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5 14:51:16
序論:在您撰寫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本文通過對以往文獻的回顧,以經典的貨幣數量論為基礎,通過對1990―2008年的商品零售價格指數、貨幣供應量、GDP數據進行計量分析,得出結論: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主要受制于所謂的通貨膨脹慣性的影響,這反映出我國治理通貨膨脹的措施效果滯后,亟待進一步完善和豐富治理通貨膨脹的手段。
關鍵詞 貨幣數量論 通貨膨脹率 通貨膨脹慣性
一、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通貨膨脹的成因進行了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Gosselin(2008)通過實證分析指出,通貨膨脹率與匯率變動、財政赤字正相關,與商業銀行部的健康和央行的獨立性負相關。熊鷺(2003)等人實證分析認為自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開始把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作為監測目標以來,貨幣供應量政策在大部分時候并不理想。
本文試圖在此基礎上,以貨幣數量論為理論基礎,進行通貨膨脹成因分析。此分析方法的特點是不考慮利率對通貨膨脹的影響,這是因為我國的金融體制還不像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那樣經濟對利率的反映相當靈敏,利率機制僵化,導致對通貨膨脹的反映遲緩,影響甚微。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央行也只是把總的貨幣供給量作為管理目標,并沒有倚重利率,因此,在利率還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這種分析方法還是切合實際的。
二、模型的建立
回顧歷史,經濟學家已經發現了貨幣數量和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通過考察費雪交易方程式 ,我們就可以分析貨幣供給、通貨膨脹以及GDP之間的關系。
通貨膨脹率可由 比率來獲得, 是t期的一般價格指數, 是t-1期的一般價格指數。另外,它也可由該比率的自然對數即 得到。考察貨幣供給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我們用以下指標:(1)零售價格指數P;(2)表示中國實際GDP的Y;(3)作為貨幣供給一種度量的流通中的貨幣總數,這里我們用指標M1;(4)貨幣供給與實際GDP的比值M1/Y,(5)以 表示通貨膨脹率。以 表示的貨幣供給增長率成為這里我們討論貨幣政策及其對通貨膨脹產生效果的基礎。
三、數據的選取與分析
國外的研究表明,當前貨幣增長率對通貨膨脹率影響很微弱,可以忽略不計,貨幣增長率確實對通貨膨脹率具有滯后效應,一般有6到12個月的時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還不成熟,金融系統的傳遞機制很不完善,而且其過程也相當緩慢,故我們在這里就以年為考察期間。用我國自1990以來的年通貨膨脹率、年貨幣增長率來做分析(見表1)。
由上可知,所有的變量都通過T檢驗,也通過DW檢驗,回歸效果較好。
這個方程表明當前的通貨膨脹率不僅受到6年前的貨幣增長率的影響,而且還受到前兩年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其中6年前1%的貨幣增長率會帶來現期約0.06%的通貨膨脹率,1年前1%的通貨膨脹率會帶來現期約1.67%的通貨膨脹率。這說明,當局還沒有意識到前一年的通貨膨脹率或者是還沒有來得及采取措施控制通貨膨脹率,故存在所謂的通貨膨脹慣性。這里2年前1%的通貨膨脹率會使現期的通貨膨脹率減少約0.67%,對此的解釋是因為,當局已經意識到2年前的通貨膨脹并采取措施進行了有效控制,故對現期的影響為負。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貨幣增長率對我國通貨膨脹率的影響相當滯后,而且也很不明顯,我國通貨膨脹率主要受制于所謂的通貨膨脹慣性。
四、結論
第一,我國的貨幣增長率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相當滯后,而且其效果也很不明顯。這就為央行實施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提供了理論基礎,央行可以通過增加貨幣供給刺激經濟而不用擔心其可能帶來的通脹嚴重后果。
第二,我國的通貨膨脹具有明顯的“慣性”。從我們的分析可以看出,上一年的通貨膨脹率會影響下一年的通貨膨脹率,而且還具有放大效應;前年的通貨膨脹率則對下一年通貨膨脹率具有負面效應。從這種結果我們可以知道,政府采取的遏制通貨膨脹的政策雖然總的來說是有效的,但是這效果是比較滯后的,無法取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三,一般來說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利率可以是一個控制通貨膨脹的有效工具,但是上面的分析我們并沒有引入利率,這是因為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成熟,金融體制還不完善,離發達國家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利率機制相當僵化,還無法成為影響通貨膨脹的政策工具。為此,我們要以“入世”為契機,積極推進金融體制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這樣我們才可以有更多影響和控制通貨膨脹的政策工具。
參考文獻:
[1]王中昭,李麗明.計量經濟學實驗及例題分析.南寧: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劉元春.中國通貨膨脹成因的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 通貨膨脹 成因分析
坊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可以跑不贏劉翔,但一定要跑贏CPI”。一句戲謔的話語背后,是對通貨膨脹的擔心與疑問。自2007年5月以來,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逐月上升,8月開始達到6%的同比漲幅,接下來的幾個月漲幅均超過6%。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7年CPI 平均上漲4.8%,2008年一季度CPI總體漲幅約為8.0%。
通貨膨脹是一個向來被經濟學家關注的詞。對于通貨膨脹的危害,凱恩斯曾指出,再沒有什么比通過摧毀一國的貨幣來摧毀一個社會的基礎更容易的事情了,這個過程涉及破壞經濟過程的所有隱藏經濟法則的力量,并以絕大多數無法診斷的方式進行。我國對本輪通貨膨脹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央行自2007年以來已經進行了6次加息,13次提高準備金率,存款準備金率已從2007年初的9%調整到現在的16%, 其他一系列措施也相繼出臺。在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決定2008年實施“從緊貨幣政策”取代已實施十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可見,控制通貨膨脹,穩定物價,現在已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一、前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通貨膨脹按其成因可以分為需求拉上通貨膨脹、成本推動通貨膨脹,混合通貨膨脹及結構性通貨膨脹。綜合當前日益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我國現階段的通貨膨脹似乎很難用某一種傳統理論來解釋。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成本推動的壓力
