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18 18:35:43
序論:在您撰寫實施創新戰略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望城經濟開發區;“兩型社會”;自主創新
開發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集聚地,經過10年的開發建設,望城經開區已成為長沙市望城區產業集聚、對外開放的核心和長沙市大河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力地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隨著科學發展觀理念的逐步深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加快自主創新成為新時期的主要任務。
面對新的機遇、挑戰與戰略要求,望城經開區堅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創新提升戰略,著力建設高科技食品醫藥產業基地、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及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大河西現代服務業中心,將開發區積極打造成為長沙市“兩型社會”的示范區、高新產業的集聚區、城鄉統籌的樣板區、生態宜居的新城區和支撐發展的增長極。
一、科學制訂發展目標
(一)開發區“十二五”發展目標
到2015年,開發區規劃控制面積擴大到60平方公里,建成區覆蓋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以上;技工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商貿物流總收入突破300億元;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以上;生產業持續快速增強,服務功能不斷提升;集約用地和節能減排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二)堅持科學發展的原則
1.強化集聚集約。集聚集約是望城經開區創新提升的基本要求。吸引優質企業、關聯性強的配套企業向開發區集聚,形成相互支撐、協調發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集群。同時,加快推進開發區30萬m2標準廠房建設,引導中小企業租賃創業,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推進自主創新。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是開發區創新提升的核心支撐。加快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重點拓展高新技術產業并推動企業發展。以望城經開區孵化中心為依托,多措并舉,建設以科技創新、投融資服務、法律咨詢等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服務企業創新發展需要。
3.增強生態和諧。生態和諧是望城經開區創新發展的堅定目標。以創建湖南省“兩型示范園區”為契機,以保護生態、節能減排為突破口,打造生態型產業鏈。同時,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服務,妥善處理開發區與周邊村鎮居民關系,打造和諧園區。
二、加快三大主導產業創新發展
目前,望城經開區發展正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開發區定位于建設高科技食品醫藥產業基地、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及先進制造業產業基地和大河西現代服務業中心。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是核心,先進制造業是支撐,現代服務業是促進器。
(一)加快建設高科技食品醫藥產業基地
1.深化產業鏈招商。加快引進和培育配套企業,明確食品醫藥產業基地綠色環保準入標準,重點在灌裝機械、金屬制罐、塑料容器、包裝印刷等行業引進培育若干家重要配套企業,提高配套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質量保障能力。
2.推動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圍繞食品醫藥產業基地開發建設,加快食品醫藥技術創新服務中心、檢測機構、產學研合作網絡等共性平臺建設。支持食品龍頭企業建立綠色原材料基地,鼓勵醫藥企業開發超臨界流體萃取、分子蒸餾等高新技術,積極扶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3.打造安全食品醫藥生產示范基地。要求企業在涉及食品安全的微生物、重金屬、農藥殘留等限量檢測方面強制推行國際標準。同時,強化對產業基地內食品醫藥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嚴格實施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嚴格審查企業生產條件,要求企業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嚴格產品出廠檢驗。定期組織質監、藥監、工商等相關部門開展抽驗工作,凡是在企業成品庫待出廠的食品、藥品,經抽查檢驗達不到國家標準的,堅決嚴厲處罰并予以曝光,確保生產、消費安全。
(二)發展壯大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1.篩選重點企業,確定發展重點。按照望城經開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部署,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加快實施望城經開區“十二五”重點企業獎勵辦法,推動以晟通科技、金龍銅業、長高集團、泰嘉新材料為龍頭的重點企業實施品牌、專利、技術標準三大提升戰略,鼓勵企業開發“高附加值型”新型產品和終端產品,形成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優勢企業。
2.打造產業洼地,推進集聚化發展。充分發揮開發區的產業基礎、資源及創新要素等比較優勢,打造產業洼地。同時,加大產業鏈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發展“補鏈”型企業,使已有產業集群從簡單“扎堆”向完善價值鏈提升,努力培育一批優勢突出、附加值較高的有色金屬精深加工與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
3.出臺扶持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升級。結合開發區和企業發展實際,擇機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企業做好轉型升級。努力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核心競爭力強、發展態勢好的龍頭企業;努力改造提升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提升主導產業的發展層次;努力轉移一批資源消耗高、環境影響大的項目,騰出空間發展其他產業。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1.著力打造商務辦公集聚區。望城經開區處于長沙“兩型社會”試驗區——大河西先導區的核心區,緊鄰長沙高新區,交通設施完善,地理位置優越,結合望城縣被批準為長沙市第六區的發展契機,率先發展商務辦公中心區,集聚大型企業總部,發展總部經濟,打造區域商務辦公的集聚高地。
2.加快建設現代物流基地。以大河西商貿城、蘭天汽車城、高星物流園、雨潤集團物流配送中心為龍頭,依托湘江港口、新火車站等優勢,構建進口物流和出口物流相結合、生產性物流與消費性物流相結合的現代物流網絡,形成中南物流中心的核心區。著重建設專業化公共物流配送服務平臺,滿足區域產業集群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提高專業化物流服務能力。
