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4-03 10:55:30
序論:在您撰寫微觀和宏觀的區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2、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即生產什么、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的問題,以實現個體效益的最大化。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問題,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3、研究方法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是個量分析,即研究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則是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經濟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這些總量包括兩類,一類是個量的總和,另一類是平均量。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C
當前,各個高等院校在進行經濟學講解中,都采用了把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分開講解的方式,微觀多置于宏觀之前,這主要是沿襲了凱恩斯以后西方經濟學分為微觀和宏觀兩個流派的做法。微觀經濟學通過研究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來說明價格機制如何解決社會的資源配置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更多地從整體上研究社會經濟問題,涉及國家如何管理社會經濟的問題和采取何種經濟政策促進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化解社會中不同利益的矛盾沖突,實現社會穩定,主要關注資源利用問題。
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都有較大區別,但是又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以下將從不同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述。
1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差異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同屬于經濟學科,很多教材甚至把他們編著在同一本書里,但是兩者卻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差異。
首先,兩者的基本假定具有較大差異,微觀經濟學的幾個假設分別是:完全理性、市場出清和完全信息,總體是承認市場的完善性,反對政府干預;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機制不完善和政府具有調節經濟的能力。
其次,研究的內容看,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主要圍繞兩個市場(產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和兩個主體(企業和消費者)來進行論述的,主要研究的是最為基本的單位,居民、廠商、市場等個體對象。宏觀經濟學主要的研究內容立足于經濟體整體,把國民收入的決定理論作為主要研究內容,主要研究的是整個經濟的運行規律。兩者的研究對象的差異,導致了在研究方法上的差異,微觀經濟學采用個量分析的方法,考察個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宏觀經濟學由于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分析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總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
最后,兩者解決的問題不同,核心理論差異很大。微觀經濟學主要解決的是資源的配置問題,研究市場經濟如何使得資源配置優化,進而增加社會福利,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為價格理論,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看不見的手理論”,其它內容都是圍繞價格理論展開的,微觀經濟學體系認為市場是有效的,主張政府不要對經濟進行過多干預。宏觀經濟學主要研究解決的是資源的利用問題,研究使現有資源如何充分利用,較好地保持經濟穩定和增長,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其它內容也是圍繞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這一核心理論展開,并指出市場不能完善地解決經濟問題,必須進行政府的有效干預。
2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相互聯系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雖然有很多不同,但是也存在著極其緊密的聯系,兩者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學分析體系。
首先,兩者研究的目的都是探究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從而對人們的經濟活動提供正確的指導,使得整個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和有效利用,最終實現整個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其次,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內容上存在相互聯系和補充,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假定資源已經被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如何最優配置的問題,而宏觀經濟學則主要是研究資源是如何被充分利用的,因此兩者的研究內容缺一不可,缺失一個那么整個研究就會不完整,單一方面的研究也就無法進行下去。
最后,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為宏觀經濟學提供了很多研究方法和思想,而宏觀的很多內容必須依賴于對微觀的研究成果才能得到,同時,微觀和宏觀經濟學都是實證經濟學,不進行價值判斷,只是對經濟問題進行實證分析和描述。
