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2 16:45:29
序論:在您撰寫理論和實踐辯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性反應,這種反應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為認識的發展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鍛煉和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2、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認識能夠反應實踐,同時也能夠指導實踐,正確的認識能夠積極的推動實踐的發展。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軟件編程;接口技術;實現;修正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7)07-0190-02
在計算機網絡項目研究進程中,網絡系統工程只有建構完整的軟件編程參數和運行環境,才能完成基本的網絡任務,而其整體性能取決于軟件結構的基本參數和版本。軟件編程項目的基本架構是網絡服務需求,而接口技術能在此基礎上保證信息和數據的安全,在接口建立相應的數據處理模型,確保相關數據運行維度的升級,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數據管理的穩定性。
1軟件編程和接口技術的相關內容
對于軟件編程工程師來說,軟件編程項目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并且,研發人員要對軟件的使用情況進行有效預期,對其研制后的應用領域、服務屬性以及服務內容等信息進行集中處理,并且對軟件應用后的功能模塊也要進行集中的處理和設計,確保相應的體系結構符合標準化計算機應用要求后,才能開始進行編程。在技術實踐中,技術人員要結合不同條件,對軟件客戶的需求進行集中處理,從而更好的設計實現產品功能與服務,借助不同的運維體系和技術研究機制,對軟件功能和整體產品的綜合服務進行深度分析和處理,以保證相關內容貼合實際需求。同時,也會建構系統化的定義模式,從而更好地區分不同軟件的功能和權限屬性,而在軟件功能接口層級的設計上運行有效的調整模式。
例如,在軟件編程項目中,軟件不同模塊要進行分級和分屬性,確保不同模塊能獨立讀取相關信息和要素,需要甄別不同的數據傳輸結構和數據監督機制,保證相應數據處理維度能符合實際要求,只有提高相關模塊的應用價值,才能更好地完成數據運輸和傳送要求。另外,在件編程中,不同模塊的功能和層級屬性需要結合軟件控制階段,進行系統化升級。在對設計流程、設計基礎架構、設計接口數據結構等問題進行深度處理后,才能更好地發揮軟件編程的實際價值。
2軟件編程和接口技術的實現路徑
在對軟件編程系統的相關內容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要對網絡環境和軟件之間的關系進行集中處理,確保軟件運行維度和實際應用要求之間的貼合度,也要保證軟件實際應用結構符合標準。也就是說,在軟件進行編程操作的過程中,要對軟件的網絡運行環境以及目標等參數進行集中判定,確保相關設計和參數模擬結構符合標準。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網絡運行環境會導致軟件原有功能屬性的改變,且實際技術指標和要求也會出現相應的轉移和改變,這就需要相關項目的維護人員結合軟件編程的具體需求,建構不同的途徑和方式維護設計內容,確保軟件中不同單元控制不同信息,規避由于一個模塊出現問題導致整體軟件編程結構癱瘓的問題出現。例如,針對軟件編程中出現的問題,該軟件模塊單元就會被檢測到異常,在發出故障信號后,能及時提醒用戶進行故障維修,且軟件結構中的編程指標也會接受重新設定和處理。
正是基于此,盡管設計過程會添加很多冗余的參數,使得軟件編程以及設計效率出現降低的情況,但是,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整個系統的控制效果,確保可靠性和科學性,在軟件編程項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接口技術成為了整體軟件編程安全性升級的重要技術要求,故障信號正是依托接口技術的處理和編輯進行警報提醒,且冗余的軟件結構以及參數單元都能借助接口技術進行屏蔽和管理,接口技術會智能化的進行軟件參數篩選,確保保護系統和軟件本身的隱蔽信息都能得到有效處理和分布。在軟件編程以及接口技術應用過程中,指標設計是最基本的參數,也是整體技術操作模型中較為重要的環節。
3軟件編程和接口技術的功能修正
在實際軟件編程結構建立和運行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能針對相應問題進行系統化的功能修正,確保相關運行維度和處理結構之間形成良好的管理機制。
在軟件編程和接口技術模塊安裝完畢后,技術人員要進行統一的產品運行測試,從而保證軟件應用過程符合相應標準。在具體的測試中,主要是對軟件功能、軟件內系統模塊以及不同隱患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從而建構有效的使用管理模型,針對軟件的漏洞和不足及時制定相應的軟件補丁。另外,軟件也要經過產品升級、產品革新等步驟,畢竟互聯網運行結構和運行環境在時時變化,軟件編程和接口技術也要實現有效的升級和優化,針對臨時性和動態化的問題及時處理,確保維護基礎切實有效。而針對軟件編程以及接口技術的性能更正問題,相關技術人員也要給予一定的重視,切實維護軟件各項服務以及功能的運維體系,利用統計數據進行集中處理,綜合分析軟件的操作性能以及價值空間,確保軟件結構能更好的發揮其實際功效。
在對軟件進行對比和評估操作的過程中,也要利用相應價值和運行維度對軟件的功能屬性進行集中處理,確保相應的功能分區能發揮其實際作用。其中,利用接口技術對硬件和軟件進行有效分析,也要對失效區域進行系統化劃分,保證相應問題模塊能得到有效處理。也就是說,接口技術能有效的對邏輯褥洞以及實踐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管控,從而為軟件編程項目提供最好的維護。接口技術也能按照不同的問題以及相應運行維度,對軟件的問題區域進行處理,并且建立有效的擬定方式和管控策略。
在計算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軟件編程以及接口技術將實現更豐富更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在技術研究和科學重點分析上,也要對功能單元進行集中處理。比如,在接口處有效的設置芯片,或者是連接相應的智能設備,確保接口技術能有效對微機系統和控制系統進行維護,也能對干擾信號進行有效屏蔽,保證干預能力能發揮最大功效。
【關鍵詞】變電站;施工;監理
1 變電站施工的基本特點
