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9 10:06:32
序論:在您撰寫法律法規基礎常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1學生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和對法律權威的認同程度
(1)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從調查問卷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問卷題目“我國的根本法是哪部法律”是最基本的常識問題,回答正確只有率69.1%,在回答“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哪個機關”這一問題是,答出的只有42.3%,“你能說出我國的政黨制度嗎”這一問題能夠回答出來的只有26.4%,隨著問題的稍稍加深,能夠回答出來的學生比例大大降低,而問卷中的問題同屬于最應該掌握的法律常識。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醫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但忽略了基礎課,特別是法律基礎課的學習。(2)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程度。個體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對其實生活的影響程度,一個人只有從內心信仰法律,才能自覺的去學習法律、宣傳法律、應用法律。本調查將認可程度分為四個層面:完全認可、基本認可、不予評價、完全不認可,調查情況見表1。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對我國現有法律體制的運行總體評價是良好的,但確實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法律在保障公平方面還需要加強力度,大學生在遇到麻煩時有半數以上的同學認為自己能夠遵守法律,運用法律理性解決問題,不會超越法律允許的范圍而知法犯法。體現了難能可貴的對自己做守法公民的信心。
1.2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學習法律的興趣
針對“你認為大學生如何獲得法律知識”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圖1。從圖1可以看出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言傳身教,課堂教學在加強學生法律意識方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絕對不容忽視。網絡媒體作為大學生接觸多,又比較喜歡的一種傳播媒介在習得法律方面顯示的作用沒有多少優勢,也就是大學生上網并沒有特別留意自己法律素質的提高。在調查中,當問及你認為在學校里掌握法律知識對你將來的就業生活有幫助嗎?有65%以上的同學選擇非常有幫助,只有2%的同學認為意義不大,在回答“你希望學校多安排一些法律課程嗎”?有52%的同學選擇非常希望。當問到“你最想學習哪些法律方面的課程?”有23.6%的同學選擇勞動法等跟就業相關的法律,有62.8%的同學選擇醫事法律,有11%的同學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民事刑事法律,只有2.6%同學選擇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醫學高職生對于學習法律表現出來濃厚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專業相關的衛生法律法規和就業相關的勞動法律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學習要求。調查數據還顯示,男、女生在對法律學習興趣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大一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大二和大三學生。
1.3對衛生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
為了對高職醫學生掌握衛生法律法規的程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設計了6道和醫學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學生作答,結果見表2。由表2可以看到,6道題目都是要求將來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要掌握的法規,有些甚至關系到作為醫生對自己權利的保護,但除了一道題答對率超過50%,其他的均未超過半數,由此可以得出高職醫學生對衛生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不深,有待進一步提高。
1.4對和醫事法律相關的社會熱點、倫理難點問題的把握
能夠站在專業角度結合所掌握的醫事法律法規,對社會熱點事件和熱門問題表達中肯的觀點,這體現了高職醫學生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法律修養,在回答“你認為當前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15.7%的同學認為是“患方的無理取鬧”,有21.2%的人認為“醫務人員醫德不高,責任心不強”,44.2%的同學認為是“媒體報道不實過度渲染,激化醫患矛盾”,有18.9%的人認為是“醫事法律法規不健全?!蔽覈鴮τ凇鞍矘匪馈钡挠懻撛诿耖g和學術界一直持續不斷,高職醫學生也比較關注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在被問及“你認為阻止‘安樂死’實施的最大障礙是什么?”時,有44.6%人選擇“安樂死尚未立法”,有20.4%的同學選擇“安樂死中的自愿動機值得懷疑”,有24.1%的同學選擇“實施安樂死有可能給社會帶來難以預料的消極后果”,有10.9%的人選擇“違背了傳統的血緣親情觀念”。
1997年克隆綿羊Dolly誕生,這標志著高等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生殖被打破,生命可以通過無性生殖繁殖和“復制”。在被問及“人類能否克隆人?”這一問題時76.2%的同學持反對觀點。當問及“你反對允許克隆人主要理由是什么?”有46%的人選擇“克隆人會引起家庭倫理關系的混亂”,21.5%的人選擇“有可能導致人口性別比例失調”,有6.74%的人選擇“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25.76%的人選擇“會造成在法律認定上自然人和克隆人難以區分”。
2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2.1高職醫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1)法律基礎知識儲備不足。盡管學生掌握的法律常識大部分都是來自學校,但由于中學階段對法律的學習是分散的,不像語文、數學、歷史等這些課程學習非常系統化,法律沒有在一個時期進行集中系統的訓練,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學習的知識少、記憶不深容易忘記。和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接觸的機會更少,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幾近于空白。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70%以上的學生表現出對法律的學習興趣,但從講授衛生法學老師的座談中了解,大部分學生僅限于關注現實生活中發生案例的來龍去脈,比如,2007年轟動一時的“北京孕婦李麗云死亡事件”,教師在講這個案例時學生對案件的細節極為關注,但在對事件背后的深層次的法律問題進行討論時,學生的興趣銳減。對衛生法律事件只止于現象,未觸及事件的本質,這和學生對相關的知識背景一無所知有很大關系。
(2)重理輕文,忽視人文知識的學習。醫學即人學,醫學和倫理學、法學密不可分,大醫精誠說的就是作為蒼生大醫需要醫生有精湛的醫療技術,又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F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法治成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醫生在人文修養方面除了加強道德修養,必須同時關注法律素質的提高,惟其如此才能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一些學生,甚至是實習醫院的帶教老師,認為只要自己不主動違法犯罪,學法律沒什么用,一個好醫生給病人看好病是主要的,這就使得我們的一些法律課程形同虛設,大部分是應付考試“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考完了也就丟到一邊去了。
(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未能適應學生就業要求。我們無法按照法律專業人才的標準來要求醫學生研修法律,但從教育規律來講,每一門課程的學校都是由淺入深,大學一年級開始接觸《法律基礎》掌握基本法理,在大二以后可以陸續開設《衛生法學》《醫患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處理》等課程。再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側重一兩個部門法律的學習,比如,臨床醫學的學生可以重點學習《執業醫師法》,藥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藥事相關法律的學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比較完整的法律知識體系。但是我們現在高職醫學院校大部分只在大一階段講授《法律基礎》,這還是國家教育部門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一部分,沒有安排專業法律法規的學習?,F在的公務員考試、醫院、大專院校等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試卷內容有一部分就是考的醫事法律法規,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根本沒有接觸過,無所適從。
2.2建議
(1)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系統開設醫學相關醫事法律法規課。法律意識的培養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有所依附,高職醫學院校讓這些課程進入課本走進學生的課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學理論,領會法的基本精神,再從深層次上學習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醫事法律法規,逐步學會運用專業法律指導工作、保護自己的權利。高職醫學院校往往缺乏教授法律的師資,筆者建議可以從當地的綜合性大學特別是法學院聘請理論素質較高的老師講授,更好的選擇是由當地的律師協會推薦,聘請名氣較大的從事醫療衛生訴訟的專業律師,這些人專門從事法律實踐,接觸的案例多,講起課來既有理論又有生動活潑的案例,效果會更好。
