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4 00:37:52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時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可是,事情并沒有我想象中的那樣簡單!
到了網絡時代后,我們剛剛要進房子,突然一個聲音響起:“請輸入密碼!”我問:“爸爸!我們家的密碼是多少?”“不知道,那個房地產服務小姐沒有跟我講哦!”爸爸摸了摸后腦勺。“什么?沒有告訴?爸爸!你怎么搞的啊,你居然沒有問清楚?你要知道房地產離我們有多遠嗎?”我怒氣沖沖地向爸爸囔到。“沒有關系啦!都是一家人,別計較來計較去的,陪你爸爸去哦,”媽媽對我說完后,轉向爸爸,“你下次再敢忘東忘西的,看我怎么收拾你!”“知道了!”爸爸的臉上泛起了一陣陣紅暈。
我們一家經過長途跋涉,終于搞定了密碼這件事情,回到家里,我立馬倒在在沙發上,說:“爸爸,有沒有果汁??!水也可以!”“哦,幫你找找看??!”爸爸說。哦!看電視咯!可是我一開電視,電視屏幕上出現了一寫問答題!“要開啟電視,請經過網絡調查。”我暈,開一個電視也要那么麻煩么?我作完答后,想換一個頻道,電視又蹦出一樣東東“要換臺,請經過網絡用戶調查。”我狂暈,哪有這樣的電視機哦?就這樣,我每換一個臺,就會蹦出一些鬼東西,我都快發瘋了!我火起來,把遙控器一摔,喊道:“有什么了不起的嘛?大不了不看!”
今天,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變化。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購天下物”,寫字樓里的“白骨精”們幾乎所有的購物活動都通過互聯網來完成:午餐看看網上哪一家有什么新花樣或者打折價;朋友聚餐或者KTV在網上看看團購價格,然后進行比較。而其他的人群也在網上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選擇各種商品。70%的中國網民或者在網上收集信息,或者在網上直接購買,這已不是小小的浪潮,而是巨大的海嘯。
今天,互聯網上還有什么東西不能賣?在幾年前,很多人說服裝是不可能在網絡上銷售的,因為服裝需要試穿,沒有辦法提供線下零售的試穿體驗,會制約它的發展。在2004年,互聯網銷售最大的三大類別都是很便宜和很標準的類別,第一名是圖書,第二是電子賀卡,第三名是鮮花。到了2010年,前三名已經變成了服裝、電子消費品和文化產品。在美國,已經有20%的汽車購買者首先通過網絡了解汽車的行情,然后才與汽車經銷商聯系。在中國,很多買智能手機的人,實際上他們在網上做調查的時候就已經做了一個品牌的決定和機型的決定,他們到線下店里直接說我要什么牌子的手機。2011年 中國有5億網民,這個數字在2015年會增長到7億以上,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互聯網網民總和的兩倍。整個中國網民2011年的上網時間數已經將近7000億小時,而且呈現一直往上增長的趨勢。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各種傳統行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在以廠商為中心的B2C模式成為主流購物方式的時候,信息時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C2B模式悄然出現,按照消費者的意愿完成對于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就在企業剛剛從傳統互聯網的中學會游泳,移動互聯網浪潮又洶涌來襲。工信部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3G用戶達2.3億。大眾生活正因移動互聯悄悄改變,消費時用App尋找優惠促銷信息,無聊時玩游戲打發時間,使用社交App發送文字、音視頻聯系朋友,旅途中用辦公App進行商務辦公……這些幾年前的新潮現象,現在已成為大眾生活的常態。但這一切都是以逐步但卻是極快的方式發生。
“營銷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互聯網技術確實對于營銷的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新的技術只不過是讓營銷方式更加的有效,但并沒有改變營銷的本質—— 這就是“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互聯網將以比以往更為深刻的方式改變消費者與生產廠家之間的關系。網絡時代是一個“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時代,它要求企業的市場營銷工作必須圍繞這個中心來進行。無法迅速轉變營銷思維的企業將被淘汰,而一個致力于在新的網絡環境下提高客戶滿意率、回頭率和客戶忠誠度,體現對客戶的關懷并實現對客戶個性化需求快速響應的企業才是這個時代最有活力的企業、最有發展前途的企業。一切都要由消費者決定,如果你還未準備好適應這種完全不同的未來,你將失去市場。我們認為,數字化戰略轉型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發展的必須。不管企業是否愿意,傳統營銷已經發生革命性的變革,全球化的發展賦予了市場營銷極強的互動性,如今,市場營銷理論從4P發展到4C,又從4C發展到了4R, 即關聯(Relating)、反應(Relation)、關系(Relationship)、回報(Repay) 。毫無疑問,社會已進入了網絡化時代,真正的電子化公司不只是利用互聯網改變它進入市場和接觸客戶的方法,而且把計算機、網絡和稱之為企業軟件的非常復雜的程序結合起來,用于改變公司運營的一切。如今的競爭已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企業經營模式之間的競爭。幾乎所有的企業業務都在向網絡遷移,無論是客戶認知的建立還是交易的達成,無法想象離開網絡的未來將會怎樣。
正如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的前言中寫道:“計算不再只和計算機有關,它決定我們的生存?!?2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數字時代,傳統的營銷要素必然發生變化,有的要素和成功案例將永久成為歷史。80后的消費者已經成為消費的主流人群,90后也開始崛起。這些消費者是數字時代的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生活方式必將引領未來。毫無疑問,中小企業已經站在網絡化的分叉路口,向左走,傳統營銷模式舉步維艱;向右走,順應網絡時代的營銷變革。不管企業是否愿意,生存還是毀滅,取決于企業革命的決心。也不管企業是否愿意,是否參與互聯網營銷革命都是一個必答題?;ヂ摼W時代的營銷革命已經把所有企業裹挾其中。因為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游戲規則??赡軙庥雠霰冢撬彩峭黄破髽I發展瓶頸的希望之路。當山姆·沃爾頓1962年開設第一家廉價商店時,有誰真正意識到超級市場和大型專賣店最終對商品供應鏈產生的影響? 如今我們將迎接另一次革命,你是否確信自己真正了解網絡將會帶來的影響? 你知道互聯網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你沒有深刻地意識到它將會使當今的產業秩序發生多么急劇的變革,你就會失敗。互聯網成為影響未來商業格局最具活力的決定性因素,互聯網時代的營銷革命正在悄然而又快速地進行。你準備好了嗎?