(1)能源和糧食價格的過快上漲
能源和糧食價格的過快上漲是本輪通貨膨脹的主力貢獻軍, 價格的傳導不斷推動著各種成本的上揚。能源和糧食屬于工業生產的上游產品,當其價格上漲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必然會傳導到下游產品。
不斷高起的油價迫使全世界加快發展替代能源,進一步增加了對玉米的使用,加工為燃料乙醇,推動了全世界玉米價格的上漲;油價上漲使化肥和柴油等價格上漲導致的產糧成本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以及飼料的價格上漲,在本就因為2006年豬價過低和疫病雙重影響而生豬存欄量下降的我國,加大了養豬成本,養豬戶更加不愿意養豬,從而更加加大了生豬的供需缺口,直接表現為豬頭價格首當其沖的上漲。當前,食品上漲是一種全球現象,受全球糧價影響,我國糧價也在上漲,從糧食與水果、水產品等其他副食品之間的成本和比價關系看,個別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已經帶動其他相關生活必需品同時漲價。
(2)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良性價格調整
通貨膨脹看上去是價格變量的調整,它的背后是經濟變量的調整。經過多年的粗放型增長方式高速發展,中國從2003年開始,已經慢慢開始轉向經濟增長速度與質量并重的階段。不論是和諧社會的目標,還是綠色GDP、節能減排、減少污染等力度的加強,以及今年開始實施的新勞動法,這些無一例外的都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成本。成本的增加必然帶來了價格的上調。然而,這樣的價格上漲是良性的。當經濟結構調整經歷價格的陣痛最終調整到更均衡的狀態,整個社會將享受更加良性的發展。
(3)工資推動通貨膨脹
西方經濟學認為,工資提高和價格上漲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工資提高引起價格上漲,價格上漲又推動工資提高。CPI 高企不下,人們明顯感覺生存成本加大,企業也將面臨提高工資標準的壓力。對于利潤空間本就微薄的企業而言,可能將增加的成本進一步轉移給消費者,這也就是西方經濟學中所稱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
2.流動性過剩的壓力
從統計數據來看,廣義貨幣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從12 多萬億增長到42多萬億,增長了3倍多;各項貸款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從9多萬億增長到27多萬億,增長了3倍;外匯儲備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從1546多億增長到16821多億美元,增長了10倍多。大量的流動性泛濫,支撐著本輪通脹。我國流動性過剩的原因,一是國際貿易順差過大,帶來了巨額的外匯占款,直接大量增加了基礎貨幣量;二是由于中國境內較高的資本回報率和國際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外資大量流入中國;三是中國連續多年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國內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的擴大,為了鼓勵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中國在宏觀上一直保持著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各國內金融機構放出大量的流動性。
3.經濟增長速度過快形成的通脹壓力
2003年以來,我國GDP速度一直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趨勢。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某些經濟結構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投資與消費的比例結構和三次產業結構中長期存在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趨嚴重。在這樣的狀態下,過高經濟增長和過快投資增長成為了通貨膨脹的動因。
4.通貨膨脹預期帶來的壓力
溫總理在中外記者會上提到, 在物價上漲較快時,物價的預期比物價上漲本身更可怕。本輪通脹從食品價格開始,從人們日常消費的商品價格開始,使人們有著最深切的體會。人們,尤其是收入水平比較低的人們會發現生活成本明顯增加。近期央行的調查顯示,65%的受訪者預計物價會再度上揚,而通常情況下僅有半數受訪者有此預計。通常情況下,一旦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繼續上漲,通脹壓力將進一步增大。
二、結語
本輪通貨膨脹成因的復雜性決定了抑制本輪通脹政策制定的挑戰性。如何在調整經濟結構和外貿出口結構的同時看好良性通貨膨脹;如何處理好利率和人民幣匯率的關系;如何從源頭解決通貨膨脹中存在的矛盾;如何在使中國的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有效地抑制通貨膨脹。這些,都為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增加了難度。
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 通貨膨脹 需求 成本 預期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正常經濟運行所需的數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價格水平全面、持續上漲的經濟現象。中反復發作的頑癥。在對通貨膨脹研究時,經濟學者通常把通貨膨脹分成需求拉動型、成本推動型和結構型三種,其實是從三個方面來論述通貨膨脹的原因。當前我國物價經歷了持續的上漲,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正確的分析其原因顯得重要而迫切。
一、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整體概況
衡量通貨膨脹高低常用的指標有CPI、PPI國民生產總值是平減指數。以下從當前我國CPI和PPI認識通貨膨脹的概況。
通過表1可以看出(1)我國的CPI從2007年4月的3.0%上漲到2008年4月的8.5%;(2)PPI的顯著上漲從2007年的11月份開始的,2008年要密切關注由PPI推動的CPI上漲。
二、我國通貨膨脹的成因分析
當前的通貨膨脹是需求、成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以下從需求、成本兩方面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1.需求因素:從宏觀經濟學角度來看,通貨膨脹的發生是由于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缺口造成的,總需求的膨脹可從消費膨脹和投資膨脹兩個方面來說明。
