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9 17:16:20
序論:在您撰寫媒體策劃與運營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藝術類 中職 英語 多媒體
在中職院校藝術類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是一項非常先進的教學方式,并且也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引入到課堂當中,讓英語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積極性,學習氣氛更加活躍。由此,本文對藝術類中職院校使用多媒體優化英語教學的策略進行研究和分析。
一、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內容的精講,突破重點和難點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多媒體教學被引入到藝術院校的英語教學當中,這種方式讓英語有了動靜結合和形象生動的特點。教師正確地使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可以把一些英語的抽象內容具體化,讓學生調整好各種感官的作用,有利于教師理清英語線路,使學生聽懂英語中的難題。這樣在中職英語課堂中,學生可以以教材為基本出發點,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升學習效率。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授surfing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小視頻,了解surfing的整個過程,并且對其中涉及到的具體語句和語法、時態進行分析和講解。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自行地獲取知識。
二、利用多媒體,模擬教學情景,讓學生主動投入學習當中
在藝術類中職英語的課堂上,教師需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本身中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所以如果教師不能運用正確的手段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興趣,那么課堂就會過于沉悶進而枯燥,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教師要利用多媒體先聲奪人的特點,引領學生進入到不同的學習情景當中。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dancing這一內容時,先向學生提出一句話,Dancing is an action language,讓學生對這句話進行翻譯并且說出自己的理解,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建一個相對寬松的學習氛圍,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的轉移到課堂當中去,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有關dancing的電影,這可以有效的激發出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此融入到教師的英語教學活動中去。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做基本的課堂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文章中出現的各種知識進行多媒體課件的自我制作,這樣學生不僅提升了網絡運用能力,還能在完成課件以后,對英語課本教學的部分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理解。
三、使用多媒體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每一節課當中,學生因為自身的差異性,所以能夠專心聽講的時間也不同,一些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學生,僅僅能夠認真的聽教師講解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樣,在高度緊張的思維活動中,學生非常容易感覺到疲倦,由此注意力更加分散,學習效率也就會因此下降。這樣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新的興奮點,讓學生在一個相對愉悅的心情下學習。
四、利用多媒體去優化英語教學課堂的層次性
關于層次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學生理解方面的層次性。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讓學生的全身感官都對英語有一定的反應能力。例如,可以使用圖片,也可以使用視頻,更可以使用PPT等等,在具體設置的情景中可以對詞匯有更好的理解,并且有效的掌握文章的具體內容。具體的教師操作可以是,課堂的進入,進入往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示范,示范是在教學視頻或者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對英語內容有所了解;機械操練,這里主要是讓學生經過一番學習以后能夠在句型轉換、詞語解析以及各類的問答方面有充分的表現。這一系列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增加英語語言的輸入,讓學生跟讀或者朗讀,也可以相互對話,進而強化記憶,做到發音的正確。
其次,交流層次的提升。交流層次主要就是在真實的教學情景當中,學生能夠利用教師的教學語言進行掌握,并在聽說讀寫方面有較為突出的能力,英語教學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所以一定需要多方面的訓練。利用多媒體,能夠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在這種狀態下,僵硬的英語單詞和語法以及句型變得更加靈活,學生可以與老師進行英語對話,由此實現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
五、使用多媒體讓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建立起聯系
學生學習英語需要和日常生活建立其緊密的聯系,完成彼此之間的交流。利用多媒體技術,要讓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更加深入,讓英語和學生的學習之間建立起聯系,并且構建一種橋梁,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運用英語。
例如,英語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寫作訓練時,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幾組圖片,然后讓學生基于對這些圖片的理解去寫作。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藝術類中職院校利用多媒體進行英語教學的種種優勢和策略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希望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陸穎.信息技術結合下的中職英語教學[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6(7):179-180.
