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2 10:58:45
序論:在您撰寫公共事業管理方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藝術等公共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其中藝術管理包括影視策劃、制片管理、文化遺產管理等多個專業方向,是近年來興起并比較熱門的專業。
3、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共服務系統的辦公和管理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一、遵循學科邏輯
學科是對知識和學術的分類,一個學科就是一個專門的知識領域。高校的專業是根據社會分工的需要而設置的學業門類[2]。專業必須以一定的學科知識體系為基礎,其方向設置必須遵循所屬學科的學科邏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從學科屬性上來說,是公共管理學科下屬的一個學業門類。公共管理學科,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說,它以研究各類公共組織如何有效管理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目標;從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它以培養能滿足各領域公共事務管理需要的合格的公共管理人才為目標。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的下屬專業,其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必須遵循公共管理學科自身的邏輯。
(一)特色培養方向必須屬于公共事業管理范圍關于公共事業管理范圍的界定,目前國內學界并沒有統一的意見,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主張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主要是我國現有的“事業單位”,即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教育部確定的公共事業管理“5方向”(文教、衛生、體育、環境、社會保險)主要體現的就是這種意見。另一種意見主張按照公共經濟學的公共產品理論的“準公共物品”來確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即公共事業是提供“準公共產品”的一系列活動。按照這種意見,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可以拓展到市政工程、社區公共事業、公共住房等廣泛領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傳統的事業單位體制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正處于不斷深化改革之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傳統的“事業單位”來確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誠如李燕凌等所言,“似有‘畫地為牢’之嫌”[3],既不利于公共事業的改革,也不利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從較寬泛的角度來界定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即公共事業是介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第三部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必須處于這個范圍之內。超出這個范圍就違背了學科邏輯。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企業管理方向和行政管理方向就明顯違背了學科邏輯,因為,企業管理不屬于公共管理的范圍,而行政管理主要是政府管理,也超出了公共事業管理的范圍。
(二)特色培養方向必須區別于公共管理類的其他本科專業高校的專業是根據社會分工的需要而設置的學業門類,專業與專業之間應該有較為明顯的分工與區別,這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設置時必須遵循的基本邏輯。根據統計,當前公共管理學科已覆蓋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公共關系學、公共政策學、勞動與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海關管理、航運管理、海事管理、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國防教育管理、應急管理、高等教育管理、職業技術教育管理等16個本科專業[4]。在公共管理類的本科專業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開設學校最多,達472所[5]。因此,一方面設置特色培養方向無疑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也必須區別于公共管理類的其他本科專業,不能開設與其他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名稱一致的培養方向,否則就有違背學科邏輯之嫌。如有些高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行政管理方向,就無法體現與行政管理專業的區別,明顯違背了學科專業設置的邏輯。
二、依托自身優勢
任何一個專業的建設都離不開一定學科基礎所提供的理論基礎、方法論和師資支撐。高等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方向的設置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現有的學科基礎,依托自身優勢學科,化優勢為特色。這應當是當前各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置特色培養方向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學校特色在我國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中有相當多的院校屬于專業院校。對于這些學科優勢明顯的專業院校,在設置特色培養方向時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優勢學科的師資力量與培養經驗,把學科優勢轉化為專業特色。如師范類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設置教育管理方向,藝術類院??稍O置文化管理方向,醫學類院校可設置衛生事業管理方向。事實上,教育部、財政部批準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事業特色專業建設點大都是依托學校自身的學科優勢來設置培養方向,如安徽醫科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衛生管理方向、淮北師范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管理方向。
(二)依托院系特色對于綜合性院校來講,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學科優勢。根據調查,綜合性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一般都放在公共管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或政法學院等院系。這些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充分依托所在院系的學科優勢來設置特色培養方向。如設在經濟管理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充分利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科的學科優勢,把培養B途徑(工商管理途徑)的公共管理人才作為特色培養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各種現代管理工具與方法的能力。設在公共管理學院或政法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則可以把培養P途徑(公共政策途徑)的公共管理人才作為特色培養方向,重視培養學生理解、制定和評價公共政策的能力。