(1)消費膨脹:我國當前的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隨著人均GDP的提高,一方面人均消費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利率水平長期處于低位,居民的儲蓄傾向下降,消費傾向上升。這都推動了消費膨脹。同時消費結構的轉型也造成了消費膨脹。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居民的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在消費結構中不僅增加了肉、蛋、禽的消費比重,而且對食品的營養、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肉、蛋、禽等食品的生產需要消費大量的糧食,糧食需求迅速膨脹,但我國的糧食產量卻增長緩慢,供需之間的缺口拉大,糧食價格開始上漲。同時,企業為了迎合居民對食品營養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對糧食等原材料的健康要求。在國內市場無法滿足其需求情況下,轉而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最近幾年,世界糧食的產量一直在下降,企業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購買糧食等原材料,企業成本的增加也推動食品價格的上漲。
(2)投資膨脹:總需求的膨脹始于投資膨脹,投資膨脹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上漲 。從2002年開始,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都在20%以上,2007年增速達到24.8%,經濟出現過熱的傾向。這導致了鋼材等生產資料的明顯持續上漲。生產資料的上漲拉開了物價全面上漲的序幕,最終從生產資料領域傳導到消費品領域。
②國外資本流入。由于世界經濟的不景氣和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外商投資和國際熱錢大量的進入我國,國外資金的大量進入使我國的外匯儲備迅速提高,2008年3月我國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68萬億美元。中央銀行被迫向社會投放大量的基礎貨幣,全社會流動性過剩的壓力越來越大。同時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一些國外的投資者將資金投向我國市場,使流動性過剩問題雪上加霜。
2.成本因素。企業是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的微觀主體,其成本的增加也在惡化通貨膨脹。
(1)投入品價格上漲:經濟學理論認為,上游投入品價格上升較快一定會在一段時間后傳導到最終消費品價格上,對通貨膨脹產生成本推動的壓力。當前大宗商品的價格在高位運行。近期美國,以及相關一些國家不斷降低利率,主要貨幣的貶值已使原油價格攀上100美元大關;糧食的工業需求的大幅增長,使糧食價格可能繼續高位運行的概率加大;鐵礦石2008年65%的漲幅已經是定局。這些在2008年下半年帶來的直接結果便是PPI的持續走高。上游投入品對通貨膨脹的成本傳導的壓力加大,我國輸入型通貨膨脹風險上升。
(2)勞動力成本上漲:中國最近幾十年來的快速的經濟發展,得益于我國的人口紅利。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兩位數的高增長,勞動生產率的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長速度,工資呈上升趨勢是必然的。最近沿海地區勞動力短缺的現象就顯示出了工資上升的壓力?!秳趧雍贤ā返确傻膶嵤?,從保護勞工權益的角度做出的各項法律規定,使工資增長的預期加大。在一個通貨膨脹預期高的環境中,工資上升是通貨膨脹的剛性因素。在目前我們的通貨膨脹環境中,工資上升可能形成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
三、文章的結論
中國當前通貨膨脹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投資的膨脹在通貨膨脹的前期起主導作用。隨著通貨膨脹進程的推進,成本因素開始發揮作用,2008年將是成本因素主導的通貨膨脹,當前我們應該關注成本因素,避免通貨膨脹從總需求拉動演變為成本推動。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的通貨膨脹。
參考文獻:
[1]李拉亞:通貨膨脹機理與預期[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李曉西:現代通貨膨脹理論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在此基礎上,選取中國2003―2009年相關統計數據,通過建立靜態回歸模型、向量自回歸模型(VAR)以及方差分析深入探討了通貨膨脹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實證分析表明,國際原油、糧食及金屬類等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升值、外匯儲備的增加以及低利率導致的國內投資的放大是此輪通貨膨脹的成因。
【關鍵詞】 輸入型通貨膨脹成因向量自回歸模型
CPI指數
當前,中國新一輪通貨膨脹的成因是國內眾多經濟機構及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目前對于通貨膨脹的定義主要有兩派觀點:一是物價派,認為通貨膨脹是指一般物價水平或物價總水平的上漲,承認貨幣非中性;另一派是貨幣主義的觀點,認為通貨膨脹完全是一種貨幣現象,物價上漲只是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貨幣是中性的。本文在研究通貨膨脹時,將綜合兩派的觀點,即認為通貨膨脹既伴隨著物價水平的上漲又有貨幣供應量的持續增加,具有典型的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特點。
一、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特點
與前幾次通貨膨脹相比,此輪通貨膨脹具有以下六大特點。
一是價格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即價格上漲從上游到下游不同環節存在較大差異,表現為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高于中間產品價格,而中間產品價格又高于最終產品價格,同時,各環節價格指數的內部構成也存在很大差異,城鄉和區域差別也很大;二是國際糧食供給短缺背景下的國內糧食出口量增加,主導了此輪結構性通貨膨脹的發生;三是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集中于居民居住消費價格和食品消費價格的上漲,尤其是食品消費價格的上漲最快;四是物價上漲與人民幣升值并存,這也成為此輪通貨膨脹中值得關注的一個新特點;五是從世界范圍看,物價上漲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物價快速上漲,通脹的壓力逐漸成為擺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面前的棘手問題;六是此輪通貨膨脹還表現出很強的貨幣性特征。
二、我國當前通貨膨脹成因的實證分析
根據當前導致通貨膨脹的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同時為了避免因使用少數變量帶來的解釋的非全面性,本文選取了多個解釋變量,并在計量模型的基礎上定量分析此輪通貨膨脹的原因。首先使用回歸方程來靜態分析當前通脹的原因,其次將繼續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動態分析各因素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利用方差分解,得出當前通貨膨脹的國際輸入因素和國內經濟因素兩方面的貢獻率。
1、解釋變量的選取
