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6 09:52:07
序論:在您撰寫風險管理的職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金融監管;影子銀行;銀行家
一、引言
影子銀行,又稱為影子金融體系或者影子銀行系統(Shadow Banking system),是指房地產貸款的證券化,房地產業傳統上由銀行系統承擔的融資功能逐漸被證券市場所替代,在2007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中影子銀行逐漸被人們重視,甚至被看做是金融危機的重要推手之一。
影子銀行體系主要包括:證券化機構;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共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市場化的金融公司;另外還包括結構化投資機構及證券經紀公司。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曾報告稱,在最高峰2007年的時候,美國“影子銀行”的資產達到20萬億美元,大過傳統銀行12萬億美元。
由于我國金融創新比較滯后,中國市場尚未出現房地產貸款的證券化產品,但是,金融信托產品以及金融理財產品將銀行表內貸款表外化,從而將銀行家的風險轉化給了投資者,成為影子銀行的表現形式。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一份數據表明,截至2011年3月31日,銀信合作理財產品規模仍達1.53萬億元。2010年10月開始的穩健的貨幣政策也催生了地下錢莊、民間高利貸等金融形式上的快速發展,這也成為中國高度金融監管下,“影子銀行”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
影子銀行實際上是將間接融資轉化成直接融資,不再占用銀行業的資本金,但是影子銀行風險和成本的計量尚屬于學術難題,這無疑就增加了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稱和監管機構的監管難度,所以影子銀行一直游離于金融監管之外。
影子銀行使得銀行業傳統的資產負債業務模式變成了中間業務形式,銀行喪失了銀行家職能,擁有剩余控制權卻并不是風險承擔者,銀行家職能殘缺。在這種制度安排中,銀行業的風險資產被轉移,催生了較大的杠桿率和銀行業的道德風險,推升資產價格泡沫迅速擴大。
二、影子銀行的銀行家職能
現代企業理論從企業參與者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設出發,把企業看做是一組不完備契約的組合,是社會成員之間產權交換的的一種方式,是企業成員之間博弈的結果?,F代企業理論特別強調企業家的作用。完整的企業家精神,包括了銀行家對經營的控制權,還包含了承擔資產風險的責任。Frank Knight(1921)指出,存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決策,而企業家職能就是實施決策并為不確定性承擔風險,“自信或者勇于冒險者承擔風險,并保證猶豫不決者或者怯懦者得到一筆既定的收入”。張維迎認為,沒有企業家精神,企業就不能存在。[1]銀行家是銀行的企業家,是銀行業剩余收入的主要創造者,是風險制造者和風險承擔者的統一體,對于銀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至關重要。[2]
影子銀行使得銀行業的資產負債業務形式轉變成中間業務形式,從而銀行家的剩余索取權喪失,只擁有剩余控制權,導致銀行的企業家職能缺失,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杠桿率放大與剩余控制權的擴大
影子銀行系統包括出售貸款的銀行,特殊目的機構,參與證券化的投資銀行,金融理財公司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等。在此系統中,銀行將貸款打包出售,或者將它表外化,擺脫了監管機構的監管,由于風險和權力的不對稱,銀行自然而然怠于對貸款人的資信進行盡職調查,放貸的沖動增強,銀行的實際杠桿率被放大。
由于金融理財產品的往往是通過一組不完備的契約將資產的管理權授予給了基金管理者,作為信托資產管理的基金資產管理機構,他們管理的資產中沒有自有資金或者自有資金非常少,這樣的杠桿率被迅速放大,以較小的自有資金控制了大量資產,這種制度安排促使基金管理的資產杠桿率被大幅放大。美國的結構化基金的杠桿率高達40倍,這遠遠大于一般企業的財務杠桿和新巴塞爾協議對銀行業杠桿率的監管規定。而對于國內外的一些契約型基金,自有資金為0,將杠桿率放大到無限,這樣基金管理人的剩余控制權也被放大。
2.買者自負與剩余索取權的消失
影子銀行改變了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模式,以表外業務代替了資產負債業務,這就改變了銀行的盈利模式和風險責任。資產管理業務中,銀行以存貸差作為主要的盈利來源,而銀行的盈利也可以看作是風險管理的風險補償。由于存款和貸款的風險不同,銀行對貸款風險集中管理,獲得存款和貸款中間的風險補償。
影子銀行中,理財產品、基金信托產品的一個特征就是買者自負,也就是直接融資代替了間接融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并不承擔其中的風險,而是通過固定的比例獲得管理費,而對于損失不承擔風險,這樣銀行家的剩余索取權或者說風險責任消失。
3.剩余控制權與剩余所有權的不對稱
影子銀行加大了金融系統的杠桿率,擴大了影子機構的剩余控制權,同時影子銀行不具備銀行家的剩余所有權。也即是,影子銀行的銀行家職能是殘缺不全,往往會使得銀行家追求短期利益而產生道德風險問題,催生市場資產泡沫,加大投資者的風險。
4.系統風險被放大
影子銀行的問題還在于,當資產泡沫破滅時,這種逆杠桿化也會放大風險。由于影子銀行的杠桿率一般都比較高,風險承擔能力較弱,所以資產價格只要出現下滑,就很可能使得影子銀行系統陷入危機,自有資金很快會損失殆盡,從而削弱對投資者的風險擔保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現,影子銀行使得銀行家的職能殘缺,加大了金融市場的風險,催生資產泡沫和杠桿率,使得金融市場的和投資者的風險加大。
三、影子銀行的監管建議
影子銀行加大了金融市場和投資者的風險,所以越來越受到監管者的重視,但是如何實施有效的監管,對于各國監管當局來講還是一個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前面的分析表明,銀行家職能殘缺是影子銀行的主要癥結所在,所以我們對影子銀行的監管提出以下建議:
1.表外資產轉為表內
監管實踐中,可以將表外資產通過一定的技術納入銀行表內進行風險管理管理,通過一定的風險因子將其轉化成銀行資產,并納入銀行的信貸規模管理額度,這不但會從宏觀上監管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還可以降低影子銀行資產的杠桿率。
2.改變固定管理費制度
基金管理公司、銀行和證券理財產品的管理人,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通過固定的資產管理費。一些私募基金除了固定的管理費之外,還和客戶有盈利分享的條款,但是對于影子銀行的銀行家,基本不會和客戶分擔風險,而且當資產損失,他們依然可以獲得固定比例的管理費。
如果監管部門能夠通過法規和行規,改變影子銀行的獲利方式,在信托產品出現損失的時候,取消管理費,或者理財產品中增加影子銀行的自有資產比例,這樣可以使影子銀行家的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相匹配,減少影子銀行家的道德風險,降低風險。
3.改革市場準入制度
目前國內的影子銀行準入制度監管嚴格,大量的地下錢莊、私募基金公司無法獲得合法的準入資格,無法獲得信托資質,這就造成了信托資質的壟斷。由于資質的壟斷,削弱了投資者的選擇權,這些有信托資質的機構就處于定價的優勢地位,從而增加了機構的道德風險機會。
放寬影子銀行的行政準入條件,就可以增加投資者的選擇權,加強影子銀行機構之間的競爭,削弱影子銀行機構的定價權。在影子銀行家和投資者的博弈過程中,激烈的競爭會推動影子銀行家成為風險承擔者,降低其道德風險。
4.加大懲罰力度
在美國金融危機中,影子銀行機構如投資銀行、評級機構的道德風險受到廣泛的質疑和批評,但是沒有足夠的經濟處罰,政府反而不得不給予經濟上救助,實際上對于影子銀行是一種預算軟約束。
美國影子銀行監管失敗的經驗,使我們必須采取更加嚴格的全過程監管。銀行表外資產的規模、風險的計量模型以及合規風險都要納入到監管部門的日常監管中。影子銀行對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要常規化進行壓力測試,對于違規違法的機構,要及時的進行刑事和民事處罰,要推動投資者的集體訴訟,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四、結論