一、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對傳統道德教育進行思考
雖然當前形勢下,我國已經進入到了網絡時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在我國的傳統教育中,將傳統道德教育放在了首要的中心位置上,對我國的道德教育優良傳統發揚和繼承,已經成為了實踐和探索傳統道德教育理論的迫切要求和關鍵渠道。我國的傳統道德教育理論不僅內容豐富,而且一直為人們能夠將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行解決提供了一定的啟示作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理論實踐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已經為我們當前的政治思想工作有效的積累起到了一個資源性的作用。因為現代網絡社會和人們生活中往往存在著社會歷史條件這一個差異,我國也就形成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一種文化傳統,這一種傳統是一種具有我國特色的東方文化的傳統。我國的文化主要將人倫作為根本,注重向內的探求和道德,以便能夠形成完善自身、認識自身的一種人文主義傳統,所以,我們把整個道德領域作為我們文化體系的一個中心和重心。我國傳統觀道德理論突出的特點就是進行道德精神的強調。在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和統治地位,所以,我國傳統觀德育理論代表就是儒家的教育觀、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我國的古代那些從先秦一直到元明清儒家的學者,都對德育特別重視,將德育放在了教育教學的首要地位。在儒家的學者眼中,一個人才最為重要的素質就是思想品德,擁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是一個人才。本著在網絡時代下加強小學道德教育的目的,我國儒家的傳統觀道德教育理念已經提出了一系列關于道德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孝悌,所謂的孝悌就是對父母要孝順,對兄長要敬愛,孝悌已經成為了一個人起碼的、必須要具備的品質。一個人只有愛父母和兄長,才能夠為整個國家做奉獻,愛整個國家和國家的人民,最終才能夠為整個社會作貢獻。所以,我國傳統觀道德教育理論中首要的一條就是孝悌。
二、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進行良好學習氛圍和道德體驗環境的創造
眾所周知,網絡時代小學道德教育本質就是對人生感悟和體驗進行了反復強調。在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整個過程都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共同道德體驗和共同道德生活的過程。一個人品德發展和形成的基礎以及源泉就是道德體驗,任何一個人的道德都來自于其自身的道德體驗。道德的發展和形成的實現都是在體驗活動過程中落實的,所以,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模式事實上就是一種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不管是在網絡時代下提高道德認知還是陶冶道德情感,不管是培植和信仰道德,還是樹立道德理想,都要求我們必須要通過小學生在網絡時代下進行自己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完成由外向內轉變這一種過程,使其能夠真正地成為小學學生個體內在的一種品質。筆者認為,道德的教育是需要良好體驗環境的,雖然小學生獲得愉快心情是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是,從根本上來說,是小學德育教師態度以及在這種態度上建立師生感情的聯系決定的。然而,小學師生情感的聯系主要是來自于教育者的信任和愛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平等的交往,真正教育的關系其實是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平等交往的關系。因此,在網絡時代下進行小學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培養學生道德能力的過程以及傳遞道德知識的過程,更應該是一個心情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因為只有人與人在平等交往的過程中,才能夠獲取身心滿足,體驗到幸福、自由以及人生的意義。
三、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要求學校建立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
網絡時代下,我們不能夠將道德教育和時代相互分離,小學的道德教育要求必須和網絡時代相互結合,并且要通過一種具體道德教育的模式進行建構。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小學道德教育從應然轉變到必然之中去。小學道德教育模式和網絡時代相結合已經成為了一種道德教育模式,這一種教育模式全新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評價體系建構、過程建構、內容建構以及目標建構之中。因此,在網絡時代下對小學的道德教育進行思考也是不容小視的。在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的實踐探索中,只有學校擁有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才能夠保證小學生自身品德的真實情況,學校所考核出來的那些品德優秀的學生,不僅僅是全體教師公認的,同樣是全體同學公認的。因此,在網絡時代下,學校要建立健全嚴密的德育考核體系。學校要將年級作為單位,選擇那些具有學生代表和相關人員組成一個具體的考評小組,每半年或者一學期來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并且要將結果記錄下來,每一周都要由班主任來進行總結以及月初平、期末總評等等。這樣能夠鼓勵學生對自身素質的提升進行充分的重視。
四、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要求各個學科都將其放在首要位置
現代網絡社會中,雖然我國大多數學校都專門設置了德育課程,但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夠單純依靠一門德育課,網絡時代下小學道德教育理論的實踐探索首先就是將小學生德育教育作為首要任務,要求小學德育教育必須要貫穿在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里面。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要求教師和學生完成相關的寫作、閱讀等知識和內容以外,還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要將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務完成,在語文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將如何待人接物以及為人處事等知識融入進去,要將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識傳授以及語文基礎教學這三者融合成為一體。在網絡時代下,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知識的傳授,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自身的品德習慣進行培養,教會學生究竟應該怎么樣做人。其次,我們不僅僅要在課堂的教育教學中育人,還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每一天都要對學生進行自身品德的考察,對小學生在學校外以及家里的行為和表現進行了解,以便能夠促使小學生遵守自身的道德準則,真正做到運用和學習相統一,實踐和理論相結合。在網絡時代中,將傳統道德教育理論應用到實際的小學道德教育之中去,最為重要的就是實施,我們只有真正把課內外所學到的行為準則應用到自己言談舉止指導之中去,才能夠保證在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才能夠起到預期的效果和作用。
