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6 14:57:29
序論:在您撰寫西方經濟學的發展歷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西方主流經濟學;發展觀;急功近利;短期增長
中圖分類號:F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685(2013)07-0041-05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指出:“在今天的生產方式中,面對自然界以及社會,人們注意的主要只是最初的最顯著的結果,可是后來人們又感到驚奇的是:人們為取得上述成果而做出的行為所產生的較遠的影響,竟然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在大多數情形下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辟Y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資本家必須以追求利潤為目的進行生產和交換才能生存和發展,所以只關注其經濟活動的直接結果。因此,為資本主義經濟活動服務的西方主流經濟學,雖然面對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也提出了一些應對理論和對策,但是受其理論服務對象和研究目的的制約,西方主流經濟學無論是對經濟問題還是對自然條件在經濟發展中作用的問題,必然表現出其狹隘的視野。無論是從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還是凱恩斯主義以及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西方主流經濟學只關注眼前的利潤,其發展觀是急功近利的,缺少長期的目標和對策。
一、從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都沒有擺脫急功近利的發展觀
古典經濟學主要關注的是土地稀缺程度對經濟增長或經濟發展的影響。重農學派強調土地和農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出土地和勞動是社會財富的源泉。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最早提出社會經濟發展會受到自然資源和環境等條件的絕對限制這一觀點。斯密認為,構成一國真實財富與收入的是一國勞動與土地的年產物的全部商品。因此,當一國所獲得的財富已經達到其土壤、氣候和相對于他國而言的位置所允許獲得的限度時,將沒有再進步的可能。在這種狀態下,勞動工資低落到僅夠維持現狀,資本達到飽和程度,利潤非常低。然而,斯密是在討論資本利潤時順便談到這一點,而且認為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
斯密之后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主要研究資本是否能夠和如何獲得最大利潤,幾乎沒有人去特別關注如何節約自然資源,以使自然資源能夠可持續利用。雖然馬爾薩斯首次提出了人口增長與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之間存在矛盾,提出了環境負荷問題,認為持續增長的人口是經濟增長的最大制約;李嘉圖提出資源報酬遞減規律,認為它是制約經濟增長的自然法則,給予自然資源極大的重視。但是,他們的研究視野仍然僅僅局限于經濟增長問題。而且李嘉圖、馬爾薩斯等提出的人類發展在土地資源制約下前景不容樂觀,但是經濟增長最大制約等觀點,也沒有受到后來的新古典經濟學的重視。
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在一個自由選擇的體制中,社會的各類人群在不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可以使整個社會的經濟資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場機制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推動著人們從自利的動機出發,最終使交易雙方都能得到好處。如果經濟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況變壞的同時使自己的情況變得更好,那么這種狀態就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即達到了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然而,由于市場本身的不完備,特別是市場交易信息不充分,使社會經濟資源的配置往往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從而需要對其進行調整。如果對某種資源配置狀態進行調整的結果,是使一些人的境況得到改善,而其他人的狀況至少不變壞,那么符合這一性質的調整便被稱為帕累托改進。如果現存的資源配置狀態存在改進的空間,則意味著社會存在由于資源配置不合理而產生浪費。此時,通過帕累托改進,就能提高經濟效率。由于這種經濟效率的提高并沒有損害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帕累托改進也是相對公平的,即帕累托最優實現了公平與效率的結合。
然而,新古典經濟學所提出的帕累托最優只是在抽象地討論市場機制實現資源有效配置的作用機制,其關注的是可利用的資源怎樣有效率地使用,并不包括對環境的影響和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因此,在帕累托最優和帕累托改進中,效率并不包含生態效率,公平并不包含環境和自然資源使用的代際公平。
由于市場配置的資源并不包括環境和自然資源因素,因此,當工業化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時,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只能把其歸為市場失靈,即“看不見的手”的調節雖然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卻不能避免環境污染這一外部性問題??沙掷m發展觀念提出后,新古典經濟學理論又把當代社會無法在代際間公平配置環境和自然資源也歸結為市場失靈。新古典經濟學無法用市場的內在機制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寄希望于從市場機制外部的干預和調整來激勵或者約束企業的行為。
但“新古典傳統重點強調的是自由放任,只給政府有限的經濟干預作用。這反映在他們盡管簡短,然而確實有所研究的涉及自然資源與環境的經濟著述中。”如,馬歇爾(1890)首次提出了外部性經濟分析方法,為環境問題的經濟學分析提供了關鍵的分析方法,但馬歇爾的研究只是局限于外部性利益問題。
卡普(1950)對于環境的外部性問題提出了重要論述,認為經濟增長對環境具有深遠的逆向后果??ㄆ沼懻摿藖碜陨a過程而被傳遞到外部的社會成本,如,對冰和空氣的污染會損害人體健康,減少農業產量,加速物質腐化,使水生動植物滅絕,并威脅飲用水源等。
巴特爾(1958)指出,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它們大規模出現的原因是缺乏市場化的產權,這使一些個體可以濫用這些為許多人共有的資源。通過在所有經濟活動領域制定嚴格定義的、可傳遞的、市場化的產權,這種市場失靈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這就是說,大多數環境問題的根源是未能全面地應用資本主義制度方法。
科斯(1960)進一步提出,如果產權被嚴格制度化,并獲得法律力量的保障,那么,對污染等問題施行干預就沒有任何必要,參與各方自己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扑狗磳φ⒔y一標準、依靠稅收和補貼等進行干預,認為在一個有明確產權規定的自由市場環境中,經濟主體通過談判達成協議,一定能把污染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實踐中,科斯的方法在涉及的談判者數量很少、影響范圍明確時,可以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如,解決某一地區工廠排放的煙塵對該地區的危害。但科斯的觀點也受到多方面的批評,認為其有較高的談判成本,而且對于環境污染的外部影響散布較廣的地理區域,以及代際間的資源環境可持續利用問題,運用談判達成協議幾乎是不可能的。
雖然新古典經濟學家也關注資源環境問題的理論,但新古典經濟學家們有一個重要特點:“他們用由需求決定的邊際效用概念取代由供給決定的價值理論。和古典經濟學家將焦點放在供給不同,新古典著述家強調需求在決定商品和服務價值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數量收入的個體,將能夠對市場上可獲得的種類繁多的商品和服務做出選擇。如果個體是效用最大化者,他們就必定以新古典經濟學家為據,那么他們就以諸如此類的方式配置他們的金錢,以使得最后一鎊花在恰好可以滿足他們需要的東西上,而不是花到其他任何東西上。”所以,新古典經濟學主要關注的是在資源稀缺或資源數量一定的條件下,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中配置資源以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這種研究重心的轉移使得資源稀缺程度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在新古典經濟學體系中被降低了。因此,雖然新古典經濟學提出了資源使用和環境污染的外部性經濟分析方法,指出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其原因是缺乏市場化的產權,使得一些個體可以濫用許多人共有的資源;認為如果產權被嚴格制度化,并獲得法律力量的保障,便不需要政府對污染等問題施行干預,經濟主體通過談判達成的協議或者產權交易,即可把污染控制在適度的范圍內,并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但新古典經濟學的主要關注點是如何把可以利用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來,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以最小成本獲得最大利潤。在能否可持續發展問題上,新古典經濟學認為,市場機制的自發運行可以促進技術進步和稀缺資源的價格上升,從而解決自然條件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