影子銀行將銀行的表內資產表外化,將間接融資變成了直接融資,使得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變成了中間業務獲利模式,這也就使得銀行家的風險轉化給了金融市場,資產泡沫化也快速放大。
在影子銀行體系中,金融業的財務杠桿率和銀行家的剩余控制權被放大,同時普遍實行的買者自負原則使銀行家的剩余索取權消失,風險承擔責任消失,剩余控制權和剩余所有權嚴重不匹配,導致銀行家職能殘缺和銀行家道德風險。表外資產表內化監管,改變影子銀行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盈利模式,加強處罰,可以抑制影子銀行家的道德風險,降低金融市場系統風險。
參考文獻:
[1]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關鍵詞:風險;風險管理;內部審計職能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管理者正在一個日益復雜和全球化的環境中經營,風險管理的出現使內部審計職業者將其注意力轉移到風險,認識到風險是組織活動的驅動力。
一、風險管理的含義
風險是一個事件的不確定性,這個事件對目標的實現具有影響,風險有可能給組織帶來機遇,也有可能給組織帶來損失。風險可以通過風險造成的后果和可能性來衡量。風險具有客觀性,即事件本身的不確定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風險具有條件性,是一定的具體情況下的風險,不同的目標選擇會有不同的風險;風險還是一定時期內的風險,風險的大小隨時間延續而變化,比如一個工程項目,隨著完工時間的臨近,其不確定性在減少。一般來講,風險可以事先預計到,對風險最好做到“事先控制”。
現實中的風險管理有程序式的管理法和基于風險的管理方法。程序式管理方法是通過遵守規則和流程來消除或控制風險;基于風險的管理方法是對風險進行辨別、評估、分級,然后根據風險的影響和概率分別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COSO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是對兩種方法結合。ERM通過控制活動避免和控制常規風險,又通過內部審計來加強對重大風險的控制。其程序為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控制活動―評價改進,該過程的六個階段圍繞風險管理的目標和計劃進行,在時間上可能有所重疊,而且六個階段是一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過程。
二、風險管理中內部審計的作用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應用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
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一,在目標設定時,內部審計可以參與高級管理層設定目標的過程,充分協調、考慮組織的風險偏好,以此為依據設定合理的目標;在各部門經營目標設定時,內部審計根據各部門在企業中的位置以及應該達到的標準進行分析,使部門目標與戰略目標一致,各部門風險總和在企業風險偏好范圍之內。第二,在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反應與實施控制活動時,讓不同崗位的人員直接參與以目標或風險為基礎的CSA,這樣所識別并評估的風險與實際情況較吻合,也能從不同的角度理解風險,看待正面機會與負面風險之間的辯證關系。同時,能夠直接確定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內的適當的內部控制。第三,在評價改進ERM時,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評價風險管理程序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針對控制薄弱和不完善環節進行建議。
三、風險管理下內部審計的職能拓展
在風險管理的發展下,內部審計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對內部審計的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內部審計不僅涵蓋財務審計,而且更注重管理。因此,內部審計職能不僅要考慮傳統的監督評價職能,更要強調通過多種職能,諸如認證、咨詢、管理等來促進經濟活動和內部控制效率效果的提高。既要接受監督評價職能,又要嘗試認證職能、咨詢職能和管理職能;既考慮現實,又必須高于現實;否則,我們的實踐要么是在低水平上徘徊,要么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一)增加咨詢職能。內部審計咨詢職能定義為,“咨詢服務是建議性的服務活動,其性質和范圍與被咨詢的部門達成一致意見,目的是為被咨詢部門增值并改善管理,從而幫助其實現目標”。內部審計在開展咨詢服務時應該考慮以下意見:在咨詢方法方面,可以通過顧問、建議、協調、過程設計和培訓等方法來實現;在咨詢內容方面,可以包括風險管理、內部控制以及治理程序等;在咨詢類別方面,可根據管理層或被咨詢單位的要求,將咨詢服務作為正?;蛉粘I務的一部分來開展,咨詢的類別包括:正式的咨詢服務,屬于計劃內工作并有書面的程序規定;非正式的咨詢服務,屬于日常性活動,通過日常的信息交流等方式進行;特別咨詢服務、緊急咨詢服務,參加應急或者其他非常業務而建立的小組,有滿足特別要求或非常期限提供臨時幫助。
(二)增加認證職能。內部審計職能的狹隘性,在某種程度上看,限制了內部審計職能作用的發揮,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筆者看來,內部審計不同于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它們之間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差異,內部審計最大的特點是為高校管理層進行經濟決策服務的,也是為被審計單位合法權益服務的。不難看出,內部審計具有獨立性、客觀性、靈活性;總之,它具有權威性,增加內部審計認證職能是完全可行的,實踐證明也是有效果的。內部審計職能隨著歷史的演進和經濟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發展,但其他職能的顯現和強化并不意味著認證職能不可以存在或者消失;相反,隨著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學校規模擴大了,學校的經濟活動增多,實際上已經發揮了內部審計認證職能作用,其實認證職能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加強,所認證的事項越來越多,事實上認證職能在重大內部工作中已經客觀存在了,且收到了顯著成效。
內部審計認證職能是一切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審計建議的基礎和前提,認證是在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它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因此,檢查又是進行認證的前提,認證是檢查的結果。它們的辯證關系體現了客觀公正性。對被審計單位所管轄的經濟活動的全部或一部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要檢查各種記錄經濟活動的憑證、文件、報表資料,要詢證或直接與當事人和相關人員交談,要到有關經濟活動現場實地考察,甚至要了解核實學校外部的有關信息,以此取得必要的審計證據,借以認證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業績狀況,即管理結果;也包括認證在管理方面的成效、弊端和薄弱環節,為客觀認證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提供依據。在這里,審計證據是關鍵的因素,資產的完整性、利潤的真實性、投資的安全性以及多次決策的貫徹情況等方面都需要確鑿、充分的審計證據來認證,以實現內部審計認證職能管理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三)增加管理職能。管理活動實際上就是風險管理,它對影響學校目標實現的各種不確定性事件進行識別與評估,并采取應對措施將其影響控制在可接受范圍內的過程。參與風險的管理可以表現在:
第一,風險識別。在學校的內部和外部環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這些風險都會影響組織目標的實現。為了確保風險管理的充分性,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的第一階段必須識別所有影響學校目標實現的風險。
