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3-02 17:00:17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建設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們應當如何定義音樂的神奇和音樂是提高人類素質的關鍵呢?早在《樂記》中就有記載,“所謂的音樂就是圣人所重尙的娛樂,音樂可以洗滌人們的心靈,令人印象深刻,轉變民俗習慣,從而先王成就了其霸業?!币魳纺軌蚋谢说乃枷?,使之遠離罪惡,同時還可以改變風氣和民俗,而《荀子•樂理》也對音樂的作用做了更為詳細的解釋和說明。音樂的流行使人們的意志更加堅定,思想更加清明,禮儀修養和道德素養更加完善,行為舉止也更加規范,且讓人神清氣爽、心緒平和,有效的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諧。
因為音樂具有治愈功能,可以有效的控制人類的心情的波動和情緒的起伏,從根本上對人的思想和精神意識產生影響和作用。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其對音樂教育的推崇是顯而易見的,它堅信音樂對人道德品質的形成有巨大影響。然而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再加上“五四”文化運動的影響,盡管音樂作為高端藝術能夠影響人的品格和性格,但這種影響力也只能讓人進行的“表面審美”,并不能進一步完善人的道德修養,不足以證明音樂的教育地位。這也就導致音樂真正的審美功能和審美價值被忽略,甚至只起到娛樂作用,降低了音樂的教育地位,也淡化了人們的音樂意識,使人們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所在。
二、可以加強國際間的理解與交流
在現代,跨國文化溝通越來越頻繁,因此,我們對陌生的音樂文化要有一種寬容和尊重的學習和交流態度,這樣我們才會養成正確的跨國音樂文化交流意識,當然,也會增進各國人民彼此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情感。我們應當營造平等、和諧的文化交流氛圍,為人類音樂文化創造一個交流平臺,使人類對音樂的本質有更入的了解和認識。在目前戰事經常發生的不和諧時代,種族歧視問題時有發生,而這一問題長生的原因就在于各國家和各種族之間缺乏溝通,對彼此之間的文化沒有深刻的認識,而國際范圍內的文化交流為多樣化和多元化的文化理解提供了機遇。
【關鍵詞】社會;和諧文化;重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同時也需要社會主義文化為其提供堅實的道德基礎和精神支撐。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薄昂椭C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笔赋觯骸敖ㄔO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臺,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這都是我們黨全面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而做出的精辟論述。
一、和諧文化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和諧文化,是指社會大多數人和各個社會群體都能認同、掌握和消費的文化。它需要有效地消除社會不同群體的文化落差,在信息、知識、技能文化的掌握和擁有上,實現基本的平等和民主。包括反映一切人類和平、和睦及其自然關系、社會關系和諧的價值觀念、文化形態及行為規范。我們所要建設的和諧文化,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先進文化為指導,面向時代,立足于現實,與中華民族和諧傳統相承接、與和諧社會要求相吻合的思想文化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反映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體現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實現社會和諧,既需要雄厚的物質基礎、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撐、良好的文化條件。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第一,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鞏固社會和諧思想基礎。一個社會的和諧,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堅強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條件。我國有13億人口、56個民族,要在社會利益關系日益多樣、價值觀念日益多元的條件下,凝聚全體人民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實現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的團結和諧,必須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規范、價值取向,為實現全體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的團結和諧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第二,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諧文化內涵著協調發展的理念,它所倡導的發展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諸多因素,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建設和諧文化,有助于培育協調發展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使人們在關注經濟建設的同時,更加重視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從而為促進社會和諧打下堅實基礎。第三,建設和諧文化有利于化解社會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構建和諧社會正是一個不斷化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的持續過程。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利益關系更加錯綜復雜,各種矛盾正在呈上升趨勢。化解社會矛盾既需要建立有效的調處機制,也需要充分發揮精神力量的作用。建設和諧文化,就是要使和諧成為全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諧、維護和諧的局面。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和諧、不斷提升和諧層次、不斷提高和諧品質的社會。和諧文化是和諧社會的一個要素,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沒有和諧文化,就沒有社會和諧的思想基礎,也就不可能有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追求。
