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7 15:40:20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地理鄉土地理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0-0-01
鄉土地理教學指的是學生所在地的位置、氣候、地形、等地理范疇內的知識教學活動。鄉土地理知識是學生在初中階段應該重點掌握的知識之一,通過對鄉土地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結合地理教材加深對當地地理知識的了解,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己的綜合地理水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這部分知識沒有被納入中考的范疇,所以在教學中沒有被重視,無法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一、鄉土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地理鄉土知識教學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對這一知識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教學中沒有給予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對這一學科的課程安排時間不足,再加上這一學科沒有被納入中考的范疇,所以在升學壓力下,不僅學校領導沒有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任課老師在教學中也忽視了這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沒有及時加強自己在這一方面專業的素質,在教學的過程中形式呆板,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結合當地的實際地理情況,不能掌握好所學的鄉土地理知識。同樣在地理知識的應用中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導致學生的綜合地理水平不高。
二、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與一般教材上的地理知識不同,鄉土地理知識教學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重視對學生這一知識的教學。
因為鄉土地理教學主要是對學生所在地區的地理知識的教學,所以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加深對當地地理知識的了解,雖然學生平時生活在這,但是往往容易出現忽視了解這一地區地理情況的現象,而通過對學生鄉土地理知識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將實踐轉化為理論,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當地的地理知識。通過對當地地理知識的研究還能幫助當地部門及時了解經濟建設的環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供地理環境上的依據,及時避開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因素。通過鄉土地理教學還能幫助學生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根據當地的實際地理情況,結合地理理論知識,對當地的地理環境進行系統研究,采取可行的辦法促進當地地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并幫助學生在不斷地學習中樹立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觀。
通過對鄉土地理知識的學習,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圖水平。眾所周知,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借助地圖也能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想象來理解地圖上的知識,而通過對鄉土地理知識的學習,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地理情況讀圖,在不斷地實踐中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水平。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多地接觸當地的地理環境。通過細致的觀察,使學生在不斷地實踐中能夠提高自身的地理實踐探究能力。
三、加強鄉土地理教學的具體措施
1、轉變對鄉土地理教學的認識
要想讓鄉土地理這門課程在教學中能夠被充分重視,國家的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領導、老師要轉變對鄉土地理教學的認識,了解這門學科對學生的重要性。首先,各級教育部門應重視鄉土地理教材的編排工作,負責編寫高質量的鄉土地理教材,讓老師在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所依據。其次,應該重視對地理老師教學素質的培養,及時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斷加強自身的鄉土地理知識,讓老師在教學中能夠重視對學生這一地理知識的教育工作,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學校在鄉土地理教學中能夠安排足夠的時間讓老師進行教學,并安排專業素質較高的地理老師對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識教學,使老師在教學中能結合當地的地理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鄉土地理知識水平。
2、提高鄉土地理教學老師的專業素質
在鄉土地理知識的教學中,任課老師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所以應該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專業水平,及時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讓老師認識到地理鄉土教學的重要作用,并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結合當地的地理現狀,通過不斷地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學生的地理水平。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鄉土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借助鄉土地理教材,并結合當地的地理實際情況,讓學生通過對當地實際地理情況的觀察和實際體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可以選取可供課堂討論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供學生討論。例如,學生每天都要騎自行車上學,可以讓學生對自己上學路的地理風貌進行討論。這種教學方法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對鄉土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具體的實踐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記憶。