(三)依托地域特色對于地方性高校而言,其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具有其他高校所不具備的地域優勢,從而其可以基于地域優勢形成一定的學科優勢。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以及自身特有的學科優勢來設置特色培養方向,是地方性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可行思路。如民族自治地區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可以考慮設置民族文化事業管理方向,而位于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地方性高??梢钥紤]設置“兩型社區”公共事業管理方向,把為“兩型社會”培養合格的社區公共事業管理人才作為專業建設方向。
三、回應社會需求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因為專業性不強,與社會需求脫節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學界的普遍關注。2009年11月20日,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提出“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推動新一輪高等教育改革”,把回應社會需求提升到了高等教育改革導向的高度。因此,回應社會需求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設置的應有之義。事實上,討論和具體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培養方向本身就是針對社會不同需求的一種回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培養方向設置要回應社會需求,首先就必須對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進行細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公共事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層次和多樣性的特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培養方向的設置應該對這種多層次和多樣性的需求予以回應。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是培養公務員與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務管理的專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持續發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門的職能及管理手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主要是為國家培養現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強公共政策與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進國家的改革與發展。
2、本專業的就業范圍相當廣泛,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共服務系統等的辦公和管理工作。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實踐能力 培養 方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039-03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高校應該是一個向社會不斷提供適用人才的機構,其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理論知識,并能服務于社會的高級人才。而“人才”概念的核心是素質與能力,這種素質與能力的其中一方面體現在對社會的“有用性”,能在實際工作中體現人才的基本效用。所以,高校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將抽象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活動,即通過教學使學生同時具備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校教學尤其是文科類的教學活動,仍然體現重理論輕實踐、重教輕學的特點,把老師放在主導地位,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認為學生的任務主要是要重現老師講授的內容,以適應有標準答案的書面考試形式。所學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常常相脫節,不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也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缺乏探索和創造的動機。這樣造成的結果,使學生往往只能在與上課相似的情景下(如書面考試時)回想起一些概念和理論,而不能真正理解這些理論的含義,不能自主探索新的理論,更不能在具體的事務中將這些理論用于解決無標準答案的新問題。
一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能力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一個新興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的綜合素質人才。1998年教育部在正式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時,明確規定這一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了具備必備的理論知識外,也必須具備實際的管理能力。
實際上,由于公共事業管理涉及面非常廣泛,導致很多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目標不明確,開設的課程常常盡可能涵蓋眾多領域。這樣導致學生什么都學,似乎什么知識都擁有,什么行業都能就業,但實際上由于教學缺乏系統和層次,學生的實際技能、能力不強,實際工作質量不高。這種情況下,不僅學生對專業學習前景感到困惑,社會對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提高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是增強本專業學生競爭力的關鍵。目前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中主要采取書面考試的考核方式,并且為了體現成績的客觀性,常常附有標準答案作為評分標準。學生能在考試時回憶起教師曾經教授的內容,并用接近標準答案的語句表達出來,便可以獲得高分,并不能激勵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實際技能。
這反映在學生在經過課堂講授后普遍能理解講授內容,能對曾經講授的內容作答,但很少學生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獨立思考,并擁有自己的觀點。大多數學生只要能聽懂教師講授的課堂內容,便認為上課的目的已達到,能根據課堂內容引發其他疑問并在課后與同學、教師交流的情況非常少,原因之一就是這些知識在考試中出現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學生上課時的思考活動是比較淺層次的,大多數學生的思維都跟著教師走,很少對教師講授的內容產生疑問;當接受提問時,所回答的內容也大多是教師曾經講授的內容,只有少數學生能形成自己新的觀點,即除了記憶課堂講授內容外,無法從其他途徑獲得觀點的創新,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首先要弄清楚實踐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達到什么目標才符合實踐的要求。