3 教學中如何利用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問題
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有著很多差異,又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雙方總的來說是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在科學和教學體系中的,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特別注意兩者的關系。
在教學中,我們要在講解其中一門課的時候,有意識地涉及另外一門課的相關內容,比如我們在講解微觀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時候,應該提及到宏觀經濟學中研究經濟增長時要應用此函數。同樣,我們在講解宏觀經濟學時,也應該對相關的微觀內容進行引用和比較,對兩者內在的邏輯性給予必要的闡釋。
由于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很多地方具有統一性,因此很多微觀創立的思想在宏觀經濟學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均衡的思想,是貫穿經濟學的一個主要思想,它是由微觀經濟學所創立的,但是在宏觀的很多內容研究上都得到了使用,尤其是在國民收入的決定問題上,均衡思想被大量應用,這樣在講解時,最好能夠把均衡思想在微觀經濟學的使用和在宏觀經濟的使用對比,聯系起來講解。
微觀和宏觀經濟學在很多方面有聯系,在很多方面也有區別,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兩者之間比較大的區別詳細進行闡述,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時建立起比較清晰的分析框架。比如,微觀經濟學先是提出了幾條假設,在假設的基礎上對整個經濟學問題進行分析,他本身具有更為濃厚的演繹方法;而宏觀經濟學在研究時,是對已發生的經濟現象進行總結,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經濟規律,更偏向于歸納性的思考體系,這兩種分析問題的差異在學習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分析,非常有助于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深入學習和掌握。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定義 特點 區別 聯系
微觀與宏觀,顧名思義,宏觀就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就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世界存在宏觀與微觀,當然,在經濟學中也會存在宏觀與微觀。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而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則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具體的來說,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它闡述經濟社會中的經濟個體根據什么和什么樣做出經濟決策,例如:消費者怎樣做出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決策;企業針對消費者需求、收益與成本的比較關系怎樣作出的決策;勞動力所有者怎樣決定勞動流向與勞動流量等等。
而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種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變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它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就是研究國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定地(沒有通脹和縮退)以較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有: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相聯系的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等。
當然,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并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但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形態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
其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相比較,它在理論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點:1.以個量分析為基本方法、2.以邊際分析為主要工具、3.以均衡狀態為分析依托、4.以實證分析為主要手段、5.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6.以理論多元化為發展特色。而宏觀經濟學也有如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論是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理論、3.其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個體理性與總體非理性的矛盾、5.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層次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指標、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開放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