四、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認識到鄉土地理教學的重要作用,地理老師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在鄉土地理教學中進行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識水平,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地理水平,并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柯志坤.淺淡初中地理課中的鄉土地理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2)
[2]湯江南.鄉土地邢教學在高職地理教改中的實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11)
1 結合鄉土事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鄉土事物便具有這個優勢,鄉土事物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更加具體、更加生動、也更加熟悉,因此通過鄉土地理事物教學能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心理,增強學生地理感性知識,鞏固、擴大和加深課堂所獲得的地理基礎知識,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如在“海陸變遷”一節中。在講到海陸是如何變遷時。筆者就以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作為事例進行教學,這些海底古森林遺跡就在離我們學校不到500米的深滬灣海灘上,同學們都見過,倍感親切。這樣經常地把鄉土地理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深深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
2 用鄉土地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學生掌握好讀圖識圖的能力對他們將來能否自主學習地理有著決定性的意義。地圖也是中考的重要門檻,近年來泉州中考地理科試卷中各種類型地圖總數均達到20張以上。因此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能力的是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最熟悉的鄉土地圖做為研究對象,讓學生掌握方法,并加以推廣,對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平時筆者要求學生觀看《泉州天氣預報》、《泉州新聞》等節目,加上學生平時也有的走親訪友、耳濡目染,他們對泉州的縣市已經有一定了解。這樣到了教《泉州政區圖》這課時,復印一些空白的泉州地圖讓學生填充,老師只需調動學生的地理聯想力,把他所知道的事物應用到我們所學知識點上,學生很快地就能填好。
3 利用鄉土材料,喚起愛國、愛家鄉的熱情
鄉土地理材料,既為學生所熟知,又為學生所喜愛,用來做事實例證時,往往比普通的文本材料更有效。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學生自己身邊生動實在的地理事實材料,和對家鄉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家鄉材料,讓學生深思細想。可以喚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鼓舞學生樹立建設美好家鄉的豪情壯志。如介紹泉州“充滿活力的僑鄉經濟”,說到泉州經濟迅猛發展,成為全省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教師可以補充一些具體數據或事例,如:泉州市現轄7個縣(市)均跨入福建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縣(市)行列。晉江、南安、惠安、石獅和安溪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等。尤其是介紹到晉江連續幾年排在全國“百強縣”前列時,學生異常激動,以家鄉為榮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再比如,學生對家鄉改革開放前、后的各種變化都抱一種強烈的認知欲望,教師可以利用這點,用事實對學生進行鄉情的教育。引導學生向父母等老一輩了解幾十年前的飲食服裝、居住環境、家用電器以及交通工具狀況,對比現在的生活。通過這種活動,他們感受到了自己家鄉的巨變,激發熱愛家鄉、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情感,把鄉情教育寓于國情教育之中。
4 結合鄉土實踐,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踐內容豐富,與鄉土地理教學有關的實踐內容就有野外觀察、社會調查和鄉土地理考察。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引導學生去完成《泉州地理》教材中設計的社會調查和野外考察等實踐內容,指導學生觀察本地的土地、植被、環境、工農業等方面的具體情況,并形成照片、調查報告、鄉土地理小論文等實踐成果,為家鄉建設獻計獻策。
通過鄉土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周邊環境,主動與客觀世界對話,讓學生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也能逐漸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分析事物的習慣和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無疑是極為有益的。
5 結合鄉土事實,感觸人地關系
結合人地關系理論,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地理環境的特征,而且要使學生認識人類與地理環境的關系,形成全球意識和環境價值觀念,提高適應、保護和改造環境的自覺性和能力。學生理解人地關系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知道周圍所存在或事或物。如在介紹泉州的自然資源時,向學生介紹泉州曾經是水鄉地區,湖泊河流較多,改革開放前河里魚蝦成群,河水清澈見底。但近十年來,由于人類在生活、生產中的不合理利用,從工廠排放的大量廢水,農民施放的農藥隨雨水流到河涌里,導致河里魚蝦幾近絕跡,水質變濁,居民飲用的水源受到嚴重的污染,人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威脅。并且隨著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大量的湖泊被填埋,換成了民宅或工廠。在個別鄉鎮,更是出現了水荒。我校所在村莊安裝自來水的原因,竟然是因為村里漂染廠造成的水污染太嚴重,導致井水無法飲用。這些都是人地關系不協調發展的后果。通過鄉土事實教育,學生驚訝不已,發現原來自己的生活的環境已經遭到如此嚴重破壞,環保意識自然而生,此時教師加以引導,便能幫助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價值觀。
