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8 17:44:54
序論:在您撰寫教師科技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按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科技類骨干教師培訓班,四天的培訓,通過聽講座,動手實踐操作測試和相互交流,使我獲益匪淺。在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最新的科技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而且學到了科技教師應具備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拓寬了我的視野,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啟發。同時通過培訓也使我更加堅定了今后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下面,我簡單的談談在這次培訓中我的一些體會。
一、四天緊張的培訓使我對RCX和NXT兩種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有了新的認識,提高了我自身業務水平。通過對兩種樂高機器人學習我掌握了有關樂高機器人最新的知識,過去有些問題只知表面,不懂本質,通過培訓對過去困擾的問題有了更深層次上的認識,學會和使用多種方式搭建和編程,為我今后在機器人教學中運用更好的方法教學起到了可貴的啟示和啟發。同時,在培訓中我親身體驗了“做中學”的先進教育理念,并真切的感受到了這種理念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結識了許多機器人老師,了解了不同地區科技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了解了科技教育的發展潛力。在我省所有的校外活動中心中,*區的科技創新教育取得了很好成績,在培訓中我也多次和*區老師交流,聽取和學習了他們開展科技活動的思路和方法。另外在培訓中看到其他場所科技老師的機器人展示不僅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學到不少知識和技巧。
三、感受壓力,增強信心。幾天的培訓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通過和各地科技骨干教師交流,我深深體會到要當一名好的科技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加大帶頭作用等。在感受壓力的同時我也增強了信心,
總之,這次在西安的培訓不虛此行,我體會最深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教師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責任越來越重大,同時社會對科技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科技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把這次西安培訓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把最好的教育帶給學生,以自己的努力為我縣教育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回報各級領導的重托和厚望。
按照陜校外聯函【20xx】29號通知要求,我代表岐山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科技教師參加了省校外教育聯席會議辦公室舉辦的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科技類骨干教師培訓班,四天的培訓,通過聽講座,動手實踐操作測試和相互交流,使我獲益匪淺。在培訓中我不僅學到了最新的科技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業務素質,而且學到了科技教師應具備的多方面能力和素質,拓寬了我的視野,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啟發。同時通過培訓也使我更加堅定了今后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下面,我簡單的談談在這次培訓中我的一些體會。
一、四天緊張的培訓使我對rcx和nxt兩種機器人的搭建和編程有了新的認識,提高了我自身業務水平。通過對兩種樂高機器人學習我掌握了有關樂高機器人最新的知識,過去有些問題只知表面,不懂本質,通過培訓對過去困擾的問題有了更深層次上的認識,學會和使用多種方式搭建和編程,為我今后在機器人教學中運用更好的方法教學起到了可貴的啟示和啟發。同時,在培訓中我親身體驗了“做中學”的先進教育理念,并真切的感受到了這種理念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二、增長了見識,拓寬了視野,結識了許多機器人老師,了解了不同地區科技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特點,了解了科技教育的發展潛力。在我省所有的校外活動中心中,渭濱區的科技創新教育取得了很好成績,在培訓中我也多次和渭濱區老師交流,聽取和學習了他們開展科技活動的思路和方法。另外在培訓中看到其他場所科技老師的機器人展示不僅讓我大開眼界,同時也學到不少知識和技巧。
三、感受壓力,增強信心。幾天的培訓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通過和各地科技骨干教師交流,我深深體會到要當一名好的科技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加大帶頭作用等。在感受壓力的同時我也增強了信心,
總之,這次在西安的培訓不虛此行,我體會最深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教師的任務越來越艱巨責任越來越重大,同時社會對科技教師各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為科技教師如果不努力實現在專業方面發展,將跟不上不斷變化的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并把這次西安培訓所學的內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把最好的教育帶給學生,以自己的努力為我縣教育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回報各級領導的重托和厚望。
