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9 17:16:24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科學的本質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科學革命就是從結構到結構的轉變,即范式的轉換?!胺妒健币辉~是著名的科學歷史主義家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的一個中心范疇,它是某個科學共同體共同的承諾的集合,而且是一種具有較強指導意義作用的范例,究其本質簡言之就是一種科學發展的范例。他認為科學革命的本質在于科學結構的根本變革,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也不例外。范式,因其不可通約性和一個科學共同體成員的信奉而發揮作用,推動著整個科學的發展。
科學歷史主義的代表人物庫恩在1962年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對整個學術界,包括哲學界、科學界等,產生了巨大的轟動作用。這個轟動效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提出的“范式理論”而引起的。范式,作為庫恩理論的核心范疇之一,對科學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范式的應用最初應用在分析科學技術發展的科學中,提出了對于科學技術發展獨到的見解,隨著范式理論在分析科學發展過程中作用的不斷顯現,它的應用也超出了單純科學發展的研究領域而進入了許多人文科學的研究,可以說,“范式理論”的提出是庫恩在20世紀給人類文明做出的一大貢獻。
1 “范式理論”的應用首先體現在指導常規科學的發展之中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庫恩從科學史的角度闡述了他對常規科學的一般理解?!俺R幙茖W”是堅實地建立在一種或多種過去科學成就基礎上的研究,這些科學成就為某個科學共同體在一段時期內公認為是進一步實踐的基礎??茖W共同體是具體科學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是科學實踐者們達成的一種前提性的承諾,同時又是科學革命的對象,或者,至少是對象之一。常規科學的存在與發展就是建立在科學共同體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假定之上的。可以說,科學共同體是某一領域內的科學實踐者之間在科學實踐過程中達成的一種共識、一種用以指導自己在此領域從事科學實踐活動的契約。而范式則是那些公認的科學成就,這些科學成就在一段時間內為實踐共同體提供典型的問題和解答,是一種具有指導性意義的科學成就。某一個領域范式的出現,使這一領域研究的范圍會變得越來越小,深度也會越來越深。取得了一個范式,取得了范式所容許的那類更深奧的研究,是任何一個科學領域在發展中達到成熟的標志。一門科學(我們姑且將其稱之為科學),在未取得相應的范式以前,它的成員們就會為取得這個范式而努力。一旦取得了這個范式,那么,這門科學就進入了常規科學時期,此時,科學實踐者們就會在這個范式的指導下展開研究活動。在這里,總的來說,范式指導的目的,也就是常規科學的三個基本問題就出來了,即確定重要事實、確保理論與事實相一致與闡明理論,其實質都是為范式辯護,擴展、維護并完善范式,使其能更好地指導科學共同體成員的研究活動。范式之所以獲得了它們的地位,是因為它們比它們的競爭對手能更成功地解決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又為實踐者團體認識到是最為重要的。但這些也僅限于常規科學發展的初期。到了中期,則會出現反常。所謂“反常”,即出現與范式所預期的結果不相符合的現象,也就是范式無法解決的難題。在常規科學中期,科學家經常努力去解決各種反常問題。到了后期則會面臨著范式危機,此時,科學共同體中的成員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一個新的范式來代替舊的范式,于是“科學革命”便應運而生??茖W革命就是從結構到結構的轉變,也就是范式的轉換,即一種范式通過革命向另一種范式的過渡。這也從一個側面向我們說明了“理論要作為一種范式被接受,它必須優于它的競爭對手,但它不需要,而且事實上也絕不可能解釋它所面臨的所有事實”,這也是科學革命得以發生的先決理論條件,也為我們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原則。
這就是范式在整個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和在科學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范式的重要作用離不開對其在每一個階段所發揮的作用的研究。常規科學發展的初期是整個科學革命醞釀及發生過程的初始階段,如果說常規科學為科學革命鋪設了道路的話,那么對常規科學發展的初級階段,即解謎階段則顯得更加重要,事實也是如此。
2 常規科學既是解謎
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庫恩從科學史的角度闡述了范式的理論,他認為一些科學成就要成為范式,應具備以下兩個基本特征:它們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批堅定地擁護者,使他們脫離科學活動的其他競爭模式。同時,這些成就又足以無限制地為重新組成一批實踐者留下有待解決的種種問題。一種理論要成為范式是不易的,通向常規科學的道路也是艱難的。在進入常規科學階段后,科學家也就開始了“解謎”的活動。在這個解謎過程中,范式的作用便首先凸現出來。
前面已有論述,在常規科學時期,科學實踐者的使命不是再進行重復繁雜的重建工作,而是擴大范式所能應用的范圍和精確性??茖W家正是在范式的指導下,從事著常規科學中的“解謎”工作,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在這個解謎過程中,規則與承諾的作用不容忽視,而規則與承諾也導源于范式,前兩者只不過是范式得以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的途徑罷了。
謎是一個特殊的問題范疇,謎的驅動作用也是科學實踐者從事科學研究活動的動力之一。而謎成為這個動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在于存在著一個以上的解,這也是我們評價一個問題為謎的主要標準。如果一個問題被看成是一個謎,那么這個問題必定要有一個以上確定的解為其特征。但是,也應該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規則或參加的科學實踐者所達成的承諾作為限定這個謎的解的前提性理論。謎底必須有限制性,必須與理論相聯系。解謎活動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而這個目的性則是由這些規則與承諾所共同提供的,這也就決定了謎底也具有一定的預見性。
這些規則都來自于范式,是科學家得自范式之承諾的信息,在這些范疇中,最明顯和具有約束力的范疇就是那種類型的概括。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的許多科學定律的陳述大都與這些類型的概括分不開。例如,牛頓定律在18世紀與19世紀時就發揮了這樣的功能。而這樣的規則側重的方面乃是方法論上的,其后又有了一類更高層次的并且很少受時空限制的形而上學層面的規則和承諾,這類承諾再向上發展則是概念型的規則了。這是個越來越接近某個領域范式的過程,也是一個越來越抽象和哲學化過程。各種承諾――概念的、理論的、工具的和方法論的――所形成的牢固網絡的存在,是把常規科學與解謎聯系起來的隱喻的主要源泉。這又為我們展現了范式的巨大作用。在這里,還需要指出的就是范式的優先性。即不依賴于規則而存在并發生作用的性質。范式在離開規則的情況下也能介入常規科學并指導其發展。
在常規科學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問題出現,即不斷產生新的謎,常規科學的發展即是一個不斷解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科學共同體產生的范式衍生出了規則,這些規則構成了解謎所需要的種種承諾,這些承諾為科學實踐者解出謎底提供了限制性條件,也就提供了解謎的可能性,也就是說,范式指導常規科學解謎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范式又具有不可通約性和優先性,這兩個因素就給與科學革命發生以可能性,也決定了科學革命的實質是結構、是范式的變化,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革命。范式是一種在新的或更嚴格的條件下有待進一步澄清和明確的對象。
在論述完范式在指導常規科學解謎過程中的應用后,我們再來重點看一下范式在處理常規科學發展過程中反常與危機以及促進科學技術革命中的應用。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眾多關于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的概念,包括“范式”(paradigm)理論以及不可通約性、學術共同體、常態、危機等概念,創造性地提出了“革命是世界觀的轉變”的觀點,極為深刻地揭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這些新的理論在分析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本質特征的過程中應起到重要作用。