3.推動生產業快速發展。鼓勵相關企業外包物流、出口貿易、法律援助、管理咨詢等生產,積極支持社會力量建設相關公共服務平臺,為生產業發展創造市場需求空間。
三、提高開發區創新發展能力
著重研究開發區服務功能提升,提高綜合服務功能;著力推進自主創新,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創新工作機制,提高產業服務水平,形成有利于 開發區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體系。
(一)強化綜合服務功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根據望城經開區建設現代化工業新城的目標任務,努力提升開發區城市功能,增強開發區對優秀人才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吸引力,形成城市化與工業化的聯動發展格局;合理布局發展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增強生產能力,擴大開發區企業與國內外市場的聯系,提高開發區企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改善開發區投融資環境,積極構建開發區發展的信息網絡支撐。
(二)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高園區核心競爭能力
以創建湖南省“兩型示范園區”為契機,以建設創新型園區為目標,加快提升重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業層次,增強核心競爭力。
1.培育創新主體。開發區作為2011年首批“湖南省知識產權試點園區”,要進一步完善以國家、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的塔型創新體系,加強對已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的管理指導,促使企業利用好技術中心,實現市場、科研、生產相結合,開發出一批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好產品,確定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主導產品,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2.構建創新平臺。著力建設企業技術開發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技中介服務平臺,促進開發區科技潛能的最大釋放。把技術創新的重點從單個企業轉到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集群發展上來,以開發區孵化中心和創業基地為載體,培育創新性群體。
3.整合創新資源。與晟通科技、金龍銅業、旺旺食品、英博雪津等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積極支持企業面向全國招才引智,保障企業發展始終緊跟科技發展前沿。支持企業與院校、產業資本與研發資源之間合作,全面形成以企業為中心的新型產學研結合機制。創優政策支持環境,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在開發區扎根創業,促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開發區就地轉化。
參考文獻:
[1]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望城經濟開發區“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2015)[Z].
[2]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望城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2008~2020)[Z].
[3]王愷.調整開發區發展思路的若干思考[J].開放導報,2004.
[4]高國力.當前我國開發區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6.
一是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全市90%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全市從事自主創新的企業超過3萬家,涌現出了一批有影響的創新企業家群體,形成了大、中、小三個層次的創新企業梯隊。
二是形成了較好的自主創新發展環境。在實施自主創新的過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發揮了主導作用和助推器作用,從建立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制定產業政策、加強公共服務、優化環境入手,加大投入,引導社會資源向自主創新的產業傾斜,促進利用外資與自主創新的良性互動。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銀行、創業投資、產權交易、證券等為依托的自主創新投融資體系,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官產學研合作網和以“高交會”為代表的自主創新成果交易平臺。
三是培育了一支以創新創業型人才為主力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市共擁有61萬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總量96萬人,累計引進海外人才超過6500人,形成了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氛圍,創新精神成為深圳精神的重要特征。
最近,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在組織制定《關于大力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決定》,把創新從產業發展戰略提升為城市未來發展的主導戰略,針對深圳自主創新的薄弱環節,努力實現由一般性的產業扶持到重點支持創新環節轉變,由單純支持技術創新到全方位推動技術、產業、制度、管理等系統創新轉變,由企業創新為主向以企業為主體,高校、科研機構、個人全面創新轉變,由以優惠政策為主向以營造全社會創新的體制環境和創新文化為主轉變。將重點抓好六個環節:
一是繼續大力培養和吸引各類人才,充分發揮好人才第一資源的作用。
二是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新的投融資體系,多渠道解決好創業資本退出機制問題。
三是依托深圳的制造業基礎,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特別是加快核心技術、高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力度,在技術外溢的基礎上,實現新的突破。
四是全面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標準戰略,加快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以知識產權大市為支撐,盡快形成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大市的發展格局。