五、網絡時代下小學德育工作促使學校建立起核心的道德價值取向
[關鍵詞]網絡經濟會計時空觀會計假設缺陷會計系統變化
在我們跨入21世紀之際,由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引發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沖擊著傳統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網絡化、數據化、知識化已成為時代的主旋律。網絡時代改變了整個社會經濟的生產結構和勞動結構,打破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和會計模式,由此,也動搖了傳統會計理論的框架,其中,首當其沖的是改變了會計的時空觀。
一、網絡經濟與會計
現代社會經歷的信息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文明發展的嶄新階段。隨著20世紀40年代末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產生,經典理論中關于宇宙\"實體\"和能量要素的觀念被物質、能、信息三要素理論所取代。從信息角度對事物客體加以新的描述,已成為現代人的認識和思維方式。[1]目前,微電子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生物工程、人工智能、CI設計等知識密集型產業的迅速倔起,形成了繼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商業)之后的第四產業,從而將人類社會從\"工業文明\"推進到\"信息文明\"。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催化下,全球的網絡經濟已具雛形,網絡己不僅僅是信息傳遞的媒介,更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了新的場所,開創出一些全新的經濟組織(如虛擬企業)和經營方式(如電子商務)。因特網給世界經濟上足了發條:以往建立一個公司直到其上市,通常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時間,可是今天的網絡公司,從幾個人的小作坊搖身一變成為幾億美元的上市公司,只需十個月;電子計算機從50年代開始發展,40多年間,從286到386……到奔騰,芯片的發展速度呈現出每18個月翻一番,同時保持成本基本不變的趨勢,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因特網驅趕著IT業一路狂奔,加緊工作,不斷創新,因為18個月后\"不成功便成仁\"??梢哉f,因特網己滲透到整個世界的每一角落,正深刻改變著經濟社會的\"游戲規則\"。[2]
會計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作為社會經濟計量的支柱,從內容到形式總是體現著各個時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風貌,它的不斷發展標志著社會文明和經濟管理的進步。就信息文明對會計學科的影響而言,它便會計發展史經歷了由會計電算化到會計信息化兩次重大變革。
會計電算化是以電子計算機替代人工記賬、算賬、報賬的過程,它的出現是會計技術手段上的一次\"革命\"。會計電算化的到來,把廣大會計工作人員從那種日夜埋頭于抄寫、計算、整理、匯總、核對等繁重的手工作業中解放出來,使他們得以騰出精力,逐漸由\"核算型\"轉向\"管理型\",從而提高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促進了會計工作的規范化,為整個管理規則的信息化和現代化奠定了基礎。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手工會計系統的紙張、筆墨、算盤己被電子計算機所替代,但會計規則(如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并沒有因使用計算機而改變。因此,有人將此時的電算化會計系統稱之為\"手工會計系統的仿真\"。[3]
近期來,現代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預示著會計技術手段由會計電算化進一步跨越到會計信息化階段。會計信息化的目標是通過將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主要是網絡技術)的有機結合,對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會計實務工作、會計教育等多方面均進行全面發展,進而據以建立滿足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會計信息系統。因此,會計信息化的本質是會計與現代信息技術相融合的一個發展過程。作為會計發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會計信息化是一次\"質\"的飛躍,其意義在于:它不再是會計技術手段的簡單替代,或電子計算機的延伸,而是由此引發的對現行會計規則的挑戰,以及對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的整合。對此,一些有識之士,適時提出\"網絡財務\"[4]或《網絡會計\"的全新概念。
二、從網絡經濟角度重新審視會計的時空觀
康德哲學認為,宇宙本體之下,最基本的范疇是時間和空間。經濟學意義上的時空觀意味著滿足人類需求的衡量:農業文明,產品生產者就是自身產品的需求者,沒有商品交換,沒有產品的社會性,不需要也不可能跨越時間和空間去滿足他人需要;工業文明,產品變成商品,擴大了人們的經濟交往范圍。商品生產者投人資本進行商品生產,資本是一種時間的等待,就是犧牲當前的消費,投資于長遠的利益。此外,為實現商品價值,需要通過動力型的生產力,也就是蒸汽機來跨越商品生產者與商品消費者之間的空間距離;信息文明,由于因特網,世界變成了一個地球村,此刻,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又變小了。只要在線,發個E@M隊IL,瞬間即可溝通信息,與地球另一邊的企業距離變得很近。如不上網,與隔壁企業的距離卻很遠,這完全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時空概念。因特網的本質就在于使時間和空間的距離為零,或近似于零,也就是便距離帶來的磨擦系數降低,減少科斯所說的交易成本,加速度地實現商品流通。[5]
目前,隨著信息文明的到來,會計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與工業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現行的會計理論與方法仍局限于工業文明的層次,這種過時的思維模式如同機器上的固定齒輪,僵化呆板而又缺乏大局觀。如果從網絡經濟的角度重新審視,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將是一片會計時空的新視野。
(一)網絡會計的空間觀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
