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1 10:24:47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歷史;教學;高效;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1-0030
葉蘭教授說:“高效課堂應該是教得有效,學得愉快,考得滿意”。高效課堂要求教師教得高效、學生學得高效,主動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現高效課堂,必須工夫下在課前,組織落實放在課中。平時,筆者會把歷史插圖收藏起來,并且提前制作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表格,用思維導圖軟件制作一些教學板書和課堂小結。把平時收集的歷史視頻的格式轉換好,實現高效課堂首先要從問題設計入手。歷史插圖、歷史視頻、投影儀的使用、表格教學法和思維導圖的有效應用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有必備的專業素養,如自控能力、隨機應變能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盡管教師的教學方法如何靈活多樣,實現高效課堂,還要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做保障,也離不開學生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因為“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的條件”,再好的條件也不能代替個人的努力。所以,學生的求知欲、進取心和競爭意識是提高學習成績的根本動力。教師還要經常不間斷地進行學生的思想教育。
筆者認為高效課堂形成主要的途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教學結構緊湊嚴謹
學生的預習新課、教師檢測新課預習效果和作業評價的這三個環節不可缺失。普通的教學環節有:檢測新課預習效果、作業評價、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布置作業、預習新課。這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預習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充分的課前預習,是教學目標達成和實現課堂高效的重要方法,符合蘇洋教授“先學后教”的教育理念。檢測預習效果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的最佳途徑。如果不檢測,學生就不主動預習。學生沒有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教師要保持常態下達到高效課堂那是千難萬難的。作業評價:就是查漏補缺。只有把前節課遺留的問題消化了,學生才能放下包袱輕松地學習新知識。復習舊課符合溫故而知新的教育原則。掌握舊知識才能鏈接上新課內容,為學習好新知識鋪平道路。鞏固練習和布置作業是為學生知識的鞏固和技能的訓練服務的。每題都要有明確的意圖,分量、難易都要適當。學生應該努力獨立完成。避免負擔過重,不然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導致課堂的低效或無效。
學生做鞏固練習,這是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檢測途徑。如果沒有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就不清楚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達標。只有通過學生做鞏固練習、做作業才能知道;也只有課堂練習和做作業,學生的新知識才能得到鞏固,舊知識才能得以升華。而所有的教學操作環節不能偏離教學目標。
二、優秀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課堂的實效性,也是課件優劣成敗的關鍵
教學設計和課件中的問題設計要符合五何設計法的原則。教得好也就是引導得好。在教學設計或課件制作中應該重視問題設計,因為優秀問題具有如下特點:優秀問題有明確的指向性,圍繞教學目標,關注內容要點,能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能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引導所有學生參與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引起學生注意和興趣;能將學生的思維水平引導至認知水平之上;還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深度思考,并且能引導出學習重點與知識;更能引導所有的學生參與學習。
如筆者在《原始農耕生活的出現》一課中設計的問題有:世界上第一碗米飯是由哪個國家的人最先蒸出來的?為什么?在《人民生活的變化》一課中設計的問題有:文成公主入藏走了三年,今天請你護送文成公主入藏你會選擇怎樣的方式,大約要用多長時間?所謂“五何”,是指“是何、為何、如何、若何、由何”。
優秀問題的設計之所以還要符合五何設計法的原則是因為“五何”問題設計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性:1. “五何”問題設計法有助于判斷問題的探究空間和價值。2. “五何”問題設計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3. “五何”問題設計法有助于更清晰地理解目標層次和能力層次。4. “五何”問題設計法,還更能體現分層教學法的原則,能夠基本反映出學習目標的層次要求。
在實施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困生或者低年級階段,可以要求他們完成“是何”“為何”類的問題,對程度較好或者中年級階段的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繼續完成“如何”類問題,對比較優秀或者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則要求完成遷移性強的“若何”“由何”類問題。
三、重視歷史插圖的教學作用
歷史插圖分為歷史人物圖、文物圖、遺址圖、示意圖、古跡圖等。歷史插圖為教材增強了直觀性、可讀性、欣賞性,為歷史人物、地名、年代、時間、事件等枯燥無味的歷史要素增加了時空感、直觀感。有證明歷史,增加教學可信度,增強歷史厚重感,有助于學生對過繁過簡知識的理解;也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等的作用;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記憶,并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的能力。尤其是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方面,一定要重視歷史插圖的有效應用。
四、重視表格在教學中的作用