根據上文的分析,解釋變量將主要從導致此輪通貨膨脹的國際因素和國內因素兩個方面中選取。在國際因素方面,主要選取國際原油價格(OIL)、國際大米價格(RICE)、人民幣匯率(E)及我國的外匯儲備(FER)作為解釋變量;在國內因素方面,主要選取GDP產出缺口(GDPGAP)、利率(i)、上證綜合指數(STOCK)和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REALTY)作為解釋變量。
2、數據處理及平穩性檢驗
本文國際原油價格和國際大米價格數據均來自于IMF網站,其余變量數據均來自于中經網統計數據庫,其中CPI數據被轉化為以2000年為基準的定基比數列。為了保證足夠的樣本數據,本文選取月度數據,由于GDP只有季度數據,故通過Eviews的頻率調節功能將其轉化為月度數據,進而估計出月度的GDP缺口。數據區間為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84個樣本。同時為了防止異方差性,以上各數列均經過指數化處理。使用ADF檢驗對各數列進行平穩性檢驗,發現各數列均是I(1)過程。
3、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歸分析
建立以CPI為因變量,上述其余變量為解釋變量的回歸方程。同時對殘差進行平穩性檢驗,發現殘差數列平穩。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整體模型的擬合優度為94%,同時F統計量的概率水平遠小于1%,這說明方程整體是顯著的,并且具有很高的解釋力度。從單個解釋變量的顯著性水平來看,國際大米價格、匯率、外匯儲備和上證指數都在5%的水平上顯著,但國際石油價格、產出缺口、房地產景氣指數和利率因素并不顯著,尤其是利率因素顯著性水平最低,這說明利率因素在此輪通貨膨脹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另外國際石油價格、產出缺口和房地產景氣指數的顯著性水平大于15%,并不是特別顯著,說明這三個因素在導致國內通貨膨脹方面并不具有直接作用,而可能存在一定的時滯,其作用并不能在當期得以釋放出來,這也是靜態回歸方程的一個缺陷所在。
lnCPI=2.199+0.074lnRICE+0.022lnOIL+0.075lnE+0.040
lnFER+0.024lnGDPGAP+0.048lnSTOCK+0.116lnREALTY
A-R2=0.942707DW=0.868307P(F統計量)=0.000000
由實證檢驗結果看出,匯率與通貨膨脹的變動是同向的,人民幣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貨膨脹,從進口方面來說,人民幣升值能降低進口成本帶動國內總體物價水平的下降。理論上講,升值會降低出口產品的競爭力,進而貿易順差減少,但事實上,我國外貿在匯率持續升值、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出口退稅政策的多重壓力下依然保持穩定增長,因此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的傳導存在阻滯。另外,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重,巨額的套利促使國際游資加速流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重了通脹的負擔,因此依靠人民幣匯率升值來解決當前通貨膨脹的問題并不有效。國際大米價格以及國內證券市場的變化都與通貨膨脹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國際米價的上升導致了進口糧價的高漲,進而帶動了CPI的增加。
4、向量自回歸(VAR)模型
雖然靜態的自回歸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CPI的變化,但由于這種解釋關系是同期的,并不能對解釋變量的滯后進行反應,故有可能使原本對CPI的變化產生影響的變量被排除掉。本文采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分析各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在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AR)進行分析時,選擇CPI、國際原油價格、國際大米價格、人民幣匯率、外匯儲備、GDP產出缺口、上證綜合指數和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等8個變量進行VAR估計。
在進行VAR估計前,對各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結果發現存在4個長期均衡關系。在此基礎上根據模型精簡原則以及AIC、SC信息準則,選擇滯后期為1期。同時對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結果表明模型是穩定的。從估計結果可以看出各子方程的擬合優度均在95%,只有產出缺口的擬合優度最低,但仍然達到了65.7%,這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良好。
5、CPI的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技術是通過分析每一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的貢獻度,進而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對CPI進行方差分解的具體結果見表1。
從實證分析結果可以看出,除CPI自身的影響外,國際石油價格及國際大米價格的上升對CPI的影響貢獻度最大,在滯后10期時分別達到了11.7%和11.9%。匯率對CPI的影響比較穩定,在6個月后達到最高值,隨后有所下降并穩定在1.65%左右。國際油價對CPI的影響很顯著,在當期就有較大的影響,并在第6個月達到14%的最高值。然而大米價格、外匯儲備、證券價格以及房地產市場對CPI的影響均較為滯后,均在10個月后達到最大值。
把匯率、外匯儲備、國際石油價格及國際大米價格四個因素的貢獻率加總,得到影響通脹的國際因素貢獻率,發現其值在各滯后期都遠遠大于國內因素的貢獻率。在滯后10期,國際因素的貢獻率達到31.38%,而國內因素的貢獻率僅為9.35%,這充分證明了此輪通貨膨脹屬于國際輸入型通貨膨脹,我國近年來通貨膨脹上漲的主要原因應歸因于國際石油價格及國際大米價格的上漲,以及我國在巨額國際熱錢的涌入下帶來的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和外匯儲備的大幅增加,而國內經濟的過熱及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并不是導致此輪通脹的主要原因。
三、結論
首先,此輪通貨膨脹屬于輸入型的通貨膨脹,國際石油價格及國際大米價格的上漲對國內商品起到了成本推動的作用,同時也是當前物價總水平上揚的主要原因。此輪通貨膨脹還具有明顯的結構性,國內糧食的價格上漲主導了結構性通貨膨脹的發生。其次,國際熱錢的涌入和巨額的外匯儲備在此輪通脹中也發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其貢獻率達到了6%,因此政府要更加關注國際熱錢的流向以及調節國內經濟結構,減少貿易順差,妥善解決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影響。再次,人民幣不能盲目過度升值,一方面升值會加快吸入國際熱錢,另一方面也會對物價總水平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人民幣升值應該是漸進式的。最后,央行通過利率來完成防止經濟過熱和反通脹的目標并不現實,在此背景下,央行所能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
【參考文獻】
[1] 陳彥斌:中國當前通貨膨脹形成原因經驗研究:2003―2007年[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2).
