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8 18:35:44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教育的職業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小學教師;職業規劃;專業發展;方式與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354-02
職業認同是保持小學教師穩定成長的前提與基礎。但在目前的小學教育師資中仍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普遍存在,職業認同不高等。加強對小學教師的職業引導,提高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這對減少小學教師倦怠,促進小學教師穩步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具體介紹阻礙小學教師職業生涯的因素,以及存在的原因和小學教師職業規劃和專業發展的幾種方式與途徑,引導小學教師擺脫職業倦怠,正確認識小學教育,建立職業認同感,從而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1.小學教師職業生涯和專業發展阻礙因素
1.1 年齡因素。不同年齡的小學教師職業生涯阻礙的差異有著明顯的特點,職業晉升、成長需求障礙、工作情感和工作適應上不同年齡段的小學教師存在著差異。年齡在25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屬于適應階段,對于工作的前景缺乏長期規劃,導致一些小學教師對于工作認識不足。雖然職業生涯阻礙較小,但是也是最容易放棄小學教育工作的階段。26~30歲時,大多數教師把重心放在成家立業上,阻礙較小;31~35歲屬于相對穩定期。而35~40歲階段的教育與其他年齡段的教師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究其原因,此年齡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生育與自我關注的沖突時期。這個階段的教師基本都成家了,或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從事教育的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家庭與孩子、老人,這是一個人對下一代的關系和創造力最旺盛的時期。因此,這個年齡階段的職業生涯、家庭責任的沖突最為明顯,職業生涯阻礙相應的也最大。家庭與工作的沖突,很容易出現情緒倦怠,甚至放棄這份工作,但是此階段也是教師能否從新手轉化為專家教師的關鍵時期。
1.2 教齡因素。隨著小學教師教齡的變化,在其生涯發展中晉升、職業認同、工作情感以及工作適應上有著明顯的變化。教齡低的教師往往對職業認同膚淺,工作情感不深,當缺乏職業晉升的機會時很容易放棄工作,而教齡高的教師,幾年下來覺得自己已經有兩下子,干久了,工作無激情無沖勁,雖然在其職,卻不能充分發揮工作熱情。
1.3 專業能力差異。專業能力是小學教師成長需求的一個重要因素,專業能力高的教師其職業阻礙因素會更小,而且更有學習成長的動力,主動要求學習的欲望也比較高。因此,要關注小學教師學專業能力的提高,給予教師學習的機會。
1.4 環境因素。工作環境因素是小學教師生涯阻礙的最大影響因素,直接影響小學教師晉升阻礙、成長需求,工作情感和工作適應,進而影響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如,薪資福利、進修條件等。
1.5 職業態度。職業態度對小學教師生涯阻礙有直接影響,同時也影響著小學教育工作的質量。如,相當比例的教師職業態度不穩定,得過且過,難以做到嚴謹治學,對學生缺乏了解和尊重,與家長聯系較少,對學習整體工作不關注等等。而且當前的小學教育領域中,教師成材現狀欠佳,薪資低,福利低,社會地位偏低,工作繁重等等,無法滿足教師的基本要求。因此,常常出現消極的職業態度,造成職業不穩定,頻換工作崗位,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小學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
2.小學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和專業發展的方式與途徑
2.1 提高小學教師自我管理能力,獲取發展優勢。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評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小學教師能夠準確地認識自我,評價自身的特點和強項,認識目標與現實的差距,能夠更好地指引教師加快工作的適應速度,提高工作的滿意度,理性地克服職業生涯中來自內在的阻礙因素。
(1)引導小學教師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補充與更新的速度,彌補專業能力的不足,跟上時代的步伐,確保職業生涯的長遠的發展。
(2)在組織中管理自己,良好的協調組織能力是克服工作家庭_突的關鍵,為職業發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培養教師自我管理的能力,協調好各種關系,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確保職業生涯的順利開展。
2.2 完善小學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小學園提供教師比較充足的資源以及合理的權力,讓小學教師參與到小學園的建設中,給小學教師歸屬感,認同自己的職業價值。一個好的小學應該配備一套好的教師培養模式、招聘途徑和教師獎懲制度等,有利于教師自身健康的發展,是小學教師追求職業發展的前提條件。
(1)提供專業資源,支持教研工作,激發小學教師的職業創新,激活小學教師的職業認同。提供進修機會、鼓勵教師評職稱,擴大小學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途徑,提高小學教師的從業能力。
(2)建設合理的薪資、福利體系。薪資是小學教師正常生活的需要,也是教師個人價值的體現,如果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是很難激發教師的從業欲望的。因此,要建立健全薪資、福利體系,這也是激勵教師上進的重要途徑。
(3)引導教師選擇合適的工作崗位,給予教師選擇工作崗位的機會,滿足教師的主觀要求,同時,園長要做到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崗位的安排既要適合教師的現實能力,還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促使教師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發展。
(4)實施民主的管理方式,園長要樹立"尊重教師、依靠教師、發展教師"的管理思想,把小學教師當成小學園的主人,尊重小學教師的人格尊嚴和個性差異,尊重教師的知情權和參與決策權,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到小學園管理中,實現自我價值。
關鍵詞 中職學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問題 對策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中職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提高其專業及職業能力,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教育活動。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和時代的要求,不僅有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幫助學生提高專業學習的動力以及職業規劃的意識和能力;還有利于提升學校的品牌競爭力,對學校招生和就業有很大幫助,對穩定和提高社會就業率意義非凡,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1關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的思考
1.1學生層面
1.1.1專業選擇盲目,認識不足
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一般情況下是中考分數較低的學生,該類學生年齡較小,選擇專業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對某一專業比較了解和感興趣,而大部分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表現得比較被動,只是聽取學校的介紹或宣傳資料,未結合自身實際考慮,當學習其所選專業時,很多學生表現出厭學逃課甚至輟學的情況,不清楚自己的專業畢業后可以干什么,降低了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
1.1.2樹立的職業生涯目標不正_