二 實踐能力培養的兩個方向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等人提出在教育中的認知目標,將其分為以下幾類:(1)知識,即知識的識記和辨認,即學生能以非常接近學習時的形式,回想起一些觀念或現象;(2)理解,即領會或領悟;(3)應用,指在特定和具體的情景中使用抽象概念,把概念和原理運用于無特定解決方案的新情景中;(4)分析,即把信息分解成各種組成要素或組成部分;(5)綜合,指對各種信息組成要素或組成部分進行加工,把它們改組成一個新的、更富有表現力的、更清晰合理的整體;(6)評價,這是對材料和方法的價值作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斷。
實踐能力,指的是學生能用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來解決特定實際問題的能力,即在上述(1)和(2)的基礎上,達到(3)、(4)、(5)和(6)的目標。實踐能力是理論學習能力的提高,培養實踐能力不能脫離理論學習,但理論學習本身并不能自動形成實踐能力。從可以在腦中重現理論概念到可以動手解決無特定解決辦法的問題,需要進行系統的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包括以下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思維能力的培養,即在面對無特定解決辦法或程序的問題時,能夠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解決辦法和思路。可以遵循前人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也可以產生自己的獨創性方法。不管采取何種解決思路,都必須是一個擇優的結果。即學生能判斷具體的問題“是什么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點在于何處;然后根據所學知識搜尋解決辦法,將前人的辦法和自己的辦法進行對比評估,最終得出自己認為最優的結果。
在目前的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教學中,理論性的環節占大多數。在講授時,主要是進行知識的介紹,即老師講學生聽。這樣的單向教學模式容易造成學生思考上的惰性,不會主動思考問題、擴展知識。但任何知識的傳授都要面臨隨時間推移而過時的問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知識更是如此,它和國家、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與現實狀況緊密聯系。幾年后,公共事業管理的問題可能已與以前大不相同,新狀況、新問題涌現,無法完全在課堂上找到現成的答案。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發展、增強學生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實踐能力的第二個方向,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就是能在解題思路的指導下,開展事務性工作,在實際中將問題解決。能夠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并不意味著有能力動手去解決問題,最終問題的解決還是要依靠大量事務性工作的開展。大多數的事務性工作都是程序性工作,繁瑣且工作量大,很多人認為不需要專門鍛煉這種能力。事實上這是從理論到實踐的關鍵,否則再好的思路都只能是空中樓閣;而這種實際操作的能力并非人人天生具備,尤其是高校文科類的教育缺乏相當數量的實驗課程,動手能力仍然需要通過訓練逐漸獲得經驗并有所創新。
這兩個方向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解題思維的形成是關鍵,因為其優劣決定了問題的解決質量。缺乏解決思路的指導,事務性的操作只能是盲目的操作,那么資源的浪費就不可避免。而事務性的操作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任何想法都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在實踐中檢驗原先的思路,通過不同階段的程序工作完成任務。忽視事務性的工作,思維得不到發展,主觀和客觀之間得不到統一,只能紙上談兵,也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三 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對學生提出解題方案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生的探究思維能力,包括兩部分能力的培養。
第一,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即學生能對老師所授內容產生懷疑,甚至敢于挑戰權威的觀點。其目的是使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主動質疑并習慣質疑呢?一般來說,老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強制性地促使學生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教”的方面,不僅要通過強制性的手段使學生思考問題,而且要能讓學生從質疑中得到樂趣,得到一種正面的激勵,使學生產生質疑的興趣,這樣的思考才是積極的、主動的,并能延續的。這要求老師在授課時積極引導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鼓勵學生的質疑,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以利于學生不斷質疑。
如果學生一開始不習慣對老師所授內容進行質疑,可以從同學間的互相質疑開始。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增加同學間互相討論的環節,老師作為一個參與者也可以提出具有爭議性的觀點,重點是提高討論內容的有效性,通過互相辯論,激發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不斷的討論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
第二,培養學生構建新知識、新觀點的能力。學生學會如何質疑現有的知識時,下一步是培養學生構建新觀點、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和構建知識的能力,可以通過定向的探究學習活動進行,也可以通過沒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學習活動進行。
定向的探究學習活動是具有特定探究問題的學習,要求教師結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的內容,在某一適合探究性學習的章節講授中設計探究性學習的環節,即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特定問題進行沒有特定答案的探索。教師首先設定某個問題情境,制造懸念,引發興趣,如在公共事業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效率”一節的授課中,為了說明如何評估公共事業管理效率的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出“如何評價校內穿梭巴的使用效率”的議題。由于這個議題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學生會有許多感性認識,表達感受的欲望會轉化為討論的興趣。教師指導學生將感性認識提煉為理性的結論,將混亂、分散的感受用量化的指標進行說明。在完成如何用量化的指標體系去評估公共事業管理效率的任務后,教師可以就此議題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索“為什么”和“怎么辦”,與課程中的“公共事業管理改革”內容結合起來。如果探究性學習在學習新知識初期進行,有助于學生構建新知識體系;如果在學習完新知識之后展開,有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并有所創新。