(2)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在醫學實踐當中提升法律素質。法律知識僅僅進課本、進課堂還遠遠不夠,醫學科學說到底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醫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提升。開設模擬法庭、到法院旁聽審判過程等都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醫學教育有個最大不同,學生實習時間長,高職醫學三年有一年在醫院實習,學校可以在學生進入實習醫院前由實習醫院定期派人進行指導,使其明確作為實習醫生的權利和義務,實習期間學生更要深刻領會課堂上學到的醫務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醫療事故處理的法律程序,學習從法律角度如何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維護患者的利益。學習如何在工作當中注意證據的留存比如病例的書寫規范。真正深刻領會醫療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加重醫生責任的含義。
(3)大膽引進醫學前沿法律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有些醫學科技成果不斷被引入到法律法規當中比如《婚姻法》對近親結婚的規定,《食品衛生法》第七條“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準”等。一些醫療技術不僅在倫理學層面引起廣泛討論,也為法學的研究帶來新的研究課題,比如,墮胎、母親、克隆技術、器官移植、安樂死,有些在國外已有立法,但國內立法條件尚不成熟。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前沿問題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理解醫學發展面臨的許多法律問題迫切需要衛生法學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更好的引導、促進醫學發展。對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可以展開討論,比如腦死亡和器官移植的立法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已有30多個國家接受腦死亡標準,我國為什么至今沒能通過立法?腦死亡立法能不能一蹴而就?腦死亡立法的意義何在?究竟具備什么條件才能采取這一標準?你支持腦死亡立法嗎?理由是什么?隨著深入討論這些問題學生會對醫學和衛生法學的關系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也會對繼續深入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產生更大興趣。
關鍵詞:消防法制建設;消防監督;關聯性
我國現在的消防法律法規相對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消防工作的順利開展。然而,因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響,我國的消防部門執法過程中存在缺陷。
一、我國目前消防法制建設與消防監督存在的問題
(一)單位主體責任落實力度不夠,火災隱患整改不徹底。我國消防工作的原則是“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單在實際工作中,消防部門唱“獨角戲”的情形普通存在,有些單位和個人法制意識不強,不理解消防工作,表面配合,實際上對消防部門指出的隱患并不積極整改,應對檢查,陽奉陰違,造成很多流動性的消防安全隱患。
(二)消防執法人員具體有一定的隨意性。在進行消防執法時,很多執法人員具有一定的隨意性,舉例來看,由于執法人員調動頻繁,導致執法人員對崗位不熟悉,難以留住精通消防監督的人員,直接導致消防執法工作水平不高。另外,部分人員為了應付考試而進修,這些隨意性導致消防執法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同時也致使消防執法透明度不強。因為人際關系的影響,所以執法人員的執法力度不嚴格,針對被監督對象的行為規范性不強。
(三)消防法律法規亟待完善。在我國的法制體系變革背景下,《消防法》也實現了新的發展,有關規章制度也重新修訂。不過,在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消防法制建設。和我國的現在社會發展狀況相比,整體消防工作具有一定滯后性,難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在我國的消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現在的消防法律法規難以和科技化消防設備相適應,難以實現規范化管理,不利于推廣消防科技和設備。因此,為了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進一步拓寬消防器材應用范圍,就要不斷完善和消防有關的法律法規。
二、改進消防法制建設與消防監督的措施
(一)不斷完善消防法律法規。要想完善我國的消防法律法規,就要提高消防監督工作規范化。另外,在制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時,必須參考市場經濟發展狀況,完善現在的消防法律法規。通過加大創新力度,不斷完善國內消防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消防監督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職責義務,通過和現在的消防水平相結合,探究新型消防技術和消防工藝,利用法律法規規范其使用。另外,要制定和《消防法》有關的法律法規解釋,進一步推動消防監督工作開展。
(二)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重視力度。通過分析現在的消防工作可以得知,因為我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消防執法工作改善存在一定難度,難以執行消防處罰。這些問題不利于開展消防監督工作,進一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導致消防建設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在這一背景下,有關部門必須和實際狀況相結合,不斷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的重視。另外,要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隊伍培訓力度,統一規劃管理,努力提高基層消防監督人員的業務能力,實現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監督管理。除此之外,對于消防監督隊伍來說,要在實際工作中遵守《消防法》的有關規定,如果發現消防隱患必須及時處理,通過和受檢單位共同努力,整改消防隱患。在消防監督隊伍工作過程里,必須按照法律進行監督,只有這樣才可以使相關單位和部門協助工作,推動消防監督工作高效開展。
(三)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人員培訓力度。要想提高消防監督工作水平,必須提高消防監督隊伍總體素質,而要想提高消防監督隊伍素質,就要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進一步提高消防監督隊伍工作總體水平,優化其知識結構。因此,要以《消防法》為基礎,使消防監督執法人員不斷提高個人素質,一方面要有超強的消防技能,另一方面還要有一定的消防法律法規知識,不斷加大對其培訓力度。在消防監督隊伍執法時,要努力轉變過去的消防監督工作理念,建設消防監督隊伍工作人員的知識體系,不斷提高總體素質,使我國的消防監督工作越來越規范化和法制化,真正提高消防監督工作水平。另外,在完善相關監督制度過程里,必須建設監督獎懲機制,按照協議機制及時考核消防監督執法人員的素質,定期考查消防監督工作人員對業務知識的把握狀況,按照我國的《消防法》,不斷落實消防監督工作,建設完善的責任追究體系,以此來提高消防監督執法隊伍的工作積極性,端正工作態度。利用培訓手段,提高消防監督工作人員的素質,推動國內監督執法工作順利進行。
(四)加大消防法律和常識的普及力度,增強全社會參與消防工作的意識。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監督工作的開展除了需要消防執法隊伍的努力,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作為強大支撐。政府各職能部門要齊抓共管,將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納入國民安全教育體系,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社會單位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責任,進一步加大媒體消防安全公益宣傳的力度,進一步提升公民消防法律法規意識、消防安全常識知曉率和自防自救能力,進一步提高全社會抵御火災的能力和水平。通過依托各級各類媒體平臺,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宣傳推動,督促行業部門和單位落實消防宣傳教育責任全面推進,民眾消防安全素質全面增強,消防宣傳能力全面提升,在社會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要建立輿情監控機制和應對機制,要利用媒體和其他社會宣傳資源,召開新聞會,公開曝光重大火災隱患,反映當地火災形勢,宣傳消防工作措施,普及消防安全常識。加大96119火災隱患舉報電話的推廣和普及力度,充分發揮公民監督者的作用,提高公民遵守消費法律法規的意識,號召大家為維護全社會的消防安全貢獻一份力量。
三、結語
綜合來看,我國現在的消防法律法規和消防監督工作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必須努力完善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消防監督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以提高執法隊伍素質,通過和社會發展狀況相結合,優化自身消防監督管理體系,為維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獻出一份力量。
作者:袁方 單位:焦作市消防支隊
參考文獻:
[1]劉珩.當前我國消防監督執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4(01).