從物理學革命的論述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理學革命發生和發生的動力,即原有的物理學知識不能滿足當時科學實踐者們從事的物理學研究,運用范式理論則是在常規物理科學發展過程中,反常出現,進而引起了科學發展危機的產生。常規科學的發展會把一個以前只是使人苦惱的反常轉變成危機的來源。伴隨著這種危機程度的加深,科學共同體的實踐者們越來越不滿意他們以前所遵循的共同的科學范例,不僅如此,該領域的越來越多的實踐者開始關注這些反常,當然也包括一些杰出的人物。當這種反常對科學發展的阻礙作用日益顯現時,這些杰出人物就開始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了。常規科學的規則也就越來越模糊,雖則范式依然存在,但很少有實踐者能同意別人對它的詮釋。甚至以前已解決了的問題的標準解答也開始受懷疑了。一場以結構的根本轉變為主題科學革命呼之欲出。
從以上理論中,我們也很清晰地看到了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發生的一些理論原因,適應新的科學發展的需要和現實的需求,尋求繼續促進整個科學發展的一種新的科學發展理論,進而促進整個社會的發展。從現代科學技術革命中的過程及結果中我們也看出,整個科學技術革命均是伴隨著新的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應用于科學實踐--技術而發生和走向深入的。正如前面所論述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革命逐步走向深入,人們的對于科學技術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或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危機是新理論出現的前提條件,科學技術發展過程的反常和危機的出現和發展是促進當代科學技術革命得以產生和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
結束語
現代科學技術革命是當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促進當代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場開始于上世紀中葉,以新科學理論的廣泛出現和普遍應用于技術為特征的社會變革至今仍非常深刻地影響著我們。若我們究其本質而言的話,它仍是一場科學革命,是結構的根本轉變,是范式的轉換。當前國內學術界,對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存在著較多的缺陷,最主要和顯著的就是對科學史研究的缺乏。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給我們提供了契機,我認為,我們此方面的研究應更加注重對范式的研究,注重從更深一層次去研究范式理論,力求在基于范式理論層面上理解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本質特征,推動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繼續走向深入。
參考文獻
[1]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金吾倫、胡新和譯[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韋日平,馮志東.庫恩模式中常規科學研究的特征及其演變[M].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0:5.
[3]涂向陽,趙興太.庫恩的思想:常規科學如何形成[J].前沿,2008,2.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現代化;課程改革
1 政治經濟學本科教學的現代化是時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經濟學作為經濟管理類本科生的重要理論基礎課,在我國高校中開設得極為普遍。隨著時展,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弊端逐漸顯露,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內容體系僵化。在傳統本科教學中,基本上延續了《資本論》的狹義政治經濟學體系,重點分析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象和經濟規律,而忽視對當代西方國家的新現象、新矛盾的剖析,忽視對轉型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系統研究。這既不符合廣義政治經濟學的要求,使得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的理解狹隘化,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削弱了該學科的現實解釋力。
第二,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授課方法單一。馬克思曾說:“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兩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盵1]傳統政治經濟學教材主要運用歷史邏輯分析法,側重于規范分析,缺少實證分析,缺乏現代研究工具的應用,忽略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課堂往往沒有互動、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致使其課堂效果差強人意。
第三,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的觀點陳舊。傳統政治經濟學課程以闡述資本與勞動的對抗關系為重點,將政治經濟學的“政治”色彩強化放大,而忽視了其“經濟學”的角度,忽視對學生經濟思維的培養。以經濟危機理論為例,傳統政治經濟學仍然聚焦于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基本制度對經濟危機的影響,而少于論述當代經濟危機的新特點和新形成機理,從而對政府宏觀調控和微觀企業運營都缺乏現實的指導意義。
綜上,在當前的本科教學中,政治經濟學正日益被邊緣化。因此,必須從體系、方法和觀點等方面進行課程改革和創新,才能賦予傳統政治經濟學以豐富的時代感。
2 政治經濟學本科教學實現現代化的途徑
2.1 體系的現代化
從學科體系上看,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改革創新應以搭建廣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框架為主導方向。廣義政治經濟學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提出來的,他說:“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這樣的廣義政治經濟學尚待創造”[2]??梢姡瑥V義政治經濟學以研究多種社會的生產方式為核心。當前,構建廣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強化對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系統剖析。
在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方面,既要考察不同的壟斷形式對社會生產關系的深刻影響,也要挖掘私人壟斷資本和國家壟斷資本實現增值的主要途徑,以便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借鑒。例如,當代西方國家的壟斷組織形式由初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是適應生產集中和生產社會化要求的,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科學管理的內涵;壟斷條件下利潤率平均化規律作用形式的變化對于我們理解當前我國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尤其是,在新一輪的世界經濟危機仍然余威尚存的國際背景下,我們應當重點對當前世界經濟的基本格局及歐美國家的發展困境和對策進行深刻剖析,以增強我國經濟抵御危機、自我修復的能力。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研究方面,要致力于探討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關系中需要重點解決的現實問題,包括:生產資料公有制應當采取怎樣的實現形式;應當如何處理政府和企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關系;股份制這種現代企業組織形式在國有企業改制中的利用和完善等問題。既要挖掘與社會主義本質相聯系的經濟范疇或規律,也要研究與一切社會形態相聯系的經濟范疇或規律在社會主義社會所采取的特殊表現形式。例如,與植根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無政府狀態規律相比,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規律只有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下才能取得存在依據;作為商品經濟共性規律的價值規律在當前我國經濟的競爭性領域仍然發揮著調節社會資源配置的“指揮棒”作用,而且未來我們應當進一步強化其作用的市場范圍。
2.2 方法的現代化
在研究方法上,政治經濟學課程不應局限于歷史邏輯方法,而應發展出多樣化的綜合性的方法論體系,將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結合在一起,加大數理方法的運用,并吸收制度研究方法、博弈分析法等現代分析工具,建立與現代西方經濟學中相關概念和范疇的聯系。