沒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學習活動是教師并不指定特定問題,而是根據學生自己的興趣確定研究議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活動。由于學生選擇的議題未必與課堂講授內容密切相關,這種探究學習活動主要在課堂外進行。沒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探究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因為課堂上的探究學習受學時和研究議題的影響,要通過課堂外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作為重要補充。公共事業是我國要大力發展的,公共事業管理領域中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體育、文化事業、公共住房、環境保護等都是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也很容易引起人們的關切,要將沒有特定方向的探究學習活動固定下來并形成議題探究的專業文化,形成專業特色,使學生在持續不斷的探究氛圍中更好地鍛煉探究能力。
增加教師與學生課外的接觸、密切兩者之間的聯系,有助于課外的探究性活動進行。高等教育強調自主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模式發生改變,大多數學生與老師的接觸僅限于課堂上?,F代的通訊技術可以改善這種困境,通過構建網絡論壇這樣的交流平臺為學生課外的探究活動創造條件。相對網絡論壇這種自由度較高的交流,學院還可以建立定期的非正式研討會或交流會作為強制性稍強的交流機制。教師應當在課外的探究活動中充當指導者和主要參與者的角色。作為大學生,一般在開始時不知如何選擇研究的議題,教師可以在課外交流時先提出目前本專業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總結并提出問題。教師也要指導學生根據議題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知識,盡可能自己尋求答案,進行系統的自學探究。對學生探究所得的一些優秀成果應予以獎勵??梢酝ㄟ^內部刊物刊登學生探究成果的方式樹立榜樣作用。
四 事務性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和能力,還要具備事務性操作能力。事務性的操作使學生思考所得轉變為現實,也促使學生不斷繼續思考、探究。操作能力包括兩方面:(1)能遵循既定程序進行操作,這樣的操作主要解決常規性問題;(2)能解決意外事件,無既定程序可遵循而必須進行創新。事務性的操作能力不能只靠坐在書齋里想來鍛煉,必須通過實際的事務操作來獲得。
學生獲得事務性操作的能力,可以從間接的渠道獲得事務操作的知識,也可以從親身的事務操作中獲得。作為一般的大學生,從事實際事務操作的機會遠比工作中的人要少,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僅僅要講授理論知識,也要介紹事務性操作的經驗。這樣的渠道有參觀、講座等,適當地尋找實地觀察的機會,以及邀請具備實務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士來講授實際操作的問題,都可以增加學生對事務操作的認識。
但更重要的渠道,是學生通過真實的操作來獲得直接的經驗。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都是學生的學習環節,通過實習性的工作鍛煉實際操作能力,除了教學計劃必須的實習環節外,還應建立廣泛的機會平臺,使學生有機會獲得非強制性的實踐機會。學校和學院應鼓勵學生進行不列入學分計劃的實踐活動。除了教學計劃規定實習的時間外,尤其是寒暑假里,可以實行非強制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環節,學校和學院將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列入官方名義的活動中,給學生發放實踐活動必需的文件資料,如介紹信、下鄉的科技信息等,鼓勵學生自愿參加、自主尋找實踐機會。對于積極參加實踐活動的學生,學校和學院給予其他形式的肯定,如鑒定和評價等,有利于學生就業所需。
對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事務性操作能力指的是在決策方案的指導下解決實際的公共事業管理問題的能力。到社會進行實踐和實習時,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從事管理的鍛煉,學校和學院應就學生的管理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項目性的科技競賽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渠道。目前,學生能接觸的項目競賽數量較少,而且由于競爭的存在,只有少數的項目能獲得經費。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身可以設立一些常規性的、競賽意味較弱的項目。這些科技項目的開展目的并非評優,而是普及性的,應盡量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萍柬椖炕顒拥呐e辦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不論哪種形式都應體現項目活動的普及性和經常性原則,有助于形成專業的科技創新氛圍。由于這樣的科技項目活動價值在于通過實際的操作增強學生的管理能力,所以項目主題宜小不宜大。公共事業管理本身有許多適合本科生研究水平的主題,鼓勵學生從身邊的公共事業管理問題入手,如校園管理中的許多問題都屬于公共事業管理中教育管理的微觀層次管理。其項目的設計、開展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可以設立專門的內部刊物定期刊登這些項目的成果,以資鼓勵。為解決經費的問題,可以鼓勵學生的科技項目與教師的科研項目相結合。
參考文獻
[1]程樹銘.關于探究型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3(3)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方向定位;特色凝練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219-02
自1999年以來,作為開設只有十余年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發展很快。據調查,目前國內大約有四百多所高校以新建和重組、合并的方式,開辦了本專業。由于開辦時間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許多高校都存在專業定位不明確、培養計劃不規范和特色不突出等問題。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方向定位和培養目標
1.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方向定位。教育部在1998年本科專業目錄中設立了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規定該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校專門人才”。這一規定體現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定位的一般要求,為地方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普通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必須從自身辦學條件和所處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文化發展的具體情況考慮專業定位,地方高校的生命力就在于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必須確立“面向地方、強化特色、培養實用、目標多元”的辦學理念。浙江萬里學院所在的浙江省寧波市,城市發展較快,經濟發達、社會進步。該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開設在法學院,因此,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本校實際,選擇專業定位于城市管理和社會工作方向。結合行業特點和區域實際,該校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先后定位于公共關系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方向,并緊密結合社會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目前正在向公共安全預警與應急管理方向發展。