二、建設和諧文化要兼容并蓄,既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
文化的精華,又要借鑒和吸收世界優秀文明成果
追求、崇尚和諧,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社會、政治理念。千百年來,中國人都在追求和諧的大同世界。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有濃厚的和諧思想。這些思想成為治國安民的基本法則與哲學思想,也為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礎。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獨特性文化的存在,使世界文化具有了豐富多彩的內容。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長處,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千姿百態,其合理內核往往是相通的。西方文化對個人獨立自主精神的強調、對科學理性的推崇、對民主法治的追求、對人的價值重視等等內容,也是我們建設和諧文化值得吸收借鑒的。當然,對于西方文化中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觀念,是要堅決抵制的。面對西方文化,妄自菲薄,唯我獨尊的態度都是不足取的。因此,構建和諧文化,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對話,離不開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的借鑒和吸收。只有在交融中學習借鑒,在碰撞中揚棄升華,才有助于我們和諧文化的豐富發展。
建設和諧文化要重點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要以為指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倡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公民的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廣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高度重視新形勢下出現的人民內部矛盾,高度重視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問題,既要鼓勵先進又要照顧多數,既要統一思想又要著重差異,既要以理服人、解決思想問題;又要實實在在幫助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要充分注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群眾性,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在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中的主體地位,采取多種多樣的、為群眾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形式,廣泛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提倡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融洽和諧、共同前進的社會圍和人際關系。
三、和諧文化要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
倡導和諧的價值取向,建立全社會認同的價值體系作為整個社會精神文化的思想內核;倡導和諧的思想觀念,促進人們對社會和諧的認知和理解,在全社會崇尚和諧的價值取向。通過對和諧的肯定評價和相應的獎懲褒貶,形成以尊重和實踐和諧為榮,以背離和破壞和諧為恥的社會風尚。建立健全各種制度體系以及法律規范、行為準則、道德標準、長效機制等等。當然也包括將和諧理念和價值取向融入到各種文學藝術形式中去,以美的形象和方式促進和諧理念的傳播和運用。建立共創和諧的長效機制。培育和建設和諧文化,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必須建立起全社會能夠認同的社會規范,包括凝聚和約束社會成員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法制意識和理想道德等方面的長效制度。要把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同法制建設結合起來,建立以文化人、以人育人與以法治人、以法治國相結合的法律道德機制;要把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滲透融入到社會行政管理與生產、流通、交換、消費、分配和各項社會生產生活等各項活動中去,使和諧文化培育和建設體現在日常行政社會管理之中和人們日常生活行為之中;要把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與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職工職業道德規范、校規校紀、廠規廠紀、學生守則建立健全起來,使和諧文化的培育與建設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要把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同各級各類評比表彰活動和干部的選拔考察任用結合起來,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和諧文化培育和建設的檢查考評機制;要把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同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等機制建立結合起來,形成有利于和諧文化培育與建設的長效監督機制。
四、和諧文化要為和諧世界提供思想武器
和平、發展、合作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重整體、重和諧的價值取向
