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3 09:03:59
序論:在您撰寫醫療保險管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異地就醫的概念及其產生的原因
異地就醫,即是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因工作、生活、居住等各種原因而在非參保統籌地區就醫以及由此而產生醫療費用的行為。異地就醫的產生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異地就醫的進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就業、生活方面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廣,這使得異地就業、異地生活、異地居住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這些都促使異地就醫規模正不斷擴大。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地區間的不均衡發展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逐日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的標準及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都希望獲得較好醫療衛生服務。當地區間存在醫療衛生服務差異或者因當地醫療技術水平而無法繼續就診而轉診時,異地就醫也就隨之產生了。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口老齡化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雖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正在不斷探索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針對當前我國的實際國情,家庭養老仍是現在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養老方式,這使得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兒女生活,需在兒女生活所在地居住生活,而老年人又是極易生病的群體,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這就使的異地就醫的人數明顯增多。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概念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是指因未在醫療參保地工作、生活、居住或因醫療需要等原因而在參保地以外就醫的參保人員,因發生醫療費用且符合參保地享有的醫療保險時,醫保經辦機構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報銷等情況所進行的監管。
歷時三年的探索和醞釀,2009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大力推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并準備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參保人員“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然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如果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社會保障一卡通將無法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行開來。目前,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缺乏統一的政策
實現醫療保險管理的統一化、制度化,是異地醫療保險能順利進行的關鍵,但由于我國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所以各地在制定本地的醫保政策的時候,保險費征繳比例、醫療標準、待遇標準等各不相同,這些差異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醫保制度運行過程中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因為各地醫保政策的不統一,造成了各地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無法實現政策聯動,從而無法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異地求醫者的自身利益。
(二)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較重
目前我國現在實行的醫療保險大都為市、縣統籌,這使得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一樣,各地藥品價格、診療費用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參保人員在報銷醫療費用常常出現無法報銷的項目,因此這些費用就只能由異地就醫者自己來承擔,這就使異地就醫者的合法權益因地區差異而受到了損害。與此同時,由于存在時間上的滯后,醫療費用也不能及時上報、報銷,參保人員只得自己先墊付全部醫療費用,待病愈后或指定時間內再到參保地進行報銷。這樣不僅等待的時間延長了,還可能會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
(三)異地醫療保險申辦、核算程序異常繁瑣
當前各地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都非常繁瑣,通常,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需從原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領取異地醫療保險人員安置申請表,并填寫完相關內容后,再到現工作、生活、居住所在地的醫療機構及當地醫保經辦機構蓋章,最后再將申請表提交回原參保機構進行審批及備案,待手續辦完以后異地醫療保險才能生效。
(四)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監督成本極高
由于各地醫療保險地區政策上的差異,同時,地區之間又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原醫保經辦機構很難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境況進行有效的監管,導致異地就醫者合法權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也容易產生醫療監管漏洞,出現造成虛假、亂報現象,造成國家醫?;鸬膰乐負p失。
除此之外,異地醫療保險往往是事后審核,缺乏審核的時效性,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和醫保經辦機構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醫療費用的發生往往缺乏真實性,容易出現虛假、亂報現象,從而造成了國家醫療資源、社會基金的浪費。因此,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對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及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五)異地醫療保險信息網絡極不暢通[2]