[關鍵詞]消防法律法規;農村;實效;價值
中圖分類號:D911.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2-0267-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消防法制建設得到較快發展,近年來,農村消防安全問題凸現,為有效解決農村消防問題,推進農村消防工作法治化進程,國家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法律法規。關于當前法律法規在農村的實施成效值得研究探討。
1 我國的農村消防安全現狀
近年來,隨著農村經濟多樣化發展,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二、三產業崛起,使得農村火災隱患增多,火災形勢日漸嚴峻,農村的火災起數、死傷人數、直接財產損失上升幅度遠遠高于城市,已嚴重威脅到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直接影響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農村消防安全問題凸顯在缺乏科學的消防規劃,建筑物防火間距小,消防基礎沒施薄弱,建筑耐火等級低,農民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電常識,逃生自救能力差,消防保衛力量不足等等。導致農村消防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1.1 農村消防工作起步較晚
由于經濟、社會等因素的制約,長期以來,我國消防工作一直以城市為重點,忽視了農村消防安全,忽略了農村消防工作,認為農村即使發生火災,造成的危害也不會太大。因此在消防站建設、消防力量部署、公共消防設施設置、消防投入上均集中在城市。直到近十年來農村火災高發,火災損失逐漸加大,農村消防安全才開始引起各級政府、各職能部門的重視。
1.2 基礎設施底子薄
我國多數鄉鎮無消防規劃、沒有專業消防力量,村莊缺乏消防水源、沒有配備基本消防器材設施。此外,農村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較低,抗火能力差,建筑物之間缺乏必要的防火間距,甚至毗鄰而建,一旦發生火災極易造成火燒連營,同時,缺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車通道、消防通訊,逃生救援都十分困難。
1.3 消防監督管理少
長期以來,農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監管,失控漏管現象嚴重,許多農村甚至處于消防監管的真空。九十年代末《消防法》實施以后,農村消防工作主要由當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和派出所監管,近幾年開展的農村消防工作也主要由各地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深人農村開展,一直都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唱“獨角戲”。 但是,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約.使得深入開展農村消防工作顯得力不從心,不能解決所有農村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全部問題。
1.4 抗災救援力量薄弱
常年以來由于我國消防資源的嚴重短缺,只有城市設立了公安消防站,農村滅火救援力量幾乎空白?!斑h水解不了近渴”,農村火災發生后,無法及時撲滅,連片而燒。雖然一些農村自發組織了群眾性滅火隊伍,但力量甚微,缺乏專業培訓和滅火設備,難以承擔防火、滅火任務。有的村寨,年輕力量基本全部外出務工,村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農村消防組織名存實亡。
1.5 民眾消防安全意識淡泊
由于農民群眾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護意識差,加上消防安全宣傳教育不到位,導致消防安全意識淡薄消防知識和技能匱乏,缺乏安全用火用電用油用氣常識,普遍存在亂倒爐灰、隨意燒荒、小孩玩火、迷信燒紙、亂接電器線路和保險絲等現象。
2 針對農村消防工作出臺的法律法規
農村消防工作是保障農村安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實現我國消防工作社會化的重要環節。2006年以來中央1號文件連續三年提出加強農村消防工作要求,中央七部門聯合制定《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消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加強農村消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應采取有力措施,長短并重,標本兼治,建立農村消防工作的長效機制,切實加強農村消防規劃、消防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消防組織,增強農村抗御火災的能力。
2008年8月1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的國家標準《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實施,該規范專設一節“消防整治”,規定了村莊整治消防安全應當堅持的原則和村莊整治中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通道、消防裝備、建筑防火等具體內容。
2009年5月1日新《消防法》頒布實施,明確在第三十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村消防工作的領導,采取措施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組織建立和督促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制。第三十一條規定在農業收獲季節、森林和草原防火期間、重大節假日期間以及火災多發季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消防宣傳教育,采取防火措施,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第三十二條規定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指導、支持和幫助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群眾性的消防工作。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應當確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組織制定防火安全公約,進行防火安全檢查。
2011年6月1日國家標準《農村防火規范》GB50039-2010正式實施,規范著重在農村消防規劃、村民的自用住宅、用火用電用氣用油等環節的技術防范措施、“三合一”場所的消防安全技術要求、火災預防、初起火災撲救和逃生自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內容做了技術規定。
同時,各級人民政府就貫徹落實國家法律規法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性法律和法規,旨在進一步推進農村消防安全工作法治化進程。就浙江省相繼頒布實施了《浙江省社會消防組織管理辦法》,下發了《浙江省農村消防管理工作若干規定》和《新農村消防工作建設標準》等。
3 消防法律法規在農村的實效性評價
3.1 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隨著針對農村的消防法律法規頒布實施,農村消防安全工作在建立法制化推進過程中,各級法律法規發揮積極作用,取得了成果,主要體現在:
3.1.1各級政府將農村消防工作納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計劃內容,納入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和平安建設,建立了政府消防工作管理體制。
3.1.2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得到了建設,建立了集政府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治安聯防消防隊等多種形式的隊伍。
3.1.3公共基礎消防設施得到了改善,并納入到農村公路、人畜飲水、農村電網、農村沼氣、舊鎮舊村改造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3.1.4政府建立了村級消防宣傳陣地,開展了針對性消防宣傳。
3.1.5村中“出租屋”、“三合一” 場所、易燃建筑集中連片情況得到了一定的整治、農戶電氣線路、爐灶等得到了相應的改造。
3.2 不足之處