五是改革科技管理體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條件和自主創新要求的“大科研”管理體制,加快培育發展技術咨詢、技術評估、技術轉讓等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創新科技資源配置方式,逐步使政府部門從科技資源配置的主體轉變為資源配置方式的制定者、資源配置過程的監督者、資源配置績效的評估者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六是下決心、下大力氣解決源頭創新能力不強、創新基礎薄弱的問題。提升深圳現有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研究能力和支持創新的功能,積極與國內外著名高校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加強合作,進一步密切與香港的科技合作,實現科技創新資源共享,加快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
新興產業可以分為3類:第一,新技術產業化形成的產業。新技術一開始,屬于一種知識形態,在發展過程中其成果逐步產業化,最后形成一種產業。第二,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產業。比如改造鋼鐵行業,就成了新材料產業,生產復合材料以及抗酸、抗堿、耐磨、柔韌性好的新興材料。同樣,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商業,變成現在的物流產業。第三,是對我們原來認為是社會公益事業的行業進行產業化運作。當前發展新興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
1.發展新興產業能增加有效供給。我們在擴大內需的過程中,在經濟緊縮的情況下,特別是近年世界經濟開始有衰退趨勢的情況下,增加有效供給是進一步擴大內需,保證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給呢?就是要啟動新興產業。
2.發展新興產業是提高全社會效率、增強綜合國力的需要。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許多經濟組織的行為變成了政府行為或半政府行為,把很多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的產業看成只有社會效益,把很多產業當成是社會公益事業來辦,這是一種誤解。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改變觀念,對于能夠進行產業化運作的社會公益事業,一定要進行產業化運作。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增加國家財富的新來源,為國民經濟發展增加新動力,提高綜合國力。
二、科技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新型工業化需要把科技創新作為經濟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1.科技創新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長期看,科技影響經濟增長的方式主要是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提高工業企業生產的投入產出比,即通過科技創新來影響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空間。
2.科技創新是產業結構升級的首要因素。從產業的發展來看,產業的發展、演變與科技創新有關,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創新都對產業結構產生重大影響,形成一批新的產業群,使社會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科技創新促使新的產業和產業部門形成,一方面,從原有產業和產業部門分解或分離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和產業部門;另一方面,科技創新又促進全新的生產部門形成。
3.科技創新改變一國貿易形式和貿易結構??萍紕撔赂淖儑H貿易方式,縮小貿易時間和空間,從而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隨著科技創新、科技進步的發展,世界貿易結構呈現出高技術的特征,即高技術產品占的比重不斷上升,而低技術、低附加值的產品所占比重下降。
4.科技創新使勞動生產率提高,勞動力發生轉移,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如果技術創新使產品成本下降,并使首先發生這種情況的部門的產品需求量擴大,則其生產規模也可能同時擴大,這時游離出來的勞動力將被擴大了生產規模的產業重新吸收。更為重要的是,科學方面的重大突破會導致新興產業部門的出現和傳統產業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引起就業結構的劇烈變化,“藍領”減少,“白領”增多。
5.科技創新使產品成本下降,使消費品升級換代,改變了需求結構。計算機技術和材料技術的突破使得電子計算機的成本飛速下降,以平均每5~7年運算速度提高10倍、體積減少10倍、價格下降10倍左右的步伐向前發展,性價比則以百倍的速度迅速提高。
三、長春市新興產業發展潛力分析
長春市的重點產業涵蓋了汽車、軟件、農產品加工、光電信息、生物醫藥、建筑和材料制造等6個領域。建有長春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長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長春玉米工業園區、長春專用車產業園區、長春市君子蘭產業基地、長春軟件園。
1.支柱產業首位度高,企業規模大,具備輻射帶動作用。長春市的汽車產業具備極大的發展優勢。中國是世界公認的21世紀最大的汽車消費國;國家的產業政策著力支持汽車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把扶持的重點放在前幾位的大型企業上;汽車本身是與高科技緊密結合的產業,最需要高素質的人才。這些優勢決定了汽車產業對長春市的其他相關產業起到極大的帶動作用。
2.科技實力較雄厚是長春市發展新興產業的關鍵。科技實力雄厚表現在:一是教育水平在全國居先進行列,普通高校數、高校在校生數、在校研究生數等各項指標均居全國中上游水平;二是科研實力強,國家許多重點科研院所如光機所、生物所、物理所、應化所、地理所均設在長春;三是產業隊伍素質高;四是開發區發展較快。
四、以科技創新帶動長春市新興產業的發展
1.將科技創新作為引領和支撐長春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選擇。將實施自主創新戰略、構建創新型城市作為解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作為引領和支撐長春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選擇。集中力量主攻核心技術,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為主要動力,推動經濟發展。
2.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不斷提升原始性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實施市院科技合作工程,市政府各類科技發展計劃應重點向承擔市院合作項目的實體傾斜,同時,將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對地方經濟建設所做的貢獻緊密結合起來,形成雙向互動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3.加大重點領域科技攻關力度,推進技術集成創新,培育起能夠引領和支撐未來發展的高科技企業集群。一方面,依托光電子技術加快發展汽車電子產業。堅持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的原則,重點發展車載汽車電子裝置、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汽車零部件光電檢測裝置三大類汽車電子產品;另一方面,依托生物技術加快發展玉米工業,盡快使長春市玉米工業由飼料級向食品級和醫藥級發展。
【關鍵詞】自主創新 欠發達地區 實證研究
