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30 10:24:39
序論:在您撰寫微觀經濟學變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性別差異;微積分;初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00X(2020)16-0130-03
初級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入門課程。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生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表現將影響其經濟學相關課程、專業或職業的選擇。面對越來越多女生選擇經濟管理等文科專業的現狀[1][2],學生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中的表現是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成為教育界的重要話題。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學生把微積分知識看作是初級微觀經濟學學習的主要難點,特別是那些高中階段選修文科的學生,對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容易產生抗拒心理。不少任課老師也認為,學生微積分知識的不足,給教學帶來了很大困難,嚴重影響教學效果。為此,華南農業大學一度調整了初級微觀經濟學的上課時間,由大一的第一學期調整為第二學期,目的是讓學生在第一學期修完高等數學課程,掌握一定的微積分知識再上初級微觀經濟學。那么其效果如何呢?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初級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學生性別差異,以及微積分知識對初級微觀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影響。
一、文獻綜述
大量的研究表明,女生在經濟學課程上的表現不如男生[3]。在過去的二十年里,雖然美國女性大學生迅速增加,并超過了男性大學生,但在男性占優勢的傳統課程上,比如經濟學,女性的表現仍不如男性[4]。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大學生中男性比女性更傾向于選修經濟學,而且男性在經濟學課程中的表現要優于女性[5]。女性是否選擇經濟學專業與她們的初級經濟學課程的學習經歷有關。英國大學生經濟學學習中的性別差異主要依賴于考試方式的設計[6]。通過對加拿大1462名大學生的調查發現,學生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上的表現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7]。即使控制家庭背景、學術和數學經歷等變量,女性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上的表現都要比男性差[8]。經濟學課程是許多商科、金融學專業的必修課,因此,較差的經濟學成績可能影響他們的職業選擇,職業選擇反過來會導致性別工資差異[9]。就導致性別差異的原因而言,許多人把其歸結為女生數學基礎較差[10]。通過對自1980年以來的64項已發表的研究進行薈萃分析(Meta-analysis)后發現,68.4%的回歸結果顯示男生在經濟學上的表現顯著地優于女生,不過性別導致的差異正在以每年3%的比例縮小[11]。進一步對美國頂級經濟學研究生院的調查發現,在經濟學課程上,女研究生的表現確實不如男研究生[12]。然而,也有的研究發現,在高級經濟學課程上,美國學生的表現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13]。女生擁有某種特質使得她們在高級經濟學課程上和男生一樣表現出色[14]。
二、實證分析
(一)模型及變量假設
本研究以期末總評成績為被解釋變量,性別、期末考試成績、微積分和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為解釋變量建立回歸模型。具體如下:
式(1)中,TG代表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由期末成績和平時成績按一定比例構成(總評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比+平時成績×占比);GENDER代表學生的性別,分別用1和0代表男生和女生;FG代表學生的期末考試成績;CALC代表微積分知識,大學一年級(簡稱大一)第一學期上初級微觀經濟學意味著學生未能提前掌握一定的微積分知識,用1表示,大一第二學期上初級微觀經濟學則意味著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微積分知識,用0表示;RATIO代表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平時成績占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時用1表示,平時成績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用0表示。α0為截距項,β1,β2,β3,β4為待估參數,μ為隨機擾動項。
(二)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有數據來自華南農業大學2009-2016年間1105名大一學生,這些學生均選修了作者主講的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排除了由于不同任課教師導致的差異。1105名學生中,女生610人,占55.20%;男生495人,占44.80%。從成績來看,女生的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為76.37分,期末總評成績平均分為83.67分;男生期末考試成績平均分為73.81分,期末總評成績平均分為80.97分。一定程度上說明,女生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上的表現優于男生??紤]到微積分的重要性,2011-2013年,初級微觀經濟學被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上,以便學生在第一學期修完高等數學課程,掌握一定的微積分知識后再上初級微觀經濟學。其余年份均在第一學期上初級微觀經濟學。2014年以來,平時成績所占比例由原來的30%增加為50%,期末考試成績占比由原來的70%下降為50%。平時成績一般由考勤、平時作業、課堂提問三部分構成。
(三)估計結果及分析
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方程(1)為基本方程,通過逐步回歸得到方程(2)、(3)。從三個方程來看,性別差異(GENDER)和期末考試成績(FG)變量均在1%或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性別差異和期末考試成績對學生期末總評成績(TG)有顯著影響。性別差異變量的系數均為負值,說明在控制其它變量的情況下,女生的成績要優于男生。期末考試成績變量的系數為正值,說明期末考試成績對期末總評成績有積極影響。在方程(1)、(2)中,平時成績所占比例(RATIO)變量的系數為負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大小對期末總評成績有顯著影響,且平時成績占50%時對期末總評成績的貢獻顯著地高于平時成績占30%的情況,亦即平時成績所占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微積分(CALC)變量在統計上不顯著,說明微積分知識可能并不是學生總評成績高低的重要影響因素??赡艿脑虬ǎ?.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所涉及的微積分知識相對較為簡單,主要涉及簡單的函數求導、求偏導、定積分等,這些知識無論是在大一第一學期還是第二學期上初級微觀經濟學,對學生的期末總評成績的影響沒有顯著差異;2.期末試卷結構中涉及微積分知識的內容僅占很小部分。