譬如,在講解商品經濟產生的基本原理時可以運用制度分析法,闡述明晰產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商品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在講述剩余價值規律時可以從企業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個體理的角度加以闡釋;在講解資本有機構成概念時,可以與微觀經濟學中的生產函數概念相對比;在講解資本周轉速度和平均利潤率理論時,可以引入數學方法;在講解社會資本再生產理論時,可以構建的經濟增長模型;在講解商業流通費用時,可以梳理其與制度經濟學中交易費用概念的區別和聯系。
此外,在課堂講授時,為達到深入淺出的教學效果,應重視采用案例分析法。從價值規律的作用、貨幣的職能到資本的循環周轉,再到平均利潤率規律,都能夠在實踐中找到大量生動具體的案例,應注重相關案例的收集整理工作,建立系統規范的案例資源庫,并借助于動畫、影音等多媒體教學方式,將教學內容形象化、趣味化,以彌補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展示方面的不足。
2.3 觀點的現代化
從觀點上看,政治經濟學教學創新的根本任務是能夠更有效地指導當代社會的實踐活動。因此,傳統政治經濟學中的某些具體觀點應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首先,應將政治經濟學傳統觀點與現代企業的經營活動聯系起來[3]。例如,商品二因素的對立統一關系,可闡釋為現代企業商品經營的消費者導向;勞動力商品的相關理論,意味著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經營十分重要;剩余價值的生產方法理論和資本的運動性理論都與現代企業的資本增殖息息相關 。
其次,應將政治經濟學傳統觀點與現代政府的宏觀調控聯系起來。例如,在經濟危機理論中,增加對虛擬資本特點和虛擬經濟運行規律的研究,有利于對政府的金融管制和貨幣調控提供政策基礎。再如,作為虛擬貨幣的比特幣的價格波動、我國當前的房地產泡沫等問題都可以用政治經濟學觀點來加以分析。
3 政治經濟學本科教學的現代化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3.1 在觀點創新時應注意區別對待“根本觀點”和“具體論斷”
所謂“根本觀點”是指今后的實踐只能進一步證明而不能的一般原理;所謂“具體論斷”是指對特定時間、地點、條件下,針對特定對象、事物、現象和過程所做出的判斷。對于的根本觀點我們必須堅持不動搖,對于某些具體論斷則可以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進行發展和創新。
3.2 在體系創新時應堅持以生產關系作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關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問題曾在歷史上引發多次爭論。當前,我們主張將研究對象擴展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及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生產關系,是出自該理論中國化、本土化的需要。在關注生產關系的同時,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也要關注資源配置,但這并不意味著把對社會生產方式和生產關系的研究全盤置換為對生產力或資源配置問題的研究,那樣的話,政治經濟學將喪失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學科的根本立足點。
3.3 在方法創新上應注意避免陷入“去內容化”的陷阱
當前,數理方法在經濟學上的應用日益普遍,甚至出現了經濟學泛數學化的趨勢。其實,數理方法的運用只是對歷史邏輯方法的有益補充,而不是替代。數理分析本身不能創造任何思想,它只是思想或觀點的呈現工具而已。如果理論或思想本身是蒼白的,那么無論運用多么精巧的數理模型去包裝,也不可能產生鮮活的生命力。同樣,在案例運用方面,也要避免生搬硬套、牽強附會,力爭選取富有針對性和典型性的案例素材,讓案例真正能為觀點或理論服務。
總之,只有將研究視野擴展到當代經濟,反映國際和國內經濟的最新變化和熱點問題,綜合運用現代分析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實踐為導向進行觀點創新和內容創新,政治經濟學課程才能受到當代大學生的歡迎,才能在新時期重新煥發其理論的旺盛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第8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15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梅建軍. 《資本論經營智慧》.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
作者簡介:
國福麗(1979—),女,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講師,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政治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
關鍵詞:職業教育 實驗中心建設 特色 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55-0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的相繼出臺,標志著我國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深度構建產教融合機制、整體推進職教體系建設成為重中之重。2000年以來,全國陸續新建的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在現代職業教育頂層設計完成后,這些新建的本科院校開展現代職業教育已成為必然,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化學實驗中心也需要立刻認識到教育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積極參與到現代職業教育事業中來。
1 新建本科院?;瘜W實驗中心的特點
新建本科院?;瘜W實驗中心和老牌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相比有很多不同,例如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管理模式等等都有不同,這些不同主要是由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特點造成的。
1.1 基礎薄弱
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前大多數都為??圃盒?,更有相當大一部分為師范專科學校,化學教學基礎薄弱,化學實驗教學基礎更加薄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實驗室場地小。整個校園占地面積一般是幾十畝,教學場地和實驗室占地面積一般都很小。例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升本之前為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當時的化學實驗室占地面積就很小,所有化學相關的實驗室加起來總面積不足200 m2。第二,儀器種類少數量少。在??茣r期,用的化學儀器設備一般型號比較舊,也比較簡單。例如一般常用的有燒杯、量筒、酒精燈、滴定管、移液管、錐形瓶、燒瓶、冷凝管等玻璃儀器,分光光度計還是比較早期的,體積龐大,指針顯示讀數,也不帶波長掃描等功能。第三,缺乏化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升本之前,化學實驗室少,建設和管理都相對比較簡單。因此,升本之后,對化學實驗室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經驗缺乏,與老牌高校在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1.2 發展迅速
隨著學校由??粕秊楸究?,辦學層次提高,學校整體發展面臨多次良好的機遇,獲得各級政府的支持和資助,學校建設日新月異。化學實驗中心也發展壯大,正所謂“鳥槍換炮”。隨著升本,化學實驗中心很多方面的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舊到新,發展異常迅速。辦學規模擴大,升本后,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化學相關專業在校生人數翻了幾番。
1.3 專業多樣
