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7 10:32:40
序論:在您撰寫老年精神病人的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4-180-01
我科通過對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1名合并冠心病的老年精神病人入院調查及查體結果分析,發現患者及家屬對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知識了解很少,加上精神病人在精神癥狀發作期間因受精神癥狀支配,不配合飲食,且拒絕藥物治療,極易導致原有癥狀加重和并發癥的發生。因此,精神病合并冠心病人的護理非常重要。現報告如下:
本組病例31例均為近2年來住院病人,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病例中男12例,女19例;年齡60~73歲;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型24例,心絞痛型7型,其中包括陳舊性心肌梗塞2例。
1 收集患者健康問題,確定健康教育方式
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并查閱門診病歷,對照本次體檢結果,有針對性地制定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計劃。盡量符合個體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如書面、卡片與口頭講解、提問、討論、自學等。
2 加強心理護理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晝夜變化,患者處于精神疾病發作期及對自己所患疾病相知甚少,特別當心律失常頻繁發作時,患者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心神不定,易怒,睡眠明顯減少,情緒低落等,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尤其是老年患者,常有著恐慌心理,非常擔憂自己的冠心病復發,擔心突然病情發作時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和照顧。有的對醫生的治療措施形成依賴性,不相信其他醫生的治療方案。針對這樣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講述有關預防本病的知識,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以主動熱情、誠摯溫和的態度穩定其情緒,使其正確理解治療、護理、飲食方面的相關要求,不但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且還能促進其功能恢復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存質量。
3 確保治療及時到位
有的病人因為受精神疾病的影響,不承認自己有病,拒絕藥物治療,經常藏藥。護士必須嚴格執行醫囑,故做好服藥工作很重要,關系到他們病情的穩定。首先,按序服藥,請依從性好配合服藥者起表率作用,將服藥困難者留在最后服,服后檢查口腔、舌下,證明咽下后方可離開。其次,觀察用藥后的反應,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報告醫生,如尿潴留、便秘、性低血壓等,我們要及時發現,及時解決,耐心解釋,不要影響他們的情緒加重對服藥的抗拒。對于不合作的病人應耐心細致的講解已取得配合,必要時給予強迫治療,以保持醫囑的順利執行,從而較好的控制病情。
4 加強飲食和運動的護理
冠心病人應進行適量鍛煉,堅持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如散步、太極拳、氣功等。但遇天氣變化時,應在室內活動。運動因人而宜,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適可而止。持之以恒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臟的功能,促進側枝循環的建立。合理搭配膳食,控制體重,因肥胖可以加重心臟的負擔,所以提倡少食多餐,七八成飽,粗細糧搭配。應堅持低鹽、低糖、低脂、低刺激飲食,過多攝入高脂飲食,對于冠心病是大忌,應避免進食過多動物性脂肪或富含膽固醇的食物。
5 睡眠及休息的護理
對患者講解合理的睡眠和休息對于疾病恢復的重要意義,滿足患者不違反原則的睡眠習慣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安眠類藥物。
6 加強衛生宣教
病人出院后康復訓練的繼續,家屬的配合也起著積極的作用,如生活日程的安排,按時服用維持藥量等。用簡單易懂的話對病人及家屬講解精神疾病及冠心病的相關知識,幫助其了解疾病發生的病因病理以及誘發因素,能有助于科學安排患者的飲食、運動、睡眠以及藥物的正確服用方法,對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與恢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09-01
健康教育是護士針對住院病人進入醫院以后各方面的適應能力而進行的一種活動。使病人明確自己特定疾病的護理過程,醫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最佳的質量效果。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復雜多樣,有的病人產生與腦組織退化相關聯的癥候群,出現意識障礙或癡呆狀態。有的病人與身體功能相關,出現食欲下降,營養不良甚至全身衰竭導致死亡。老年精神病的癥狀極不穩定,有時變化無常。很多病人與身體疾病一起并發,特別是與心血管病、肺氣腫、糖尿病、腎臟疾病、骨關節疾病等軀體疾病一起并發。因此,在對老年精神病進行治療時,必須充分顧及這些并發疾病。老年精神病受環境的因素影響很大。住院、搬家等環境的突變,會引起癡呆癥狀的惡化,導致憂郁癥狀等。在護理過程中應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復。
1 健康教育的對象