目前我國各地的醫療保險管理系統和數據庫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而只能依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情自行進行開發研究,從而造成了各地醫保信息網絡的不暢通,相關的醫保信息和醫保數據也無法實現共享。因為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險信息只保存在了原參保地的數據庫中,這樣參保人員在異地就醫時就無法按照實際情況控制醫療費用,將給醫保結算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也特別容易延長審核和報銷的周期,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這就使得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繼續惡化,從客觀上制約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
三、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仍然偏低
當前我國普遍實行的是市、縣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這使得參加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在就醫、報銷時常因地區差異而遭受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也給醫保經辦機構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方面帶來了許多難題,影響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各個環節缺乏溝通
當前各地醫療保險政策上的差異性,只能通過各地間溝通和協調才能得到有效解決,才能使異地醫療保險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但當前不論是地區間的醫保經辦機構還是醫療衛生機構都缺少這樣的溝通機制,因此在碰到問題后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給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和醫保經辦機構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也加大了他們的各項開支和成本。例如,由于虛假、亂報等不誠信現象的普遍存在,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與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
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是從根本上解決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和異地結算的有效途徑。實現醫療保險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就能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自由就醫,能從根本上減少了異地就醫的發生。目前我們可以將縣、市級統籌逐步提升至省級統籌,從而實現省內參保人員流動就醫實時結算。目前,省內各地的醫保經辦機構應建立并開放省級統一標準的異地就醫人員的管理系統,形成異地就醫人員的信息歸集和統計匯總,實現省內異地醫療保險的統一管理,異地就醫時可以執行就診地的醫保管理規定,享受參保地的醫保政策待遇,并早日實現全省的醫保定點醫院監管資源的共享,從而將目前的縣、市級統籌提升至省級統籌。
(二)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
目前,我國成都、江蘇等地區已經建立起來的“省醫保結算中心”就是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的一個有益嘗試,為我國進一步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指明了方向?,F階段我們可以省為單位,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對省內各市醫、縣保結算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逐步實現與省外的醫保結算部門間的統一管理。這樣,病患在異地就醫時,其就醫的醫保定點醫院就可憑借省級結算平臺,將病患的醫保信息傳輸至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實現兩地醫保經辦部門的定時費用結算,以減輕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
(三)統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
制定統一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簡化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對參保人員以電話或書面等形式就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流程進行詳盡的說明,使其明確申辦、審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地就醫者“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
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不斷提高醫保監管水平是規范異地醫療保險的必要措施。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建立并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監管體系,進一步規范醫療保險行為,加大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并定期派專業人員對異地醫療保險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以降低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減少虛假、亂報現象的發生。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還可以將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和參保人員的醫保行為納入到社會誠信系統中,利用社會的力量來預防和制約欺保、詐保行為的發生。
1醫患矛盾、費用糾紛的成因
1.1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名稱不規范醫保政策實行住院醫療費用后付制,并在各定點醫療機構的住院費用結算處設立政策單機版,通過其藥品、診療、服務設施三大目錄庫實現費用總控。當患者完成就醫過程,出院結算時,凡不符合三大目錄庫內容的收費項目,均被篩查出來并歸為自費內容。這樣就使醫療機構中的諸多不規范、不符合醫保政策的收費項目暴露出來,但此時費用已然發生?;颊卟煌庵Ц?,相關科室不同意退款,于是矛盾、糾紛產生。
1.2醫保意識淡漠,服務態度不積極基本醫療保險是一項新生事物,對于它的政策、要求,定點醫療機構中的醫保辦公室是最先、最直接的接觸部門。由此,醫院中的其他部門對“醫?!本猩?,進而“敬而遠之”。遇有醫?;颊叩奶釂?、質詢等不問原委一律請他們到醫保辦公室解決,造成推委現象的發生,矛盾隨之而來。
1.3對醫保工作重視不足,宣傳、監督管理不利醫保是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方向。在醫療機構中,他的政策開展涉及到物價、財務、計算機、藥劑、臨床及其相關輔助科室等諸多部門。由于政策宣傳不到位,監管措施不力,各相關科室、部門間協調、溝通不足,導致醫院內時有政策的盲點和誤區。一些科室、人員對醫保政策疏忽、不重視,以及科室、部門間相互積極配合不夠,為各種矛盾、糾紛的發生提供了空間。
綜上種種原因,如何才能使醫療機構中的醫保工作變被動為主動,即緩解醫患雙方的矛盾,又減少患者-醫院-醫保三方的經濟損失取得共贏呢?我們不妨透過分析以下幾個具體案例,來分析糾紛的問題癥結所在,并找尋出合適的醫保工作的切入點。