三、改革建議
第一,從學生角度,既要重視期末考試,又要重視平時表現。尤其是課后作業,對于鞏固和理解初級微觀經濟學的相關概念、原理及其運用,以及增強計算的熟練度和準確性有重要作用。在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學習中,不要對微積分產生恐懼心理。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更多地要求學生在理解相關概念、原理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數學工具對這些概念、原理作進一步刻畫,即微積分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二,從教師角度,加強平時成績的考核。首先,要對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所涉及的簡單微積分知識進行必要的講解,比如常見的函數(比如冪函數、自然對數等)求導、求偏導、極值、定積分;其次,加強對平時成績的考核,力求做到指標可以量化,建議期中考試至少安排一次。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大學的做法,在美國大學的初級微觀經濟學課程考核中,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大都在70%左右,包括平時作業、至少一次期中考試、臨時小測驗等,比如麻省理工學院2011年秋學期的《經濟學原理》課程平時成績由八次課后作業、兩次期中考試組成,分別占總成績的22%和44%(每次期中考試成績占22%,在課程進度的三分之一時進行,考試時間兩小時),期末成績占34%;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2015年秋學期的《初級微觀經濟分析與政策》課程期中考試就有四次,每次期中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4%,小測驗一次占14%,期末考試成績占30%。
首先,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再次,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比較少
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與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教過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
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程改革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 定義 特點 區別 聯系
微觀與宏觀,顧名思義,宏觀就是指從大的方面去觀察,微觀就是指從小的方面去觀察。世界存在宏觀與微觀,當然,在經濟學中也會存在宏觀與微觀。從整體上研究經濟發展規律的科學,我們稱之為宏觀經濟學;而從局部的深層次上研究某種經濟現象的科學,我們則稱之為微觀經濟學。
具體的來說,微觀經濟學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的生產者、單個的消費者、單個市場的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單個生產者如何將有限的資源分配在各種商品的生產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潤;單個消費者如何將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種商品的消費上以獲得最大的滿足。它闡述經濟社會中的經濟個體根據什么和什么樣做出經濟決策,例如:消費者怎樣做出購買產品或服務的決策;企業針對消費者需求、收益與成本的比較關系怎樣作出的決策;勞動力所有者怎樣決定勞動流向與勞動流量等等。
而宏觀經濟學以整個國民經濟為考察對象,研究經濟中各種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動,以解決失業、通貨膨脹、經濟變動、國際收支等問題,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它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研究社會總體經濟行為就是研究國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國民收入穩定地(沒有通脹和縮退)以較合適的速度增長。這表明,宏觀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有:經濟波動及與此相聯系的就業與失業問題;價格水平及與此相聯系的通脹問題;經濟增長問題等等。
當然,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都是研究市場經濟中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的,而市場經濟中所有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都是一定意義上的供給和需求行為,因此,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的主要相同之處就在于都是通過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決定價格和產量,并且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需求曲線一般來說都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即價格下降,需求量會增加,而它們的供給曲線都是向右上方傾斜的,即價格上升,供給量會增加。這就是說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有著相同的供求曲線形狀,它們的交點決定著價格和產量。
但是,微觀經濟學研究的是個體經濟活動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后果,而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這就決定了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區別是,微觀經濟學中的供給和需求曲線都是個體經濟的供求曲線,因而由此決定的成交價格和成交量也是個體商品(包括產品和要素)的價格和成交量。不僅如此,而且微觀經濟學中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一般形態,看起來和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需求曲線和短期供給曲線的形態都差不多地向下傾斜和向上傾斜。