不難發現,各級消防法律法規頒布后,主要成效集中體現在政府層面,而在引導制約村民主動履行消防責任上遠未達到要求,居上臨下的法律法規短時間內并未改變村民自身的消防治法生活。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3.2.1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遠離法律制度,多以村規民約制約行動,村民對消防法律法規相當陌生,嚴厲的條款難以接受,消防法律法規在村民中普及遭遇到困境。村民不會利用法律保障自身的消防安全,也忽略法律規定的消防責任。我們能看到村民用火用電用油用氣依然我行我素,家庭電器線路亂拉亂接并未改善,只要無人管理,亂倒爐灰、隨意燒荒、迷信燒紙、亂搭亂建屢禁不止。
3.2.2經濟與法律相脫節。盡管農村經濟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但距離法律所需的實施環境尚還差著很大距離,消防法律法規在村民中的存在和發展舉步維艱。我們看到全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有的農村村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保障,有房可住已屬不易,就無從談房屋是否符合消防規范建設,安全用火用電更是理想化。即使在經濟相對較富裕的農村,村民也尚在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消防安全工作對他們而言始終是其次。同時,過高的消防安全工作要求也使他們退而遠之。
3.3.3宣傳力度不夠,未深入到村民。近年來出臺的農村消防工作法律法規涉及面廣,工作要求高,而到達村民個人層面上的宣傳普及卻只有只言片語,稍復雜便不被村民理解,而負責宣傳普及消防法律法規的專業人員缺乏,村民工作大多依靠村干部,而村干部自身對消防法律法規知識了解有限,所以固然有完整的消防法律法規,但村民的法律意識與之幾代傳承的防火意識并未提升。
4 未來消防法律法規在農村的價值取向
當前,農村火災形勢依然嚴峻,火災起數居高不下,隨著農村經濟的崛起,火災損失將越來越大,農村消防安全要求極度迫切。可以說,目前的農村消防法律法規建設已較完備,但如何深入有效的體現其價值得探討。對未來法律法規的推廣建設,筆者有幾點建議做探討:
4.1 重視地區性差異
當前針對農村的消防法律法規雖完備,但不適宜大而全的實施與各個村,即使在一個鎮里,村與村之間也有很大的差異,應當有選擇性的配套解決各村消防問題,對經濟發展迅速的村,應當重在規劃建設,加強民眾法律責任;對人口多、房屋密集錯綜、歷史久的村,應首先解決歷史問題,加強改造;對經濟落后、條件差的村,應首先整治居住房消防安全隱患;對人煙稀少、老弱留守多的村,應加強政府救助力量;對第三產業發達的村,應普及法規,加強村民法律責任。
4.2 重視村民自身需求
過高的消防安全要求會使消防法律法規遠離村民,應當積極調研村民對消防工作的需求,首先解決村民最迫切的消防要求,從而再進一步開展消防工作。
4.3 重視歷史遺留問題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眾多,有約3/4 的國人生活在農村,歷史久遠,在農村形成了固定的習慣和文化,當前很多農村消防安全問題不是一部法律一臺法規所能化解。應當通過法律的逐步實施穩健的解決農村消防問題,不可求勝心切,一夜無法改變農村消防現狀。
4.4 重視執法隊伍建設
目前,針對農村的法律法規相對完備,但執法隊伍的建設嚴重滯后,除公安消防部隊這支專業的隊伍外,沒有其他專門負責農村消防工作的隊伍,而公安消防部隊在做農村工作時有較大的局限性,與村民的溝通存在較大的不足。通過完備的法律法規應當建立健全專門針對農村的規劃、建設、宣傳、檢查、執法部門,確立適合的專業人員,同時,部門人員必須要能夠全面了解消防法律法規,改變現有的由公安消防部門指導其工作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
[2] 農村防火規范,GB50039-20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8.10
[4] 羅家祥.探討新《消防法》實施下的新農村消防工作.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4)
關鍵詞:高職學生 法律意識 理念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149-02
沂蒙山區作為在全國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前列的革命老區,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通過調查沂蒙山區的唯一一所醫學院校醫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分析醫學生形成法律意識的影響因素,提出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的措施。以此推動醫學院校衛生法學的教學,加強學生依法行醫的理念。
1 調查基本情況
1.1 調查對象
考慮到研究對象需要具備代表性、綜合性和可行性等條件,所以在做研究時選取大一200名學生,大二200名學生,大三100學生,涉及護理學、臨床醫學、檢驗、藥學四個專業。
1.2 調查方法
文獻理論研究法:查閱國內外與高職醫學生法律意識相關的書籍和文章,并以此為理論參考,進行對比梳理分析,爭取提出自己的理論觀點。
問卷調查法:根據高職醫學生法律意識的不同特點,自行編制《高職醫學生法律意識調查問卷》,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
(1)問卷收況。
本次共下發問卷500份,回收495份,回收率99%,其中無效問卷3份,有效問卷492份,有效率98.3%。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較高。
(2)問卷對象的分布情況。
本高職醫學院學生以護理和臨床兩個專業學生居多,選取的學生這兩個專業占了大部分:大一200名學生中,護理專業100人,臨床專業60人,檢驗20人,藥學20人,大二200名學生各專業學生和大一人數相同,大三在外地實習醫院進行實習的學生較多,所以選取的數量少些,100人中,護理專業60人,臨床20人,檢驗10人,藥學10人。500名學生中,由于護理專業學生中女生較多,所以總數中女生346人,占到69.2%,男生154人,占31.8%。
數據統計方法:問卷回收后工作人員將所有數據進行分類整理和錄入,用Excel等工作軟件建立相關數據庫,運用相關軟件對數據庫進行分析。
1.3 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
(1)對法律一般常識的掌握情況,對現有法律體系的認知。(2)法律對自己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的認識。(3)對于醫事法律法規的認識情況。
2 調查結果
2.1 學生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和對法律權威的認同程度
(1)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
從調查問卷分析,大部分學生對法律常識的掌握情況不容樂觀。問卷題目“我國的根本法是哪部法律”是最基本的常識問題,回答正確只有率69.1%,在回答“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是哪個機關”這一問題是,答出的只有42.3%,“你能說出我國的政黨制度嗎”這一問題能夠回答出來的只有26.4%,隨著問題的稍稍加深,能夠回答出來的學生比例大大降低,而問卷中的問題同屬于最應該掌握的法律常識。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醫學生普遍重視專業課的學習,但忽略了基礎課,特別是法律基礎課的學習。
(2)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程度。
個體對法律權威的認可程度從側面反映了一個公民的法律意識和法治理念對其實生活的影響程度,一個人只有從內心信仰法律,才能自覺的去學習法律、宣傳法律、應用法律。本調查將認可程度分為四個層面:完全認可、基本認可、不予評價、完全不認可,調查情況見表1。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對我國現有法律體制的運行總體評價是良好的,但確實也有部分學生認為法律在保障公平方面還需要加強力度,大學生在遇到麻煩時有半數以上的同學認為自己能夠遵守法律,運用法律理性解決問題,不會超越法律允許的范圍而知法犯法。體現了難能可貴的對自己做守法公民的信心。
2.2 大學生獲得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和學習法律的興趣
針對“你認為大學生如何獲得法律知識”這一問題調查結果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的主要途徑還是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言傳身教,課堂教學在加強學生法律意識方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絕對不容忽視。網絡媒體作為大學生接觸多,又比較喜歡的一種傳播媒介在習得法律方面顯示的作用沒有多少優勢,也就是大學生上網并沒有特別留意自己法律素質的提高。