2011年初,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與英特爾公司合作,引進了英特爾公司開發的《Design and Discovery》(《設計與發現》)教材,這是一門通過各種具體活動,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系統地介紹工程與設計流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課程。教材面向11~15歲的在校學生以及校外科技教育機構和科技場館的青少年,是一門介紹設計與工程領域相關內容的科學與技術教育課程。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設計與工程領域的重要科學概念,親歷并體驗設計與工程領域的實踐活動,掌握工程設計與模型制作的流程和技能,激發學生學習并應用科學與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的興趣,解決生活中遇到的設計與工程領域的實際問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改變自己的生活,提高其與他人有效的溝通與合作的社會情緒能力。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組織專家團隊將《設計與發現》教材本土化,旨在使中國的學生了解技術系統與產品設計領域的相關內容,提高他們的科學想象力和運用直覺選擇最佳方案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運用木材、金屬、塑料、食物、紡織品、紙張等材料操作并形成三維作品的技能,以及反思和評價自己決策結果的能力;引領他們形成在工業產品設計過程中關注文化、社會和環境熱點問題的多元視角。鼓勵他們在使用教材中開展多種活動,通過各種具體活動,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積極推動青少年后備人才的成長。
《設計與發現》教材本土化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如何培訓教師使用這套全新的教材,則更具有挑戰性。2012年5月,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專家團隊和東南大學科學教育中心共同合作,依據教材特點,舉辦了開放性、實踐性非常強的教師培訓。在培訓班上,來自全國14個省的33名科技骨干教師與科技輔導員參加了培訓。
培訓根據教材的每個主題,把參訓教師編成小組,小組成員間要求相互配合,妥善分工,合理安排時間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后,每個小組都要和其他小組進行作品的展示、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培訓過程中,大家會經常處于“教師—學生—培訓班的學員”之間的角色互換當中,這樣有利于授課教師去探索學生學習的過程。
學員在7天的培訓中,還要在培訓手冊中記下反思、體會、總結等。通過“設計無處不在”這個主題,逐步了解工程設計領域的設計流程和發現問題的方法,讓第一次接觸《設計與發現》課程的學員們理清思路,明白教材的編排。
培訓基地和相關院系的所有參與人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教學管理、學員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通過理念創新與繼承傳統相結合、理論講座與實踐探索相結合、教師講與師生互動相結合,采用多種培訓形式與方法,使學員在教育理念、專業素質、教學技能、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截至目前,共培訓機電技術應用、園林、營銷等專業的教師493人。
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培訓是“十一五”期間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重要內容和主干項目,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是中等職業學校提升辦學質量、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堅實基礎和可靠保證。在多年的國培教學實踐中,安徽科技學院通過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教師隊伍、強化培訓管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外強基礎設施 內強師資隊伍
為提高培訓質量,更好地完成職教師資培養培訓任務,安徽科技學院積極加強基地建設,完善辦學條件,教學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學院擁有計算中心、CAD中心、生物技術中心等40多個設備先進的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7000余萬元;建有工程訓練中心、種植科技園、養殖科技園、食品科技園、花卉盆景園和中草藥園等近370畝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建有計算機校園網,聯網微機2000多臺;圖書館藏書80萬冊,電子文獻132.7萬冊,中外文數據庫15個;建有食用菌、家禽、動物藥品、明文化等12個研究所;建有3000m2的綜合培訓樓,內設多媒體教室、微機房、多媒體實驗室、食堂、客房等先進設施,一次可接納150名學員學習和食宿。