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微觀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對于微觀經濟現象的眾多說明和對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闡述無疑是有價值的。在解釋微觀經濟現象或偷襲微觀經濟問題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繞過人類已存的思想認識或研究成果。當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邏輯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對問題的解決。如果說微觀經濟學提供的是理論基礎,那么,宏觀經濟學則是為了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而兩者之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而對于區別,1.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或規律,從總量上分析問題。2.其次,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當然,它們的研究方法與基本假設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用個例分析,研究經濟變量的單個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采用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4.對于基本假設,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最后,它們的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也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等。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宏觀概念和微觀概念的區別如下:
1、微觀是從較小的尺度研究對象,而宏觀是從大的尺度研究對象。兩者一般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
2、在社會科學或者廣義的概念,宏觀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
3、宏觀的內容與微觀相對,宏觀不涉及分子、原子、電子等內部結構或機制。肉眼能見到的物體均為宏觀物體,宏觀現象一般指宏觀物體和隱藏在宏觀的空間范圍內的各種現象,宏觀物體和宏觀現象總稱宏觀世界。在社會科學中,一般來說,我們通常把從大的方面、整體方面去研究把握
(來源:文章屋網 )
一、企業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的關系
國家宏觀調控的依據是國民經濟核算,國民經濟核算是以國民經濟為整體的核算,但所有核算包括生產核算、分配核算、流通核算和使用核算都是以基層單位即企業核算展開的,因而企業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的基地。在企業核算中,會計核算又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占企業核算工作的很大比重。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相比較,它們之同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核算的總體范圍。國民經濟核算是將國民經濟當作一個總體的宏觀核算,而會計核算是將企業當作一個總體的微觀核算。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范圍上看是總體與個體的關系。宏觀總體的某個指標數值與微觀個體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匯總關系,如銷售收人這個指標或科目,對企業來講,不考慮買者是誰,只要出了企業范圍,就是銷售;而對部門、地區、國家來說,部門、地區內部的相互買賣就不應該迸來??傮w范圍的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宏觀統計核算與微觀會計核算在許多方面的差異,從而決定會計核算無法直接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各種數據。
2.核算的目的。國民經濟核算以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為核算對象,通過制定一套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指標體系、分類標準、的核算及相應的表現形式,為國家宏規經濟、決策、調控提供資料。會計核算則是以微觀基層單位的資金運動作為自己的對象,其目的在于為微觀活功單位的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社合公眾了解微觀單位的財務信息提供服多。目的不同,所選的指標(科目)也會不同,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中某個指標(或科目)即使在名稱上相同,大多救情況下口徑、范圍也不一樣。
3.核算的。從這方面講,國民經濟核算和會計核算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互相區別的一面。就兩種核算中直接相互關聯的部分而言,主要區別表現在核算的概念與分類上。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為同一核算概念有時會有不同的含義。在分類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為共同采用的分類所依據的原則和所劃分的類別不一致。
4.核算的方法。二者盡管都采用了復式記賬法,并借助賬戶形式加以表現,但兩者使用的賬戶有以下區別:(1)從登記主體來看,國民經濟核算以賬戶為主體,根據賬戶來確定收支;會計則以企業為主體,根據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所引起的各項會計要素的變動,分別反映其增加及減少。②從登記項目來看,國民經濟核算中所有賬戶要登記的項目都是固定的,它不隨業務的文化而變動;而會計賬戶要隨經濟業務變化,區分不同的賬戶登記實際發生額。(3)從賬戶類型來看,國民經濟賬戶是根據國民經濟循壞過程來沒立賬戶,包括生產賬戶、收入支出賬戶、投資賬戶、對外交易賬戶、資產負債賬戶;而會計賬戶則根據它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分為資產賬戶和權益賬戶兩大類型,收入和支出要根據賬戶的不同類型進行登錄。此外,國民經濟核算除復式記賬和四式記賬外,也采用單式平衡表和矩陣表進行核算。
以上差異引發了國民經濟核算和會計核算的許多差別,如收入概念的差別、配比原則的差別、計價原則的差別等等。所有這些差別表明,試圖將微觀會計核算納入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內缺乏足夠的依據,想從微觀核算到宏觀核算建立起逐級匯總體系,也是缺乏依據的。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只能由國家統計系統從宏觀搜集,然后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甄別、調整、加工和開發。把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下放到企業去轉換并強求企業實現統計與會計的協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行不通的。