是時代的呼喚。當今世界,極需建構一個符合人類整體利益的價值標準和價值體系,以利于各個部分、各個國家和地區,都能在整體中實現定位的公正、公平、平等、合理,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既符合人類整體發展進步的趨勢,又能滿足各個部分、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合理需求,使全球化真正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贏共享的全球化。在處理國家間關系中,應遵循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對各種爭端都力求通過協商解決,而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因此,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冷戰思維和單邊主義都是不合時宜的,應當弘揚和諧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追求“大同世界”,倡導“協和萬邦”、“民族和親”、“親仁善鄰”、“禮尚往來”。和諧共生是事物存在、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當今世界的普遍價值和終極追求,和諧文化必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思想武器。
【關鍵詞】江西戲曲文化;藝術呈現;社會精神文化建設
一、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呈現
(一)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構成。江西戲曲文化藝術目前傳承下來的主要有兩種:江西北方的贛劇,南方的采茶戲,其中較具影響力的唱腔就是弋陽腔,表演形式為一人歌唱、眾人幫和,鑼聲烘托。經典曲目有《百花記》、《香球記》、《雙杯記》等,在戲曲舞蹈語匯上有特定的程式動作,如三寸金蓮、甩袖等。江西地區在戲曲創作上也在不斷突破,目前也取得了很多佳績,很多佳作獲得獎項,例如采茶戲《快樂標兵》、采茶歌舞劇《八字參軍》、贛劇《詹天佑》和《碧血黃花》等。隨著大眾重視程度的提升,通過對江西戲曲文化的文化梳理和創新,其文化構成將會更加豐富。
(二)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內涵。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內涵豐富,文化創作元素多樣,多源自民間文化。江西戲曲文化的內涵性在于對民族文化精神的傳承、對民族文化經典的呈現,這是現代戲曲藝術創作和發展所應有的堅持和責任。民族文化傳承至今,經歷過了時間的檢驗,江西戲曲文化藝術代表了深厚的傳統藝術文化積淀,應被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傳承延續下去。江西戲曲文化藝術應該以地域、民族文化為代表,推廣到世界范圍內,以一種文化軟實力的形式成為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
(三)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傳承。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以民間傳承為主要形式的戲曲藝術內容缺乏系統的整理和分類,在藝術傳承的環境上全民參與、政策支持的力度有待加強。江西戲曲文化的藝術傳承經歷過興盛到衰落的階段,從聲腔表現上看,在世界范圍內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文化的融合發展、多元文化的充斥,江西戲曲文化的影響力逐漸降低,藝術傳承面臨困難。
二、江西戲曲文化的對社會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影響
(一)江西戲曲文化發展有助于豐富民族文化藝術的內容表現。江西戲曲文化是民族文化藝術的重要構成部分。隨著文化多元化、包容性的發展,人們對于民族文化內容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升。江西戲曲文化藝術以其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人們呈現了更多文化大餐,深化了民族文化藝術的時代內涵,作用于人們的內心精神文化世界,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江西戲曲文化的發展有巨大的探索空間,通過多種傳播渠道、藝術內容的表現,能夠為民族文化傳承和推廣積累一定的經驗,讓民族文化藝術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
(二)江西戲曲文化發展有助于帶動全民文化參與的熱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提出,文化創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江西戲曲文化藝術的現實藝術呈現只有真正地源于生活進行加工創作,以現代人的藝術和審美視角來演繹,才能夠充分吸引大眾目光,讓更多人去關注江西戲曲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文化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了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生活而服務的,通過江西戲曲文化內容的現實發展和呈現,讓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文化選擇更加多樣,以較為積極的正向精神文化引導,讓人們的精神文化世界更加豐富,這是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目的。
(三)江西戲曲文化發展有助于提升文化競爭軟實力。作為我國戲曲藝術中的重要內容,江西戲曲文化藝術在國際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競爭力。通過不斷的豐富和創新江西戲曲藝術文化內容和表現形式,讓其以較高的質量面向世界,通過文化的傳承和交流,讓世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以我國文化軟實力的增強帶動我國整體競爭實力的提升,從而增強全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在全社會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凝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力量。
三、結論
江西戲曲文化的現實發展能夠為社會精神文化事業建設增添動力,為民族文化傳承貢獻力量。江西戲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一種文化責任的體現,將民族文化的精神內涵傳承下去,以文化藝術表現形式進行演繹,豐富大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提升大眾的文化自覺和自信,這是文化傳承和發展所應有的堅持。為此,文藝工作者應積極響應的號召,發揮帶頭作用,積極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建設,為探索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道路做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譚鈺婷.贛南采茶戲音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3.
[2]彭文斌.江西贛西蓮花采茶戲的調查與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4.
