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18:14:50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檢測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化學儀器分析法
隨著軟電離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于一些具有復雜結構的大分子生物聚合物,質譜法可將其進行電離分解后在電場和磁場作用下進行離子質量分析,從而獲得有機物分子式和結構信息,方法高效、快速準確。將色譜法與質譜聯用可形成更強有力的聯用分析技術,實現對極低濃度的生物樣品的含量測定和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研究。核磁共振是一種吸收光譜(1H-NMR和13C-NMR應用廣泛)。1H-NMR可以提供分子中氫原子所處的化學環境、相對數目以及分子構型等有關信息,13C-NMR直接提供有關分子骨架的結構信息。光譜攜帶大分子生物聚合物結構信息經過計算機處理,可確定氨基酸序列、核酸的分析和定量混合物中的各組分含量分析等。將核磁共振技術與高效液相色譜法或毛細管電泳法聯用,分析能力強大并能拓展其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應用范圍。但質譜,核磁共振儀器精密昂貴,工作環境操作技術要求高,普及性受限。
1.2生物技術分析法
生物技術分析法主要包括:免疫學法、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生物鑒定法和量熱法等。免疫學法是利用蛋白質多肽抗原與相應抗體(單克隆或多克隆抗體)可以特異性識別結合的特點(結合比色法),借助顯微鏡觀察定位,對蛋白質多肽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常用免疫學方法有免疫熒光法和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免疫熒光法:是將目標抗體標上熒光素,借助熒光顯微鏡進行抗原示蹤定位的檢測技術;酶聯免疫吸附劑測定法:又稱酶聯免疫法,或ELISA法,是在酶免疫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免疫檢測方法,該方法是將可以催化底物發生顯色反應的酶進行標記,然后通過顯色進行分析檢測的一種前沿特殊試劑檢測方法。例如,動物血清蛋白藥物或動物性食品中農藥殘留的ELISA法建立等。而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則是將目標性分子或產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與內源物質區別),以研究目標分子或產物的體內分布、代謝行為。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法和免疫學方法雖然能夠描述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體內動力學行為,但不能夠直接反映出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生物活性和穩定性。生物鑒定法和量熱法則分別依據生物藥物的特異性反應原理和放熱吸熱原理對藥物的生物活性和穩定性進行分析研究。例如,生物鑒定法利用組織或細胞對蛋白質多肽類藥物的某種特異反應,界定藥物是否具有生物活性,根據制劑-效應曲線對目標蛋白質多肽類藥物進行定性定量分析。量熱法則是通過測定樣品在受熱過程中的放熱和吸熱行為來研究樣品中各組分相互作用及狀態變化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多用于多肽的熱穩定和結構分析。
2結語
現代生物技術作為環境監測的主要技術,其監測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環境監測的精確度?,F代生物技術也叫做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是現代生物科學和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可以將物種之間的界限打破。在傳統觀念中,遺傳育種過程中如物種親緣關系較遠,進行雜交成功的可能很小。更無法做到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結合、細菌與動物之間的結合。但基因工程可以將這些都變為現實,可以打破的障礙;
(2)可以遵循人的意志、目的對生物遺傳特性進行定向改造,甚至進行新物種的創造,改變整個生態環境,影響到人類的進化過程;
(3)這種技術可以在遺傳物質核酸上直接進行操作,進而新生物類型創造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因為現代生物技術的特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專家研究的焦點問題。近年來,這項技術在環境監測中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本文主要對環境監測中現代生物技術的生物芯片、生物傳感兩種技術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2 環境監測中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