2.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浙江萬里學院將其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表述為: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立足于省內先進水平,培養掌握現代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具有公共事業管理業務知識及操作技能,能在各類公共事業單位、黨政機關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特別是從事城市管理、社會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中國計量學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掌握現代管理學和應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技術與方法,受到管理人員所需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訓練,能在市政、文化等公共部門從事經營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在政府部門、企業、社區從事公共事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完善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該按照“穩固中間,強化兩頭”的專業培養思路,即學生在掌握必要的公共管理理論、方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早期學生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感性認識和后期公共管理業務模擬操作與綜合應用環節,構建包括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素質拓展課程三大體系具有自身特色的培養方案。而能夠體現專業特色的主要在于專業方向課程和模塊課程的設置上。
1.浙江萬里學院的專業培養方案特色分析。該校專業培養方案的理論教學體系有四個層次組成。一是普通教育課程,為大學各專業學生提供通識教育;二是專業基礎教育課程,包括管理學原理、社會學原理、政治學原理、經濟學原理、公共行政學、組織行為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等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理論基礎課;三是專業核心必修課程,包括公共事業管理、公共政策學、公共關系學、公共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社會調查理論與方法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四是以管理實務性課程為主的城市管理、社會工作和人力資源管理3個方向模塊為主的選修課程,為本專業的學生今后適應公共事業管理三個主要領域的實際工作提供進一步深化的業務知識,這部分課程是以學生就業和興趣選擇為導向的,也是體現專業特色之所在(主要課程設置如表一所示)。
表1 浙江萬里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專業方向課程安排表
2.中國計量學院的專業培養方案特色分析。該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自2010級始調整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畢業生去向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從事公共事務、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或參加公務員招考到政府部門工作;或報考行政管理、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經濟管理等專業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以此為導向,設置了人力資源管理的專業方向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課程,各占10個學分,在第5~7學期開設(如表二所示)。目前,該校正在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學校實際,積極開展專業調研,不斷調整和完善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
表2 中國計量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專業方向課程安排表
三、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特色凝練與改革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作為應用型本科專業,需要構建并不斷完善以教學、科研與產業合作“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緊緊抓住教學、科研、產業合作三個重要的基本點,將這三個支點有機融合。以此為基礎,形成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為導向的服務型教學體系,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努力形成專業建設特色。今后,專業建設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強化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教學體系的系統性和適應性。在教學體系建設中以課程建設為核心,加強核心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專業模塊課程的重點課程建設、專業選修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繼續完善實驗教學體系。在校外實習實訓方面,通過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逐步拓展本專業學生與不同類型的社會組織如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居民社區、中介機構等)的聯系與協作,著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一步提高教學體系的系統性和適應性。
2.根據專業定位,不斷打造雙師型的專業師資隊伍。公共事業管理作為應用性的新專業,師資隊伍中年輕的碩士、博士所占比例一般較高,雖然其潛力較大,但教學及科研經驗特別是社會實踐經驗較為缺乏。要通過“走出去,請進來”,打造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選聘專業教師時,特別關注教師的行業背景、科研水平和實踐經驗。一方面聘請政府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專家作為外聘教師,另一方面鼓勵專業教授攻讀更高層次的學位,到國內名校進修和公共部門掛職鍛煉。
3.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凝練專業特色。學科發展要緊密圍繞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主線,確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并且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調整專業方向,堅持以學科建設拉動專業建設。加強與地方政府機關、社區組織和事業單位的密切合作,在社會實踐和科研活動中,不斷鍛煉和提高本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和科研能力,不斷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責任意識,進而不斷凸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燕凌,唐玉鳳.100所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建設分析與思考[J].中國農業教育,2003,(6).
[2]何云峰,李長萍,趙志紅.基于發展性評價理念的“五維一體”學生評價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11,(2).