空間,是指運動著的物質的伸張性和廣延性,一定的空間范圍對物質運動的發展有制約和影響作用。傳統會計的主體假設從空間上限定了會計工作的具體范圍,在這一假設基礎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基本要素才有空間的歸屬。[6]在網絡經濟時代,企業作為會計主體,其外延不斷變化,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
1.模糊性。例如,已構成母、子公司關系的企業集團出現后,會計為之服務的主體已具有雙重性;再如,基于網絡的一種臨時性結盟組織(VIRTUALFIRMS虛擬公司)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組織,它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根據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的需要,可以迅速地進行分合、重組,即其\"主體\"可能時而膨脹、時而縮小、甚至解散;[7]以及近期出現并快速發展的基金項目。如此,便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處于一種模糊狀況。對于會計主體的這種模糊性,需要重新認識和拓展會計主體假設的空間界限。
2.整合性。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資木流動的加劇,企業間不斷進行分化、重組、兼并,跨地區、跨行業、強弱聯合、強強聯合,成立企業集團,乃至跨國集團公司,會計主體呈不斷整合之勢。以往由于受傳統方式的空間局限,集團型企業(總公司)對異地機構(子公司、分公司)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在技術難度和管理成本上都是高昂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資本的流動和企業的整合。基于互聯網的會計系統突破了這一空間局限,無需遠行,通過遠程報表、遠程監控,使物理距離變成鼠標距離,使其管理能力能夠輕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個結點。從而,也使得\"大企業變小\"、\"復雜機構變得簡單明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又縮小了會計為之服務的空間范圍。
(二)網絡會計的時間觀對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
時間,是指事物運動的持續性和順序性,是運動著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時間是無限的,但具體事物運動的時間是有限的,它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持續經營假設和會計分期假設確立了會計工作的時間范疇,前者設定會計主體是一個\"健康肌體\",后者的設定是為了便于對會計主體\"健康狀況\"的定期診斷。網絡會計對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假設的突破表現在:
1.即時性。持續經營假設設定了企業在未來的一定期間內不會發生解體清算的前提條件,這是進行資產計價和收入配比、費用分配的基礎。但現代經濟中的不確定因素不斷增加,隨時都可能導致企業解體,比如,按照\"摩爾定律\"IT業企業的生命周朔只有18個月;而短期的基金項目、網絡會計的虛擬公司是一種臨時性組織,從事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告解散,生命周期極短,顯示出即合即分的\"即時性\"特征。因此而引發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否定,縮短了會計的時間界限。
2.實時性。會計分期假設為定期報告企業財務狀況,確定經營損益提供了前提,同時,它也是權責發生制、會計要素確認與計量的依據。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強大的運算和傳輸功能,使手工處理信息高成本的障礙被掃除。如果說PC時代的會計系統主要解決工作量問題,那么網絡會計將在此基礎上重點突破速度問題。時間上便會計核算從事后達到實時,財務管理從靜態走向動態,只要需要,無需顧及和等待會計期末,擊點鼠標即可生成所需的會計信息,豐富了會計信息的內容,提高了信息的質量和價值。由此,可以滿足期貨業務、衍生金融工具的特殊需求,滿足廣大投資者(股民)的投資需求,去年11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就了\"因特網上的會計報告\"的文件。網絡會計的實時性便會計分期假設消除了時間的斷點。
三、穿越網絡時空隧道的會計反思
會計的時空觀是構架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哲學。網絡環境下,它的重大改變必將引起會計系統的一系列變化:
l.集成化。會計信息是對企業經濟活動的反映,其數據源于業務部門(如,人、財、物、供、產、銷)?;诨ヂ摼W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將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每個信息采集點都納入企業信息網之中,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從企業各個管理子系統(如生產管理系統、庫存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直接采集,并通過公共接口,與有關外部系統(如銀行、稅務、經銷商等)相聯結,便會計系統不再是信息的\"孤島\",絕大部分的業務信息能夠實時轉化,直接生成會計信息,會計數據處理呈集成化之勢。
2.簡捷化。由于電子計算機具有強大的運算功能,系統由計算機來執行從會計憑證到財務報告全過程的信息處理,人工干預大大減少,客觀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處理過程的諸多技術環節,如平行登記、錯帳更正、過帳、結帳、對帳、試算平衡等。[8]再者,計算機又承擔起存貨計價、成本計算和計提折舊等繁雜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對于手工會計而言,會計電算化的技術性及其復雜程度也大幅度降低,傳統的手工會計處理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3.多元化。即:(1)收集與提供信息多元化。在經濟社會一體化、數字化、網絡化的基礎上,會計系統通過對企業內外各個機構、部門的信息接口轉換、接收貨幣形態的信息,同時亦可接收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其信息渠道更加寬敞;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采用,電算系統除了提供數字化信息,也可提供圖形化信息(如財務分析、預測的直方圖、折線圖)以及語音化信息(如有聲財務分析報告);(2)處理信息方法多元化。電算化條件下,會計系統在主體認定的計算方法(如固定資產折舊的直線法)的同時,如果需要亦可選用其他備選方法(如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進行計算,比較差異。為加強管理與考核,甚至可以啟用手工方式下所不得不放棄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業的\"售價數量金額核算法\"、工業企業的\"作業成本法\"等全新的核算方法;此外,由于系統可以接收(或調用)大量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便于系統運用有關數學模型,進行財務分析、預測和決策;(3)提供信息空間多元化。借助于信息處理方法多元化的結果,會計系統提供信息的空間非常廣闊,根據需要,有貨幣形態的信息,亦有非貨幣形態的相關信息(如職工的招聘與下崗、社會公益事項),既有歷史信息(歷史成本),也有現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價值)和未來信息(預定成本、目標利潤),最終的會計信息將擺脫現有模式,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需要,用戶可以通過\"菜單\"或\"會計頻道\",[9]選擇搭配會計信息的\"套餐\"或\"節目\"。