2費用糾紛案例(一)與分析
2.1案例介紹1例急性腦出血患者,經手術治療脫離生命危險,已在康復之中。其家屬在患者出院前一天為感激大夫準備送錦旗,第二天出院結算時卻拒不結帳,其理由:住院期間有一部分藥品屬醫保報銷范圍外用藥,因醫生沒有告之,所以不同意支付該部分藥費。
醫生陳述:由于當時情況緊急就先給患者用了藥,事后疏忽了同患者家屬簽定自費協議書的事。希望通過補寫證明材料來解決患者的費用報銷問題。
2.2案例分析(1)為推進醫保政策的順利實施,規范醫療機構的醫療行為,市醫保中心與各定點醫療機構均簽定《服務協議書》。其中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向參保人員提供超出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服務(包括藥品、診療、服務設施等),應事先征得參保人員或其家屬同意并簽字。(2)公費醫療、大病統籌時期,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如需要使用特殊、貴重藥品或材料,只要履行審批手續或由醫生開具診斷證明書就存有報銷的可能。但在醫保政策下,無論何人、何種原因凡不屬于報銷目錄庫范圍內的藥品、診療、服務設施項目均為自費,不存在人為操作、通融的可能性。(3)醫保施行住院醫療費用“后付制”?;颊叱鲈航Y算的同時,就完成了其醫療費用的報銷。符合報銷條件,應由醫?;鹬Ц督o患者的費用,由醫院先行墊付。不屬醫保報銷范圍的自付、自費部分,患者需全數交納現金給醫院。結算方式大異于公療時期的三聯單記帳或單位支票付費。所以患者對自己掏錢的這部分費用非常敏感,維權意識亦迅速提高。
2.3結論在醫保政策制約下的就醫行為中,醫生的醫保意識沒有與患者同步提高,忽視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權、選擇權。單純的為治病而治病,重醫術,輕算帳而較少考慮患者的經濟承受問題,極易導致患者的抱怨、懷疑多于其感激和贊譽之情。
3費用糾紛案例(二)及分析
3.1案例介紹1例離休老干部手持兩張藥品底方,找到其就診醫院的醫保辦公室要求解決費用問題。理由是:其單位認為處方不合格,不能為他支付這兩筆藥費?;颊哒J為處方的書寫與自己無關,是醫生的行為,所以只能找醫院解決問題。
處方存在問題:一張處方超量開藥(超出限定量的部分需要由患者自費支付),另一張處方疾病診斷(椎管狹窄)與所開藥品(密鈣息)的“報銷”適應證(嚴重骨質疏松并多發骨折、癌癥骨轉移止痛、高鈣血癥)不相符(與報銷適應證不一致的用藥由患者自費支付)。
醫生陳述:當時該患者以自己是特殊醫療照顧人員為由,要求醫生為其超量開藥。另外醫生認為制造出藥品的“臨床治療適應證”與“費用報銷適應證”兩個概念的不同完全是行政干涉醫療,是政策制約醫學發展。
3.2案例分析(1)醫保中心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的《服務協議書》中明確規定:定點醫療機構收治享受公費醫療人員及參加醫療費用統籌管理的企業離休干部,應嚴格執行《服務協議書》的有關條款。(2)醫保政策對于開藥量的嚴格限定,目的在于減少浪費,節約有限的醫療資源,服務于更廣泛的參保人群,杜絕公費醫療時期一人看病,全家保健的不正規現象。所以上至北京市醫保中心,下至患者的具體費用報銷部門,均對醫生為患者開出的處方進行嚴格的審核,從最基礎點著手引導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步入一個有序的良性循環。(3)藥品的“臨床使用適應證”與“費用報銷適應證”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通常情況下報銷適應證是依據藥品的使用說明書范圍制定的,而往往我們的醫生在他們長期的從業經驗中,積累了相當一部分藥品超出其說明書使用范圍的臨床治療經驗(亦稱“經驗用藥”)。對于這一部分用藥,醫保政策是不支持、不予報銷的。(4)教學醫院始終以醫療、教學、科研一條線貫穿整個醫院的管理體系。在我國醫生的傳統觀念中,治病救人,為疑難雜癥開發出新的治療領域,減輕病患痛苦是醫療的全部內容。所以醫生們認為:一切政策的制定都應服務于臨床需要,忽略了目前醫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是“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
3.3結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社會廣泛推廣是必然趨勢。在醫生的頭腦中應該有一個明確的意識:就診人群沒有級別、費別之分,唯有政策的權威性、統一性。國家政策和患者的“知情同意權、選擇權”兩者均不容忽視。
4費用糾紛案例(三)及分析
4.1案例介紹1例青光眼術后出院的醫?;颊撸谕瓿善渥≡嘿M用結算月余后,又找回醫院,要求退還其手術費用。理由是:醫生為其實施的手術是可以報銷的,但費用結算清單卻顯示該部分費用為自費,是醫院結算錯誤。
經了解,該患者患青光眼,需手術治療。醫生為其成功實施了“青光眼濾過術”。在醫保的診療目錄庫中,只有“抗青光眼類”手術。由于該患者接受的“青光眼濾過術”沒有列入醫保報銷目錄庫,所以不能通過醫保的政策單機板進行分割結算,系統自動將其劃歸為自費內容。
醫生陳述:兩種手術方式大同小異,目的一致,而且后者的手術收費標準更趨合理,應該都給予費用報銷。
4.2案例分析(1)“抗青光眼類手術”在1998年《北京市統一收費標準》中和醫療保險診療目錄庫中均為可報銷項目(351.00元/例,三甲醫院)。但2004年第13期的北京市物價信息中又單獨新批復了一項“青光眼濾過術”(基本手術費440.00元/例)。雖然它也同樣是為解決青光眼問題的手術,但因手術名稱不同,收費標準不同,它即成為一項新的診療項目。任何一項新項目得到物價部門的物價批準后,在醫療機構中被應用,僅意味著可以合理地收費,但患者不能進行費用報銷。(2)若使一個新項目既能合理收費,又能合理報銷必須履行向市醫保中心進行“新診療項目”申報的手續。在未得到其正式批復,并將該項目列入診療目錄庫之前,這些新項目就是自費項目。(3)近年來,各醫院在經營管理模式上都在不斷探索改革之路,科室成本核算是重要改革方式之一。由于我們現行的諸多診療、服務設施等項目所執行的物價還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前的定價,與當今的實際勞動力價值、新的儀器設備、實驗試劑等價格存有巨大偏差,造成諸多醫療服務項目雖然收支不平衡甚至負運轉,但又不能取消的事實。這就直接影響到了相關科室的經濟效益,導致在一些醫院中向高收費項目靠攏或掛靠收費等違反物價規定的現象較為普遍。
4.3結論任何一項新的診療項目,在通過多方論證走向成熟,準備用于臨床時,相關科室或個人首先應有物價申報、項目申報、使其合理合法化之意識。醫生對物價原則、合理收費、醫保報銷間的相互聯系模糊不清;導致未與患者正確表明手術的費用報銷性質,造成即付出勞動又未能得到相應價值回報的事實。另者,物價問題是一個有待社會上多方面統籌解決的問題,不能因其有欠合理的地方,就可以忽視現行的物價政策。
5對策
通過上述3個案例及其分析,我們得出總的結論,即圍繞費用糾紛的問題癥結就是一個:自費協議書的訂立。醫生在為患者診治過程中,忽視了費用方面的“知情同意”和“告知義務”。雖然他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醫保政策、常識,但關鍵還是醫療至上,偏廢經濟核算以及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醫老大”思想在作祟,使得一些醫務人員既不重視國家政策,醫保意識淡泊,也不重視自身權益的保護和顧及患者的權益,較少對患者經濟承受能力的關注。
異地就醫,即是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因工作、生活、居住等各種原因而在非參保統籌地區就醫以及由此而產生醫療費用的行為。異地就醫的產生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加快了異地就醫的進程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就業、生活方面的選擇范圍越來越廣,這使得異地就業、異地生活、異地居住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尤其是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這些都促使異地就醫規模正不斷擴大。
(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地區間的不均衡發展