歷史發展實踐表明,市場機制并沒有解決自然條件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自然條件對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制約日益嚴重。而且當資本主義國家出現自然條件質量下降問題時,西方經濟學家們不僅沒有興趣去研究與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生態改善緊密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還極力主張通過所謂的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掠奪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自然資源,把污染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并且極力為這種行為尋找理論依據和相關政策主張。
發達國家獲得的環境改善的成果許多都是建立在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環境污染、資源濫用基礎上的。然而,人類共同擁有一個地球,這種掠奪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自然資源,把污染轉嫁給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以鄰為壑”的做法終究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環境污染、資源緊張、全球氣候變化就是西方主流經濟學主張結出的惡果。從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典型的急功近利的發展觀。這種發展觀之所以能夠暢行無阻,是因為它完全符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生產目的。
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沒有長期目標和對策的發展觀
凱恩斯主義理論是為政策制定服務的,其政策目標是通過刺激投資和消費需求,實現短期經濟增長,但是這一目標不包括環境保護的內容。在凱恩斯主義指導下,以激勵資本投資為核心拉動經濟增長的政策,不僅帶來了滯脹,還帶來了能源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使資本主義世界陷入生態和經濟雙重危機。
凱恩斯及其追隨者的經濟學不關注生態問題,因而其政策主張無法解決生態和經濟雙重危機。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凱恩斯經濟學作為西方經濟學的“新正統”而盛極一時。根據凱恩斯本人的理論和他的追隨者們對這一理論的補充和發展而制定的經濟穩定政策和經濟增長政策,被看成是凱恩斯經濟學的重要成就。凱恩斯主義試圖用經濟增長解決失業問題、增強經濟實力,并在理論和實踐中掀起“經濟增長熱”,也的確帶來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但是繁榮背后醞釀著更難以克服的生態和經濟雙重危機,因為從凱恩斯主義主張的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實踐中完全看不到有助于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由于凱恩斯主義的政策目標是通過刺激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實現短期經濟增長,而實現這個目標不需要考慮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因此,在鼓勵國民高投資、高消費的促進經濟短期增長的理論和政策體系推動下,必然會埋下阻礙可持續發展的隱患。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關鍵是發展的可持續性。離開了發展,社會進步、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建設都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也就無從談起。同時,發展的可持續性要求發展既要考慮當前的發展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經濟增長不等于經濟發展,發展強調社會進步和全體社會成員福利水平的不斷提高,如果經濟不能保持持續平穩增長,或者經濟增長以自然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污染為代價,那么經濟增長的結果只能是促進財富向少數人集中,這種經濟增長不是經濟發展,更不是可持續發展。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只關注經濟增長中的短期波動問題,致力于為政府制定和實施調節經濟短期波動的經濟政策提供理論基礎。凱恩斯主義者采取的態度是,“那些環境問題是遙遠的將來的事情,現在是不可能鉆研得了的,因而不屬于他們的真正課題;在凱恩斯的理論架構中,重點是且應當是短期問題?!边@一明顯具有局限性的研究目的和視野使得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不可能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也是西方主流經濟學一直以來不能把可持續發展納入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傊?,凱恩斯主義理論的發展觀并不包含長期目標和對策。
后凱恩斯主義(也稱新古典綜合派)在保留凱恩斯主義理論要點基礎上,對滯脹、經濟增長導致自然資源不足從而是否要放慢經濟增長速度等問題,做了理論上的解釋,并提出解決辦法。如,索洛在其新古典增長理論基礎上提出,依靠有助于節約使用現有自然資源和有助于發展替代品的技術進步,可以解決自然資源在經濟增長中消耗日益增加的問題。索洛認為,同技術進步對生產率的促進作用一樣,每單位自然資源的邊際產出率呈上升趨勢,所以經濟增長過程中資源枯竭的假設缺乏技術上的依據。索洛指出,《增長的極限》提出的零增長是把零技術進步當做出發點,零技術進步下的零增長不能緩解資源供給危機,反而會加速資源枯竭,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資源開采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依靠有助于節約使用現有自然資源和有助于發展替代品的技術進步。
后凱恩斯主義提出,國家干預是必要的,可以通過微觀財政支出政策(部門優先發展政策)和微觀財政收入政策(稅收結構政策)影響資源的供給和需求??梢姡髣P恩斯主義對資源供給問題雖有所關注,但其關注點還是在經濟增長上,目的是要證明經濟增長和穩定增長的概念沒有過時,而沒有對資源環境問題做系統研究,也沒有提出具體的相關對策。
三、庇古關注經濟福利的國家干預發展觀
在西方經濟學體系中,庇古的國家干預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發展觀獨樹一幟,因此有必要單獨進行概述。庇古提出,外部性是雙刃劍,既包含利益,也包含成本支出。自由市場經濟并不總是有效運行的,因此存在很大的空間,供政府為推進經濟福利的提升而進行干預。據此,庇古提出,政府既應當保護現代人的利益,也應當保護后代人的利益,杜絕過度和非理性的貼現現象。政府既是當代人的受托人,也是未來人的受托人。因此,在必要的情況下,政府需要依據法律進行監督和管理,以避免本國可耗竭資源的過度開發。庇古提出了政府應該實施的三條政策措施:國家補貼、稅收、立法。其中,庇古稅被認為是使環境污染的外部性問題內部化,使企業自動解決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但在理論探討上,由于稅收涉及當代人之間的公平和效率問題,所以爭議很大。在實踐中,庇古提出的三條政策措施被許多國家所采納,特別是大多數國家都在逐步擴大環境保護立法的范圍。
四、結語
雖然近幾十年來,西方主流經濟學針對資源耗竭、環境污染等問題提出了經濟外部性理論、產權理論以及利用市場機制、政府干預、立法等解決問題的方案;提出利用市場機制催生新技術和新產品,從而通過企業的自主行為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破壞問題;提出只有經濟的快速增長才能解決貧困問題,從而實現世界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試圖在經濟增長理論中把自然資源和環境因素內生化,以討論可持續發展問題。但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主導思想還是強調,只有在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自由競爭的市場機制和自由貿易)中才能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以更高的經濟效率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古典、新古典和后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理論雖然對不可再生資源和環境問題有所關注,但是大多糾纏在資本的獲利和經濟增長問題上,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沒有實質性推進。
在西方主流經濟學理論指導下,在現實世界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不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貧困國家之間展開自由的市場競爭,那些急功近利的資本所有者來到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的不發達國家,廉價使用自然資源。這雖然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增長,但把自然環境的惡化留給了不發達國家;把廉價使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變為發達國家維持高消耗、高消費生活的重要來源;當發達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時,依賴其投資和向其出口產品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不發達國家必然遭受沉重的打擊;在經濟高速增長中,不發達國家并沒有消除貧困,而是加劇了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進而加劇了支配生產力發展的不公平。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實踐結果完全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公平、共同和可持續三個最基本的原則。
因此,西方主流經濟學試圖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通過市場機制和快速的經濟增長來實現世界范圍內的可持續發展的主張是天方夜譚,因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根源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所決定的生產目的和由此決定的急功近利的發展觀。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6.