4.電子化。我國會計電算化的初級階段便會計手段由算盤到鍵盤,從賬本到磁盤。而網絡會計將便會計介質繼續變化,迅速走向電子化,如各種發票、結算單據均以電子化的形式出現,會計數據流動過程中的簽字蓋章等傳統確認手段失去意義。此外,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貨幣的\"質地\"也將變化,不再是原來的紙幣或硬幣。網絡會計環境是一個集供應商、生產商、經銷商、用戶、銀行等機構為一體的網絡體系,巴不存在貨款的直接交易,而代之以電子貨幣進行網上結算。計算機信息處理的集中性、自動性,使傳統職權分割的控制作用近于消失,信息載體的改變及其共享程度的提高,又使手工系統以記賬規則為核心的控制體系失效。[10]對此,現代信息技術給企業的內部控制賦予了新的內涵:如口令控制、數據加密、職能權限管理、訪問時間權限管理、操作日志管理等。
5.開放化?;诨ヂ摼W的會計系統,大量的數據通過網絡是從企業內外有關系統(如證監會、銀行、企業的生產部廣]、人事部門等)直接采集。特別是企業外部的各個機構、部門(如會計師事務所、財政、審計、稅務、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可根據授權,在線訪問,通過Intemet進入企業內部,直接調閱會計信息。瞬間溝通便會計信息系統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數據的微觀處理逐步登上宏觀數據運作的殿堂。對此,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必須注意系統的安全性,加強回叫設備(C/L「一BM旺DEVIC磅)以及防火墻(FI旺WML)等技術,防止網上泄密和惡意攻擊。[11]會計信息透明度的增強,有效地避免會計處理的\"黑箱\"操作,有利于對企業會計信息系統的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
6.智能化。電算化會計系統可以理解為一個由人、電子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數據及程序等有機結合的應用系統。它不僅具有核算功能,而且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因此,它離不開與人的相互作用,尤其是預測與輔助決策的功能必須在管理人員的參與下才能完成。所以,會計信息化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模擬手工方式的\"仿真型\"或\"傻瓜型\"系統,而是一個人機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統。目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面對已經來臨的全球化知識經濟的浪潮,會計工作加快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重心轉移。由此,要求會計系統必須放大功能,而網絡會計所表現出來的集成性、簡捷性、開放性、多元性、實時性等技術特征,為此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并且,在這種戰略性轉移的過程中又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建立以會計為核心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EIP)\"[lz]、\"智能型會計專家系統\"等,從而,又推動會計職能向更深的層次延伸。
綜上所述,在網絡經濟環境下,會計系統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等新型的信息處理工具置換了傳統的紙張、筆墨和算盤。而這種置換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具改變,也不再是手工會計的簡單模擬,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沖擊與反思,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潛能,將會引發又一場會計發展史上的大革命。
主要參考文獻:
1(美)A沃爾勃特·信息經濟學·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1992
2石子強·改變游戲規則·北京晚報,北京:北京晚報社,2000年2月15日
3薛云奎·電算化會計的局限:仿真手工·財會世界,北京:中國財經報社,2000年2月24日
4王文京、胡迸平·網絡財務時代撲面而來·會計研究,1999;10:37一41
5奇平;無需遠行,無需久等·南方周末,廣東:南方周末報社,1999年11月5日
6王世定·論會計假設·見:中國會計學會,1994年會計學論文選,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6:157一169
7雷光勇、黃斌·試論網絡公司及其對財務會計的影響·會計研究,1999;1:24一27
8劉志濤·會計電算化對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影響的研究·見:中國會計學會,中國會計學會重點科研課題文集,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1998:33一48
9薛云奎·管理集成與會計頻道·會計研究,1999;11:30一36
10王朝磺·計算機的發展將導致會計革命·中國會計電算化,1999B刀一5
一、網絡審計產生的動因
首先,審計機構的自身利益驅動,促使了它不斷地進行創新。根據經濟學原理,一個企業的發展是以利潤最大化原則去運作經營,作為中介服務的審計同樣如此。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目標,不外乎通過增加服務收入,減少成本費用等方式來實現。在網絡時代,隨著客戶服務偏好的轉向,越來越需要提供實時化、個性化的服務,這就促使了審計機構向在線實時服務為主的方向發展,充分利用網絡的低成本性、快捷性、跨越時空性等優勢。因此審計機構會漸漸地建立起以網絡為依托的審計新模式,從而更有效的服務于社會經濟。
其次,隨著信息高科技的飛速發展,Intranet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電子商務模式在企業中的廣泛運用,越來越使信息的處理和傳遞突破了時空的界限,電子商務不僅提供了集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于一體的商務交易模式,而且處處體現出其快捷、方便、高效率、高效益的顯著特征,同時也帶來了經濟結構和運作方式的變革。審計作為中介服務的一部分,將直接受到其服務對象交易模式的影響,企業采用了新的電子商務模式,產生了新的運作機制,勢必需要產生一種新的監督機制來維護和保障市場的正常運作,體現其公平性,這一歷史重任必將推動著審計進行創新,從而為網絡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驅動力。
再次,網絡經濟是跨越時空的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它的特征之一,對于每個提供審計服務的機構而言,網絡經濟給它帶來了機遇,使它能擺脫傳統地域觀念的束縛,開拓新的審計領域,同時網絡經濟也給它帶來了挑戰,全球審計服務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使競爭更趨激烈,只有在競爭中尋求合作,才能更好的參與競爭,保持優勢。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勢必會培育出一種新型的市場運作機制,這也是網絡審計所必需的。