第二,風險評估。內部審計對已識別的風險評估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為了確保風險管理的針對性以及效益性,內部審計對于不同的風險應有不同的措施進行控制和管理。
第三,風險應對。內部審計幫助學校管理層采取應對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學校可接受的范圍內。內部審計在對所識別的風險進行評估后,就要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確定風險應對措施,從而對風險實施控制和管理。
一、企業會計的風險管理職能
(一)風險預警職能
企業風險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無論是來自企業內部或外部的風險,企業會計都可以利用自身的預警功能及時識別、發現風險,提供確切,可靠的預警信息用以管理風險。會計的風險預警職能分為以下兩個步驟:
第一,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指對企業所面臨的、以及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和鑒定風險性質的過程。即從潛在的事件及其產生的原因和后果來檢查風險,收集、整理可能的風險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見以形成風險列表。風險識別實質上是對風險進行定性研究。會計可以通過對資產經營信息的搜集進行財務預算,預警資產是否流失、浪費和無效使用導致決策的失誤。
第二,風險衡量。風險衡量是指應用各種管理科學技術,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找出主要的風險源,并評價風險的可能影響,最終定量估計風險大小。風險衡量的目的是確定每個風險要素的影響大小,一般是對已經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量化估計,從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兩方面對風險進行評估,風險分析中,企業不僅要關注風險的數據方面,而且要關注風險的屬性方面,使企業對即將面對的風險有準備措施。
(二)風險控制職能
企業風險具有變動性,也是說企業風險并非一成不變,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有可能會增大、減小或產生新的風險。因此,需要時刻控制風險的發展與變化情況,并確定隨著某些因素的出現或消失而帶來的新的風險。企業會計對風險的控制是企業建立的旨在保證會計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并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的內部控制。
會計風險控制包括兩個層面的工作:其一是跟蹤已識別風險的發展變化情況,關注風險產生的條件和導致的后果變化,衡量風險減緩計劃需求。其二是根據風險的變化情況及時調險應對措施,并對已發生的風險及其遺留風險和新增風險及時識別、分析,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二、提高企業會計風險管理水平的設想
(一)企業會計應樹立積極的管理態度,增強風險管理意識。
1、樹立全新的會計管理理念,增強企業會計的風險管理意識
增強企業會計的風險意識就是實現兩個方面的轉變。第一,要實現傳統會計向管理性會計的轉變。第二,管理要實現從事后風險向事中風險、事前風險的轉變。不單只停留在對已經發生和完成事項,以及已經形成的漏洞和突出的問題進行核算,而應積極探索變被動為主動,隨時監控風險的產生。要吸取“亡羊補牢”的教訓,隨時有人輪流值班看守,發現羊圈破了及時修補,發現狼出現了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趕走。
2、企業會計是構成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機制
企業會計可以從客觀的角度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給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提供這些有用的經濟信息經常能影響到企業風險管理。會計可以在經營管理過程和行為,在業務經營、財務管理、費用控制等各方面查找并防范風險,通過會計視角,敏銳觀察經營過程中不斷變化的風險因素,快速傳遞管理中存在的缺陷或失敗,促使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做出快速反應,及時采取措施,防范和糾正不當行為。樹立敬業愛崗的精神,加強對企業的責任感。
(二)企業會計要積極提高綜合素質,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第一,會計的風險管理職能的關鍵是專業技術水平,所以不斷提高企業會計的專業分析能力十分重要。會計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的新技術新知識,較嫻熟的業務操作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創新能力,要加強學習,堅持政治方向,著力提高學習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才能適應新世紀的要求。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會計人員汲取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適應現代會計工作的重要途徑。
第二,提高會計的職業道德素質是企業會計風險管理職能發揮的保障。會計工作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而會計信息的提供是由會計人員完成的,所以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及其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著重大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法律、法規很難完全保證和滿足有些利益和要求,況且法規往往滯后于現實。所以,要提高會計工作質量,要提高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人的道德因素是至關重要的,會計人員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作一個德才兼備的理財者和對企業風險有駕御能力的管理者。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職能;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4-0042-02
自從1987年我國首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東風汽車工業財務公司成立以來,財務公司從無到有,由弱到強,資金實力和經營水平已經今非昔比。據統計,截至2008年底,我國已有財務公司89家,總資產規模達12487億元。其中,資產規模最大的中油財務公司,其資產已近1000億元,超過中小股份制銀行和證券金融機構。隨著規模的擴大,財務公司的業務范圍也在不斷拓展,從誕生時簡單的存貸款業務發展到目前的信貸、結算、資金集中管理、投資理財、咨詢顧問等多種類綜合性的業務體系。盡管財務公司在我國企業集團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大,但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財務公司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在金融危機余韻未消的今天,如何加強財務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避免重蹈雷曼兄弟、AIG和通用汽車等公司的覆轍?已成為財務學界關注的重點。
1 財務公司的職能定位
企業集團設立財務公司的目就是要憑借財務公司在財務管理、咨詢和服務上的優勢不斷降低集團資金成本,提高集團理財收益。因此,財務公司在設立之初就應當以集團利益為日標定位自身職能。根據國外的經驗,財務公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大企業集團投資設立的,申領了銀行業執照,面向全社會開展金融業務的財務公司,主要有大眾、寶馬福特、豐田、IBM、GE等I另一類是業務嚴格限制在集團內的財務公司,承擔著為集團內所有子公司提供全方位咨詢和財務金融方面的支持,并進行資金管理、項目和貿易融資、租賃、財務公司控制等工作。辦理集團公司全球范圍內的結算:信貸、票據清算、外匯買賣、融資等業務。兩種類型的財務公司雖然與母公司聯系程度不同,具體的運作目標不同,但都為集團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根據銀監會2004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目前我國大企業集團下屬財務公司從服務功能上定位應當歸屬于第二類,其具體職能體現在三大方面:
(1)資金結算職能。財務公司的基本職能,一方面通過集團內部財務網絡開展統一的內部結算,另一方面通過和外部商業銀行網絡的無縫對接提高對外結算效率,加強內部管理和控制,防止資金管理失控;此外,通過在集團內部進行資源配置,統一調劑資金余缺,可以使集團調整融資規模,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運用效率I而且集團可以通過財務公司的資金調度,從更高層次上參與集團內各企業的經營管理,強化資本運營。
(2)金融服務職能。財務公司的主要職能。我國財務公司的金融服務職能立足于集團內部的金融需求。主要開展投資和融資業務。一方面,財務公司通過匯集集團內部暫時的冗余資金來培育集團內部資金市場,降低資金成本,同時還利用發行金融債券、辦理融資租賃、進行資金拆借等形式擴大集團外都融資渠道以滿足集團多種層次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財務公司將內部閑置資金對外投資,在現行法規的寬松業務范圍下,財務公司已涉足多個金融領域,通過證券投資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集團效益,甚至配合集團戰略性擴張,收購或持有其他公司的股權,從而在戰略上為集團創造出優勢。
(3)財務咨詢職能。財務公司的派生職能。作為集團資金集散池及資源配置中心,財務公司熟悉集團所屬行業的信息,了解集團各公司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可以有效地為集團提供決策信息和專業咨詢意見。同時,財務公司又是集團的風險顧問,憑借專業能力和信息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評估、監控、預警和化解。此外,財務公司同其所屬產業有緊密的聯系,對產業特性的理解更為深刻,具備其他金融機構不具備的專業水平。
表1通過和傳統結算中心的比較反應了財務公司三大職能對集團企業財務和經營行為的貢獻。
2 財務公司的職能風險
財務公司三大職能是企業集團利潤提升的利器,但風險也就隱藏在職能效用之后。因此,有必要從職能角度分析財務公司的運營風險,以便于通過調整和管理財務公司的職能達到風險控制目的。
從職能角度看財務公司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2.1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作為結算方的成員單位不能按預期或合同規定的時間和數額金額支付應對財務公司承擔的義務而導致財務公司資產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是由財務公司資金結算職能引發的,原因在于成員單位將內外部結算中的各種不確定性轉嫁給財務公司,如果這些不確定性轉變成具體的違約行為匯集于財務公司,將可能超出財務公司的資本承受能力而引發危機。
2.2 結算風險
結算風險是財務公司在內外結算過程中因不正確的操作流程、人員、系統或外部事件導致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由于財務公司參與結算的業務覆蓋范圍廣泛、往來金額巨大,因此成險概率很高。結算風險即源于財務公司的資金管理職能,也和金融服務職能密切相關。不論普通業務還是金融業務,只要出現內部控制缺陷、管理技能下降還是結算系統失效,都可能導致結算風險發生。
2.3 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是財務公司在進行集團資金融通過程中,由于金融產品價值變動導致其資金、財產、信譽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財務公司本來就是集團內“經營風險的機構”,以“經營風險”為其營利的根本手段,因此,金融風險是和財務公司的金融服務職能伴生的。從財務公司的業務劃分,金融風險又具體表現為投資風險和融資風險,前者例如財務公司的過度投資傾向,后者則典型體現為財務公司的超額擔保行為。金融風險由于其隱蔽性強、隔離難度大,極易引發整個集團的財務危機。
2.4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財務公司在流動資金管理中由于資產負債的不匹配導致的償付不足的可能性。顯然流動性風險和財務公司的金融服務職能有關。財務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是集團成員單位存款,具有明顯的短期性;而資金運用卻以中長期貸款為主。資產和負債在期限結構上不匹配顯現出營運資金管理的激進傾向,一旦出現資金緊張時,極易引發支付危機,屆時將導致整個集團財務狀況惡化。
2.5 體制風險
體制風險是由于集團經濟運行狀況和經營行為的變化對財務公司安全運行所連帶引發的風險。這一風險因財務公司在行政上隸屬集團的管理并與集團存在體制依存關系形成的。從表面上看這一風險似乎是財務公司的外部風險,其實不然。財務公司是集團產業和金融運營的總顧問,市場的進退、產業的選擇、項目的評估,無一不以財務公司的咨詢系統為決策支持。因此,財務公司咨詢職能發揮的程度不僅關系到集團的經營狀況,也和財務公司自身的安
危密切相關。
3 基于財務公司職能管理的風險控制措施
財務公司的職能為集團帶來了產融結合優勢發揮的前提條件,也是集團風險發生的根源。風險應當從源頭遏制,因此,財務公司風險管理的有效途徑應該是通過對自身業務職能的管控,防范、規避和控制風險。
3.1 建立風險管理機構
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應當由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執行。作為風險匯集點,財務公司務必建立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完整的財務公司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應包括董事會及其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高級管理層、風險管理部門和內部稽核部門等,并使各部門切實履行職責。董事會應以戰略的高度和要求,重視財務公司風險管理,制定與公司整體戰略相一致并符合公司實際的風險管理戰略、政策和程序,并承擔監控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最終責任;高級管理層負責執行董事會批準的風險管理戰略及總體政策,在風險的日常管理中,對董事會負最終責任,并應為風險管理配備適當的人員、經費等資源;風險管理部門負直接責任,專職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擬定公司風險管理政策、程序和具體的操作規程,因此風險管理部門應保持足夠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稽核部門不直接參與風險管理,負責對公司風險管理體系運作情況和風險管理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評估,保證風險管理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執行。
3.2 完善內部控制體系
金融行業風險防范的根本解決方案在于內部控制體系。首先,應結合自身經營的規模和業務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內控制度,完善系統縝密、操作性強的制度規范機制,制定內控制度實施細則,使內控制度形成體系,并根據情況變化不斷增加管理制度對風險點的覆蓋密度。其次,加強對各項業務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全程監控各項業務操作流程,應遵循全面、有效、審慎、制衡原則。針對不同崗位分別制定羅列式的、簡明的業務操作手冊,涵蓋相應崗位全部現行的業務流程,風險點等。再者,根據∞BIT內控框架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貫穿公司各個層次、部門、覆蓋各個業務領域,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經營信息快速準確的采集、傳遞和分析,為風險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以上三項內控建議中,內控制度是基礎,業務監督是核心,信息系統是輔助,三者構成嚴密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規范財務公司的正常職能發揮。