[2]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7.
[3][4][6][9]E.庫拉.環境經濟學思想史[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72,72,106,93-102.
[5]楊志.對循環經濟研究的理論思考——基于經濟學視角[J].教學與研究,2007(11):22-31.
[7]索洛.世界就要面臨末日了嗎?[M].威廉·米契爾,編.宏觀經濟學文選:當前政策問題.紐約:紐約出版社1974:484-485.
[關鍵詞] 宏觀經濟學;理論;發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90
[中圖分類號] F0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6)13- 0162- 03
0 引 言
西方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受到國家歷史的影響和熏陶與我國的經濟學理論是存在較大的差別的。不同的經濟學理論闡述的經濟學發展以及對一個國家的發展是存在較大的影響的。研究西方的宏觀經濟學理論對于一個國家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
1 主要的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介紹
1.1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
主要的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有兩種:一種是時間較為悠久的古典經濟學理論,另一種是近些年來才研發出來的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首先給大家介紹的就是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起源于西方的一場經濟危機。在此之前,西方國家只有古典經濟學理論一種。但是這場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在無聲無息之間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生活里。甚至都沒有給古典經濟學理論反應的時間。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主張的要素是消費。并且推崇國家對經濟全面的干預與管理。這一理論認為,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是由于消費的欠缺。一時間加強消費受到了許多西方國家的推崇。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也在那個敏感的時代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與輝煌。雖然短期經濟出現了復蘇。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正確性。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過于偏執。在西方國家后期的發展中也驗證了這一觀點。它只能短時間地解決問題的矛盾。長時間地實行只會造成失業與通貨膨脹共存的局面。
1.2 古典經濟學理論
古典經濟學理論是大多數西方國家一直推崇的一個理論。它存在的時間比較長,經歷的風雨也比較多。古典經濟學理論自西方的工業革命開始就已經存在,它與凱恩斯的理論不同,它并不贊成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而是任由經濟的自主發展。古典經濟學理論認為,市場本身就是具有調控行為的,所以不需要外界力量的深入。經濟自身可以進行自我調節與發展。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這一理論似乎并不存在任何的問題,它不斷地促進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但是直到金融危機爆發,它的體制與問題也逐漸地顯露出來。接著凱恩斯理論出現,古典經濟學理論出現了它生存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與競爭。
2 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特點
2.1 不同理論交錯更替
現在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由于不同的理論存在與國家發展的狀況,使得它形成了獨特的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特點。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特點。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不同理論的交錯更替。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一個國家出現了兩種經濟體系。兩種派別之間互不相讓,都希望在國家的發展中存有一席之地,也都希望能夠通過自身的努力將另外一種經濟理論擠壓出局。因為只要不同的理論存在,危機就會一直存在。因此,兩種經濟理論不斷的爆發著沒有硝煙的戰爭,使得西方國家表現出來不同的經濟理論不斷交錯更替的現象。這也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主要特點之一。
2.2 批判與繼承共存
批判與繼承共存的現狀也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主要特點之一。雖然兩大宏觀經濟理論在不斷地進行競爭與排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彼此之間互相選取一些消極的或者極端的措施,相反的是,他們之間彼此也呈現著繼承與共存的狀態。但是,兩種不同的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在本質上是存在著嚴重的沖突的。這就會使得彼此之間不可能產生完全的繼承與共融。因此,在兩者之間的繼承與共存的狀態之下,還隱藏著一種更為真實的、更為突出的批判的關系。兩者之間互相批判。古典理論認為凱恩斯理論充滿侵略性,對人們以及社會乃至國家的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不利影響。而凱恩斯理論認為古典理論太過于溫和。不能夠帶動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彼此之間互相批判,卻又互相影響著。
2.3 “御用”的經濟學理論
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中,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無論是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還是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都是國家經濟發展與建設的“御用”經濟學理論。這兩種宏觀經濟學理論雖然觀點不同、方式不同、路徑不同。但是它們有一樣是相同的,那就是兩種理論的存在目的都是為了解決國家的一些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充當了西方經濟發展的守門神,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地帶動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當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及時地化解了西方國家的金融危機。雖然它引發了一系列的后續問題。但是只站在那個時間節點來看,誰也不能否認凱恩斯理論在那個階段做出的貢獻。因此,無論這兩種理論怎樣地發生戰爭,它們都是國家御用的宏觀經濟學理論這一事實是磨滅不掉的。
3 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分析
3.1 歸一化發展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不同文化交融的逐漸加深,加之自身宏觀經濟學理論存在的問題,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不得不好好地對自身的發展進行思考。什么樣的發展方向才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方向?什么樣的趨勢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現在正在走的一條道路?這是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內容。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通過對自身的研究與對世界未來發展趨勢的研討,決定歸一化發展是它的主要發展趨勢之一。一個國家不能存在兩種經濟形勢與理論,這樣不同的理論在進行競爭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西方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歸一化的發展并不是用一種理論取代另一種理論,而是兩種理論的融合。但是,經過近百年的爭斗,兩種經濟理論是不可能輕易地相互融合的。因此,歸一化的發展是一條長遠的發展道路。兩種經濟理論的融合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只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一種發展趨勢與方向。至于是否能夠成功,只有時間能夠去證明。
3.2 創新化發展
