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6 05:13:22
序論:在您撰寫醫保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異地就醫,即是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因工作、生活、居住等各種原因而在非參保統籌地區就醫以及由此而產生醫療費用的行為。異地就醫的產生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異地就醫的進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就業、生活方面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廣,這使得異地就業、異地生活、異地居住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這些都促使異地就醫規模正不斷擴大。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地區間的不均衡發展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逐日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的標準及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都希望獲得較好醫療衛生服務。當地區間存在醫療衛生服務差異或者因當地醫療技術水平而無法繼續就診而轉診時,異地就醫也就隨之產生了。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口老齡化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雖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正在不斷探索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針對當前我國的實際國情,家庭養老仍是現在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養老方式,這使得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兒女生活,需在兒女生活所在地居住生活,而老年人又是極易生病的群體,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這就使的異地就醫的人數明顯增多。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概念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是指因未在醫療參保地工作、生活、居住或因醫療需要等原因而在參保地以外就醫的參保人員,因發生醫療費用且符合參保地享有的醫療保險時,醫保經辦機構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報銷等情況所進行的監管。
歷時三年的探索和醞釀,2009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大力推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并準備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參保人員“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然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如果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社會保障一卡通將無法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行開來。目前,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缺乏統一的政策
實現醫療保險管理的統一化、制度化,是異地醫療保險能順利進行的關鍵,但由于我國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所以各地在制定本地的醫保政策的時候,保險費征繳比例、醫療標準、待遇標準等各不相同,這些差異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醫保制度運行過程中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因為各地醫保政策的不統一,造成了各地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無法實現政策聯動,從而無法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異地求醫者的自身利益。
(二)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較重
目前我國現在實行的醫療保險大都為市、縣統籌,這使得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一樣,各地藥品價格、診療費用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參保人員在報銷醫療費用常常出現無法報銷的項目,因此這些費用就只能由異地就醫者自己來承擔,這就使異地就醫者的合法權益因地區差異而受到了損害。與此同時,由于存在時間上的滯后,醫療費用也不能及時上報、報銷,參保人員只得自己先墊付全部醫療費用,待病愈后或指定時間內再到參保地進行報銷。這樣不僅等待的時間延長了,還可能會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
(三)異地醫療保險申辦、核算程序異常繁瑣
當前各地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都非常繁瑣,通常,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需從原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領取異地醫療保險人員安置申請表,并填寫完相關內容后,再到現工作、生活、居住所在地的醫療機構及當地醫保經辦機構蓋章,最后再將申請表提交回原參保機構進行審批及備案,待手續辦完以后異地醫療保險才能生效。
(四)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監督成本極高
由于各地醫療保險地區政策上的差異,同時,地區之間又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原醫保經辦機構很難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境況進行有效的監管,導致異地就醫者合法權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也容易產生醫療監管漏洞,出現造成虛假、亂報現象,造成國家醫?;鸬膰乐負p失。
除此之外,異地醫療保險往往是事后審核,缺乏審核的時效性,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和醫保經辦機構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醫療費用的發生往往缺乏真實性,容易出現虛假、亂報現象,從而造成了國家醫療資源、社會基金的浪費。因此,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對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及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五)異地醫療保險信息網絡極不暢通[2]
目前我國各地的醫療保險管理系統和數據庫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而只能依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情自行進行開發研究,從而造成了各地醫保信息網絡的不暢通,相關的醫保信息和醫保數據也無法實現共享。因為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險信息只保存在了原參保地的數據庫中,這樣參保人員在異地就醫時就無法按照實際情況控制醫療費用,將給醫保結算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也特別容易延長審核和報銷的周期,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這就使得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繼續惡化,從客觀上制約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
三、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仍然偏低
當前我國普遍實行的是市、縣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這使得參加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在就醫、報銷時常因地區差異而遭受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也給醫保經辦機構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方面帶來了許多難題,影響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各個環節缺乏溝通
當前各地醫療保險政策上的差異性,只能通過各地間溝通和協調才能得到有效解決,才能使異地醫療保險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但當前不論是地區間的醫保經辦機構還是醫療衛生機構都缺少這樣的溝通機制,因此在碰到問題后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給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和醫保經辦機構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也加大了他們的各項開支和成本。例如,由于虛假、亂報等不誠信現象的普遍存在,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與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