中職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不僅可以為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還可以為職業發展指明方向。由于中職生對所學專業缺乏全面認識,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導致在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表現得過于理想化,不切合自身以及社會實際情況,功利心比較強。另外,在確立職業生涯目標時更多考慮自己的需要、興趣以及工資待遇,很少考慮社會需要以及專業就業現狀等情況。。
1.1.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和能力較差
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的呼喚,更是中職生人生道路所需要的精華。目前很多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認為在校期間是否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無所謂,甚至對專業課的學習表現出懶散狀態。此外,中職生自身文化基礎知識較差,進入學校后,自主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欠缺,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很難做到客觀實際。
1.1.4缺乏主動創業的意識
當今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職生也應該發揚光大“創新、創業”精神,選擇畢業創業造福社會,發揮自身價值。由于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等各方面條件缺乏,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忽略創業教育,導致學生創業意識薄弱甚至還未形成,與目前社會的就業現狀不匹配。
1.2學校層面
1.2.1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課程缺乏科學性
目前,很多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認為對學生開展幾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不到太大作用。課程安排缺乏科學性,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形式僅限于課堂講授,方法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淺顯,幾乎起不到實際效果,課程評價也僅僅通過書面考試進行,雖然可以測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但是卻很難衡量學生的實踐水平。
1.2.2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組織機構與制度不健全
很多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指導工作主要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進行。就業指導部門擔任招生與就業兩種職能,一般情況下只注重學生畢業前的面試指導,而對學生長遠的職業意識和能力缺乏相應指導。學校教務處主要管理教學方面的事物,疏于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管理。并且大多數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相應的管理與考核制度。。
1.2.3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有待提升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依然面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缺乏、專業化素質不高的困境,一些教師雖然是師范院校出身,接受過教育理論知識的訓練,但其并非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的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相對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是理論性的,更是實踐性的,因此要求教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應該具備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能力。
1.2.4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跟蹤服務匱乏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對人一生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教育,因此對學生指導不能僅限于中職階段,而是對其開展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但很多學校只是在學生畢業前開展一次就業指導,提供一些招聘信息,便稱對其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忽視了學生今后職業意識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對畢業生跟蹤指導缺乏專門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僅是通過建立一些微信群、QQ群等網絡途徑了解畢業就業情況。
2開展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行動路徑
2.1學生層面
2.1.1通過評價,正確認識自己,設定正確的職業目標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中職生只有正確認識自己和社會實際才能夠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自身興趣、性格以及特長等方面,可以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來分析自己的職業興趣,全面了解自身能力;同時也可通過老師、父母、同學及朋友評價分析自己性格和能力上的優缺點,積極克服自身不足,發揚自身優勢,為制定職業生涯目標打下基礎,努力做到個人意向和個人能力匹配以及個人意向與社會實際需要匹配。
2.1.2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自覺培養職業意識
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學校教育,不僅注重學生文化課成績,還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因此,中職學生不僅要學好文化課知識,還要牢牢掌握專業技能,為以后理論聯系實際做準備,更為自身長遠發展打下必要基礎,并且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幫助學生找到自身興趣點以及特長所在,自覺地培養職業意識,提高個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2.1.3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豐富自身職業實踐能力
中職生本身文化基礎知識比較差,更應該揚長避短,牢牢抓住每一次鍛煉自我的機會,積累實踐經驗與能力,通過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不斷提高自我。另外,作為學生應該多和老師交流學習,多向老師請教一些專業知識以及職業發展方面的問題,然后自己做好總結,吸取經驗,為職業生涯規劃做好準備。
2.2學校層面
2.2.1提高對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中職學校要轉變觀念,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立學校就業指導部門、教務處以及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部門三者相互聯系的教育保障機構,無間隔多形式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教育和方法指導。同時還要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作用,認識到科學的課程設置可以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2科學設置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形式與評價方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與內容,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應該在一年級上學期開始開設,主要內容先圍繞自我認知、專業認知、職業理想三個方面開展,剩下兩個半學期繼續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打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在一年級下學期才開設的格局,努力形成“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其次,不斷豐富教學形式,開設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或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積極舉辦實踐活動。最后,改變單一的課程評價方式,打破書面考試獨攬全局的現狀,形成學生職業測驗自評、教師口頭測驗評價、企業評價以及書面評價相統一的多元化、全方位評價模式。