作為整個宮殿系統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變電站在設計及建設階段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首先,變電站的建設在地質與地形方面有著較大的條件限制。新建變電站通常要依照供電系統的整體需要,再選擇供電網絡中的某區域進行布點、建設,因此會遇到復雜的地形和地質條件,繼而使得變電站的工程施工難度加大;其次,與普通工程施工相比,變電站工程施工的精密程度以及所運用的設備和綜合自動化程度要更高,許多項目均有著更為專業的施工標準和要求;再者,變電站工程質量要由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以及施工設計等多個階段的工作而決定,因此必須要協調多方面的力量,做到各環節的有機統一,才能保證順利完工;第四,監理方的主要任務是對變電站的整體施工進行現場的協調與監督,而目前變電站工地現狀是一個監理人員,被施工人員通稱“某工”,這些監理人員幾乎都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沒有現場管理經驗,不懂工程監理程序,對于監理規范更是一竅不通,他們在現場的監理工作,認為是監督管理別人的,而并非是提供服務的監理工作者,更沒有工程師職稱,也未通過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考試,這就造成了監理隊伍門檻低,素質差。
2 遵守法律法規,嚴把質量關
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本著創優質工程的宗旨,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嚴格執行公司質量體系程序文件中的有關程序和國家規程規定的有關施工工藝要求進行施工,施工工藝和質量滿足輸變電工程達標投產要求;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對關鍵項目、薄弱環節、新的施工技術和安裝工藝組織技術攻關、質量攻關和工藝改進活動,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必要的管理措施,實行預控,達到逐步提高工程質量;落實制度,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開展各項質量競賽活動,增強職工的質量意識,使職工具備“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的工作態度,把工程隱患和不滿足運行要求的缺陷消滅在形成的過程之中和運行之前,為項目法人提供滿意工程;堅持技術交底制度,即施工前由公司對項目經理部對全體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工作,貫徹項目法人的要求、設計意圖,對施工技術要求、質量標準、施工方案等進行詳細說明,使施工人員做到心中有數;堅持質量三級檢查制度,建立質量跟蹤卡,做到上道工序沒檢查不得進行下道工序;定期向項目法人、監理工程師通報質量情況,提供質量檢查結果和有關記錄;積極配合項目法人、監理工程師組織的各項檢查和驗收工作,同時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和檢測手段;施工檢查及評級記錄必須有項目法人代表簽字;隱蔽工程、關鍵工序邀請項目法人、監理工程師到場,接受他們的監督和檢查;前后銜接的分項工程,在前項工程結束后,經監理工程師簽字后方可進入下一分項工程的施工,并提交有關的資料和施工記錄;施工中與項目法人、設計代表、監理工程師密切配合,互相協作,溝通思想,共同協商,解決實際疑難問題,共同把好質量關,爭創優質工程。監理單位針對進度情況,適時組織召開進度專題協調會,研究對策。抓進度時,要注意方法態度,要站在施工單位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施工單位想辦法、出主意,想方設法具體地落實增加機械和人員,保證材料供應,保證機械設備的維修養護,從而保證了進度計劃的實施。
3 嚴格控制安全措施
變電站工程項目的主要特點是綜合風險指數超高,危險源點比較多。一個小小的隱患或者失誤,都有可能引發電源點到電網或用戶的系列重大事故。電力行業的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最嚴,施工現場布置整齊有條理,材料分區堆放,各種安全標識齊全美觀;在現場,從項目經理到施工管理人員、作業工人,著裝統一,按規定佩帶不同顏色的安全帽,便于管理;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教育課,每天堅持班前安全會;經常組織施工工人的安全學習考試,有時還采取獎勵措施,對通過考試的人員進行精神鼓勵、物質獎勵,安全工作做得生動活潑。對于新上崗的工人,必須通過安全教育和考試合格才允許上崗;嚴格執行安全作業票制度,只有開具了安全作業票,才允許進入現場施工,并且要求班組長隨身帶好作業票,便于隨時檢查。在監理工作中,監理人員要經常督促檢查這些安全文明工作的落實情況。在每日的安全巡視中,要注意吊機、鉆孔樁機的鋼絲繩、基坑邊坡、配電箱、腳手架等危險源的安全情況。監理過程中除了采用W(見證)、H(停工侍檢)、S(旁站)等監理手段外,建立起一套針對項目特點的教育、責任分解、安全交底、考核、通報等安全監督工作流程。
現場監理人員應堅持嚴格的請示報告制度,發現安全隱患,立即要求相關責任單位整改,情況嚴重的責令立即停工。在監理意見得不到落實時,監理人員應該及時按相關規定向業主及當地安全監管機構報告,并保留相關書面資料。
4 勇于摒棄傳統監理思想,樹立服務觀念
監理單位必須要敢于擯棄傳統的思想觀念,積極地轉變思路,不斷提高自身的服務意識。第一,要主動和承包方深入探討承包合同,盡最大努力協助承包方有效地規避風險,減少在整體施工中與業主方面的矛盾與沖突;第二,要主動向施工監理的兩端延伸監理工作,因為運行變電站改擴建項目在整體設計的過程中有可能會由于設計部門對變電站現場施工條件和設備運行的基本狀況了解不夠,而導致工程在開工之后產生設計上的變更,監理必須要提前主動參與,向上延伸監理服務,在項目初設審查階段就發揮自身的積極能動性,提出相應的建議。
綜上所述,變電站的施工監理工作對于我國社會的整體穩定以及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要提高變電站施工監理的有效性,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使監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將質量問題的發現與控制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繼而保證變電站的工程能夠達到安全、優質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羅幸福.淺析電站廠房施工管理及其質量控制措施[J].建筑施工,2008
[2]柯東敏.變電站地網的運行、維護及改造的探討[J].引進與咨詢,2008
關鍵詞: 城市設計;鄭州;發展演變;“V”字型;有機多組團模式中圖分類:F293 文獻標識碼:A
一、研究背景
