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04:32:41
序論:在您撰寫戲曲音樂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戲曲產生于農耕文明時期,它是在農閑時節顯現出了自己的美麗,娛樂著疲憊的農民身心。即使在城市,它也是在一個慢節奏的大環境下細說著每一個或動人或嬉笑的故事,在一個幾乎無孺競爭,人人有閑暇的社會環境里,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表現藝術形式。人們悠閑地端著茶壺,閉著雙眼,細細品味著每一句捻熟于心的唱詞與旋律,再加上昏昏欲睡的麻醉節奏,符合著人們的原始審美習慣。大角兒的出現,總會有無數個不斷重復劇情重復介紹的小角色的鋪墊。之后小角色也有了大板的唱段,以至于在形象、唱功、唱腔方面有了競爭,打破了過去固有的原始審美習慣。所以,這時的秦腔音樂開始承受不住時代的沖擊,逐漸衰弱。但也應該看到正因為對唱腔有了競爭.必然會形成對秦腔音樂要求精于求精,各門派自成一派。“敏派”無疑是秦腔一大流派的先鋒,其中的一些唱段美輪美英。比如李正敏先生的唱腔《河灣洗衣),至今無人能超越。還有任哲中先生的“任派”唱腔也以他獨特的蒼涼嗓音及拖腔中獨特的旋律運用,至今無人能及。那么,秦腔戲曲音樂為什么會走入困境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唱腔的麻醉性、慢節奏性和唱詞的失效性,因而失去了年輕的觀眾,失去了時代性就失去了大眾性。戲曲對年輕人來說,屬于“疲憊的重復審美”、“審美饑餓”,和年輕人的感情不能產生共鳴,所以他們總用“聽不性”來表達“不愿聽,。其實我們要知道,抓住年輕人就是抓住市場,要用年輕人能接受的形式演繹秦腔戲曲音樂。
二、戲曲音樂在信息時代的嘗試
現代社會,處處都彰顯著現代文明的標記,尤其是信息工程,還有電子類產品,它不僅是現代生活的必備產品,也是現代文明生活的娛樂工具,比如手機、Mp3、電腦網頁。我們為什么不能通過這些產品成為我們展示戲曲音樂的舞臺呢?我們可以把一些短小的秦腔曲牌,利用網絡的快速性精心做成一系列產品,在網絡上、手機上推廣,還可以將新劇目、新戲曲明星利用網絡平臺推出。只有讓信息不斷增大擴展.才能使更多的觀眾和聽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對這一特色音樂產生興趣,才能底得未來。有一種奇怪的現象,有很多人只為某一首歌曲而去買一張唱片,而這張唱片里除了他喜歡的這首歌曲外,還有一些他從未聽過的歌曲,無意間被他聽到,便從此喜歡上。一個秦腔愛好者,她基本聽不佳陜西話,但她無意間從電視上聽到一段李梅的唱段,覺得格外動聽甜美,音樂感染力超強,特地刻錄了《遲開的玫瑰》全劇唱碟,百聽不厭,從此喜歡上李梅,喜歡聽改良秦腔。這就是信息的力t。無論是“梨園春”還是“秦之聲”,人們之所以喜歡,是因為它容納的信息多而集中,唱腔又在里邊占主導地位。唱腔特色明顯而不重復,讓你感覺不到冗長,單調,受眾的審美有了新鮮的。
三、戲曲音樂展望
社區音樂教育辦學競爭日趨激烈在當下經濟建設蓬勃發展的環境中,社區音樂教育培訓機構的數量也是與日俱增。根據筆者所走訪的社區音樂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情況來看,其競爭日趨激烈:有的社區往往會同時存在幾家音樂學校,有的大型社區甚至有十幾家微型社區音樂學校。培訓地及環境也參差不齊,有的是租用一套民用住房,通過改裝,放入幾架鋼琴,便開始對外招生;好一些則是租用比較大的社區商業租鋪,進行改造形成校區。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少培訓機構不斷招收新教師,開辟新教室,擴大招生。不少投資者盡管是非專業人士,因為發現了這塊市場利潤,因此也積極投資加盟。有的品牌還形成了連鎖店、便利店的模式,換言之,只要培訓機構有一到兩個長期穩定的教師,便可以加盟、開課。開辦社區音樂教育培訓班手續簡單,幾乎不設標準的辦班條件和投資收益額度的不斷增加,都使得該行業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其教學質量也必然受到影響。
根據以上廣州地區社區音樂教育情況的分析,筆者認為,盡管社區音樂教育在當前存在不利的因素,但社區音樂教育的價值仍然值得肯定,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社區音樂教育有利于在非音樂專業人群中拓寬音樂教育的受教范圍社區音樂教育雖然機構小,但是數量多,因此其輻射面也非常廣泛。有的大型小區甚至開設了多家社區音樂教育培訓機構。諸多的培訓機構見縫插針地安插在社區中,在非音樂專業人士中普及了音樂基本知識,對非音樂專業人群音樂素質的提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大大拓寬了音樂教育人士的施教范圍。