健康教育的對象不僅是患者本人而且涉及到患者家屬,陪護等任何參與患者護理工作的人員。
2 健康教育方式
對健康教育對象可采取多種表達方式,如口頭講解,病區宣傳欄。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知識水平的不同,采用適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積極配合護理,縮短治療時間,提前進入康復階段。
3 老年精神病護理中健康教育實施
3.1 老年精神病人體質較差、抵抗疾病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發生意外、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病情、性格改變、不易合作。對藥物敏感且易產生藥物副反應,常并發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給臨床診治和護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針對老年精神病人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
3.2 老年精神疾病多由腦功能的退化引起,根據不同情況,組織必要的活動以豐富患者的生活內容,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安排一些文娛活動或體育活動,如欣賞音樂、看電視、聽廣播等,活躍充實病房生活。既可以激活大腦功能、防治腦功能退化,又有助于克服消極情緒滋長和驅散患者心頭憂郁與煩悶。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情感脆弱、幼稚孤獨、恐懼感、猜疑心等情況,對他們的稱呼要保持尊敬之意,聽他們說話時要專心,回答詢問語速要慢,聲音要大些,必要時多重復幾次。護理人員對待老年患者要像對自己的親人一樣,多關愛他們,使他們感到溫暖,從而積極配合治療,有利于康復。
3.4 老年精神病人容易產生肺氣腫、冠心病、偏癱等嚴重的并發癥,要注意加強軀體疾病護理。特別是病人吃飯時,嚴加管理,密切觀察,防止嗆咳吸入食物或水分,引起吸入性肺炎;長期臥床者要定時翻身,局部按摩,防止褥瘡,多改變或增加戶外活動,從而增強抗病能力。
3.5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年齡偏大,記憶減退,容易走失 護理人員對走失高危人員制定防范措施,同時強化護理人員安全意識。提高安全工作的預見性和防范性,護理人員對這類病人特別關注,多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的行為動向,禁止單獨離開病區,如需離開必須有專人陪伴。
3.6 對老年精神病人要隨時看管和照顧,并要關心、體貼,做好思想工作 不要在病人面前交頭接耳,使病人產生猜疑,使精神受刺激而導致發病。要嚴密觀察發病的誘因和先兆。一旦發現有發病可能,就要做好預防工作,可給予鎮靜藥。對狂躁的病人要隨時跟隨保護,及時藏好各種危險物品,防止自傷和傷人。
3.7 老年精神病人服藥時。應現場監督病人服藥,防止病人將藥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兩頰部,過后將藥吐掉。
3.8 加強老年精神病人的飲食管理,適當給以營養豐富的飲食。對拒食者要勸其進食,食欲旺盛者要適當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質軟易消化的為主,不要吃帶骨刺的食物。同時,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產生誤咽或呃逆。
3.9 搞好老年精神病人的個人衛生,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應耐心協助,定期為病人洗澡、更衣和理發,幫助病人洗臉、漱口、梳頭等。注意防止病人受涼,隨著天氣的變化,給病人適時加衣、蓋被。被子要經常晾曬,室內空氣要流通。定時誘導病人大、小便,并觀察便形,掌握次數。
【關鍵詞】老年;精神病人;肺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6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0-0079-02
對于老年人易患的疾病,人們普遍擔心的是腫瘤和心血管病,然而肺炎的病死率卻依然很高。據北京醫院的統計資料表明:80歲以上老人,肺炎為第一死因;90歲以上的死者中有一半死于肺炎。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收集老年肺炎2005年2月至2010年8月本院老年精神病房住院老年肺炎患者48例,年齡52~91歲(平均68歲),其中男39例(81.3%),女9例(18.7%)。病程6~25年。治療時間最短14天,最長40天,平均治療時間27天。所有的患者觀察以下指標:①一般情況:性別、年齡、職業、誘因和吸煙史;②臨床表現和檢查:癥狀、體征、血常規、肝腎功能、胸部X線或CT片;③治療與轉歸:抗感染藥物及綜合治療、療程及轉歸、住院天數等。對以上資料采用回顧性分析。
2 結果
2.1 臨床表現:無明顯誘因25例;發熱:高熱7例,低熱38例,無發熱的3例;無呼吸道癥狀的11例;無肺部體征的24例;合并基礎疾病的40例,同時合并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的29例;出現并發癥的10例。
2.2 實驗室檢查及特殊檢查①血常規:白細胞總數增高36例,中性粒細胞分類增高38例;②胸部X線或CT片:大多呈支氣管肺炎改變42例及間質性肺炎4例;合并胸腔積液的7例;雙肺感染的18例。
2.3 住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轉歸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數2周左右,胸片2周內完全消散者10例,4周消散者24例,40天消散者8例有少數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復查血常規無異常,但肺部感染灶的影像學檢查一直未吸收,并持續到出院。
3 討論