鄭州為河南省會、五朝古都、中國古都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及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是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是擁有3600多年建都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改革開放以來,鄭州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和發展。近年來,全球化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提高,給鄭州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鄭州市城市空間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2002年開始實施建設的鄭東新區,奏響了鄭州城市框架大發展的序幕,鄭州城市空間格局發生了百年來的大突變。
二、近現代鄭州城市發展演變過程
1.解放前的鄭州(1909-1949)
1910年,京漢鐵路與洛汴鐵路(隴海鐵路前身)在鄭州城區外西南角交叉,并設立火車站。從此,鄭州鐵路交通樞紐地位確立。隨后,小小的鄭州依靠商業漸趨繁榮,1927年鄭州設市, 1928年,鄭州城區規劃面積已達到10個平方公里,規劃人口25萬,遠遠超出歷史上的古城(0.65平方公里)的大小,鄭州也成為河南僅有的兩個省轄市之一(另一個為當時的河南省會開封)。從1930年代到40年代末,實際上整個鄭州的建設多處于一個相對停滯的時段。此階段鐵路建設對于鄭州城市空間產生了深刻變化,形成了雙“V”字型結構,東北、西南區域地勢開闊,西北、東南區域面積狹長。古城區位于車站東側,在鐵路建成舊城區長期發展緩慢,城區較小,鐵路建成后古城區與鐵路間的用地開始迅速發展,此后城市建成區主要集中沿鐵路方向的東側延伸發展,形成了鐵路與古城區之間的現今老城區地域。
2.解放后的鄭州(1949-1978)
1949,鄭州人對于鄭州的建設,投入了更多的熱情, 1953年鄭州被確定為重點建設城市之一,鄭州開始快速發展。1954年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后,鄭州成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中心。鄭州形成了“一心兩片、鐵路分割”的城市空間格局,即以火車站及二七廣場為中心,鐵路東為行政片區,鐵路西為國棉輕紡工業生產區的格局。
在1955年10月,在哈雄文和慕欣工作的基礎上,經過蘇聯專家巴拉金以及其他規劃專家的進一步修改、完善,鄭州規劃上報國家建設委員會和城市建設總局。這是鄭州市第一個上報國家并得到批準的城市發展總體規劃。
按照1954年編制的鄭州城市總體規劃,工業項目主要沿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一側布置,職工居住用地與工廠帶狀平行布局,構成了鄭州市工業區沿鐵路線一側帶狀布置的基本格局。同時,基于交通樞紐地位的重要性,國家在鄭州設立鄭州鐵路局和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數萬鐵路職工進駐鄭州,其生活區主要集中于京廣鐵路西側、隴海鐵路兩側,鄭州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傮w來看,由于這一時期鄭州城市功能與性質的定位,城市空間主要以京廣鐵路為界,隴海鐵路為軸,東西雙向擴展。西區為工業區及倉儲區,成片狀沿隴海鐵路布置,東區為行政文化區,由省委、省政府所屬機關及大中專院校、科研機構構成。
3.改革開放后至二十世紀末的鄭州(1978-1999)
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商貿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鄭州形成以二七廣場為中心的商業聚集區。整個市區道路以此為中心,向四面延伸,成為城市空間擴展的先導,居住用地成為城市擴張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并沿城市東北和西南兩個方向蔓延,但由于鐵路北編組站及兩大鐵路線的阻隔而形成的雙“V”字型城市結構的形成與加劇,西北與東南方向內區域發展滯后于其他地區,成為了城市發展的“真空地帶”。
1980年以后城市化地域外向擴展顯著。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的生產、生活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加強。工業用地沿原工業區擴展。城市用地結構也相應發生了變化。服務功能在城市各項功能中的地位上升,居住用地和科研用地向城市東、東北和西南方向均有較大規模的擴張,城市用地沿原建成區邊緣向外擴展,尤以生活居住用地向東北、西南方向的擴展最為顯著。城市形態近似團塊狀,向外擴展勢頭迅猛,城鄉之間用地矛盾激化。這期間的特點:第一,交通線路的延伸成為城市化地域擴張的先導。第二,居住用地向城市東北和西南方向蔓延,城市發展軸間用地被填滿并凸出。
1990年以后,學術、科研機構用地最先向外擴展。大量學術、科研機構在距離建成區較遠的郊區建成,這些機構占地面積較大,主要沿交通線分布,充當了城市化地域擴展進程的先鋒。對于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的演化,也促進了城市化地域的擴張。在市場機制調控下,城市地域結構日趨合理,各種功能用地按其付租能力高低重新分布,以二七塔為核心形成了中心商業區,原來位于市區中心的工廠、企業出現外遷傾向,紛紛從建成區內部向郊區遷移。
可以說,從1954年規劃確定了整個城市空間布局的基本格局之后,城市空間的發展一直在此格局之上向外擴張,出現“攤大餅”蔓延式發展態勢,而整體的空間形式并無大的轉變。也就是說,鄭州城市空間在近百年的城市發展歷史時期內在空間結構還屬于單中心結構。
4.二十一世紀的鄭州
2000年之后的鄭州,經歷了城市發展史有史以來的最大的擴展與更新。
2001年8月,鄭州面向海內外對鄭東新區規劃進行國際征集。經過國內外專家組成的評審組的反復評審,日本黑川紀章方案脫穎而出。黑川方案拓展了鄭州“V”字型產業帶的東向延伸,把機場的這一塊設計了一個環形的路網,叫環形城市,采取了一個周邊誰都不連的一種姿態,這種姿態有一直最大的好處,就是要克服地塊的邊緣性。經過多次調整之后的鄭東新區規劃,范圍西起原107國道,東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起連霍高速公路,南至機場快速路,總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比當時鄭州市已建成市區的規模(建成區面積132平方公里)還要大。2002年12月,在世界建筑師聯盟年會上,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榮獲中國首個“城市規劃設計杰出獎”。
2012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全力打造大鄭州都市區將是整個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極。鄭州未來也將會與東南西北四個緊鄰的都市外邊緣區域共同構筑出一個大鄭州。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草案)提出大鄭州未來的總體布局設想:“兩核六城十組團”(見圖2)