創新似乎存在于各行各業,在經濟學理論的發展過程中,似乎也離不開創新化的發展。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應該通過創新,促進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國家發展與建設的過程中,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也會出現一些不適合國家經濟發展的內容。因此,要不斷地對這些內容進行淘汰,并且不斷地刺激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一切的目的很簡單,只為了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創新化發展的重點在于新,不應該墨守成規,敢于創新,不要畏懼創新道路上的失敗。
3.3 簡單化發展
簡單化發展也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趨勢?;蛟S是受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論與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理論兩種經濟理論多年的糾纏與困擾,使得許多的西方國家的經濟體系處于嚴重的混亂狀態,又沒有辦法強制地去除某一種經濟學理論。這主要是因為它牽扯到太多的政治問題,并且兩種理論都有其各自的優勢,都占有著重要的位置。所以,輕易地去除任何一種理論都是不太可能的事。但是,將其簡單化還是一個能夠做到的目標的。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將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簡單化是它的主要發展趨勢,也是西方國家多年來追求的目標。
4 結 語
以上內容就是本文介紹的關于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以及它的發展趨勢。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社會需求創造出不同的經濟體制與理論。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雖然存在很大的弊端,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矛盾、帶動了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信息經濟學分為微觀信息經濟學、宏觀信息經濟學和信息系統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以喬治·斯蒂格勒和肯尼斯·阿羅為代表。微觀信息經濟學主要研究不確定性、信息不對稱下的選擇。由于非對稱信息的存在,任何決策都要在不確定性下進行,不確定性是經濟行為的基本特征。完全理性只是理想假設,基于完全理性假設得到帕累托最優解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喬治·斯蒂格勒、詹姆斯·米爾利斯等人通過對現實制度安排和經濟實踐研究發現,決策者的信息是不充分、不對稱的,這種情況下市場是缺乏效率的,常常出現市場失靈。囚徒困境使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在總體看來是最糟的,個人理性導致集體不理性;檸檬市場使得劣質商品驅逐優質商品。這兩種現象都說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確定性下的選擇與結果也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同一選擇可能有不同的結果,同一結果也可能得自不同選擇。微觀信息經濟學以不確定性和不對稱信息為基礎,研究如何通過契約和制度安排來規范決策者雙方的經濟行為。
從廣義上說,產權經濟學、激勵經濟學和博弈論都屬于微觀信息經濟學范疇,核心是研究信息不對稱下的敗德行為、逆向選擇和委托—問題。信息經濟學在有限理性、信息不對稱基礎上,提出通過設計合適的制度來提高市場的運行效率,避免市場失靈。微觀信息經濟學作為現代經濟學的前沿分支,通過對傳統假定的修改,不僅解釋了很多傳統理論不能解釋的問題,在實際中更有著廣泛應用。
二、實驗經濟學
實驗經濟學之父弗農·史密斯在1962年《競爭市場行為的實驗研究》,從此實驗經濟學誕生。他認為應該用會犯錯誤的有限理性人取性經濟人假設,以數理統計作為工具,通過反復實驗來驗證市場理論和博弈理論的有效性。弗農的“口頭雙向拍賣市場實驗”證明了市場參數完全可能影響均衡產出的收斂性。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復雜經濟現象實驗成為可能,20世紀70年代以后,實驗研究結果使得一般均衡理論、工業組織理論、社會選擇理論和公共選擇理論開始轉向以有限理性為假設基礎,經濟學主流理論體系出現重大變化。此外,實驗方法也被大量運用于公共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產業組織理論等研究當中,促進了這些理論的快速發展。
實驗經濟學認為,由于所分析的是人的行為,行為和心理分析的方法必不可少,現實中的人也并非一直是理性的,非理性會使得人的行為不同。因此,對經濟理論進行實驗會使得數據結果呈現概率分布狀態。實驗經濟學考察的是被實驗者選擇行為的報酬總合占最大可能報酬的比率,比率越高證明相應的理論模型更加可靠,實驗經濟學通過對比率的比較分析,探討怎樣把理論和理論模型加以改進。實驗經濟學根據對比率的比較和分析,可以對暫無現成理論的情形提出新的理論模型,并加以分析驗證。以有限理性分析為前提的實驗經濟學,對現有理論有效性地分析和不斷提出新的理論模型,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理論的發展。
西方主流經濟學一直以來都是以實證方法來做研究,實驗經濟學的興起標志著經濟學方法論發生了重大變革。
三、新制度經濟學
新制度經濟學以科斯和諾斯為代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主要包括交易費用理論、產權理論、企業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扑乖凇镀髽I的性質》《社會的成本》中指出市場和企業都是配置資源的手段,市場機制的運行是有交易成本的,企業管理也是有費用的,決策者是通過市場還是企業配置資源取決于兩者成本的比較,產權的安排會影響資源配置的效率,一種制度取代另一種制度取決于能否降低交易費用。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也建立在行為人的基本假設上,新制度經濟學認為,人的行為動機既有追求財富最大化的一面,又有集體主義行為偏好非財富最大化的一面,利他主義、意識形態、自愿負擔、愛、團結等因素都對人的決策有重要影響。此外,由于環境太復雜、行業太多、分工太細、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人對環境的認知能力肯定是有限的。在信息不完全下,行為人會有機會主義傾向,不會做出最優選擇,是有限理性的。
正如資本家不關心企業行為是否污染了環境,只是關心通過降低工人工資獲得更多利潤,資本具有盲目性,人的行為不一定理性。針對傳統經濟人假設,新制度經濟學對經濟人假設進行了修正,在彌補傳統經濟學缺陷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法。
新制度經濟學指出,由于人的行為受制度和非理性因素影響,制度又是不斷變化演進的,經濟學理論不會一成不變永遠適用,經濟理論也要隨著制度的變化作出相應調整。新制度經濟學指出,產權等制度方面的合理安排能提高市場的運行效率。新制度經濟學與法學、管理學等其他社會學科密不可分,新制度經濟學在當今經濟理論界和社會中的影響的很巨大。
四、神經元經濟學
神經元經濟學又叫神經經濟學、腦袋經濟學,它是研究大腦及大腦怎樣思維的經濟學。行為經濟學主要研究社會科學事實及其概念強調人的有限計算能力、利他心和環境怎樣影響人的經濟選擇行為,神經元經濟學則通過對大腦活動事實的研究進一步拓展了行為經濟學,神經元經濟學也可以看作是新型的實驗經濟學。源于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的神經元經濟學早期研究并沒有對經濟人假設提出懷疑,更多地是對經濟人假設提供了實證,因此得以與經濟學相結合。神經元經濟學的研究表明,動物行為與人類一樣也有自主過程,同樣具有情感,正如恐懼可以躲避危險,感激、同情可以促進合作。長期的演化把這些對生存具有重要價值的情感和行為的聯系固化在神經系統當中,成為本能,在面臨相似場景的選擇時會再次喚起指導決策。行為決策并未完全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而是一個情感機制。威廉·詹姆斯認為,人之所以比動物更有智慧是人類的本能更加多,人類在演化過程中比一般的動物得以變得更加精致和復雜,具備了更強的計算能力和情感。
通過對人類行為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的分析和研究,神經元經濟學通過實驗得出人類具有“趨社會性”的結論,由于人類共同情感中的同情心、責任心、羞愧、感激、公平正義等情感因素的作用,個體的選擇并不僅僅出于自利,通常還要顧及他人或集體利益,傳統的自利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對人類偏好和行為的解釋是有缺陷的,“趨社會性”會使人不只考慮私利,還會維護正義、道德,其對促進合作效率、維護社會穩定都有重要意義。神經元經濟學不僅對經濟學研究的方法論做出重大貢獻,更是對理性范式提出了挑戰和修改。
神經元經濟學認為人的決策方式分為理性和情感兩種方式,豐富和深化了傳統經濟學理論的經濟人約束條件下最大化分析范式。神經元經濟學通過對鏡像神經元和神經系統自我激勵工作原理的分析,正在逐步揭開偏好的本質秘密,這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對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發展意義重大,這也是社會科學通過實證研究不得不過的必由之路。
五、演化經濟學
