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11 10:28:52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審計溝通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物資采購審計
中圖分類號: F2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企業物資采購管理審計主要對策是對采購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全過程的審計是指從計劃、審批詢價、招標、簽約、驗收、核算、付款和領用等所有環節的監督。審計重點是對計劃制定、簽訂合同,質量驗收和結賬付款四個關鍵控制點的審計監督,以防止舞弊行為。而合同審計是重點。這里根據我們多年審計工作地經驗對合同審計做一初步研究。
一、對物資采購招標與簽約審計監督。
依法訂立采購合同是避免合同風險,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條件,也是強化合同管理的基礎。首先,管理審計要對采購經辦部門是否履行職責進行審計。審查采購經辦部門和人員是否對供應商進行調查,包括供貨方的生產狀況、質量保證、供貨能力、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每年是否對供應商進行一次復審評定,所有供應商都必須滿足ISO9000標準要求,考評主要指標是對每年所執行的合同情況,如供貨質量、履行合同次數、準時交貨率、來料批次合格率、價格水平、合作態度、售后服務等進行評審,是否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作出選擇合格供應商的正確決策,使合同建立在可行的基礎上。物資采購招標是否按照規范的程序進行,是否存在違反規定的行為發生。其次,管理審計要對合同中規定的品種、規格、數量、質量、交貨時間、賬號、地址、運輸、結算方式等各項內容,按照合法性、可行性、合理性和規范性等四個標準,逐一進行審核。 二、對物資采購合同臺賬、合同匯總及信息反饋的審計。
當前,合同糾紛日益增多,如果合同丟失,那么在處理時會失去有利的地位而遭受風險。因此,建立合同臺賬、做好合同匯總,是加強合同管理,控制合同風險的一個重要方面。(1)對于已簽訂合同,檢查是否整理成冊,妥善保管;是否建立合同臺賬、合同匯總以便及時查找合同履行情況。(2)審查合同管理部門是否對交付合同進行分類編號,并建立合同臺賬。合同統一編號是否合規,每一份合同包括合同正本、副本及附件是否齊全。(3)合同履行完畢是否及時建立合同檔案。合同管理人員是否將所有合同進行分類匯總,及時提出報告和匯總表,報送單位領導和各有關業務部門據此組織生產,規劃價位,及時接運和按時承付貨款。是否運用先進管理手段,向相關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真實的反饋信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三、對物資采購合同執行中的審計。
(1)審查合同的內容和交貨期執行情況,是否做好物資到貨驗收工作和原始記錄,是否嚴格按合同規定付款。如有與合同不符的情況,是否及時與供方協商處理,對不符合合同部分的貨款是否拒付。是否對有關合同執行中的來往函電、文件都進行了妥善保存,以備查詢。(2)審查物資驗收工作執行情況,是否對物資進貨、入庫、發放過程進行驗收控制。(3)對不合格品控制執行情況審計,審計物資管理部門是否對發現的不合格品及時記錄。(4)管理審計還應重視對合同履行違約糾紛處理的審計。(5)審查采取“零庫存”策略的企業,是否保持一定的產成品存貨以規避缺貨損失;是否保持一定的料件存貨以滿足需求增長引起的生產需要;是否建立牢固的外部契約關系,保證供貨渠道穩定,降低風險,規避成本。 四、加強制度建設,完善審計規程。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原有的合同審計制度已無法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去年,我們把健全和完善合同審計制度、規范合同審計行為列入重點工作。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了新的審計方法和觀點,總結工作經驗,重新修訂和頒發了《經濟合同審計辦法》、《物資(設備)采購合同審計實施辦法》兩個制度。修訂后的制度更詳盡地規定了審計人員應履行的審計職責、范圍、程序以及“全面審計、效益性、合法性、公平性”的審計原則。這不僅使審計人員辦事有章可循,也使得審計工作程序更加合理,提高了審計質量和準確性。
五、全面審計,突出重點:
1)在合同審計范圍上:進一步擴大審計的深度與力度,要求送審單位按時將合同和發票送審,防止出現逃避審計的現象。我們還監督送審單位的合同執行情況,杜絕供應商超合同供應、擅自擴大業務量的現象。另外,對于合同的真實性,合同條款的嚴密性、合規性、合法性方面,供貨方的履約能力等,也加大了審計力度。通常都是在審計合同的價格之前,就對合同的條款予以審查,如發現有缺損合同必要條款和不利條款的情況,就及時指出并要求送審單位予以補正。尤其是對大型采購合同和涉外合同,我們更是嚴格監督,確保公司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2)在合同審計程序上:我們對無問題的合同和發票在3個審計日內予以審結,并嚴格按規章辦事,執行送審合同登記、審結簽收制度,做到審計工作無遺漏。對于不符合送審條件的合同及發票,我們及時對送審單位予以說明,并要求送審單位補辦手續后再送審。
3)在合同審計原則上,要與物資、設備等部門密切配合,運用一切有效手段,加大對物資采購的價格審計力度,認真執行“貨比三家、比質比價”的采購原則,因為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重點就是價格審計。因此我們以公司兩個制度為指導,嚴格按規定進行價格審計。在審計過程中并不只追求價格低廉,而是根據采購物資的性價比,綜合考慮價格、運費、資金成本等因素,盡量避免出現低價格、高費用等現象。在合同價格審計中,我們注重對價格信息的收集。第一:每個審計人員都建立了審計臺帳,按月進行整理歸檔,并對其所管轄范圍內的材料及產品價格進行追蹤管理;第二:做好市場調查。因為許多價格及其他方面的信息需要親自去市場上調查才能掌握;第三:通過物資信息網上了解材料及產品價格的變動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這樣就避免了在價格不明的情況下物資采購中的“暗箱操作”行為,防止人為的抬高物資采購價格,破壞工廠的經濟效益;第四:做好質量跟蹤工作。通過對購進物資質量的跟蹤調查,利用掌握的質量信息來指導下一次的比價過程,以便使所定價格更合理、更準確。當發現合同價格高于市場價格或成本核算價格時,不直接與供應商進行協調,而是向物資部門負責簽訂該合同的計劃員提出我們的審計意見,由計劃員去了解或核算價格,然后以計劃員重新簽訂合同的方式或者以我們直接出具審計意見書的方式確定合同價格。