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是從根本上解決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和異地結算的有效途徑。實現醫療保險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就能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自由就醫,能從根本上減少了異地就醫的發生。目前我們可以將縣、市級統籌逐步提升至省級統籌,從而實現省內參保人員流動就醫實時結算。目前,省內各地的醫保經辦機構應建立并開放省級統一標準的異地就醫人員的管理系統,形成異地就醫人員的信息歸集和統計匯總,實現省內異地醫療保險的統一管理,異地就醫時可以執行就診地的醫保管理規定,享受參保地的醫保政策待遇,并早日實現全省的醫保定點醫院監管資源的共享,從而將目前的縣、市級統籌提升至省級統籌。
(二)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
目前,我國成都、江蘇等地區已經建立起來的“省醫保結算中心”就是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的一個有益嘗試,為我國進一步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指明了方向?,F階段我們可以省為單位,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對省內各市醫、縣保結算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逐步實現與省外的醫保結算部門間的統一管理。這樣,病患在異地就醫時,其就醫的醫保定點醫院就可憑借省級結算平臺,將病患的醫保信息傳輸至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實現兩地醫保經辦部門的定時費用結算,以減輕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
(三)統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
制定統一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簡化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對參保人員以電話或書面等形式就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流程進行詳盡的說明,使其明確申辦、審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地就醫者“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
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不斷提高醫保監管水平是規范異地醫療保險的必要措施。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建立并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監管體系,進一步規范醫療保險行為,加大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并定期派專業人員對異地醫療保險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以降低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減少虛假、亂報現象的發生。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還可以將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和參保人員的醫保行為納入到社會誠信系統中,利用社會的力量來預防和制約欺保、詐保行為的發生。
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低水平,廣覆蓋”的保障,其最高“賠付金額”是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為2~5萬元,而重大疾病醫療費用一般高達10萬元以上,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商業醫療保險的空間
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已經是當務之急,從目前來看,利用商業醫療保險建立一個沒有漏洞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就險種類別來看,目前上公眾急需的醫療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屬于健康險的范疇,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家專業的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健康險也只是作為壽險的附屬業務。盡管如此,我國近年來的健康險增長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國健康險保費達到27.69億元,占人身險總保費的2.77%;2001年健康險保費達到60.27億元,占人身險總保費的4.24%。這一成績較之成熟市場的1/4到1/3有較大距離,但較上年增長117.65%,遠遠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險保費增長率。在七月召開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健康保險工作部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專家們認為,由于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對不高,為商業保險公司發展健康保險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較為謹慎的預測是,到2008年前后,我國健康保險的市場規模在1326億元左右,而較為樂觀的估計是在2837億元左右。這一切表明中國健康險市場充滿巨大的潛力。
商業保險公司的“苦水”
市場潛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為什么得不到保險公司的熱烈響應呢?實際上,商業保險公司有其商業上的苦衷,多種因素制約了業務的順利開展。
賠付率居高不下
長期以來,各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保險都處于收賠相抵,甚至收不足賠的狀況,個別地方的賠付率甚至高達300%,這使保險公司的利潤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對大力發展醫療保險的熱情不高。
管理難度較大
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難以建立,加上醫療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險公司難以對醫療費用進行控制。保戶中存在著不少逆選擇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風險和索賠欺詐風險大量存在,使保險公司難以拓展市場。
經營管理方法不先進
在美國普遍使用的風險管理技術,如復雜的費率厘定、承保選擇、次優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險保護等,在我國還鮮為人知。
專業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家專業的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國內保險公司把健康險作為壽險的附屬,極大地影響健康險的經營戰略決策。另一方面,人才匱乏。醫療保險對保險人員的醫學知識要求較高,在核保、理賠、精算等方面都需要專業性較強的人才,而保險公司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影響了醫療保險業務的推廣。
適合健康險業務的系統缺乏
品種單調,個性化、多元化程度差。當前,公眾急需的是純粹的醫療保險、老年護理保險等,而市場上沒有老年護理保險,而一些險種又是以附加險形式隨主險開展且以統保形式承保的,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國際上成熟的商業健康險市場一般包含四大類產品:醫療費用給付類、失能收入損失補償類、長期護理保障類和疾病給付類。我國雖已有180多種健康險產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類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產品。
癥結所在
健康險的癥結在于風險控制難度大、專業技術要求高。
第一,從管理上說,健康險對案件的管理不是結果管理,而是過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發生”,而是“就醫事件”?!熬歪t事件”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包括疾病發生、就醫、治療、痊愈及出院等步驟,每一個步驟不同的處理方式決定了案件結果的不同。這決定了醫療保險在精算、風險控制、核保理賠、醫療協調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壽險和意外險。其次從協調管理上說,在我國商業保險公司、社會保障部門、被保險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構成了健康保險的四方關系,在這四方關系中,醫療服務提供者對發生就醫的被保險人的住院時間長短、治療方案、是否發生醫療費用及發生多少醫療費用等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部門與商業保險公司在統一標準、信息共享方面有較強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強協調管理對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藥方面的管理有著突出重要的意義。