【關鍵詞】電網建設;社會;重要性
0.引言
在當前,能源問題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議題,如何利用好能源資源服務社會發展成為人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下面作者將結合工作實際就電網建設對社會的重要性展開論述。
1.電網建設服務百姓生活
進入新世紀以來,人類社會全面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網絡時代,在當下,人們很難想象到離開電能的生活。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電網建設水平和現在相比有著天與地的差別,那時候,人們的生活十分辛苦且乏味。在我國廣袤的農村,人們做飯可以使用土灶,生活做飯,而城市的人們只能使用煤球爐,效率很低、效果不好而且還有很大的安全隱患。在日常的生活中,由電網建設水平不高,民用電沒有普及到大江南北的每個角落,人們打發業余時間的方法也十分單一,娛樂活動很少,只能夠讀書看報,而書報上的信息量很少,這僅有的資訊很難滿足人們的要求。而到了晚上,很多地區由于沒有通電,人們看不上電視節目,生活十分乏味。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以及我國電力事業的不斷前進,我們全面進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電網建設事業。電網建設在服務百姓生活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1方便人們的生活
在當前,無論在城市家庭還是農村家庭,人們都擁有很多家用電器,從燒飯的電磁爐、微波爐、電飯煲、蒸蛋器,到洗衣服的洗衣機,儲藏食物的冰箱,照明的電燈,調節室溫的空調,高清的家用電視。以上列舉的這些家用電器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可以用這些家用電器幫助自己做很多事情,解放了自己的雙手,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1.2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要
在當前,絕大多數普通家庭都擁有電視機和電腦,人們可以通過觀看電視節目以及網上沖浪滿足自己對文化的需要。東北的老百姓可以在家觀看到南方的山山水水,城市居民也可以在家領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另外一方面,二十一世紀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由于電網建設事業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使用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上qq”、“上飛信”、“上微薄”。通過這種方面,信息的傳播速度正以人們難以想象的速度傳播這,只要人們想獲得的信息,都可以通過各項工具獲得,從而滿足了人們對文化的需求,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
電網建設服務老百姓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于提供了各項有用的資訊,在以往人們外出務工、辦事十分不方便,信息量缺失現象十分嚴重,凡事都要靠打聽。在當前,人們可以輕松獲得自己想要的各項資訊,大大提高了日常生活中的辦事效率。
2.電網建設完善城市功能
電網建設對社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完善了城市功能。在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紛紛涌進城市,這對城市也構成了相當的挑戰,而這一挑戰的重點內容就是在于城市能否滿足人們的各項要求。電網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城市功能,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完善的交通系統
在我國眾多的大城市中,很多城市開始興建自己的地鐵系統,地鐵系統將大大方便人們的出行。規模較小的城市沒有能力建設地鐵,但是完善的電車系統以及公交指示系統也大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
2.2美觀的路燈觀景工程
由于電網建設事業的進步,現代城市能夠實現路燈觀景工程的構建,路燈觀景工程不僅僅方便了人們在晚間的出行,也為城市的美觀加分。
2.3完善的公共設施
電網事業的發展也為城市實現各種公共設施提供了可能。露天電影,各種主題公園以及城市標志建筑上都需要大量的電能,而這一切在今天都不是問題。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隨著電網建設事業的不斷進步,我國城市功能得到了完善,在不斷滿足人們對城市要求的同時,也從獨特的角度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3.電網建設推動經濟發展
電網建設事業的發展對社會推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于推動了經濟的發展。我國是世界著名的“世界工廠”,各地經濟的發展都要依靠大量的電能,而電網建設推動經濟發展主要表現如下:
3.1電網建設推動農村地區發展
在以往,由于電能的缺失,農村地區沒有辦法及時獲得市場上的各類資訊,進而導致沒有能力將各類農產品及時地運送出去,錯失銷售良機,導致農產品生產經濟效益極差,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在當前,農村地區人們有能力在第一時間獲得市場上第一手的資訊,能夠及時了解市場動向,從而規范好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計劃。另外一方面,在當前農村,很多農村經濟體都擁有各類用電機械,實現農產品的粗加工和部分精加工,這就大大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很多農村地區不僅僅進行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還能夠進行各種輕工業和重工業的生產,這一切都要歸功于電網建設。
3.2電網建設推動城市經濟發展
