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3 17:45:56
序論:在您撰寫法理學概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立法語言學;研究概述
一、國際立法語言的研究
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文章或著作對國際立法語言進行研究和梳理??梢哉f對國際立法語言研究是立法研究的薄弱環節。
國際立法語言的研究始于成文法典的出現。法律其實就是法學原理和法律規范的語言展現。因此,不管從習慣法還是自然法的視角,成文法都是立法語言研究的集中體現。《漢摩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具有濃厚宗教性質的宗教法,其立法指導思想主要根據宗教教義。法律規范、宗教規范、倫理道德不分。在立法語言范式上采用序言、正文和結語三段論式的表述方法。城邦制的希臘,商業經濟發達,私法發達,后來的《羅馬法》從其成文法中繼承了自然法思想。羅馬法時期,法學家開始解答法律的疑難問題并通過著述解釋法律。中世紀是教會法的時期,教會學者對法律語言和宗教教義進行研究,對神學法典進行編纂,使法律神學的地位得到鞏固。中后期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出現了“羅馬法的復興”,先后形成注釋法學派和評論法學派,對羅馬法進行研究。并在英國出現普通法和判例法。這段時期的法律語言尚未被人們所認識,而是作為法律文本的一部分進行研究,是孕育在法律研究的母體中的。
近代從文藝復興開始,學者開始重視法律語言的研究,法律語言從法律的母體中獨立出來。但丁(Dante Alighieri)曾在《論俗語》中指出法庭的語言是“準確的、經過權衡斟酌的”,孟德斯鳩(Baron de Montesquieu)曾對立法語言進行研究“法律的體裁應該簡明扼要;法律用語應該準確無歧義,法律不要精微玄奧。”(何勤華、賀衛方2006)法國拿破侖法典德國德意志法典都不僅是法典的典范,也是法律語言研究的體現。拿破侖法典以立法語言的準確簡明為特征,德意志法典則以立法語言規范嚴謹為特點。
現代國際立法語言研究多從立法起草的角度來建構立法語言學體系。(陳炯2005)埃佛爾斯?。‥verstine)的《立法案的標題》(1948),密勒(George Joho Miller)的《論法的風格》,羅伯特.C.迪克(Robert.C.Dick)《法的起草》(1972),亨利.惠霍芬(Herry Weihofen)的《法的起草風格》(1980)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國里德.狄克遜(Reed Dickerson),他一生重視立法起草研究,把立法語言作為立法技術的一部分,始終不渝地與輕視立法起草技術的錯誤傾向作斗爭。其代表作是《立法起草》和《法律起草基本原理》。在《立法起草》中,他從起草角探討立法語言,如標題的確立,法律文本各部分的安排,立法文本,立法文句的組織,累贅與冗長,定義、條件和要求等,幾乎涉及立法起草中有關語言的各個方面。布林克認為每一種法律理論直接或間接依賴一種語義學理論,而法律實證主義依賴的語義學理論是錯誤的。他認為一種正確的語義理論表明意義——或至少指稱——并不依賴于使用者關于語詞的信念,而取決于對象的特征或與這個語詞相符的對象分類。(布萊恩 比克斯2007)
國際現代立法語言研究沿襲了其注重實踐的法律語言研究的思路,從操作性的起草角度對立法語言展開研究,是其主要特點。
二、中國立法語言的研究
綜觀法律語言學演變的過程,法律語言學活動是從立法領域開始的。這與我國歷史上長期以來注重立法活動和立法語言研究有關。(李振宇2007)從中國第一部法律學著作《法經》算起,中國的法律語言研究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胺ㄕ?,天下之公,所以輔乎治也;律者,歷代之典,所以行乎法也。故自昔國家為治者,必立一代之法,立法者必制一定之律。”
中國立法語言的研究最初集中于對法律術語的研究,先秦時期,從名家的“名實之辨”可以看出,在追求名實一致的同時,還體現了立法語言即法律文本語言的通俗性和可理解性的原則。秦漢時期的《說文解字》、《釋名》中均有對法律術語的解釋。對立法語言的自發性研究在此時開始出現。至唐代出現《唐律疏議》,該書對唐律的法律條文進行了詳細的闡釋,是一部法律注釋學巨著,在當時“自是斷獄者皆引疏分析之”。從立法語言的角度考慮,則對立法的詞語、條款、篇章進行來研究,只是這種分析是自發的,而非自覺的。宋代《宋刑統》沿襲了《唐律疏議》的法律注釋,另一部法律著作《律附音義》則是一部較為深入的立法語言研究著作,其中“律音義”部分對七百五十二個字、詞、短語做了注釋和解析。(何勤華2006)明清時期,注重立法的簡明,強調立法應當因時而變。明代由《大明律》到《大誥》到《問刑條例》到《大明會典》。立法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明丘濬指出“立法貴乎下人盡知,則天下不敢犯耳?!泵髑鍟r期出現大量對法律語言進行研究的著作,有立意于注釋律例條文、疏解律意的釋本,如《律例箋釋》、《讀律瑣言》等,有立意于考競源流沿革變化的考證類釋本,如《律解辨疑》、《讀律存疑》等。中國的傳統的立法語言研究多體現于成文法典的編纂中,后期逐漸出現對法律語言的研究,但也是存于對法律文本的注釋研究中。