兩核: 鄭州新區與中心城區
六城:
航空城――亞洲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到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7平方公里,人口100萬左右。
新鄭新城――尋根問祖的文化名城,到2020年,新鄭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48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0萬人。
中牟新城――中部一流現代服務業新城,到2020年,中牟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6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萬人。
鞏義新城――都市區宜居工業城,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42平方公里,人口達到38萬人。
新密(曲梁)新城――曲梁要建宜居服裝城,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6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55萬人。
登封新城――禪武之城、影視之城,到2020年,登封新城建成區面積達到5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0萬人。
十組團
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職教城、新商城、中原宜居商貿城、金水科教新城、惠濟高端服務業新城、二七生態文化新城、先進制造業新城、高新城。
到2020年,鄭州建成區面積達到100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主城區建成區面積800平方公里左右;城鎮化率達到80%。
由此,通過鄭州中心城區兩核六城十組團的強化,并通過與功能區的確立,未來大鄭州都市區的有機多組團模式將會基本形成。
三、結語
隨著鄭州的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并且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變化。同時,隨著城市化逐步走向高級階段,代表城市化方向和趨勢的都市化也從世界走向中國,城市設計的發展也由單個城市之間的獨立發展走向以中心城市為核心與周邊組團共同構成的有機多組團模式都市區的發展軌跡,有機多組團模式都市區作為一種新的城市空間形態,即將登上了時代的舞臺,這種城市設計更加強調以大城市為單位、大尺度的核心聚集,形成多核心、多組團的聚集體系,整個結構向扁平化、網絡化和高級化方向演變(見圖3)。
參考文獻
[1]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
一、 郵發合一的產生和特點 “郵發合一”是解放初期從蘇聯學來的一種發行模式,簡單的說,郵發合一即是把報紙發行工作交給郵局來做,報紙的生產(編?。┖土魍ǎòl行)是截然分開的,把送信與送報捆在一起,把多家報紙捆在一起,把報紙的征訂、運發和投遞捆在一起,把批發和零售捆在一起,這種“一分開、四捆起”就是“郵發合一”的發行模式。
建國初期,由于我國當時經濟落后,人民文化水平較低,報刊種類少。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下,報社作為黨和政府的宣傳機構,管理體制是按事業單位對待的,辦報經費則是由國家財政撥款,報社極少考慮經營問題,在這種背景下,郵發合一憑借著自身的優勢,在報業發行中一統天下。
“郵發合一”的特點和優勢主要體現在:
1.拓寬了報紙發行的深度和廣度。在“郵發合一”之前,報紙發行的范圍主要局限在鐵路沿線、交通樞紐,而很多偏僻的地區和許多縣市都很少甚至幾乎看不到報紙。通過“郵發合一”,郵電網絡遍及全國,點多、線長、面廣,只要是郵局公開發行的報刊,凡是郵路通達的地方都能訂閱到,這樣一來,便大大地拓寬了發行網點和覆蓋范圍。
2.利用現有資源,減少浪費和混亂?!班]發合一”使報社專門編報印報,郵局則負責訂報發報,簡化了國內報刊發行系統,省去了許多人員開支和事務工作的麻煩,既可專心編報,又合乎經濟原則,減少了浪費、糾紛和混亂,有助于解放初期全國報刊的發展,并增加了郵電業務。
然而,隨著歷史的前進,社會條件的不斷變化,“郵發合一”漸漸不能適應新的環境,尤其是以后,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給報紙的發行模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首先,改革開放政策為新聞出版事業帶來空前的繁榮,報紙的數量增多,品種由單一的機關報變為多品種、多層次,開張由四塊版變為八版、十六版甚至更多,內容特色更是日星月異,郵電部門不負重荷。
其次,市場經濟條件下,報社必須講求經濟核算,考慮成本、利潤等一系列經濟指標。而“郵發合一”收費高,手續煩,造成報紙資金回籠慢,不利于報社的發展。
時間 最高發行費率 最低發行費率 平均發行費率 1949--1952 35% 14% 28.4% 1952--1980 25% 25% 25% 1980 30% 25% 27.5% 1981--1986 25% 25% 25% 1987-- 25% 28%--35% 29.3%
從上表可見,報紙的發行費率在建國四十年來幾經變更,但最低平均都沒有低于25%以下,最高達到了35%,這對于面臨著要求自負盈虧的報社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因此,自辦發行的新模式應運而生。
二、自辦發行的特點和優勢 自從1985年洛陽日報率先自辦發行起,幾年的時間,“自發”模式如星火燎原之勢,幾乎全部的中等或中等以上的城市黨報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報紙,紛紛加入“自發”的行列。報紙的發行總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長,1993年報紙發行總量約為264億份,比1979年全年發行131億份增加了近一倍。
和“郵發合一”相比,自辦發行有其不能比擬的特點和優勢,更能滿足新時期報紙發行的需求。
1.縮短投遞時間,一般情況下,市區投遞要比郵局早一兩個小時,郊縣要快半天至一天。
2.發行費用減少,如上文所述,郵發的發行費率最低也要25%,加上郵局種種相關要求的開支,實際發行費用相當昂貴,而自辦發行,報社實際支付的費用和郵發相比,僅為18%。同時訂報費用,報社可以立即拿到(郵發則是每月按訂數返還),大大增加了報社的流動資金,有助于實現報社經濟自主,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