城市和農村地區相比,人口密度更高,更加有利于開展各種生產活動。在以往,由于我國電力事業建設水平較為低下,很多大型機械和大型設備難以使用,這一硬傷就導致很多產業難以在我國開展,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在當前,由于我國電網建設事業的不斷前進,各種大型設備都能夠使用,這對于我國在基礎事業建設方面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隨著基礎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就能夠生產各類重型機械,重工業得以發展,進而推動輕工業發展,最終促使整個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
4.電網建設緩解能源危機
在當前,能源問題成為世界問題,很多國家為了能源利益甚至大打出手,而做好電網加上奈何事業能夠大大緩解能源危機,這對我國的長治久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4.1電網建設促進電能的優化配置
在當前,我國的電力系統中電能種類很多:水電、火電、風電、核電、太陽能電、潮汐發電等,這么多種類的電能在生產和使用上的機制都各不相同,如果不進行電網建設,這些電能一起涌向市場勢必造成電力市場的混亂、資源的浪費以及用電不安全因素的出現等。比如說,風電作為最清潔的電能也有著很大的硬傷,風力發電由于自身發電原理的特殊性,所以最終能夠實現并網的電能很少,大規模進行風電建設而不能被利用到生產建設中去,浪費就十分嚴重,這并不是我們所要看到的。
智能電網建設就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各種電能的優化組合,在充分保證電能供應的基礎上,能夠大大減少資源的消耗。
4.2峰谷電的使用促使合理用電
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建立了峰谷電機制。這一機制在我們建立工業用電、民用電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了用電行為的規范,幫助我們實現用電的合理化,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5.結語
關鍵詞:貴陽市;建設節水型社會;重要性
一、貴陽市水資源基本情況
貴陽市位于貴州中部,地處長江珠江兩大流域的分水嶺,總面積8034km2,總人口370多萬;貴陽市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117mm,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為45.15億m3(含地下水轉換為地表水13.6億m3),可利用水量為15.2億m3,水資源利用率為33.6%,人均年占有量為1287 m3,遠小于國際缺水警戒線1760 m3,屬于缺水城市。貴陽市是貴州省資源型缺水和工程型缺水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現在也面臨作水質型缺水的問題;全市共有98條河流,有三分之一的河流已被污染,其中嚴重污染的占五分之一,其污染程度已到了人、地無法“飲用”的地步,生活污水占50%以上,而處理率不到10%,可利用水資源量減少。由于最近幾年,貴陽市的降雨量減少,絕大部分水庫只能在汛限水位以下蓄水,在枯水期有的水庫蓄水甚至到了死水位,水庫長期處于“饑餓”狀態運行。在工農業和城鎮生活取、供水過程中,“跑、冒、滴、漏”現象普遍存在。
二、貴陽市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的快速增長,貴陽市水資源短缺日益嚴峻,給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貴陽市作為貴州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要在全省“做表率,走前列”,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順利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各項任務和目標,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貴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建設節水型社會有利于貴陽市水資源的高效節約利用,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于構建和諧貴陽。據《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預測,我國2010年供水設施單位投資約8元/m3,污水處理約為10元/m3,而節水僅需3元/m3,相對于調水和治污,節水不僅成本低,而且有很明顯的經濟效益?,F在貴陽市是工程型缺水和資源型缺水相對嚴重的城市,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污水處理技術的滯后,水質型缺水也在困擾著貴陽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據預測,貴陽市城區(不包括三縣一市)2010年需水量達173萬噸 / 日,缺水60萬噸 / 日,2020年需水量將達222萬噸 / 日,缺水93萬噸 / 日;要解決好貴陽市城市發展與水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貴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三、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措施及對策
1、建立“節水中求發展”的現代工農業和第三產業
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節水是建設節水型社會不容忽視的重點,要建立“節水中求發展”的現代工農業和第三產業,并明確其發展方向,強化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用水管理,大力推進節水工藝技術改造和節水器具的使用,提高工農業和第三產業的循環用水,減小萬元GDP耗水量。在工業方面,減少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益的企業,降低企業的單位產品耗水量。在農業方面,杜絕“大鍋水”造成的水資源大量浪費,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現代節水高效農業,減少高耗水作物,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微灌、管道輸水灌溉等先進的灌溉技術,在一些山丘比較多的鄉鎮,可以通過平整土地,修水平梯田,通過人工集流匯集雨水,存放在小水窖中,作為第二水源。在第三產業方面,可以大力推行循環用水;例如:在洗車服務業,完全可以采取循環用水技術;據估算,洗干凈一輛車,如果不使用任何節水設施設備,大約需要用水750升,如果使用高壓水槍,大約需要用水250升,如果使用循環設備則只需要用水125升,使用循環水洗車與不使用任何節水設備洗車兩者相差了6倍。