重視互動社交媒體,特別是主流微博平臺的運營
一、微博營銷的目的
1.品牌營銷的利器;
2.客戶及時互動的絕佳助手;
3.危機公關的理想選擇;
4.市場調查與產品開發的創新工具。
微博為企業提供了一個形式別樣的企業品牌營銷平臺,為企業省下不少的硬性營銷費用,做好用戶定位,找到潛在消費者,就能實現精準營銷。
不定期的舉辦微活動或者策劃不同項目,利用微博矩陣的放大效果,通過圖文和視頻的結合,多角度、多維度,接觸并影響潛在消費者。
二、潛在消費者粉絲積累
微博營銷基于粉絲的情感與信任。
對自身微博一個準確的定位,主題鮮明,增強已有粉絲的一個粘度,同時給潛在消費者主動找到我們一個可能。雙向話題的相關性,才能維持長久。
粉絲的質量和數量,決定一個品牌微博帳號的價值,以及活動策劃推廣的效果??梢詮臉撕?、昵稱、微博內容、話題、微群等,精準尋找潛在消費者粉絲。
三、微博項目的核心力:互動和共鳴
互動需要精細化的運營,策劃精彩的互動,保持較高的關注;
共鳴需要微博文案和美工細致推敲,注意時間的因素,鼓勵粉絲的二次轉發等。
四、活動的策劃以及推廣
不定期針對潛在消費者,圍繞品牌定位舉辦不同主題活動,樹立、強化品牌,同時提升市場份額。
活動生命周期分為策劃期、預熱期、成熟期、衰退期,其中成熟期和衰退期為效果(品牌強化、市場份額的提升)顯現時間段。
五、成功活動的四要素
策劃、運營、口碑推廣、二(多)次轉發。
針對每個時期,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多帳號聯動,對潛在消費者達到最大覆蓋范圍與活動效果。
六、微博運營團隊組建
需要4個崗位:運營主管1名、文案策劃1名,美工1名,微博推廣1名
運營主管直接對項目負責,在公司戰略的層面結合市場的具體趨勢,制定短、中、長期微博目標,考核各時期效果,及時糾正不適執行,確保項目整體的健康與預期效果;
文案策劃和美工對微博具體項目帳號頁面整體的排版布局背景圖片,標簽,描述及每條微博等負責,確保每條微博內容圖片的高度相關性及創意性;
微博推廣直接對粉絲質量數量,單條微博的時間,轉發、評論質量與數量,覆蓋的粉絲精準度等負責,與文案策劃和美工配合,完成短、中、長期目標。
七、投入預算
1.人員薪水:
運營主管1名;
文案策劃1名;
美工1名;
微博推廣1名;
2.每次活動策劃推廣經費:
不同時期的軟硬性配合推廣費用;
獎品購置費用。
不同時期需要策劃不同主題的活動,最終的目的應該緊緊圍繞微博營銷的四大目的。
品牌微博的建立,需要有清晰的定位,精心的呵護,長遠的規劃。(來源:胡海嘯的網絡營銷博客)
運營總監/經理
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產品總體運營的協調、規劃、管理工作,針對產品特點以及市場狀況制定產品運營規劃、戰略、布局并實施;
2、負責產品(線上線下)定位、媒體宣傳、市場推廣、渠道建設和客戶服務的整體策略、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3、負責制訂、完善、貫徹實施(線上線下)運營管理制度、流程、分析各類數據,提出改進方案,對業務流程等的分析和改進,品牌、市場的規劃;
4、與公司其他部門密切配合,組織帶領團隊為公司項目運營、市場拓展及相關研究工作提供專業、系統強有力的支持;
5、建立規范、高效的運營管理體系及流程并不斷優化及完善。
任職要求
1、金融、經濟、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
2、有較強的分析規劃能力、洞察力、開拓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具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團隊意識與執行能力;
3、具備從市場到產品、客戶、營銷、推廣等金融產品全程調研、分析能力;
4、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及團隊管理能力,能帶領團隊完成線上活動和線下專題活動策劃,線上線下推廣計劃執行及效果優化;
5、具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優秀的職業素養,能及時關注同行業運營情況及市場最新動態。
公關總監/經理
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對外PR工作,拓展和維護公司媒體資源,與重點媒體及記者時時溝通,及時反饋媒體合作意向;
2、建立媒體檔案庫,并能根據需求,聯絡、邀請各類媒體,與各界媒體保持良好關系;
3、能根據公司產品,進行新聞點和創意點的策劃、組織,撰寫媒體稿件;
4、建立并維護日常新聞稿件的媒體,監控、評估媒體的宣傳效果;
5、策劃、指導、控制、協調并參與公關活動、市場活動,協調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營銷;
6、建立有效的危機公關體系、機制與應急處理。
任職要求
1、具有很強的營銷創意策劃能力,對傳播有洞察力,有很強的執行力;
2、具有廣泛的財經/互聯網類媒體資源、豐富的人脈資源;
3、文筆好,熟悉公關活動流程及PR運作流程,具有優秀的公關活動項目策劃及執行與拓展能力;
4、能夠獨立組織新聞會、專訪及其它公關活動;
5、擁有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熟練撰寫新聞稿、發言稿以及其他公關所需文件。
網絡營銷經理
崗位職責
1、負責公司電子商務銷售業務的策劃、執行和監管;
2、及時對同類產品的營銷策略、市場及同業電子商務動態進行調研、分析;
3、負責公司網絡渠道資源的維護、推廣和溝通;
4、負責合作伙伴關系維護,研究了解合作伙伴和主流客戶的需求并持續改進和創新;