中國近代的法律語言研究包括立法語言研究是從引進借鑒中開始的。引進的方式多種多樣,雜志、譯著、聘請國外法學者、法學留學。其中最直接的方式是雜志和譯著。最早的雜志是普魯士傳教士郭守臘(K.F.A.Gutzlaff)的《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中國人最早創辦的政法類刊物則是《譯書匯編》。著作則有《萬國公法》等,以及大量法律成文法的翻譯。1902年清廷下詔:“著派沈家本、吳廷芳,將一切現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參酌各國法律,悉心考訂,妥為擬議,務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碑敶穹▽W家梅仲協指出中華民國民法“采德國立法例者,十之六七,瑞士立法例者,十之三四,而法、日、蘇俄成規,亦擷取一二”(參見封麗霞2002)。中國近代的立法語言研究則是從部門法的分立及立法和司法的分立開始的,從清末的修憲開始,商律、民律、著作權律、民事訴訟律等部門法分立,司法獨立、三權分立在近代業得到實現,這使得立法得以獨立,而立法語言也獲得了獨立的身份。
在立法語言詞匯引進方面,1900年左右法律專業詞匯的引進達到,據日本學者實藤惠秀研究,中國此時引進的日文法律詞匯約80多個。在著作方面,穗積重遠著、李鶴鳴譯《法理學大綱》專章對法律的形式進行了研究。國外的法學家也對中國的法學發展提出建議良多。美國法學泰斗龐德則提出:中國的法學要繁榮進步,必須要有足夠的法律人才;應當充分發揮法學家的作用,因為“沒有法學家,便沒有法,沒有法律教授及學術上的著作給予立法以生命,立法便會消失其功能。”在此基礎上,對立法語言的研究也就存在于近代的立法活動中,從清末的修憲到民國的立法,其中的法律文本術語、法律文本句式和法律文本條款均在借鑒引進的過程中,實現了法理和形式的雙重變革。
立法語言研究從20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快速發展,大量從語言學角度對法律草案、成文法的論文出現,法律語言研究著作也對立法語言進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改革開放為社會帶來了較為寬松的社會環境,學者開始關注對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法律文本;其次,這一時期的立法快速發展,其中必然出現較多的法律文本語言失范甚至誤用問題,需要予以研究和解決;再次,法律語言學在這一時期逐漸興起,立法語言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開始被廣泛關注。陳炯(2005)的《立法語言學導論》是唯一一部以立法語言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也是立法語言研究的集成之作,著者意在建立立法語言學的研究體系。但著者對立法語言的研究仍舊是從對立法語言特點的研究入手的,即缺乏其反面的材料以證。從方法論的角度考慮,對某一學科的研究正面的總結歸納和反面的證明同樣重要。
這一時期,從立法語言的語言語言缺陷或者語言規范的角度,出現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其研究從語料選取上看,語料選取單一,或者為單一法律,如王順華(2006)只研究現行憲法,或者為偶舉性研究,如胡明(2003)。從研究方法上看,對法律文本的研究多是從邏輯、詞語、句法等方面來分析,缺乏語言學的新理論的引入,如語義學理論等。從研究成果上看,多是對立法語言本身的語言問題作出了個別性的建議或修改,缺乏更為深入系統的對立法語言規范更具指導意義的規范庫的嘗試和研究。
因此,中國對法律文本語言的研究還有待深入的探討。法律作為整個社會人們活動的規范,其文本語言表述的簡明、準確、統一,對整個法律體系具有重要價值,對整個社會的法治建設更具有實踐意義,需要從多方面對法律文本的語言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布萊恩·比克斯.法律、語言與法律的確定性[M].邱昭繼譯.法律出版社.2007.