最后,由于審計與會計的血緣性,使它的發展受到會計制度和實務創新的影響。隨著企業局域網的建立和完善,會計的無紙化,電子化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諸如網絡財務、網上遠程會計等新概念的提出。進一步要求與之適應的網上監督機制的建立,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網絡審計的產生和發展。
鑒于上述不同的原因,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絡審計的產生和發展不僅僅只停留在理論研究上,它的產生符合網絡經濟的需要,目前我們討論網絡審計將具有前瞻性意義。
二、網絡審計的概念
網絡審計這一全新概念的推出,必將在網絡經濟社會中成為審計工作中最為時髦的管理運作理念,那么,什么是“網絡審計”呢?它與傳統桌面審計有何區別呢?它將如何有效地實施呢?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將影響對網絡審計概念的界定,應該說當今世界上對網絡審計還只存在于理論研究,對其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一般來說,網絡審計的定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其中,狹義的網絡審計指借助電子計算機的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和聯網技術,以磁性介質作為主要載體來存儲數據以便于用網絡來處理、傳送、查閱這些數據,使審計工作與計算機網絡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提高審計的現代化水平。而廣義的網絡審計是指在網絡環境下,借助大容量的信息數據庫,并運用專業的審計軟件對共享資源和授權資源進行實時、在線的個性化審計服務。為了對網絡審計有個整體的了解,在此,本文統稱其為“網絡審計”,不加區分。下面筆者將從技術層面、管理系統、法制環境等方面來構筑網絡審計的架構,以展示新型審計模式的初步框架。三、網絡審計的架構設想
(一)網絡審計的技術支持
在網絡經濟時代里,電子商務的普及,虛擬企業的不斷涌現,使得企業的運作機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作為對企業經營進行監控的審計機構,同樣需要建立起適應自身業務系統的集硬件平臺、軟件平臺、網絡平臺和數據平臺于一體的網絡化操作平臺,并對數據進行倉庫式管理和挖掘分析。下圖初步展示了網絡審計的整體結構:
1.網絡審計信息系統的運作
網絡審計信息系統的結構是構建于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Internet/Intranet等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旨在滿足客戶的信息需求,其運行機制如下:
(1)將經濟事項信息通過Internet、EDI或者虛擬專用網傳遞到并保存在信息數據庫中,這些信息包括財務信息,也包括非財務信息。
(2)通過交互式報告生成器,實現信息系統與客戶和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間的交流。
第一,登錄授權,該功能是確認使用者的身份真偽和權限層次,以便提供不同程度的信息;
第二,報告框架,報告框架是審計機構提供信息項目的一個基本結構,為了方便客戶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比較,在報告的基本部分應統一格式,而在擴展部分則可根據客戶的需要靈活選擇所需報告格式,制作出個性化的審計報告形式。
第三,以模塊化的審計處理程序為中心,聯結報告生成器和信息數據庫,并對授權數據信息進行處理。在模塊化的審計處理程序中存放了各種可供選擇使用的審計處理軟件,能提供使用不同的計量屬性、計量單位、確認基礎等多元化的審計處理程序,它是審計軟件的組成部分,是數據信息處理的中樞,是網絡審計的關鍵技術所在。
2.網絡安全技術和機制的建立
網絡審計作為一種網絡化運營模式而存在,與其他行業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一樣,同樣需要對網絡的安全性進行實時監控和維護,這也是網絡審計得以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技術基礎。對于網絡安全,首先必須具有一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以保證數據信息安全、快速傳遞;其次,要求對數據庫服務器有絕對的控制權,禁止未授權客戶和黑客的闖入、盜竊和破壞數據信息。網絡審計不管從審計軟件和數據庫等方面都要利用安全技術,并建立起一套安全機制,以保障網絡審計的安全。對于安全機制,主要包括接入管理、安全監視和安全恢復等三方面,首先對于接入管理,主要處理好身份鑒別(身份真偽和權限)和接入控制,以控制信息資源的使用;其次是安全監視,主要功能有安全報警設置、安全報警報告以及檢查跟蹤;最后是安全恢復,主要是及時恢復因網絡故障而丟失的信息。對于安全技術而言,主要可以應用防火墻、數據認證、數據加密等技術;另外還可以將不斷開發出的新型安全技術及時應用于網絡審計中,如將隧道技術充分地運用于虛擬專用網(VPN)等。因此在安全的網絡技術和安全機制的控制下,網絡審計的產生和發展從技術層面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網絡審計的管理系統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審計機構主要進行兩方面的管理,即審計的質量控制管理和審計的網絡風險管理。首先是審計質量控制的管理,審計質量是審計職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沒有良好的質量控制體系作保障,審計職業將無法贏得社會的信任,質量控制還是保障審計準則得到遵守和落實的重要手段,因此,審計的質量控制管理是其他管理的基礎,在管理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審計工作的其他各個方面,因此在網絡審計中首先必須加強審計質量的控制管理;其次,要進行網絡風險管理,這是網絡審計特有的管理機制,出于網絡風險的特殊性,本文將另起一部分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誠信;網絡誠信;商業誠信
中圖分類號:D690.9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7-000-02
一、誠信的本質
誠信就是一個誠實,一個信任。是一根線兩邊連,商家和買家相互信任就是實質。誠信的本質就在于,它是一種有利于人們相互利益的重要基石,著實來說,必須要有一定的道德條件為基礎。在這些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誠信以一種樸實而易見的形態融入到社會中去,必須將誠信這種道德意識,逐漸讓人們讓社會群眾知道它是這個社會所共有的支持的品質和心理規范。誠信完成了對個人角色的認識,就算不了解不認識只有擁有誠信,彼此之間就不再擁有隔閡,因為誠信它能幫助相互雙方在這個虛擬的社會中不再顧忌傷害的存在。它是一種比意識道德更為具體,更為系統的規范。當誠信一旦在商客之間流轉,客體關系的互動中形成了有利于自己和他人和社會的大好局面時,就是說明誠信已經成為一種被社會認可的,作用于人的行為規范。在當今網絡社會中,誠信的存在無非就像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氣,沒有空氣人們就容易生病,容易發生不能正常生活的力氣,網絡中沒有了誠信,網絡的存在就是對社會的唯一的危害。所以,誠信是人們生活在這個社會的唯一動力。
二、誠信的意義
(一)誠信是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基石