演化經濟學以馬克思為思想前驅,廣義的演化經濟學源自凡勃倫,狹義的演化經濟學源自熊彼特和西蒙。熊彼特的創新理論使得演化經濟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演化經濟學把西蒙的有限理性說作為自己理論框架的基礎,并借此對新古典經濟學加以批判。馬歇爾曾說,經濟學的真正科學化應該是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力學。通過分析技術創新,演化經濟學強調用動態的眼光看待經濟變遷和技術變遷,在經濟變遷和技術變遷過程中充滿了偶然性和不確定性,很多創新往往是沒有目的的。演化經濟學指出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主要有:眾多非串謀個體選擇行為的復合效應無法預測;個體決策能力與要解決的困難可能不匹配,存在能力——困難缺口等。由于不確定性的存在,演化經濟學認為行為人決策時目標要具有模糊性,能夠在結果與預期目標不一致時加以修正,遵循意外原理。演化經濟學把有限理性作為自己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一,通過了解經濟組織的內部結構來了解技術進步、行業變遷及技術的創新,最終解釋經濟如何演化。演化經濟學認為經濟和制度的變遷都有路徑依賴的特征,是不可逆的。
演化經濟學關注變化,傳統經濟學關注靜態均衡分析。演化經濟學認為,在經濟演化過程中時間和歷史具有重要作用,制度變遷要求經濟理論不斷調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重大的制度變遷,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制度方面在不斷進行完善和調整,在中國研究演化經濟學不僅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還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六、行為經濟學
卡尼曼和特維斯基共同研究了直覺信念心理學和選擇理論,通過對西蒙有限理性說的考察,在有限理性和滿意原則的理論基礎上,通過研究系統性偏差他們得到了有限理性的圖譜,他們發現,系統性的偏差會使人的選擇不同于理性經濟人的最大化行為,在此基礎上他們開創了行為經濟學。從理性經濟人模型出發,他們做了三方面的研究:(一)不確定性條件下,行為人采取的判斷偏差和啟示法;(二)前景理論,用于解釋如何進行風險選擇和在風險選擇中規避損失;(三)框架效益及其在理性經濟人模型中的運用。
卡尼曼認為人的認知分為推理和直覺。推理需要經過深思熟慮,需花費精力;直覺不需要花力氣去思考和計算,想法會自發在腦海中呈現。在經過系統地研究后卡尼曼指出,雖然心智會對人的精神及行為提供監控,但比較松散,大多數思維和行為都是直覺性的。研究發現,相比花費精力思考取得結論,人們更習慣滿足于直覺判斷的結論。
直覺的特性是能自發進入人的大腦,卡尼曼把這種自發進入大腦的心理內容稱為可感知性。通過研究,卡尼曼和特維斯基發現有些特性確實相比其他的要更容易被感知。卡尼曼把這些無需費力思考就能自發產生的特性稱為自然評價,例如,尺寸、距離、響亮程度、相似度、因果傾向、驚異度、情感強弱、情緒及刺激評價都容易被感知,均是自然評價。
基于以上的心理學知識,卡尼曼和特維斯基通過對不確定性下的人的判斷研究發現,在不確定性下判斷的復雜任務被人們使用有限數量的啟發原則簡化為判斷活動了。這些啟示法雖然通常很有用,有的時候也會引發系統性的嚴重錯誤。
【關鍵詞】經濟學;教學;研究;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發展,在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與研究當中,西方經濟學的影響力逐步提升,甚至有學者提出應當將西方經濟學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流指導思想。而經濟學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已逐步被忽視,出現了邊緣化的傾向。因而,開展相關的研究與探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與價值,應當引起相關經濟學教師與研究人員的重視與思考。據此下文之中將主要就,當前我國經濟學的教學現狀進行簡要的分析,并針對經濟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以及意識形態與分析工具等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當前經濟學教學現狀的問題
在我國逐步邁向全球化的過程當中,西方經濟學對于經濟學教學與研究產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并且出現了經濟學被逐步邊緣化的傾向。有許多學生甚至是經濟學的授課教師以及相關的研究學者,不自覺的將西方經濟學作為我國主流的經濟學指導思想。出現這種狀況問題的原因,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外部因素,我國的經濟制度在由計劃經濟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轉變的過程當中,一些人誤以為我國這些年來所取得的發展成果,均是由西方經濟學帶來的。其次為內部因素,在此方面所牽涉的問題較多,總體而言大致可歸為三類,第一,教學目標問題。我國各個高等院校在進行經濟學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的方向與目標不甚明確。第二,教材問題。所選用的教材往往不能夠同社會的經濟發展形式相適應,內容還不夠豐富,數量也不夠充足,未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隊伍問題。當前我國對于經濟學,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逐步降低,而在高校當中對于經濟學教師的培養投入也較低。
二、經濟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
在經濟學教學當中,關于教學模式的討論,目前被熱切討論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源于有一些西方經濟學的學者。他們認為,經濟學不存在國界問題,基礎的經濟學理論內容都體現了人類所普遍共存的規律,不存在東西方經濟學理論之分,所有的經濟學理論都是普遍適用的。有一些研究學者就提出,在經濟學當中對于學術理論當中的國際化與本土化問題,根本實質是對于理論性內容,同一些地區性的特殊問題兩者間的關系;國際化的過程即為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內容相適應,逐步向西方化的經濟學理論靠攏,而本土化則是要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加以相應的結合。并且還提出了能夠因為地區性的問題而否認了基礎理論,這些西方經濟學當中的基礎性經濟學內容是普遍適用的。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經濟學理論內容的“國際化”在本質上也是“本土化”化的過程。將的理論內容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是需要長期的實踐努力的。而那些鼓吹西方經濟學理論的人,其所理解的“國際化”與“本土化”是要將邊緣化。所認為的同國際接軌的本質,是在運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內容,同中國實際國情進行結合,所采用的經濟學理論框架應當以西方經濟學為指導思想。對于這種思潮應當引起人們的重視與思考,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制度,便決定了我們必須要將經濟學理論內容作為我們經濟理論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而對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內容應當僅做參考之用。
三、意識形態與分析工具的問題
經濟學的教學活動不但是意識形態上的教育,同時也是對于分析工具的教育。然而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教學當中,往往大部分的人都認為,經濟學的教育僅僅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同意識形態的教育完全無關。但是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經濟學是一種社會學科,而并非自然學科,在自然學科當中無關意識形態的問題,因為自然學科通常都是關于分析工具的問題,不存在國界、利益等方面的劃分。而社會學科則卻存在這些問題,社會科學必須依存于一定的利益集團、社會階級之上,反映了相應的社會階級與利益集團,對于各類經濟狀況的認識與理解,而在經濟學當中,對此也絲毫不避諱,并且也十分重視對于經濟問題的分析方法。因此,經濟學的教學活動,不但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同時也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教育。同理,對于同為社會科學的西方經濟,必然也會牽涉到意識形態的問題,因此在經濟學的教學活動當中,不能夠刻意的回避意識形態的問題,也不能將經濟學教學去政治化。
在經濟學當中,所重點闡述的即為研究與敘述方法,這當中便包含了歷史與邏輯的經濟學理論研究方法,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馬克思在《資本論》當中所采用的即為歷史與邏輯方法,在經濟學的研究當中要遵從邏輯與歷史的規律次序,要具有歷史層面的價值評價,并將之結合起來,不但要重視對于經濟學當中邏輯抽象內容的認識,同時還要重視歷史的價值評判。
四、結束語
