均勻的城市活動公共空間。二是要合理配置建筑,實現廣場的使用功能。三是要有機組織交通,完善市政設施,綜合解決城市廣場內外部的交通與配置。特別注意空間距離的遠近和交通時間的長短,以方便市民使用城市廣場。既要講究觀賞性,但主要還是要講究實用性。
在我們這個時代,在我們這片熱土上,“建設之車”在高速奔馳。一方面,我們的規劃設計者在繁榮的市場經濟服務中已成為空間生產者,他們為不同的客戶規劃著“程式化”的藍圖。
另一方面,我國新生的規劃設計市場尚不成熟,許多客戶本身毫無經驗,企劃過程十分混亂。因而,對于規劃設計單位來說,這是一個絕對的“賣方”市場,如果有能力在相同的時間內做3個項目,為什么只做1個?因為幾乎所有的方案都有人買單。
這是經濟時代的產物,“需求決定一切”——這是一條經久不變的市場規律。
在規劃設計中,被用得最多的詞是“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生態化”,而規劃設計中最容易被忽視、也常常被忽視的內容就是“生活”—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的生活,往往被排除在外,許多規劃設計不顧最基本的場地要求,將任意“拼貼”“拷貝”的城市空間形態隨處“移植”。從本質上講,一種城市空間形態代表一種生活方式,它與其產生的歷史、人文、氣候、地理環境相適應、協調,城市空間模式的形成需要時間積累,逐步創造,有機形成,決非一朝一夕就可形成。
與剛學習美術的入門者一樣,我國國內的規劃設計者是規劃設計市場的入門者,傳統的中國文化,在短時間內無法創造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規劃之路,“臨摹”成為惟一出路,這并非不可取,問題的關鍵是要看明白了再做。然而,事實上一些毫無實踐經驗的規劃設計專業的畢業生,一進入市場便能跟著做大型項目,還沒等他們完全明白過來,便已進入生產狀態,他們缺少一個經驗傳承與積累的過程。“缺乏判斷”,已成為許多青年規劃師的通病,因此,用“工具齊備、目標混亂”來形容當前的規劃設計市場,并不為過。
我國有13億人口,居世界第一,國土面積為960萬km2,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我國住宅竣工面積為12億8千萬m2,這大約是日本(1億100萬m2)的11.6倍。一位日本同行在北京尋找合作事務所時,發現主持事務所的大都是從國營大設計院出來,35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做著相當于區域規劃尺度的項目[1].旺盛的市場需求把許多年青人推向了規劃設計舞臺的前沿。
規劃設計者是市場中的產品供應者,市場的另一端是“客戶群”,即各級政府、房地產開發商?!靶蜗蠊こ獭蓖鶃碜哉?,“炒作工程”則來自開發商,由于這些“客戶”對基本的建設程序把握不當,在未進行理性、正規的立項可行性研究或經濟分析之前,就匆匆進入形態規劃設計階段,導致招標成果脫離實際,缺乏可操作性,造成時間和資源的浪費[2].
在上述情況下,某些大型規劃設計項目的邀標,選擇了在策劃和規劃上并非其所長的境內、外規劃建筑事務所,使其憑著設計師個人的想象、設計觀點和手法,在極短的時間內,僅靠走馬觀花的調研、有限的感性材料及數據,便做出了一個個“大手筆”的規劃,其實際效果和長遠效益顯然是不可靠的。
面對旺盛的市場需求,業內人士應該怎么做?
2、競爭與合作—規劃設計市場中的業內人士
我國國內規劃設計市場主要有3類設計單位:國內規劃設計院、境外公司、民營設計事務所或咨詢公司。目前,雖然境外公司拿走了許多國際性的項目,但規劃設計市場仍主要由本土的公司主導。另外,新興的民營建筑事務所發展速度很快,其潛力不可小看。
在國有規劃設計院改制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趨勢。
一部分設計院在改制的同時,采用了兼并重組的模式,使自己的客戶群迅速增強—伴隨市場的擴張,產值大幅度增加,這其中行業調整的產值大于行業重組的產值。2001年3月,同濟規劃建筑設計院與上海同濟規劃建筑設計院總院合并成立新的同濟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通過股份轉換,同濟大學成為設計院的主要持股人,其產值從1998年的0.45億元發展到2003年的4.5億元。同樣,華東、上海兩院攜手組建了上海建筑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之后陸續兼并了其它設計院,2003年,它的產值超過了5億元[3].