一、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任務目的還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沿用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受這一教學模式的影響,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任務目的表現為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因此,盡管很多的物理老師有著豐富的物理學科知識,因為受制于教學模式的影響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時間一長老師也就接受了這一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而學生在物理課程的學習上表現也顯示為盲從。又因為人們功利性心態的影響,很多大學生自己就對物理課程認識不夠,單純的認為成績代表一切。最終導致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變成了為了考試的學習,老師是代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單方面的接受知識傳授。
二、現代教育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應該采用的教學方法分析
2.1基于大班課程教學條件下的有效教學法
現階段,大眾教育已經在我國推廣開來,大學學生人數急劇增長,對此很多大學學校課堂教學工作都使用大班教學的方法。我們也很清楚使用大班教學方法的效果有限,但我們可以有針對的去對大班教學法進行改進,如此更好適應大學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通常情況下,大班教學工作中可以使用啟發講授教學法和問題探究教學法。以上所提到的兩種教學方法都很靈活,因為其對現實教學環境和其他教學方法的要求不高,所以很適應于大班教學的現實環境條件。分析啟發講授的教學方法,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講授法是什么概念。講授法作為現代教育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有其自身的優勢,舉例如:這種方法很直接,將問題的本質使用通俗易懂的內容進行講述,讓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從而有效的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同時它還有系統性特點,這一系統性特點讓大學物理課程的知識內容講述變得更加系統、完整,有利于學生全面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等。大學物理本身也有很多的理論、概念等,使用講述法都可以直接明確的講述給學生們聽,提高課程教學的效率。講授法接受來自理論方面的批判,在接受批判的同時它也在不斷的完善自己,現實的教學工作中,講授法已成為高效課程教學方法。講授法將課程教學的任務目的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綜合能力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全面成長,激發學生潛力。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工作當中,老師應當適當的添加一些問題討論活動,有益于引起學生的課程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程教學氛圍。當然,這里我們所講到的講授法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講授法,它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講授法的創新、改進,拋開以往灌輸式的知識講授,要求老師在事先了解好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下,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組合開展物理課程教學,進而有效的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大班環境下要注重課程內容重點難點的融合,適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加入啟發式教學計劃安排,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活躍思維,深入思考知識的要點。根本上而言,啟發講授教學法是融合了啟發元素的講授教學法,這一教學法旨在要求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積極主動的引導學生主體學習作用,鼓勵學生探究學習。老師在開展啟發講授教學法當中要做好相應的課前準備工作,盡量讓問題的設計更有針對性、簡潔性,明確課程教學的任務目的,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2基于物理課程教學本質內容的有效教學法