2.2.3優化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
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一支高水平專業化強的師資隊伍,學校應招聘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的教師,就要求高等師范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專業作為服務和支撐,為中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輸送高素質的師資。另外,學校應為教師提供教育培訓機會,鼓勵其到企業一線崗位去實踐,豐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專業化能力??傊?,不斷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是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關鍵一筆,不可忽視。
2.2.4構建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是人一生的規劃,包括人生道路各個階段,對中職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該貫穿其入校前、在校期間以及畢業離校后三個階段:入校前可以到初中學校開展專業分析講座;在校期間落實“三年一體化課程教育”新模式:畢業離校后,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部門,利用互聯網平臺,打造畢I生就業信息跟蹤服務系統,及時了解畢業生就業狀況,幫助畢業生解決就業難題,繼續深化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不斷提高其職業能力。
2.2.5創造實踐機會,培養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
中職生年齡比較小,缺乏主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學校應該幫助學生熟悉所學專業的背景以及專業前景,激發對所學專業的求知欲,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另外,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職業生涯課外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以及素質拓展訓練等方式,及時給學生提供參加理論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自體驗專業的魅力,進而增強其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
2.2.6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業就業意識
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社會背景之下,樹立創業意識已經不只是大學生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是中職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對中職生開展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要求中職生在學好自身專業基礎上具備創業意識,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創業教育部門,科學地指導學生;同時,成立創業教育社團,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培養其創業意識和能力。
1. 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職業意識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相應地也就影響著規劃的水平。調查表明,現在的職業教育學生有的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也有的認為還早呢,以后再說;也有的比較困惑,想不清楚,一想頭就大,還有的覺得不是專業課,浪費時間,這些沒有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學生已達到40%以上。
2. 缺乏理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主要變現為以下幾點:(1)盲目性。許多學生在進行生涯規劃時,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盲目參加各種考試和培訓班,以此來獲取各種證書,但面試考技能的時候卻又拿不出用人單位需要的能力,浪費時間、精力和金錢,但收效甚微。(2)應急性。很多學生到臨近畢業求職不順利時才臨時抱佛腳,一旦找到工作,就又將生涯規劃和管理拋之腦后,使職業生涯規劃失去了實際意義。(3)逃避性。許多高職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面對職業選擇,往往考慮社會的不公、家庭和經濟地位等外在因素,從而產生消極的擇業心態,不能正確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3. 缺少對職業的了解。目前高職生了解職業信息主要還是通過網絡、學校招聘信息、就業指導課程等,部份學生吃飯其應聘崗位需要的能力時,并不十分了解,回答得十分籠統。
二、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
1.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主要措施如下:(1)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規范化?,F在部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漠,在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也有的雖然對案例感到很新奇,當時心靈也會受洗滌,感覺有所啟發,會引發一些思考,但不久就將它遺忘了。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的考核,應該把這門課程作為必修課,要求老師嚴格考核,對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的科學性、實用性等做詳細要求,促使他們更多地將規劃與行為結合起來。(2)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全程化。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導學生如何科學地確立職業目標,制訂正確的生涯路線和實施方案并進行科學的管理一門課程。如,一年級需要考慮自己的個性特質與職業的關聯性;熟悉環境,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提高交際溝通能力。二年級要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環境認知和規劃。三年級要調整心態、掌握求職技能,要在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學會搜集、鑒別信息;學會面試、寫簡歷、寫求職信等求職技巧;了解升學、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政策等等。(3)職業生涯規劃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門涉獵面很廣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等學科。它要借助心理學、社會學的知識幫助學生打開心扉,了解職業;還要借助管理學的知識,幫助他們管理自己的時間、精力、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這些知識單靠老師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里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應向學生推薦這類書籍,并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交流。通過這種同齡人之間的交流,產生心靈共鳴,不但可以拓寬知識面,更主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更好地認識社會,管理自我,從而更深入、持久、科學地進行職業規劃,更早地實現個人目標。