目前生物芯片已經可以對公共飲用水內的微生物改變進行實時監測,RhodeIsland大學研發出可以對水中的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進行瞬時監測的一種生物芯片技術。細菌檢測與鑒定系統的建立可以通過DNA芯片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對細菌的種類、濃度進行及時監測,并通過將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針增添到芯片上可以增強本系統的精準度、擴展其檢測范圍及提高其鑒定能力。
3 環境監測中生物傳感技術的應用
在環境監測中生物傳感技術也要進行大氣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含量與濃度進行分析。點位傳感器的制作可通過自養微生物與氧電極進行有效制作,起到多種離子、與揮發性酸的抗干擾作用,并對大氣環境內二氧化碳含量進行不間斷自動在線分析,這種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安培型生物傳感器的制作主要硫桿菌屬與氧電極進行有效制作,這種設備可以進行酸雨酸霧樣品內二氧化硫含量的檢測,微生物傳感器主要通過多孔氣體滲透膜、固定化硝化細菌及氧電極合成,可以對樣品內亞硝酸鈉含量進行測定。
4 結束語
以生物的免疫、基因、敏感等方面的特點為基礎,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具有檢測功能的試劑進行制作,進而檢測食品的安全性就是生物技術在食品檢測工作中的應用原理。在食品檢測工作中,生物技術具有諸多優勢,例如速度快、范圍廣以及準確度高等。一般而言,主要的生物檢測技術有免疫技術、生物傳感器技術、生物芯片檢測技術、酶技術等。為了使我國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得到提升和發展,我們就需積極對生物技術進行有效運用,并加大開發力度,使其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2.食品檢測中主要的生物檢測技術
2.1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在轉基因檢測上,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已得到了有效運用。聚合酶鏈反應簡稱為PCR,PCR技術主要通過三個階段對食品進行安全檢測,即變性、復性以及延伸。對DNA模板進行建立,將寡核苷酸作為引物,通過聚合酶作用,沿DNA模板順序以半保留復制的方式延伸而完成DNA分子復制就是PCR技術的基本原理。在依靠多次的增容以及擴展以后,PCR會變成符合食品檢測需求的檢測物。該技術由于具備諸多應用優勢,因此之后也被合理運用到了各大領域中,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上,該技術已顯示出了較好的運用前景。但與此同時,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食品中假若有已死亡的細菌存在,那么便會顯示為假陽性,針對制毒微生物所產生的毒素,該技術也無法進行全面檢測。
2.2生物傳感器技術在對生物傳感器分子識別原件進行選取時,需使其具有較好的選擇性。在和待測物的特異性進行結合以后,依靠對應的信號轉換器,分子識別原件所產生的光、熱等復合物可促使其進行轉化,變為能夠輸出的的電信號以及光信號,并可將其進行放大然后輸出,最后得到檢測結果。一般而言,生物傳感器具有許多優越性,例如操作簡便、敏感性高、反應速度快等,相比于傳統性質的食品檢測方法,此種檢測方法更具科學合理性。另外,運用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使安全可靠的食品檢測系統得到建立完善。運用此技術,可使檢測所用時間得到縮短。倘若要對牛奶以及熱狗等食品中的葡萄糖球菌腸毒素進行檢測,就可促使其靈敏度得到明顯提高,并有效地控制好檢查時間。但對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受計算機技術、生物材料等因素的影響,在食品檢測方面,生物傳感器的商業化程度仍舊不高。
2.3酶技術在對食品中的殘余農藥以及微生物污染進行檢測時,我們主要可運用到酶檢測方法,而這也是較為常見的一類食品檢測方法。與此同時,在食品安全檢測領域里,酶聯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已得到了廣泛運用。該技術對酶學以及免疫方法進行了結合,并具有較高的準確性以及靈敏性。在對蔬菜和水果當中的菌劑噻菌靈進行檢測時,酶聯免疫分析檢測技術已顯示出了較好的敏感性。當前,美國化學會已將此方法納入到了農藥殘留檢測法當中,而在我國,該檢測方法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4生物芯片檢測技術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以及各國貿易的加強,進出口食品也在不斷增多。所以,為了對進出口食品進行有效檢測,就需運用到高質量、高安全的食品檢測技術以及安全監控體系。作為一類高新生物檢測技術,生物芯片檢測技術在進出口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已得到了有效運用。該技術主要對光導原位合成進行了運用,可將大量的生物大分子按照一定順序進行固化。針對已經通過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該技術可對其中靶分子進行雜交,并運用特定設備對雜交信號的強度進行快速檢測,在對檢測儀器進行選取時,可優先選用電荷偶聯攝影像機,或是運用激光共聚焦完成掃描,進而統計出樣品中靶分子的數量。針對食品的安全狀態,運用生物芯片技術,我們可進行深入了解。另外,在進出口食品監管管理工作中,快速反應系統以及預警系統的建立完善都離不開生物芯片檢測技術。
