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1 10:24:45
序論:在您撰寫休閑農業行業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鞍山市休閑農業的基本情況
鞍山市休閑農業經過近30發展,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近年來,全市各地把休閑農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目前,全市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莊78家,休閑農業園區20家,農家樂514個,從業人員5718人,帶動農戶2.7萬戶,年接待游客22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3億元。重點打造了一批休閑農業品牌?!鞍吧桨吧侥瞎嬖耘嘞到y”成為第一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鞍山東部山區南果梨花帶入選“中國美麗田園”。海城市被認定為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鞍山臺安大麥科濕地保護區-西平林場蘋果采摘園-鞍山韭菜臺漁村-海城天籟谷露天溫泉-海城三星農業生態有限公司-海城天籟谷露天溫泉-千山南果梨祖樹園-鞍山綠泰佳葡萄主題公園-岫巖滿族博物館-中國玉雕會展中心被列入全省休閑農業精品線路。
2鞍山市休閑農業的發展階段
2.1第一階段:1978-1989年的起步奠基階段
該階段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鞍山市經濟基礎還比較落后,尤其與旅游直接相關的鐵路、公路、航運交通業還很不發達,人多車少、交通不便。在這一階段鞍山市絕大多數游客對消費的期望不高,滿足于吃、穿、住的基本要求,對休閑農業不是非常的理解。休閑農業未能擺脫傳統農業的依賴,并未能形成獨立運作的經營模式,受開發資金的制約,鞍山市休閑農業不能形成一定的開發規模,設施過于簡單,經營粗放,休閑農業幾乎全都是未經認真規劃論證而行的,處在一種盲目狀態,幾乎全由非專業人員管理。度假型和租賃型的休閑農業項目自然偏少,休閑農業仍處在起步發展的階段。
2.2第二階段:1990-2000年的成長壯大階段
該階段正處在鞍山市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時期,隨著鞍山市城市化發展和居民經濟收入提高,消費結構開始改變,在解決溫飽之后,有了觀光、休閑、旅游的新要求。同時,農村產業結構需要優化調整,農民擴大就業,農民增收提到日程。休閑農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形成具有“農游合一”的特點。在這樣背景下,靠近鞍山城市郊區的一些農村和農戶利用當地特有農業資源環境和特色農產品,開辦了觀光為主的觀光休閑農業園,開展采摘、釣魚、野餐等多種旅游活動。這些休閑農業園區,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來觀光旅游,體驗農業生產和農家生活,欣賞和感悟大自然,很受歡迎和青睞。
2.3第三階段:2000年至今的秩序驅動階段
休閑農業經過前些階段的快速發展,供需關系趨向緩和,需求增長緩慢,而供給發展較快,整個的休閑農業規模不斷擴大。在這一階段里,一方面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休閑農業內部的經濟活動和糾紛頻繁;另一方面急劇擴張導致行政機構尚未形成相應的法律框架和執法力量,市場處于相對的無序狀態,急需進一步完善和管理。
3.鞍山市休閑農業發展路徑選擇
3.1重視農村文化的挖掘和保護
農村文化中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較高的文化品位,要實行農村文化資源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繼承和發展相結合。休閑農業必須結合鞍山市地方文脈,研究鞍山特色、挖掘鞍山特色、突出鞍山特色,用“鞍山特色”創招牌樹形象、吸引休閑者,尤其是外地游客。
3.2理念引導,政府扶持
以民間現有休閑農業發展為基礎,采取企業投資為主體,政府扶持引導。實行財政上的以獎代補政策,聘請專家和學者制定休閑農業的考核標準,進行考核,對經過考核達到驗收標準的休閑農莊以獎代補,帶動資金來源的渠道,達到共贏共建的目的。
3.3樹立典型,示范帶動
每個縣、區 先抓1――2 個示范點,政府給予立項補助,重點支持道路的整修、排水、路燈、公廁等公共設施的建設,有效推動和加快休閑農業的建設。
3.4培養專業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休閑農業是一個新興產業,涵蓋農業、生態環境、旅游、休閑、文化等多學科知識,因此,必須培訓具有系統知識的專業人才,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保障休閑農業中所提供服務產品的可靠性、響應性和安全性。
3.5建立、健全休閑農業協會組織
在鞍山市建立、健全休閑農業協會組織,實行協會對行業的自律管理,具有迫切的需要,實行協會對行業的自律管理。
第一,鞍山市旅游局、鞍山市農委要賦予休閑農業協會一定的職權,適度地讓休閑農業協會參與政府行業管理,增強協會權威。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可給予休閑農業協會一定的資金支持。
第二,休閑農業協會要主動、充分地發揮協會在政策宣傳和建議、協調關系、行業培訓、行業自律、宣傳促銷、經驗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即鞍山市休閑農業協會要把鞍山市從事休閑農業經營、服務、推介、管理、研究等方面的人員組織起來,制定行業標準,加強行業自律;加強鞍山市休閑農業實踐總結和理論研究,促進學術經驗交流;開展對內對外合作,實現鞍山市休閑農業資源共享,等等。
第三,為鞍山市休閑農莊樹立品牌,建立典范,提升農莊整體素質,進一步推動全省休閑農業更快更好的發展。休閑農業協會在會員農莊中開展星級休閑農莊的評定工作,制定星級休閑農莊評定細則:星級休閑農莊參評對象、星級休閑農莊標準、星級休閑農莊評定時間、星級休閑農莊評定責任等。
3.6加強宣傳促銷力度
首先要加強信息化推廣,讓游客對休閑農業區位置、休閑內容、交通線路、文化特色、餐飲民宿、聯系辦法等一目了然。其次,要加強與旅行社聯系,借助旅行社對市場的開發、把握能力,由旅行社進行資源整合、組織客源、開發休閑項目。第三,要與媒體聯合組織宣傳促銷,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和制作宣傳片、光碟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相關信息。同時,各休閑農莊應該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充分利用“口碑效應”,提高游客對鞍山市休閑農業的忠誠度。最后,組建鞍山市休閑農業網站,借助于網站可以與眾多的旅游者溝通,產品信息,了解市場需求,進行市場調研,讓企業更多地參與休閑農莊溝通系統的運營,使休閑農莊以較低的建設、運營成本更有效地出現在市場上,為鞍山市內大量沒有能力獨立上網的休閑農莊提供面向省內、外旅游市場的網絡平臺。
參考文獻:
[1]杰弗瑞?戈比,21世紀的休閑與休閑服務[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1
關鍵詞:國外休閑農業;典型模式;經驗啟示;借鑒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休閑農業是貫穿農村1、2、3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1]。休閑農業在國外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程,1865年,意大利專門介紹城鎮居民到鄉村去感受農業野趣的“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休閑農業作為一種鄉村旅游類型誕生。20世紀30~40年代,歐洲休閑農業取得較大發展,并逐漸向美洲、亞洲所在地區拓展[2]。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休閑消費需求高漲,各國的休閑農業也蓬勃發展起來。近年來,休閑農業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重點,同時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筆者通過對國外休閑農業的典型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并總結其基本做法與成功經驗,并據此就我國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思考,以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及研究。
1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
從國外不同國家休閑農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來看,由于思想理念、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等的不同,因此各國休閑農業在發展形式、組織機制和效益等方面各有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總結如下:
1.1 以日本為代表的綠色觀光旅游發展模式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氣候高溫多雨,國內資源貧乏、人均土地資源緊缺,農業規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過政策和制度來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希望通過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內涵和風土人情來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閑農業奉行“回歸自然”的理念,強調市民實踐體驗,通過農園吸引市民租地經營,農民在公園里生產、生活、休閑,實現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體化經營管理。為了有效推動綠色觀光旅游體制、景點和設施建設,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農業土地法律體系,在硬件配套設施、稅收、補貼等方面給予許多優惠政策。目前日本國內有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觀光農園,內設動物廣場、牧場館、花圃、跑馬場、射擊場等各具特色的設施,同時配有完善周到的服務,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為觀光農園贏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
1.2 以法國為代表的專業農場發展模式
法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得益于多個非政府組織機構的聯合,具體是指各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推動以農場經營為主的休閑農業得到快速發展。這些農場基本上都是專業化經營,主要以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以及露營農場等形式存在。早在1954年,聯邦國營旅舍聯合會主辦“法國農家旅舍網”,此后各類農業旅游社團組織和法國農業與漁業協會等中介機構陸續成立,有力促進了休閑農業的經驗交流、信息傳遞和業務培訓。隨著行業協會的不斷發展,行業自律作用逐漸凸顯,法國政府也逐漸由管理職能轉向監管職能,行業協會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顯現主導作用。截至2005年,法國已有1.77萬農民經營休閑農業,超過5800戶農民加入全國性的聯合經營組織;2007年有2.92億人次前往鄉村進行休閑,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33.4%;農業旅游收入約244.6億歐元,相當于全國旅游收入的1/5[3]。
