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14:51:18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生體育健康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小學、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漢江路小學、同仁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根據調查,顯示了被調查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64.1%的學生選擇了平時關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說明學生渴望學習和掌握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有44.3%的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過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經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學生卻認為他們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有關生命教育知識和逃生的技能。因此,這就產生了學生渴望學習掌握安全知識、技能與學校教育力度不夠之間的矛盾,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2.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學校相關課程”,占40.5%,而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獲取安全知識的選擇也分別占到了20.1%和22.5%。說明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但是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結合教育和社會發展,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為系統的、規范的體系。
3.學生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從對如何使用公共場所滅火裝備的調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場所設置的滅火裝備。對于如何從著火的宿舍逃生的調查結果也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學生在回答“宿舍發生火災,煙霧很大應該如何逃生”時,36.1%的學生選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這是正確的做法。對于“如果身上著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這一做法的判斷,居然有64.2%的學生認為這種做法是正確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較差。
4.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調查顯示,學生在學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訓講座”,占29.3%,“觀看教育錄像”,占23.4%,“學校宣傳畫”,占27.6%,“實習演練”,僅占13.8%。我們可以分析出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還是以講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因此,各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改變教學形式單一的狀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實戰演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
(二)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問題
1.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來教授,更沒有系統的學習結構和框架。
2.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4.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不能完全的體會出生命安全教育對于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缺乏實際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1.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要與社會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2.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3.加強體育師資培訓。4.充分靈活利用學?,F有場地器材設施。5.學校定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運動會。
三、結論
(一)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
(二)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四)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現以上特征,是因為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學校體育、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摘 要 體質健康教育是健康的重要保證,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它可以增強體質,培養品質,開發智力,發展個性,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因此,特挑選西南兩個城市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進行調查,以了解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現狀,獲得該領域的基礎數據;初步了解學校體育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作用與局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 體質健康教育 學校體育 馬鞍山市 六安市 中小學生
健康是人類面向21世紀所共同關心的話題,而體質健康教育又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中小學體質健康教育承擔著培養青少年科學健康觀的責任。健康不是沒有病,而是身心全面健康的狀態,包括:身體的、精神的、情感的、心靈的、環境的和社會的各個方面。
體質健康教育應從兒童、青少年抓起,中外專家一致認為,在中小學進行體質健康教育時機最佳、效果最好。我國有近三億在校生,由于該人群具有身心、智能力發育、群體生活、變異性、可塑性大等特點,決定了中小學體質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有計劃、有針對性、多方位、多渠道地開展該人群的體質健康教育,不僅為其終身健康奠定良好基礎,而且對提高我國人口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體質健康教育遠比人們想象的要復雜和困難。學生從幼兒園到大學,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從不間斷,但連續四次的全國學生體質調查卻發現:我國學生的體能素質持續下降、近視率居高不下、肥胖人數顯著增加。學校體育的調查也發現:學生鍛煉行為的養成率和鞏固率很低,“知行沖突”在高年級學生中十分普遍。面對此種情況,我們需要深刻反思,以新的視角來構筑適應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和運作體系。
