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20 10:19:39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語文教學過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感教育;應用
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根本所在,教育不能失去情感。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初中語文教學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使以往的教學模式得到了相應的改變。通過情感教育的應用,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更有興趣和活力,對教師教學的目標實現也有積極作用。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應用現狀
1.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教育的應用有著積極的作用,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積極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思維活躍。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主觀經驗及生活體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有效提升文學鑒賞能力,使學生的語文認知程度得到有效加深。通過客觀世界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促使主體感情世界豐富多樣性的生成,使學生的積極學習態度得到良好保持。
2.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應用現狀分析
從當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來看,有諸多方面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其工具性以及思想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中能產生道德情感及社會情感等。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在課堂上還是爭分奪秒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讓本來比較精彩的語文課堂氛圍得不到有效呈現,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策略探究
1.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需要從多方面考慮,要實現情感教育,可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教育的效果上也能夠得到良好的呈現
例如,《背影》《我的母親》這種類型的課文,就是比較好的道德欣賞教材,能夠通過實際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細細體會父親、母親對子女的愛,促使學生能夠進行情感思考。老師在具體講述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采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畫面,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情感上的震撼,將課本中的情感信息傳遞給學生。
2.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結合自身情感來引導學生的情感,在老師的情感激發下學生也會產生共鳴
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能夠全身心地培養學生的情感基礎,讓情感作為教學和學習的橋梁和紐帶,讓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知識的學習當中。從具體的措施實施上來看,主要是通過情感來感染學生,給學生以親切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有興趣的基礎上加強情感的體驗。例如,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可以通過問題設置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作者將艱難的歷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的含義是什么?學生在積極的爭論過程中能夠活躍其情感活動,從而加深對課文內涵的領悟。老師也可以講述自己如何面對艱難,引導學生進行探討。
3.語文閱讀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
語文教學需要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這些文章都飽含深刻的情感以及哲理,在這些優秀的作品閱讀過程中,老師要能對學生進行鼓勵來激發學生情感流露??梢越Y合文本內容和場景的不同等采取不同的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心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應用多媒體技術也能對情感教學的效果進一步優化呈現,通過動態的場景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有著身臨其境的感覺。
例如,在《沁園春?雪》的課文閱讀教學中,要注意在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情感,這樣才能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有效體會,在朗讀上闋時要有豪情萬丈的情感,而在朗讀下闋時要有居高臨下的氣勢。尤其是在朗讀最后三句時要保持氣宇軒昂,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那種堅定的信心以及偉大的胸襟。通過情感教育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氣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要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要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才能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才將情感教育的作用充分展現
出來。
關鍵詞: 初中語文 趣味教學 互動
互動式教學的本質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機器之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的方式完成教學活動。它的基本出發點是學生與學生、教師和機器之間的和諧交流,而這種交流要順利地開展下去,趣味性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為此教師應努力創造趣味的語文互動教學環境。
一、提出趣味問題,促進師生趣味互動
在大部分學生心目中,教師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因此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互動的實現是有一定難度的,為了更好地實現師生趣味互動,教師必須根據授課內容選擇一個趣味的問題,讓學生感覺到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刺激學生主動地思考并回答這一問題,從而讓趣味互動得以實現。
比如在講授課文《幼時記趣》一文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大家現在都已經是初中生了,已經長大懂事了,不知是否還能記住幼兒時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學生一聽說教師提起這樣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且非常有趣的問題,紛紛參與問題的回答過程中,有的回答:“記得,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在姥姥家院子里面玩,堆石頭、逮蟲子、消滅蒼蠅等?!庇械幕卮穑骸拔倚r喜歡看各種好看的動畫片?!薄拔倚r候喜歡和院子里的小朋友玩耍,我們一起過家家,特別有意思?!苯處熞姶蠹伊牡梅浅F饎?,加入互動中:“是啊,每個人都能記住自己童年的一些趣事,我記得我小時最喜歡玩的就是滾鐵環、編竹條?!泵鎸處熣f的游戲,學生都感到非常稀罕,教師見狀給大家解釋了這些游戲的內容,大家的互動非常好,最后教師話題一轉:“咱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也是作者回憶的一些童年趣事,大家和我一起去看看好嗎?”