精神病病人住院期間發生肺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作者認為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及抗精神病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是主要的誘發因素。
3.1 老年精神病病人的特殊性。
3.1.1呼吸系統老化:老年人隨著身體的老化,纖毛逐漸受損,彈性變得較差,黏膜腺和支氣管上皮細胞也有些退化,這些變化都會減低清除呼吸道的能力;有效咳嗽也變少,使呼吸道更易受到感染及其他問題的傷害。
3.1.2 老年精神病病人住院時間長,少則3個月,多則十幾年,這些病人的特點是:社會功能損害明顯,缺少應有的主訴,生活被動、懶散,自我保護能力差,故易引發感染。
3.1.3 老年人適應能力差,對氣溫變化極為敏感,室內外溫差大,驟冷驟熱使老年人難以適應。
3.1.4 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除咳嗽、咳痰等常見癥狀外,寒戰、高熱比較少見。
3.1.5 由于老年肺炎患者多伴有基礎疾病,再加上營養不良,免疫功能及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明顯削弱了抗生素的治療效果。
3.2 治療的副反應。在抗精神病治療過程中,藥物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是導致院內肺炎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咕癫∷幬锞哂羞^度鎮靜作用(氯氮平、氯丙嗪),可抑制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使正常的呼吸道生理防御機能下降。[1]當長期大劑量用藥后,產生不同程度的唾液增多(據報道氯氮平引起流涎者占64.3%)、咳嗽反射、吞咽反射減弱等副作用。[1]當病人處于深睡眠狀態或進食、飲水易發生嗆咳而致口腔分泌物或胃返流物誤吸入呼吸道,導致吸入性肺炎。[2]
4 護理
4.1 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搞好繼續教育:精神科醫護人員不僅要掌握本專科理論知識,還應拓寬知識面,掌握邊緣學科的知識,準確觀察病情變化,及時去除潛在感染因素,有效控制并發癥的發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①對精神癥狀重、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確切訴說病情的病人,加強基礎護理及生活護理是預防自身感染發生及傳播的重要措施。②掌握各種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重點觀察、認真對待病人的每一個主訴,仔細分析觀察到的每一個癥狀和體征,如服用氯氮平的病人因唾液分泌增加,加之藥物作用病人睡眠深,應督促病人采用側臥位,協助病人清除口內分泌物,以利分泌物及時排出,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4.2 切斷感染途徑,提高病人的抵抗力:在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的基礎上改善衛生條件,保持病區內清潔,創造舒適、整潔的環境。定期進行衛生學監測,同時加強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切斷各種感染途徑,預防各類外源性感染的發生。
4.3 積極治療精神疾病是減少精神病病人院內感染的關鍵:精神病病人因思維、情感、行為異常、缺少主訴、治療不合作、管理困難,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盡快改善精神癥狀,使病人恢復正常理念,配合醫療護理,服從管理,則大大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
4.4 吸入性肺炎排痰護理:老年吸入性肺炎的排痰護理與病人尤其重要。不恰當的可能增加誤吸和反流的概率,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與發展。睡眠時采取頭稍高的右側臥位或半側臥位,以避免口腔分泌物倒流入氣道內。
4.4.1 引流:護士將患者床頭搖高30°~50°,床頭墊軟枕,且半臥位與臥位經常變換,檢查皮膚受壓情況,這樣不僅可預防褥瘡發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引流有時比應用抗生素更重要。
4.4.2 鼓勵病人咳嗽、咳痰,對咳嗽無力的病人,協助拍背。拍背的方法是:患者取側臥位或坐位時,護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狀,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內,由下向上,有節奏的輕輕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時用腕力或肘關節力,力度應均勻一致,以患者能忍受為度,每次3~5min。通過拍背,使支氣管、細支氣管內痰液因振動而產生咳嗽反射,同時鼓勵患者進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氣管到大氣管,痰液隨即咳出[3] 。
4.4.3 濕化氣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生理鹽水中加入適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氣管痙攣藥。以上藥液經過超聲發生器薄膜的高頻振蕩,使液體成為細微霧滴,藥液隨患者吸氣到達終末支氣管及肺泡,起到抗菌、消炎、解痙、濕化氣道黏膜、減輕呼吸道黏膜水腫、稀化痰液、促進排痰的作用。
4.4.4 不能排痰的老年人,可實施氣道內吸痰,并注意痰液引出的量、顏色和性質的變化。定時評估肺部呼吸音,并根據胸部X線片和痰鳴音的部位,確定引流的方向,借重力因素,取患處在上的促進痰液引流。
4.5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基礎肺功能差,多數對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難、紫紺,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張氧流量為2L/min,