3.3 強化風險識別機制
識別風險是風險管理的最基本要求。財務公司對內擔負所有成員單位的資金集中管理的重任,對外要同客戶、商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如信托公司、投資公司、證券公司等建立長期往來業務關系。業務的多樣化和風險因素的復雜性,使得有效識別風險的難度很大。當前財務公司可以從兩方面強化風險識別:第一,充分關注結算系統安全。結算資金安全關系到財務公司乃至整個集團的經營。風險管理部門應時常對結算系統進行測試和防范檢查,密切關注所有現金流信息,洞察一切可疑現象,排查列舉現有的、潛在的各種風險因素,以防范資金結算過程中的風險l第二。學習和借鑒商業銀行的做法,風險管理部門應盡快通過建立有關的數據、曲線、圖表等模擬公司未來發展的可能狀態,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及后果,及時提供給集團決策者,建議和提供最佳的風險管理方案,以避免投融資服務以及咨詢工作中的風險。
3.4 運用新型管理技術
現代風險管理技術趨于計量化和模型化,增強了風險管理的準確性學性和客觀性,已總結出適合不同風險的工具類型。這些工具在金融機構中得到廣泛運用。但財務公司要借鑒并熟練運用先進的技術和工具,還需完善和改進以下工作:一是以業務導向管理風險,根據不同業務以及同一業務不同流程的要風險,有針對性地制定風險管理策略,選擇符合財務公司業務特征的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技術和工具;二是提高對現有數據信息的分析、運用能力,并加快建立現代化的數據信息收集和處理系統,加大數據儲備,為先進技術和工具的有效使用提供數據保證;三是應該將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完善現有的資產分類管理,建立客戶評級體系,大膽利用金融衍生產品來降低風險。
3.5 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
財務公司應該在鞏固傳統金融業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和制定經營發展戰略,依據企業的資源和經營能力精心設計金融服務領域和方式,通過提高自身經營能力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風險。財務公司應該加強與其它金融企業的戰略合作。積極探尋業務創新。開發出適合集團需要和自身經營特點的金融產品,為集團的資金管理和產品銷售提供深層次的金融服務。同時在發展投資銀行業務和中介服務方面,可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合作,開展投資顧問等業務,以增強對集團企業重組、結構調整等活動的支持。這既是拓展和發揮財務公司職能的有效途徑,也是應對風險的積極措施。
論文摘要:現代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多樣性風險要求全面的風險管理,全面的風險管理則要求全面的成本管理,其核心和靈魂是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本文介紹了銀行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及相應的管理手段,著重分析了風險管理職能在兩種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定價機制中的實現,給出了幾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并進一步指出了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的方向。
風險管理要求我們的成本管理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全面成本管理適應了這種要求。戰略成本控制是全面成本管理的核心理念,是一種全面性與前瞻性相結合的新型成本管理理念。運用戰略成本控制理念來提高內部資金的配置效率,其實現方式之一是在各經營單位間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內部轉移價格是各責任中心之間相互轉移產品時所采用的一種計價標準,是進一步績效評估的依據,既是責仟成本管理的核心也是企業戰略決策的傳導工具。
內部資金轉移價格體系可以作為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確定全行(一級分行)統一的內部資金轉移價格,有利于從總行(一級分行)這樣較高層次去管理風險。定價中考慮到信用風險,有助于運用組合思想分散管理各項資產;在定價中考慮期限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有助于進行資產負債管理和從期限結構的角度來管理利率風險。
一、通過內部轉移價格進行風險管理的實現方式
(一)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
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是根據資金的實際成本率和收益率的平均值來確定基準利率。其風險管理職能體現在通過分別確定經營策略調節參數 (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調節參數β、信用風險調節參數α、期限風險調節參數ε來實現。不同的風險需要通過價格手段進行調節和抵補,通過市場化的手段,用價格機制把各種風險傳導到資產和負債部門,達到防范和化解風險的作用,如在資金配置方面,對低風險的資產給予較低的價格,對高風險的資產相應提高價格。相應的公式如下:
(1)基準利率:C:[(b—e)+a+f]/2
其中:C:表示內部資金轉移基準價格;
b:表示扣除營業稅及附加的盈利性資產回報率;
b={[利息收入一(表內應收利息期末余額一表內應收利息期初余額)+投資收益(扣除股權性投資收益)+債券交易價差損益+匯兌損益]×(1一綜合稅率)+(金融企業往來收入一系統內往來收入)}/[各項貸款(不含委托貸款)月均余額+各類債券投資月均余額+拆放同業月均余額+存放同業月均余額+存放中央銀行準備金月均余額]
e:表示資產損失率(含信用風險因素);
資產損失率:呆壞賬準備金提取率:上級行核定的呆壞賬準備金提取額/各項盈利性資產月均余額
a:表示籌資成本率;
a=[利息支出+金融企業往來支出一(應付利息期末余額一應付利息期初余額)]/(各項存款月均余額+同業存放款項月均余額+同業拆入資金月均余額+中央銀行借款月均余額)
f:表示籌資費用率;
(2)上存資金利率=C+—β/2一ε/2;
(3)配置資金利率=C++α+ε/2+β/2;
以下我們依次說明各風險參數的確定方法。
1.“一經營策略調節參數”的確定。
表示經營策略調節參數,是由銀行根據自身經營需要,為推動某項資產業務的發展或結構的改善,用來傳導經營策略、體現經營定位的資金利率調節參數。經營策略調節參數用以度量決策支持能力和業務發展支持能力。
的確定方法是:以全行各項貸款平均名義利率為調節參數的標準值,根據全行經營策略,將需要加快發展的優質或具有優勢的某項資產業務品種的名義利率與之比較,得出相應業務品種的經營策略調節參數。如要支持某項資產業務,可通過降低值(值取負數)擴大其盈利水平實現;反之,若要限制某項資產業務,則可通過提高值(值取正數)縮小其盈利水平實現。當然這是一種倒推的方法。其邏輯是先確定產品的價格再倒逼出值,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從風險成本的角度,可將之視為經營風險的一種補償。
2.“ε一期限風險參數”的確定。
ε=該檔期對應的指標國債收益率——一年期指標國債收益率
3.“α一信用風險參數”的確定。
α的確定方法是:設定某一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名義利率為調節參數的標準值(以2002年度信貸業務法人授權等級劃分有關內容為標準,以AA一級和未評級單位按照五級分類的關注類為基準分別設置參數),其他不同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名義利率與之相比,得出相應信用等級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調節參數。
信用風險調節參數用以度量由于資產質量不同而產生的信用風險。資產風險越大,α值越大,轉移價格越高。
4.“β一流動性風險參數”的確定。
(二)市場法。
市場法的作法是:選取相應期限的銀行間同業市場利率等指標利率作為基準利率,再在此基礎上按國際上中等發達國家資金利差(30個基點)分攤標準確定各部門、各產品的內部資金價格。利差由負債和資產產品平分。這里,風險管理職能是通過跟蹤市場及利用利差進行風險補償來實現的。相應的公式如下:
有市場參照利率的基準利率=市場指標率(如銀行間同業市場利率)