關鍵詞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學生;就業
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學生的就業情況不樂觀
公共事業的發展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公民的利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受到社會、民眾和政府越來越多的關注。衛生事業是公共事業管理中的重點領域。在我國經濟社會轉型時期,公共事業尤其是衛生事業的發展及其管理狀況不盡如人意。當前,我國人民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突出,整個社會對于醫療衛生系統有諸多不滿,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為此,必須提高衛生事業管理的科學性和管理水平,這就要求有專業化的衛生事業管理者。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高等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1998年由國家教委批準的新專業,從1998年至今,全國已有超過132所高校設立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但是,近年來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大量畢業生并未進人公共事業專業領域就業”,根據有關統計機構統計分析,公共事業管理的畢業生就業率為:79.53%。
二、造成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1.社會認知度低
作為一門新興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發展時間短、社會認知度較低,許多用人單位在招聘會中遇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甚至不了解其專業培養的方向,提到“公管”專業,用人單位更多理解為“工商管理專業”,相對于其他發展時間長、社會認知度高的專業,在求職競爭中,首先就處于相對劣勢的地位。
2.專業設置不合理
(1)從目前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設置情況看,主要是醫學院校,包括一些綜合類院校。各校的專業培養目標和方案各有其特點,但基本方向都是培養在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從事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但從就業渠道來看,當前,我國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對于本專業尤其是本科層次學生的需求極其有限,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需求也不高,就業渠道較為狹窄。畢業生就業分布統計中:錄取研究生:l8.41%、中小學及其它教學單位:10.00%機關、其它事業單位:14.5%、國有企業、民營及私營企業:12.05%、三資企業:0.87%、醫療衛生單位:5.71%、科研設計單位:2.73%、金融單位:1.51%、高等學校:7.65%、出國:0.17%、部隊:2.22%。而各大院校爭相開辦該專業的結果使得畢業生的供給越來越超過需求,必然造成本專業學生的就業難問題。
(2)相對于對實踐有較高要求的其他專業例如醫學類專業而言,作為社會科學類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在專業培養上,對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和考核評價最為重視,而實踐課程設置較少,評價更是流于形式,這使得學生在大學主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能力的提升為很多學生所忽視。
3.用人單位的用人觀念存在不合理之處
首先是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費的現象。??粕軓氖碌墓ぷ?,非本科生不招;本科生可以勝任的工作,非研究生不用。這種用人觀念給廣大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包括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其次受傳統經驗的影響,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對口就業單位,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于本專業學生的認同度不高。從我國醫療機構管理的傳統來看,醫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臨床工作的或者有過臨床經驗的醫務人員負責,對于拿管理學學位、僅接受過粗略的醫學知識學習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的學生,認為無法勝任醫院管理的相關工作。這種用人觀念對該專業學生的就業影響較大。而實際上,作為臨床上成績突出的醫務人員,因為沒有接受過專業性、系統化的管理學教育,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對于醫院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種經驗性管理,因個人經驗不同可能使管理工作顯得隨意而缺乏規范性、效率不高;而作為醫院管理人員,扮演的是組織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在臨床一線為病人診治疾病,不需要具備系統、高深的醫學知識就可以勝任。
4.學生的就業擇業能力有待提升
本專業學生就業難還存在學生就業擇業能力欠缺的原因。如前所述,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的經驗,主動性不夠,對于工作、職業的了解很少。在參加就業招聘前,很多學生幾乎未參加過一次用人單位的面試,缺乏相關的知識準備、信息準備和實際經驗的積累,而這些是提高就業成功幾率的必要條件。
三、促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衛生事業管理方向)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1.開展專業宣傳,提升社會認知度
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個過程,各高校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徑和方式,例如網絡、電視、報紙等,開展專業宣傳,提升社會認知度。首先應該讓社會上的用人單位了解該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向,了解其專業設置的目的。同時,可以在宣傳中,介紹國外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發展的狀況和趨勢,通過對國外先進意識和經驗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轉變社會用人單位不合理的用人觀念。
2.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加強專業建設
首先,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的是可以勝任工作的人才,對于學生理論知識掌握情況較好而實踐能力缺乏的問題,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該加大實踐課時的設置,多給學生提供進行專業見習、實習的機會,加強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評價,使學生對實踐能力更為重視并有所提升。
其次,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拓寬學生就業渠道。從目前本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看,就業去向為醫療機構的所占比例不高。我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于本專業學生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每年的畢業生,就業渠道較為狹窄。而從學歷層次上來看,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作為本科畢業生,已經屬于社會主要的一般性人才,相對于研究生來說,對于專業對口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相比工科、醫科等專業,社會科學類專業間的替代性較強。在專業設置中,應注意拓寬基礎,改革單一就業方向的專業培養方案,使本專業學生既可以從事衛生事業管理工作,也可以實現多元化就業,從事公共事業相關的基礎性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大類的工作。
3.引導用人單位形成合理的用人觀念和用人制度
用人單位不合理的用人觀念的轉變和合理用人制度的建立要依靠政府、社會、學校和用人單位的共同努力。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主體的政府應制定適宜政策,例如,對于醫院管理人員的聘任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通過規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員的任用比例等方式,轉變我國傳統依靠臨床醫務人員進行經驗性管理的不恰當做法。
4.提升學生就業擇業能力
首先,要加強學生就業擇業意識的培養,在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給學生傳達有關就業的信息和知識。其次,開展就業知識的教學和交流,開設就業指導課程時應注意避免流于形式,也可以采取與往屆學生座談、邀成功人士開講座等方式,使學生獲得一些就業經驗。第三,就業能力提高關鍵在于實踐,可在就業指導課中,開展相關比賽和模擬面試等鍛煉學生;利用實習、見習機會,例如組織實習面試選拔決定實習單位分配;在求職招聘季,學校就業部門除及時就業信息外,還應及時組織學生間進行經驗交流,引導已參加過面試的學生反思自身就業能力的欠缺,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毛新偉.“211”模式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視角[J].經濟師,2011(11):124-125.