在調查中,當問及你認為在學校里掌握法律知識對你將來的就業生活有幫助嗎?有65%以上的同學選擇非常有幫助,只有2%的同學認為意義不大,在回答“你希望學校多安排一些法律課程嗎”?有52%的同學選擇非常希望。當問到“你最想學習哪些法律方面的課程?”有23.6%的同學選擇勞動法等跟就業相關的法律,有62.8%的同學選擇醫事法律,有11%的同學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民事刑事法律,只有2.6%同學選擇不清楚。由此可以看出醫學高職生對于學習法律表現出來濃厚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專業相關的衛生法律法規和就業相關的勞動法律表現出更為強烈的學習要求。調查數據還顯示,男、女生在對法律學習興趣方面無明顯差異,但大一學生對法律的學習興趣明顯高于大二和大三學生。
2.3 對衛生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
為了對高職醫學生掌握衛生法律法規的程度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我們設計了6道和醫學緊密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學生作答,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到,6道題目都是要求將來作為醫務工作者必須要掌握的法規,有些甚至關系到作為醫生對自己權利的保護,但除了一道題答對率超過50%,其他的均未超過半數,由此可以得出高職醫學生對衛生法律法規的掌握程度不深,有待進一步提高。
2.4 對和醫事法律相關的社會熱點、倫理難點問題的把握
能夠站在專業角度結合所掌握的醫事法律法規,對社會熱點事件和熱門問題表達中肯的觀點,這體現了高職醫學生良好的專業素質和法律修養,在回答“你認為當前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15.7%的同學認為是“患方的無理取鬧”,有21.2%的人認為“醫務人員醫德不高,責任心不強”,44.2%的同學認為是“媒體報道不實過度渲染,激化醫患矛盾”,有18.9%的人認為是“醫事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對于“安樂死”的討論在民間和學術界一直持續不斷,高職醫學生也比較關注這一重大現實問題。在被問及“你認為阻止‘安樂死’實施的最大障礙是什么?”時,有44.6%人選擇“安樂死尚未立法”,有20.4%的同學選擇“安樂死中的自愿動機值得懷疑”,有24.1%的同學選擇“實施安樂死有可能給社會帶來難以預料的消極后果”,有10.9%的人選擇“違背了傳統的血緣親情觀念”。
1997年克隆綿羊Dolly誕生,這標志著高等生命所遵循的有性生殖被打破,生命可以通過無性生殖繁殖和“復制”。在被問及“人類能否克隆人?”這一問題時76.2%的同學持反對觀點。當問及“你反對允許克隆人主要理由是什么?”有46%的人選擇“克隆人會引起家庭倫理關系的混亂”,21.5%的人選擇“有可能導致人口性別比例失調”,有6.74%的人選擇“技術發展還不夠成熟”,25.76%的人選擇“會造成在法律認定上自然人和克隆人難以區分”。
3 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3.1 高職醫學生法律意識存在的問題
(1)法律基礎知識儲備不足。
盡管學生掌握的法律常識大部分都是來自學校,但由于中學階段對法律的學習是分散的,不像語文、數學、歷史等這些課程學習非常系統化,法律沒有在一個時期進行集中系統的訓練,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是零散的、不成系統的,學習的知識少、記憶不深容易忘記。和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接觸的機會更少,在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幾近于空白。進入大學階段的學習,70%以上的學生表現出對法律的學習興趣,但從講授衛生法學老師的座談中了解,大部分學生僅限于關注現實生活中發生案例的來龍去脈,比如,2007年轟動一時的“北京孕婦李麗云死亡事件”,教師在講這個案例時學生對案件的細節極為關注,但在對事件背后的深層次的法律問題進行討論時,學生的興趣銳減。對衛生法律事件只止于現象,未觸及事件的本質,這和學生對相關的知識背景一無所知有很大關系。
(2)重理輕文,忽視人文知識的學習。
醫學即人學,醫學和倫理學、法學密不可分,大醫精誠說的就是作為蒼生大醫需要醫生有精湛的醫療技術,又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F代社會是法治社會,法治成為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醫生在人文修養方面除了加強道德修養,必須同時關注法律素質的提高,惟其如此才能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一些學生,甚至是實習醫院的帶教老師,認為只要自己不主動違法犯罪,學法律沒什么用,一個好醫生給病人看好病是主要的,這就使得我們的一些法律課程形同虛設,大部分是應付考試“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考完了也就丟到一邊去了。
(3)課程體系設置不合理,未能適應學生就業要求。
我們無法按照法律專業人才的標準來要求醫學生研修法律,但從教育規律來講,每一門課程的學校都是由淺入深,大學一年級開始接觸《法律基礎》掌握基本法理,在大二以后可以陸續開設《衛生法學》《醫患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處理》等課程。再針對不同專業學生側重一兩個部門法律的學習,比如,臨床醫學的學生可以重點學習《執業醫師法》,藥學專業的學生側重于藥事相關法律的學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構建比較完整的法律知識體系。但是我們現在高職醫學院校大部分只在大一階段講授《法律基礎》,這還是國家教育部門安排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的一部分,沒有安排專業法律法規的學習?,F在的公務員考試、醫院、大專院校等事業單位的招聘考試,試卷內容有一部分就是考的醫事法律法規,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根本沒有接觸過,無所適從。
3.2 建議
(1)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系統開設醫學相關醫事法律法規課。
法律意識的培養不能是空中樓閣,必須有所依附,高職醫學院校讓這些課程進入課本走進學生的課堂,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法學理論,領會法的基本精神,再從深層次上學習和自己專業密切相關的醫事法律法規,逐步學會運用專業法律指導工作、保護自己的權利。高職醫學院校往往缺乏教授法律的師資,筆者建議可以從當地的綜合性大學特別是法學院聘請理論素質較高的老師講授,更好的選擇是由當地的律師協會推薦,聘請名氣較大的從事醫療衛生訴訟的專業律師,這些人專門從事法律實踐,接觸的案例多,講起課來既有理論又有生動活潑的案例,效果會更好。
(2)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在醫學實踐當中提升法律素質。
法律知識僅僅進課本、進課堂還遠遠不夠,醫學科學說到底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醫學生法律素質的提高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提升。開設模擬法庭、到法院旁聽審判過程等都是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醫學教育有個最大不同,學生實習時間長,高職醫學三年有一年在醫院實習,學??梢栽趯W生進入實習醫院前由實習醫院定期派人進行指導,使其明確作為實習醫生的權利和義務,實習期間學生更要深刻領會課堂上學到的醫務人員的權利和義務、醫療事故處理的法律程序,學習從法律角度如何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維護患者的利益。學習如何在工作當中注意證據的留存比如病例的書寫規范。真正深刻領會醫療訴訟中“舉證責任倒置”加重醫生責任的含義。
(3)大膽引進醫學前沿法律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知識面。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有些醫學科技成果不斷被引入到法律法規當中比如《婚姻法》對近親結婚的規定,《食品衛生法》第七條“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必須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營養、衛生標準”等。一些醫療技術不僅在倫理學層面引起廣泛討論,也為法學的研究帶來新的研究課題,比如,墮胎、母親、克隆技術、器官移植、安樂死,有些在國外已有立法,但國內立法條件尚不成熟。