本文所重點討論的為經濟學教學當中的,理論領域、教育領域以及意識形態領域等方面的問題。政治經濟學,不應當、也不能夠被西方經濟學所取代,意識形態的問題不僅涉及政治、文化、軍事等相關方面,在經濟領域當中也牽涉有意識形態的問題,并且異常重要。在經濟學教學當中要牢牢把握,基礎理論內容,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學教學與研究,才能夠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保持正確的前進道路。
【參考文獻】
[1]范超.淺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與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21)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4)01-0156-02
[作者簡介]李艷華(1974-),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
[基金項目] 黑龍江東方學院教改課題“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探索”的成果。一、引言
西方經濟學是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其體系龐雜,知識點多,內容抽象,理論性強,模型復雜。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教師會遇到許多問題,如西方經濟學理論離中國實際較遠,大多數教科書上的相關案例取材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實踐,而我國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現階段我國的許多經濟現象與西方有差異,所以導致西方經濟理論與中國經濟實際脫節,致使許多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缺乏興趣,甚至懷疑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正確性。另外,中西方思維方式存在差異,中國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翻譯版教材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怎樣將西方經濟學理論與中國經濟實際有機結合,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當前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亟須解決的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含義
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是指在教學中針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用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予以正確的解釋。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要求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要根植于中國經濟實際,將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的經濟實踐中。雖然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都在實行市場經濟,但中國的市場經濟相對來說還不成熟,另外,中國與資本主義國家國情不同,這導致西方經濟學理論不能直接解釋我國的一些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只有考慮中國的具體國情和現階段中國的發展特點,針對中國具體的應用情境,西方經濟學理論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體現。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指的是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具體運用,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上百年經驗的歸納和總結,在教學中應強調這些原理與中國經濟運行并不矛盾,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三、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必要性
西方經濟學理論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運行實踐的理論總結,通過許多經濟學家的不懈努力,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市場經濟學理論體系,因此,西方經濟學具有極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能夠運用西方經濟學理論正確分析現實經濟現象的能力。然而,西方經濟學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形成的,是西方學者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問題的研究和總結,并最終形成的經濟學理論。目前我國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種類不少,但大多尚停留在對原版教材的翻譯和復制階段,書中案例大多是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現象,再加上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之中,市場經濟體制并不成熟,教科書上的許多案例與中國經濟運行的實際嚴重脫節?;谶@樣的現實,教師在教學中很容易忽略西方經濟學理論與我國經濟實際的結合,容易使學生產生學非所用的錯覺,影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基本原理的把握。要想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就要既能解釋市場經濟一般性問題,又能探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問題,真正有效地將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
四、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措施
1將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教學過程是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前提。西方經濟學是一個文理兼容的學科,既可以用嚴密的數學模型加以推理,抽象地加以論證,也可以用精煉的語言文字進行系統的闡述。對于數理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重視模型的抽象推導,將西方經濟學理論向較深的層次推進。對于文科生,盡量避免經濟學理論的模型推導,應該強調用精煉的語言表達,多用案例去解說經濟理論??傊?,不管用何種方式,使學生理解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是經濟學教學的目的,只有理解了經濟理論的內涵,才可能去解釋現實經濟問題。
2注重結合西方經濟學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淵源以及適用條件對經濟理論作全面解釋,讓學生理解經濟學理論的根源和發展,而不是機械地去學習。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經濟學家結合當時的經濟現象得出的,所以每一個經濟理論都有其產生的歷史背景、理論淵源以及適用條件,這些內容應該在教學中給學生作相應介紹。另外,西方經濟學理論是在西方社會成熟市場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理論總結,在介紹有關經濟理論時,要注重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培養學生辨證地看待西方經濟學理論。首先,在講授這門課程時,教師應該將中西方思維的差異講清楚,這也是一個思維融合的過程;其次,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對一些經濟理論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或疑問,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辨證地看待這些問題,如該理論的合理性在哪里?該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什么?中國的實際情況是怎樣?該理論哪些地方不符合中國實際?怎樣修正該理論才接近中國實際?這些問題對于學生可能會有較大的難度,但學生可以通過思考這些問題進一步理解西方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并且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