有些歷史事件比較特殊,其內容也很復雜,例如:中學歷史有關商鞅變法的部分,其歷史背景、內容及作用等涉及的知識很多,學生所要掌握的的知識也很繁多,靠死記硬背學生掌握起來就相當吃力。因而這就需要我們化繁為簡,提煉記憶知識點??梢杂谜Z文學科方法,提煉段落、重點詞、重要句子,概括段落大意等;或者利用知識框架的學習方法,來系統的學習與掌握。
二、系統、全面地學習與掌握歷史教材體系
歷史學科有其特殊性,它所表現出來的是每個時間段相互銜接的過程,每個部分的歷史內容也不是孤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將零散的歷史知識碎片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按時間相互聯系的歷史知識體系,這樣才便于掌握。首先要熟練掌握歷史教材的體系,例如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各自的時間進程以及發生了哪些推進歷史進程的大事件。而中國歷史與世界史以可以分為古代史,近代史與現代史。中國史與世界史的關系又是怎么樣的。都需要學生系統的去學習與掌握。
三、深挖教材知識,理清歷史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
1、挖掘出教材中的隱含知識。歷史教科書中有不少圖表及文字材料等,能夠直觀的反映相關歷史內容的一些主題,這些我們稱為顯性知識。但是,這些顯性知識也可能體現或映了其他歷史內容的主題,表現出了隱含知識。在學習歷史過程中要指導學生要特別注意這方面內容,學會挖掘。2、探究歷史的本質與規律。歷史事件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找出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觀及客觀原因。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探究析原因,得出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3、探究歷史學科內部的知識聯系。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同時也是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歷史學科內部的知識聯系的運用也就成為了關鍵,同時也是學生對歷史學科內綜合能力的體現。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每個知識點間的聯系、綜合與對比。巧妙運用橫向、縱向聯系,加以分析對比,不斷提高綜合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四、能夠將所學的歷史知識加以運用來解決問題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數學物理方法;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6-0028-03
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對人才數量的需求。1999年,高等教育開始大規模擴招,逐步由精英教育模式向大眾教育模式轉變,標志我國高等教育向國際化教育趨勢發展。受長期的精英教育教學模式的影響,從事高等教育教學的管理者和教師不適應大眾化教育的新理念和現代教學多樣性,這一現象在眾多的新生本科院校中尤其明顯,嚴重影響了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質量和人才培養。根據西方發達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與趨勢,應用型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多元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1],是培養技術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其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因此,加快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當前的重要任務。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對新生本科院校的建設給予了大力支持,各院校也出臺了眾多的措施促進學院發展,尤其在教學質量建設方面推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促進教學改革,且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2]。我們以《數學物理方法》課程為載體,結合雙主型教學模式[3],整合傳統和現代教學手段,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探索一種由教師主控、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的實踐教學項目。通過該教學項目的實施,有助于鞏固理論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數學物理方法課程