2.5免疫法當前,在食品生物檢測技術中,免疫法具有最高的靈敏度。另外,該技術還具有容易操作、再現性好、科學可靠等優點,并在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得到了有效運用。免疫法可對蛋白質進行檢測,蛋白質之間的物理性質以及化學性質差別較小,而運用免疫法則可進行有效區分。
2.6基因探針技術當前,基因探針技術主要分為兩種,即同相雜交以及異相雜交。在對食品安全進行檢測時,大腸桿菌檢測是一項重要內容。對大腸桿菌進行分析可知,其具有p一葡糖苷酸酶的特性,在進行檢測時,可對以B一葡糖苷酸酶為目標的DNA探針進行制作,使食品檢測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并對傳統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
3.食品檢測生物技術的具體運用
3.1檢測食品的品質和成分針對食品的成分以及品質,生物感應器是最為常見的檢測方法。在早期,所使用的生物感應器主要為葡萄糖感應器,可對食品的含糖量進行有效檢測,并得到了廣泛運用。例如,在對魚類新鮮度進行檢測時,日本已使生物傳感器實現了商品化。另外,針對食品中含有的香味物質,在進行檢測時還可運用到生物技術。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將蛋白和需進行檢測的某種氣味進行結合,使其成為敏感材料。對于人類身體健康以及生態環境,轉基因食品會帶來一定負面影響。所以,對轉基因食品進行檢測就變得尤為重要。當前,主要的檢測技術有蛋白質檢測、酶活性檢測以及有酸檢測三種。
3.2檢測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對科學有效的食品檢測技術進行運用,可使微生物的傳播得到較好控制。對于人類健康,食品中的微生物會帶來一定危害,并嚴重降低食品質量。因具有諸多優勢,在微生物的檢測工作中,生物檢測技術已取得了較好效果。當前,在對食品微生物進行檢測時,常用的生物技術主要有酶聯免疫技術、生物傳感技術以及合酶鏈式反應技術。
3.3檢測食品中的殘余農藥)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何對食品中的殘余農藥進行有效檢測和分析已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倘若食品中殘留農藥,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就會受到嚴重危害。當前,在食品殘余農藥檢測方面,主要運用的生物技術有酶技術以及生物傳感器。
4.結束語
選用光導原位合成方式及微量點樣方式進行生物芯片技術的應用。這種技術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及自動化的特點,生物芯片上大量高度集成的分子微陣列具有較高的密集型,可以通過較少的時間進行大規模生物分子分析,確保工作人員可以及時快捷地進行生物信息樣品的獲得,這種技術相比傳統檢測方式,其具有極高的效率。繼大規模集成電路后生物芯片將成為重要的科學技術革命。按照不同芯片上的固定探針,可以將生物芯片分為不同的種類,如基因芯片、蛋白質芯片等。按照生物芯片技術的工作原理,也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型,如元件型微陣列芯片等。現階段在環境監測中的水質控制、病原細菌瞬時檢測等方面生物芯片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目前生物芯片已經可以對公共飲用水內的微生物改變進行實時監測,RhodeIsland大學研發出可以對水中的沙門氏菌與大腸桿菌進行瞬時監測的一種生物芯片技術。細菌檢測與鑒定系統的建立可以通過DNA芯片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對細菌的種類、濃度進行及時監測,并通過將大量的寡核苷酸探針增添到芯片上可以增強本系統的精準度、擴展其檢測范圍及提高其鑒定能力。
2環境監測中生物傳感技術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作為一個逐漸形成的新型科技領域,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具有特殊性的化學傳感器,是通過結合生物感應元件的專一性和一個能夠產生和待測物濃度成比例的信號傳導器的分析裝置。生物傳感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取決于生物敏感元件和待測物質之間的作用,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將待測對象沖電子組分內檢測出來并進行可測量電子信號的轉變。生物傳感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產生的生物學反應具有特異性及多樣性,因此可以進行全部生物物質檢測傳感器的制作;第二,這種技術相比其他生物技術,操作過程中無需進行試劑的添加,因此具有操作簡單、快捷及精確的特點,同時還可以進行多次應用;第三,這種技術可以進行不間斷地分析及聯機工作。環境監測水體內的BOD、有機磷、酶及NO3-。通過生物傳感技術進行BOD測定儀的制作,這件儀器可以對水中BOD含量進行直接測量。溶液、有機介質內的酶類化合物的件檢測可以通過酶電極安培傳感器進行準確檢測,生物催化劑可以通過不同的NO3-還原酶進行制作,水中NO3-含量的測定可以利用電流測量的生物傳感裝置進行測定。在環境監測中生物傳感技術也要進行大氣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含量與濃度進行分析。點位傳感器的制作可通過自養微生物與氧電極進行有效制作,起到多種離子、與揮發性酸的抗干擾作用,并對大氣環境內二氧化碳含量進行不間斷自動在線分析,這種技術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安培型生物傳感器的制作主要硫桿菌屬與氧電極進行有效制作,這種設備可以進行酸雨酸霧樣品內二氧化硫含量的檢測,微生物傳感器主要通過多孔氣體滲透膜、固定化硝化細菌及氧電極合成,可以對樣品內亞硝酸鈉含量進行測定。