2、加強水政執法綜合伍隊建設
依法治水是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必由之路,要從單純依靠行政手段治水管水向全面依法管理轉變,充分發揮水政監察執法隊伍在建設節水型社會中的作用,針對現在貴陽市的實際情況,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水政執法綜合伍隊非常必要,建立這支隊伍的意義和作用有:①可以監督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各項措施的落實和執行情況;可以應對在執法過程中突發事件的發生,克服在過去執法過程中由于執法人員少而給執法工作帶來的影響;②可以規范執法行為,切實維護水事活動秩序,提高水政執法工作的效率和質量;③有利于執法人員集中統一,執法力量和強度大,克服了執法大隊多,人員分散,執法力量和強度不大的現象。其成員主要由各區、市、縣相關部門以及各水庫管理單位具有執法經驗的執法人員組成。
3、加大水利法規的宣傳力度,建設良好的節水文化
從立法的角度看,我國已經有了《水法》關于建立節水型社會的原則性規定以及一些配套的法規與標準,但是,我們在水利法規宣傳方面還有很多欠賬;宣傳工作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以實際行動,緊密聯系我市的實際情況進行水利法規的宣傳;要跟上現代水利發展的步伐,要讓人人都參與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徒法不能自行,要將紙面上的法律變為人們的實際行動,使節水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成為政府管理的基本理念,成為企業的生產目標。我們不能只是在“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才對水利法規進行宣傳,我們要把水利法規的宣傳活動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來抓,要狠抓不懈,要讓天天都是“世界水日”,周周都是“中國水周”。
建設良好的節水文化,是建設節水型社會不容忽視的。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建設良好的節水文化就非常必要和重要了,要提高全民的節水意識,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識,提倡節水型的文明消費,積極推進節水文化在我市的形成。例如:可以借助電視廣播對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宣傳;可以在社區宣傳欄上、戶外宣傳牌上、公交車上等張貼宣傳畫進行宣傳;可以在一些社區建立用水協會,在一些部門和行業,建立部門或行業用水協會;可以在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校進行節水法律法規的宣傳,培養學生的節水意識等。
4、加快“中水”利用專項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中水”是水資源有效利用的一種形式,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后達到一定的水質標準,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其水質介于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利用“中水”的作用和意義有:①、可以開源節流,實現污水和廢水的資源化、無害化,②、可以為城鎮供水開辟第二水源,降低“上水”(自來水)的消耗量,③、可以解決“下水”(污水)對水源的污染,保護環境、防治水污染、緩解水資源的不足,④、可以作為地下水回灌用水,補充超采嚴重的地下水。例如:在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噴泉等都可以大量使用中水,以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益,減輕水資源的承載能力。
結束語
[關鍵詞]和諧社會;社會穩定;轉型發展
社會穩定是保證現代社會秩序有條不紊進行的前提條件,是社會轉型時期決定國家最終走向的重要因素。只有實現社會穩定,才能夠使全體社會成員全心全意地建設與發展??梢哉f,社會穩定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及品質,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核心價值觀。穩定的核心在于社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黨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理論,這是我黨全心全意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詮釋和具體體現??梢?,就建設和諧社會視域下的社會穩定問題展開探析,對于在非常時期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的關系,具有指導性的意義。
1社會穩定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正處于轉型發展期,這一時期涌現出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其中社會穩定問題“脫穎而出”,成為了阻礙社會主義和諧建設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法制意識在此過程也得到增強,同時各種社會穩定問題也不斷顯現,利益訴求表達更加多元化。由此聚集的社會矛盾更是引發了各種不同的突發性事件,如:群眾上訪、群眾堵塞交通要道等,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與發展。倘若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不但會影響到建設和諧社會的進度,更有甚者還會引發社會危機。對此,國家應加大對社會所存在問題的研究力度,注重社會穩定的維護。另外,社會穩定體現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自由個體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相信只有確保社會的穩定性,才能夠把社會問題扼殺在萌芽階段,才能更好地緩解社會矛盾。除此以外,確保社會穩定性,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社會經濟水平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還有利于避免社會政治秩序陷入混亂。