4.6 舒適和安全護理:老年肺炎病人起病隱匿,急性期要保持臥床休息。安排清靜的休息環境,保持情緒穩定,被子不宜過重,以免影響呼吸。護理人員做到“三輕”,限制探視。大量出汗時,及時更換內衣和被褥,定時擦浴,并注意預防感冒。及時清潔口腔,做好口腔護理,根據口腔狀態選擇漱口液,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清淡可口飲食,增加多種維生素攝入。高熱伴煩躁不安者,應注意安全護理,防止摔傷,必要時應用束縛帶。持續高熱時,要密切觀察病人意識、血壓等變化,以防中毒性肺炎發生。
4.7 心理護理:經過看望病人,多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時采取有效的護理。鼓勵和安慰病人,讓病人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切忌緊張、焦慮和悲傷。
要求護士在護理操作時要做好到穩、準、輕,增加患者對我們的信賴感,以消除各種不利的心理因素。
4 8 健康教育。做好健康指導 老年性肺炎預防很關鍵,冬季是老年肺炎發病率最高的季節,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預防受涼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時徹底地進行抗感染治療,以防發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積極治療,還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應適量合理地鍛煉身體,使機體逐漸適應天氣冷熱變化,居室要經常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日多吃一些營養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飲水,以利痰液稀釋排出,不吸煙、不酗酒,盡量少去人聲嘈雜、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介紹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要求,指導病人取患側臥位、臥床時雙手上舉,置于床墊上,以利于胸部擴張。盡量避免仰臥位,以防誤吸。講解有利于排痰的方法和技巧,如有效咳嗽、咳痰、霧化吸入、引流等。有痰盡量咳出,觀察痰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如有痰液突然變黃或痰量突然增加,要警惕病情變化。說明氧療注意事項和要求,按醫囑要求確定吸氧流量,不得隨意調整吸氧流量,宜采取低流量吸氧。鼓勵病人臥床休息,保證足夠睡眠,勸說家人盡量減少探視。要鼓勵其自行漱口。
參考文獻
[1] 沈漁 主編.精神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924~934,942
[2] 何禮賢主編.肺部感染性疾病.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229~232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服務措施;老年精神科;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41-01
人性化護理服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醫療體制改革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普及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醫院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任重而道遠[1]。在老人精神科護理中,由于病人年齡大又對疾病缺乏自知力,自我控制能力和反省能力較差,思維、情感、行為異常,因此,為他們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有相當的難度。
1 臨床實踐
1.1 提高醫院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人文關懷理論:我院護理部通過各種培訓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使之更嫻熟有效地為老年精神病人服務。引導護理人員“理論聯系實際”,充分體現護理人文關懷的真正價值,用心服務,使老人們感受到人性的關懷,讓他們在單純的醫療治療之外,獲得額外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1.2 做好老人入院時的“安全檢查”工作: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護理工作者,首要的任務就是保證老人們的人身安全。精神病人受其自身精神癥狀的控制和支配,經常會產生自傷和傷人的行為[2],因此老人入院時必須進行安全檢查工作。認真查看其是否攜帶危險物品如玻璃器具、刀、剪等金屬器械及繩帶、首飾等,查到后應堅決收回并交給病人家屬或代為保管。遇到病人和家屬不理解時,護理人員應耐心向其解釋攜帶這些危險物品存在的安全隱患,并表明病人需要的必要物品醫院會及時提供。
1.3 為老人們營造溫馨舒適的病區環境:根據老年精神病人身體素質低、心理脆弱等特點,將病區走廊安裝了扶手,墻壁懸掛了小朋友的圖畫。病人衛生間安裝了扶手。過節、老人生日時,適當裝點病房,增加節日氣氛,和社會團體合作為老人表演節目,為老人送上鮮花和蛋糕,讓老人們感受到被呵護的氛圍。每天播放老人們喜歡的音樂,為老人們準備喜歡看的書籍報刊和活動用具等。完善了醫院的娛樂設施。
1.4 做好與老人的心理溝通: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密切觀察老人們表現出來的各種情緒、行為,觀察病情,掌握老人們的心理動態,了解他們的心理需要,多和他們談心,用樂觀的語言和積極的行動引導他們。