一、我國的通貨膨脹決定模型
假定企業的i的需求由兩部分ci和ai組成,其中ci是對價格的敏感要求,服從不變替代彈性函數
因而有 , ,ai是受非價格因素影響的需求,主要受金融約束,財政支出,國外收入水平的影響。設ait=At,則企業的需求函數為:
(1.1)
設企業i的要素需求函數為1it=α+βqit,要素價格為Wt,則企業的利潤函數為:
IIit=pitqit-Wtlit=pitqit-Wtα-Wtβqit(1.2)
把式(1.1)代入(1.2),求解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問題可以得到一階條件:
(1.3)
利潤最大化還要求滿足二階條件:
(1.4)
將利潤最大化條件,即式(1.3)對數線性化,可得:
(1.5)
類似的,我們可以得到t-1期企業定價的價格方程:
(1.6)
我們沿用Calvo(1983)的交錯價格模型,假定t時期企業只能以y概率調整價格,這意味著t時期,所有企業中只有比例的部分可以調整價格,1-y比例的部分沿用前一期價格,即總價格水平為:
(1.7)
對數線性化后,得:
(1.8)
由式(1.5)、式(1.6)和式(1.8)得:
(1.9)
式(1.9)兩邊同時減去 并用 可得:
(1.10)
式(1.10)表明我國通貨膨脹受通貨膨脹預期,外生性需求對其穩態值的偏離,以及實際成本對其穩態值的偏離等三個因素的影響。我們進一步把外生性需求分解為貸款引致需求L,財政擴張引致需求G和國處收入增加引致的需求T;把要素成本分解成勞動力成本W1,資本成本WK和中間投入成本Wi三部分,并假設總的外生性需求函數和生產函數都服從C-D函數,則可得:
(1.11)
其中 都為正參數,可以看出式(1.11)描繪了我國的通貨膨脹動態。
二、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擇
根據前文的分析,選擇國際原油價格指數(oil)、進口商品價格指數(mp)、人民幣匯率(e)貨幣供應量(m1)、工業產品價格指數(PPI)以及GDP產出缺口作為解釋變量。所有解釋變量的數據均為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數據。由于我國不公布GDP的月度數據,所以我們用工業增加值來近似地代替GDP,通過對工業增加值進行季節調整,并利用HP濾波法計算循環因素,由此來表示GDP缺口。
(二)我國本次通貨膨脹成因的向量自回歸模型
由于我們主要研究的是通貨膨脹與解釋變量之間的聯系,所以在建立模型之前我們進行了CPI與各解釋變量之間的Granger因果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各解釋變量與CPI存在著Granger因果聯系。由于某些變量的原始數據存在非平穩性,因此,我們對各變量進行了協整檢驗,結果發現存在6個長期的協整關系。
在前面各項檢驗結果的基礎上,根據模型精簡原則以及AIC、SC信息準則,我們選擇滯后期為1期,并建立模型。表1為各子程的模型估計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到,除GDP產出缺口之外,各子方程的擬合優度均超過90%,雖然GDP產出缺口子方程的擬合優度相對較低,但也達到了69%,這表明模型總體有著較高的擬合效果。圖1中的點表示AR特征多項式的根的倒數,可以看到這些點都位于單位圓內,說明我們所估計的模型是穩定的。
表1 各子方程的模型估計結果
圖1 VAR模型的AR特征多項式根
(三) CPI的脈沖響應曲線
通過脈沖響應函數我們可以識別一種變量的沖擊對VAR系統中其他變量的影響程度,現在我們就利用脈沖響應函數來分析各解釋變量所形成的沖擊對CPI的影響,CPI脈沖響應曲線如圖2。從圖中可以看到:
(1)一次正的匯率沖擊會對通貨膨脹產生正的影響,這種影響在15期左右達到最大,而30期之后,這種影響逐漸消失了。
(2)正的GDP產出缺口的沖擊對CPI產生正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第6期達到最大,16期后變為負的影響,而33期后影響消失。同樣,M1的正面沖擊也會對CPI產生正的影響,影響在第7期達到最大,18期后變為負的影響,35期后消失。正的PPI擾動也會對CPI產生正的影響,與GDP產出缺口和M1的影響相似,PPI所產生的影響在3期左右達到最大,第9期后變為負的影響,22期后影響消失。
(3)進口商價格的沖擊首先會對CPI產生負向的影響,但在16期后該影響變為正向影響,并在35期后消失。國際原油價格沖擊起初有正的影響,但持續時期較短,很快便轉為負的影響,并在16期左右達到最大,但23期后,其影響又變為正向影響,并在40期后消失。
(1)對cpi的響應 (2)對匯率的響應 (3)對產出缺口的響應
(4)對M1響應 (5)對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響應 (6)對原油價格指數的響應
(7)對PPI的響應
圖2 CPI的脈沖響應曲線圖
三、實證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對我國本次通貨膨脹的成因進行了實證研究,文章首先從廠商定價模型出發,進而推導出我國通貨膨脹成因決定的理論模型;然后,在我國通貨膨脹月度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建立VAR模型對我國本次通貨膨脹的成因進行了定量分析。通過上述步驟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的結論:
(1)匯率對通貨膨脹有正向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所持續的時間不長。
(2) CPI對產出缺口、M1的沖擊有相對較大幅度的響應,產出缺口與M1是代表需求的變量,說明需求因素在我國本次通貨膨脹的成因中起相對主要的作用。
(3)CPI對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原油價格指數以PPI沖擊的響應幅度相對較小,這些是代表成本因素的變量,說明成本因素對我國本次通貨的影響小于由需求因素產生的影響。
從以上的結論我們可得到以下啟示:
(1)利用人民幣升值來解決通貨膨脹問題,在短期內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其效果持續時間不長。理論上來說,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出口產品的相對價格上升,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上的競爭力下降,出口減少,減小貿易順差,從而減小國外的需求,人民幣的升值可以從需求方面減少我國的通脹壓力。然而,事實上,我國外貿在匯率持續上升、美國次貸危機以及出口退稅政策等多重壓力之下仍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說明人民幣匯率的傳導機制存在著阻礙。另外,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上升,巨額的套利機會促使國際游資加速注入,這將使得人民幣的供應量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我國的通脹壓力,因此,依靠人民幣升值來解決當前通貨膨脹問題并不見得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
[關鍵詞] 通貨膨脹 VAR模型 方差分解
一、引言
自2010年以來,我國物價總水平出現了持續地上揚。2010年7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突破了3%警戒線,11月CPI同比上漲5.1%,2011年1月CPI在權重有所調整的情況下同比漲4.9%,3月上漲到5.4%。7月更是達到6.5%之多。物價總水平的快速增長,引發社會各界對當前通貨膨脹問題的關注。