如何進行自主創新,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所面對的現實課題。麗水市地處浙西南,在浙江省經濟整體提質增量的同時,實現了同步較快的發展,但與全省其他地區相比,麗水地區的發展仍然相對滯后,屬典型的欠發達地區。作為欠發達地區,麗水市在發展中處于追趕別人的位置,單靠量的積累很難迎頭趕上,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有真實現正跨越式發展的可能。因此,加快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對于麗水市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力爭與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現代化,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麗水的個案研究,對沿海欠發達地區實施自主創新戰略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欠發達地區自主創新制約因素分析
1、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通過多年的努力,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由于自然條件、歷史因素和政府政策、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依然較低,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2006年,麗水市所屬的9個市縣生產總值之和為363億元,僅相當于一個一般的經濟強縣。市場機制下的生產要素大量向發達地區流動,而產業向欠發達地區的梯度轉移并沒有實現,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受到約束。目前欠發達地區的發展仍處于原始積累階段,內生動力缺乏,發展資金短缺,財政困難,區位條件較差。大部分欠發達地區是山區、邊區、老區和少數民族積聚地,地處偏僻,交通不便,遠離大中城市,生活和生產條件落后;長期的封閉落后又造成了思想觀念的滯后,缺少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束縛了這些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2、動力不足是制約欠發達地區自主創新的根本因素。麗水市依托溫臺甬,緊靠浙中都市群,在接受周邊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技術擴散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也形成了麗水市技術創新的路徑依賴:在接受別人產業技術轉移的同時,自主創新的動力和發展受到嚴重制約。目前麗水市發展得比較好的蓮都、青田、縉云三地的產業絕大部分源自于周邊發達地區的轉移,如麗水水閣工業區的革業,青田開發區的皮鞋等。這些產業技術含量并不高,通過量的積累,就可以獲得一定的效益,意味著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受到抑制。在“有米下鍋”的情況下,企業偏好于引進技術,技術創新還沒有成為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迫切要求??萍歼M步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比較差,科技進步缺乏內在動力。長期以來,麗水市省級新產品產業率一直徘徊在2%左右,排在全省末尾,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麗水市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的現狀。麗水不解決自主創新動力不足的根本問題,經濟技術的發展就走不出“影子經濟”,最終結果是成為發達地區的加工廠、“三高”企業的集中地。這也是欠發達地區面臨的共同問題。
3、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投資大、時效長,具有不確性和風險性。在技術創新意愿和動力不足的前提下,麗水市的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從企業看,麗水市企業總體個頭不大,體質偏弱,規模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少,且以低技術、粗加工產品配套為主,企業整體素質不高,缺乏競爭力。除納愛斯等少數大型企業擁有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外,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并未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投入上下功夫。從政府看,麗水作為欠發達地區,由于開發較晚,經濟發展遲緩,物質基礎較差,加上歷史上欠賬較多,各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的投入往往成為政府投入的首選目標,從而削弱了科技進步所必需的物質基礎。從民間看,麗水市民間資本相對活躍,但民資投放的對向并不是科技,而是水電、房產等熱門領域,相當一部分民資為追逐更豐厚的利潤,流入發達地區。企業不想投入,政府沒有能力投入,民間資本不愿介入,這種局面在麗水市研發投入方面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成為制約麗水市技術創新的特定因素,這也是欠發達地區研發投入不足的共同原因。
4、科技資源薄弱,自主創新缺乏必要的支撐。科研院所是技術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的支撐,是科技進步的依托。作為欠發達地區,麗水市科研院所明顯不足,遠遠低于省內其他發達地區;科研人員結構不合理,圍繞林業、農業等當地資源相對豐富的領域科研力量相對較強,工業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科研力量相對薄弱,這與工業興市的戰略要求極不匹配;人才資源不足,既缺乏科技人才,也缺乏較高素質的勞動者,直接影響技術創新之源,也影響科學技術的應用程度和轉化率,制約著科技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政策資源沒有用足用活,省委省政府為扶持欠發達地區科技進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地方應對措施缺乏系統性,一些政策相互不匹配,主導性政策很好,落實較難,缺乏操作性,結果往往是口頭上落實、行動上應付。
二、欠發達地區自主創新的戰略構想
基于麗水實際,欠發達地區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必須從戰略層面進行構想和設計。
1、技術創新的戰略模式選擇
(1)以模仿創新為重點,蓄積力量,逐步實現后發優勢。創新模式,一般包括兩種,即自主創新(率先式),二次創新(模仿式)。從欠發達地區的實際情況看,應以模仿創新為重點。為什么這么說呢?自主創新是以研究與發展為基礎的技術創新進程模式,主要適用于創新和突破,需要較大的資源投入,而欠發達地區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這種模式顯然不是首選。模仿創新是以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為主的二次創新模式,適用于技術力量不足、研發資金不足的情況,在“技術勢差”客觀存在的情況下,欠發達地區發揮后發優勢,以謀求經濟較快發展為目標的技術引進、模仿、消化、吸收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階段,除了進行必要的自主創新外,欠發達地區主要應以模仿創新為主。