1.3 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發展模式
澳大利亞作為開展休閑農業最早的國家之一,其休閑農業特別重視葡萄酒旅游產業的“產、學、研”緊密結合,主要依托葡萄莊園的田園風光、釀造工藝生產設備、特色美食、葡萄酒歷史文化吸引游客,同時開發觀光、休閑和體驗等農業旅游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促使休閑農業向第2產業和第3產業延伸,實現了特色農業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為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澳大利亞葡萄種植始于1788年,從1810年開始,葡萄酒釀造和銷售開始走向商業化,目前已經形成了60多個葡萄酒產區,2008年澳大利亞葡萄酒產量為125714百萬升,出口量為71417百萬升,成為世界第6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4大葡萄酒出口國[4],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應。據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游部統計報道,200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就吸引410萬國內游客和66萬國外游客,創匯達48.9億澳元。
2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
國外休閑農業依托區域特色資源、民俗文化、科技水平等優勢,形成多樣化的項目開發經營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其成功經驗總結如下:
2.1 政府適度扶持
國外政府制定休閑農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或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和引導扶持。如日本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20多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規體系[6];國外政府對休閑農業的精品景區實行以獎代補,并設立專項扶持發展資金。如在1992年,美國專門設立了“農村旅游發展基金”,推行“旅游政策會議”制度,確保國家的重大決策充分考慮旅游收益[5]。
2.2 協會積極推動
國外休閑農業通常通過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來提高休閑農業質量,從而引導休閑農業經營者、管理者不斷提升發展和管理水平,在會員與政府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最終來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如法國農會、羅馬尼亞鄉村生態和文化旅游協會以及愛爾蘭的農舍度假協會等行業協會均有力推動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2]。
2.3 堅持市場導向
國外休閑農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內外貿、產供銷、農科教于一體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如澳大利亞依托本地龍頭產業葡萄酒,通過拓展休閑農業旅游、休閑、度假和體驗等新型職能,開發鄉村旅游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協同發展[4]。
2.4 協調均衡發展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注重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參與,重視控制休閑農業活動對資源所造成的浪費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強調休閑農業在促進工農協調和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注重提升傳統文化內涵、提高公民素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從而創造社會文化效益。
3 國外休閑農業對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啟示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我國實際來看,加強休閑農業發展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3.1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加強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與資金扶持
政策完善是根本,市場運行是重點。發展休閑農業應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和引導扶持,強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規范管理、公共服務、營造環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休閑農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和制訂我國關于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研究部署重大活動和工作措施。設立休閑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采取多種經營模式,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個人和各類經濟實體參與休閑農業開發建設,發揮社會資金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制訂并完善我國休閑農業服務標準體系,強化對各類休閑農業行業協會等合作組織的管理與支持力度,增強行業自律性。
3.2 堅持以農為本、彰顯文化,深入挖掘休閑農業發展的文化內涵
發展休閑農業不能脫離農業、農村和農民,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單元,要堅持以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和增收為目標,融合1、2、3產業的要求,圍繞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深入挖掘鄉村深厚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深入發掘休閑農業的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傳統休閑農業文化,突出文化底蘊厚實、景點豐富多彩的特色,拓展多元功能、功能齊全、環境友好、文化濃郁的休閑農園,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為經濟優勢,大力培育特色休閑農業產業,在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城鄉消費者創造良好的休閑環境。
3.3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營銷與品牌建設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突出自然生態為重點,加強休閑農業與農業產業化、旅游業的結合,樹立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發展思路,充分整合農、林、牧、漁和旅游文化等資源,依托區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循環農業示范區,加快培育一批經營特色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的休閑農業精品點、精品休閑農莊和精品農家樂,組織開展展示推介活動,形成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品牌,重點培育鄉村旅游著名、馳名商標和品牌,實現差異對接、優勢互補、合理組合,構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樣的產業布局,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及其他旅游業態融合發展。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統一,加快培育大中城市和名勝景區周邊、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的休閑農業發展,變資源文化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
3.4 堅持創新服務,規范培養,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水平與經營機制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創新的理念盤活我國傳統資源,將農業資源與創意相結合,開發豐富多樣的創意農業產品,打造特色鮮明、富有魅力的農村農莊,形成創意農業產業帶。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產品服務、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要通過制定標準、加強管理、培育品牌、引導行業自律等多種方式,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
總之,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和建設任重道遠,無法因循已有的模式,在實踐中將會遇到各種復雜的難題,需要我們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注重吸取國外成熟和有益的經驗,不斷探索和創新。在農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新時期,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和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宏觀調控,緊緊依靠廣大農民,充分調動各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就能夠實現突破,道路會越來越寬廣,我國休閑農業的前景最終也會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2011-07-25.
[2] 瞿兆賽,曹林奎.世界旅游農業發展概況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作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6(5):470.
[3] 張蓓,萬俊毅,文曉巍.國外農業旅游的模式比較與經驗借鑒[J].農業經濟問題,2011(5):100-105.
[4] 李甲貴,賈金榮.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發展政策與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10(6):106-109.
[5] 趙俊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農業旅游經營管理與啟示[J].世界農業,2012(5):27-31.