表格教學法是反映歷史知識內在聯系的最適宜的教學方法之一。在Powerpoint中插入的表格具有概括性、綜合性很強的特點,直觀、簡明、一目了然,而且也很美觀。表格是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實物以及歷史數據等歷史史實的直觀演示。用表格的形式呈現教案、教學設計既美觀又一目了然,整體感很強。像比較題、列舉題、分析題等都非常適合用表格的形式來表示。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分析、綜合、概括、歸納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也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整體意識。比較適宜用表格教學法的有中國地圖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的《遼宋夏金的和戰》《四部古典科技巨著》《光彩奪目的時代文學》還有八年級下冊的《》《》等。
五、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合理地創設課堂問題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歷史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時要合理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理解接受能力相結合,適當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對該問題所涉及的歷史知識進行探究,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寬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充分發散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從而實現教學模式的轉變。以“”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指出參與此次變法中的主要人物,此后讓學生對的結果進行探討,為什么此次變法如此快就慘遭失敗?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研究與探討,此時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都被激發起來了,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點撥指導,讓學生共同探討此次失敗的根本原因。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研究并解決問題的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生活化
歷史并非單純地對過去所發生事情的一種記錄,更是讓人們通過對歷史的研究達到引以為鑒的目的。然而,當前我國的初中歷史教學與實際生活是相脫離的,大部分學生不理解研究歷史知識的真正意義,不明白所學到的歷史知識有何作用,除了應付考試外,根本沒有學習的動力,所以導致大部分初中學生缺乏最基礎的歷史知識與社會常識。
初中歷史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歷史知識的教授,更要使得歷史教學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應當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通過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與歷史有關的課外活動,如集體參加屈原祭祀、抗日先烈掃墓,參觀歷史博物館等活動,加深學生對于相應的歷史事件的印象。初中歷史教學的生活化,不僅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興趣;能力;巧用
一直以來,人們對歷史學科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就是死記硬背,把知識點背下來就行了,學生認為中考開卷考試,也不重視。那么,作為初中歷史教師,如何巧用教材――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我做了如下嘗試:
一、善用導入,激發學生求知欲
一段段精辟的課前引言,撞擊著學生的心靈,激發著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和興趣。如在上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2課的時候,我就問學生“中國歷史上有一位,而且是唯一一位女皇帝,你們知道她是誰嗎?”有的學生說是武則天,有的說是慈禧太后。等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后,我才開始講新課。進而,使他們的學習化繁為簡,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充滿興趣的教學中,既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又增長知識,真正達到學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二、巧用歷史文獻資料,增強學生理解運用能力
現在的歷史教材中往往穿插著大量的文獻資料,有些是重要文獻,有些是名人名言和警句,有些是民間諺語,這些是教材立論的依據。恰當運用,既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又能提高學生語言素養,增加對歷史的親近感,還能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理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
三、活用歷史地圖,提高學生讀圖識史的能力
人們常說“政史地不分家”,特別是史、地兩門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沒有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學得的歷史知識是模糊的、不完整的,在歷史教學中,適時利用歷史地圖,架構歷史的空間概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有助于一些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可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四、妙用輔助材料,拓展學生知識面
新課標人教版歷史教材的正文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的主要內容,而課文中大部分的楷體字,則是供同學們自學和閱讀的內容。有的是與課文密切相關的物質文明、社會生活、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等知識;有的是對歷史人物的簡介。利用得好,就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
五、利用歷史圖片,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打開現行初中歷史教材,可以看到許許多多栩栩如生的歷史圖片,有珍貴的文物古跡、杰出的歷史人物、重大的歷史事件、精美的藝術作品等,這些插圖是歷史的真實寫照,教學中恰當組織學生賞析,既能形象直觀地再現人類社會過去的歷史,又能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六、應用引導,優化討論
作為教師要應用、引導課堂討論,使討論緊緊圍繞教學內容進行,以教材為依托。因而教師要適時引導討論,有效監控、管理學生在課堂討論中的行為和反應,不要讓學生的討論偏離討論主題,課堂討論要始終圍繞實現討論的目標來進行。