4)在合同審計方法上:積極探索,不斷改進。針對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審計:①詳查:將發票與合同核對其單價、品名、規格是否一致;包裝費、運費結算與合同規定是否一致;②對比核查:將幾個合同中相同品名、規格的物資在一起核對,看價格有無不當。如有差異,要追查原因;③拓寬思路,從前后不同時期的采購中,看是否有高價購入、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
六、擴大內審,講求實效,取得理解和支持:
審計工作是查別人的差錯,肯定易得罪人。在工作中我們的原則是嚴格認真、一視同仁、不講情面,處理問題實事求是,給人以改進的機會,不隨意將問題擴大化。通過與物資等部門密切配合,取得了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由我們與物資、計劃、資產等部門人員一起對招議標項目進行評分,選擇價格低、質量好、供應及時的優秀供應商。在議標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核算成本價格,與供應商比質比價,降低了采購成本。真正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做到價格面前人人平等,實現同等質量前提下的低價格采購。
關鍵詞:大宗;物資采購;合同審計
一、企業物資采購合同中常見問題
大宗物資采購合同是一次性采購金額較大或購入與企業生產相關的專用材料、設備等為標的的支出性經濟合同,大宗物資采購成本是企業成本費用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為企業提品和服務的各類供貨商越來越多,其層次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采購經辦人員素質、職業道德等問題,使得物資采購合同由于簽訂、履行、結算等方面把關不嚴,而出現以下問題:
1.采購計劃編制依據不充分,導致大宗物資存貨積壓過多。首先,由于國有企業長期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寧多勿少”的思想意識依然存在,這就會導致大宗物資采購不按照國有企業的實際需要來進行計劃,其次,由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產量變動比較頻繁,而大宗物資的采購計劃卻跟不上生產的變動而隨之調整,從而造成大宗物資庫存過多的問題產生。
2.合同條款執行不嚴,違約責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業由于采購、倉儲與驗收、生產等部門工作脫節,導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現對方單位未能完全履約或者在貨未到全的情況下全額付款的現象,合同條款中違約責任的規定形同虛設,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3.供貨商單一,價格壟斷。由于部分產品技術的特殊性,在實際采購過程中,大宗物資采購的供貨商較少,無法具備招投標的條件,不利于采購物資的價格談判。
4.拆分合同,躲避監管。企業物資采購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有章不循,從而導致大宗物資的采購在內部管理環節上出現漏洞。由于對二級單位的大宗物資采購權限一般都給予了限制,超過限額需報給上級單位審批。但一些二級單位以程序復雜或其他原因,將一次性采購的同種物資分成數個權限范圍內合同進行簽訂,導致物資采購管理失控,不利于上級單位的監管。
二、大額物資采購合同審計問題成因分析
1.對大額物資采購合同審計重視不夠。大額物資采購是最容易出現問題而又不被重視的環節,同時又是內部審計中最薄弱的“盲區”和難點。企業內審機構由于擔負著企業所有與經營財務有關的工作審計,對具體的諸如物資采購合同、產品服務合同等經濟合同審計,在整個審計工作中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企業偏重于財務審計和基建審計,沒有單獨開展大額物資采購合同審計。
2.對大宗物資采購合同審計定位不準。絕大部分企業只是將大宗物資采購合同審計做為合同履行后付款前的一道資金把關程序,主要任務是審減資金的數額,而沒有深入到整個合同的前前后后,使內部審計機構大多只是在大宗物資采購合同履行完畢后進行事后監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檢查作用,沒有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對經濟合同實施事后審計,不僅發現問題難,而且處理問題難,挽回損失更難。
三、加強企業大宗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措施
針對大宗物資采購合同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其成因的分析,從以下五個方面探討加強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對策。
1.前移合同審計重心。大額物資采購合同一經雙方簽字蓋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難以更改。審計人員對合同的審計,應當在合同產生法律效力前進行,要以簽約前審查為主。由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轉變,重點進行事前審查。通過對合同對方主體資格,履約能力的調查,對合同條款的嚴密性、合法性進行審查,認真把好合同簽訂關,防止和減少可能產生糾紛的因素,避免不應有的經濟損失。
2.并用多種審計方法。在物資采購合同審計中,應采取事前、事中審計與事后專項審計相結合的審計策略。
(1)簽約審計――事前審計。其一,針對大宗物資采購合同中盲目采購、虛假采購和擴大消耗等問題,為防止不合理的采購造成庫存積壓和損失浪費現象,按照先平庫、后采購的原則,審查采購計劃的真實性、合理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二,貫徹訂貨選廠、產品選型、質量選優、價格選廉、運距選近的宗旨,作好合同條款和價格的審計。
(2)結算審計――事中審計。結算審計是物資采購合同價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關,針對經常容易出現的高于合同約定結算、不按合同條款履行、結算手續不完善、結算多付款等問題,應該以合同約定為依據,做到物資驗收單、運貨單、發貨票與合同書約定相符;入庫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價格與合同約定相符。
(3)跟蹤審計――事后審計。作為一種跟蹤審計手段,主要目的是監督真實消耗,通過核實計劃量與實際用量之間的差距,防止實物短缺、物資散失及變賣行為,實施專項審計并提出相關的管理建議。
3.運用科學統計評價方法。科學有效的統計評價方法是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實踐中主要運用以下兩種方法。