例子中這樣通過趣味問題引出的,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師生實現更好的互動。
二、安排游戲環節,加強生生趣味互動
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原本是比較容易的,然而在上課期間,生生互動要么是無法實現的,要么是不自然的互動,甚至有些學生會利用生生互動期間渾水摸魚。為了讓學生之間的互動與語文學習更好地聯系在一起,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一些趣味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自然地融入互動過程中,在互動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在講授《變色龍》一文時,當教師講完整篇課文后沒有馬上帶領學生看課后的練習題,而是提出這樣一個游戲:“變色龍是一個可以隨著環境的變化通過轉換自身顏色而保護自己的,下面我們來玩一個變色龍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說要玩游戲,紛紛表示好,教師簡單介紹游戲規則:“游戲采用小組合作,一組將作為藏寶人,教師會給學生分發一個球,然后指定教室中的某塊區域,該組學生要共同探討如何將小球放在教室的表面又不能讓另外一個小組在20秒中看到這個小球?!边@樣一個游戲布置后,甲組學生作為藏寶放,紛紛進行互動交流,最終用一塊抹布裹住小球放在黑板下面,乙組學生用30秒才找到小球,甲組學生獲勝。
大家紛紛在互動過程中取得一場場的勝利,在游戲中加深生生互動的同時,讓學生對變色龍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三、利用白板技術,實現人機趣味互動
數字化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以教師演示為主,即以教師與機器互動的方式實現的。目前教學主張一切以學生為主,因此要讓學生更好地學好語文,一定要促進學生與數字化技術的互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與機器的互動之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初中語文。
比如在講授《口技》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白板設備進行上課,上課前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口技是一種用口表現世間各種聲音的一門技術,大家有沒有聽過?。俊睂W生紛紛表示沒有,教師利用多媒體白板打開一個電子屏幕,然后隨意請一位學生上臺觸摸屏幕的各個位置,隨后教師開始播放各種不同的口技聲音,白板隨后會提示該學生根據口技聲音觸摸畫面中相對應的圖像內容,比如“汪汪”聲,學生可以觸摸畫面中的小狗;“喵喵”聲學生則需要觸摸畫面中的小貓。越往后越難聽清楚,在這樣的情節中,學生與機器實現互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種人機互動的方式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后期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課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趣味互動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互動主要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人機互動,互動的主要對象是學生,主要方式是趣味式的互動,教師只要把握住這些基本原理,進行互動教學時就能更好地開展有效的教學。為此教師應通過趣味提問促進師生互動,通過游戲開促進生生互動,通過趣味數字技術實現人機互動。
參考文獻:
[1]成立村.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運用和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25.
[2]徐福綱.互動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嘗試[J].教育教學論壇,2013,34.
[3]沈家青.體現主體地位,引導自主學習[J].新高考(升學考試),2014,1.
語文在各門學科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F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反思;要求
隨著新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盡管在每次培訓中,我都能認真參加,刻苦鉆研,對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語文的讀、說、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實踐中的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統,有比較正確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自我發展觀。
一、強調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把語文課堂交給學生”,許多教師經過短暫的困惑后馬上接受下來并付諸實踐:既然要把課堂上的時間交給學生,豈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嗎?于是出現了一種我們不愿意看到的現象: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課堂上教師淡化出場,一切讓學生自己說了算。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終結是:甲也正確,乙也不錯,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教師引導孩子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語文教學長期的“多樣性”“模糊性”“獨特性”會給學生什么樣的影響?”長期“不假思索地說”,“無根據地說”,“任意地說”,“編造著說”,“不負責任地說”,致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新的誤解,不少學生無所適從、無從下手,表面上獲得了自由,實際上卻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二、鼓勵合作學習,但不能忽視獨立思考
提倡學生的合作學習不能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
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有的教師不管在公開課還是平時教學動輒就安排四人小組討論,不管內容有無討論的必要,有些甚至一節課討論到底。也有的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但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看到一兩個小組有結果就匆匆收場,完成一次合作。在合作學習中,還經??吹饺缦聢雒妫?、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氣氛熱烈,卻沒解決實際問題。以上種種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
三、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結語:
初中語文是重要的基礎課程,而教學反思正是改進語文教學,優化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學反思可以從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幾方面入手,不僅要找出問題,更應該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反思可以利用質疑、比較、換位思考等方法,使其得到深入化、本質化。 更多還原。
參考文獻:
[1] 于蕾蕾. 淺談初中數學的教學反思[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9(21)
[2] 趙雪. 教學反思淺談[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0(06)
[3] 岳慧麗. 重視教學反思 促進專業成長[J]. 甘肅教育. 2010(11)
[4] 牟景升. 教學反思: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J]. 甘肅教育. 2011(21)
[5] 張季浩.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J]. 新西部(下旬.理論版). 2011(02)
[6] 鄒浩中. 讓課堂成為放飛思維的天空――談語文活動課的教學[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11(07)
[7] 鞏玲玲. 淺談語文教學中民族精神的培養[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7(09)
[8] 秦建忠. 中職語文教學中“活水”的引入[J]. 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2)