5、跟蹤和分析引入的SEO流量以及相關關鍵詞的排名,形成階段性數據報告并提出后續優化方案;
6、不斷開拓網站的外部鏈接,保證網站PR值、alexa排名(網站受歡迎程度、網站排名);
7、分析網站排名,對站點及內鏈進行整體優化;負責制訂網站本身的優化方案、有效達成網站平臺的訪問量等相關推廣指標;
8、利用搜索引擎、相關行業網絡媒體、論壇、bbs、blog、IM等方式開展網站推廣工作,策劃執行軟文、在線活動、病毒式營銷等傳播方案。
任職要求
數字出版專業好就業嗎
數字出版專業就業前景主要是在新聞、出版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書刊、雜志、報紙的數字化出版與傳播等工作。
數字出版專業是建立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新型應用性學科,也是當今媒體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媒體融合是平面、影像、網絡等在數碼技術平臺上融合到一起,形成多元化交互式的新媒體傳播形式。
該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現代編輯出版理論知識與技能、較為寬厚的人文與社會知識及科學知識,熟悉我國編輯出版的法規與政策,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能在網絡傳播、出版、宣傳以及企事業單位、軍隊等行業與部門,從事書刊策劃、編輯、發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數字出版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畢業生可以到圖書、期刊、報紙、音像電子等傳統媒體從事數字網絡出版的創意策劃、內容加工、技術支持、組織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網站、影視制作、軟件、文化傳播等新型文化創意企業從事創意策劃、多媒體信息表達、信息資源平臺集成定制服務、跨媒體運營管理等工作。
數字出版專業學什么
主要課程有《書籍裝幀設計》、《字體與版式設計》、《JavaScript與jQuery》、《方正飛騰數字排版》、《電子雜志設計與制作》、《廣告設計》、《攝影攝像技術》、《Photoshop圖像處理》、《Illustrator圖形制作》等。
關鍵詞:新媒體;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一、傳媒產業的升級轉型對新媒體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現階段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促使媒體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傳媒形態呈現多樣化。數字創意、數字出版、網絡視聽、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形式多樣的融媒體、新媒體先后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傳播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呈現,新的傳播體系與媒體矩陣形成,新媒體傳播機制推陳出新,媒體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發生顯著變化;二是順應新媒體的發展特點,陸續產生首席內容官、直播視頻記者、微信微博運營、新媒體編輯、產品經理、數據分析師、自媒體推廣等眾多新的職位。新興的新媒體崗位標準既需要掌握傳統媒體的采寫、編制、剪輯等基本專業技能,還要熟悉新媒體的傳播特性,懂用戶會互動、懂數據會信息整合、懂內容會產品運營、能策劃會短視頻制作,并熟練進行可視化新聞報道等新技能。高等職業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調職業性與實踐性,面對新媒體產業的迅猛發展,專業人才的職業內涵需求的變化,高職新聞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對應調整,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基于新媒體發展的大環境下,構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二、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對傳統的報刊、廣播、電視媒體產生巨大沖擊,新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受眾粘性、信息整合、內容形態、傳播渠道等對傳統媒體產生深刻影響,傳統媒體已走上融合媒體的發展道路。目前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還存在幾個問題:一是“互聯網+”式跨媒體型人才培養特征薄弱。融合媒體已向縱深發展,全媒體傳播體系已成為趨勢,“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以用戶為中心,對用戶的訴求準確分析的能力也是新媒體時代的重要技能,當前數字內容管理、數字信息存儲等新媒體技術的使用能力也是“互聯網+”式人才需求的特征,而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的培養還局限在傳統的報紙、電視、廣播媒介崗位的采編、播制、拍攝技能,缺少融媒體需求的具有復合型的“互聯網+”式人才培養的特點。二是“專業+”式復合型技能特點不顯著?,F階段,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還不能體現新媒體傳播分眾化、窄播化的特點,仍然以傳統新聞寫作、拍攝、視頻制作為主的技能培養,對學生缺少用戶分析能力、新媒體產品內容整合、策劃與運營能力、新媒體小程序、微視頻、微傳播等產品的策劃與設計能力、創意剪輯合成能力、網絡能力的訓練,實踐教學觀念滯后于產業發展態勢,課程體系與新媒體市場需求的職業能力有很大差距,課程內容也缺乏與新媒體工作內容相關的項目實訓,職業技能培養不能有效對接新媒體崗位的需求。