2.社區音樂教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有益補充眾所周知,學校音樂教育的施教范圍相對較小,且學校音樂教育的時間也受到了相對嚴格的限定,而社區音樂教育恰恰彌補了學校音樂教育的這些不足之處。其時間相對靈活,無論是在工作時間,還是在休息時間,社區音樂培訓機構都能夠根據學員的要求來安排音樂學習的時間。部分學員由于僅僅是為了滿足個人的娛樂需求,因此,在家庭經濟條件或家庭住宅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沒有購置樂器,社區音樂培訓機構還會向這些學員提供樂器租用的便利條件。這也使得音樂教育更加貼近民眾的需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加了音樂教育的受教育人群的數量,對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戲曲音樂、戲劇性、音樂性
在西洋音樂概念中,曲調的旋律性差就等于音樂性差。而在中國音樂概念中,節奏上的鮮明變化(不是沒有旋律),即板頭好,也是一種音樂欣賞。中國的說唱藝術(如大鼓、單弦)講究嘴皮子、板頭上的功夫,節奏鮮明,咬字清晰,既有音樂性,又有戲劇性。
音樂藝術到戲曲中來,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如果過分強調戲劇性,就會把音樂性損害;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性,也會把戲劇性破壞。如何把這一矛盾解決好,既發揮音樂性的長處,又不失其戲劇性。
從我國戲曲創作和演出的長期實踐中,在解決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著名戲劇家張庚在論述這個問題時,總結了五條:
一、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
在戲曲綜合性的大前提下解決的古人有“以歌舞演故事”之說,請注意:戲曲綜合性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了表現戲的內容,而不是為了顯示某一藝術手段。
二、充分考慮中國語言特點
中國語言是單音字,所以,同音的字和辭比較多,聲音相近的字和辭更多。如果咬不清字,分不清四聲,就無法聽懂。因此,我們在創腔、潤腔時要充分注意唱詞的四聲趨勢,才能創作出優美的旋律。不僅如此,中國語言中的方言,更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同一個劇種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會派生出不同的腔調,從而形成不同的劇種。
南北曲因各自地區語言不同,致使它們的唱腔所用的音階也有差異:南曲為五聲音階;北曲為七聲音階。
充分注意語言特點,就會忘記旋律美嗎?不是的。戲曲音樂的美學標準是“字正腔圓”。既要求字正,也要求腔圓。藝術實踐證明,在我國戲曲音樂中,每個時期都創作了十分動聽的腔調。
三、語言與旋律的結合
西方音樂界某些人認為:注意語言特點就不可能創造美好的旋律。奧地利音樂理論家漢斯立克在《論音樂的美》一書中寫道:“歌劇的作曲家必須忠實于情景而不是忠實于詞句,假如他找到更好的音樂語言,那他可以不理睬歌詞”。他們認為: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不是犧牲這個,就是犧牲那個。而作曲家遷就歌詞,就一定產生不出美好的旋律來。
中國戲曲音樂解決語言與旋律的方法是:既要求音樂充分照顧語言的特點,又要求唱詞充分照顧音樂的特點。曲作者在為一個劇本創腔時,總是一面仔細研究唱詞的平仄和轍韻,一面對唱詞提出修改意見或自己動手修改,盡量做到詞和曲的完美結合。:
四、結合劇情創腔
首先,注意表現人物性格;其次,注意把重點唱腔安放在戲劇處,因為戲劇沖突最關緊要的地方也是音樂所在。