(1)分析法。所謂分析法,主要是分析合同及發票中所列的品名、內容、價格、數量等因素是否與實際相符合,從而進行深入調查審計的方法。一是數量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主要是分析合同中列出的商品數量與單位的實際使用量相比較,找出其中的弊端。二是價格與實際情況是否相符。主要是分析合同中列出的商品價格與該商品實際價格相比較,找出其中的弊端。如果合同中產品價格與市場均價偏高偏低許多倍就要深入分析。三是所列品名與單位生產經營范圍是否相符。審計中經常發現合同采購產品與單位生產經營范圍毫不相關,就需要仔細分析。
(2)抽樣調查法。在有限審計資源條件的限制下,審計人員應當運用專業判斷,根據審計目標的要求及審計對象的特征,選擇不同的審計抽樣方法,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形成和支持審計結論。在選取樣本時,審計人員可以運用隨機數表選樣法、系統選樣法、分層選樣法、整群選樣法、任意選樣法來選取樣本。樣本選取之后,審計人員應當按照審計方案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根據樣本評價結果推斷總體特征,形成審計結論。
4.注重合同價款審計。大宗物資采購合同是一種支出性經濟合同,由于大宗物資采購合同的履行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價格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利益,而合同的價格受供求關系以及市場行情的影響,變動比較頻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審計中的高風險因素。為確保物資采購合同價格審定的科學、合理與公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價格審查方法。
(1)價格咨詢法。對于價格變動頻繁且市場用量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價格相對公開的產品,利用上網咨詢、電話咨詢等方式,掌握當期價格的升降幅度以及變動因素,從而提供合理的市場參考價格。
(2)中標價格法。按照《招投標法》的規定,對大宗物資、大宗材料,采取貨比三家的招標采購方式,落實中標價格和中標品種。
一、健全制度,規范操作
為加強合同管理,維護公司合法權益,樹立企業誠實守信的良好形象,公司制定實施了《許昌煙機公司合同管理辦法》并不斷修訂完善。對合同的審核和管理進行了詳細的規定,確保合同的規范性、合法性和科學性。
根據《許昌煙機公司物資采購招標管理辦法》規定,在簽合同前,對采購物資進行招標。與中標單位擬訂合同后,由采購部門填寫“合同審簽表”,并由公司主管領導和總經理審簽?!昂贤瑢徍灡怼迸c合同一起送審計部門審核,未經審計的合同不得加蓋合同章,合同不生效,財務部門不予結算和付款。健全的合同審計制度,規范的操作,不僅使審計人員在開展合同審計時有章可循,審計工作程序更加合理,而且大大提升了審計工作質量。
二、對合同主體進行審計
合同主體的合法性,是確保合同法律效力的前提。為保證合同的有效性、合法性,避免因簽訂無效合同造成企業經濟損失,必須對合同主體資格、經營范圍、履約能力等進行審計。
審查簽訂合同的主體。重點審查合同主體是否是依法登記的企業法人,或依法產生、存在的組織。不與不能獨立享有經濟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不具備法定條件的經濟組織(如內部車間、分廠等)簽訂合同。
審查合同對方經營范圍。重點審查其經營范圍是否包括合同標的,是否超出了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范圍,是否無照經營。
審查合同對方主體有無履約能力。對對方的資質等進行調查,不與無履約能力的主體簽訂合同。
審查授權委托人的資格是否合法。經公司法人授權后的委托人方可代表本公司對外簽訂合同。委托人必須按照《合同法》及其他有關法規的規定,本著公平互利的原則,在委托權限及其期限范圍內,依法簽訂合同。
三、合同簽訂前進行招標比價審計
1、注重對價格信息的收集。根據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合法性、公平性原則及“貨比三家、比質比價”的原則,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重點之一就是價格審計。
建立合同審計臺賬,進行整理歸檔,對材料及產品價格、供應商信息進行跟蹤管理。
做好市場調查,通過報紙、互聯網了解價格信息的變動情況,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防止物資采購中的“暗箱操作”。
2、注重對信息化管理手段的運用。為使合同價格審計更便捷、更規范,公司信息管理中心的計算機專業人員,為我們在ERP管理軟件上建立了專門的“合同審計管理系統”及“物資采購招標系統”。事先將歷次采購物資的價格、數量、供應商、合同訂單號等情況按物料編碼存入系統,形成采購情況分析曲線圖。每次審計合同時,把需要采購的物料編碼輸入,該物料以前已采購批次的采購日期、價格、供應商、訂單號及審核日期、審核人情況就被自動顯示出來,如價格比原購入價格高,系統會自動提示,以便再次核實該物料價格。如價格沒問題,通過審計后在設定的時期內有效。這大大地方便了我們的工作,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出現的誤差,減少了差錯率,提高了合同審計工作效率,保證了審計工作質量。
3、注重對招標過程的審查監督。根據《許昌煙機公司物資采購招標管理辦法》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小量、小額采購“貨比三家”,在ERP管理系統上進行價格比較;批量、大額采購進行公開招標,由審計部門牽頭,成立由采購部門、使用部門、技術部門、質量部門為主的評標委員會進行評標。由監察室、財務部、工會組成的監督組對招標全過程進行監督。
審查招標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規范性。采購招標是一項嚴肅認真的工作,其程序是否合法、操作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招標結果的公正性。審計中重點審查評標委員會是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許昌煙機公司物資采購招標管理辦法》開展工作,有無主觀性、隨意性。并在審查合同時將合同與招標結果相核對,確保招標結果落到實處。
審查招標文件的完整性。招標文件是簽訂采購合同的重要依據,內容完整的招標文件是簽訂采購合同的基礎。應重點審查招標文件中對投標方主體資格、資質、履約能力的要求,以及采購物資數量、規格、技術要求、付款方式等重要內容。并在招標文件中明確規定“投標文件是中標后簽訂合同的一個組成部分,與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為以后采購合同的審計奠定基礎。