3.投遞質量提高,服務周到,上門征訂,提高報紙的質量和發行量。 然而,盡管自辦發行這一新生事物有其強大的生命力,但它也有自身體制上的弱點和不足。目前我國大部分報社的發行部門都很小,體系也不完整。《參考消息》,發行量300多萬份,發行部只有7個人;北京日報三報兩刊,發行部只有4個人;光明日報發行部16個人,與采編人員的比例是1:25。發行隊伍如此弱小簡陋,每到發行季節,記者、編輯都要帶著發行任務,組織發行。這種親力親為的手工操作,實在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化報業發展。因此,勢必將有新的發行模式出現。
三、 多渠道發行的出現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新聞改革的深入,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報業發行模式變革也隨之進入了新時期。未來,多種靈活的發行模式將會不斷出現,多渠道發行勢在必行。在這里,筆者僅談談自己的設想,供大家參考。
1.“郵發”和“自發”相互結合,揚長補短。郵局可以和報社共同商討,在雙方互惠互利的基礎上,簽定合約,根據市場經濟下價值規律的原則,協調好雙方的經濟利益。報社和郵局因地制宜、因報制宜地制訂出雙方都能接受的發行費率,這是“報郵聯合發行”的關鍵,如果在這一點上雙方能達成共識,“聯合發行”就有了成功的基礎和前提。這種發行模式,在某些地方已經實施,并取得了成功。1998年,《深圳商報》與當地郵局簽訂了“聯合發行合作協議”,并且共同成立了“聯合發行指揮部”,以郵局為主,報社協助,開辦了預約征訂、跨區訂閱、上門收訂、現場收訂、分期訂閱等多種新的服務項目,報紙的發行量因此獲得全面增長,市內訂戶比上年增長了71.2%,外阜訂戶比上年增長了5 . 8倍。 在和郵局重新合作的同時,報社也可以拓寬自辦發行的路子,靈活地采取多種手段,因地制宜地發展發行模式。尤其是一些有經濟實力的報業集團,可以組建發行網絡,由報業集團建立一個直接下屬的發行總公司,再在各地建立起發行分公司,統一部署和管理此報業集團下的各家報紙發行;另外,報社還可以和銀行合作,選中一家或幾家全國聯網的銀行,委托它們在各地的營業網點設點收訂報刊;隨著因特網的發展,報社還可以利用網絡,在網上征訂報紙,然后委托電子商務站點進行送遞。
2.建立專業化的報刊發行公司。這種發行公司可以是同一地區的多家報社聯合起來組建的,每家報社根據投入的多少,占有一定的股份,發行公司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它承擔多家報社的發行任務,各個城市興起和發展了自己的地方發行公司,再逐步將全國各城市的發行網聯成一片,成立全國性的報刊發行中心;專業化的發行公司也可以由社會力量、甚至私人創建,它不屬于任何報社,獨立組建自己的發行網絡,與各家報社簽定合同,既可承擔征訂、投送業務,又可承擔零售發行業務,使發行商業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成為市場經濟下的又一個新興的服務行業。
3.零售商的出現和發展。除了以訂閱來擴大發行,今后,零售渠道也將在報紙發行中變得重要起來。市場經濟加劇了人口的流動性,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流動人口便成為了報紙零售的潛在對象。報社可以自行創建自身的零售隊伍,在城市各點建立發行站,聘用人員上街零售報紙;也可以在社會上招聘零售商,與其簽定合同,由他專門負責某一地區的報紙零售,零售商能和不同的報社簽約,并自己組建零售點。
【關鍵詞】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業主;合理適用;情勢變更;實踐
【中圖分類號】 TU72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2)06-049-03
情勢變更原則作為合同履行的重要原則早已被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國家以不同的形式采用,并在合同履行艱難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情勢變更原則雖然也倍受我國立法界和司法界的關注,但是立法者出于種種考慮,一直未能把情勢變更原則寫進我國《合同法》。但這并不代表立法者否定了情勢變更制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這個問題,把它留給司法來解決。終于,2009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新頒布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6條中正式確認了情勢變更原則,首次以司法解釋確認了情勢變更原則的普遍性法律效力。
但是由于建設市場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情勢變更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適用面臨著特有的問題。建設工程一般具有標的大、履行時間長、風險系數高和人工需求多的特點,而施工合同由于建材、人工的暴漲暴跌等情勢的變化導致履行艱難甚至無法履行的局面頻繁發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以及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的利益。那么,作為業主,如何充分考慮建設施工的特殊性,在施工合同中引入情勢變更原則,一方面保證承包商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又要確保情勢變更原則的合理、謹慎適用,從而有效維護業主自身的合法權益,這對所有建設項目的業主來說,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1 情勢變更原則的淵源以及在我國的現狀
情勢變更原則起源于十二、十三世紀注視法學派著作《優帝法學階梯注解》中的“情勢不變條款”。到16、17世紀,自然法思想處于支配地位,情勢變更原則得到廣泛的適用。到18世紀,卻因為適用過于泛濫,受到批評并逐漸被摒棄。直到20世紀20~40年代,由于兩次世界大戰和1929~1933年席卷整個西方的經濟危機,給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帶來了劇烈動蕩,導致了經濟大蕭條、物價不穩定、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等變動,同時也使得許多合同無法依照約定履行。如果仍然堅持契約嚴守原則,將嚴重損害合同當事人一方的利益。因此,情勢變更原則重新受到重視,并在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以及國際法領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情勢變更制度。
情勢變更原則最終被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的許多國家所接受。但是,我國《合同法》卻并沒有確立情勢變更原則。但司法實踐中并不排斥對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很早就有相關的司法案例。而在建筑行業,更是早在2002年8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的暫行意見》第二十七條就允許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規定如下:“因情勢變更導致建材價格大幅上漲而明顯不利于承包人的,承包人可請求增加工程款。但建材漲價屬正常的市場風險范疇,漲價部分應由承包人承擔。”