1.5 加強與老人家屬的聯系與溝通: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空槽老人”的現象。子女們忙于奔波,忽視了對老人的關心和照顧,致使老人內心無比孤獨和痛苦,從而出現精神疾病。醫院制定了合理的探視制度,熱情接待來訪的老人家屬。醫護人員熱心為老人家屬講解老人的各種癥狀,使家屬更有效地和老人溝通,給予老人更多的心理支持。對于長期無人探視的老人,醫護人員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如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照顧、通過電話等與老人家屬溝通交流,使其主動到醫院探視老人等。
2 效果
2.1 維護了患者尊嚴,提高了患者服藥治療的依從性:老年精神科患者是社會中的弱視群體,疾病使他們更加渴望得到支持和理解。通過人性化護理的時間,不但使患者深切感受到尊重和關愛,同時也消除了自身的自卑感,從而為戰勝疾病重添了信息,更加愿意主動積極的配合醫生的治療。
2.2 提高了護理整體質量,同時展現了精神科護士的風采:通過人性化護理的不斷實踐,有效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高了護士自身人文素養,同時也培養了護士良好的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護士耐心的講解、熱情的微笑、嫻熟的技術,使患者及家屬更加信賴醫院,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2.3 提高了患者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人性化護理的不斷深入應用,為患者提供了超期望值的服務,同時也滿足了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及家屬倍感放心、溫馨,因此對護士的服務形象及服務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大大降低了患者投訴現象,患者在接收護理過程中感受的關懷越深,對護理工作者的滿意度也就越高。
人性化護理即:以人為本,提供充滿人情味的就醫環境和護理舉措,讓病人感受人文關懷,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一切,為了一切病人。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實工作中,注意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和人文服務意識,把老年精神病人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積極為老人提供舒適溫馨的就醫環境,加強與老人及其家屬的溝通與交流,使老人在安樂無憂的環境中充實治療生活。
通過在老人精神科病房中實行人性化護理的新舉措,老年精神病人在完成常規治療操作的同時,還體會到了周到、細致、體貼的服務,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和社會的關愛,因此對護士工作主動性的滿意率、對護士落實分級護理的滿意率和對護理綜合服務的滿意率均大幅度提升,從而對于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和和諧的醫院氛圍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使醫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寶貴經驗。這種做法很值得在臨床中長期永久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老年精神分裂癥;軀體疾病;護理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精神衰退狀態,常常忽視自己的軀體健康狀況,不能主動及時的要求治療,在加上長期服用精神疾病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猝死的風險[1]。臨床實踐證明,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軀體疾病進行護理,是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猝死風險的關鍵。我院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軀體疾病的護理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合并軀體疾病患者參與我院本次研究護理,4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合并軀體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63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9歲,病程在2年至36年之間,平均病程9年,46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第三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
1.2軀體疾病
4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合并患有高血壓的患者14例,糖尿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3例,癲癇患者1例,腦梗塞患者2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3例,高血脂癥患者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2例,腰間盤突出患者2例,尿路感染患者2例,缺鐵性貧血患者4例,患有3種疾病以上的患者1例,分別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
1.3護理方法
1.3.1心理護理