為提高培養質量,安徽科技學院始終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基地建設的根本,規定教師每年至少要申報1~2項科研課題,鼓勵教師到企業和農村直接參與技術開發與生產實踐,不斷提高“學術性”與“職業性”。學院選派了多名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青年教師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進修,還從省內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機構聘請了10余位專家、教授作為學院的特聘教授,充實了基地的師資力量。
學院加強橫向聯合,深化同兄弟高校和大中型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其他基地學校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管理模式,聯辦企業為學院受訓學員提供了校外實習的場所,保障了職教師資培訓的質量。
高度重視 規范管理
學校高度重視培訓工作,嚴格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制定了詳細的培訓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一名副校長任組長,有關職能部門、教學院部主要領導擔任成員的培訓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設在繼續教育學院,負責培訓工作的指導和協調。領導組下設教學工作組、接待工作組,分別負責培訓計劃制定、教學方案實施、考核、注冊、頒證和學員食宿安排、生活服務等工作;配備了長期從事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專職輔導員擔任培訓班的班主任和輔導員。
學院黨委書記汪元宏、院長劉寧、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彭光明多次組織召開有關部門參加的培訓工作協調會,研究、落實培訓班各項事務,明確培訓的目的和任務,強調培訓要有針對性,落實各部門的工作職責,研究制定培訓管理制度。培訓辦公室精心部署教學安排、培訓考核、后勤服務等各個環節的工作……培訓工作集中了全院最好的設備和教師,確保了培訓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
針對當前中等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存在的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實踐能力較弱、技能單一、與企業應用的技術要求相脫節、專業課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多帶有學科教育的痕跡、職業教育的特點不夠突出等實際問題,學院確定了全新的培訓模式,即以轉變教育職教理念為先導,以培養“雙師素質”為目標,以實踐能力提高為中心,以提高教學技能為本質,把轉變職教觀念與技術提升改革相結合、基地培訓與企業鍛煉相結合、實踐能力提高與考取技術資格證書相結合、教學改革與課程開發相結合。
每期培訓班,教學工作組都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培訓方案,力爭保證培訓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前瞻性,每個專業的培訓教學任務都安排在260學時以上;培訓內容嚴格按照教育部要求,主要包括教學理論與方法(占總學時的20%左右)、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占總學時的35%左右)、企業實踐活動(占總學時的45%)等;教學和實踐指導工作全部聘請理論功底深厚、富有實踐經驗和創新精神、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擔任,部分專業課程還從校外聘請了資深專家;各專業根據學員的不同專業方向劃分為小班教學、分組訓練,使培訓更具針對性。此外,在教育理論專題輔導方面,還特別邀請國內知名專家教授來學院作專題報告,以切實提高學員的教育理論水平。參訓教師紛紛反饋,培訓課程計劃比較適合骨干教師的培訓實際,使他們學到了最需要的知識。
為保證學員到校率,學院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主動與各位學員聯系,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為學員著想,幫助他們克服困難。為確保培訓質量,在安排好各個教學實踐環節的同時,還配備了專門的班主任和輔導員,負責班級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成立了班委會,推選出了責任心和工作能力較強的學員擔任班級干部,班級的基本問題由班主任、輔導員和班級干部共同研究解決;制定了《學員上課簽到制度》《學員請銷假制度》《優秀學員評選辦法》等規章制度,各班主任每天都到課堂組織學員簽到,了解學員的學習狀態,詢問學員的意見;對請假的學員,要求必須有其所在單位關于請假的情況說明,經班主任、部門領導核準后,方可請假。每門課程都通過報告、作業、作品等不同方式進行考核,結合課堂表現和出勤率綜合評定課程成績。若無故曠課三次以上、培訓課程考核不及格或研究論文、教案、作業撰寫不合格,該門課程成績按不合格計,且不予結業……周密的安排,嚴格的制度,規范的管理,是培訓班成功舉辦的基礎。
優質服務彰顯人性化關懷
安徽科技學院承辦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班,充分體現了國家級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與前瞻性,突出了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的特點。學校牢固樹立為職業教育服務和為學員服務的意識,處處以學員的需求為本,按需施教,領導、老師、班主任、輔導員都能認真聽取學員對培訓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培訓工作。學校努力為參訓學員提供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在吃、住、行及業余活動等方面都作了精心細致的安排,確保每位學員每天的生活標準。后勤部門克服各種困難,力爭滿足來自全國不同地區學員的飲食需求;住宿方面,學校培訓中心停止對外接待,專門安排培訓班學員住宿,住宿標準為雙人標準間;專門為學員單獨安排了網絡教室,并開放了相關實驗室方便學員研習和自修;專門購買了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用品,組織開展了籃球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茶話會、座談會、聯歡、旅游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既豐富了學員的課余文化生活,也提供了相互交流及教師、學校之間交流的平臺,使全體學員能全身心地、愉悅地投入到培訓中去。