2009年5月13日《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更首次以司法解釋形式正式規定了情勢變更原則,規定如下:“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釋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這一規定等于重新確認了情勢變更,彌補了《合同法》之不足。自此,情勢變更原則終于確立了正式的地位,擁有了普遍性的法律效力。
2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必要性
我們知道,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一般履行周期長、風險系數大、工程涉及的利益主體廣而多,各種社會和自然環境相比合同訂立時可能會發生異常變動,甚至變化幅度超過施工企業本身能承受的風險范圍。在此情況下,若社會和自然環境等客觀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而不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往往導致大量糾紛,甚至導致工程停工、施工方拒絕交付驗收合格的工程、生產勞務工人聚集討要工資等惡性事件。這對合同雙方來說,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為了更好的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在施工合同中引入情勢變更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情勢變更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具體適用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所有有名合同中最復雜、產生糾紛最多、涉及法律關系最多的合同。情勢變更原則是合同履行制度最難把握的原則,所以要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并非易事。因此,業主在實踐中必須把握好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比如適用的范圍、事由的判斷、適用的度以及與相關法律制度的關系等問題,尤其與商業風險、不可抗力、顯失公平等法律制度上的相近相似問題。如果在實踐中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容易給合同雙方帶來很大的困擾。
3.1 適用情勢變更的施工合同形式。我們知道,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根據計價方式不同,可以分為固定價格合同、可調價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等三種??烧{價合同對風險的管理是開放和動態的,已將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政策影響、造價部門公布的價格調整等因素規定為可調整因素,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意義不大;成本加酬金合同中,工程的最終總價完全依據客觀發生的實際情況按實結算,全部風險由業主承擔,承包商在履行過程中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根本不存在適用情勢變更的必要。
而固定價格合同分為固定單價合同和固定總價合同,合同約定的總價或單價往往不能調整。所以承包方的投標報價包含正常商業風險,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約定范圍內的風險由承包方全部承擔,超出約定范圍才考慮適用情勢變更原則,而實際中風險超出約定范圍的情況時常發生,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可能性也就最大。因此,在建設施工合同中,情勢變更只適用于固定價格合同。
3.2 固定價格合同中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范圍。建筑工程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必須是在排除了不可抗力、商業風險、顯失公平等導致雙方當事人利益失衡的其他法律制度之后,由于繼續履行合同將導致一方利益嚴重失衡的情形,才可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從國內諸多法律法規的制定精神和原則進行探究,適用情勢變更應同時滿足以下三個基本條件:①情勢變更事由必須發生在合同成立之后至合同履行完畢之前這段時間內;②情勢變更事由的發生是當事人無法預見的,通常包括全國物價大幅上漲(或下跌),且變化幅度超出了行業市場固有的商業風險幅度;各種經濟行政管理措施;國際市場發生較大變化;外國貨幣大幅度貶值或升值;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和對經濟的調整;③情勢變更事由的發生導致繼續履行合同的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無法完成繼續履約的。
3.3 固定價格合同中情勢變更標準和度的確定。我們知道,建材大幅度漲價是出現情勢變更的主要事由。因此,為保證情勢變更原則能在履行合同中得到公平合理的適用,業主及承包商雙方應重視事前控制,在招投標和施工合同簽訂過程中,就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簽訂合理的材料價格風險控制條款,明確各方承擔風險影響的原則,切實保障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業主應在招標文件中明確工程計價中的風險范圍、控制和處理原則。雙方應當在施工合同中約定:①工程主要建筑材料包含的材料范圍;②承包方的投標價格中包含的材料價格風險的幅度;③當主要建筑材料的價格波動超過投標價格中的風險幅度時的材料價格調整辦法。
為區別正常的商業風險,也為確保因情勢變更而遭受不利一方的利益,絕大多數省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相繼出臺了調差文件,并規定了一定的調差幅度。此調差幅度可視為情勢變更的標準和度,在調差幅度范圍內的價格波動視為正常商業風險,如果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則由承包商承擔損失由業主受益,價格下跌則由承包商受益,由業主承擔損失。在調差幅度范圍外的價格波動視為情勢變更,如果建筑材料價格上漲則由業主承擔損失,價格下跌由業主受益。