其中,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相比較,它在理論面貌和研究方法上有如下一些主要特點:1.以個量分析為基本方法、2.以邊際分析為主要工具、3.以均衡狀態為分析依托、4.以實證分析為主要手段、5.以個體利益最大化為目標、6.以理論多元化為發展特色。而宏觀經濟學也有如下幾個特點:1.研究對象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后果、2.其核心理論是收入決定理論或就業理論、3.其研究方法是總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與存量分析方法、4.它是個體理性與總體非理性的矛盾、5.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層次包括國民收入的核算指標、均衡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開放經濟理論和宏觀經濟政策。
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微觀經濟學在其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它對于微觀經濟現象的眾多說明和對于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闡述無疑是有價值的。在解釋微觀經濟現象或偷襲微觀經濟問題過程中,人們沒有必要實際上也不可能繞過人類已存的思想認識或研究成果。當然,它也只是提供了分析的邏輯和框架,并不能直接代替對問題的解決。如果說微觀經濟學提供的是理論基礎,那么,宏觀經濟學則是為了找出辦法,讓經濟社會運行得更加穩定,發展得更快。
而兩者之間,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是互為補充的,其次,微觀經濟學是宏觀經濟學的簡單加總或重復,兩者共同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整體。而對于區別,1.它們各自的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或規律,從總量上分析問題。2.其次,它們解決的問題不同。微觀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配置問題,宏觀經濟學則把資源配置作為既定的前提,研究社會范圍內的資源利用,以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3.當然,它們的研究方法與基本假設也不同,微觀經濟學用個例分析,研究經濟變量的單個數值如何決定。而宏觀經濟學采用總量分析,即對能夠反映整個運行情況的經濟變量的決定、變動及其相互關系進行分析。因此,宏觀經濟學又稱為總量經濟學。4.對于基本假設,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市場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而宏觀經濟學則假定市場機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調節經濟,通過“看得見的手”糾正市場機制的缺陷。5.最后,它們的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也是不同的。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還包括消費者行為理論、市場理論、分配理論等等。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還包括失業與通貨膨脹理論、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理論、開放經濟理論等等。
參考文獻:
一、微觀經濟學課程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看,該門課程特點表現為:第一,理論體系具有綜合性,理論比較抽象。
一方面,是因為經濟規律屬于社會科學,由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于理論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另一方面,經濟理論是以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為背景的,與我們國家的國情背景、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在理論介紹中包含各種假設條件,理論的應用是有前提條件的,使學生在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時有一定的難度。
第二,經濟學思想、經濟數學及經濟曲線三者的相互融合貫穿于教學始終。
該課程以其新穎性和有用性而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同時它又是一門邏輯性和系統性極強的課程。微觀經濟理論的研究內容主要以量化分析為主,其理論的得出與變化,可以通過圖表來形象直觀的再現,便于說明理論的存在與發展。同時,數學知識運用頻繁。許多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得出,都是通過數學推導得來的;通過數學證明其自變量的變化是如何導致因變量變化及變化的程度,對數學知識掌握應具備應用和分析的能力。
二、微觀經濟學教學的探索與創新
(一)明確課程的教學目標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掌握微觀經濟學基本理論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運用經濟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在教師備課、資料準備、授課、學生做習題、專題討論、考試等主要環節上都努力體現這個目標性特征。做到每章節目標明確、重難點清楚,緊緊扣住《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目標,理論聯系實際,針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開展《微觀經濟學》課程實驗。
(二)確定合理的教學內容
1.把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體系
在講授微觀經濟學具體內容之前首先概述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了解該理論體系的研究中心、研究目的、研究的主要問題及特點是什么,理解和掌握微觀經濟學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關心微觀經濟學的統一性,以便將知識點串連起來。微觀經濟理論是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如稀缺性、均衡、機會成本、邊際、市場結構、市場失靈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與供給的均衡,消費者均衡,生產者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十大規律:如需求規律、供給規律、供求定理、科斯定理等。通過復習歸納使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內容體系及重點。
2.增加前沿教學內容的介紹