6 結語
初中鄉土地理教學是可嘗試的。正確認識中學鄉土地理教學的意義,靈活運用鄉土材料來進行教學,是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地理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和手段。而進行鄉土地理教學的好壞,關鍵還在于教師的引導。因此,教師也須不斷去搜索各方面的鄉土地理資料,經常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以便及時獲得鄉土地理教學的最新資料,從而應用到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泉州市教育局.泉州地理[M].第9版.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鄉土,顧名思義就是指家鄉、故鄉,但也指地方。我國不同時期的地理教學對鄉土的范圍規定也是不同的。鄉土可以是以一個省、市或地區為單位,也可以是以一個縣、區或鄉為單位。鄉土地理教學是地理教學的一部分,可以講述本省地理情況或者是本地區地理情況。
2.鄉土地理教學原則
2.1經濟性原則。
在實際鄉土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在課前制作一些簡單、直觀、實用的教學工具,方便課堂教學。進行鄉土地理教學,就必須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大自然和社會,親身體會。這一實踐性活動必然產生一些費用,就需要學校和學生一起承擔,并秉承節約理念,做到低成本高效益,花較少的錢學更多的知識。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要充分考慮到時間和距離,不能過多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路程上也不應太遠,采取就近考察的方式。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實踐活動時,學校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把學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平安出校,平安返校。
2.2選擇性原則。
鄉土地理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是一種行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鄉土地理教學中要遵循選擇性原則,不僅要選擇具有鄉土氣息的,能和教材內容緊密結合的鄉土地理知識,還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探索性的地理知識。教師在選擇時,要充分了解當地的地理情況,滿足學生的興趣。
2.3引導性原則。
教師進行鄉土地理教學時,忽略了對學生的引導。在新課程的倡導中,要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引導性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鄉土地理教學的魅力。學生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拓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改變知識的單項輸出模式,改為教師和學生互動,共同學習的新模式。
2.4因地制宜原則。
不同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都不一樣,南方和北方、東部和西部、沿海和內陸。除了自然地理特征不一樣,人文景觀也不盡相同,少數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城市和鄉村等。對于初中地理教學的鄉土地理教學這一部分,教師所展現的鄉土地理教學要有一定的側重點,盡可能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展現所在地的風貌。教師選擇的鄉土地理要因地制宜,根據學校所在地的地理情況進行選擇。如果學校在東北平原,那么就可以討論東北的農業發展狀況,東北平原盛產的作物、農業生產時間、當地的氣候條件等等。
3.鄉土地理的利用策略
3.1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很多的中學教師對于鄉土地理教學僅限于課堂理論教學,并沒有帶領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實踐學習鄉土地理知識。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大力支持和引導,鼓勵教師和學生走出校園,深入了解鄉土地理知識,用實際行動去感受鄉土地理的魅力。教師要轉變教育理念,樹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型教育觀念,轉變教學方式方法。教師的專業素養特別重要,決定著鄉土地理教學的范圍、質量等。初中地理教師隊伍中,大部分的教師雖然畢業于師范類院校,但不是地理專業,教師隊伍的專業性比較低。農村地區的地理教育水平與城市相比較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教育部門要大力提高農村地理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素養,為初中地理教學配備高素養的教師團隊。此外,教師隊伍不固定,每學期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動,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師往往不是地理專業的教師來擔任,有些地理教師甚至是年紀比較大的。學校要對地理這一門課引起重視,選擇具有地理專業素養的教師來擔任地理教師,改變任何教師都當地理教師的現狀,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3.2改善地理教學條件。
城市的學校和農村的學習相比,不僅在師資力量上占有優勢,還在教學硬件設備上占有優勢。農村學校的硬件設備落后,已有的教學設備使用率低,教師受自身因素影響,不能很好的使用教學設備,造成教學設備的閑置和浪費?,F代化的教學設備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然而多數的學校并沒有配備多媒體設備,而是采用傳統的板書教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制作一些簡單實用的地理教學工具,以此來彌補多媒體教學設備缺失的不足。
3.3完善現行考試制度。
初中地理并不像高中地理那樣,它的要求比較低,只要求學生地理能通過會考。這個會考對于學生來說很簡單,不與升學掛鉤,所以學生和學校對地理并沒有很大的重視。有些學校甚至出現減少地理課時的現象,把大量的學習時間留給數學、英語等主科。在追求中考升學率的大環境下,地理學科受到冷落,而鄉土地理教學更本就是口頭一說罷了,沒有真正落到實處。學生在進入高中后,明顯感覺到地理知識的匱乏,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上有一定難度,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些最基礎的地理知識。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初中地理考試制度,使初高中地理知識能很好的銜接。這樣做既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還能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4.總結