審查評標辦法的合理性。嚴格按照《許昌煙機公司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執行,出臺合理的項目采購招標評標辦法。本著公平、公正、科學、擇優的原則,對投標單位進行評價、比較、分析,選出信譽好、能夠保證質量、按時供貨的供應商,這對于保證供貨質量、降低采購成本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審查中標價格的公正性。為公平起見,我們把各投標商的投標價格輸入ERP“物資招標系統”,在保證質量、保證售后服務的前提下,遵循“成本最低原則”,系統自動篩選出最低投標價為中標價,并保存在系統中,作為下次招標的參考價。這樣,既保證了采購物資的質優價廉,又避免了在物資采購過程中舞弊的發生。
四、對合同條款的審計
1、對合同內容的審計。根據《許昌煙機公司合同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采購合同內容的真實性、合法性、有效性及可行性進行嚴格審查。在合同審計中,發現合同有缺陷、合同遺漏必要條款和有不利條款的情況,就及時指出并要求送審部門予以補正;對于不符合審批送審條件的合同,及時對送審部門予以說明并要求送審部門補辦手續后再送審;對于可行性有疑問的合同,會同技術、生產等有關部門慎重研究,得出一致意見,確保采購合同簽訂的可行性、合理性;對違反國家法律,損害企業利益,顯失公平的“霸王合同”,嚴格把關,堅決查處,避免因該類合同給企業帶來風險,造成損失。
2、對合同條款的審計。合同是一種法律文書。依法簽訂的合同,對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該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嚴密的合同條款是履行合同的前提,對采購合同條款進行審計,不僅有利于全面、及時履行合同,而且也可以減少雙方在執行合同時發生爭執,避免合同糾紛,從而有效降低合同風險。
當事人雙方名稱或姓名和住址。該條款是對合同主體的明確,也是落實合同權利和義務的前提。主要審查合同單位名稱與中標單位是否一致,與所加蓋的合同專用章名稱是否一致。
標的。標的指采購的物資、設備、備品備件等,沒有標的的合同是無法成立、無法履行的。審計時,重點審查合同標的物資是否與中標物資相符,是否按公司計劃采購,查實是否屬于無計劃或超計劃采購,型號規格是否齊全規范。
數量及質量要求。該條款是確定雙方權利、義務、責任大小的關鍵條款,合同上必須清楚具體地寫明。必須注明確切的數量及單位,如單位為套、對、盒等,要注明具體數量。質量要求要明確,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技術標準等。
價款或報酬。是指買方獲得標的向賣方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代價,包括單價、總價。該條款是采購合同的核心條款。審計時要重點審查是否按招標中標結果簽訂合同,是否進行市場調查、詢價、比價,價格是否含稅,是否高于市場價。如價格過高,駁回合同,采購部門應查明原因,與賣方再次進行商談,力爭以公道價格采購到高質量的物資,最大限度地降低采購成本。
結算方式及期限。采購合同應明確結算方式和付款期限,不得含糊其辭,同時審查是否按公司結算規定執行。公司規定采購合同簽訂原則上都是驗貨付款,如遇特殊情況需辦理預付款,必須先經公司領導簽批方可辦理。付款期限應明確是一次性付清,還是分期付款。成套設備及重要備件是否留有一定比例的質保金,質保金什么時候付清等。
交付標的物的方式、時間、地點。采購合同應明確交貨方式、交貨時間、交貨地點。如貨物運輸是鐵路還是公路;交貨時間是否具體;交貨地點是許昌站還是公司等。
驗收標準、方法、地點及期限。驗收標準應注明是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還是所簽訂的技術標準;是在賣方現場驗收還是到貨后在買方驗收;驗收期限是否約定。
違約責任及解決辦法。訂立合同時要做到“先小人,后君子”,對采購合同中能夠預見到的各種不利因素要以條款的方式加以防范,運用法律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審計時要注意違約處罰是否明確具體,如違約金的比例、賠償范圍等。解決爭議的方式是否確定,如協商、仲裁、還是訴訟。
合同生效日期。合同是否經雙方委托人簽字并加蓋合同專用章后生效。
關鍵詞:合同審計;審計理念;增值型內部審計;應用
企業常常出現因經濟合同簽訂、履行而遭受損失的現象,把經濟合同,特別是支出性經濟合同納入審計工作的重點,可以把住資金收支的關口,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增值型內部審計是國際內部審計發展的新思維和新方向,國內學者對增值型內部審計應用研究方面探討較少,本文以物資采購合同為例,從提升合同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出發,以增值型內部審計理念為指導,探討了新形勢下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重點與方法。
一、增值型內部審計的提出
增值型內部審計并非一種新的審計形式,而是一種新的內部審計理念[1]。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理論基礎源于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對內部審計概念的新詮釋。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在1999年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最新定義,“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增加組織的價值和改善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其中價值增值(value-added)是1999年修訂內部審計定義時首次提出的,與IIA1990年的《內部審計師職責說明書》相比,內部審計的目的由“監督和評價”改變為“增值和改善”,其中增值是核心[2]。這標明內部審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組織“增加價值”成為引導內部審計活動的方向性旗幟。
企業的目標是價值最大化,企業的一切資源和活動都應該圍繞這一目標,內部審計作為企業管理過程中的一部分,有參與價值創造的需求和條件。價值是從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內部審計雖然不參加生產和銷售活動,但它可以通過保護企業資產、減少組織風險、降低自身審計成本、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增加組織獲利機會等活動來為企業增加價值。