關鍵詞:語文教學反思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5-193-01
新課程改革提出:“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句話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展,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下面提出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輔相成的,是高度統一的。語文課上沒有思想的碰撞、心靈的觸動、情感的陶冶、審美的熏陶,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遠遠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語文課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時下語文課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課堂上特別重視對語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對字詞句等基礎知識教學,幾乎沒有提及,有的教師甚至認為搞這些教學就顯得落后、過時,平時教學不重視了,上公開課更是不教這些不能“出彩”的“添頭”。課堂教學熱熱鬧鬧,教學形式變化多樣,可就是聽不到朗朗讀書聲,看不到對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欣賞不到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獨到分析見解,沒有了必要的訓練,缺少了必要的積累,短短的課文學生讀起來結結巴巴。新的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學目標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語文教育應有的豐富內涵,充分展示語文自身的無窮魅力,還語文以本來的面目。因此,我們強調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決不能以削弱學生的基本語文訓練為代價。應在兼顧語文教學人文性的同時,扎扎實實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把提升人文素養滲透于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實現。
二、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是很重要的.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么。
當下課堂中,出現老師講授少了,課堂上亂烘烘的討論看似熱烈卻沒有主題,學生海闊天空胡言亂語還受表揚說有創新。如在文本的誦讀與理解中,在沒有充分引導虛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學生“想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交流讀書感受”,而教師又不能及時發揮主導作用,一堂課給學生大量的時間自讀,整堂課學生跑野馬,想說啥就說啥。一節課上完了還弄不明白老師想在這節課上完成什么任務,達到什么目標。
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與建構,淡化預設與講授。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定教,因需施教,增加靈活度。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但不是像上面所述那樣無目的的自主。
因此,要使課堂高效,學生的“自主”一定要與教師的“主導”有機結合。教師要具備在課堂上進行“二度備課”的能力。
三、在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的嘗試、體驗、實踐,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升華認識,學會學習。
課堂上探究性學習主要體現在探究性閱讀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文本的深層含義進行開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閱讀活動。語文的探究學習不同于科學探究,但在操作上也要講究科學性,隨意探究只會浪費時間。但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發散思維,不注重整合和優化,開放無度,天馬行空。
閱讀是富有個性化的行為,閱讀過程充滿了創造。閱讀教學應該依據教材內容設計開放性的話題,培養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個性閱讀能力。教師在進行開放性教學時要把握一個度:開放要有利于師生在閱讀實踐中與文本發生深層的有價值的對話,有利于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有利于進行科學方法、健康情趣、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的滲透,有利于學生體驗母語的優美和運用母語的實踐。
四、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結合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但是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而時下不少教師片面地理解合作學習,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
一、優化課堂導入,關注學生的注意狀態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苯處熌芊褡ズ蒙险n的開頭,即上課伊始就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握學生注意的心向,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這對一堂課的成功至關重要。注意的心向,是一種學習者傾全力于學習的內部狀態。學生是否集中和維持這種心向并貫穿于整個語文課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之中,直接影響著語文學習的效果。因為保持良好注意狀態的學生,總能認真專注、自始至終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當、精彩的開端。它猶如文章的“鳳頭”,雖小巧玲瓏,卻能安定學生情緒,誘發學生的感情,激發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情境中。課堂導入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新穎性、趣味性和簡潔性。
因為有針對性的導課能滿足學生的聽課需要;富有啟發性的導課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新穎的導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趣味性的導課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簡潔性的導課能夠節約學生的聽課時間。
導課藝術講究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它熔鑄了教師殫精竭慮的智慧,凝聚了教師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學識修養,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包含著對學生生命價值的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到課堂討論、質疑、聽講、思考、作業、合作等活動中去,學生的注意程度高。
二、優化教學情境、手段,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
主體教育理論認為,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主體建構與發展的過程,它必須由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參與來實現。學生主體參與,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全身心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學生生命主體建構與發展的過程。