教學過程中將這些前沿問題介紹給學生,讓學生理解醫學發展面臨的許多法律問題迫切需要衛生法學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更好的引導、促進醫學發展。對于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可以展開討論,比如腦死亡和器官移植的立法問題,在全球范圍內已有30多個國家接受腦死亡標準,我國為什么至今沒能通過立法?腦死亡立法能不能一蹴而就?腦死亡立法的意義何在?究竟具備什么條件才能采取這一標準?你支持腦死亡立法嗎?理由是什么?隨著深入討論這些問題學生會對醫學和衛生法學的關系有更為深刻的理解,也會對繼續深入學習衛生法律法規產生更大興趣。
法律意識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是個體對法律的性質、功能、作用、實現路徑等方面的系統化的認識,學習和掌握醫事法律知識,增強自己從業的法律意識,絕不能靠一日之功,應做到細水長流逐步提高運用法律的能力,這既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義務,也需要學校、社會的關注和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喜.論醫患關系的法律屬性[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1-23.
關鍵詞 物流法律法規 第一堂課 教學構思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62
Abstract The course of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is one of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the first class, whether teachers can successfully guide students in an introductory, and let the students generate interest and a sense of identity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rst class of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ive of teaching and how to teach the first lesson.
Keywords logistics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first class; teaching conception
“物流法律法規”是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共50學時(分為40個理論學時40,10個實訓學時),2.5個學分,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物流專業的職業綜合技能,熟悉物流領域的法律法規知識,掌握基本的法律技能,在發生物流糾紛后能合理解決問題,當然更重要的是懂法、用好法,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法律糾紛的產生。筆者結合自身講授該門課程的實際情況,簡要談談如何講好“物流法律法規”的第一堂課。
1 講好“物流法律法規”第一堂課的意義
從目前的就業形勢來看,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主要就業去向是企業,尤以物流企業居多。在目前物流法律法規尚且不健全的市場環境下,物流企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是花樣繁多,企業在管理上一有疏忽就可能導致虧損甚至破產,因此學好“物流法律法規”這門課,對學生日后的就業以及個人法律風險的規避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校的“物流法律法規”課程時在大學第一個學期開設,學生對物流管理的專業知識還處于零基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方法也沒有一個系統的概念。以筆者的教學經歷來看,“物流法律法規”的第一堂課猶如為學生走向物流專業領域的第一道門,在這一堂課上,教師就必須深入淺出地為學生大致描繪物流領域的基本常識,讓學生了解“物流法律法規”課程的性質和特征、方向及其對他們未來就業的影響,充分調動學生想更多地了解物流專業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 “物流法律法規”第一堂課教學構思
2.1 課程介紹
“物流法律法規”課程涉及的內容既有體法內容,也有程序法內容,知識點多,且實踐性較強,在教學目標上應側重于學生對物流法律法規的理解和應用的把握上,特別是法律風險的識別和防范技巧上。
在第一堂課上,向學生介紹“物流法律法規”課程的性質和特點、課時安排、課程的教學主要內容(包括理論學習和實訓學習內容)、課程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考試考核標準和要求、課程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該課程的意義和重要性。
2.2 第一堂課的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
自開設“物流法律法規”課程,考慮到我校物流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以及學生課堂表現特點,我們選用了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陳石清主編的校企合作教材《物流法律法規》。同時,在借鑒有關本科教材和其他高職教材的基礎上,對本課程的第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做如下設計。
2.2.1 物流法的定義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統一規范物流活動的物流法,調整各類物流活動的規范主要散見于各種法律法規中,因此,物流法指的是國家制定的用來調整在物流活動中產生的以及與物流活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在該部分的教學上補充講述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識,比如法的效力層次,法的制定機關,規范物流活動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2.2.2 物流法的特征
物流法不同于其他法律,它自身具有很強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主要源于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其他部門法律法規大多是從宗教、道德等方面演變而來,而物流法律是源自物流業務活動中,尤其在當今物流行業已廣泛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的情勢下,物流業務發展非??欤锪鳂I專門的法律法規的建設明顯滯后;二是物流行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涉及的環節非常廣泛,一般包括運輸、倉儲、包裝、配送、搬運、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等諸多環節,這些活動都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活動,每個物流環節的特點不一,每個環節都需要法律規范對其進行規范和約束。而物流活動的參與主體之間既有橫向的法律關系,又有縱向的法律關系,如有政府、行業協會、物流企業等等。隨著國際物流的發展,物流活動跨越國界,尤其跨國公司的,物流供應鏈覆蓋到多個國家,在物流活動中必然產生不同國家物流法律規范的適用問題。
鑒于物流活動的以上特點,物流法與其他法律規范比較,具有廣泛性、技術性、國際性、綜合性等特點。特別要說明的是其廣泛性,由于物流活動的參與者涉及不同行業及部門,如倉儲業主、物流包裝服務提供商、各類運輸方式承運人、裝卸業者、承攬加工業者、配送企業、物流信息運營商等。所以物流法在規范的內容上和表現形式上都具有多樣性。
2.2.3 物流法的調整對象
法律規范的調整對象是指某一法律部門所調整的特定的社會關系,物流法的調整對象是物流相關作業的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稱為物流法律關系),包括物流作業過程中發生的法律關系和行政層面的物流管理法律關系。物流作業法律關系主要是體現民商事物流法律關系,主要是物流關系中的平等主體通過簽訂民商事合同的方式進行交易活動。物流管理法律關系主要體現為行政物流法律關系,是物流活動中關于物流企業設立、物流活動監督管理而發生的法律關系。主要是國家機關在對物流企業的設立、運營進行管理過程中所形成的法律關系。①
2.2.4 我國物流法的現狀