增值型內部審計與傳統內部審計在價值增值方面不同的是:第一,傳統的內部審計不注重為組織增加價值,它開展的許多活動相對于增值型內部審計來講是不增值,或者雖然增值,但由于所耗費的資源和成本大于增值所帶來的價值,所以從整體上來說是不增值的;而增值型內部審計全面轉變審計觀念,不增值的審計業務盡量少做,能增值的傳統審計業務盡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資源耗費和成本,重點在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審計業務。第二,傳統的內部審計部門是一個資源消耗者,是一個費用中心,它不直接給組織增加價值[3];而增值型內部審計致力于價值增值,它在消耗資源的同時,通過給組織提供有意義的審計結果或有價值的建議,直接給組織增加價值;第三,傳統的內部審計為組織間接增加價值的事實往往受到忽視,由于它的定位只是一個費用中心,不計量收入,人們的計量記錄只有內部審計花出去的錢;而增值型內部審計有所不同,它的定位是一個利潤中心,成本的耗費有記錄,為組織增加的價值也有衡量和記錄。
二、企業物資采購合同中存在的問題及審計現狀
經濟合同是法人、經濟組織等相互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關系而以書面形式簽訂的協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經濟合同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而物資采購合同是以材料、設備等為標的支出性經濟合同,無論是數量上還是金額上都占經濟合同中的絕大部分比例,其簽訂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企業成本與資金的波動,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物資采購合同在簽訂、履行、結算等方面容易存在著一定的漏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簽訂虛假經濟合同,套取資金。物資采購合同主要是由企業的計劃部門和物資、生產、維修、科研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簽訂的,如果缺乏監管,有些企業內部的合同經辦人員可能會為了謀求私利與合同的對方當事人相互串通,簽訂虛假的經濟合同,套取企業資金,給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價格虛高,合同條款表述不清。很多企業在簽訂合同時缺乏必要的市場調研,對市場信息掌握不夠,未按市場行情及時調整價格,應該采取招標方式而未進行招標,對價款組成部分的包裝費、運輸費缺乏明確約定等等。此外,合同條款內容未按規范進行表述,容易使合同雙方在供貨時間、標的物規格及費用的負擔上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3.合同條款執行不嚴,違約責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業物資采購合同條款中違約責任的規定形同虛設,不能嚴格予以執行,有些企業由于計劃、倉儲與驗收、生產部門脫節,導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現對方單位沒能完全履約或者在貨未到全的情況下全額付款的現象,給企業造成很大的經損失。
4.將自身具有加工能力的業務外包,導致資金外流。有些合同標的物的技術含量不高,在企業內部完全有能力完成,沒有必要進行外包,但由于在合同審批管理環節上并不嚴密,出現企業現金流逆轉現象。
我國大多數企業開展合同審計的時間不長,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矛盾和問題,要作好物資合同審計工作,迫切需要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合同審計的需求與供給關系。事實上,企業內審機構對合同審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合同審計的力量薄弱,很多企業偏重于財務審計和基建審計,沒有單獨開展合同項目審計。因此,需要處理好有限的審計人員與大量、繁雜的合同審計工作量之間的關系。
二是事前審計與事后監督的關系。內部審計機構大多只是在物資采購合同履行完畢后進行事后監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檢查作用,沒有起到預防和控制的作用[4],對經濟合同實施事后審計,不僅發現問題難,而且處理問題難,挽回損失更難。因此,需要處理好事前發現控制與事后監督處理之間的關系。
三是審計效率與效果的關系。經濟合同,特別是物資采購合同的審計作為一種新的審計事項,財務收支、財經法規和經濟效益三方面的內容兼而有之,科學的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尚在不斷探索之中。因此,需要處理好保證審計質量、提高審計效率、減少內耗之間的關系。
三、對企業物資采購合同實施增值型審計的重點和方法
針對物資采購合同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審計時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借助增值型內部審計理念,對物資采購合同審計的重點和方法可就以下4個層面予以探討。
(一)合同審計重心前移
增值型內部審計的目的是實現“改善和增值”,與提出并實施審計建議進而影響公司整體價值相比,為企業減少資金的流失,降低生產成本,進而提升產品價格競爭力,是一種更直接的增值途徑。就物資采購合同而言,物資采購合同一經雙方當事人簽字蓋章,法律生效,任何人難以更改。審計人員對合同的審計,必須在合同產生法律效力前進行。由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轉變,能夠體現內部審計的增值服務職能,是企業對內部審計的客觀需要,也是內部審計的發展趨勢。因此,重新設計審計程序,將合同審計重點從后端評價移向事前把關,具有及時性、主動性、預防性的特點,有利于發現問題,并及時進行更改,無疑是獲取審計效果的最有力、最可行的途徑。在物資采購合同審計中,應
采取事前、事中審計與事后專項審計相結合的審計策略。
簽約審計——事前審計。其一,針對物資采購合同中盲目采購、虛假采購和擴大消耗、虛增成本等問題,為防止不合理的采購造成庫存積壓和損失浪費現象,按照先平庫、后采購的原則,審查采購計劃的真實性、合理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二,貫徹訂貨選廠、產品選型、質量選優、價格選廉、運距選近、供貨選快、服務選佳的宗旨,作好合同條款和價格的審計。
結算審計——事中審計。結算審計是物資采購合同價款或酬金支付之前的最后一關,針對經常容易出現的高于合同約定結算、不按合同條款履行、結算手續不完善、結算多付款等問題,應該以合同約定為依據,作到物資驗收單、運貨單、發貨票與合同書約定“四相符”;入庫產品的品種、規格、質量、價格與合同約定“五相符”。
消耗審計——事后審計。作為一種跟蹤審計手段,主要目的是監督真實消耗,通過核實計劃量與實際用量之間的差距,防止實物短缺、物資散失及變賣行為,實施專項審計并提出相關的管理建議。
總之,內部審計全面介入物資采購合同的簽訂過程,將審計重點前移,有利于將經濟合同中隱蔽的權力公開化,集中的權力分散化;有利于成本費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堵塞經濟合同漏洞,有利于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二)實施信息化審計技術