誠信是市場進行交易的唯一依據。只有相互之間擁有誠實信任,才可以建立完美的和諧的法制社會。然而市場是進行交易的場所,它遵循法制制度的管束,再混亂的市場也擁有著自己的制度。它不僅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來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同時還需要誠信的維護,只有制度沒有誠信的市場將是一片混亂的菜市場,人們不再信任任何人任何商品,同時也是一個冠名堂皇的欺騙場所。市場秩序就會陷入混亂之中。
(二)誠信是建立和維持正常社會秩序的重要保證
一個社會想要正常的運轉是需要很多東西的,誠信就是必不可少的,不論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還是網絡的虛擬生活之中。社會中擁有誠信,生活中人們之間才會擁有信任,才能建立起相互的友誼。要維系一個社會的正常運轉,就需要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同的群體,階層和個人構成了社會的基本框架。她們之間的誠信是否同時也制約著社會的發展?嚴懲當前社會中依然嚴重的各類失信行為,化解由此產生的諸多社會沖突,我們仍然要加快社會誠信建設,充分發揮誠信的整合作用。建立一個安全的,信任的生活環境。
(三)誠信是維護國家政權穩定和確保政府行政的重要支柱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互聯網已成為商務活動的心模式,越來越多的個人和企業通過互聯網進行商務活動。自然而然誠信也是國家政權的支柱。國家政權是建立在民眾支持的基礎上的。要獲得民眾的支持,就要讓大眾擁有一個自己滿意的生活環境,只有這樣,人們才會維護自己的國家,自己國家的政權。這就是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誠信對于國家政權的穩定和政府行政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網絡上產生誠信問題的原因
當今網絡虛擬的社會中,網絡詐騙、商品到貨后質量不好、假冒商品、盜版商品等一系列問題屢屢出現。預防網絡詐騙、提高消費者收益、提高網絡誠信。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網絡生存的虛擬性為誠信缺失行為提供了場所。在這樣的空間里,人們不必以自己的真實面目出現,這樣容易使人們的認知和行為出現偏差,使他們做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也不可能做的事情。人們可以扮演各種角色也不用擔心自己的真實面目被揭穿。因此,虛擬的網絡生活讓各個社會的人士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而真實的人一旦進入這個世界就或多或少地顯示了人性的陰暗面。道德底線也就不復存在了。網絡變成一個大字典的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各種不良信息與欺騙手段充斥其中。
四、網絡社會中的誠信
網絡的越來越普及,其安全問題也變得越來越突出,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便捷的網絡生活環境,對信息提供足夠的保護,已經成為商家和客戶之間都十分關心的話題。在當前網絡社會中存在的誠信問題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網絡社會中的個人信息安全的隱私保護
關于互聯網曾有過這樣一句有趣味的話:在互聯網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這句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通過網絡進行交易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而網絡正好是利用互聯網來進行不見面的交易。網絡上的生意交易給用戶無窮商機的同時也會給用戶帶來風險。
其次,在當前的網絡社會交往中,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中的隱私侵權問題不斷出現,個人隱私不再簡單的只是一種對他人無害的信息,而成為各種媒體,企業可以利用的資源。信息時代的個人隱私具有了“價值”的特點,使一部分人通過利用別人的隱私牟取利益,從而出現的網絡安全的的誠信法則。
(二)信息欺詐與信用危機
網上交易罪容易出現的買家與商家的假報信息,信息的欺騙就是不誠信的表現。網上交易就靠一個真字,相互之間的不真誠就是犯罪的起源。信息欺詐是網絡欺詐行為中,網絡誠信缺失最為嚴重的表現。假信息的出現自然引起相互之間的信用危機,在傳統的交易過程中,買賣雙方是面對面的,因此很容易建立相互的信任關系,并能夠保證交易的過程的安全。但是在網絡社會中,人們的交易有可能是遠隔千山萬水的,因而建立交易參與各方的安全性和信任關系相當困難。一旦遭遇黑客的襲擊就可能給消費者,商家中的任何一方帶來損失。
五、網絡社會下的商業誠信
信息技術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與發展,給全球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就在這時,不斷涌現的企業也逐漸步入網絡交易的社會之中。企業如果不恪守誠信,就會萌發以次充好。價格欺詐、商業犯罪、售后服務一紙空文等機會主義動機。一個以次充好、大搞價格欺詐的企業是不可能有可信競爭力可言的。
(一)誠信是樹立企業品牌的基礎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它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恪守商業誠信。誠信使企業行為就會一切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從大眾利用出發,是建立企業品牌的基礎。
(二)誠信是提升顧客忠誠度的基本手段
現代商業社會的廣告無處不在,不斷推陳出新的廣告設計和廣告詞席卷了世界的所有角落,在商品的選擇上,消費者所面臨的誘惑與日俱增。如果企業不以誠信為基礎,培養消費者對本企業產品的消費忠誠度,培養消費者忠誠度的根本措施就是恪守商業誠信。誠信經營才是長期獲益的基礎和核心。
(三)企業失信行為信息的傳播日益加劇
信息網絡的擴大,企業誠信行為影響的群體范圍,商業失信行為影響的群體范圍可能不會很大。但是商業失信的信息就將會不斷擴大,利益不會涉及的人群都將會知道企業的失信,商業失信行為影響的潛在群體范圍并不大。信息手段的落使得商業失信行為的信息在群體間的傳遞不會呈現出指數增長的態勢。
六、網絡誠信問題的對策
加大網絡道德教育力度,培養網民自律精神。加強網絡信息制度建設,為治理網絡失信行為提供制度保障。大力發展網絡安全技術,為治理網絡失信行為提供技術支撐。積極營造誠信社會氛圍,為治理網絡失信行為創造有利環境。
七、結論
預防網絡詐騙、提高消費者收益、提高網絡誠信。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同時也需要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加強信用立法、建立完善的信用發展體系,保護網上的知識產權。需加強互聯網站對信息的管理,嚴厲打擊網絡制造和傳播不良的信息、虛假信息的行為。
加強網絡建設,提高網絡誠信。商家和有關部門及個人的努力,一起建設網絡誠信。
網絡生活相對于傳統生活更需要人們遵守誠信,良好的誠信意識需要長期的努力才能夠培養出來,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誠信支持,為網絡生活誠信健康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建秋.會計誠信解讀:基于契約理論的分析[J].2005.
[2]探索教育.大學生誠信問題研究及教育論文[M].2009.
[3]王陶靖.網絡購物誠信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2013.
[4]晁婧.網絡社會中誠信問題研究[J].2012.