近幾年來,國內不少文獻從不同角度對我國的通貨膨脹現象進行了研究。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2008)利用最小二乘法(OLS)估計擴展的菲利普斯曲線方程與構建VAR 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外部沖擊對中國通脹的影響。經研究發現,國內物價上漲在短期主要由國際食品價格上漲引起;在中長期國際原油價格對國內物價的影響開始體現;人民幣升值對通脹的抑制有一定時滯;外匯占款對物價的直接影響并不十分明顯,而GDP增長率仍是影響物價的最主要因素。中國“2007年投入產出表分析應用”課題組(2010)研究發現國際原油價格上漲1%,我國 PPI與CPI分別將上漲 0.176%與0.124%。 相反的,林伯強等(2009)通過構建SVAR 模型的發現,能源價格上漲對PPI的影響很小,對 CPI的影響更不明顯。此種研究的主要缺點在于主要強調了外部因素的影響,而忽視了國內因素的影響。張成思(2010)利用協整的方法對1998年~2009年間中國不同生產與消費階段的上、中、下游價格的動態傳導特征,以及貨幣因素對不同價格的驅動機制進行了實證研究。文章指出,我國的上、中、下游價格之間具有長期的均衡關系,上、中游價格對下游價格有明顯的動態傳遞效應,下游價格對中游價格、中游價格對上游價格都存在有反向傳導的“倒逼機制”。同時,貨幣因素對上游價格的動態驅動效果最為顯著,但是沒有直接作用于下游價格。該研究的主要缺陷在于只是討論了價格之間的關系而沒有具體分析通脹的因素。黃益平等(2010)利用VECM 模型與SVAR 模型對中國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進行了研究。 文章指出,過剩流動性、產出缺口、房價和股價都會促進通脹的上漲。其中,過剩流動性和產出缺口是影響通脹的重要因素,房價與股價對通脹具有正向的溢出效應。該文的主要缺陷在于完全忽視了外部因素的影響,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的討論有些偏頗。張志文等(2011)采用兩階段最小二乘法(TSLS)對我國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 文章發現:在樣本期內,通脹慣性是造成我國通脹的最大影響因素,GDP 過快增長是第二大導因,流動性過剩雖然也促成通脹,但是其不具決定影響;股票市場財富效應對通脹的影響非常小;國際食品價格上升對中國物價有統計上顯著但不是最大的推升作用,而國際能源漲價顯著地推高 PPI ,但對 CPI 的影響統計上不顯著。 此外,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能夠降低通脹,但是幅度不是很大。該文討論的因素比較全面,但只注重了當期的影響因素,沒有動態的體現通貨膨脹的發生機制。譚小芬(2011)分析了我國2000年至2011年通貨膨脹的成因,該文考慮因素全面,但研究通脹的時期較長,沒有具體分析本輪通脹的特征與應對措施。
基于以上的不足,本文綜合考慮國內外的主要因素,構建VAR模型,通過脈沖響應分析與方差分解分析討論我國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動態的展現各因素對通貨膨脹的影響與作用強弱。以下主要分為三個部分,首先介紹變量的選取,接著構建VAR模型,對我國的通貨膨脹進行脈沖響應分析與方差分解分析,最后總結結論。
二、變量的選擇
對于通貨膨脹的成因不外乎有貨幣數量引致或實體經濟引致的需求型通脹、成本推動型的通脹,以及輸入性通脹三種。依據這三種成因本研究選取變量如下: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M2)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產出缺口(表征需求因素);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價格指數與城鎮居民收入(表征成本因素);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與CRB指數(表征輸入型通脹因素)。同時為了反映財富效應的影響,本文還加入了上證綜合指數作為考量對象?;谝陨献兞?,本文對我國的通貨膨脹現象(主要反映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漲)進行了研究。從CPI的數據可以看出本輪通脹開始的時間點為2009年7月,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的月度數據作為研究對象。下面對變量的選取進行詳細的說明。
通貨膨脹究其根源屬于貨幣現象。根據貨幣數量論, 經濟體發行的貨幣過多就會導致通貨膨脹,考慮到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是廣義貨幣M2,因此選取M2作為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素。近年來流動性過剩成為一個新名詞,黃益平等(2010)、張志文(2011)使用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與GDP 增長率的差來代表流動性過剩的程度,作為影響通貨膨脹的指標,本文沒有采取是因為對于我國的流動性過剩如果以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與GDP 增長率的差來衡量是有失偏頗的(余永定(2007))。況且本文選取了GDP缺口作為通貨膨脹的影響因素。M2的數據取自中國人民銀行網站,GDP的數據取自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因為是季度數據首先通過 Tramo/Seats 方法進行季節調整,然后三次函數的插值方法 ( Cubic-match last)進行數據變頻。最后利用HP濾波方法得到產出缺口與潛在的產出。
原材料、燃料和動力是必要的生產資料,勞動力是生產的必要組成部分,兩者的上漲代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必然會帶動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的上漲,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因此,作為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兩者是重要的考量因素。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其中城鎮居民收入的季度數據,首先通過 Tramo/Seats 方法進行季節調整,然后三次函數的插值方法 ( Cubic-match last)進行數據變頻。
2005年7月21日,我國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形成了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匯率變動會影響生產者價格與居民消費價格。它可以通過作用于進口消費品價格直接影響到國內價格水平,還可以通過進口的原材料或中間投入品價格影響國內企業的生產成本即影響到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并進而影響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時,匯率的升值抑制了本國的出口,增加了本國的進口,有助于降低本國的需求,降低本國通脹。相反的,匯率的貶值則具有擴大國外需求增加本國通脹的作用。為了充分反映匯率對我國進出口的作用,我們選擇人民幣的名義有效匯率作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BIS)。
近一段時間,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一路飆升,對于那些有大量能源、食品和原材料進口的國家,其物價必然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考慮因國際大宗商品的漲價對我國造成的輸入性通脹的這一影響因素。CRB作為商品期貨的價格指數,很好地反應了世界的價格水平,用來代表外部價格的沖擊是一個合適的變量,因此選取CRB指數作為輸入性通脹的代表(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
近幾年來,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有了迅猛的發展。股票與房地產價格的上漲會使資產擁有者產生財富效應,促使他們擴大投資與消費,有助于推高通脹。由于房地產業屬于長期投資,且具有較強的周期性,本文放棄考察房產升值帶來的財富效應的影響。股票具有靈活性,可以進行短期投資,且數據比較容易獲得,因此選取上證綜指作為資產市場的代表(數據來自雅虎財經網)。
三、模型的構建