第二,從風險控制上說,壽險的基礎是建立在大數法則上,依賴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險人較難人為控制的事件,是一種純粹風險。而對健康保險來說,其經營的是就醫事件和醫療費用風險,被保險人可能在醫療服務提供方的配合下,“無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風險要比壽險和意外險嚴重且不可控。其次,同傳統壽險相比,對被保險人的風險控制更為復雜。傳統壽險通常將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及家族病史作為核保的重點,而對于健康險來說,被保險人保障水平、保險信用記錄、過度利用傾向、收入水平、職業情況以及定點醫療機構行醫記錄等信息也是風險評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從費率厘定上說,人壽保險主要考慮死亡率、費用率和利率,健康險所要考慮的不僅是疾病的發生率、就醫率和住院天數,更要考慮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醫療消費水平、區域及城鄉差異、投保團體的情況、醫療環境和診療技術的變化等因素。由于醫療保險受免責期、等待期和免賠額的影響,其責任發生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在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的計提上又不同于財產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智能化系統解決之道
健康險這些獨有的特性決定了傳統的業務系統將很難滿足健康險業務的發展,因此,一套能解決業務難點、滿足其特殊業務需求的智能化系統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一套好的健康險智能化系統應具備有效的過程管理、強大的數據交換功能、全方位的風險控制和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并且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智能化系統通過科學地監控疾病發生、就醫、治療、痊愈及出院整個“就醫事件”,從而實現有效的過程管理。由于健康險業務的復雜性、頻繁性和實時發生性,需要有效的過程管控系統,單純的業務流程管理將不能適應醫療保險業務發展和風險管控的需要。傳統的業務系統通常只能進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醫事件結束后,被保險人持醫療費用帳單進行索賠時,業務系統才開始進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要對就醫事件進行審核困難明顯加大,常常導致保險欺詐,由于對某些不合理的醫療費用的發生未進行事先控制,導致理賠時出現糾紛。通過過程管理,能夠有效地消除保險人、被保險人及醫療機構三者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保險人可以及時獲得被保險人的診療信息,并可在就醫事件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下及時介入,防止不合理費用的發生。通過過程管理,結束了醫療費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醫療機構的情況,加強了保險人對醫療費用的控制力,極大地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的發生率。
智能化系統可同醫療服務提供者、社保機構進行同步/異步數據交換,能夠及時地獲取各種信息,如:被保險人的醫療信息、藥品、診療項目、服務項目列表及給付比例等基礎數據。通過數據交換,為過程管理及風險監控提供了必要的數據,為保險公司協調管理社會保障部門、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被保險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減少了工作人員的錄入量,增強了業務處理的自動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統擁有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由于健康險業務的復雜性,在對被保險人進行核保時必須全方位的評估被保險人的風險,如:被保險人保障水平、保險信用記錄、過度利用傾向、收入水平、職業情況以及定點醫療機構行醫記錄等。通過科學地風險評估體系能夠準確全面地揭示被保險人的風險,為核保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險人逆向選擇等風險,從而減少了保險公司的損失。
智能化系能夠有效協調保險人、被保險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三方關系,并能對就醫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及時發現被保險人“無病看病、小病大看”,醫院過度提供醫療服務等風險。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判斷技術,增強了業務處理自動化的能力,可減輕核保、核賠業務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商業醫療保險費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統建成后,經過一定時期的運行,將積累大量的業務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從大量的數據集合中有效發現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同時因為有了足夠的樣本數據,從而為健康險的費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據。通過對業務數據進行數據挖掘,保險公司將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智能化系統積累的經驗將成為其他公司唯一無法趕超的“信息壁壘”。
由于各地醫療服務水平、基本醫療保障、疾病發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種模式對各地的健康險業務進行統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統能對于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采取有針對性的管控,使得保險公司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順利開展業務,擴大市場,提高了管理效率,節約成本。
在處理健康險業務時,不僅數據量大,而且還需要綜合不同類型的數據,例如:在理賠時,除需要知道被保險人的自身信息外,還需要知道就醫醫院,使用的藥品明細等信息。智能化系統能處理健康險大量數據要求,協調各種業務數據,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統實現了數據大集中,能夠處理日益顯著的人口流動問題,真正支持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全國聯?!?,實現“風險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從管理角度而言,數據集中充分體現了公司總部的監管作用,實現業務數據的實時收集,匯總和查詢,同時允許各分支公司在統一管理下的部分個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擴展性,由于健康險業務在中國發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險產品、業務規則不斷出現,具備良好擴展性的系統可通過很少的調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調整就可以處理新的業務,從而極大地節省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
案例:
太平洋補充醫療保險方案
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施后,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醫療保險只能解決參保人員的基本醫療需求,而不能解決勞動者患重大疾病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醫療費用負風險;加之參保人員的住院費用是按比例報銷,職工個人負擔部分較重。因此,為化解參保人員患重大疾病的大額醫療風險,減輕其住院費用負擔,太保壽險在全國一些地區相繼推出了補充醫療保險。
有效監管面臨挑戰
太平洋保險壽險總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險業務系統來統一管理全國各分支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過人工方式進行核賠理算,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缺少自動化導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錯,客戶從報案到得到理賠等待的時間長,客戶滿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簡單的系統進行業務處理,這些系統只針對當地的業務而開發,因此可擴展性差,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而且數據共享的難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險業務“各自為營”,導致總公司無法直接取得業務數據,因此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