(2)以謀求技術結構的復合為突破口,實行整體推進。根據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和資源特點等客觀條件,按照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欠發達地區應把開發高技術、引進新技術和應用適用技術有機結合起來,統籌規劃,有選擇、分階段、分輕重緩急地加以安排。這是一種“適用技術+引進技術+高新技術”復合的綜合技術發展戰略,完全符合欠發達地區科技發展的需要。
(3)科技主導模式。在推進科技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欠發達地區既要注重科技系統發展的內在規律,努力使區域內科技持久、快速發展,又要著力把科技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性主導因素,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
2、戰略重點
科學技術的發展并不是均衡的,是存在輕重緩急或先后主次的,那些處于支配地位并對科技發展進程起決定作用的,就是科學技術的戰略重點。因此,欠發達地區必須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立足于本地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重點地發展科學技術事業,實現技術創新。要緊緊抓住本地科技、經濟發展全局性、關鍵性的部分,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谶@樣的認識,麗水市技術創新應把握以下重點。
(1)確定科技興市的重點,著力提高工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針對當前麗水市經濟發展的產業技術瓶頸和行業關鍵技術,積極推動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促進麗水經濟快速發展。如重點改造提升化學工業、機械及金屬制品傳統產業,著力扶持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有一定基礎的高新產業。
(2)確立科技興農的重點。結合麗水資源相對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加快區域特色農業支柱產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化,加快生態高效技術、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的引進、開發、推廣和利用。
(3)確立以科技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點。要抓住創建國家生態示范區的機遇,針對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主動為區域生態建設示范提供技術支撐。積極尋求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結合點,依靠科技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支柱產業,依靠科技進步調提高原有的一些不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三、欠發達地區自主創新的對策建議
1、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確立企業研發投入主體的地位,著力解決研發投入不足的瓶頸障礙。欠發達地區企業更要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要通過研發投入的增加,為創新提供物質保障;以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為關鍵,強化企業技術中心作為企業發展戰略、重大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應用及重大管理、決策的龍頭和核心作用。
2、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在欠發達地區創新能力薄弱的背景之下,更應強調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要加快研究制定企業技術創新條例,統攬自主創新人才、資金、政策、企業投入的各個方面,從法規的層面保障自主創新的落實;要調整政府科技經費的支持重點,發揮政府資金杠桿作用,通過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的技術開發,鼓勵企業有組織的技術創新活動;加大對企業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導,通過財政貼息、稅收優惠、政府采購等形式,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風險投資市場,鼓勵和支持民營資本對技術創新的投資;要對相關政策進行整合,對支撐創新發展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投資政策、政府采購政策、進出口政策、區域發展政策等各方面進行協調,由政府牽頭,將分散于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的科技資源合理配置,協同攻關;要用活政策,抓住對欠發達地區的政策支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做好對口銜接和落實。
[關鍵詞] 綠色理念 技術創新 戰略實施
綠色技術創新就是通過在生產、消費、產品回收等領域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以及非技術方法的創新,使產品的生命周期成本最小化,使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消耗資源最小化、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最小化和對人體危害最小化的技術創新活動的總稱。基于綠色理念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管理,是把綠色理念引入到企業的技術創新戰略中,使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夠朝著有利于資源充分合理利用、環境保護,以及經濟、社會、環境系統之間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
一、基于綠色理念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缺乏。我國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就企業方面而言,存在缺乏資金、缺乏人才、缺乏信息等3個主要方面的障礙:一是資金缺乏。從企業角度來深入分析的話,造成企業創新資金缺乏的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的缺乏,沒有一定的綠色技術創新能力,企業難以取得較好的技術創新收益,更別說綠色技術創新收益,從而難以繼續下一步的創新活動,無法步入“創新―積累―發展”的良性循環。二是人才的缺乏。特別是高水平人才的缺乏,是導致創新失敗的重要原因。加之企業中技術人員普遍沒有綠色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難以發掘綠色浪潮給技術領域帶來的機會和威脅。三是缺乏信息。綠色技術信息的缺乏,使我國企業難以把握相關技術領域的發展動態和發展趨勢,進而會影響我國企業綠色技術成果的先進性與創新性,也會影響創新和技術引進的質量和水平,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2.R&D的相關指標和國外有較大差距。研究與開發是實現技術創新的基礎,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我國以政府為主導的綠色技術創新機制,使得我國的R&D資金的來源及使用結構不合理。同時政府由于受資金限制,加上法制的不健全,導致投入引進的技術間歇性及不平衡相當明顯;另外企業由于缺乏創新的利益機制、動力機制和控制機制,加上自身資金的不足,因而不能保證綠色技術創新獲得足夠的動力和壓力,阻礙了綠色技術創新的進一步發展。