下面利用CPI、GDP 產出缺口、廣義貨幣M2、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價格指數、城鎮居民收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CRB指數及上證綜指來構建VAR模型。首先檢驗各變量的穩定性。經ADF檢驗,其中GDP產出缺口為二階差分平穩序列,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為平穩序列,其余各變量均為一階差分平穩序列(見附錄)。利用各變量建立模型為:
其中,yt是(n×1)內生變量的向量組合, c=(c1,c2,…,cn)是VAR模型的截距向量,Ψi是 (n×n)維系數矩陣,εt=(ε1t,ε2t,…,εnt)是模型的隨機因素,假設其為白噪聲。
1.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利用脈沖響應函數,可以分析外部沖擊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其中,各變量排序很重要。一般文獻均按以下變量排序分析脈沖響應函數:第一個變量不會同時受到所有其他變量的影響,但對第一個變量的沖擊將影響其他變量;第二個變量同時影響剩余的其他變量(除了第一個變量),但不會同時受這些變量的影響;以此類推。我們依據這一原則作以下排序: GDP的產出缺口,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價格指數的月變動,CRB指數的月變動,上證綜指的月變動,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或生產者價格指數的月變化,名義有效匯率的月變動 ,廣義貨幣 M2月增長。這個順序選擇,符合相關文獻的傳統。GDP的產出缺口不受模型中其他的變量沖擊的影響; 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價格指數、CRB指數、居民收入與上證綜指的月變動對通貨膨脹產生直接影響。通貨膨脹率對中國的名義有效匯率存在潛在影響,為應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可以調整匯率、同時控制貨幣供應量M2,最后反饋到實際產出GDP。由于我們的研究變量較多,相對樣本期較短,因此造成多變量的VAR模型不能估計。因此本模型通過不同模型的篩選,只選擇具有明顯影響的解釋變量。對CPI影響較大的變量包括GDP產出缺口、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價格、CBR指數、名義有效匯率、廣義貨幣M2。下圖展示了CPI對個變量的脈沖響應情況。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間數, 縱軸表示國內物價的變化, 實線表示脈沖響應函數。
圖1 自變量變動一個標準差引起CPI的響應情況
從圖1可以清晰看出:(1)GDP產出缺口首先引起CPI的小幅上升,3個月后,引起CPI較大幅度的上升,對CPI的影響持續到18個月之久;(2)原料、燃料與動力價格的上升立刻引起了CPI的大幅上升,一個月后,這種影響消失;(3)CRB指數對CPI的上升有較大影響,3個月的時候達到峰值,然后出現小幅震蕩,到第十二個月才消失。由此可以得到結論國外的通貨膨脹傳導到了我國;(4)廣義貨幣M2的增加促進了CPI的上升,在第四個月的時候出現峰值,然后呈現一定的震蕩;(5)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升值有效的抑制CPI的上漲,前5個月效果較為明顯,第六個月抑制效果最為明顯,之后表現為小幅的震蕩;(6)由CPI對自身的脈沖效應曲線可以看出,CPI的上升存在一定的慣性。
2.方差分解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所帶來的影響,而方差分解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給出對VAR模型中的變量產生影響的每個隨機擾動的相對重要性的信息。下面分別對CPI與PPI進行方差分解分析,用以確定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
圖2 自變量沖擊的方差分解圖(對CPI)
從圖2可以看出:GDP的產出缺口對CPI的上升有較大影響,這與前面脈沖響應分析是一致的,此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在第四個月后達到峰值30%左右,并一直維持下去;原料、燃料與動力價格的上升對CPI的初期影響較大,達到36%,然后逐漸回落,到第四個月下降到15%。CRB指數對CPI的作用存在兩個月的時滯,第三個月,影響達到峰值為25%左右,此后,影響稍有回落為20%。廣義貨幣M2對CPI的影響較弱,只有3%至4%。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對CPI有一定影響,但影響不足10%。與CRB指數的影響相比較,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升值,只是部分的抵御了外部的沖擊。CPI指數對自身的影響較為明顯,第二個月達到45%,此后出現回落,維持在26%左右,表明CPI存在嚴重的滯后效應。這與脈沖響應分析是一致的。
四、結論
本文基于2005年7月至2011年1月的月度數據,構造VAR模型,通過運用脈沖響應分析、方差分解分析,對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現象進行了研究。脈沖響應分析與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看出,對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GDP產出缺口與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價格的上升對CPI影響較大,其次是CPI自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CRB指數的上升對CPI也存在一定的作用,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的升值對CPI的上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月度數據,時間段為2009年7月至2011年1月,數據頻率高,更能捕獲經濟變量的動態,且時間段合適,正好反映本次通脹的特征,因此得到的結論對于應對當前的通貨膨脹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谝陨戏治?,對于抑制通脹,我們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1.由于國內通脹主要是GDP 產出缺口與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所致,因此我國當前的通貨膨脹屬于需求拉動與成本推動雙重因素所致。有效地控制我國的需求增長,并注意應用財政政策,加強轉移支付的力度,對中低收入人群進行財政補貼,是我國當前應對通脹的重要手段。
2.提高匯率機制的彈性,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計量分析表明,升值對抑制通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應對外部沖擊的關鍵,是要逐步增強匯率機制的彈性,提高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使貨幣政策真正成為應對外部沖擊的第一道防線。
參考文獻:
[1]賀力平,樊綱,胡嘉妮.消費者價格指數與生產者價格指數:誰帶動誰[J].經濟研究,2008:11
[2]林伯強,王鋒.能源價格上漲對中國一般價格水平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9:12
[3]黃益平,王勛,華秀萍.中國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J].金融研究,2010:6
[4]張成思.長期均衡、價格倒逼與貨幣驅動[J].經濟研究,2010:6
[5]中國經濟增長與宏觀穩定課題組.外部沖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J].經濟研究,2008:5
[6] 中國 2007 年投入產出表分析應用課題組.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物價的影響[J].統計研究,2007:12