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優化教學手段,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完善人格。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為真正有效的學習必須是在積極的參與下進行并達成的,參與的廣度、頻度、力度、深度,決定了參與是否充分、積極、有效。參與狀態良好的學生,總能積極踴躍、滿懷熱情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有句名言:“聽來的忘得快,看到的記得住,動手做更能學得好?!边@正體現了參與學習的優越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就應盡可能地創設各種動手操作的情境,優化教學手段,盡可能讓學生的手、眼、腦、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知識的內化過程,使學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滿足學生作為個體的人的需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去努力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優化小組合作學習,關注學生的交往狀態
契訶夫指出:“兒童有一種交往的需要,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來跟同學老師交談?!睂嵺`證明,討論最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師生之間溝通情感和交流信息,有利于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造了這樣的環境。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按學生性別、學業水平、個性特征等,合理劃分,編成四人小組。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在師生、生生交往的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過課堂提問、小組討論、小課題指導等各種形式給學生提供小組合作交往、共同切磋的機會,通過明確目標、競爭激勵、及時引導調控等各種策略提高學習交往活動的實效,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長處,從而使學生在多向、有效的交往互動中獲得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
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小組討論、游戲、辯論、合作解決問題等各種形式的學習交往活動,可以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和理解別人的看法,促使他們不斷反思自己的觀點,從而活躍思維,拓寬思路,激發創新的熱情。
四、優化思維過程,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提升語文素養。斯騰博格在《思維教學》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的思維,這也是教育最令人歡欣的目標。”思維能力是學生智力水平的核心,它是在學生思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課堂上學生的思維狀態可以從學生的語言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闡明、表達所學知識來觀察;也可以從學生是否善于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爭論來判斷;還可以從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創意來衡量。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復雜的思維過程。思維活動由問題的產生開始,問題是思維的導火線,學生的自主學習,也應是由問題開始。因此在課前,教師應根據內容結構和人的思維規律提出有啟發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并把疑難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使課堂教學成為“生疑―質疑―釋疑―激疑”的環環相扣的過程。
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被點燃了,就會積極主動地自主學習、積極思維。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往往閃現在質疑、答問、討論或練習之中,而獨創性見解的表達或挑戰性問題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瀾,使語文課堂教學迭起。
【關鍵詞】語文;教學;研究
自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育界相關人士從各個角度出發,根據實際情況研究歸納出了各種教學改革措施。針對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學材料進行了多方位的深挖和研究,為新課程標準下的素質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方式。本人認為重視單方面的教學措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從整體上對教學工作進行把握,這就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整體的深挖和研究,這與新課程標準中重視“知識、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相一致。
初中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其教學過程是向學生傳遞“真、善、美”,培養學生高尚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新課標教學,是我們應當探討的重點。文章從備課、課堂教學、課堂活動、課后反思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備課
教學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一為教,一為學,因此教學的備課階段也應該是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準備。這里的“教”主要針對教師,“學”主要針對學生。
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備課活動主要是教師將課本上的固有內容,依次拷貝到教案中,然后用特定的幾種講授方式將其串聯起來,而這樣做的結果是將過多的注意力傾注在了方式的選擇或者創新上,而忽視了最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因素,其主要作用在于“導”,而要將“導”的工作做好,首先對將要“導”的對象有一個較深刻的了解,也就是要對課本的文章的內容、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撰寫該文章時的具體情況有所研究,做足以上功課,才能說是做到了與文章和作者進行“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大量的閱讀和查閱相關的文獻,并與其進行心靈的溝通,從根本上對文章進行感知、賞析、重解、評價,最終形成獨到的見解,并將這些都反映到教案上,因此教案的設計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另外教師的課前準備,還應包括對教學起輔助作用的資料的查閱、對與語文教學相關聯的百科知識的儲備、對多媒體或其教學用具、教學手段的熟練等。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愛好興趣、性格特點、思維邏輯、思想層次、各方面能力等等,因人而異,此所謂學情復雜,通過教學欲使每一個學生均有收獲和提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就必須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的相關情況了如指掌,課前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障礙提前有預測,對學生課前的預習有系統的布置,組織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讓學生打有準備之仗。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和學生一起預習,了解學生所想、所需,這樣的預設,才能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有效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這一環節鍛煉了教師本人,促進了教師的個人成長,同時把學習前移,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