關鍵詞:休閑農業;建設;推動經濟發展;思考
休閑農業是當下比較新穎的綜合型新興農業類型,通過結合農業先天優勢資源,實現與旅游行業同時進行的經濟發展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促進了農村居民的經濟收入,還能夠帶動農業深度發展,同時滿足構建生態農業環境的需求。構建休閑農業經濟運作模式是有效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我國的經濟體制,促進各項產業相結合。因此,本文針對休閑農業建設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希望通過合理化建議實現快速發展的需求。
一、我國休閑農業建設現狀
1.休閑農業監管體制缺失。目前我國休閑農業建設的現狀還不令人十分滿意,在具體工作實施的過程張還存在許多問題,有待于政府和人民共同積極的努力來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缺失。首先,我國休閑農業的監管體制還存在缺失,由于是新型的農業類型因此還不具備科學的管理制度,對于實際的市場混亂現象沒有有效的處理方案。管理體制上的缺失主要源于管理經驗不足,對于新型行業的發展沒有危機防范意識,監督體制上的缺失也是影響工作執行的關鍵。
2.休閑農業缺乏特色發展。當下我國建設和發展休閑農業的業務還不是非常專業,在構建的過程中缺乏特色,影響了實際的應用效果。對許多西方國家相比,我國休閑農業的起步較晚,由于我國市場巨大而且消費族群比較廣泛,因此才能夠迅猛發展。但是實際的運作過程中也出現了低成本、低服務質量的現象。國家和政府在建設休閑農業的過程中沒有考量到體制的完整性,導致實際的建設體系出現了缺失,喪失特色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阻礙作用。
3.休閑農業生產規劃缺失。目前,我國政府對于休閑農業建設和生產的規劃不足,導致了實際工作存在缺失。常見的規劃缺失問題就是農村居民盲目索取經濟收入,而忽視了服務的質量和行業的工作熱情,導致一些地區的經濟收入沒有明顯的回饋,實際的服務質量也因為規劃的事物出現了降低的情況。農民對于休閑農業缺乏專業的運作理念,因此在投資的過程中也單獨只會考慮到如何短期內創造經濟收益,而忽視了長久的發展計劃,對眼前的蠅頭小利充滿興趣,卻沒有發現一個巨大的市場隱藏在背后。
4.國家扶持休閑農業建設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對于休閑農業建設的扶持力度還存在不足的問題,主要是由于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全面,另外一方面,是源于政府資金扶持不足。建設政策不夠清晰就不能吸引農民進行良好的休閑農業環境建設,也導致后期的宣傳力度不足,影響了人們對地區休閑農業活動的選擇。管理制度的缺失是導致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競爭阻礙的重要因素。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約束和規定相關的內容,就會影響實際的建設工作實施。
5.休閑農業建設缺乏相關人才。就目前的休閑農業建設情況來說,缺乏專業的建設和管理人才是阻礙發展的關鍵。一般從事休閑農業的工作人員都來自于農村,他們原本就不是專業的管理和服務型人員,從前從事的工作類型對于滿足提升休閑農業服務質量具有嚴重的阻礙情況。長期務農的工作人員難以深度理解休閑農業的建設意義,因此缺乏建設休閑農業的熱情。
二、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先決條件
1.我國休閑農業市場前景良好。我國是發展休閑農業的絕好地域,因為我國是當今世界的農業大國,這一因素決定了我國發展休閑農業的先決條件。伴隨我國社會文明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工作之余的休閑生活,因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也促成了休閑農業的建設和發展。迅速增長的城市人口迫切需要得到身體和心靈的放松,休閑農業體制的構建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人們渴望自己調配自己的休閑時間,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下,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景十分良好。
2.我國經濟騰飛帶動休閑農業發展。伴隨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從二十一世紀開始,我國人們的平均消費水平呈現遞級增長的形式。根據人們經濟收入增長的情況,以及人們消費意識的提升,都成就了休閑農業發展的先天環境。伴隨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攀升,人們對于綠色生態環境的追求也日趨渴望。生態農業旅游對于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的人們吸引力不斷增加,說明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成功促進了休閑農業的建設。同樣,行業發展的多樣性也能夠促進國家經濟收益,實現經濟增長的目標。
3.人民休閑時間充裕促進休閑農業業務拓展。我國人民休閑時間充裕也是促進休閑農業業務拓展的重要因素,因為人們越來越多的節假時間,激發了市場不斷拓展業務的需求。傳統的行業假期業務一般就是進行短途的旅游,現代人們對于旅游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希望能夠通過農業業務拓展的形式得到休閑質量上的提升,因此,休閑農業的出現正好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需求,實現了生態旅游等多樣性產業相結合的經濟運作模式。
4.農村交通環境改革有助于休閑農業發展?,F在我國農村道路交通情況得到了不小的改善,國家和政府非常重視農村交通方面的問題,現在農村交通便利程度已經全面覆蓋了大部分地區,實現了與城市構建交通網絡的基礎模式。大量公路的建設也滿足了人們自駕游出行的需求,隨著人們經濟收入的不斷提升,購買車輛的情況迅速提升,人們選擇自駕游出行也更加方面,良好的交通情況滿足了人們休閑娛樂的需求。良好的空氣質量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都是非常吸引人們的休閑農業建設條件,通過良好的交通促進了休閑農業建設的進度。
三、我國休閑農業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思考
1.強化政府對休閑農業建設的扶持力度。加快我國休閑農業建設的有效途徑首先是強化我國政府的扶持力度,實現科學、有效的戰略指導。建設新型休閑農業主要是為了實現生態經濟的運營模式,希望能夠科學、合理的應用農村環境實現創造經濟收益的目標。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大力宣傳農村風景環境,在促進旅游行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村人民經濟收入。向城市人們宣傳農村環境吸引游客能夠滿足人們對自然環境的向往,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村居民發展向城市人民學習交流的機會。政府大力度扶持休閑農業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引導各行各業的合作,進而實現新型農村建設的目標。
2.完善休閑農業建設的監管體系。在建設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還需要注意完善休閑農業建設的監管體制,不斷的強化新型農業發展的功能性和服務質量。在建設休閑農業體制的過程中應該制定嚴謹的管理和拓展制度,并且選擇專業的人員進行管理,確保行業發展的穩定性和規則性。建設團隊還需要具備極高的自律性,能夠從建設的環節中發現問題并積極改善,合理的調整更加能夠促進經濟體制的建設,也是實現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的。管理和監督是行業發展至關重要的因素,完善休閑農業建設的監管制度,是未來發展新型行業的基礎,也是當下建設優化的保障。
3.科學制定建設休閑農業策略。針對我國社會的市場需要合理、科學的制定建設目標,通過新型服務性產品滿足人們消費需要,堅持走特色道路有效拓展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帶給休閑農業無限的生命力,滿足了我國經濟體制的需求。在建設特色服務型休閑農業體制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人們的需求拓展市場,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環境的特征選擇休閑農業的建設亮點,結合自然風景和當地特色滿足人們休閑旅游的目標。休閑農業的建設目的是綜合人們需求構建一個及感受、體驗為一體的旅游產品,在旅行的過程中發展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同時也增加了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理論部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關鍵,只有保證行業根基的穩定才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休閑農業的建設基礎包含便利的交通條件,配備的安全措施防護,以及相對配套的綜合型服務質量,其中重點是先決的自然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休閑農業建設的基礎就是創新理念的設計,通過對農村環境的掌握情況出發,設計一個配套設施齊全的生活休閑空間,滿足人們對工作之余生活娛樂的需求。休閑農業的建設是一種綜合型服務行業,它充分的結合了農業生產與旅游項目,通過服務行業的體制進行業務創新。
5.構建對應保障機制培養人才。建設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人才的培養,同時能夠建立相對應的保障機制實現對人才利益的維護。就目前而言,休閑農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還需要進行提升,定期開展相關業務和理論的培訓對于提升休閑農業服務質量具有良好效果,能夠滿足現代新型行業發展需求。指定相對完善的保障機制能夠激發工作人員的熱情,同時也維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為農民帶來實際的經濟收入。維護農民和休閑農業工作人員的權益,是未來更好發展行業的前提,也是提升生態行業質量的前提。
6.學習西方國家發展休閑農業經驗。綜合上述對策思考,根據我國建設休閑農業的現狀進行分析,科學適度的總結歸納西方國家的經驗,能夠更加有效的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建設休閑農業的起步比較早,相對來說經驗比較豐富。西方國家之所以成功建設休閑農業主要是依靠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加上相關法律條文的重要約束成就了行業的發展。相關的制度和條例對于西方建設休閑農業具有約束力,也保障了后期行業的穩定發展,強大的資金和有效的服務質量支持,也是促進休閑農業不斷進步的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示,休閑農業的建設是當下的比較熱議的話題。構建新型的休閑農業模式主要是為了實現生態經濟環境的設計,在人們參與旅游的過程中體驗趣味的農村生活。我國發展休閑農業具備先天的優勢,但是在構建休閑農業體系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監管、資本等方面的缺失導致實際成長步伐緩慢。通過加快休閑農業建設推動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需要不斷的完善監管體制,通過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實現科學化、合理化建設目標。建設休閑農業對于改革我國傳統經濟體制具有良好的作用,能夠有效的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對于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也有良好幫助,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有力方針。
參考文獻:
[1]劉正國,江學軍.發展休閑觀光農業促進鄉村經濟繁榮——關于加快推進丹徒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幾點思考[J].農業裝備技術,2012,04:5-7.