與此同時,要開發一套統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險業務系統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業務存在地區差異。由于各地醫療服務水平、基本醫療保障、疾病發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別,太保各分支公司在開展健康險業務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這使得各地協議書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系統必須有足夠的靈活度以覆蓋絕大部分的健康險業務。其次,各類基礎數據沒有統一標準。例如,針對同一種藥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沒有一套標準來規范諸如藥品、疾病、診療項目、服務項目等基礎數據,導致數據交換無法進行。最后,建立數據接口存在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同醫院建立數據接口由于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實現。而同社保間的數據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數據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統必須能處理各種不同的數據格式。
集中式解決方案
該系統是一套采用B/S結構的集中式系統,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在太保壽險總公司,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數據集中的問題,提高了管理效率。
該系統最大的四個特色是靈活的責任管理、標準化的醫療字典、強大的數據交互和復雜的業務邏輯。首先在本系統中通過責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設置、修改保險責任,并可針對保險責任設置對應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單時,可以靈活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統建立了標準化的醫療字典,包括:藥品、疾病、診療項目、服務項目、醫院信息、社保機構。根據太保健康險業務的實際情況,疾病使用ICD9編碼。藥品以上海市衛生局HIS系統標準代碼為基礎,編碼時將藥品分為化學藥品及中成藥兩大類,化學藥品以藥品用途分類為主,中成藥按藥理作用進行分類;所有藥品,以一物一碼為原則。診療項目、服務項目則使用太保提供的編碼。通過同各地的數據建立對應關系,實現了數據的交換。第三,系統同社保間建立了數據接口,方便地導入被保險人的醫療費用信息。通過其它的數據接口,實現批量導入客戶信息及藥品、疾病等基礎數據。實現了對被保險人醫療費用的監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錄入量。最后,系統可處理復雜的業務邏輯,在案件內部的邏輯關系中,可實現在一個案件下的多次報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給付。在協議書同保單的關系中,可實現一份協議書下對應多個保單,而每份保單又可對應一個投保人及多個被保險人。
此外系統記錄被保險人從報案、回訪、立案、資料處理、調查、理算到賠付的所有信息,實現了對被保險人就醫事件的監控。
理算時,系統根據一定的規則自動計算進入保險責任的理算金額,并根據影響理算的各種因素,如:基本醫療部分的理賠情況、免賠額等,自動計算出理算結果。降低了錯誤的概率,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能適應各類核賠流程,系統使用強大而靈活的工作流,通過設置核賠規則,實現自動核賠流程。
客戶收益
盡管該系統命名為補充醫療保險理賠系統,但由于設計合理根據太保健康險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因此通過簡單調整即可適應80%的太保健康險業務。這樣一來,一方面實現了太保壽險總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險業務系統來統一管理全國各分支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為今后的擴展奠定了基礎。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統,太保壽險總公司可以實時地取得業務數據,從而對健康險業務的監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該系統后,工作效率大為提高,節約了人力成本,縮短了理賠時間,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更為重要的是,該系統能幫助太保壽險更好地規范補充醫療保險的業務,使補充醫療保險能夠健康地發展。
個人健康管理系統
■肖樺
個人健康管理在國外的商業化應用已有20多年。由于醫療費用的不斷增加及人們對健康需求意識的改變,保險公司及企業紛紛采用此類服務,通過改善健康預防疾病來降低醫療費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個人在改善自身健康過程中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更準確地篩選高危人群從而增加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由此,保險公司可以更準確地衡量被保險人的風險,為厘定費率搜集基礎數據。被保險人一方面獲得了增值服務,另一方面也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預防疾病從而降低醫療費用。
KYN是個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縮寫,即知道你的數字。KYN是根據美國及中國有關科研機構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流行病學調研結合中國人群疾病發生的特點而設計的。其目的是通過收集生物學信息(包括身高、體重、年齡到血糖、血脂、膽固醇水平等各項實驗室指標,也包括食物攝入量、吸煙量、體力活動等生活方式有關的信息),對慢性病進行危險評價。以控制危險因素為目標,從而達到減少疾病發生機率與控制疾病進展的目的。
KYN項目有三個組成部分:1、個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即收集和管理個人健康信息,對服務對象目前和將來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險性進行評價、跟蹤并進行健康行為指導;2、個人健康評價系統,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險性評價方法,用以確定個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險程度及發展趨勢;3、個人健康改善的行動計劃及指南,即通過健康管理的辦法對不同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實施個人化的健康促進,最終達到預防及控制發病、改善健康、減少醫療費用的目的。
醫療責任保險又稱為醫療職業保險、醫療業務責任保險。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投保醫療責任保險幾乎高達100%,而且費用相當昂貴,保險費通常是醫生收入的10%—30%左右。目前美國的醫療責任險的理賠率在80%以上,最高賠償額超過百萬美元,而醫療糾紛發生率僅為7%,其原因是醫生都有醫療責任保險,一旦出現醫療事故或差錯,保險公司就會及時介入,承擔糾紛處理與經濟賠償的責任。醫療責任險屬于行業強制性的、每個醫生必備的常規性保險,它不僅是一項保障,更是一種約束。國外的保險公司對此險種的開辦抱有積極的態度,他們認為這是一種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能保障國家醫療系統的順利運轉,維護醫院、醫生、患者三方的合法權益,對于保險公司來說也是一筆優厚的無形資產。
一、我國醫療責任保險開辦的情況
醫療責任保險,在我國由于受到經濟水平、法律制度、保險意識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尚處于起步階段。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個別地區開辦了地方性的醫療事故責任保險。真正大規模地開展此項業務,始于2000年1月,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醫療責任保險”;之后平安、太平洋、天安等保險公司也相繼開辦了此項保險。但該保險推出已兩年多,投保并不踴躍,存在不少障礙,部分醫療機構人員的觀點代表醫療界普遍的想法。
1.醫院地位高,敗訴幾率小
在執行舊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10多年間,醫療機構一直處于強勢地位。首先,在事故鑒定方面,過去是由衛生行政部門設置的“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單獨組織鑒定,這就造成了“老子給兒子”做鑒定的局面,鑒定人員中甚至就有事故醫院的專家,鑒定結果的公正性便會大打折扣;其次,患者對醫療事故缺乏鑒別力,而且取證難。醫學的復雜性和專業性使醫患雙方處于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狀態。醫生在診療過程中出現了技術性錯誤,只要不是致命的,患者一般也意識不到。就算懷疑院方有問題,也會因為拿不到相關物證而無法。讓一個外行在短時間內掌握醫學專業知識,還要大量搜集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在病歷書寫龍飛鳳舞,而所有病情記錄、化驗結果、單證材料又都保存在醫院的情況下,患者如欲在法庭上勝訴,簡直比登天還難。難怪曾有大夫感慨道:“以前我們很少輸官司,如果輸了,也是因為醫院內部有人向患者通風報信?!钡谌?,司法方面也幫了醫療機構不少忙。以往的民事訴訟都是采取“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醫療訴訟也不例外。醫院接觸并提供證據就比患者容易得多,當然就更方便說服法官,也就難怪醫院無所畏懼。此外,缺乏既懂法律又懂醫學的律師幫助患者出謀劃策,也是患者勝訴難的另一原因。醫院成不了被告,即使成了被告也輸不了官司,哪還有風險可言,投保醫療責任保險也就沒有必要了。