我們常說向 45 分鐘要效益,可見課堂教學過程是多么的重要。這一環節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活動的主要過程。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主動學會其中知識,從而能獨立閱讀和分析文章??梢韵茸寣W生整體感知課文,加上課前預習,此時可由學生歸納自己的所得,有不準確的,可留待后面集體討論,之后由學生再次通過反復朗讀,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知,透視其后面隱藏的內涵。放手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梳理出自己的問題,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交流,大膽讓學生自己得出閱讀理解的結論,這時教師不能靠邊站,要深入學生中間,或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師生互融。教師向學生傳遞信息時,要時刻關注學生處理信息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捕捉指導和點撥的最佳時機,使指導和點撥恰到好處。這就要求教師要進行快速的思維,課堂教學是一種高強度、創造性的工作過程 , 教師要在創設問題情景上多下功夫,吸引和感染學生。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活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的獲得應是學生自身動腦、動動的結果。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課上的活動尤為重要。語文課堂上的學生活動可有多種形式,如朗讀、討論、質疑、提供相關資料等,關鍵在于活動有序。有的語文教師擔心權力交給學生,課堂將會失控,或者學生任意發揮,導致時間延長,預定的教學任務難以順利完成等等。實際上,學生在課堂上的活動,不是絕對自由的,也不是隨意的,學生活動質量的好與壞,取決于教師的安排與調控。教師可在課前按男女生比例、學生成績優劣分成6—8人小組(前、后、左、右桌,便于課上交流),小組成員在粗讀、精讀課文時會發現不少問題,容易的問題小組內自行解決,有難度的問題小組內討論,再解決不了的,求助于全班同學或老師。學生討論針對性要強,討論要到位,教師要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形成習慣。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能坦誠地發表自己的觀點,能虛心地辯證地聽取他人的意見,能不斷地體驗成功,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能力逐漸得以培養。
四、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后反思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提問;教育意義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提問是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說它常用,是因為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從新授到練習鞏固,各個環節都可以運用;說它有效,是因為它利于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活躍學生思維,使學生養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問題的習慣[1]。另外,它還有利于訓練口語,培養表達能力,對學生鞏固知識和發展智力有一定的益處。本文就教學中怎樣使提問更藝術化提出一點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重視提問藝術
語文課通常被人們稱為“豆腐課”或“彈簧課”,采用“發胖式”的分析或“題海式”的戰術,這種情況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的忽略。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教師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容易成功的?!闭f明課堂提問是教師整個業務功底、全部教學經驗的公開亮相;又是對參差不齊,瞬息萬變的學情的駕馭。因此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性是一項不可拖延的任務。
語文教學實踐表明,能否提出有啟發性的問題,是決定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傳統的語文課,教師的教學步驟常常作如下安排:介紹作者――范讀課文――齊讀課文――正音解詞――教師分析――布置作業,一節課中教師不由自主地唱了獨角戲,課堂氣氛往往顯得沉悶,缺乏,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根本沒調動起來。這樣的一節課只能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師沒有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來[2]。優秀語文教師的實踐表明,教師提出問題的水平越高,教學效果越好,越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怎樣藝術地提問
教師的提問要能圍繞重點精心設計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
1.問題的提出要有針對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準,設置問題的目標也要對準中心點。設計課堂提問要根據教學目標,扣住重點,抓住難點。這樣也就抓準了方向,重點解決了教學的難題,任務也基本落實了,扣住重點引導點撥,可謂事半功倍。難點主要是指學生學習過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學上又必須落實的地方,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攔路虎,也是教師解疑的一個靶心。抓難點,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它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教師針對重點、難點,設計問題,猶如寫文章之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比較干脆利落。
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文末的“但少閑人始悟兩人者耳”中的“閑人”一詞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學生正確理解“閑人”為教學中的難點[3]。注釋中譯為“清閑的人”,但更應從中去領悟蘇軾身遭貶謫仍有如此閑情雅致的情懷,體現其樂觀曠達胸襟這一深意。教學中提出“從蘇軾自比閑人中我們讀出了什么?”學生從相關注釋資料中明確了這一點。
2.題的提出要有啟發性。
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因此要針以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調動他們思考的積極性。課堂上要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使他們思維活躍,思路開闊,能根據自己的知識輻射開去。還是在教學《記承天寺夜游》時,文中對景物的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盡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體觀。假如只是單純的語句翻譯理解,一則學生不容易準確地把握,二則無法體會其意境。于是教學中采用了增刪法來理解。淤原句改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行嗎?于在原句后增上“遠處蟬鳴鵲啼,近處蛙聲陣陣”,你以為合適嗎?這樣一來,學生馬上從問淤明確了原句中比喻的妙處: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從問于體會到了作者從中營造了一種幽遠空明的意境。這個問題的解決就加深了學生對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的提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使他們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內容與主題,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問題的提出要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課堂中的提問,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師應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型思維能力。教學中要善于把課本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系起來思考,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教學《桃花源記》時,學生認識到作者抨擊社會離亂,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師提問:“你愿做陶淵明這樣的人嗎?”很多學生都認識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會就談不上發展?!边@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淵明消極避世的一面。
參考文獻:
[1]郝朝良.培養高中生古典詩詞鑒賞能力的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