對合并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人員首先應與其溝通,溝通時要有耐心,語氣溫柔和緩,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要給予患者多一些的關懷和體貼,使患者消除對護理人員的戒備心理,避免被害妄想泛化到護理人員身上,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對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2]。
1.3.2對并發高血壓患者的護理
高血壓是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常見的軀體疾病,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精神嚴重衰退,認知功能存在嚴重障礙,缺乏對軀體疾病進行治療的意識。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護理工作中,應主動檢測患者的血壓,指導患者調整心態,防止患者出現情緒激烈的情況,以免因情緒激動引發高血壓[3]。對于合并患有高血壓的患者來說,在飲食上護理人員應控制其攝入鹽和脂肪的量,多給患者食用一些纖維食物、水果等,預防患者出現便秘的情況。同時,還要鼓勵患者做一些有氧運動,對于服用降壓藥物的患者,應及時督促其服用藥物,并觀察服用藥物后是否有不良反應出現。
1.3.3對并發糖尿病患者的護理
對于并發糖尿病的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首先應對其飲食進行嚴格的控制,對家屬送來的食物進行檢測,在護理人員的督促下定量進食。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密切關注患者血糖的變化和胰島素的使用,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糖,避免出現低血糖的狀況。
1.3.4安全護理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相對于年輕的患者來說比較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好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安全護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大多數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沒有主動求醫的醫師,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主動關心患者,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只要患者的需求是合理的就盡量滿足,豐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4]。夜間加強對患者病房的巡視,保持患者病房內的衛生,對于身體不靈活的患者,應在病房內放置高度相對較低的床鋪,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無水痕,避免患者滑倒。注意加強患者自身的衛生狀況,洗澡時應有專門的護理人員攙扶陪同。此外還要加強病房內危險物品的管理,如打火機等危險物品,確?;颊呱瞽h境的安全。 結果
參與我院本次研究護理的4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合并軀體疾病患者接受護理一段時間后,軀體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存在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46例患者治療前后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的臨床癥狀比較(n,%)
時間
例數
精神疾病臨床癥狀
軀體疾病臨床癥狀
護理前
46
嚴重
嚴重
護理后
46
明顯改善
明顯改善 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醫學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該病具有病程多遷移、易復發和致殘率高的特點,發病群體大部分為老年人,中年人也比較常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本身的精神狀態很差,在加上患有軀體疾病,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往往會表現出感情冷漠、行為減退、自理能力差等癥狀,同時服用治療精神疾病類的藥物和軀體疾病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弱患者的免疫力,使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發生猝死的幾率明顯大于年輕患者[5]。
我院本次對46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軀體疾病護理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一段時間后,46例患者的軀體疾病臨床癥狀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精神疾病的臨床癥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與護理前相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軀體疾病進行護理不僅可以改善患者軀體疾病的臨床癥狀,還能改善患者精神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值得各醫院的精神科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元珍. 長期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合并軀體疾病的調查分析[J]. 中國民康醫學,2013,02(12):57+60.