不同高校對化學實驗教學單位的設置和管理體制不太一樣。一些老牌院?;蛘呔C合性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所承擔的實驗教學內容可能很有很大差異。老牌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教學范圍比較明確。一般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的教學范圍為基礎化學相關的實驗,專業實驗則由相關學院或系的專業實驗室完成,不屬于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的教學范圍。例如,從相關高校的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到,清華大學基礎化學實驗中心主要開設的實驗課程有:面對全校的《普通化學實驗》;面對理學院的《現代基礎化學實驗》;面對生物、化工、化學、環境、材料等院系的《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及化學系高年級學生的《綜合化學實驗》,共8門16種類型的課程。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基礎化學實驗中心開設實驗課程門類大致如此,多為基礎的化學實驗課程。但是,新升本的院校由于專業建設、課程設置、歷史遺留等方面的原因,化學實驗中心除了承擔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之外,還要承擔化學等相關專業的課程實驗、專業實驗和綜合實驗及畢業論文實驗等,涵蓋的專業廣、學科多、課程門數多。例如,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化學實驗中心不僅承擔基礎化學實驗(基礎化學實驗、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有機化學實驗、物理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教學,還承擔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生物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相關課程及專業實驗(如中學化學教學實驗、工業分析實驗、化工原理實驗、化學反應工程實驗、化工仿真實驗、化工工藝學實驗、制藥工程原理實驗、藥物合成實驗、藥物分析實驗、藥理學實驗、藥劑學實驗,制藥工藝學實驗、普通生物學實驗、微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分子生物學實驗、基因工程實驗,發酵工業實驗、食品工程原理實驗,食品分析實驗、食品化學實驗、食品工藝學實驗、乳制品工藝學實驗及各個專業的專業綜合實驗等)等教學任務,同時還需要為開放實驗、教師科研、大學生創新項目等提供實驗場所及必需的儀器設備。因此,多數新升本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就像是一個火鍋,什么材料都在里面“煮”?;瘜W相關的不同專業的不同實驗課程都在化學實驗中心完成,專業實驗和課程實驗門數多,內容廣泛、復雜。
1.4 工作人員不足
1.4.1 師資不足
由于升本帶來了發展機遇,招生規模擴大各方面建設也穩步推進,但是師資隊伍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因此,隨著招生人數的突然增加,師資力量顯得相對不足。沒有專門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實驗指導教師大多數由理論教師兼任。
1.4.2 教輔人員不足
實驗教學輔助人員不足問題突出。升本之前,學生少,理論教師課程不多,有空余時間兼職實驗教師和實驗教輔的大部分工作,包括實驗準備和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管理等;升本后學生人數增多,理論教師和兼職實驗教師的教學任務加重,不再參與實驗準備和實驗室及儀器設備管理方面的工作。加之教輔人員的自然流失,這樣實驗教輔的工作量自然是更加繁重了,人員數量嚴重不足。
2 實驗中心建設措施
2.1 科學定位
科學定位是做好新建本科院?;瘜W實驗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如果定位錯,既浪費資源,又無法取得效果。定位好,能為基礎建設、規劃發展、年度預算、儀器設備計劃、人員配置、實驗室教學安排、實驗室功能歸類等提供框架,確保實驗中心工作的井然有序。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實施,新建本科院校定位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是比較合適的。
2.2 社會需求
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應結合當前市場的供需實際情況,了解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和實驗室建設的要求,從而避免閉門造車。使化學實驗中心的建設都圍繞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展開。一方面要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研究社會需求的技術。
2.3 交流學習
由于經驗不足,所以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建設應多向其他經驗豐富的高校學習,通過交流學習后獲得間接的建設經驗,再結合自己的情況,制定各項建設的細則。另外,多利用對口扶持等政策向相關對口支援單位學習,也是彌補經驗不足問題的一個好方法。
2.4 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加強化學實驗中心建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校企合作,能夠切實的知道目前企業在做什么,需要什么。同時也清楚我們能做什么,我們該怎么做。合作的領域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項目合作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多方面。例如,通過建立實踐基地為學生實習提供場所,通過科研項目的合作提高相互技術力量的熟悉和了解,通過師資隊伍的交流合作可以彌補教師數量不足和工廠經驗不足等缺點,可加強技術交流。
2.5 協同創新
協同創新可以解決先進儀器短缺的問題,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解決技術難題。有很多的大型精密先進的儀器,實驗中心可以不需要購買,有一些先進的技術也不需要從頭摸索,這些可以在協同創新的平臺上獲得。充分參與和借助系統創新平臺是獲得較高起點快速發展的一種好方法。
2.6 開放建設
化學實驗中心的開放建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場地的開放建設。主要包括實驗室場地建設,要多引入外部的參與,多看幾家的方案,多請教一些相關的專家。第二,制度的開放建設。制度開放建設主要是借鑒其他單位的管理措施和方法,結合自身情況擬定適合自身的管理制度,并請相關行業專家多提意見,綜合考慮后定為管理制度。第三,人才的開放建設。鼓勵人才不斷提高,不反對人才流動。例如,鼓勵工作人員通過學歷進修、訪問學者、短期培訓、交流任職和參觀學習等靈活的方式多學習多提高。第四,教學的開放建設。做好常規實驗教學,鼓勵開展開放式實驗教學。各類型實驗教學應相互促進合理開展,避免互相干擾。教學安排和教學過程等各個環節應開放化、透明化和合理化。
3 結語
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化學實驗中心需要抓住機遇、認清自己,廣泛學習,才能做好科學定位、規范管理和特色發展,才能在現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獲得發展并辦出特色。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以教師素質為導向,以教育教學能力為本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作者基于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多方面切實展開課程改革,進行了高職教師教育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和實踐。
高等職業教育是一種以職業能力為基礎的教育。以教師素質為導向、以教育教學能力為本位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教育專業改革和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針對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從課程目標的設置和職業素質培養等方面進行了高職教師教育現代漢語課程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與實踐。
現代漢語課程是高職高專教師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漢語言文學的基礎課程。本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基礎上。將認識理性化、系統化,提高理解、分析、運用漢語的能力,為今后從事漢語言文字應用、教學工作打好基礎,同時也使學生培養良好的語言素養,從而使綜合素質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目前,此課程教學的問題有二:一是教師教育學校轉軌和提升。由師范性向綜合性發展,從而使此專業課程的地位明顯下降。二是作為一門傳統課程,它的開設和教學的價值一度受到教學界、學術界部分人的懷疑。有人認為接受過良好母語基礎教育的大學生已經具備較高的現代漢語的語言素養.無須在大學重新開設一門學習母語的課程。也有人認為現代漢語作為母語,已為學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和運用,教學必然因教學內容沒有新鮮感,缺乏新的刺激,難以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同時,與文學課相比,現代漢語課似乎更枯燥、單調,既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又沒有感人的藝術形象,課程的教學又往往重理論而輕實踐,對學生語言狀況的改善又難以在短期內見到實效,因而常常使課程處于難教、難學,又難聽(枯燥乏味)的尷尬局面,不受學生歡迎。因此該課程在目前各科教學中處于弱勢地位。我作為本課程的專業教師,清楚地知道該課程的重要性.堅信只要師范教育、漢語言文學這陣營地存在.就不能少了這樣的專業課;而且在提高全民綜合素養的過程中,作為人文素養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理論指導實際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者,2001年7月,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和試行,中小學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改革之中,力度、規模之大,可謂空前。作為與一線教學聯系緊密的理論運用學科——漢語言課程,也面臨著重大改革和調整,以便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所以自本課程從2006年申報獲準為鎮江高等??茖W校校級重點課程伊始。我們就特別注重課程建設,在原教學基礎上.以教師素質為導向、以教育教學能力為本位.積極開展教學大綱、教學標準、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的建設,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眾多的肯定,2008年通過校重點課程建設的評估驗收,并通過2008年江蘇省高校精品課程遴選。在課程教學改革與應用型人才素質能力培養方面,我們作了以下嘗試。