至于調差幅度,則根據各地建材市場行情確定,標準不一。如上海市建筑建材業市場管理總站規定鋼材價格調差幅度為±5%、其他材料價格調差幅度為±8%;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站規定為±3~6%;江蘇、廣東、福建和云南省建設廳規定為±10%,湖南省建設廳規定為±8%,深圳市建設局規定為±5%。由于各地標準不同,在遇到一些大的工程時,省與省之間出現沖突,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之間出現矛盾。對此,筆者將在后續內容中加以細述。
4 施工合同中合理運用情勢變更原則的案例分析
4.1 實際運用案例介紹。新城總部大廈建筑群S-06地塊辦公樓項目,是江北新城核心區啟動和示范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江北新城投資的產業孵化基地、招商引資的窗口、形象標志、總部聚集中心和公共服務中心。本項目由南京江北新城開發建設指揮部負責投資建設,總投資約8.06億元,規劃總用地面積約25518.5m2,建筑面積123618.6m2,地上總建筑面積89314.8 m2,地下室總建筑面積34303.8m2,建筑總高度為 99.050m。本項目形體功能布局主要分為三部分組成,即北側A塔樓和南側B塔樓以及西側的裙房組成。A、B兩樓使用功能均為辦公,共23層,裙房為三層。兩個塔樓由形如“飄板”的頂層連接,造型獨具個性。
4.2 情勢變更原則的實際運用。新城總部大廈建筑群S-06地塊辦公樓項目自2011年1月開工進展至今,已經陸續完成樁基、基坑支護及土石方工程,土建、水電安裝、鋼結構及室外工程,幕墻工程,通風與空調安裝工程,泛光照明工程等等施工項目的招標工作。為了充分體現情勢變更原則在本項目中的合理運用,同時也為了體現合同雙方權益對等原則,在招標文件的合同形式選擇、合同條款設置、合同價款調整等方面,我們采用如下策略:
4.2.1 業主編制合理的招標控制價和評標方法。為了防止施工單位在投標時采用低價投標以期中標后,在施工過程中再利用情勢變更原則來獲得合同價款的調增,因此,業主應編制合理的招標控制價,并在招標文件中設定合理的評標方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投標單位這種投機取巧的行為。所以,我們在施工招標過程中,通常采用較多的是蘇建招[2010]333號文中規定的評標方法二:
設低于招標控制價的所有投標人投標報價的算術平均值為A,若投標報價低于招標控制價的投標人為7家或7家以上時,去掉其中的一個最高投標報價和一個最低投標報價后取算術平均值為A,招標控制價為B,則:招標最低控制價C=A×K1×Q1+B×K2×Q2,Q1的取值范圍一般為30%,35%,40%,45%,50%;Q2=1-Q1;K1、K2的取值范圍見[2010]333號文件規定。Q1、K1值在開標前由投標人推選的代表隨機抽取確定。K2由業主在招標文件中明確。C值一經確定,在后續的評審中出現的任何情形都將不改變C值的結果。投標報價低于招標最低控制價的,按廢標處理。
4.2.2 合同形式。合同價款采用固定單價合同方式確定,量的風險由業主承擔,價的風險在約定風險范圍內的,由承包商承擔,風險范圍以外的按合同約定。
4.2.3 合同價款中包括的風險范圍。政府文件規定的不可競爭費用、人工工資價單價應執行蘇建價[2011]812號文件、政策性調整、及不可預見外的一切風險。除發包方提出的設計變更(設計單位出具,變更須經承包人、發包人、監理、跟蹤審計認可后有效)、發包方和監理方均認可的簽證。風險費用的計算方法:承包人已充分考慮風險范圍及風險程度,風險已含在合同價內,結算時不作調整。
4.2.4 風險范圍以外合同價款調整方法。按照蘇建價[2008]67號文要求,將材料費占單位工程費2%以上,不超過10%的各類材料定義為第一類主要建筑材料,材料費占工程10%以上的各類材料定義為第二類主要建筑材料。甲乙雙方約定,施工期間當第一類主要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或下降在10%以內的,第二類主要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或下降幅度在5%以內的,其差價由承包人承擔或受益,超過此幅度部分由發包人承擔或收益。
差價的確定以南京造價管理部門的材料指導價為基準,為施工期同類材料加權平均指導價格(施工期材料加權平均指導價=Σ(每月實際使用量×當月材料指導價)/同類材料總用量)與遞交投標文件當月的材料指導價格的差額。
4.2.5 施工合同中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實例。譬如《新城總部大廈樁基、基坑支護、土石方工程》投標時間在2010年11月份,在其施工過程中一類主材水泥42.5級漲價或下跌幅度始終沒有超過±10%,因此不予調整;而鋼板(綜合)則連續多月漲幅超過10%,因此,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業主予以調增。二類主材中鋼筋(綜合)、商品混凝土C35水下、商品混凝土C30等也是多次漲幅超過5%,同樣地,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業主同意調增。
再譬如《新城總部大廈建筑群S-06地塊辦公樓工程合同》簽訂時間為2011年11月28日,當時人工工資單價執行的是蘇建價[2010]494號文件。后來在施工過程中,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頒布了蘇建價[2011]812號文《關于調整建筑、裝飾、安裝、市政、修繕加固、城市軌道交通、仿古建筑及園林工程預算工資單價的通知》,規定自2012年2月1日起執行新的人工工資單價。毫無疑問,這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因此,業主對于承包商在2012年2月1日之后完成的工程量部分,都按新文件規定的人工工資單價標準予以調增。
5 業主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適用情勢變更時應注意的事項
情勢變更原則體現的是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協調雙方當事人的利益關系,排除因客觀環境變化導致的顯失公平的結果,避免停工糾紛等更壞的結果。但是,業主為了避免情勢變更原則的濫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應用情勢變更時一定要仔細慎重。情勢變更的這一慎重適用原則同樣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法發[2009]40號)明確提出來的。
業主和承包商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嚴格約定清楚合同價款包含的風險范圍以及風險范圍以外合同價款調整方法。雙方簽訂合同的正常商業風險因素、甚至承包商運用情勢變更為理由來實現增大盈利的目的等,都是不能適用情勢變更的,工程結算時業主應不予認可。