[2]雷麗珍.高校公共事業專業發展的困境與挑戰[J].焦作大學學報,2010(1):118—120.
關鍵詞: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建設;改革方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橫跨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學科,所涉領域甚寬,而作為體育類院校,鄭州大學體育學院不可能囊括所有。要使專業發展有特色、人才培養有前途,必須細化專業培養方向,集中資源抓住重點,做出特色,做出亮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目前專業競爭力,同時可考慮適量增設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新興交叉性專業,如城市與城市社區管理方向,社區體育管理方向等。
一、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現狀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1998年國家教育部重新修訂的新專業。自1999年由東北大學、云南大學首批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生以來,到目前為止早已有超過600所的高校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專科生,但是有關專業的較完善、較統一的教學規范仍未確定,一些問題甚至還存在較大的認識分歧。
鄭大體院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立于2003年,當時隸屬于社會體育系。2008年3月學院成立體育新聞與管理系,開設新聞學、公共事業管理、運動訓練學三個專業,下設新聞與管理兩個教研室,目前共有15名教職員工和678名學生。2008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由社會體育系劃撥至體育新聞與管理系,任課教師主要來自管理教研室,截止2009年10月共有教師七人,其中副教授一人,講師兩人,助教四人,教師專業領域主要為管理、會計和經濟學等學科。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目前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并具備應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體育領域、公共事業單位管理部門從事行政管理和經營管理及本專業方向的教學、科研工作。在辦學層次上,以本科教育為主體,追求規模、結構和質量的協調發展。
目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只設置了體育管理一個方向,該方向本科學生正常修業年限為4年(根據學籍管理條例,亦可提前1年或延遲1~2年),須修滿161學分方能畢業。其中,必修課(含教育實踐環節)11分,限制性選修課32學分,任意選修課10學分。其中必修課分為4個模塊,分別為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體育理論與實踐。
二、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薄弱
作為成立時間較短的教學單位來說,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師結構無論從年齡、學歷、專業和職稱上還是較為合理的。但是隨著學院和系部的不斷發展,以及學生數量的快速增加,教師的絕對數量和研究的專業領域顯然已不能滿足需要了。教師是教學的主體之一,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授者,是教學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師資力量薄弱,專業教師尤為不足。目前從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多是從別的或相近專業轉過來,知識結構不合理,由此還造成科研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專業教材的建設,很難對教學形成強有利的支撐。
(二)培養模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1.培養模式單一
專業的設置應該是基于社會實踐需要的,其辦學規模、專業方向等必須與之相適應。就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的現狀看,突出問題是與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體制及人才實際需求相互脫節,專業特色不明顯。
從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看,一段時間內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有限,畢業生就業并無競爭優勢。一是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及事業單位面臨改革,此類人才需求極為有限;二是我國公共事業管理體制制約著公共事業的發展,短時間很難解決;三是參加公務員考試,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并無優先權;四是目前研究生目錄中未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只有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經濟與管理等相近專業。因此,本科專業目錄中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攻讀公共管理研究生時,面臨著與本科行政管理專業畢業生的不平等競爭局面。
2.課程設置不合理
專業建設上,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特色不突出,勢必影響培養目標的確定和實現。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性,各高校辦學方向都不十分明確,基本上是依托于本校原有學科基礎及專業師資力量進行辦學。如師范院校依托于教育系,醫學院依托于衛生管理,體育學院則依托于體育管理等。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目前只有體育管理一個方向,課程設置上雖然有所體現,如開設了體育管理學、體育營銷管理、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體育經濟學和體育經紀人等五門相關課程。但是從實際教學上來看,由于任課教師的專業領域大多不是體育,在教學中并沒有體現和強調體育特色。致使專業特色并沒有通過專業方向的確定而體現出來,導致的結果是專業培養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上各個學科都有所涉及,如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兩個模塊共19門課,包括數學、經濟學、會計學和管理學等數個學科,但每門學科都不深入,只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層面,學生知識結構不合理。而正是由于專業特色不突出,致使社會上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認識模糊,不明確本專業學生的定位,增加了畢業生的就業難度。
三、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建設方向和改革對策探討
(一)準確定位培養目標
211高校突顯研究型,重視研究型教學和科研,省內如鄭州大學基本上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復合型專門人才上;而一般院校側重應用型,教學貼近實踐,人才培養目標就定位于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定位的不同必然會導致在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上有所差異。如定位于應用型的院校在教學方式上除了理論教學外,還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由于鄭大體院作為體育類院校,在研究型教學上并無優勢,但可以在實踐和實驗教學上發掘潛力。因此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應定位于應用型,利用學院在體育類教學的優勢,充分挖掘實踐教學的空間。