三、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同于理論教學體系,是與知識理論體系相對應的一項以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實訓體系,包涵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踐教學保障、實踐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既要體現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素質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的統一性,又要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性、應用性、職業性。為此,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應當主要從下以幾個方面進行構建:1.構建基于新媒體職業需求的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目標構建的出發點是市場需求、社會需求和崗位需求,通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而構建?,F階段,智能化、數字化的技術深刻變革傳媒產業,新媒體內容生產與傳播已呈現數字化、網絡化、碎片化、渠道化、可視化、多媒體形態化的發展,媒體生產內容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內容融合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混合傳播形式,內容報道豐富,尤其短視頻、H5、VR可視化形態報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對新媒體相關崗位需求較多的領域主要分布在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娛樂、教育、生活服務等方面,新媒體崗位職責集中微信、微博、公眾號等多渠道與平臺的內容更新、策劃運營、產品推廣等,尤其對用戶、內容數據分析、線上活動組織、與用戶互動的能力需求日漸明顯。高職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應聚焦現階段新媒體產業的變革與發展,圍繞融合媒體、新媒體領域職業崗位的新變化、新需求,確定新媒體人才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的培養目標,根據新媒體內容制作、數據分析、媒體技術、內容策劃、新媒體運營等核心崗位技能,分析融媒體、新媒體就業崗位群的專業基礎能力、行業通用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設計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構建高職新聞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新媒體人才需求呈現“專業+”復合型,策劃能力、寫作能力、采編能力、攝制剪輯能力已成為專業通用能力,新媒體技術、融媒體內容整合編輯、文案策劃、融媒體內容運營等能力為專業核心能力,數據挖掘與分析、融媒體產品設計、品牌策劃、互聯網市場運營等能力逐步發展為專業的拓展能力,高職新聞專業實踐教學目標應遵循“產業需求調研—行業人才需求分析—主要職業崗位群—職業能力分析(專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確定實訓課程領域與目標—確定專業能力培養課程實訓模塊—開發實訓項目及任務—開發單項、綜合、頂崗實訓項目”的流程,構建以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相結合,實訓項目與職業技能相結合,實習平臺與生產平臺相結合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才能培養出適應媒體快速發展的復合型技能人才。2.構建“層次遞進化”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課程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是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每個實踐課程不是獨立割裂的,而是依據崗位能力、工作任務設計的體系化課程。