一、明確教師培養目標和目的
根據我?!案咚刭|、強技能、善創新、可持續”的培養目標,以及教師教育專業“培養有‘高尚人格、扎實基礎、較強技能、鮮明特長’的合格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教師”培養目標,本課程安排三個學年完成:第一、二學年以教師的職業語言——普通話為入口,讓學生在語言習得的基礎上。將認識理性化、系統化。提高理解、分析、運用漢語的能力:第三學年在一般口語訓練的基礎上,以教師口語為歸宿,不斷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最終形成個人在教學中的口語表達風格。這樣做的基本目標是培養具有專業的知識和理論基礎、能夠初步掌握教學的技能、具備較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高素質的教師人才。
二、多方面切實展開課程改革
(一)教學內容:緊扣目標,不斷完善。
根據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師素質要求,我們特別注重該課程和后續課程的銜接,我們整合了現代漢語和教師口語的課程內容,優化課程結構。如普通話語音教學。我們在現代漢語中重點講解理論知識,實踐多放在課前活動——推普中解決,教師口語則以普通話為基礎,從一般口語人手.以教學口語為歸宿,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以最終形成個人在教學中的口語表達風格。如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都有文字、詞匯內容,我們梳理有關知識內容,盡量避免重復現象。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以“必需”、“夠用”為度,以學生語言感知為基礎,結合語言研究新成果,注重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度,精選教學內容,夯實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教育屬于職業教育,我們加強了和中小學教學的聯系,如講授語音、語法、修辭時都重點探討其在教學中的運用和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感知新課程對教師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的要求,形成能力訓練的自覺性和韌性。
在教學資源建設方面,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通過優化選擇的方式使用了不同類型的教材。教材《現代漢語知識》屬于基本理論知識和基礎職業技能培訓類教材,比較實用,我們將它作為普通專業第一、二學年的主要教材,根據語文教師語言素養的特點我們為語文教育專業選用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語》,提升了教學的層次。教師口語教材原先采用《教師口語訓練教程》,目前改用《新編教師口語》,這是新課標下的教師口語教材,它既充分反映課程教學方面的最新進展和研究成果,又貼近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為師范生的專業學習提供了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語言表達的策略。另外,為適應現代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新要求。我們還選擇了大量的參考教材和資料,用于充實教學內容,積極開展教學大綱、教學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指導、學習評價等教學資源的建設及數字化工作。我們試圖通過網絡逐步建立起本門課程的教材建設檔案,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教學輔助資料。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有法,教無定法。
1.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學科本身的性質、學生能力形成的發展規律決定了這門課程有著明顯的技能性,所以在遵循啟發式教學原則的同時,我們形成了自身的基本方法——訓練學習法.采用“舉例子一發掘問題一引導解決一總結并上升到理論一實踐訓練”的引導式教學方法。通過司空見慣的表層的言語實例的分析,挖掘出深層的一般性的語言規律。并通過實踐訓練達到培養學生研究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這一最終目的。我們針對學生基礎比較差的實際,不強求知識全面性和體系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加強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同時本著吸收借鑒、推陳出新的精神改革現用的方法,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1)參與式教學。一改傳統的填鴨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主動、平等地參與學習活動,以及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問的交流與合作,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保留教師講解的主要模式的同時.盡量使學生參與到教學環節之中,變被動聽講為主動思索?;拥哪J桨ǎ孩龠M行短語結構類型的教學時.學生在課堂上根據事前收集的專題資料來進行小組討論,推選記錄人,負責將本組討論或活動結果記錄在紙上;推選報告人,負責向全班報告本組討論結果。其他同學在聽取之后自由點評,而后由教師點評、總結。②發放案例材料,讓學生就不同的立場展開辯論,由教師進行總結與點評。③公布教師的電子信箱、博客,學生在課后有任何疑難問題。可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
(2)探究式教學。如多義短語歧義的消除的方法,我們根據新的教育理念和國家新課改的要求,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授課時有意識地多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質疑、互相質疑,達到最終解疑之目的。(3)自主式教學。建立《現代漢語》專題學習網站,把講義、課件、理論考試和技能訓練題庫、相關網絡資源、學生優秀作品整合優化后放在學習網站上,逐步建立完善現代漢語資料庫、音像資料庫.宣傳國家語言文字工作方針、政策,追蹤報道熱點.展示研究成果,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范本,為學生創建展示訓練成果的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選擇他們認為有用的或者在今后的工作與學習中需要的內容學習。(4)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借助多媒體教學,如選擇經典的九年義務制教學案例進行教師口語的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學生無法獲得感性認識的狀況.提高了教學效果。
2.規范考核制度
針對本課程的特點.在考核制度上力求科學規范,我們主要采用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學習過程和結果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采用三種方式和三種方法的考核辦法。三種方式,即試卷方式、口試方式和撰寫小論文方式。其中:試卷方式主要采用開卷和閉卷形式考核理論知識的理解及運用:口試方式主要考核實際教學的操作能力(百分制計分),在學習過程中考核;小論文主要考核學生運用理論研究語言現象能力和進行教學實踐探討。三種方法,即統一命題綜合考試的方法。完成小論文的數量和質量的方法;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鑒定的方法(等第制和百分制結合)。另外,本課程建設完成了一套“試題庫”,試題選題合理,分布平衡。另外還建立了專門的技能測試考試。通過考核方式的改革,正確引導學生將學習的重心轉移至教學能力的培養。重視社會實踐,組織社會調查、見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主講教師都能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開展,電子教案、課件、理論和技能題庫、名家示范、學生實踐展示平臺等網絡教學資源建設初具規模,在教學中確實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實踐教學:科學規范,注重實效。