3結束語
PCR技術是一種將特異性DN段在體外合成方法,也是聚合酶鏈式反應。通過PCR技術,環境中的有害生物,包括病毒,病原菌等都可以被監測到。過程主要包括分析與監測PCR擴增產物、PCR擴增靶序列、提取模板核酸等。不僅如此,環境中的特異性種群也都可以通過PCR進行監測,甚至基因表達都可以以之來測定。同時,PCR也可以用來對環境中基因工程菌株進行跟蹤監測。
2生物發光監測技術
大自然非常神奇,各種各樣的生物都有。而在其中有些昆蟲會發出亮光,比如螢火蟲。其實不止螢火蟲等昆蟲,包括真菌、細菌等在內的許多生物也都可以發出亮光。這些細菌天生對土壤中的重金屬敏感,會根據重金屬的多少而發出強弱程度不同的光。只需要通過判斷其放射熒光的強度便可以對其所處環境的污染程度完成監測。較之常規監測方法,生物發光監測技術具有監測方便、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特點。
3生物酶技術
3.1處理功效高
生物酶技術利用微生物和酶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其處理污染的效率,較之通常的化學和生物方法,生物酶技術可對有機物進行快速降解,速度得到極大提升,是傳統方法的百倍。將生物酶技術應用到污染物之后,可迅速祛除污染物的臭味,同時也能對水質進行凈化處理,甚而降低COD、BOD5、氨、氮等的含量。這也是有些洗衣粉品牌在廣告語中強調酶含量的原因所在。
3.2適應性更廣
生物酶技術通過微生物和酶的結合,大幅度增加了微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使得微生物可以在多種生存條件下得以生存并逐漸適應多種溫度和pH值范圍。如此一來,微生物便可以在低氧環境中也能有效發揮作用。
3.3更有針對性
生物酶技術現在擁有多個研究配方,甚至多達四十多種。可在不同領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環境中廣泛使用;即使碰上處理不了的,也可根據具體治理對象的具體情況,專門研發出針對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3.4治理成本最低
生物酶技術產品投入資本小,但治理效果卻十分顯著。無需花高價購買地皮建廠,也不必購置大型儀器,在綜合治理成本上有著明顯優勢,非常值得采用。
3.5純綠色環保
當今環保意識已逐漸滲透到每個人們的心中,綠色產品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而生物酶技術產品由純天然菌種和酶復合后生成,在它的成分內既無轉基因,也不包含任何的化學物質,也自不會給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種生物技術在環境保護應用上非常值得大力推廣的環測方法。
4生物芯片技術
生物芯片技術起源于速測試試條發明后的次年,亦即1995年,通過這項技術,數以萬計的基因的表達情形都可以被自動且迅速地監測出來。依照固定于芯片上的探針種類的不同,生物芯片可分為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細胞芯片以及組織芯片等。近日,國外的一個資深生物學家通過不斷研究,發明了一種新的,獨特的,可提供更多基因信息的組織芯片和細胞芯片。較之基因芯片或蛋白芯片,組織芯片可提供的信息更為龐雜,對于環境監測而言更為有用。因此許多環境科學家逐漸意識到了生物芯片技術的強大,并將之引入到環境科學研究中來。在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西方國家,他們基因學研究的新趨向便是基于生物芯片技術的環境基因學。作為科學技術稍顯落后的我國,在生物芯片研究上成果并不那么突出。好在國家自然基金委與科技部都對這項新興技術予以大力支持,并將之列入了前沿課題項目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生物芯片技術也會取得非常成就。
5生物傳感器技術
電子科技技術研發的不斷深入、以及生物技術的研究的持續發力,使得生物傳感技術應運而生,并獲得人們的逐漸認可。它的特點在于高度集成化、微型化和自動化,能夠快而有效地幫助環境監測進行有害物質分析。不僅常被用于環境監測,在食品工業與生物醫藥領域也都應用廣泛。生物傳感器通常由轉換器和敏感材料(分子識別單元)倆個部分構成,其特點為:測定速度快、成本低、且操作簡便。相信在未來會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中去,會大有所為。
6結語
關鍵詞:課堂教學 成績評定 綜合素質
根據我校培養方案,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是生物工程專業質檢方向以及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選修課之一。計劃課時為37(約三分之一的實驗課時),總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食品微生物檢測的基本原理、國家標準方法及內容體系,各種食品、飲料等的采樣原則及前處理方法等;了解國內外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現狀及發展情況,理解各種快速檢測新技術的原理、使用范圍和方法等。作為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以及生工專業質檢方向的專業選修課,食品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它是一門操作性、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的直接目的是教會學生掌握目前使用的國家標準方法、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教會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應對實戰的能力。