本文針對上述情況,在專家組的指導下,采用PPS法抽選學校樣本,在學校樣本中按PPS方法抽取領導、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初步了解兩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現狀,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為大課題的結題提供一份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一)調查對象
六安市金安區、裕安區、霍山縣、金寨縣中小學140名領導和教師(其中中學70名、小學70名),900名中小學生(其中中學450名、小學450名)。
馬鞍山市花山區、雨山區、金家莊區、向山區中小學160名領導和教師(其中中學80名、小學80名),960名中小學生(其中中學480名、小學480名)。
(二)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發放問卷2120份,回收2076份,回收率96.07%, 其中有效問卷2010份,有效率94.83%。
2.專家訪談法:與部分體育專家就所研究的問題進行座談,了解其觀點和態度。
3.數理統計法:在數學教師的幫助下,運用SPSS6.0統計軟件和Excel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4.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此相關的資料10篇,為本文提供理論參考。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兩市體育教師的文化程度與工資收入情況
兩市體育教師的文化程度普遍較高,工資水平較文化教師低。從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看,中學:本科以上學歷占77.27%,大專學歷占22.73%;小學:本科以上學歷占36.36%,大專學歷占54.55%,中專學歷占9.09%。收入情況基本同學歷、年齡成正比,體育教師的收入較文化課教師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文化課教師補課待遇高,而體育教師課外訓練和活動課的待遇低、有的學校還沒有;其次,是基本課時的獎金系數比文化課教師低。
(二)兩市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和看法
1.兩市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
問卷顯示,普遍認為學生體質與遺傳和學校教育有關(遺傳占70.25%、學校教育占68.63),普遍認為生活習慣、安全意識是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內容(生活習慣占97.73%、安全意識占90.91%),普遍認為體育課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有效(很有效占54.55%、有效占38.64%)。這說明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的體質和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是深刻的,他們對體育課在其中的作用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2.兩市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看法
問卷顯示,普遍看法是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很重要(占81.82%),而實際上很多做法卻自相矛盾。如:學習負擔過重(占53.30%),活動空間?。ㄕ?3.18%),健身場地不完備(網球場4.51%、羽毛球場40.90%、乒乓球臺86.36%、排球場59.09%),對健康知識的宣傳缺乏(宣傳的占18.18%)。
(三)兩市中、小學生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和看法
1.兩市中、小學生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
問卷顯示,學生普遍認為體質健康教育重要(82.5%),普遍認為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體質健康教育的內容(95.00%)、安全意識是體質健康教育的內容(87.5%),大多數關注體質健康知識(83.50%),他們的體質健康知識大多來自電視和報紙(電視71.67%,報紙37.5%)。這說明學生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是深刻的,但認識大多來自傳媒,而非體育與健康課。
2.兩市中、小學生對體質健康教育的看法
問卷顯示,學生大多數認為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起著促進作用(83.30%),也有13.30%的學生認為看不出效果。為何出現這種情況?從調查的結果看,主要是學校領導和文化課教師對健康教育的重視不足。如: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活動時間少(53.30%認為過重),學校體育鍛煉設施不健全(67.50%),有相當多的學校沒有對學生體質健康的相關知識進行宣傳(48.50%)。
(四)社會各方面對學生體質健康教育的影響
問卷顯示,父親支持體育鍛煉的占76.7%,母親支持體育鍛煉的占83.3%,說明父母對子女的身體健康情況非常關注。媒體也對此作了大量報道。經??唇】到逃娨暪澞康恼?6.67%,認為有效的占81.5%;看健康教育雜志的學生占62.4%,認為有效的占80.32%;聽健康教育廣播的學生占26.5%,認為有效的占35.2%。但社區組織的體育活動較少,有學生參與的更少。調查中有86.7%的學生反映社區不組織活動,即使有組織的,間隔時間也較長(一個月一次5%),組織的內容大多數是成人和老人活動的項目,忽視了社會生力軍――學生。以上說明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視,但也只停留在認識層面,未做出實際行動。
(五)兩市中、小學生課外體質健康活動現狀
1.兩市中、小學生課外體質健康活動頻數
體質健康活動頻數是指學生每周參加體質健康活動的次數,調查顯示,兩市中、小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質健康活動3次或3次以上的達53.10%,這高于1996年通報的我國體育人口31.4%的比例,說明兩市中、小學生有較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且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要高于女生(男生為64.23%,女生為39.94%),體現了男生好動,女生好靜的特征。
2.兩市中、小學生課外體質健康活動的時間
調查顯示,兩市中、小學生課外體質健康活動時間較短,每天活動不足1小時的占76.65%。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各校為了應付中考或高考,擠占課余時間進行補課是一種客觀現象。
三、結論
1.兩市體育教師的文化程度較高,工資待遇較文化課教師低,從而導致部分體育教師的流失。
2.兩市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深刻,但實際工作中往往自相矛盾。
3.兩市中、小學生對體質健康教育的認識深刻,苦于學習壓力,除了體育課外,很少參加課外活動,對于體質健康教育知識多數來源于電視和雜志。
4.中、小學體育教師在學生體質健康教育方面起促進作用,但力量有限。