《數學物理方法》是一門以高等代數和普通物理為基礎的綜合性課程,以講授古典數學物理中的常用方法為主,為電磁學、量子力學等專業課程奠定基礎[4,5]。該課程主要培養學生解決數學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過處理實際物理問題提高學生分析物理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理論性強,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較復雜地理論推導和邏輯思維轉換,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有較大難度。因此,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改革,尤其是在現有較少學時內如何保質保量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任務,使數學物理方法成為一門生動的、充滿現代氣息的課程,是該課程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綜上特點,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課程改革。
1.科學調整教學內容、選擇合理的教材。根據人才培養需要調整課程教學內容,根據降低理論難度、增加應用型能力培養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材,將其變為一門“易教、易學、易懂”的課程。我們將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重點、教材選用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作為課程改革的基礎,同時新增實踐教學內容作為課程改革的重點。
2.突出重點,增加應用型實例。在教學內容“少而精”的基礎上,精心篩選經典內容,合理組織材料,避繁就簡,突出重點。突出分離變量法、積分變換法等重要內容,而對其他方法進行簡潔的概述。選取了一批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際應用背景的問題,采用高年級學生以畢業設計的形式探索不同的求解途徑,得到新的處理辦法和技巧,將所得成果進行總結、提煉形成數學物理方法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課外實踐教學實例,要求學生課外自主完成,增加學生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結合現代技術,提高教學效果。數學物理方法是一門基礎性理論課程,教學中適當融入現代教學手段和現代科技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針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數學基礎較差,而數學物理方法需要求解偏微分方程的特點,采用特殊方法求解與傳統解析求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活躍教學氛圍、拓展學習思維。因此,我們將完整的課外實踐教學項目穿插到課程教學中,通過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應用相結合來提升基礎理論的教學價值,對學生的思維產生沖擊力,激發他們對應用基礎學科理論學習的勇氣和應用的欲望。
二、數值模擬方法拓展能力培養教學實例
根據我校數學物理方法課程改革現狀和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結合近幾年對“數學物理方法”的教學實踐,給出了兩個課外自主學習內容實例。
(一)Excel數值求解弦振動模型
例:一根長為1m,張力和密度的比值為1兩端固定的弦,用手將其中0.5m處橫向撥開距離0.2m處,然后放手讓其自由振動。求在4s內的任何時刻各點的位置。根據模型分析可得出方程。
utt-uxx=0, 0≤x≤1,0≤t≤4u(x,0)=0.4x, (0≤x≤0.5)u(x,0)=0.4(1-x), (0.5≤x≤1)u(0,t)=0,u(1,t)=0 0≤t≤4)
1.網絡分割。將總長為1m按h=0.1的空間步長為分割,則計算點位置分別為0,0.1,…,1;將求解振幅0.2m按h=0.05的空間步長為分割,則各計算點坐標分別為xi=kh=0.2k,k=0,1,2,...10;將時間4s按τ=0.1的時間步長進行分割,則tj=jτ=0.1j,j=0,1,2,...,40。
2.方程變換。用u(x,t)的中心差分代替微分方程■,■;用u(x,t)的向前差分代替初值條件中的■(x,0)。整理得原方程變換為如下差分形式:
u(k,j+1)=0.52(uk+1,j+uk-1,j)+2(1-0.52)uk,j-uk,j-1 u(k,0)=0.4x,u(k,1)=0.4x (0≤x≤0.5)u(k,0)=0.4(1-x),u(k,1)=0.4-0.4x (0.5≤x≤1)u(0,j)=0,u(N,j)=0
3.Excel表格計算設置。A列的(A2:A22)輸入,B列的(B2:B22)輸入邊界條件u(0,j),L列的(L2:L22)輸入u(N,j),第一行(B1:L1)輸入xj的值,第二行(C2:K2)輸入初始條件u(k,0),第三行(C3:K3)輸入u(k,1),在C4輸入公式0.52(μk+1,j+μk-1,j)+2(1-0.52)uk,j-uk,j-1,將公式復制到(C5:K22),則在區域(B2:L22)內的數據即為該問題的解。如圖1所示。
由圖可以直觀的顯示弦振動的詳細過程和各點在任意時刻的振幅,且可以分析出周期為4s,可以定性分析計算結果的正確性。