物資采購合同審計涉及物流全過程,點多、面廣、渠道繁多,這些都在客觀上增加了審計工作的難度。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普及,要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完成大量繁重的審計工作,必須采用信息手段為物資采購合同審計創造優越的條件,建立起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審計工作平臺。針對合同審計的特點,一方面,應進一步統一合同示范文本,實現實質性合同條款局域網絡數據傳輸,建立合同審計部門與合同簽訂單位關于合同條款的網絡接口,確保合同條款及時、準確的網絡信息傳遞;另一方面,建立合同簽審網絡操作運行管理系統,實行網上合同簽審制度,構建“不經審計,不得簽訂合約;不經審計,不得結算付款”的內部控制體系。
通過構建閉環回路,使簽約審計和結算審計工作實現網上瀏覽,網上查閱,變人工核對為網上查看,變手工簽字為網上點擊,增加業務的公開和透明度,將審計人員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確保合同審計時效和審計結果客觀公正。再進一步,合同審計職能還可以鑲嵌在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之中,物資管理信息系統中可建立計劃管理、經營業務管理、庫存管理、價格管理、供應商管理、配送管理、物資編碼管理以及系統管理等模塊。包括物資編碼、物資需求信息、物資商情信息、合同文本、物資價格、庫存物資信息等數據庫。主要實現計劃的網上傳遞與審核、采購方式的網上確定、訂單的自動形成、價格的自動比對、合同及結算審批的網上控制、供應商信息的自動控制、網上招投標業務、各種信息的查詢統計及報表的生成等工作。
(三)重點關注合同價款審計
增值型內部審計在確定審計對象時,往往關注高風險領域,不在低風險領域浪費時間,其出發點是,隨著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和新的審計技術的采用,原先一些潛在的經營風險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散了。一個動態的企業應該有一個動態的風險態度,審計人員應該對非程序性、非常規性的事項更感興趣,并通過實施審計來增加價值。正如ITTHartford保險集團總審計師HowrdMasbacher所說,其審計部“正努力對商業事務更加敏感”,“除非有商業風險,否則我們不會審計。我們的審計部要通過具體的、真切的披露為本公司創造價值[4]”
物資采購合同是一種支出性經濟合同,從風險分析上看,在審計過程中,合同的標的、數量、質量、履約時間、地點以及履約方式等,基本上要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進行程序化的文本性審查,在采用合同文本網上傳輸和網上簽審等信息化手段審計技術后,審計功能將作為物流過程的一個必經環節,虛假合同、履約不力等問題能夠被內部控制系統發現并很好解決。同時,由于物資采購合同的履行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價格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利益,而合同的價格受供求關系以及市場行情的影響,變動比較頻繁,是敏感因素,因此,也是審計中的高風險因素。
為確保物資采購合同價格審定的科學、合理與公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以下價格審查方法。
1.價格咨詢法。對于價格變動頻繁且市場用量較大的通用材料,以及價格相對公開的產品,利用上網咨詢、電話咨詢等方式,掌握當期價格的升降幅度以及變動因素,從而提供合理的市場參考價格。
2.中標價格法。按照《招投標法》的規定,對大宗物資、大宗材料,采取貨比三家的招標采購方式,落實中標價格和中標品種。
3.最高限價法。對政府定價的產品,價格相對穩定且價值較低的物資,根據歷史資料,直接實行最高限價。
4.價格庫應用法。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統的企業,凡是已經簽約過的價格全部存放在價格數據庫中,隨時調閱、隨時修正,實行自動比價。
5.成本測算法,對新產品和特殊加工制作產品,實施成本測算,依據產品科技含量和技術標準,測算人工、材料、機械費用,科學確定產品價格。
(四)發揮部門間協同效應
物資采購合同審計涉及的敏感問題較多,為減少內耗,適應開展具有建設性的增值型審計工作的需要,合同審計部門必須拋棄以往以查處問題為宗旨的審計理念和居高臨下的審計方式,實行參與性的審計策略,既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能越俎代庖,注意原則性和靈活性的合理運用,以取得被審計單位的支持和理解,與被審計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一起探討改進問題的可行性和應采取的措施,及時將審計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并帶動企業內部管理的同步發展。
首先,要正確處理審計部門審計與合同主管部門審查的關系。審計部門與合同主管部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共同的目標是把企業的物資采購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在具體工作上,應各有側重。合同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合同的談判、起草,負責合同條款內容的審查;審計部門作為經濟監督部門重點應放在合同價款、標的金額的審計上,對有問題的合同條文有修改建議權,對合同價格不合理的有權建議變更,同時對合同主管部門的合同管理工作進行監督。
其次,要正確處理審計部門與經辦單位(物資供應、建筑施工等)的關系。合同經辦單位是經濟合同的當事人,最了解物資產品的性能、用途及消耗使用各環節。在審計過程中,應讓經辦單位人員參與到內部審計中來,充分聽取并尊重經辦部門、經辦人員的意見,避免主觀武斷和。審計部門的審計目標與經辦單位的組織目標也是一致的,通過審計,不僅要善于發現問題,更要善于解決問題,為經辦單位降本增效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黎英.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新態勢.財經論叢[J].2005,(4):59-65
[2]AnthonyWalz.AddingValue-creatingValueHasBecomeaMatterofSurvival.InternalAuditor[J].1997,(2)
[3]詹姆斯.羅瑟,四個革新型審計部門的增值方法[M].倪衛紅,賈文勤,譯.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2.