5.家長和社會各界對體質健康教育都很關注,但卻未很好地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光靠學校體育,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只有學校體育、社區體育、家庭體育協調發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6.兩市中、小學生每天的課外體質健康活動時間短,運動量不足,且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要高于女生,體現了男生好動、女生好靜的特征。
7.兩市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滯后。
8.學校領導的思想認識和多年來體育師資隊伍的建設都會極大地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學校體育對體質健康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四、建議
(一)對教育主管部門來說
1.加強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育。體育教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今后學校體育改革的發展方向,是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主要舉措。因此,可建立與推廣適合我國國情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模式,重視體育與健康教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并加強理論研究。
2.抓好教材建設和師資培養。教材既是教學活動的中心,也是教師講授、學生活動的對象與客體,它是教學內容的物化形態?,F有的健康教育教材,雖是近年編寫的,但不是很全面。隨著影視與多媒體的發展,健康教育的教材建設也應將影視與多媒體等電子教材建設作為重點。
同時,在體育與健康融為一體,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服務的前提下,盡快建設一支高質量的健康教育教師隊伍。一是在師范大學的體育系或體育與健康學院等開設健康教育專業,培養合格的師資;二是鼓勵在崗的體育教師自學醫學、心理學知識,盡快擔負起學校健康教育的重任;三是對承擔健康教育的現任教師進行有計劃的在崗培訓,以提高授課質量。
(二)對學校領導層來說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特別是社會地位的平等,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學生的體質健康教育;
2.學校要有計劃的開展體質健康活動和健康知識講座;
3.充分利用學校的人才資源、社區的活動空間和新型的器材資源、家庭的親情資源,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立體網絡,有效彌補學校體質健康教育的不足;
4.對學生家長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加強學校和家長、家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同時,可定期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體育活動,培養家庭成員的體育意識,為家庭體育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
5.發揮學校優勢,定期向社區派遣教練員,組織健康活動的開展,解決社區體質健康教育的障礙,促進社區體育的發展。
6.利用學校的社會功能,加強同社會各方面的聯系,調動各方面力量介入學校體質健康教育。
7.加強學校體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學生體質健康活動的場地和空間。
(三)對學校教師來說
1.對文化課教師來說
(1)不能只重視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還要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和協作精神,是社會、學校、家庭共同關心的問題。學校體育是講團隊、講協作、講平等的教育活動,我們要充分發揮其優勢。所以文化課教師要有充分的思想認識,大力支持體育教師的工作。
(2)狠抓課堂質量,讓學生從書本中解脫出來,還學生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
2.對體育教師來說
(1)積極配合學校做好體質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
(2)“以學生為本”,注重健康知識的人文價值,用科學知識和實用技能傳達人文關懷。
(3)對各種健康知識和實用技能綜合改造,強調生活化和可操作性。
(4)精選方法,以少且受益深為標準。體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因人而異,追求實用、有效,達到“一法之效然,百法之效亦然”的效果,否則容易務廣而荒。
(5)從興趣入手,培養習慣。一個人對某項活動有了興趣,且形成相對穩定的心理傾向,就能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這對習慣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習慣成自然,體育鍛煉一旦成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就能與我們相伴終身。
(四)對學校學生來說
1.注重“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多種渠道獲取健康教育的內容和知識;
2.積極參加第二課堂學習,幫助教師做好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
3.轉變觀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從分數第一的“束縛”中跳出來。
4.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張發強.中國社會體育現狀調查結果報告[J].體育科學.1999(1).
[2]秦椿林.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3]龐元寧等.試論中國不同年齡人群體育現狀[J].體育科學.2000(1).
[4]曲宗湖.21世紀中國社區體育[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
[5]季克異.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國學校體育.2002(6).
[6]馬凌.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方式的轉變[J].體育教學.2003(2).
[7]潘建芬,唐東輝.北京市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現狀調查與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盧元.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6.
Abstrac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students is one of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targe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all schools, so expounding physical health of the regional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ing issues described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have very important meaning and role. The author did simple 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between them.