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面授培訓的結合是近年來教師培訓模式的一大創新性突破。網絡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培訓中存在的諸多弊端,給“學習”這一概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網絡培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限度地拓寬了培訓的輻射范圍,令“資源共享”這一概念在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范圍內得以實現。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自身碎片化的時間參與培訓與學習,突破了教師參訓時間及方式上的局限性。同時,網絡培訓增加了教師參與互動的機會,不論是知識的傳遞,還是同伴的交流,“交互”讓知識在聚合與傳授中構成完美的輪回。
然而,傳統的網絡培訓卻存在許多問題,有其無法打破的魔咒。因此,混合式網絡培訓的出現便是對傳統網絡培訓的一種彌補與改進。
一、傳統網絡培訓無法打破的魔咒
興趣,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習者對某一內容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而傳統的網絡培訓往往難以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點:首先,傳統的網絡培訓課程內容乏味。學習內容決定了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習態度。如果學習內容不夠吸引人,那么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則難以調動,導致其學習自主性不高,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果無法保證。其次,傳統的網絡培訓課程形式單一,多為授課教師灌輸式傳授。授課教師即使在課件設計上已經盡力創新,卻也難以改變教師學習的倦怠。一節45分鐘的傳授性課程,學習者通常會在15至25分鐘之間進入疲勞低谷,注意力下降。這種單純灌輸式的網絡培訓無法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再次,傳統的網絡培訓缺少互動。學習作為一種活動,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機器之間。這就決定了網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學習者失去了展示個人人格魅力的舞臺,同時學習者在學習中無法得到激勵。最后,傳統網絡培訓容易忽視學習評價。學習評價有助于讓學習者判斷自己的學習方向。傳統的網絡教師培訓讓專家和教師的交互變成了學員與計算機的交互,傳統的培訓中沒有精細的學習分析系統,這就讓受訓教師難以在第一時間內掌握自己學習的情況,進而也就很難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如果該教師還是在缺少同伴互助的情況下學習,那么他就更容易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了。
為了更好地進行網絡教師培訓,形成更為有效的培訓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質量評估與提升綜合平臺(以下簡稱綜合平臺)自2010年起,探索了通過“混合式研修”模式開展全新教師培訓的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潛心學習與積累總結,逐步形成了具備綜合平臺特色的混合式研修培訓模型。
二、構建“精彩”的混合式網絡培訓
混合式研修(或稱混合式學習)是近年來在各大培訓機構中被廣泛熱議的一個新生概念,它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
綜合平臺在混合式研修服務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找一種途徑,融合傳統學習與網絡學習的優勢,最大限度地互補雙方的薄弱點,讓教師在學習中獲取完美的體驗,從而為培訓帶來更優的效果。如何設計一次“精彩”的培訓,激發教師參與項目研修的興趣,是此次探索的主題與目標。
與傳統的教師備課不同,混合式研修的課程設計融入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元素,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將同步活動與異步研修相結合,將在線互動與實時溝通相結合,全方位改善教師的學習感受,變枯燥為多彩,運用多元化手段,真正打造適合教師長期參與的網絡研修培訓模式。
1.“精彩”的內容,真正切合教師實際需求
在混合式研修的課程設計中,制訂研修方案和撰寫“教案”是必經的步驟,綜合平臺根據項目培訓的進程,以及教師的具體需求,確定每次研修活動的主題,并根據主題的不同,組織不同形式的混合式研修培訓。以北京師范大學某個3年一周期的綜合項目為例,根據其3年實施階段的不同,綜合平臺適時調整方案,磨合實驗區需求,使混合式研修形成了多種可行方式。
在第一年“做中學”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教授實驗人員了解項目理念,掌握實施方法,明確實施目的。所以在此階段,混合式研修活動一般有以下這些方法與做法:異地同步調研座談會、經典培訓課例異步校本研修、專家跟進性異步校本研修、在線同步聽課評課、同步視頻專家講座、遠程聯片教研及互動研討等。