[2].“十二五”時期我國繼續推動休閑農業持續發展[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12,10:17-20.
[3]牛瑞華.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三化”協調發展——關于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內在關系及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思考[J].決策探索(下半月),2013,01:33-35.
[4]芮正云.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功能定位及其效應研究——基于江蘇白馬國家農業科技園發展的認識與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1:11-16.
[5]曾玉榮,翁伯琦,許標文,劉宇峰,劉波.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的產業選擇與策略思考——以廈門市為例[J].發展研究,2014,04:88-91.
[關鍵詞] 海南省休閑農業;臺灣省經驗借鑒;措施探討
[中圖分類號] F323.1 [文獻標識碼] A
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激烈競爭,以及國際農產品的迅猛沖擊,導致臺灣農產品生產成本高、價格低、農民收益少,臺灣農業發展逐漸面臨著衰退和萎縮。一種能夠加快農業轉型,改善農業結構,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開發農業的生活、生態功能,促使農業從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延伸的新的農業經營型態——休閑農業便成為臺灣農民與農政單位極力突破困境的不二選擇。臺灣休閑農業由于起步較早,經過將近40余年的發展,走過創立期、成長期,已經步入比較成熟的發展階段,在發展方向與目標、政策與措施、經營與管理等方面積累了不少可供參考借鑒的成功經驗。
二、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一)加強領導,積極支持
1.組織保障。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就對發展休閑農業極為重視。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采取的是政府主導模式,休閑農業發展計劃的審查與核定、計劃內容、經費配置、推動方式均由農業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導,“觀光局”、“經建會”協同管理,專門設立休閑農業管理、輔導處和推廣科,各縣市也相應設立休閑農業管理、輔導機構,從上到下形成了休閑農業的管理和輔導體系。臺灣休閑農業從“農委會”、“農林廳”,直到基層農會都有專人負責。臺灣農業主管部門直接負責休閑農業的規劃和行動、管理和咨詢,并提供補助經費和貸款,并不失時機地出臺各種法規政策和管理辦法。
2.資金支持。臺灣當局對獲得評審核定的休閑農業區均由“農委會”資助經費,經營主體配套部分資金。經核準的休閑農場在經營上享受優惠政策,提倡一鄉一園。撥出專項經費支持休閑農場建設,經費一般用于修建通達農場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農園的補助、組織、文宣等。
3.服務提升。除了組織保障和資金扶持之外,臺灣當局還為休閑農業發展提供各種服務:一是組織各種類型的輔導班、研討會,開展培訓;二是組團前往發達國家參觀考察;三是聘請研究單位幫助農園規劃,指導建設。除了出國考察外,其它各項活動均由政府組織和資助。
(二)強調規劃,重視研究
1.強調規劃。為了防止休閑農業背離農業本質,形成合理的區域布局,臺灣農業主管部門十分重視休閑農業的規劃工作,這里主要包括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和休閑農業區建設規劃。臺灣“農委會”研訂了“發展休閑農業示范計劃”和“發展休閑農業計劃”,并把這些計劃列入綜合農業規劃之中。臺灣從省到市、縣、區、鄉鎮,自上而下形成統一的休閑農業規劃管理格局。除了主管部門對當地休閑農業發展規劃有明確的規劃布局以外,一般農園和農戶自身也有近、中、遠期規劃。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休閑農業后期的發展就有了明確的方向。
2.重視研究。休閑農業的綜合特征以及多樣屬性決定了它必須依靠教育科研機構的協助與扶持。臺灣相關部門機構在做好休閑農業的產業發展規劃和農業園區建設規劃的同時,會根據休閑農業產業需求,開展相關課題的研究,諸如經營模式研究、服務態度與服務行為關系研究、提升競爭力的研究、農園規劃建置研究等。目前臺灣大學、臺灣成功大學等多所高校的相關專家以及不少科研機構的農業科技人員都與當地的休閑農企聯系密切,通過實地考察調研、開展技術培訓等形式對企業發展提供幫助。
(三)健全法規,規范管理
1.健全法規。休閑農業的規范化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臺灣“農委會”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規。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主要法律依據是“農業發展條例”和“休閑農業輔導管理辦法”,休閑農業規劃、登記及運營,均須遵循相關法律規定。
2.規范管理。“農委會”作為臺灣農業最高管理部門,負責休閑農業行業管理標準的制定,地方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對當地休閑農企進行審查評估與考核管理,確保休閑農場、農園或是民俗村落都能夠依法運營,避免無序開發和惡性競爭,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保障廣大游客的合法權益、增強盈利能力。
(四)培植專才,創新經營
1.培植專才。休閑農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臺灣當局十分重視休閑農業相關專才培養,致力培植專業團隊,從市場定位、價值分析、項目策劃、設計建造、招商營運等方面為休閑產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為了適應臺灣休閑農業蓬勃發展的需要,臺灣很多大學都開設了休閑農業專業,其中有5所大學在企業管理系設了休閑農業專業,有十余所大學在旅游系統設立了休閑農業專業,積極培養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人才。
2.創新經營。把農產品不當農產品看待,而當成體驗品,是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最大特點。依靠當地自然環境、資源條件、農漁特產,創新經營,構建不同特色的休閑農業產品,是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關鍵。首先,大力開展網絡宣傳促銷,建設相關網站,方便游客獲取信息,做到“足不出戶,了如指掌”。其次,重視分工合作,強調同一地區的橫向聯合。第三,開發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豐富旅游產品結構,提升休閑農業品位。
三、臺灣經驗對海南休閑農業發展的啟示
瓊臺兩地同屬島嶼型經濟,在地理氣候、土地面積、農業資源和人文習俗等諸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兩岸三通和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使休閑農業成為兩地合作的焦點,臺灣的經驗結合海南的資源,兩地休閑農業合作和發展前途光明。
(一)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搞好規劃
海南休閑農業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切實搞好規劃。借鑒臺灣經驗,由政府牽頭制定全省休閑農業發展整體規劃,地方各級政府要把發展休閑農業列入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通過細化目標、強化責任,形成“主要領導決策部署,分管領導組織協調,職能部門歸口管理,相關部門配合實施,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雖然制定了休閑農業發展規劃,但海南休閑農業以民營企業家、農民自主開發為主,大多處于自發狀態,缺乏統一規劃,任由經營者盲目的投資與開發。海南要把加強規劃引導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以規劃促規范,以規范促發展,盡量避免重復建設導致惡性競爭和資源浪費。海南各地要按照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把休閑農業發展規劃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中,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農業發展規劃、城鎮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等相銜接,確保休閑農業的合理布局和有序發展。
(二)創新發展機制,規范行業管理
海南休閑農業發展需要借鑒臺灣發展經驗,創新體制機制,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流轉、投資融資、農民參與四個方面機制創新,逐步形成保障、促進休閑農業科學發展的工作機制體系。
海南目前還沒有休閑農業專項法規和行業標準,整個行業的發展缺乏相關法規的約束和行業標準規范,容易導致無序競爭甚至損害游客利益。因此,海南迫切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臺灣的成功經驗,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強制規劃項目,嚴格審批制度,設立準入門檻。臺灣采取的進行先期發展指導,以休閑農業區和休閑農場兩種不同的準入方式發展休閑農業,并伴隨著休閑農業的深入發展進行相應的法規修正,以保證發展的正確方向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模式等這些做法都值得海南參考借鑒。
(三)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扶持
海南各相關部門需要強化服務意識,拓展服務領域,簡化審批手續,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為休閑農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認真落實鄉鎮企業治亂減負有關政策,從嚴查處“三亂”行為,依法保護休閑農業企業的合法權益。銀信部門把支持休閑農業發展作為信貸重點,完善有關政策,適當放寬信貸條件,增加信貸額度。積極培育和發展休閑農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及中介服務組織,加強指導和服務。大力加強休閑農業設施的建設與發展,加強與旅游部門的合作,促進農業與旅游的結合,建立農業旅游網絡體系。
休閑農業要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海南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支持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主要包括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建立相應的專門機構、支持和引導好農戶承包土地的流轉、制定創業優惠政策、培育市場氛圍、提高勞動者素質、統籌安排項目等方面。
(四)突出產品特色,開發精品線路