關鍵詞:企業;財務審計系統;基本原則;重要措施
一、 構建企業財務審計系統的基本原則
1. 明確企業財務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有計劃、有目的的執行,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確審計的作用和最終目的,是幫助員工重視審計工作,做到認真負責,借此在企業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工作氛圍,將“一切為企業服務”的理念深入人心,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提高員工的潛在能力。
財務審計承擔的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服務職能,在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中,審計工作相對缺乏服務意識,然而服務職能作為審計工作的重要形式,需要得到有效的提升。使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者對本職工作進行明確的定位和詳細的了解,加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團結力,懷著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在處理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與同事之間形成和諧友好的關系。此外審計工作人員要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善于從全面的角度對企業的運行進行整體的、科學的分析研究,運用自己敏感的專業能力做出客觀的評價,指出其中可能暗藏的風險,并及時上報,以確保企業的高效管理和正常經營。其次是管理職能,主要是通過對部分部門進行有效的監督,對內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進行及時的糾正,是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措施,使企業發展逐漸實現現代化。最后是監督職能,監督職能是審計工作最重要的職能之一,在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企業的管理和運行受行政力量的干涉越來越小,這為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的廣闊的平臺,同時審計工作的重要監督價值也逐漸受到廣泛的關注,而審計的內容也逐漸是以效益審計和制度審計、責任審計為關鍵,是企業實現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2.充分考慮預算的重要性
預算是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現有的財務審計系統中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預算的重要性,也沒有系統化的管理監督措施,威脅著財務安全性和財務的高效性;預算能夠減少不必要的財務開支,能夠有效控制資金的流向,能夠將有限的資金得到充分利用,為企業積累雄厚的物質基礎。
3. 確保財務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
財務審計中最關鍵的就是流出和流入金額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只有確保審計材料是科學合理的,才能更好地獲得財務現狀評估,才能為后續工作的展開提供真實可信的材料;從另一個方面來講,企業的財務審計是企業財務管理范疇,而加強企業的資金管理是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關鍵,如果無法確保資金管理的真實性,那么整個企業就是虛構的,沒有扎實穩妥的財物后盾,就很難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繼續生存,因此確保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是一切財務處理的基礎和前提。
二、 完善企業財務審計系統的重要措施
1.重視企業財務審計系統的建設
經濟效益是企業運行的最本質目的,內控審計作為財務管理的重要措施,只有在嚴格的規范和制度的約束下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才能真正刺激到工作人員按規矩辦事,因此要想加強企業財務審計工作,首先要使決策者從心底對審計工作重視起來,并循序漸進的提高企業內部的工作效率。要一下子轉變對審計工作的思想態度是很難的,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并通過一定的教育宣傳手段,讓員工了解到審計的重要性;建立專門的審計團隊是完善審計系統的第一步,而在建立審計隊伍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確保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另一方面也要適當賦予審計工作著一定的權利,使企業的內部人員都能夠配合審計工作者完成不同階段的財務監督、檢查工作,只有這樣審計才能更好的發揮其監督管理服務職能。
2.提高企業審計工作者的綜合素質
任何類型的企業都需要一個優秀的審計隊伍,這不僅是一切審計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還是衡量一個團隊審計結果是否具有權威性、可靠性的重要依據。為了使審計工作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管理,加強審計科學性是非常關鍵的,這就需要企業擁有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審計人員,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奮發圖強;從人才來源和人才培養兩個方面對提高工作者整體素質進行分析,分別是利用競爭機制,嚴格考核即將上崗的工作人員;并定期舉行學習培訓,幫助工作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3.規范審計工作,完善審計系統
以財務審計工作為核心系統構建,是企業運營過程中對資產管理實施重點監督、管理的重要措施;企業的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具有非常完善的工作流程,擁有非常嚴謹的工作細則。在市場經濟的大范疇中,審計部門并不像計劃經濟時期一樣依附于政府部門而存在,而是作為企業內部的重要管理控制部門而存在,受國家法律法規、市場價格體制以及金融發展的影響和制約,因此規范審計工作的大小事宜是十分關鍵的。
審計工作的偉大性就在于將企業的收支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如果審計失去應有的作用和威嚴,那么企業就像一根根散落的樹枝,始終無法凝聚成一條粗壯的藤條,完善審計系統就是設定一個框架,將工作中的大小事件分別按照事前的程序一步步完成,做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市場經濟變換莫測,審計工作是抵抗市場風險的預防針,企業能夠通過不同時期的審計結果,預測未來的市場走向,并通過有效規避,最大程度上降低企業的損失,而加強風險防范工作也是完善審計系統時,要特別注意的環節。
結束語: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創建了良好的外部環境,而企業作為推動經濟蓬勃發展的最重要部分,在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工作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運行模式和經濟效益,同時內部審計工作是管理控制的核心和基礎,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如何才能抓住審計工作中的關鍵點,使其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逐漸成為很多領導者苦思冥想的問題。這篇文章將在簡要論述企業內部審計系統構建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在完善企業財務審計系統時應關注的幾點措施,希望能夠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作者單位:山東九州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欣. 建設銀行計算機審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電子科技大學 2013
[2]孫勇辰. 聯網社保審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蘇州大學 2013
關鍵詞:風險控制;關鍵點;合同管理;管理審計