另外,由于情勢變更原則的存在,在工程招標投標過程中,難免會有投標人不能恪守誠實守信的原則,故意將材料價格報得很低,以價格優勢來獲得中標資格,在履行合同或工程結算時以情勢變更為由提出調整合同價格。這就需要業主做好事前控制的充分準備,在招標、評標以及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時仔細甄別、澄清及約定,預防此類不公平、不誠實不誠信的事情發生,從而真正做到有效保障業主自身的合法權益。
6 結束語
前面筆者已經談及對于適用情勢變更原則的建材調差幅度,由于各地標準不同,在遇到一些大的工程時,省與省之間出現沖突,上級法院與下級法院之間出現矛盾。因此,為使情勢變更原則更好地服務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我們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國家能夠為建筑行業的情勢變更問題出臺專門的司法解釋或者其它形式的法律文件,從而結束建筑行業當前這種無序的狀態。譬如在全國范圍內明確、統一規定因建設工程人工、材料(設備)、施工機械價格漲落而引起合同價款調整的風險系數和調整方法;適時修改《合同法》,增加情勢變更原則適用的要件、內容及標準的法律條款,使情勢變更原則出現在正式的法律條文中;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范本》中加入情勢變更條款;筆者更希望有關部門針對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適用情勢變更原則出臺專門的細則,從而提高其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與索賠[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0
2 夏國銀.情勢變更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的運用[J].建筑監督檢測與造價,2010(10)
3 吳珊珊.情勢變更制度在建筑施工合同中的適用[D].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6
4 刑增鑾.論情勢變更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適用[D].中國政法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10
關鍵詞:辨證方法 實踐 理論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114-01
一、諸種辨證方法的實踐根源
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中醫學對辨證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相繼創立了多種辨證歸類的方法。這些辨證方法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時代下形成的,時間跨度很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多種辨證方法的相繼出現呢?
概括的說,是在實踐的逼迫下產生的,是追求治療效果所致。疾病使生命受到損害,身體受到損害就會出現臨床表現,而醫學必須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給出不同的解釋說明,然后方可指導臨床診療。但是僅一種辨證方法是不夠的,因為對其他很多疾病,依據這一解釋指示的方向而處方用藥時不能獲得預期效果,這就使得人們重新尋找解釋的方法。其實一種辨證方法只抓住了一種問題進行說明,而在治療不同的疾病時,如果按照此種辨證方法得出的方藥是有效的,那么這種方法的治療范圍就會拓寬或者被固定下來,如果治療效果是無效的,那么這種方法的治療范圍就會被限定,人們也就會尋找新的方法來重新解釋疾病,治療疾病,直到這種方法被固定下來。也就是說,不同的辨證方法是應實踐不同要求而產生的,由于實踐中疾病種類的改變,導致原有的辨證方法不能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這時作為醫療實踐的主體必須建構新的經驗體系,以滿足臨床實踐的需要。
從古到今,中醫學的創新和發展總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在新的醫學實踐中,援用新的思維方式而得以實現的。物理學家溫柏格說:“只要有效地繼承人類知識,同時把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知識拿到手,我們再向前邁半步,就是世界最先進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學家”。張仲景在發現《內經》理論不能有效治療當時流行的“傷寒病”時,創立了六經辨證方法;明清時代的溫病學家發現《傷寒論》六經辨證方法不能用來治療溫病時,就創立了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方法。
二、辨證方法產生的理論根源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實踐要求對疾病重新作出解釋才導致各種辨證方法的相繼出現,但是一個完整的辨證方法只有實踐的推動是不夠的,要想對新出現的問題作出分析,還要有理論工具。
首先,中醫學為新辨證方法的產生提供了工具條件??梢哉f,所有的辨證方法都是導源于《內經》的。中醫學的奠基之作《內經》中就已有陰陽、寒熱、表里、虛實、藏象、經絡、衛氣營血等中醫基本概念的出現,也有了病因學說、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氣血津液學說等等,這些構成了中醫學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機,其中氣血津液是生命的基本物質,臟腑經絡是器官,陰陽五行是動力源泉,這就組成了工具庫。當實踐要求產生新的辨證方法,人們利用這些不同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機概念,形成新的分析工具來構建新的辨證體系。
其次,理論的內驅力量促使人們對疾病作出完整理解和圓滿的回答。臨床上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病因卻沒有發病,病因相同而表現出來的癥狀不同,都是虛證表現卻不同等等,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促使了辨證方法的相繼產生。一次完整的治療必須包括病因、病位、病性、病物等幾個本質性要素,那么人們在治療的過程中一定會追問病因是什么?病位在哪里?是什么性質?是身體的那種生命物質受到損害?但是每一種辨證方法都不能同時回答這些問題,那么人們在中醫學已經為我們提供的概念中不斷的尋找新的答案。病因是風、寒、暑、濕、燥、火等;病位是表里、五臟、六腑、經絡、三焦等;病性陰陽、虛實、寒熱等;病物是氣血津液等,是多還是少(氣虛、血虛、津虧等),運行情況是否正常(氣滯、氣逆、氣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