總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關鍵在課堂,打造高效課堂關鍵在老師。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就讓我們抱著吸納革新的態度,將打造高效課堂的改革真正落到實處吧。
參考文獻: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效率;高效;措施
一、課前準備充分,教學目的明確
初中歷史課堂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老師備課不足,課堂教學目標目的性不強,造成課堂時間浪費,教學目標無法完成。因此老師要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落實。備課環節中,老師需要針對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取舍,這樣可以減少教學過程中的無用功,提高本節課的教學效率。此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再者,歷史老師需要具備靈活的課程預設能力,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下一步安排,并在課后及時反思教學中的不足,及時改正。
二、改善原有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模式
(一)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開展歷史教學
初中歷史教材中的內容知識點年代較為久遠,因此學生在不了解過去的情況下,很難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老師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歷史重現的情境??梢圆捎枚嗝襟w為學生播放有關歷史事件的視頻資料。比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勃興》時,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是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張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如果單純依靠書本無法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我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年輕人推著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在公園散步,以及公交車上小學生為老年人讓座的視頻和圖片,這樣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孔子的“仁愛”觀點,以此來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者,對于韓非提出的政治主張,我也采用課件的形式,并在圖片的上方配上文字“還是刑罰管用!”表達韓非的心理活動。這樣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帶動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組織學生建立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式學習
學習小組的建立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此種方式進行教學可以將以往的教學模式打破,將課堂交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老師在組建學習小組時需要注意分組的合理性,要根據學生的性格、學習特點等進行分組,并合理安排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不同小組成員之間的平衡性。老師可以將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安排到小組中,并由組長分配組員各自的任務,這樣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受到集體榮譽感,對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有重要意義。長此以往,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由原來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另外,老師可以組織小組之間開展歷史辯論會,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博物館。這樣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會顯著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采用情景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老師可以根據某個重要的歷史事件,讓學生自行組織有關該事件的情景劇。分配好每個人的不同角色,以歷史小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切實感受當時的歷史氛圍。通過這樣的形式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并且在與同學和老師的互動中,留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印象。再者,老師也可以收集有關歷史的典故,這樣類型的小故事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比如,在學習《》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飾演其中的人物,采用短劇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其中的知識點,劇中可以采用文言文和白話文并存的形式來表現,由此加深學生對該節知識點的掌握。
三、增強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聯系性
增強歷史和現實的聯系性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比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時,老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過去人們衣食住行的圖片,并分析過去與現代的不同之處。這樣在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基礎下,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一、正確認識高效課堂
什么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是高效型課堂或高效性課堂的簡稱,顧名思義是指教育教學效率或效果能夠有相當高的目標達成的課堂,具體而言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效課堂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從此我們可以看出,高效課堂的核心是高效,高效的主體是學生,而課堂只是組織形式,是手段,是過程。