在民營設計公司里,有國內知名專家,“海歸派”開辦的設計事務所,也有在國內經濟轉型和市場轉軌時期萌生的,掛靠在大中設計院旗下的中小型設計公司,這類公司良莠并存,設計水平參差不齊,與大設計院相比,民營公司機制活,包袱輕,在市場中如魚得水。一般來說,直接從事單一的規劃設計業務的民營公司比較少,大部分公司以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為主,規劃業務處于次要地位,這與我國規劃編制的審批程序與資質要求相關,許多民營公司即便有實力進行規劃編制,但也需要與國有的規劃設計院合作,才能具有規劃資質。
在沖擊規劃設計市場的公司中,有不少是“海外兵團”,這些境外公司在開拓國內市場時,一般先雇傭具有海外學習與工作經歷的華人,然后進入中國地區成立辦事處,公司在中國以國際公司的品牌來運作項目;也有一些公司由外國建筑師和規劃師直接介入,不找人,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本土化傾向,他們希望住在中國,生活在中國,做中國的規劃設計業務,但這是極少的現象。
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已達到70%以上,因此,城市建設項目的規模一般與中國國內相差甚遠。國外的城市規劃師一般成立咨詢機構,而非事務所,由于建筑師事務所有時也涉獵城市設計等項目,因此,進入內地的許多國外設計機構本身所從事的業務背景往往是建筑設計而非城市規劃。
目前,國內規劃設計項目的運作,常常出現幾個單位合作的情況,比如,某城市規劃院與境外公司合作,這種合作方式一方面可以利用境外公司的國際背景與設計經驗、國際取費標準,另一方面可依靠國內規劃院的管理與資質,在市場上取得雙贏的結果。
更多情況下,國內、國外設計單位之間處于一種明顯的競爭關系,許多大型的規劃設計投標都由國外公司與國內設計院、民營公司一同競爭,在同樣的業務能力水平下,管理能力與市場開拓能力(即如何利用公司現有的資源,使業務管理流程以最高效的形式出現,并不斷開拓新的社會資源的能力)成為規劃設計市場競爭的主要因素,境外公司常常利用國內設計公司與規劃院的資質,以及國內人力資本的優勢,創造出更多的利潤回報;而國內規劃設計單位則利用固有的社會關系、資質與業務渠道,在與境外公司的合作與競爭中學習對方的管理經驗與文化,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自主的核心競爭力。國內規劃設計市場不乏優秀的人力資源,這些資源是競爭力的集聚點,但卻往往易被資本雄厚、管理經驗豐富的境外公司吸引,開展業務需要人力,因此,失去優秀的設計人才就意味著失去市場。
我國許多城市規劃設計院在“改制”中,由于沒有充分考慮第一線規劃工作者的境遇,從而使大量的人才流失。這種制度變遷,意味著私營公司與境外公司的市場份額愈來愈大。
3、文化缺失是一種遺憾—市場運作需要文化支持
文化的本質是人性,這也體現了城市規劃最根本的目標—“以人為本”,而隨著規劃設計市場化的開始,許多打著“以人為本”旗號的規劃正在破壞著人的最基本的需求。
人們常常在文章中讀到國際化與地域化的爭論,這種爭論是膚淺的,其深層次的內涵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的沖突。
從生活上對人的關懷是最溫柔的舉動,而在中國利益驅動下的規劃設計市場,還無法達到這個深度,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而這種缺憾將影響許多人的一生,因為他們必須面對別人為他們規劃的生活場景,在喧囂的都市里,人們在心底無聲地吶喊:“還我們一片廣闊的天空,還我們一個安靜的生活,給我們一個清潔而健康的世界!”