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逐日提高,人們對醫療衛生的標準及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醫療保險參保人員都希望獲得較好醫療衛生服務。當地區間存在醫療衛生服務差異或者因當地醫療技術水平而無法繼續就診而轉診時,異地就醫也就隨之產生了。
(三)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
人口老齡化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雖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我國正在不斷探索解決養老問題的有效途徑。但針對當前我國的實際國情,家庭養老仍是現在普遍采用且行之有效的養老方式,這使得老年人不得不依靠兒女生活,需在兒女生活所在地居住生活,而老年人又是極易生病的群體,加之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這就使的異地就醫的人數明顯增多。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概念及目前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是指因未在醫療參保地工作、生活、居住或因醫療需要等原因而在參保地以外就醫的參保人員,因發生醫療費用且符合參保地享有的醫療保險時,醫保經辦機構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報銷等情況所進行的監管。
歷時三年的探索和醞釀,2009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了《關于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大力推動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并準備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社會保障一卡通,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參保人員“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然而,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工程,如果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社會保障一卡通將無法在全國范圍內順利推行開來。目前,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主要為:
(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缺乏統一的政策
實現醫療保險管理的統一化、制度化,是異地醫療保險能順利進行的關鍵,但由于我國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所以各地在制定本地的醫保政策的時候,保險費征繳比例、醫療標準、待遇標準等各不相同,這些差異的存在嚴重制約了醫保制度運行過程中對參保人員異地就醫情況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因為各地醫保政策的不統一,造成了各地醫保定點醫院、定點藥店無法實現政策聯動,從而無法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最終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異地求醫者的自身利益。
(二)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較重
目前我國現在實行的醫療保險大都為市、縣統籌,這使得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一樣,各地藥品價格、診療費用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參保人員在報銷醫療費用常常出現無法報銷的項目,因此這些費用就只能由異地就醫者自己來承擔,這就使異地就醫者的合法權益因地區差異而受到了損害。與此同時,由于存在時間上的滯后,醫療費用也不能及時上報、報銷,參保人員只得自己先墊付全部醫療費用,待病愈后或指定時間內再到參保地進行報銷。這樣不僅等待的時間延長了,還可能會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
(三)異地醫療保險申辦、核算程序異常繁瑣
當前各地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都非常繁瑣,通常,異地就醫的參保人員需從原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領取異地醫療保險人員安置申請表,并填寫完相關內容后,再到現工作、生活、居住所在地的醫療機構及當地醫保經辦機構蓋章,最后再將申請表提交回原參保機構進行審批及備案,待手續辦完以后異地醫療保險才能生效。
(四)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監督成本極高
由于各地醫療保險地區政策上的差異,同時,地區之間又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原醫保經辦機構很難對參保人員的異地就醫境況進行有效的監管,導致異地就醫者合法權益很難得到有效的保障,也容易產生醫療監管漏洞,出現造成虛假、亂報現象,造成國家醫?;鸬膰乐負p失。
除此之外,異地醫療保險往往是事后審核,缺乏審核的時效性,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和醫保經辦機構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這使得醫療費用的發生往往缺乏真實性,容易出現虛假、亂報現象,從而造成了國家醫療資源、社會基金的浪費。因此,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對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及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五)異地醫療保險信息網絡極不暢通[2]
目前我國各地的醫療保險管理系統和數據庫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范和標準,而只能依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情自行進行開發研究,從而造成了各地醫保信息網絡的不暢通,相關的醫保信息和醫保數據也無法實現共享。因為參保人員的醫療保險信息只保存在了原參保地的數據庫中,這樣參保人員在異地就醫時就無法按照實際情況控制醫療費用,將給醫保結算帶來很大的麻煩,而且也特別容易延長審核和報銷的周期,影響異地就醫者病情的治療,這就使得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繼續惡化,從客觀上制約了我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健康發展。
三、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醫療保險統籌層次仍然偏低
當前我國普遍實行的是市、縣統籌的醫療保險制度,各醫保統籌區的管理、政策各不相同,這使得參加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在就醫、報銷時常因地區差異而遭受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也給醫保經辦機構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方面帶來了許多難題,影響醫保工作的正常開展。
(二)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各個環節缺乏溝通