2002年4月1日公布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明確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即“舉證責任倒置”。2002年4月14日由國務院頒布,并于同年9月1日正式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醫療事故的含義、醫療機構的責任、醫療事故的鑒定、爭議的解決方法等都做了重新界定。例如:醫療事故由三級增加到四級;明確和擴大了患者的知情權,病人可以復印病歷;參加醫療事故鑒定的專家,由醫患雙方在處于中立地位的醫學會主持下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進行獨立、客觀的工作,使這一程序更加透明、合理;如果患者認為醫政部門有“偏袒”嫌疑,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上述新法規保護了弱勢群體的利益,有助于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醫患糾紛與事故,使患者的權益得到更多的法律保障,這也意味著今后醫療訴訟案可能會激增,而且訴訟中患者打贏官司的可能性會相應增加。
2.賠償金額少,風險可自擔
在一起復雜的醫療糾紛中,患者最關心的就是最終的賠償金額問題,這也是整個醫療事故處理的核心問題。長期以來,確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是根據國務院1987年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和各省市制定的《實施細則》。一般一級事故的賠償額只有3000元左右,最高也在2萬元上下。對于受害者,這一金額在當時可能還算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對于醫院,覺得這一標準也還可以承受。一年甚至不到10萬元的賠償,卻要多交幾倍的保費給保險公司,實在劃不來,因此也就沒有風險及保險的壓力。例如在2002年新法規公布之前,北京市有179家二級以上醫院,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的只有12家;河北省有醫院4500多家,投保率只有10%左右。有些醫院特別是甲級醫院認為自己的事故率很低,即使發生也是小金額的賠付,院方完全可以自擔。但凡事都有“萬一”,過去無事故并不能說明未來、永久無事故,即使是三甲醫院,其從業人員也可能有“百密一疏”的時候,況且目前已有法院判賠290萬元的醫療事故(湖北龍鳳胎兒腦癱案)出現。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對人的健康、生命價值認識的改變,幾千元、幾萬元的賠款已經完全不能滿足解決醫療糾紛的需要,特別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新《條例》中對醫療事故賠償詳細羅列了11項內容,并首次增加了精神撫慰金的賠償,受到了患者及其家屬的普遍歡迎,但在醫學界卻掀起了軒然大波。我國的醫療機構多數還是非盈利性單位,以后,一起事故十幾萬元、幾十萬元的賠償可能會屢見不鮮,讓肇事醫生掏腰包根本不可能,醫院的經濟負擔也會陡增,而且判賠金額的不確定性也給醫務人員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醫院、醫生恐怕以后再也不會因為賠款少、風險小而無動于衷,畢竟約束醫方的法規已經開始逐步完善,患方尋求權益保護的意識已經普遍覺醒,途徑也越發通暢。
3.風險保障少,保險交費高
根據中國人民保險公司2000年1月實施的《醫療責任保險條款》,在一個保險年度內,醫療事故每人最高賠償10萬元,醫療差錯每人最多承擔5000元的賠款。保險費根據醫院病床數和不同風險崗位的醫務人員數交納。據北京一家擁有一千張左右病床的三甲醫院負責人介紹,按規定他們醫院一年要交納將近40萬元保險費給保險公司,這是很大的一筆支出,而2001年該醫院才賠了4.8萬元,這就產生了保險是否值當的問題。從保險賠償角度看,醫療機構認為10萬元的額度也很低,真要出了大事故,保險公司還是不能把全部責任承擔下來。當然,無論是保險范圍還是收費標準,保險公司都是參考了1987年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新產品初期投入的成本以及其他相關因素而制定的。
隨著新法律法規的出臺,百姓維權意識的提高,加之目前醫療事故與糾紛的日趨增多,醫療損害索賠數額的加大,醫療機構對于自身風險的認識有所提高,化解風險的要求就顯得尤為迫切。為了及時配合2002年9月1日實施的新《條例》,在總結了前兩年的保險經營情況并結合了醫療機構、醫務人員的建議和意見之后,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對原有的保險條款和費率進行了適當的修改,新產品將更加貼近市場需求。大概而論,醫療責任保險的主要內容包括:
被保險人:依法設立、有固定場所并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均可參加此保險。醫院投保后,其正式在職醫務人員將自動獲得保障。
保險責任:被保險的醫務人員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因執業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而依法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此外還承擔一定限額的法律訴訟費用。
責任免除:主要包括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的違規、違紀行為造成的損失;以及明顯不屬于職業責任保險應當保障的范疇的損失。
索賠程序:當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或其家屬向醫療機構索賠,然后由醫療機構根據保險條款的約定向保險公司索賠。
賠償處理:有三種方式:(1)賠償金額可由患者、醫療機構和保險公司三方協商確定;(2)由仲裁機構或衛生行政部門裁定、調解確定;(3)由法院判決確定。
除此之外,醫院和醫生關心的損害賠償金額也根據新《條例》的規定有了較大提高,從而使保費水平趨于合理。
二、參加醫療責任保險的積極意義
1.轉嫁執業風險,減輕財務負擔
俗話說“人無完人”,即使是醫術再高明的大夫,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在從業當中不出一絲差錯,尤其是在外科、婦產科等具有高風險性科室工作的醫護人員。根據美國保險行業的統計,醫院的婦產科是比較容易引起法律訴訟的科室之一。1982年到1998年期間,美國各大醫院為此支付的保險費用增長了167%;2001年上升了12.5%。婦產科醫生作為被告的訴訟案,賠償額往往驚人。1999年的賠償額平均為349萬美元。由于所接觸的病情的特殊性、復雜性,醫生一旦發生疏忽,就會造成患者身體上的傷殘、疾病、死亡和精神傷害。根據我國《民法通則》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疾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眹鴦赵?002年9月1日實施的新《條例》第51條明確了11種賠償項目及標準;第52條規定:“醫療事故賠償費用,實行一次性結算,由承擔醫療事故責任的醫療機構支付?!毙隆稐l例》大幅提高了醫療事故賠償金額,而且首次增加了對于精神損害的賠償。由此可見,參加醫療責任保險可以減輕醫院的財務負擔,醫療機構只要交一定的保險費,就可以得到十幾倍、幾十倍的風險保障,從而保障了醫院經營的穩定性和營業秩序的正常進行。
2.解除后顧之憂,提高業務水平
醫生的醫術之所以能不斷提高,主要是依靠大量的臨床實踐,只有多接觸各種各樣的病例,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手下有準。特別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大夫,更需要這方面的鍛煉。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在于7年、8年基礎醫學理論的認真學習與研究,更為重要的是在活生生的患者面前,如何處理而使他們轉危為安,尤其是遇到一些疑難問題、突發事件或急診狀態。在新《條例》出臺之前,醫務人員還沒有過多的心理顧慮,只要患者前來求醫,本著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都盡其所能地進行救治,只要有一分的希望就會付出十分的努力。然而自從宣布實行“舉證責任倒置”,以及加大事故賠償力度后,醫務界的不少人士表現出了擔憂甚至恐懼的心理。因為有些醫療事故的發生并不是醫生本身的過錯,而是由于患者情況特殊所致,不進行救治就會死亡,但進行救治就可能出現意外。以后患者或其家屬可以輕易提訟,張口要求高額賠償,哪一個醫生還愿意再冒風險接收高危病人,嘗試新式療法,醫學何以得到進步?這種情況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
引進國際通行的醫療責任保險,讓醫生放開手腳去救治病人,這才是一條必由之路。在這個實踐性很強的行業,如果醫務人員整天擔心出事故、患者或家屬會鬧事、法院會重判,為了保護自己,他們會自然而然選擇保守做法,“大病小治、重病輕治”,最終受害的還是無辜的患者。因此給醫生吃“定心丸”,不僅可以排除其雜念,激勵他們增強醫療安全意識,勇于知難而上、改革創新,提高業務質量,促進醫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而且可以增強患者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早日康復,畢竟醫患雙方的目的是一致的。
3.減少醫患糾紛,增強公眾形象
醫療糾紛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的10大熱點之一,因為輕者它妨礙了百姓的正常生活,重者則剝奪了公民的寶貴生命。醫療糾紛的大量涌現,不得不讓人們感到焦慮,特別是糾紛案逐漸升級,甚至出現命案。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7月10日湖南中醫學院附一醫院的血液病專家王萬林,被他親手醫治的患者,在治療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殘忍地殺害了。盡管醫患矛盾在醫院里一直存在,但演變為殺人事件,是醫生們無法想象和接受的,它為迫切解決醫患糾紛和保護醫生生命安全敲響了警鐘。