特色,是休閑農業發展競爭中的關鍵要素。海南在借鑒臺灣休閑農業經驗的基礎上要突出自身的地方特色,不能照搬全抄。海南休閑農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依托所處地域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優勢,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如熱帶特色、海洋文化、熱帶雨林景觀、溫泉景區、海洋漁業、生態環境、地方文化和黎苗風情等特色,以海南鄉土文化為核心,提高休閑農業產品的品位和檔次,因地制宜,走特色發展之路。
根據自身條件和優勢,臺灣有針對性地開發休閑農業主題旅游產品和精品旅游線路。如:自駕旅游、青年旅游、校外教學之旅、銀發族養生之旅、花卉生態農特產之旅、原住民傳統祭典之旅等。海南可以借鑒臺灣經驗,開發符合自身實際的特色主題和精品線路,以適應市場需求多元化、個性化的發展趨勢。
(五)實施人才戰略,促進相互合作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臺灣休閑農業已經形成了較為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而作為一個教育相對滯后的省份,專業人才缺乏是當前限制海南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個瓶頸因素。海南目前僅有海南大學開設“觀光農業”專業。因此,實施人才戰略,著力培養和引進休閑農業的專門人才既是相關企業的緊迫任務,也是各級政府和各大科研院所需要高度重視并加大投入力度的項目。海南應當學習臺灣的先進經驗,建立健全休閑農業經營管理學科體系,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瓊臺兩島文化傳統背景大體相同,自然資源相近,農業形態相似,經濟互補性強,休閑農業合作潛力巨大。把臺灣的發展理念、資源、技術、人才、管理、經驗、特色方面的優勢,同海南的勞動力、土地、市場、自然資源等優勢結合起來,可推動兩岸休閑農業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瓊臺合作可以充分利用海南國際旅游島“免稅”的政策優勢,開發休閑農業精品路線,打造無障礙觀光休閑農業旅游區。當然,海南在借鑒臺灣經驗的同時必須要突出海南當地特色,不能照搬全抄。
四、結束語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與臺灣的農業合作。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范基地,拓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空間。”由此可見,借鑒臺灣休閑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將是海南休閑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對于海南休閑農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 考 文 獻]
[1]張健.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與啟示[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1):288-291
[2]呂明偉,郭煥成,孫藝惠.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一體的臺灣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建設[J].中國園林,2008(8):16-20
[3]彭溢,車輪.臺灣“金點子”破解我省休閑農業突圍“密碼”[N].黑龍江日報,2009-08-14
【關鍵詞】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戰略
一、前言
觀光農業是體驗經濟時展環境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條嶄新路徑,這種發展模式,將休閑農業與旅游業發展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發展旅游觀光,提升農業附加值。休閑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如何將基本的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進行有機結合,以農業生產帶動農業觀光,是休閑農業旅游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點?,F階段,我國農業經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農業產值較低,農業資源利用程度不夠,這種情況下,限制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和進步。本文提出的休閑農業旅游發展戰略觀點,注重結合體驗經濟特征,對現階段休閑農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分析,并就其戰略發展目標,進行了相關預測,為休閑農業發展,指明了一條嶄新道路。
二、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游發展優勢和存在問題分析
(一)休閑農業發展優勢———以YJ村為例
本文在對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游戰略發展分析過程中,結合了長春市綠園區發展觀光農業的實際情況,對該問題進行了相關探究。長春市綠園區YJ村地理位置優越,四季分明,夏季氣溫平均在26度左右。YJ村以葡萄種植業為主,并建立了相應的旅游觀光點,可以讓游客體驗到較好的風光。據相關數據調查現實,YJ縣從2003年開始發展葡萄種植業和蔬菜種植業,村黨委積極爭取國家農業建設投資,建立了“靜珠葡萄生產基地”,并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發展旅游觀光行業。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加強了對產品品牌的宣傳,提升了“靜珠葡萄”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外來游客觀光[1]。在發展葡萄種植業的過程中,還開展了蔬菜種植業,開展了生態旅游。游客可以在葡萄架下現吃現剪,品嘗新鮮的葡萄。在休閑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村黨委還設置了相應的餐飲業,主要以地區特色為主,以“殺豬燴菜”等東北特產,讓游客品嘗東北特色的食物。這種發展模式下,為YJ村農業提升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在沒有開展休閑農業發展模式下,YJ村人均年收入在9000元左右,隨著休閑農業的發展,人均年收入高達13000元。
(二)休閑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以YJ村為例
YJ村在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較大的局限性,這對于YJ村實現更好地發展和進步來說,較為不利。YJ村休閑農業旅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1.旅游景點的設置,多以觀光和品嘗為主,對深層次體驗開發較少。據相關市場調查顯示,有50%的游客滿足于現階段YJ村的旅游情況,30%的游客基本滿意,20%的游客認為,YJ村的旅游模式太過單一,不能夠很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2.經濟發展相對落后。YJ村在發展過程中,人均GDP雖然達到年平均13000元,但是其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交通建設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建設過程中,村里的道路仍然有泥路的情況,導致在發展觀光行業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局限。3.思想認識存在一定的缺陷。YJ村休閑農業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人均GDP收入也在顯著提升。但是受到小農經濟的發展,YJ村的旅游觀光行業進展緩慢,發展模式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現階段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農民對休閑農業旅游這一嶄新概念認識不足,農業資源開發程度較低[2]。
三、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戰略構建———以YJ村為例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1970)一書中提到:“服務經濟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則是體驗經濟,如何對體驗經濟時代特征進行把握,對于促進經濟發展和進步來說,將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YJ村在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過程中,在體驗經濟背景環境下,如何對現階段存在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將直接影響到其未來的發展和進步。
(一)注重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
YJ村在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過程中,對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完善,是更好吸引游客資源,促進自身發展的關鍵。對此,YJ村要注重加強村內交通建設,改變原來的土道,使道路設施得到有效完善。同時,要豐富現有的餐飲業和住宿業,提升餐飲和住宿環境,提高YJ村的旅游接待能力。除此之外,還要注重豐富旅游資源,增加鄉土民情的旅游特色,提升游客滿意度,為YJ村帶來更多的游客資源[3]。
(二)加強觀念轉變
休閑農業旅游發展過程中,觀念的轉變,對于這一行業的發展,同樣有著重要影響。對此,YJ村黨委要注重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將體驗經濟時代下的休閑農業旅游巨大發展前景向農民進行講解,讓他們意識到休閑農業旅游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在進行宣傳過程中,要牢牢把握休閑農業旅游的基礎,主要將其優勢進行分析和宣傳,能讓農民真正意識到這一行業發展帶來的“實惠”,提升農民積極性,這樣一來,才能夠更好地促進YJ村休閑農業的發展和進步。
(三)加強市場開發
市場開發過程中,強化對資源的應用,是提升經濟效益和促進發展的關鍵。YJ村在發展過程中,相關資源應用不足,限制了其發展。對此,YJ村要注重立足于現階段發展情況,能夠對自身的資源進行最優化配置,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建立多元化的旅游發展模式,更好地吸引游客,以實現自身的長足發展和進步。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對體驗經濟時代休閑農業旅游的發展戰略構建問題研究時,注重結合實際案例,分析了YJ村的情況,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并就相關措施進行了探討。通過分析YJ村的情況,我國其他地區在發展休閑農業旅游過程中,可以借鑒YJ村的經驗,并注重對自身情況的結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基于體驗經濟時代下的休閑農業發展,要注重對資源優勢的把握,這是休閑農業旅游更好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賀德紅,周志宏.論體驗營銷在休閑農業旅游市場的應用[J].江蘇商論,2011,01:78-80.