在第二年“做中研”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引領實驗教師根據項目實施的內容,構建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科研主題,通過專家引領,令實驗人員掌握自主研究、自主發展的能力。在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體做法有:基于主題教研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基于典型課例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基于課例研修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送課到校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同課異構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跨區域教育發展論壇等。
在第三年“做中發展”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讓實驗學校掌握自主發展的能力,通過總結項目實驗的成果,形成專家輔助實驗校自主發展的模式。在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體活動有:跨區域校長辦學思想研討會、“千里傳音話心手總相連”實驗校結對子系列活動(如:觀摩種子實驗學校、明星校長經驗分享、骨干教師培訓者培訓等)、跨區域課題研究成果論證會等。
2.“精彩”的形式,多元化開展教師培訓
針對傳統網絡培訓形式單一、學生坐在電腦前看課件、缺少同伴互助、學習興趣低等突出問題,綜合平臺在實施混合式研修時,重視將面授與網絡相結合、同步與異步相結合、實時交互與網絡溝通相結合的途徑,讓教師體驗多種形式的培訓研修活動。
首先,面授培訓與網絡培訓結合,優化學習效果。在一次混合式研修的培訓中,面授學習充分利用學員整塊的時間,通過開展集體研修,教研員與教師面對面總結問題,并反饋給專家。其次,將同步培訓和異步培訓融合,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專家通過網絡現場活動,針對實驗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在同步培訓的基礎上,異步培訓為回顧、反思、深入研討主題提供了平臺,實驗人員可以反復學習,深化認知。后期的異步課程則是為實驗教師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創造方便,通過零散的積累,學習上線課程,獲取資源供線下學習使用。
3.“精彩”的交互,在冰冷的網絡中融入情感交流
科學合理的交互設計可以激發教師的情感反應和學習動機,讓教師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情景中,主動在交互中獲得學習結果,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為方便教師參與“交互”式學習,綜合平臺將移動互聯技術融入到同步視頻培訓與異步網絡課程培訓中,將微博、微信等現代溝通媒介加入培訓,拓展了溝通的范圍與途徑,方便教師參與互動。
在設計混合式研修的交互時,綜合平臺大致將其歸類為教師與學習資源的交互、教師與專家的交互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互三種。首先,在教師與學習資源的交互中,不單只用紙本、電子郵件等傳統方式提供信息,還將視頻資源、問卷資源、演示文稿資源等不同形式的學習載體提供給教師,教師還可以通過短信、微博、網絡課程等不同途徑,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其次,教師與專家之間的互動是最重要的交互,這是教師在項目培訓中迫切需要的內容。借由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全新體驗,綜合平臺除了提供電子郵件、短信平臺、熱線電話等傳統溝通途徑外,還構建了微博平臺、微信平臺、視頻語音平臺,為專家開展日常培訓指導提供便捷,構建可交互的平臺。最后,教師之間的溝通、學習互助是提升培訓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讓教師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相互幫助、啟發思維是培訓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綜合平臺通過建立課程論壇、建立答疑區、建立交流小組等更多種形式,為實驗教師搭設溝通橋梁。
4.監控效果,提供學習評價及信息反饋
項目實施的效果一直是項目委托方關注的重點。綜合平臺在服務項目實驗的過程中,注重用數字說話,真實、客觀、明確地反饋實驗校、實驗教師在參與混合式研修時的第一手信息。
第一,構建實驗人員檔案。每一位在綜合平臺參與混合式研修的實驗人員,都將在平臺中備份一份個人學習檔案,在參與項目過程中,每一位實驗者的每一次學習都將有所記錄。
第二,實時更新課程學習信息。在綜合平臺異步平臺上學習課程,教師都可通過2個渠道獲取課程學習情況。首先,在登錄平臺的首頁,教師們即可看到他需要學習的課程名稱,根據課程分類在“在讀課程”、“審批中”、“已結束”的情況,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其次,在每門課程內,都有課程進度指示條,以及課程結課條件等,教師可以根據進度提示,了解課程學習進展。
第三,出具異步課程反饋報告。在綜合平臺開設的每一門網絡培訓課程,都會在課程完結后的一周內,向學員出具課程反饋報告。報告中明確地說明參與課程的每一位學員的學習情況,同時根據整體數據分析學員的參與度、學習時間分布等情況,為更好地開展項目進展情況分析提供依據。
第四,運用同步活動調研信息反饋表。綜合平臺在實施混合式研修的過程中,注重傾聽一線實驗者的心聲,每次混合式研修活動結束后,都運用信息反饋表對參與研修活動的教師進行意見采集,并通過分析一線教師的意見,改進混合式研修的實施途徑、方式、內容,真正貼近實驗者的需求。
三、未來的課程將更加“精彩”
(一)微課程教師體驗式培訓的特定和概念