2.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建設。在人生定位和職業道路的選擇時,學生往往是比較模糊的,對未來職場只有籠統的感性認識,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解難免有不足之處,非常需要有專業的心理測試和個性化的咨詢指導。因此,學校應提供適當的測評工具、設立咨詢室,通過團體和個體咨詢輔導、QQ交流等多種形式,開展咨詢和互助活動,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有目標的學習、工作,這樣才能有效地進行生涯規劃。
3. 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拓展訓練的建設。采用多樣化拓展訓練的教學形式:信任備摔的保護墊、攀巖架等,在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我探索、自我管理的主動性,實現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 德育 創業
職業生涯規劃是個人對自己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謀劃,是對個人職業前途的的瞻望,是實現職業理想的前提。學會認識自己,能夠正確定位自己,學會選擇職業,能夠正確規劃人生,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智慧。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究竟應該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可以使人充分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因素,合理樹立發展目標,正確選擇職業,幫助我們目標明確地發展自己。運用適當的方法,制訂、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發展中的困難,幫助我們揚長補短地發展自己,獲得事業的成功。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職業生涯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經濟競爭的不斷加劇,不能體察時代變異和環境變遷的人往往手忙腳亂,不知何去何從,其結果是,不僅事業無成,身心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大軍的搖籃,培養中職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是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就業形勢嚴竣,是中職生就業面臨的巨大挑戰??茖W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廣大中職生順利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提高的重要條件。
一、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的工作經歷,特別是職業、職位的變動及工作理想實現的整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是職業生涯的具體設計以及實現個人合理的職業生涯計劃,是落實個人職業理想,對個人職業前途的瞻望。教育和指導學生用職業生涯規劃來代替“找工作”,有助于學生學習職業技術,提高工作能力,了解和掌握職業道德規范,逐步適應職業工作,適應并能融入到組織之中,為未來的職業成功做好準備,指導學生盡早的規劃自己的人生,對于進入職場后的人生發展至關重要。
二、如何做好中職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1.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形成學校、社會與家庭的有機結合。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因為受教育和自身的原因,存在的就業的心理障礙顯而易見:浮躁、急躁。主要表現為恐懼、不安和憂慮。有的學生對就業既感到向往、興奮,又感到有壓力,憂慮和擔心用人單位是否能選中自己,害怕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擔心能否勝任用人單位的工作。有一定的依賴心理。依賴是指習慣于順從、依附他人,缺乏獨立見解、自主能力與競爭意識的心理表現。學生在擇業與就業時要么等家長想辦法,要么等學校安排,要么聽天由命。在招聘會上,常常能見到一些學生跟在家長、親屬身后,家長向用人單位推薦學生,介紹學生的情況,學生站在一邊不吭不哈,這樣表現怎能讓用人單位了解你的素質、能力呢?怎能讓用人單位相信你在工作中能獨當一面呢?有的失落,有的自卑,有的退縮,造成這樣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大部分中職生在中學階段學習成績較差,且表現不突出;二是受到社會上只有考上高中或大學才是人才的不正確輿論引導;三是中職生在求職時,因各方面的原因常常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因而使學生感到擇業無望,目標渺茫,求職無門,就業無路。
從學校而言,要面向市場辦學,根據人才和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辦學思路,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特長和創新能力,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加強素質教育,提高畢業生的綜合能力和競爭實力,以滿足學生個人求職發展的要求和市場需要。
從社會而言,應加強就業市場的規范和就業法規的完善,完善市場機制,為中職學校的畢業生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就業環境,努力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從家庭而言,家庭應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良好的受教育的條件,不能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多幫助、多鼓勵,要看到孩子的長處和優點,不能因為學習方面學的不好就放棄教育幫助,要多啟發,多溝通。學生人格的形成,職業的選擇,多得益于家庭,而家長一定要參與學生的職業規劃生涯設計,家長同學生共同規劃,共同討論,分析利弊,使孩子能有準備的、輕裝去面對參與競爭。
從學生而言,要做好就業前的心理準備,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我,樹立自信心,提高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社會交往能力,主動積極地參與競爭,在競爭中表現出較強的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和頑強力,富有朝氣、銳氣,敢想、敢說、敢干,敢為人先的精神,最終能在競爭中實現理想的自我。各方的努力,多方的有機結合形成的合力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巨大的推動作用。以上這些情況說明了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而應該有社會和家庭與學校的配合。
2.正視社會,適應現實,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中職教育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了大力發展,加上學校擴招以后,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每年有大量的學生面臨畢業問題,社會上對勞動力的需求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狀,為用人單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優秀人才的機會,但也出現了學生就業難的現象,因而我們的學生應通過教育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和人生觀,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轉變觀念,不等,不靠,降低期望值,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先立足,后發展”的觀念,就業時一不究性質,看單位;二不等分配,找市場;三不惟對口,用所長;四不求從業,圖創業;五不求定位,先就業;六不談舒適,求發展。即珍惜走出校門的第一份工作,先自食其力,等站穩了腳跟,積累了經驗,豐富了知識后,然后再考慮是否擇業。