某檔次基準利率=運用市場指標率計算得到的復利利率+該檔平均期限風險成本
某檔平均期限風險成本=(該檔存款期限風險成本+該檔貸款期限風險成本)/2=[(該檔現行存款利率一該檔復利利率)+(該檔現行貸款利率一該檔復利利率)]/2
上存利率=基準利率一0.15%
配置資金利率=基準利率+0.15%
(三)兩種計價模式的利弊分析及相互聯系。
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實質是風險、成本和利益共分,對風險進行離析管理的一種方式。該方案的優點在于對現有體制沖擊較小,現有條件下可操作性相對較強,可有效傳導上級行的經營策略,對各種風險進行了離析,有助于各部門各司其職,分擔總體風險,集中精力管理其可控風險。其缺點是滯后于外部市場利率變化,制約了資源配置效率。且各風險參數的衡量方法都是采取了若干簡化,與實際真值難免會有偏差,影響了風險信息的有效傳遞,進一步影響了最終的經營決策。還要看到通過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對各種風險進行劃分和補償是十分困難的。
因此,盡管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是一種較為可行的內部資金定價法。但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方法的弊端使它只能成為權宜之計。
市場法是發達國家銀行普遍采用的做法,它實際上是一種經驗法,其優點在于操作簡便,考慮了機會成本,適合利率市場化的要求,可以較好地跟蹤市場風險,具有前瞻性。同時,這種方法受人為因素影響小,因而較為客觀。其缺點在于,這種方法有效的前提是高度發達的外部市場,而目前我國銀行間拆借市場、票據市場份額相對較小,其利率無法真實反映資金的機會成本,貨幣市場的資金價格尚未完全走上市場化道路、不同市場利率水平差異明顯、利率信號失真,還缺少權威的指標利率作為基準利率的確定依據,這使該方法在目前的可行性大大降低。該方法忽略了對信用風險的管理,無法體現信用等級差異引起的風險成本差異,并且該方法并未將傳導管理層的經營理念與經營側重點的功能包含在內,不利于通過政策參數進行風險分散化管理。
兩種方法基準利率的確定分別從自身及外部市場尋找依據,但理論出發點都應該是利潤最大化法則,即基準價格應等于使邊際收入等于邊際成本的價格。利差的確定分別采用風險計價和經驗法.但確定依據也都應依資金配置部門的風險管理范圍和深度而定。兩種方法對風險的測量與管理采取的都是經過簡化的辦法,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可以采用更為精確的VAR技術來確定風險參數和運用對多種風險進行綜合衡量的模型(IMF和國外的一些一流大學正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進行風險測量。
兩種方法分別適應了不同的市場環境及基層單位的風險管理水平,隨著市場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基層單位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風險管理職能會相應下放,市場法必然會成為主導。而在目前先啟用風險離析成本收益均攤法,建立起資金統籌統支的框架,為全面推行資產負債管理創造前提條件。其中,風險參數的測量有助于積累風險管理的經驗,可以作為未來利差確定的依據,從而為未來采用并進一步完善市場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三個復雜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上定價模式還只是一個框架,它可以用來直接解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定期存貸款的內部定價問題,但銀行實際的金融產品紛繁復雜。對以上定價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細化和精確化。以下給出內部轉移價格體系運行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復雜具體問題的一些解決方案。
(一)分期償還問題。
對于分期償還貸款的轉移價格這里可提供兩種解決辦法。
1.資金剝離法。資金剝離法是一種將分期償還貸款視為零息票貸款的組合,將每筆分期償還貸款按償還期剝離成若干筆零息票貸款,將每個現金流與相應期限的零息票貸款資金內部轉移價格相匹配,再將根據這些筆不同的內部資金利率進行簡單的加權平均得出的利率作為整筆貸款頭寸整個貸款期間的內部資金利率的一種方法。例如,我們可以將一筆l2個月分期償還的貸款剝離成l2筆零息票貸款的組合,將每個現金與相應期限的資金轉移價格相匹配,再把將這l2筆不同的資金利率進行簡單的加權平均得出的利率作為整筆貸款頭寸整個貸款期間的內部資金利率。
2.久期法。用資金剝離法來處理成千上萬個賬戶過于繁瑣,所以要對其加以變化。久期法就是采用貼現現金流來計算加權平均的貸款期限(即久期),再將期限與該筆貸款久期相等的零息票貸款內部資金利率作為該分期償還貸款內部利率。久期方法除了更為簡便,但它的困難在于貼現率的選取,一般可采用一年期的零息票貸款內部資金利率作貼現率。
(二)期權問題。
期權使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的確定更為復雜??蛻艨梢愿鶕约旱乃咎崆皟斶€貸款和任意支取存款。這種情況往往是從客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銀行利益的最大化出發,因此會給銀行帶來再貸款或再籌資鐵風險。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對此類上存資金或配置資金收取一定的期權費來解決。期權費可以用期權公式計算,或者用蒙特卡羅模擬來計算。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期權費歸屬于資金配置部門,因為如果客戶提前還款,就會影響到資金配置部門。例如,當客戶可以在一個較低的價位再融到資金時,他才會提前還款。這筆貸款歸還后銀行就要將這筆資金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下貸出,這將減少資金中心的價差收入。
另一種處理期權的方法是當期權執行時決定期權的成本,并將罰金轉移給資金中心。這種方法當然會比上述的估算方法要更精確,但它不能識別出隱含組合中的選擇權。換句話說,如果銀行采用這種方法。會夸大客戶除最后一期的各期給銀行帶來的收益,而縮小最后一期客戶帶來的收益。
(三)不定期產品問題。
【關鍵詞】醫療風險管理;分級;醫療糾紛
【中圖分類號】R197.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4-8824(2009)-07-0105-03
“醫本仁術”,自古以來,醫療承擔著救死扶傷的重大使命,履行著治病救人的崇高職責,醫師享有懸壺濟世的“救命恩人”的盛譽。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權利意識的高漲和法制秩序的建立,特別是在2002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審理醫患糾紛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后,醫患糾紛案件數量猛增,使醫療陷入了尷尬。所以,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工作成了醫療機構的重要工作。
醫療風險管理是指醫療系統有組織地、系統地消除或減少醫療風險對患者的危害和經濟損失的活動。建立完善的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能夠增強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的內在能力,保證分級管理有效運行。醫療風險管理組織根據臨床、醫技科室所存在的醫療風險的不同程度,制定出醫療風險分級管理制度,提高醫務人員自覺防范醫療風險的意識和解決醫療糾紛的能力。
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系統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為決策層,由醫院院長和副院長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從醫院整體的角度出發,批準醫療風險管理目標,明確各個醫療風險管理人員的角色和職責,認真審核由管理層或風險管理部門提出的重要醫療風險議題和計劃決策,并定期審核,批準風險管理措施,根據醫院自身情況制定相關的醫療風險管理制度等。