關鍵詞:博客文化 文化基礎 教育教學應用
歷史的發展總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態隨之變化。同時為這種存在形態的嬗變提供機遇。隨著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網絡文化的興起,一個陌生而又誘人的網絡文化概念――“博客”(Blog)進入了人們的視野。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種網絡交互方式,是一種“零進入門檻”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在技術層面,博客滿足了“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網絡時代的‘麥哲倫”’、“網絡中的信息雷達系統”等有關博客的形象比喻比比皆是。
博客文化的特點
博客文化沖破了文化只重視人類長期積累的歷時性觀念,打斷了文化為知識人所壟斷的知識權力話語,并作為一種新型書寫工具,正在改變公共話語的屬性。博客是傳統文化與新文化的分界線。從文化層面看,(以博客為代表的)網絡文化的崛起主要表現為一系列新的價值取向與社會精神的形成。這一過程集中體現于’社會權利分散、心靈溝通、文化共享、個性化精神與群體精神相礪相長等方面。具體而言,博客文化大致表現出如下特點:
知識共享。博客的出現,標志著互聯網從傳統的“信息共享”開始向“思想共享”和“知識共享”轉變。知識共享是博客內在的精神與存在的依據?!癇log是一種對于知識的自由生產方式,一種與知識產權保護相反的知識生產方式。”博客們往往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或者萃取并鏈接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相關、最有意義的信息與資源,在博客頁面上。博客使知識生產平民化、直觀化、公開化。讓各種見解、多元文化、豐富思想、深睿知識真正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交流與互動。學習者通過博客把自己的知識和見解公布出來,其他有相同興趣或同樣學習范疇的人可以參考。也可以發表評論。學習者與周圍的群體交流結合,在分享和交流中引發更多的思考,可以進一步地學習,提高自己的認識。交流與互動使博客成為一個巨大的知識群或信息知識共同體,信息的吸收、傳播與反哺都對這一群體的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
平民化與個性化。博客文化是一種平民化文化。博客改變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實現了“精英群體”與“草根群體”的文化對接,使得一部分本來屬于“草根”群體的人,也通過博客寫作與思考。進而躍進“精英”群體之列。在博客網絡中。信息傳播和交流所確立的信息公開和公平原則,打破了昔日信息壟斷的中心話語模式,促成了個體話語、小眾話語對主流傳媒話語權力的消解,形成了開放、透明。民主、平等、寬容的大眾話語新格局。
博客文化是一種個性化文化。在博客網絡中,個人享有更多的自由,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自由地表達其觀點,無論這種觀點多么奇異,都不必受到壓制而被迫保持沉默或一致。在這種自由的氛圍中,個人的創造性被高度激發。人的個性得到盡情發揮和他人普遍的認可。
博客輔助教學的文化基礎
現象學理論?,F象學是現代西方哲學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對20世紀的教育學產生了重大影響。從博客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可以看出,它與現象學的研究與實踐非常相符。①回到事實本身,注重對生活、對世界的直接體驗。“現象即體驗”是現象學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為對生活、對世界的體驗。學生體驗到的真實世界是學生重要的知識來源,這種來源真實、可靠,而且具有情感的滲透。博客的應用鼓勵人們對日常教育生活中瑣碎的細節進行關注,把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及周圍的世界緊密聯系起來,使人們理智地從非邏輯中找到邏輯,從理當然中找到理所當然。②指向內在意義結構,注重實踐和反思。現象學研究的目的是培養一種批判的教育能力,即知道在教育情境中,在仔細的啟發性思考的基礎上如何采取機敏的行為?,F象學提倡對生活的體驗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行為進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思想,增加實際經驗或機智。寫博客的過程就是對那些最普通、最熟悉、最不證自明的東西實施不自覺的結構化分析。通過記錄與閱讀博客日志,回顧、品味、修正過去所寫內容,不斷進行反思。這樣的過程反復,可以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寫―錄、思―享、品―學―Blog接近了我們的學習愿景”。
建構主義理論。當前信息化教育領域正在完成教學范式向學習范式的轉換。博客的出現,迎合了當前信息化教育新范式的訴求;學習范式的基礎理論是以建構主義為代表的諸多新生論。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根據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并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反復、雙向的作用主動建構獲得。“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博客易于創設學習情境,從而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有利于促進學生創造性地學習。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博客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隨時隨地學習,實現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中強調的自由學習;博客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真正實現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博客的交流與討論功能有利于合作學習的加強和展開,實現并強化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合作學習的觀點;博客上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利于學生了解更為全面的知識,培養思考的習慣,體現了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出的學習的本質。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利用博客進行學習。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采用博客方式補充學習資源直觀全面,有利于直觀、全面地展示學習內容;利用博客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習者的知識從隱性向顯性的相互轉化。由簡到繁地形成知識的持久性和遷移性;相比其他的學習方式,博客更有利于對知識進行梳理,更符合認知學習理論所要求的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博客有利于形成知識的反饋,輔助學習者完成博學、審問、明辨、篤行的學習循環過程,獲得正確的知識。
博客輔助教學的應用探索
博客不單單是一種網絡技術手段,也不僅僅是單純的制作網頁的行為,博客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文化現象,對教育的影響與日俱增。國外越來越多的教師使用博客,做教學計劃,開展課程與專業發展方面的同行合作,利用博客指導新教師和學生;還將博客作為課堂和課程的
補充。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將博客應用于教育教學中,有為數不少的人在從事博客教育的應用與探索。具體而言,博客輔助教學有如下表現:
提供豐富的學習情境。網絡信息泛濫。博客萃取并鏈接自己認為最有價值、最相關、最有意思的信息與資源,使更多人能零距離、零壁壘地汲取這些知識和思想,提供所學的更廣泛的背景資料。通過對信息的過濾,信息可以轉化成有用的知識。
進行自我知識的管理。寫博客的過程也是構建、整理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著名的知識管理專家托馬斯?H?達文波特和勞倫斯?普魯薩克認為,所謂“知識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調用組織或個人本來已經擁有,但可能不被察覺甚至徹底遺忘的知識。博客,通過搜索引擎、超文本鏈接和信息聚合器等技術手段,實現知識收集。對于大量零散的隱形知識,能通過這種全面而系統的知識收集,使之顯性化,從而變得更容易為人理解和接受。
記錄學習過程。學生的電子檔案袋里記錄著學生所完成的學習任務的全過程,包括學習者本身的學習內容、他人的評價、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情況匯報、學生對于教學的反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協作等。利用博客來建立學生的電子檔案袋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
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博客的共享性能使更多的人參與到學習群體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和互動性。學生通過建立、參與博客,可以對其他學習者的博客發表個人意見。這必然要與不同文化背景、興趣愛好、知識結構的學習者打交道,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協作的能力。學生們通過參與討論,可鍛煉批判性思維,能更好地閱讀、批判性思考和積極主動地寫作?;诓┛偷膶W習能夠成為一種自主性學習、開放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協作性學習、互動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
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博客與教師專業化發展具有很多相契合的特征和關系。博客以其技術上近乎“零障礙”、使用上的便利性和突出的教育功能等優勢引入教師專業發展領域,為教師自我完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力量和人文環境,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工真。首先,博客滿足了一部分教師的“理解、尊重、認同、欣賞”的需求,滿足了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動力需求;其次,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了一個寬闊的平臺:再次,博客特有的“平等、開放、共享”的機制,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孤島狀態,有助于教師之間營造反思的氛圍。
博客輔助教學的冷思考
博客畢竟是一種輔助工具,我們不能指望它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教學思想和教學內容的表達仍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放在首位考慮的。
博客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但更適合作為課后教師與學生信息交流的工具。另外,博客的使用者應當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對信息進行提煉和篩選,而對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更高,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既尊重自主性,又不要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