關鍵詞: 西安高校;學生體質;教改;研究分析
Key words: university in Xi'an;students' physique;educational reform;research a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6-0207-01
作者簡介:張謹(1981-),男,陜西漢中人,碩士,講師,西安工業大學體育系教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與訓練。
0 引言
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是目前困擾高校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檢驗標準之一,也是很多學校衡量體育教師教育質量好壞的重要標尺,所以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等等方面的努力和改善都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教師都會及時的根據自己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來及時的調整教學計劃,旨在為最終學生的素質提高而努力,所以筆者就目前西安高校的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及針對學生素質提高等方面的問題做出的教改對策談談自己的認識和看法。
1 西安高校學生現狀及影響因素
從目前西安高校的學生體質健康現狀來看,我們大體上發現,在目前西安高校普遍采取的身高、體重、坐位體前驅、肺活量、50米、800/1000米五項身體素質測試中,按照學生的年級劃分來看,五項身體素質都存在一二年級學生較三四年級學生測試結果更好的現象,其中身高、體重更趨于合理大約占到被調查學生的百分之六十五左右,坐位體前驅符合上述表象的大約占到三分之二左右,肺活量約占百分之四十,50米和800/1000米的測試中,基本上都是一二年級的學生測試結果較三四年級學生成績要好,在五項測試中,肺活量此現象比重是最低的,筆者認為可能和肺活量的測試技巧掌握程度有關。從整個測試結果來看,男生測試結果和女生相比較,其良好程度要高,從以上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現有的測試手段應用中,男生相對于女生而言身體素質要教好,低年級學生較高年級學生身體素質要好,結合本次調研的結果和現有的文獻資料報道,對于高年級學生身體素質相對于低年級學生相對較差的結果,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因素:首先是現在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都是在一二年級完成的,進入三年級之后,已經沒有了體育必須課程,所以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在經過一二年級的被迫式鍛煉之后,進入三年級以后,因為沒有體育課程和體育考核,所以他們很少愿意花費時間去參與體育鍛煉,再加上三年級開始,很多專業課程的技能學習和學生意識到社會就業的緊張程度,所以他們過早的就開始接觸社會并通過自己的各種努力來嘗試社會實踐,為自己今后的就業打下基礎,所以三四年級的學生把大把的精力都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了,這是造成三四年級學生身體素質下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高校學習之后,慢慢的開始養成一些不良習慣,比如吸煙、飲酒、熬夜上網、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習慣,這主要和大學的教育體系有很直接的關系,這些學生已經成年,但是他們對于社會的認知程度和自我控制能力卻很差,往往容易受到周圍不良習氣的影響,沉迷于游戲和網絡,這對于他們的身體危害是很直接的,這也是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其三,伴隨著學生的就業負擔的增加,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身體健康對于自己的重要性,始終認為自己年輕,身體素質較好,所以缺乏必要的體育習慣,慢慢的就會造成自己的身體素質下降。其四,伴隨著高校的擴招,很多學校都存在多校區運營的現象,所以很多學校都把高年級的學生安排在老校區,把低年級的學生安排在新校區,而新校區往往都比較偏僻,所以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后,因為周圍環境的復雜性和缺乏必要的娛樂設施,所以體育活動成為很多學生娛樂的主要方式。而大多數高校的老校區都地處城市的中心地帶,周圍配套設施完善,所以這些學生在課余有更多的可以選擇的娛樂方式,這也是很多學生不再去參加體育活動的因素之一。最后,觀念上的體育鍛煉能夠增加肌肉體積和力量使得相當一部分女生不愿意過多的接觸體育鍛煉,以免影響到自己的體型,這些因素或多或少的都在錯誤的左右著學生的體育思想。
2 提高學生素質的對策
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所面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目前的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及時的進行完善和改革,為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和體育意識的培養奠定基礎,首先是課程設置時間,筆者認為針對一二年級學生的體育必修課,在進入三四年級之后,應該要求學生至少選報一門體育選修課程,這樣從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時間和數量上來幫助他們完成體育鍛煉。其次,根據現在各個高校都在探索性的創建體育健身俱樂部,這對于學生的體育興趣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從學生進入學校之后,就努力的幫助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并積極努力的以俱樂部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和鍛煉,這樣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才能做到四年體育鍛煉不間斷。其三,很多高校興起的體育社團也是把一些體育興趣愛好相同的同學組織在一起,討論和相互學習經驗,并逐漸形成固定的作息時間和行為規范。其四,在體育考核上,可以選擇學分制考核體系,對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周次和科目內容進行完整的統計,使體育學分成為學生在課程教學之外必須拿到的學分,從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最后,體育成績納入學生的評優考核也是目前各個高校開始實施的一項內容,這樣就可以使更多的想在優秀學生的評比中獲勝的同學必須先過了體育素質這一關,使學生在思想上重視。
參考文獻:
[1]張東宇.論《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對高校體育改革的現實意義[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4).
[2]邵洪范.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剖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02).