關鍵詞 職業規劃 現狀分析 策略探討
從沈陽藥科大學2011年畢業生擇業總體來看:用人單位提供的工作崗位數量遠遠超過了應屆畢業生的人數,供需比達到1:6,遠遠超過了往年,說明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有著較大的需求量。這是對我校學生能力的認可,也是對我校教學質量的認可。但同時出現的問題是,畢業生的簽約率并不高,畢業生在選擇什么企業,從事何種工作的時候產生迷茫,造成了企業招不到人,學生也找不到合適企業的情況。這對用人單位以及學校資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費,既耽誤了企業正常的招聘計劃,又給學校帶來了就業壓力。這應引起學生工作者的思索。筆者認為,這與對學生進行的職業規劃教育有直接的關聯。只要對學生做好相關的職業規劃教育,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價值觀,提前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建設,清晰自身價值取向和擇業方向,一定可以實現從容就業,達到企業、學校以及畢業生三贏的局面。
一、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內涵
著名管理專家諾斯威爾曾這樣定義職業規劃的內涵:個人結合自身情況以及眼前的制約因素,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具體來講,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第一,對自身的評估;第二,對外部環境條件的分析;第三,對職業目標的確定;第四,將職業目標付諸實踐行動;第五,做到持之以恒,直到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目標。通俗的說,就是如何把“我想做的事情”與“我能做的事情”有機結合起來,在社會的需求下如何實現的問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對學生以職業要求為目標的管理,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楚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目標,使之自覺地按預期的要求開發自我,避免畢業求職時的盲目就業。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大學生進入社會之前的一項必修之課,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必要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前很多學生對于自己將來的職業發展并沒有清晰的認識,對自己適合從事何種工作充滿著迷茫,也并不是十分清楚企業所提供崗位的性質及所需技能素質,這就導致許多學生畢業時倉促就業,盲目就業,甚至處在離業狀態,不僅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
(二)重要性。第一,使學生更加清晰的認識自我,明確人生目標。通過職業規劃教育,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長處短處,從而能夠更有針對性的挖掘自身潛力;同時使其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標,不斷地努力奮斗,拼搏追求,實現人生價值。第二,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認識到就業形勢及社會狀況。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使得學生了解就業環境,了解市場需求,從而有意識地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畢業后能更快的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第三,使學生能夠更嚴格的規范自我、要求自我。學生一旦規劃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奮斗的方向,從而產生自我激勵、自我約束的功效。這對其自我價值的實現大有裨益。
三、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規劃教育體系不完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將個人的自我規劃和學校、社會的職業生涯指導結合起來進行。現階段,學校里并沒有一個完整、系統的職業規劃體系,職業規劃教育沒有統一的標準和科學的制度,對學生的職業教育更多的是集中在輔導員身上,而輔導員又并非專業的職業規劃師,水平參差不齊,學生接受的信息不全面,有較大偏差,這樣容易造成職業規劃的迷茫。
(二)職業規劃教育師資力量不足。學校的就業指導隊伍是由學校學生處就業辦公室和各院輔導員共同組成。就業辦公室主要負責為全體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指導與咨詢等服務,而各院輔導員則主要為本院學生提供輔導、咨詢和服務。從事職業規劃的專職教師偏少,缺乏專業化和職業化;而輔導員本身承擔了了大量的學生日常管理和事務性工作,對職業規劃的研究不夠,缺乏系統鉆研和全程服務,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三)對低年級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力度不夠。職業規劃教育應該是一項長期工程,應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不能僅限于大三、大四等畢業階段。在低年級階段,可以首先進行啟蒙教育,樹立正確的理念,有計劃有規劃的進行職業教育,在以后的學習生涯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所學學科的專業特色進行不斷調整,到高年級的時候,便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四、進行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建設的策略探討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建設。開展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活動,課堂是基礎,故加強職業規劃課程體系建設是夯實基礎之舉。筆者認為課程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自我認識、藥學領域職業類型、當前藥學行業形勢與國家政策、不同藥學崗位典型成功案例以及社會實踐等。
(二)加強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教師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由于職業規劃教育現階段處于摸索階段,客觀現實環境以及學生對職業規劃的渴求要求我們要有一支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團隊。在這支隊伍里,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指導經驗的專家、學者組成。
(三)構建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指導體系。注重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全程性和系統性。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應該貫穿整個大學階段,不能到了大四臨時抱佛腳,相關規劃及指導在大一時就應該開始,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傳輸不同的規劃方案。大學一、二年級是職業規劃教育的預熱階段,讓學生初步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對應職業的主要特點和素質要求,如藥房藥師、臨床藥師、臨床檢查員(CRA)、藥物生產研發、藥物注冊、藥品銷售等的,讓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學習動力和目標性。
加強高校職業規劃教育需要各部門、各學院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就沈陽藥科大學而言,針對我校在藥學領域的專業特色,教育指導大生進行職業規劃符合時代需要,有利于藥學學科建設和學生個人自我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只要學校和學生共同努力,職業規劃教育一定會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地方高校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1-0042-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為主”管理體制,高校擴招等制度的實施,地方高校的數量激增。同時,經濟發展快的城市為了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投資興辦了一批高校,導致地方高校數量越來越多。我國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型教育轉變為大眾型教育,“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成為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形式,這就需要大學生要為未來就業提前作好規劃。