據國外的保險同行介紹,他們的醫生和患者也會有摩擦,但情節很輕,更達不到使用暴力的程度,因為患者來醫院的目的是尋求救治而不是尋釁滋事。目前國外保險業已經很完善,醫院買醫療機構責任保險,醫生買醫務人員職業責任保險,患者買醫療、住院意外事故保險。一旦出現問題,彼此都有默契,如果達不成共識,就找各自的保險公司,按程度分擔責任。大吵大鬧、拳腳相加于事無補,反而會更加耗時耗財。
當前國內醫療機構的負擔很重,既要保障自身的生存發展,又要努力提供優質服務,還要承擔事故損害賠償責任,此外牽扯大量精力的醫患糾紛也讓各家院長頭疼不已,不僅嚴重影響了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妨礙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危及到社會的安定團結。加之新聞媒體的大肆渲染,具有導向性的報道,也將醫院推向了風口浪尖。保險公司的介入,也就是社會其他力量的介入,可以在矛盾日益激化的醫患之間起到一個“緩沖器”的作用。保險公司可以和醫院組成一個事故鑒定小組,一旦發生矛盾,保險公司的有關人員及時參與其中,從第三方的立場做好醫患雙方的協調工作,幫助找到一個既讓保戶(醫院)滿意,又保障了患者利益的最佳方案。盡量避免訴諸法律,一是可以維護醫院、醫生的聲譽,因為作為專業技術人員,他們極其忌諱與職業訴訟聯系在一起;二是漫長的訴訟程序對于任何一方都會造成身心疲憊,而最后的結果可能是兩敗俱傷。只有讓醫院領導、主治大夫從繁雜的糾紛處理中抽身出來,他們才可以將大量精力投入到醫院管理、鉆研技術、提高質量上去。由此為醫院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顯而易見的。醫院糾紛少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高了,醫生的工作態度也由消極轉為積極,患者情緒也由抵觸變為合作,這種良性循環,才是醫、患、保共同追求的目標。
醫療保險基金關系到參保人員切身利益,也是醫療保險制度正常實行的必要條件,而做好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必要的兩件事就是做好外部基金監管和加強內部基金控制。以保護參保者的利益為原則,制訂合理的對策,加強管理,從而保證基金正常運行[1]。由此看來,基金監管尤為重要,如何合理的進行基金監督,對于加強醫療保險基金管理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二、科學合理運用基金
醫?;鸬臄殿~是有限的,醫?;鹗菂⒈H藛T在患病時用于治病的費用,一定要合理慎用,保證所有費用都用在治療上,用在參保者最需要的地方。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用人單位及個人按比例繳納籌集。正確的繳納籌集后,分別用于門診治療的個人賬戶和職工住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的繳納籌集,則是各級財政補助與個人具體情況決定,基金繳納籌集后,分別用于居民的就診就醫方面和住院治療方面。
三、加強基金管理力度
目前,濫用醫?;鹎闆r嚴重,必須要加強基金的管理力度[3]。在參保者就診時,利用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給患者開具大量的非必須藥品、各項非必要的檢查、制造假病歷掛床、用醫?;痄N售日用品等現象,醫療保險相關部門要加強管理力度[3],及時從根本上制止此類事件,保證每一筆保險基金都用在刀刃上,既要做到公開公正,又要做到基金使用的透明化。醫?;鸬墓芾硎钦麄€醫療保險工作的重要環節,隨著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參保,確?;鹫_科學的運用,將會成為實行全面醫保的重要部分。完善的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制度、素質良好的專業性人才、遵規守法的基金管理團隊,是醫療保險繼續順利運行必不可缺的部分。證繳難度取決于基金管理,合理運用基金,這些難度一點都不亞于征繳難度,其重要性也可想而知。把基金監督管理當成是各項管理的重中之重,才能保證醫療保險順利合理的穩步發展。
四、加強社會監督管理力度
合理的管理醫保基金,其目的是參保者能夠有醫療保障,因此,醫療保險基金應當納入財政專戶管理,堅持專款專用,絕不濫用,收入與支出記錄清晰,醫療保險基金只能供參保人員看病治病使用,余下的基金可以適當的用來科學周轉或定期存款,堅決不允許搞投資,更不準買股票;其次,統籌基金要收支合理,支出的部分保證是收入范圍以內的基金;再者,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中介費不可以劃在基金內,應由各地財政預算支出。醫保部門要不定期向社會公布基金收支明細,加強社會監督管理力度。
五、結束語
關鍵詞中學化學教學,環境化學,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8
人類以其科學技術改造自然,推動社會進步,但同時卻給自身帶來環境污染的不幸.近代屢屢發生的公害事件終于使人們承認了這一事實,并發現化學品造成的環境污染最為嚴重.治理已發生的污染固然重要,而根本大計還在防患于未然,要使人們在建設的同時考慮到環境的影響,樹立“環境意識”.可見,在中學向學生介紹有關環境化學與防止環境污染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1加強中學生環境化學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在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給我國廣大農村這塊凈土帶來了新的環境污染和勞動保護問題.“八五”期間報道,當時我國大氣污染程度已相當于世界發達國家50~60年代污染最嚴重時期,每年的排塵量為2300萬噸,年排放SO2量達14610萬噸.到本世紀末,燃燒煤和機動車輛排放出的廢氣將對大氣造成更為嚴重的污染.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若不加強環境管理,讓不斷增加的工業“三廢”繼續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就會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濟發展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對全民族進行環境、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務必從中學教育抓起.
2結合化學教學對學生開展環境化學教育
2.1通過課堂教育把環境保護作為小公民自覺行動
環境化學重要內容之一,是研究化學污染物在環境中的變化規律,即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用物理化學等方法去研究環境中化學污染物的來源、遷移、轉化過程中的化學行為,以及反應機制、積累和歸宿等.由于我國公民環境意識較差,這和日趨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不相適應的.要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使保護環境成為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首先就要從學生做起,從課堂做起.當學生在做制取Cl2,NO2,H2S等有毒氣體實驗時,應強調學生注意對制取氣體裝置氣密性的檢查、化學藥品用量的適當(盡量采用微量,只要達到實驗效果明顯即可)、以及設計吸收尾氣的裝置等.實驗完畢,還應將廢液集中倒入廢液缸中,可回收的盡量回收,以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2.2通過實驗開展環境化學知識教育
中學教育目的之一,就是為社會造就合格的后備勞動者.中學化學教育對環境科學的學習將起著啟蒙作用,應很好地利用這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保知識.中學實驗室的污染源多,國家提出居民區大氣中的有毒物質有21種,中學化學實驗室里就有14種.例如,制取溴苯實驗過程中逸出的臭味是溴蒸氣,它既污染了教室環境又嚴重地影響了師生的身體健康.針對這一問題,利用所學知識引導學生認真分析,找出原因是制取溴苯的裝置不夠嚴密,因此在反應過程中逸出的Br2通過長玻璃管時不可能完全被冷凝成液體,因而會從導管口逸出.要避免實驗中Br2的逸出,就應設法改進實驗裝置,使整個涉及Br2的反應過程在一個密閉系統內進行,即將反應安排在“Y”形管內進行.在反應裝置和HBr氣體的吸收裝置間串聯一個洗氣瓶,內裝四氯化碳以吸收氣體中的Br2.
3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認識
3.1從人類與大自然的協調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新的《化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聯系實際,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工農業生產、第三產業、科學技術和日常生活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聯系實際的教學內容應有所增加,可以充實包括環境保護、新內容、新能源、海洋、衛生保艦食品等方面內容,但應限于有關的化學基礎知識范圍之內”.可見,環境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原理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并應著重于理論聯系實際和基礎知識面的擴展上.要以地球化學知識為基儲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為線索,講授空氣、水體、土壤、森林、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展示好的生態小環境和污染嚴重區的對比,簡明介紹當今世界關注的環境問題,以講座、競賽等形式讓學生提高認識,使學生深切地感到環境化學就在自己身邊.