第二層為管理層,是指由醫院各直屬部門的最高領導組成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其中可由一名熟懂風險管理業務的副院長擔任委員會主席和由有關專業風險管理人員組成的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部門的核心職能是風險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報告;而風險管理委員會的職能是根據風險管理部門提供的信息,做出經營或戰略方面的計劃和決策。
第三層是執行層,由醫院各部門下屬的各科室領導組成,同時可根據各科室的特點、條件和需要,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其主要職責是:了解本科室各方面醫療風險情況,收集本科室的各種醫療風險信息,總結歸納并上交管理層,同時認真執行上級管理部門下達的指示、命令和措施,及時處理科內的醫療風險防范和糾紛。
第四層是操作層,是指本科醫務人員,操作層的主要職責為:根據醫療風險的整體目標和分解的具體任務計劃,認真作好本職工作,不觸犯危險因素,減少導致風險原因的出現,避免醫療風險的發生;配合上級搞好醫療風險的調查和研究,保證醫療風險信息的真實;認真貫徹醫院領導下達的指示、命令,相互協作,并將醫療風險損失控制到最低。
臨床科室是醫療風險管理的關鍵部門,既是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的執行層又是操作層,臨床科室之間的醫療風險度是不同的。準確、科學界定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度是做好醫療風險管理的基礎。為了加強醫療風險管理,區別對待醫療風險和不同的臨床科室,針對性管理,準確評價抵抗醫療風險的能力,增強臨床科室自覺防范醫療風險的意識。我院自2005年開始,實施臨床科室醫療風險三級管理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達到了降低醫療風險發生率和醫療風險成本的目的。
1 操作方法
醫療安全風險等級標準,進行醫療風險級別認定。通過分析醫院在實現其未來戰略目標的醫療服務經營過程來識別可能出現或已經存在的醫療風險的類別、形成原因及其對醫院的影響,根據醫務人員的自我發現、他人提醒、內部檢查、執法監督部門的檢查發現,管理層對醫療風險的定性分析,剖析問題的性質和發現根源,確認風險性質。
根據前五年統計的醫療糾紛發生率、因醫療糾紛發生的經濟損失情況、發生糾紛后補償額度、科室收治的病種易出現危重病情的發生率、醫療工作的危險程度等將部分手術風險高的科室界定為一級醫療風險科室;醫技科室和少部分內科科室界定為三級醫療風險科室,其它科室均為二級醫療風險科室。每年根據科室開展的技術風險情況、實際發生糾紛的原因和新增科室,由科室提出調整醫療風險級別的申請,經管理層批準,報院學術委員會研究決定是否準予進行調整。
2 確定不同風險級別的考核要求
對醫療安全進行量化考核,對醫療風險度不同的科室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建立詳細的指標體系,確定不同風險級別的科室可以發生醫療投訴、醫療糾紛的例數和發生經濟損失的額度進行量化考核。
實行醫療安全獎“一票否決制”,規定自然年度內各級風險科室申報醫療安全獎的否決標準。各級醫療風險科室發生的醫療糾紛和經濟損失達到以下相應的條件時取消年終科室醫療安全獎的參評資格:
一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5萬元及5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3起。
二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3萬元及3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2起。
三級風險科室:累計經濟損失1萬元及1萬元以上,或全年發生醫療糾紛1起或醫療投訴3起。
3 討論
3.1 臨床、醫技科室的醫療風險度不一致,年度“醫療安全獎”評選和質控考核時只有一個標準,難以體現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控制管理成效。
臨床專業由于專業不同,每天面臨著大量的患者和患者家屬,要對各種疾病進行分析、診治的同時,要履行各種告知和溝通,對患者的疾病要直接作出診斷并制定切實有效、安全廉價的治療方案,并保障治療連續進行;而醫技科室大都依據臨床直接為臨床服務,所提供的輔檢報告也僅供臨床醫師參考使用,其醫療風險度明顯低于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度。
臨床手術科室包括進行介入治療的科室,需要經常進行有創操作,其醫療風險度又顯然比常規用保守方法治療疾病的非手術科室的風險度高,非手術科室雖然有時也經常進行一些有創檢查,但一般情況下,有創檢查的創傷相對于有創治療的創傷要小得多。越是醫療風險高的科室,防范醫療風險的措施越多,防范意識越強。通常在年終表彰醫療安全先進科室的評選過程中按照一個標準,沒有客觀、公平地對待風險度和醫療風險發生率進行評估,不能有效地體現高風險科室控制醫療風險降低醫療糾紛的管理成效。
3.2 醫療風險管理組織的管理層有針對性地對臨床科室的醫療風險采取預警式管理,對醫療風險事件進行分類處理,將醫療風險損失成本控制到最低。
針對醫療風險度的不同,采取預警式管理,根據醫療風險的不同警情分級實行不同的應急預案,而達到高效、優質的管理狀態,即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管理層會根據高風險科室的醫療風險情況制定、完善各項醫療風險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強對高風險科室的醫療行為和醫療質量的監督、檢查,督促這些科室認真落實各項核心制度,完善各種檔案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管理層經常會深入到這些科室的醫療活動中,從管理的角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對科內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期整改到位,對高風險科室存在的共性問題以“醫務工作通知”的形式發出整改通知,并督促落實,結合操作層、執行層和管理層進行三層管理,防范醫療風險。對于醫療風險度低的科室主要由執行層進行管理。要求操作層的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層加強日常教育和管理,管理層進行監督即可將醫療風險降到最低。
3.3 根據臨床科室不同的風險度等級,為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和預防管理對策提供依據。醫療風險度較高的科室各種醫療文書和需要與患者進行告知溝通的項目也多一些,告知內容要求的更嚴格和詳細,若出現醫療意外所造成的后果也較嚴重。所以對醫務人員的素質、技術、道德要求都相對較高。從對技術人員的選擇到技術的訓練,涉及到整個成長過程的培養和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技巧訓練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提高獎懲力度,堅持醫療安全討論制度??剖覍λl生的醫療糾紛必須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結果報管理層。管理層對特大醫療糾紛還需組織院內專家進行討論分析,年終組織全院科主任對全年的醫療安全工作進行討論。對開展的一些高風險的治療項目,管理層提前介入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談話暨“醫務處再次談話”,盡量將醫療風險降到最低。
3.4 通過對醫療風險分級管理,確定了不同的風險發生率和經濟損失額度,醫務人員對防范醫療風險的積極性明顯提高。邀請法律專家分別在院內、科內組織學術講座或座談會進行醫療安全教育,科內認真執行醫療安全討論制度,每月對醫療安全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嚴格按照診療常規和操作規范開展診療活動,增強自我法律保護意識和醫療安全防范意識。
3.5 通過醫療風險分級管理,建立風險評價系統,對技術風險度和社會風險度進行評價。技術風險評價系統可能會發展為各種疾病爭取不同診療手段對患者健康造成負面影響概率的特有評判模式。通過對各種治療手段評判結果的分析,可以減少甚至停止開展具有極高風險的醫療服務項目,不開展不具有診療條件的項目,從而控制醫療風險的發生,確保醫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醫院風險管理成本,減少醫院責任風險和經濟損失。使醫院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錢矛銳.醫療糾紛的成因解析及其對策研究[J].醫院管理論壇,2007年09期
[2] 張亞寧.實施重點病例分類監管的醫療安全管理策略之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08年05期.