一 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和發展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組織或個人把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相結合,對決定個人職業生涯的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和社會因素等進行分析,制定有關對個人一生中在事業發展上的戰略設想與計劃安排,①是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以及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測試、規劃,結合社會的發展和職業的要求,依據現實條件和機會所制定的個人化的實施方案。職業生涯規則包括五大要素: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其中,知己、知彼是抉擇、目標、行動的基礎,其內容包括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選擇、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制訂行動計劃、評估與反饋六個步驟。大學時代正處在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大學生的自我能力提高較快,其職業興趣逐步趨于穩定,對未來職業生涯的預期開始形成,這就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出關鍵性的決策。
職業生涯規劃于20世紀初起源美國,最初只是作為解決失業、就業問題的一項工作。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得到了積極的推廣和實施,20世紀80年代生涯規劃理論又有了新的發展?,F在生涯規劃已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名稱也由最初的“職業指導”變成為“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在國外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我國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起步較晚,即使現在有部分高校將職業生涯規劃納入到學生培養計劃中,由于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還是不能避免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水平不高,可操作性不強的現象。許多高校的師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作用認識不清,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方法缺乏系統深入的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是一個有待發展的新課題。
二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壓力和問題
1.定位不準,服務地方經濟不強
社會對人才需求是全方位的,既需要學術型人才,也需要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特別是在一些欠發達的地區,有些高校不以地方經濟需求為導向,置身于社會之外,不顧自身條件,向一流大學看齊,盲目追求學校規模大、學科專業多、人才培養規格高,忽視地方經濟的優勢、特點,造成辦學模式相似、缺乏個性、競爭力不強,缺乏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能力。
2.經費短缺,人才匱乏
雖然國家不斷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但一些地方高校由于近些年來規模發展較快,基礎建設投入大,經費相對更加緊張。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高校由于得到當地政府的扶持,發展相對順利許多。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方高校,就會出現入不敷出、“拆了東墻補西墻”的現象,導致高校教學條件無法改善、教職工待遇無法提高,難以吸引高層次人才。更有甚者,由于地方高校難以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對現有人才也很難留住,出現人才流失嚴重的現象,辦學質量受到嚴重制約。
三 地方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1.地方高校發展的滯后性以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筆者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課堂討論時,近90%的大學生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85%的學生從來沒有對自己的職業進行過正規的規劃。由于筆者在經濟欠發達的地方高校工作,較多的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體現出被動性,認為等到畢業再進行也不遲,將職業生涯規劃簡單地等同于就業前的短期培訓。一些大學生認為學習職業生涯規劃就是找工作,還有些學生沒有完全轉變觀念,認為大學生找工作肯定沒有問題,另外,有些學生對專業前沿、行業前景、市場動向不熟悉,沒有明確的計劃和行動方案。
2.對地方人才的供求及與自己相關的職業認識不足
以筆者所在學校的調查顯示,76%的學生對當地經濟的發展不了解或知之甚少。這也表明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對自己所能從事的職業的實際需求缺乏信息來源的途徑,對社會、人才市場的供需狀況不清楚。對自己的能力、特長沒有明確的認識,自我認識程度不夠。這就造成大學生不清楚自己適合和喜歡什么樣的職業,對職業取向的模糊和對專業學習的應付現象,處于迷茫的狀態,害怕走出校園、接觸社會。
3.由于地方高校經費緊張,缺乏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必須是在對自己進行正確的評估以及對職業進行全面理解之后才能進行的。在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的教師大多屬于兼職教師,接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時間不長,急需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專業化的培訓和系統的學習。同時由于地方高校資金緊張,在大學教育過程中常常出現師資隊伍、測量設備的不足,很難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和指導。
四 地方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幾點意見
1.服務地方經濟,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在以突出地方經濟優勢和特色上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目前,由于較多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仍薄弱,缺乏職業生涯規劃能力,所以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感到迷惘、困惑。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所能從事的職業不是太了解,更不了解求職目標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不知道在大學期間需要進行哪些針對性職業技能和素質的準備。部分大學生臨近畢業參加招聘會時,才知道用人單位不僅看重大學生的“求職目標”,還看重大學生大學期間做了怎樣的準備,如取得過什么與求職目標崗位相關聯的證書、參加過什么社團活動、有哪些實習和兼職經驗等。
2.結合地方實際,以專業為依托確定職業目標