年輕的父母們都愿意讓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音樂知識,會一件或幾件樂器,以培養他們廣泛多樣的喜好喜好?,F在的家長不再象前些年那么功利性強,讓孩子學習音樂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比賽能夠獲獎,考試可以加分等,以素質教育為目標的家長越發多了起來。但是,家長們似乎又踏入了另一個誤區,那就是在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過于注重音樂技能,而每年的音樂考級似乎又助長了這種關注。父母們在一起攀比的是誰的孩子過的級別更高,選擇的曲目更難,而忽視了孩子欣賞音樂的品位,忽視了培養孩子音樂趣味的重要性。
一、新問題的提出
有人認為,假如孩子喜好聞名作曲家創作的音樂,喜歡聽高雅的藝術歌曲,經常欣賞音樂大師們的演奏,愛唱積極向上的歌曲,就算是具有了高度發展的音樂趣味。當然,上述這些都是良好趣味的標志。
音樂趣味指的是人們對音樂所持的評價態度。不同的人對相同的音樂作品也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個人的音樂趣味。培養個人良好的音樂趣味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情,因為它和其他藝術領域的趣味有很大聯系,關系到生活、自然、勞動等一切方面,也就是說關系到個人精神世界中的一切,世界觀、道德原則、智力水平、一般文化修養、生活經驗、建立聯想的能力、精神氣質等等。所有這一切都影響著一個人的音樂趣味。既然培養良好的音樂趣味涉及到如此多的方面,那么這種培養對于一個年齡尚幼的孩子豈不是太難了嗎?
二、如何培養孩子音樂趣味
人的天性就是趨利避害的,對音樂的欣賞同樣如此。襁褓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但是當他們聽見美麗舒緩的音樂時會展現出由衷的笑臉,當聽到刺激恐怖的音樂時會放聲大哭。父母們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們這種天生的能力保護好,將其放大、潤飾,源源不斷的注入各種養料,使其更豐滿,更高雅。而不是填鴨和洗腦式的灌輸。
(一)父母們不要將音樂藝術簡單化
通常我們認為什么樣的人喜好什么樣的音樂。一個生性豪爽的人喜愛具有英勇形象特征的音樂,這看來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一個膽小謹慎的人喜愛這類形象也同樣是自然的事,因為許多人在藝術中尋求他所缺少的東西。
(二)要熟悉到進行音樂學習對音樂趣味傾向的重要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個人說摘要:“我不懂音樂,沒有音樂細胞?!逼鋵?,只要長著耳朵的人就可以聽音樂,而且都有自己的喜好。但是真正深入的理解音樂,確實是需要音樂資質的。這種音樂資質具體說來就是要具有良好的音樂聽覺、音樂記憶力、節奏感等一系列復雜的才能,同時更主要的是能夠激情地對音樂作出反應,能夠感覺音樂。絕對沒有音樂才能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即使是非??蓱z的一點音樂性,假如通過有計劃地、目的明確地學習音樂,也是很輕易取得發展的。
當孩子們能夠分辨出音樂的大致個性時,父母就要開始引導他們進一步的熟悉音樂的實質。假如想高質量的鑒別音樂,最好能讓孩子把握一些音樂特征,接受一點專業的練習,這都是由音樂的非凡性所決定的。音樂雖然遵循藝術的普遍規律,和文學和其他藝術有不少共同點,但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征。
父母們為了提高孩子們的音樂趣味,最好讓孩子接受一些專業的音樂練習,或是學學樂器、聲樂,或是學學舞蹈,這會幫助孩子同時加深對音樂感性和理性上的雙重理解。但是父母要注重,不要喧賓奪主,不應該把提高孩子的音樂技巧作為主要目的,否則就是培養了一個痛苦“手工勞動者”,而完全忽視了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了。假如孩子能夠從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他自然會主動去追求更完美的表達,這時家長可以適當加強對孩子的監督,多加以鼓勵,提醒他們,學習的道路是艱苦的,要想獲得快樂的享受,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代價就是枯燥的技巧練習。但假如孩子在音樂學習中沒有感覺到快樂,各種練習帶來的是難以忍受的煎熬,那么家長最好不要逼迫他們去做長時間的技巧練習,這會適得其反,傷害孩子對音樂的好感。三)不要害怕讓孩子聆聽新音樂