考核成績評定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之一,對教學的效果、課堂的效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學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本課程以微生物檢驗基礎理論知識、快速檢測技術和檢驗實驗三部分構成課程結構框架,分別在三部分中設置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下表1,以其在課程學時數較少的有限時間內為學生傳授完善的知識體系,確保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掌握,并獲得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是筆者對教學進行不斷改革的追求。
一、以“考勤和提問”方式督促學生形成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出勤和課堂提問的表現能夠間接地反映他們的學習態度。如有的學生上課經常遲到或借故缺勤,甚至曠課;有的學生雖然每次出勤,但在上課時,不專心聽老師講課,而是看與本課程無關的書,或者做其他專業課的作業,可謂“出工不出力”。持這樣學習態度的學生,上課心不在焉,往往不能正確回答或回答不出老師的課堂提問,其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要從考勤和提問中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出勤包括遲到、缺課(病假和事假)、曠課三種行為,遲到1次扣0.5分,曠課1次扣1分,缺課需要病假或事假證明,病假不扣分,事假扣0.5分。“提問”以隨機提名方式進行,一個學期每個學生1~2次,答不出扣1分,答的不好酌情扣分,出勤和提問占課程總成績的10%。全勤、學習態度端正、認真聽講學生得10分。
二、以“隨堂作業”形式考察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
占總評權重的10%,即10分。在教學進行到某一章節或某一部分的結束時,適時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定時隨堂測試,讓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目以知識測試為主,能力測試為輔,主要考查學生對于所學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知識測試題目事先擬好標準答案,而能力測試題目可是開放性的,可事先制定答題給分的檔次標準隨堂測試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檢測學生的習效果,促進學生平時的學習;二是對于教學效果的反饋作用,教師可據測試的情況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的節奏、方法和深度。一般以3~4次為宜,各次得分相加換算成10分,再計入總評成績。
三、以“PPT準備與匯報”形式掌握學科前沿技術
占總評權重的20%,即20分。本課程的教材為自編教材,其中大部分內容介紹了微生物快速檢測的新技術,學生分兩人一組準備PPT匯報,學生介紹內容涵蓋了“微量多項實驗鑒定系統”、“快速自動化微生物檢測儀器和設備”、“現代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的采用(包括DNA探針、PCR、DNA芯片、ELESA、免疫熒光技術、放射免疫和全自動免疫診斷系統)”、“生物傳感器”等。通過對不同新技術的精心準備和交流,學生基本上掌握了這些新技術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以“PPT準備與匯報”開展教學,不盡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也大大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以及交流(匯報結束,臺下老師、同學提問)應變能力。
四、以“課程論文撰寫”形式培養科研思維
課程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融合貫通微生物檢測技術中理論知識和快速檢測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指導學生如何查閱和有效利用資料,并將其轉化并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求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以外,關注學科前沿技術,開創教學內容新領域教學過程中,在保證現有國標主要內容和知識體系的前提下,使學生了解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學科領域(目前雖沒有放入GB中)的其他知識及技術和前沿知識及新技術,并了解獲得它們的途徑和方法。學生論文有以某種病原菌為例,介紹對此致病菌的各種檢測方法,也有以某種檢測方法為手段,介紹此方法在不同病原菌中的檢測及特點等各種方式展開的綜述,不但鍛煉了學生檢索文獻、利用文獻的能力,開闊了學生視眼,學習了科研論文的撰寫,培養了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