在目前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高效課堂的認識存在很多的誤區,過于追求課堂形式而忽略了教學效果,注重了課堂活潑性而忽略了知識的嚴肅性,舍本求末。主要有以下幾個誤區:
1.讓學生動起來就是改革
死氣沉沉、毫無生氣的課堂固然不足取,但熱鬧非凡的課堂又如何呢?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會發現這種現象: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的大張旗鼓的表演,脫離文本教材的熱鬧非凡的自由發揮,這些形式上看似對教學的改革,實際上卻背離了最本質的東西。選擇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適合本校學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挖掘、改進,打造出自己獨到的一面,需要時間的磨礪,更需要個人的奮斗與不懈的努力。所以說任何教學的改革都應是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轟轟烈烈,還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性的東西:包括學生的動是真動還是假動,這樣的動與所學內容是否有聯系,能否起到激發興趣、深化學習內容的作用。
2.培養個性就可以無視紀律
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個性與紀律規范是互不矛盾、不相沖突的。如果高效課堂教學很隨意,學生上課可以無組織無紀律,美其名曰“張揚個性”,可謂大錯特錯。沒有紀律的課堂是無效的,紀律是學習的保證。紀律的好壞與教師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教師的態度決定學生的態度,有時“破壞紀律的不是學生,而是老師”,隨隨便便的教師就會培養出隨隨便便的學生。臺灣作家劉墉也提出:自由有個必要條件,就是不能影響到別人的自由;自由的基礎是自制和守法。
3.重視教學方法的探尋卻忽略了自身素質的提升
如果把教學方法稱之為一把“利劍”,那么教師自身良好的素質和教學經驗就是“內功”,一個人要想成為“教學中的高手”,單靠外在包裝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加強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業務素質。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教學之余,要注重完善自我的知識結構和素養,提高自身素質,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多讀書,多積累。古人云:三日不讀書,則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對于教師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
二、如何構建歷史高效課堂
歷史學科具有內容多、跨度大、任務重、時間緊的特點,初中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歷史教學任務除了讓學生知道歷史“是什么”“為什么”以外,還得培養學生初步的唯物史觀,培養學生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歷史責任感。所以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比起其他學科來說任務更加艱巨,這也一直是歷史教師不斷探討的問題。要真正達到歷史課堂的高效,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歷史新課程標準是歷史教學的領路者,歷史教師要領會課程設計的新理念與新思路,明確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歷史教材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歷史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歷史教師更應有淵博的歷史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教學基礎。這離不開歷史教師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史學理論,不斷汲取知識充實自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課堂的高效。
2.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會對其中的奧秘進行主動、積極地探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前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更是離不開這個前提。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樂于接觸認識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相應活動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因此,要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必須高度認識興趣在學生學習歷史過程中的動力和作用,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自覺地、持久地、主動地學習歷史。
3.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參與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可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高效地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不僅有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度,也要有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4.構建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高效的氛圍是實現高效課堂的橋梁
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在這個雙邊活動中,包含師生的交流。當師生相互了解,與學生建立起一種親密融洽的關系時,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朋友,把教師傳授的知識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及時予以鼓勵,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課下也要多和學生接觸和交流,使學生感到教師是他們無話不談的朋友。這樣,歷史教師的課不再刻板,而是有滋有味,有利于高效課堂的達成。教師還要經常聽取學生對于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也要盡可能尊重學生意愿,選取合適的學習方式。教師更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能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關注學生,以親切的語氣教導學生,以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融洽、和諧、高效的氛圍。