文化是文明過程的結晶,當前規劃設計市場所實踐的每一步都將影響城市未來的文化形態。市場最基本的規律是“供需關系決定市場價格”,這條規律無關乎社會關懷與道德倫理,而城市規劃最本真的價值指向卻是一種對市民大眾生活、工作、出行的真切關懷,因此,可以說,城市規劃的市場競爭應該體現在這個價值基礎上,而不是供求關系。目前,規劃設計市場也已認識到如果以設計取費作為衡量準則,會導致價值取向的偏離。
城市規劃文化在市場運作下已逐步體現出時代要求,許多業內人士已經認識到城市規劃不僅僅是形態規劃,更應關注、研究城市發展的核心與動力,即城市政治、經濟與社會內涵。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增加行業收入固然是好事,但更應體現城市規劃的基本價值取向,城市規劃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規劃師作為實踐層面的操作者,應時刻不忘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否則,隨著業務量與收入的增長,城市規劃的文化價值卻被淡忘,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甚至是缺憾。因為形態與平面構圖無法解決城市發展所帶來的人口、交通、就業等實際問題,城市規劃綜合考慮城市發展,已是勢在必行的行業變革,這是市場化運作下城市規劃必須面對的課題。
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指出:“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也許人們還未意識到,規劃方案的每一根線條,每一塊顏色,都可能與私有財產有關系。過去我們要求每一位市民“舍小家為大家”,人們習慣了忽視個體利益,按照政府意愿調整利益關系,如今面對這一矛盾,人們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和技術儲備[4].
4、大家都有“殺手锏”—規劃設計市場的管理工具
規劃設計市場的運作需要最基本的供需關系:城市政府是最大的委托者,其次是利益集團(擁有土地使用權的單位與集體),而受委托者一般是規劃設計單位或個人。介入市場最深的是利益集團,它們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運作者。政府往往著重于全面平衡各方利益,推動社會、經濟平衡與良性發展。因此在總體規劃的層面下,政府還會制定一系列的法規條例來約束利益集團的市場運作,規范土地運營的市場行為。
在我國規劃設計市場的運作過程中,政府既是外部環境的營造者,又是最大的委托人,政府最大的管理工具是法規與政策,這是推動或制約規劃設計市場的先決條件。隨著政府向服務功能轉型,其委托人的角色也將逐漸淡化,這是一種時代的進步,可以防止權力集中所導致的腐敗行為。
在市場化過程中,利益集團的管理工具—價格杠桿是最基本的經濟手段。正是這個來自客戶端的“價格杠桿”,促使規劃設計單位努力從“品牌”“服務”“經驗”等方面提高自己的身價,因為這些是衡量規劃設計單位身價的砝碼。
當前,我們制定的收費標準仍是一個底線,無法指導市場運營的實際取費。在實際運營中,隨著城市規劃收費標準日趨多元化,許多有品牌的規劃設計單位憑借實力可以拿到超過國家標準幾倍的規劃設計費用,而許多私營的規劃設計公司卻很難收取到國家規定標準的設計費。市場的游戲規則是“適者生存”,畢竟市場運作不同于規劃設計業務本身,利益集團更看重的是品牌、實力與業績,這是定價的出發點,如果你是規劃設計市場的新秀,那么就必須經受市場的考驗。
規劃設計單位在市場中并非沒有主動權,成功的規劃設計公司往往有3個秘訣:第一是和諧的內部環境;第二是有效的市場策略;第三是優秀的規劃設計人才。三者缺一不可。許多設計公司具備了第一條與第三條,但往往缺少第二條,因為規劃設計單位的市場策略制定者、實施者往往是業務人員,在市場經驗與運作能力上的欠缺,使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大打折扣,這也是“新秀”公司難以成長的內部因素之一。
規劃設計單位的市場管理工具是行業規范,設計人員對行業規范的熟悉程度是公司介入市場的一個先決條件,經驗是規劃設計單位的寶貴財富。
對規劃師個人而言,市場準入制度是取得“注冊規劃師”資格,另外,行業協會的“規劃師職責”也是制約規劃師個人行為的標準。美國持證規劃師學會的《道德與職業操守守則》規定了規劃師的四大職責:第一是規劃師對公眾的職責,向公眾利益負責是規劃師的首要職責;第二是規劃師對客戶、雇主的職責;第三是規劃師對行業和同行的職責;第四是規劃師的自我職責,規劃師必須努力提高職業素質、工作效率及知識水平。
因此,可以說行業協會或學會對規劃設計市場的規范作用是巨大的,其主要作用是將城市規劃行業的基本價值定位在公眾利益的基礎上,使規劃師的個人行為在受到市場價格杠桿的侵擾下,依然保持該行業的獨立與尊嚴制度。
5、建立的學術探討—“破”與“立”的辯證關系
經常聽到新上任的市長抱怨:城市規劃落后了。細細琢磨這種批評可能有兩種含義:一是覺得城市規劃行業過于保守,大家都忙著擴規模,上臺階,你卻經常“潑冷水”,一會兒強調珍惜土地資源,一會兒呼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二是說城市規劃的理論、觀念和方法落后了,至今還停留在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下,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4].