五、注重實驗設計和操作過程,培養嚴謹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研究思維能力
綜合考慮微生物檢驗的教學特點及實驗條件,以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為目標,引導學生對實驗材料進行選擇(如有些同學選擇放置不同天數的牛奶,也有選擇不同貨架期的各種食品等),對實驗內容、步驟等各個環節進行設計,并自己計算所需要的耗材和玻璃器皿,樹立學生對自己的實驗全權負責的信念。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擴展學生的實驗設計形成研究論文,因條件不允許的實驗內容,鼓勵學生申請校開放實驗室項目、學生科研計劃項目及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等。建立培養學生學習的長效機制,學生學完課程后仍然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平臺,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增強學生勇于攀登科學高峰的意識。
另外,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各項注意事項,儀器、設備、藥品、試劑的使用,甚至包括衣帽、操作姿勢、言行、手法、材料處理、善后清潔等都嚴格按要求進行。通過嚴格的要求培養學生細膩、嚴謹的科學作風。
[關鍵詞]環境保護;檢測技術;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0-0358-01
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人類社會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無論是工業發展速度、社會經濟發展速度還是人口增長速度,都給生態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環境污染與能源問題已經影響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關系整個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全球各國都加強了環境污染監測與治理方面的工作,微生物對環境污染或環境變化極為敏感,利用微生物檢測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檢測,能有效的通過微生物信息掌握環境狀況,從生物學角度監測和評估環境質量,并且還能反映出環境污染的歷史情況,能有效彌補物理、化學檢測的不足,在環境監測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我國環境技術的發展概況
我國環境技術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自“六五”期間國家將環??萍剂腥雵铱萍加媱澮詠?,環境技術得到了穩定且逐步加強的支持渠道。30多年來,國家各級科技計劃中均在環境保護中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如環?;A研究、技術開發等)方面開展了跨學科、跨部門的聯合攻關,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為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環境檢測技術目前存在的問題
1.我國現行環境監測分析方法的問題
檢測參數已基本齊全,但仍存在一定的缺口。有些標準中的檢測參數仍不能涵蓋其中,或是參數的檢出限不能滿足標準要求,需要進行一些新項目、新方法的開發。國內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等涵蓋面仍不夠廣,更新也不夠及時,導致日常工農業生產中易造成環境污染的部分項目參數未受監控,特別在發生應急事故時,如有機氯農藥和有機磷農藥。即實驗室所檢測的目標化合物與市場使用的產品發生脫節現象,需要及時了解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環境空氣監測主要監測項目仍為延續多年的常規監測項目,用于霾污染、臭氧光化學污染特征及生成機制、空氣污染的人體健康和生態效應的跟蹤評估和控制研究等監測項目尚為空白。
噪聲監測技術和規范尚需不斷完善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一些過去不被重視的噪聲和振動源逐漸顯現,如飛機噪聲、軌道噪聲和振動等,市民中比例比較高的居民小區固定設施、空調噪聲、振動擾民等,都需要有相應的監測技術與管理要求相配套。目前,噪聲投訴已躍居各類環境污染投訴的首位。面對這種嚴峻的聲環境污染,傳統的人工監測、手持儀器監測顯然無法滿足聲環境監測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要求。