地方高校除了在專業的設置上要與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相適應外,還要依據大學生的專業特點幫助和引導大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以便于讓大學生在校期間能全面地、有針對性地發展。由于沒有工作實踐經驗,大學生缺乏確定一個明確目標職業的能力。高校相關部門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操作性強的方法幫助大學生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如先定向再定位的方法。定向,就是根據大學生現在所學的專業,來確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定位,就是大學生需要對已確定方向的職業群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需要注意的是,定向時需盡量擴大自己的職業選擇范圍,定位則需要盡量縮小自己的職業選擇范圍。這就需要大學生通過在大學期間參加招聘會、實習、兼職等方式進行實踐和體驗,感受所選職業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與自己的主觀想象一致。
3.依據地方特色,有針對性地進行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
地方高校的基本職責之一就是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人才。中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每個地區的發展各不相同,如沿海地區和內陸邊遠地區的經濟發展格局就不相同,其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就具有不同特點。高校應依據當地經濟發展的特點,指導大學生的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是客觀存在的,雖然國家非常重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雖部分緩解矛盾,卻難以予以根本解決。高校應提高重視,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在整個大學教育的始終,而不只是在大學生畢業前才開展的一項工作,應從大學生入學開始就進行學習興趣與專業學習目標的培養,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切合實際,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能順利進入社會。
4.以發展為目標,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校的發展只是依靠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資金投入是遠遠不能滿足的,高校應依靠自己的科研團隊為地方發展戰略提供科學依據,提出有效措施。如實現校企合作,不但能為大學生的實習實踐提供基地,還能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有很好的實踐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高校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分工明確、系統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梢云刚垖I的培訓機構對高校的師資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掌握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最新理念、方法,同時努力實現職業生涯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在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按照不同專業,邀請適合的企業專家、社會知名人士、優秀畢業生等介紹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情況。
注 釋
①曲振國.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高師院校;師德教育;職業規劃;整合探析
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祖國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民教師。與此同時,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再加上一些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和未來沒有很好的規劃,導致他們在就業處于劣勢地位。從這兩方面的因素來看,在高師院校加強師德教育以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十分必要。這兩種課程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因此可以將二者進行整合。
一、職業生涯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通過對職業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并從中總結職業的發展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學會調整學習狀態,為實現目標不懈努力。通過對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學生可以對自己有更加清醒的認識,了解自己的就業環境及未來職業的發展前景等,并為之努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及問題
教育部曾對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規劃作出明確的規定,詳細內容可在《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中找到。雖然高師院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已經取得了較顯著的進步,但問題依然存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注重理論而輕實踐,課程的針對性及實踐性不高。另外,缺乏完整的職業教育體系是目前困擾高師院校職業生涯規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完整的職教體系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保障,體系的缺失導致課程的作用難以真正發揮。如此,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就難以調動,以至參與程度很低,教學效果很難保證。而教師對學生的了解不夠,難以根據其性格特點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也就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此外,高師院校的具備專業職業規劃知識的教師資源緊缺,執教該課程的教師大多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有限。
二、高師院校師德教育的現狀及問題
教師的師德直接決定教師的思想及情感態度,也決定著教師在學生當中的形象,對其培養學生具有深刻的影響。師德是從職業道德觀念及行為等方面對教師的要求,它建立在教師長期穩定的道德行為的基礎之上,具有調節教師個人與集體關系、保障其順利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作用。近年來,為了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和素質,高師院校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并開設了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倫理學等課程,同時,也從實踐方面開展了多種活動,如組織學生到中小學考察實習、聽優秀教師的講學等。但是目前高師院校的師德教育依然存在不足之處,具體表現如下:首先,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由于高師院校對師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低,開設的課程少,導致學生難以接受良好的師德教育。只有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其他課程,了解到關于師德的有限知識。由此可見,高師院校對學生師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師院校對于專業課程和輔修課程都比較重視,而由于課時緊張等原因,沒有設置相關的師德教育課程或把師德課程放在其他課程之后,甚至認為教師是學生的一種謀生手段而已,師德教育沒有必要。其次,學生進行師德教育的學習效果不明顯。由于師德課程的缺失,導致學生的大部分師德課程只能夠通過其他方式進行學習,例如自學等。由于缺乏系統的學習,學生的師德知識往往是不全面的,學習的效果也不理想。