3.缺乏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所需的良好的外部環境。缺乏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進行激勵、扶持和優惠的環境、經濟、財政、稅收、金融政策體系和法規體系及措施;環境成本的價格體系尚未建立,環境資源生產要素化進程緩慢,各種資源比價不合理等,使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和擴散應用在經濟上缺乏吸引力,阻礙了創新和擴散。
二、基于綠色理念的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對策
1.增強企業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綠色技術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它要求企業家要有長期的戰略眼光,不要為了短期的利益而失去長期的戰略地位。要想提高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企業必須加大對綠色技術創新的投入,拓寬融資渠道。綠色技術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于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的創新資金都比較缺乏,企業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因此除了企業自身加大綠色技術創新投入以外,還必須引入其他投資主體(如風險投資機構、政府資金支持等)。二是企業應加強創新人員及管理人員的生態環境意識和專業知識技能的培訓。綠色技術創新是一項高知識密集型的活動,與傳統技術創新相比,企業的創新人員不僅要具備很強的創新能力,還必須要有良好的生態意識。這樣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就有一定的知識作保障。三是技術聯盟。從組織安排角度看,企業通過締結技術聯盟,可為技術創新效率提升和創新技術擴散提供組織保證,有利于克服企業在技術創新中面臨的組織缺陷,突破企業規?,F有技術基礎、人才等因素對技術創新的限制,有助于利用聚合知識,激發創新靈感,分散研發成本,縮短研發時間,提高成功率,降低風險。同時,利用技術標準聯盟,制定行業標準,可以構筑靜態技術壁壘,爭取戰略主動權。
2.實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是指既可滿足人們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能源并保護環境的實用生產方法和措施,其實質是一種物料和能源消費最少的人類活動的規劃和管理,它可以使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或將其消滅在生產過程之中。實施清潔生產,可推動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企業清潔生產采用綠色技術和生態工藝,遵循生態規律、模擬生態化的生產方式,包括從原料的選擇、開采、運輸、加工到產品的生產、運輸和使用消費,直至產品報廢后的資源循環利用這一完整的全過程,從而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態綜合效益。
3.建立適應市場機制運行的環境、經濟、財政、稅收、金融政策體系和法規體系,為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法律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使企業技術創新綠色化最重要、最有效的外部強制力量,因此,國家應在經濟、財政、稅收、融資、信貸、政府采購等方面,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實行優惠、扶持政策:盡早制定推動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通過政策引導、法律法規約束、制度管理等推動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政府應不斷嚴格環保法規和標準。
4.實施綠色GDP核算。綠色GDP,從最簡單的意義上就是從現行統計下的GDP中扣除自然部分和社會部分的虛假進步和外部化成本。其中自然部分的虛數,包括環境污染造成的環境質量下降,自然資源的退化與配比的不均衡,長期生態質量退化所造成的損失,自然災害所引起的經濟損失,資源稀缺性引發的成本,物質和能量的不合理利用所導致的損失等;而社會部分的虛數,包括由于疾病和公共衛生條件所導致的支出,由于失業所造成的損失,由于犯罪所造成的損失,由于教育水平低下和文盲狀況導致的損失,由于人口數量失控所導致的損失,由于管理不善(包括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實施綠色核算可以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發揮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不確定性,技術創新戰略的制定與實施是企業經營戰略中應對不確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企業僅僅關注“漸進性的改進是遠遠不夠的”,不連續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有效提升競爭優勢以應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存在著對不連續技術創新戰略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顧忌,使得戰略決策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實施。理論界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研究也給予了應有的關注,然而大多集中于組織單一個體視角而非網絡視角。本文在戰略管理理論資源基礎觀的基礎上,考慮企業網絡能力作用,以定性分析和規范分析的方法探究企業網絡能力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作用,以期為企業實施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提供有效指導,并試圖對資源基礎觀在技術創新領域運用提供有益補充。
二、企業網絡能力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作用分析
基于馬剛對企業網絡能力內涵的界定并結合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本文認為,企業網絡能力是指企業為了提升、保持競爭優勢與其他行為主體建立戰略關系,獲取分享、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協調內外部關系以及協同創新的能力,其包含了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協同創新能力。
1.企業網絡能力對組織變革與再造作用分析
組織變革與再造是要達成一個便于有效溝通、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扁平化組織形態,以便將新技術知識與資源引入到組織內部。但具體實施阻力重重,其根本阻力在于組織成員缺乏變革意識。
(1)企業網絡能力通過作用于技術掃描來獲取有關不連續技術和知識的信息,并由此提升組織成員對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威脅意識。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構筑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所需的新網絡,并通過內外部協調能力和關系管理能力對網絡進行協調管理和關系維護,增大企業社會資本,為技術掃描提供可靠有用信息,確保技術掃描精準性,為組織成員提供可靠信息,增強組織成員的威脅意識,使其重新審視內外部環境,為推動組織變革與再造奠定思想基礎。