二、從會計目標看會計的服務對象
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主要以財務報告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決定了企業應當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內容。會計信息使用者一般包括國家宏觀管理部門、投資者和債權人(包括的確和潛在的)、企業的管理當局、其他相關利益集團(如職工、客戶、供應商)。從契約的觀點看,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經理人員所從事的經營活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契約的約束。在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背景下,委托人與人總會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出于這種原因的考慮,相關利益集團會與經理人員達成一定的契約,以保證經理人員不會做出損害他們利益的決策。人們要求通過會計報告來監督這種關系的假設成為受托責任概念,
受托責任現在問世紀末和20世紀初是一個廣為接受的觀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會計主要為相關利益集團簽訂契約和監督契約服務,這是企業會計最為基本的目標之一。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但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限定在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單位之內,是對該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的確認和計量。也就是說,會計信息系統立足于微觀經濟主體,主要為微觀經濟主體服務,這是由會計本身特性所決定的。由于企業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會計信息系統并不能提供直接有助于宏觀調控的信息,兩者之間需要一定的銜接。
三、運用企業會計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的途徑--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
雖然國民經濟核算是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的全局性的整體核算,而會計核算僅針對一個特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會計核算仍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資料來源。然而,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核算范疇,在許多重要的方面,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根本差異,這就給國民經濟核算直接利用會計核算資料帶來了不便。而企業的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在對象和目的上是一致的,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應在這一微觀層次上來討論,運用企業會計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的途徑也只能從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相結合的角度來尋找。
在微觀層次上統計與的協調,就是要建立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統計核算為綜合,以機為技術手段的會統并軌合一的新的核算制度,從而達到兩種核算職能上的結合及相對的統一。具體來說,有以下要求:
1.會統協調應以會計核算為基礎。宏觀統計核算與微觀統計核算的關系不存在自下而上層層匯總的關系,宏觀核算同企業會計、統計核算在核算目的、核算原則上都有區別。從國民經濟核算模式來看,其一整套規則同企業會計準則相比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無論是會計核算還是企業的統計核算,在微觀上都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把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下放到企業去轉換并強求企業實現統計與會計的協調是行不通的。因此,不能再以統計為中心進行協調,更不能以兩者的獨立為前提,會統協調應以會計核算為基礎。
2.必須轉變企業會計與統計的職能。應將企業統計的核算職能歸并到會計核算之中,作為會計核算的一個分支,而統計則作為一種研究的方法和預測、決策、控制職能而存在。以會計核算為基礎,利用統計分析方法來彌補會計人員缺乏綜合分析能力的缺陷,這樣既可以消除企業核算數據多元化及重復勞動的現象,又可以使會計核算體系的優勢與統計綜合分析的特殊作用得以更好的發揮。
3.必須進行相應的機構改革。既然要把企業統計的核算職能歸并到會計核算之中,作為會計核算的一個分支,那就必然要改革現存的會統分家的組織機構,可在會計部門下設一個統計分部,不一定要設置獨立的統計機構,來完成上述企業統計的職能。
一、企業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的關系
國家宏觀調控的依據是國民經濟核算,國民經濟核算是以國民經濟為整體的核算,但所有核算包括生產核算、分配核算、流通核算和使用核算都是以基層單位即企業核算展開的,因而企業核算是國民經濟核算的基地。在企業核算中,會計核算又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占企業核算工作的很大比重。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相比較,它們之同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核算的總體范圍。國民經濟核算是將國民經濟當作一個總體的宏觀核算,而會計核算是將企業當作一個總體的微觀核算。它們之間的關系從范圍上看是總體與個體的關系。宏觀總體的某個指標數值與微觀個體之間并不是簡單的匯總關系,如銷售收人這個指標或科目,對企業來講,不考慮買者是誰,只要出了企業范圍,就是銷售;而對部門、地區、國家來說,部門、地區內部的相互買賣就不應該計算迸來??傮w范圍的這種差異性決定了宏觀統計核算與微觀會計核算在許多方面的差異,從而決定會計核算無法直接為國民經濟核算提供各種數據。