【關鍵詞】鄉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學;地理課堂;滲透
在先秦文獻《列子天瑞》中有“友人去鄉土、離六親”的句子,這是我國最早提出“鄉土”一詞的文字記載。從中可以看到,“鄉土”一詞含有“家鄉”的詞義。因此,《辭?!分薪忉尅班l土”一詞為“家鄉、故土”,“亦泛指地方”??梢姡班l土”是一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鄉土地理指的是省區以下較小地區的綜合地理。它研究的是本地區的地理環境及人民的經濟文化活動的地理分布,并闡明其相互間的聯系。我國現行的通用地理教材適合在一個較大地區統一使用,而鄉土地理則適合在縣市一級范圍內使用,以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較大的地區差異和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本文則選取我校所在的地級市為鄉土地理的區域范圍。
鄉土地理的內容包括本市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湖泊、土壤、植被的特征及其相互聯系,各種自然資源的利用以及改造自然的成就和當地的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名勝古跡、人民生活情況等。
我國近代地理學奠基人竺可楨在他的地理教學法中指出“凡地理教學,必須自己知至未知,自兒童日常所慣于見聞之物,而推之于未睹未聞,自個人所受環境之影響,而推廣及于社會全體,是故教學地理,開始必自本土地理著手”。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內容呢?以下是我從教以來的教學實踐,愿與大家分享和探討。
一、在地理課堂滲透鄉土地理
1.在地理課堂滲透鄉土地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相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一般說來,鄉土是學生自幼生活和成長的地方,因而也是學生最熟悉的地方。鄉土地理材料就在學生身邊,既為學生所熟知,又為學生所喜愛。因此,教師在地理課堂滲透鄉土地理能讓學生聽課的興趣得到提升。
2.在地理課堂滲透鄉土地理,讓學生學習地理知識更加容易
在地理教學中滲透鄉土地理能使地理概念、原理、規律具體化、形象化,是地理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生動體現,能使學生形成真實的地理觀念和正確的地理判斷。教師充分發揮本地教學資源優勢,將鄉土案例滲透在地理教學中,使地理教學更加的貼近社會實際、貼近現實生活,鄉土觀得到生動體現,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我在講湘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中國的河流》一節長江的支流時,告訴學生長江南岸最長的支流就是流經我市的烏江,而穿城而過的我市母親河——湘江河就是流到烏江去的,最終注入長江,是長江的二級支流。長江南岸的另外一條支流,流經湖南的湘江,學生老是記不住。我一般是把湘江拿來跟我市上面提到的湘江河拿來對比,重點給學生強調,此湘江非彼湘江。湘江是長江的一級支流,而我市的湘江河是長江的二級支流。通過一比較學生就容易把這個知識點記住了。比如在講等高線地形圖上判讀山體的五個部位時,初中學生普遍感覺很難理解,更別說運用了。于是我就結合我市中心的鳳凰山,再輔助形體語言,用自己握緊的拳頭來講解。巧用形體語言和地理口訣:等高線地形圖并不難,一伸拳頭便齊全。結合鄉土地理,特別注意運用鳳凰山及其周邊的地名來讓學生理解山脊和山谷這兩個部位。我會告訴學生鳳凰山上的梅嶺就是山脊,就是一個分水嶺,而豆芽灣就是一個山谷。同時推及到一般地名叫分水嶺的就是山脊,叫某某灣的就是山谷,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這兩個概念了。講到氣候類型及其對應的自然帶時,學生往往一頭霧水,考試時死記硬背,無法理解性的記憶。于是我就以我市所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及其對應的自然帶為例,結合鄉土地理來講解。讓學生觀察我市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樹葉的特點及其變化。學生很容易發現公園里的樹葉都很大,冬天不掉葉子。于是我告訴學生樹葉大就是闊葉,冬天不掉樹葉就是常綠。順理成章地推導出我市是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進而推及到亞熱帶地區都是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像這樣結合鄉土地理講解課本知識學生既容易記住知識點,又能理解知識點。
二、在地理課堂外滲透鄉土地理
1.在地理課堂外指導學生進行野外考察
野外考察是對自然界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野外考察將地理教學所要求的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培養能力。比如在地形圖上根據等高線判斷地形要素,這是令一般學生感到頭疼的問題。我在教學中將學生帶到我市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實地觀察,看看具體的地形情況,什么鞍部、陡崖、山谷、山脊、陡坡、山脊線和山谷線就會一目了然。同時還就我市所屬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景觀,給學生進行了介紹。比如關于河流源流概況的學習步驟和方法,學生老是記不住。我便帶學生野外徒步考察我市的母親河——湘江河,從它進入城區到流出城區的這一段。一路走下來,學生對于河流源流概況的學習步驟和方法便了然于胸了。
2.在地理課堂外指導學生進行鄉土地理調查
鄉土地理調查是學生可以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以環境與發展問題為中心的探究性實踐活動。針對課本內容我讓學生課余去調查研究。比如調查會址的保護及其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兩城區的水源地的保護情況、遵義鈦廠工業“三廢”的排放對于我市環境的影響等等。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在初中物理的教育教學上也涌現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其中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受到了廣大教學學者的關注。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當中,初中地理教師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往往不能帶領學生進行外出的實地地理知識的時間考察,對本地的鄉土地理特色知識運用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初中地理知識的理解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為了更好的促進初中地理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本身對初中地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利用本體資源,將鄉土地理的知識和資源運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學當中。