5.調動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催化劑
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擁有良好的主導情緒。如果教師缺乏激情,情緒平淡、低落、無力,不能充分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學內容中原有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就得不到良好的展現。因此,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感染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思維活躍,更高效地接受信息輸入。教師也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因素。這些都是提高課堂教學活力及效果的催化劑。
三、歷史高效課堂評價
歷史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積極進取的評價機制,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全程評價,充分發揮歷史教學評價的教育功能?!倍酝臍v史教學評價的諸多弊端嚴重妨礙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一輪課改的背景下,應對歷史教學評價進行初步探索,以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歷史學習進行評價是歷史課程實施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及時評價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改善教師的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學完一課及時評價,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關注,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的關注,更是對學生本節課的關注。
關鍵詞:預習;備課;興趣;積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298-01
如何進行高效課堂的教學,是每個教師必須探討的問題,初中歷史教學更是如此。因為初中生對于歷史的學習還處于初級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歷史教學任務除了讓學生知道歷史“是什么”以外,還得培養學生初步的唯物史觀、培養學生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歷史責任感。向教學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已經成為我們的共識。
一、預習是基礎
預習這一教學環節雖然不是教學中最主要的環節,但它是一次新的學習的開始。如何讓學生真正的自主預習,這是老師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環節的學習,引導學生預習時要因人因內容而異,預習知識要指點到位。不同性格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在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時也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選取不同的預習方法。
二、備課是關鍵
要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必須學會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解決好每一個問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備課之前先看教參,我認為這種做法有些欠妥。教參提供給我們的只是教學中需要參考的內容,不能形成我們個性的、實用的教案,更不能把教參上的內容照搬下來就成了教案。應該靜下心來,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地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有人認為課文就那幾句話、幾個段落,要學什么內容,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讀的?其實不然,有好多問題自己還沒有弄懂,更談不上自己的感悟了,如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課文的重難點,甚至疑點問題是怎樣確定的?本課需要設計怎樣的教學目標?等等。歷史課是知識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會別人,必須首先自己弄明白。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備課和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的設計再精妙,沒有學生的配合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備課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我們設計的教法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教法學法他們運用過嗎?如果有問題在哪里?要充分的考慮進去。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調整重點難點的設置,調整對學生的訓練方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歸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三、興趣是捷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我發現如果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自然產生求知欲,課堂效率就高。每個學生的心靈里,都有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關鍵在于老師怎樣去點燃。每當在歷史課上講到有意思的歷史典故時,平常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也認真聽課了,甚至還能夠認真思索教師的問題并試著回答。這也讓我意識到,應依據我校學生的特點,首先要讓學生愿意聽我的課,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到學生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比如,創設好的情境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很快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我在講到“封建集權的不斷加強”時引用學生看過的電視劇《漢武大帝》,讓學生首先談一下漢武帝的主要功績,然后再引入新課,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歷史知識奧秘的興趣。當然,在講到枯燥無味的歷史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入手,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入手,當然,要恰到好處,以免沖淡了主題