3.2針對溫室效應引導學生分析此類生態問題
運用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引導分析“溫室效應”,使他們了解到由于大氣層CO2濃度逐年上升,太陽能輻射的一部分——地球紅外輻射熱不能透過大氣層,因而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表面升溫、冰川溶化,直接影響著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情況.以提高對控制“溫室效應”等生態問題的認識.還應讓學生通過討論分析得出人類必須控制戰爭和固體廢物燃燒、大力發展森林等結論,以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
3.3結合現有法律法規的宣傳加深學生對環保意義的認識
組織學生參加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利用3月12日植樹節、5月31日世界無煙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取得當地環保、水保、森保等部門的支持,讓學生們在宣傳中了解我國有關這方面的規定和常識,以提高學生在環境管理環境文化方面的認識.
3.4結合第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節假日、夏令營,組織學生對當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區、水土保護區和環境污染區等進行實地考查,使他們認識到人與氣溫、氣候、空氣、谷物增產、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及環境保護等都存在著密切關系.通過現場對比,豐富學生環境方面的知識,結合已學的知識,開展有關環境污染與保護知識的問答.例如,酸雨是如何形成的?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物質是什么?防治途徑如何?等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環保基礎.
1.1規范化尚未形成
由于醫療信息化建設逐漸推進,我國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檔案已經初步的完成信息化。然而,在信息化的過程中卻出現一個問題,即我國沒有形成規范化的信息化檔案格式,不同的省、市,甚至不同的醫院都依自己的需要建立信息化檔案。不規范的信息化檔案建立的方式給未來整合信息化檔案資源帶來很多問題。比如如果兩份格式不同的醫療保險檔案資料要整合在一起,就有可能會出現丟失數據的問題。
1.2操作化尚未實現
相關的部門領導有時對檔案管理的認知出現問題。他們認為要做好檔案管理就只需要被動的收集和整理資料,這些工作不需要有很大的技術性,于是他們將不能勝任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調到檔案管理辦公室讓他們繼續發揮余熱。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對檔案管理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們要求檔案管理人員能夠主動了解如何才能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如何才能收集到更多檔案資料、如何才能使檔案被更有效的利用。以醫療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來說,人們要求醫療保險檔案的工作人員要熟悉網絡,以信息化的思路看待醫療保險檔案建設的問題;要求他們熟悉計算機操作,能夠準確的錄入檔案資料;能夠從醫療保險檔案的數據中提煉出更多的有用信息等。
1.3共享化尚未進行
醫療保險檔案資料是帶有隱私性質的檔案資料,在未經持有人允許的情況下,接觸檔案的人不能泄露醫療保險檔案的資料。然而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推進,信息安全的不足也成為人們憂慮的問題。如果不能給予醫療保險檔案共享平臺一個安全的保障,那么醫療保險檔案共享化就難以持續。
2做好醫療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2.1完善信息化檔案的標準
要讓醫療保險檔案信息化實現,就要在全國的范圍內統一一個科學的醫療保險檔案建立標準備,它必須要能準確的記錄持有人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參保的方式等等一系列信息,這些信息使用的字段必須是標準的、錄入的格式必須是統一的、使用的標簽必須是科學的。如果不能做好這一系列的基礎建設工作,那么醫療保險信息化建設的根基會非常薄弱。要確保這個環節能夠順利進行,我國相關的部門要統一建設意見,督促執行過程、嚴格審核結果。
2.2培養現代化管理的人才
醫療保險檔案建設能不能順利進行,與執行該建設的一線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很大的關系,為了讓醫療保險檔案信息化建設能順利的推進,相關部門的領導必須拋棄陳舊的觀念,用現代化信檔案管理的方式看待醫療保險檔案建設的工作。為了確保一線工作人員的素質,相關部門的管理人要從招聘、培訓、考核這三個方面確保人才的素質。即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招聘具有現代化管理經驗、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檔案人員;錄取適當的人選以后,人力資源部門要定期為工作人員培訓,讓他們能擁有現代化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手段;人力資源部門要擬訂合理的指標考核工作人員的成績,讓他們的成績與經濟收入掛勾。
2.3做好安全化平臺的建設
雖然信息化和共享化即意味著要做好檔案安全工作會比較困難,可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依然能夠提高醫療保險檔案的保密性。比如醫療保險檔案建設部門要使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杜絕有人入侵信息檔案建設的平臺;要求醫療保險檔案持有人牢記調閱醫療保險檔案的密碼,并用多重驗證的方式確保其機密性。
3總結
1、農民(農業保險需求方)對農業保險的影響農民是農業保險需求方,農民行為直接影響農業保險的有效需求。一是農民風險分散方式的多樣化。農民通常采取多種經營方式,來分散農業風險,這也是農民最為積極的最常用的農業風險分散方式。此外,農民還可以通過風險自擔、政府救濟等方式分散風險。二是非農收入的提高導致農業保險。在城鎮化建設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非農收入在農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日趨上升,一方面導致農民“惜種”,不愿從事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導致農民忽視農業保險。三是種植技術的進步,使得農民可以通過良種增收、滴灌防旱、水利工程防洪等手段來減輕農業風險的損失,僥幸心理也隨之增加。四是農戶對農業保險的“半信半疑”。農業保險費率過高,而且一旦沒有發生農業風險保險公司也不退還保費,即使發生了農業危險,扣除掉免賠額、考慮到保險金額、賠償比例等因素,保險賠償往往非常低,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一畝小麥保費3元,賠償4元的情況。導致農民認為農業保險“沒必要”、“不值得”,是“多找事”的行為。