(2)企業網絡能力通過降低組織成員對不連續技術和知識的轉換成本來改變現有的路徑依賴。企業網絡能力可以削弱轉換成本,促使組織成員擺脫來自原有技術和知識的束縛,進而形成對不連續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新的路徑依賴。為達成新的路徑依賴,一方面要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識別、評估新技術資源的擁有者并與之建立戰略關系,另一方面要通過內外部協調能力、獲取分享內外部網絡資源能力和整合內外部資源能力來實現對新技術的最終獲取。
2.企業網絡能力對內外部知識與資源整合作用分析
內外部資源與知識整合過程中,一方面要對原有知識庫的知識進行篩選、摒棄和深度挖掘;另一方面要不斷地尋求和引入新資源和新知識來解讀不連續的新技術。
(1)企業網絡能力可保證解讀不連續性技術所需的大量外部知識與資源的獲取。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可以識別外部網絡中潛在的合作伙伴,評估其競爭優勢、信譽,以適當網絡模式建立戰略關系;基于相近組織文化通過內外部協調能力對企業內部之間、企業與合作伙伴之間進行有效協調,在互信基礎上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從網絡中其他行為主體獲取企業所需資源或能力;緊接著通過關系管理能力協調管理現有網絡成員和新加入成員,增進成員間交流程度和貢獻度。
(2)企業網絡能力可有效緩解新資源、新知識與舊資源、舊知識之間沖突。企業網絡能力作用于技術掃描可以為組織成員提供有關替代性新資源和新知識信息,使得組織成員產生威脅意識并重新審視新資源和新知識,為新型組織學習模式建立奠定思想基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和關系管理能力使組織成員可以順利獲得新資源和新知識,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對新資源和新知識的轉換成本,并最終擺脫對原有舊資源和舊知識的路徑依賴。
3.企業網絡能力對“開放式”新產品開發作用分析
基于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前兩個階段的實質性鋪墊,“開放式”新產品開發成功關鍵是豐富的產品創意和產品市場試探。
(1)企業網絡能力可協助企業獲得豐富的產品創意。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對現有網絡節點予以增刪,讓在“開放式”新產品開發方面具備競爭優勢的成員成為網絡新節點,同時,剔除傷失競爭優勢舊節點,而后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對網絡進行協調管理,達成共享網絡資源的目的。由此為企業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市場信息,提升了市場調研的質量,為豐富有價值的產品創意準備了信息基礎。
(2)企業網絡能力可以幫助企業成功完成產品市場試探。通過戰略關系構建能力、內外部協調能力,對現有的產品試探市場成員進行調整,吸引在新產品市場方面具備競爭優勢成員加入網絡,同時,剔除已傷失產品試探市場競爭優勢網絡成員,而后通過獲取分享網絡資源能力、整合內外部網絡資源能力、關系管理能力,對網絡進行協調管理,使新產品可以在更多的新市場進行試探。
三、結語
本文只是定性地探究了其對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影響,還缺乏定量方面的分析,畢竟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戰略實施是一個復雜過程,但是,企業網絡能力的發揮畢竟拓寬了企業實施不連續性技術創新所需的資源基礎空間,降低不確定性和風險性。
參考文獻:
[1]趙鵬飛:企業技術創新中專利戰略的實施[J].知識產權,2005(6):37~39
論文摘要:實施素質教育i離不開教師沒有創新型教師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因此教師是素質教育的主體。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文中從5個方而探討了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途徑。
當前改節傳統教育、實施素質教育已經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而對我國加入WTO的挑戰我國教育在思想上要樹立正確觀念以縮短我國同發達國家教育的差距。要達到這一目標提高人才素質是關鍵。
素質教育是提升國民素質的戰略教育其目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養德、智、體、美全而發展的人才。素質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遵循教育規律全而提高學生的基木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個性。而對新世紀科學技術信息化、知識經濟網絡化、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各種新興學科、交叉學科、邊緣學科以及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全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戰略重點。要全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盡快全而提高教師素質。目前教師的教學素質若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與時代同步需要著重提高以下幾方而的素質和能力。
1樹立現代創新性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主要以教師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著教師“如何教”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很少這種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揮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F代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認知主體是知識體系的主要構建者而教師山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如何掌握知識和發揮其創造能力指濘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獲得信息、選擇信息、處理信息協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從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選擇少并利用教學資源而最終進行教學評價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將史加直接地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促進學生能力和!人格的健全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創新型教師。創新型教師能率先完成教育觀念的史新著眼于全球化時代的戰略競爭去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質、潛能和潛智能在教學中及時發現學生的“特能,特長”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創設寬松和諧的教育氛圍引導學生打破各種傳統觀念的束縛培養創新思維觀念。每一個教師都應持有這種觀點我的學生一定富有創造性。這種創新性教育觀念有其獨特而豐富的內涵一是能轉變阻礙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傳統教育觀念一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二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四是倡,,_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因此樹立創新教育的觀念轉變傳統的教育認識對一個新時代的教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2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