(1.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體育系, 湖南長沙410205;2.湖北大學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430079)
摘要:小學生生命安全事故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生理和精神傷害,我國小學生生命安全教育作為特殊的教育并未引起重視。生命安全教育認識滯后、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缺失、增加小學生生命安全與生命機能的需要等都是迫在眉睫的任務。從教學目標的統一性、教學內容的一致性、發展和諧社會的訴求角度分析,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都是可行的,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臺、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常態化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對策。
關鍵詞: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 滲透 生命安全教育 常態化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09—0007—03
基金項目: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校級課題,編號:XYS4S07。
作者簡介:1.鐘小燕(1980~),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理論。
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實施生命教育,以不同的名稱、形式或手段開設了有關生命安全教育內容, 將生命與安全教育同體育課結合在一起, 而且相關實驗研究也表明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僅得到增強,而且事故發生也減少了。
生命安全教育在不同的國家以不同的名稱、形式或手段呈現,大部分都是將生命安全教育同體育課結合在一起,而且相關實驗研究也表明學生的運動能力不僅得到增強, 而且事故發生率也減少了。
目前, 我國的生命教育主要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程中進行理論宣傳,作為特殊的教育活動尚未真正開始。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強了人們的安全意識[1],為安全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前提,提高安全意識,進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的教育[2]。
1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1 生命安全教育認識的滯后
我國0~14 歲兒童意外死亡專項調查顯示: 在各種死亡原因中,意外死亡已占第1 位,占總死亡人數的31.3%。我國每年大概有10 萬兒童死于意外傷害,給家庭造成了無法彌補的生理和精神傷害,人們在扼腕痛惜的同時,更多的是哀悼死者缺乏自救能力,也反映出學校和社會的生命安全教育的嚴重缺失。安全事故已成為學校管理工作不可回避的問題, 是生命安全教育研究的熱點課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 少年兒童的生命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2006 年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建設部、交通部、文化部、衛生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制定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教育部令第23 號)》,要求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安全教育”[2]。
目前我國生命教育還處于探索階段, 學術界對生命教育的內涵、概念尚未達成統一,相關理論研究也缺乏系統性。
1.2 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傳統文化教育根植于課本和教材,重視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注重對學生的智力開發。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給教育者留下了不少弊端, 師生思維放不開、缺乏敢想、敢問、敢說、敢做的勇氣而習慣于循規蹈矩[3],學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受到限制。
學生在日常行為中往往表現為:缺乏處理事情的判斷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社會適應能力差等。
傳統教育中,學校、社會和家庭對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也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每年發生的觸目驚心的生命安全案例,使教育工作者陷入了困惑、尷尬與無奈。
許多學校的安全教育往往只是通過一些報道, 一些知識競賽,甚至用相關安全裝置代替。有些學校的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比較簡單,只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而沒有相應的實踐操作,更沒有設置相應的課程,使得生命安全教育缺乏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當學生真正面臨危險時還是不知所措,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1.3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
目前,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生命安全教育主要采取以下五種方式:第一,熱身準備活動,防止學生受傷;第二,教學過程中強調運動損傷的相關內容;第三,教學中對學生的保護幫助;第四,器械的安全使用方法的講解及注意事項;第五,利用課堂對安全、健康知識的宣傳和講解。
依托“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方式很難保護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 僅僅依靠空蕩蕩的講座和純理論知識的傳授, 運動安全,缺乏體育衛生,體育急救等,使保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沒有實現的途徑和方法。
1.4 增加小學生生命安全與生命機能的需要
當前,小學生的生命安全現狀令人擔憂,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生理、心理系統發展均不完善;個人認知水平低,缺乏對風險預判能力,自我防范能力差,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更容易受到傷害和發生生命安全事故。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傳授生存的安全常識,使學生掌握生命發展的基本技術、技能,在實踐練習中體會生命、尊重生命,培養小學生積極的生命意識,學會珍愛生命、享受生命。
2 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生命安全教育的可行性
2.1 教學目的統一性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4]。由于課程的身體練習特征,以及大量的課外活動為載體。
因此,除了體育與健身課程本身具有的健身功能,體育與健康課程還能有效地提高自救能力, 避免機械外力的傷害和人身傷害。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生命安全的意識,掌握增強體質的有效鍛煉方法和意外發生時救助的技能, 并能夠具備應對危險的能力。
體育與健康課程和生命安全教育都是以體育運動為主體,最終實現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責任。生命安全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強調引導學生努力學習和鍛煉,全面發展體能,提高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形成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和行為[6]。
生命安全教育可以使學生了解生命,認識生命,使學生珍惜生命,培養學生建立對生活和人生價值觀。通過急救技能和避險能力的學習、訓練,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兩者的教學目的具有統一性。
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對于培養小學生的運動安全、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2 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生命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理解生命的本質, 理解生命的意義和提升生命的價值。體育與健康課程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基本理念,通過運動技能的教學和體能的練習,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并加以營養、健康、疾病預防、避險和其他健康教育等輔助教學。同時,體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體育與健康課程是生命安全教育內容呈現方式的升華, 兩者在教學內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2.3 發展和諧社會的訴求