四、積累是必然
根據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我們的實際經驗,我們知道,當堂鞏固所學知識尤為重要。訓練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以口答、筆答、自背、互背、檢測等,也可利用多媒體以選擇、填空的形式進行,但要保證訓練的內容、質量、時間。題目考察的內容既要覆蓋全部知識點,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訓練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訓練之后,教師要及時體察學情,反饋矯正,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當堂完成教學目標。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學生主體的調動。作為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并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踏踏實實做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追求每一節課的高效,才能幫助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歷史,才可能走向高效課堂的彼岸。
教師應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開發和制作歷史課件,開展歷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歷史教學的內容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育因素,歷史教師有責任通過這些教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教師不僅可以從歷史教學內容中充分挖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因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還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尊重和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優良情感品質。教師還要發展學生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促使他們對學習生活和周圍的一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獨立健全的個性與人格特征。教學過程是師生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應共同明確教學目標,交流思想、情感,實現培養目標。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點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和學習需要,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參與;善于創設歷史情境,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善于從初中生的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出發提出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學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鼓勵學生在思想和學習方式上大膽創新;注重探究式學習,在探究歷史問題的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歷史或現實問題的能力。對于歷史新課程的實施與探索,才剛剛開始,對每一位歷史老師來說,課程改革還任重道遠,但課程改革已是一種必然趨勢,是時展的要求。課程改革將煥發歷史課的生機與活力,從而為社會造就越來越多的創造性人才。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歷史課程標準的深入解讀;歷史課堂的導入
一、歷史課堂教學的內涵
歷史課堂教學是由舊經驗的同化、順應、進而形成新經驗的過程,經歷知識、能力、情感三個過程,呈現出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認識特征。
(一)歷史課堂教學是一個由感知到理解再到檢驗的遞進過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或者由其他手段如:有時候以語文課的方式全體學生朗讀重點段落、重點詞句、課文導讀、材料研讀、相關史事等初步感知歷史知識,了解大概的知識脈絡。以新版課本七下《北宋的政治》中材料研讀為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初步感知“北宋的建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重文輕武政策”等史實以及課文中相關經典史料的研讀,深入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壓抑武將,防止武將跋扈,但不是輕視武備乃至軍隊。事實上,宋朝對軍隊是極為重視的,軍費的開始和人數也是相當多的,《水滸傳》里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那就相當于“軍長”一級的人物,林沖老丈人也是教頭,兩個軍長保護不了一個女人,林沖老婆被調戲就被調戲了,最后還被逼上了梁山,這說明北宋武將還真沒有什么地位。武將得不到重視,“人”得不到重視,和平年展經濟教育,戰亂年展軍事,宋代經濟在古代史中是比較繁榮的??v觀古代史,經濟教育與軍事比肩的朝代,以現在的話說綜合國力強大的朝代,都是比較繁榮的朝代,實現了歷史和現實的融合;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和感悟,學生不斷將史學素養內化為學習能力,實現了歷史課程的教育目標。
(二)歷史課教學是老師引導學生,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和材料分析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學生質疑,解惑的過程,學生在問題引導下對課程的理解或體驗,《北宋的政治》這課,材料研讀《哲宗正職官志》記載:“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書施行?!?-根據材料,提出了問題:說說通判的職權和作用,176個字,在課文中的作用只體現一句話:以分知州的權力。這樣兩個官職,是權力平行的,有具有監督知州的作用,還可以直接向皇帝匯報知州的工作。這則材料,補充說明了設置通判的目的和通判的職權和作用。