[2]章繼剛.發展創意農業建設美麗中國———2012~2013中國創意農業體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3,01:53-58.
關鍵詞休閑農業;現狀;問題;對策;山東濟寧
中圖分類號F592.7;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322-02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背景,利用農業資源、農業景觀和農村環境,以農林牧副漁生產和農村文化生活為依托,以休閑農場為載體,增進人們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為目的,具有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和一、二、三產業功能特征的新型產業形態[1]。濟寧市是農業大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鄉村旅游條件優越。
1濟寧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濟寧市高度重視休閑農業的發展,將休閑農業與農業產業化、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依托區域特色農業資源,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園區、農家樂、民俗村、農業節慶活動等各種形式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品,促進了農業由一產向三產延伸,推動了全市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協調發展,成為農村經濟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的亮點。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濟寧市共有休閑農業園區逾120家,農家樂逾560家,民俗村28個,農業節慶活動31個,其中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5處,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7處,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6處,省級旅游強鄉鎮26處,省級好客人家農家樂30家,從業人數逾7萬人,全年接待人數逾700萬人,收入近27億元,休閑農業發展良好。
2濟寧市休閑農業的主要發展形式
2.1休閑農業園區
休閑農業園區是集農業觀光、休閑度假、生態循環農業生產、采摘等功能為一體的農業旅游園區[2]。休閑農業園區占地較大,投資多,娛樂設施更新換代快。目前,濟寧市休閑農業園區發展較快,數量較多,主要有大規模景區型、休閑度假型、科普教育型和景區依托型幾種形式,但規模較大、配套設施全面、經營狀況良好的園區數量不多。目前,知名度較高的休閑農業園區有泗水萬紫千紅生態養生旅游度假區、泗水西侯幽谷生態旅游風景區、曲阜九仙山綜合農業生態觀光園、濟寧南陽湖農場等。
2.2農家樂
農家樂是一家一戶的農民向城市人提供的一種住農家院、吃農家飯、體驗農村生活,從而獲得放松身心、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3]。濟寧市農家樂數量較多,主要形式為田園農家、濱湖漁家、山里人家和城中農家,大多集中在著名景點周邊、各種大型的農業園區附近和城鎮郊區,價格便宜、菜品新鮮,具有明顯的農家特色,但規模較小、經營范圍窄,多數局限于餐飲、垂釣、住宿,衛生條件差,服務水平低。
2.3民俗村
民俗村是有關部門認可的、有相當比例的農戶從事“民俗旅游接待”的鄉村,其中的農戶被稱為“民俗旅游接待戶”。民俗旅游是以民俗文化景觀為觀賞對象,以觀賞、了解、領略、參與鄉村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4]。目前濟寧市的民俗村數量不多,但都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充分滿足了城鎮居民體驗原汁原味的農村傳統生產生活的需求。目前,濟寧市發展較好的民俗村有微山的王蘇白村、泗水的王家莊村、曲阜的武家村、葫蘆套民俗村等。發展鄉村民俗旅游,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而且還保護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改善了生態環境,打造了優美山村。
2.4農業旅游節慶
農業旅游節慶是以吸引大量旅游者和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為主要目的,并以當地的風土人情、傳統競技、農作物、土特產、物產、地理優勢、氣候優勢、遺址、勝地、古跡等各項資源為依托,圍繞農業、農俗、農事及相關資源為主題開展具有綜合性特點的慶典活動和公眾集會[5]。近年來,濟寧市各縣(市、區)圍繞休閑農業策劃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農業節慶活動,其中影響較大的有微山湖荷花節、泗水桃花旅游節和中國泉鄉(泗水)泉水節、梁山蓮臺祈福休閑萬人廟會、梁山春節水滸游、曲阜市大櫻桃采摘節、鄒城草莓采摘節等。開展這些節慶活動讓游客體驗到觀賞、采摘快樂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濟寧市的農業節慶活動主要集中在瓜果菜及各種作物的開花期和收獲期,活動內容多為觀賞和采摘,活動時間非常集中,客流量大,在節慶活動期間出現了停車難、就餐難、住宿難等問題。
3休閑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現有的休閑農業項目內容單一,功能簡單,產業鏈短
多數觀光農業項目在開發前沒有經過嚴密的立項論證,缺乏科學的規劃和技術性指導,基礎條件和配套設施較差,多數休閑農業項目僅限于觀光、采摘,只有少數幾個規模較大的園區具備餐飲、購物、療養、度假、研修等旅游配套項目。休閑農業項目之間缺乏溝通聯系,經營上單打獨斗,項目資源未進行整合,還未形成一條休閑農業旅游精品路線,“過境游”現象突出。
3.2休閑農業項目缺乏文化內涵
濟寧市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豐厚,現有休閑農業項目多停留在觀賞、采摘品嘗、農家體驗層面,對農業資源、觀光資源、生態資源開發的較多,對民俗文化資源開發較少,沒有充分將濟寧市獨特的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民俗文化融入其中,缺乏文化內涵,特色不夠鮮明,農業旅游項目結構不均衡。
3.3休閑農業項目受季節性制約明顯
受自然氣候條件、農時季節的影響,休閑農業項目具有鮮明的季節性。其他配套旅游休閑項目開發較少,配套服務設施又跟不上,大多休閑農業項目旺季車水馬龍,造成交通、住宿、餐飲等方面的壓力,各項服務都跟不上,淡季游客稀少,造成了資產的閑置浪費和從業人員的不穩定。
3.4管理機制不健全,服務質量不高
休閑農業企業涉及農業、旅游、經貿等多行業,管理部門多,管理上分工不明確。目前,政府尚未制定休閑農業企業發展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難以管理。濟寧市休閑農業起步晚,尚未成立休閑農業行業協會,在門票定價、農產品銷售、餐飲、住宿、娛樂等各項服務上缺少管理規范,難以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
3.5缺乏專項扶持資金和發展優惠政策
濟寧市政府2012年出臺了《關于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并把發展鄉村旅游列為2013年旅游工作的重點,但目前為止該市還未制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具體優惠政策。市級財政也尚未列出專項資金用于鼓勵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4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4.1科學規劃,合理布局
對全市的自然資源優勢、文化特色、產業基礎和目標顧客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待開發的項目進行準確的定位,將農業發展規劃特別是將設施農業、生態農業、城郊型、都市型農業發展與城市旅游、城鎮發展規劃結合起來[6]。規劃中要充分體現各地農業生產、農村生活和鄉村文化特色,在項目建設布局中除了農業類觀光、采摘和品嘗活動外,還要注重開發體驗式、參與式的旅游娛樂項目,把項目建設成集觀光、度假、求知、購物、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形式、多層次可持續旅游形式。
4.2增加投資,改善基礎設施