微課程重點在于強調學員體驗和情境設置的重要作用。這種理念和體驗式學習理念有著異曲同工的感覺。體驗式微課程培訓是把微課程當做是培訓的紐帶和橋梁,將教學和培訓內容運用微課程這種模式呈現出來。這里培訓的中心和主題不是微課程本身,而是讓主題得以開展的工具和方式。各個微課程培訓中,每個環節和其他微課程形成統一性整體,又以獨立信息的形式存在,各個微課程之間有著緊密內部結構,并不完全獨立。微課程只是對于教學的某個知識點很適用,但不適用所有知識和單元,尤其比較復雜的信息就難以使用了。根據體驗式微課程教師培訓模式給學員帶來的學習感覺完全不同,微課程內容較短且針對性比較強,以活潑多樣的形式呈現出來,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人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對學員有著較大吸引力。同時這一模式的培訓亮點就是學習持續性比較強且時間靈活,接受培訓的學員能夠利用線上平臺進行學習和交流,達到持續學習的目的。
(二)國內外微課堂研究的現狀
首先國外研究微課堂的現狀。微課堂研究內容既要研究概念,也要研究課程設計方案,其方向在于微課程是教育變革的一種形式,是在線方式學習和收索知識的一種全新方式。在著名的《TheseLecturesAreGonein60Seconds》中闡述,微課程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初衷,構建知識框架并介紹其概念和關鍵詞。在美國職業安全課程上將微課程率先用于教學,獲得良好效果。課程將幾小時的課時壓縮在很短時間內,利用音頻和視頻文件可以進行重復收聽。另外學生喜愛度和通過率的高數值也說明微課程的價值。國外主要面向學生,而將微課程用于教師發展專業培訓的研究比較少。其次國內研究微課堂的現狀。國內對微課堂的研究和與探索基本是跟時代相對應的知識、信息的碎片化嘗試,是運用科技媒體技術,讓信息能夠為知識領域服務?,F在進行的微課堂研究處于初級階段,名字尚未統一,有微課、微課堂、微型課程等等很多,根據對E-learning行業、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等領域理解和定義不同,各種微課程呈現多元化發展。雖然在教師培訓中啟用微課程模式,但是沒有進行系統分析和研究,對開設教師培訓的微課程展開方式以及效果如何還是未知數。
二、微課程體驗式教師培訓的策略
(一)培訓策略和模型構建、實施的理論基礎
首先成人理論。因為環境、生理、心理、年齡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成人表現出的學習特征和青少年兒童不同。成人學習具有自主和獨立的概念,其主動性和孩子有著明顯差異。在學習過程中教育知識的模式不能是灌輸式,要運用交流、探討的學習模式。成人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和工作經驗,本身就是一種資源,要將學員的經驗納入設計范疇,并通過學習加以利用。其次ADDIE教學模型。ADDIE模型是教學設計中最為廣泛和經典的模型,將教學體系分為評價、實施、開發、設計、分析五個部分。每個部分有各自任務形成綜合性整體。不但包括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還包括對指導結果進行修改;實施是設置教學環境并實踐教學目標;開發是考量教材怎樣編制;設計是教師選擇教學策略以及學生如何學習;分析是考察學習者的目標以及對其目標進行分析。最后Kolb體驗式模型。這種模型包括四個結構是:培訓中具體感覺、對教育的觀察和反思、逐漸形成較為抽象的概念、在現實教育中對概念進行檢驗,這四個階段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讓學員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體會和感悟,并進行互動評價和反思交流。
(二)構建微課堂體驗式培訓的初級模型
首先對培訓者的需要進行分析,包括對培訓環境、培訓內容、培訓對象、培訓目標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多種方式建立起聯系。盡可能多的對培訓者的需要進行了解以達到最佳培訓效果。其次在分析的基礎上對陪訓方式、學習策略選擇、培訓內容、培訓目標等課程進行選擇,并將目標細分成為不同的子目標。其三培訓資源和課程。在培訓設計的基礎上策劃活動需要的資源,包括環境開發、數學媒體開發、培訓內容開發。第四培訓實施階段。通過體驗、分享、反思、應用、交流、總結等六個環節對微課程進行試驗。最后反饋培訓的效果,利用問卷、調查等形式獲得學員的滿意程度數據。
三、微課堂體驗式培訓對教師的啟示
(一)對構建教師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專業精神有促進作用
微課堂實驗式培訓要在認知、行為、情感的學習上獲得收獲和平衡、推進模糊了解和主體概念、練習和發展技巧以及培養感情和態度于一身,為重新制定教師培訓體系設計和尋找新思路。在教師培訓傳統模式中,不管的參訓教師還是培訓基地,對完成培訓目標基本是收獲規律性、普遍的知識,缺少培育專業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必要參照。換句話說,教師知識能夠分為背景知識、實踐知識、策略知識以及本體性知識。背景知識和本體性知識能夠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獲取,但是實踐知識和策略知識卻不能夠引用簡單的傳遞信息等方式獲得。人們一般運用分析他人教育案例進而了解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的渠道,而他人因為實踐而掌握的知識就沒有辦法用替代經驗的方式得到,只能通過經歷進而獲得經驗。教師職業是專業能力在實踐過程中的知識沉淀,之后逐漸形成的體系和心理特點,一部分是通過技巧反復練習而形成,一部分是通過分析、實踐、討論、領悟、反思問題情境而促進能力不斷提升。前者能力屬于比較低層次的,后者則是教師具有教育智慧的集中體現。技能形成是屬于比較高水平能力的擴展,都不是單一的信息傳遞,而需要在一定情景和環境中展開。培訓教師過程中,最難以實現的目標就是培養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很多培訓班運用講座形式對教師專業精神進行培養,這種方式把參加培訓的主體變成旁觀的客體,他們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因此不能真正震撼參與者的心靈。
(二)微課程體驗式教師培訓的內容要以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為目標