(三)歷史課堂教學必須具備的條件任何一節成功的課程必須具備的條件:學生對這門學科濃厚的興趣、持久的學習熱情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等一系列條件。所以,歷史課同樣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期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1.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多樣豐富的歷史故事情節、按照政治是一切經濟、軍事、文化史實發生的根本原因,揭示歷史的奧秘、體會歷史的價值,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如七上課文《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里“西晉末年以來,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到東晉后期,長江中下游地區布滿南遷的流民,尤以江蘇一帶為多,有一部分流民還繼續南下進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廣東地區?!蔽覀儗肥羌兛图铱h,客家先民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再到閩贛邊區,定居將樂,繼而往南遷移的歷史履痕,我們班上有這么幾個姓:吳、石、廖、李、曾、徐、嚴、陳、謝、伍、邱、楊、肖、林、鄧、湯、揭、余、俞、馮、鄭、高等姓,我姓邱,我的祖先居住在河南開封府固始縣鐵板橋頭,我們來自渭水河畔,我們邱氏祠堂的對聯是“渭水家聲遠,瓊山世澤長”那你們知道你們家族是什么時候遷入將樂的?那有些同學不知道,有些家族比如湯氏家族因為每年三月三有祭祖,那湯氏后裔對他們時候遷入將樂比較熟悉。其他姓氏同學很渴望了解先我們的祖先如何從北方遷入南方,也很渴望了解當時為什么會從北方遷入南方。并且留下作業,叫他們回去問他們的爺爺奶奶他們的家族史。同時也告訴同學們更好的記憶這一章節的方法:我的網名叫南渡知秋,就是來源于“牽牛南渡,落葉知秋”,我們都是南渡的中原人。我們的祖先都是參與江南地區的開發的勤勞的百姓。2.讓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熱情歷史的課堂教學與其它課堂不同,應品味歷史,感受歷史,從他曲折動蕩中感悟歷史發展的本質,引導學生熱情投入,忘我學習,可引入《漢書。食貨志》: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币龑W生珍惜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3.掌握和運用有效的學習方法歷史的課堂教學,有他自己與眾不同的教與學的方法,一份卷子,50%或更多的是對史料的解讀,從史料中理解和把握史實,完成學習任務。如引入“從唐朝中后期開始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南宋時最后完成”的史料,引導學生反思為什么是唐朝中后期開始經濟重心南移?為什么又是到南宋最后完成?歷史事件都是有他存在的歷史背景和原因的。
二、歷史課堂教學是否高效與課堂教學的成功導入密切相關
初中的歷史簡單,趣味,一個成功的導入法可以馬上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興趣,教師要巧妙地創設能喚起學生求知欲望情境,使學生迅速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一)懸念的導入——“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如果你百度北宋10大著名將領,你可能只認識楊業和岳飛,還有動畫片里的狄青,你知道楊業和岳飛最后的結局是什么?同學們都知道,為什么北宋名將會有那么悲慘的結局?這和北宋重文輕武等北宋政治有關,那么我們這節課就學習《北宋的政治》
(二)復習導入——歷史課與其它課程與眾不同的特征,就是線索性強,知識體系成鏈條,那么復習導入就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節課的復習導入至關重要,這也是歷史教師喜歡的一種導入新課的方式,它不但可以檢查上節課學生的掌握情況,可謂是溫故而知新,還能為新課做好知識上的銜接和鋪墊。例如,在講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可先復習已經學過的《美國獨立戰爭》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相互比較各個異同點,還可以比較同一時期的日本和中國,不僅縱向比較還可以橫向比較,讓學生掌握這幾課知識的重要史實。
(三)音頻、視頻的導入——調動感覺,直觀、具體地再現抽象、遙遠的歷史現象?!叭刖呈加谟H”,這是我們最常用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讓學生從內心融入到課堂的教學之中,多媒體以其立體、直觀、形象等獨特優勢,融入歷史課堂以來,深受師生的青睞,通過多媒體視頻、圖片再現和還原歷史畫面,使學生如親臨其境,有效的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如教學《港澳回歸》這課時,放映視頻資料《1997》,當五星紅旗在香港會展中心冉冉升起時,學生感到得熱淚盈眶,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被激發,達到了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
(四)歷史材料、文物、實物的導入——多樣化的教學教具,妙趣橫生的情感體驗。我聽過印象最深的課是在列東中學聽的一節課,2001版《輝煌的隋唐文化》(一)雕版印刷術的發明,我同學叫美術老師給她刻了一個版畫,帶著油墨、紙張、刷子到了班級,上課一開始,讓每組同學拿潔凈的白紙刷上油墨,蓋上白紙,干凈的刷子刷好,就印出一張版畫。老師引入隋唐時期、四大發明之一—雕版印刷。歷史材料,文物、實物的多樣,能起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深入解讀歷史課標
初中的歷史課程具有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四大特征。歷史課程雖然是小科,我們歷史老師不能讓歷史成為邊緣科目,所以我們不但要讓學生樂學歷史,不與語數英理化搶奪時間,必須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加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很多老師認為寫教案浪費時間,為什么一定要手寫教案?為什么要教學后記?部編教材到今年已經第三年了,我對新教材的理解在每課的教學后記里,如今我也積累了很多對新舊教材的對比。
(一)在教學方式上從素質教育出發,歷史課程教學最終目的是為了掌握歷史知識與技能,掌握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往的教學標準注重教師傳授歷史轉變為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與提高。基本改變了以往只注重教科書,只教教科書的觀念和教法。
(二)教學資源的運用課本中的課文導讀、材料研讀、歷史圖片、課后活動、知識拓展、《歷史彩色地圖冊》、練習冊中的知識歸納,以及課外鄉土歷史資源、視頻圖像資源、網絡資源使得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得到更有意義的運用。