3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中國的經濟案例是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基本路徑。案例教學是經濟學教學手段的首選,通過案例分析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對實際案例的分析,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可以降低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抽象性,增強直觀性。首先,要注意選擇中國的實際經濟現象作為案例,同時盡可能選擇日常能夠接觸的經濟問題做分析,這樣學生容易接受。經濟學案例的篩選要來自中國市場經濟的實踐,這些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夠反映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使學生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讓學生理解,無論各國的市場經濟實踐有什么差別,市場經濟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這就是經濟學原理的普遍性。如在講到經濟增長理論時,可以結合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巨變來分析,可以用經濟增長理論來解析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問題。教師應該注重在平時大量閱讀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方面的資料,第一時間了解我國經濟發展中出現的重大問題,然后運用相關的經濟學原理對案例進行研究。學生通過中國經濟現象來理解經濟學原理,比用國外的案例更易于接受,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西方經濟學的興趣。其次,案例的選擇應該有一定的專業性。有了來自中國市場經濟環境的案例素材,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整理這些案例。應根據教學內容對案例不斷進行篩選、提煉,對案例涉及的經濟運行過程進行專業性的解析,對每一個案例做出科學的設計,使案例教學能真正反映時代的脈搏和經濟發展現狀,這樣更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更為重要的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案例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真正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4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是西方經濟學教學內容中國化的重要環節。課堂上的理論講解畢竟枯燥,為了能夠讓學生深入系統地理解經濟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應該積極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西方經濟學本身是理論經濟學,其研究目的最終是為了更好地指導經濟建設實踐。通常情況下,實踐教學是西方經濟學教學的薄弱環節,但實踐教學卻是更容易結合中國實際的教學環節。例如可以把西方經濟學實踐教學內容劃分為課堂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教學和綜合型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可以包括結合中國經濟現象的實際進行案例課堂討論、辯論演講、模擬實驗、專題講座等。課外實踐教學可以包括社會調查、實習等形式,還可以深入生產管理一線。綜合型實踐教學是把課堂實踐與課外實踐結合在一起,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要求較高,適合大學高年級學生,可以包括課題研究、商業策劃和畢業論文等形式。
[參考文獻]
[1]溫曉慧經濟學教學本土化問題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8(3)
[2]曲振濤經濟學的國際化與本土化[N]中國教育報,2006-12-26
[3]盧明名應用型本科院?!段鞣浇洕鷮W》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演變
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掀起了對經濟學范式研究的熱潮,西方經濟學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范式結構也發生了演變和轉換,范式結構作為科學的共同體,具有其獨特的理論模型,西方經濟學的最核心的內容是觀念范式,它是穩定不變的界定、思維等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也發生了轉變。因此,必須對其結構和演變進行分析,從而探索西方經濟學的發展規律。
一、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既是廣泛的概念又是經濟內容,包含著大量的經濟問題和資料,本文所研究的西方經濟學只是西方主流經濟理論中的一部分。隨著資本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不斷完善,出現了范式理論。從系統角度來講,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是一個有層次結構的系統,主要包含方法規則、觀念范式和基礎假設三個方面。西方經濟學范式主要是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它指的是科學共同體在按照范式進行專業活動,范式是一個科學的專業,依賴于學科理論的模型[1]。西方經濟學范式是在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在經濟領域范圍內,人們對范式結構和范圍進行判斷。在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中,觀念范式是最核心的內容,而方法規則和基礎假設則屬于。當然,范式結構也具有不同的層次。比如,理性經濟人觀念和制度文化觀念則在非主流學派和主流學派有一定的區別。同時,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還包含總收入和需求等內容,所以通過范式結構能夠對其進行有效地論證。
二、西方經濟學范式運動的形式
不同的歷史時期,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會發生相應的變化,而且存在西方經濟學范式運動。經濟學理論的變化,會出現西方經濟學范式革命,繼而出現新的范式結構。西方經濟學范式存在幾種運動形式。首先,對已有范式的繼承,繼承的內容包含經濟人的核心硬核和調整保護帶等。同時,在完全競爭市場經濟環境下,資源達到最佳配置,也就是帕累托最優;其次,張伯倫和羅賓遜在經濟人硬核的基礎上,對市場充分競爭的前提假設進行修改,開創了產權經濟學新領域。在廠商理論中,對企業物質要素生產和技術的關系予以假設,但在現代契約理論的作用下,將成本交易為前提,通過對西方經濟學的范式內部結構進行調整,不斷完善現實方面內容。1947年西蒙提出,對于經濟學理論,應該將焦點放在人的社會行為理論方面和非理論的界限,而且把完全理性修改為有限理性;最后,范式運動指的是在經濟學不同學派理論下,對新經濟學框架體系予以統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若干個研究范式理論體系,它們之間需要相互調和。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和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等都包含市場經濟原理,通過對收入再分配的改革,并提出邊際效用論和節欲論、供求論等理論,從而對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加以完善,然后將效用價值偏重需求分析和客觀價值論篇重供給分析作為生產成本的核心理論,使得西方經濟學理論得到有效創新[2]。
三、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
1.前期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
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在運動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歷史邏輯,對于前期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而言,范式處于發展階段,尚未形成系統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所以在這時期,思想家們通過直覺和生活經驗對經濟問題予以分析和判斷,但欠缺系統的分析范式。隨著經濟學理論的不斷發展,現代西方經濟學和古典經濟學能夠為經濟學范式所支配,成為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主要系統。到亞當•斯密時期,古典經濟學范式已經發展到鞏固時期,然后到約翰•斯圖亞特•穆勒對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到了發展時期。古典經濟學范式核心是客觀價值論,通過范式邏輯,出現了實物經濟與貨幣現象,而且形成貨幣數量論和兩分法,構成系統性的古典經濟學體系[3]。1870年,邊際革命的核心是用主觀心理分析的價值理論,并在經濟分析中引入數學方法,通過價值論和分配論,從而實現對西方主流經濟學從古典分析范式向現代分析范式的轉換。
2.凱恩斯經濟時代