當今社會賦子了教師史多的責仟和權利也提出了史高的要求和期望。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和!希望就需要不斷史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質。
一個適應時代的教師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系統的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所教學科的基木理論和基木知識及時了解木學科最前沿的學術成就、最新水平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構成教師向學生“授業”的基木內容。所謂專業理論知識就是從事木專業工作所需要的相互聯系的各類別、各層次知識的整體構成。如果教師在專業知識方而不夠精深就必然影響講授內容的深度、廣度、可理解度史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影響學生對新學課程或新學專業的愛好和信念?,F代科學技術發展非常迅猛新知識不斷涌現學生的求知欲也不斷增強在這種情況卜教師只憑原來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用的。所以必須根據專業知識的不斷史新和發展加強在職學習積極參加進修與培訓以加深專業理論知識提高專業的職業能力。
其次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即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所具有的科學文化知識結構。它不單指數理化、文史地等知識也包括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形態文化課堂情境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知識。這是因為各門學科知識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每門課程都不是孤立的都融進了很多方而的知識如果缺少某一方而將使學生的學習基礎性及自學能力、研究學習能力下降。
第二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提出了史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表現在學習掌握教育內容木身的活動中而日‘表現在如何利用網絡資源指濘學生學舌動中。
3強化教師的信息理念
我國的教育已從傳播知識為主轉向全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軌道注重培養學生主動獲取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獨立分析與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因此處于信息社會的教師必須強化信息理念具有獲取信息、存儲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轉化和傳輸信息的能力即獲取知識、擴充知識、史新知識的能力。我國加入WTO之后教育領域已經出現了大量的信息大幅度提高教師自身的信息能力已經到了時不我待的地步同時信息的獲得也需要一定的機遇信息有時如閃電一樣轉瞬即逝有些信息只有在特定的場合和環境下才能獲取。因此教師隨時都要有獲取信息的心理準備養成隨時收集信息的良好習慣。要想提高信息能力最好是帶著問題來學習用了什么學什么學就是為了用越用就越有興趣。把掌握的基木理論用于教學實踐這既有利于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又有利于教師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
4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木內涵包括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思想和現代教育媒體優化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探索如何為教學建構史有效的教學信息資源環境或學習環境探索出能真正體現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融現代教育技術媒體于其中的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或教學模式即對教學資源和教學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山此可見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師對自身職業角色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教師角色開始不斷轉變和變化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將不再像以前那樣中一而是綜合應用多媒體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錄像、錄音、幻燈、課件等因此教師職業和技術含量將會大大提高。而且‘這種教學會掃一破傳統的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要運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學習環境引發和促進學生的建構性的學習活動教師的作用將史切入教學活動的內核?,F代教育技術的充分開發、組合和利用有益于教學或學習空間使教學擺脫學校中心、課木中心和教師中心的束縛能突破學習信息表現中一化的局限使學習信息呈現出多樣化圖文并茂的局而使學習史有趣、史有效史簡潔運用多媒體教學于段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提高教學質量充分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拓展學生認識事物的途徑和方法擴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使我們隨時隨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培養各方而的技能。所以現代化教育技術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于段和途徑教師作為教學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必須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木理論熟悉各種教學于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提高教學質量。
5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