[2]王福英.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軀體疾病的護理對策[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04(11):121.
[3]楊雪,王朔. 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合并軀體疾病的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傷殘醫學,2013,03(04):30-31.
【關鍵詞】老年病人;神經內科;安全管理;護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74【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0-0148-01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民主意識的提高,公民對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因此,減少醫療不安全因素,加強護理管理,已成為當前各醫院關注的重點。其中神經內科收治病種以老年、意識障礙、精神異常及感覺、運動、認知障礙為特點,容易發生病情變化和意外,因此識別和預防安全隱患尤為重要?,F將我科在兩年來對護理安全隱患的分析及加強防范措施管理方法闡述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神經內科65歲以上住院老年病人125例,其中男75例,女50例,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走失、褥瘡、誤吸、其他差錯、投訴等護理問題共27例,發生率為21.6%。
1.2 護理管理
1.2.1 環境管理:加強環境、物品管理治療室、換藥室、搶救室布局合理,病區內地面每日濕式清掃2次或3次,保持清潔,病室內應定時通風換氣,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當有血跡、體液及排泄物等污染時,應及時用含氯消毒劑拖洗,拖洗工具使用后應先消毒、洗凈、再晾干。不同的區域應分別設置專用拖布,標記明確,分開清洗,懸掛晾干,定期消毒。病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必須進行終末消毒處理。滅菌物品按滅菌日期先后存放于無菌柜內,非治療室用物不準進入治療室,一切用物定位放置,專人管理,浸鉗筒、碘酒、酒精瓶定期消毒滅菌,使用后的氧氣濕化瓶、吸痰器瓶消毒后干燥保存備用;護士在操作前要認真檢查各種醫療器具的質量,及時發現不合格的醫療用品,防止因質量問題所造成的醫院感染。
1.2.2 基礎護理管理:加強對長期臥床病人的護理長期臥床者,由護士予每2h翻身、叩背1次,叩背應遵循從下到上、由外到內的原則,每次10~15min,促進痰液排出,防止壓瘡及墜積性肺炎的發生,發熱、昏迷者每日做口腔護理1次或2次,預防口腔感染。對吞咽麻痹病人的護理對吞咽功能障礙、飲食嗆咳者,不能由口腔進食,以免發生誤吸引起吸人性肺炎,應予鼻飼流質飲食??谘史置谖镞M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因此,應定時吸痰,吸痰時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一次性吸痰管每次更換,遵循先氣道后口腔、鼻腔的原則,如病人咳嗽反射好,可適當刺激病人,讓其自行將深部的痰液由氣管套管口噴出。
1.2.3 制度管理: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醫院及科室的各種規章制度。尤其是醫院制訂的核心制度要認真落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搶救制度等都是保證患者醫療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護理工作者幾代人的心血結晶。嚴格執行各種護理操作規程,護士長利用業務學習、晨間提問、理論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試等形式,督促護理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及臨床綜合能力,使護士在工作中能熟練和規范地為患者服務,盡最大可能地減輕患者的痛苦。要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文件書寫重要性的認識,引起他們的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學習《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要求護理人員用法律的思維書寫護理記錄,遵循“寫你所做,做你所寫”的原則,如實填寫患者的各種病情變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書寫要清楚、嚴謹,不留任何隱患。
1.2.4 健康教育管理:有墜床危險的高危人群,如意識障礙、精神異常、高齡老年、癡呆患者,應反復向家屬強調床欄防護、肢體約束的重要性,不得擅自取下床欄、松開約束帶,并教會家屬正確使用床欄、約束帶。對于感覺障礙患者,護士應反復向家屬交待進食、飲水時溫度在40℃左右適宜;熱水袋局部熱敷的溫度及使用方法,熱水溫度不超50℃,袋外加布套,不宜直接接觸皮膚,有空調設施的病房盡量不用熱水袋。認知、記憶力障礙、精神異常、老年癡呆患者應24h不間斷看護。建立請假制度:凡病人離開醫院必須請假,得到允許由家人帶領方可離開。 1.2.5 意外事件管理:在醫院護理中,夜間護理力量相對不足,陪護人員疲憊入睡,意外事件更易發生。故應合理搭配夜間護理力量,盡可能安排雙班制,新老護士搭配,保證人力資源配備。同時,告知家屬注意看護,加強責任心,并告知甘露醇外滲容易引起皮膚壞死。一旦引起輸液部位腫脹,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