隨著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的演變,凱恩斯革命是時代的產物。在大蕭條的經濟環境下,工人運動對資本主義制度構成了威脅,西方經濟學的復興,必須對原有的基本前提假設予以修正,從而實現西方經濟學范式革命。凱恩斯革命修正的只是與國家干預經濟政策相抵觸的部分基本前提假設,對西方經濟學的硬核并未造成影響。20世紀60年代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處于黃金時期,但之后呈現衰落;70年代,出現了高通貨膨脹和高失業率,凱恩斯對此感受到不知所措,正在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存在雙重困境下,理性預期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批評國家干預主義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負作用,提出單一規律貨幣供給政策,完善市場機制,從而平衡市場經濟[4]。
3.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時代
自2007年以來,全球處于經濟危機時期,西方經濟學范式也存在危機,明斯基在凱恩斯經濟學基礎上,融合了經濟學、演化經濟學等觀點,證明西方經濟學范式已經進入了宏觀經濟學的黑暗時代。在現實交易過程中,人們很難對每一個措施產生的結果予以正確地了解和預測,而是通過主觀判斷來決策通過堅持完美市場和經濟人基本假設,進而消除經濟危機。因此,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必須發生改變,進而適應時代的要求。通過對政治和制度的不斷調整,優化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使得經濟體制具有穩定性,從而確保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四、結束語
經濟學是一門重要學科,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對于西方經濟學而言,其具有一定的范式結構。西方經濟學范式結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將發生演變。因此,必須對范式結構及其演變進行分析,使得經濟學與其他學科相聯系,進而打破傳統思維的局限性,從而促進社會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歐瑞秋.基于網絡范式的市場結構與企業競爭研究[D].中山大學,2012.
[2]田海華.基于SCP范式的中國水電建筑產業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
[3]王澤.中國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的降低及其原因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8.
因為西方經濟學屬于從國外進入的一門學科,對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研究和認識態度也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從最早認為西方經濟學僅僅是國外的經濟理論并對其全盤否定和盲目排斥,到后來認為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學理論可以照學照搬并盲目崇拜,西方經濟學在我國的教學和傳播的道路上也是歷經艱辛。為了能讓西方經濟學發揮其重要作用并為我國的未來經濟發展建設提供理論和指導,我們就要正確認識和運用這門學科知識。從西方經濟學本身的發展來說,它的形成與特定的歷史階段密切相關,并為這個歷史階段提供了重要的服務。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來說,西方經濟學能夠反映出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這些規律在一定意義上是多年來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并形成系統的理論知識用于今后的經濟指導。我們要客觀地、完整地對西方經濟學理論進行研究和分析。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根據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為研究前提,對當時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做出科學的評價和判斷,這也有助于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和學習中克服研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
2改進西方經濟學教學的必要性
在以前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師僅僅是對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進行了調整和更新,這些做法從一定程度上能夠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卻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應用能力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首先,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無法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認識,趣味性的知識和教學內容比探究理論知識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教師也對學生課外的資料查閱等沒有進行要求;教學過程中各知識點的聯系較少,理論聯系實踐,師生互動,課堂內外教學、學校與社會互動等無法實現,無法做到知識的融會貫通并形成推動教學活動良性循環的強大合力。其次,課程教學因其特點局限了人才培養途徑,再加上教學手段的單一,就更無法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缺乏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方式,使得多數學生無法掌握和吃透理論知識,缺乏創新思維和實踐動力。在對學生的理論知識教學中,應增加多樣式的教學訓練,通過不同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象表達理論知識的重點內容,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最后,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本質上仍屬于純理論教學模式,案例教學的推廣與完善工作還在不斷地改進中。要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就要通過相關案例對其進行現身說法,必須要打破封閉的單向傳遞式教學模式,重視教學案例與理論知識的配置和互補,才能有效促進教學過程的優化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3改進西方經濟學教學的建議
3.1貼近生活的案例教學
為構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將生活中的現實案例引入課堂教學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因為西方經濟學是對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理論的概括,我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就會經常出現理解上的困惑,這主要是由于不同國家所處環境不同造成的。教師可搜集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對理論知識進行輔的指導,通過相關案例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對西方經濟學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2結合圖形的教學演示
由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很多的知識點無法通過語言表達進行較好地知識傳輸。教師可以采用幾何圖形、圖表數據等不同的訓練形式強化西方經濟學中重要知識點的表述和解答。通過幾何圖形進行知識點的描述,可以代替復雜的文字表述。通過運用直線、曲線、曲線與直角坐標系之間的關系等,可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大致描繪。教師可通過具體訓練,觀察學生在制作圖形時的錯誤和不足,并要求他們結合西方經濟學的具體教學內容去思考問題。圖形訓練的方式非常靈活,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圖形開始,不斷地根據知識特點改變相應條件,增加圖形的復雜程度,讓學生在變化的過程中觀察圖形的變化和規律,真正理解西方經濟學的內涵。
3.3加強計算和數據分析
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知識點中,存在著大量的關系分析,如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系,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等等。這些關系的量化表現為數學的計算公式和表達式。通過進行數學計算可以使西方經濟學各量化關系變得更為簡潔和精確。經濟學中的計算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而是要充分理解經濟學原理和經濟學發展規律,然后才能進行科學計算的。此外,通過科學計算后,還要對計算結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主要是要通過計算結果找出所體現的經濟學理論中的客觀規律和發展軌跡。
3.4分組學習和集中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