當前各地醫療保險政策上的差異性,只能通過各地間溝通和協調才能得到有效解決,才能使異地醫療保險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但當前不論是地區間的醫保經辦機構還是醫療衛生機構都缺少這樣的溝通機制,因此在碰到問題后也不能得到及時解決,給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和醫保經辦機構帶來了許多的不便,也加大了他們的各項開支和成本。例如,由于虛假、亂報等不誠信現象的普遍存在,在異地醫療保險管理中,為了加強異地醫療費用及醫療質量的有效監管,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通常會采用專人現場調查或者通過電話電函來加強與異地參保經辦機構間的溝通與協調,這就大大增加了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
逐步提升醫療保險統籌層次,是從根本上解決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和異地結算的有效途徑。實現醫療保險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就能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自由就醫,能從根本上減少了異地就醫的發生。目前我們可以將縣、市級統籌逐步提升至省級統籌,從而實現省內參保人員流動就醫實時結算。目前,省內各地的醫保經辦機構應建立并開放省級統一標準的異地就醫人員的管理系統,形成異地就醫人員的信息歸集和統計匯總,實現省內異地醫療保險的統一管理,異地就醫時可以執行就診地的醫保管理規定,享受參保地的醫保政策待遇,并早日實現全省的醫保定點醫院監管資源的共享,從而將目前的縣、市級統籌提升至省級統籌。
(二)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
目前,我國成都、江蘇等地區已經建立起來的“省醫保結算中心”就是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的一個有益嘗試,為我國進一步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指明了方向?,F階段我們可以省為單位,建立異地就醫費用結算平臺,對省內各市醫、縣保結算部門進行統一管理,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逐步實現與省外的醫保結算部門間的統一管理。這樣,病患在異地就醫時,其就醫的醫保定點醫院就可憑借省級結算平臺,將病患的醫保信息傳輸至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實現兩地醫保經辦部門的定時費用結算,以減輕異地就醫參保人員的個人經濟負擔。
(三)統一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
制定統一的異地醫療保險管理流程,簡化異地醫療保險申辦、審核程序,對參保人員以電話或書面等形式就異地醫療保險的參保流程進行詳盡的說明,使其明確申辦、審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減少異地就醫者“跑腿”和“墊資”行為的發生。
(四)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
完善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體系,不斷提高醫保監管水平是規范異地醫療保險的必要措施。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渠道,建立并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監管體系,進一步規范醫療保險行為,加大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和懲處力度,并定期派專業人員對異地醫療保險情況進行調查核實,以降低異地醫療保險的監管成本,減少虛假、亂報現象的發生。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還可以將定點醫院、定點藥店和參保人員的醫保行為納入到社會誠信系統中,利用社會的力量來預防和制約欺保、詐保行為的發生。
1.1在市場經濟沖擊下,醫療機構對經濟效益越加重視起來,醫生收入通常取決于經濟效益,醫院與醫生為了自己利益,濫用藥、濫檢查、大處方現象頻頻發生,隨便開一些與患者病情不相符藥物和檢查,醫院人院標準也來越低,導致小病大養和無病住院現象頻發。這些不規范行為不但給個人造成了負擔,也使醫療費用持上漲趨勢,浪費了醫療資源,加大了患者跟醫保人員矛盾,醫療保險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I.2受到職工醫療制度效應,很多參保人員思想仍然是過去老觀念,導致產生如今錯誤觀念,人們普遍認為如果醫藥費超過了起付錢,就可以入院進行消費,簡單說就是所謂的一人住院全家吃藥。這種不合理的觀念影響了現代人的醫療保險觀,人們缺少醫學知識以及醫保知識,通常會無理提出很多不必要的醫療需求,提高了醫療費用,造成浪費。為了獲取不正當的利益,惡意消費、騙取保金的現象也常常發生,例如掛床住院、冒名頂替住院等現象,這種行為給醫療資源帶來了很大的浪費。
1.3醫保制度處于摸索階段,國有體制以及計劃經濟給醫保制度帶來一定消極影響,導致醫保制度不夠健全,政策也缺乏完善,醫保制度經驗不足。定點的醫療機構大多數屬于企業內部醫院,很多醫療保險往往是內部運行,而不是參加地方統籌,這種現象不能保證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也不能滿足醫療消費的需要。醫保部門監督管理有限,醫療機構在不斷的變化,管理系統不能滿足現代人們就醫的需要。
2加強醫療保險管理的措施
2.1醫療保險難度在于它有很多特殊性,最主要表現在醫療保險不像養老保險一樣,可以通過經辦機構就能給參保人一定的補償,而是經辦機構要根據醫療機構對參保人實施補償。這種方式受到利益驅動,醫療結構必須加大醫療服務度才能保證經濟收入,但是經辦機構為了保證收支的平衡性,必須對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量加以控制,然后就出現了醫療服務控制跟反控制之間的矛盾。所以,要加強對醫療保險監督管理。為此,可以提高服務協議管理,將協議內容進行細化,對管理重點加以明確。其次可以構建監督考核制度,強化監督力度,構建定期檢查政策。對結算方式和工作方法加以改變和優化。確保醫生、患者和保險這三方面互相制約,加強醫護人員學習醫保政策積極性、自覺性以及理解性。加強醫保政策的宣傳度,對參保人員權利以及義務加以明確,讓參保人員可以對就醫規定和醫保政策加以了解,提高參保人員醫保意識和費用意識,幫助參保人員去除舊觀念,預防違規現象發生。
2.2加強醫療保險管理信息化建設,提高醫療保險信息化管理水平,確保醫療管理機構跟定點醫療結構信息高度暢通性,參保人員可以對自己醫療消費以及個人賬戶有所了解。構建醫療保險信息化合理化流程,護士可以在患者住院期間完成病案所有環節,對其進行嚴格把關,將病案提交給病案室。建設科學信息化管理概念,規范標準化建設,加強醫療保險法制化建設,完善信息化管理機構,加強信息化管理教育力度。結合現在時期特點,完善信息化管理學習內容,擬定教育大綱,加強法制法規以及職業道德建設。
2.3提高患者保健意識,消除患者對醫保的不良認識,加大醫保宣傳力度,增強個體需求。提高群眾醫保意識,讓群眾可以主動參與進來。剔除任何破壞到醫?;鹦袨楹蛺阂怛_取醫保基金行為,規范參保人員就醫行為。
結語
社會醫療保險是一種“低水平,廣覆蓋”的保障,其最高“賠付金額”是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4倍左右,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為2~5萬元,而重大疾病醫療費用一般高達10萬元以上,兩者之間存在較大缺口。
商業醫療保險的空間