這里提到的“新”不僅指沒有或絕少聽到的音樂作品,還指在創作中采用了新奇手法的音樂作品。很多父母不愿意讓孩子聽自己不熟悉的音樂,而是讓孩子反復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們還不了解這些新的音樂作品的好壞和否,不知道會對孩子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比如對待現代音樂作品,總是認為不如經典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固然,現代音樂作品的水平不一,有許多是無趣乏味、讓人不知所云的作品,但也有可以和經典作品相媲美的作品。現代音樂傳達出了時代的聲音,而在今天創作的音樂中感覺到同時代的思想感情,是一件多么吸引人的事情。況且,假如沒有對“不好”的事物的了解,如何知道“好”的事物好在哪里呢?
有時候,體現生活中新事物的音樂形象聽起來很不習慣,打亂了人們已經習慣的欣賞概念,這對一些聽慣了古典音樂作品的人來說就象是絆腳石。在引領孩子欣賞這一類新音樂作品時,父母關注的焦點是如何幫助孩子去除這些絆腳石,如何幫助他們理解新的音樂形象和現代社會的聯系,如何讓孩子知道新鮮事物的出現并不意味著對原有事物的和否定,而是在更大程度上對原有事物的進步和擴展。
非凡需要提醒的是,父母們不要過多干涉孩子聆聽流行音樂。流行音樂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其中存在的大眾化因素相對較多些,比如,歌詞的生活化,旋律的朗朗上口,篇幅的短小精悍等等。這些更貼近孩子們的感官世界的作品當然更能贏得他們的心。父母可以不去管他們,讓他們大量涉獵不同國家的不同風格和類型的的流行音樂作品,漸漸的他們就會建立起自己喜歡的音樂文庫。越是貼近生活的文化產物,越輕易心得到好壞。
音樂趣味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盡管大人們用來對孩子們進行講解和說教的語言十分出色,但仍然只是具有一定限度的幫助功能。聆聽音樂作品本身比談論音樂更具有說服力,父母應該多讓孩子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類型。只有深刻地感受作品,為之激動,察覺其真切的表現力,人們才能心得到自己以往忽視的作品優點。
在明白了這些新問題后,父母就會發現培養孩子的音樂趣味其實也是對自己音樂趣味的一個挑戰。小孩子的模擬能力都很強,很難想象音樂趣味低下,整天聽著低俗的流行音樂的父母會培養出音樂趣味高尚的孩子。所以不妨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不要認為學習音樂知識只是孩子的事情,跟自己無關。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愛聽戲曲的父母們千萬不要自卑,不要覺得你們不懂西洋音樂大師的經典作品就低人一等。我反而要恭喜你們,因為你們的孩子有一個自然的欣賞偉大的民族音樂的氛圍,這是相當難得的。其實,本民族的音樂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給孩子們打下更堅實的音樂基礎,為他們以后的進步提供了更具動力的可能性。
在音樂教學中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聽”.“看”“悟”來增強教學的效果。而這些必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否則是難以完成的。因此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激發興趣”。若教音樂僅僅讓學生依賴于課本上的文字、符號、樂譜等內容的學習,那只能把學生帶入枯燥無味的文字怪圈當中,使學生逐漸失去想象中音樂對他們心靈的啟迪和感情的抒發。隨之就會產生乏味、厭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度渙散的可悲現象,而教科書只能記述文字、符號、樂譜這類可看、讀的內容;而不能表現出這些文字、符號、樂譜所代表“音”的實質性東西,也就是“聽”的內容,我們只有解決好“看”和“聽”這兩方面的問題,使“看”和“聽”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經常處于一種聲、韻、義融為一體的興奮狀態,加強對樂音的感受,曲藝的理解,樂境的體驗,以樂激情,動情生悟,才能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那么,怎樣才能把二者結合呢?