尚未建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分析方法標準體系。我國2006年頒布《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10年頒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技術規范》。目前,我國的應急監測技術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已有的監測方法標準大多不適合突發污染事故的現場快速、動態測定,且分析成本較高。發達國家應急監測儀器體積小、重量輕、分析速度快、操作簡便、種類繁多,有些儀器的性能指標接近或達到實驗室儀器的水平,而能源和溶劑的消耗卻大大減少等特點,相比之下我國環境應急儀器、設備還有一定差距,而且應急儀器方法多為非標方法,許多監測數據只能作定性或半定量使用。事故應急的簡易、快速現場測定方法應與相應的現行標準方法進行比對,立正盡快提升為標準方法。
2.我國現行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構建的問題
1)對環境監測技術體系建設缺乏完整的構想和統一的規劃,一直沒有系統地分析各環境要素監測技術的發展走向。
(2)環境監測基礎技術結合實際工作需要研究得不深、不透,實際監測工作中存在的技術難點沒能及時解決,個別解決了的,也沒能及時總結成技術規范(規定)。
(3)對環境監測發展規律研究不夠,前瞻性、方向性的監測技術把握不準,環境監測新理論、新技術研究不深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單純從理化、生物指標監測來了解環境質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綜合各要素的生態監測是環境監測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監測本身仍然是處于發展中的新監測技術和方向,很多地方仍需完善。
三、環境檢測技術在生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環境檢測技術可以對水源污染、水土流失、物種多樣性等生態環境問題進行檢測和監控,通過對數據的及時采集和分析,對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所正確的了解,從而能夠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制定相應的措施和政策,以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促進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1.環境檢測技術的構建
環境檢測技術的構建首先要注重環境檢測觀念的改變,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加大環境檢測技術的硬件投入時,還要注重培養環境檢測人員的技術能力,為環境監督執法提供基礎保證,建立對現代企業環境保護工作、污染治理的技術支持機構,加大對現代企業污染排放的監督,從而減少污染源的排放。同時構建環境檢測技術的預警體系,促進環境檢測技術體系的完善。另外,要形成以現代信息自動化檢測技術為中心的環境檢測技術體系。信息自動化檢測,不僅能夠提高環境檢測的工作效率,而且能夠實現環境實時在線的監測,促進監測工作質量的提高。最后,要以環境檢測技術體系構成要件強化為基礎,實現環境檢測技術體系的完善與建立。加快環境檢測技術體系相關法律的完善,以法律規范實現對環境監測工作的規范與指導。
2.環境檢測技術在不同生態問題中的應用
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對不同的生態問題進行監控,從而提出及時有效的解決辦法。比如,污染問題。大氣污染、噪聲污染、水源污染等問題都屬于環境污染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同時危害了資源的利用,阻礙了社會的發展。環境檢測技術可以通過在不同的污染點進行檢測,及時發現污染源頭,控制污染排放。同時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有效的對企業和個人的污染排放進行制約,減少了污染排放,環境污染問題自然的到改善,這就實現了環境、資源與人口之間的協調,有利于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再比如,在水土流失問題中的應用。對水土流失問題的分析需要長時間的數據采集,環境檢測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的滿足這一要求。環境檢測技術可以對水土流失問題進行數據采集,通過不同年份、不同季節的水土流失情況,環境檢測人員可以從中發現規律,制定改善水土流失的方法。
結束語
我國環境技術的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自“六五”期間國家將環??萍剂腥雵铱萍加媱澮詠?,環境技術得到了穩定且逐步加強的支持渠道。30多年來,國家各級科技計劃中均在環境保護中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方面開展了跨學科、跨部門的聯合攻關,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為產業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余財金.論環境監測技術體系的構建【期刊論文】華章-2012.
[2] 張亞斌,郝俊江.農村生態環境污染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及應用【期刊論文】小城鎮建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