從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網站對新媒體專業人才的職業發展需求分析,遞進的職級崗位主要涵蓋新媒體內容編輯、運營主管、新媒體總監。新媒體內容編輯的工作內容主要有“內容、用戶、活動、推廣”四個模塊,工作內容為資訊的收集與整理,素材信息、數據的收集,文章的編排與排版,根據主題、活動等撰寫新媒體文案;與用戶互動并解答問題,建立粉絲交流群,策劃與組織線上活動;撰寫活動推廣方案,對各新媒體平臺、渠道進行信息推廣與管理。新媒體運營工作內容主要有“分析、團隊、運營、市場”四個模塊,對行業網站或新媒體各平臺進行市場分析定位;通過數據分析、用戶訪談確定用戶畫像;對內容、活動數據分析,優化運營方案,對項目進行規劃,確定每期內容選題,制定項目整體計劃,制定管理團隊并績效考核;聚攏媒體資源,商務談判等。新媒體總監的工作內容主要有“運營、管理、市場”三個模塊,具體為制定項目戰略目標,對行業市場預判,整合行業渠道、媒介等資源;獨立帶領團隊,協調內外部資源,運營欄目或平臺;開展市場、商務談判等。基于新媒體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變化,高職新聞專業要培養具備復合專業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以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引入崗位技術標準,對接新媒體內容生產、文案創意與策劃、新媒體數據分析、運營推廣、數字產品制作等核心職業能力的需求,開發與新媒體工作崗位對接的專業通用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專業拓展能力的模塊化課程,每個模塊化課程可采用三級化實踐教學,即課程實訓、專項技能實訓、專業綜合實訓、暑期社會實踐、畢業頂崗實習的方式,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層次遞進化”能力培養,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核心競爭力。3.打造校企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推動校企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高職新聞專業要培養具有新媒體思維,具備新媒體復合專業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持續結合傳媒產業發展,聯合行業優質融媒體企業,建立校企融合多元化的實訓教學平臺。校企協同開發專業實踐課程,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構建虛實仿真工作情景,訓練學生適應復雜化的新媒體實踐任務;引入新媒體行業資深人士,成立“大師工作室”,協同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復合式新聞實踐能力;以教室、仿真室、實訓室“三室”為基礎,以識崗、習崗、頂崗“三崗”為途徑,拓展課堂的內涵外延,通過仿真、模擬、實踐能力訓練、新媒體技術培訓、社會技術服務等為主要功能,深度融合課內、課外、企業“三課堂”,學生通過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仿真”或真實的生產項目的教學實踐,切實感受職業標準,才能實現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全面提升的實踐教學目標。4.建立多維度的實踐教學評價。實踐教學評價是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衡量,也有益于提高實踐課程的教學質量,實踐教學評價主要面向專業、實踐課程、教師、學生四個維度來設計評價指標。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保證,基于新媒體的崗位工作內容,高職新聞專業的實踐類課程教學的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尚需完善,需要以校企合作為抓手,聯合新媒體行業、企業,建立校企協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機制,以新媒體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開發新媒體系列崗位的職業能力標準,依據職業標準構建課程體系,系統設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在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高職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緊跟時代的變革,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加強實踐教學,推進課程改革,才能培養出滿足新媒體行業所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魏勝宏,唐紅雨,王琳.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實踐教學質量[J].鎮江高專學報,2016.
[2]楊靜民,紀惠軍等.基于“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20.