另外,部分學生對于教師這一職業缺乏充分的思想準備,他們往往會受到社會上一些與師德不符或者相悖的現象的影響,產生疑惑甚至動搖。因此,高師院校應開展系統全面的師德教育,強化學生的教育信念,幫助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現實中的現象,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再次,師德教育課程的操作性不強。當前教育倫理以及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教材較多,但是能夠將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的教材很少,這就導致師德教育的操作性較低,且針對性不強。而同時開設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又會導致課時的增加,這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在內容上,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緊密的聯系,二者是相容的。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和信念是師德教育的主要目的,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對從事教師行業所需要的各種素質和能力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激勵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活動,其中也包括提高學生的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三、高師院校師德教育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整合的措施
(一)樹立學生端正的職業價值取向,為師德教育提供動力
學生在選擇自己職業的過程當中,需要了解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首先在意向上認同并趨向于教師職業。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應該是學生對教師職業的一種固定的態度。針對當前高師院校學生職業價值取向呈現出的下降趨勢,我們在教育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職業價值取向,讓學生能夠在走上工作崗位以后,既能夠滿足物質的需要,也能夠滿足精神的需要。其次是引導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師的社會責任,以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潛能。端正的價值取向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將來要從事的教師職業產生良好的價值定位,而不只是將教師看作一種謀生的手段,能讓學生體會到從事教師職業的神圣感。解決好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價值取向問題,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樹立敬業奉獻的價值觀念,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為人師表、做學生楷模的意識,從而為高師院校學生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供精神動力。
(二)明確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發展目標,推動師德教育建設
學生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而目標的確定源自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高師院校學生職業目標的確定應該以尊重教師職業為前提,讓學生個人的發展與教師職業的發展相一致。學校要通過專業的訓練,讓學生獲得教育學的理論知識與專業的教學技能,并不斷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高師院校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環境以及職業準備都是固定的,在此基礎上,學校難以影響學生對職業的選擇,但學??梢詭椭鷮W生在職業發展的目標上進一步明確。因此,學校應當在綜合考察多種因素的前提下,幫助學生完成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同時,對于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技能訓練等方面遇到的問題給予積極的幫助。高師院校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師德以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個體的不同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引導他們建立明確的職業規劃,幫助學生提高專業能力和自身的素質,提高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專業能力。
(三)增強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改善師德教育
職業認同是多方面的,它既包括高師院校學生的自我認同,也包括社會對高師院校學生的認同。高師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標就是讓學生建立起對自我的認同,在情感、能力、目標以及信仰等方面達到一致,在將來的工作中找到樂趣,產生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熱情,并在實現職業理想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高師院校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將來要從事的職業也有一定的特殊性。高師院校在加強學生師德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鞏固和加強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認同,引導那些對教師職業認同感不強烈的學生,讓其認識到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在畢業后能盡快投入教師工作。同時,高師院校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學生對于職業認同的狀態,并根據不同的職業認同狀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師德教育,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效率,調整師德教育的方法。綜上所述,高師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師德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等,可以有效提高師德教育的針對性和效率,在促進高師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同時,推動師德教育建設。
作者:蘇美莉 單位:廣西玉林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江.論高師教育的社會適應與超越———兼論高師教育的學術性與師范性[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5(21):10-12.
[2]宋婕,洪亞楠,張朝華.人文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教育相融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2):67-71.
[3]陳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新構想———基于合作學習的教育實習模式[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1):255-257.
[4]邱芳婷.試論模塊化教師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基于《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的地方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改革[J].語文教學通訊,2014(12):15-17.
[5]馬連營.“善行河北,立德樹人”背景下高師院校師德建設的構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4(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