微課程體驗式培訓關注的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站在教師的角度上,他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遇見的問題和困難是他們真實的世界。培訓活動所進行的內容不要僅僅注重提升教師素質,也要將解決實際問題納入培訓的內容中。取向是解決問題的培訓,才能夠真正彰顯教師為本的理念,這種培訓追求的是針對性和真實性。很多學者認為教師培訓的核心應該是問題以及解決問題,培訓內容要包含幾個方面的含義。首先重視學生的成長與學習。優秀教師基本能力是對學生學習概念的把握和理解。教師最大問題是對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關懷缺失理性,其表現為對學習中的學習策略、差異點、難點和起點缺少認知。教師在理想化的假設中進行教學行動。另外教師對學科成績和學科教育比較關心,并沒有把學生當作社會人來關注其社會化發展的進程,此類具有缺失性的關注會影響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展。所以教師要跨越學科的制約,對學生不同階段特質和遇見的問題進行了解,將教育的終極目標定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快樂、健康的人。其次對教師的職業追求和職業狀態予以關注。教師面臨的另一種問題是職業生存的狀態,特別是教師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德國就進行過關于合理發聲的教師體驗式訓練,它的目標是讓每個參訓者都能夠聽見最好的聲音,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能夠掌握發聲的正確方式。另外教師心理問題和壓力的疏導和緩解也是培訓的重要課題之一。最后體驗式培訓要對教師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的適應性進行關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適應變革,并解決變革中遇見的問題。例如在面對教材改革時,就要對新知識進行定位和梳理,對新增加的知識點進行提升和拓展,將新的教學方式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特別是有多年經驗的老教師,在面對變革時,就需要微課程體驗式培訓幫助他們適應變革。
(三)微課程構建起培訓教師全方位、立體式的模式
微課程體驗式培訓構建的理念對于教師來說既豐富教學目標又豐富教學模式,指導教師根據不同培訓內容和培訓目標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組成教師素養有三個方面的內涵,他們分別是專業能力、專業知識和專業精神,演練式是提高專業能力而進行的訓練模式;講授式的針對提升專業知識而進行的訓練;開啟心靈是對專業精神而進行的培訓模式。假如微課程能從根本上拓展到傳授專業知識和培養專業能力上,就會從根源上對教師培訓的實踐和理念進行改變。目前不論是體驗式、演練式還是講授式,就要將參與的理念滲透其中,因為只有參與才能夠建立其微課程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才能夠讓培訓成為積極、主動的教育活動。
四、結束語
一、選擇內容建構校本課程體系,搞好教師通識培訓
校本課程即以學校為本、由學校自己確定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相對應。此課程內容的建構,一是培訓教師,二是統整教師培養和在職研修內容體系。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是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按其專業化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教師的職前培養、職后培訓和在職研修聯系起來通盤考慮,具體設計和有計劃地分步實施。通識培訓是指各個專業的教師,都應探索、研究的培訓內容。包括: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教育部關于“十五”、“十一五”期間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等。對這些培訓內容我們進行了整體設計和具體實施規劃。通過培訓,力爭達到使培訓主體知道國務院關于課改的整體部署;清楚課改的目標體系和任務,能夠堅定不移地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懂得管理體制重建和改革舊的評價體系對教師改革教學方式和指導學生學習的學習方式的重要意義。
筆者認為,做好這些內容的培訓,是“學科性”與“教育性”、“學術性”與“師范性”、“學科專業職能”與“教育專業職能”的統一,是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與學科專業培訓的整合。只有綜合設計,有計劃、分步驟地具體落實,才有可能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二、具體培訓內容的設計與實施
1.認識課改的目的和意義。結合當前世界各國和地區課程改革的總趨勢:一是強調課程人文化,調整培養目標使新一代國民具有適應21世紀社會、科學、技術、經濟發展所必備的素質;二是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使現在的學生成為未來社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公民,力求課程的生活化;三是注重課程的統整化,課程內容要進一步關注學生經驗,反映社會、科技最新進展,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四是加強課程的彈性化;五是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六是著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揮評價在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造性方面的發展作用,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每項內容的研討,盡量根據教師的實際需求,選擇與其專業有關的案例進行可行性探究,并對此案例所滲透的課程理念進行探析。盡力使受訓主體明白每項課改目標的重要意義,力求使之建立起新課程實施的基本理念,并自愿地付諸于行動。