從實際出發,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初中地理的教學內容。在現代初中地理教學中鄉土地理的應用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1利用鄉土地理實例開展初中地理教學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較為抽象的初中地理概念知識點。這類型的知識由于往往缺乏實際的實驗素材和學生可觀察到的對象,學生對其的理解較為困難。這是初中地理教師就可以通過運用鄉土地理的知識和實例進行講解。學生了解本土當中鄉土地理知識和實例,也就能夠對初中地理中的抽象知識概念較好的把握。例如在傳統的初中地理天氣特征教學當中,學生在教室中往往難以觀測到教師所講述的天氣特征,或者當天的天氣特征不符合教學的內容。這時初中地理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當中引進鄉土地理關于天氣特征方面的例子。例如在某某時間段出現的寒潮和冷鋒現象,學生對于這些抽象概念本身是較難理解的,但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過這種實際的天氣特征,就能夠很快理解知識點中需要記憶和學習的部分。學生可以結合當地的天氣預報等知識進行學習內容上的補充,用實例來把握諸如寒潮和冷鋒方面的知識,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2利用鄉土地理實踐課程加深學生學習印象
由于現階段教育教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所需求的教學效果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滿足考試成績方面,學生對于學習到的初中地理知識要能夠在生活中得以實際的運用,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的教學當中,教師要努力將所傳授的知識內容和地理信息資源進行融合和整理,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當中能夠將這些知識運用到其中。學生在學習初中地理知識的過程中要養成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問題的習慣,并且將這些問題納入到平常的地理知識學習當中。從這一特點來說。初中地理教師要反過來進行教育教學的改良,為了讓學生把平時教授的初中地理知識內容運用到生活實際當中,教師也要學會用鄉土地理知識來完成初中地理的教學任務。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安排更多的實地學習環節,讓學生在真正的實踐活動當中親身體會到鄉土地理的知識和特點,進而對教學的地理知識充分的理解,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初中地理知識的能力。例如,初中地理教師在講解中國的地理氣候特征時,就可以讓學生們在學校周邊進行地理知識的收納和采集。讓學生對周遭的地理現象進行觀察和記錄。主要內容包括學校周邊環境的氣溫、降水量、溫差變化等。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加深了對這部分地理知識的記憶。將課堂中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的觀察體會結合在一起,與書本中的知識相吻合,達到了更好的學習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識的教學效果。
3利用鄉土地理知識開發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
教師在地理實踐活動教學中發揮著主導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利用鄉土地理課程展開地理教學,首先要確定專門的研究學習內容、適當的時機、科學的方法以及適當的場所。在具體活動中,要把鄉土課程資源利用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刻苦鉆研精神。另外,還要給學生發揮創造、想象的空間。舉例來講,可以根據具體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組,然后為各個小組擬定不同的研究課題,也可由小組自行決定研究課題,讓小組當中的學生根據設置的課題進行地理知識的研究,將鄉土地理帶來的便利運用在初中地理的學習當中,進而達到鍛煉學生獨立研究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4結論
關鍵詞:初中地理;鄉土地理;初中生;教育價值
初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提倡把鄉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引導學生通過收集身邊的資料,運用掌握的地理知識和技能,進行探究性實踐活動。本文主要針對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論述,希望能夠有效增強初中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一、巧妙設疑,降低新知識教學難度
鄉土地理是地理課程的組成部分,對于初中地理而言,聯系鄉土實際進行鄉土地理教育,對初中生的長遠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師應該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妙設疑,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效降低新知識的教學難度,使初中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地理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初中生思維創新的來源是“好奇”,地理教師要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優化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講初中地理《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時,我結合地質災害及其防治等一系列的社會時事、熱點新聞,利用問題與矛盾的沖突性巧設疑問。如我國近幾年發生過哪幾次大地震?這些地震的震級達到幾級?為什么這些地區會發生大地震?我們本地是否發生過大地震?初中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課堂氛圍非常融洽,學生踴躍的舉手發言。然后我會給初中生展示一組中國地震和日本地震傷亡人數對比數,讓學生再想一想地震為什么對日本的影響不大?通過此次教學,不僅培養了初中生關心時事,關心國家的責任感,還提高了初中生對地理知識的整體把握和運用程度。
二、構建情境,增強地理知識趣味性