教學中充分反映學科最新進展,同時結合教師科研,豐富教學內容?!段⒂^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現實,把經濟學的最新發展引進到課堂,形成了一種科研促進教學的良性機制。比如,結合每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介紹經濟學學科前沿的發展情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學科方法的學習,實施方案為刪減一些不必要重復的內容。使學生在掌握傳統的經濟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之上,對融合的新方法、新背景以及新的挑戰和機遇都有所了解,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理論研究拓展視野。
(三)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1.多媒體設計與教學設計相結合
強調改變教學理念的創新,努力探索《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學方法從傳統的“講課”向“綜合性教學系統”轉變,形成一套理論聯系實際、不斷更新和不斷自我完善的教學系統。突出表現在多媒體教學的不斷創新,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為:從經濟現象入手一提出問題一引出課程講授內容一提問式教學一穿插課堂思考、身邊的經濟學故事一多種方式闡釋經濟學原理(散文式語言、圖表、模型、案例等)一討論、課堂實驗一網絡、媒體資料一經濟學理論應用一復習小結一課后練習和閱讀參考資料加深理解。該過程充分體現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通過這樣的系統教學,有利于課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滿意度。
2.組織微觀經濟學實驗
為學生營造了活躍的學習環境,讓他們發掘自身對經濟事件的好奇心,并且主動思考問題的答案。在實驗前、實驗中和實驗后進行討論,對于激發學生利用經濟學原理來思考周圍的世界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對沒有修過經濟學基礎課程的學生和有一些經濟學基礎的學生都十分有用。每一個實驗應包含以下內容:實驗說明部分,對實驗進行指導說明;實驗討論部分,提出與實驗相關的經濟理論;實驗報告部分;課后作業。實驗和討論的交替使課堂變得富有節奏。實驗報告幫助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應用經濟理論和分析結果。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對市場配置資源運行機制的規律總結,其理論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向性。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注意將理論教學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可以先講解理論要點,然后引入案例;也可以將案例融入到理論要點的講解當中,引導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理解和體會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精髓和分析方法。作為授課教師平時就應該保持敏銳的觀察、聯想力,為案例教學準備素材。比如,筆者在講授壟斷市場的價格歧視時,以電影票分為成人票和學生票,來分析壟斷市場進行實行歧視性價格的條件和利潤等。
三、結論
【關鍵詞】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12年度天津工業大學校級課題:《微觀經濟學》教學案例資源庫建設――基于對我院試題庫的補充
《微觀經濟學》課程是西方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作為后續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必不可少的知識儲備。但由于該課程理論深度較強,出現了學生難懂、教學效果欠佳的尷尬局面,而案例教學法合理應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可搭建一個理論聯系實際的知識平臺,能夠使微觀經濟理論深入淺出、融會貫通,既保留其特色和理論體系,又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果。
一、《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特點
1.微觀經濟學理論性強
微觀經濟學以經濟概念、經濟原理為主要內容,主要介紹市場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它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時有相應的假設前提,否則結論難以成立。其系統性強,內容龐雜,包括供求理論、彈性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市場失靈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分配理論等,同時也會牽涉到大量的經濟學家和學派的學術繼承與爭議等,也會給初學者帶來許多困惑。
2.數理方法運用較多
在教學中《微觀經濟學》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它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學科,需要使用大量的圖表、函數等數學工具來表達經濟學思想,借助數學模型推演各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而且變量間的邏輯性也很強,很多理論需要借助數學公式進行推導,很多知識需要通過圖形來進行分析,這就要求學術具備扎實的數理基礎。整體來看,學生普遍對于復雜的數學公式感覺很不適應。不僅如此,微觀經濟學借助數學模型來推演各變量之間的關系,大量經濟模型的構建更加大了初學者的困難,使學生感覺該課程枯燥乏味,難以掌握。
3.教學過程多關注模型的推導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多關注于模型的數學推導和幾何圖形的解釋,但微觀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一樣,是一門學以致用的學科,因此,要求教師不應過度關注模型的數學推導,而應將精力集中投入到講解模型中的變量相互關系,以及模型背后的時代背景和經濟含義。否則,學生會迷失在大量的圖表和公式里而不能自拔,只會機械套用教材上的結論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僅如此,微觀經濟學還是其他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課,如宏觀經濟學、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貨幣銀行學、管理學、財政學、證券投資學等都需要微觀經濟學做前期的理論鋪墊,因此,如何根據微觀經濟理論和運行規律,探索一條適合的教學模式尤為重要。
二、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主要通過模擬和再現真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把學生引入案例場景,通過討論或者研討進行學習,主要運用于管理學、法學等學科教學中。微觀經濟學課程涉及面較廣,內容較為深奧、抽象,文字、公式以及圖表較多,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因為學生缺乏興趣而效果低下,如何能夠生動形象地講好相關理論,使學生擺脫困惑或厭學情緒,并能喜愛上該門課程,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優點如下:
1.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
微觀經濟學中涉及到抽象的經濟理論和模型,沒有扎實的數學和經濟學基礎,難以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體系。通常,在微觀經濟學的授課過程中,多采用抽象的講授法,在進行數學推導的過程中,使得本就抽象難懂的理論知識會愈發顯得枯燥乏味,課堂氣氛沉悶,使學生原本充滿期待的熱情度迅速降低。如,在“消費者行為”中,會使用到無差異曲線、預算線;在“生產者理論”中,會運用到等產量曲線、等成本線以及TP、MP、AP曲線、市場結構中不同類型市場的需求曲線、均衡狀況等多條曲線,學生掌握起來往往非常困難。若根據相應的知識點,進行案例的選擇,必然會涉及相關的經濟熱點問題,足以吸引學生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拓展學生視野
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設置多在大學一年級時進行,對于剛剛接觸經濟類專業的大學生而言,由于其社會閱歷尚淺,也缺乏對經濟生活現象的敏感,通過適時引入與微觀理論相關聯的現實案例分析,把學生帶入案例場景并進行討論或研討,可幫助學生理解并牢記和應用相關知識,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對經濟政策的分析能力。如在講述彈性理論時,關于“需求彈性和總收益之間的關系”時,可以通過“谷賤傷農”的現實實際進行案例分析,能夠使學生意識到這些理論并非“空中樓閣”,而是真真切切地滲透在我們生活周圍。在講述“公共物品和公有資源”時,可以引入經典的燈塔案例,以及提出“為何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無繁衍之憂?” 。在“寡頭壟斷市場”中引入“博弈論”的囚徒困境,便可以形象地幫助學生理解寡頭壟斷市場上廠商之間的相互依存性。 這些相關知識的導入會極大地拓展學生視野,增強其相關知識的積累。
3.注重雙向交流
合適的微觀經濟案例通常來自現實生活,有充足的真實數據和媒體評析,便于學生開拓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微觀經濟學中包含諸多理論模型,單一的理論闡述和推導枯燥乏味,難以使學生掌握理論真諦,更談不上客觀分析現實中企業的經營發展、不同行業所在的市場結構以及競爭特點、市場失靈等問題。而采用案例教學,其優點是很明顯的,它可以使得刻板生硬的課堂氛圍提升到豐富多彩的感性認知,便于將大量抽象枯燥的理論消化吸收并靈活運用。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案例教學方式的應用
1.案例的選擇應恰如其分
首先,在案例的選取上,必須緊扣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所取案例應恰當地服務與教學內容,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資料。其次,案例的選擇應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所選取的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一定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較好地解釋理論模型。用恰當的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會激發學生對案例的思考并引起對理論知識的高度關注,課堂氛圍很容易被調動起來,學生注意力會集中到該堂課內容上,并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2.可對案例進行分層選擇
根據微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和課程特點,進行案例的選擇、編排。如關于經濟理論熱點與當代中國、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學案例、故事中的經濟學案例等進行歸類。通過對不同案例的分層與歸集,能使學生了解到經濟學與生產、生活等經濟活動密切相連的關系,有助于加深學生的經濟學素養。教師用分層案例對不同章節的教學案例進行強化說明,可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并對理論知識進行鞏固。如對于貫穿微觀經濟始終的“邊際”一詞的理解,學生在最初接觸的時候很難以理解,這時可運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為什么水這么便宜,而鉆石如此昂貴?”來使學生加深對邊際決策的理解。 如在講授蛛網理論時,可選取現實生活案例進行分析,如結合近些年我國農產品價格的變化來進行闡述。在講授劣質品的收入效應時,1845年愛爾蘭發生的吉芬現象就是一個十分經典的案例,這是采用歷史事件進行佐證的相關例子。
3.注重案例與實際的結合
雖然微觀經濟學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分析體系和邏輯框架,但并不能像自然科學那樣精確,經濟理論在分析過程中,往往有很多假設前提,目的是進行簡化分析,但是假定越多,偏離現實就越遠。從表象上看,理論和實際并不能完全吻合,教師在進行案例講授的過程中,要針對相應理論進行分析,并且應讓學生明白被簡化的理論與現實實際的差距與關系,并解釋案例中某些細節偏離理論的原因。同時,可采用新聞事例、國內外重大經濟事件以及身邊的經濟現象對知識點進行描述,這些是學生易于接受和產生興趣的興奮點,達到理論和實踐的充分結合。
4.適當運用多媒體配合案例教學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其圖文并茂、時效性強、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等優勢決定了其理應成為案例選材的重要渠道。所以,在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過程中,不應僅局限于平面媒體,對于經濟社會的熱點問題等,則可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來進行。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用圖像、聲音感官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將相關的概念、原理反復映射到學生頭腦中,教學效果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如對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分析后,教師可播放《新聞聯播》、《經濟半小時》、《財經郎眼》等視頻進行播放,對于較長的視頻資料,可截取其中重點部分給學生觀看,視頻播放結束后,請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結合視頻中問題進行探討,可以有效在增強學生運用理論結合現實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錢靜:案例教學法在宏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應用,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2,4
(一)課程的系統性