2建設和諧社會視域下應對社會穩定問題的對策
2.1切實加強領導隊伍干部隊伍建設
首先,黨要脫離傳統維護工作觀念的束縛,牢固樹立符合時展潮流的“穩定也是政績”觀念,并把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主義社會工作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當中。其次,嚴格實行人員責任制,明確各人員、各領導的責任,對社會穩定問題的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嚴格考核維護穩定成果,并予以一定的獎懲。除此以外,為了把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隱患扼殺在萌芽階段,黨還可以實行掛牌督辦和領導包案制度,對一些因為工作失職、瀆職而引發社會穩定問題的單位、領導和個人,追究其有關職責,并施以一定的懲戒。如此一來,在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干部隊伍帶領下,再輔以科學合理、可操作的制度體系,勢必能夠形成全黨、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從而達到維護社會穩定的終極目標。
2.2協調和維護利益主體合法權益
結合我國當前的國情進行分析,我國所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在此背景影響下,自然而然就會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其主要體現在社會結構中不同的利益群體和社會階層。毋庸置疑,不同的利益群體與社會階層自然會有著其不同的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利益訴求等。面對著種種的不同,有關職能部門必須深入其中研究,并用一種正確的價值理念和工作方式去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切忌出現偏袒某一方利益、某一群體的行為。只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協調處理各種社會矛盾,不僅能夠獲取人民群眾的認可,還能夠實現社會穩定。
2.3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法制意識
公民是構成社會的主體單位之一,無論是建設和諧社會還是維護社會穩定,都有賴于公民自身的文化修養以及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如前所述,當前環境下,社會群眾的法制意識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他們總是習慣用一種因循守舊的逆向表現抗拒時代潮流,這無疑影響到社會的長久穩定性。隨著和諧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法制、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地增強,一旦他們在經濟領域得到滿足,他們就會參與到社會政治活動中,試圖從政治領域獲得相應的利益滿足。顯而易見,提高社會公民的法制意識,對于維護社會穩定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2.4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近年來,黨政府堅持把綜合治理工作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位置,切實加強對各地區、各單位社會綜合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指揮協調,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建設和綜合治理工作。第一,加強信息化建設,做好綜合治理工作的資料收集、整理、建檔工作,確保綜合治理工作基礎牢固。第二,大力開展隱患排查活動,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著力創建平安、和諧社會。第三,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以群眾身邊的一些案例為主線,以案例講法規,教育社會群眾用正規的法律途徑來表達自身的訴求;引導執法隊伍依法行政,自覺維護社會安定。第四,還要加強社會治安的防控體系,積極開展針對各類突出治安問題的整治工作,統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維護社會穩定,建設和諧社會。
2.5構建社會公平的保障體系
實現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必須構建一個公平的保障體系,這樣才能更好地緩解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保障弱勢群體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建設和諧社會視域下,在構建保障體系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積極推進科教興國發展戰略,加大對教育事業的資金、人力投入,尤其是一些經濟落后的偏遠山區,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保障弱勢群體能夠公平享有受教育權利。其次,重視醫療衛生行業的發展,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加大對農村地區的公共醫療服務設備的建設力度,切實提高基層群眾的醫療保健水平。最后,還要完善住房保障管理體系,切實落實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建設制度,引導房地產商合理發展以及購房者合理消費。
3結論