[7] 張志文,白欽先. 通貨膨脹的決定因素:中國經驗的研究[J].上海金融,2011:6
[8]余永定. 理解流動性過剩[J],國際經濟評論,2007: 7
[9]呂劍.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傳遞效應的實證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7:8
【關鍵詞】通貨膨脹;影響因素;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分析
一、引言
通貨膨脹(Inflation)指因貨幣供給大于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力大于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一般認為由貨幣泛濫引起。通常,通貨膨脹的發生與否及其大小是用某種價格指數的變化幅度來衡量的,國際上一般采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增長幅度來觀察某個國家或地區是否發生了通貨膨脹。我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持續30年的快速增長期,然而,通貨膨脹是我國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重大難題。我國的通貨膨脹存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特征。如何有效控制通貨膨脹,維持經濟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已然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的首要問題。為此,對近年來影響我國通貨膨脹的各經濟因素做出客觀真實的分析,不僅有利于進一步認識中國經濟,而且對于經濟政策的制定也是相當必要的。
二、變量選取
影響通貨膨脹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許多因素之間相互重疊,同時為了反映影響通貨膨脹主要的經濟因素,有必要從諸多的因素中選出有代表性的若干個。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考慮以下變量:
y: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因變量;x1:固定資產投資額,解釋變量;x2:GDP,解釋變量;x3:上一期實際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解釋變量;x4:外匯儲備,解釋變量。
三、數據來源及處理
樣本數據區間為1980~2012年,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歷年統計年鑒,一些變量數據經原始數據加工整理而成。
y的上期值取100;x3,1978年為100;x4:用實際固定資產投資乘以(1+投資回報率),由于找不到投資回報率數據,用當年存款利率+3%的存貸差代替。
四、實證分析(因果關系模型)
(一)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對因變量和4個解釋變量分別取對數,用OLS建立回歸模型。
(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因變量y分別對4個解釋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發現在10%顯著水平下只有logx3不是logy的格蘭杰原因。由于通貨膨脹的預期自我實現功能,上期的價格對當期y應當有影響,但可能這種感性的預期表現在數據方面的精確度還不夠,還是把x3作為解釋變量。
(三)協整檢驗
為避免虛假回歸,需要檢驗變量是否具有同階單整性,以及是否存在穩定的線性組合。發現在5%顯著水平下各變量一階單整。對回歸模型的殘差項進行ADF檢驗,可以看出殘差項序列平穩,因此各變量一階單整且存在協整關系。
(四)經濟學檢驗
結合簡單的生產要素模型,從經濟學意義上來說,需求log
x1增加,導致logy上升;供給logx2增加,導致logy下降;外匯占款logx4增加,導致貨幣供給增加,從而logy上升;上期價格x3會使經濟人產生對下期y的合理預期,x3越大y越大,兩種力量綜合作用后表現為后一種力量更大,所以log x3前面的符號為正。故log x1、log x4、log x3三個變量前面的符號應當為正,
log x2前面的符號應當為負,從回歸系數看3個變量都通過了經濟學檢驗。
(五)統計學檢驗
判斷系數R2為69.96%,表明擬合優度欠佳;各解釋變量都通過了t檢驗,表明各解釋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顯著;回歸模型通過了F檢驗,表明模型總體線性關系顯著。
(六)計量經濟學檢驗及修正
1.異方差性檢驗。采用懷特檢驗,由于解釋變量較多,為防止自由度損失,去掉了交叉項。發現nR2的拒絕概率為
0.6431,所以不能拒絕同方差的原假設,表明回歸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性。
2.序列相關性檢驗。采用拉格朗日(LM)乘數檢驗,LM統計量為0.38%,在1%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表明存在序列相關性,進行序列相關性修正。采用科克倫—奧科特迭代法,由于在LM檢驗中滯后1期殘差項影響不顯著,所以只選取滯后2期殘差項引入模型進行回歸??梢钥闯龈鹘忉屪兞肯禂碉@著,對該模型的殘差項進行LM檢驗,結果顯示不存在序列相關性。
3.多重共線性檢驗。
可以看出,x2、x1、x3的對數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大于90%,表明存在多重共線性。3個解釋變量之間存在多重共線性,用逐步回歸法修正。由于x2和x1的對數相關性最強,去掉log x1重新估計,但對比含有log x1的回歸模型,發現判斷系數、F統計量增加許多,各解釋變量t檢驗值增加許多,更重要的是增加logx1解釋變量之后SC值和AIC值顯著變小,說明增加的解釋變量提高了模型解釋力。
4.參數穩定性檢驗。在不同的時間段內,經濟的變化往往導致計量模型的參數變化。1994年我國進行了稅制改革,體制和經濟改革全面鋪開;從y(上年=100)數據看出我國從2003年開始出現明顯通貨膨脹。因此有理由認為1994年和2003年是兩個明顯的節點。分別以1994年和2003年為分割點做鄒氏分割點檢驗都不能拒絕參數是穩定的,所以認為在1980~2012年各解釋變量的參數沒有發生變化。最終的因果關系模型為:
CPIt=exp(6.86+0.51lnIt-0.8lnGDPt+0.19lnPt+0.02lnFt-0.58ut-2)。
五、結論及建議
1.從模型看出,影響通貨膨脹的最主要因素為需求、供
給。通貨膨脹受各種因素綜合作用,即使是單一因素的變化也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聯動,任何一種單一的解釋都是不準確的。CPI作為最終表象反映貨幣現象的物價水平變動,有時候不應受到過分關注,人們而更應該關注人均消費的商品數量。
2.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機制。國家應加強外資流入和外匯占款因素對通貨膨脹影響的深層次專題研究,建立外匯與人民幣資金配套運行機制,加強對外資流入規模和配套人民幣資金的管理,進一步完善外匯管理體制,建立適度外匯儲備規模。
3.維護物價穩定的預期。鑒于CPI指數與通貨膨脹的高度相關關系及預期在通脹形成中的關鍵作用,使人們確立未來物價將保持穩定的看法在防治通脹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政府首先應該在輿論上引導人們形成物價穩定的預期,使人們對未來物價可能所處的環境充滿信心;同時,政府應動用儲備予以遏制,并協調相關物資的生產以及進口計劃,縮小未來的供求缺口,特別是對于糧價等牽涉城鄉平衡發展大計、應該合理回升的因素,應通過調節庫存儲備和產量計劃,使其價格保持平穩中略微提升的態勢,避免因供求缺口過大導致價格突然暴漲現象的發生,進而對物價預期造成沖擊。
參 考 文 獻
[1]Jeffrey M.Wooldridge.計量經濟學現代觀點(第四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