前人已在實踐中嘗試過各種輔助方法,運用了如,幻燈機、投影儀、CD、VCD等各種手段來為教學提供幫助,并且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經驗,為我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很大貢獻。隨著高科技的發展,電腦已成為我們社會各領域主要運用工具,它也毫不例外的成為我們音樂教學中的“得力助手”,它能包容大量的信息,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諸如此類的教學工具和教學設備,我們都概括為“多媒體”,怎樣更好的把多媒體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成為我們音樂教學中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了解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對運用這些功能為音樂教學更好的服務十分有益。
一、幻燈機、投影儀的運用。
在經常的教學中,要引入大量文字、歌曲、樂譜、圖片和相關的輔助資料,僅僅依靠板書,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進度和接受的效果。
如果我們在課前把需要板書的內容以幻燈片的形式精心設計制作出來,在課堂上適當時機用幻燈機、投影儀放出來,那么,在課堂上就能節省更多時間去講授更豐富的相關內容。
另外,由于“新、奇”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利用幻燈機、投影儀可以將鮮艷的圖片,新穎的譜面、重點突出的文字說明,引入學生的視野,這將給學生在視覺上產生大的刺激,從而把“教”與“學”推向一個較高的境界。
二、CD、VCD的運用。
教學中經常會遇到這樣情況,我們在對一首樂曲進行情緒方面的講解和調動時,教師在講臺前講得精精樂道,而學生則可能聽得無精打彩,并沒有和老師達成共識,這就是“教”與“學”的脫鉤,學生經常處于旁觀者的位置,沒有積極,主動參與。教師只是“講”,學生只是“聽”,講與聽不能融為一體,這就不能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解決這種脫鉤現象,我們必須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證明,讓他們參與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學,就會讓學生在聽課的同時,更能在音樂的情緒、節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例如:我在給學生分析《二泉映月》這首樂曲時,便采用了CD、VCD輔助教學。一邊讓學生了解阿炳《華彥鈞》坎坷遭遇和當時歷史背景的同時,一邊讓學生聆聽樂曲的演奏,努力使學生體會樂曲表現出的那種痛苦、憂傷、、憤恨的情緒,使學生被作者在樂曲內所表現出的對封建統治的反抗和對光明的追求所打動,并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對作品的分析探討中,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不斷提高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提高音樂鑒賞力,為學生更加深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另外,CD、VCD與磁帶、錄像帶相比,在音質、音色、畫面上更有優勢,在選曲方面采用數碼編輯系統,靈活快速,十分方便??爝M、快退、定格、慢速播放,可隨心所欲,大大方便教師的操作。
三、電腦的運用。
當今電腦已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都為其強大的功能所嘆服,同樣,在音樂領域也毫不例外的運用到它?,F在有很多關于音樂制作的軟件,如《世界樂器大百科》就較全面的介紹了樂器外型、音響效果,代表的文化習俗,《震撼2001》大量的記載了各國作曲家及其作品和生平介紹,這就大大方便了我們的教學。另外《Encore》為我們作曲、寫譜、制卷提供幫助,它可顯示多種譜表,可隨意改動,點動音符的同時,實際的音高也會隨之發出。能和《Cakewalk》配合使用那就再好不過了,它具有豐富的音色儲備和方便的制作程序,能使作曲家的想象充分得以發揮,原來由幾十人演奏的曲子,現在只需要一個人坐在電腦前獨自完成,節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戲曲音樂劇的音樂、演唱風格應該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各個戲曲劇種的特點,逐漸淡化原地方戲曲劇種的音樂唱腔特色,廣泛吸收各種唱法,民族的、美聲的、通俗的,兼容并蓄。這樣,就可以不局限于原有的本劇種演員,而向社會廣泛招聘。這也有利于全國范圍的演員交流。