平臺運營總監需要能獨立策劃產品運營相應內容及營銷活動,并組織資源完成推進方案的實施;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強,良好的的溝通能力,很強的創新和執行能力;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11、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創建職教平臺運營機制,提升客戶粘性、用戶活躍度、產品使用率。
2、策劃各類型平臺運營活動,協同各業務部門完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助推客戶與公司不斷開展更加深入的業務合作,助力達成公司業務目標。
3、通過多種用戶運營手段,激發用戶興趣,不斷促進用戶活躍度,實現更多用戶激活及用戶留存。
4、策劃各類型用戶運營活動,組織各部門協同進行項目實施。
建立并不斷擴大用戶社區。助力公司實現用戶戰略。
5、打造運營團隊,負責運營團隊的人員培訓、培養、考核、激勵。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21、負責政務平臺整體運營,制定運營策略、方案并組織執行;
2、推動各項業務發展,提升營運效益,確保運營目標的實現,對KPI指標負責;
3、分析平臺各類數據,提出改進方案,帶領團隊進行平臺的維護及升級;
4、制訂、完善、貫徹實施公司平臺運營管理制度、流程;
5、通過線上線下運營提升網站平臺價值和粘性,提高服務會員、企業活躍度,提高申請、交易量,促進平臺各項銷售業績提升;
6、用戶體驗、業務流程等的分析和改進并參與公司平臺的品牌、產品、市場的規劃,實現公司既定目標;
7、規劃平臺的風格、架構、功能、,負責團隊建設、團隊培訓和日常工作開展等。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31、根據公司下達的年度整體戰略目標,制定網絡貨運平臺相關的戰略實施計劃,并落實實施;
2、負責網絡貨運平臺相關業務的市場調研、客戶開發工作,與同行開展競爭,找尋并確認企業競爭優勢;
3、負責為網絡貨運平臺的客戶提供系統培訓;
4、負責業務開展過程中與交通運輸、稅務、保險等單位溝通協調;
5、負責競品調研,對公司競品在產品層面進行分析和對比,為本公司產品更新和功能調整制定方案。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41.負責設計、構建云平臺運營業務,統籌線上線下運營;
2.負責組建、管理云平臺運營團隊,建立成長、激勵和考核體系;
3.負責云平臺運營制度建設和機制設計;
4.負責云平臺運營分析,評價運營效果并不斷提出改進運營策略;
5.負責與運營相關的渠道和媒體,促進云平臺推廣;
6.負責公司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51.參與公司經營管理與決策,收集信息提供決策支持;
2.參與制定公司經營發展戰略,負責平臺戰略規劃的制定,并監督實施和改進;
3.負責平臺整體運營規劃和策略的制定與執行,對運營結果負責;
4.負責平臺的內容運營、渠道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日常運維管理等工作的策劃和實施管理,以拉新、留存、轉化、盤活為目標,全面推進平臺的商業化運營;
5.建立和完善下屬部門,領導制定部門工作計劃和預算,并組織實施;
6.組織市場調查,深入分析用戶行為、需求,了解競爭對手動向,進行運營方案的改造;
7.參與公司發展業務指標的制定,開發潛力用戶并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對最終業務指標負責;
8.負責分管部門的員工隊伍建設,提出和審核對下屬各部門的人員調配、培訓、考核意見。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6(1)創建合理高效運營團隊
(2)負責公司互聯網平臺的網絡運營整體規劃與推廣,明確定位目標;
(3)負責公司網絡商城的指導加盟合作商日常工作;
(4)制定公司運營活動策劃,推廣公司品牌,突出品牌形象;
(5)監控和分析行業動態并針對性的進行市場分析及制定相應策略;
(6)建立運營風險預警機制,實施運營的風險和危機管理,及時發現問題,組織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并備案。
(7)獨立完成運營部門各職能體系搭建,業務流程梳理,能從運營角度對產品技術部門提出需求;
(8)須具備較強的創新、執行能力,能夠在諸多限制條件下進行業務創新;
(9)有很好的溝通協作能力,善于合作協調溝通,思維敏捷;
(10)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上進心,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積極主動,能承受較大的工作壓力。
平臺運營總監工作職責71、負責互聯網需求分析,對產品規劃給到決策性建議,并完成產品運營規劃,通過產品,運營手段,提升平臺流量轉化、用戶增長和留存;熟練運用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事件營銷、口碑營銷、軟文/新聞稿等新媒體進行產品推廣,提高用戶量和關注度;
2、負責互聯網及新媒體維護、更新與完善;平臺年度、季度、月度運營計劃并執行;制定和組織推廣及營銷活動;
3、負責客戶的開發,擬定活動計劃方案,制定線上營銷推廣戰略,以及具體實施策劃方案;
4、負責企業品牌創意及品牌策劃工作,并形成策劃方案
5、提高到達客戶的關注度、轉化率及用戶黏性,持續改善平臺服務;
6、組織策劃產品、品牌、市場推廣等市場活動的策略、推廣方案、相關預算,組織、整合相關資源推動方案的實施并監督實施效果,提高網站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關鍵詞]新媒體運營;漢語文學專業;人才培養
一、新媒體運營的涵義
“新媒體”在當今社會可謂是高頻率詞匯,但人們對新媒體的定義則是眾說紛紜。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新媒體”自然是相對于“舊媒體”而言,是伴隨著科技進步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的統稱。而互聯網的日益普及,手機媒體的不斷更新,以及其他媒體的發展則為新媒體提供了技術支持,技術是新媒體的核心。因此,新媒體的定義具有時間性和技術性。而新媒體運營,則是新媒體環境下的產物,新媒體運營通過以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要自媒體平臺,為大眾推送豐富的文學閱讀、創意廣告、視頻,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驚人的更新速度、全面的文化素材、創意的廣告文案等,抓住大眾的視線,成為大眾獲取資訊、日常閱讀、消費導向的重要手段。