2.核算的目的。國民經濟核算以整個國民經濟運行過程為核算對象,通過制定一套反映國民經濟運行的指標體系、分類標準、科學的核算方法及相應的表現形式,為國家宏規經濟分析、決策、調控提供資料。會計核算則是以微觀基層單位的資金運動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其目的在于為微觀活功單位的經營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社合公眾了解微觀單位的財務信息提供服多。目的不同,所選的指標(科目)自然也會不同,國民經濟核算與會計核算中某個指標(或科目)即使在名稱上相同,大多救情況下口徑、范圍也不一樣。
3.核算的內容。從這方面講,國民經濟核算和會計核算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互相區別的一面。就兩種核算中直接相互關聯的部分而言,主要區別表現在核算的概念與分類上。在概念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為同一核算概念有時會有不同的含義。在分類方面,二者的區別表現為共同采用的分類所依據的原則和所劃分的類別不一致。
4.核算的方法。二者盡管都采用了復式記賬法,并借助賬戶形式加以表現,但兩者使用的賬戶有以下區別:(1)從登記主體來看,國民經濟核算以賬戶為主體,根據賬戶來確定收支;會計則以企業為主體,根據企業經濟業務的發生所引起的各項會計要素的變動,分別反映其增加及減少。②從登記項目來看,國民經濟核算中所有賬戶要登記的項目都是固定的,它不隨業務的文化而變動;而會計賬戶要隨經濟業務變化,區分不同的賬戶登記實際發生額。(3)從賬戶類型來看,國民經濟賬戶是根據國民經濟循壞過程來沒立賬戶,包括生產賬戶、收入支出賬戶、投資賬戶、對外交易賬戶、資產負債賬戶;而會計賬戶則根據它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分為資產賬戶和權益賬戶兩大類型,收入和支出要根據賬戶的不同類型進行登錄。此外,國民經濟核算除復式記賬和四式記賬外,也采用單式平衡表和矩陣表進行核算。
以上差異引發了國民經濟核算和會計核算的許多差別,如收入概念的差別、配比原則的差別、計價原則的差別等等。所有這些差別表明,試圖將微觀會計核算納入統一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之內缺乏足夠的理論依據,想從微觀核算到宏觀核算建立起逐級匯總體系,也是缺乏依據的。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只能由國家統計系統從宏觀搜集,然后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甄別、調整、加工和開發。把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下放到企業去轉換并強求企業實現統計與會計的協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行不通的。
二、從會計目標看會計的服務對象
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主要以財務報告的形式向使用者提供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需求決定了企業應當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內容。會計信息使用者一般包括國家宏觀管理部門、投資者和債權人(包括目前的確和潛在的)、企業的管理當局、其他相關利益集團(如職工、客戶、供應商)。從契約的觀點看,企業是“一系列契約的結合”,經理人員所從事的經營活動總是受到各種各樣契約的約束。在現代企業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背景下,委托人與人總會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出于這種原因的考慮,相關利益集團會與經理人員達成一定的契約,以保證經理人員不會做出損害他們利益的決策。人們要求通過會計報告來監督這種關系的假設成為受托責任概念,
受托責任現在問世紀末和20世紀初是一個廣為接受的觀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會計主要為相關利益集團簽訂契約和監督契約服務,這是企業會計最為基本的目標之一。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但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會計所提供的信息限定在一個具有獨立性的單位之內,是對該單位的經營活動進行的確認和計量。也就是說,會計信息系統立足于微觀經濟主體,主要為微觀經濟主體服務,這是由會計本身特性所決定的。由于企業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會計信息系統并不能提供直接有助于宏觀調控的信息,兩者之間需要一定的銜接。
三、運用企業會計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的途徑--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
雖然國民經濟核算是對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的全局性的整體核算,而會計核算僅針對一個特定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會計核算仍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資料來源。然而,會計核算與國民經濟核算畢竟屬于兩個不同的核算范疇,在許多重要的方面,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根本差異,這就給國民經濟核算直接利用會計核算資料帶來了不便。而企業的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在對象和目的上是一致的,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的協調統一應在這一微觀層次上來討論,運用企業會計信息為國家宏觀調控服務的途徑也只能從微觀統計核算與會計核算相結合的角度來尋找。
在微觀層次上統計與會計的協調,就是要建立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統計核算為綜合研究方法,以計算機為技術手段的會統并軌合一的新的企業經濟核算制度,從而達到兩種核算職能上的結合及相對的統一。具體來說,有以下要求:
1.會統協調應以會計核算為基礎。宏觀統計核算與微觀統計核算的關系不存在自下而上層層匯總的關系,宏觀核算同企業會計、統計核算在核算目的、核算原則上都有區別。從國民經濟核算模式來看,其一整套規則同企業會計準則相比存在著多方面的差異,無論是會計核算還是企業的統計核算,在微觀上都是為企業管理服務的,把國民經濟核算所需要的資料下放到企業去轉換并強求企業實現統計與會計的協調是行不通的。因此,不能再以統計為中心進行協調,更不能以兩者的獨立為前提,會統協調應以會計核算為基礎。