2、保險公司(農業保險供給方)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首先,純商業化的農業保險面臨虧損困境。這主要是由農業風險復雜多樣,危險概率高、損失程度大,不是純粹的可保標的;農業保險承保數量少,不能發揮保險的“大數法則”,不能有效分散風險;農業保險保戶零星分散、展業和理賠成本較高;農民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增加了保險的成本等原因引起的。虧損困境導致保險機構開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下降。其次,保險公司的逆向選擇使農業保險難以有效發揮風險保障的作用。保險機構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開展農業保險的目的只是希望能夠“以險養險”,利用農業保險達到獲取在農村市場開展其他經濟效益好的保險險種(如家庭財產險、人壽保險等)的“優先權”,農業保險成為搶占農村市場的“敲門磚”和“有效工具”。在開展農業保險時,也必然將發展重點放在營利大、風險小的農業險種,而不會考慮到對農民的風險保障。
3、政府(農業保險推動方)行為對農業保險的影響政府支持“三農發展”的主要方式有農產品價格支持體系、農民收入保障機制、農業生產補貼;以及政府補償機制、受災救濟。目前農業危險損失補償中僅有10%來源于保險公司的賠償,而且這個比例隨著中國人民財險公司的股份制轉型越來越低,90%仍然來源于政府補償,農業保險對農業危險的損失補償作用并未得到有效發揮。這一方面造成了政府財政壓力過大,政府不能為經濟發展集中資金,另一方面造成了政府災害救助對農業保險的“擠出效應”,也不利于促進農業保險作用的發揮。
二、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問題———利益相關者視角分析
1、農民(農業保險需求方)存在的問題分析在主觀上,農民對農業保險和保險機構缺乏清晰的認識。農民不了解農業保險、不清楚農業保險的作用、看不到農業保險的收益、看不清農業保險較政府救濟的優勢,不信任保險公司,不明白一旦發生農業危險能否得到賠償、賠償多少、什么時候賠償等問題降低了農民對保險的需求。在客觀上,保險產品不符合實際需求,農民想保的保險公司不提供;保險金額過低,不足以補償生產成本;保險費過高;農業保險保障風險范圍狹窄,難于全面覆蓋農業危險;索賠難,手續繁瑣,歷時“悠久”;理賠結果不公開、暗箱操作等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尤其是補償算不合理,起賠點過高。按照《河南省2010年農業保險工作方案》和保險條款規定,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造成損失且損失率達到30%起賠,或者旱災、病蟲草鼠害造成損失且損失率達到70%起賠,賠款時對每次事故扣除10%的絕對免賠率,這極大影響了農民投保積極性。
2、保險公司(農業保險供給方)存在的問題分析一是保險公司借虛假承保和虛假理賠套取政府補貼資金。保險公司伙同相關職能部門、鄉鎮政府(村委會)聯合造假,虛假承保,套取各級財政配套資金;或者虛報、夸大風險損失,進行虛假理賠;或者聯合鄉鎮政府(村委會)均攤理賠款。二是保險公司基層隊伍不健全。目前,保險公司的基層機構一般只設到縣級,鄉鎮或者村級沒有保險公司網點,而且公司人員較少、力量薄弱、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水平有限。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逐地、逐戶、逐項的宣傳、展業和理賠,只能夠借助基層行政組織來動員開展保險、上報損失情況、發放保險賠款,不可避免的產生賠款不能及時足額到位的現象。三是保險公司的逆向選擇問題。出于利潤最大化的目的,保險公司愿意開展利潤較高的農村家庭財產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和人身保險等險種,或者提供農業干旱、洪澇保險,或者只能提供成本保險,而不愿或不能提量保險和收入保險。
3、政府(農業保險推動方)存在的問題分析一是政府保費補貼規模有限,面對保險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大的農業保險市場,中央和地方財政面臨著巨額的保費補貼缺口,這將極大增加政府財政負擔。個別地方政府不夠重視農業保險或者財政困難,難以落實財政配套資金,影響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二是農業保險運行機制不健全、相關職能部門配合不力目前農業保險由各級財政監督,由各級政府和財政、農業、畜牧、水利、氣象、保險公司等相關部門組成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但有些地方尚未成立農業保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保險工作交由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有些地方雖成立了班子,但人員不固定,不作為、“不管事”,形同虛設。三是監管缺失。保險公司上報的種植業保險、養殖業保險的投保檔案,相關部門不詢問、不調查、不核實,就想當然地蓋章確認,使得保險公司產生投機獲利心理,出現虛保、騙保、冒保、替保、墊保等違規行為。農業保險監管缺失是導致農業保險種種違規行為的根本原因。
三、我國政策性農業保險發展的改進建議———利益相關者視角分析
1、采取措施增加農民的農業保險需求(1)加強宣傳力度,向農民普及農業保險知識。通過政府工作人員下基層,保險公司人員深入農戶定期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方式多樣化,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介,通過制定專欄、植入宣傳、海報宣傳等方式,普及農業保險知識。(2)要針對農民群眾需求,開發滿足農民需要,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和地方風險特色的保險產品;開發多種風險組合的“套餐”,滿足農民對保障農業收入、營業收入和其他收入、財產的多樣化保險需求。(3)降低農民繳費壓力。各級財政承擔適當增加保費補貼標準,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
2、保險公司要完善操作規范,簡化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1)完善基層服務網絡,強化服務意識。保險公司要切實將服務窗口前移到涉農的第一線,使農民在防災咨詢、投保服務、災后理賠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保險服務。積極完善核心業務系統,培養高素質的農業保險人員隊伍,為農業保險發展提供組織基礎。(2)簡化、規范業務流程。盡量簡化保險業務流程,保險公司要提高在保費收取、保單簽發、憑證入戶、查勘定損、賠款支付等環節的實施效率。在承保方面,要做好條款費率的解釋說明,為農民戶提供優質高效的投保服務,防止誤導或強迫農民投保。在理賠方面,保險公司要簡化理賠程序、減少兌付環節,做到快速查勘定損和優先理賠,保證受災農民盡快拿到賠款,及早恢復生產。要按照“應賠盡賠、能賠則賠”的原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3)提高賠償標準、簡化保險程序。降低起賠門檻,取消10%的絕對免賠率,在達到賠償標準的賠償中,增加賠償比例,做到應賠盡賠,足額賠付。簡化保險賠償程序,做到盡快落實賠償款,幫助農民及時恢復生產,理賠結果做到公開、透明,公示期不少于7天,確保理賠工作做到公開、公平、公正。(4)推進農業保險產品創新,通過保險市場金融和技術創新為保險機構提供了處理農業風險的方法,如改良保險條款,推進農業保險團體(區域)保險和農業氣象指數保險,減少單一農戶逆選擇風險等。(5)建立健全農業保險再保險機制。首先,建立穩定再保險業務關系。通過中國再保險公司,在國內搭建農業保險再保險體系,對保險機構形成穩定的再保險支持,使農業風險逐層分擔。對于因災害過大導致的系統損失,政府以財政撥款的形式對農業賠款進行補充,對面對保險體系的過度影響。在國際范圍內,鼓勵國內保險機構同國際再保險機構建立穩定長期的農業再保險合作,使農業風險向外轉移。其次,建立巨災風險保障制度。巨災保障制度是抵御農業及其他巨災風險手段之一,巨災準備金則是巨災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保險行業、農業和社會相關單元均可以不同程度地參與巨災準備金建設,共同享有保風險保障。再次,增加金融工具應用,借助資本市場減少農業保險提供者面臨的風險,將農業巨災風險證券化,設計啟動巨災股票、應急準備金債券和巨災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