其實,市場管理涉及更多的是操作層面的內容,可以拿來進行學術探討的主要是制度建設方面的內容。我國規劃設計市場的培育與國家政府行政職能的轉換有直接的關系,如前文所述,只有政府從市場中脫離,更多地站在市場外部環境建設、服務與監督職能上來引導市場,規劃設計市場的組織才能更趨多元化。
我國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指出,“我國現行管理體制的缺陷,主要表現在3個缺位上:一是省和地市(州)兩級政府對下級城鄉規劃的指導、協調、監督的職能缺位;二是在城鄉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有效的事前、事中的監督職能缺位;三是對‘長官意識’‘亂指揮’制約的缺位”[5].
另有規劃專家指出,長期以來,“漫長的審批和核定周期,使許多城市長時間處在合法的總體規劃不好用,實施的總體規劃不合法的尷尬境地”[6],這說明,當前規劃設計市場的外部環境仍有待于改革與轉型,低效率的管理制度已經成為制約規劃設計市場高效運作的一個“瓶頸”。
浙江省建設廳城市規劃處姚昭暉副處長指出了我國當前的城市規劃面臨的五大矛盾與問題。這五大矛盾是:①城市規劃的戰略性與政府任期政績顯化性之間的矛盾;②城市的擴張性和土地資源的稀缺性之間的矛盾;③城市規劃利益的整體性與開發商利益的局部性之間的矛盾;④城市規劃過程的封閉性與規劃工作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⑤城市現代化建設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7].這些矛盾集中體現了目前社會制度轉型期間的城市規劃現狀,也是當前規劃設計市場外部環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另外,問題中有4個問題與市場管理有關,如第5點“管理職能被肢解”具體表現為規劃職能被分割,規劃空間被分割,專業規劃各自為政的現象,這與政府監督職能的地位有直接關系;第6點“管理依據模糊”導致規劃決策與實施管理機構權力重疊,造成管理上隨意性很大;第7點“違法處罰”只有象征意義,很難起到懲前毖后的作用;第8點“社會監督缺位”—由于規劃管理工作是封閉運行的,公眾不了解規劃的內容,也沒有途徑進行監督,雖然規劃的民主化一直在被倡導,但是土地權屬關系一直很模糊,這是導致公眾無法介入規劃監督的直接原因。在市場機制下,只有當具有明確歸屬的利益受到侵害時,才有可能引起糾紛。如果利益對象的責任不明確,公眾利益就很難得到應有的保障,所謂“公地的悲哀”,皆出于斯。
一、班干部選拔任用藝術
班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是班集體管理的第一步,沒有班干部,班主任光桿司令,班級是管理不好的。所以說班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是非常重要班主任工作,這個工作好得好,后來的工作會得心應手。這項工作做不好,后來的工作會磕磕絆絆,事倍功半。班主任必須注意班干部的拔作用工作。
1、干部民主選舉法。
現在的許多班級干部的選拔任用是通過全班學生民主選舉來實現的。這是一種好辦法,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更是如此。但是,班干部的民主選舉,并不是班主任老師完全放手不管,而是盡到班主任教師的責任,做好組織引導工作。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班更應該做好選舉前的組織動員工作。許多文章對班干部的選舉過程有所論述,我們在這里不做過多的闡述。
2、特約委任法。班主任為了某種特殊目的,比如幫助某后進生,調動他的積極性,可以委任他擔任某一班級干部。應該注意是的,這種委任不應該是班主任教師一個人說了算,應該事先與班委會成員交換意見,征求他們的同意后,在進行委任,最好是通過班委會進行委任。我們想多說一句的是,班主任對班級有影響力的非正式小團體的“小頭目”,有的班主任教師為了穩住班里有影響力的小頭目,不讓他們鬧事,往往用封官的辦法給予安撫。這是一種辦法,但是班主任在這樣做之前,一定要做好這些小頭目的思想工作。否則,收不到效果,反倒把班級搞得一團糟,再撤換罷免就晚了。
3、輪流執政法。這也是班干部管理的一種辦法。具體做法是,班里的所有成員按事先定好的期限輪流擔任班干部。這種辦法可以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鍛煉每一位學生的工作能力。但此辦法也有弊端,就是組織不好,干部搭配不當,容易造成班級的混亂。
二、違規違紀處罰藝術