雖然物流業的發展如日中天,但迄今為止規范我國物流行業的物流法還沒出臺,現有的有關物流方面的法律性規范文件分散于海陸空運輸、裝卸、倉儲、信息處理等方面的法律以及各部委分別制定的有關規章、管理辦法以及實施細則、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及各種技術規范、技術法規中。規范物流領域的基本法有《合同法》、《海商法》等,行政法規有《海港管理暫行條例》、《航道管理條例》等,中央各部委頒布的規章有《關于商品包裝的暫行規定》、《鐵路貨物運輸規程》等。此外,還有一些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地方性法規以及物流技術規范等形式。
再有,由于物流業涉及的環節和領域較多,規范這種活動的法律規范又多分散于不同的不同的政府行政部門根據各自的行業特殊情況和部門利益制定和頒布的部門法規,這些部門在制定法律規范事協調不充分,基本是各自為政,因而導致這些法律規范之間缺乏統一性、總有不協調甚至存在沖突。
我國現在的物流業早已不是傳統的倉儲運輸業當道的原始物流業,針對現代物流的新業務、新問題,我國目前甚至還沒有法律法規加以調整及規范,存在不少的“法律真空”。這些問題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到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3 如何講好“物流法律法規”第一堂課
3.1 在教學中融入法律風險教育,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在物流法律法規的第一堂課教學中,重點不在于開展課程教學內容的詳細講述,更重于將法律風險教育融入到課程中,使學生養成敏銳的法律風險意識,更好地適應風險日趨升高的社會環境,應對當前及今后所面臨的法律風險。②在課程的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教師不只是要講解教材中的概念和各種理論知識,更要結合市場風險種類,從頭至尾都強調“法律風險”這四個字。
3.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第一堂課上教師給學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會對今后的教學產生極大影響。學生接受一門新的專業課程,就像面對一個新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心的。因此教師如果能精心設計這一次課,以自己的風采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這門課,喜歡這門課。在課堂上教師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3 精心設計課程內容,定位教學培養目標
高職物流專業“物流法律法規”教學內容既要o貼物流行業特點,又要反映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因現代社會已然是一個風險社會,法律風險發生的概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增長。而物流活動涉及的法律關系錯綜復雜,既有橫向的,也有縱向的法律關系,物流市場環境的完善程度與物流業務的增長程度不成正比,在諸多方面存在法律真空地帶,發生法律風險的機率較大。
從課程的內容上說,主要要講述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調整物流主體的法律制度、調整物流作業的法律制度、物流合同法律制度、解決物流爭議的仲裁和訴訟法律制度。
在這一個教學內容上,教師除了給學生介紹物流法的現狀,更重要的是引導和啟發學生做課后的知識搜索和思考。讓學生了解一些有影響力的物流法律案例,在案例中發現存在哪些法律風險、法律糾紛,再帶著問題去思索物流法的建立和完善要從哪些方面考慮。
在“物流法律法規”的第一堂課上,教師須對教學的目標精準定位,強調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學習該課程的目標是做到能充分利用所學法律知識對當前及今后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有防范意識,具備基本的處理能力。這一堂課的教學宜深入淺出,其授課效果與學生后續對課程的興趣度和關注度有很大關系。
3.4 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已被大多數高校廣泛采用,它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與死板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功能,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將一些比較枯燥的專業課知識,以讓學生感興趣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讓死板、枯燥的專業課課堂變得豐富生動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忱。③另外,在“物流法律法規”的第一堂課上,可以引用一些當前比較熱的物流熱點問題或案件糾紛,鼓勵學生展開討論,進行演練推理,營造出濃烈的求知氛圍。
注釋
① 陳石清.物流法律法規[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一年來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股進一步強化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督管理。按照局制定的工作目標及年初工作計劃要求,以保障公眾食品安全、身體健康為宗旨,強化日常監管,狠抓專項整治,依法履行職責,完善長效機制,全面完成工作任務。現將2019年工作總結如下:、
全區共有保健食品經營單位321家,化妝品經營使用單位411家,并對其全部進行了檔案管理,建檔率100%。
受理保健食品、化妝品投訴舉報28起,其中保健食品舉報以欺詐和虛假宣傳為主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三,舉報化妝品過敏類的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七,針對投訴舉報情況我局結合保健食品經營環節“百日行動”專項整治大力開展保健食品、化妝品的專項行動,以批發企業和集中商業街區為重點嚴厲打擊利用會議、講座、免費體檢等方式違法宣傳、銷售化妝品、保健食品行為。
積極結合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藥品科普宣傳活動,組織開展了保健食品安全知識集中宣傳活動。在政府網站,晚報等途徑都做了相關知識的宣傳報道。重點向保健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以及廣大群眾宣傳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保化監管職責、相關企業在安全監管中應履行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科學選購保健食品知識等。
開展從業人員培訓。為深入推進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工作,強化從業人員依法經營意識,我部門對56家經營企業負責人進行了開展保健食品、化妝品經營管理法律法規知識方面的培訓內容,主要包括保健食品化妝品相關法律法規、產品標簽標識、有關經營管理規定、保障產品經營質量應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法律常識是法律知識中使用最多的部分,直接與公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息息相關,法律常識的普及程度是衡量公民知法的重要指標,也是保障公民在法治社會中幸福生活的基石。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代表著最先進的文化,是推動社會持續進步的棟梁。大學生所掌握的法律常識,不僅可以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可以用來保護身邊人的合法權益,更可以給周邊的人宣傳和傳播法律知識,逐步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養,是建設法治社會的生力軍。現有的教育體系,將大學生分為文科和理工科,文科大學生主要學習和研究社會科學,理工科大學生主要學習和研究自然科學,這種學習側重點的不同,使得理工科大學生所學習到的社科知識較少,其中就包括了許多法律常識,使得理工科大學生不能很好的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近年來,大學生犯罪率逐年升高,大學生犯罪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2]。研究理工科大學生法律常識普及現狀,可以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大學生群體的法律素養,為減少大學生犯罪、維護大學生合法權益、普及法律知識提供最直接的依據,并助力于法治中國的早日實現。