1.積極創造符合實踐教學要求的教學條件。教師每人配有筆記本電腦,每個班級教室配有有線電視、影碟機,系部有2個多媒體教室,1個音賞室,共享學校的機房、語音室.可以充分使用學校的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校園網及《現代漢語》專題網上的學習資料,校外建立了穩定的緊密型實習基地14個。
2.用實踐教學理念指導教學,重視學以致用。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通過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等活動,通過加強和中小學教學研究合作,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如進行語音教學時,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強化學生訓練,以測促練;進行一般口語教學時我們和丹陽電視臺合作制作學生優秀作品,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表達能力。通過對普通話、書寫技lf~,tJll練、考核的制度化規范,教師技lf~,tJll練落到實處。我校出臺了一系列具體的職業技能訓練考核文件.還建立了技能考核題庫.規范了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3.充分運用網絡。建立專題學習網站,把資源整合優化后,促使學生自主學習。利用互聯網,提供給學生交流的電子信箱、教育博客、師生交流論壇相關網址,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建立專題網站,為學生創建展示訓練成果的平臺,使學生真正成為整體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一部分。
4.多元化的活動拓展了課堂。根據現代漢語明顯的技能性,我們采用了“以賽促練”、“以練促學”的方式,組織了各種語言文字類技能比賽如講故事、朗誦、演講、說課、書法、主持人比賽等,以豐富的校園文化生活為依托,充分運用課前活動、興趣小組活動、學生社團、課內外專題研討、學科講座拓展課堂,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保障“素質為魂、能力為本”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我們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強調了示范性、師范性。
(一)體現示范性。
要提高學生的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課程團隊結構必須合理、素質優良、教學水平高、教學效果好,有較強的示范能力?,F代漢語課程主講教師中有鎮江市科技骨干、校級專業帶頭人、校級骨干教師,副高職稱比例近60%,具有研究生學位的青年教師比例達到50%。擁有3位原鎮江市中青年教學骨干,5位省級以上普通話水平測試員。2oo4~F以來參與了三個有關教學模式課程方案改革的省級以上研究課題,目前均已結題。青年教師銳意進取,學歷提升、職稱晉級、教學科研佳績頻頻.教科研成果不斷見諸刊物。王春香老師開設的公開課《我為什么而活著》獲2007年校教學比賽二等獎。同時通過對外漢語教學,促進教學改革與實踐,成效明顯。
(二)突出師范性。
摘 要:本文提出在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應注意通過“課題作業”這一重要創新載體來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并總結出能力本位的專業課題作業設計與實踐案例,以解決目前職業院校課堂教學中忽視“學習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的弊端。
關鍵詞 :專業教學 課題作業 教學改革
一、職業能力不足是職業教育落后的根本問題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傳授知識常常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只是盡可能地把完整的知識系統灌輸給學生,沒有建立“自我學習、終生學習”的現代學習觀。在課堂教學中,只重視間接的知識傳授和積累,而忽視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這將導致畢業學生在社會發展中可持續性嚴重不足。
職業教育必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突出課程的能力目標,以學生為主體,以素質為基礎,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開設知識、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作為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要按照職教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以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二、綜合能力目標是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最終目標
在實際課程教學中,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是課堂教學必須考慮的重要指標,而綜合能力指標是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實戰”能力,它不是單純掌握專業知識體系,甚至不僅是掌握單純的專業技能,它要求學生掌握技術知識去完成某種指定的實際工作。
所以,在專業課程設計過程中,必須選擇適當的課題項目為載體,通過課程的不斷深入,以任務為導向,逐步解決課題中的各種問題,用實際操作來訓練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課題作業是課程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創新載體
綜合能力培養通常是以綜合實訓項目來完成,但綜合實訓是目前職業院校當前課程教學的弱項。學生一般畢業設計或頂崗實習時才得到訓練,這違背了職業教育的認知規律,因此教師應當在每門專業課程教學中,不斷訓練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實踐表明,運用“課題作業”可以很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它是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課題作業法是基于任務驅動、心理暗示和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是任務主線、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創新,它強化了專業課程教學的實用性、應用性。每位學生課題可以相同,但參數各異,課題作業完成的基本內容統一卻無上限,學生可根據自己不斷的內容爭取更高的等級分。課題作業一般采用5人一組的分組合作機制,學生在教師輔助下學習綜合運用教學資源、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完成對所學知識的認知和運用。
四、能力本位的專業課題作業設計與實踐案例
1.課題作業的設計過程
課題作業的實施,必須立足課程選用的具體教材及教輔材料,在明確課程主要內容和學習目標后,再分以下幾個步驟有序推進。
(1)明確課題任務。課題作業選擇必須緊貼生產實踐,必須聯系教材各章節的基本要點,必須以圖表等形式加以展示。
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為例,該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可分兩大部分:一是研究常用機構的組成原理、類型、運動特點、功能、設計方法及機器動力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并簡要介紹機械系統方案設計的有關知識;二是從承載能力出發,研究一般工作條件下,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選用及設計問題。
由于課程屬于機械類和機電類專業的一門主干技術基礎課,需要運用多課程所學知識解決機械設計中的問題,綜合性、實踐性很強,所以課堂設計方法顯得至關重要。
為了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了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根據多年的教學探索與創新,筆者為該課程設計兩個主要課題作業,一是機械系統方案設計,二是機械傳動方案設計,每個課題作業的子項目均能密切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通過照片、視頻(微電影)等多媒體再現或展示這些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多練習、多實踐,舉一反三,不斷積累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
(2)設計課題實施步驟。為循序漸進完成既定任務,保證學生既能快速上手,又能主動思考,課題的子項目實施步驟必須精心設計,課題作業進程圖表必須與課堂教學圖表相一致。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根據作業任務探究解題的理論依據,積累在實際生活中可能與其類似的工程實例。合適的梯度設計可以有效保障課題作業的順利完成。