總之,社會穩定與建設和諧社會有著緊密相連的關系,和諧的社會是保證社會穩定的前提基礎和條件,而社會的穩定則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社會轉型期,做好社會維穩工作已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故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社會穩定問題的關注力度,找出有效對策,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從而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閆杰.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病態社會心理分析[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2]蔣耘中.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7).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關系著我國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近20年來,我國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10.3%,在全球206個國家和地區中居第二,但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粗放,資源消耗高,浪費大,污染嚴重,我國單位GDP的能耗幾乎是發達國家的四倍。這足以說明長期以來我們在經濟發展中重數量和速度,輕質量和效益,節約意識差,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的不夠牢固,在資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方面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法則辦事,資源管理粗放,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機制和制度不完善,社會資源的配置不盡合理。
經濟學是研究資源配置的科學,同時也是研究節約的科學,經濟學中的節約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生產成本的節約,二是交易成本的節約。生產成本的節約主要在微觀層面,交易成本的節約主要在宏觀層面,無論在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經濟學研究節約問題假設的基本前提就是資源稀缺和理性人。因為資源稀缺才有必要研究節約問題,如果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研究節約問題就沒有意義。同時,節約也只有在理性人假設的條件下才成立,只有人的理才有可能節約資源,非理節約無從談起。我國現在的問題是有些人并非完全理性,他們在消費自己的資源時非常理性,消費國家或他人的資源時部分理性,或者非理性,他們總認為國家或他人的資源無窮無盡,無論如何消費都不需要自己付出任何代價,自己的資源是稀缺和珍貴的,來之不易,這種觀點和想法是產生損失和浪費的根源,也是人的本性決定的。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局面,必須進行制度創新,必須依靠制度來管人管事。制度是有效配置資源的前提和基礎,好的制度能節約資源,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不恰當的制度選擇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損失和浪費。
建設節約型社會涉及的制度有兩個層面,從宏觀層面講主要是對資源優化配置的制度,從微觀層面講主要是履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制度和規定。這兩個層面的制度都很重要,它們相互補充完善,缺一不可,但相對而言,能從根本上抑制資源的損失浪費,實現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最重要的還是資源配置制度,用市場機制的辦法來調控社會資源,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來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價格機制來調整余缺,用經濟的方法把資源節約與否的受益受損規定到個人,使所有的人都能為自己消費的資源付費或負責,使社會資源的價值與效益得到充分體現。建設節約型社會,社會資源的初次配置很關鍵,初次配置的公平、公正與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社會資源能否有效的被利用。如果社會資源的初次配置合理有效,資源的價值與價格基本一致,那么在市場機制的驅動下,資源的二次配置就會更加科學合理,更加嚴謹、細致、周密;如果社會資源初次配置就不合理,資源的社會價值不能得到真正體現,或者把有限的社會資源配置在不需要資源的地方和不能使社會資源發揮作用的地方,那么無論資源的二次配置多么優化,對資源的管理有多么規范和嚴格,社會資源的損失和浪費是不可避免的。如某工廠如果是免費用水或用水成本很低,工廠很可能就不關心節約用水問題,也不會采取更多的措施限制浪費水資源的行為,措施制度越多,監督成本就越高,有時候監督成本甚至超過水費,這對工廠是得不償失的,但如果工廠的用水成本很高,企業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計節約用水,控制成本,這是制度和市場的力量,是優化資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同時也是節約資源,避免浪費的有效方法和途徑。
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競爭機制是最好的制度安排。工程項目通過公開招投標可以降低工程造價,對資源利用的招投標可以有效的節約資源,真正體現資源的社會價值。有競爭才會有節約,競爭是節約的最好約束,競爭是通向節約的鑰匙,競爭機制把節約納入到比賽的軌道,通過競爭機制的作用,使社會資源的產權明晰化、節約制度化,使社會資源的配置不斷優化。目前我國資源配置市場化的程度還不夠高,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還未完全建立起來,在我國經濟發展中還存在著資源消耗高和損失浪費的問題。我們一定要加強管理,深化改革,創造一種有利于形成市場競爭機制的社會氛圍,逐步實現社會資源配置市場化,經濟運行制度化和法制化,社會資源產權明晰的目標,盡可能的把資源利用的效率不斷提高,把損失浪費不斷降低。