二、現狀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一所具有石油特色的理工科院校,該校的大部分專業屬于理工科,沒有開設法律類專業,對研究理工科大學生法律常識普及程度具有代表性。通過調查問卷和走訪的方式,調研了該校本科生,其中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收回有效份數為480份,將調研的結果作為分析理工科大學生法律常識普及程度的依據,從單項和整體的角度來分析現狀以及原因,根據分析的結果,指出教學中的不足,給出合理的建議。
(一)單項分析通過走訪和查閱相關資料,將理工科大學生應該掌握的法律常識分解為:基本權利類、消費者權益類、校園安全類、合同類、刑事類、勞動勞務類、旅游類、婚姻類、納稅類和食藥品安全類。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法理學理論,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18個基本法律常識問題,隨機發放給全校的學生,經過整理核算,具體數據見表1。從采集到的數據來看,同學們對旅游方面的法律常識了解充分,與之對應的問題是:是否可以處罰在旅游景點亂刻亂畫的游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一般是不會處罰游客,而我們絕大多數同學卻認為應該處罰,這與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的規定相一致,該法律的頒布時間在調查問卷發放之后,相關的法律常識還沒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有89.9%的同學能選出正確的答案,認為可以對文物上亂刻亂畫的行為進行處罰,相應的法律常識最有可能來源于旅游地點的相關提醒和同學們對亂刻亂畫行為的痛恨。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同學們并不缺乏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而是缺乏相應的獲取渠道。正確率次高的類別是基本權利類,是《憲法》和法理學常識的具體體現,是每個公民都享有的權利,其正確率為73.9%。相對應的三個問題中,正確率最高的問題是:學生上課時是否可以去上廁所?這是一個與學生學習息息相關的問題,其正確率高達86.0%,說明大部分同學明確的知道:自然人享有維護其行動和思想自主,不受他人或組織的非法剝奪、限制的權利。通俗的說,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3],這與許多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反復強調的內容相一致,同學們相應的法律知識充足,進一步說明:在現有理工科院校的教學環節中,普及法律知識的途徑單一枯燥,相應的宣傳力度不足,不能滿足同學們相應的法律需求。正確率次低的類別是食藥品安全類。在設計題目時,為了能更好的反映出同學們所掌握的法律常識,食藥品安全類所對應的問題是一個關于假藥認定的多選題,其正確率只有35.1%,即使是隨機選擇,也會有超過25%的正確率,這與實際統計的正確率僅差十個百分點,說明同學們在辨別假藥方面的法律常識嚴重不足,在食藥品安全方面難以明確的辨析商家各種違法和侵權行為,給廣大同學的人身安全帶來隱患,必須引起我們的關注。正確率最低的類別是合同類,所對應的問題是:對于一份已成立的合同,其中一部分違反現行法律法規,此時該合同的合法部分是否繼續有效?依照《合同法》的相關條款,合同的合法部分依然受法律法規的保護,然而僅有33.6%的同學能意識到這一點,大部分同學錯誤的認為合法部分不受法律的保護。由此可以看出,同學們所掌握的一部分法律常識與現行法律法規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對一些基本法律法規存在一定的誤解。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因為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比較專業,所蘊含的法理理論過于深奧;一方面與同學們未曾重視相關法律常識有關。我們相信,作為道德修養較高和邏輯性較強的理工科大學生,其生活常識和邏輯理解能力足以理解這些專業性較強而與生活聯系緊密的法律常識,只是缺乏相應的關注,缺乏對法律常識的興趣。其它類法律問題的正確率介于以上四種之間,是各種因素的綜合。
(二)綜合分析經過單項分析,已經找到影響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的主要因素,為了能更好的評價理工科大學生群體的法律常識普及程度,給不同的類型賦予相同的權重,并與正確率相乘得到一個可以綜合評價的指標,具體計算方法如下公式。由公式計算出綜合評價指標的數值為54.7,該數值表明:理工科院校大學生的法律常識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只占到應該掌握的一半左右,加之設計的題目都是一些簡單的基本常識題等因素的影響,理工科大學生的實際分值可能會更低。如此微薄的法律常識,是很難應對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甚至不能察覺自身權益所受到的傷害,這對理工科大學生維護自己正當權益和促進社會公平公正極其不利。當理工科大學生離開校園的保護,步入社會和工作崗位后,難免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當下理工科大學生缺乏法律常識的現狀應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同學們的共鳴。
三、應對策略
針對理工科院校大學生法律常識缺乏的現狀,從國家、社會、院校、個人四個層面探討,提出一些合理的改進建議,以增加理工科大學生所掌握的法律常識,提高他們的法律素養,幫助他們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為構建法治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對于理工科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法律方面的必修課只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一門課程,由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兩部分組成,需要講授的知識很多,而相應的課時卻很短,限制了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學生很難在課程的學習中獲得足夠的法律常識。因此,建議國家的相關部門,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分離出法律基礎部分,配以適當的課時單獨設置必修課,讓同學們有充足的課時學習法律知識。同時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大普法力度、制定落實相應普法規劃、增加高校法治建設的投入,多維度、多層次、多方面普及法律常識,使學法、知法、守法的觀念深入理工科大學生的日常。
(二)畢業的大學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生力軍,其法律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全社會的法治進程,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養也是社會全體成員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希望每個社會成員在自己學法、知法、守法的同時,也積極的為理工科大學生普及法律常識。通過法律援助、法律互助、法律講座等方式,幫助理工科大學生學習法律常識,增加他們的法律素養,使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都懂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約束自己的錯誤行為,敢于和違背道德、違背法律的行為做斗爭。只有不斷的注入、壯大高素質的生力軍,我們的社會才會進步,社會才會安定和諧,每個社會成員才能切身感受到法治社會帶來的幸福。
(三)院校是大學生學習法律常識的主要場所,課堂講解是獲得法律常識最有效的途徑,現有的教學體系不能很好的普及法律常識,需要不斷的革新,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優化:1.豐富教學方法,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的好奇心;2.改革考核方式,使同學們在課堂之外也能積極的學習法律常識;3.針對理工科院校法律必修課的不足,可適當的增設不同方面的法律類選修課;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5.營造出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堅持科學性和民主性的統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