在“機械系統方案設計”課題作業中,筆者以牛頭刨床執行機構類型設計為實例(見下表及下圖),需要解決三個子項作業:刀架切削運動執行機構、工作臺進給運動執行機構方案設計和繪制牛頭刨床執行機構運動簡圖。通過簡圖或圖樣、實物照片和生產現場視頻(微電影)等多種方式加以佐證,還可以列舉其他類似機構簡圖,作業內涵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掌握程度自覺拓展,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實戰”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獨立探究問題的意識和成就感。
2.課題作業實施過程及評價體系
(1)課題作業分配的原則。課題作業在布置時,一定要分配到人,基本任務可以相同,但拓展的內容可以不同。
(2)課題實施過程的跟蹤。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理論知識,通過熟悉生產設備、設施,步步深入獲取教材相關的新知識。在課堂教學的適當啟發下,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作業中的具體問題。
(3)課題作業總結與評價。課題作業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總結,小組間要進行交流討論。教師要幫助學生改進、優化作業方案。提交作業時,每位學生均要參加作業答辯,答辯的成績按照20%折算納入學期考核總成績,特別優秀的作業要公開展示表揚。
五、實際應用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是不同于專門的課程設計,沒有設計說明書等繁瑣內容,它是幫助學生建構系統知識體系的一種手段和載體。
二是在實際應用中,要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教學過程要加以引導,課堂教學要適當穿插、補充;考核評價在得到上級教學部門的支持下,才能采用考核手段加以約束和鼓勵。
1圖書館學學科屬性
圖書館學的學科屬性決定了其學科歸屬,正如其定義一樣,學科屬性也是在不斷地爭議中發展,尚未達成共識。不同的觀點層出不窮,有人認為它是綜合科學,有人認為是社會科學,有人認為是交叉學科或邊緣學科,還有學者認為是管理學科[1]。圖書館學的學科屬性劃分如此困難的原因在于,圖書館學是一個不斷擴展,不斷融合的學科。從它的學科體系發展角度就可以看出,它在不斷地吸收其他學科的知識和技術,研究內容與其他學科也有交叉情況,如傳播學、經濟學、計算機學、信息學、管理學、情報學、心理學等。它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來解釋或解決圖書館學自身的難題,同時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也對其他學科的研究過程有著支持的作用。如圖書館學與計算機技術的關系,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圖書館學研究過程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大大縮短了研究的時間,精確了研究的結果。而圖書館學對于數據、信息的挖掘、分析、整理、聚類等研究方法為計算機挖掘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思想。這種融合性和相互作用性的特質導致了圖書館學的學科屬性劃分不明確。正因為這種不明確性才賦予了圖書館學一種特有的“關聯性”,它可以與其他學科相關聯,輔助其研究過程,也推動自身發展?,F代圖書館學融入了多種屬性的科學內容,隨著社會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人類對信息、文獻交流的需要日益增強,圖書館學研究和應用的前景將更加廣闊。
2圖書館學與現代科學的關系
2.1現代科學
現代科學指20世紀以來發展的自然科學。是在人類現代史上形成的科學體系。構成這一體系的基本框架的主要成就是:物理學領域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生物學領域的分子生物學等全新的系統科學。在這些成就的推動下,各個學科領域都發生深刻革命,分化為4000多個學科,形成龐大的結構體系,從總體上可劃分為基礎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技術三大層次,每一層次內部又包含上千個學科,學科與學科之間相互滲透形成眾多的交叉學科。現代科學的主要特點是,以發達的生產和科學實驗為基礎,科學的技術化和數學化,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科學、生產、社會一體化等。根據海德格爾對現代科學的本質的歸納,它是“數學的”、“研究的”、“技術的”、“現實之物的”。這樣的性質看似與社會科學聯系不上,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學技術逐漸滲入到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中,其技術成果得到了移植和借用?,F代科學的飛速發展使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聯系越來越緊密,現代科學技術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綜合。這種既相互對立又緊密聯系的辯證發展,使現代科學日益結合為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由于科學技術各學科之間彼此滲透和相互促進,使每一學科只有在整個科學體系的相互聯系中才能得到發展,從而導致現代科學體系結構的整體化趨勢。隨著自然科學分支學科大量涌現,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因而就越加發現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在這種情況下,產生了綜合研究的必要,同時也推動了邊緣科學(如生物化學、天文物理學等)和綜合科學(如環境科學、空間科學等)的誕生。20世紀40年代以來,為了把握自然界各種事物的某些共同屬性及其普通聯系,迫使科學家從橫的方向上對自然界進行研究,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橫斷科學(如信息論、系統論、耗散結構理論等)。橫斷科學從某一特定的視角揭示了客觀世界的本質聯系和運動規律,不僅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同時還溝通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聯系,使整個科學有了共同的概念、語言和方法??茖W社會學、技術經濟、管理科學、未來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就是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相滲透、相互作用的產物。
2.2圖書館學與現代科學的關系
早在18世紀,中國的圖書館界學者就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進行過探討,隨著現代科學、尤其是自然科學革命性的躍進,新的科學原理、科學概念和科學方法像潮水一般沖擊著圖書館的舊領地。它迫使學者把視野從圖書館學這一小天地里擴展開來,進行新的探索和思考。由于現代科學的不斷進步和沖擊,圖書館的研究內容在不斷地擴充,由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信息儲存技術、視聽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的出現和應用,圖書館學的研究內容也在不斷更新。計算機技術使得圖書館學從傳統的手工編目借閱向自動化模式轉變;網絡技術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使圖書館學研究的信息流動性更強、形式更多樣、范圍更廣泛;視聽多媒體技術使得圖書館學研究的內容從單一的文字型信息拓展到了音、像等多種類型的信息模式;信息儲存技術轉變了圖書館學的信息儲存理念,打開了圖書館學的眼界?,F在,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因特網的普及,圖書館早已向著電子化、網絡化、虛擬化和數字化的方向發展。縱觀近20年的圖書館學,不管是研究內容還是研究方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分不開的,也可以說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著圖書館學的發展??茖W進步、發展改變著人類生存的環境,圖書館學也隨著進步,吸取營養、豐富研究內容?,F代科學技術水平徹底改變了了信息、知識的傳遞物質手段和速度,改變著圖書館學的學科組織和發展,而圖書館學作為研究信息、知識傳遞的學科,它的發展又決定著社會知識信息傳遞和利用的形態和手段,決定著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程度。社會是一個大循環,每個學科都是這個循環中的一個環節,都有著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而且每個學科的獨立性減弱,逐漸融合,出現研究內容交叉的情況?,F代圖書館學開始轉變研究方向,從對“書”的研究到對“人”的研究,這其中不乏需要利用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內容和方法,在國外已有不少學校在圖書館學課程中增加讀者行為學、讀者心理學等課程,這些融合的內容也逐漸成為圖書館學新的研究領域。由此看來,圖書館學不是一門完全獨立的學科,它與現代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現代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圖書館學的進步,創新著圖書館學的學科建設。另一方面,圖書館學的進步也為現代科學的研究和創新提供著有力的數據、信息條件,成為現代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偨Y現代科學和圖書館學的關系:①圖書館學要想發展就必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②現代科學豐富、改變了圖書館學的面貌,為圖書館學提出新的研究課題,開拓新領域。③現代學科為圖書館學提供新的理論基礎,解除了社會科學的束縛,向自然科學理論方法學習。④現代科學的發展使得圖書館學更加綜合化,擴張了它的研究內容和領域。⑤圖書館學為現代學科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結論