二、新媒體運營行業人才需求
新媒體運營人才主要指能夠完成運營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為大眾或“粉絲”提供優質、有高度吸引力的傳播性內容的人才。余紅教授的調研顯示,社會最需要的新媒體人才前三名是:后臺研發(26.25%)、文本編輯(11.57%)、產品經理(11.36%)。筆者從智聯招聘搜索有關“新媒體運營”等相關招聘信息,綜合2017年7月招聘信息,發現福建省廈門市各大崗位需求達525人,而新媒體運營人才需求最大的城市———北京則達13798人。通過整理相關招聘信息,本文將新媒體運營人才的需求按照職位類別和職位類型進行分類。職位類別:文本制作與編輯;視頻制作與編輯;客戶維護;數據分析;技術維護;活動推廣。職位類型:專員;編輯;助理;主管;總監;經理;策劃。根據調查數據,我們對不同崗位的人才需求進行了整理,見表1。根據以上表格顯示,“文本制作型”新媒體人才需求最多,占到33.9%。新媒體的內容制作,雖在部分內容中具有“新聞”屬性,但目前大多數內容制作以轉變為信息或資訊為主。新媒體運營人才從過去面向新聞受眾的“新聞采編”崗位走向面向新媒體用戶的“內容制作”者。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制作的內容被關注、閱讀乃至轉發,就需要深諳社會化媒體平臺傳播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去制作內容。大致來講,內容制作型人才主要為各種組織或個人的微信公眾號、微博、今日頭條等自媒體提供內容。由此可見,具備較好文字撰寫功底,同時擁有較強的文案策劃能力的人才是市場的最大需求。
三、漢語言文學專業現狀分析
(一)理論教學為主的課程設置實用性低
秉承著傳播文學文化的優良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堂依然保持著“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文學概論、文化概論、基礎寫作”等傳統教程。學習內容比較單一。而現今,社會需要的不再是單一型人才而是多元化人才,純理論的教學模式阻礙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對于應用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這樣的課程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缺乏文理滲透、宏觀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不能夠滿足現今社會對知識人才的需求,以及限制了大學生知識結構的多元化和彈性化。傳統教材使課堂枯燥乏味,傳統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不再被大學生所接受。
(二)課堂教學內容不適應社會需求
根據對目前普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調查了解,漢語言文學專業存在課題研究創新不足、教學內容陳舊等問題。當下,頗有經驗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大都出生于新媒體發展不夠完善的時代,自身對新媒體不具有敏感度。并且,以往傳承的理論思想,依舊在他們的思想意識中起重要影響。這些因素影響了教師對于新媒體環境的感受能力、融合能力,阻礙了創新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從而導致教學內容毫無創新特色。故而,在傳統課程的基礎之上,教師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教學方式,或照本宣科,或將課本知識通過PPT或視頻放映出來,雖形式有所不同,但本質并無改變和發展。這不僅與學生心理需求形成沖突,而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思維邏輯的拓展。
(三)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率低
根據近年來漢語言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本專業學生就業專業對口率不足專業人數的二分之一,事業單位漢語言專業崗位需求同樣呈下降趨勢。盡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較寬、出路較廣,文秘、廣告策劃、編輯、記者、公務員、教師等崗位均有大量就業選擇,但課程設計的不足導致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出現脫軌等問題,學生對本專業的就業信心低,興趣低。同時,該類崗位的替代性強,譬如,編輯、記者、廣告策劃均存在極大的競爭。本專業學生掌握的專業知識不足以應對市場發展的需求,使得學生紛紛轉向其他崗位發展,導致該專業的人才流失嚴重。同時,隨著國家的發展,企業級社會崗位對理工科技術型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這無形中也給文科專業造成壓力。
四、漢語言文學專業改革:面向新媒體運營課程設計的可行性分析
(一)不可替代的專業優勢
隨著新媒體運營的發展,編輯、策劃等崗位的需求將持續增加,通過在校期間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對各類文學知識的積累與探究,對文章內容的編輯能力、策劃能力的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在該類崗位存在先天的專業優勢。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融入新媒體相關課程的學習,將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就業出路。