處罰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處罰的目的是告訴學生這樣做是錯的,警醒學生以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處罰達到了這樣的目的,處罰就可以了。在這里要指出的是現在我們的許多班主任處罰不當,或者說是處罰失當,體罰現象時有發生,這是每一位班主任必須避免的。處罰手段是班務管理的一種方式,運用得好,有利于班集體建設;運用不好,不僅起不到正向教育效果,還會產生副作用。所以,運用處罰手段應注意以下幾條原則:
1、適度原則。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要根據所犯錯誤的性質、程度、影響及自己認識情況,對照學校有關違規違紀處罰條文,給予適度的處罰。
如果“量刑”太重,當事學生不服,則產生逆反抵觸心理;如果“量刑”太輕,則起不到教育當事人的作用,又起不到警示的效果。適度原則同時有另一層含意,是說處罰手段不能濫用。如果班主任動不動就處罰學生,搞得學生人人自危,個個害怕,班級成了“勞改所”,久而久之,處罰就失去了效力,班主任失去了威信,班級不但管理不好,而且遲早會“天下大亂”。
2、及時原則。這條原則是含意是,學生犯了錯誤,班級發生了問題,班主任必須及時處理。因為,學生犯錯誤后,心里惴惴不安,比較緊張,在等待著老師的處理。這時班主任老師如果及時給予處理容易收到較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也能使“事態”得到及時控制,不至于蔓延開去。如果學生犯錯誤之后,班主任不及時處理,拖了很長時間不表態,不“結案”,學生會認為班主任無能,沒有辦法。如果班主任過了很長時間再處理,學生對自己所犯錯誤記憶淡漠,處理也就起不到教育作用了。
3、公正原則。班主任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行處罰時,一定要堅持公正原則,對班里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切忌偏心。如果處罰不公正,“看人下菜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損害了班規規紀的權威,班級管理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
4、情感原則。處罰是一種強制性的懲戒手段,但不排除情感的作用。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處罰前,一定要講清處罰的根據;處罰后,還要做好思想工作,多找被處罰學生談心開導,使被處罰的學生從心里感到震動,相信老師是愛護自己才處罰自己的。不管何種形式的處罰,都必須以愛護受教育者,喚起被教育者的自知為目的。如果違背了這一點,任何形式的處罰都是不足取的。那種傷害學生自尊、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處罰方式必須堅決擯棄。
三、班主任贊美表揚藝術
表揚是教育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的手段。表揚的目的是把它作為一種積極的強化手段,對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恰當適時的表揚不但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激勵其進取和自信,而且還會對其他學生的思想行為起導向作用。
1、口頭表揚法。這是班主任經常用的表揚方法——站在講臺前,說上幾句某某學生,做了什么好事,取得了什么成績,然后說我們大家應該向他學習之類的話。這種表揚方式簡單方便,但有些單調,激勵效果沒有達到最佳。班主任應該探索更多更新穎的表揚學生的方式方法,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評比活動的基本背景
限于多種因素的影響,省市公司的供電所管理思路在基層供電所的落實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和執行走樣,省市公司既沒有太多精力直接深入到每一個供電所進行檢查指導,也沒有太好的措施了解管理思路在基層供電所的執行情況,迫切需要構建一個有序的管控平臺和考評機制,實現省市縣公司及供電所之間的管理互動?!叭宕蟆斌w系在縣公司和供電所層面運作成效的顯現,需要省市公司加強專業化的深入指導力度,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在這一現狀下,農電綜合管理部門就需要發揮出統籌協調職能,搭建一個橫向評比的平臺,直接考評各單位供電所的例常管理水平,檢查專業化指導力度,向專業部門發出積極的“引導信號”。