設立休閑農業財政專項扶持資金,充分加大財政資金的投入。研究制訂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用地、用水、用電以及稅費優惠政策,加快改善休閑農業的交通條件,盡快開通旅游專線,抓好住宿、餐飲等方面的安全衛生,為游客提供空氣清新、舒適宜人、安全放心的休閑旅游環境。
4.3加強人才培訓,提高服務管理水平
加強經營管理人員在規劃設計、市場定位、經營管理、資本運作方面的培訓,引導休閑旅游農業的經營者更新發展觀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服務人員在餐飲、住宿接待、農業、農耕文化挖掘、營銷推介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從業人員服務質量。
4.4加強行業監管,提高市場競爭力
抓緊制訂休閑農業經營服務場地、接待服務設施、服務質量、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業標準,并按標準加強管理,推進休閑旅游農業產業升級。加強“農家樂”農戶飲食質量、住宿衛生、安全設施及土地利用方面的監管。建立休閑農業定期信息制度,增強市場供求信息透明度,引導理性經營、理性消費,促進休閑農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外,要盡快成立休閑農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在行業自律、市場營銷、協調服務等方面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業自我服務和約束管理長效機制,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7]。
5參考文獻
[1] 范水生,朱朝枝.休閑農業的概念與內涵原探[J].東南學術,2011(2):72-78.
[2] 郭煥成,呂明偉,任國棟.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 嚴少君.浙江省“農家樂”發展模式初析[C]//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高層論壇優秀論文集,2009.
[4] 王靜,郭立新,宇興評,等.北京民俗村旅游功能現狀與提升途徑研究[J].旅游學刊,2009(10):83-86.
[5] 潘虹,張巖麗,劉英.農業旅游節慶開發研究――以“泗水桃花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26):12820-12822.
關鍵詞:北京市;休閑農業;互聯網意識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6)08-14 -03
近年來,休閑農業已成為重要的民生產業和新型消費業態。到休閑農莊度周末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休閑農業潛力巨大。然而,休閑農業的發展還停留在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處在口口相傳、網絡黃頁的階段。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掀起了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的討論熱潮,農業部也明確提出推動休閑農業與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對休閑農業的互聯網轉型升級研究,國外的研究較少,聚焦在網頁信息、網絡技術應用等初級層面。Z. 等(2013)建議整合web2.0及信息推薦技術應用在休閑農業上。國內的研究才剛起步,學者們意識到了互聯網對休閑農業的促進作用(覃子珍,2010)。但是,這些研究都沒有以休閑農業的關鍵主體―休閑農業的經營者為出發點來研究,經營者對互聯網的認識、對互聯網技術的掌握程度、對互聯網的態度直接影響到他們對運用互聯網改造休閑農業的深度和速度,并進而影響到休閑農業這一能夠極大提高農業附加值的新型業態對我國農業及旅游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及進程。因此,本調研將以北京市休閑農業的經營者為研究對象,研究他們的互聯網意識,為北京市在休閑農業與互聯網+融合的道路上邁出一步。
一、調查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一)調查研究目的
本項目對北京休閑農業經營者的互聯網意識進行調研,找出經營者們在利用互聯網進行休閑農業改造方面的關鍵影響因素,進而提出北京休閑農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二)調查研究方法
本調查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及深度訪談。問卷的調查對象是北京郊區農莊的經營者,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0份。
在深度訪談中采取了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訪談,即根據提前設計好的問題與訪談對象進行訪談,隨后根據問題的不斷深入,靈活機動地加入新的問題。參與訪談的人員主要是農莊的高層管理者,共訪談了8個人,每人的訪談時間在1小時左右。深度訪談的目的主要是了解阻礙農莊進行“互聯網+”改造的因素。訪談的預設話題集中在: 1.受訪者對互聯網的了解及使用程度;2.受訪者對“互聯網+”的理解;3.受訪者對同業使用互聯網作為經營的工具的認識;4.受訪者對未來北京休閑農業發展的看法。深度訪談的目的是驗證問卷的結果,并從問卷的結果中找出深層次的原因。
二、北京市休閑農業經營者互聯網意識調查結果分析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分析
此次180份有效問卷中,男性被調查者占到52%,女性占48%。在年齡分布上,30歲以上的被調查者占到67%,30歲以下的占到33%。在學歷方面,大專生所占比重較高,達到42%,本科及以上占到33%,高中(中專)及以下占25%。被調查者中56%是高層及股東層級的人員,中層管理者占到34%,一般員工占到10%。在被調查者對互聯網的使用情況來看,71%的人員對互聯網使用的年頭在5年以上,對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非常熟悉,能夠利用它們進行各種應用。
被調查者所在的農莊83%都成立了5年以上,農莊的規模在10-50人的達到了79%。農莊的客戶以北京人為主,通過口碑相傳、互聯網廣告及傳統廣告形式來推廣自己的農莊。被調查者對目前的旅游網站都比較熟悉,特別是熟悉驢媽媽、攜程、去哪兒的被調查者最多。從以上基本信息可以看出,北京農莊的經營者們學歷水平較高,但年齡偏大,對互聯網的使用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對業界的網站較為熟悉。
(二)農莊的互聯網化程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調查數據顯示,85%的農莊沒有自建網站,即使農莊自建了網站,網站也不具備電子商務功能,僅具有農莊形象宣傳、廣告的功能。農莊與其他互聯網網站的合作,主要以驢媽媽、攜程、去哪兒這三家為主,甚少與百度、門戶網站等進行合作。農莊在網上開展銷售的時間普遍在5年以內,有的甚至只有1~2年。而通過互聯網銷售帶來的客戶在50%以下的占到87%,通過深度訪談得知,農莊的經營者目前并不十分看好互聯網在農莊的發展中的作用,他們的客戶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口碑效應或者公司客戶,由合作網站或者互聯網廣告導引過來的流量不是很多,這使他們比較質疑自己花在互聯網上的費用是否值得。
(三)普遍看好網上農莊的未來
盡管對目前在互聯網上的花費是否合適有一定質疑,但是95%的農莊經營者都認同網上農莊能對未來帶來更好的收益,他們認為互聯網已經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未來的各行各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96%的人非常贊同網上農莊對農莊的未來有更好的發展空間,而且是未來旅游業的發展趨勢,是未來的發展潮流。這一結果也可以看出總理的講話已經深入人心,特別是之后政府各種各樣的文件特別是農業部的文件都一再強調互聯網的作用,使農莊的經營者在思維上有了巨大的變動。98%的人非常贊同農莊的經營者需要具有互聯網思維,懂得如何在互聯網上宣傳自己的項目以及銷售、接待等一條龍服務。
(四)對網上農莊的經營管理了解不多、不知道如何去做
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盡管農莊的經營者已經認識到互聯網的作用,但具體怎么運用到農莊的經營管理中,大多數的經營者非常迷茫。有40%的農莊經營者在面對“我對互聯網了解得不多,也不會讓農莊在網上進行銷售”的問題時還是選擇了“同意”。79%的農莊經營者認為網上農莊需要太多的專業計算機技術,不適合一般的小農莊或者農家樂,只有10%的人不認同這種觀點。75%的經營者都非常同意網上農莊就是把農莊搬到網上,農莊的管理不需要進行大的變革。但同時他們也承認,經營網上農莊太耗費精力。