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十分適合本科生學習。該教材共有11章。首先簡單介紹西方經濟學.然后介紹了消費者理論(包括需求、供給理論、均衡價格和效用論),生產者理論(包括生產論和成本論)。接下來講述不同市場結構下生產者如何生產和定價,包括完全競爭市場和不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以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最后,在介紹一般均衡的經濟效率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市場失靈和政府應如何行使職能避免這一情況。整個微觀經濟學理論條理清晰,邏輯嚴密,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
(二)理論的抽象性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課程,微觀經濟學對抽象思維有較高的要求。比如,在課程中廣泛使用的彈性這一概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理解其含義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離現實生活比較遠的理論,如寡頭壟斷理論、市場失靈等在現實中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案例來解釋。再者,屬于社會科學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并非如自然科學一般可以在實驗室再現,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缺乏深度。
(三)定量、圖形分析
使用頻繁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為主,并結合定性分析,其理論的得出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與影響,變化較多,學生理解起來不太容易。其次,在很多經濟學理論的求證中,往往是大量使用數學知識推導得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的反應程度,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掌握這些也有一定的難度。第三,微觀經濟學課程中使用大量的圖形來說明變量之間的關系及變化過程,很多圖形比較相似,學生不容易牢固掌握。
二、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微觀經濟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切合實際的案例
比較少微觀經濟學是在馬歇爾的均衡價格理論基礎上,吸收美國經濟學家張伯侖及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的壟斷競爭理論以及其他理論逐步建立起來的。教材中主要也采取西方國家的經濟案列,缺少對于亞洲特別是我國當前熱點和焦點問題的案例(如土地價格、房地產行業問題等)。這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案例的理解有距離感,僅停留在表面層次,不夠深入,很難運用所學理論解釋現實的經濟問題。
(二)課時相較于內容偏少
從教學時間的安排來看,相對于這一課程的特點、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48學時較為緊張。學生往往要在一堂課掌握近一章的內容。即使課前進行了預習,學生完全吸收課堂內容難度也較大。這就導致前一章內容還未掌握好,教師已進入下一章趕教學進度。由于課程內容的連貫性,學生往往陷入囫圇吞棗的惡性循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由于教學的評估方式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這就決定了學生以書本為主、教師以應試為主,從而忽略了課堂教學的真正意義。作為解釋現實問題的經濟理論,其初衷是為了解決社會問題服務的。因此,對于理論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弄懂數學公式的推導,或是概念的死記硬背,更重要的在于學會應用已掌握的理論分析現實問題,并嘗試給出解決途徑和方法。
三、改進微觀經濟學教學的幾點建議
結合微觀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以上一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提高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內容
由于微觀經濟學內容龐雜,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包括如何引入話題,如何突出重點、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對學生提出問題等。遵循由淺入深、由抽象到具體、由理論到實踐的原則,讓學生既能緊扣課本地掌握重點知識點,又能從抽象理論中體會其真正含義。講課過程中,以價格決定機制為主線,讓各章內容貫穿于這一體系當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有一條明確的主線。
(二)豐富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點
對教材進行梳理、歸納,通過動畫、短片、圖片等形式引入課堂內容,并通過課件的制作使學生清晰微觀經濟學理論脈絡、重點概念、定理等內容,加強學生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教學往往節省了大量的畫圖時間,且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變量的變化過程及相互間的影響,教會學生如何看圖、看表。其次,加強課堂互動。微觀經濟學課程本就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提出和分析現實經濟中的焦點、熱點問題入手,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信息雙向交流過程能夠將枯燥的理論講解轉化為活躍的理論討論,并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
(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學活動中
微觀經濟學(Microeconomics),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單位(單個生產者、單個消費者、單個市場經濟活動)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的一門學科。
微觀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中單個經濟單位的經濟行為,以及相應的經濟變量的單項數值如何決定的經濟學說。微觀經濟學的主要范圍包括消費者選擇,廠商供給和收入分配。亦稱市場經濟學或價格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中心思想是,自由交換往往使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被認為是帕累托有效的。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