(二)實訓室與實習基地建設
1.實訓室建設。實訓是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刂茽顟B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實訓室是在現代科技手段的輔助下,利用預先設置的軟件或程序模擬真實的商業環境,使學生能夠體驗在真實環境中經營管理或者作出商業決策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和應用學到的知識。鄭大體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目前沒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所以在條件成熟時應盡快建立實訓室。目前較為先進的實訓系統有國際商貿綜合實訓、證券投資實訓、電子商務實訓、物流沙盤實訓、ERP沙盤模擬實訓、模擬企業實訓、商務談判實訓、會計手工實訓、銀行業務實訓和電子政務模擬實訓等。由于實訓軟件費用較為昂貴,可分期分批購置,建立實訓模塊。第一批可先建立模擬企業實訓室。
2.實習基地建設。應適時建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校內實習基地,并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衫皿w院在體育產業的優勢,將實習基地建立在體育類企事業單位,如省體中心、健身連鎖機構、體育用品零售企業等。為本科生實習創造良好的條件,滿足教學要求,保證實習時間。
(三)拓寬專業口徑
從設置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體育院校看,幾乎所有的院校都強調寬口徑培養人才,尤其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體育學等學科為基礎培養學生及安排相關課程設置。鄭大體院公共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也要吸收這一有益經驗,充分利用學校在體育教學方面的優勢,拓寬專業口徑,整合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體育和管理能力相統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相統一的復合型人才。
導入“2.5+1.5”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浙江工業大學自2002年初開始實施“2.5+1.5”復合型公共事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具體是在學校內打通二級學科的壁壘,從學校體育類專業的三年級學生中公開選拔招收學習成績優秀、管理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突出、具有一定領導潛力的學生作為培養對象,用三個學期的時間系統進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理論與知識的教學,培養具有體育背景的既懂公共管理科學、又懂相關領域專業知識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畢業后同樣授予他們管理學學士學位。同樣,對公共管理專業有體育特長的優秀學生也可進行體育專項的重點培養,畢業時授予體育與管理的雙學士學位。
(四)突出學科方向
由于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橫跨管理學、教育學、社會學、醫學和經濟學等學科,所涉領域甚寬,因此必須細化專業培養方向,集中資源抓住重點,做出特色。如財經類名校――中央財經大學就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中設置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和城市管理這兩個方向。其他院校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選擇了教育管理方向,河北經貿大學和山西財經大學均選擇了物業開發與管理為方向。而體育類院校多數選擇了體育管理方向。結合鄭州區域交通商貿中心的地緣優勢,鄭大體院可開設城市管理方向。但與中央財經大學著重于從宏觀層面培養復合性的城市管理人才不同,鄭大體院可突出“城市社區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偏重于培養城市社區基層的管理人才,同時發揮體育院校的優勢,突出培養學生在社區體育管理方面的能力,從而與其他體育類院校展開錯位競爭。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設精品課程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通過“人才引進”、不斷引入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教師。建立一支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的師資隊伍。有條件的話,可以聘請政府或企業有實際管理經驗的官員和企業家為學生舉辦講座??梢匝堄嘘P專家、學者到校作為訪問學者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從而提高本校教師的理論實踐水平。
2.注重教師培訓
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專業培訓班、學術研討會、到兄弟院校做短期訪問學者,增強校際間的學術交流,達到提高教師水平的目的。
3.努力建設精品課程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雖然于2003年已經設立,但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還缺少建設精品課所需的專業團隊。在課程建設方面要加大力度,努力建設1門校級精品課。根據目前情況可將管理學作為重點課程進行建設,在此基礎上爭取在2010-2011申報校級精品課程。以教研室主任為精品課建設負責人,并以其為主講教師組建教學水平高、效果好的教師梯隊;注重使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的選用爭取系列化并使用國家級的優秀教材;注重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精品課程建設爭取在3-4年完成。
四、結束語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我國近年來開辦的新專業,培養的是復合型、應用型的管理人才.目前,該專業在建設過程中面臨專業定位不太清晰、專業特色不夠明顯、課程設置較為混亂、就業形勢相對嚴峻等諸多問題。隨著我國社會管理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隨著公共管理實踐中各種問題的不斷出現,人們對管理主體、管理客體范圍界定的不斷認識以及管理方法的不斷革新與完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必將進一步完善,培養的人才方能更加符合社會管理發展的需要,培養的人才方能為社會所承認和接受。鄭大體院要結合自身的學科優勢和地緣優勢,揚長避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使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成為一門迅速發展的實用型熱門專業。
參考文獻:
[1]顏軍,陳家長,龐甲光等.以就業為導向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建設與改革[J].經濟師,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