(二)學生群體對新媒體相關課程有高度興趣
對福建省幾所普通高校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抽樣學生達5000人,在回答我們提出的“是否對新媒體運營相關課程的學習有一定的興趣”時,92%的學生表示有興趣學習。新媒體運營已成為當今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個企業的文化傳播、產品的宣傳、企業客戶的維護等,都離不開專業的文案編輯與策劃。學生們認為若是能夠在校期間有該方面知識的積累,在未來的就業中,將樹立更高的信心,形成核心競爭力。新媒體運營的編輯與策劃重視創意,符合當代學生的興趣。
(三)國家教育研究的支持與推廣
2014年1月15日,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發起成立了全國“高校新媒體教學聯盟”(簡稱“新盟”),為全國高校新媒體教育與人才培養領域搭建起重要的交流協作平臺。“新盟”將廣泛吸納全國各高等院校新媒體相關系所、專業、方向的管理者、學科帶頭人、教師、科研人員加入,共同推進中國新媒體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目前已有來自全國各省市、地區的85所高等院校、95個院系的230位教師加入“高校新媒體教學聯盟”。
五、面向新媒體運營擴展專業科目建議
(一)立足專業,探求新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學更為人所重視,作為該專業的學生,應當承擔起傳承中國文化的責任。但是,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時,也應與時俱進,展望未來,在新的時代下,樹立新的目標,應了解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確保漢語言專業能夠學以致用,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發展。
(二)設立新媒體專業課程,實現產業對接
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寫作功底及語言文字功底,在新媒體環境下,更應重視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在延續傳統的寫作教學基礎之上,增設“新媒體概論、網絡技術、網絡語言”等新媒體專業課程,將二者融合,促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能掌握傳統的寫作文化,而且對新媒體有一定的專業了解。新媒體環境下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單一性,而是多向性。自媒體運營和發展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提供了相應的實踐對接,微信公眾號、微博等運營平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有利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了解大眾需求,從而作出相應的革新。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培養復合型人才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課程偏向于文學理論方面,教學方式也偏向于文本解讀、照本宣科的原始方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必要途徑,只有理論學習而無實踐基礎,則不能滿足現今的需求。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實踐性教學,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更大范圍地了解當今市場的發展及變化,從而掌握社會需求發展方向、發展動態。通過運營公眾平臺,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更加了解大眾及“粉絲”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數據化分析,從而能夠使其明確發展方向,促進該專業的學生開拓創新。
(四)重視網絡,發揮創新思維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網絡數據、信息對大眾需求產生了重要影響。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平臺的形成,使大眾都有抒發自我、滿足自我的途徑,新媒體“快捷性、互動性、大眾性、傳播性”等特點使信息海量化、碎片化傳播,大眾通過搜索引擎根據自身的需求對信息進行精確式搜索,網絡技術的發展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思維無疑是一個挑戰。為了滿足大眾需求,提供優質的信息來源,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應立足自身優勢,創新思維,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余紅,李婷.我國網絡與新媒體人才需求調研與專業培養[J].現代傳播,2014(2):134-138.
[2]趙子忠.行勝于言———高校新媒體教學聯盟[J].中國傳媒科技,2014(3):14-15.
[3]石慧.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11):314-315.
[4]王文麗.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向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轉型的思考———以銅陵學院為例[J].銅陵學院學報,2016(4):98-101.
[5]王威.“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建設探析———以《新媒體可視化》課程為例[J].新聞傳播,2014(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