在具體的做法上,更是分歧嚴重。比如,55%的農莊經營者認為農莊在互聯網上進行營銷活動,成本太高,不值得做,只有33%的人不認同這種觀點,他們認為網上農莊能夠節省如電視廣告、實地宣傳等傳統廣告的費用。而多數農莊在網上銷售時并非源于自己的內驅力,而是因為看到其他農莊在網上開展業務活動了,迫于同業競爭的壓力,不得已必須這么做,這個比例高達78%。但是在具體的做法上,51%的人在對待與其他網站合作的時候,是否通過他們進行銷售方面卻選擇了中立的態度,無所適從。同樣,認為自己農莊的生意很好,不需要在互聯網上營銷的人也占到了將近50%的比例。而將近55%的農莊經營者認為即使農莊的網上宣傳和實際的情況不太符合時,對消費者的影響也不大。他們這部分人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更容易招致消費者的不滿,而更多的網上負面評論會直接影響到其他消費者的選擇及消費行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們對互聯網的規則及運行規律沒有掌握。
(五)在互聯網背景下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認識偏差
受同業競爭的威脅,農莊的經營者大多意識到了要為消費者更好地提供服務。89%的人非常同意網上農莊主要是依靠當地特色景點和特色小吃吸引消費者。90%的人非常認同網上農莊應該靠自己的特色項目(例如:釣魚、捉魚、單車騎游等等)來吸引消費者。但對于目前已經成為消費者共識的商家要提供免費無線wifi的基本需求,70%的農莊經營者都認為不需要花費成本在農莊里安裝無線網絡開放給用戶免費使用。這說明了在傳統的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務或者說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方面,農莊已經認識到了要有特色,而在互聯網越來越普及,智能終端的大幅度應用這一大背景下,對消費者新的需求的變化及微妙的心理還沒有準確把握,如何在互聯網的情境下,更好地研究消費者心理學,提供更好的符合他們特點的優質服務還需要繼續努力。
(六)普遍認同政府應該推動網上農莊的發展
近幾年,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特別是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這也使得農莊的經營者99%都認為需要政府推動才能實現農莊的網上經營。在實地的深度訪談中,這一說法也得到了驗證。農莊普遍居于北京郊區,甚至有的更加偏遠,基礎設施方面有些還不完善,對互聯網+所需具備的最基本的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需要政府來建設。對由于“互聯網+”而產生的各種費用農莊希望政府給予一定的補貼,如學習新的技術產生的培訓費、購置電腦及上網等產生的費用、自建網站產生的費用等。經營者非常希望政府能夠出臺一些優惠政策來推動網上農莊的發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支持休閑農業的互聯網化改造。
三、影響北京市休閑農業經營者互聯網意識的主要因素
本次調查主要以業態比較完整的休閑農莊為調查對象,調查農莊經營者的互聯網意識,從問卷及深度訪談中我們發現,影響他們互聯網意識的因素多種多樣,自身的受教育水平、生活環境、經濟狀況、生活經歷、個人視野等,其中政府、行業、教育是三個主要影響因素。
(一)政府
政府在“互聯網+”的推動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梢哉f,政府的方向指向哪里,各種相關的政策、資金、人才就會向哪里匯聚。近年來,政府花大力氣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休閑農業,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這些從上到下的一系列舉措對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觸動,雖然許多休閑農莊的經營者對具體怎么做還沒有概念,但如何利用互聯網改造傳統的休閑農業已經成為他們熱烈討論的話題。
(二)行業
互聯網上已經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旅游網站使行業內的信息更加透明,也加劇了休閑農莊之間的競爭,競爭的壓力迫使農莊的經營者改變原有的思路,從新的角度新的方法來進行思考,而同業模仿則成為快速改變的一個捷徑。因此,我們發現了一種集聚效應,周邊農莊上網越多或者與攜程等旅游網站合作越多的地方,其他農莊更容易把業務搬到網上。相反,越是不怎么用互聯網的農莊聚集的地方,其周邊的農莊也不怎么用互聯網。因此,行業互聯網化的成熟度直接影響了農莊經營者的互聯網意識。
(三)教育
這里的教育有著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農莊的經營者在過去所獲得的教育,即他們已經達到的教育水平,另一個是指再教育。農莊的經營者的文化程度越來越高,從前文中我們已經描述過,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占到75%,教育水平的提高意味著他們具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較高、接受能力普遍較快,這也是為什么他們都認識到互聯網對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他們也需要不斷接受再教育,才能不被社會所淘汰,社會上出現的或者流行的新事物,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不斷地與人溝通,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才能不斷把互聯網意識變為互聯網行動。
四、提高互聯網意識、轉變互聯網行動的對策
(一)政府加大互聯網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加大互聯網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首先,當地政府要根據中央和農業部的相關文件,加快制定“互聯網+”與休閑農業融合的具體規劃,以規劃來指導休閑農業的發展。其次,繼續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特別是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互聯網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硬件支持。再次,政府需要制定優惠政策,拿出一部分資金,扶持互聯網基礎薄弱的經營者,加速互聯網化轉變。
(二)加強跨界合作及業內合作,多渠道促進發展
當地政府需要積極引入第三方商業網站,促進休閑農業的經營者與其對接、合作,推動休閑農業真正觸網。發揮互聯網化比較好的同類農莊的引領及示范作用,其他經營者需要向他們進行學習,加速互聯網化的轉化。與互聯網行業深度合作,共同開發自有網站、APP應用,為實力較強的農莊打造自己的專屬平臺。
(三)加大宣傳力度,加大培訓力度
加大宣傳力度的深度與廣度,使更多的經營者知道互聯網對休閑農業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宣傳的深度,不要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對如何進行互聯網改造的具體做法進行宣傳、推廣。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休閑農莊互聯網應用情況,促使他們更多地從網絡渠道了解休閑農莊的情況,從客戶端倒逼經營者加速互聯網改造的速度。
加大培訓力度,舉辦形式各異的培訓,如講座、培訓班、論壇、研討會等。通過讓休閑農業的經營者與政府、企業、學術界等人士進行交流,深度獲悉行業發展狀況、未來努力方向、具體行動計劃,推動互聯網化從思想意識層面到具體操作層面的轉化。
參考文獻:
[1]Duk-Byeong Park, Segmentation by motivation in rural tourism: A Korean case study,Tourism Management,2009,(30).
[2]Claire Haven-Tang, Local leadership for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Adventa, Monmouthshire,UK,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2,(04).
[3]Hardesty, Shermain,Agritourism operators embrace social media for marketing,California Agriculture,2011,(65).
[4]覃子珍.利用網絡平臺促進海南休閑農業旅游發展[J].熱帶農業科學,2010,(01).
[5]孫遜.物聯網技術在休閑農業中的應用研究[J].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