建立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已經是當務之急,從目前來看,利用商業醫療保險建立一個沒有漏洞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就險種類別來看,目前上公眾急需的醫療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屬于健康險的范疇,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家專業的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健康險也只是作為壽險的附屬業務。盡管如此,我國近年來的健康險增長依然迅速,2000年度我國健康險保費達到27.69億元,占人身險總保費的2.77%;2001年健康險保費達到60.27億元,占人身險總保費的4.24%。這一成績較之成熟市場的1/4到1/3有較大距離,但較上年增長117.65%,遠遠高于同期42.6%的人身險保費增長率。在七月召開的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健康保險工作部成立大會暨第一次工作會議上,專家們認為,由于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不足,保障程度相對不高,為商業保險公司發展健康保險留下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較為謹慎的預測是,到2008年前后,我國健康保險的市場規模在1326億元左右,而較為樂觀的估計是在2837億元左右。這一切表明中國健康險市場充滿巨大的潛力。
商業保險公司的“苦水”
市場潛力巨大,老百姓又急需,這種兩全其美的事情,為什么得不到保險公司的熱烈響應呢?實際上,商業保險公司有其商業上的苦衷,多種因素制約了業務的順利開展。
賠付率居高不下
長期以來,各保險公司開辦的醫療保險都處于收賠相抵,甚至收不足賠的狀況,個別地方的賠付率甚至高達300%,這使保險公司的利潤微乎其微,不少公司對大力發展醫療保險的熱情不高。
管理難度較大
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的合作關系難以建立,加上醫療制度的不完善,透明度不高,保險公司難以對醫療費用進行控制。保戶中存在著不少逆選擇投保的,而且一些道德風險和索賠欺詐風險大量存在,使保險公司難以拓展市場。
經營管理方法不先進
在美國普遍使用的風險管理技術,如復雜的費率厘定、承保選擇、次優要求、大案管理、非比例再保險保護等,在我國還鮮為人知。
專業化程度低
一方面,我國目前還沒有一家專業的商業健康保險公司,國內保險公司把健康險作為壽險的附屬,極大地影響健康險的經營戰略決策。另一方面,人才匱乏。醫療保險對保險人員的醫學知識要求較高,在核保、理賠、精算等方面都需要專業性較強的人才,而保險公司這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影響了醫療保險業務的推廣。
適合健康險業務的系統缺乏
品種單調,個性化、多元化程度差。當前,公眾急需的是純粹的醫療保險、老年護理保險等,而市場上沒有老年護理保險,而一些險種又是以附加險形式隨主險開展且以統保形式承保的,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國際上成熟的商業健康險市場一般包含四大類產品:醫療費用給付類、失能收入損失補償類、長期護理保障類和疾病給付類。我國雖已有180多種健康險產品,但主要集中在第一類上,而且都是一年一保的短期產品。
癥結所在
健康險的癥結在于風險控制難度大、專業技術要求高。
第一,從管理上說,健康險對案件的管理不是結果管理,而是過程管理。它保障的不是“疾病發生”,而是“就醫事件”?!熬歪t事件”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它包括疾病發生、就醫、治療、痊愈及出院等步驟,每一個步驟不同的處理方式決定了案件結果的不同。這決定了醫療保險在精算、風險控制、核保理賠、醫療協調管理等各方面均不同于壽險和意外險。其次從協調管理上說,在我國商業保險公司、社會保障部門、被保險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構成了健康保險的四方關系,在這四方關系中,醫療服務提供者對發生就醫的被保險人的住院時間長短、治療方案、是否發生醫療費用及發生多少醫療費用等起著重要作用,社會保障部門與商業保險公司在統一標準、信息共享方面有較強的合作需求。因此加強協調管理對合理施治和合理用藥方面的管理有著突出重要的意義。
第二,從風險控制上說,壽險的基礎是建立在大數法則上,依賴于“死亡事件”,而死亡是投保人或是被保險人較難人為控制的事件,是一種純粹風險。而對健康保險來說,其經營的是就醫事件和醫療費用風險,被保險人可能在醫療服務提供方的配合下,“無病看病、小病大看”。因此其道德風險要比壽險和意外險嚴重且不可控。其次,同傳統壽險相比,對被保險人的風險控制更為復雜。傳統壽險通常將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及家族病史作為核保的重點,而對于健康險來說,被保險人保障水平、保險信用記錄、過度利用傾向、收入水平、職業情況以及定點醫療機構行醫記錄等信息也是風險評估的重要部分。
第三,從費率厘定上說,人壽保險主要考慮死亡率、費用率和利率,健康險所要考慮的不僅是疾病的發生率、就醫率和住院天數,更要考慮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醫療消費水平、區域及城鄉差異、投保團體的情況、醫療環境和診療技術的變化等因素。由于醫療保險受免責期、等待期和免賠額的影響,其責任發生帶有一定的滯后性,在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和未決賠款準備金的計提上又不同于財產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智能化系統解決之道
健康險這些獨有的特性決定了傳統的業務系統將很難滿足健康險業務的發展,因此,一套能解決業務難點、滿足其特殊業務需求的智能化系統就成為了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一套好的健康險智能化系統應具備有效的過程管理、強大的數據交換功能、全方位的風險控制和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并且具有良好的擴展性。
智能化系統通過科學地監控疾病發生、就醫、治療、痊愈及出院整個“就醫事件”,從而實現有效的過程管理。由于健康險業務的復雜性、頻繁性和實時發生性,需要有效的過程管控系統,單純的業務流程管理將不能適應醫療保險業務發展和風險管控的需要。傳統的業務系統通常只能進行事后型的管理,即就醫事件結束后,被保險人持醫療費用帳單進行索賠時,業務系統才開始進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要對就醫事件進行審核困難明顯加大,常常導致保險欺詐,由于對某些不合理的醫療費用的發生未進行事先控制,導致理賠時出現糾紛。通過過程管理,能夠有效地消除保險人、被保險人及醫療機構三者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保險人可以及時獲得被保險人的診療信息,并可在就醫事件出現不合理的情況下及時介入,防止不合理費用的發生。通過過程管理,結束了醫療費用的高低基本受控于醫療機構的情況,加強了保險人對醫療費用的控制力,極大地降低不合理醫療費用的發生率。
智能化系統可同醫療服務提供者、社保機構進行同步/異步數據交換,能夠及時地獲取各種信息,如:被保險人的醫療信息、藥品、診療項目、服務項目列表及給付比例等基礎數據。通過數據交換,為過程管理及風險監控提供了必要的數據,為保險公司協調管理社會保障部門、醫療服務提供者和被保險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時減少了工作人員的錄入量,增強了業務處理的自動化程度,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智能化系統擁有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由于健康險業務的復雜性,在對被保險人進行核保時必須全方位的評估被保險人的風險,如:被保險人保障水平、保險信用記錄、過度利用傾向、收入水平、職業情況以及定點醫療機構行醫記錄等。通過科學地風險評估體系能夠準確全面地揭示被保險人的風險,為核保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避免了被保險人逆向選擇等風險,從而減少了保險公司的損失。