據相關報道,2014 年歲末, 上海外灘發生的踩踏事故造成36 死47 傷的嚴重后果, 此次踩踏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后的應對措施都表明了國人在應對突發事故方面的知識和教育的缺乏。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健身休閑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運動健康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然而,運動損傷、運動猝死事件屢見不鮮,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體育的健康發展。如何減少或避免運動損傷,促進身體的健康是發展和諧社會提出的新要求。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系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掌握安全自救、自護的技能和方法,有利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樹立珍愛生命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終身生命意識和能力。
3 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滲透生命安全教育的常態化策略
3.1 教育部門要制定完整的教材和安全教育交流平臺
制定體育與健康課安全教育的相關教材, 這樣體育教師就可以有章可循,有了一定理論基礎才可以更好的實踐。相信這一舉措能為體育教師安全教育的教學提供有力保障。同時教育部門要構造體育與健康課安全教育交流平臺, 分享一些好的教學手段、教學內容供其他教師參考,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心得,為新老師能夠打下良好的教學基礎;探討有創意、有創新的教學內容方法。
3.2 打造專業的師資隊伍
首先,教師應提高自身的生命與安全的知識和素養,加強生命安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結合生活開發安全知識和技能的體育教學內容。以多種方式融入體育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在實踐中學習和掌握生命安全知識。
其次,生命安全教育應依托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對體育教師進行“生命。生存安全”系列課程培訓,如:“生命教育”、“如何識別危險”、“如何保護自己”等課程的培訓,豐富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把“生命、生存”理論放在培訓課程中,改變以往培訓對運動技術和知識的“再翻抄”,把體育與健康課程打造成以“生命第一”為取向,以培養生命、安全、健康為目標,實現生命教育的廣度、滲透生存能力的體育教學。
參考文獻:
[1]趙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體育運動防護課程教學的常態化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4(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gov.cn/ziliao/flfg/2006-07/12/content_333420.htm.
摘 要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南京市小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獲取途徑、急救安全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校開展生命安全教育課程的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出該校安全教育的現狀,并而得出該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南京市小學生 體育與健康課程 生命安全教育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小學、曉莊學院附屬小學、漢江路小學、同仁小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現狀與分析
1.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根據調查,顯示了被調查學生對生命安全教育知識與逃生技巧的關注情況。64.1%的學生選擇了平時關注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說明學生渴望學習和掌握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對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的調查:有44.3%的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過生命安全教育,但不是經常性、固定化的生命安全教育;有48.1%的學生卻認為他們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有關生命教育知識和逃生的技能。因此,這就產生了學生渴望學習掌握安全知識、技能與學校教育力度不夠之間的矛盾,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沒有得到學校的重視和支持。
2.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學校相關課程”,占40.5%,而通過“電視網絡”“報刊雜志”獲取安全知識的選擇也分別占到了20.1%和22.5%。說明學校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但是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學校應結合教育和社會發展,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把已有的、零散的安全教育整合成為系統的、規范的體系。
3.學生生命安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從對如何使用公共場所滅火裝備的調查,可以看出有45%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場所設置的滅火裝備。對于如何從著火的宿舍逃生的調查結果也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學生在回答“宿舍發生火災,煙霧很大應該如何逃生”時,36.1%的學生選擇“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爬出宿舍”,這是正確的做法。對于“如果身上著火,可以快速奔跑或用手拍打”這一做法的判斷,居然有64.2%的學生認為這種做法是正確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也比較差。
4.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形式。調查顯示,學生在學校接受安全教育的形式有“培訓講座”,占29.3%,“觀看教育錄像”,占23.4%,“學校宣傳畫”,占27.6%,“實習演練”,僅占13.8%。我們可以分析出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還是以講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因此,各學校生命安全教育的任務就是要改變教學形式單一的狀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實戰演練,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
(二)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問題
1.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是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來教授,更沒有系統的學習結構和框架。
2.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同時也說明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4.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偏重于知識層面的教育,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不能完全的體會出生命安全教育對于自己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缺乏實際操作性。
(三)南京市小學生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關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對策
1.學校生命安全教育要與社會緊密結合,充分利用社會上的資源。2.學習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有關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標。3.加強體育師資培訓。4.充分靈活利用學?,F有場地器材設施。5.學校定期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運動會。
三、結論
(一)學生較關注生命安全教育知識,但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情況卻不容樂觀。
(二)學生通過個人行為獲取生命安全教育知識所占的比例比較大,學校教育在傳授安全教育知識和技能方面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學生在應對突發事件或災害時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逃生技能,自救逃生能力比較差,對于急救知識和運動損傷現場處理等內容不能正確的掌握。
(四)學校安全教育教學形式主要以體育教師口授宣傳為主,缺乏相應的實戰演練,學生缺乏實際操作性。
(五)之所以呈現以上特征,是因為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傳統文化、學校體育、管理體制等因素的影響造成的。
參考文獻:
[1] 尹貽偉,楊善乾,李金霞.對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學探索.2010(06):52-53..