鄉土地理是激發初中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最好載體,能夠為枯燥的地理知識帶來趣味性。鄉土地理材料就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熟悉易懂,便于學生接受,具有很強的直觀性。眾所周知,情境是課堂的靈魂,是提高課堂教學價值的奠基石,所以初中地理教師要善于創設多樣化的鄉土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成長。比如,講初中地理地形相關知識的時候,為了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幫助學生掌握我國地形類型多樣的特點,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一群朝氣蓬勃的學生正在騎自行車上學的微課視頻。初中生都認真的觀看,然后我向學生說:同學們,會騎自行車的請舉手。此時全班學生都舉起了手。我繼續問:誰天天騎自行車上下學的請舉手?很多學生都將手放下了,我接著問:騎自行車環保又鍛煉身體,那為什么不騎自行車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本地的道路有坡不好騎,有的說汽車太多,騎車有危險,等等。我由此引出主題:那為什么我們本地存在這樣的問題呢?初中生陷入了深思中,很自然的聯系到了受地形的影響,這對于開展新課十分有幫助,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三、整合資源,使教學內容完美呈現
在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教師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只注重學生的地理成績,而忽視了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拓展,沒有深入的挖掘與日常生活相關的鄉土地理資源,使初中生對地理課堂興趣不高,教學效果偏低。所以,我在日常教學中非常重視對地理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將初中生身邊有趣的地理事物、現象等積極滲透到地理教學中,使地理教學展現獨特魅力,初中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會隨之增強。比如,講初中地理氣候知識的時候,這些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生產極為密切,教學內容有很強的實踐性,我又向學生滲透了鄉土地理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完美的呈現給學生。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并上網搜索全國各地美食、服飾、動植物的圖片,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通過觀看學生的展示,我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南方人愛吃米飯,而北方人愛吃各類面食?你們愛吃米飯還是面食?為什么西北地區的人們頭上總是戴著紗巾?與此同時,為了調動初中生的參與熱情,我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加入了其他學科的知識,鼓勵初中生找出學過的關于描寫氣候的古詩。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高漲,有的學生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有的學生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四、實踐拓展,全方面促進知識內化
初中地理教師可以利用鄉土地理知識組織實踐拓展活動,充分挖掘初中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全方面的促進地理知識內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考察、環境監測等社會調查,開發學生的綜合思維,提高地理觀察力和學習毅力。在實踐過程中,地理教師要注意協調好家鄉的人地關系,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訓練他們的理解、判斷、推理、歸納等能力。比如,講初中地理《地圖》時,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最重要載體以及學習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必須要求全體學生熟練掌握。我帶領初中生走出教室,環繞校園走一走,然后動手繪制校園平面圖。在學生繪圖時,我會給他們詳細的講解辨別方向的方法和記住一些常用圖例。為了進一步鞏固基礎知識,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標,我鼓勵初中生對本市的交通出行圖進行繪畫,體現出主要交通道路和地標性建筑即可。學生上網搜集了大量資料,還主動向我請教比例尺的繪畫問題,經過初中生的不懈努力和嘗試,最終他們都完成了任務,也體會到了地理實踐的樂趣。我從具體實踐活動到概括一般規律,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差異化教育,全體學生對地圖三要素的要點掌握的都很透徹。
五、合作探究,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推行鄉土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初中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小組中都積極發揮聰明才智,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還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地理知識的價值和功能,也端正了學習態度,對初中生養成終身學習意識具有推動作用。地理事物之間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我本著“就地取材”的原則,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與學生進行互動,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如講“北半球夏季時晝長夜短,冬季時晝短夜長”這個結論時,我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回憶我們本地夏季和冬季白天時間長短變化情況,這時有的初中生就會說:冬天的時候我放學回到家做作業,才晚上6點多,外面就已經黑天了。可是夏天的時候,晚上8點多鐘天還沒有全黑。經過討論和研究,學生得出結論;夏季日出早日落晚,白天時間長,夜晚時間短,而冬季則相反。有了上述基礎以后,我要求初中生分組探究:南半球夏季晝夜長短如何,冬季晝夜長短又有什么變化?學生很快就準確的回答出答案,可見鄉土地理穿插其中,的確可以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偠灾l土地理更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對初中生學習初中地理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初中地理教師要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構建開放的地理課程”等新理念落到實處,結合實際學情和本地鄉土資源,創造性的設計課堂教學環節,組織初中生開展各類地理實踐活動,激發初中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增強初中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參考文獻:
[1]張君政.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03):87-88.