智能化系能夠有效協調保險人、被保險人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三方關系,并能對就醫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監控,及時發現被保險人“無病看病、小病大看”,醫院過度提供醫療服務等風險。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判斷技術,增強了業務處理自動化的能力,可減輕核保、核賠業務人員的工作壓力,降低商業醫療保險費用;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統建成后,經過一定時期的運行,將積累大量的業務數據,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可從大量的數據集合中有效發現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同時因為有了足夠的樣本數據,從而為健康險的費率厘定提供重要依據。通過對業務數據進行數據挖掘,保險公司將逐步建立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智能化系統積累的經驗將成為其他公司唯一無法趕超的“信息壁壘”。
由于各地醫療服務水平、基本醫療保障、疾病發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別,因此不能按照同一種模式對各地的健康險業務進行統一的管理,智能化系統能對于不同類型的醫療服務、不同發展水平的地區,采取有針對性的管控,使得保險公司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順利開展業務,擴大市場,提高了管理效率,節約成本。
在處理健康險業務時,不僅數據量大,而且還需要綜合不同類型的數據,例如:在理賠時,除需要知道被保險人的自身信息外,還需要知道就醫醫院,使用的藥品明細等信息。智能化系統能處理健康險大量數據要求,協調各種業務數據,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系統實現了數據大集中,能夠處理日益顯著的人口流動問題,真正支持商業醫療保險產品“全國聯?!?,實現“風險控制到人”。由于能更好地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從而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從管理角度而言,數據集中充分體現了公司總部的監管作用,實現業務數據的實時收集,匯總和查詢,同時允許各分支公司在統一管理下的部分個性化。
此外,智能化系統必須具備良好的擴展性,由于健康險業務在中國發展得非常迅速,新的需求、保險產品、業務規則不斷出現,具備良好擴展性的系統可通過很少的調整,甚至是不作任何的調整就可以處理新的業務,從而極大地節省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
案例:
太平洋補充醫療保險方案
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實施后,城鎮職工的基本醫療得到了保障。但是,由于基本醫療保險只能解決參保人員的基本醫療需求,而不能解決勞動者患重大疾病超過封頂線以上的醫療費用負風險;加之參保人員的住院費用是按比例報銷,職工個人負擔部分較重。因此,為化解參保人員患重大疾病的大額醫療風險,減輕其住院費用負擔,太保壽險在全國一些地區相繼推出了補充醫療保險。
有效監管面臨挑戰
太平洋保險壽險總公司希望用一套健康險業務系統來統一管理全國各分支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業務。目前的情況是大部分的分支公司通過人工方式進行核賠理算,帶來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缺少自動化導致工作效率低,容易出錯,客戶從報案到得到理賠等待的時間長,客戶滿意度差。而有些分支公司使用簡單的系統進行業務處理,這些系統只針對當地的業務而開發,因此可擴展性差,無法滿足業務發展的要求,而且數據共享的難度大。由于各地健康險業務“各自為營”,導致總公司無法直接取得業務數據,因此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管。
與此同時,要開發一套統一的、集中式的健康險業務系統面臨諸多挑戰。首先,業務存在地區差異。由于各地醫療服務水平、基本醫療保障、疾病發生率等存在一定的差別,太保各分支公司在開展健康險業務時必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這使得各地協議書的內容存在一定的區別,因此系統必須有足夠的靈活度以覆蓋絕大部分的健康險業務。其次,各類基礎數據沒有統一標準。例如,針對同一種藥品,各地的命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沒有一套標準來規范諸如藥品、疾病、診療項目、服務項目等基礎數據,導致數據交換無法進行。最后,建立數據接口存在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同醫院建立數據接口由于客觀條件限制,無法實現。而同社保間的數據接口,由于各地社保的數據格式不一致,因此系統必須能處理各種不同的數據格式。
集中式解決方案
該系統是一套采用B/S結構的集中式系統,所有的數據都存放在太保壽險總公司,從而很好地解決了數據集中的問題,提高了管理效率。
該系統最大的四個特色是靈活的責任管理、標準化的醫療字典、強大的數據交互和復雜的業務邏輯。首先在本系統中通過責任管理,可以方便地設置、修改保險責任,并可針對保險責任設置對應理算公式。在新建保單時,可以靈活選擇與之相匹配的理算公式。其次,系統建立了標準化的醫療字典,包括:藥品、疾病、診療項目、服務項目、醫院信息、社保機構。根據太保健康險業務的實際情況,疾病使用ICD9編碼。藥品以上海市衛生局HIS系統標準代碼為基礎,編碼時將藥品分為化學藥品及中成藥兩大類,化學藥品以藥品用途分類為主,中成藥按藥理作用進行分類;所有藥品,以一物一碼為原則。診療項目、服務項目則使用太保提供的編碼。通過同各地的數據建立對應關系,實現了數據的交換。第三,系統同社保間建立了數據接口,方便地導入被保險人的醫療費用信息。通過其它的數據接口,實現批量導入客戶信息及藥品、疾病等基礎數據。實現了對被保險人醫療費用的監控,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錄入量。最后,系統可處理復雜的業務邏輯,在案件內部的邏輯關系中,可實現在一個案件下的多次報案,多次立案,多次理算,多次給付。在協議書同保單的關系中,可實現一份協議書下對應多個保單,而每份保單又可對應一個投保人及多個被保險人。
此外系統記錄被保險人從報案、回訪、立案、資料處理、調查、理算到賠付的所有信息,實現了對被保險人就醫事件的監控。
理算時,系統根據一定的規則自動計算進入保險責任的理算金額,并根據影響理算的各種因素,如:基本醫療部分的理賠情況、免賠額等,自動計算出理算結果。降低了錯誤的概率,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為了能適應各類核賠流程,系統使用強大而靈活的工作流,通過設置核賠規則,實現自動核賠流程。
客戶收益
盡管該系統命名為補充醫療保險理賠系統,但由于設計合理根據太保健康險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因此通過簡單調整即可適應80%的太保健康險業務。這樣一來,一方面實現了太保壽險總公司使用一套健康險業務系統來統一管理全國各分支公司的補充醫療保險業務,另一方面也為今后的擴展奠定了基礎。由于是一套集中式的系統,太保壽險總公司可以實時地取得業務數據,從而對健康險業務的監管更高效,更有力。
各地分支公司使用該系統后,工作效率大為提高,節約了人力成本,縮短了理賠時間,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更為重要的是,該系統能幫助太保壽險更好地規范補充醫療保險的業務,使補充醫療保險能夠健康地發展。
個人健康管理系統
■肖樺
個人健康管理在國外的商業化應用已有20多年。由于醫療費用的不斷增加及人們對健康需求意識的改變,保險公司及企業紛紛采用此類服務,通過改善健康預防疾病來降低醫療費用。它不但能有效地調動個人在改善自身健康過程中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更準確地篩選高危人群從而增加預防措施的針對性。由此,保險公司可以更準確地衡量被保險人的風險,為厘定費率搜集基礎數據。被保險人一方面獲得了增值服務,另一方面也能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預防疾病從而降低醫療費用。