關鍵詞:;現代科學技術安全生產安全監管
前言
在人類征服自然和涉及自然的歷史進程中,總是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遵循科學的自然規律,實現安全生產,創造社會財富,職工安全健康,生產力得到發展,另一種是違背自然規律,發生事故,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生產力遭受破壞。結合我公司――一家從事民爆物品生產的企業,我感受著公司走科技興安之路,感受著公司快速發展,從品種單一發展到品種齊全,從3條生產線擴展到6條生產線,從手工間斷生產更新到自動化連續化生產,人均生產能力以12個單位擴大到77個單位,公司二十年來實現安全生產平穩,無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公司取得的安全生產良好業績,完全得益于實施的科技興安戰略。
一、現代科學技術從多方面促進安全生產
我公司取得的安全生產成績,簡要地歸納起來,現代科學技術從以下幾個方面促進了安全生產。
1、利用先進技術,減少物質危險。
要實現民爆物品安全生產,控制物質的危險性是關鍵。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降低物質危險性,是搞好安全生產最為本質的手段。1997年我公司利用南京理工大學的膨化硝銨技術,將粉碎凸輪氣流烘干工藝改變為膨化輪碾工藝,這一技術的利用,消除了高速凸輪機對硝銨猛烈撞擊的危險,降低了工業炸藥中的TNT含量,到1998年隨著工藝技術水平的成熟,工業炸藥中完全實現不含TNT成分。采用新工藝,膨化硝酸銨半成品無雷管感度,火焰感度、摩擦感度、撞擊感度以及毒性均得到大大降低,物質的本質安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采用先進設備,提高本質安全。
設備安全是保障安全生產的物質基礎,充分利用先進設備,能有效提高生產過程的本質安全。比如說,乳化炸藥生產過程最危險最核心的是制乳敏化過程。通過將乳化機、冷卻機、敏化機的更新改造,實現乳化機設備內含乳膠基質量由200kg減少到約3kg,冷卻工序乳膠基質量由2000t變為現在0.1t存量,制乳機轉速由3000r/min降低到1500r/min,再降低到800r/min,對基質實現高線速度剪切向低線速度剪切,制乳冷卻過程由貯壓密閉式改為常壓敞開式。在半成品輸送過程,原來是堆積集中傳送、具有殉爆可能,現在改為平鋪不傳爆的鋼帶或皮帶輸送。這些都是充分利用現代乳化、爆炸臨界直徑理論等技術,減少危險物質量,降低摩擦剪切速度,消除壓力等危險因素,提高本質安全。
3、優化生產工藝,將少危險因素。
利用與硝酸銨生產企業較近的地緣優勢,開展技術攻關,解決液態硝酸銨保溫條件下長距離運輸,長時間儲存的難題,將硝酸銨生產企業未結晶的濃硝酸銨高溫溶液,采用保溫專用輸送槽車實現長距離輸送,送到炸藥生產線直接用于工業炸藥生產,消除了硝酸銨破碎和熔化的生產環節,將少了危險因素。
4、發展自動控制,減少人員危險。
安全生產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利用現代科技技術,大力發展自動控制,減少危險工序的生產作業人員,就是減少了人員的風險,促進安全生產。我司將2頭天平式裝藥機改為6頭氣動裝藥機,現在又改為10頭自動裝藥機,降低了勞動強度,減少生產人員,提高了勞動效率;膨化硝酸銨混藥拋棄輪碾工藝,引進連續混藥生產技術,采用錐型預混器和雙螺旋混藥。混藥生產由間斷生產轉為了連續生產,也是減少了生產人員;2003年為擴大生產能力,對膨化硝銨炸藥生產線進行了整體改造,在國內首次采用了空心槳葉涼藥、懸掛式自動送料小車技術,同時膨混工藝采用了計算機控制,生產過程溫度、壓力、流量、物料實現自動采集,自動按工藝調整參數。當生產過程中出現危險征兆時,通過安全連鎖和自動控制,采取制動措施保障安全;采用自動包裝技術,將產品送到防護土堤外,減少了在線危險品存量,以而實現了整條生產線自動化,連續化生產,減少了生產人員。通過自動控制和技術改造,公司生產能力由8000噸/年提升到20000噸/年,生產人員由原來的350人減少到現在的120人。
5、利用視頻監控,強化監管手段。
視頻監控是目前廣泛運用的一種技術,通過對生產線的關鍵工序和主要危險源點設置視頻監控點,使安全監管人員及時沒到生產現場,也能實現對生產現場和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對違章行為和違規現象保存影像記錄,提供監管處罰的依據,從而提高了從業人員安全生產自律遵規的自覺性,強化安全監管的力量。當發生事故時,視頻監控記錄也是事故調查和原因分析的提供技術支撐。
二、現代科學技術對安全生產的運用
有感于我公司實施科技興安路線的切身體會,我認為現代科學技術對安全生產的運用,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科學技術是實現本質安全的技術支撐
預防為主是安全生產的重要方針,也是安全生產的靈魂所在,只有把安全工作重心放在事前預防上,才能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狀態,切實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影響安全生產的各個要素,都需要現代科學技術提供技術支撐,改進工藝裝配以及管理水平,以技術手段提高本質安全,將安全生產從經驗管理轉變為科學管理。
2、現代科學技術是加強安全監管的主要途徑
事前預防是根本,但生產過程中各個生產要素是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中,過程控制也是安全生產的關鍵所在。加強安全過程監控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來加強生產過程的溫度、壓力、流量、料位,特別是民爆物品生產過程的斷水、斷料或摩擦、振動監控。就如煤礦企業巷道內瓦斯濃度檢測,也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加強安全監控的一個典型。
3、現代科學技術是開展事故處理的技術手段
事故處理是安全管理事后環節,是亡羊補牢的一種補救措施,也是安全監管的一項重要職能。而客觀地分析事故原因,準確地界定事故責任,科學的制訂防范措施是事故處理的關鍵環節。要做好這些環節,只靠詢問現場人員,根據經驗判斷還是遠遠不夠的,缺乏說服力和權威性。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是客觀、準確地開展事故處理的技術手段,如2006年山東某銨梯炸藥生產線和安徽某乳化炸藥生產線爆炸事故、2010年青海某膨化硝銨混碾機發生爆燃事故,就是利用現場視頻監控和生產過程流量、轉速、溫度、斷水等自動控制記錄為事故調查提供了科學、有力依據。
三、安全生產工作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幾點看法
1、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人類的生產活動,歸根到底是通過改造自然,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使人與自然更加適應、更加和諧,都是為了生活更富裕、更安康、更長壽。這也是人類生產活動的出發點、立足點。“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社會公德,真正體現了對人權的尊重。這也是依靠安全科學技術,推進安全文化做好安全生產遵循活動的基本原則,是發展安全科技事業始終遵守的基本原則。
2、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必須有安全資金的投入做保障。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于安全生產,必須要有安全資金投入為物質支持。安全生產的實現要靠投入為基礎,提高安全生產能力,也就必須為安全付出成本。我公司安全成績的取得,那是多年以來堅持安全投入的結果。然而還有很多企業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欠賬較大,安全隱患無資金整改,監管手段跟不上安全管理的要求,這也是目前我國許多企業發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企業應落實安全資金投入制度,國家應建立多渠道的安全生產投入機制和相應的法規,保障安全科學技術的運用,這才能有效推進安全生產水平,取得安全效益。
3、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要注重安全技術人才的培養
現代科學技術已經發展到相當水平,然而把他運用于安全生產工作中,還需要大量的安全技術與專業人才把科學技術與安全生產工作結合起來,把科學技術轉化為實際的安全生產力。目前一些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學生就業困難,出現師資隊伍流散,安全工程教育及專業人才培養滑坡的狀態。另一方面是把科學技術運用到安全生產工作還需要大力推進,需要大批人才,在生產一線真正需要安全專業人才緊缺。安全科技人才培養應引起企業、社會以及國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