[2]陳雪梅.鄉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才智,2014,(17):135.
關鍵詞:鄉土地理;材料;初中;影響
一、結合鄉土地理材料能夠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積極性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并且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鄉土地理的學習都是根據學生周圍的環境開展的,因此,也就是說學生本來就熟悉相關的范疇,能夠產生一定的地理認知,并且能夠將地理事物進一步整合信息并進行相關的分析,很多的內容都是不可言傳的,因此需要教師進一步加強引導,鄉土材料能夠更加貼近生活,因此會讓學生覺得簡而易懂,容易接受,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習過程中的地理實踐能力,對于學生興趣的培養有著促進作用。學生對于感興趣的東西往往會充滿求知欲,也就是能夠從眼神中看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習的能力,加強相關的實踐操作以便于自身技能的提高,一般來說,很多地理環境經過時間的變化之后都會發生相關的改變,有的要經過幾千幾百年,而有的甚至要經歷幾億年,這樣就會出現不同時期的地理變化情況,通過鄉土地理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地貌變化的相關過程,能夠讓學生對地貌產生一定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要將相關的材料進行有計劃的處理,進一步增強事例的連貫性,能夠使學生通過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進一步理解地理變化的過程
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思維能夠起到促進的作用,實現地理教學的實踐性,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概念不明確而形成的,所以要實現直觀的材料,就要讓學生進一步加強理解。
三、要結合相關的材料展開認知,進一步約束學生的慣性思維,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
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對事物就會有不同的認知,就能夠觀察相關的內容,能夠進一步解決實驗的問題,懂得很多地理現象都是相互關聯的,能夠形成一種依賴的關系。這樣就能夠將學生周圍的信息進行整合,使得鄉土材料進一步增強實踐性。對于學生來說,要不斷明確相關概念,才能夠進一步養成觀察生活的好習慣?,F在,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關的差距還是存在的,主要是結合地理環境的差異來展示,有著對鄉土知識的認識不足,進一步能夠實事求是,寄托學生的希望,讓學生能夠加強進取的觀念,實現實事求是地艱苦奮斗的思想,讓祖國的未來有希望,努力建設家鄉和祖國的明天。
四、經過研究和結合相關的材料,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學習的好處和意義
學生應該實現對地理材料的充分了解,并且也是比較容易接受的,能夠進一步展開討論地理問題,形成總結歸納的好習慣。對于家鄉,每個學生應該都有著比較特殊的眷戀之情,只有進一步在這種感情的基礎上展開想象,才能夠實現對鄉土地理的了解,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激發斗志,能夠想到要建設家鄉,留意家鄉的相關地理特點,能夠進行小組討論,整合相關的信息,完善小論文撰寫的工作等等,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將自己的各種知識服務于家鄉的建設,還可以看到學生家鄉各方面進程的急速,經濟和文化等發展也能夠對地理學習實現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地理教學,需要合理引用相關的地理材料,特別是鄉土地理材料,進一步增強課堂氣氛,完善小組之間的合作,實現和諧共進的模式,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思維能力,完善、觀察學生的地理學習習慣。同時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本鄉本土的認識和熱愛,能夠讓學生樹立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進一步為建設祖國積累力量。
參考文獻:
[1]徐偉.本科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科研能力培養[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2]顧松剛.淺談大學地理教學中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3]周亞紅.初中學生地理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簡析我校初中生地理學習情況問卷調查[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4]焦龍河.高中地理教學滲透STS教育的探討[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
[5]王英,王民.利用心理地圖培養學生地理學科能力[A].地理教育與學科發展:中國地理學會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