這一階段的實施策略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或者上課前的教學行為,或者說是教案的制定、場地器材的準備、學生的情況了解等。其中,教學設計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因素。體育教學設計是指體育教師為了使體育課堂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而策劃的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教學的特點,把教學目標融入到教學中。在操作時,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寫在紙上的教案,還有一種是寫在頭腦中的教案。寫在紙上的教案是死的,它適用于所教的幾個班級,在幾個班級的教學時,方案是一致的。而寫在頭腦中的教案是以紙上的教案為準的,在實施教學時,教師就要用到活的教案,根據班內的不同學生,上課的不同時間,發生的不同的事情等靈活的處理紙上的教案,使教案活起來,甚至讓紙上的教案變得更科學。
二、體育教師要保持教學的熱情
體育教師的教學熱情對于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響,如果教師上課時沒有精神,不想說話,處處表現得懶洋洋的,學生的精神肯定也不會足,他們更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如果教師在上課時,口號宏亮、運動敏捷、表情豐富,他的這種情緒很快就傳染給學生。這種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后,學生有一種親切的感覺,喜歡跟著教師的思維進行學習,練習時也表現的格外賣力。當然,體育課堂需要髙漲的熱情,在體育學科的研究中也費要髙漲的熱情。表現出對自己的體育工作熱愛,喜歡去探索與研究體育,不斷學習體育知識來開拓自己的視野,有較高的熱情去研究體育教學改革。在教學評價中有效教學的實施策略。體育教學的評價改變以傳統上以技能與體能的評價方法,而更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態度、情感、價值觀等,能在學習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人格。所以,在體育教學的評價時,既要有知識、技能,還要有情感體驗。評價時也要注意平時的學習過程i:與結果相結合。在評價方式上,不僅有教師的評價,還有同伴對其的紙也可以把家長的評價引入評價體系中來。這樣的評價就會更為全面,更為客觀的體現出學生的學習,因此學生也會感受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之處,好的方面繼續發揚,不足之處能遠速改正。
三、讓學生的學習更加富有動力
小學生年齡小,以無意注意為主,尚未形成自覺的學習意識,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外部的刺激。多媒體極具圖文聲像效果,這與靜止的教材、黑板與枯燥的講解相比,更加富有趣昧性,更加切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征與認知規律。動聽的音樂、精彩的畫面、直觀的圖像,更能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激起小學生內心強大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意識更強烈,更加富有動力,使學生全程參與到活動訓練中來。如在學生進行相關的動作訓練時,我們可以采用播放一些極富節奏感的音樂,以音樂來愉悅學生的耳朵,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與畏懼心理,使得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激起學生內心積極的情感,從而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態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原本枯燥的訓練中來,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
小學各年級之間的學生們年齡上存在差異,所以在進行體育游戲設計時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游戲方案和策略。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可以利用開導式的體育游戲,此階段體育游戲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們樹立—個正確的體育運動觀念,使學生們認識體育并逐漸喜歡上體育。而對于年齡在中等位置的小學生來說,適當地增加一些體育運動項目來說更為合適一些,此年齡的小學生對于體育課程已經有了一個大體上的認知,并且掌握了一定的體育運動技能,所以在設計游戲時要在游戲中適當地增加一些體育活動,使學生們在游戲中更加扎實地掌握體育技能并且學到更多的體育知識。最后,對于年齡較大的小學生可以進行啟發式的體育游戲,在設計游戲時注重聯想、培養學生們探索發現的精神,可以使學生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探尋到更多的體育知識,并在不斷的體育鍛煉中養成健康的體魄。體育游戲的設計要區分好學生的年齡層次,以便做到有目的性和有針對性的設計,使體育游戲能夠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
五、選擇具有趣味性的小學體育教學
關鍵詞:標準教材 選編教材 合理搭配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22