KYN是個人健康管理服務項目之一。它是英文knowyournumber的縮寫,即知道你的數字。KYN是根據美國及中國有關科研機構多年合作的成果,在美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流行病學調研結合中國人群疾病發生的特點而設計的。其目的是通過收集生物學信息(包括身高、體重、年齡到血糖、血脂、膽固醇水平等各項實驗室指標,也包括食物攝入量、吸煙量、體力活動等生活方式有關的信息),對慢性病進行危險評價。以控制危險因素為目標,從而達到減少疾病發生機率與控制疾病進展的目的。
KYN項目有三個組成部分:1、個人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即收集和管理個人健康信息,對服務對象目前和將來的健康及疾病的危險性進行評價、跟蹤并進行健康行為指導;2、個人健康評價系統,主要包括一系列的疾病危險性評價方法,用以確定個人患慢性疾病的危險程度及發展趨勢;3、個人健康改善的行動計劃及指南,即通過健康管理的辦法對不同危險因素進行控制,實施個人化的健康促進,最終達到預防及控制發病、改善健康、減少醫療費用的目的。
據統計,現在定點醫療機構不嚴格執行醫保政策成為了醫保管理的一大難點,部分的定點醫療機構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在執行醫保政策時不按規章制度辦事,經常會出現參保人員掛床現象,小病也住院,未參保者使用參保者的姓名進行就診等情況,這樣就增加了醫保管理難度。也有些醫保定點單位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利益,提倡參保人員使用醫??ㄙ徺I除藥物以外的用品,甚至會以打折、贈品的方式鼓勵參保人員。定點零售藥店銷售化妝品、飲品、保健品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一類的違規情況在短時間內無法進行制止。再者就是掛床住院套取基金現象,當前基本醫療保險實行個人帳戶與統籌基金板塊式的方案,雖然解決了通道式管理時的一些不足,但有些參保職工在門診個人賬戶為零后,經過定點醫療機構來掛床住院,導致門診費用向住院統籌基金轉移支付的情況開始成為新的難題。
2醫療保險管理工作有效措施
第一,在醫保定點單位管理上,醫保管理部門要不斷的進行督察,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并正確制訂規章制度,從根本上防止醫保定點單位的不規范行為。還要對醫保定點單位出售的一些不規范物品,如保健品、化妝品、飲品等,進行下架處理。
第二,在醫保管理政策不斷改進的同時,醫保管理部門要把醫保政策的教育與培訓作為重要任務,盡量讓醫保定點單位與參保者做到自行控制。對醫保定點單位要提倡“合理施治、減少浪費”的原則,認真閱讀醫保制度,為醫?;颊咛峁┖玫木驮\條件和質優價廉的藥品,避免不規范的行為出現。對參保者要提倡“不亂就醫,不亂拿藥”的原則,使其了解醫保政策,有原則的使用自己的個人醫療帳戶。
第三,醫保管理部門可以和定點醫療機構商議進行協議管理,因為服務協議可以對醫保定點單位基金有效的監管,服務協議可以頒發在國家勞動保障部的協議文本基礎上,根據當地的基本情況,合理有效的執行。要把定點醫療服務管理措施和管理要求寫在協議里,關于服務協議的內容要嚴格細化,這樣頒發的服務協議才有可操作性,為開展對定點機構的基金監督方面提供法律保障。特別是一些常見現象,例如小病大治、掛床現象、套現情況等都要嚴格規劃,如有故意違規的一定要嚴肅處理。對于服務協議必須要認真仔細的進行細化,這樣醫保定點機構服務工作就有規可依,依規辦事,在違反規定時,也能有據可循,違反規定的機構也可以自行改正錯誤,以至于達到醫療保險的合理運用。
社會醫療保險從設立到推廣,再到不斷深化,在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提高我國醫療體系服務水平等方面取得顯著實績。然而毫不晦澀地說,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工作在新時期以來逐漸表現出多方面的局限和不足。首先,社會醫療保險管理者的身份由多個主體共同承擔,造成管理工作的過于復雜和人力、物力的嚴重浪費。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扮演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管理者角色的有關部門包含了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衛生局等。其次,社會醫療保險管理者數量過多,加之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工作內容很難做到涇渭分明式的嚴格劃分,所以,造成工作內容與管理者之間角色的沖突和信息的難以及時送達。最后,傳統社會醫療保險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各個險種之間為了爭奪更大的客戶資源,完成既定的參保率,而放松關鍵的審核環節,造成重復享受醫療保險的情況發生,并導致醫療保險資源的分配不公和嚴重浪費。
二、新時期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模式的有益嘗試
1.精簡管理部門,實行權力集中的管理模式
為了避免由于社會醫療保險的管理層過于龐大而導致的醫療保險信息不對稱,醫療保險資源浪費以及重復獲取醫療保險補助等弊端的出現,新時期以來,我國改革了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制度,根據不同級別的社會醫療保險區域,指定相應級別的衛生局或者其他衛生行政部門作為社會醫療保險管理部門。伴隨著這種管理權力的集中,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在險種上也實現了集中,將原先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門之下的社會醫療保險進行歸攏,統一安排在衛生局及其他衛生行政部門設置的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的管轄范圍之中。其中,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以及困難群體醫療救助是險種合一工作中的絕對主體性部分。通過這種權力集中的方式,實現了對社會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的“瘦身”。強化了對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工作的整體性和宏觀性,實現了對社會醫療保險資源的科學分配和結構的不斷優化。
2.委托管理的管理模式
在進行簡化管理部門,實行權利集中的過程中,各級衛生局以及其他衛生行政機關的角色往往面臨著難以避免的尷尬和矛盾。作為我國醫療體系和行業的主要負責部門,其需要考慮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和繁榮,對醫療服務體系的水平和營收等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和積極的促進。但由于其同時肩負社會醫療保險管理重任,為了保障公民獲得切實的醫療保險服務,必須對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水平進行全程監督和考核。為了避免這種角色的矛盾和沖突影響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我國社會醫療保險管理工作實行了委托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從當前較為成功的試點地區管理經驗來看,這種委托管理模式的實行是通過簽訂保險合同、委托合同、醫療基金管理等方式來實現的。
3.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道德因素管理
我國社會醫療保險在本質上是屬于社會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不帶有盈利性質。但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由醫療機構、保險機構、被保險人等三方共同組成。而醫療保險的形式是以金錢作為載體的。所以,我國醫療保險管理機構在實際醫療保險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和加強了對利益相關三方的道德風險的管理,強化了對其的參保率的審核工作以及道德品格的評估工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