(二)蒙特卡洛方法求解熱穩定模型
蒙特卡羅方法又稱為隨機取樣法,統計模擬或統計實驗方法,它是一種利用隨機數的統計規律來進行計算和模擬的方法[6]。其求解過程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1.構造與模型有關的概率數學模型。
2.確定變量的概率分布,將概率分布轉換為累計概率分布,以保證與給定的隨機數相對應,利用隨機數從累計概率分布中采樣以確定變量值。
3.進行計算機模擬計算。例:某一散熱片是邊長為10cm的立方體,底面以1w的功率向散熱片傳熱,散熱片表面為25℃恒溫度。沿Y軸在■~■之間,向Z方向開一個深度為■的槽,如圖2所示。求散熱片內的溫度分布。
因為散熱體達到平衡后,散熱片吸收的熱量就等于釋放的熱量,那么對于散熱片來說溫度不再隨時間改變,即■=0,方程為?犖2u=0。該方程是滿足蒙特卡洛隨機求解的基本要求,因此可以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分析散熱片內任意一點的溫度。
我們以步長Vx=Vy=Vz=h的正方體網格對散熱片進行分割,網格點(ix,iy,iz)就簡記為(i,j,k),現在要求這一點的解Ui,j,k,將熱平衡方程中的微分方程以商差方程替代。
■+■+■
由于Vx=Vy=Vz=h,因此有
Ui,j,k=■(U■-U■+U■+U■+U■+U■)
根據上述思想,我們將沿x,y,z三個方向的六個面,分別記為1,2,3,4,5,6?,F在由點P(i,j,k)出發,每得出1~6中的一個隨機數,并隨機數字按規定移動一步,直到移到邊界為止。當點移動到吸熱面時,吸熱面單位面積吸收的熱量Δq1=■,ρ為密度,ε吸熱系數,Δv單位體積;當點移動到散熱面時,放出熱量Δq2,通過大量的隨機過程處理,整個系統達到動態平衡,保持考察點能量穩定,根據能量與溫度的關系可得出考察點的溫度。
u(p)=φ(p)≈■■Δφi(p)■■ΔQi(p)
表1是與圖2所示模型處于熱平衡時中心軸上一系列點溫度的模擬計算與理論計算結果。從表中對比可發現,模擬計算結果與理論計算結果存在一定差異,且越靠近發熱體差異越大。我們認為兩者的差異主要是發熱源對散熱片的熱作用過程處理過于粗糙。另外,模擬計算過程中網格劃分較大和理論計算過程將邊界簡化為一類邊界條件都將引起差異。雖然該模型中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擬計算的結果精確度較差,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逐步完善,但從理論角度來看是科學的,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有促進作用。
三、結語
本文開展了適用于自主學習方式的課外實踐教學項目探索,并用于數學物理方法實際教學過程中。課程提出的實踐教學項目模型簡單,求解思路多元化,通過課外輔助教學項目的實施,拓展了學生學習視野和知識面,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統一。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以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哈焱.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提高應用型本科人才質量[J].宿州學院學報.2010,25(4):103.
[2]惲瑛,張勇,葉兆寧.研究型、互動型的課程模式改革的探究與實踐[J].大學物理,2007,26(6):51.
[3]田麗杰,李清山,徐秀瑋,郝志仁.《數學物理方法》多元化雙主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施[J].魯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5(1):44.
[4]周浩森,李超,趙吉祥.結合工程應用的“數學物理方法”教學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85.
[5]周慶平,李伶利.談數學思維與物理教學[J].教育與職業,2006,(17):167.
[6]陳鍾賢.計算物理學[J].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3,9.
【關鍵詞】浮力 初中物理 應用知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60
一、正確理解浮力中的有關概念
關于浮力內容中的基本概念,能夠正確理解,是解浮力計算題的關鍵。如浮力的定義、浮力的方向以及浮力產生的原因,物體在液體中上浮、下沉、懸浮或在液面上漂浮等。
二、掌握物體在液體中的浮沉條件
當F浮>G物(ρ物
當F浮=G物(ρ物=ρ液)時,物體懸浮。
當F浮ρ液)時,物體下沉,靜止時物體沉底,這時F浮=G物-N支持力。
物體在液體中懸浮或漂浮在液面上時,二力平衡。
例題:如圖1一玻璃杯中裝有適量的水,水面上漂浮著一塊不含雜質的冰塊,問:當冰塊完全熔化成水時玻璃杯中的水面將如何變化?如圖2、圖3所示,若冰塊中含有雜質呢?
圖1 圖2 圖3
這是一個典型的物體漂浮條件下的浮力問題,解決這類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漂浮的條件,即F浮=G物,然后根據等量關系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此題中要判斷玻璃杯中水面的變化,就要弄清冰塊完全熔化前和冰塊完全熔化后總體積有何變化?