2.了解國家關于課改實驗推廣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培訓內容的設計實施過程與培訓效果有著直接的聯系。在專題講座、“參與式”討論(按人員所屬地、市縣分組,培訓指導者也參與其中,和他們近距離互動研討問題),全面認識世界課改總趨勢的基礎上,安排其“通識”培訓內容。通過這種組織形式,大多數人均能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對改革的任務、目標和實施策略,大部分人覺得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按照整體設計的培訓過程,組織他們認真反思基礎教育存在的弊端,反思以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推薦他們的代表進行大會發言,交流學習體會,加深受訓教師對課改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的理解。
3.知道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體系。通過組織《綱要》解讀和研修,使教師了解: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圍繞著人的培養目標研究和確定的。新課程培養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時代要求。具體目標是: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構建這一培養目標體系,也正是基教課改思想的集中體現,也正是基礎教育承擔提高全民族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歷史重任的具體落實,基教課改的各個環節都應自覺地為實現這一目標服務。為了實現其整體目標,國家還制定了課程改革的六項具體目標:即課程功能改革目標、課程結構改革目標、課程內容改革目標、課程實施改革目標、課程評價改革目標和課程管理改革目標??偰繕伺c這六個具體目標形成了基教課改系統的目標體系。此目標體系也是對廣大的教師提出的具體改革任務。
4.清楚基教課改的基本結構。課程結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突出特點。課改基本結構是要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應該整體設計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以適應不同地區和學生發展的需要,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這次課程改革,針對現行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作了重大調整,強調課程的幾個特性,也就是根據學習者的經驗,來設計課程的內容、結構和體系。與此同時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個學科教學的關系,受訓教師比較深刻地認識到:“從小學至高中設置了此課程,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內容所包括的:信息技術、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敝荚诩訌妼W校教育與社會發展的聯系,改變封閉辦學、脫離社會的不良傾向,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設置此課程是課改的行動策略。
三、培訓實施的保障機制和培訓模式
1.培訓的具體實施。我們采取了名師講座、專業教師重點指導的實施策略,在爭取主管培訓工作的校長支持的情況下,聘請教育部課程改革研究組的專家、教授親臨指導。在培訓的過程中,大力扶植有專業特長、受過教育部課程師資培訓中心培訓的教師,結合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培訓資源,開設有利于達到課改培訓目標的內容講座。具體實施過程中,講座與參觀、訪問實驗區相結合。使教師在親臨實驗區的現場,體會落實新課程的思想、觀念和改革教學模式以及指導學生學習方式所帶來的可喜變化。
2.保障機制。(1)管理機制。建立由正職校長任組長的學校教師培訓領導小組,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培訓的運行。領導小組還包括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和與培訓學科有關的系書記和業務主任。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培訓考核管理辦法,指定輔助人員及時對培訓過程中的交流資料進行整理、上公布欄進行公布,對培階段培訓效果及時登記,進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庫和計算機系統,與接受培訓的教師資格證書認證準備好評價資料,保障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教師,早培訓早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建議執行到位。(2)約束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將培訓的內容折合為課時,由學科任課教師按照統一制定的培訓計劃和要求實施教學;由領導小組分管教學的校長按要求進行監控執行,確保每位教師接受培訓的時間和效果。要求接受培訓時間超過五分之四者,結束培訓任務之前設計的回單位后的“三級”(地、市、縣級)培訓計劃合格者,發放培訓合格證書,達不到要求者不發證書。
3.培訓模式。培訓內容與中學教學實際結合,建立培訓、教研一體化的教師培訓模式,能夠逐步提高培訓成效,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推進工作。培訓指導者與培訓教師建立聯系檔案,跟蹤研討與指導。據筆者了解,2003年培訓后,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培訓工作、培訓模式研究等立項就有十幾個課題。為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以及教學改革等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