[3] 馬建華.許云寶防范醫療糾紛維護醫療安全[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21卷.
關鍵詞:風險管理;智能;銀行;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前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銀行的業內競爭不斷的加大,所以銀行在履行社會責任時也面臨著多方面的壓力。所以,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加強風險管理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其與其他的工商企業相比,其承擔的社會責任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其有限性,較大的社會效益等多個方面。
一、銀行的主要社會責任及風險
1.銀行的主要社會責任
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考慮,銀行承擔著對股東、政府、客戶等不同的責任,具體來說。銀行對股東主要負有經濟責任,因為銀行對股東的責任就在于維護其合法權益,使其實現利益最大化。銀行是政府出臺的經濟制度的重要執行者,其在政府對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不僅體現了銀行對于政府的經濟責任,而且還有法律強制力的體現,銀行還承擔著對政府的法律責任。銀行對于員工的責任則基于普通的雇傭關系,需要維護員工的相關合法權益,而且還有必要提供員工良好的工作環境,履行道德責任[1]。客戶是銀行發展的基礎,銀行對客戶主要履行著保護個人信息,提供資金和交易安全保障的道德責任。
2.銀行在社會責任管理中所面臨的風險
(1)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是指銀行在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規劃的不適當,可能是過于追求眼前的而利益或在長期的規劃中管理措施不得當,這種不恰當的戰略規劃必然使銀行的發展向著不恰當的方向進行,使銀行的未來的發展中出現問題。
(2)信貸風險
信貸業務帶來了效益是我國商業銀行收益的主要來源,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銀行開展信貸工作時也應該確保信貸資金的正確流向,加強相關控制,使信貸業務符合綠色理念。但是在實際的工作開展中,一些商業銀行為了追求利益,減少工作量,往往忽視了信貸資金的用途是否符合綠色的理念,而對社會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也會限制銀行自身的發展,存在著風險,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3)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就是指交易組合在市場價格反向變化時,發生市場價值下降的風險[2]。市場風險一般是客觀存在的,無法避免的,因為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銀行的利率、匯率都是不斷變化的,且這種變化沒有規律可言,但可以通過合理的調控使風險降到最低,而如果控制不當,不僅會影響銀行自身的穩定發展,還會對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銀行社會責任風險控制措施
1.完善宏觀外部環境
(1)完善外部監管體制
金融監管部門是商業銀行實行風險控制的的主要外部推動力。要想加強對銀行風險的控制,首先需要加強立法,明確金融監管部門在銀行風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明確監管部門應負的責任和相關的工作內容,此外,應該重視對銀行高層管理者的的監管,在高層管理人員的變動上要進行嚴格審核。政府對銀行的扶持工作也應該結合銀行監管工作的開展情況,可以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2)引入中介機構
為了加強對銀行社會責任風險的控制,我們可以引入中介機構,通過加強外部的監管,促進商業銀行內部的控制。這方面的中介機構主要包括律師事務所、信用評級機構等,這些中介機構一方面可以綜合多方面的信息,為投資者提供最真實有效的信息,減小了投資風險。所以,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培養一些公正負責的中介機構,積極鼓勵并監督,使商業銀行全面引入中介結構參與監管。@樣金融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中介機構真實全面的獲得銀行的相關信息,以便于監管工作的開展。
(3)加強公眾教育和監督
商業銀行在開展工作時應該加強信息披露,及時向公眾特別是存款人公開并更新相關信息,維護利益相關者的知情權。這不僅是銀行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而且也是其加強風險管理的要求,保證公眾的資金安全,促進銀行健康發展。
2.改善微觀內部環境
(1)內部制度建設
商業銀行為了實現經營目標,加強風險控制,需要加強內部制度的建設,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治理。加強內部制度的建設應該從管理層入手,調整管理階層的結構和完善的制度,并配合以科學的管理措施。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的管理方法,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進行科學的管理。
(2)培養風險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為了加強銀行風險管理,培養風險管理相關人才。風險管理是一項很復雜的、技術性很強的學科,涵蓋了金融學、管理學、統計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有關部門應該和高校聯合,培養高能力的人才。正式上崗的員工應該加強培訓,并配合以相關的考試制度,選擇合格的人才。
三、智能風險管理的銀行責任風險控制
1.風險治理
智能風險管理系統將風險管理作為創造價值的一種手段,不僅可以規避風險帶來的損失,而是通過事前、事中、事后三個階段入手,即進行風險監督、監控與治理,將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銀行的相關風險治理管理人員應該在銀行發展戰略規劃時應該認識到銀行社會責任對于其發展的重要意義,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時應該從整個企業進行全面的考慮,并將社會責任的履行列入到戰略規劃中,并根據規劃進行人員和資金的分配,并將智能風險管理系統按照要求應用于銀行的各個部門,實現智能風險管理。
2.風險管理流程
結合銀行治理的相關知識,建立風險管理的流程框架,在整個流程的確定時應該綜合各項業務、各個部門的風險,并通過整合來消除和疊加部分風險,在整個框架中體現出風險的整體性。整個框架是以一定的資本充足率最為最終的目標。由于智能化風險管理體系是具有監督反饋作用的,所以有相應措施治理了風險后,又會根據新的目標開啟整個流程。
四、結語
綜上所述,銀行承擔社會責任所帶來的風險可以通過智能風險管理系統進行調控,以盡量消除風險帶來的損失。此外,風險管理系統還可以做到對風險的預警,這樣既可以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又可以起到提前預防的效果,再通過加強對風險管理系統的監督檢查,保證銀行在履行社會責任時的最大效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