煙草商業企業物資采購的過程充滿著風險,如何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如何能抓住一個具體的風險控制關鍵點,是每位內審人員應思考和研究的。筆者積極開展了基于風險控制關鍵點的采購合同審計研究,并密切結合物資采購的具體工作,適時關注企業合同管理薄弱環節開展審計工作,促進公司合同管理與監督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從而規避公司經營風險,服務公司經營發展,提高公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當前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合同管理法律意識淡薄,合同相關法規、管理制度執行不力或不到位。比如委托人無有效的法人委托授權,或所授權事項、權限、期限等是否與所簽合同內容不一致,或當事人資信實力不真實,為企業今后經營管理活動埋下隱患。
2.合同簽訂過程中的不嚴謹、不規范、無針對性,合同履行過程中的不嚴肅、隨意性,比如未規定設備、材料的供應和進場期限,雙方相互協作事項,違約責任、獎勵辦法,造成合同糾紛時有發生。
3.合同價款依據無體現,招標、中標程序及資料亟待進一步規范。對于通過邀請招標、談判等形式進行的招投標項目無制作標的,招標書、答疑、合同等文本資料相互不銜接等。
4.合同約定不清晰、計算標準及其確定方法不夠具體、準確。如技術措施費和審計費用等多項內容,由于費率、項目計取的不具體、不準確,無最高限額,將會導致合同簽訂漏洞,造成經濟損失。
5.合同風險責任條款不明確。如變更,遭遇不可抗力、政策變動等規定不具體,責任劃分不明確等,導致合同風險的不確定、不可控、無承擔,從而可能引起合同糾紛。
6.合同爭議解決辦法、違約和索賠等條款缺失。由于合同條款的不明晰、不確定、不嚴密,導致對合同條款理解不一致或在執行過程中產生糾紛,加之合同爭議解決辦法無明確約定,從而造成加大的經濟、法律糾紛。
二、合同審計應確定的依據、方法及工作重點
1.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的規定》、《內部審計準則》等法規制度。
2.方法:審閱法、詢問法、觀察法、源頭審計法、外環審計法、計算、分析性復核等。
3.流程:
4.合同審計階段要點
(1)對經濟合同合法性審查
①主體是否合法。審查委托人是否有有效的法人委托授權,所授權事項、權限、期限等是否與所簽合同內容一致。
②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原則上簽訂各類合同應采用書面形式,鼓勵采用國家頒布的各類合同示范文本。
(2)對經濟合同條款的完整性審查
①合同標的是否明確,有無國家限制流通或禁止交易的物品。
②核實標的數量,質量標準是否明確、具體,言辭有無含糊其辭。
③合同價款或酬金是否經過計算復核,數據是否準確具體、合理合規。
④合同履行期限、地點、方式等是否可行、是否準確。
⑤違約責任條款是否符合法律規定,且明確具體。
⑥根據法律規定和各類經濟合同性質要求的其他必備條款、專業條款等是否明確,是否合理有效。
(3)審查合同的嚴密性
①購銷物品名稱應署全稱,注明商標、生產廠家、規格型號、等級和包裝標準等有關信息。
②合同約定應不得低于國家或行業強制性標準。
③產品數量,按法定計量標準執行。
④產品的交貨單位、交貨辦法、運輸方式、到貨地點、接貨單位或提貨單位、交貨期限在合同中應予以明確規定。
⑤驗收方法可采用數量清點和質量檢驗的方式。
⑥結算方式,執行合同規定和辦理手續按照公司規定執行。
⑦違約責任,應明確當事人雙方或一方有違約行為時,責任承擔的方式和標準。
(4)審查合同履行的可行性
①審查合同效益程度,滿足公司需要,符合公司利益。
②審查當事人資信實力是否真實,是否具有履約能力。
③需要擔保的事項,是否確定了可行的擔保方式,擔保措施是否完備。
三、采購合同的主要風險點
2012年,合同審計提出意見建議、運用頻率、潛在風險等如下表所示:
通過合同審計研究、實踐的開展,抓住了企業風險控制關鍵點,針對關鍵風險點堵塞了合同管理漏洞、有效規避了企業風險,并通過企業審計監督辦法的制定執行,形成了合同管理的常態監督機制,體現了內部審計對企業風險控制關鍵點的有效控制和監督,體現了內部審計價值。
綜上所述,內部審計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其獨特的優勢,通過對企業風險控制關鍵點的審計研究,通過合同審計的開展,及時發現并解釋企業當前存在的風險及隱患,并提出相應的強化控制、規避風險的意見及建議,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采取各種方式方法進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效率及效果,進而促進企業不斷提升價值。
參考文獻:
[1]朱錦余.經濟合同審計研究[J].四川會計.2001(2)
[2]趙宜永.對工程建設合同管理審計存在問題的探析[J].煤炭經濟研究.2006(6)
[3]沈中友.加強事前合同審核,有效控制工程造價[J].中國市場.2007(35)
傳統的財務審計的空間比較小,其確定的方式主要是依靠審計的對象和目標。一般來說,財務的審計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1、財務審計人員要首先檢測各類報表是否齊全,對報表的說明有一個詳細的閱讀和說明。2、在財務審計中要特別留意以下幾點:資產負債表的審計、損益表的審計、現金流量表的審計、合并報表的審計。3、通過財務審計,財務審計人員要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公司的經營成果、公司的主要資金流來源和去向有了解,對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重大因素進行發現和揭示。
二、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與外部的審計機構溝通少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財務審計工作重要的特點是其獨立性。要想保證審計工作的成效和有效的對審計風險進行規避,必須要保證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和一定的自主性,也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權威性。因此,內部的財務審計部門要及時的與外部的審計部門進行溝通、交流,讓外部的審計部門參與到企業內部的財務審計的工作當中。
三、媒體傳播技術對出版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實效性影響
媒體傳播技術的出現能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會有效的提升出版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實效性。主要表現在一下方面:(一)增強了協調性,提升財務審計工作效率財務審計工作是一項協調性很強的工作,需要部門之間(如紀檢和監察部門等)和上下級之間的全力配合。媒體傳播技術的出現,極大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打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們通過電話、網絡、微博、微信、電視媒體等多種媒體傳播技術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些極大方便了審計部門和其他部門的聯系,審計部門上下級之間的聯系,而且信息交流更加快捷,極大的提升了財務審計工作者的工作效率[4]。(二)加快了審計人才培養的速度。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面對我國審計人才隊伍參差不齊的狀況,首先要加強現有人才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一些前言的專業技能的培訓。傳統的培訓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訓人員需要到專門的地方進行深造。但是現在隨著媒體技術的出現,進行培訓的方式也在不斷的更新。(三)拓寬審計工作的空間范圍,提升時效性依靠審計的對象和目標來確定的傳統審計已經很難跟上現代財務審計工作的需求,主要是因為他們審計的空間小,效率低。而媒體技術的財務審計工作卻有效的解決了這種問題。特備網絡媒體技術的出現,極大提升了財務審計的空間,也使得財務審計越來越開放,審計的業務范圍也在逐步拓展。(四)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積極與外部審計部門聯系內審工作應具有獨立性和權威性。獨立性原則要求它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獨立地開展工作,當然這種獨立性工作過程中是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不受其他部門的干擾。在積極打造企業內部審計組織或者機構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同時,要充分積極的同外部審計部門聯系,讓外部的審計部門參與到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當中來,在媒體技術下,這些聯系和溝通可以很方便和暢通的實現。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