市公司安排的縣公司之間供電所管理互查,因為檢查人員礙于情面,“走過場”的應付味道較濃,做不到真查、嚴查;同時,由于檢查工作的非同時性,不易于在檢查人員腦海中建立起直接的橫向優劣評比,不能深挖根源性問題,檢查的深度不夠,對供電所規范化管理的指導性意義不足。這需要建立一個好機制,讓大家在公開的場合互相競技,實現檢查與交流雙贏的目的。供電所所長作為供電所的總負責人,其自身對工作的熟識度、關切深度、重視程度直接影響到供電所的常態化管理水平,是供電所其他員工效仿的標桿。但有一部分所長沒有成為專業化和規范化管理的“行家里手”,導致供電所常態化管理水平較差,各項工作開展的規范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建立一個競技場,讓這些所長們能夠親自參與到考評工作中,主動發現自我不足和別人的優點,調動其強化常態化管理的積極性。
評比活動的準備工作
以網省公司強化供電所規范化管理為依據,在深化“三集五大”體系有序運作的基礎上,出臺必要的管理措施,強化安監、運檢、營銷等專業部門向縣公司供電所和郊區供電所的延伸,努力構建市縣一體化、城鄉一體化的供電所業務管理新格局。在網省公司強力實施供電所減負和業務流程優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供電所基本業務,據此整理出各類業務開展所必須的例常記錄和臺賬,并分類整合手工填寫和系統采集的記錄與臺賬,實現精簡與優化并行的目標。著力于消除供電所之間對記錄填寫理解不一致的情況,組織人員根據網省公司要求,結合實際業務開展需要,對各個記錄的格式進行了適當調整,并編制了規范化的填寫范例,印刷在每一個記錄本之前,統一不同供電所之間、供電所不同業務人員之間對記錄理解不統一和填寫不一致的情況。按季度組織開展供電所例常業務的規范化管理培訓工作,由營銷部針對當季度重點工作要求、供電所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等設置培訓內容,安排優秀管理專職直接擔任授課教師,將省市公司的管理要求和業務操作技能直接傳遞到供電所班組長與各管理人員手中,夯實供電所例常業務的規范化提升基礎。
評比活動的組織形式
評比的主旨是為了督促所有供電所加強常態化管控力度,提高例常創建工作水平;同時,通過評比競賽的方式,對各供電所常態化工作質量進行檢驗考核,評判各專業部門的深入指導力度,并選樹出例常記錄規范化管理方面的標桿供電所和標桿記錄本,供其他供電所借鑒學習。為了完成這一目標,一是要求各個供電所送評的記錄本必須是滿足3個月以上的有效使用期,能夠客觀反映出供電所的常態化工作管理水平;二是所有抽選參評的供電所名單在競賽2天,由市公司隨機抽取進行公布,避免各單位緊急“做假”趕制記錄。評比人員包括縣公司供電所管理部負責人和業務專責,以及被評比的供電所所長,讓這些直接從事供電所管理,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供電所常態化管理水平的員工親身參與到評比全過程,身臨其境地看到、感受到其他供電所的優點與不足,在震撼中思索自己供電所的改進方向與方法。采取“輪換式”評比方式,即每個供電所的記錄資料放在固定的桌子上,不拿來拿去變換位置,而是由競賽主持人按照固定的時間組織各單位評比人員輪換位置進行評比,即記錄資料的位置不變、人員依次輪換位置;每單位不評比自己的記錄,直到輪換回自己單位的位置時,整個評比工作結束。每次的輪換時間要足夠評比人員審查資料,避免時間不夠用而出現審查不認真的情況;同時,輪換時間保持固定一致,不給評比人員造成前面嚴格后面松散的感覺,做到前后一致。評比過程中,要求各單位評比人員嚴格從記錄內容的齊全性、閉環性、支撐材料的規范性角度進行嚴格的評判,并堅持評判標準的一致性。經過多個單位的多輪次評審,既做到了評比過程的嚴格公平性,又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部分單位間“打招呼”帶來的不良影響,且輪評單位越多,公平性越接近于100%。評比過程中,要求各單位評比人員在評定得分的同時,將所評價的各個記錄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記錄,既對其評定得分是一個有力證明,又能夠收集到供電所記錄在規范化方面存在的問題,為管理人員后期的分析決策、提出改進措施而提供出詳實的基礎資料。多輪次評比結束后,各個供電所均被評出多個得分,累加后即得到該供電所的綜合得分;根據各類得分值,可以完成供電所規范化管理成果排序,以及供電所記錄規范化情況排序。評比結束后,由競賽主持人帶領所有參賽人員,共同逐一審核確定每類記錄中的“最規范記錄”,安排專業人員進行記錄的“寫真”拍攝,順利完成新一期“供電所記錄規范化圖集”的采錄工作。
評比活動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