首先我們來分析冰塊完全熔化前的總體積:
由于冰塊是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可以得出:
F浮=G冰,從而可知V冰排=G冰/ρ水g=m冰/ρ水
即:V總=V冰排+V水=m冰/ρ水+V水
當冰塊完全熔化后:V總'=V水'+V水=m冰/ρ水+V水
由上分析可知V總=V總'
所以當水面上的冰塊完全熔化后水面保持不變。
1.當冰塊中含有雜質時,分析方法一樣,只不過此時要對雜質進行分類處理。
如圖2所示,冰塊中所含雜質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時:(設冰塊中所含雜質為木塊ρ木
由于冰塊未完全熔化前冰塊與木塊是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可以得出
F浮=G冰+G木,從而可知V冰排=G冰+G木/ρ水g=m冰+m木/ρ水=m冰/ρ水+m木/ρ水
即:V總=V冰排+V水=m冰/ρ水+m木/ρ水+V水
當冰完全熔化后,冰與木塊分成了兩部分:水和木塊,而由于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當冰塊完全熔化后,木塊漂浮在水面上。
故F木浮=G木V木排=G木/ρ水g=m木/ρ水
V總'=V水'+V木排+V水=m冰/ρ水+m木/ρ水+V水
由上分析可知V總=V總'
所以當水面上的含木塊的冰塊完全熔化后水面保持不變。
2.如圖3所示,冰塊中所含雜質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時:(設冰塊中所含雜質為小砂石ρ砂石>ρ水)首先我們來分析冰塊完全熔化前的總體積:
由于冰塊未完全熔化前冰塊與小砂石是漂浮在水面上,我們可以得出
F浮=G冰+G砂石,從而可知V冰排=G冰+G砂石/ρ水g=m冰+m砂石/ρ水=m冰/ρ水+m砂石/ρ水
即:V總=V冰排+V水=m冰/ρ水+m砂石/ρ水+V水
當冰完全熔化后,冰與砂石分成了兩部分:水和砂石,而由于砂石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當冰塊完全熔化后,小砂石在水中下沉。
故F砂石浮
V總'=V水'+V砂石排+V水=m冰/ρ水+m砂石/ρ砂石+V水
ρ砂石>ρ水
m砂石/ρ砂石
故:V總
三、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正確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是計算浮力的關鍵。
在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中,G排表示被物體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表示被物體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表示液體的密度,V排表示被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
當物體全部浸入液體中時,V排=V物;當物體部分浸入液體中時,V排
浮力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而與其他因素無關。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所有液體和氣體中。
四、浮力計算的常用方法
(1)彈簧秤法(F浮=G物-F讀)
此方法僅適用于用彈簧秤在液體中稱物體重力時受到的浮力。
例1一個金屬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在空氣中稱讀數為27N,把它浸沒在水中稱測力計讀數為17N,此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
分析:金屬塊浸沒在水中稱,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比在空氣中稱時示數變小,這是因為金屬塊受到了水的向上浮力作用,所以F浮=G-F=27N-17N=10N
(2)平衡法(F浮=G物)
此方法僅適用于物體一部分浸沒在液體中處于漂浮狀態,或完全浸沒在液體中處于懸浮狀態時,可根據“F浮=G物”求浮力。
例2將質量為800g的銅塊(體積為2dm3)放入水中靜止時其所受浮力是多少?
分析:此題沒有明確銅塊是實心還是空心,所以銅塊放入水中的狀態不能確定。但我們可以求銅塊密度:
電影心理學是電影理論學科之一,也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它是根據心理學的原理研究影象特性、影片和觀眾、觀影過程、創作過程等問題的電影理論分支,是電影學和心理學、美傳播學的綜合交叉學科。電影心理學主要是以感知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或精神分析學為主要依據,研究觀眾的心理和影片心理效應。同時包括對觀眾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例如視覺暫留、認同、幻象等現象;影片對觀眾的心理功能的影響,例如會產生撫慰、宣泄、殿堂效應等;而觀眾在感受影片的內容及形式的同時,所形成的獨特的社會群體效應也是也是電影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之內,后期由于精神分析學的引入,精神分析研究范疇內的無意識、潛意識等也被納入到電影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并被應用于對觀眾心理的分析與解釋。
電影心理學成熟和發展,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也經歷也各家各派學者不斷探索和積淀的過程。真正稱得起當代電影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的是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讓•米特里。他的兩卷集《電影美學與心理學》,被電影理論界譽為“百科全書式的”電影理論巨著。[1]同時國外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對電影這個影像藝術也情有獨鐘,為電影理論的創建作出了貢獻,經典電影心理學理論時期特別要提到的是閔斯特伯格、愛因漢姆和米特里。經典理論時期主要運用感知心理學、完形心理學對影片和觀影過程進行研究;而現論則主要運用精神分析理論進行研究。電影心理學的現論階段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主要表現為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并由法國電影理論家克里斯蒂安•麥茨將他們的理論和結構主義語言符號學相結合,創造電影第二符號學,其代表作為《想象的能指》。[2]電影心理學,過去既有實證的研究,如感知心理學;也有假設、演繹的研究,如精神分析學。早在1916年,德國心理學家雨果•閔斯特伯格在他的《電影—一次心理學的研究》中指出:為了理解電影通過什么手段感動觀眾,必須求助于心理學;電影是一種心理學游戲”。1932年德國心理學家魯道夫•愛因漢姆的著作《電影作為藝術》,在其中他系統研究了電影視覺表現手段的發生學元素,同時他也是一位格式塔心理學家,并提出了“局部幻象論”和“形象偏離說”。1963年法國的讓•米特里的百科全書式的巨著《電影美學與心理學》問世,米特里集經典理論之大成提出他的基本電影觀念,他作為理論家也應用心理學來研究電影,并且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電影心理學在國內的研究還相對落后,雖然相繼也涌現許多年輕學者在關注和學習,但是由于國內學者對電影心理學的認識還不夠明確和清晰,并且缺乏更專業的人才使電影心理學導向更學術化和實證化的研究,使得電影心理學在國內的發展和學科建設都處于起步階段。國內唯一的電影心理學專業在北京電影學院,并且已經從1996年開始招收電影心理學的碩士研究生,并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申請下了國家九五科研規劃立項。