2.必須轉變企業會計與統計的職能。應將企業統計的核算職能歸并到會計核算之中,作為會計核算的一個分支,而統計則作為一種分析研究的方法和預測、決策、控制職能而存在。以會計核算為基礎,利用統計分析方法來彌補會計人員缺乏綜合分析能力的缺陷,這樣既可以消除企業核算數據多元化及重復勞動的現象,又可以使會計核算體系的優勢與統計綜合分析的特殊作用得以更好的發揮。
3.必須進行相應的機構改革。既然要把企業統計的核算職能歸并到會計核算之中,作為會計核算的一個分支,那就必然要改革現存的會統分家的組織機構,可在會計部門下設一個統計分部,不一定要設置獨立的統計機構,來完成上述企業統計的職能。
宏觀審慎監管的兩個核心要素分別為監管對象是系統風險,監管目的是金融穩定。金融穩定理事會(FSB)認為,系統風險是金融服務中斷產生的風險,源于全部或部分金融系統遭受的破壞,它對實體經濟產生潛在的負面影響。若某類風險僅對單一市場具有影響,但與金融體系的整體沒有關聯,即使影響再大,也不能稱為系統風險??梢?,宏觀審慎監管是一個有嚴格定義的專門術語,具有明確的使用范圍。
宏觀審慎監管的主要內容
宏觀審慎監管有三方面內容:一是識別系統風險,即發現、監測和計量系統風險及其潛在影響;二是降低系統風險的發生概率,即通過提高監管標準和針對性監管措施等,預防系統風險爆發;三是緩解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溢出效應,即在系統風險爆發后,限制破壞的程度和范圍,盡可能降低經濟損失。
宏觀審慎監管的對象是系統風險,包括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臻g維度關注跨領域問題,即所有金融機構共同面臨的風險暴露。時間維度關注周期性問題,包括商業周期產生的風險波動,以及風險敏感性監管造成的順周期效應。
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分為宏觀審慎監測框架和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兩個部分。前者通過指標體系識別和監測系統風險,后者側重于研發干預系統風險的政策工具。作為二者的基礎,還應確立宏觀審慎監管的制度安排,建立監管主體之間的分工合作機制。
宏觀審慎監管的由來
宏觀審慎監管概念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始于1979年,起因是西方向新興市場發放的大量貸款。1979年6月,英格蘭銀行行長庫克在庫克委員會(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前身)會議上首次使用這個概念。他認為,微觀審慎問題(單個銀行貸款)的集合可以成為宏觀審慎問題。10月,歐洲貨幣常務委員會主席亞歷山大?拉法路西將單純針對市場個體的傳統監管方法稱為“微觀審慎方法”,認為必須輔之以“宏觀審慎方法”,將市場作為整體進行監管。這標志宏觀審慎思想的萌芽。
第二階段始于1986年,起因是資本市場金融創新。歐洲貨幣常務委員會報告提出了“宏觀審慎政策”,用于“促進廣義金融體系和支付系統的安全和穩健”。這是宏觀審慎術語首次在公開刊物上出現。
第三階段始于1997年,起因是亞洲金融危機,重點問題是銀行監管的順周期效應。199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宏觀審慎分析”概念,建立“宏觀審慎指標”,用于評估系統脆弱性,并將其納入金融部門評估項目(FSAP)。2000年,國際清算銀行總經理安德魯?奈特在國際銀行監管機構會議上,全面闡述了宏觀審慎監管方法。宏觀審慎監管開始從學術概念走向監管實踐。
第四階段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金融機構“大而不能倒”等系統性問題受到廣泛關注。這個階段,宏觀審慎監管概念得到明確,監控框架趨于完善,監管工具不斷拓展,監管范圍擴展到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宏觀審慎監管受到了二十國集團的高度關注,成為金融監管改革的主題。
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的關系
從宏觀審慎監管的發展可以看出,無論是新興市場貸款、金融創新、順周期效應,還是“大而不能倒”等問題,它始終面向微觀活動,并源于微觀活動的集合效應引發的系統風險,是與微觀審慎監管相輔相成的一對概念。微觀審慎監管即通常講的銀行、保險和證券監管。與宏觀審慎監管關注整個金融體系不同,微觀審慎監管主要關注金融個體。
宏觀審慎監管和微觀審慎監管的區別和聯系
區別
一是監管目標不同。前者維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后者保護消費者利益,維持金融機構財務穩健性。二是監管視野不同。前者將金融體系作為整體,自上而下監管;后者關注單個個體,自下而上監管。三是對跨機構共同風險和風險關聯的考慮不同。前者將其作為重點內容,后者認為不相關。四是對集中風險(Aggregation Risk)態度不同。前者認為源于市場個體的集體行為,屬于市場內生風險;后者認為集中風險與集體行為無關,屬于外生風險。
聯系
一是風險來源都主要是微觀活動。比如,金融創新的所有開發和銷售,都是微觀市場行為。二是風險載體主要是微觀主體。從“大而不能倒”的跨國金融集團,到不受監管的特殊目的機構,都是微觀主體。三是風險監測很大程度依靠微觀市場數據。單純的宏觀數據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宏觀審慎監管的需要,必須主要依靠微觀監管數據。四是監管手段主要是微觀監管方法。無論是監管資本要求,是風險管理規定,還是集團架構要求,都是適用于微觀主體的監管工具。
宏觀審慎監管的職責分工
宏觀審慎監管涉及銀行、證券、保險監管機構,以及中央銀行、稅收和會計準則機構等多個監管主體。由于宏觀審慎監管的對象大多是微觀主體,監管工具主要是微觀手段,金融監管機構自然成為宏觀審慎監管架構的核心。這客觀上要求金融監管機構充分利用自身專長,履行宏觀審慎監管的主要職責,發揮主導性作用。
中央銀行可以利用開展宏觀調控和最后貸款人的職能,承擔四項工作。一是控制流動性總量,防止流動性過度泛濫,降低資產泡沫化概率。二是監測系統風險的動態變化,分析系統風險變化與宏觀經濟的相互影響。三是加強支付結算系統、征信系統等金融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在危機時期提供流動性,參與對危機機構的緊急救助。稅收和會計準則機構的職責相對比較清晰。在明確職責的基礎上,應在金融監管機構之間、金融監管機構與其他機構之間、境內和境外監管主體之間,建立跨境監管協調機制,對系統風險開展全面監管。
用一個比喻可以較為形象地說明宏觀審慎監管的職責分工。維護金融穩定如同在魚缸中養魚。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主要是管魚,要特別關注體型龐大的大魚(“大而不能倒”機構),關注體型不大,但卻能引起魚群恐慌的“鬧魚”(無監管實體),還要關注魚群的集體動向(跨領域關聯)。同時,還應避免飼養方法在魚受驚的時候加強對魚的刺激(順周期效應)。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魚缸被魚撞破。中央銀行的任務是控制好魚缸水量(流動性總量),加固魚缸(支付結算和征信體系等市場基礎設施),協同其他監管主體,監測魚缸的整體狀況(市場監測和預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