筆者在中小學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多年,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編寫教案探討教學。國家教育部基本上每隔幾年就出版發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新教材。全國中小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基本上是以這一教材為標準制定本校的體育教學計劃和進度的。但是我們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省各地區情況千差萬別,每一所學校的基本建設和體育場地場館設施狀況差別就更大,如果完全按照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來制定本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計劃和教學進度,難度是很大的,而且也不符合現實。
所以,要想使學校體育教學工作既不違反教育部制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和原則,又可以充分照顧到各個地區學校的不同狀況,各個學校體育教學的自選自編教材與《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材的合理搭配就顯得尤為重要?,F在《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旨是健康,也就是說不論開展什么樣的體育項目,都要遵循健康這一要素。
大家知道,建國初期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家曾針對全國中小學生的身體狀況制定過《中小學生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及《體育大綱》,那時的原則和標準是以運動成績為基本要素,提倡培養尖子生和優秀運動員,忽略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更忽略了全體學生身體和心理的均衡發展,雖然看似強健了體魄,但對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全面均衡發展是欠缺的。那么,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健康呢?筆者以為心理和生理的均衡發展才是真正的健康。要達到這一目的,標準教材和自編自選教材的合理搭配使用是符合現代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基本原則的。下面,筆者就標準教材與自編自選教材的合理搭配作一簡要分析。
1 自編教材應遵循《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基本原則
在具體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時,無論學校學生情況有多么不同,都不能違背《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所體現出的健康這一基本原則。
健康,應該是全方位的、科學的、合理的。如果我們在進行體育教學工作時,不能遵循這樣的基本原則,或者只注重學生單一的身體素質,或者偏袒學生的運動成績;亦或只顧學生快樂,亦或不管體質好壞,都是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基本原則的違背。
前面說過,我們對健康的理解,應該是全方位的。健康包含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這兩方面內容。生理健康似乎容易理解,就是人們常說的身體健康的生理指數;心理健康就不那么容易衡量了。其實,要真正理解心理健康并不難,心理健康就在我們生活中善良,誠實,團結,友愛;熱愛祖國,熱愛家鄉,艱苦樸素,積極進取等等這些人類共同的優秀品質,都應該是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
所以,在具體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材和自選教材時,都應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方面達到均衡發展。
2 標準教材和自選教材的分配比例
關于這一點,筆者在此不能給出一個標準。因為各個民族各個地區各個學校情況不同,標準教材和自選教材在體育課教案里所占比例不盡相同。
比如在標準教材里,有相當的內容是和“水”有關的,但是這些內容在我國西北地區,特別是在廣大偏遠山區學校就不能或者不能完全體現在體育教案里。而標準教材里的有關冰雪方面的內容,在我國南方廣大地區學校也同樣不能或者不能完全體現在體育課教案里。所以,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體育教師就要因地制宜地根據本地區本學校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和編寫相應的體育教案了。
體育課不同于其他科目,對于自然環境,場館場地,體育設施器材的依賴性很強,而恰恰在這些方面各個民族地區學校之間的差別非常巨大,客觀上造成《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材很難在所有學校統一實施使用。學?!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具體實施時,體育教師應該根據本校具體情況制定適合本學校體育場地場館情況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案。至于標準教材和自選自編教材在教案里所占比例的多少,也不能一概而論,只要不違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就行。
在雨多水多的地區,我們可以加大與水有關的體育項目開展比例,比如水球、游泳、跳水等等;在山多沙多的地區,我們同樣可增加跑跳攀爬以及耐力方面的體育項目開展比例,比如蹬山、野外跑、沙漠步行等等。在體育設施較為完善的地方學校,可以適當提高體能技巧訓練等方面的項目比例,例如體操、舞蹈等;而在體育場館設施相對落后的地區學校,我們又可以增加游戲類項目的比例,例如具有民族特色的角力、對抗、摔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