戲曲音樂劇的舞蹈應該非常豐富。古典舞、民族舞、現代舞,甚至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等都可以為我所用。這樣,有利于我們的劇目和演員走向世界。
中國的戲曲音樂劇,應該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揚棄已經沒有生命力的藝術糟粕;淡化農耕文化,觀照現代都市文化,有現代氣魄,輝煌壯觀,又有通俗流行的風格,它不是向傳統藝術的倒退,而是傳統藝術在新時代里的發展。
中國戲曲音樂劇的生產和營銷應該向歐美音樂劇學習,依托市場,最終形成有一定規模的文化產業。還可以參照百老匯的經驗,采取制作人制,由他們運作資金、征集劇本、招聘演員,從策劃、編劇、作曲、演員、導演、舞美、燈光、服裝,到定劇場、廣告宣傳、推銷票務等,都由制作人和他的工作班子完成。
在西洋音樂概念中,曲調的旋律性差就等于音樂性差。而在中國音樂概念中,節奏上的鮮明變化(不是沒有旋律),即板頭好,也是一種音樂欣賞。中國的說唱藝術(如大鼓、單弦)講究嘴皮子、板頭上的功夫,節奏鮮明,咬字清晰,既有音樂性,又有戲劇性。
音樂藝術到戲曲中來,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如果過分強調戲劇性,就會把音樂性損害;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性,也會把戲劇性破壞。如何把這一矛盾解決好,既發揮音樂性的長處,又不失其戲劇性。
從我國戲曲創作和演出的長期實踐中,在解決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方面,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著名戲劇家張庚在論述這個問題時,總結了五條:
一、戲曲音樂的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是在戲曲綜合性的大前提下解決的古人有“以歌舞演故事”之說,請注意:戲曲綜合性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切藝術手段都是為了表現戲的內容,而不是為了顯示某一藝術手段。
二、充分考慮中國語言特點
中國語言是單音字,所以,同音的字和辭比較多,聲音相近的字和辭更多。如果咬不清字,分不清四聲,就無法聽懂。因此,我們在創腔、潤腔時要充分注意唱詞的四聲趨勢,才能創作出優美的旋律。不僅如此,中國語言中的方言,更應引起我們的注意———同一個劇種到了不同的地方,就會派生出不同的腔調,從而形成不同的劇種。
南北曲因各自地區語言不同,致使它們的唱腔所用的音階也有差異:南曲為五聲音階;北曲為七聲音階。
充分注意語言特點,就會忘記旋律美嗎?不是的。戲曲音樂的美學標準是“字正腔圓”。既要求字正,也要求腔圓。藝術實踐證明,在我國戲曲音樂中,每個時期都創作了十分動聽的腔調。
三、語言與旋律的結合
西方音樂界某些人認為:注意語言特點就不可能創造美好的旋律。奧地利音樂理論家漢斯立克在《論音樂的美》一書中寫道:“歌劇的作曲家必須忠實于情景而不是忠實于詞句,假如他找到更好的音樂語言,那他可以不理睬歌詞”。他們認為:音樂性和戲劇性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不是犧牲這個,就是犧牲那個。而作曲家遷就歌詞,就一定產生不出美好的旋律來。
中國戲曲音樂解決語言與旋律的方法是:既要求音樂充分照顧語言的特點,又要求唱詞充分照顧音樂的特點。曲作者在為一個劇本創腔時,總是一面仔細研究唱詞的平仄和轍韻,一面對唱詞提出修改意見或自己動手修改,盡量做到詞和曲的完美結合。
四、結合劇情創腔
首先,注意表現人物性格;其次,注意把重點唱腔安放在戲劇處,因為戲劇沖突最關緊要的地方也是音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