以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擔任知識傳播者的角色,教學環節上也多以傳授式為主,在新課程下進行高中物理教學,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擔當引導者、情景創設者和學習協同者的角色。在教學中要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多創設物理情境,大部分知識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去掌握。這樣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增強了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還要善于運用實驗教學,因為物理是一門自然學科,大部分物理理論都來源于實驗,學生對實驗中得到的理論記憶會更加深刻,對物理概念和公式的由來會更加清楚,對于物理問題的解決才會游刃有余。教師還要將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多媒體動畫、課件演示,可以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課堂的趣味性,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增強應用能力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如果解決不了學生的問題,一切理論都是空談,所以學生的養成教育非常重要。
(一)要培養學生多練習的習慣
物理是一門邏輯思維性很強的學科,要使學生能夠充分運用學到的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就必須多動筆、多做練習,練習多了才能更加熟練和靈活地掌握和運用物理知識。
(二)要讓學生養成不怯題的習慣
很多學生看到題目較長的物理問題就會膽怯,望題生畏,連題目的具體內容和問題都沒有看清楚就放棄了。我的做法是剛開始給學生一些題目較長的物理題,引導學生把題目至少讀三遍,然后再分析題目中涉及的物理量,分析研究對象的受力情況、運動情況,最后才去看題目中的問題,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經常做這樣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在遇到一些較難的物理問題時雖然做不對,但是可以做一些分析,寫出相關的公式,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三)要培養學生規范解題的習慣
解決物理問題重視的是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很多學生在解物理題目的時候往往疏忽了分析過程或者分析過程沒有表現在解題過程中,還有作圖不規范,做題過程層次不清晰,一些證明題論證不夠嚴密,這些問題在應試過程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四)要增強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分析近年來其他課改省份的高考題目,我發現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題目越來越多,這些問題對學生的要求層次更高,不光要熟練掌握和靈活應用物理知識,還要有很強的知識整合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型的能力,所以要在這一方面多下工夫,讓學生多做這樣的練習。
三、充分利用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改革高一學生要面對12個教學科目,每一個科目的教學時間都比較少,而且物理每周只有四個課時,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也極少,在時間如此緊迫的情況下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讓學生接受所學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就顯得極其重要。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明確教學目標
審視當前的課堂教學:形式多樣,熱熱鬧鬧,討論、合作層出不窮,可對目標的落實卻微乎其微。反思我們的課堂,有多少討論是沒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爭論是離題的,如果在課堂上少追求一點形式上的東西,課堂的有效性就能提高一些。
(二)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成功的教育,應該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學生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教師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要善于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讓物理從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
(三)要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要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從觀念到行為的轉變,改變以往單純傳授知識的做法,對學生的感情、態度、價值觀給予更大的關注,創造一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富人性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及時進行課后反思和總結,做到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