(三)部編教材的更訂歷史教材特征是時序性和線索性,課程標準的制定,要堅持時序性,要突出歷史發展的主線,在保持六大板塊的基礎上,對每個板塊的學習主題,經過精心設計,呈現出“點---線”的方式,使學習內容依據歷史的發展線索循序漸進地展開,如《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從政治上的鞏固:推恩令的實施,(增添)刺史制度,中央對地方的政治控制大為加強;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濟上鹽鐵專賣和鑄幣權收歸中央,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質,平抑物價。舊課本把經濟上的大一統部分放到漢朝經濟的發展,那我們上課的時候為了完整性和注重點與面的結合,我們又把他們放在一起。同時新課程更注重與高中歷史的銜接,為學生的高中學習打下基礎。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
我們不能由于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于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在備課時必須多下功夫,熟練把握教情和學情,注意教學中的取舍,努力減少無效勞動,做到“四個到位”:精心備教材到位,準確了解學生到位,預設課堂到位,課后反思到位。備教材主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研讀教學大綱,知道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達到怎樣的程度,不是課本上所列舉的知識都要求學生掌握,也不是每個知識點都要求學生熟記熟背。教學中發現很多教師總是把課本里的點點滴滴瑣碎知識點都讓學生掌握,生怕遺漏了某一知識點,這樣的上課還能高效嗎?準確了解學生是實現課堂高效的關鍵,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達到學有所獲的目的。課堂的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因此,學生在課堂中有可能出現的一些做法和想法都是教師所要面對的,那么及時解答學生疑問,就非常必要。一方面,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機智;另一方面,還需要教師對課堂要有“超前”的預設能力,特別是學生掌握知識能力的預設,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才不會浪費教學時間。做好課后反思,更要備“課后課”,發現問題,就要想一下:為什么會產生這些問題?有沒有必然的規律,是自己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分析一下,記下來,不管是什么情況,就像拍照片一樣。積累多了之后,再來集中總結。這樣,通過課堂反思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一節完整的課才算備好,也才能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二、重現歷史情境,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動力
在教學上,應當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真正教給學生“有生命的歷史”,還原生動、深刻、鮮活的歷史,才能使更多的學生愛學、樂學歷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痹诮虒W中,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堅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學中創設能激發學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環境,把學生引入課文內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學生在感情上受震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又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這是很重要的。1.運用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增強學生對歷史的直接感知。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對于漢唐時期絲綢之路的學習;近代史中,對于國共兩黨進行的三大戰役的學習等,我就借助路線掛圖進行教學,變抽象為直觀,便于學生理解記憶。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感性認識。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利用多媒體兼容性高的特點,把圖片、影片、錄像等史料重現,通過歷史的原貌的重現,增強學生的感官刺激,進一步加強對歷史知識的領悟、理解和掌握。在講授“開國大典”時,我給學生放映了中國悲壯的近代歷史簡評,放映了第一屆領導集體走上天安門城樓宣布的場景。當時,全班的學生都震撼了,他們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3.插入歷史故事、歷史資料使教學更具趣味性。有人稱歷史課是史話教學,可能有些偏頗,但也體現歷史教學的一個特點。在學習時,我把當時民間傳誦的民謠:“神助拳,,只因鬼子鬧中原……洋鬼子,全殺盡,大清一統定江山”跟同學們一起分析。講的時候,我給同學們講述了奕山“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
傳統教育中,我們一直把學生放在客體的位置,強調接受學習。學生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很難有主動探索的機會,一堂課中死氣沉沉的氣氛可想而知,這種情況下要想實現課堂效果的高效化恐怕很難!目前,實施素質教育人人皆知,但仍有不少的教師還在繼續著“填鴨式”的教學,這顯然不合時宜。其實,教師應把課堂還給學生,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引導者。即教師不再局限于向學生問問題,而是引導學生提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去發現問題并能學會解決問題。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教師從傳統的“神壇”上走下來與學生融為一體,與學生在同一平臺上互動研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這無疑能夠使課堂氣氛活躍化,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積極化。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播放的影視圖片來感受歷史,通過學生自己查資料進行演講、表演加深對所學內容的印象,教師也可以在學生的活動中及時肯定學生,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創造性的發揮。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事件的認知程度得到更大提升,雖然減少了教師滔滔不絕的精彩演講,教學效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作者:宋文 單位:重慶市南川區書院中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