1.2.6 人力資源管理:護士長在平時工作中,加強督察力度,培養護士樹立患者安全和自我保護意識,在尊重和維護患者的同時,學會用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同時護理部將法律法規納入繼續教育中,定期進行學習和考核,用法律來規范護士的護理行為。同時應重視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使她們以充沛的精力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更好地實現其人生價值。
2 結果
通過以上系統的護理管理措施,神經內科護理工作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各項護理指標達標率100%,老年病患者容易發生的護理問題和缺陷明顯減少,科內無一例差錯、事故發生,取得零糾紛、零投訴的成效,科內護理工作的進步獲得醫院及護理部普遍認可。實施前的1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發生護理問題27例,實施后的125例住院老年病人中,發生護理問題6例,實施前后指標數據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關鍵詞】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護理干預;跌倒;效果分析
內科老年病人跌倒臨床較為常見,易發生跌打損傷、骨折、甚至腦損傷、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已受到臨床的廣泛重視[1]。為了避免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跌倒,提高護理的質量,本研究探討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臨床效果良好,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5月入住我院內科的136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對照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齡59-78歲,平均年齡65.4+2.3歲;觀察組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齡61-81歲,平均年齡67.1+2.6歲;其中腦梗死57例,腦出血26例,腦動脈硬化34例,帕金森癥1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比較沒有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法
包括每日查房,記錄每天的體溫、大小便情況,日常的病房消毒、清潔,協助治療及輔助檢查及病人的日常護理等。
1.2.2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干預護理的方法
(1)病區安全管理。盡量減少病區障礙物,病區地面應使用防滑材料,避免地面潮濕打滑,對于浴室、廁所等易滑場所平鋪置防滑墊,設置防滑警示;在患者床邊安置護欄,并給予扶持工具,便于站立時使用。定期檢查病區安全設施,如有損壞應立即報修[2]。(2)安全教育。在護理的過程中時刻給患者灌輸安全觀念,要求患者提高安全意識,并教其掌握預防跌倒的相關措施。定期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安全知識教育,使家屬配合進行安全護理[3]。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臨床資料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包。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采用(x +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見表1。護理后兩組的跌倒發生率均較護理前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2。觀察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跌倒原因分析
(1)病情因素。神經系統疾病通常發生腦損傷、神經功能缺損,使患者自我平衡能力降低;特別是患者突然站立容易發生一過性的腦缺血,引起缺血缺氧繼而眩暈、站立不穩,導致跌倒[4]。(2)年齡因素。老年患者本身機能退化嚴重,活動能力及反應能力都較慢,且大多伴有視覺、聽覺退化,對周圍環境的判斷容易出錯,導致跌倒[5]。(3)環境因素。樓道、衛生間、浴室等障礙物多、地滑的場所易發生跌倒,其次為光線昏暗、空間狹小區域。
3.2 護理干預的優勢
(1)提高患者及家屬的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必要的跌倒損傷導致病情加重。(2)對病區的安全管理更有針對性及執行性,針對危險區域進行安全設置,針對患者病情特點進行安全指導。(3)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要求為出發點,加強對病人安全的管控,實施全面的護理。(4)能夠及時處理意外跌倒事故,盡量使傷害減小到最低。
在本研究中,護理后兩組的跌倒發生率均較護理前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跌倒的防范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醫療質量,減少了醫療糾紛,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莉.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2,3:147-148.
[2]張巖,陳翠,張昱.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3:41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